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关系基本原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施工成本管理
1.园林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1.1注意现场施工组织
园林工程既然包括了多个单项工程,在施工中往往涉及到各项园林工程项目的协调和配合,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统一领导,各部门、各项目要协调一致,使工程建设能够顺利进行,这也就是常说的施工组织。根据园林工程的实际特点,园林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精心准备在取得工程施工项目后,应按照设计要求做好工程概预算,为工程开工做好施工场地、施工材料、施工机械、施工队伍等方面的准备。②合理计划根据对施工工期的要求,组织材料、施工设备、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计划好工程进度,保证能连续施工。③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施工组织机构需明确工程分几个工程组完成,以及各工程组的所属关系及负责人。注意不要忽略养护组。人员安排要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按时间顺序安排。
1.2园林工程现场施工管理
建立相应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在相应的园林工程中标后,应及时组建现场施工管理小组,小组对项目部直接负责,设立小组时应禀承着高效精干的原则进行,并将现场施工管理的具体任务落实到各个小组成员。目前园林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小组的组成方式主要有2种:一种是针对于工程量较小的园林项目,可采用纵向贯穿式的组织形式,即小组由上至下依次执行命令,整个小组由最高代表统一指挥,此种组织方式具有较高的命令执行率,即上级代表的命令一经下达,很快即可得到执行,且此种组织形式权责明确,但当工程量较大时,会产生命令紊乱的情况,因而无法满足大型项目管理的需求,另一种组织方式为横纵向组织,即现场施工管理小组成员由各个职能部门中抽调,使多个项目与不同职能部门有机结合,此种方式可以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优势,有利于工程的顺利开展,管理效率也较高,但小组内各成员均会受到双重约束作用,且小组成员为临时性组织,人员流动频繁,不易于上级集中管理,但对于工程量较大的园林工程,采用此种组织方式可大大提高工程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利大于弊。
2.施工成本管理
2.1以施工图预算控制成本支出
①人工费的控制,②材料费的控制。绿化材料价格随行就市,实行信息价的控制。在材料采购上要货比三家,选择质量优、价格合理、运输方便的苗木。③施工机械使用费的控制。由于园林建设项目施工的特殊性,实际的机械利用率往往不可能达到预算定额的水平,因此施工图预算的机械使用费也往往小于实际发生的机械使用费,形成机械使用费超支。
2.2公司职能部门应积极监督、引导和各工程项目负责人积极协调配合
使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员实行施工成本核算时确实发挥实效作用,对工程项目施工生产中发生与施工成本相关的工程变更项目,及时收集整理并办理签证手续,定期向公司经营部门上报审核,以便及时准确地控制施工成本并掌握工程施工进度情况,也给工程竣工结算防止不必要的损失提供有利的保障。
2.3控制项目施工成本的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工程要干好,企业要增效。项目部在抓好项目管理时,要始终围绕“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认真分析影响施工成本的主要因素,强调项目在抓质量、抓进度的同时,必须抓好效益,对工程中的人、机、材费用实行“预测预控分析对比”的方法进行管理和控制,使项目施工成本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为调动工程项目部降耗增效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安心组织生产,公司应制定相应措施,消除后顾之忧。
[关键词]设计院 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设计 实现
[中图分类号]F[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0)02-0008-03
Design Institute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WenZhou Plan Design&Research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ZhuSuzhi 325000)
[Abstract]The design and use cos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o the system from a manual calculation of statistical changes. Detail of the system's design goals, design principles, design ideas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s. Set out to run results, and propose future directions.
[Key words]Institute Cos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 Implementation
引言
成本核算是企业财会管理方面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本人所在单位是从事公路交通工程专业设计、规划、咨询和服务,成本核算关系工程设计项目承包科室与个人的分配额度及收入,涉及的内容较多,数据采集的时间跨度较长,对统计计算的要求也较严格,人工手动作业可以说难度很大,也易产生误差。为此采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工程成本信息实现自动化管理就显得非常必要。它不但可以方便地实现数据的输入、查询、共享、汇总和列表输出,大幅度的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可以为未来单位财务管理全面信息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1 系统的设计目标、开发原则与指导思路
1.1 设计目标
利用现有的单位内部局域网及NAS网络存储服务器,以供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的集中交换和存储。完成后的工程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工程项目成本数据的分类输入、快捷查询、内部共享、批量汇总和列表输出,方便单位管理层对工程项目成本信息的检索,及时掌握项目支出情况,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1.2 开发原则与指导思路
系统的开发围绕“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的原则,并贯穿整个系统设计过程,对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有一定的要求。由于成本信息管理主要针对数据的有效管理,因而系统的设计始终坚持以“数据为中心”的指导思路,使用户可以随时修改、添加、查询和计算统计相关数据,及打印所需的列表。
2 系统分析
