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农业中职;病虫害;防治;策略
传统的农业病虫害防治中,我们使用的最频繁和最广泛的方式就是化学农药,这种方法虽然在短时间内产生一定成效,但是虫害也会逐步产生抗药性,还有就是农作物上的农药残留物超标容易对人的身体造成损害,对整体环境都有不利影响。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对农药、化肥等化学合成品的依赖性减轻,采用生态调控、物理和生物方式达到病虫害防治目标和养分供给目标,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值得推广发展。
1有机农业概述
有机农业发展建立在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基础和目标,遵循农作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依靠生物循环体系帮助农作物生长[1]。首先,有机农业不以化学药品和肥料作为生产保障,其次,有机农作物之间形成相互的生物作用,种群生态关系的建立是病虫害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有提升农作物产量的重要作用。再次,有机农业提倡作物的轮作鼓励适当添加物种的数量,利用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关系。最后,合理选择生态调控、物理、生物方式实现病虫害防治目标。
2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
2.1重视生态平衡的建造,进行多样化种植
有机农业发展中重要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之一就是多样化种植,模拟生态系统以改善单一种植模式,转化不利的生态条件和资源环境,给病虫害的生长营造消极环境,实现对其传播的限制,从而达到抑制病虫害发生的目的。以多样化种植方式实现对病虫害防治的目标,需要在空间以及时间上实现多样化的农作物种植,针对前者来说就是要科学把握种植和作物收获时间,后者主要就是以品种类型扩张和地理空间扩大的方式实现多样化种植目标。以具有多样化特点的生态条件,实现对益虫繁殖与生长的有利影响,对害虫繁殖和生长的抑制。
2.2强化管理生产过程,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生产管理过程中,首先是选种环节,选择具有较强抗病性的作物品种进行种植可以起到病虫害防治的作用。禁止使用转基因品种,对选种进行充分晾晒,之后用温水浸泡,消毒后实施种植。依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对栽培制度进行科学调整,播种时间尽量避开病虫高峰期,有害虫和有益虫的生长态势要均衡,相互之间的抗衡可以减少害虫对作物的伤害。播种之后适当配合虫害药物进行科学防治,等作物生长到一定高度之后,修剪枝杈,帮助定花定果,减掉有害虫的枝杈。做好农田卫生管理,农田清洁也利于减少害虫出没。
2.3对有机农业进行综合的治理
病虫害综合治理是有机农业发展的关键一步,为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之前,利用计算机技术精准计算出生态系统的最大调节限度数值,以此作为基础设置病虫害预警机制,当病虫害对农作物损伤超出生态系统的承受范围时管理者获得反馈,则要采用合理的防治措施。如果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害虫的密度不足以威胁作物产量,则可以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解决,如果害虫已经出现规模化态势,则需要及时采用防治措施,尽量避免大量使用农药,而是采取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保证农作物绿色、健康[2]。
2.4加强对种植人员的指导,加大技术投入
基层农业部门要强化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作为基层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深入基层和农户建立良好沟通关系,深入民众中调查农业技术掌握和使用情况,必要时候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展开调查,获知农户种植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病虫害问题,并普及有效的技术防范措施,提升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作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宣传工作人员,要立足实际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经验,查阅文献资料,编制病虫害防治知识宣传手册,对农户形成针对性指导。部门对农业技术人员也要进行定期培训,提升基层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素养,为农户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掌握水平提升奠定基础。
2.5物理、生物的防治措施分析
化学农药在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中应用的时间比较长,目前仍然是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在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同时,化学农药也降低了农作物的健康指标,对生态环境造成消极影响。因此有机农业发展需求下,我们开始探索利用生态调控、物理、生物方式实现病虫害防治目标,如利用生物菌素防治病害和害虫,借助有益微生物和病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来防治病害。如用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防治蔬菜、烟草等作物的细菌性病害,或者养殖家禽吃掉一些害虫等等[3]。
关键词:花生;病虫害;优良品种;种植技术;产量和质量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121
引言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推广,再加上种植经验总结,花生产量和质量逐年增加。这对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增加他们的收入具有重要作用。事实上,花生种植能为人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但不能忽视的是,花生在生长期间容易受病虫害侵扰,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质量,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本文结合花生种植基本情况,就如何有效防治病虫害提出相应对策,希望为实际工作开展提供启示。
1 新时期花生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花生种植过程中,由于受到品种、土壤、水分、种植技术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可能导致病虫害发生,其类型多种多样,成因也是多方面的。
