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范文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

第1篇: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棉花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471 文献标识码:A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稳固、健康发展对国家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棉花是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一大农业品种。棉花生产直接关系着人民的生活,所以提高棉花产量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近年来棉花产业的发展却遇到了一些问题,从棉花种植集中区新疆来看,病虫害是影响棉花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造成了棉花产量和质量的下降。为了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和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积极研究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从多方面对棉花病虫害防治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提出科学的棉花病虫害防治措施。本文将结合新疆的棉花病虫害特点对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进行研究。

1 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方针

棉花病虫害是制约棉花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为了棉花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结合新疆等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棉花病虫害防治体系的主要思想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止,其重点在防止,通过综合防治体系的建设把病虫害对棉花的影响降到最低。在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中,要建立健全病虫害防治的基础措施,加强对病虫害的治理。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是在原有化学药物的基础上,利用现在先进、环保的生物防治方法,例如对一些病虫害利用生物间的克制作用来消灭病虫害,这也使棉花病虫害的防治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也减少了由于化学药物的使用带来的其他问题。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是一种充分发挥农业防治的作用,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药剂辅助防治方法来达到对棉花病虫害的防治。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目的是在兼顾环保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控制、防治、减少棉花病虫害。

2 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具体策略

2.1 健全组织管理机构

棉花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是系统工程,所以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体建设要建立完善的体系。只有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各项综合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建立完善的综合防治管理体系首先要健全部门团队建设。棉花病虫害防治是系统的工程,其中包括监控和防治两大部门,而在这两大管理部门当中又有许多职责不同的部门。所以完善的管理体制建设的基础是完善的部门建设;其次要完善管理体制中监督部门的建设,一项好的管理要有完善、严格的监督制度,对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系统来说一个严格的监督系统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成功的关键是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只有各个部门各尽其职才能提高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效率,而这些就要靠严格的监督体系。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是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础。

2.2 做好调查研究,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

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主要方向是通过提前预防来减少棉花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只有掌握棉花各种病害和虫害的发生规律,才能及时的制定防范措施,将棉花病虫害消除。要达到提前制定措施防治棉花病虫害的发生,关键就是及时对各种病虫害做调查研究,掌握完善的病虫害信息。从新疆地区一些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良好示范区来看,他们都设立有专门的科研部门对本地区的棉花病虫害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棉花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前期现象,从而及时做出综合防治措施把病虫害消灭在萌芽阶段。例如一些地区对本地区的各种棉花害虫如七星瓢虫、多异瓢虫的产卵期和爆发期都有长期的研究。加强调查研究是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一个关键阶段,只有加强研究才能掌握病虫的信息,及时制定防治措施。

2.3 提高新技术利用率

对现代农业发展来说,高技术含量农业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也要改变以前传统单一药物防治的道路,要及时引进新的技术,使病虫害的防治走向一条兼顾经济效益和环保的道路。特别是对一些病虫害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来减少药物防治对环境的影响。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要实现高效环保就要提高高新技术在综合防治体系中的利用率。高新技术是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技术支持,只有实现高新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完美结合才能提高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质量和效率。

3 结语

第2篇: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园林植保;绿色植保;病虫害;综合防治

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城市园林植保工作面临着新的内容,新的任务,采取有效、经济、无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开展植保工作将成为植保工作的发展目标。在园林养护中科学有效的养护措施可以给园林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促进其健壮成长,从而达到园林景观效果和完善园林生态防护功能的目的。

1 城市园林植保具有的特殊性

1.1 长生命周期性

城市园林植物一般是一次投入,长期受益。一旦种植后在长时间内不易移动,后期只是通过养护尽快达到景观效果,而这种长的生命周期给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生存创造了生存环境,给植保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1.2 单一性

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往往以施工场所含有的意义来决定植物的种植,利用植物的景观效果来烘衬场所的特有意义。在特定的地方往往会种植同一种植物,如墓塔周围常会种植大量塔柏,某一段路会以某种植物为标志而大量种植,这种单一性种植与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规律相违背,降低了园林生态调控功能,成为各种病虫爆发的诱因。

1.3 园林植物外部环境的限制性

同一种植物栽植在肥沃程度不同的土壤里其抗病虫性也不同。经过对比肥沃土壤里的植株枝繁叶茂,容易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抗病虫性比生长衰弱的植株高。园林植物周围的环境,如空气污染、灯光等对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有直接影响。如具有趋光性的蛾类在光的引诱下会聚集到灯周围的植物上,增加了病虫发生基数,而园林植物所处的这些环境都是不可避免的。园林工作者只能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如换土、诱杀成虫、栽植吸灰尘能力强的树。

1.4 不适应性

在园林施工过程中经常引进外地苗木,如检疫不严格引进了外地病虫害,一般病虫害在发生地多与天敌相生相克,不致引起大灾难。但如果引进后破坏了这种生态平衡,到新的地方,如不及时控制常会导致大面积受害。

2 园林植保的发展趋势及园林植保的对策

2.1 发展趋势

绿色植保在城市园林维护管理中具有突出地位。只有有效地控制园林植物的病虫危害才能保证园林植物旺盛的生长与不断地提高景观效果。过去‘有虫治虫,无虫防虫’化学防治是园林植保唯一手段。但在消灭害虫的同时也消灭了该害虫的绝大部分天敌,或破坏了该害虫天敌的食物链,造成天敌死亡。因此及时转变植保观念推行绿色植保是当务之急,其核心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充分利用园林生态系统中存在的各种调节因子和限制因子,最终通过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减轻病虫害的危害程度。

