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豆病害防治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治理
中图分类号: S435.65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4.23.0069
为害大豆的病虫害种类繁多,因地区气候特点不同,发病几率也不同,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东北地区比较常见的病虫害的治理办法,供大家参考。病害主要有大豆立枯病、大豆根腐病和大豆菌核病。虫害主要为大豆孢囊线虫病、大豆食心虫和大豆蚜虫、大豆红蜘蛛。
1.1大豆立枯病的防治
该病主要为害幼苗或幼株。幼苗和幼株上的病斑多生于主根靠近地面的茎基部,红褐色,略凹陷,皮层开裂似溃疡状,幼苗受害严重时,茎基部缢缩变褐,导致幼苗折倒枯死,幼株受害往往表现植株变黄、生长不良,矮小,茎基部是红褐色,使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大豆立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该病为土壤习居菌引起的土传病害、病菌直接侵入大豆初生根系或次生根系,或由伤口侵入。苗期遇低温和雨水大时易于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土壤粘重的地块发病重,另外重茬地和高粱茬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实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在低洼地种植大豆或强排水排涝,降低土壤湿度,减轻发病。化学防治:可用跟腐佳、微肥、生根药剂混配叶喷或灌根。
1.2大豆根腐病的防治
大豆根腐病是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大豆常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为害大豆根部,苗期发病影响幼苗生长,甚至造成死苗,使田间保苗数减少;成株期由于根部受害,影响根瘤的生长和数量,造成地上部生育不良,以致矮化,影响结荚数与粒重,从而导致产量下降。
根腐病是一种蔓延性土传真菌病害,发生几率很高,而且一般的治理方法都只能治标不治本。黑龙江省作为大豆粮食出产的主要种植区,由于连作频繁,使得大豆根腐病在这一区域十分严重,使得大豆的产量急剧降低。发生在化学防治的研究遇到瓶颈时,生物防治病虫害渐渐突显其优势,如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一般的方式,利用微生物药剂拌种,让病虫害从根本上得到治理,而对于大豆根腐病来说,所用的枯草芽孢杆菌能直接抑制根腐病菌的生长,提高大豆根系的抵抗力,降低根腐病发病率。
1.3大豆菌核病的防治
该病我国以黑龙江、内蒙古大豆产区发病严重,发病率可达60%~100%。 大豆菌核病:症状主要为害植株的地上部分,以花期危害最重, 产生苗枯、叶腐、茎腐、荚腐等症状。大豆菌核病除危害大豆外,还可侵染菜豆、蚕豆、马铃薯、白菜、向日葵、胡萝卜等383种寄主植物。
预防该病要进行合理轮作,并且对发过病的地块要进行合理适当的深耕。另外田间最好不要积水,降低田间湿度有利于抑制该病的发生。药剂治理上可以再发病初期喷施50%速克灵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也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用药液量600公斤/公顷,可降低发病率。
2大豆常见虫害防治方法
2.1大豆孢囊线虫病的防治
大豆种植时所产生的孢囊线虫病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经过农业科学专业人士的研究与不懈努力,大豆线虫病的防治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主要的防治方式是通过生物防治来实现的,打破了常规化学药剂的局限性。苏云金杆菌主要防治双翅目等害虫,是如今开发最成功的一种用微生物来作为杀虫剂的防治方式,在播种的前一天,将药剂按比例进行调配后与种子搅拌混合,继而晾干等待播种,曾有农业研究中心试验苏云金杆菌对大豆线虫病所产生的防治效果,经过验证发现,用调配比例在1∶30~1∶50之间的药剂拌种后,无论是对大豆的出苗率还是大豆的生长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增加大豆的产量。
2.2大豆食心虫的防治
食心虫跟蚜虫都是大豆种植时为害较重的虫害之一。食心虫又被称为小红虫,以幼虫蚕食豆粒,降低大豆的质量与产量,防治一般用化学药剂敌敌畏熏蒸,还可以通过菊酯类化学药剂喷洒的方式,这两种化学治理方法都能够有效地治理食心虫。
2.3大豆蚜虫的防治
大豆蚜虫的防治,一是可以在苗期的时候预防,利用洒在沟中的呋喃丹防治蚜虫甚至地底害虫;二是喷洒速灭杀丁乳油的化学防治方式;三是可以在成虫产卵期利用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通过这三种方式能够有效的治理蚜虫,增加大豆的质量和产量。
2.4大豆红蜘蛛的防治
红蜘蛛也是侵害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该害虫主要吸食大豆叶片背面的汁液,造成大豆叶片干枯,甚至死亡,从而影响大豆植株发育,导致大豆减产。该病对地块较稀疏,长势差的植株为害愈加严重。
预防该病的发生建议要施足底肥,灌足水分和除掉杂草。可用48%毒死蜱750~1050毫升/公顷(可与1.8%阿维菌素混用),或用35%赛丹乳油1000~1500毫升/公顷。干旱情况加喷液量 1%植物型喷雾助剂药笑宝或信得宝。禁用高毒高残留药剂,如氧化乐果、甲拌磷、甲胺膦等药剂。
3 结语
因地制宜,因法制胜,利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来治理大豆病虫害,以增加大豆的产量,让市场上的粮食价格能够得到稳定,这对于农业发展以及国内市场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5.65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4.23.0065
