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进行森林防火范文

如何进行森林防火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进行森林防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进行森林防火

第1篇:如何进行森林防火范文

关键词:护林防火;森林火灾;林业企业;广西

中图分类号:S7623;F30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168(2012)06-0085-03

收稿日期:2012-10-12

作者简介:黄李丛(1977-),男(壮族),广西西林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防火管理和林业调查规划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西特有的地理条件成为了各大林业企业抢手的“香馍馍”,先后有金光集团、斯道拉恩索公司、香港嘉汉木业公司、日本王子造林公司、美国三元公司、南油集团等跨国大集团纷纷抢滩广西,投资林业。从1996年起到2011年底,广西营造速生丰产林180多万 hm2,其中外资企业投资营造速生丰产林33多万 hm2,以营造速生桉为主。受营林技术、气候及种植环境影响,桉树人工林地被物不断增加,林火危害的概率大大提高,桉树人工林防火问题日益凸现[1]。

广西是全国主要速丰林建设基地,作为企业投资营造速生丰产林,更讲究投资回报率,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可令投资收益几乎化为零。因此,如何能将护林防火工作做好,将损失降到最低,都是每个企业高层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林业企业如何进行护林防火工作进行简要的分析。

1林地分布特点

由于土地租用的特殊性,企业的林地分布多呈分散状,并且夹杂于其他林场或私人种植的林地或农用地之间,在林地旁的人为活动频繁,农用地野外用火较多,加大了林业企业护林防火工作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2桉树人工林火险特点

1)桉树(Eucalyptus)是强阳性树种,叶子多垂直于地面,枝条稀疏,小枝下垂,自然整枝能力强,下部枝条迅速脱落,导致较多的阳光能够透过林冠层到达地表层,在同等郁闭度的前提下,林下透光度比其他阔叶树种强,更有利于林下植被的生长,致使在杉木、木荷(Schima superb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l)等针叶、阔叶林分下不易生长的许多易燃植被如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铁芒箕骨(Dicranopteris linearis)等在桉树林下都能生长[2],容易引发地表火。

2)桉树人工林都实行人工集约经营,施入大量有机、无机肥料。其中部分被桉树吸收,部分被林下各种植物吸收,导致林下植被较一般人工林茂密,有利于地表火蔓延。

3)桉树生长迅速,枯枝落叶多,由于透光度强,导致林地相对干燥,枯枝落叶含水率低,干旱季节易着火。但桉树叶片易腐烂,遇多雨季节火险等级下降也快[3]。

3护林防火措施

31构建防火带网络

在林地周围及林地内建立防火带,形成整个企业的防火带网络,是成本最低、最直接有效的防火基础措施,能有效阻截林木火灾蔓延,减少火灾损失,提高火灾控制能力。

由于林地面积大小不一,林地周围情况较为复杂,需要企业内管护林地单位针对各自所管辖林地的具体情况,提报修建林地防火带网络,依据因害设防、因地制宜,优化配置、综合阻隔,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的原则进行设计,尽量设计在山脊、林地边缘、地类分界、道路两侧、居民村屯和生产点的周围,把林区道路与防火线结合起来,同步设计。尽量选择在地势平缓、地被物少、土壤瘠薄的地带。防火线应避免沿陡坡峡谷穿行。尽可能利用天然屏障作为防火线。

防火线开设要在防火期来临之前完成,一般在每年的7~9月进行。使用人工刮、铲方式,或者喷施除草剂的方式,将设计规划图上的防火示意线路宽度10 m或15 m范围内的杂草(灌木)等全部铲除或灭死,连同枯枝落叶一并刮、铲干净,并移至防火线两侧外放置。

对于已经开设了防火线,但防火功能下降的,需在每年9月15日进入重点防火期前进行一次再铲修复作业,将防火线(林带)下的枯枝落叶清扫干净,杂草(灌木)刮、铲干净。

32通过抚育除草降低危害

除了通过开设防火带的方式将林火阻隔在林地外的方式外,也可通过种植后2~3 a内的抚育工作将林地内的杂草灭杀清除,减少火灾对林木的危害。因为桉树人工林树体高大,在集约经营的条件下,火灾类型主要为地表火,不易形成树冠火,偶然形成的树冠火也是断续的。调查表明,桉树人工林发生火灾时,由于地表火产生的高温烫死桉树的韧皮部和外层木质部,使其丧失输送水分和养分功能,导致树体死亡[3]。因此,尽量减少地表火的发生,或者降低地表火的强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火灾对桉树带来的危害。