2.2 绿色植保的对策

加强植物检疫,杜绝外来物种的侵袭;改变设计观念,贯彻园林绿色植保理念,根据物种多样性生态原则,坚持乔、灌、草的立体搭配格局,使新环境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建立完善的病虫监测档案,为化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在养护中,药物治疗一直被广泛采用,但如监测不到位,盲目用药,会造成防治成本高,防治效果差,还污染环境,增加病虫害的对抗性。只有掌握了病虫害确切的发生规律和最佳防治时期,才能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好的防治效果;综合防治园林病虫害,要想达到绿色生态园林就要综合利用各种防治措施。具体:①增加园林植物的抗病能力,多种抗病性强的乡土树种,少引进外地树种,改变植物生长条件,养护过程中及时修剪、施肥、除草,让植株成长健壮提高自身抗病虫能力;②调整植株种植密度,合理搭配种植,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避免人为制造病虫害的温床;③灯光诱杀害虫和人工摘除带病虫害枝叶;④保护和利用天敌,天敌是平衡园林生态的重要因子,它通过取食的方式影响害虫的消涨,在化学防治时我们要合理控制浓度,避开天敌处于抗抵时期喷药,有意识地保护天敌。

第3篇: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范文

关健词:玉米;粮食作物;防治技术;防治效果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工农业的主要原产,其用途很多,玉米病虫害的是影响玉米产量和摄影师的主要因互,为了促进玉米的生产产量和质量提高,对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导致玉米发生病虫害的原因

1.1 气候原因

降雨量较多的地区玉米苗枯病比较流行,湿润的天气条件对喜湿病虫的发生极为有利,会导致大斑病、褐斑病、顶腐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尤其大斑病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也很容易发生。湿度能显著地影响害虫的成活率,如蚜虫、介壳虫、红蜘蛛等常常在干旱的年份和季节发生猖獗。而且长期多雨,日照不足会使农作物生长缓慢,抗病能力降低,病虫害会严重泛滥。

1.2 栽培制度不合理和品种抗病能力差

随着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逐渐增大,病虫的数量逐渐积累,大多数地区种植水平低,防治不彻底使得田间存在大量的菌源;许多地方宣传密集种植,田间密度大、通风透光性差,有利于病虫害的发展;大部地区玉米前期使用长效肥,致使生长中后期脱肥现象严重,植株抗逆性严重降低;各地大力种植高产优质品种,部分地区种植品种较杂,大部分品种抗性较差,加重了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

1.3 玉米病虫害发生之前没有进行有效的预防,加大了后期防治的难度

目前,大部分地区不重视病虫害的前期预防,在发生病虫害后再进行防治。但是玉米成长的中后期,田间的植株比较高大,田间密度大,加之各地普遍未预留农事作业带,即便有防治器械也难以实施对病虫害的药剂防治,从而使玉米后期病虫害的危害加重。

土壤是害虫特殊的生态环境,害虫与土壤的关系也是相当密切的。据估算大约有95%的害虫与土壤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有的害虫终生生活在土壤中,如蝼蛄等;有的在某一个或几个虫期生活在土中,如地老虎、蛴螬等;有的在土中化蛹;有的在土中越冬。土壤中的囟取⑹度、酸碱度、土质及有机质含量等,都能影响生活在土壤中的害虫。土壤温湿度对害虫的影响与大气中温湿度的影响基本相同。

1.4 人类的一些活动会增大病虫害的发生率

人类在喷洒农药时长期喷洒同一种化学农药会使害虫抗药性增强。在发生病虫害时人类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效率低会使虫害加重。害虫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天敌,这些天敌会使害虫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人类大量的杀害害虫的天敌会造成病虫害的泛滥。

2 玉米病虫害常见的种类及防治方法

2.1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一些玉米品种的抗病性不强或致病菌的变异以及连续重茬栽培等原因,造成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严重影响玉米产量。该病是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一经感病,首先破坏雌穗,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发病率等于损失率严,重威胁着玉米的生产给玉米生产造成很大损失。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措施: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应采取以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为主,结合种子药剂处理以及加强栽培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首先要选用优良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解决该病的根本性措施。其次播种前用药剂处理种子是综合防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方法有拌种浸种和种衣剂处理三种。最后在种植过程中要拨除病株,加强耕作栽培措施,从而减轻病害发生。

