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检索报告范文

信息检索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检索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息检索报告

第1篇:信息检索报告范文

[关键词] 开发区 城镇化 土地 集约 利用

当前,世界经济已经进入“新经济时代”,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然而我国城镇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每年占用大量农用地,这些土地是否能够合理利用和集约利用将影响整个城市可持续发展,因此城镇化过程中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是中国社会经济增长中的一个极为重大的问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不仅需要盘活城市存量土地,更需要合理规划和利用增量土地,如果城市增量土地规划不合理,与现有城市功能和土地结构衔接较差,即使投入再多的资金,容积率和使用强度再高,非但不能实现最佳利用效果,甚至会出现负效应。

在包头稀土高新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如何合理地开发、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是摆在高新区面前一项重要的、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从高新区社会经济几个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入手,对高新区土地管理以及开发利用的过程、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以及土地开发利用的创新性实践进行总结分析。

包头稀土高新区在地理上位于包头市城区南郊,区内规划为工业用地的土地原来的使用性质大多为农村集体土地,国有存量土地有限。2001年以来,在稀土高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土地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开始不断凸显。首先,周边各旗县区小开发区的不规范竞争使稀土高新区土地资源利用工作十分被动,使得稀土高新区相对有限的土地收益不能支撑工业园区土地资源的有序利用开发。其次,稀土高新区现有可用存量建设用地有限,供地矛盾突出,特别是2003年以来,国家土地紧缩政策的影响下这种现象更为严重,难以满足稀土高新区良好发展的项目建设的用地需求。第三,现行土地管理体制与包括稀土高新区在内各类健康发展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经济增长形势不相适应。

为解决上述矛盾,稀土高新区在城镇化、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土地开发、集约利用的创新实践,在解决集约用地的问题和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既学习和借鉴了外省其它地区的一些做法,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探索,在乃至中国西部地区首先做出了一些创新性的实践。稀土高新区集约利用土地的措施主要有:

一、大力盘活存量国有土地

1998年以来,稀土高新区充分发挥包头市近郊地区土地资源较为充足的优势,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大力加强土地储备,不断完善土地收购储备机制,通过盘活存量、清理闲置用地、整建制转制等方式收购、储备土地 27277.09亩,有力地保障了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项目用地的需求。1998-2003年,稀土高新区以盘活区内的国有大企业――包头钢铁(集团)公司农场土地为工作重点,积极协调包钢(集团)公司先后收购了多年来土地闲置、土地利用效益低下的包钢农场土地共计3344.48亩,重新进行了优化配置,提高了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加强集约利用,较好地发挥了土地的效益,保障了各项建设的用地需求。

二、抬高工业项目入区门槛,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首先从招商引资源头进行控制,严格控制工业项目各项投资指标;2、政策引导企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益;3、加大土地监察力度;4、加大依法收回闲置土地力度;5、实行企业退出机制以提高高新区土地利用效益。

三、将“城中村”土地全部实行国有化

稀土高新区“城中村”,由于受历史条件影响,规划不完备,建设不规范,改造难度大,已成为制约稀土高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影响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稀土高新区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位于高新区内部的城中村改造的问题势在必行,为此,稀土高新区将经营城市、解决土地供应问题与提高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了农村整建制转制工作。2001年以来,为促进城乡“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转化,加快“城中村”集体土地国有化进程,高新区先后对所辖的南壕、高油房、沃土壕、武银福村、曹家营子村等城中村实行整建制转制,使原来土地面积23932.61亩,人口7566人的“城中村”彻底实现了城市化,土地资源重新得到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所有转制农村均按照公司制模式组建了集体经济性质的经济实体,集体经济也走上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轨道。转制后,经过统一规划,各村都兴建了“新农村住宅楼”,农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得到了保障,高新区项目建设用地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与原来“城中村”浪费土地的状况相比,土地集约利用的效果显著。实践证明,实施农村整体转制是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集约利用土地、解决城区发展空间不足和 “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稀土高新区的城镇化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高效、集约使用土地的原则,应该看到,土地集约利用过程中不断提升土地的投入产出效率是大势所趋。高新区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投资强度做出硬性规定:要求土地投资强度一般在75-204万元/亩;固定资产投资小于5000万元的项目,原则上不单独供地,稀土高新区以占全市约10%的用地面积,吸引了全市超过五分之一的投资,2005年单位建设用地的技工贸总收入产出接近全国五十三个国家级高新区单位工业用地技工贸总收入产出平均水平。稀土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下一步的重点是对建成区现有土地的再开发和挖潜改造,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从而使得高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实践经验表明推动土地集约利用的长效机制要市场与行政机制的协调统一。既需要土地市场的健全和发展,又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借助科学创新,改变观念,综合运用市场与行政的手段来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管理效能。稀土高新区城镇化过程中的征地拆迁工作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困难,如何解决征地拆迁安置资金短缺和政策碰撞是当前最直接、最紧迫的问题,宜放在突出地位优先加以考虑,实践中可通过多渠道融资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然后统一新征征地政策,同时规范征地行为,使工作程序化、透明化,并要加强征地机构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意识和行政水平,倡导社会正气,杜绝腐败等。

包头稀土高新区在土地集约利用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带动了城镇化、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新区已具备了强劲的发展后势。稀土高新区要进一步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提高项目质量,合理培植产业结构;控制土地供应总量,转变供地方式;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切实盘活存量土地;以服务承诺为契机,改善区内投资环境。今后包头高新区要在土地集约利用和经营城市等方面有更多创新和实践,使土地集约利用成果在高新区城镇化进程中发挥有效作用,从而构建更加和谐的高新区。

参考文献:

[1]毕宝德,土地经济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李俊夫,孟昊.从“二元”走向“一元”析城中村改造中的土地制度突破及其意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卢新海,开发区发展与土地利用[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第2篇:信息检索报告范文

关键词:信息检索;信息素养;Web2.0

中图分类号:TP393.092

Web2.0是相对于Web1.0而言的新的互联网应用统称。Web1.0主要是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不再仅仅是网络的读者,已经发展成为网络内容的作者。随之而产生的博客、微博、SNS、社会书签等都为用户提供了交互式服务,交互式服务的产生改变了信息检索与资源组织模式。这就要求信息检索课程必须进行改革来迎合网络的高速发展,培养大学生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当今社会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其中信息意识是前提、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保障、信息道德是准则。高校图书馆所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程成为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根据学生所学专业不同,开展信息检索课程研究型教学是值得尝试的,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良好的科研能力具有推动作用。

