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微课的趣味性范文

微课的趣味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课的趣味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微课的趣味性

第1篇:微课的趣味性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B-0086-01

由于初中生物课的课时不多,在中考考查科目中所占成绩的比重又很小,因此许多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不够重视,把学习生物当作一种负担。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初中生物教师应多反思自身的课堂教学,设法提高生物课堂的趣味性,使生物课堂焕发诱人的魅力。

一、运用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个有效途径。

例如,对学生不易掌握的“毛细血管”“静脉”“动脉”等概念,可以借助投影片进行直观教学,给学生以鲜明的印象。运用图片展示代替枯燥的讲解,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被激发起来,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学结出这三种血管的概念。这样的课堂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是在重点处点拨,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也得到提升。

又如,在教学“生物的进化历程”时,为了使学生能理解化石的概念和对化石进行分类,教师可以从网上收集野牛、奇虾、微网虫等珍稀动物的化石和恐龙蛋化石、动物脚印化石等图片资料,在课堂上结合知识讲解穿插投影播放,并且还播放特别难理解的化石形成过程的视频。这样进行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兴致勃勃的观看中很容易就理解了化石的概念,对化石形成和分类的知识也能牢固掌握。

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不只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长时记忆。

二、丰富教学语言,提高学生听课兴趣

教学语言是最基本的教学工具,教师运用形象生动、简洁流畅、幽默诙谐的语言,能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并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例如,讲授“生命的起源”一节时,教师充当“解说员”“导游员”,以生动的教学语言指导学生同步观看多媒体动画。这里电教媒体中介绍的知识,是学生自己在观看中获得的,而教师的语言起到的是强调、提示的作用,是画龙点睛之笔,所以给学生的印象十分深刻。

又如,教师可以灵活地嫁接其他学科的教学语言来活化生物课堂,特别是巧用诗词、成语,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如唐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由于根的作用使植物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宋词“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把飞蛾的夜生活习性和趋光性描述得极为生动。生物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适当地借用这些古诗,将其穿插在生物知识的讲解中,则能丰富教学语言,同时能使学生在生物课上找到更多的乐趣,这样自然能提高学习效率。

三、联系现实生活,增强学生求知乐趣

生物课堂教学要联系现实生活,让生物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大自然、亲近生物的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生活情境,在生活情境中巧妙引出问题,使学生学得有趣、学有所得。

例如,在讲授“生物与环境”这一节之前,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搜集全国各地有关雾霾的资料,教师自己也准备一些城市环境污染的检测报告。课堂上通过师生交流,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正在对环境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破坏,而环境也在毫不留情地向人类“报告”它所受到的危害。因为资料的搜集和讲解,完全是针对当下的现实生活,而且大家都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去研究有关问题时,学生就能认真学、乐意学。

又如,在教学“动物多样性的保护”一节时,先让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餐馆实地调查了解百姓餐桌上的肉类食谱,观看电视台记者暗访某些餐馆买卖、加工野味的影像资料,然后再让大家交流现实生活中有关违法捕杀、交易野生动物的所见所闻,同时播放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广告。学生由此能切实地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急迫性,认同并支持《野生动物保护法》,学习热情倍增。

生物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将生活知识运用于我们的生活。所以生物教学中要注意沟通生活与课本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开展科学实验,让学生体验探究乐趣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现象,理解生物理论知识,体验探究的乐趣。

例如,进行“观察种子的形态和结构”实验时,指导学生准备一粒浸软的蚕豆种子或玉米种子,先观察种子的形状以及种皮的颜色,然后用放大镜观察里面的胚,再在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稀碘液,观察它的变化。根据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尝试画出种子的结构图。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进行“观察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直到种子长出幼叶为止。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既亲近了自然,又体验到了探究学习的乐趣。

第2篇:微课的趣味性范文

摘 要:从教多年多以来,耳边时常听到学生此般传唱:数学使人精明,美术使人愉悦,历史使人明智,语文则使人乏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此话一入耳,内心不免百般惆怅。惆怅之余,笔者不禁陷入沉思: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关键词:学习兴趣;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学生注意力

趣味性的语文课堂将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入手,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一直以来人们对语文课的认识就是枯燥乏味。新课改之后,中学语文课教材的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涉及到了学生的思想道德、语文品质、法律意识、心理健康、审美观念等多方面的知识,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好的内容通过好的形式表现出来,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语文课教学能收到实效,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感化”过来,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学习欲望。怎样感化呢?