2.2 主要的玉米虫害

玉米虫害种类多样,对于玉米的生产危害十分严重,其中较为常见的有玉米螟和玉米蚜。

(1)玉米螟

发生规律玉米螟即钻心虫。在东北、华北平原每年发生2~3代,幼虫在玉米秸秆、穗轴、棉柴等寄主作物中越冬。越冬幼虫5月份变成蛹,6月份羽化出越冬成虫,交尾、产卵、变成幼虫,开始为害玉米。防治方法(1)要在越冬成虫羽化前将越冬寄主全部处理掉。(2)春玉米的防治。春玉米大喇叭口期正是成虫出现期,当田间花叶达到20%时,在大喇叭口期的中期和末期各施药1次。颗粒剂防治玉米螟效果好。常用的颗粒剂有0.5%或1.5%对硫磷颗粒剂,1.5%或3%辛硫磷颗粒剂,0.4%敌杀死颗粒剂,3%呋喃丹颗粒剂,每株玉米使用上述颗粒剂1~2克,撒施于心叶及组成心叶的4~5片叶层中,撒施颗粒剂应在没有露水时进行。夏玉米的防治用药和春玉米相同,但防治关键时期是抽穗吐丝期;在田间调查花丝基部及雌穗顶端时,有虫雌穗达10%或100穗上有幼虫50头时应施药防治。有虫雌穗超过30%时,应在第1次施药后6~8天再施药1次。施用的颗粒剂和春玉米相同,只是施药位置不同,将药撒在雌穗着生节的叶腋处,雌穗上面两节及下面一节的叶腋处及花丝顶上。

(2)玉米蚜

玉米蚜主要集中在雄穗、穗梗及上部嫩叶上,导致雌穗发育不良,雌穗缺粒和秃尖,而且蚜虫分泌露影响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防治蚜虫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玉米的茎基部涂40%氧化乐果乳油200~250倍液。

3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的防治

症状叶片上出现梭状病斑是大斑病的典型症状,初发生时病斑灰绿色,潮湿时上面出现灰色霉层。小斑病的病斑椭圆形或长圆形。初发病时,叶面上有渍状病斑。大、小斑病连续发生时,叶片上的病斑连接成片,导致叶片枯死,植株死亡。一般下部叶片首先表现症状,然后往上扩展。防治方法(1)栽种抗病品种。(2)在玉米抽雄前后,当田间发病植株达70%,叶片达20%时,进行喷药防治。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间隔7天,连喷2~3次。

4 玉米纹枯病

症状玉米感病后,近地面的叶鞘出现红色、紫红色椭圆病斑,严重的茎秆上也出现病斑,病斑发展愈合后形成不规则云雾状斑纹,田间湿度高时,叶鞘上形成暗红色菌核,玉米收获时带有菌丝菌核的部分残留在土壤中,还危害小麦。防治方法(1)玉米与甘薯、大豆轮作。(2)及时摘除病叶及叶鞘的同时进行喷药防治。喷施50%的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200倍液,或5%井岗霉素可溶性粉剂400~600倍液。

参考文献:

[1]张秀敏.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方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6(2):62-62

第4篇: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范文

摘要根据宁国市中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提出了强化农业防治、注重物理防治、充分利用生物防治、搞好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以为中稻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稻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措施;安徽宁国

宁国市地处皖南山区,以单季稻为主。中稻主要病虫害在整个生长期交替发生,长期以来农民重治轻防,生产严重受挫。分析和掌握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制定综合防治策略,对实施水稻无公害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1宁国市水稻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水稻是宁国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以一季中稻为主,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该地水稻病虫害常年发生偏重,严重威胁着水稻的安全生产。对水稻危害较重的主要是“四虫三病”,即稻蓟马、稻象甲、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其中,又以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及稻瘟病危害最大。

1.1虫害发生特点

对中稻危害较大的虫害主要有稻蓟马、稻象甲、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蓟马及稻象甲在秧苗期及分蘖前期危害较重;在7~8月稻飞虱及稻纵卷叶螟以四(2)代及五(3)代对中稻危害最为严重,特别是褐飞虱对水稻后期的危害尤为严重,重发田块甚至颗粒无收。

1.2病害发生特点

水稻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叶瘟是苗期的主要病害,中后期纹枯病普遍发生,穗颈瘟在老病区易感品种的扬花至灌浆期雨水较多的情况下发生较重,白叶枯病在暴雨后的沿河地带时有发生。

2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各种病虫害在中稻整个生长期交替发生,给防治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在防治中应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强化农业防治措施,利用生物防治措施,加强病虫测报[2],在各个时期确立重点病虫防治对象,选用复合防治指标进行总体防治,坚持不达防治指标不用药,在允许的范围内减少药剂使用次数,选用高效低毒农药降低农药污染,实现无公害生产。

2.1强化农业防治

运用农业防治,既可减轻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又可减轻病害的发生和危害[3]。

2.1.1减少菌源,选择抗病品种。稻瘟病病草是翌年病害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应清理田间病草,以消灭菌源。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取决于上年遗留下来的菌源数量和水稻的抗性强弱,灌水整田时应打捞菌核、减少菌源。选择叶片挺立、株形紧凑的抗稻瘟病及白叶枯病的品种种植。

2.1.2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壮秧的抗病能力强,采用旱育秧能提高秧苗素质,促使移栽后早生快发,按照土地肥力状况合理确定栽插密度,使田间保持较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创造不利于病菌传播繁殖的环境条件。

2.1.3加强肥水管理。要注意施足基肥,早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使水稻前期不猛发,后期不徒长,不贪青倒伏,从而增强稻株的抗病虫能力;合理灌水,适时晒田,根据水稻生长需要,分蘖期浅灌,中后期干湿交替,在分蘖盛期基本苗达到目标总茎数80%时重晒田,以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

