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创业困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各界的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生创业研究也逐步向纵向深度发展,这有力推动了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但在我国大学生创业仍处在摸索阶段,研究发现这个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创业困境成为其中最大的研究课题。
想要保证高质量的创业,必须合理规避各种困境与危机,困境与危机处理不当,将导致创业的最终失败。国内大学创业教育近几年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创业失败的比重远远高于创业成功的比重,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更是远低于美国等发达西方国家,我国大学创业比重仅占所有毕业生的2%,而这个比例在发达国家已经达到20%-30%,这说明,我国大学生创业仍面临很多问题。只有针对困境因素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才能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只有不断改善创业环境,才能促进我国大学生创业蓬勃发展,最终实现 “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 大学生创业资料来源及样本状况
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情况,我们采用吉林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生为样本,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于2013年10月至11月通过电子邮件发放1000份问卷,得到回复问卷493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416份,针对这416份有效问卷,利用spss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分析,初步得到以下几个调查结果:
从分析结果我们得出 :曾经有过创业欲望的大学生很多,占据调查对象的82.36%,但是正真实施创业活动的却很少,只有2.87%,这说明在大学生创业的道路上仍存在很多阻碍因素,这很值得我们探究。
从下面的柱形图可以看出:在大学生创业的诸多阻碍因素中,比较主要的几个因素有缺乏启动资金,相关政策不完善,创业风险大,经济不景气,其次没有好的项目,没有相关培训机构等也占据一部分原因,这些都成为当代大学生创业的阻碍因素。
吉林大学2014届毕业生创业困境因素分析柱形图
三 创业困境相关因素的具体分析
金融支持
大多数大学生在创业初都没有什么积蓄,启动资金来源主要依靠父母和亲戚朋友的支持,但毕竟非常规渠道募集到的启动资金很有限,远远不能够满足创业的需要,加上经融机构针对大学生推出的借贷业务少之又少,并没有针对大学生这个群体给予相关优厚待遇,传统的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对大学生的帮助很有限,这个群体普遍没有房车等可够抵押的资产,担保对象也十分匮乏。其融资渠道的有限性严重削弱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情。
即使排除了上述启动资金的困难,由于大学生本身缺乏创业经验,对资金的预估能力很弱,经常出现在创业活动进行时资金短缺,甚至资金链断流的状况,这也使得很多刚起步的创业活动就此夭折。
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对创业的影响很大,如果政策上对大学生创业有倾向,那么就会促进相关技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但根据我国目前的状况看,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并不多,政府并没有很明显的大学生创业支持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大学生创业的困难。
创业保险
从我们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很多大学生因为担心失败而最终放弃了创业的梦想,相关保险行业对大学生创业并没有相应的保险项目,同样的政府方面对大学生创业的保障也少之又少。一旦创业失败就意味着一无所有,甚至可能欠下一笔巨额债款,这对什么资产都没有的大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培训机构
目前社会上有很多针对农民工创业,失业再就业等开办的培训机构,这些创业培训机构针对其培训主体的特征也呈现出其特有的性质,由于以农民工为培训对象那个的主体普遍缺乏文化知识,创业领域也集中在服务业和制造业,且体力劳动倾向较为明显,而大学生显然并不适合这种培训机构,他们更偏向于技术性强,高科技含量的创业领域,而目前我国的对口培训机制并不完善,这也阻碍了一部分大学生创业的脚步。
创业项目
目前国内并没有针对大学生的创业项目组织,大学生创业普遍是自己寻找创业机会,进行自主创业,没有相关大型的创业团体,我们必须认识到大学生和农民工不同,他们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有着更好的创业基础,他们在创新能力和创业热情方面拥有更强的可塑性,也更加适合高新领域的开创和研发,但是目前并没有相应的针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指导和帮助的组织或团体,大学生创业还没有形成一种成熟的模式,仍处于一种散兵状态,这既不利于激励大学生创业,也浪费了资源,没有做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四 针对大学生创业困境因素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
加强相关金融行业的支持
大学生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他们拥有更高的信誉,同时他们的还款潜力也是很高的,可适当放松贷款要求,或发展其他的贷款方式,虽然目前我国金融行业已经对大学生贷款有了部分优惠,但远远不能解决大多数人的资金问题,相关金融机构可与高校合作,以学校的高美誉度和信度为大学生争取到更宽的融资渠道,使得大学生能够顺利筹集到创业资金,同时也可以拓展金融业务,是一个双赢的决策。
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
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出了一些辅政策,例如首次创业零元注册,职前培训补贴,贷款贴息补贴,自经营之日起一年内免交个体经营登记注册费等,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转载须注名来源但这些补贴和帮助金额较小,局限在税收,人事性手续费用等创业后方面对筹集启动资金的帮助非常有限,政府应该加大扶植力度,从不同方面给予大学生创业以实质性的帮助,广泛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使得有创业梦想并拥有一定创业实力的大学生不应为自己的问题而止步不前,激励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积极创业,是对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可以以创业拉动就业,加速经济和快速发展,逐渐追上甚至超越发达国家。
创业项目选择
创业项目的选择是大学生自主创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根据自己的特长与爱好还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是选择目前发展成熟竞争激烈的行业,还是像新开发的领域进军?相信这些问题困扰了很多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如果能够理性认识分析自己具备的实际条件,并结合经济特色与市场需求,是可以找到适合创业运作的项目。
正如一些专家所说,创业好比婚姻,没有最好的项目,只有合适的项目。我们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决定项目选择:
要适合自己。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大学生应尽量选择与自己的专业、兴趣、特长、专业相关联的项目。
要尽量准确预测项目或产品市场前景。对于创业者来说要多考察当地市场。对所发展项目要有直观的利润。有些产品需求很大,但成本高、利润低,全力投入最后还是以失败收场的创业例子屡见不鲜。
要从实际出发,不贪大求全。瞄准某个项目时最好适量介入,以较少的投入了解市场,等看到良好前景时再大手笔投资。
要尽量选择市场潜力较大的项目来发展。选择项目不要随波逐流,只挑一些目前最流行最赚钱的行业,而不考虑未来发展状况是当代大学生最易犯的错误。作为一个成熟的创业者必须知道,那些行业往往市场已饱和,利润空间很小,和新兴行业的前景是无法抗衡的。
创业风险规避
大学生创业风险的降低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创业调研。很多大学生没有清晰的创业目标,看见别人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觉得市场需要什么就做什么,具有很大的跟风性,这样的创业活动一般都不易成功。大学生针对创业项目要有一个深度调研,项目市场潜力,项目的社会关系等都应该有一个很好地把握,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风险。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文化困境文化超越
[作者简介]周春芬(1976-),男,浙江安吉人,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管理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党建等;金辉(1964-),男,浙江宁波人,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院校发展、高等教育管理等。(浙江宁波3151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2010年课题项目“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与路径研究——基于文化自觉的视域”(项目编号:10CGYD107YBX)和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1年度研究课题项目“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文化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CG279)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095-02
一、创业教育的文化视野与观照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其创业教育已经经过感性阶段和知性阶段的洗礼进入了理性阶段,创业教育不仅有成熟的课程体系和专业体系,进入了专业教育和学位教育阶段,并且已成为一千六百多所院校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发展、创造社会活力的协同运动。而反观我国创业教育状况,一是仍处于散状分布,尚未全面铺开;二是仍处于边缘地带,未成为中心内容。客观事实表明,我国的创业教育尚处于意识勃发、激情调动、行为体验、经验整理的感性阶段,离知识体系和教育“范式”建立和形成的知性阶段尚有不小距离,更谈不上将创业教育和高校应有的社会价值观、理想和信仰等完美结合的理性阶段。
先生在观察我国社会发展变化时提出了“三级两跳”的概念,即20世纪我国从“农业社会”跳跃到“工业社会”,再急速跳到“信息社会”的接连并进的变化状况。其中“两跳”就是指当第一次跳跃转型还未完全落地到位时就迎来了第二次跳跃转型,以此来解释世纪之交为何我国出现了诸多的社会不和谐问题,并提出了文化自觉的应对之策,倡导从文化机制上去寻求人的精神困顿和观念冲突等问题的解决之道,强调了文化对社会推进变革发展的内在统摄地位。