一、更新观念

讲课也要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意识,更新观念相当于“粮草”,这是我们上好一节的基础。作为教书者,一定要知道新课标的核心是什么、知道传统的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差距。不能在停留在学生懂不懂、会不会的时代。而是关注学生爱什么、恨什么、应该怎样、不该怎样。抓住了这个根本,方能游刃有余。就像诗中写的:行至水尽处,坐看云起时。否则,就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遗憾。

二、精彩导入

精彩的导入就如桥梁,是成功上好一堂课的良好开端。我们在平时生活水平中可能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一本好的小说加上一个扣人心弦的序言,我们就会手不释卷;一部好的电视剧,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序幕,我们定会目不离屏。同样,一堂好课,有个引人入胜的开场,自然会把学生的全部精力引到我们授课中,从而提高整个课堂效率。上课之前,为了使学生从下课的兴奋状态中转到上课的气氛中,可以经常用一些诗歌、音乐、故事、一段视频录像、小品、事例、学生表演、教师自己的才艺表演等导入新课,从而使整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语文学科有很多其他学科不具备的优势,导入的形式可以多样那么,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中就会体会到乐趣,经常变换课的导入方式,每次都给学生新鲜感,觉得每天课都是不一样的,这样学生对我们的课就会有一种期待。

三、精彩构思

学生一般比较喜欢思想开放、有独特见解的老师。往往在这些老师的课上,课堂的整体构思比较巧妙,有悬念。那我们的课堂上,就应该出现其他课堂、其他老师没能给学生的、又能让学生受益的东西。意味着能够给予学生匠心独具之感,能够唤起学生的惊异感和想象力,能够使学生茅塞顿开。这样,学生就不会再烦我们的课堂,就会有李白诗句中的景象:学生与教师“相看两不厌”。所以,我们要敢于在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另辟蹊径”、“独出心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四、语言要有艺术

马卡连柯说过这样一句话:“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所以在课堂上尽量让我们的语言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给学生讲一些比较高雅的名人幽默故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与教学有关的小插曲,如谜语、小故事、名人名言、短诗、奇闻、俏皮话、名人轶事、新闻新事、热点话题等,以吸引学生,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同学们学习这一教学内容的兴趣顿时就浓了,课堂气氛也就十分热烈了。

五、激情教学

多数学生都喜欢气氛活跃的课堂,喜欢有激情的授课老师,这样的语文课才被学生所吸引。一堂课,教师首先要能感染自己,然后才能感染学生,让学生觉得老师身上有种不竭的动力,能营造愉悦、热烈的学习环境。正如赞可夫所说的:“如果教师本身‘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教师教学中自然流露的激情、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授课技巧都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形成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这种情感的互动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巩固和持久,这样才吸引学生对语文课的情趣,促进其学业的发展。

六、注重细节,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老师很关注自己。

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的学说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被人爱和受人尊重的愿望。”尤其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陶行知先生也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在新课程下每一位老师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关注差生。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中,首先注重评价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做到因人而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让优生有“劲头”,中等生有“想头”,后进生有“奔头”,在课堂上让不同层次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