林业调查规 划第37卷第6期黄李丛,等:浅谈广西林业企业护林防火工作

抚育过程中使用全面除草,即将林地内高于25 cm的杂草、杂灌砍除,人工除草速度慢、工价高,应尽量使用机械除草。机械除草虽然比人工除草进步了不少,成本相对也降低些,但由于杂草生长迅速,除草过后几个月就会恢复到原来的状况,因此,为了达到效果,需要增加全面除草的次数。但是全面除草需要除草的次数多,耗费的成本较高,建议使用除草剂除草,杂草再生周期较长,相对可降低成本。

除草剂在营林生产中已经得到了广泛推广,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优点是客服了人工除草和机械除草的不足,减少了除草的次数,除草效率高、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恶性杂草和杂灌对林木生长的影响等;缺点就是喷施时受天气和水源远近影响、陡坡地块难操作等。

目前在广西区内林业系统使用的除草剂效果比较理想的是草舒、龙友、草甘磷,均属内吸性、有机磷除草剂,对土壤无残留。推荐使用草舒和龙友。

草舒,微毒,稍有臭味,新型的草甘膦复配水剂,是以10%草甘膦为基础复配08%24-D滴及增效剂和浸润剂的复配制剂,可以更快地除草和长效封闭杂草,效果显著,对铁芒箕、五节芒、大芭芒、牛筋草、茅草、小灌木和小杂木等防除效果优异,能把草根彻底杀死,杂草很难重生。除草效果优于草甘膦。

金敦福(龙友),即41%草甘膦异丙胺盐,微毒,无味,除草效果显著,能杀死1 a生及多年生各种杂草及小灌木,除草杀根,防效期长,无残留,喷到土壤上,先被吸附,后被微生物降解成水、二氧化碳、硝酸盐和磷酸盐,不影响下茬作物。

除草剂使用时需注意不要用污浊的水或井水配药,因其中的金属离子含量较高,会钝化和降低除草剂效果;雨天、气温过高(超过30℃)和过低(15℃)、风大天不宜喷施;不要在强太阳光照下喷施,因为在强光照射下药液来不及被杂草茎叶吸收就被蒸发掉,降低了药效。

33建立林地巡护系统

由于林地跨度大,很多林地相隔距离较远,监控管理比较困难。为了能更好地保证林木的安全,应在企业内部建立一整套巡护系统,加强对火灾及盗伐等损害企业利益的管理,保证能够及时发现、上报、处理,把损害降到最低。

在制定好一系列的巡护路线图后,为了保证巡护计划的严格执行,有条件的企业可为员工配置GPS定位器,GPS定位器可随时给员工定位,确保按照巡护路线行走,限制员工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林地巡护,确保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情况。

34做好森林火灾预案建设

制定企业紧急应变方案,分区分层级建立紧急应变架构,明确现场指挥负责人、救火组、后勤保障组。一旦发生火灾,按照应变方案迅速组织人员,保证能够快速、有序、有效地开展火灾扑救,尽可能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

对于火灾,目前没有办法能够完全地避免,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在火灾发生以后尽量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这就需要企业平时多宣传、培训,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以及应对火灾的能力和水平,尽量减少森林火灾损失。

35加强森林防火宣传

1)防火期间在林地相对集中的村庄进行防火宣传,通过在人流量集中之处、林地入口处拉横幅、刷标语、立固定防火牌等措施,吸引林区群众的注意,提高林区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

2)实行举报有奖制度,激励群众积极反映、举报纵火等违法犯罪分子,及时追回损失。

3)林地管理员要充分了解自己所管辖的林地周边是否存在着火灾隐患情况。若林地毗邻群众甘蔗地,则注意多与该地主人宣传注意野外用火安全;在用火期间多到林地巡查,确保林地安全。林地管理员平时应与林区群众多沟通,多宣传林区防火安全知识,提高防火意识。

36组建半专业扑火队伍

以企业内部规划为基础,分区组建,每组至少5人,配备风力灭火机1~2台,打火把2~3把,砍刀1~2把,可视组员人数适当调配。每人配备防火服。配合其他林业技术员一起行动。队伍行动由区域经理统一安排布置,现场指挥。

每季度对扑火队伍进行一次培训,进行灭火技术及安全自救的训练,保证队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37充分发挥护林员的作用

在林地旁的村庄聘请一些在当地较有影响力的村干部或村民充当临时护林员协助护林。结合林地的面积和距离,合理地划分管护的林地面积大小,保证护林员能将林地管理好。一旦发生火灾,及时报告林地管理员,并组织当地群众及企业员工联合行动,进行火灾的扑救工作,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38购买森林保险