1 传统信息检索课程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所开设的信息检索课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检索原理和技巧,教师大班授课传授理论,学生被动接受。但事实证明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开设信息检索课的意义,同时信息检索课也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信息检索的需求。Web.2.0环境下,随着信息源迅速增加,凸显出检索技巧与检索策略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信息源、检索策略、检索技巧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1.1 信息源仍然停留在显性层面上

信息检索是以信息源为基础的,寻找信息源是信息检索的首要任务。当前的信息检索主要是针对文献信息源和数据库信息源,而那些潜在的、隐蔽的信息源不容易被发现。信息检索课程不能简单的传授学生如何获取显性信息,更重要的是挖掘并获取隐性信息。

1.2 信息检索技巧落后

大多信息检索课程的技术内容落后,还停留在关键词和文献检索的基础之上。传统信息检索技术包括布尔逻辑检索、截词检索、限制检索、模糊检索等形式[2],但是信息检索技巧不能仅仅拘泥于此。信息检索技术应该寻求多语种、智能化、个性化、多媒体化等多方面发展。

1.3 信息检索策略不实用

信息检索课程教学的重点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信息检索策略就是根据检索内容选择检索系统、途径及检索词。 常用的检索策略有引文珠形增长策略、逐次分馏策略和积木型策略。这些策略学生很难在实际检索过程中灵活运用,这就说明我们的信息检索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Web2.0环境下,信息检索主要趋向网络化,网络信息的检索主要依靠搜索引擎。

2 Web2.0环境下信息检索研究型教学模式介绍

Web2.0主要强调的是参与、互动、合作与共享。经过调研发现,把Web2.0的交互式理念运用到信息检索课程中的尝试还是比较少的,多数学校还是采取传统的讲授式方式来完成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将Web2.0引入信息检索课程,开发基于Web2.0的信息素养互动平台。利用这一教学平台,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科研创新精神。

信息检索研究型教学模式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将学生按照不同的案例分成不同的协作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具体案例进行研究的教学过程。

通过把具体的案例运用到实际的信息检索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不但掌握了信息检索技巧与策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Web2.0强调的是开放获取。Web2.0环境下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模式是改变了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信息检索课程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通过协作、共享、交流获取信息。

3 信息检索研究型教学模式设计方案

3.1 信息素养教育的引入与选题

从对比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国内外信息素养标准,阐明开设信息检索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教师依据学生所学专业,为学生初步选定一些备选题目,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最后确定选题。

3.2 分组协作,分配研究任务

教师根据学生的选题及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推选组长,教师协助组长进行组内管理及研究任务的分配。教师通过建立组群或BBS,信息,发起话题大家进行讨论,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平台与教师或者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沟通、讨论。教师可以分阶段或依据任务完成的情况对学生进行点评、指导,提出新的任务等。

3.3 依据专业课教学内容开展课题研究

在学生们了解了信息检索的基本理论以后,教师依据教学计划帮助各小组同学对选题的范围、性质进行评估,确定合适的选题。并依据选题选取合适的信息检索系统,制定合理的检索策略。首先应该通过查阅大量的专业书籍、专著、教材、年鉴等,了解选题的背景。利用学术型搜索引擎、专题数据库、专业特色数据库等检索所需要的专业资料。指导学生通过有目的的检索学术报告,学术论文等,了解该选题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目前可检索到的信息众多,要指导学生从良莠不齐的信息中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并依据自己所学专业分析、综合。利用所有有价值的信息创造性地撰写课题报告。

3.4 利用学习平台研究结果,供大家交流

小组内各位成员通过分工协作,通过查阅、检索、筛选、归类、总结所有信息资源,最后撰写研究报告。利用学习平台将调研过程、检索流程、学习体会、所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方法一并上传,在学习平台内共享,大家互相交流,同时互相学习。小组与小组之间可以相互点评,提出建议和意见。

信息检索课程是一门学习技巧的课程,是以教会学生如何快速、准确地检索到信息,并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综合运用的课程。通过学生的自主研究、协作探讨,最终完成虚拟课题的研究。通过此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及信息检索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4 结论

通过信息检索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利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如何利用Web2.0技术进行开发创新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学生们懂得了协作与分享的重要性。

信息检索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方法课,需要教师自身首先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5]。在信息检索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起到点拨、教练的作用,教师不再单一的是知识库、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知识建构的协助者。因此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较高,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网络知识与信息技术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将最新的信息技术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内容中,通过更新教学内容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路青,崔新春,胡艳波.基于教学内容的新信息环境下高校信息检索课程的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2011(11)p:27-32

[2]毕经文,宗守咏,刘恒水等.阅读教学模式构建中的几个理论。[2001-10-16].http:///20011016/3005221.shtml

[3]徐益.基于项目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5)p:89-92

[4]朱永武.浅析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与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现代情报,2007(8)p:206-208

第3篇:信息检索报告范文

关键词:信息源;信息检索模型;可视化;智能化;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1-0000-02

The Status and Trends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Model

Tian Huan

(Lanzhou Voc-Tech College,Lanzhou730070,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information sources,a simple description of the concept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For classic Boolean retrieval,vector space retrieval,the probability to retrieve a more detailed analysis,and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model introduction.

Keywords:Information Sources;Information retrieval model;Visualization;Intelligent;Integration

一、前言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大量的信息渗透到工业生产,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爆炸性信息增长中,数字信息占据了最主要的方面,而传统信息载体的贡献比例越来低。有关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每年制造、复制出的数字信息量共计1610亿GB,中国数字信息量为127.1亿GB,占全球信息量的7.9%;而受“富媒体”、用户创建内容和16亿网民三大因素推动,到2010年,全球数字信息量预计为9880亿GB,而中国的数字信息量预计为900.5亿多GB,将占全球信息量的9.1%。面对几乎无限的信息量,人们如何快速准确的找到自己感兴趣或者需求的信息是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我国电厂检修的分级及检修现状。

二、信息源的分类

信息源的分类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按载体类型划分:书写型、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声像型和数字型。

按内容划分:一次信息源、二次信息源和三次信息源。

一次信息源:也叫原始文献或第一手资料。以作者本人的科学研究或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均属于一次信息源。如:期刊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会议文献等。

二次信息源:将一次信息源进行加工、整理、提炼、浓缩、标引、编序后所形成的各种目录、题录、索引、文摘等信息源。如:信息检索工具。

三次信息源:对某一专题的一次信息源和二次信息源的有关信息进行检索、筛选、分析、加工,并结合编者的实地调查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后重新编制的成果。如:书评、专题述平、学科年度总结、动态综述、字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指南等工具书。

三、信息检索模型的概念及经典模型

信息检索模型(IRM,Information Retrieval Model)就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工具,对信息检索中的信息及其处理过程加以翻译和抽象,表达为某种数学公式。它决定于三个方面:1.处理查询公式和文档的视角;2.处理查询公式与文档关系的理论;3.查询公式与文档之间的算法。图1表示了IRM的分类体系。