1.1 类型
花生病虫害的类型多种多样,目前已发现的有100多种。病虫害的发生,不仅降低产量,还影响花生质量。花生常见的病害为根腐病、叶斑病、茎腐病、青枯病、烂果病、花生锈病等,花生虫害主要有金龟子、食叶虫等。
1.2 成因
导致病虫害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主要有气候条件、周围农作物的影响、土壤条件、人为因素等。例如,雨量过重,干旱,温度过高,周围农作物病害对花生的侵扰,或者在病虫害初期,种植人员未能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都会引起病x害的发生。
2 新时期花生病虫害防治的意义
病虫害防治是花生种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也是种植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其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确保花生更好生长
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能为花生的生长创造条件。通常来说,如果花生的生长期间发生病虫害,往往会使叶子的颜色变黄,难以正常成长。而采取相应措施,实现对病虫害的防治,能为花生有效生长创造便利。
2.2 提高花生产量和质量
通常来说,病虫害的发生,会使花生的产量下降50%~70%。而通过采取有效的田间管理措施,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将产量稳定在原产量的80%~95%。并且还可以杀死田间的病虫害,为花生的播种、生长、采收创造条件。不仅能保证花生的产量,还能提高花生种植的质量。
3 新时期花生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为弥补实际工作的不足,提高花生病虫害防治效果,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防治措施。
3.1 培育优良品种
培养优良品种不仅能激发人们种植花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增强花生抵抗病虫害能力,使其更为有效发挥作用。要培育高产、优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花生品种,为花生种植创造条件。要注重高产优质品种应用,以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为目标,利用多种杂交技术,有效培养优良品种。
3.2 落实病虫害防治措施
常用物理防治和药物防治2种方法,还可以引入生物防治方法,利用自然界的生物链,寻找虫害天敌,提高防治效果。要重视花生保护工作,避免新虫害进入。物理防治中可以对灯光诱捕方法进行优化,设置多个灯源,从而有效吸引虫类,再进行集中捕杀。药物防治方法应用时,需要考虑食品安全,不得使用违禁药物,并规范用药,合理安排药物使用时间,提高规范化水平。
3.3 提高花生种植技术水平
注重现代化农业机具的应用,提高种植技术水平,确保产量和质量,有效防治病虫害侵扰。现代农具能将种植、施肥、田间管理技术等融为一体,对防治病虫害,提高花生种植产量和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种植人员应该加强学习,有效掌握现代种植技术,遵循技术规范流程和操作要求,把握每个要点。并落实植保技术,实现花生种植的科学管理,提高种植技术水平。
3.4 建立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以提高花生质量和安全标准为目标,建立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从而更好约束和规范花生种植活动,确保花生种植安全。采用花生种植保护技术,构建区域性的技术规程,扩大病虫害防控面积,防治病虫害侵扰。建立规范、有效的防范机制,降低病虫害带来的危害,确保花生产量和质量。
4 结束语
整个花生种植期间,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病虫害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本文介绍了病虫害防治措施,能为实际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指导。此外,还要加强花生种植全过程管理,善于总结经验,提前采取措施防治病害。进而为花生的生长创造便利,促进花生产量和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方秋瑾.花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7):186-187.
强化病情虫情监测预报 针对粘虫迁飞性、隐蔽性和突发性、暴食性强特点,各级农业部门要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和粘虫迁飞动态,以及本地粘虫成虫、幼虫发生发展情况,高度警惕,切不可掉以轻心,组织县(市、区)和乡(镇、街、场)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块开展虫情普查,重点是省级12个、县(市、区)级8个测报点,以及每个乡(镇、街、场)级的测报田块,增加调查监测密度,扩大监测范围,特别是杂草较多地块进行重点调查,确保不留死角。要加强虫情、病情信息调度,准确把握粘虫发生范围及变化态势,及时病虫害情报和预警信息,严格执行虫情、病情的定期、随时上报制度,为科学指导以粘虫为主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决策依据。
积极做好防控物资准备 各地要全力做好防控资金、物质、人员等准备,做到资金投入到位、备用药品储备充足、作业设备和专业化防治队伍准备到位。对可能发生危害重、涉及面积大的地方要强化应急防治措施,及时同上级部门搞好衔接,因地制宜采取地面大型机械和飞机航化作业等高效防控手段,迅速控制粘虫危害与扩散蔓延。同时,因地制宜搞好农作物其他病虫害防控的各项准备工作。
切实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当前,正值粘虫防控的关键节点和关键时期,各地务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控,把幼虫消灭在3龄之前,采用物理方法、农艺方法、化学药剂防治等措施,避免或最大限度减少其危害损失。最好是采取农艺措施、物理措施、化学措施等进行综合防控防治,联防联治,以提高整体的、综合的防控、防治效果。