对于创业教育亦可以此为参照,这基于以下几个判断:首先,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不可能再走“感性阶段—知性阶段—理性阶段”的递进式路线,而是“三级两跳”式的并进式路线;其次,创业教育的“三级两跳”挑战本身就自在于社会变革的“三级两跳”困惑之中,人的心理结构——文化模式的相应转型最为困难,也最为重要;最后,创业教育的知识体系和教育“范式”建立与科技发展进程类似,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而文化层面上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的改变所需时间要长得多,必然会遇到诸多障碍和问题。因此,研究和推动创业教育,文化的背景不可回避,文化的视角不可忽略,文化的机制不可缺失。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文化困境
创业教育是我国教育观念发展和流变的最新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在短短十几年间,我国高校教育观就历经了从知识教育到素质教育、从就业教育到择业教育、从创新教育到创业教育的快速变化发展过程。观念急促的交替之间,清晰可见的是其每一步都与我国社会变革和文化变迁紧密相连。先生晚年所提出的文化自觉理论,其内在规定着的反思、适应、整合、创造四个层面与环节,较好地解构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孕育和诞生轨迹,同时也为分析和把握我国创业教育的文化“桎梏”提供了一个科学视角。
首先,从反思的层面来看,不断复杂变化的世界文化进步思潮与特定的文化处境的纠葛,造成了创业教育观念形成与确立的矛盾与困惑。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展现着全民族共同创业的智慧和成果,也积淀出了刚健有为的中华文化。但是,存在于我国古代文化思想流派中的柔静无为之说,及至宋、元、明以来在知识分子群体中蔓延流行的静损思潮,使重道轻器、重文轻技、重精神轻物质等思想禁锢了全社会创业的热情与智慧,并导致了国家积贫积弱、经济文化发展缓慢乃至停滞萎缩①。当我们进行反思,进而否定这种与创新创业相对立的传统思想之时,我们却又从外界获得启示,发现传统思想的主要内容——天人合一、重义轻利、综合思维、等,也并非一无是处,在当代似乎又显现出特殊的价值。西方社会在现代化反思阶段的成果——生态意识、生活质量、科学的两重性、反物质主义、反人类中心主义等——后现代主义,似乎又恰恰是东方文化所具备和擅长的。面对我国文化现代化这一“包括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的复合互动”②的复杂现实,针对无论知识教育、技术教育还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均不足的状况,我国教育的观念如何成功突破知识、技术、人文、素质等单元的认识阻隔顺利到达分合交融的综合的创业教育阶段,是必须应对的首要挑战。
其次,从适应的层面来看,导向“官本位”的我国社会文化归属心理的固执和强化,造成了创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低下。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与社会的认同度密切相关,而这受社会人才的基本流向与社会深层次的文化归属导向影响较大。我国当前的现实是,国家和社会层面一方面要求大学积极开展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积极创业;一方面却是优秀学子、职场精英全力赶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选拔的考场。“人才的第一高地是机关,第二高地是事业单位,第三高地是垄断性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处于末位。人们对到企业创新创业的预期差,与发达国家科技人员乐于流向企业、一流人才流向一流企业的现象恰恰相反。”③从社会体制上来看,对工资、福利等的预期值高决定了当前人才的流向;从文化心理上看,我国封建文化的“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观念和“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也决定了社会精英人才的基本流动趋势。知识精英阶层的意识形态反映了社会文化归属心理的主流,也深刻地影响着校内大学生的职业心态和人生定位——求安稳、求地位、求名分,这显然与创业教育的文化精髓是背道而驰的。
再次,从整合的层面来看,大学自身的文化路径依赖,造成了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障碍。20世纪初以来,我国大学经历了三种办学模式的演变,“即欧美传统模式(19世纪末~1949年)—苏联模式(1950~1980年)—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模式(1981年~)。欧美传统模式是以人文主义文化为中轴;苏联模式是以政治文化为中轴;中国现代模式是以科学文化为中轴。”④理性观察20世纪90年起至今的我国大学体制改革,是在矫正以往对科学知识的片面认识和尊重学科综合化趋势的背景下推行的,是大学内部要求、自下而上的“渐进式”变革,其本质是大学自身发起的“脱苏”运动。而从路径依赖的视角分析,由于缺乏外力的强力介入,大学的文化路径必然习惯于延续以往的路径模式并不断给予强化,由政治文化向科学文化的中轴转换必然容易摇摆起伏。在后现代主义的视域中,创业教育必须立于人文主义文化和科学文化交融共生的基石之上持续推动人类文明的新进程,现行大学文化路径的转移转向的新挑战也即在于此。在政治文化中轴依然强劲的路径上,以知识经济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为依托的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必然困难重重。
最后,从创造的层面来看,大学文化去分化的能力缺乏,造成了一切指向于创业教育的资源要素更新与创新进程缓慢。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热潮同步于20世纪90年代的大学改革热潮,大学形成了对校园文化的理性认知,使之脱离了“定位在一种学生活动、一种现象、一种亚文化上”⑤的初级层面。大学文化的系统化标志着大学文化分化阶段的完成,主要表现为大学都重视大学精神的提炼和塑造,完成了大学办学的目标定位和理念体系的架构,梳理和完善了大学精神文化层面的相关内容。但是,大学文化在理性的第二阶段——去分化阶段,即具有个性的文化精神覆盖全领域各环节并真正影响其中的每一个人,其能力依然有限,这主要表现为制度的设计仍然与既有理念相脱节,人的思想认识、行为表现等与既有理念仍不一致等。要通过现有的大学文化的去分化能力,在原有的每个教育资源和要素的“细胞”中溶入创业教育的全新理念,并使之发酵成一片利于创业教育生长的“有机土壤”,并等待创业教育自然而然的瓜熟蒂落,其过程必然是曲折和漫长的。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文化超越
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进步理念,以及张岱年先生的文化进步主张——“综合创新论”中所提及的,均要求在文化综合的过程中寻求文化创新,并指出,文化系统重构和文化要素调整是文化进步的基本步骤,明确当前中国文化的首要任务是筛选和重组文化要素。系统的观点和要素合成的思路为创业教育的“三级两跳”开辟了文化超越的视角,因为文化要素共时发生、多维并进、交互影响的特征,为其提供了有力的机理支撑:创业教育四个层面的文化演进不会按严格的先后逻辑和界限区分,而是以共时、叠面、耗散式的方式衍生发展。因此,以“两级统筹、四维并进”的思路——即在统筹好社会文化大系统和大学文化子系统两级关系的基础上,从反思、适应、整合、创造四个维度共同推进综合创新,是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文化超越的应然路径。
首先,加大反思力度,积极促进全社会创业和创业教育观念的确立。纵观人类的发展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步前行,无不深深地打上了人类创业的烙印。创业是每个时代的主旋律,每个时代又催生着不同主旋律的创业。要坚持全球化的视野,树立世界创业潮流不可逆的观念,明确竞争的全方位性和不可抗拒性,强化全社会的危机意识和进取意识。要全面把握后现代主义与我国传统思想“机缘”契合的机遇,深入把脉人类创业的新动向与新动力,努力激发全社会的创业智慧。要深刻批判传统文化基因中的柔静无为之说、减损之论,以及传统知识分子惯于的文弱之风、轻实之举,不断增强知识型、科技型创业的观念。要深刻理解知识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时代背景下大学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价值取向,辨清教育发展趋势和阶段,积极建立以促进社会创业推动社会发展的新教育观、新价值观,使创业教育成为大学的共同理念和目标。
其次,提高适应能力,大力提升创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优化人才导向,促使一流人才、一流学子愿意创业、乐于创业,既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也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对创业的内在要求。要加大人才体制机制的改革,消除体制间人才待遇的巨大差异和人才流动的森严壁垒,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的人才互流,弱化不同人才的“文化角色”差异感,改变知识精英的社会文化心理归属的单一化格局,实现人才成功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努力削弱“官本位”思想的禁锢作用。要加大调整体制间人才的利益结构平衡性,缩小体制间利益的“天然”差距,以市场为杠杆,充分体现一流创业得到一流回报的导向,提高优秀人才对创业回报的期望值。要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激励和扶持力度,降低创业门槛,用利益牵引青年学子成功走向创业,用专业化的指导和服务促进优秀学子创业走向成功。要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保障力度,提供多元的资金保障体系,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活率和成长性。
再次,加快整合进程,全面建立大学创业教育体系。要以创业教育的知识体系引入与综合创新为纽带,以科技与人文相融相促、学科之间的综合交叉为目标,努力突破现有的大学文化路径依赖,全面建立创业教育体系。一是创业知识的引入。要积极吸收发达国家关于创业教育的先进理论和知识经验,结合自身的理论知识体系基础,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专业体系;要体现课程体系和专业体系建设的后现代主义倾向,以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兼具的方针,贯彻创业者科学和人文素养全面发展的要求。二是创业智慧的引入。创业智慧是理论与实践的成功结合,是创业经验的理性升华。要针对大学自身创业实践经验缺乏的实际,加大创业智慧融入创业课程体系和专业体系的力度,使创业教育始终保持实践的特征和实用的导向。三是创业师资的引入。要以专兼结合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入具备一定学术背景的社会创业精英,突出师资队伍的实践经历和成功经验。四是创业资源的引入。要积极引入创业的实践训练资源和资金保障资源,使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真正发挥作用、产生实效。
最后,厚实创造底蕴,努力促进大学文化的革新。要把握创业教育的核心要求,以激发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继续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增强校园文化的价值引导、共识凝聚、功能整合的能力,不断促进创业教育的精神理念在大学文化中的影响和渗透。要深刻认识创业文化是先进文化的核心要素的本质,增强文化去分化能力,努力推动开拓进取、公平竞争、机会均等、敢于创新、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等创业文化内涵在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中的逐层递进,不断厚实利于创新创造的基础。要加快进入大学文化建设的第二理性阶段,使大学各领域各环节实现对既定价值导向的确立和落实,积极促进现有的教育要素的更新、强化、转型和退出,使一切有利于创业教育的资源要素集中、调整、整合、提升,进而促进大学文化系统的全面革新。
[注释]
①张岱年.中国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9.