工程成本核算是单位工程设计项目内支出的各种费用的核算。以一个工程设计项目为单位,分列该设计项目内支出的各种成本费用,并汇总单个工程设计项目的支出成本,提供单位管理层该项目设计科室及设计人员承包及分配比例计算额度的方法。首先,采集单个工程设计项目的各种数据,如成本信息(包括项目名称、合同收费、已经收费、成本分析表等)、业主信息(如合同编号、业主单位、地址、联系人等)、工程规模信息等,由财务室及经营室人员输入相关数据,以方便管理层及相关科室查询该设计项目的基本情况。而成本信息内的成本分析表,主要集中了摘要、财务凭证号、收费收入、工程出包支出、费用支出、奖金支出、经手人、负责人等相关信息,录入之后,可以在成本信息内进行实现各种成本信息自动分类统计。数据流程图,见图1。
2.1 主要计算公式
系统主要的即时计算功能,体现在成本信息界面内。成本分析表输入的工程设计项目发生摘要,通过一定的计算公式自动并在成本信息各栏目内显示,便于工作人员查询。主要计算公式,见表1:
2.2 计算机系统资源配置
2.2.1 硬件系统
利用单位现有的NAS网络文件存储服务器,型号为Thecus N5200PRO。该服务器建立有RAID6模式的磁盘阵列,数据可靠性较高,并具备千兆网络通讯能力。为确保数据访问便捷、安全,设置专门的存储目录存放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文件,并设置访问不同权限的帐户。各客户端以工作计算机为主,通过内网交换机互连。
2.2.2 软件配置
数据库文件存储服务器为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Web操作界面。数据库为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文件类型MDB,开发工具为Borland Delphi7,客户端操作系统为Windows2000或WindowsXP。
2.3 系统结构设计
系统功能结构图,见图2。
2.4 主要功能模块分析
2.4.1 系统管理模块
是对整个工程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设置进行管理。
系统设置包含了数据库的路径设置、数据备份路径设置、系统注册信息等。界面管理提供了窗口皮肤更换功能。系统日志记录用户操作内容,便于查询系统及数据的操作历史。
2.4.2 数据管理模块
是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集中了工程设计项目各种相关数据的输入、查询、汇总和列表输出等功能。数据录入提供基础数据的输入界面。检索查询涵盖了所有工程项目成本数据的关键字检索、查询等功能。统计汇总功能可以通过设置统计条件汇总出所需要的数据报告。格式导出提供了以TXT文本文件、Excel电子表格形式输出统计报表。列表打印提供资料打印功能。
2.4.3 用户管理模块
是系统的安全性设置模块。
帐户管理可以为用户设置帐户的名称、密码及基本信息等。
权限管理为用户帐户提供不同级别的数据操作权限设置。可以根据岗位职能分工给予相应的权限,如管理、查询、编辑、删除的权限等等。
3 数据库系统的设计
考虑到mdb数据库现今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与其它数据库格式之间的转换兼容也较方便,有助于今后在系统的功能变化、升级时的数据转移,所以本系统决定采用该类型的数据库。
数据库系统设计共分为工程设计项目基础信息数据表、成本分析数据表、数据汇总计算中间表等三大类。由于工程设计项目每年不会超出一定的数量,基础信息数据录入之后基本不会发生变动,数据维护量很小,如工程设计项目的合同号、项目名称、合同信息、业主信息、工程规模等等。成本分析数据表按项目成本发生情况进行输入、维护,如收费收入、工程出包支出、费用支出、奖金支出、经手人、负责人等等。数据录入完成后,计算结果自动生成并存放在数据库文件中,便于随时查询、导出。
数据表的处理是按不同的工程设计项目进行,每个项目的基础信息数据表、成本分析数据表都属于其所在的工程设计项目,各个项目之间的基础信息数据、成本分析数据独立存在,互不关联。
数据表都包含“日期字段”,按“YYYY-MM-DD”结构设计。同时将工程设计项目基础信息数据表内的项目成本发生“开始时间”作为该项目的年度归类指标,方便查询。
工程设计项目的生成遵循一定的次序,如先生成工程设计项目基础信息数据表,输入基础数据信息,后生成成本分析数据表,然后通过数据汇总计算中间表形成结果,数据冗余比较小。不按次序操作无法形成工程设计项目的建立,也无法开始数据的输入和汇总计算。用户若发现原始输入数据发生差错,可以随时进行修改,然后再由管理系统自动完成计算。
3.1 数据库安全
由于mdb数据库是安全性能方面较弱,只要入侵者得到数据库的存储路径下载得到数据库文件后,再结合暴力破解工具可以查看数据库文件内容。因而对数据库文件的保护,采取了长字段特殊字符密码保护、数据库目录访问隔离、数据库文件访问与用户访问权限双重密码防御等等措施保障数据库的安全。同时采用专业级防火墙隔离单位内网与外网的连接。
3.2 数据的接口设计
对数据的输入、输出接口的合理设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工程设计项目信息数据输入量不大,系统界面也较直观,因而不再考虑采用文件导入的方式输入数据。输出接口方面,大部分数据表可以输出TXT文本文件或Excel电子表格格式,提高了系统的操作和使用效率。
4 系统运行
4.1 系统运行架构
工程设计单位计算机硬件配置普遍较高、性能较好,因此本系统所有程序直接安装运行在客户端计算机上。通过NAS网络文件存储服务器共享网络映射盘,按不同的共享目录登录权限设置及本系统的用户帐户权限访问服务器上的数据库文件。系统运行架构图,见图3。
4.2 系统运行界面
本系统运行界面,见图4。
5 结语
本系统已经在我院投入运行多年,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有利于管理层动态控制设计产品的生产成本,为各工程设计项目在负责设计科室、设计人员承包及收入分配等方面提供了准确的依据,用户反应良好。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界面直观、友好;(2)适合职能相近的工程设计单位使用;(3)查询汇总功能强大,可以按不同时间段及不同工程设计项目来查询汇总成本信息;(4)列表生成快捷、灵活;(5)硬件配置要求低、占用系统运行资源小;(6)安全功能完备。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单位总体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成本核算方面新的要求的提出,持续完善和改进的成本信息管理系统,将有力促进单位成本信息管理工作的成熟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晟,万科.Delphi数据库开发经典案例解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一、目前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目标存在的两种片面的观点
一种是认为公立医院是营利性的组织,应最大限度地提高公立医院的营利水平,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低成本、高收益的医院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另一种是认为公立医院是公益性组织,应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应利用有限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福利产品,不应考虑医院本身的经济效益。以上两种观点都存在片面、偏激的地方,将公立医院的营利性和所承担的社会效益割裂,是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目标定位的偏离的主要原因。
(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追求高学历的误区
公立医院是人才密集的地方,医疗岗位对人的能力和技术水平要求高,普遍要求高学历。但医院的许多岗位并不需要过高的学历,比如护理、医技、后勤甚至某些行政岗位。但现实是:事业单位招考普遍要求高学历,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和人力成本的偏高和人浮于事的现象。
(三)公立医院资本结构不够合理,负债过高