大豆是我国最重要的豆类之一,是食用的豆油和酱油以及一些其他豆制品的重要原料。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的重要产出地,其中以黑龙江大豆最为出名,其大豆商品性较高,深受广大种植户的欢迎。但是大豆病虫害往往会影响大豆的质量和产量,影响大豆的商品性。本文首先介绍一下大豆病害的防治方法分类,而后具体介绍几种大豆常见病虫害的具体防治措施。
1防治方法分类
1.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以预防为主的防治方法,也是笔者强力推荐种植者要做好的一项工作。大豆病虫害的农业防治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选用高产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留种对农民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为了使来年的粮食产量增加,则必须结合地域环境与病虫害的类型,选取无病土地与虫害受损较低的粮食留种。同时选种一定要因地制宜;二是建议科学换茬,合理轮作,对于降低大豆病虫害发生几率,增强植株抗逆性都有一定的帮助。重茬和迎茬很容易让虫害发生的后果加重,故而,这种种植方法必须严禁,对虫害严重的部分地区,在进行轮作的时候,应该注意种植地点是否远离至科学给出的距离之外,譬如在食心虫为害严重的地方,新年种植地就必须在去年种植地至少1000米外;三是要及时将病株残体清除。大豆收割完成以后,应该及时翻地,让病株残体深埋进地下,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来年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四是注重田间管理。播种时要掌握播种深度。施肥时要注意有机肥料的使用,合理增加调配适当的有机肥料,可以有效提高大豆抗病虫的能力。进行两次以上的中耕,改变土壤的温度以及通透性,能让大豆的根部更适宜生长,中耕的日期一般安排在7月下旬到8月上中旬。 注意合理施肥和灌溉,保证植株养分供应充足。
1.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要根据区域的环境气候以及生物管理来合理安排。例如在8月上旬食心虫产卵期时就可以通过赤眼蜂来治理虫害,但是每亩田需要的赤眼蜂数量在一万头,而且经过5天以后,还需要二次放蜂。第二步治理则在8月末,利用白僵菌按比例配置好的菌土洒在垄台上,用来杀死食心虫的幼虫。生物防治的好处在于科学环保,但是普及程度还不高。
1.3化学防治
化学治理是以往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对症下药,情况不严重的病虫害都可以治理得比较好。大豆常见的病虫害一般是大豆根潜蝇、大豆霜霉病、大豆根腐病和大豆灰斑病等。例如潜根蝇的防治,要先在大豆的种子上喷洒稀释后的硫磷乳油,在喷洒的时候,随喷随拌,搅拌之后要闷上5小时左右。等大豆种子阴干后播种。大豆出苗期间,于每天的四点到五点要对田间的出虫数做一个观察统计,继而考虑是否需要再行喷药防治。在5月末的成虫多发时,第一次喷药的时间则为大豆有第一片复叶前,7~8天后需再喷洒一次。使用化学药剂的浓度和药剂量一定要适当,酌情而定。
2几种大豆常见病虫害的具体防治措施
2.1大豆根潜蝇
农业防治:建议实行3年以上轮作,采用秋深翻。适时播种,播后镇压,合理施肥,合理灌水。
化学防治:在成虫盛发期,即大豆长出第一片复叶前,子叶表面出现黄斑,目测田间出现成虫时,可用40%乐果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也可用90%敌百虫700倍液喷洒,每公顷用药液750升左右;成虫发生期,用80%敌敌畏缓释卡熏蒸防治成虫。
2.2大豆根腐病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建议适时晚播,播种时注意播种深度,建议播种不要太深,以3~4厘米为宜。实行轮作,不要迎茬。施足底肥,合理灌水,增强植株抗逆性。
化学防治: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灌根。
2.3大豆霜霉病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精选种子,要去除病粒、残粒和干瘪的籽粒,同时建议实行2~3年轮作,可以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病几率。
化学防治: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田间发病时可用乙磷铝300溶液或甲霜灵800倍液喷洒,每亩用药液40公斤左右。
2.4大豆灰斑病
农业防治:首先是因地制宜的选用抗病品种,以生命力旺盛品种为主,建议对于大豆种子进行药剂拌种处理,降低大豆发病几率。建议合理轮作,科学进行田间管理,这些都是降低大豆发生病虫害的重要保证。
一、防治技术
1、大豆孢囊线虫病
(1)症状识别:在大豆整个生育阶段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子叶及真叶变黄,发育迟缓。成株期发病,植株矮小,叶片变黄,叶柄及茎顶端失绿呈淡黄色,开花推迟,结荚小而少;发病严重时茎叶变黄,叶片干枯、脱落,大豆成片枯死,似被火烧焦一样,因而有火龙秧子之称。根部被线虫寄生后,根系不发达,侧根减少,须根增多,根瘤少而小,并在根系上着生许多白色或黄白色小颗粒,即孢囊。
(2)防治方法:①用35%多克福种衣剂拌种,药种比为1:70。②用35%的甲(乙)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0.5%拌种。③用5%的甲基异硫磷颗粒剂120kg/hm2用细土拌匀后施人表层20cm土壤中。
2、大豆菌核病