②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文化现代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综述xiii.
③袁中伟,毛瑞福,麻晓莉.民营企业人才开发调研报告[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30.
④刘春华.中国大学教育模式演化述论[J].中国成人教育,2008(6):9.
⑤郑一省. 2008年中国—东盟文化论坛——面向国际合作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综述[J].东南亚纵横,2008(12):89.
[参考文献]
[1].文化的生与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9.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环境
基金项目:本文系秦皇岛市2014年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理工类高校本科生创业教育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401A395)的阶段性成果。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和文化的日益发展,及国家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创新活动对社会发展与经济转型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上责无旁贷。2015年,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高校共青团积极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指出:“高校共青团要勇于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要为大学生举办系列创业讲堂,推动大学普遍开设创业课程,培育各类创业社团协会,组建和打造导师团队与创业基地,加强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资金扶持,及时培育和树立大学生创业典型。”这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政策支持。另外,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各大专院校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49万,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异常严峻。大学生作为最具创业优势的群体,其中的大多数不应成为社会的负担,而应主动担当创造工作岗位的重任,以自身创业带动更多大学生的就业,从而为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方面贡献力量。大学生创业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创业教育问题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提高创业品质、掌握创业知识和提升创业能力的教育。伴随国际竞争的愈演愈烈及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创新型人才的短缺不利于科技成果的转换,这对理工科院校的创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有效实施创业教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另外,地方工科院校是我国普通高校的主体,其在校生和毕业生数量都占了较大比重,供过于求的毕业生不断加剧就业形势,加之工科行业的就业环境十分艰苦,很多学生就业时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这无疑加大了理工科院校就业工作的难度。因此,积极开展理工科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及缓解严峻的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创业创新型技术人才。创业创新型技术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持。国家强盛与否取决于创新型人才拥有的数量及使用的效度。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可见的商业行为,更是一种思维、推理在大学生实践活动中的体现,其需要大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它可以更好的帮助大学生了解和适应社会,促进大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理工科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可以弥补传统工科教育存有的缺陷,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强化学生的思维方式,丰富大学生创业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使命,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出社会必需的创新人才。
(二)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创业创新型工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理工科院校的学科结构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是连接现代科技与生产的基础性桥梁。传统工科教育比较重视专业技术的传承,而对有机学科体系的构建则考虑较少。事实上,企业更需要知识、经验与技能集一身的工程人才。理工科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则可以培养出企业发展所需的技术人才,不光技术精、懂管理,而且创新意识强、思维反应快,可以有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换,从而推动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形成,引领和助推地方经济产业的发展。
(三)有助于缓解理工科学生就业压力。伴随我国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多,现有就业岗位无法满足工科毕业生的就业需要,必须通过创业教育鼓励一部分学生创业,使他们由被动就业转为主动创业,在解决他们自身就业问题的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就业,从而缓解不断加剧的就业压力,对维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
地方理工科院校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力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量的专业人才,但是在向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转变过程中,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存在普遍趋同现象,导致所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层次类型太过集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创新教育的实施提升了工科院校的综合实力,培养了社会发展所需的创业创新型技术人才,有力的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创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结合理工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环境和创业资源等问题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在燕山大学等学校范围内随机抽取400名工科学生进行调查。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一)创业意识薄弱。在抽调的400名工科学生中,只有
15.84%的学生有创业的打算,而后调研组又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在近三年毕业的工科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学生仅占0.31%。可见,理工科学生的创业意识较为薄弱,且很多有创业打算的学生,并没有很清晰的创业规划,只是受某些成功人物的影响,这与其说是一种创业打算,还不如说是一种创业冲动,是对成功创业的一种期许,最后能将创业付诸实践的,更是十分有限。另外,大多数学生对创业的理解仅限于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他们认为创业就是一种自我提升的过程,只要能开创一份事业就是创业。还有,在有创业打算的工科学生中,有一半学生对创业并非出于主观愿望,而是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生活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二)创业素质欠缺。创业素质是大学生创业所必备的能
力、特质和知识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创业能力包括计划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等,创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效率及创业的成功与否。在调研的对象中,有53.5%的学生选择“非常缺乏创业能力”,仅有7.86%的学生选择“完全具备”。这说明大学生对创业准备还不够充分,这也是理工科大学生对自主创业比较谨慎的缘由。在创业特质方面,近70%的被调查者,选择“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只有13.78%的学生选择“较强的责任感”。这说明更多的大学生创业还是考虑自身发展,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自主创业的并不多。在创业知识方面,当问及“大学生创业所需的最重要知识是什么”时,有60%多的学生选择“市场运行知识”和“科学管理知识”,而有85%的被调查对象并不了解这两方面的知识,可见理工科学生普遍缺乏大学生创业所必备的核心知识,不了解国家对大学生有那些创业扶持政策。
(三)创业环境缺失。创业环境是指大学生在政府政策、学
校教育和金融支持等方面所享受到的对创业活动的鼓励与扶持。在对理工科学生开展调查的过程中,当问及“您认为政府有那些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48.8%的学生选择“不了解”,32.7%的学生选择“知道一些”,当问及“国家现行的创业政策怎么样”,仅6.5%的学生选择“力度很大,很有吸引力”。这说明大学生平时很少关注国家的创业扶持政策,同时也说明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还做得不够。在学校教育方面,当问及“学校是否开设创业教育课程”,35.95%的学生选择“有”,25.5%的学生选择“没有”,40.1%的学生选择“不知道”。这说明不少高校没有开设创业相关课程,或者并没有将创业课程列为专业核心课程,使得很多学生并不了解创业方面的知识。在对金融支持项目的调查中,29.3%的学生选择“融资困难”,并成为制约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第二大难题。而且,65.8%的被调查学生选择“向亲朋好友借款”,这一方面说明大学生不了解现有的金融扶持政策,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学生获得创业贷款的困难。
三、解决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困境的对策
(一)不断完善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建立与完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是实现创业教育的关键。建立一套适合理工科院校的创业教育体系,开发出符合理工科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和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在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要结合理工科学生的优势与特点,并围绕创业过程的具体环节展开,设置理工科学生的必修和选修创业课程,比如创业风险、创业技巧、创业心理、创业理论等课程,并结合创业教育介绍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另外,要邀请创业教育学的专家学者及实战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来校担当创业导师,对理工科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给予指导和教学。
(二)进一步优化理工科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环境。实施创业教育是政府、高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政府要制定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法规,要不断拓宽和完善大学生创业的融资渠道和体系,同时政府要强化服务意识、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构建良好的社会氛围。理工科高校在深入宣传创业服务政策的同时,要根据高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套政策,比如成立大学生创业基金、设立理工科大学生创业社团协会、举办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开设大学生创业知识讲堂等,为有发展潜力的大学生提供有利的创业土壤。大型企业要为大学生主动搭建资本与项目的对接平台,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创业孵化基地,并力邀优秀的工科大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创业项目中去。