目前,广西的森林保险发展还远不能满足林业巨大的风险保障需求,保险产品供给不足,覆盖面窄。2008年广西森林保险承保面积仅占全区森林面积的215%,分别比江西(5%)、湖南(714%)和福建(9%)3个林业省区低了285、5、和685个百分点,也低于全国森林保险承保率(294%)。这与广西保险费率有一定关系,2008年,广西森林保险平均费率为73‰,而同期全国、福建、湖南和江西分别为24‰、34‰、76‰和4‰,这与缺乏政府支持、覆盖面小、议价能力弱有很大关系。

虽然目前森林保险的发展十分滞后,主要以森林火灾保险为主,保险责任较单一,不能很好地满足林业经营者转移风险的需求,而且费率较高。但可以选择一些易发生火灾的区域,例如林地中夹杂坟地较多、毗邻农用地(尤其是群众会烧坡的地)等存在较大火灾安全隐患的林地投保,可大大降低林木受害损失。

4结语

企业的护林防火工作需要长抓不懈,坚持以预防为主,建立起整个林地的防火带网络,并经常维护,保持防火效果。通过除草的方式降低地表火,减少林木受损。结合护林员、企业员工巡护等多种方式建立起预警制度,及时发现火情,立即扑救,减少损失。为存在较大火灾隐患的林地投保,减少营林风险。多种方式结合使用,保证林木安全,保证经营成果不受损失。

参考文献:

[1]林志洪,魏润鹏南方人工林森林火灾研究综述[J]广东林业科技,2005,21(4):70-74

第2篇:如何进行森林防火范文

关键词 国家储备林;工程建设;现状;问题;对策;云南玉龙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1-0191-02

国家储备林是指列入《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由国家统一收储、动用及轮换,具有一定规模和培育潜力的珍稀树种及大径级活立木资源[1-2]。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地域分布不均,林分质量低下,林地单位面积产出率低,木材供给结构不平衡,我国人工林年均生长量5.55 m3/hm2,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大径级木材和珍稀树种木材对外依存度持续增高,2012年进口木材2.35亿m3,占全国木材消耗总量的47%。木材资源问题已由经济贸易问题逐步演变成生态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储备林贯彻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维持供给平衡、保障木材安全,对活立木资源进行储备是有效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具体措施。一方面能提升国内木材供给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提高木材产品品质、带动就业。

国家储备林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培育大径级用材林。大径级材是建筑业、装修装饰业和家具制造业的主要原料,是目前云南省内外木材短缺结构性矛盾的主要方面。丽江古城具有民族特色木结构民居建筑与修缮的需要,加大了对木材的需求量,对外依存度过高,使木材价格越来越高,加大了建设成本[3]。

用材林中近、成、过熟林面积、蓄积的比例过高对玉龙县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从发展趋势看,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玉龙县木材供应仍将处于短缺状态,尤其是木材结构性短缺。

1 玉龙县国家储备林工程建设实施基本现状

玉龙县地处云南省西北部,丽江市西部。全县辖3个镇13个乡,共有100个村民委员会,1 162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12 950人,县内有2个省属森工局和1个县属森工企业。

根据2009年玉龙县二类森林资源报告统计,全县土地总面积620 029.0 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493 336.1 hm2,占总面积的79.57%;非林业用地面积126 692.9 hm2,占总面积的20.43%。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为418 255.5 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84.78%;疏林地面积为1 492.6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30%;灌木林地面积为69 563.2 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14.10%;未成林造林地面积为226.4 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0.05%;苗圃地面积为2.7 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0.000 5%;无立木林地面积为3 025.9 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0.61%;宜林地面积为769.8 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0.16%。森林覆盖率72.3%,林木绿化率78.78%。由表1可知,国有林中用材林近成过熟林的蓄积占全县的20.5%[1]。

2014年7月根据云南省林业厅下达计划指标,玉龙县国家储备林工程建设共设计1 333.3 hm2和占10%储备林面积的后备林133.3 hm2,培育树种为林地中占优势的云南松;培育目标主要为大径材,建设方式现有林改培。由具备一定实力、自然环境比较优越的巨甸林业局和森龙实业有限公司(县属森工)分别在西部林区的3个乡境内的国有林用材林地块内各自承担承储任务(表2)。其面积占全县国有一般用材林云南松林地的13.2%;蓄积占国有一般用材林的49.2%[2]。