(1)症状识别: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从幼苗到成株均有发生,尤其是结荚后危害严重。主要侵染大豆茎部。田间以植株上部叶片变褐枯死最先引人注意。此时病株的茎部已断续发生褐色病斑,上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状物,后变黑色成为菌核。纵剖病株茎部,则见内有黑色鼠粪状菌核依次排列。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茎中空皮层往往烂成麻丝状,病株外部的菌核颇易脱落。荚上病斑褐色,迅速枯死不能结荚,最后全荚呈苍白色,轻病荚虽可结粒,但病粒腐烂或干缩皱瘪。
(2)防治方法:喷药防治应在大豆菌核侵染前施药预防,才能收到好的防治效果,即发病初期用药,最迟封垄前要及时喷药。①喷洒25%咪鲜胺1500g/hm2;②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50g/hm2对水300kg/hm2,均匀喷雾,隔7d再补喷1次防效更好;③用50%速克灵1500g/hm2对水喷雾。
3、大豆褐杆病
(1)症状识别:大豆褐杆病也叫大豆疫病,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病菌可侵染植株的根、茎和叶部,导致根腐、茎腐、植株矮化、枯萎和死亡。幼苗期:幼苗出土前后猝倒,根及下胚轴变褐、变软,真叶期被害幼苗茎部呈水浸状,叶片变黄,严重者枯萎而死。成株期:往往在茎基部发病,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下扩展,病茎髓部变褐,皮层和维管束组织坏死,叶柄下垂但不脱落,呈倒八字型,根部受害变黑褐色,病痕边缘不清晰。
(2)防治方法:①用种子重量的0.3%~0.4%的72%克露拌种,随拌随播。②用2%克露1200g/hm2对水450kg/hm2,间隔7d进行2次叶面喷雾。
二、土壤害虫防治
1、播前防治措施:翻耕整地时或栽种时施人防治地下害虫的农药。如辛硫磷、毒死蜱、二嗪磷、氯唑磷、甲基异柳磷等。这些药剂是颗粒剂的要掺干细土、肥料或细沙:是乳油的要加水稀释后拌细土或细沙,制成毒土或毒沙。把掺土、肥或沙的颗粒剂。制成的毒土或毒沙。整地时均匀撒入田间。随即翻入或耙入土中。或者乳油加水均匀喷入田间随即翻耕。或者均匀喷人移栽沟穴内稍覆土再播种或移栽,或者把颗粒剂随种同播或与种苗隔开撒(穴)施在播种沟穴内。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48%毒死蜱乳油、40%甲基异柳磷乳油、3%氯唑磷颗粒剂、5%辛硫磷颗粒剂等。一般乳油用量3.0~7.5L/hm2,颗粒用量30~90kg/hm2。
2、生长期防治措施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
目前我国对大豆种植中的病虫害问题十分重视,而且也具备很多的大豆病虫害防治的解决措施,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其中化学防治方法是防治大豆病虫害问题的重要防治措施。本文简要的对大豆生长不同阶段的化学防治方法进行分析。
1 大豆主要病虫害
1.1 大豆主要病害
我国的大豆种植区域十分广泛,在不同的种植地区,大豆受到的病害的种类不尽相同。在东北地区所种植的大豆病害中,常见的种类主要有大豆根腐病和大豆灰斑病、褐纹病。大豆根腐病通常会使大豆植株变得矮小,抵抗力差,发病时表现为大豆茎部出现黑褐色病斑,并不断的扩大,在病重时病斑的色泽会变得越来越深,皮层出现腐烂状。而大豆的灰斑病主要发病时期为成株期,表现为幼苗叶片出现病斑,最初为退绿圆斑,逐渐发展成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斑。而在西北地区,主要出现的大豆病害为大豆霜霉病、细菌斑点病,受这种病的影响,大豆病株表现为早期落叶、叶片凋枯、种粒霉烂等症状,对大豆产量影响较大。
1.2 大豆主要虫害
大豆植株在生长过程中主要受到的虫害种类有很多,这些虫害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如若不及时进行处理,将对我国的达到种植产业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大豆所受到的虫种类主要有大豆潜根蝇等地下害虫、大豆蚜虫、蓟马、大豆二条叶甲、大豆四星叶甲、圆跳虫以及多种鳞翅目害虫、大豆食心虫等。这些虫害的出现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受到大豆所种植地区的土壤环境的影响外,还与种植当地的种植季节、种植环境和天气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大豆虫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相对于病害来讲更为严重,因此在进行大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时,加强对大豆虫害的防治十分重要。
2 综合防治策略思想与配套技术体系
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思想是通过对大豆生长期间的容易出现的病虫害进行全面的分析整合,针对这些病虫害最初系统的防治措施,从生态的角度对大豆病虫害进行防治,其基本的防治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进行大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时,应当首先对大豆种植当地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进而对当地大豆病虫害的种类及其发生、消长、危害规律等基本状况进行分析,在基本的农业防治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通过实施大豆病虫害方式措施,以保证大豆再生长过程中少受到甚至不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达到经济、安全、有效的解决病虫害问题的目的。
3 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3.1 合理进行轮作换茬