在采取综合措施防控、防治粘虫的同时,要及时有效地搞好农作物其他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玉米蚜虫:主要采取喷洒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抗蚜威可湿性粉剂等农药进行防治。玉米斑病:主要采取喷洒咪酰胺、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5%苯菌灵乳油、杜邦·福星等农药进行防控、防治。水稻稻瘟病:主要采取40%富士一号乳油、30%克瘟散乳油、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5%施保克乳油等农药进行防控、防治。在前一阶段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的基础上,还要因时、因情、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S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088-1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水稻种植水平的不断提高,地域的不断扩大,水稻病虫害的影响也在逐年增加,且较难防治,从而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成为水稻高产的严重阻碍之一。因此,如何更好的、有效的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从而促进水稻的优质、高产成为当前水稻种植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 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在治理水稻病虫害时我们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水稻的种植和生长过程中,坚持以预防为主,因地制宜地利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措施对水稻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下面我们将从四方面来探讨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1.1 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就是利用科学的药剂防治来解决病虫危害。化学防治是水稻综合防治中最重要的方式,具有见效快、效果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在利用化学药剂解决病虫害时,大多数农民朋友选择使用化学药剂来直接消灭害虫,这样做只是单纯地起到了救急的作用,并不能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而且这样做的成本较高,不但增加经济负担,时间一长,还会使病虫害对药物产生抗性,从而造成病虫害再次猖獗等缺点。在选择化学药剂防治时,我们要利用科学的防治方式来进行防治,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1.1.1 适时、合理的下药、施药 所有的农药都有其一定的防治范围和对象,因此,我们在决定施药前,首先一定要弄清楚防治的对象和范围,选取最适合的药剂,然后实施下药,最终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在使用药剂进行防治时还要注意用药合理,各地要因地制宜,适时、合理的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取得良好的效果。
1.1.2 选择农药 选择农药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剧毒、高毒的农药,尽量使用低毒、安全的农药,坚持使用无公害农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使用低毒、安全的无公害农药或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可以减少水稻中毒素的残留数量,避免水稻中残留毒素对人身体的影响,从而生产出环保、绿色食品。
1.1.3 在利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时要注意科学施药 (1)在施药时要选用新型的低容量的农药喷雾器。(2)在施药时要对农药进行合理的混和、配用,切忌不能只选择受害重的一种药物使用。(3)在施药前要确保水量的充足,以确保农药药液搅拌均匀。(4)在对水稻施药时一定要对准位置进行施药。(5)在施药时,为了保证农药的防治效果,要对稻田的水进行补充,尽量使稻田的水保持在一寸深的水层一周左右。
1.1.4 注意保护天敌 在防治水稻虫害时,一定要对害虫的天敌加以保护,这样可以减少水稻害虫的数量,尽量使水稻健康地生长。
1.2 农业防治措施
(1)首先要选择抗性良好的种子,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并减少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病几率。其次,种子的品种要时常更新,这样可以防止因长期种植某一品种而产生的抗性,从而导致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再次,要使用农药对种子进行浸种消毒,从而有效地预防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病害的传染。
(2)改进耕种方式、改善栽培技术,对肥水加强管理。
(3)建立无病害的留种田,适时进行播种,从而有效的预防病害的发生与传染。
(4)对染病的稻草进行及时的烧毁,从而减轻水稻病害的发生与传染。
(5)在冬季时,要对耕地进行深耕翻土和深水泡田,这样能够将土壤中的螟虫大部分都杀死,从而降低来年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染几率。
1.3 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就是要充分地利用各种有效的物理因子和机械设备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其主要措施是:
1.3.1 针对虫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利用人工捕捉;拔除被虫害浸染的枯叶。
1.3.2 针对病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选择优良的、健康的种子,利用药液浸种从而去除病粒,利用浸种和晒种的方式减少病菌的侵入。
1.4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是利用微生物或生物代谢物、天敌昆虫、菌体从而达到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的目的。生物防治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性能较为安全,对环境没有污染,可以长期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染,减小水稻病虫害的危害,在水稻的综合防治上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寄生蜂、农田蜘蛛等虫类对水稻害虫进行抑制,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
(2)利用两栖动物,例如蟾蜍对水稻害虫来进行防治。
(3)利用微生物来治疗水稻病害,如应用井岗霉素来治理水稻纹枯病。
2 结语
正确、合理地利用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可有有效地将病虫害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从而将水稻病虫害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最终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促进水稻的高产。
参考文献
[1] 李立平,何宏新.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科技财富,2009,(05).
[2] 王丽雁,刘玉贤.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09,(05).