七、运用多媒体等多种辅助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既能节省时间,又能让一些知识的呈现更加形象、生动、具体。 多媒体的使用一定要适度、简洁实用,如果做一个课件花费大量的时间就失去原有的意义了,一定要恰到好处,并且使用的时候还要注意一点,有时为了追求花面的美观而忽视了所选择的背景图片离题太远,因此背景的图片要和内容相符合,以至于达到学生看的清,学的快,记得牢,运用的准。总之一节课多媒体的使用也要因教材内容而定,况且用多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多媒体教学只能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能让它喧宾夺主。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项艰巨而富有艺术性的教学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德育工作成果的好坏,那么要做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一颗对学生的爱心和好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爱学、学好、用好语文课的知识。

参考文献:

[1]田志峰;态度理论视野下思想语文教育实效性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薛望钧.提高思想语文教育的实效性[N].山西日报,2001年

[3]马腾飞.民主式教学在思想语文课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第3篇:微课的趣味性范文

关键词:职业高中;德育课;兴趣;课堂效率

职中生对职业高中存在偏见,认为自己不如普高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态度及行为习惯相对较差,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抱着一副混的态度,这些消极现象让老师头疼。那么,作为一名职业中学的德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我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呢?

一、上好开学第一堂德育课,明确目的,励志激趣

开学第一堂德育课,我会精心准备一堂多媒体课,通过这堂课,我让学生明白,无论是接受哪一种教育,最终都是为了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我在假期里收集各种当年的就业资料,并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通过生动翔实的真实资料,我让职中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有一技之长的职中生比有着专科文凭甚至本科学历的无特长学生更容易就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同时导入,我们现在要学的这门课就是如何让你成功地成为一名职业人的课程,由此端正学生的学习观,并激起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二、制作直观教具,学中有玩,乐中有学

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动手制作各种形象直观、色彩鲜艳的教具,声形并茂的多媒体,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课堂情境,以趣激趣

创设问题情境,激活思维,使学生要学;创设生活情境,化难为易,让学生易学;还要创设愉悦情境,让学生轻松愉快,灵感闪烁,促使学生乐学。我尽量选择那些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的材料,尽量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堂气氛活跃,迭起,学习变得有趣。

四、运用积极语言鼓励评价,巩固持久的兴趣

课堂上多运用鼓励性的积极语言,适当肯定学生的具体言行,更多地倾注宽容、理解、尊重、信任、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形成乐学的良好学习心态,学习就会更加积极主动。

第4篇:微课的趣味性范文

1 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善于使用启发式教学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稳定兴趣。启发式教学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根本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探求新知识,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如上《我从哪里来》这一主题时,我预先安排学生在家和家人一起看照片、说照片,为家人做事情,亲子游戏等多种孩子们喜欢的活动。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讨论,回忆和家人一起游玩、过生日、做家务等情景,以此引导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最后在爱心卡上写下自己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这种天伦之乐,是他们心中最宝贵的资源。

2 运用类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讲课时通过类比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如上《为集体争光》一课时,讲到“评检组将来检查时,五(3)班丁洪看到了,他要为自己的班集体争光,马上把垃圾踢到五(4)班教室门口。这样做对吗?有个同学回答说:丁洪这样做是对的,他是为班级体争了光。我没有正面表态,反问到:如果五(4)班的李五首先发现这堆垃圾,把垃圾踢到你们班的门口,你们班同学有意见吗?这样一问,他明白了:我们在为班集体争光的同时,也不能损害大集体或别人的利益。类比教学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内在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发掘。

3 案例、故事、笑话等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知识往往比较抽象、枯燥、难以理解,但是,如果采用通俗易懂的案例、故事、笑话来说明一个知识点则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与掌握。 如在进行《自尊自爱的徐悲鸿》一课的教学时,列举这样一例:一天中午,王小光在教学楼后的墙角边小便,李林批评他不该随地小便,说这不但不卫生,而且是不文明行为。王小光听了笑嘻嘻的,显得无所谓。讲完后,我要求学生对这种行为进行错与对的判断,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在讨论中纷纷发表意见,认为:随地小便,不听劝告还笑嘻嘻无所谓,这是不知羞耻的表现。通过实例讨论,联系实际,明辩是非,很自然地把课文中“知荣辱,知羞耻,爱惜自己名誉”的道德观点贯穿到头脑中。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这门课,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这无疑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的良方。