(三)营造有利于理工科大学生创业的文化氛围。创业文化影响着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和创业能力的提升。高校应将创业教育融入到学校的育人机制中,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融合和渗透,邀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来校举办创业讲座和分享创业体验,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他们的创业精神和事迹,从而激发理工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意向。另外,学校要设计一些高水平的创业比赛项目,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创业比赛项目中,从竞赛中选拔出那些应用强的科技成果,通过改进、提高和推广使这些项目走向产业化,营造有利于理工科大学生创业的文化氛围。最后,高校应自建和联系一些创业实践场所或创业实训基地,也可以根据创业项目的特点,让一些有明晰创业计划和较强创业能力的学生,到一些大学科技园创办小企业,亲身体验和学习感受创业的各个环节与过程,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学习创业经验、提升创业能力和构建创业所必需的创业知识体系。
(一)融资渠道狭窄
虽然国家现在有相应的政策来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扶持,但是大学生创业者能够获得的国家小额信贷资金仅仅占到了其创业启动资金的小部分,所以当前大学生创业者所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融资渠道十分的狭窄,他们所能够获得的资金往往是很有限的,所以即使许多大学生创业者能够顺利地启动创业项目,如果后续保障不足、资金断链,创业必将面临失败。
(二)高校缺乏创业融资实践操作层面的培训和指导
虽然当前许多的高校都在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而且还有一部分高校成立了创业基金,而且也开设了相应的创业培训课程。但是往往授课的只是从事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他们缺乏创业实践,尤其是创业融资方面的实践,所以就使得学生很难从他们那儿获得创业融资的渠道、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而且大学创业指导课程仅仅是对大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在融资方面并没有让其进行实践操作,所以也就使得大学生创业者在面临融资困境时往往显得束手无策。
(三)融资风险较大
由于许多大学生创业者都缺乏相应的创业和融资经验,而且在创业初期,他们对于资金没有做出具体的需求规划,再加之大学生创业者融资渠道和方式往往都过于单一,所以就使得他们企业的资金链存在很大的风险,会进一步导致企业的在融资困难。因为创业型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其资金链过于紧张,创业者就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寻求资金,进行再融资,而在此过程中,他们往往就会忽略产品的销售和市场的变化,无法关注企业的成长。许多的大学生创业者都是等到了出现了资金短缺的时候才会进行融资,这种融资行为没有规划性,会使得融资的风险大大增加,所以投资者大都不会对其进行投资。而且在企业面临资金断链的时候再进行融资,很可能会筹集不到资金或者所筹集资金质量出现问题,对于企业的今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严重时会使得企业快速的走向死亡,或者创业者在创业成功时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
二、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一)加大创业资金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
在鼓励当学生进行创业的同时,政府也应该为大学生创业的融资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政府可以通过两方面来缓解大学生创业融资难得问题。首先,可以设立相应的创业融资机构,专门处理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一方面,这种专门的机构可以发挥咨询功能,解答关于创业融资方面的问题,如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融资的程序,国家的鼓励性政策解读等;另一方面这种机构还可以充当媒介或者中介,为相关投资企业或有投资意向的企业寻找优质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为想要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寻找优质的投资者,并促成二者进行协商合作。其次,政府可以创建投资基金,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支持,解决大学生在创业时要想解决大学生创业的融资困境。再次,创设多种融资渠道,使具有创业欲望的大学生可以有较多的选择,增加大学生创业募集资金的成功率。
(二)发挥社会的作用
无论是谁进行创业都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进行运作,大学生进行创业融资的过程中应该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同时增加社会的支持。首先,在进行产品的生产和企业的运营之前,创业大学生应该对其要研发的产品做足市场调研的工作,用数据来说明产品未来适应市场的情况,只有充分尊重市场的供需关系才可以在未来有所发展。其次,从银行部门贷款是企业常用的融资方式,但是银行贷款需要一定数额的抵押物,对于开始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是很难负担得起的,因此,银行在充分调查其信用的情况下降低融资的门槛。再次,媒体的力量是可以帮助大学生创业融资的又一股社会力量,媒体可以利用自身的舆论影响,宣传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案例,增加投资企业对于大学生创业的信任度和认可度,这对于大学生创业融资也是很有帮助的。
(三)发展天使投资
所谓天使投资,其实是一种权益资本形式,它属于一种自发而又分散的民间投资方式。天使投资大都来源于那些成功的自我创业者,天使投资往往具有公益的性质,因此天使投资人也就对投资的回收期和收益没有过多的关注,这就使得大学生创业者的压力得以大大降低。同时在进行天使投资之后,天使投资人能够提供给大学生创业者以有效的指导。所以天使投资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融资方式,应该大力发展天使投资。
(四)完善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
首先,高校为了帮助大学生在进行创业融资时更加成功和顺利的进行,可以在创业课程中向同学们讲述在融资的概念和特点,帮助学生们正确理解融资,为学生们提供最新的融资信息和理论,这些都可以使大学生在创业融资时可以有所准备。其次,大学生创业者是成长在大学这个环境之中的,高校可以为大学生创业者创立校园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使得大学生可以在基地中进行创业模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此外,高校还应该积极地聘请成功的创业人士为大学生创业者进行创业融资方面的培训,使得大学生能够掌握更好的创业融资技巧。
三、结语
进大学生成功创业是社会需要破解的重要课题。文章对大学生创业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
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困境对策
[作者简介]黄艳芹(1969-),女,河北邢台人,邢台学院招生就业处,高级政工师,主要从事招生就业工作;范欣(1967-),女,
河北邢台人,邢台学院社科部,副教授,主要从事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河北邢台054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
2010年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省大学生创业状况和创业环境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HB10ISH123)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4-0083-02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630万,河北省有高校
毕业生
32.5万。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除继续千方百计稳定和
扩大就业外,鼓励有创业能力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
业是增加就业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2010年全国大学生创业
平均成功率仅为
3%。①采取何种措施有效避免盲目创业、促进
成功创业,成了新时期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社会
民生问题。
一、大学生创业出现困境的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弱点
1.惧怕创业失败,无创业激情和心态。最近人民网以“大学
生自主创业”为主题进行的网上问卷调查显示,66.5%的网友表
示“不想创业,稳定的工作很重要”。有六成以上的大学生就业
首选政府机关,其次是国有企业。他们害怕由于缺少资金,缺乏
经验,缺少创业必需的人脉关系和管理常识,缺少持续有效的创
业指导和信息沟通,注定创业失败的悲惨命运。大学生考公务
员的热度始终不减,创业精神严重缺失,不愿选择有风险、有挑
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
2.有创业意愿,无创业信心和毅力。创业关键是有没有创
业信心,能不能全力以赴去做,愿不愿为此付出代价。根据国家
高校信息咨询和国家就业指导中心调查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
中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占到了
25.93%,有过创业意愿的占到了
53.02%,有创业潜质的占
10%。一方面有创业意愿;另一方面
由于社会阅历浅,缺乏进取精神,对能不能创业没有信心。
3.创业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
炊。没有资金,再好的创意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创
业起步阶段,融资问题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热情的重要因素,有创
业意愿但经济条件不好的毕业生就不容易实现创业梦想。绝大
多数大学生创业是白手起家,创业资金缺乏是最大的难题。对
于创业资金的来源,据调查显示,河北省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
创业资金来源的
67%主要依靠父母、亲友和金融机构的贷款。
由于筹集金额有限,大学生创业适合选择启动资金不多的项
目。资金运营起来受限较大,影响创业成功。
4.团队精神较弱,创业团队凝聚力不强。由于没有什么社
会与人生经验,加上资金缺乏,多数都是合伙创业,能否处理好
成员间的关系,能否形成一个凝聚力很强的团队,就显得尤为重
要。对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在团队组建、团队分工、团队规
则制度等诸多方面需要加强合作,取长补短,积聚创业实力。目
前,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一般都有个性,自信心较强,在创业中
常常自以为是,不善于团队合作,处理不好团队内部人际关系,
这些都影响了创业的成功率。
(二)高校创业教育不到位
1.创业教育课程属于“业余教育”。虽然很多学校开设了创
业方面的课程,但把创业教育作为缓解就业的“第二课堂”,基本
上还是属于“业余教育”,缺乏系统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和体系,
在校园内不管是开展创业大赛,还是创业讲座,大多是学生自愿
参加的课外活动,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一
些高校只是把原来管理学方面的课程抽出来作为创业课程,一
些高校则热衷于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业比赛,高校创业教育与
专业教育、基础知识教学明显脱节,成为与专业教育没有联系的
辅助式教学,大部分指导只是停留在创业理论教育阶段,关于创业
细节方面的培训尚未涉及,对于学生来说,可操作性不强。
2.创业教育等于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一些高校将创业教
育狭隘地理解为为大学生“实际创业”提供指导,一些高校将
创业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向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高
校的创业教育,不过是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知识,比如
必要的经营管理知识、会计学知识、有关企业法知识、合同法知
识、营销竞争战略、人力资源等内容“填鸭式”塞给学生,侧重于
创业社会知识、专业技能知识、职业知识等内容的传授,侧重于
创业技能的培训或创办企业前的辅导,缺乏对学生创业创新精
神的培养。
3.创业教育师资有待提高。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的关键。
目前,由于我国开展创业教育时间短,教学内容陈旧,课程结构
不合理,很多高校没有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创业教育的师
资主要依托从事企业管理教学的专业教师和从事学生就业工作
指导的政工干部,专业教师作为创业理论研究者往往缺乏实践