[3] 张学道.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05).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管理;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82
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其中小麦作为主要的农业经济作物之一,在我国拥有广阔的种植区域,是农户增收创收、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粮食作物。我国由于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气候,小麦种植多以冬小麦为主,其在秋季播种,在冬春旱季中发育生长,最终在高温炎热的夏季成熟收割,总共需要经历240~270d生长周期,历经如出苗、越冬、返青、挑旗、孕穗、灌浆、成熟等13个生长阶段,并且遭遇到寒冷、干旱、霜冻、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需要人们在栽培的过程中加强田间管理控制,采取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才能为小麦生长好高产提供更舒适的环境。
1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1.1 小麦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平原地带发生的主要是小麦红吸浆虫,在高原和山区盆地发生的多以小麦黄吸浆虫为主。小麦吸浆虫作为一种毁灭性的成群虫害,以幼虫吸食麦粒中的浆液来繁衍,从而导致麦粒瘪粒的出现,轻者直接影响单位产量和小麦的品质,重者将造成欠收绝收,将给农户带来巨大损失。
小麦吸浆虫一旦发生便难以除根,因此在进行田间管理时要做好永久防治工作,并尽早发现问题。比如在春季雨水较多以及抽穗期与吸浆虫发生期错开的品种等,其防治的特点为个小危害大、隐蔽性强、对防治技术要求高,都要求在蛹期加强对田间的管理,通过选用抗虫小麦品种、进行土壤处理(秋季耕地时用药)、蛹期防治(撒毒土)、成虫期防治(选用兼治药剂和配合使用灭治药剂)的化学防治措施,主要不要使用高毒农药。
1.2 麦类黑穗病
麦类黑穗病发生在小麦开花期,发生时小麦穗部产生大量黑粉,严重者演变成腥黑穗并,其腥黑病菌中含有三甲胺等有毒物质导致小麦品质降低且含毒,不仅造成农户减产,还会导致后期面粉生产使用引发中毒事件。因此在实际诊断的过程中要对2种黑穗病进行对比分析,其中整个病穗变成黑色粉状物且黑粉散出、无麦粒为小麦散黑穗病,而有麦粒且麦粒变成菌瘿、麦穗松散则为小麦腥黑穗病。
检疫与防治相结合,小麦黑穗病是典型的种子传病病害,其发生程度于上一年种子带菌量和扬花期的相对湿度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农业防治中要建立起无病留种田,通过精选种子和处理种子来提高种子的品质,施用无病肥且及时拔除病株。此外,配以药剂拌种并对土壤进行处理。
1.3 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以锈蚀部位不同又分为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其共同特征便是小麦麦株受害处会产生夏孢堆,并在后期生成黑色的孢子堆。小麦锈病是传染病害,可以多次再侵染,且多发生在多雨、多雾的雨季或温暖的冬季与早春,其发病轻重与小麦的品种有很大关系。
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选用抗病品种,实施精耕细作消除杂草,播种适期,保证排水系统良好运行,适时适量追肥且少施氮肥;配以药剂拌种和进行用药防治。
2 小麦各生育期病虫害及其管理措施
2.1 播种时期
此时期防治是小麦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其防治对象以白粉病、黑穗病、纹枯病、全蚀病为主,选用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加以药剂进行拌种,并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以精耕细作加强播种期间的田间管理。
2.2 返青拔节时期
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对象是纹枯病、吸浆虫、麦蜘蛛及地下害虫,防治措施依靠于播种期间的种子选取和药剂处理,防治病虫害以应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施药技术来进行,以化学防治与农业基础防治相结合,科学施肥追肥,加强田间通风和透光,为小麦生长创造舒适的环境。
2.3 孕穗至抽穗扬花期
防治的主要对象是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麦蚜、吸浆虫等多种病虫,尤其是麦蚜虫,在防治时应该切实做好预防控制,拔除杂草,配以适度的药剂来进行防治,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科学合理的进行施肥施药。
2.4 灌浆期
灌浆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主要防治的是白粉病、锈病和麦穗蚜等,防治措施以合理施药为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以播种期和灌浆期为关键时期,在对其进行防治时要选用优良的品种、合理使用药剂、加强田间管理、农业基础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才能将防治工作永远做下去,实现小麦的高产稳产。
关键词 玉米病虫害;危害症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132-01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以及玉米连作种植面积在平遥县的不断扩大,平遥县的玉米种植面积已达3.53万hm2,玉米病虫害呈现出不断加剧的趋势,给玉米的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家庭收入。近几年,笔者通过对玉米田的实际观察和调研,总结了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症状与防治措施。