图1 信息检索模型的分类体系

图1所示的经典模型为目前最常用的模型,主要包括布尔模型、向量模型和概率模型。

(一)布尔模型

布尔模型出现于20实际50年代。简单的说它为基于集合论的布尔逻辑运算,是一种基于特征项的严格匹配模型。首先,它建立一个二值变量的集合,如果查询文本中有相应的特征项,则变量可取“True”,反之取“False”。查询由特征项和逻辑运算符(“AND”、“OR”、“NOT”)组成。文本查询的匹配规则遵循布尔运算的法则。布尔模型的主要特点是它实现简单,易于理解,能处理结构化的提问,容易表示统一关系和词组,检索速度快。但是它也具有明显的缺点,传统的布尔逻辑运算比较严格,刚性较强,查询的结果不容易控制,无法提供定量的比较,无法满足特殊的查询要求。目前大多数文献数据库或检索工具都提供布尔运算的检索,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baidu或google。

(二)向量空间模型

向量空间模型(Vector Space Model)由Salton等人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VSM概念简单,把对文本内容的处理简化为向量空间中的向量运算,并且它以空间上的相似度表达语义的相似度,直观易懂。当文档被表示为文档空间的向量,就可以通过计算向量之间的相似性来度量文档间的相似性。文本处理中最常用的相似性度量方式是余弦距离。VSM的优点: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检索基于聚类文档,结果可以采用排序输出方式。但其缺点也很没明显:相似度计算量较大,不能处理布尔表达等结构化的查询。

(三)概率模型

Maron与Kuhns最早在1960年提出了概率检索模型。它是一种估计文献与用户需求的相关性、并根据求得的相关性结果提供从高到低的文献排列模型。它的运用是基于四个相关原则:想关心独立原则;词的独立性;文献相关性;概率排序原则。

四、信息检索模型的发展趋势

为满足当今信息检索的需要,除了对传统的信息检索模型进行改进外,新出现的检索模型盖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智能化

智能化不仅仅是电脑硬件的发展趋势,也是软件,网络信息检索的发展趋势。智能化的检索模型不在基于机器语言,而是基于接近人类自然语言的检索形式。

(二)可视化

可视化将传统数据库的文本检索模式转为可见的图像方式显示,并且可以表达用户的检索过程。它能使用户更直观的分析文献与检索式语义的关系,有助于用户判断检索过程中的相关文献。

(三)功能多样化

信息检索模型功能多样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可以进行多媒体式的检索,不仅能按照文本输入进行检索、更能进行图片、视屏其他输入形式的检索。

(2)检索工具的一体化。面对互联网的不同文化与语言差异,检索工具能提供一体化的检索模式,支持多语言,多语境,促进不同地区、不通语言的用户更加方便的交流。

参考文献:

[1]孙坦,周静怡.近几年来国外信息检索模型研究进展[J].图书馆建设,2008,5

[2]张艳.信息检索模型的比较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8,5

第4篇:信息检索报告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 商务信息检索 教学设计

1 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目前存在的问题

《信息检索》是一门“授之以渔”的方法和技能课,时代性强。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能力作为现代人发展的基本要求而被强化,国家教育部和原国家教委在1984年、1985年和1992年分别下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的意见》等三份指导性文件强调信息教育。很多本科院校已将信息检索与外语、计算机一起作为公共基础课列为必修,课程体系的研究也较深入。但作为已占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笔者曾参加过一项关于“高职院校信息检索开设的调查”,发现高职院信息检索课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重视程度不够,目前还有很多的高职院尚未开设信息检索这门课。②大多数开设了这门课的,对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沿用本科信息检索课的教学体系,重点放在各种文献信息的获取上,与高职院校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不符。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大同小异,甚至没有任何区别,不能体现不同专业学生信息需求的差异。④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没有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⑤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比较单一,教学效果一般。⑥教材理论性较强。⑦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2 电子商务专业开设《商务信息检索》课的必要性

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是“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及创业能力为目标。“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利用电子信息做商务。所以,信息检索课可以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开设,因为电子商务的本质是:一方面掌握需求(客户)的信息,一方面掌握厂家(产品来源)的信息,然后匹配二者,最后成交,产生交易和利润。其它大都是程序和手段的工作。掌握需求和产品来源的信息是《商务信息检索》课的主要作用。商务信息检索及处理能力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框架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电子商务专业开设《商务信息检索》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针对电子商务专业职业能力的要求,本课程起信息能力培养的作用。②本课程为学生学习其他的专业课程起帮助作用。③提高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后的自主学习能力,即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3 适合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商务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内容探讨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商务信息检索》这门课程应体现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指导,与专业相融合”的特点,突破传统信息检索课课程内容对任何专业都没有差异性的缺陷。应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的职业面向,分析及职业能力,确定该课程在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际工作中的地位,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体现到课程中,以此来确定《商务信息检索》课程的定位、目标及教学设计及教学内容。

3.1 课程定位与目标 ①课程定位:在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商务信息检索》课程属于职业基础技能课,其实用性、综合性并重,兼有专业课与实践课双重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商务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能力。②课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信息意识,提高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技能,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研究中具备独立获取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巩固和强化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能力。任务识别、设计信息查找策略以及信息检索能力、信息分析评价能力、信息综合和运用能力等作为培养学生的重点,让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掌握信息,特别是对专业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和利用,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设计思路 《商务信息检索》的教学设计应运用“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方法,以职业素养的培养为导向,模拟学生就业、创业的工作场景,以实际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应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鲜明特点,可以专业项目、案例、任务等为载体进行教学场景设计,发挥《商务信息检索》课程在提高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中的突出作用。

①以实际工作任务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分析电子商务专业职业面向的岗位人员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选取教学内容。②场景导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景,如工作场景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案例教学。根据具体的项目,将项目划分为不同的能力模块,对能力模块进行案例分析,并且使每个案例与能力模块相对应,进而实施教学。④项目驱动。根据相应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情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案例相应的各项子技能进行分析,利用项目驱动,进而掌握各项子技能以及该案例对应的综合技能。所有项目的重点不是教学生知识,而是通过具体的项目锻炼学生的能力。

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设计所要检索的信息源。学生在实际的工作项目驱动下,开始学习,所有项目都不是教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练就能力。