2.2注重物理防治

利用各种物理因子和机械设备防治病虫害即为物理防治。近年来灯光诱杀、黄板诱杀等物理技术应用越来越普遍。在水稻上宜推广灯光诱杀害虫,特别是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的应用效果较好,对减轻害虫危害、保护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主要方法有:①针对害虫的主要措施有:人工捕捉,采摘卵块,拔除枯心团,诱集或诱杀(目前大力推广的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等)。②针对病害防治的措施有:筛选种子,去除病粒,采用20%盐水或泥水浸种去除病粒,采用晒种减少病菌侵入。

2.3充分利用生物防治

利用微生物或生物代谢物、天敌昆虫、菌体达到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的目的。其具有高度选择性,对人、畜和有益生物及农作物较为安全,不污染环境,对病虫发生有较长期抑制作用等优点。其主要措施有:一是以虫治虫。利用寄生蜂(稻螟赤眼蜂、螟黄黑卵峰、稻虱缨小蜂、白足扁股小蜂、二化螟绒茧蜂、稻纵卷叶绒茧蜂等),利用农田蜘蛛(小黑蛛、日本长脚蛛、卷叶刺足蛛、拟环纹狼蛛、水狼蛛、三突花蛛等);二是以微生物治虫。目前应用较多的有杀螟杆菌、杀虫细菌、青虫菌、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三是利用两栖动物治虫。如蛙类、蟾蜍等;四是以微生物治病。目前生产上应用井冈霉素治纹枯病。对害虫的各种天敌,要加强保护和利用,特别是中稻大田期较长,对害虫天敌的繁殖较有利。笔者认为,稻飞虱在中等至中等以下发生时,可利用田间自然天敌进行控制即可;当达中等以上发生时,加强田间监测,如果田间始终以小若较多、而大若很少时,仍可以田间天敌进行控制,如大若较多时,则应进行药治,从而以最少的药治达到最好的控制效果,促进“绿色植保”的发展。

2.4搞好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能较快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4],在目前条件下,是其他防治措施难以完全取代的。但要合理运用,充分发挥其控害作用,保障水稻的安全生产。第一,要在防治适期施药,以少量药剂达到最佳效果。第二,选准对路药剂,如稻飞虱用噻嗪酮、吡虫啉、啶虫脒等长效药,稻纵卷叶螟和螟虫用具内吸性的锐劲特和杀虫单等,稻瘟病预防用丰登、防治用富士一号等,纹枯病用纹枯净等,特别是在后期稻飞虱发生较重地区,前中期应少用或不用三唑磷及其混配制剂。第三,把好施药技术,对水量要足,喷雾要均匀、透彻。第四,合理混用、轮用药剂,延长药剂使用寿命。

2.4.1加强病虫监测。任何病虫都有一定的发生流行规律,但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内,其表现又有差异。因此,搞好病虫害监测,能对水稻病虫害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在最佳防治适期内进行防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对“二迁害虫”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因其易突然大量迁入,若不加强监测,则会使防治陷于被动局面,特别是前期稻苗较小,大田面积较大,常不易引起重视,稍不注意,就会在苗期遭受飞虱的“冒穿”或稻纵卷叶螟的“梭白”而造成较大损失。搞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全面实施病虫防治的关键,在搞好主要病虫害调查的同时,密切注意气候条件的变化及水稻品种的布局,具体分析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状况及发生趋势,及时病虫防治情报,制定相应防控措施。

2.4.2根据测报结果,确立重点防治对象和防治时间。一是秧苗期。针对秧田面积小、病虫害集中、易于防治的特点,主要防治稻蓟马、稻象甲,做好稻瘟和白叶枯病的苗期防治,培育无病壮秧,栽前施药,带药移栽,减少大田施药次数。二是分蘖期要充分发挥水稻的补偿能力,适当放宽虫害的防治指标,减少用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三是中稻分蘖末期至穗期时。严密注视穗期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根据此时多病虫复合危害的特点,选用复合防治指标进行总体防治,以收到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虫害的效果。宁国市此时主要以防治四(2)代和五(3)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以及纹枯病、穗颈瘟为重点,根据测报结果采取“压前控后”防治策略,降低虫口基数,统一集中进行药剂防治。

2.4.3正确选配农药和科学施用农药。苗期病虫害的防治可选用乐斯本加消菌灵防治稻蓟马、稻象甲、苗稻瘟及白叶枯病。中后期防治飞虱及卷叶螟兼治纹枯病的药剂可选用锐劲特加噻嗪酮加井冈霉素,对局部稻瘟病发生田块另加三环唑防治穗颈瘟的发生。限制使用甲胺磷等高毒农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定,按照稻田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施药,以防人畜中毒。

3参考文献

[1] 任兰.水稻病虫草害防治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7):130.

[2] 黄世文,王玲,黄雯雯,等.水稻重要病虫草害防治核心技术[J].中国稻米,2009(2):55-56.