1 玉米丝黑穗病
1.1 危害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哑玉米。主要侵害玉米雌穗和雄穗。一般在出穗后显症,雌穗染病后较健穗短,下部膨大顶部较尖,整个果穗变成很多散乱的黑色丝状物和一团黑褐色粉末,有的苞叶变狭小,簇生畸形,黑粉极少;有的增生,变成绿色枝状物。雄穗染病后,有的花器变形增生,颖片增多、延长;有的整个花序被破坏变黑;有的部分花序被害,雄花变成黑粉。偶而侵染叶片,形成长梭状斑,沿裂口长出丝状物或裂开散出黑粉。病株分蘖增多,多矮化。
1.2 防治措施
一是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杂交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采用地膜覆盖新技术,提高播种质量,适当迟播,及时拔除病株[1]。二是药剂防治。播种前,用10%烯唆醇乳油20 g湿拌玉米种子100 kg,堆闷24 h;或按药种1∶40进行种子包衣[2]。
2 金针虫和蛴螬
2.1 危害症状
金针虫幼虫俗称蚰蜒,成虫也叫叩头虫,常以幼虫蛀食播在地里的种子和根茎。蛴螬的幼虫俗称核桃虫,是鞘翅目金龟甲科幼虫的总称,常直接咬断玉米幼苗的根茎部分,造成死苗和缺苗断垄。
2.2 防治措施
一是物理防治。根据其成虫具有趋光性、昼伏夜出的习性,在成虫盛发季节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和高压汞灯诱杀成虫[3]。二是农业防治。合理轮作,增施农家肥,精耕细作,耕翻土地时,随犁捡拾成虫和幼虫[4]。三是化学防治。采用配有杀虫剂的包衣种子。播前选用3%毒死蜱22.5~30.0 kg/hm2,拌细土600~750 kg进行土壤处理。
3 玉米蚜
3.1 危害症状
玉米蚜是传播矮花叶病毒病的重要媒介。以成蚜、若蚜刺吸植株汁液,分泌的蜜露能够污染茎叶,形成霉污,玉米抽穗以后,使玉米花粉的成熟受到阻碍,影响植株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及其授粉质量。
3.2 防治措施
一是农业防治。选用抗病种,推广包衣种子。二是物理防治。利用银灰色对蚜虫的趋避作用,推广地膜覆盖栽培玉米[5]。三是化学防治。播后苗前进行化除,可选用50%乙草胺乳油1 500 mL/hm2、40%乙·莠水悬浮剂2 250 mL/hm2对水750 kg均匀喷施于地表;地膜覆盖田应在铺膜前施药,用50%乙草胺乳油1 500~3 000 mL/hm2 [6]。玉米8~10叶时,可用20%克芜踪水剂1 800~2 250 mL/hm2,对水450~600 kg均匀喷于玉米行间杂草上,以减少蚜虫寄主。
4 小地老虎
4.1 危害症状
小地老虎又叫切根虫,是一种以幼虫危害作物根部的杂草性害虫。近年来,小地老虎在平遥县汾河区发生偏重至大发生的态势,常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2012年4月下旬至6月中旬,平遥县小地老虎发生面积达9 333.33公顷次,危害率1%~30%不等。
4.2 防治措施
一是农业防治。选用包衣种子,推广地膜覆盖。作物收获后,田块要及时进行深翻。二是物理防治。利用小地老虎成虫的趋光性、趋化性,4—6月在田间集中连片设置黑光灯、诱蛾器诱杀成虫。三是化学防治。玉米播种集中,小地老虎可能会大发生,因此积极推广化学除草与化学灭虫相结合,在喷除草剂的同时加入毒死蜱4 500 mL/hm2,减轻小地老虎的发生与危害[7]。在小地老虎发生严重的地方,指定专人做好预测预报以指导适期防治。当5月中、下旬期玉米田有卵(或幼虫)1粒(头)/m2以上时,立即开展化学防治。可用2.5%敌百虫粉7.5~15.0 kg/hm2拌细土225~300 kg田间撒施。
5 玉米螟
5.1 危害症状
玉米螟通称钻心虫,以幼虫危害植株心叶,钻入果穗咬断花丝影响授粉,蛀食籽粒,被害处留有明显的空洞和排泄物,钻入雄穗的小花和穗颈、茎秆,蛀成孔洞,遇风植株易折断。
5.2 防治措施
一是农业措施。5月下旬越冬幼虫化蛹、羽化之前,把玉米、高粱、谷子等作物的秸秆、穗轴和根茬集中处理[8]。二是物理防治。成虫发生期,积极推广性诱剂诱杀成虫,利用其
(下转第134页)
(上接第132页)
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三是生物防治。玉米螟发生初期,在行宽苗小(1.5 m以下)的地块统一大面积施用白僵菌灌心防止玉米螟的后期危害。四是化学防治。防治1代玉米螟,可在成虫羽化盛期用40%速灭杀丁2 000~3 000倍液750 kg/hm2左右田间喷雾;也可在玉米心叶末期用Bt可湿性粉剂,以1∶20的比例与细砂或细煤渣充分拌匀后,撒入喇叭口内,每株撒2~3 g[9]。防治2代玉米螟,可在8月中下旬玉米果穗花丝期,用1 kg Bt加细砂制成颗粒剂撒在着生雌穗的叶腋处,或选用Bt可湿性粉剂100~200倍液,拿棉球蘸药液涂抹雌穗顶部花丝[10]。
6 参考文献
[1] 张东民,赵淑芹.玉米各生育期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2,58(5):254-255.
[2] 秦英奎,冯利,岳伟.茌平县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15):98,105.
[3] 马应全.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J].新农村,2012(7):155.
[4] 史明怀.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探索[J].企业导报,2012(5):268-269.
[5] 宋清光.玉米生长期主要病虫害的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2(4):262.
[6] 房磊.浅谈玉米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5):37-38.
[7] 郭彦超,陈丽,尹凯红.玉米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2):38-39.