3.3 教学内容 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为面向信息化企业相关领域的一线岗位,培养掌握经济贸易、营销推广和管理等现代商务知识,具备利用网络开展商务活动的专业技能,从事电子商务运营和管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的职业面向主要有企业网络营销业务员/助理岗位、新型网络服务商的内容服务岗位、企业电子商务综合管理岗位、电子商务创业。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中,应根据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分析与本课程相关的核心工作技能,针对学生毕业后在求职、实际工作、创业时所需要使用到的信息,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同时,在设计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应用性和实践性是重点,以过程为导向,教学主线沿用“信息意识力―信息检索能力―信息利用能力”, 基础理论的学习主要以够用为度,不断提升学生应用技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通过采用案例导入,任务驱动,进而做到一讲一练,进而满足高职学生的要求。

3.4 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方法和方式上,应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主体性学习基本原则。

①采用在线教学和网上教学平台,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多媒体与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在线实时讲解的方式对课程的主要内容――计算机信息检索部分进行处理,进而将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和动态的、真实的网上数据库检索呈现在学生面前,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在平台上互动起来。②采用任务教学法。该方法是在课程开始不久后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定题目,然后随着课程进度运用各种资源查找相关文献,并将这些文献编成评价性的专题报告。这种报告可引导对此专题(任务)感兴趣的学生深入查检文献,通过课题检索实习方法,对学生的任务识别、知识创新、信息查找、综合分析和使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③建立团队学习方式。在专题和个案实战练习中,有指导地采用学习小组的形式(即按爱好兴趣4-5人一组,每组同学分配一个检索专题,要求使用多种文献、数据库处理该题),以培养学生适应团队合作的精神,通过集思广益,互帮互学,也有利于学生整合和用活其它课程的知识,加深对信息检索理论知识与技巧的掌握。④建立多层次教学辅导渠道。学生们在使用网络资源或其它检索中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寻求及时的帮助,包括:使用在线咨询,在线咨询是咨询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咨询服务及时代性的体现;由教师定期定时回答,检索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设置留言板,在实际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在留言板上进行留言;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电子邮箱建立超级链接,将学生不方便提出的意见,通过点击即可给教师发送电子邮件,也可以通过电话随时联系教师和咨询人员;当图书馆订购新的数据库或者改变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时,通过设置公告栏,在公告栏及时它的使用范围与使用方法;通过建立数据库使用指南,方便在检索过程中随时进行参考,使用指南按照数据库的不同检索方式分别列出检索步骤,列出其常用算符,尤其适合数据库初次使用。

参考文献:

[1]俞林军.电子商务专业《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探讨[J].湖南农机,2010(3).

第5篇:信息检索报告范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药学信息资源的更新,传统药学信息检索课程的教材内容和教学形式均有不同程度的老化。为应对这一问题,应强化对药学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改革该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形式。

关键词:药学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改革

药学信息检索是药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药学科研和工作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网络环境下,药学信息资源急剧膨胀,新技术、新手段不断涌现。然而长久以来,无论是药学信息检索的课程教材还是教学手段,仍然维持20世纪的传统,无法跟上时展的潮流,培养的学生在检索能力方面必然会有所欠缺。为了尽可能地克服这一缺陷,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有必要从教学团队、教材、教学新手段等方面入手,加强本课程体系建设,更新课程内容,采用与时代接轨的新技术作为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获取更全面的药学信息资源的能力[1-5]。

1药学信息检索教材建设

1.1现有药学信息检索教材的不足

本教学团队在2015年调研常见药学信息检索类教材后总结了这些教材的不足之处。首先,这些教材缺乏反映药学信息最新发展的内容:①不同程度地存在外文信息量不足、新药研发相关信息和国外新上市药物信息不足、药物经济信息和药事管理信息欠缺等共性的问题。②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数据库检索已成为当前信息检索的主要工具,因此,药学信息检索理论应包含数据库检索常识。③文献管理工具应运而生,极大地方便了文献的检索、管理与利用,多数教材没有对该方面内容进行更新。④垂直搜索引擎自2000年左右出现后,十多年来蓬勃发展,已取得很多突破性的研究进展,典型的如学术google、soopat等,为广大科研人员进行信息检索提供了极大便利,而已出版教材对此类问题的介绍却寥寥无几。另外已出版教材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内容陈旧和滞后的问题,其陈旧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教材中手工检索、光盘检索等内容陈旧落后,而联机检索只适用于情报专业学生,不宜花费较多笔墨;②网络信息发展日新月异,很多网站的网址、格局和具体内容等都已变化,而教材再版时却缺乏修订;③很多数据库开始提供新的服务方式,其更趋于人性化和合理化。如引入文献跟踪传递、Client模式向WEB模式的转变等,出版教材中对此鲜有介绍;④目前出版的同类教材多侧重对检索工具使用方法的罗列,在将检索理论应用于具体问题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实用性有待加强。

1.2革新药学信息教材的建议

针对上述现有教材的不足,结合药学信息资源与技术发展的趋势,一部合格的教材至少应该具备涵盖药学信息更全面、检索理论更完备、教学内容更合理、更新颖、易读性更好和实用性更强等特点。结合多年的药学信息检索教学与相关科研经验,笔者拟通过以下7个方面对药学信息检索教材进行改革。①立足全球药物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及药事管理等5大领域,进一步完善药学信息资源的覆盖范围。从上述5个角度出发,通过全面、系统地阐述各领域药学信息的分布、相关权威网站信息资源和权威信息检索工具,进一步拓宽药学信息资源的覆盖范围,为学生将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奠定基础。②进一步完善、改进药学信息检索的理论体系,在现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补充讲解数据库检索常识和文献管理应用等两部分内容。③引入信息检索的新工具、新理念,进一步完善、优化和整合药学信息检索教材的内容。引入或强化对Googlescholar、百链、Markush专利检索等新检索方法的介绍。④更新教材中陈旧滞后的内容,系统性地更新重要数据库、网站的信息,保证教材内容与最新信息的一致性。⑤通过增加案例分析的比例,从而提高教材的易读性。同时,对于同类型检索工具,采用概述全部、重点阐述经典工具的原则指导教材编写。如对于期刊文献的索引检索工具,通过实例重点介绍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SCI)的使用;对于期刊文献的文摘检索工具,通过实例详细介绍Scifinder和Pubmed的检索方法。⑥药学信息检索是一门实用性要求极高的课程,教材应重点突出实用性。教材编写时可从药学信息资源的分布规律和日常使用习惯出发,强化对权威检索工具的介绍,弱化对不常用工具的介绍。⑦新药立项调研需要获取多方面的信息,不仅涉及众多的数据库,要求调研人员具备深厚的药学信息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检索技能,同时还要求熟悉调研的基本程序。现有教材在立项调研方面着墨不多,而药学类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大部分从事药学相关工作,因此有必要在教材中引入新药立项调研的内容,帮助初学者了解新药立项调研的主要流程,为其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1.3新编药学信息检索教材的实践