2 玉龙县国家储备林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培育技术与采伐利用

储备林工程建设目标的大径级用材林的生长与培育周期相对缓慢[4-5]。云南省乔木林年均蓄积生长量4.905 m3/hm2;人工林培育周期达到30年以上才能成熟,天然林则需40年以上。尚未出台相关管理办法以及申报采伐利用等规范性文件,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在管理和指导中缺乏依据,工作较为被动。部分生长良好的林分因其在公益林区域而无法列入国家储备林范围内。

2.2 常规管理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集体林管护权已落实到小组或个人,森林资源从而得到有效的保护[6]。国有林部分因其执法权限、管护力量等多方面的原因陷入被动局面。此外,少数群众法制观念、保护意识淡薄,对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眼前经济利益所驱使,偷砍盗伐林木、违法运输木材、乱占林地及毁林开荒等破坏森林资源现象时有发生。

玉龙县主要森林树种的组成以云南松(Yunnanensis)、高山松(P.dansata)、云杉(Picea spp)和冷杉(Abies spp.)等针叶林树种为主(表3)[3],其树木含挥发性油和松脂,小枝易燃。成熟林分郁闭度在0.6左右,非常易燃,在陡坡地段易形成树冠火,尤其是在占多数的低产林、天然次生林区域。以易燃树种云南松为优势树种的储备林林地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多年营造的立木资产将付诸东流。

2.3 投入资金不足

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项目投资包括2个部分:一是中央预算内林业基本建设投资,建设方式为集约人工林栽培和现有林改培,国家按照7 500元/hm2进行补助;二是中央财政补贴,建设方式为中幼林抚育,国家按照1 500元/hm2进行补助。

承储单位划定国家储备林的后续经费和建设资金如何落实、如何进行补贴尚未明确和细化。曾在2012年玉龙县实施森林抚育工程中支出就达1 800元/hm2,考虑到物价上涨等不利因素,而且培育周期达10年以上。管护及抚育等支出将突破预算。

3 对策

3.1 技术保障措施

(1)储备林建设工程的目的是培育大径材,很有必要强调“三分造、七分管”的原则;如补植、补造后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是造林成败的关键[7]。承储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认真抓好各组各类技术人员的各种培训,加强对造林户及林农的营造林技术培训工作,积极搞好现有科技成果的整理、挑选和推广,尽快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真正走上科技兴林之路。

(2)根据玉龙县早春干旱、冰冻、森林火灾等自然或人为灾害频繁的实际情况,应当针对国家储备林建设中的薄弱坏节组织力量,与各级科研机构、教学部门密切合作,聘请有关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攻克技术难关,严格确保工程质量。

(3)承储单位已在各自划定的国家储备林(后备林)中设置了一块固定监测样地,样地规格为28.28 m×28.28 m,以备每年对各项因子进行1次复测,开展质量评价,以监测储备林(后备林)的动态生长因子,以便于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3.2 组织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储备林建设领导小组县营林绿化股、县天保办森工企业乡(镇)天保所管护点管护员”的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推行层层落实责任制,县人民政府与各天保实施单位签订森林管护和储备林建设目标责任状,同时与各乡(镇)天保所签订目标责任状,再与下属的管护点签订目标责任状,根据签订的造林合同、育苗合同、管护合同,合理确定施工组织形式,将山头地块落实到个人,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目标”。承储单位必须要有完善的森林防火预案,实行防火目标管理。如在营林等作业时禁止吸烟,禁止野外用火。无论是在作业区还是楞场,每位作业人员都要时刻保持警惕,凡是从事可能引起火灾的一切活动,都要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4]。

(2)充分利用广播、有线电视、报刊、标语等多种舆论媒体,多形式、多层次深入实地开展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理解国家储备林工程的重大意义和目的,以提高实施储备林工程的知名度和重要性,形成全体动员、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因此,必须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的方针,强化新的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坚决制止乱砍滥伐、乱垦滥牧等破坏森林的行为[8-9]。加大国有林区的管护力度,做到山山有人管,块块有人护,同时通过合理渠道改进农村能源结构、增加林农创收,降低森林资源的消耗;为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3.3 资金保障措施

(1)根据承储单位的实际经营需要,按照“动用轮换”管理思路,通过上报审批即可对部分成熟林进行采伐动用。利用这部分前期收益来弥补资金缺口。

(2)保护与发展并重是建设现代林业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因此,在争取国家投资及林业国际贷款项目支持的同时,政府部门应出台适应本地实际情况的“水电补林、旅游补林”等反哺林业的政策措施,多渠道争取保护性项目所需的资金[10]。

4 结语

林业不仅是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同时还担负着林产品供给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双重使命。在全力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的同时,在商品林的一般用材林地块搞好国家储备林工程建设,对国家储备林贯彻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维护森林资源供给平衡、保障木材安全,对活立木资源进行储备是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具体措施,是林业转型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选择。

5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R].大理: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2009.