对大豆种植区实施轮作换茬的方式,可以大大的减少土传病害和以病残体越冬为主的病害对土壤的影响,从而减少大豆病虫害的出现。目前正在推广的大豆轮作换茬一般为三年轮作,轮作方式有麦麦豆,麦豆杂,麦杂豆等轮作体系,这种轮作方式能够大大的减轻土壤的负担,从而减少大豆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但是对于较易出现存活能力强的病虫体如大豆孢囊线虫的地区,在实施轮作换茬措施时,应当至少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在轮作期间可做禾本科作物。
3.2 清除病株残体
清除病虫残体这一措施能够有效的防治病虫害体通过病株进行传播。具体的实施方法是,在大豆收割之后,及时的清除田间的大豆病株残体,并进行翻地处理,将病株深埋地下,已达到清除病原体的目的,而对于能够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可以在进行耕种前翻地,将病虫翻到地表,经过耙、压、风吹日晒以及耕种时的机械损伤等将病虫的病原体杀死,达到减少土壤中病虫的效果。通过对病株进行清除以及对土壤中的越冬病虫进行清除,能够大大的减少大豆种植时受病虫害感染的几率。
3.3 严格选择种植品种
对大豆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同样需要对大豆的品种进行严格的选择。在不同的大豆种植区域,应当根据本区域土壤的实际状况、所受病虫害种类以及当地的天气状况等因素对大豆种子的种类进行选择,选择高产抗病的大豆品种。在从外地调种时,应当进行严格的检验,对所调种子进行所在区域的易发病检验,严禁含有病体的种子进入种植区域,从根本上对大豆病虫害进行防治。在进行外调种子时应当尽量避免从孢囊线虫病较重地区引调种子,以防止孢囊线虫通过种子进行传播,影响当地大豆种植安全。
3.4 加强栽培管理
在进行大豆的种植时,应当注意从大豆的种植、施肥、发育等生长过程中对大豆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在进行大豆播种时,应当考虑播种地区根腐病发生率从而选择适当的播种深度;同时还要对播种时土壤的湿度进行分析,选择是适合大豆播种的时期进行播种。进行大豆的播种工作之后,要对施肥的种类进行选择,应当更多的选择有机肥料,提高大豆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大豆健壮生长的目的。在大豆生长发育的期间,应当适当的采取辅助措施,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4 结语
目前在我国大豆种植业的发展过程中,病虫害的出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豆病虫害问题的解决大大增加了我国大豆的总产量,不仅对大豆产业的发展影响巨大,同样对与大豆相关的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进行大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关文献
[关键词] 玉米间套大豆 病害控制 种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163-01
过去几年各地玉米病害不同程度的发生,尤其是玉米灰斑病暴发成灾,造成玉米产量严重损失。玉米灰斑病的发病特点:主要在玉米抽雄后,侵染植株叶片、叶鞘和包叶,灰斑病的发生受气候条件影响较为明显,尤其以湿度最为关键,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且维持时间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发展。我区在玉米种植大的采用玉米套种大豆的栽培技术,结合其他农艺措施,改善田间小气候,使其通风透光,降低玉米群体间的空气湿度,达到防病的目的,进一步摸索出一套对玉米病害有防控作用的措施,为大面积玉米种植积累和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近年来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玉米间套大豆控制玉米病害的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是对我国玉米间套大豆的技术现状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出一套适合玉米与大豆间套控制玉米病害的栽培技术。现将玉米―大豆间作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种植土块的选择
在选择种植土块时,应该尽量选择土壤肥力均衡、地势较为平坦以及土层较厚的梯田或者旱川地,只有种植土块选取地当才能为所种植的玉米、大豆的产量提供保障。同时,所选土地的前茬一般以米谷、马铃薯、玉米等茬口为佳。
二、选用良种
玉米种子要选择抗逆性强、种粒饱满、可口性好、矮健、株形紧凑、生育期为120~128 d的长城799、海禾l号以及海禾2号等。同时,大豆品种则要选用优质大粒饱满型品种改良8157,该品种株高36~45 cm,生育期约为100~110 d,主茎结荚,结荚密,种皮黄色,分枝约为两个,籽粒圆形的品种。
三、施肥整地与起垄覆膜
1.整地施肥 在种植玉米和大豆之前,比较对土地进行深翻整地施肥,尤其要做好秋季机耕和深翻工作,确保土地的耕深度约为25cm,使之有利于土壤保墒、熟化以及冻死部分害虫。而对于春季的整地,务必做到随耙平、随翻地、随整地,切实耙实、耙透、耙平,从而使整片土地达到上松下实的效果,同时还要结合耕翻整地施足基肥。
2.起垄覆膜 在进行间套种植时,应该采用2行玉米与6行大豆的带型间作,选用宽80cm的地膜,用玉米垄作覆膜,确保垄间距在3m左右。同时,在起垄时保证垄面平整、均匀,垄高10cm,垄面宽60 cm,种2行玉米,并做好相关的覆膜前准备工作。此外,在玉米地起垄后务必采用50%乙草胺乳油45 kg对水9.0~10.5t每公顷对其进行均匀喷雾,然后将地膜覆盖完好。
四、播种要适时,株间距离要合理