许多公立医院为扩大规模,举债经营,造成了公立医院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资本结构表现的不够合理,银行贷款是重要的筹资手段。尽管医院的财务报表并不乐观,但由医院每天都有大量的现金流,往往不需主动申请贷款,银行往往主动为医院提供贷款。许多医院形成了还了旧贷借新贷,借了新贷还旧贷的模式,年复一年,形成了医院的长期负债。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院的运营成本和风险。
(四)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公立医院一直存在资源浪费和人民群众就医困难的矛盾。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成本记录比较简单,只是记录和反映已发生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成本核算比较简单,没有进行相应的归集和合理的分摊;有的部门的开支没有纳入成本核算,有的只是核算而核算,没有将成本与医院的成本管理、绩效考核等控制体系联系起来;核算分析不够完善、缺乏事后的监督等。
(五)公立医院在成本的内部控制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
大多数公立医院的院长和决策层是医学专业出身的多,普遍缺乏财务管理知识,在决策时主要考虑设备的高、精、尖,技术上的领先性,很少考虑成本。许多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很少进行成本管理的内部审计,有的医院甚至没有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
二、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分析
(一)明确定位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的目标
公立医院是承担一定社会福利责任的公益性事业单位,通过进行合理的经营,让人民群众享有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医院不应该以单纯的营利为目的,但在承担社会责任、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医院应加强内部管理,尤其是成本管理,以最少的消耗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新的医疗体制改革的条件下,公立医院应确定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将有限的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通过合理的分配,为社会提供最优的医疗服务,追求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是成本管理的最终目标。
(二)重视人力成本的管理
医院要对整个情况进行调查,从实际需求出发,重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在数量和质量方面严格按岗位要求配备人员。人力成本是医院成本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发挥人力的作用。人力成本并不是越低越好,应该根据岗位需求配备合适的人力,不能一味的追求高学历、高层次、高人力成本。通过进行合理的人员设置,避免人浮于事,既能充分发挥人力的能动作用,又能控制好人力成本。
(三)改善医院的资本结构,降低运行成本
改善资本结构,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益,降低资本成本和运营成本。从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大大降低投资的风险而且可达到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医疗项目的长期投资、购置大型尖端医疗设备,在公立医院自身财力有限、政府投资有限的情况下,医院可以充分运用社会投资来解决医院发展所面临的资金问题。通过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将资金投入到收益率较高的项目上,提高资金使用率,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从而优化医院的资本结构,并能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改善资本机构,对资金进行成本管理其实是降低医院财务风险、控制资本成本,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的重要举措。
(四)强化成本核算,建立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核算是进行成本管理的基础。目前,多数医院没有做到有效而全面的成本核算和控制。积极推行全成本核算,完善成本核算体系是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负担和提高医院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因此,应通过成本预测、成本分析、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等环节,实现全面成本核算。完善成本管理体系,还需加强绩效考核中成本管理的力度,不管何种理念的绩效考核方式必须考虑成本,将成本核算的指标与医院员工的岗位职责和绩效考核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员工进行成本核算的意识、控制成本的积极性。
(五)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加强成本监督
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要建立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部牵制制度。在成本管理体系的内控监督中,要重视资金支出的内控监督。在所有支出性的活动中,要有相应的制度、流程,保证支出的合理、合法和效益性。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医院经济活动中的监督作用,尽可能避免经济损失。只有强化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才能有效地进行成本监督。
(六)注重全员培训,提高成本管理者的意识和素质
一、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财政补偿相互分化,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发展
(一)成本核算不规范的情况下公立医院的发展
我国的政府部门对于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物质的补偿,政府部门为公立医院提供资金以及人力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是财政部门通过政策的优惠方式,为公立医院提供在市场方面以及财政预算方面的补偿。财政部门对公立医院的双重补偿形式使公立医院在财力、医疗方面都受到了补助。而财政部门对公立医院的补偿建立在公立医院内部的设施以及工作人员的规模上,当公立医院缺乏完善的会计成本核算体系,财务部门对公立医院的内部资产成本核算不规范的情况下,医院对医疗方面的投入就不会加以控制。医院方面对医疗服务定价的长期低廉导致医院经常入不敷出。面对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各种商品的价格都在持续上升,医疗器材和药品的价格也在不断的提高。公立医院本身对药品的定价就比较低,但其采购药品的价格却不断上涨,从而使医院的财政出现了赤字的情况。医院的财政缺口持续增加,但财政部门为医院所作出的补偿却没变,使公立医院即使在拥有财政补偿的情况下也依然难以应对公益性发展的需求。当前状态下的财政补偿制度是不健全的,而医院方面对于成本的核算也不规范,使公立医院本身抑制医疗费用上涨的作用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二)成本核算与政府补偿关系淡化下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发展