经验,从事学生就业工作的政工干部往往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
创业教育专业化程度不高。尤其是对于河北省来说,创业师资
比较匮乏,教育不够发达,创业教育的效果不容乐观,达不到实
施创业教育的目的。
(三)政策环境不健全
1.创业政策不完善。自
2002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众多扶持
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比较分散,零碎地散
落于政府各个部门,但各部门之间在制定政策时往往是部门间
缺乏沟通和协作,还可能会发生政策矛盾或交叉重复。大学生
要了解相关创业优惠政策,因为信息分散和不对称问题,很难从
一个部门全面了解清楚创业的所有政策,不得不浪费更多的精
力去了解;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未配套,未来发展路径不清晰也
限制大学生创业。
2.政策执行不到位。大学生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
社会各行各业的支持。相应的政策早已颁布,但一些地方政府
和有关单位并没有积极地贯彻执行。以创业小额贷款为例,国
家规定高校毕业生创业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大学生创业,
但至今贷款量并不大。实际上银行资金往往向大企业倾斜,中
小企业很少获得,更别说刚创业起步的大学生了,大学生的创业
激情很容易受到伤害。国家规定的减免,多是工商注册、制证等
工本费。对创业大学生免费的创业培训和创业政策指导不能良
好提供,政府未能给予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3.政策治标不治本。从国家到地方,鼓励创业的政策很多,
这些政策总体看起来完美无缺,实施起来却不容易,有实际帮助
的很少;即使有实际帮助的,落实起来又很困难。大学生创业政
策主要是为扶持毕业生创业减免的几十项收费项目,多是登记、
证件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大学生创业的资助仅停留在一小
笔启动资金上,创业过程中的营运、研发、营销等问题却不容易
在短期内解决。
二、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对策
(一)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根本是完善创业政策、健全创
业环境
政府应该着手建立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经济社会人文环
境,以助推大学生成功创业。一要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
策和扶持力度,拓展融资渠道,提供制度安排,在工商注册、小额
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方面简化创业手续。二要健全创业服务
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提供公司注
册、融资管理、办理工商执照、租用办公场地、人力资源管理等一
揽子服务在内的创业服务体系,全面指导服务大学生创业。三
要强化创业培训的辅导服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个性化和专业
化的创业指导、政策咨询、跟踪扶持等服务,安排他们到创业实
训基地进行实训,弥补社会经验不足和学校创业课堂的局限,提
高其创业实践能力。四要提供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服务工作。大
学生创业涉及各种各样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当地政府或社
会各界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推进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服务工作。
五要完善大学生创业者的社会保障制度,将大学生创业者纳入
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管理体系,化解创业风险,解除创
业后顾之忧。
(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关键是优化创业教育、培养创
业型人才
引导大学生创业,除了国家的激励政策外,各高校也应该为
他们提供尽可能完备的创业教育,积极营造全社会鼓励、支持大
学生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提高他们的创
业本领。一是改革创业教育体系、树立科学创业教育理念。创
业教育旨在培养、开发、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能力和精神品质,
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引导学生在第一
课堂接受创新思想,形成创新思维,树立创业意识。二是培养优
秀的创业教育师资。创业教育是学科跨越最多、最具综合性的
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最强的学科,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全
面、深厚的管理基础知识,还要求教师具有相当的实践经验,因
此,对创业教育的师资要求较高。应当创造条件加强对创业教
师的培训,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咨询、创办经营企业以及各种研究
活动,增加其创业管理实践经验。三是成立创业教育指导委员
会,吸纳高校内外创业指导专家和创业成功人士,开展创新创业
教育指导咨询和服务工作。四是利用创业计划竞赛这个载体,
构建培养模式和训练体系。通过参与创业竞赛活动,培养创业
意识,积累创业知识,锻炼团队精神,提高沟通交流和组织管理
能力,提高创业技能。
(三)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核心是提升创业素质、提高创
业能力
在创业过程中,政府的优惠政策也好,社会的环境支持也
罢,最重要的还是创业者自身这个主观因素。提高自身的创业
能力和各种素质应该作为大学生在创业之前学习的重要一课。
大学毕业生自身的创业水平和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其创业成功
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提高大学生创业本领,应从提升创业综合
素质着眼,不能盲目创业,否则创业风险会带来巨大的损失。一
是观念端正、创业理性。每个大学生都应该有创业的意识,但并
不是说创业所要求的素质是每名大学生都具备的。作为一名创
业者,除了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外,还要有强烈的进取
心、勤奋工作的态度、冒险精神、经营经验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这
不是每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所具有的。创业不是蛮干,
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勇。二是踏实学习,提升能力。创业是
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需要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必须具备经营
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人
际交往、公关、社会能力等,是各项能力的综合及运用。三是积
极参与,锻炼能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使更多的大学生能够
了解创业知识,为准备创业的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
平台,积极参与历练,可从中提高创新能力,树立创业精神。
[注释]
①丰捷,刘茜.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N].光明日报,2010-04-26(11).
[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大学毕业生三成想创业[N].人民日报,2010-07-07.
[2]苗红川,苍佳宝,李倩,等.浅析石家庄市大学生创业现状与对策[J].河北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难;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5-0222-04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日益严峻,在这种大背景下,“以创业带动就业”模式逐渐成为引领时展的大方向之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将创业作为其改变生活质量、实现理想抱负的方式之一。但与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现状相比,我国大学生创业还处于初始阶段,大学生创业形势不容乐观,还基本呈现出大学生创业率低、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以及大学生创业层次低的“三低”现状。目前,学界关于大学生创业难的研究虽然很多,但仍有两点不足:其一,研究对象主要还停留在应届毕业生群体,这从促进整个社会大学生创业角度来看还是十分片面的;其二,有关大学生创业难的实证分析匮乏,多停留在经验层面。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天津市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已毕业大学生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将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比照分析,力求较为全面、客观地研究整个大学生群体创业难的影响因素及其异同,在此基础上摸索出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大学生创业难解决之道。
一、大学生创业难的主观影响因素调查
(一)调查目的
通过进行大学生创业难主观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研究,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相关的处理与检验,试图找出大学生创业难主观影响因素。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文对天津市高校在校生以及毕业生这两类大学生人群进行大学生创业难主观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这些调查对象来自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的在校生与毕业生。
2.调查方法
采取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本课题针对大学生创业难主观影响因素特别设计了《大学生创业难主观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此次问卷调查总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其中天津市高校在校大学生发放300份,天津市高校毕业生发放200份,回收调查问卷500份,依据巴比的观点:“回收率在50%以上者为适当,60%以上者为好,70%以上者为非常好”。而有效调查问卷451份,回收率与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与90.2%本课题的问卷调查有效回收率为90.2%,远远高于70%。由此可见,本课题的问卷调查情况完全可以满足社会学调查、分析与研究的需要。
(三)调查结果
1.大学生创业态度调查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天津市高校绝大多数大学生并不同意“大学生创业意义不大”与“大学生创业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的观点,所占问卷调查样本比重分别为63%、62.5%;绝大多数大学生同意“大学生应该考虑创业”与“大学生创业有利于自身与社会发展”的说法,所占问卷调查样本比重分别为60.8%、69.4%。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创业意义有着比较清楚的认识,认为大学生创业是可行的、必要的,其不仅仅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其对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对创业意义的正确认识有助于其树立正确的创业态度进而对其创业行动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表2是大学生对自身创业态度基本情况统计表。
从表2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而且产生过创业想法,所占问卷调查样本比重分别为69.1%、48.8%,特别是对“若创业失败会再次尝试”选择“同意”与“十分同意”的分别为47.5%、11.5%,这表明多数大学生有创业意愿,而且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必须面临的艰苦与打击不会成为大学生是否选择创业作为其职业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但是对“感觉自己已具备创业条件”的选项,还有32.6%的高校大学生认为其自身还不具备相应的创业条件,此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天津市高校大学生对自身的创业意识较强,但美中不足的是,大学生认为自身的创业条件、创业素质还比较缺乏,创业自信心不够,这可能也是抑制大学生创业、导致大学生创业率低的因素之一。
表3是大学生创业动机基本情况统计表。