为实践上述教材编写理念,教学团队积极申报,经专家论证和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新编药学信息检索教程》(ISBN:9787564166045)获得立项为2015年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新编)。全书共分3篇,分别是基础篇、检索篇和管理利用篇。基础篇主要包括第1章的内容,讲述信息与文献的概念、文献的分类、药学信息及其分布;重点讲述信息检索的概念、检索步骤、检索效果的评价方法、文献鉴别方法与阅读文献的技巧;最后总结了数据库检索的常识。基础篇的学习为后续检索和管理利用文献奠定理论基础。检索篇包括第2、3、4、5章,按照信息资源的类型,分别讲述网站信息资源(第2章)、书籍与期刊(第3章)、特种文献(第4章)、其他药学信息资源(第5章)常用的检索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掌握这些资源的概念、特点及检索技能,是做好信息检索工作的前提与保障。管理利用篇主要包括第6、7章的内容,第6章介绍网页及文献管理的常用工具及其使用方法,重点介绍经典的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第7章介绍新药立项调研的内容及方法。令人欣喜的是,2016年出版的《药学信息检索与利用》(ISBN:9787117221252)也对传统教材的内容和体系作了较多的创新,这表明教学同仁们都已意识到对药学信息检索教材进行革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且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2药学信息检索课程的新教学形式

一般而言,传统药学信息检索的教学形式主要是教师课堂讲授,辅以少量的学生检索实践。然而近年来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模式正深刻影响着大学教学方式的转型[3],针对药学信息检索教学仍然是课堂教授型为主的现状,教学团队在教学中引入MOOC模式,利用E-class平台建设了课程网站(图1),摄制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视频,采用平时化、小组化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课堂外+线上”的辅助学习形式。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课程网站短小精悍的慕课视频(图2),提供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由学生自我控制学习节奏;以在线交流或留言的方式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时以学生的相互交流促进其对知识的吸收;另外,通过课程网站若干典型的问题,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使其对自身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其结果经汇总处理后,能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传统药学信息检索课程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测主要是通过书面考试,但学生可以在考试前突击记忆知识点,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真实的检索水平和能力,起不到全面的考察作用。为此,笔者所在教学团队试行了综合PBL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模式的课程考核体系。该体系包括向学生小组检索任务、学生分工完成检索课题、课堂展示检索报告、小组间互相提问并交流等环节。教师在整个体系中仅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某一小组的成绩由其他小组打分而来。但对于学生在检索和展示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和欠缺,教师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点拨,从而深化学生对相关检索技术的理解,强化学生的检索技能。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对药学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焦点话题进行关注,训练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通过引入团队互评机制,使得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估更加客观化和日常化。培养药学类专业学生的良好信息素养不仅需要强化他们的药学信息检索技能,还应该使学生认识到时刻接触并掌握最新药学信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平时阅读药学研究、监管、市场等相关信息的习惯。随着智能终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阅读正在逐渐占据学生课堂外的主要阅读时间[4-5],教育者不应排斥这一趋势,而应该顺势而为。教学团队在教学中注重发挥移动阅读的优势,将教学内容与新兴技术结合后推送给学生,通过增强内容的可读性、技术的实用性来吸引学生关注,从而达到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目的。

3总结

目前的药学信息检索类教材编写年代相对较早,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难以适应新时代的教学需求。教学团队一方面从课程教学内容入手,从基础上更新教材,引入新的信息资源、检索方法与技术,使学生所学与时展吻合。另一方面,对教学形式进行革新,引入慕课、移动学习、翻转课堂、项目化任务等多种新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对学生实际检索能力的训练和考察。良好的信息获取能力对于现代药学类专业学生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全面扎实的信息检索基础。本次教学改革以新内容、新手段革新药学信息检索课程,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检索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霞.“互联网+”视阈下医学文献检索课的理性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30):172-175.

[2]刘玉婷,王凌,马路.医学信息检索课程现状调研及改革探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35(12):81-84+72.

[3]姬晓燕.医药文献信息检索教学的改进[J].药学教育,2012,28(4):38-40.

[4]檀律科,何华,孙忠进,等.创新意识下的药学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J].药学教育,2011,27(2):27-29.

[5]陈丽.新时期医药院校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探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1,32(6):88-90.

[6]张丹.MOOC环境下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1):143-148.

[7]曾润喜,陈创.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的研究进展评述[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7,13(3):60-67.

第6篇:信息检索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

在如今信息爆炸,知识不断推陈出新的知识社会,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我们必须具备的核心竞争能力。而终身学习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获取能力。在高职类院校中培养信息素养与能力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信息检索课程。该课程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能增强学生信息意识,提高信息分析与检索的能力,改善知识结构,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目前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教学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程兴起于21世纪初,多年来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新兴专业的增多,对于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信息成几何级数级增长,对于学生信息分析、加工、处理的能力也越来越高。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出现了相对落后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信息检索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高职院校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实训是教学的重点。一般三年在校学习,压缩到二年或二年半,其余时间主要用于实训。所以,学生的课时相对比较紧张,信息检索作为一门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课程,多作为公共选修课。信息检索课是一门主要以动手实践为主的课程,但因学校机房排课紧张,不能满足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要求,改为理论讲解为主,学生感觉太枯燥,所以主动选修该课程的热情不高。

2.信息检索教材理论性、专业性太强,针对性不足

现行的信息检索课程教材大致主要有两类。一类主要以介绍基础理论和专业文献资料检索为主,比较适合培养研究型人才。而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需要的是实用技术型知识。而且这些注重理论型的教材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太过枯燥。还有一类教材主要以介绍各种综合性检索系统、网络信息检索、专业特种文献检索系统等,这一类教材如同说明书一般,介绍内容冗长,重复比较多。适合高职类学生专业背景和学习特点的教材比较少。

3.授课主要以统一大班讲授为主

通过调查各高职院校开展信息检索课程的状况,了解到基本上各个院校都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来开设,教学内容多以介绍图书馆购置的电子资源和基本的检索技术为主,面向全院学生,不分专业,不分年级,教学活动以课堂讲解为主,动手实践为辅。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校园网的普及,学生对于信息的需求越来越来高,选修信息检索课程的学生由最初的几十人已经上升到了一百多人。但这种大班化的教学模式,人数众多,教学只能兼顾所有专业,侧重介绍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的检索方法,无法依据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而且由于人数的缘故,在教学活动中,难以形成师生互动、协作的学习环境,影响到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无法满足学生专业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二、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的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应注重对学生技术性、实用性素质的培养。信息检索教学应以介绍本校图书馆各类文献信息资源为主,注重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在当前网络条件下,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他们懂得如何获取解决问题的信息,如何不断学习更新自我的知识体系,从而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网络环境下高职类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的措施