[8] 王书子.玉米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中国种业,2012(2):57-58.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 棉叶螨 防治措施
新疆农作物病虫害,棉叶螨是三大害虫之一,其对棉区的危害极其严重。对棉花产量和质量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棉花播种面积不断扩大,棉花品种的增加,棉田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地膜高密度栽培技术推广以来,棉花的连作年限不断延长,这就为棉叶螨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较好的生态环境,棉叶螨的为害,不仅影响着棉花的品质,更影响着棉花的产量。给棉花生产带来很大障碍,预测预报棉叶螨病虫害,有利于做好防控措施,有效控制棉叶螨的蔓延,对于农作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1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在长期的积累条件下导致的大面积蔓延,因此,如果事先了解病虫害的生长环境,就可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棉田棉叶螨基数的大小, 越冬基数的成活率,螨源的多少,直接影响着的棉叶螨发生程度以及发生的早晚。棉田棉叶螨的主要来源,就是越冬棉叶螨,越冬基数越多,成活率越高,第二年棉叶螨发生数量就越大。棉叶螨成活率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果当年棉叶螨越冬基数大, 棉田周围枯枝落叶多, 将给棉叶螨越冬繁殖带来许多的便利条件。如果能秋耕冬灌或轮作倒茬, 越冬螨大部分都会消除。如果当年叶螨发生数量大, 棉田杂草丛生, 棉秆、枯叶在秋耕冬灌时没有及时清除,就会给来年带来足够的螨源。同时,虽然做了秋耕冬灌,灌了水再翻耕,但是,许多枯枝落叶集中在一起,覆盖在表面上,越冬螨有枯叶覆盖, 为其越冬繁殖带来提供了条件。例如,笔者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对几个农场棉田抽查越冬螨样本,其中,一个农场未分离出棉螨,一个农场越冬螨的存活数量较少,一个农场越冬螨数量达到较多,并且杂草上已有活动螨取食。可见, 周围环境、耕作制度关系到棉叶螨发生基数。
要想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气候的因素也不能够忽略。一般叶螨可耐-19℃的低温,如果当年冬季气温平稳,没有出现突然的降温寒冷,同时,降雪较多,越冬螨就容易存活。室外较低的温度有利滞育的雌螨。但是,如果室外温度超过-27℃时,就会有15%~20%越冬螨死亡,如果室外温度超过-32℃,越冬螨就会全部死亡。但是,在新疆地区,-32℃的低温年份非常少,一般情况下,棉叶螨都可以正常过冬。另外,早春时节,大量棉叶螨已经开始出蜇活动,如果遇到突然降温的天气,就会有大量的棉叶螨被冻死。例如:1999年4月下旬,我地区突然降温(0℃以下),这一年在棉区棉叶螨普遍发生轻。所以,冬季的温度以及春季是否会突然降温,都会影响到棉叶螨发生。另外,棉叶螨是高温活动型,干燥的气候,适当的温度对棉叶螨发生有利,温湿度制约棉叶螨种群消长。春季时节,气温在9. 5~12. 6℃左右时,棉叶螨一育历期需27~28天,如果气候逐步转暖,温度在22. 7~27. 5℃左右时,棉叶螨发育历期就会缩短至13. 7~15. 5天,如果温度继续升高达到27. 9~30. 1℃时,棉叶螨发育历期只需7. 5~11. 8天。温度越高其发育历期越短。但是,当气温升高到30℃时,棉叶螨产卵量就下降,如果室外温度超过34℃,棉叶螨就会停止产卵。所以,棉叶螨生长繁殖最好的时节就是6、7、8三个月。我们了解了棉叶螨的生长条件以及生存环节,就可以提前做好预测预报,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有效控制棉叶螨的繁殖。
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受诸多因素影响,我们只有知己知彼,早作预测预报,才可以有效防治。影响棉叶螨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耕作栽培技术秋耕、冬灌做的好,就会破坏棉花害螨的越冬场所,减少棉叶螨的越冬基数,进而有效的减少棉叶螨的发生率。清洁棉田实行秋耕冬灌,还要积极对棉田周围残枝落叶进行清除,可以在春季到来之前,对堆放的棉秸进行处理,这样,可以消灭大量越冬雌螨。另外,为了有效的控制棉叶螨的发生率,我们也可以因地制宜进行轮作,轮作的农作物最好是选择抗螨品种或非棉叶螨寄主的作物。另外,科学用药对于有效控制棉叶螨也非常有效。棉叶螨发生和危害最严重的月份就是在夏季的六至七月份,7月下旬是棉叶螨的高发期,在这一时期,我们可以采用科学用药的方式,控制棉叶螨的发生。最好选择专一性杀螨剂防治棉叶螨,如果还须防治其他农业病虫害,也可以选择爱福丁、乐斯本等,为了防止棉叶螨对于化学农药产生抗性,我们提倡几种不同类型杀螨剂轮换使用,从根本上恶化棉叶螨发生条件。还有,保护自然天敌,采取生物防治的措施,也是防治棉叶螨的有效方法,这一方法还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农药产生环境污染,杀伤有益昆虫或造成对其他生物的伤害。
3结语
综上所述,早期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有利于早发现,早预防,早防治,预测预报棉叶螨病虫害,有利于做好防控措施,同时,合理的耕作栽培技术,做好秋耕、冬灌,利用自然环境,保护自然天敌,对棉叶螨进行有效控制,可以有效控制棉叶螨的发生,对于农作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鲁素玲.张建萍.土宏跃等.新疆棉花叶螨种类研究初报[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1997(增):131-131.
[2]党益春,张建萍,袁惠霞.新疆棉叶螨大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19(5).23
[3]侯茂林.盛乘发.农田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对害虫种群数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1999.10(2);245-250.
[4] 陆维新,袁全昌,张银桥.棉红蜘蛛危害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及其防治指标的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86,13(3):179―185.