1.要选定适宜的日子来播种玉米,同时,播种时必须在垄上在一定的间距间进行打孔播种,也就是通过打孔播种器打孔,提出垄上的土壤,然后通过孔内点种,又将提出的土覆盖掉,并重复此过程。这样,播种时不仅对地膜破坏影响较小,还能够使得地膜表面干净,同时又能确保播种深度一致,出苗整齐均匀。
2.根据传统的耕种经验可知,大豆播期为每年5月10日,采用条播的方法,并要确保株间的距离,使之能够充分吸收养分,大豆播种完成后,应该及时采用50%乙草胺乳油每公顷45kg,对水9.0~l0.5 t/hm2,对其进行均匀喷雾。
五、科学施肥管理
根据玉米对肥的需求,施足底肥,轻施提苗肥,重施拔节、孕穗肥。种肥: 每亩施1000~1500kg农家肥,玉米每亩用复合肥10 kg,硫酸锌1 kg,大豆每亩用复合肥10 kg。每亩用敌毒粉1.5 kg防治地下害虫。苗肥: 苗期玉米每亩用尿素15 kg,普钙20 kg,施肥后结合中耕除草,大豆不需施肥,只进行中耕除草。拔节孕穗肥: 玉米大喇叭口期每亩用尿素25~30 kg,施肥后结合培土。
六、病虫害控制
由于玉米主要是以鲜食为主,而玉米螟的出现又直接影响到玉米的食用性,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玉米的产值。因而,在玉米开花抽雄期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治玉米螟的产生,确保玉米的正常生长。防治时需要使用高效并且无残留的农药,尽可能地选择生物农药,例如,可选用Bt乳剂制成颗粒剂撒施或者5%阿维菌素l500倍液喷雾在玉米心叶中防治,同时还要用吡虫啉2500倍液喷雾两三次防治蚜虫。在大豆开花初期,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2000倍、5%阿维菌素l500倍液喷雾防治大豆豆荚螟、食心虫;在大豆生长中期,除了做好以上病虫防治外,要加强霜霉病的防治,霜霉病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者是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
七、适时收获
因为,玉米以鲜食为主,因此在采收时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既不能太晚也不能太早,才能确保玉米的产量与质量,从而不仅能够达到增产的效果,还将通过采用间套大豆的种植方法来控制玉米病害的目的。同时,大豆成熟后也要及时收获,避免大豆因太熟而出现落粒、落荚等导致大豆减产的现象,进而保证大豆的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东北;大豆;种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072
在东北大豆生产中应该对成功的种植技术进行积极地推广,将大豆的增加产量、提高质量、节约成本作为主要的生产目标去努力,实现精耕细作、科学施肥,并且对大豆的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对于不同生态区域的种植工作需要采取不同的配套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实现大豆的节约化种植与生产,逐渐的让东北成为大豆的主产区。
1 东北大豆的种植方法分析
大豆品种的选择,合理耕作与轮作。东北大豆在种植中应选择和处理那些增产潜力较大、内部条件与外观品质都达标的优质大豆品种,如合丰 35、黑农 33、鲁豆 11等,要求种子发芽率需要在90%以上,纯度在98%以上[1]。在种子播种之前需要对其进行精细挑选,将大豆的病种和杂质都清除掉,然后按照种植中具体的土壤环境及病虫害方面的差异,去进行恰当的种植,有的可结合微肥、菌肥等进行拌种,这样做能够使种子的活力得到增强。种植大豆需要科学合理的实行轮作,在东北可以与玉米、小麦等作物轮作,尽量的减少种植过程中的重茬或迎茬的面积,秸秆还田增加土地营养,使耕地土壤更加的肥沃。在整地的时候需要对其进行深松,在实际的大豆种植过程中则需要借助深松旋耕机对当地的土地进行深松,使土壤具备更强的通透性,抗旱耐涝的能力也更加强大,深度大约保持在 20cm左右。
2 机械化播种与科学施肥
东北大豆一般会在每年的4 月下旬― 5 月上旬进行播种,地膜大豆种植日期可适当提前,东北地区用相应的播种机进行等距精量大豆的点播,使植株布局更加均匀,播种深度约4cm[2]。垄作大豆主要进行的是窄行密植,60cm大小的小垄种2行,90~105cm的大垄则可以种4行,行距间隔约为12cm,密度可以加大到 2.5~3 万株/667m2,这样可以实现大豆的增产。
东北大豆种植中需要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和分层施肥结合的一种施肥模式,依照土壤在肥力方面的不同及种植地气候环境的差异,通过进行科学的化验与计算,获得抛洒化肥的最佳时间与用量。一般采取的是分层深施的手段,将底肥施在一定深度位置的垄下,施肥量需要占据总体的60%左右;种肥施在 4cm以下的位置,用量大约是总量的 40%左右;在大豆种植的始花期至终花期这段时间还应适当的进行叶面的喷施。可以让大豆在不同的生长期都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供应,也使肥料的利用率提升了。
3 东北大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3.1 大豆霜霉病的防治及杂草的清除
霜霉病对大豆植株的生长会产生很大的危害性,主要危害的是大豆的幼苗及叶片、籽粒,在大豆发芽长出叶子后,霜霉病就开始发挥威力了,它会沿着叶脉的方向进行蔓延,叶脉的两侧会因为这种病害产生褐绿色的斑点,在每年的7、8月份是霜霉病主要的发生阶段,如果遇到雨季这一病害的发生几率还会上升,为了对这一病害进行有效的控制,减少对大豆生长的危害,就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对其进行防治,通常需要结合农业与药剂防治2种方法。农业防治方法主要就是选择那些抗病性强的种子进行轮作播种,药剂防治方法主要就是使用40%的乙磷铝可湿性粉剂,大豆种子质量在0.5%左右进行拌种。在大豆出苗之前还应该采用除草剂进行除草,为大豆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的成长环境。