4 图文结合,讲清道理观点

课前引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后,再就是要深入学习课文,讲清课文的道理和观点了。这一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教师要本着“讲清一个故事,学懂一个道理或明确一观点”的原则,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联系小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全力以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生动活泼地、正确地、科学地向学生阐明课文中的道理和观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和乐于接受。

5 体验生活过程,强化学习兴趣

实践体验是促进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养成的最佳途径。美国休斯敦的一家儿童博物馆里就有一句醒目的话:“我听过了,就忘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对掌握知识是何其重要。在品德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体验性实践活动是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如上《他们需要关爱》一课时,针对学生只能看到残疾人日常生活的艰难,而没有真切的感受,我创设了两个生活情景:一是让学生用一只手去收拾书包,体验肢体残疾给生活带来的不便;二是让学生用手帕把眼睛蒙起来在教室行走,体验盲人走路的不便。学生们通过这两个体验活动,感受到残疾人需要我们正常人的关爱,我们应该对残疾人献上一份爱心!

6 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习兴趣

品德教育的内容、形式只有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联系儿童生活的实际,才能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如上《公民身边的诱惑》和《身边的种种侵害》等课时,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启发、点拨、讲解,这样学生对这部分学习内容的知识印象特别深刻。

第5篇:微课的趣味性范文

一、 遵循规律,追求科学性

1. 形象展示法。主要运用于象形字。我们可以把抽象的汉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沟通物象和字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燕”字笔画多,部件、笔顺都易错。教学时可以先出示燕子的图像(物象),再出示“燕”字的古文字和简体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照图像就能发现上面部件像燕子的头、嘴,“口”像身体,“北”像两翅,“火”像尾巴,逐渐变化为“灬”。借助展示形象,在物象、象形、简体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按照“头――身――翅――尾”的顺序,轻松记住“燕”字的笔顺、字形,不仅实用有效,而且生动有趣。

2. 字理解析法。汉字的特点在于据字构形,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根据字形拆分讲解,引导学生合理联想,进行意义识记,可以牢固掌握字形、字义。比如,“手”放在“目”上,向远处张望,就是“看”;两只“手”把东西“分”开,就是“掰”;“合”起“手”来,握住东西,就是“拿”;双手合拢,见面行礼,就是“拜”,这一类是会意字。还有一类是指事字,比如,“刀”字加一点,表示刀口锋利,这个地方就称“刃”;“口”中加一横,表示味道甜美,就是“甘”;“日”字下加一横,表示太阳出现在地平线上,这个时候天刚亮(拂晓),称为“旦”;如果用“尺”来丈量的话,太阳升起一段时间,这个时候日高升(白天),称为“昼”。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识字是多么有趣。

3. 系统归纳法。形声字约占常用字的90%,教师可以根据形声字音、形、义的特点归类识记,提高识字效率。形声字都有形旁(形符)和声旁(声符)两部分构成,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区别。一类形旁相同,表示同一类事物,以不同的声旁区分。比如:“桃”“梨”“李”“梅”,它们都表示木本植物的果实,所以,它们都是木字旁;再用“兆”“利”“子”“每”这些声符加以区分,提醒学生注意区分读音。一类声旁相同,读音相似,字义以不同的形旁区分。比如:“清”“情”“晴”“睛”读音从“青”,帮助学生根据“氵”“忄”“日”“目”这些不同的形旁区分字义,避免混淆。