关键词:无公害辣椒;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6.41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9.048
无公害产品指将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符合《国标》的产品,多指农产品。无公害辣椒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的食用辣椒。针对无公害辣椒的病虫害防治要运用生态防治策略,在维持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控制病虫害,生产出安全、优质的无公害辣椒。本文对此作出简要的分析。
1 无公害辣椒的常见病虫害
1.1蚜虫、白粉虱
在辣椒的生长过程中,蚜虫是常发性害虫。蚜虫常群集于叶背,通过刺吸叶片汁液,使叶片变黄并分泌蜜露,污染叶面,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另外,它也是病毒病的传播媒介,对辣椒的生长十分不利。而白粉虱从生物角度来讲比蚜虫对辣椒生长的危害更严重,它的个体虽然比蚜虫小,但也是群集于叶背刺吸叶片汁液,使叶片变黄、萎蔫甚至死亡,危害十分严重。另外,在辣椒生长的中后期,棉铃虫、烟青虫为主要害虫,并且为害特征十分相似,均为幼虫咬孔蛀果,啃食果肉和胎座,留下大量粪便,然后换果继续取食。被害的辣椒果实在被这两种害虫啃食后便失去其商品价值,若此时遭遇雨后会产生腐烂,将会造成减产,减产量甚至可达10%以上。
1.2辣椒根腐病
近年来因此病,辣椒的产量呈现直线下降趋势。该病多发生在辣椒定植后至采果盛期,主要为害辣椒茎基部和维管束。辣椒染病后,病株白天萎蔫,傍晚至次日凌晨期间恢复,反复几次后整株枯死。这时,能够观察得到病株的根茎部及根部皮层呈淡褐色至深褐色腐烂,病茎皮层极易剥离,茎内维管束也发生褐变,局限于根及根茎部(地面以下的茎)的病变部位,病株多倒伏而死。病原菌从根部伤口侵入,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进行再侵染。禁止高温高湿的环境是防治此病的条件。另外,如果施用未腐熟的土杂肥,也会加重发病。
1.3辣椒病毒病
每年6月中旬是该病的发生盛期,应提前预防。常见有花叶、黄化、坏死和畸形等四种症状。轻型花叶病叶初现明脉和轻微褪绿,病株无明显畸形或矮化,造成落叶,重型花叶除表现褪绿斑驳外,叶面凹凸不平,叶脉皱缩畸形,甚至会形成线叶,造成植株生长缓慢、矮化,结果小。病叶也会逐渐发黄并逐渐下落。病株部分组织变褐坏死,会引发一些诸如条斑、顶枯、环斑等现象的发生。高温干旱、强光很容易导致病毒病发病,这种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是蚜虫或其他接触。当植株缺肥时,辣椒也易感病。
1.4其他虫害
1.4.1 棉铃虫和烟青虫 主要为害花、果,也咬食嫩茎嫩叶,造成落花、落果、蛀果、茎叶缺失,用甲维盐1500倍液,或高效氯氟氰菊酯2000倍液防治效果好。或用20%杀灭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施。
1.4.2 蚜虫、红蜘蛛和茶黄螨 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媒介,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7500倍液防治蚜虫;用螨虫盖特1000倍液防治红蜘蛛和茶黄螨。
2 无公害辣椒病虫害的防治
2.1农业防治
无论是苗床还是大田,为适宜辣椒的连作,应选择3年未种植辣椒、茄子、番茄等茄科及瓜类作物的土壤,选用非黏性、能灌能排、有机质含量较高的肥沃土壤效果更佳。辣椒有病毒病、炭疽病、猝倒病、立枯病、白粉病等二十余种病害,种类繁多,尤其是在大棚、温室等保护地高温高湿环境下,病害的发生、流行就更为严重。
2.2 病毒病防治措施
症状一般表现为病株矮小,叶片增厚,皱缩,叶面凹凸不平,叶色发黄,无深浅之分,结椒小而少,侧根少,枝或茎产生褐色坏死条斑或顶枯,早期出现落叶、落花、落果,生长缓慢的现象。
防治措施: 喷钝化剂。一般采用0.75公斤重的黄豆粉或皂角粉对15公斤的水喷椒;发病初期,可以喷施1%的过磷酸钙浸出液,提高抗病毒性;喷克病灵药液800倍液或病毒A等药剂;喷0.3%的86制剂,于栽前15天、栽后1个月及蕾期各喷1次。
从物理学防治措施可以采取覆盖银灰色地膜、防虫网,驱避蚜虫,还可采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控病,植物源与生物源农药防治害虫。
2.3生物防治
生物农药在防治农业病虫害上最主要的优势是毒性比较低,或是没有毒性,例如对蚜虫的自然控制,可以利用它的天敌,如瓢虫、草蛉、蚜茧蜂将其自然歼灭;防棉铃虫、烟青虫的最好生物天敌是赤眼蜂;利用微生物制剂,例如农用链霉素防治辣椒青枯病、疮痂病、软腐病。
2.4加强田间病虫观察,及时对症施药
为防止病虫害对辣椒的侵蚀,可以首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推广生物农药。运用科学的施药技术,合理的控制农药用量。面对蚜虫、棉铃虫、烟青虫这些病虫害的威胁,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蚜虫用40%乐果乳剂(加酯)1000倍液喷雾,15天左右防治1次;棉铃虫和烟青虫用2.5%敌杀死乳油或50%锌硫磷乳油2000~4000倍液喷治;烟青虫可按40%水胺硫磷乳油各l000倍液喷治。
3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无公害蔬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面对无公害辣椒病虫害频发的现象,要树立生态防治意识,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积极维护生态平衡。应以生物、农业、物理等方法为主,以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为辅,两者紧密结合,合理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及使用次数,以此达到病虫害防治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103-1