事实上,公立医院所接受的财政补偿并不多,每年政府为公立医院所作出的财政补偿仅仅占据医院总收入的一小部分,而政府财政补偿的方式也并不合理,部分省份政府方面对公立医院所作出的财政补偿是按照医院人数或者医院所拥有的病床数来进行拨款的。但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财政拨款的使用方向也不一致。这样的拨款形式使财政补偿与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脱离了关系,该补偿形式并不能体现出公立医院的效率,反而会使医院为了获得更多的补偿而盲目的增加床位。但医院设施的购进也需要增加大量的成本,医院增加床位所获得的补偿并不能弥补购进设施所花费的资金。长期以来,公立医院会形成补偿不够但成本巨大的情况。从2000年开始,我国的卫生部门针对药品的价格不断做出调整,原国家计委等相关部门也针对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的服务价格进行了调整,但仍不尽合理,而对于药品的加成政策近年来也不断调整。现今状态下的医院还存在另一种现象,很多检查量大、耗费时间短、技术含量较低的医疗服务项目定价较高,而部分风险性较高、耗费时间长或医疗技术含量较高的医疗服务项目定价却很低。医疗服务价格的反差表现出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定价结构是非常不合理的。因此,建立新型的财政补偿机制,才能解决公立医院突出公益性和正常发展之间的矛盾。
二、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政府补偿相互联系
为了更好的促进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发展,公立医院需要协调好政府财政部门为其作出的补偿以及医院内部的成本核算问题。通过对医院各项成本的有效控制与财政补偿相互协调,从而使公立医院的收入与支出达到平衡。
(一)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为政府制定补偿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公立医院首先要完善内部的核算体系,通过建立医院相对规范与透明的核算机制来帮助公立医院在运营方面更加顺利。公立医院在对内部进行成本核算时,需要以政府为主要领导,通过科学的核算方法和成本控制理论,将医院的成本数据都一一搜寻出来,针对数据完成核算任务并将核算结果与社会当中的平均成本相互对比。公立医院可以通过如此核算的方式来了解自身的运营情况。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需要改变核算的目的,内部核算不再将收支结余作为主要的核算目标,需要积极建设医疗技术的研发机制,在保证公立医院可以承受的成本支出情况下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并建立起医疗服务的标准。医院只有从成本核算的角度完成对医院的成本控制,才能为政府的财政补偿提供更加坚实的数据基础,并结合医院提供的核算数据有针对性地改进财政补偿方式。基于公益性的公立医院为避免政策性亏损,应建立规范化的成本核算体系,加强对公立医院收支预算管理,推进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并建立完善科学的绩效管理制度,发挥激励作用,使公立医院医护人员也可以有进有出、能上能下,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而政府应充分落实对公立医院的保障责任,重点保障公立医院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合理减轻医院运营资金压力。
(二)财政补偿强化了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经营的监管
在财政补偿与成本核算之间的关系当中,政府的财政补偿也为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起到了激励的作用。伴随着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政府方面对医疗方面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
近年来,政府部门持续开展了对公立医院的扶持活动,并不断的对财政补偿制度作出调整,通过将医药分开的方式来推行以药补医的制度。面对公立医院的药品加成被取消使医院减少了正常收入的情况,政府部门出台了相关正常允许公立医院收取相关的药品服务费用,同时还调整了医疗服务价格,政府部门通过对公立医院的各项财政补偿机制来帮助公立医院完成正常的运营。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偿促进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发展,并通过资金的投入引导了公立医院以实现公益化为目标。政府在公立医院补偿政策上不断调整,逐步采取了按服务质量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等方式补助。政府部门还对公立医院制定了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通过对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监管,使公立医院从工作质量到卫生标准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通过健全财政补偿机制,政府方面的措施鼓励了公立医院在成本核算方面的各项制度和行为。公立医院也通过对成本的核算有效的控制了医疗行为过程中的个性资金支出,控制住成本就能使医院内部的财政赤字与财政补偿持平,从而使医院减轻了医疗负担。伴随着新的医疗改革实施,公立医院受到政府财政方面的补助将会越来越多,政府财政方面的补助也为公立医院发展公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促使公立医院实现从成本推动到成本控制的转变。
一、“以物为本”和“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内涵
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一种“以物为本”的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中一般都是“物”占据着主导地位,而把“人”看成是达到目标的方式和工具,对“人”的管理就变成了对“人”的约束和管控。“以物为本”管理模式注重管理的组织性、制度性和模式性,强调整个管稳定性能的维持,这种压抑人性的管理模式扼杀了人个体的意愿,不利于“人”的发展。
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把“人”看成是一种最基础的具有价值倾向性质的判定,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研究确认对此的管理措施、方式、途径等。“人”在这里被看成是管理范畴内的最基本的和最主要的组成成分。因此,“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实际上就是最初确定以“人”为主体地位,而后围绕着这个主体调动整个管理团队成员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开展所有机构或单位的活动的一种管理模式。
借助于“以人为本”管理模式机构、单位、团体等可以达到物尽其责,人尽其才的管理目标。而且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开拓人的体力、智力、脑力等,进一步提高人的优秀品质和坚定意志力。使得人能在本文由收集整理满足生存这个最基础的需求之外获得更加全面、健康、完善的提升和发展。
二、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
1.管理观念相对落后