二、 化繁为简,追求趣味性

1. 猜谜识字法。教学《咏华山》一文,课前教师在黑板上用四色粉笔依次画出“天”“日”“山”“云”四字的古文字(《咏华山》诗句中出现的四处景物),让学生猜一猜它们各是什么字。简单的象形文字,一下子就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2. 儿歌识字法。儿歌识字法早就被广泛使用了,比如,“弯”字:一点一横长,两竖在中央,左一点,右一点,弓字在下方。比如“夜“字:一点一横一个人,一点钻进一反文,夏天晚上满天星,夜色美丽多迷人。根据字形的直观特点,编写琅琅上口的儿歌,学生在多次吟诵后就能准确记住字形,比如:“巳”“己”“已”三字,源自于胎儿的形状,但是如何帮助学生进行区分呢?有的教师把它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巳”封“己”不封,“已”字半当中,学生很快就能记住。

3. 故事识字法。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有意识地将抽象的汉字演绎成生动的小故事,既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又能提高识记的准确性。有的教师在教学“阔”字时,先引入《三国演义》中曹操修花园门的小故事,猜猜曹操为什么要在花园门上写个“活”字,学生各抒己见。再回到故事里,聪明的杨修灵机一动,明白曹操嫌花园门修宽了,马上叫工匠把门修窄些。同学们这时才恍然大悟,这个有趣的故事不仅帮助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明白了字义。

三、 识用结合,追求实用性

1. 从生活中来:创设情境,追求教学方法生活化。其实,汉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学汉字,就应该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探究。大街上的广告牌、路站牌、商店名;课外书、动画片中出现的文字;电器、纸袋、食品外包装上的说明,都是识字的好教材。教师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多识字、巧识字。比如,新生入学后,教师让每个学生做两张名字卡,一张放在桌上,一张贴挂于胸前,不知不觉中同学们认识了新朋友,也多学习了汉字。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把识字的热情带进家庭,和父母一起制作家具物品名称的识字卡,比比谁认识的汉字多。还可以“我家住这里”为主题,让学生来交流自己住宅区的名字、附近道路的名字,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拍一拍、说一说,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孩子和家长一起制作“识字袋”,将搜集到的汉字及时装进“袋”里,长期坚持,越来越重的“识字袋”里,装满的是汉字,更是快乐。

第6篇:微课的趣味性范文

关键词:识字教学;科学性;趣味性

Z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阶段的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一、二年级的学生要认识1600~1800个汉字,要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可见识字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认识汉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为以后长足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汉字是平面型方块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教师要根据汉字的特点,在教学中加强科学性和趣味性,达到新课标对识字教学的要求。在识字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游戏活动中识字

兴趣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在识字教学的课堂上加入学生游戏、活动环节,可以大大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让教学效果更佳。孩子们经常玩的“东南西北”游戏不失为识字教学的好办法。我经常在课堂上让孩子们把这一课要认识的字工工整整地写在“东南西北”每一个格子的里面,同桌一起玩“东南西北”的游戏。孩子们相互玩得不亦乐乎,念读生字的清脆童音和认读正确的欢呼声此起彼伏。我还让孩子们把每一次玩的“东南西北”都保留,经常换着玩,既新鲜又利于巩固,效果很不错。

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识字二》的内容时,由于识字量较大,但可以分类,我采用了“找同类”的游戏进行教学。在对这一课的词语进行了初步认识以后,我把写有花草树木名称的头饰发给孩子们,让他们先认清自己头饰上的词语,记住它们的读音和字形,然后戴在头上向同学介绍。接着我让孩子们找自己的同类,很快他们就分成了两队。我问:“你为什么找这些朋友做同类?”他们异口同声说:“因为我们都是草字头。”“因为我们都是木字旁。”整堂课生动有趣,学生既认识了汉字,又懂得了分类。

二、语言环境中识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将识字融进朗读中,读成语、读诗歌、读美文,大量的阅读扩展了识字的范围,增强了对识字和读书的兴趣,让课堂气氛更加活泼生动;还可以将生字编排在顺口溜、儿歌中,如教学带有门字框的字时,可以编顺口溜:人字进门金光闪,市字进门闹翻天,才字进门闭上眼,日字进门挤时间,耳字进门新闻多,马字进门闯在前,心字进门闷得慌。读起来朗朗上口,字形字义尽在其中。在朗读时,教师应有意指导和强调学生要边读边认,认记字形,理解字义,再读出韵律,读出感情。