第5篇: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果树病虫害;冬季;防治技术

冬季,果树进入休眠期,各种病虫害也进入越冬阶段。处于越冬休眠状态的病虫害,虽然耐受不良环境的能力较强,但其数量有限、不活动、越冬场所比较集中。因此,冬季是防治病虫害的有利时机,可采用与栽培管理、果树修剪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方法简单,一法多治,一举多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冬季是农闲时节,劳动力不紧张,落叶果树喷药容易均匀周到,既省药效果又好[1,2]。因此,利用冬季有利时机,做好病虫害防治,对确保果树高产、稳产有重要意义。现将冬季果树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剪除病虫枝

许多害虫以虫卵、卵块的形态在芽、嫩枝、叶子上越冬,病菌在病枝上越冬。如苹果白粉病是以菌丝在芽鳞痕、瘦弱病枝、当年生新梢上越冬,炭疽病以菌丝干枯枝、破伤枝、病果台和病僵果中过冬,另外在这些地方越冬的还有梨茎峰、苹果红蜘蛛卵、黄刺蛾蚜虫卵、苹果腐烂病菌等。对以上越冬的病虫害,应结合冬季修剪,剪除干枯枝、病虫枝,摘除病僵果,除净越冬卵茧并集中烧毁深埋,以减少多种病害的枯枝侵染源和虫口数量。对修剪所造成的伤口必须涂波尔多液、843康复剂和腐必清液加以保护。

2清洁果园

很多危害果树的害虫和病菌都在落叶以及杂草中越冬,所以应清除果园内的杂草、枯枝、落叶、落果、死树。如苹果褐斑病、灰斑病和梨的黑星病等病菌的越冬场所都在残枝落叶和杂草中,葡萄白腐病、桃褐腐病的病菌大部分在残果上越冬,梨木虱、梨网蝽、金纹细蛾等害虫多在杂草落叶中越冬;苹小卷叶蛾、山楂红蜘蛛等害虫多在树洞里、剪锯口处越冬,通过清扫可起到消灭越冬病原物的作用[3]。清除的时间最好在初冬季节,把清出的东西全部集中起来烧毁或堆积起来沤制肥料。

3果树刮皮

果树刮皮是冬季防治果树害虫的关键措施。有句农谚:“要想吃好梨,年年刮树皮。”因为许多危害果树枝干的病菌都潜伏在老皮、翘皮及裂缝中越冬。在果树的粗皮裂缝中还有许多潜伏越冬的害虫,如毛虫、梨蝽象、苹果小卷叶蛾、梨小食心虫、山楂叶螨等,通过认真细致的刮皮,不仅可以消灭这些病虫害,还可更新树皮,促进树体生长。果树刮皮要掌握4点:一是刮皮时间应该在冬季土壤结冻后到立春惊蛰前进行;二是刮皮要彻底,不要只刮树的主干,应将果树所有枝干的粗皮、翘皮刮除;三是刮皮深度要适宜,要掌握“小树、弱树宜轻;大树、旺树宜重”的原则;四是刮皮时要在树下铺上塑料布,以便于集中收拾销毁。

4树干涂白

树干涂白可减轻日灼和冻害,提高果树的抗病能力,破坏病虫的越冬场所,延缓果树的萌芽和开花,使果树免受春季晚霜的危害,又可兼治树干病虫害,起到防冻杀虫的双重作用。涂白剂配制比例为:石灰10~12份、黏土2份、石硫合剂原液2份、食盐1~2份、水36~40份,可加少量杀虫剂,搅拌均匀后涂抹树干。涂白的位置以树干基部为主,高约1m,涂抹时要由上而下,涂在树干和枝干上,对树干南部及树杈向阳处重点涂,在果树落叶后至封冻前涂最为适宜[4]。

5果园深翻

利用冬闲园地耕翻既是改良土壤、促进果树增产的重要措施,也是消灭越冬害虫的有效办法。在土壤内越冬的果树害虫很多,如桃小食心虫、枣步蛐等,可将土壤深层的害虫及病菌翻至地面而被冻死、或被天敌吃掉,使深埋地下的病虫不能羽化出土而被闷死。耕翻的时间最好在土壤临近封冻时进行,耕翻深度以25~30cm为宜。

6诱杀灭虫

利用害虫对越冬场所有独特的选择性,秋后在果树的主干上绑草或破麻袋片,也可把草搓成绳悬挂在树上,诱集害虫化蛹越冬,然后在翌年春天果树萌芽前把束草解下集中销毁。据调查,这种方法,对梨小食心虫、枣粘虫、旋纹潜叶蛾、苹果小卷叶蛾、苹小食心虫、山楂红蜘蛛等害虫都有很好的诱集作用。

7药剂防治

有的病虫在树的其他部位越冬,因此在清理、刮皮、剪除后,喷含油量为4%~5%的柴油乳剂和3~5°bé石硫合剂1~2遍,既能杀菌又能灭虫,对蚧壳虫、红蜘蛛、苹果腐烂病以及梨树黑星病、葡萄黑痘病、白粉病等都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对于蛀干害虫天牛等,可采用人工钩杀或用触杀剂农药稀释成有效浓度往蛀孔内灌注。

8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植物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会引起害虫的再次猖獗和形成抗性,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应注意改善天敌生存的环境条件,在果园中给害虫天敌增添食料或设置隐蔽越冬场所,使天敌种群能够顺利生存、繁衍。把果园周围的天敌招引进来,比如啄木鸟可在果树枝干上觅食吉丁虫

、透翅蛾等蛀干害虫。

9加强果园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

冬季肥源较足,多施有机肥料,可以改良土壤,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抗病防虫能力,如葡萄植株的营养主要靠冬天施有机肥料即基肥,结果植株如不施肥,将消弱抗病力,炭疽病、褐斑病发生较多。施有机肥料可增强植株抗旱能力,适当施钾肥,既可提高树体的抗病性能,也可改善果品的质量。

冬季是果树的休眠期,同时也是病虫害的越冬期,是病虫害一年中最弱的时期,便于彻底消灭,选择冬季预防和消灭虫害,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参考文献

[1] 姬宜改.果树休眠期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河北果树,2005(1):52.