3.2 大豆生长中虫害的防治
蚜虫是大豆生长阶段中存在的主要虫害,在大豆苗的生长部位较集中,比如顶叶、嫩叶的背面,以刺吸汁液为主,会造成叶片卷曲、枯S,造成大豆减产[3]。在每年的7月份对蚜虫进行防治是最佳的阶段,通常可以采取40%的氧化乐果乳油的1000倍液,加入溴氟菊酯乳油、抗蚜威粉剂与适量的水进行喷雾,能够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另外,还有对食心虫的防治,农业防治方面,主要就是使用抗虫品种,在收割结束后要尽快晾晒。药剂防治主要就是用 5%的甲拌磷颗粒剂 750~1000g拌土 10kg,在8月中旬前后撒于田间,每 4 垄撒 1 垄。
4 结语
现代化的东北大豆栽培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逐渐的实现了大豆的机械化种植,使得大豆的产量与质量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在今后的种植中应该继续对相关的栽培方法进行改进,对大豆品种的选择以及施肥的平衡都需要特别注意,而且还应该重视大豆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的防治,结合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2种手段,促进东北大豆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增强东北农业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铱.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北京农业,
关键词: 大豆病害;症状;防治
1大豆根腐病
1.1症状识别
从幼苗到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被害部位为主根,一般初发病斑为褐色至黑褐色小斑点,以后迅速扩大呈梭形、长条形、不规则形大斑,病重时整个主根变为红褐色或黑褐色,皮层腐烂呈溃疡状,病部细缢,有的凹陷,重病株侧根和须根脱落使主根变成秃根。一般根部受害,病株地上部长势很弱,叶片黄而瘦小,植株矮化,分枝少,重者可死亡;轻者虽可继续生长,但叶片变黄以至提早脱落,结荚少,粒小,产量低。
1.2防治方法
1.2.1农业措施。①合理轮作换茬。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②加强田间管理。进行深翻,合理中耕培土,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改善土壤通气条件。③增施肥料。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1.2.2药剂防治。①种子处理。可用种子量0.5%的50%多福合剂或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②在大豆生长期发病时,用菌克毒克260~300倍液900~1 200mL/hm2加300~500倍液小叶敌600mL/hm2叶面喷洒。
2大豆孢囊线虫病
2.1症状识别
在大豆整个生育阶段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子叶及真叶变黄,发育迟缓。成株期发病,植株矮小,叶片变黄,叶柄及茎顶端失绿呈淡黄色,开花推迟,结荚小而少;发病严重时茎叶变黄,叶片干枯、脱落,大豆成片枯死,似被火烧焦一样,因而有火龙秧子之称。根部被线虫寄生后,根系不发达,侧根减少,须根增多,根瘤少而小,并在根系上着生许多白色或黄白色小颗粒,即孢囊。
2.2防治方法
2.2.1农业措施。①轮作。大豆与高粱、玉米、小麦等禾谷类作物实行3~5年轮作,能有效地控制孢囊线虫病发生。②种植抗病品种。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大豆品种对该病的抗性差异很大。在孢囊线虫病重发生区,采用抗线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病办法,如抗线1号、抗线2号、嫩丰15等抗病性较强。③及时更换品种。在没有适宜抗病品种的情况下,品种一年一换可改变微生物环境,减轻病害发生。④增施肥料。增施底肥和种肥,促进大豆健壮生长,增强植株抗病力,可相对减轻损失。苗期叶面喷施硼钼微肥,对增强植株抗病性也有明显效果。土壤干旱有利于大豆孢囊线虫的为害;适时灌水,增加土壤湿度,可减轻为害。
2.2.2化学防治。①用35%多克福种衣剂拌种,药种比为1∶70。②用35%的甲(乙)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0.5℅拌种。③用5%的甲基异硫磷颗粒剂120kg/hm2用细土拌匀后施入表层20cm土壤中。
2.2.3生物防治。应用大豆保根菌剂进行防治。它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研制的最新成果,主要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兼防大豆根腐病,并对解决大豆重迎茬障碍有一定效果。使用方法:按1 500mL/hm2的用量,将菌剂与大豆种子倒入容器中充分混合,使菌剂均匀包衣在种子上,阴干后(一般30min)即可播种。
3大豆菌核病
3.1症状识别
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从幼苗到成株均有发生,尤其是结荚后危害严重。主要侵染大豆茎部。田间以植株上部叶片变褐枯死最先引人注意。此时病株的茎部已断续发生褐色病斑,上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状物,后变黑色成为菌核。纵剖病株茎部,则见内有黑色鼠粪状菌核依次排列。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茎中空皮层往往烂成麻丝状,病株外部的菌核颇易脱落。荚上病斑褐色,迅速枯死不能结荚,最后全荚呈苍白色,轻病荚虽可结粒,但病粒腐烂或干缩皱瘪。
3.2防治方法