我国传统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人才培养这方面,我国传统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过度注重于开发、培养和训练行政人员和政工型管理者,但是对于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与之相比就显得很薄弱;其次,在薪酬管理方面,我国传统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还保留着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和的计划经济体质的观念;最后,在激励机制方面,我国传统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显得过于“平均主义”而抑制了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力、潜力的发展。
2.管理机制缺乏规划
由于我国传统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是“以物为本”的管理模式,所以大部分公共部门的职员并没有科学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使得职员的自我成长与发展和自我价值和目标的实现与单位的利益和发展缺少关联。如果公共部门缺少符合职工个人特点的人性化职业发展规划,对职工个人的发展和上升、提拔缺少科学的引导,就会导致职工个人发展途径、成长道路、上升空间和奋斗目标等的缺失。此外,在员工的培养方面,正是因为缺乏人性化的职工职业发展规划,公共部门管理者为了单位利益,往往只重视职工特定的一项或者几项的技术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却忽视了职工个人的心理需求。
3.人员配置不够合理
我国传统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在人力资源配置这方面,为了最大限度的压缩编制,所以一人身兼多职的现象非常普遍。虽然有些单位内部建立了公开选拔干部及任用等机制,但是因为单位整体的市场机制作用性薄弱和人员的竞争意识不强,这些单位的人员配置机制不够科学、合理、完善,所以仍然存在着许多人力资源的浪费、闲置和冗余等现象。招聘人才机制不科学、人员录用没有针对性、人力资源的配置没有以相关制度和岗位编制实际情况为基础,就会造成职工与岗位不匹配从事的工作不相符、部分岗位人员不足或者冗余等现象的产生。
4.激励机制缺乏创新
我国传统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在对职工激励这方面采取的也是“以物为本”的激励机制,首先,这种激励机制对职工薪酬的设定过于注重平均主义而不是有层次有差别的激励机制;其次,“以物为本”的激励机制单纯地重视薪酬、各种奖金、福利等物质的奖励方式;最后,这种激励机制的“官本位”色彩非常浓厚,往往用官衔高低来衡量职工的地位价值和薪酬的主要标准,这种陈旧的激励机制中的管理者缺少对人才的赏识,忽视了员工的个人的才能的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压抑了员工对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抑制了员工的工作潜力和对工作的创造力。
三、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特点
1.“以人为本”的核心管理理念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管理理念是将“人”作为管理中心的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第一,在管理观念上,这种管理模式不只将人当作管理的对象,更将人看成是管理的主体,即相对于其它“物”性质的资源来讲,单位将人力资源看成最宝贵的资源;第二,在职工地位这方面,“以人为本”管理模式把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对象和主体也就是职工归纳到决策层里,动员全体职工参与对整个单位的管理和决策中去;第三,在职工素质方面,“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完善的职工培训机制,加大培训经费,在了解职工个人特点与优势的基础上,对职工开展更加贴合实际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全体职工各方面的素质。
2.完善的开发与培训机制
首先,在对职工进行开发与培训的前期工作时,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在设定更加完善的职员选拔机制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职工选拔计划,采用合理的职工选拔手段,用“伯乐相马”的选拔理念选取最合适的人才。只有这样的选拔机制才能开发能够胜任岗位职责的人才,也才能达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作用的目标。
其次,在对职工进行开发与培训的工作时,制定更加完善的人才开发和培训机制,将开发储备人才和培养重要人才当成开发与培训工作最为重要的任务。这种机制对全体职工按照职位的高低的不同实施层次性、阶段性、针对性、分批次的开发与培训工作,并按照期限、内容、任务等要求达到培训目标。此外,在对职工开展开发与培训任务的同时,也会重视提升职工的心理素质。
最后,在对职工进行开发与培训的任务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制定科学的员工考评机制,从廉、绩、勤、能、德五个因素对职工进行综合的、全面的考评。坚持公平、合理、平等、公开的考评原则,充分激发所有员工对工作的创新精神、积极主动性和工作潜力。
3.人性化的激励和竞争机制
第一,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激励机制将传统的物质激励与容易被管理者忽视的精神激励进行有机的结合。在物质激励上,通过上述的考评机制,按照考核结果及单位的收益成果,分层次地对职工进行薪酬、实物、分红等物质奖励。这种物质激励机制将会使得职工为了自身的利益更加关注单位的效益,为了单位的发展而不断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精神激励上,人力资源管理者为全体职工营造一个和谐、有爱、团结、互助的工作氛围,并注重于满足职工的心理需求,为职工提供足够的发展和上升空间。
第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建立真正的人性化的竞争体系。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点,将有管理才能、有专业技术的人才分配到管理和技术人才岗位。此外,对全体职工实施优胜劣汰的动态化管理体系,按照员工能力的大小等方面在单位内部进行一般岗位灵活调动、领导岗位公开竞聘的竞争机制。同时,注意分批引进专家、技术等人才,通过竞争压力和危机意识,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主动性,挖掘职工的工作潜能,促进职工不断地更新专业知识、提升工作能力。
关键词园林绿化 施工项目 成本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园林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成本管理认识不足
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组织和直接生产人员。长期以来。有些企业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项目成本管理主管或财务人员。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施工组织人员只负责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发放工作。这样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但却忽略了成本管理责任。
(二)缺乏可操作的成本控制依据