[2] 邓广军,刘林.如何在冬季消灭果树病虫害[j].农村.农林.农民(a版),2004(12):32.

第6篇: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综合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027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但是受到自然天庠趾Α⒉〕嬖趾Φ纫蛩氐挠跋欤小麦的产量和质量目前尚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小麦病虫灾害防治是相关种植者和研究人员重点研究的问题,但是从目前的防治效果来看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

1 目前小麦病虫灾害防治常见的误区

在小麦的生长期间,需要种植者加强管理,为小麦施加充足的营养,对于病虫灾害的防治需要种植者在特定的时间内做好预防措施。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关于小麦病虫灾害的防治时间存在2方面误区:很多种植者并未意识到前期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并往往因此而错过最佳的病虫灾害预防时机。通常情况下,小麦的病虫灾害预防工作应该在3月份左右完成,如果没能做好预防,就有可能出现小麦纹枯病,到4月份左右这种病害就会加重。很多种植者通常都是在病害显现时才着手展开防治工作,但是此时不仅加大了病虫害治疗的成本和人力,取得的效果也并不理想;有些种植者了解病虫灾害防治的意义,但是防治时间不准确。例如,小麦蚜虫的防治需要将益害比例控制在1:150,只要比例合理则无需展开多余的防治工作。但是部分种植者在这个范围内依然进行杀虫害工作,对小麦的自然生长环境和小麦质量均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小麦病虫灾害的类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不同的病虫灾害,需要使用对应的药物,才能够彻底杀死病虫灾害,反之如果使用的药物和措施不得当,不仅无法杀死病虫害,还会对小麦的生长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种植者缺乏专业的知识,对于不同种类的病虫灾害和使用的药剂认识缺乏,难以合理的区分,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够使用一些基本的化肥或是农药来进行防治,导致病虫灾害防治无效或是防治不彻底,致使小麦产量和质量下降。

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麦田需要充足的水分生长,水分的缺失也是引起病虫灾害的重要因素。很多种植者在进行麦田灌水的过程中存在着用水量不足的问题。导致麦田的干湿度失去了平衡,无法补充小麦生长期间所需要的营养和水分,加大了病虫灾害入侵的风险。当小麦病虫灾害发生后,水量过少也会导致大幅度削弱病虫灾害的防治能力。因此,如何在适当的生长阶段内予以小麦充足的水分,也是相关种植人员所面临的病虫灾害防治难题之一。

2 小麦病虫灾害综合防治技术分析

小麦播种期的防治工作。这一阶段的防治措施对生长期间小麦的生长质量和病虫灾害抵抗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一阶段内,种植人员需要将小麦的生长土地精细的划分并完成耕地,保证土质适宜小麦生长。耕地时需要清理好麦田中的杂草,这样可以降低病虫细菌在麦田中残留的几率。播种期病虫灾害的防治可以使用辛硫磷颗粒展开,将适当的辛硫磷颗粒在土地中拌匀,可以提高小麦种子对于病虫细菌的消灭能力。或者也可以使用甲基柳磷乳油和水来进行播种期病虫灾害的防治工作。

在小麦返青拔节期间的病虫灾害防治工作。在小麦返青拔节期更有可能患枯萎病、吸浆虫、红蜘蛛等较为严重的病虫灾害,这也是导致小麦产量和质量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在这一阶段内,种植人员可以使用杀虫剂结合杀菌剂进行病虫灾害防治,将混合后的药物均匀的喷洒到小麦幼苗上。与此同时,需要对小麦生长田适当的进行翻土,使土地能够充分的与药物结合,进一步提高对各种病虫灾害的抵抗、预防、治疗的能力。

在小麦抽穗期的病虫灾害防治,这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其防治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小麦抽穗期比较常见的病虫灾害包括白粉病、叶锈病、赤霉病、蚜虫等类型。为了实现有效防治,种植人员可以使用杀虫剂或是杀菌剂进行病虫灾害的防治。比如说可以将80mL20%菊马乳油融合进45kg左右的水中,进行这一期间的病虫灾害防治,用药时间最好为每天上午10:00左右,或者是在每天下午的16:00之后,为保证效果需要注意保证药物喷洒的均匀性。从经验来看,通常用药20d之后,病虫灾害就会全部转移到小麦的顶端,此时需要对这部分进行喷雾处理,保证病虫灾害防治的彻底性。

小麦灌浆期的病虫灾害防治。在这一阶段内,小麦逐渐开支成熟,此时可能会出现白粉病或是锈病。种植人员可以使用25%快杀乳油加水进行病虫害治疗,用药方式为田间喷雾。

3 结语

病虫灾害是导致小麦的生产质量和产量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当前很多种植者对于病虫灾害防治的认知不足,导致防治措施中仍存在较多的误区。文中对不同阶段内小麦的病虫灾害防治方法进行了说明,希望为相关小麦种植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第7篇: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范文

一、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意义重大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由具有一定植保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组织,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对病虫防控实施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这一新的服务方式是适应农村经济形势新变化、满足农民群众新期待应运而生的,是建立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势在必行的紧迫任务。