从表3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不同意创业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或者为了赶时髦,所占问卷调查样本比重分别为54.3%、58.7%,绝大多数大学生同意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与做感兴趣的事,所占问卷调查样本比重分别为58.4%、57.2%。这表明当前高校大学生还是拥有比较明确与正确的创业动机的。但是我们从问卷调查结果中也可以看到,也有37.5%的大学生对大学生创业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表示“说不清”,还有28.4%的大学生表示创业是为了不受约束,这也非常真实地表明了现代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追求金钱与自由的客观现实,这一调查结果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特征以及价值观现状还是非常吻合的。
2.大学生创业行为调查结果
图1是大学生创业学习行为现状图。
从图1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主动学习创业所需的相关知识,没有积极参加创业的相关实践或比赛,没有积极参加学校的创业讲座或创业培训。由此表明,大学生的创业学习行为相比其积极的创业态度而言还是非常消极的。
图2是大学生创业平台搭建行为现状图。
从图2可以看出,天津市高校绝大多数大学生会有意识的去主动结交想创业的朋友与伙伴并积极搭建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人际网络关系,但是对于搜集创业政策相关信息、主动搜集创业项目相关资料、做创业项目规划、为创业做全面准备等选项,大学生不符合度回答结果占到了绝大多数。由此表明,大学生创业平台搭建行为还处于初始阶段,大学生创业平台搭建行为同大学生创业学习行为一样还是比较消极的。另外,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校大学生在人际网络建设方面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表示“说不清”,这表明大学生、特别是在校大学生对于创业人际网络建设这方面的内容还非常陌生,而已毕业大学生相对在校大学生而言在搜集创业政策相关信息、主动搜集创业项目相关资料、做创业项目规划、为创业做全面准备等选项做出符合度回答结果的较多。
二、大学生创业难的客观影响因素调查
(一)调查目的
通过进行大学生创业难客观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研究,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相关的处理与检验,试图找出大学生创业难客观影响因素。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本章节在上文大学生创业难主观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对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天津市高校在校生以及毕业生这两类大学生人群细分为想创业大学生、大学生创业新手与大学生成功创业者这三类大学生人群。大学生创业难客观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对象之所以细分为这三类人群,目的在于对这三类人群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大学生创业在各个阶段所面临的客观影响因素的异同,进而提出符合大学生创业生命周期的解决措施。
2.调查方法
本文首先对“您认为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境”这一问题进行了开放调查与访谈,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出8个创业困境因子与43个创业困境变量,并根据总结出的8个创业困境因子与43个创业困境变量编制了《大学生创业难客观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请想创业大学生、大学生创业新手与大学生成功创业者这三组受问卷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认识与经验判断这43个创业困境变量是否对大学生创业构成障碍,并由这三组被问卷调查对象评估这一创业困境变量的对大学生创业难的影响强度(本文在传统5分评定量表的基础上,设计出6分评定量表,即0分表示被调查对象选择“否”的答案,1-6分表示被调查对象选择“是”的答案,其中1分表示非常不重要,5分表示非常重要)。
(三)调查结果
《大学生创业难客观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分为8个创业困境因子与43个创业困境变量,8个创业困境因子分别是缺资源、缺环境、财务与管理困境、缺经验与技能、市场竞争激励、组织架构及产品创新瓶颈、经营困难、缺乏创业目标与胆识,其中缺资源可以细分为6个创业困境变量,即缺乏启动资金、运营资本不足、缺乏合适项目、缺乏信息渠道、缺乏社会关系、缺乏良好创业团队,缺环境可以细分为家人反对、社会关注与支持程度不够、政策无法有效落实、法律制度保障薄弱、税费负担大限制多、缺乏创业指导与培训,财务与管理困境可以细分为5个创业困境变量,即现金周转困难、融资困难、财务管理困难、创业合伙人意见分歧、行政事务太多,缺经验与技能可以细分为5个创业困境变量,即时间协调困难、缺乏营销技能、缺乏管理知识、缺乏专业知识、缺乏管理经验,市场竞争激励可以细分为5个创业困境变量,即称职职员难招、优秀人才难留、市场竞争激励、客户资源不足、销售业绩不好,组织架构及产品创新瓶颈可以细分为7个创业困境变量,即消费者喜好难调、产品服务创新难、构建有效企业文化难、选择企业主营业务难、规范企业运作流程与管理制度难、消除结构臃肿难、做大做强企业品牌难,经营困难可以细分为4个创业困境变量,即风险比预期大、市场不确定因素多、难以识别并捕捉有价值的机会、难以获取资源扩大发展,缺乏创业目标与胆识可以细分为4个创业困境变量,即需要平衡家庭、担心创业失败、缺少创业机会、缺乏自信心等其他心理因素。
为了更加直观的对想创业大学生、大学生创业新手与大学生成功创业者这三类大学生人群的创业难客观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笔者首先计算出想创业大学生、大学生创业新手与大学生成功创业者这三组被调查对象的每一个创业困境变量的平均分,然后再获取想创业大学生、大学生创业新手与大学生成功创业者这三组被调查对象在8个创业困境因子上的平均得分,作为该被问卷调查对象群组在该创业困境因子上的平均分,具体的问卷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想创业大学生、大学生创业新手与大学生成功创业者这三类大学生人群在对创业难客观营销因素的认知上是存在差异的,客观影响因素对各被调查对象群组的重要性从大到小排列如下。
想创业大学生组:缺资源>缺环境>缺经验与技能>组织架构及产品创新瓶颈>市场竞争激励>财务与管理困境>经营困难>缺乏创业目标与胆识。
大学生创业新手组:缺资源>市场竞争激励>缺环境>缺经验与技能>组织架构及产品创新瓶颈>经营困难>财务与管理困境>缺乏创业目标与胆识。
大学生创业成功者组:缺资源>组织架构及产品创新瓶颈>缺环境>财务与管理困境>缺经验与技能>市场竞争激励>经营困难>缺乏创业目标与胆识。
由图3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想创业大学生、大学生创业新手与大学生成功创业者这三类大学生人群创业难客观影响因素的共同点是缺资源与缺环境,这2个创业困境因子对大学生创业难的影响强度都非常高,影响因子强度都在3.5以上,甚至高达4.33,这表明“缺资源”、“缺环境”这2个创业困境因子是高校大学生创业难的两个主要客观影响因素。另外,大学生成功创业者组对“组织架构及产品创新瓶颈”这一创业困境因子做出了特别强调(影响因子为3.51),大学生创业新手组对“市场竞争激烈”这一创业困境因子则感触较多(影响因子为3.60),而且大学生创业新手组也认为“缺乏经验与技能”这一创业因子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业难客观影响因素(影响因子为3.54),而想创业大学生组则更多的面临来自缺资源、缺环境等方面的困境与问题。最后,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想创业大学生、大学生创业新手与大学生成功创业者这三类大学生人群都对“缺乏创业目标与胆识”这一创业困境因子评估偏低(影响因子分别为2.64、2.66与2.71,影响强度都小于3),这一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状态良好,这与我国传统认识中的创业者形象比较相符。
三、结论及建议
(一)调查结论
通过对大学生创业难主观影响因素以及客观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在主观影响因素方面,多数大学生有创业意愿,对创业意义的认识较为准确,创业动机也是出于兴趣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但是创业行为则较为消极,即“想”与“做”存在较大差距,大学生创业意愿之所以止步不前,主要是创业信心不足。在客观影响因素方面,想创业大学生、大学生创新新手与大学生创业成功者这三类大学生创业人群对大学生创业困境因子的敏感强度虽然有些差别,但影响他们创业及决定创业成败的显著困境因子则是相同的:即“缺资源”、“缺环境”以及“组织架构及产品创新瓶颈”。
(二)大学生创业难解决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破解大学生创业难不是举一方之力可以实现的,必须方方面面握指成拳形成合力,方能在一定程度上“攻克”这个难题。
1.政府要“发力”
首先,加大大学生创业资金扶持力度。我国中央政府可以设立大学生自主创业储备基金,重点资助具有一定科技含量与良好发展前景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我国各级地方政府也可以在本地设立大学生自主创业基金,对本地区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资助。另外,我们更应该支持大学生创业型企业通过成熟的金融市场获得更多的资金,发展多种融资渠道,为具有活力与希望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其次,政府提供研发资助与知识产权保护。“产品、服务创新可以迅速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或者产生产品。”[1]24因此,政府应该在大学生创业项目研发上给予大量的研发资助,加大研发成果转化方面的政策与鼓励措施,并加强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切实保护创新者的利益。比如浙江省杭州市政府为了鼓励、吸引大学生来杭创业,就先后颁发了《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团队)在杭创业创新项目资助实施办法》与《杭州市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特别是对科技成果转化、研发创业类项目,其最高资助额度可高达20万,这非常值得借鉴与参考的。
2.社会要“助力”
在本文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创业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行动中,不仅大学生很难将创业意愿付诸实践,而且其很难获得来自家庭的肯定与社会的帮助。这就需要社会构建良好的创业文化环境,“创业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最深厚的底蕴,它营造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激发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对于推动全民创业具有重要意义。”[2]74因此在全社会要积极营造创业文化,借助传媒和社会舆论制造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氛围,让人民认识到创造就业机会是一种荣誉。同时,社会还要努力构建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让更为有力的社会文化、特别是社会创业文化取代“官本位”文化。社会各方面力量都要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关于大学生创业的鼓励政策,给予大学生创业者应有的物质财富、社会地位、创业支持以及创业保障。
3.高校要“给力”
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专家柯林・博尔曾指出:创业教育是未来社会的人应该具备的“第三本护照”。“创业教育是由英语中的‘Enterpriseeducation’翻译而来的,它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其基本内涵是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即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创新精神,以及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能力。”[3]305近些年来,陆续有更多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但是力度还有待加强。
首先,要提供更全面的创业知识教育。一方面,要着重于应用性知识和法律政策等常识教育,比如最为实际的管理知识、法律知识、财务知识和营销知识等等,高校可以开设这方面的通识课(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一方面加大校企合作,请一些创业成功人士为学生进行创业知识讲座或培训,对于部分大学生的创业(尤其是初期)进行跟踪,给予专业和技术上的指导。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有关创业的知识竞赛的形式,提升学生创业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其次,要重点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在本次的调研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满怀着激情与希望投身于创业之中,但却铩羽而归。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从主观方面来说,与大学生缺乏创业精神有关。例如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畏失败的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开拓进取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合作与竞争精神等。这些创业精神一直被我们忽视,实际上,创业精神中包含了复杂而详细的关于一个全新的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全部的“养料”,这正是我们大学生所缺乏的,因此,高校应该借助于多种途径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