3.2.1农业措施。①精选种子。将种子间混杂的菌核除净。②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③深翻。将落入田间的菌核埋入土壤深层,覆土10cm以上,菌核便不能形成子囊盘,从而抑制菌核萌发,减少初侵染来源。④排水与施肥。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勿过多施用氮肥,可减轻发病。⑤铲趟。在菌核萌发期铲趟,能破坏子囊盘,减轻发病。
3.2.2药剂防治。喷药防治应在大豆菌核侵染前施药预防,才能收到好的防治效果,即发病初期用药,最迟封垄前要及时喷药。①喷洒25%咪鲜胺1 500mL/hm2;②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050g/hm2对水300kg/hm2,均匀喷雾,隔7d再补喷1次防效更好;③用50%速克灵1 500g/hm2对水喷雾。
4大豆褐杆病
4.1症状识别
大豆褐杆病也叫大豆疫病,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病菌可侵染植株的根、茎和叶部,导致根腐、茎腐、植株矮化、枯萎和死亡。幼苗期:幼苗出土前后猝倒,根及下胚轴变褐、变软,真叶期被害幼苗茎部呈水浸状,叶片变黄,严重者枯萎而死。成株期:往往在茎基部发病,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下扩展,病茎髓部变褐,皮层和维管束组织坏死,叶柄下垂但不脱落,呈倒八字型,根部受害变黑褐色,病痕边缘不清晰。
4.2防治方法
关键词:黑豆病害;症状;防治方法
我国大豆病害以真菌性病害最多,有23种以上,如霜霉病、锈病等;细菌性病害只有2种,即细菌性斑点病和细菌性斑疹病;病毒类病害以大豆花叶病生理病为主;线虫病主要是大豆孢囊线虫病;还有一些缺素症和生理病。
一、大豆花叶病毒病
1.1症状
受花叶病毒感染的植株叶、荚、豆粒或全株变形。病荚畸形,主要特征是无毛。病粒粗糙无光泽。叶片症状有以下5种类型:一是轻花叶型,叶片有轻微淡黄色斑驳,抗病品种或生育后期感病的植株多有这种表现。二是皱缩花叶型,病叶黄绿相间而皱缩,叶脉褐色而弯曲,后期叶脉变赤褐色坏死;结荚稀少并弯曲无毛。三是芽枯型,病株茎尖变赤褐色且萎缩卷曲,最后枯死;一般在开花后期出现症状,发病急,蔓延快,严重矮化;结荚极少,多为畸形。四是矮化型,病株叶片皱缩,节间缩短,结荚少或为畸形荚。五是黄斑型,常与轻花叶型和皱缩花叶型混生;下部叶片出现黄色斑块,呈不规则形,叶色变褐。
1.2防治方法
目前生产上尚无有效农药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根据大豆花叶病毒病的传播特点(种子带毒、田间蚜虫传播),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不同品种的抗病性有较大差异,较抗病毒病的品种有山西省的岚县天鹅蛋和繁峙大八仙黑豆等。
(2)播种前严格选种,剔除带毒种子。带毒种子表面粗糙,无光泽,有褐斑。
(3)建立无病留种田,严格管理,彻底拔除病株并深埋。
(4)及时喷药防治蚜虫,特别是防治有翅飞蚜,这对切断田间传播途径十分重要。
二、大豆细菌性斑点病
2.1症状
细菌性斑点病主要危害叶片,也侵染幼苗、叶柄、豆荚和种子。叶上病斑起初为褪绿小斑点,以后扩大为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褐斑,病斑背面常溢出白色菌液。一般是植株下层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层叶片发展,病斑中央部分坏死,叶片干枯脱落。病株茎和荚上也生出红色小点,形状不规则,以后变为黑褐色。种子被侵染后,出现半圆形淡褐色斑点,斑点处凹陷,有明显痕迹。
2.2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和耐病品种。
(2)播前严格选种,剔除带病斑的种子,并用药剂处理。
(3)收获后及时处理带病植株,实行轮作,以减少病源。
(4)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70%四基托布津或50%退菌特800倍液喷雾,有一定效果。
三、霜霉病
3.1症状
成株叶片上呈圆形或不规则形黄绿色斑点,以后逐渐变为褐色,散生或连生在一起。病叶背面有灰霉(病菌的孢子囊梗及及孢子囊)。病斑连接成大斑无块后,叶片干枯死亡。染病植株矮化。病粒表面附着有不规则形、灰白色的霜层,是病菌的菌丝和卵孢子。
3.2防治方法
(1)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高抗霜霉病的黑豆品种有:黑龙江省的尚志黑豆、吉林省的安图黑大豆、内蒙古的哲里木盟黑秣豆等。
(2)严格选种,清除病粒。选用无病菌种子并进行种子消毒。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100g药剂可拌50kg种子。
(3)采取综合性农业防治措施。深耕能深埋潜伏在残株落叶上越冬的病菌,减少翌年侵染源;实行3年以上轮作,同时前作不能选择带病菌的寄主作物。
(4)发病初期及时喷洒农药。可选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等,喷药2次,用配制好的药液2250L/hm2。
四、锈病
4.1症状
主要侵染叶片、叶柄和茎。染病部位初为红褐色小斑点,后呈圆形或多角形。散生,夏孢子堆稍隆起,破裂后散出茶褐色粉末状夏孢子。严重时叶片变黄、枯焦、脱落。
4.2防治方法
推广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抗病品种有江苏省的泰兴黑豆,河南省的延药豆、登药豆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天等黑豆。因为大豆锈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降水量等因素有关,部分发病严重。的地区可通过改变种植方式的方法减轻病害,如将秋播改为春播,即可避开适宜锈病流行的环境。调节播种期也可以减轻锈病发生。锈病寄生主要是大豆及其他豆科植物,应尽量避免重茬和迎茬,实行合理轮作。化学防治要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可用75%百菌清750倍液或25%磷酰胺250倍液,每隔7d喷药1次,连喷2~3次。使用粉锈宁,按每3g药剂加10L水的比例配制药液,喷1次效果就很好。