(一)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病虫害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灾害,减轻病虫害损失,增加产量的潜力很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耕作制度的变化,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重发的态势。特别是水稻“两迁”害虫、小麦条锈病、蝗虫、草地螟和玉米螟等重大病虫,具有发生范围广、暴发性强、传播快、危害重的特点,对防治时效性和防治技术要求高。通过专业化防治队伍实施统防统治,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控制病虫危害,实现“虫口夺粮”,这是防灾减灾、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

(二)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纵观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都是通过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的。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农业生产者老龄化和女性化的问题日见突出,对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力不从心,难以做到科学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害。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采用先进、高效的植保机械,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防治效果,更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三)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生产者安全的有效手段。病虫防治的技术要求高,多数农民缺乏相关的植保知识,导致盲目、过量用药,不仅破坏农田生态环境,而且容易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和施药者安全事故。通过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可以实现安全、科学、合理用药,有利于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可追溯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利于农药废弃包装物的回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少施药人员中毒几率,保护施药者人身安全。

二、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理念,以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依托植保公共服务机构,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服务、规范管理,大力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努力提高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水平。

(二)主要原则

政府扶持:整合资源,拓宽渠道,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投入,大力扶持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提高服务水平。

群众自愿: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加强宣传引导,引导农民自觉加入专业化防治。

因地制宜:要根据各地生产实际、病虫发生特点,积极稳妥地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

循序渐进:可先在粮棉油等大宗作物重大病虫上开展试点,通过示范带动,逐步将专业化防治推广到其他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上。

(三)目标任务

按照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目标和要求,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目标和任务,到2009年,全国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片全部实现病虫专业化防治;到2010年,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由目前的5%提高到10%;到2020年,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提高到50%。

三、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措施

(一)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的领导。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作为服务“三农”、满足农民群众需要的大事,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重点支持,积极推进。要制定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制定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具体措施。要主动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媒体进行汇报宣传,争取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确保推进专业化防治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投入。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政策,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支持力度。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设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专项补贴,主要对专业化防治组织及相关组织管理进行补贴,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各项病虫防治经费补贴,努力提高重大病虫专业化防治的覆盖面。要制订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领域,探索企业共建、联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模式,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组织服务组织的快速发展。

(三)引导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有序发展。目前,各地探索形成了农作物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多种组织形式,包括专业合作型、企业带动型、大户主导型、村级组织型等。要认真总结经验,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通过政策引导、部门组织、市场拉动、企业带动等途径,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对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运行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的专业化防治组织进行重点扶持,通过建立示范区,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方法,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健康稳定发展。

第8篇: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园林植保;绿色植保;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 S688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7

科学高效的养护措施为园林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能够逐年提升城镇园林的景观效果,完善了园林的生态防护功能。园林植保在园林养护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笔者将对园林植保的特殊性进行分析,并探讨绿色植保的措施。

1.园林植保的特殊性

城镇园林的成长环境决定了园林植保的特殊性。城镇园林植保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1造景功能需要给病虫增加了成长的机会

园林绿化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营造城市景观,根据这一需要,设计者往往注重景观效果,而忽视了园林植保。例如大片种植花卉灌木,造成林木拥挤,容易引发白粉病、炭疽病、介壳虫等病虫害的发生。

1.2植物长生命周期为病虫增加了成长的机会

城镇园林绿化设计完成后一般相对稳定。园林绿化在选材上多为乔木或多年生的灌木,以保证经济效益。从植保上来看,园林植物没有采收、轮作等植保措施,稳定的环境为园林害虫提供了成长的空间,同时,给园林植保工作也带来了新的困难。

1.3城市的灯光诱导促进害虫爆发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的灯光成为了一大景观。在灯光的诱引下,害虫聚集到园林绿化树木上,增加了病虫发生的数量,成为病虫害爆发的一大诱因。

1.4立地条件影响园林树木生长发育

城镇园林工作只是被动地栽花种草,土地的养护能力不强。土地贫瘠的结果是树木生长受影响,抗病虫能力降低,增加了园林植保工作的难度。以上四种因素,影响了城镇园林这个人造生态系统,增加了其不稳定性,造成城镇园林植保工作难度的加大。

2.探讨城镇园林绿色植保措施

对城镇园林进行绿色植保,促进城镇园林的良性发展。从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充分发挥城镇园林的生态调控作用,有效预防有害生物的发生,提高园林系统的免疫力,采取科学的技术手段,使城镇园林达到可持续发展。

2.1在规划设计中体现植保的理念

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主要是营造相对稳定的人工生态绿地系统,贯彻园林绿色植保的理念。配置植物时尽可能多样化,丰富植物品种,坚持乔、灌、草的搭配格局,使之形成的绿地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在对物种进行选择时,多选择本地的特色绿化树种,增强植物的生长能力,增加其抵抗性。要避免单一的植物配置,单一植物配置的做法违背植物的多样性原则,其结果是生态比例失调,病虫害爆发。因此,要合理确定植物的种植密度,扼杀病虫发生的温床。

2.2完善病虫测报体系

在养护工作中,化学防治作为园林植保工作的有效措施,一直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只有化学防治,没有检测体系是不完整的。盲目用药,不仅造成防治成本的增加和病虫抗药性的提升,还会污染环境,这与园林植保的原则是背道而驰的。建立科学的病虫监控体系,弄明白病虫的发展规律,掌握病虫的最佳防治时期,才能够获得显著的防治效果。完善病虫监控体系,避免盲目的防治,园林植保才能得到有效地控制。