三、合作探究中识字

“自主、合作、探究”是适应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教学生字时,我经常先让学生自学这一课的生字,弄清这些字的读音、结构、偏旁,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哪里容易写错,要注意什么,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汇报交流。通常学生记住汉字的办法不尽相同,有的比较形近字,有的利用部件相加,有的根据字形释字义,如:有学生说十个人一起去办一件事就是“协”,只要说得有道理就给予肯定。有些字容易写错或书写不规范,学生各抒己见提醒大家注意。如在教学“武”字的时候,根据以往的情况,学生很容易在斜勾上加撇。我问学生“为什么不能在斜勾上加撇”,一阵思考后有位学生说:“‘武’字的那一笔斜勾就像习武之人摆出弓箭步架势向后的那条腿,如果加一撇就等于把那条腿打断了。”学生听后都笑了,纷纷点头表示同意,结果全班没有一人写错。

四、纵横联系中识字

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老祖宗造字是很讲究理据的,汉字的演变也是很有规律的。我们在学习汉字时,若能根据这理据和规律去学,加强汉字的纵横联系,就能让学生融会贯通、记忆深刻、正确使用。

在识字教学时,我经常让学生给字换偏旁成新字、加偏旁成新字、加一笔成新字、找形近字及同音字等,以此增加识字量,加强区分。同时,适当运用字理,通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的分析,提高识字教学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如:在教学以“青”字为声旁的形声字时,我请学生给“青”字加偏旁成新字,并说说这个字跟什么有关,可以组什么词;学生很容易混淆“体”和“休”,我就先从“本”讲起:木字下面加一横表示树木的根,所以本就是事物的根本,“体”表示身体是人的根本,而人靠在树旁就是“休”。会意字也十分有趣,如“家”字,宝盖头表示房子,里面养着一头大腹便便的猪,蓄养生猪的稳定居所就是家。有衣穿有谷食,生活富“裕”。如此一解释,学生都心领神会,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并感受到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进而更加喜欢汉字,主动学习汉字。

参考文献:

[1]苏培正.现代汉语学纲要(第3版)[M].商务印书馆,2014(7).

第7篇:微课的趣味性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体育活动 兴趣 增强

需要是人的思想活动的基本动力。要使学生产生体育的需要,就必须使学生有学习和从事体育的兴趣。因此,加强学生对学校体育的兴趣,也是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体育的现状来讲,增强学生对学校体育的兴趣,应从这几方面着手:

1.认真的组织教学,关注学生的兴趣

通过全面系统的体育教学,使学生从生理和心理上具备参与和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体育的动机和兴趣。体育兴趣是认识和从事体育活动的一种倾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体育(或某一个项目)产生了兴趣,表现出了一种求知欲望。这对体育教学是非常有利的,体育兴趣对学生学习体育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应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但体育兴趣与课的类型无关,我们知道,体育课一般分为引导课,新授课,复习课和考核课四种类型。新授课是学习的新教材,授课方式是以“练”为主,任何一项教材学生要掌握它都必须经过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过程。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要以其组织教学,根据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课的类型只是体现了本节课的授课方式,并不能体现教材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对某一教材发生了兴趣,不管哪种类型课都是愿意学习的,都是有兴趣的,因此,不管那些学习内容,都应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认认真真的学,并且认认真真的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仅体育课要时时刻刻,千方百计的增加学生上课的兴趣,并且作为学校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运动会,更要激发学生们对它的兴趣,锻炼他们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和不畏艰难的道德品质。

2.改革体育课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兴趣

体育课程的改革,必须围绕终身体育这一中心目标进行,脱离了这一目标的改革只能治标而未能治本。体育教学的过程,既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体能和技能的发展过程,对体育教育多方面功能的认识,必须指导着我们体育课的改革。