再次,开展创业技能培训。高校进行创新教育,不仅要在创业知识教育和创业精神培养上着力,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开展各种创业技能培训和讲座,提供到大企业实习学习的机会。这其中尤其要注重领导力的培养。领导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既包含专业技能,同时也包括道德引领的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运筹帷幄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将极大地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自信,从而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4.家庭要“借力”
家庭是学生创业的最为坚实的基础,每个家庭的条件都不尽相同,但从之前的调查来看,要想成功创业,家庭的支持必不可少。有了家长的鼓励,大学生更能面对创业途中的风险,积极乐观的对待创业机会。反之,家长对于大学生创业有所质疑和阻拦,就会打击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就成为大学生成功创业的绊脚石。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失败的案例都是由于家长的干涉与阻挠,使大学生不得不放弃创业梦想。大学生没有资金的来源,这就需要家长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提供资金和广泛的人脉支持,并在大学生创业受挫和困难时适时给予安慰和帮助,做大学生创业最为坚实的后盾与避风港。
5.个人要“努力”
大学生走出创业难的窘境,除了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长的努力之外,更主要的还在于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大学生要敢于突破已有的“毕业就找工作”的传统就业观念,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密切关注实际情况,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寻找创业方向,拟定创业目标,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一些竞技性的比赛、创业培训、创业讲座,在储备相关创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摄取与创业相关的经验,另外,也要开始注重建设创业所需要的人际网络,并从创业政策搜集、创业项目资料搜集、创业规划等方面进行创业储备,增强创业自信。
参考文献:
[1]李杭.吉林省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2.
关键词:蚌埠市 大学生 创业群体
一、大学生创业群体的界定及蚌埠市创业群体现状
大学生创业群体是社会中一群较为特殊的群体,是指在校大学生因开展各种创业活动而形成的群体,主要是指正在创业的大学生群体。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创业群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社团型,是指在校期间实施创业行为的在校大学生因兴趣、需求等方面因素而组合在一起,成立需要向学校团委登记注册的学生社团。例如创业者协会、创业社、创业者俱乐部等。另一类是非社团型创业群体,是指除社团型的大学生创业群体以外的所有大学生创业群体[1]。
近年来,蚌埠市政府及各大高校陆续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和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使蚌埠市出现了一批大学生创业群体。迄今为止,蚌埠市已建成蚌埠创业孵化基地和6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其中最主要的是蚌埠创业孵化基地和安财创业孵化基地,这些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进行创业的大学生群体,便构成了蚌埠市大学生创业群体。因此,蚌埠市大学生创业群体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在这6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种,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立于2013年。一年多的时间里,已有22家项目组入住,90余名大学生自主创业,并被评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园。目前正在招募第三批大学生创业项目。
为了继续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支持,安徽财经大学开始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二期,给有好的构思的大学生提供创业的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一期创业形式多样、入驻大学生企业行业较多。这种在大学里面的创业可以给大学生一个比较稳定的经营环境,有了学校的支持,学生不用有太多的担心,可以专心的经营。这种体验,可以为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蚌埠市大学生创业群体出现的问题
(一)资金困难
资金问题主要体现在资金的获取和资金的使用上:
资金获取: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大学生创业遇到的一个很大的为题就是资金短缺问题,作为大学生,并没有固定收入,所以在创业前资金的获取上比较困难。比如一些毕业生在毕业前有很好的创业想法和创意,但是苦于没有资金的支持,创业迟迟不能开展。同时,一部分大学生因为急于得到资金的支持,为了小钱而让出很大的股份,贱卖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使自己不能处于主导地位。除了资金在初始时间的获取,还有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短缺问题。在经营的过程中往往还需要一部分的流动资金,如果流动资金短缺,会造成资金链的断裂,从而导致创业失败。
资金的使用:因为大学生创业群体是一个很特殊的创业群体,他们没有生活经验,只有理论的支持。所以在资金的使用上有时会过于理论化,从而导致资金分配不合理。从而使资金不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即不能达到最大化利益。
(二)团队建设
在创新创业成长阶段,由于开发商机导致的更复杂的竞争环境与市场环境,创业过程的中心在于吸引更多的有才能的创业伙伴,建立优秀的创业团队。因此,在这一阶段,团队管理问题突出。其中团队的管理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团队成员关系亲密,发生分歧很难处理。在大学生的创业时期,团队成员主要来自于宿舍和同班同学,虽然在创业初期,团队成员关系亲密可能会带来许多沟通上的便利,然而随着企业运营开展,将会面临很多的问题,这时候因为关系过于亲密反而不宜于分歧的解决。
团队的互补困境,因为团队成员多来自宿舍和班级同学或者是熟识的人,所以大家有着相同的专业知识、经验、以及兴趣爱好。这样会导致整个团队的知识重叠性非常大,从而降低了团队的竞争性。
团队扩大后的管理问题,在创业的初始阶段,团队会不断地扩大,因此需要管理者拥有很强的管理能力。随着新成员的加入也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老团队成员和新团队成员的关系的处理。
团队的可持续问题,因为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年级,大家有着不同的设想,也会影响到团队的运作速率。有的成员只把创业当成大学生活的体验,有的想将企业孵化发展壮大。但是每当毕业季来临,初创不久的创业团体将会面临成员剧烈变动的问题。
(三)创业者素质
现代的大学生正处于最敏锐的心理发展时期,求新、求变、思维敏捷、敢于挑战,这正适合与新经济的发展模式,大学生创业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我们也知道大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思维不够严密以及创业素质不够高等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知识结构比较单一,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创业型的综合型人才有着很大的差别。二是实际经验,大学生拥有的创业计划项目和创业所需要的实践经验相差万里。三是认识偏差,对大学生创业认识不到位,把创业看得过于简单,仅仅凭着自己的创业激情和创业冲动进行创业,这样,没有经过缜密的思考进行创业会很容易导致失败。四是缺乏团队合作能力,大学生每个人有自己的个性和想法,总是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这与创业所需要的集体合作的能力不相协调。
(四)创业教育
其中在创业教育上主要是缺乏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能力教育
创业意识教育缺失:在我国主要采取的是应试教育,大多数以老师教授专业知识为主,即使是在大学也不例外。学生们总是在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老师教什么,学生就被动地接受什么,很少有学生去思到底是为什么?到底应该怎样?久而久之,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差,创新思维越来越不活跃,甚至是丧失了创新的能力。
创业能力教育缺失:即使是有些学生具有创新能力,但是因为缺乏创业决策和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以及组织、管理、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技能。在实际创业过程中会因为这些重要能力的缺失导致创业的失败,所以不仅创新创业的能力重要,其在创业的过程中所需的其他素质技能也很重要。
(五)观念制约
观念制约是大学生创业中的普遍情况,根源是中国的一些传统观念没有消除。中国人的官位思想严重,自古以来人们认为“学而优则仕”,读书的目的是当官。现在每年的公务员考试也很火爆。含多家庭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因此在创业环境比较艰难的情况下,并不支持子女创业。但是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是适合创业也需要创业的。尽管全国整体的创业形式是比较乐观的。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创业大军的后备力量――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是很低的。
三、促进蚌埠市大学生群体发展的对策
大学生创业者属于知识分子人群,经过国家多年的教育培养,背负着民族复兴的责任,面对着大学生创业群体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对策:
(一)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政府应对现有的政策进行调整,形成合理、有效的扶持制度。尽量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门槛、减少限制、简化程序、方便快捷、搞好服务,用良好的创业政策来刺激大学生去创业。在资金方面,能为大学生提供资金的有银行、企业和政府。银行要降低大学生创业贷款的门槛。另外,社会募集也是一个有广泛拓展空间的渠道,公司设立相关的资金进行资助。
(二)加强团队的创建
对于团队成员的选择上,尽量选择和自己互补的成员。在知识方面,选择和自己专业不同专业的伙伴;在兴趣爱好上,也要尽量选择和自己兴趣爱好不同的成员。这样会形成知识和兴趣的互补,增强整个团队的竞争力,让自己的创业团队有一个长远的发展。
(三)加强创业者素质教育
针对大学生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经验不足、认识偏差、团队合作能力差的问题,应加强创业者的素质教育,让大学生拥有全面的知识,多体验创业生活以积累经验。加强团队合作能力,在团队中,大家多协商,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四)加强创业教育
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不仅仅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的需要,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素质的需求。抓好创业教育,必须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努力使创业教育在大学中规范化,以案例教学为主,辅以社会经验、校园活动等多种形式。精心挑选和培养创新创业的教师,一方面请老师授课;另一方面请社会上的创业成功人士来讲授自己创业的经验和心得。
(五)摆脱观念制约
首先父母应该鼓励自己的孩子去创业,而不是因为条件艰苦就一味的阻挠自己的孩子创业。还有大学生自己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如果是自己想创业就大胆的放手去做,抛开观念的束缚,追求自己的理想。
四、总结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国家和社会各界人员的支持。首先大学生需要加强自身的素质教育,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多参与学校的活动来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学校也应该帮助大学生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同时社会、银行、企业也要为大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毕竟大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新鲜血液,大学生创业能够大大减轻我国的就业压力,应该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参考文献:
[1]倪倩.沿海地区大学生创业群体调查研究[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63).