工程作为园林绿化施工企业的产品,由于其结构、规模和施工环境各不相同,各工程成本之间缺乏可比性。有些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对于工程目标成本的制定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只是简单地按照经验工程成本降低率确定一个目标成本。而忽略了该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在项目成本管理措施方面,只有简单的规章制度,但没有明确具体职责和程序。目标成本可操作性差.起不到控制作用,更无法分析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
(三)缺乏完善的权责利相结合的奖励机制
坚持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奖罚分明,是促进园林绿化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动力,是实施低成本管理的保障。但有些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因为各部门、岗位责权利不相对应,以至于无法考核其优劣,从而导致出现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奖罚不明,这样不仅严重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且给成本管理工作带来损失。
二、施工各个阶段的项目成本管理对策分析
(一)投标阶段
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主要是通过编制施工预算。为最终确定投标价格提供依据。根据施工现场的查勘情况,提出施工技术措施、施工组织方案和设备配备规模、工种结构和人员规模;结合招标文件规定的材料供应方式确定出施工中各种消耗材料价格;根据工程所在地与现驻地距离及需要调遣的人员和设备数量计算出动和遣散费用;根据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数量、交通工具及检验工具等配备情况计算出现场管理费用。最后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工期要求,按上述各方案计算出工程的总体施工费用预算。然后根据规定计算工程应交税金,再加上投标费用、预计发生的交工后保修服务费等费用构成了园林绿化施工企业承揽该项工程的全部直接支出。并依此可作为投标的最低报价。
(二)施工准备阶段
首先根据技术资料对施工技术措施、施工组织程序、作业组织形式机械设备的选型、人力资源调配等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以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为编制科学合理可行的责任预算创造条件。二是在对当地劳动、材料(构件)、工程机械等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详细确定劳动定员、机械运行及材料供应。同时,经过反复比较制定出物料、机械单价控制表。结合现场施工条件计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责任预算。三是以分部分项工程实物量为基础。按照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分工进行分解,形成各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责任成本,为以后的成本控制做好准备。
(三)施工阶段
1、按“量、价”分离原则,控制工程直接成本,即材料成本控制。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两方面。材料用量的控制包括:一是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二是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三是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四是认真计量验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五是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
2、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之和。它包括2个主要方面,即控制成本和故障成本。控制成本包括预防成本和检验成本,属于质
量保证费用,与质量水平成正比关系;故障成本包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属于损失性费用,与质量水平成反比关系。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一是加强质量预防措施,加强质量检验,提高质量水平,降低质量总成本;二是分析现有
的质量标准,减少检验程序和提高工作效率,使质量总成本降至较低水平;三是特别降低故障成本,因为故障成本是工程质量无缺陷时就会消失的成本。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工程质量水平,不仅能降低质量成本,同时也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3、组织连续、均衡有节奏的施工,合理使用资源。在合理工期下,施工成本支出较低。工期比合理工期提前或拖后都意味着施工成本的提高。因此,在安排工期时,要注意处理工期与成本的辩证统一关系。均衡有节奏地进行施工,以
求在合理使用资源的前提下,保证工期,降低成本。项目的财务人员要按月做好成本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正确计算月度工程成本,同时要按照责任预算考核要求,按分部分项工程分析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要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及时反馈到施工管理部门,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纠正偏差,以防止对后续施工造成不利影响或质量损失;对盈亏比例异常的现象,要特别引起重视,及时准确查清原因;对于由于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施工进度节约费用的应及时推广:对于以牺牲工程质量、偷工减料降低费用的应及时纠正。
(四)工程结算阶段
园林绿化施工企业按照图纸要求完成施工并经业主验收后。进入工程结算阶段。直到该工程项目的所有款项收回结束。在结算之前,工程财务人员要计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直接成本并与预算成本对比,查清是否存在中标合同外需要业主签认的费用,如因业主原因导致的费用增加、设计变更等。一般来说,工程最终结算额 = 合同价格 + 合同外现场签证费用。在向业主提出最终结算额前,预算人员必须与财务人员进行认真全面地核对,互相补正以免漏项,确保取得足额结算收入。
(五)分清管理层次 明确考核指标
企业对本管理机关费用实施控制外,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应分为二个层次:一是公司对项目经理的管理;二是项目经理对所属施工队和班组的管理。分清层次后,还应明确各层次的考核指标,即逐级地下达任务。要本着先进合理的原则,实行成本倒算。所下达的指标必须在相应各层次可控制的范围,各层次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指标下达后。应赋予各级成本管理充分的权利,上级仅对其进行监督,而不干涉其正常管理工作.以保证各级成本管理能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对各级成本管理的奖罚比例政策要掌握在确实足以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的程度,起到奖优罚劣、多劳多得、职工与企业双赢的作用。此外,应将上述内容通过内部经济合同的形式加以确定,逐级签约,落实到具体人。
参考文献:
[1] 霍艳梅,肖久利.加强园林绿化施工项目管理[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7,30(6):51-51,74.
[2] 陈俊.园林绿化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9):234-235,238.