在终生体育教育理论的认识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不妨将这一终身目标按照各个教学时期的特点化分为一个有序的、递进的目标体系,在制定各个时期的工作目标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心理等相关的因素,在不断增进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着重考虑在现有的文化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强体育文化教育和体育意识的培养。

3.激发体育需要,唤醒学生的兴趣

教学中兴趣最重要,但于课的类型无关。那么兴趣是怎样产生的?我认为体育兴趣的产生来源于需要,包括直接和间接的需要。所谓直接的体育需要是指学生被某项体育活动本身所吸引而想学习或参与的体育活动的过程。学生如果有了这种需要,就会对某项活动产生浓厚兴趣,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而间接的体育需要是指通过让学生充分认识练习的意义,使学生对学习体育的效果感到需要。这种间接的需要并不完全是说服教育下产生的,它的产生离不开学生平时的努力,学生有了这种需要,同样会产生体育兴趣。比如中长跑课,既单调又累,大多数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可是中长跑是提高心肺功能的有效手段,学生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以利于精力充沛的从事学习。克服困难,进行中长跑锻炼,这样的体育需要就是一种见解的需要。因此说,需要是学生产生体育兴趣的基础。

进行教学时虽然是以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技术、战术为主,但其中也包含有训练的因素;进行训练时虽然是以提高技能、技术、战术和身体训练水平为主,但其中也包含有教学的因素。无论是进行教学或是训练,都应贯穿一定的思想教育。体育教师、教练员应经常注意在教学与训练工作中加强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使之渗透到知识、技能、技术、战术教学和身体训练的各个方面。

实验经验证明,技能、技术的形成和提高,大致包括三个主要阶段,即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改进、提高动作阶段;动作趋于巩固、运用自如阶段。这三个阶段既反映了人们认识的逐步提高和深化过程,也反映出人们的体质机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这个阶段一般是通过讲解、示范、尝试练习,建立动作的概念,体会动作的过程和要领,从而粗略地掌握动作。其特点是大脑皮层的条件联系处于泛化阶段,动作表现紧张、牵强、不连贯,缺乏控制能力,并伴随着一些多余的动作。因此,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作的能力,并利用各种方法,如徒手或各种教具给予保护、助力、阻力,以及固定和限制动作的方向、路线幅度、速率等,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动作。

第8篇:微课的趣味性范文

1、将鱼的尾部上开一条小口用我们的刀背轻轻的拍打鱼的身子,然后将鱼线慢慢地拉出来,这样能将鱼腥味快速去除。

2、将处理好的鱼肉放入料酒、葱,腌制15分钟,然后用清水清洗干净,鱼腥味也能快速去除。

3、运用白酒清洗鱼肉,然后用牛奶浸泡鱼肉6分钟,最后用清水洗干净,这样鱼腥味也能去除。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微课的趣味性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兴趣;教学活动

学生对现行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意见不统一,有的学生满意,觉得生物学科是非常好学的学科,喜欢;有的学生认为高中的知识太难了,希望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兴趣。绝大多数学生希望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幽默、有故事、轻松愉快的学习。然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太差,对教师的课堂要求太高,解决方法就是激发学生生物课堂思维的兴趣。

课题的研究过程:

生物具有较浓的趣味性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把一些与学科相关的有趣知识和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引用于教学过程中,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思考、探讨、解答问题的积极性,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介绍几种类型的趣味教学实例,并进行分析。

一、诣音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学中有些记忆性的知识

有的生物学知识很难记住,为了让学生能牢固掌握这些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诣音记忆法进行记忆。如组成细胞的6种微量元素:Fe、Mn、B、Zn、Mo、Cu,我们另排了顺序Zn、Fe、B、Cu、Mo 、Mn可用“新铁臂的阿童木,猛!”来记忆。再如原核生物的种类引导学生用“蓝(蓝藻)色细(细菌)线(放线菌)织(支原体)毛衣(衣原体)”来记忆。诣音记忆法,能让学生轻松记住生物知识,而且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些乐趣。