1.制定适合本院学生的教学计划

合适的教学计划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育任务的基础,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结合本院文献资源及开设专业,制定严谨科学的教学计划。在实际的教学过程,本院制定的教学计划主要分为三部分,由浅入深介绍课程。第一部分:主要以介绍本校图书馆为主,帮助学生了解图书馆,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各类资源。结合图书馆的OPAC查询系统和各类资源管理平台,主要介绍图书馆馆藏结构与分布,如何检索本馆图书、报刊、特色数据库,如何进行图书的预约、续借和推荐购买等。第二部分:在已初步掌握图书馆使用方法的基础上主要介绍检索的基础知识。如检索的基本原理、检索语言、检索技术、检索方法和步骤以及常用的数据库、工具书和互联网的检索。因课时紧张,具体内容上根据高职类的学生特点以介绍实用技术为主。第三部分:在已初步掌握基本信息检索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各自所学的专业,介绍文献信息研究方法,提高学生文献信息综合利用的能力。高年级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已有了自己感兴趣的学术领域和研究方向,对信息检索提出了进一步的需求,即围绕自己的专业方向收集、鉴别、整理文献,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所以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使学生熟练综合运用各种检索工具,掌握科学研究过程中文献信息利用的基本技能、文献阅读方法和论文的写作程序和方法。

2.面向专业的小班化授课

面向专业的小班化授课,一方面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师生的互动性和学生之间团队协作能力。根据研究分析,不同专业领域的研究对于信息资源需求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文科生从事科学研究,信息需求个性化、多样化程度比较高。文科信息源思想倾向性比较强,需要对检索结果进行正确的判断和鉴别。从时间上看,文科信息半衰期长、回溯性强、更新速度慢。从信息源类型上看,图书是最重要的形式,同时也包含期刊、年鉴、统计资料、百科全书等。检索工具多采用指引型工具、参考性检索工具和原文型检索工具这三类。理工科生进行科学研究多以试验为主,注重新技术新方法,最后从实验获得科学结论。从时间上看,理工科信息半衰期短、淘汰率高、更新速度快。从信息源类型上看,主要是体现专业领域最新技术水平的科技期刊、报告、会议、专利、标准等。理工科信息资源多为电子资源,通过专业数据库和互联网检索获得。分专业小班化授课,有利于相同学习背景的学生互相交流,自发地集体讨论,将课堂知识用于专业化的学习。同时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机会照顾到每位学生。这种授课方式在一些高校中已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新型网络,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技术,更是信息传播理念的革命。所以,在信息检索的教学理念中教学不仅仅是讲解当前的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在当前新型信息环境和技术手段下,要积极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利用无限延伸的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重要性。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依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研究的能力。当前BLOG和RSS等网络技术的普及,用户可以参与到信息的过程中来,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加自由与开放。教师可以把每堂课上补充的教学内容和相关的习题练习等及时地到自己的博客上,学生在博客上发表评论,把自己每堂课上的疑问和想法写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语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高职类信息检索课程应在教学理论、教材挑选、授课内容、分组实习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探索与改革,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丽华.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和信息检索教学探究[J].情报杂志,2010,29(12):242-243.

[2] 张现龙.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程教学现状及解决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9,(4):114-115.

[3] 刘爱玲.高职院校参考咨询馆员与信息检索课教学[J].当代图书馆,2009,(1):64-65.

第7篇:信息检索报告范文

一、文献检索课程的现状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是一所三本独立学院,目前在校人数6000多人,均为本科生。2008年3月开始对全校学生开设《文献检索》课程,课程性质为公共选修课,考核方式为考查,课时为24学时,其中理论课16学时,上机实践6学时,考试2学时。理论课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中,由教师用课件(PPT形式)讲授关于文献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文献信息检索语言、检索方法与技巧,我馆已有或正在试用电子资源的检索途径及方法,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技巧等。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除了掌握理论知识外,我馆还开始了实际上机操作,旨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正确、熟练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

二、文献检索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缺乏吸引力

随着检索工具的"智能化"发展趋势,使得大学生在实际操作上简单,方便,易于上手。但如果以学会简单使用为目的,会导致学生很快失去检索兴趣。事实上,大部分学生在最初接触文献检索课程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对其有一定的好奇心,主要原因是课程与大学生活息息相关。如何在教学中吸引学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

2、文献课与专业课结合不紧密

文献检索课是一门相对独立的课程,在内容上与各个专业联系并不紧密,许多学生在选课的时候并不知道这门课到底要讲些什么,有什么用处。而且授课老师多为图书馆老师,缺乏与专业课老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激起学生的专业信息需求的欲望,使学生逐渐感到课程的枯燥、抽象、乏味,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

3、理论课与实践课相脱节

通常状况下,文献检索课程先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课堂上老师填鸭式地灌输具体操作指令,学生只能被动记录,缺乏实际操作,又鲜少与老师进行交流,导致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甚至茫然不知所云。当学生对课程知识没有当场消化,一周过后再进行上机实践,往往都无从下手,有时需要老师再重复叙述上周所学内容,轮到学生实际操作时只能匆匆检索,甚至出现了学生上网游戏或是聊天的现象。

三、改进文献检索课的对策

1、通过课件展示查询信息文献的动态过程

多媒体教室具有网络条件,因此在检索相关文献的众多数据库时,通过现场示范操作,先介绍数据库特点及检索的标准语法,然后设置检索选项,当堂检索文献,分析检索过程,告诉学生如何科学利用信息检索工具,快速准确的找到文献资料。这种将讲解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加深学生的学习效果。

2、理论知识与上机实践相结合

文献检索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为了将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且结合本专业的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掌握所学知识。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真正体会到文献检索课的实际使用价值。

最好将此课安排在机房,让讲课与上机不分离,随讲随练,及时消化所学内容,而且加强对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

3、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联系

高校文献检索课就是为教学所服务,为了加强文献检索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就要多与各专业教师进行沟通。因为,不同专业对于文献检索课有着不同的需求,专业课老师从事一线教学、科研等工作,他们经常查阅本专业的文献信息,熟悉其检索工具和检索方法,这是图书馆员难以做到的。

4、改革文献检索课考核方式

文献检索课的考核方式,以往都是以理论考试为主。随着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文献检索的考核方式也应有所变化。除了考核文献检索的基础理论知识外,更应注重学生检索能力。如某一课题针对不同数据库写出检索报告,报告格式可由学生自行设计,但是内容上必须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操作:①提出课题②分析课题③确定检索工具④检索、分析、整理相关内容。从而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实践。