[2] 国家林业局.办丰字[2014]43号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试行)[EB/OL].[2014-07-16]..

[3] 李文,马赛宇.玉龙县森林火灾发生的因素分析及防火探讨[J].西部林业科学,2012(S1):69.

[4] 金可参,居恩德,文景贵.林火管理知识问答[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5] 陈德洋.浅谈雅长林场国家储备林可持续发展策略[J].科技风,2014(4):271,278.

[6] 明.弥勒市竹园林场国家储备林(后备林)划定成果探讨[J].绿色科技,2014(8):92-94.

[7] 王.加强森林培育技术的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166.

[8] 彭立,苏春江,徐云,等.森林对流域水文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7(4):94-97,103.

第3篇:如何进行森林防火范文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原理;业务流程;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 P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188-01

衡水市地处河北冲积平原,干旱、冰雹、洪涝、低温、大风等自然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仅2011年,衡水市共实施人工防雹增雨作业83次,其中大规模联合防雹增雨作业8次,共发射火箭弹346枚、三七炮弹116枚。为全市增加有效降水5 000万~6 000万m3,降低经济损失约6 500万元,人工影响天气在衡水市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地市级人工影响工作模式都太单一,大都沿用省级人工影响办指挥市级的作业模式,该模式存在指令传输时间长、作业指挥集s化程度低等弊端,常常会影响作业效果。笔者对市级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原理和业务流程工作做了研究论述,并提出了现阶段市级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总体思路。

1 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原理

人工影响天气是大气应用学科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指在适当的天气条件下通过技术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防止或减轻由恶劣天气引起的自然灾害。人工影响天气主要运用冷云催化、暖云催化、动力催化等物理学原理向云中撒播降雨剂形成降水。撒播的方法有飞机在云中撒播、高射炮或火箭将碘化银炮弹射入云中爆炸和地面燃烧碘化银焰剂等,当前云中降水是人工影响天气中进行得最多的一项试验[1]。

2 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流程

衡水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实行市、县2级管理,设立市、县2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制定业务改革实施方案,调整内部科室设置和人员岗位设置,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上岗条件,为做好人工影响业务流程研究提供了组织保障。市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工作以地面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为媒介,进行地面高炮和流动火箭作业。

2.1 实时监测天气,掌握作业条件

要加强对卫星云图、雷达跟踪监测资料及天气形势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及时掌握可能影响天气的移动规律,并对本区域内目标云进行实时监测,抓住有利于进行高炮、火箭等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条件,并及时向所辖区域内有关作业点通报情况[2]。

2.2 分析作业条件,制定作业方案

通过对监测资料及研究的作业条件做出合理判断,预测衡水市当前天气形势可能产生的天气后果、出现时间及强度,针对不同的人工影响要求,及时制定作业方案,并通知所辖区域内各作业点,以便作业点提前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准备工作。作业方案的设计主要包括雹云的预警、预报、跟踪监测;确定作业目标、作业时机、作业部位、催化剂量、作业方式及作业指标的选择等。

2.3 选准作业点,下达作业任务

根据卫星云图和雷达监测等实时资料,当出现有利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天气条件时,选准作业点,提前向有关部门申请作业空域,与有关作业点保持不间断的联系,并确定最终作业方案;作业任务得到批准后,要及时通知有关作业点严格按照批准的时空范围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同时明确作业方式和有关作业参数,确保人工影响天气的效果,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3]。

2.4 做好作业记录,反馈作业效果

作业点在实施作业过程中,由雷达搜索作业点和作业回波后自动生成作业方位、仰角、用弹量和具体作业时间等参数,工作人员按规定项目观测、记录,第一时间发送数据到目标作业点和衡水气象局。每作业1次后,就要分析评估作业效果,包括天气实况、降雹、雨量、雷达回波作业前后变化、天气系统演变趋势、大气稳定度、大气水汽含量等,根据数据初步确定作业效果,若作业区内出现气象灾害,要迅速组织灾情调查,在规定时间反馈灾情和分析结果。

2.5 收集作业资料,做好信息积累

要做好作业资料的收集和总结,包括作业前后天气变化数据、防雹或增雨前后的变化、云系的宏观、微观物理量变化情况、催化剂用量、作业层高度、风向、风速、水汽变化等方面内容,为下一步做好人工影响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4]。

3 人工影响天气发展思路

科技进步是推动人工影响天气发展的源动力。衡水市气象局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人工影响天气,努力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科技含量及水平,在服务农业生产、缓解水资源紧缺、防灾减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原有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流程还很不成熟,今后衡水市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应结合实际,健全管理机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建设,提高业务指导、技术支撑和组织作业能力;适时建立市级飞机增雨作业基地,完善市级人工影响天气综合业务系统;更新作业催化设施,加强作业点规范化建设;加强作业效果评估,提高作业科技含量;拓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领域和范围,实时开展包括人工增雨抗旱、防雹减灾、森林防火服务和生态建设重点地区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业务,努力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科技水平和服务能力。

4 参考文献

[1] 郭学良.人工影响天气研究进展[R].北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9.