[2]吴易明,钟冠青.在校大学生创业之困境与出路――基于广外学生创业群体的调查[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4).
>>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创业就业 “创业”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时代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业困境及市场化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与创业路径优化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业研究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 “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途径探索 互联网创业陷阱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及路径分析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创业模式研究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导师制”研究与探索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微商”创业行为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业融资与众筹对接研究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大学生微创业策略研究 大学生创业的互联网思维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路发展统计报告(2015年2月)[EB/OL].http://.cn/hlwfzyj/hlwxzbg/P020150203551802054676.pdf.
[3]王丽敏,肖昆,韦福雷,胡彩梅.基于企业创业网络视角构建大学生创业团队[J].商场现代化,2015(5):275-276.
[4]王晓哗.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5):106-108.
[5]陈娇.大学生创业团队胜任力研究[J].科教导刊,2013(1上):201-210.
[6]王成,王h,陈澄波.从培训到学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7]威廉・J・罗思韦尔.CEO 期望的公司培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Research on the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y and Cultiv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Teams in the Internet + Era
XU Ming
(China Youth University For Political Science, Beijing 100089, China)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 创业团队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创业者行为过程模型维度的关键构成是自我实现。商业经验和商业嗅觉是大学生创业者的内在动力。相较于实现价值,大学生创业者更倾向于创造价值。创新使创业者可以在资源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成功创业,他们充满激情、勤奋好学;而一个良好的团队同样对创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通向成功的桥梁。
本文旨在对当前存在的几种主流大学生创业模式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困境,提出如何组建并管理自己的创业团队。为不想创业和纠结于是否要创业的大学生提供相关理论支持,为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提供一条合理的创业途径。
二、现阶段大学生创业的困境
(一)国内大学生创业的困境
国内大学生主要面临外部环境和个人素质两方面的困境。
相较于美国的纳斯达克,我国创业板尚不成熟,刚处于起步阶段。融资困难和先行垫付的资本扶持模式使得无数有潜力的创意被扼杀在现实的鸿沟前。最后,即便创业初期成功,还要面临行业内的残酷竞争。以某大学生创立的互联网销售平台为例,在维持运营10年后,最终还是被行业内知名互联网企业吞并。这种行业内的垄断行为严重威胁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几乎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创立的企业的生存。作为创业者,他们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素质。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人们在思想中产生严重的依赖观念。对于创业者来说,不畏失败的勇气、团结协作的精神、把握机会的决绝十分重要,而这些由长期传统文化禁锢而产生的精神负担往往会对创业活动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大学生创业者由于此前长期在校园内,难有充足的时间去培养管理经验知识和建立社会人际关系,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创业活动。
(二)针对国内大学生创业困境问题的解决
从政府层面来说,应立即完善专门针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并建立一套完整的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此外,还应清除不利于创业的一些管理体制,引导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对热衷的创业的大学生进行大力度的优惠和权利资助。
从企业层面来说,应明确意识到扶植大学生创业活动对企业自身发展不是威胁,而是机遇。有能力的企业应充分发扬其社会责任,积极为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项目资金扶植、孵化器和培养管理经验知识的机会。
从大学生创业者层面来说,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敢于突破、勇于创新、不畏惧失败,能够在环境中发现机会并能及时抓住机遇。
三、大学生如何组建管理创业团队
在组建创业团队时,应着重关注一下几个方面:团队定位、成员组成、管理策略和初期经营。
创业团队的人员构成要服务于创业目的,团队成员应有各自的任务和目标,尤其应注意成员间长短板的问题,避免任何一方面功能缺失或弱化。在成员组成方面,创业团队的技能组成的差异性越强越能够改善创业绩效,成员性格异质有助于形成更具前瞻性的决策。而异性的加入将使创业团队提高效率且更具活力。在成员数量方面,团队数量控制在奇数,初期创业团队推荐以7人为上限,利于决策。
人员构建完成后,需要制定一套利于员工自身发展和公司整体发展的管理策略。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只有融入团队,只有与团队一起奋斗,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其次,要设立团队愿景。团队愿景是创业者的愿望或最想达到的目标。如苹果公司“让每人拥有一台计算机”,华为公司“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迪士尼公司“成为全球的超级娱乐公司”。再次,是要明确团队创立者的责任。团队创立者作为公司的第一任领导者是这个团队中最重要的角色,他对团队的发展负有重要责任。领导者必须善于倾听以获取各种大量反馈信息,必须要有广泛的能力来发展团队和个人并且还必须要能洞察到整个团队的发展方向;.第四,团队内要形成良好的团队互动。良好的团队互动关系会使身处其中的每个人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激情地发挥自身的能力,才能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才能为成为促进企业的良性运转的动力。
团队经营初期要关注三方面:商业敏感性、进入市场时机和营销策略。商业敏感性是创业的源泉,在大多人只能看到表面现象的时候,要求创业者在能深刻理解经营的本质的前提下,迅速作出商业判断。研究表明,“强调练习、技能细分、教练反馈、面对挫折”是培养商业敏感度的有效途径。第二是要把握进入市场时机。调查显示[1],第三和第四家进入市场的企业,其产品的成功率较第一和第二名高。选择进入市场的时机还要综合考虑进入市场的反应强度,指的是新产品的投放对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感染强度。一般来讲,进入市场的反映强度存在最高和最低两个极限。通常,企业希望自己的新产品在投放市场之后可以产生最高的反映强度。但是,过高的反映强度不仅会使消费者产生对新产品的过高期望,也可能会过早的引起潜在竞争对手的警觉。而对于一些高敏感度的市场,例如银行业、保险公司等,适宜采用低强度反映的进入。因此,创业者需要综合考虑市场因素,在适宜的市场反映强度下选择合适的进入市场时机。第三是公司初期营销策略。大学生创业者拥有较多的理想主义情结,勇于追求自己的兴趣并对市场前景较好的行业和领域较为敏感[2]。在创业资金不足、创业模式和保证机制尚不完善的环境下,大学生创业团队应积极探索新方法,比如依赖于网络关系来实施营销。
四、结语
创业团队可以通过成员间优缺点互补,信息的交流和建立的科学决策机制有效降低个人创业者关键决策的失误几率。因此,对于团队的领导者和其他团队内的成员来说,要以设立的团队目标作为自己在公司内的最大努力方向,并将个人愿景与公司整体愿景相切合。要树立大局意识,个人利益服从团队利益,主动为其他部门提供优质服务,尽心尽力帮他人解决难题,才能在创业初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作为一名大学生创业者,只有具备了这种以团体利益为重的思想,才会在创业活动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和提升,才能最大化的利用个人价值创造最大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郭莉,王菡,王栩楠.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6):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