关键词:高职;医药类公共关系;教学特殊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036-02
医药类公关教学的重要性
当代社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公共关系,医药企业作为社会营利性组织与公众健康事业关系密切,更是无法回避公共关系。随着人们对公共关系所具有的信息搜集、决策咨询、沟通协调、形象传播、教育引导等职能认识的逐步深入,公关已从简单的化解危机进入全面的组织战略管理的范畴。虽然国内医药企业对公共关系的态度冷热不均,但是,近年来频发的医药行业危机事件表明,我国大多数医药企业公共关系素质欠缺,公共关系意识淡薄,培养专业化的应用型医药公共关系人才已刻不容缓。作为应用型人才培育基地的医药类高职院校,进行医药类公共关系教学是满足这一社会需要的必然选择。
医药类公关教学的特殊性
公共关系课程是高职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课。通常公共关系教学主要是讲授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公关技能,医药类高职院校同样也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如何在医药类高职院校开展公关教学?如何使医药类高职的公关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医药行业和社会的需要?笔者认为,医药类高职院校的公共关系教学内容除了讲授普适的公共关系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关技能外,还应当进行具有医药行业特性的公共关系教学,即结合医药行业的特点,突出医药企业的特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医药公关教育,形成医药公关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构建系统、独立的医药公关教学体系。医药类公共关系教学的这种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药公关教学的起点是责任公关教育
医药类高职院校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大都面向医药行业,从事人类健康事业,关爱生命,济世救人,为公众的健康负责是其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因此,面对医药类高职学生,公共关系教学的起点应当是公关责任教育,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引入医药公关教学,使其成为医药企业公关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融入医药公共关系的基本准则中,构筑起医药公关教学的基点。医药公关教学不同于普通公关教学之处,就在于必须树立并强化医药公关人才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医药公共关系的一切理念和活动都是在对公众健康负责任、对社会负责任的框架下展开的,只有在这样的框架下的公共关系,才是社会必需的。
(二)医药公共关系的教学内容应服务于医药企业和医药行业
医药类高职学生的公共关系教学目标应当具有鲜明的服务行业特色,即要培养合格的医药公共关系人才。基于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医药类高职公共关系教学应当使学生获得解决各类医药组织公共关系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应当包括:医药行业的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医药企业内部公关能力、医药企业外部公关能力、医药公关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能力、与公众的协调沟通能力,同时,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写作能力等。围绕以上目标,医药公共关系的教学内容便与普通公关教学的内容有所不同,这种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强调公关主体的特殊性 医药公共关系的主体是各类医药企业,公共关系主体的构成具有差异性和共性。目前,我国医药企业主要是指专门从事药品的研究、生产、流通活动和提供相关服务的营利性的、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组织。按照医药企业的职能划分,医药企业整体上可分为医药生产企业和医药流通企业两大类。医药生产企业又可分为药品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卫生材料及医药包材生产企业等。医药流通企业又可分为医药批发企业和医药零售企业。由此可见,医药公共关系主体的构成是多元化的,各类不同的企业由于其性能和职能的不同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公共关系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但它们又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即医药企业都具有非常强的行业性和专业性,医药企业的产品直接与生命安全相关,医药企业既要实现商业利润,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医药企业的社会责任比商业利润更重要。医药公共关系主体构成的这种特殊性是其他组织所不具备的,也是公共关系教学中“医药公共关系构成要素”这一节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医药公关主体构成差异性与共性的分析,可使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医药公关主体的特性,从而使其具备制定既符合医药企业共性,又满足医药企业差异性需求的公关策略的能力。
突出公关客体构成的特殊性 虽然普通公关主体的公众分类原则同样适用于医药企业的公众分类,但是医药企业的服务对象即消费者群体是与众不同的,它构成了医药公共关系客体的特殊性――多层重叠。医药企业终端服务对象是病人、患者,但是由于医药产品的专业性及高风险性,病人和患者通常需要依赖医生的处方或者依据医生等专业人士的建议,才能选择和购买医药产品(药品和医疗器械),因此,在医药企业产品的流通过程中诞生了所谓第二终端和第三终端:医药批发企业、医院(医生)、药房(药店)被人们称为第二终端;患者、病人被称为第三终端。对于医药企业而言,由于其职能不同,一些医药企业只需面对第二终端或第三终端,而一些医药企业则要同时面对第二、第三终端服务对象。每一类终端服务对象都有其自身不同的利益需求。例如,第二终端主要是基于利益合作、品牌共享的服务公众,而第三终端服务对象则需要提供放心安全的医药产品和教育服务。此外,其他外部公众如政府公众和媒体公众对医药企业也都具有特殊的要求。例如,媒体公众对医药企业的高关注性、政府公众对医药企业的直接监管性,都构成了医药企业外部公众群体特殊性的内涵。
立足于医药健康教育与社会公益――医药公共关系传播内容的特殊性 由于国家法律明文规定,医药产品的信息传播在很多方面受到限制,一般公众特别是终端服务对象――患者对医药知识的普遍缺乏、对安全健康用药知识教育的迫切需求,就构成了医药企业公共关系公关传播的两个特殊维度:一个维度确立了公关传播不能操作的边界,即直接的产品传播或以疗效为主要传播内容的公关传播是行不通的;另一个维度则向我们展示了公关传播应当言说的内容,即立足于公众健康教育及科学用药知识的普及、服务于公众的社会公益,这才是医药公关传播的主要路径。要将企业与公众的沟通建立在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目的的公关主题活动和企业信息的传播活动中,从而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塑造企业良好的形象,完成企业公共关系管理目标。同时,由于医药产品的专业性以及医药企业要面对特殊的公众群体,例如,第二终端的医院、批发商等,医药企业公关活动也具有特殊的方式,例如,与第二终端进行专业沟通的药品学术会议、学术论坛,与原料供应商、产销合作者的联谊活动等,这些活动带有一定的专业特色,构成了医药企业公关传播的多样性内容。
医药企业公共关系目标的特殊性――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同步 由于医药产品直接与人们的生命安全相关,公众凭借对医药企业的信任度选择医药产品,因此,医药企业组织形象传播的目标应当注重培养公众对医药企业的信任度,医药企业只有积极、主动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出对消费者负责、对员工负责、对合作者负责、对社区环境负责的高度真诚,才能够从根本上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在医药公共关系教学中,应明确医药企业公共关系目标与公众信任度之间的必然联系,突出公共关系目标、公众信任度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逻辑关系,强调医药企业品牌建设要具有公共关系战略眼光,而公共关系战略目标的制定应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核心内容。