[2] 游景炎,段英,游来光.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增雨技术系统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

第4篇:如何进行森林防火范文

一、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认识

新的课程计划将所有课程分为三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仅是国家课程中新增的一门必修课程,更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具有许多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征。开设这门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自主地、探究式地解决与自身联系密切的学习、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同时获得积极的体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2]。

增设这门课程,在宏观上有利于改进我国基础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微观上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仅是非学科课程知识的总和,更不是“非主科”内容的总和。它是对前几年提出的“活动课”的继承和发展[2],要求学生走出教室,参与实践活动,结合所学知识,从中提出问题,并进一步分析问题,确立一套或多套解决方案,进行试验和探究,其中可能变换各种方法,反复循环直到成功(或失败),总结经验,最后以一定的活动向外界作出反馈。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征:

首先是学生自主性:在信息技术部分和劳动与技术部分,学习内容一般由教师根据教材或学生实际给出,在学习过程中就提倡任务驱动式的探究性式学习,在研究性学习部分,就是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自主参与活动和研究等一系列步骤,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则主要作为以上三个部分的载体,其本身就明显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课程的实践性也是一大特征,是由自主性所引发的。

其次是内容的综合性。活动中牵涉的知识、技能一般是多方面、多学科的、综合的。信息技术部分大力提倡课程整合,反过来其它学科提倡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工具进行课程整合。劳动与技术往往与制作、创新、发明联系在一起,,也明显体现综合性,新的七年级教材就非常明显体现这一思想。

再次,学生在一系列活动后应有一定的反馈活动,如报告会,成果展览,小发明,科技制作,写论文,演小品,演讲等,甚至是专题活动。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它教育环节的关系

1、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学科课程的关系:新课程计划要求所有学科都要有一定比例的课时用于探究性教学,这种课是属于该学科内部的探究性学习,而综合活动实践课则突出跨学科的,甚至是超学科的,即不属于任一学科内容的。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灵活程度,拓展思维的广度,借此将知识融会贯通,大大促进综合能力,这种作用是学科教学所达不到的和不能替代的。下图为新老教学体系中教学思想的变化。

2、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升学考中的体现:自02年的高中新课程改革起,已提出高考、中考的各学科均有综合探究性的大题目,并努力在其它题目中体现这个思想,特别是高考的X科目,除了希望实现大综合外,还要实现探究性学习的题目占15%-30%的目标。这几年的高考、中考题不断朝降低解题难度,提高分析问题的灵活度和综合应用能力方向发展,显然随着考试改革的深入,这个评价思想会得得到进一步加强。

3、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学校课程(校本课程)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课程的一部分,它的教学原则、目标、基本内容范围、教学时间由教育部制订,学校或其它教育行政部门无权改变,。但它与其它学科不同之处是没有教材(不提倡编写学生用书)、形式不固定,相对学生而言,指导师可以不固定。学校课程是学校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当地教育资源确定教学内容、目标及形式,可以自编教学提纲。一般只针对一项内容,展开深入学习和探究,如小发明、书法、集邮、小学一二年级的信息技术等,并努力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在某些情况下两者内容、形式可以相同,但两者的发展方向不同。

4、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关系:首先,综合实践活动是要求所有学生参与的课程,课外活动是针对数量较多的部分学生的,如有些学校举办艺术节,运动会,读书节等,兴趣小组则针对一小部分学生,往往带有竞赛辅导的作用,如信息学奥赛,航模、书法、运动队、科技等各种小组开工存在的活动等。可看出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学生以实践为主,锻炼综合能力,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是针对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学习内容,不排除教学为主学习方式,以专业和钻研为主要特征。另一方面,三者之间内容上互有关联,时间上可以互相穿插。要注意的是要朝各自的特征方向发展,不能是简单的代替。