现在我们也在研究和尝试采用"综述考试法"来全面考查学生学习和运用文献信息检索方法的能力。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内的某一学科或专题的文献进行系统的、较全面的搜集,分析,进而归纳整理所形成的综合叙述。撰写文献综述,并不是对一批同类性质的文献内容进行简单的罗列和拼凑而是以二次文献为工具,围绕某个课题或专题,选择大量的一次文献,进行筛选、整理、分析、综合、归纳、提炼而成的综合报告。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多数任课教师的赞同,现在我们正在针对这种考查形式对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课时安排、实习题目、辅导等很多方面做准备和调整,计划在两年内全面实行。

四、结束语

文献检索课以介绍各种检索系统为主要内容,自1984年高校图书馆为本科开设"文献检索课"以来,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但随着网络泛化的不断发展,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网络已成为文献信息检索的首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采用多种多样,切实有效地教学方法,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使文献检索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现在,我校正在积极探索文检课教师和各院系专业教师的合作。这意味着图书馆员积极走进学科教学的课堂,全面深层次地参与课程教学活动,同时要求教师把信息素养的内容纳入自己的课程要求,接纳并主动寻求图书馆员的帮助与合作。专业教师负责专科信息系统检索工具,图书馆检索教师则负责文献信息的基础知识和通用性检索工具的教学,双方协同进行课程、作业、活动等的设计、实施乃至评价。

文献检索课时代性,时效性很强,内容更新快,所以还要多给文献检索课教师提供进修,充电的机会,增加和兄弟学校的交流,将文献检索教师的培训和终身学习结合起来。俗话说,"自己有一缸水才能给学生一瓢水",文检课教师永远都不能停止学习和创新的脚步。

参考文献:

[1]罗敏.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与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6).

[2]潘杏仙.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与文献检索课的创新[J].情报探索,2007,(5).

[3]杨旭.基于信息素养教育的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改革[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3).

[4]王若冰,马静.基于高校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J].现代情报,2007,(8).

[5]王德英,邹华清.本科生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6,(2).

[6]许建平.浅析信息素养与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6,(29).

第8篇:信息检索报告范文

纳入“管理”与“利用”内容美国医学院联合会将生物医学信息的“检索”、“管理”和“利用”能力作为医学教育目标,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中需要将检索后文献管理与利用内容予以纳人。对此将信息检索视为科学研究活动、临床实践活动以至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从这些活动的需求出发来设计课程内容。信息检索部分包括各种信息源(尤其是文献数据库)的特点和检索方法,管理部分主要有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使用方法介绍,利用部分则介绍几种文献内容分析软件(如Histeite[’])的使用。

完善教学方法

传统文献检索、互联网信息资源以及临床证据检索有机结合传统文献检索侧重文献数据库检索技巧,互联网上信息资源主要涉及专业搜索引擎和网站的介绍,临床证据检索则是循证医学的一部分。同时,将这3部分内容做了架构分析,使学生有完整统一的认识。国际“55”临床证据划分也同样适用于文献信息源的划分。在此对“55”有所补充,增加了最底层数据资料一级,即“基础数据和事实数据”,同时文献信息源也可按其集成程度予以归类。例如文献数据库(如PuhMed和Em-base)中一般收录了期刊、图书等资料,属于集成信息源;而一些数据和文献整合系统(如En-•16•目前信息检索课程受众层面覆盖了高职专科、本科、研究生以及继续教育培训。学生既有国内学子,也有国际留学生,各层面医学生也来自不同专业方向,为此采取依受众特征分层授课的原则,授课内容和形式因受众不同而适当调整。图1中的架构适用于所有授课对象,是课程的核心内容。对于临床专业受众(尤其是继续教育培训)侧重临床证据检索,同时强调文献管理和证据应用。对于已开设循证医学课程的专业学生则重点放在文献信息检索和利用而非证据检索,以避免内容重复。对于科学学位研究生则对生物医学事实性数据资源、文献数据库、集成系统予以全面介绍,同时强调文献管理和利用。对于专科层次学生,则强调中文数据库检索和应用。对于已经取得一个学士学位的留学生,则不再强调PubMed和BI0sIS的检索,而是强调整体内容架构和文献管理与分析软件的应用。对于专业方向不同的学生,尽可能编写与其专业相关的实例。实践为重首先,任何信息源的使用都必须通过实例来展现。编写教学实例是备课的重中之重。例如,面向法医学专业学生,检索实例采用某校法医学知名教授及其成果作为案例;面向临床专业学生,则运用循证医学“PICO”原则编写临床实践案例;对于研究生和留学生,则深人剖析不同类型文献的情报价值。编写中、英文实践教学指导手册,中文实验教材将实践题目划分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性实验3级[4〕。英文实践指南将实践题目划分为基础问题、必做题和选做题3类。基础实验和基础问题均为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和基础内容的理解而设。综合实验和必做题要求灵活、综合应用基础知识解答具有一定实践背景的问题。创新性实验和选做题分别是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型和思考型习题,项目型实验往往要求团队合作来完成,思考型题目则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要能够调研新进展新成果,对相关知识有独立、独到的见解。3级实践题目的设置满足了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说实践指导手册是核心教材。由于医学生信息检索课课时有限,因此实践指导手册就成为其自学自修的良师益友。

改革教学手段

第9篇:信息检索报告范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文献检索与利用 课程改革

2012年3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规划》),明确要求全国各高校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在《规划》的指导下,全国高校迅速开展了依托教育信息化的课程改革。《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以下简称“文检课”)与信息技术关系密切,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课程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文检课如何与时俱进,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质已经成为各高校亟需面对的问题。本文拟从课程顶层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探讨文检课课程改革的途径。

一.国家、高校应高度重视,做好课程顶层设计

文检课在全国高校的顺利开设得益于教育部三个文件的下发,分别是《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有数据显示,至90年代中期,该课程开设高校已达700多所。【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门课程很多方面显得滞后,必须重新进行顶层设计。

首先,《要求》规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情报意识,掌握用手工检索方式和计算机检索方式从文献中获取知识情报的能力”【3】。课程目标强调的是检索的过程,对学生通过信息检索培养个人的信息分析、处理、利用能力没有要求,这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所以,课程教学目标应及时修改为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信息意识,熟练掌握网络、数据库及光盘检索系统的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可利用信息检索进行独立的学术研究及科技开发。【4】

文检课开设三十多年来,教育部一直没有下发统一的教学大纲,这直接导致了各高校在开课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指导,各自为政,导致了教学内容的随意性。教育部应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各高校可结合自己的专业设置情况适当灵活设置授课内容。