如有一道试题:下列哪一组元素全是绿色植物含量较多的( )

A.Zn、Mg、N、P B.Mg、N、P 、Fe

C.Mg、N、P 、B D.C、Mg、Ca、k

本道题在2个班上课时给了谐音让学生记住,做题效果很好,几乎全对。而在另外2个班没给谐音记忆,强调几遍让学生记住,结果做对的人14、18个学生,通过该题让学生记住“新铁臂的阿童木,猛!”,学生甚是高兴,跃跃欲试类似的题。

这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谐音记忆我们打算用一次教研组会让老师们汇集归纳,整理成册,资源共享。这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教师的生物课堂效率和学生的生物考试成绩。

二、运用模型教学使研究对象直观化、简约化,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思考与探索

减数分裂是人教版《生物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1节内容。与细胞的有丝分裂密切相关,也是后面分析遗传物质和生物变异的基础,在整个高中生物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往教学中教师都采用讲授和演示的方法,学生总是记不清每个时期的特点,新课程中添加了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教学。我们高二生物备课组第一次大胆尝试采用模型教学。

探究目标:让学生制作模型,模仿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体验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

材料器具:塑料胶,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剪刀、白纸等

方法和步骤: (4-6人小组合作完成)

1. 用一种颜色的橡皮泥做出一大一小的染色体,用另一颜色的橡皮泥做出一大一小的染色体。

2. 把颜色,长度相同的两条染色单体成对并排放置。用同种颜色的小块橡皮泥代表着丝点,在两条染色单体中部用小块橡皮泥粘起来,代表减数分裂开始时已完成复制的染色体。同理做出后面各个时期的染色体的行为。

3.在纸上画一个足够大的初级精母细胞的轮廓,容纳所做的4条染色体

模型教学的效果:

我校高二年级 5个班在星期三以前做完,周三晚自习全年级进行30分钟检测,检测内容即为减数分裂相关习题。其结果令人震惊,这5个班的平均分为81.4分。而还没做活动的6个班的平均分分为54分。差距有27分,活动的效果如此之明显。阶段性检测有这么一道试题:填空题4.图5为某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和基因组成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0分)

(1)这个细胞正在进行哪种分裂?________,因为该细胞

中出现了____________。该细胞有 个四分体。

(2)图中表示出的等位基因共有 对。

(3)细胞中有____条染色体,____条染色单体,____对同源染色体,____个DNA分子。这个细胞在分裂完成后,子细胞中有_____条染色体。

(4)该动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分裂产生了两个基因型为AB的,则另外两个的基因型是 。

统计全年级得分情况如下:

有1人出现0分,据了解,该生做题速度慢,试题未做完交卷所致。有4人出现4分,了解详情,这4名同学上课没听懂,做模型活动时也不明白道理。以往减数分裂的试题,学生的得分是最差的,一般在4-6之间。这次模型教学活动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绩,我们颇有成就感,幸福感,立志要将次模型教学活动在全校推广,并将届届相传。

三、精心设计课堂环节,用游戏互动激发学生生物学的兴趣

要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可以将直观的教学手段融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各种生理感官,激发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去探究未知道理。例如在“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一节中,学生对于肽键这种抽象的化学结构比较难理解。如下图:把上图复杂的氨基酸简约化为下图黑圆圈:

在课堂中让学生到黑板前手牵手模拟脱水缩合过程,在此基础上推导蛋白质脱水缩合的相关计算公式:肽键数=脱水数=氨基酸数-1 。推导过程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在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同时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节省教学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学生走进了一个充满兴趣的生物课堂。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取得高效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要找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切入点。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改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课堂,激发学生生物课堂思维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如何让生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2009年18期

[2] 张迎春.中学生物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