五、大豆孢囊线虫病
5.1症状
大豆孢囊线虫病在黑豆生育期间均可发生。侵染植株后主要危害根部,致使植株生长缓慢、矮小,新叶变黄。第2片复叶出现时,根部开始显囊。典型症状是:根上生有白色或米黄色球状小孢囊,为线虫的雌虫。成熟的孢囊为深褐色或黑色。植株受害严重时,侧根脱落,荚和种子变小或不结荚,甚至整株死亡。
5.2防治方法
(1)黑豆品种之间对孢囊线虫的抗性有明显差别,种植抗病品种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经多年试验,较好的抗病品种有:山西省农家品种应县布支黑豆、五寨黑豆、赤不流黑豆,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培育的晋品78号新品系兼抗1号、3号、4号、5号生理小种,以及北京市的北京小黑豆,河北省的蠡县小黑豆高抗1号及3号生理小种。种植抗病品种不但当年不发病,第2年土壤中孢囊线虫可减少75%,连续种植2年,孢囊线虫可减少80%以上。:
(2)实行轮作,避免重茬、迎茬。
关健词:大豆
虫害种类病虫防治
防治措施
一、大豆霜霉病
1、症状大豆霜霉病成株期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产生不规则或圆形的黄绿色小斑点,后渐成灰褐色。
2、发生规律:我省多发生在7-8月份,气候较为凉爽时,如遇雨水多、湿度大,病害发生普遍,易于流行。
3、防治方法:可选喷1:1:200倍波尔多液、65%代森锌500倍液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1-2次。
二、大豆灰斑病
1、症状成大豆灰斑病株期叶片病斑初呈红褐色小点,后扩展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褐色,中部灰褐色。
2、发生规律苗期低温多雨,发病重,常造成缺苗。成株期病害流行与降雨量、品种抗性有密切关系。
3、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三、大豆胞囊线虫病
1、症状:寄主受病后,根部表现根系不发达,根瘤减少,须根增多。大豆胞囊线虫病
2、发生规律:大豆胞囊线虫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17℃-28℃,10℃以下不能发育。
3、防治方法:10%克线磷颗粒剂2千克。以上药剂主要用于土壤处理。
四、蚜虫
1、症状成蚜或幼蚜集中在豆株的顶叶、嫩叶背面、嫩茎、嫩荚上刺吸汁液。豆叶被害处叶绿素消失,叶片卷缩呈不规则形的黄斑,枯黄色斑点逐渐扩大,并变为褐色。受害重的植株生长不良,叶卷缩、发黄,叶片早落,植株矮小,分枝及结荚减少,百粒重下降。
2、防治方法
(1)播前施药用3%呋喃丹颗粒剂,在播种前沟施,每公顷用药75千克,持效期达80天且兼治多种地下害虫及苗期地上部害虫。
(2)喷雾当蚜虫点片发生,并有5%-10%植株卷叶,或百株蚜量达1500头-3000头以上开始防治,可喷雾或喷粉。用40%乐果、氧化乐果乳油每公顷1500毫升,或30%-40%乙酰甲胺磷乳油每公顷用药2000毫升。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每公顷225克-450克,或2.5%来福灵乳油每公顷225毫升-300毫升对水稀释喷雾。
五、食心虫
1、症状:大豆食心虫以幼虫钻入荚内咬食豆粒,轻者将豆粒咬成沟,似兔嘴状,重者吃掉大半豆粒,豆荚内充满粪便,降低产量与品质。大多数幼虫在大豆收获前在荚的边缘咬一孔由荚内脱出,入土越冬。
2、生活习性
成虫在夜间、上午和中午均隐蔽在大豆叶背面,叶柄等处不动,受惊动时做短促飞行,下午3时4时后开始活动,以日落前1小时左右活动最盛,飞翔在豆株顶部半米高处,一次飞翔距离不超过6米,成虫交尾时在田间能看到集团飞翔现象。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虫耐虫高产品种。秋天翻耙豆茬地,破坏大豆食心虫的越冬场所,提高越冬幼虫死亡率;豆后麦茬地,小麦收割后正值幼虫上移和化蛹,随即翻耙麦茬可大量杀死越冬幼虫和蛹;豆茬地种植其他中耕作物,在食心虫化蛹和羽化之前再铲除趟一次,使成虫不能出土,因而减轻虫害。远距离轮作,当年大豆地距上年豆茬地1000米以上,可减少豆田虫害。
(2)药剂防治:用敌敌畏熏蒸防治成虫,可在成虫初盛期开始进行;用敌杀死、来福灵等药液防治成虫和幼虫,可在幼虫高峰期后5天-7天内进行。
敌敌畏熏蒸:将高梁秸或玉米秸截成两节一根,将其中一节去皮沾药,节切留皮插土。每公顷用80%敌敌畏乳油1.5升-2.0升,每6垄1行,5米远插1根;也可用约35厘米长木棍,一端捆上棉球,沾敌敌畏防治;或用玉米穗轴吸收药液,卡在豆株枝叉上。
超低容量喷雾:用2.5%敌杀死乳油,每公顷450毫升-600毫升,或20%速灭杀丁乳油每公顷用量300毫升-450毫升,加水衡释1倍-2倍。
常规喷雾:用2.5%敌死乳油每公顷300毫升,或5%来福灵乳油每公顷300毫升,对水喷雾,或用50%杀螟松乳油每公顷400毫升-500毫升,加水衡释1000倍喷雾。
喷粉:用2%倍硫磷粉剂,或2%杀螟松、1.5%甲基对硫磷粉剂喷粉,每公顷用30千克。
六、豆大蛾
1、症状:主要寄主为大豆,也能危害绿豆、豇豆、刺槐等。以幼虫为害大豆叶片,造成缺刻或孔洞,轻则吃成网孔,重者将豆株吃成光杆,不能结荚,影响产量。
2、发生规律:雨水对豆天蛾的发生影响很大,6-8月份,雨水协调,有利于豆天蛾发生,大豆植株生长茂密,低洼肥沃的大豆田,豆天蛾成虫产卵多,危害重。
3、防治方法:于3龄前幼虫期喷药处理,可用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000倍液,或用20%杀灭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每亩用药液50千克喷雾。
七、造桥虫
1、症状:幼虫为害豆叶,食害嫩尖、花器与幼荚,可把叶片吃光造成落花落荚,子粒不饱满,严重影响产量。造桥虫每年可发生多代,尤其以7月上中旬到8月中旬为害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