欲使文检课得到根本的改革,教育部的重视是一方面,各高校领导也应从思想深处重视该课程。目前,很多高校仍然将课程设置为选修课,有的条件差的学校依然以讲座的形式开设。高校应将其设置为必修课,设立专门的文检课教研室。同时,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专门划拨经费连续订购检索工具书,完善诸如计算机等教学设备,购置DIALOG系统模拟软件保证学生网上实习的完成。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

学者葛冠雄曾对全国各高校使用的84种不同版本的文检课教材进行了分析,发现只有六种涉及到了情报利用的内容。【5】在教材的指导下,文检课教师在授课时普遍走入了重“检索”轻“利用”的误区,教师在授课内容方面应向培养学生的文献利用能力倾斜。

目前,很多不具备条件的高校在新生入学后以图书馆讲座的形式囫囵吞枣地讲一遍,大部分高校作为选修课在固定时间开设,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笔者认为,课程可大胆尝试三阶段开设法。第一阶段主讲内容为“了解图书馆”,主要介绍本校及其他有影响的图书馆的馆藏、布局、使用方法,培养学生最基本的信息意识,开课时间可选择新生初入校之后,由图书馆以讲座的形式开设即可。

第二阶段为文检课中级教育阶段,主要内容是信息意识与信息检索方法。信息检索的方法分为手工检索与计算机检索两种,信息时代,计算机检索已经成为文检课重点讲授的内容,教师此阶段可传授学生各种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万方、中国知网等光盘数据库的检索方法。有条件的学校还要讲授OCLC等国际联机检索系统的使用方法。第二阶段建议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W期开课,因为此阶段学生的英语、计算机水平都有了较大提升,并开始了专业课的学习,对与专业有关的信息检索学习兴趣较高。

第三阶段为课程的高级教育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综合利用能力,此阶段宜选在学生大四上学期开设。教师可重点培养学生通过信息检索写作文献综述及专业论文的技能。

三.探究适应时展的教学手段

文检课传统的教学手段是“1+1+1”模式,即一位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教师介绍检索方法,学生听,且教师主要介绍的是工具书检索的方法。当前,计算机检索内容已经成为主流,教师必须改变授课手段,压缩手工检索的课时。在文检课的教学实践中,涉及到工具书的检索方法时,因不同类型工具书的检索方法大同小异,建议教师选择一两种较有代表性的工具书作重点讲解,其他工具书点到为止。目前很多高校没有专门的工具书实验室,这一模块的教学可大胆尝试放在图书馆的阅览室进行,教师一遍讲解,学生一遍实践检索方法。此部分教师讲解与学生实践的比例至少为1:1。

计算机检索的部分,理论讲解与上机实践的比例至少为1:2。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机房讲解此部分内容,针对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库,教师可以拟定一个课题先将检索过程演示一遍,讲解与操作同步进行。然后根据学生专业布置一些课题进行实习,要求学生最终提交实习报告。如果学校不具备计算机及相应的数据库资源,可由教师提前将数据库的检索过程进行录制,再将录制内容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同学们播放,演示效果较为生动。

传统文检课的教学模式多为传统的灌输式,课堂往往死气沉沉,教学效果差。教师应尝试多种教学模式,如探究式、启发式等,调动学生的情绪。同时,教育信息化为互动性教学方式的实现提供了条件,文检课教师可尝试构建专业教学平台,上传授课视频、课件、课后作业等教学文件,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仍可以与教师实现实时性互动沟通,激发其学习主动性。

四.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传统文检课的考核多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施行,有的学校在试卷成绩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学生平时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只能测试学生对理论内容的掌握程度,学生只要认真记诵教材都能有不错的成绩,但这种考核方式完全没有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笔者认为,如果该课程的教学能实现分阶段教学,课程的考核也可以尝试分阶段进行,最终三阶段成绩按一定权重相加算出最终成绩。

第一阶段“了解图书馆”部分建议采用作业的方式,如有的高校要求学生在校图书馆的网站上分别检索出两本与本人姓名相同或相近的作者的著作,并登陆图书馆系统写下对书籍的评论,最终提供检索页面与评论页面的截图即可。

第二阶段的课程因信息检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均有涉及,此部分的考核成绩应由卷面成绩+综合实习成绩组成。闭卷考核侧重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建议这部分占分30%。综合实习考核由教师事先拟定或由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自主拟定题目,让学生对课题进行全面检索,写出检索所用数据库名称,具体的检索策略,认真阅读索取的文献原文,写出规定字数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撰写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切实考查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

第三阶段大多学生已经开始了毕业论文的撰写准备工作,故可结合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进行文献综述的撰写。学生可根据个人论文选题,通过查阅工具书、上网进行各种数据库的检索获得需要的文献,在对文献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考核的重点是学生利用信息的能力。将考核与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结合,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不增加毕业班学生的学习压力,可谓一举两得。

五.加强文检课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首当其冲的任务。《意见》指出:“鉴于教学中必须使用各类文献资料,最好以图书馆作基地来组织教学。”【6】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截止目前,有数据显示,95%的文检课教师依然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兼任,专职教师的数量少之又少,【6】这些兼职教师日常大部分的精力要投入图书馆的工作中,在备课、科研方面难免力不从心。加之很多学校对文检课不重视,这部分教师在学校往往处于边缘地带,待遇、职称很难落实,教学积极性不高。

图书馆工作人员往往情报学、图书馆知识储备较好,擅长讲授基本理论知识板块,传统的工具书检索方法也是他们的特长,但在英语、计算机检索技能方面普遍薄弱,实践能力相对较弱。信息时代的到来呼唤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专职文检课教师队伍。这批教师首先应具备计算机操作及应用技能,有较好的基础英语、计算机英语、专业英语的水平,这支队伍的专业知识应能覆盖学校的主要学科。文检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必须扎实过硬,否则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很难深入,只能泛泛而谈,而专业知识扎实的老师则能紧密结合学生专业,授课游刃有余。

目前情况下,迅速组建一支专职教师队伍是不现实的,只能逐步吸收专职教师加入。固有兼队伍借助定期培训来提高其英语、计算机水平,教师也应积极自我提升,更新旧有知识结构,满足课程需要。

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文检课欲取得健康、长远的发展,必须进行课程改革。但这种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不懈的探索与反复的实践才能完成,但我们相信,只要国家、高校充分重视,文检课必定能担负起培养具有良好信息素质的跨世纪人才的重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Z].2012-03-13

[2][4]许建华,张素芳.彻底改革“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结构之我见[J].津图学刊1999(2):14-2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Z].1992-05-05.

[5]吕明.论新环境下“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改革[J].合肥学院学报2004(2):84-86.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Z].1984-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