玉米是吉林西部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40%~50%。伴随着玉米播种面积的增加造成了连作面积增加;有机肥施用量逐年减少造成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某些品种自身抗性不佳等综合因素影响造成了玉米病虫害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了解这些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找到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并按照作物生育时期按时采取相应措施才能使防治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玉米的常见病害
吉林西部玉米的常见病害主要包括玉米丝黑穗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黑粉病、玉米条纹矮缩病、玉米矮花叶病、玉米茎腐病、玉米锈病、玉米霉斑病、玉米普通花叶病等等。
2 玉米的常见虫害
玉米田发生的虫害按照危害部位主要分为地下害虫和地上害虫两部分。地下害虫主要包括地老虎、蛴螬、蝼蛄等等;地上害虫主要包括玉米螟、粘虫、玉米蚜、叶蝉类、玉米蓟马、红蜘蛛、亚洲飞蝗、苜蓿夜蛾、甜菜夜蛾等。
3 病虫害综合防治
3.1 播种期
以防治地下害虫及种子传播的病害为主。
防治方法: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要选用高抗丝黑穗病和大小斑病等病害的玉米品种,这是最为关键的预防环节;实行轮作倒茬,避免连作,减少下茬感病机会;清洁田园,减少病源残留,减少初侵染源;综合采用种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虫和丝黑穗病:种衣剂应含有有效杀虫成分和戊唑醇、烯唑醇等有效杀菌成分。也可以每亩667m2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克加细土25~30公斤拌匀后顺垄条施,或者用3%辛硫磷颗粒剂4公斤或呋喃丹颗粒剂2.5公斤对适量细砂混合后条施防治地下害虫;同时用50%粉锈宁粉剂1公斤加水5公斤拌种60公斤,或用25%粉锈宁按0.3%剂量拌种,防治黑穗病。
3.2 苗期
以防治旋心虫、玉米蚜、粗缩病、缺锌症为主。
防治方法:苗期要加强水肥管理,促进幼苗早发,提高抗病虫能力。结合田间管理拔除田间病株及杂草,及时将杂草、病株移出田外集中烧毁,减少病虫源,抑制病虫害扩散;定苗后叶面喷施0.2%~0.3%硫酸锌溶液,每亩用25~30公斤,防治缺锌症,增强植株抗病能力;用40%乐果乳油500倍液或50%敌敌畏400倍液灌根,在发生蛀茎夜蛾、旋心虫的地块重点防治;防治玉米蚜兼治灰飞虱:用40%乐果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2000~2500倍液在蚜虫发生初期喷雾。
3.3 心叶期和穗期
进入新叶期后,玉米生长旺盛,气候高温多雨,是病虫害多发期,此期以防治玉米螟、粘虫、纹枯病、叶斑病为主。
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适时灌排水,合理施肥,及时中耕除草,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发生;防治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在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后推10天为第一次释放赤眼蜂时期。吉林西部2代区在6月20日左右开始释放,间隔5天放第二次,共释放两次,每亩共释放1.5万头,第一次释放0.7万头,第二次释放0.8万头。赤眼蜂的田间卵寄生率70%以上,防效65%以上,防治成本1.20元/亩,亩增产25公斤以上,投入产出比1:20以上;在大喇叭口期用白僵菌颗粒剂投心防治玉米螟,方法为:白僵菌粉剂僵菌孢子粉500克与5公斤过筛的煤渣拌匀,制成1:10白僵菌颗粒剂,按每株2克的数量逐棵撒入心叶内;喷撒化学或生物农药颗粒剂防治玉米螟。每亩用0.15公斤“BT”乳剂,对水5~10公斤喷洒叶面防治幼虫;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公顷用3000克“BT”乳剂对水拌75公斤过筛的煤渣拌匀制成颗粒剂,施于心叶内,平均防治效果达90%以上。采用辛硫磷颗粒剂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克,加适量的水,拌入160公斤细砂或用40目筛筛选的煤灰中,制成辛硫磷颗粒剂,在玉米喇叭口期撒施于玉米心叶中,每株撒施1~1.5克。采用3%呋喃丹颗粒剂防治,大喇叭口期投心,每株投药1~1.5克;出现粘虫危害后,及时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粘虫。
3.4 灌浆成熟期
以防止发生早衰、青枯病为主。
预防早衰主要通过选用活秆成熟的品种加之保证后期肥料供应防止脱肥现象的发生等措施实现,同时加强田间管理,改善玉米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等农业栽培措施来提高玉米本身抗病虫能力,减少早衰和青枯造成的损失。
玉米作为一种粮食作物在吉林西部为历史上解决温饱问题和现代裕民工程做出了和做出着突出的贡献。采用系统的综合防治措施,按照玉米的不同生育时期,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措施,必将为解决吉林西部玉米生产中遇到的病虫害问题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