三、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有关问题

1、理清四部分关系: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的四部分并不是平等的和同类的,其中研究性学习是核心和重点,其它三个部分一方面为研究性学习服务,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的学习目标和特有教学形式,但同样也具有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这也是把这四个部分归入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原因。所以原则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有四种课型,其中信息技术和劳动与技术的课型是在传统的课型上进行改良的形式,主要为自身教学目标展开的,这里不展开论述。

围绕研究性学习的四部分关系是: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中发现和提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并展开探究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完成较为简单的,带回有意义且一时不能解决的(注意: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来源不一定来自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后续的活动则是有计划,有目标的探究、调查和学习,直到课题完成,最后向外界课题的成果(反馈性活动)。这整个过程会经常用到信息技术和以手工制作为代表的几种技术性劳动,用于查找资料、制作研究工具和辅助反馈性的活动的实物等方面。

下文所讲“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指围绕研究性学习的部分。下图是四部分的关系示意图。

2、实践综合实践活动的思想障碍:可以说中国两千年的教育文化,最大的缺陷之一就是重理论而轻实践,重科学而轻技术的思想,这既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的原因或需求,也成为在中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大思想障碍。包括广大教师在内的所有教育工作者应放远眼光,努力学习,转变思想,才能主动跟上时代的步伐。

3、理想的师资结构和当前形势下的师资调配措施:基于四部分的关系,理想的师资结构应有两种专职教师和两种兼职教师: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两方面是专职,另两方面则由各学科教师兼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有专职教师,但一般学校应有一二人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例如教科室主任负责研究性学习,政教处主任负责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我省的新课程计划将信息技术课独立出来,劳动与技术(原称为劳动技术)则是半独立,它们都有规定的课时,指定的教材,这种做法也说明了上文所述的四部分关系和理想的师资结构的合理性。

在当前情况是:本学科刚起步,一缺广泛而正确的的思想认识,二缺操作经验,三缺专职教师,有些学校甚至不能按要求开足课时。如何配置教师,开展学科教学和教学研究是当务之急。我们认为:1、缺乏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专职教师的学校,要创造条件让其它教职工兼职,以保证按上级要求开足课时。2、要对绝大多数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理论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培训,包括一些各级文件要求。通过培训,形成氛围,从而培养一批本学科的带头人。3、在对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开展学科教学的探索。4、学校要通过制订管理条例来督促教师不占用、改变课程计划中的课时分配。5、排出专门时间开展本课程的教研活动。

4、探究性学习选题[5、6]:探究性学习的特征虽然是跨学科或超学科的,但在确定具体课题时,应定位在一个较大领域,如人与自然(科学),人与社会(人文),自我关系(心理),人与文化(文化艺术),或者象工程技术(技术),社会危机(人文)、经济现象(人文)之类,作为指导师,应该熟悉以上各大领域内包括哪些小的领域或具体的可选内容,如:心理健康与个性发展、饮食与健康、情绪调节,消费观念等。当然,这些课题本身可能在几个领域中交叉。当一个主题确定后,一般会有所侧重于某些教学的学科,例如:对乡土历史、人文情况研究的,侧重政史地方面;联系课本,进行实地污染调查,即侧重理化生。如果选择范围在一个学科内部的课题,主要由该学科教师安排探究性学习,超出一个学科,又在一个大领域内,带有专题性的内容则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5、教材的选用和证订原则:这几年,由于各种原因,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两学科的教材和教学配套材料的征订比较混乱。我们依据的原则是(1)、按照教育部和教育厅的有关文件精神:“任何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教材及教材的配套材料,必须经省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未经审定的,应立即停止使用”。(2)、试用教材通过教研室征订,正式教材通过新华书店证订。按目前情况,作为试用教材的高二信息技术选修教材(四选一),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小学信息技术教材、高中劳动与技术教材均通过教研室证订,初中劳动与技术

教材(每学期均为多选一)、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材均通过新华书店证订。各中小学校和证订工作相关的单位,应密切注意下一学期的订单,注意是否有变,并在弄清其性质后再行订购。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备课

因综合实践活动有四种课型,对应的也有几种不同备课的形式或方法。信息技术技术课的备课与普通学科的备课相差不大,主要区别在于要准备大量的资料供不同层次学生作帮助。本文的第五部分中给出比纲更详细的参考内容,活动形式则根据有关原则和实际情况,由指导师自行设计。根据《浙江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导意见》等材料精神,我们认为备课的总思路是“学校定方向,教师分组集体备课,个人指导实施”三层次备课。

第一层次:学校在每学期开学初,召开由于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校级讨论会,确定本校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课时安排和功课表编排方法,指导师聘任方法以及活动前后有关的与校外联系,学生组织什么样的反馈活动等等相关事项。根据实际情况,如果校级会议能一学期召开多次,则更好。