(三)教学方式上的特殊性――立足于培养学生实际公关能力
高职医药类公关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对公共关系基本原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侧重培养学生解决医药企业在组织形象传播、与公众沟通、构建企业内外和谐环境中所面临问题的实际公关能力。因此,在高职医药公关教学中,教学方式也有别于普通公关教学,这种特殊性表现为:一方面,要围绕医药行业特点,针对医药企业现状,通过典型医药企业的公关案例和其他经典公关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医药公关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另一方面,要依托校企联合资源,对医药企业进行调研、访谈,将当前医药企业信息和企业常见公关问题设计成工作项目植入教学过程中,创设模拟公关情境,通过分组讨论后,让学生组建模拟公共关系工作室,制定出公关方案,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锻炼实际的公关工作技能。由于高职医药公关教学更强调实践性和活动性,因此,高职医药公关教学的模式可设计为“三步曲”:医药企业案例教学――讲授公关基本理论和原则;医药企业问题教学和项目教学――明确医药公共关系面对的核心问题;小组讨论教学――在教师指导下,实践公关知识,演练公关技能。
综上所述,医药类高职公关教学应当面向社会、面向医药行业和医药企业,关注医药行业的发展和热点事件,并以此为教学素材,建构自身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医药行业和医药企业需要的公共关系专门人才,真正完成医药高职公关教学的目标和使命。
参考文献:
[1]薛玉华.浅析“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公共关系学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5).
[2]刘柯,乔海燕.关于高职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的思考[J].河南农业,2008,(24).
[3]刘冬枝.高校“公共关系学”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魅力中国,2009,(10).
[4]陈丽清,李志平.《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研究[J].高等教育学刊,2009,(1).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把社会保险事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按照基本养老保险只能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原则,把改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与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紧密结合起来,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到本世纪末,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养老保险体系。现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要规范和完善省级统筹,确保基金能够按时足额上解和划拨,加大基金调剂力度,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从1998年7月1日起,一是将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包括国有、集体、私营、联营、股份制经济组织的全部职工,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职工以及个体经济组织的从业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全部纳入省级统筹范围。二是统一缴费基数和比例。企业缴费以职工工资总额为基数,并以地市为单位统一企业缴费比例。个别地、市负担过重,企业缴费比例确需超过工资总额20%的,要报省养老保险基金委员会批准。职工个人缴费以本人全部工资收入为基数,月缴费工资超过全省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低于60%的按60%计算。职工个人缴费比例,每两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最终达到8%。个体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缴费,以全省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300%为基数,按20%的比例缴费。三是提高管理层次,省对地、市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差额调剂;地、市对县、区实行统收统支,县级社保机构留出两个月周转金后,其余可由地、市调剂使用;社保机构对企业实行全额征缴、全额拨付,并尽快实现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的社会化发放。四是全省社保机构实行系统管理,具体办法由省劳动厅会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二、要规范和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去年7月1日,全省已按本人缴费工资11%的数额统一为职工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职工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帐户,其余部分从企业缴费中划入。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企业划入的部分相应降低,最终降至3%。个人帐户储存额记帐利率,每年由省养老保险基金委员会确定公布(参考银行同期城镇居民存款利率和全省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实行统一帐户前的帐户储存额予以保留,并与统一帐户后的帐户储存额合并计算。个人帐户储存额只能用于养老,不得提前支取。职工调动时,个人帐户全部随同转移。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个人帐户中的个人缴费余额可以继承,其余部分并入统筹基金。
三、要规范和完善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按照“新老办法平衡衔接、待遇水平基本平衡”的原则,从1998年7月1日起,统一企业职工养老金计发办法。
新计发办法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组成);不满1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本人。
新计发办法实施前已经退休、退职的人员,仍按国家和省原规定发给基本养老金,同时执行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办法。
新计发办法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个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职工,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调节金四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为职工退休时上年度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帐户养老金,为本人帐户储存额除以120;过渡性养老金,为职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乘以本文实施前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再乘以1.4%;调节金,今年暂定每人每月80元,以后视情况调整。新老办法对比,新办法低的,差额部分可以补齐;新办法高的,增长部分暂不超过老办法的10%。按老办法计发养老金的档案工资,封定在1997年底。此前计发养老金的档案工资,仍按各地现行办法确认。
代号
专业
名称
4月18日(星期六)
4月19日(星期日)
课程 代号
上午 (9:00-11:30)
课程 代号
下午(14:30-17:00)
课程 代号
上午(9:00-11:30)
课程代号
下午(14: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