2.3加强植物的检疫,避免带毒、带病、带虫苗木的调动

在对城镇绿化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植保的因素。在调动苗木时,园林部门要进行及时的检疫,相关部门要严格做好植检工作。条件允许时,还要自行 对调动的苗木进行检疫,这样能从根本上杜绝病虫害的扩散。通常情况下,园林需要严格检疫的对象主要有松突圆蚧、光肩星天牛、双条杉天牛、松材线虫、溃疡病、炭疽病、英国自蛾等。

2.4采取农技措施,治理园林病虫

化学防治虽然有效,却不是最佳的方式。采取农技措施对园林病虫进行综合防治,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2.4.1对种植密度进行调整

在现实应用中,片植花灌木的造园手法被广泛采用,以用来增加景观效果。这种栽培方式为病虫提供了有力的成长环境,诱发了大面积病虫害的发生。对于防治来说,合理密植才是最有效的手段。对园林进行疏苗处理,移除过密的苗木,

改善通风条件,清除修剪的病枝叶,可以大大降低病源的数量。

2.4.2进行健壮栽培

保持园林树木旺盛的生长势,不仅能增加园林的景观效果,还能增加园林植物的抗性。如果不保持,树木抵抗力降低,会为病虫害的发生创造条件,加剧了树体的衰老和死亡。要促进园林植物生长势旺盛,必须加强肥水管理,进行健壮栽培。健壮栽培的方法主要有适时施肥、抽槽换土、勤除杂草、合理修剪、及时抗旱防涝等。在进行抽槽换土时,要注意选用有机含量高、供肥能力强的土壤,使树木长势旺盛,枝叶粗大。

2.4.3灯光诱杀

灯光诱杀作为一种物理手段,能够有效的对病虫进行综合治理。其对蛾类害虫的防治效果相对显著。这种物理手段利用了蛾类成虫的趋光性特点,把成虫杀死。灯光诱杀高效、安全、无污染,在农业植保中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在具体的应用中,频振灭虫灯是对害虫进行防治的有效方法。

2.4.4修剪

修剪是园林造型的一种手段,但在病虫防治中,它也可以很好的发挥作用。树种不同、病虫不同,采取的修剪方式也不同。对行道树进行修剪时,一般以疏剪为主,辅助以短截、造型,方法有以下三种:一是剪除内膛枝和重叠枝,保持树体通风透光;二是剪除病虫枝和枯枝,对病虫害严重的,留主干,让树长出新梢;三是按照造型要求,定干树体。修剪绿篱时,根据其生长情况,可采取轻剪、重剪、台刈等方法。绿篱生长势较强时,轻剪,达到造型要求;生长势较弱的,进行重剪;树势衰老和病虫严重的,应进行台刈,以使绿篱生长健壮。

2.4.5保护和人工释放天敌

天敌在园林生态系统中的位置非常重要,在平衡园林生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主要通过寄生、取食的方式来影响害虫的消涨。然而,人类常常忽视天敌存在的意义,把化学防治作为防治病虫害的唯一选择,在杀死害虫的同时消灭了它的天敌,打破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在化学防治中,要尽量选择毒性较低的农药,合理控制农药的浓度。在天敌处于抗性低的时期时,要避免喷药,同时,还可以通过人工培养、释放天敌来消灭害虫。例如管氏肿腿蜂是天牛的天敌,在对松褐天牛进行防治时,可以放养较多的管氏肿腿蜂,使管氏肿腿蜂把松褐天牛寄生致死,能够有效地遏制天牛的繁殖,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2.4.6清园消毒

清园消毒在农业生产中是作为植保措施出现的。在园林植保工作中,清园消毒工作的意义同样不容忽略。在秋冬季进行清园消毒时,主要任务有清理枯枝烂叶和病虫枝、施足基肥、树体刷白、填埋呋喃丹、喷施石硫合剂等对树体进行保护。通过大面积的清园消毒工作,有效地增强树木的树势,减少病虫发生的次数,为病虫害的防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束语

绿色植保在城市园林维护中地位比较突出,只有对园林植物的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才能不断提高景观效果,保证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转变植保观念,推行绿色植保势在必行,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运用多种方法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率,真正做到绿色植保,保障园林系统的有序发展。通过园林植保,不断提升城镇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城镇园林和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文仙. 浅析园林植保的特殊性及其园林植保发展趋势[J]. 现代园艺,2012(02)

第9篇: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范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质量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药在蔬菜中的残留,越来越引起广大消费者的注意。因此,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一是能够提高生产者经济效益,二是满足消费者需求,对促进经济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三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早已把无公害蔬菜生产作为蔬菜生产的重要研究课题,而且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发展无公害蔬菜是蔬菜生产的必然趋势。

2.无公害蔬菜定义

所谓无公害蔬菜就是指蔬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及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无公害蔬菜也叫洁净卫生蔬菜。具体地讲,就是在蔬菜栽培过程中,以采用农业综合防治措施为主,减少或不用高残留农药,配以微生物农药、天敌和寄生性昆虫进行病虫害防治,使蔬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在外观上要具有本品种的特征特性,茎叶或果实要鲜嫩,无异味,无黄叶、老叶,无病斑、虫斑,风味纯正。

3.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条件及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