第二层次:以年级为单位,教师分文理两小组讨论本年级学生一学期的具体活动内容与形式。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请某些学生参加。注意:供选内容一般是单一性,要进行合理的组合,使每次活动有综合实践活动的各环节。再安排时间,场地,费用等,确定分组形式和指导师人选。分组形式可以是按原来的班级进行,如有些内容是与个人能力爱好关系不大的,也可指导师给出可选方案(可以多个),学生自愿选择而分组。本层次应每一到两星期进行一次。

第三层次:教师分组同上,频率同上,加上选聘的指导师,详细准备综合活动的每个步骤,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原则,注意事项等,最后由指导师单独统筹,进一步考虑,付诸实施。

在实施中,有一些具体情况,如:二三层次的备课可能连在一起的;全年级一起活动;对一组学生的活动同时有多位指导师;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一学期集中安排一到两次,研究性学习分配给各班任课教师。

学校安排举例:一学期教学时间共17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每周一节,劳动技术每周一节,实际各用15节,多余4节,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探究性学习共17*2+4=38节,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安排1、远足为主要内容,(远足中调查,采集,回来试验,制作标本、展示板和中华节,详细本处略)一天计7节,2、对社区中饮食卫生、环境卫生、人群健康意识方面进行调查,用于研究性学习(联系初一科学的生理卫生部分内容),再将结果制作成展览板,进行针对性小发明,制作实物在社区中用各种形式宣传。安排不连续的一个上午和一个下午,共7节。两项内容全段教师有所侧重地分工,共同承担指导师角色。这样前七个星期的课已统一安排。接着10周的每周2节,单周两节连排,双周两节分开排,探究性学习由各任课教师分担,分别上侧重某一方面的某一类探究性学习,因有10门不同学科教师,每人每学期上两次,每次一节或两节,共25节。第二层次的备课采用学科教研组为主的集体备课形式。

变化举例:因担任探究性学习的教师较少,后10周中再安排一个或下午两个下午或一整天用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所余时间仍是单周两节连排,双周两节分开排。只是总周数减少。

五、详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及选择注意事项

(一)、中小学生常见或重要的活动内容

1、中学生日常行为与文明礼仪教育2、法纪法规教育3、各种安全教育4、学习方法指导5、走向社会他人交往、基本人际交往能力训练6、科技小发明7、针对学科教学内容的探究性学习8、手脑并用的,左右脑协调,开发右脑的训练。

由于是全体学生必须参加的活动,可以班级为单位,由任课教师进行指导活动,形式绝不应是讲授式,而应是学生参预活动(为主),也参预准备(为辅),如智力抢答式,猜谜语式,制作并参观展览式,先学生自学、提问,再进行参观、访问调查、看展览、听讲座、看电影等(代答疑),最后写论文,写心得,演小品,小制作等反馈活动。

(二)、中小学生均可选择的一般性活动内容

1、社会教育活动:通过广播、班刊、校刊(校内部分),报告、参观、集会、访问、社会调查、校内外劳动、社区服务,家庭劳动、成人工作一日体验,参与重大节日、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活动等形式,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以及自我管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2、科学技术活动:通过发明、科技论文、制作、种植饲养、科学调查、人文考查、探究性实验、利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信息、各种信息传播等科技方面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类科技发展的过程及对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体验或尝试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科学创造意识,有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和运用科学方法对待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意识。

3、文体艺术活动:通过读书、讲座、器乐、书法、雕刻、工艺制作、影视戏剧欣赏、体育比赛、国防体育、登山、远足等形式,开拓视野,培养学生文学艺术方面的兴趣和感受各种形式的美,认知美,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和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三)、侧重中学生选择的活动内容:

读书节活动、时事报道、主题班会活动课、社区服务活动、专题夏令营、学习理论、学习方法指导与学法训练活动、智能训练活动、家政、职业指导、走向大自然生物班等自然兴趣组、科技节活动、科技“三小”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科技劳技兴趣小组、

(二)、(三)部分因是可选择的内容,建议学校确定课题,教师集体备课,以教师个人特长为依据,确定某内容的指导师,学生根据公布的指导师选择自己的活动内容的模式,也可以按班级指定内容。学校确定课题时,校长、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各学科骨干教师集体商量,要充分考虑课时和课题数量、难度的关系;教师集体备课时,以本年级教师为主,其它相关教师,有关职工,如实验员,或社会上有关聘请的人员要一并参加;确定的指导师可以是本校教职工,或社会上聘请的专业人员;学生必须人人参加,每课不缺。

(四)、课题详细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