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范文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

第1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复习课;存在问题;有效措施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时期,它的出现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时至今日,考试制度依然是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和欧美教育修学分的考试机制不同,我国从小学到大学无一例外的同过考试来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考试之前,学校会安排复习课程对已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巩固。在复习课程中,学生对就内容重新学习,让自己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在温顾旧知识的同时,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查漏补缺。尽管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很多教学改革并没有落到实处,导致复习方法与学生学习方式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了复习课堂的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新课程中初中化学总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是本文想要探讨的内容。

一、初中化学复习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题海战术现象严重

做题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主要途径,通过习题不仅可以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对已经掌握的旧知识进行巩固,并且通过一定习题还有利于学生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中学复习课程中很多教师过于重视习题作业量,在没有保障习题质量的前提下,在每个章节、每个学习内容教师都会给学生安排大量的习题,这种复习方式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学习压力,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此外,初中课程很多,大量的化学习题也挤压了其它课堂的复习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它课堂的复习质量。

2.缺乏实践

化学即来源于生活也作用于生活,这也决定了化学应用范围的广泛性。像生物制药、武器研发、农业生产、日化用品生产都离不开化学的支持,和其它学科注重理论性不同,化学在依据理论知识的情况下更加注重实践,这也增加了化学学习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化学变化,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程度。但是由于复习时间相对紧张加之教师教学观念不够完善,很多教师在复习课堂中,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梳理缺乏实践。复习本身就是查漏补缺的过程,缺少实践的复习课堂显然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提升。

二、影响初中化学复习课程教学效率的因素

师资力量是教学中的关键,他们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近几年,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很多学校逐渐增加了教学的投入力度。在教师选择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每名教师都经过专业的教学培训,并取得相应的教师资质。尽管素质教学观念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教师教学观念依然相对落后,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加之中学教师队伍年轻化严重,很多教师教学经验相对缺乏,在制定复习目标过程中知识点的梳理不够完善。

三、教学方式单一

教学方式也是化学复习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方式的选择对化学复习课程的教学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学校的教育配套设备比较完善,而且在化学复习课程中也运用了多媒体为学生模拟实验,但是教学方式单一的情况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实验课程以外,课程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阻碍了学生创造力、自学能力的发展,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下,课堂气氛怎能活跃?这样使化学复习课程变得更加枯燥无味。

四、实验设施不够完善

时代在发展,教育内容与教学方式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老旧发黄的教材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理念的需求。教材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向,为了加快素质教育的进程,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课程改革。针对每个科目教育部每年都会制定出新的课程标准,化学作为中学的重要课堂自然是课堂改革的重点,为了加快素质教育的进程,对于化学教材编写方面,并没有一成不变,而是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更新。素质教学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分析能力,化学侧重于实验教学,很多学校尽管采用了新的课程标准,但是由于基础建设相对较差,很多学校没有规范的化学实验室与实验用具,严重影响了化学复习课程的教学质量。

五、提高初中化学复习课程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1.改变复习方法

化学是集理论性、实践性于一身的学科。而且很多知识点概念化、抽象化,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很大,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改变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首先,注重实践能力。在理论讲解之后,教师一边讲述化学理论知识,一边进行化学实验。通过示范,可以向学生直观感受到整个化学变化的过程。第二,教学方式灵活性。为了纠正学生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找出几名典型代表,对典型群体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

2.坚持“一本为本”的思想

为了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各个地方都加大了教育的投入力度,不仅聘请专业的教师,还购买了很多教学器材与设备。近年来我国对教育进行了深化改革,对素质教育的观念也逐渐重视。并且每年的考试内容,教学目标中都有明确表述。

因此,对于化学复习课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以书本为主,避免陷入研究难题、怪题的复习状态。此外,中学化学课程属于基础课程,在习题强化训练的过程中要将习题精简化,避免出现题海战术情况的出现。

3.运用“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对学科方法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是一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考复习中,应充分应用中考复习中培养学生运用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这种优势,把学科方法的培养推向更高的层次,特别是对于学生较难掌握的学科方法:如实验条件控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信息处理方法、各种思维方法等。从教学的本质来讲,学科方法也就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具体学科中的体现。化学学科方法是在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化学学科实际问题中形成特殊的思维方法。从心理学角度,“问题情境”作为思维的内部条件,它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思维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兴趣、认知发展水平等因素,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化学问题情景,通过问题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形成相应的思维方法,也就训练了学生的化学学科方法。

总之,总复习作为初中化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新课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是对新课教学取得的成果的巩固和延伸。在教学中,应注意它与新课教学的区别与联系,根据复习对课程目标的作用及学生在复习中学习的特点开展更为有效的复习教学,提高实现新课程化学教学目标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贾金苹.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课堂效率[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3期

第2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范文

一、研究性学习特征

研究性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个新的课程概念,随着教材的改革,研究性学习及研究性课题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也将日趋重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对研究性学习作了如下说明: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因此,研究性课题应具有专题性、开放性、探索性、层次性、过程性、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和学生自主性及可操作性等特点。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是有学生在一定情景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性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造能力,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通过对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探讨,一般能达到如下目的:了解科学探究过程;获得探究体验;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发展创新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搜集和加工应用等能力。

二、研究型学习类型

研究性学习应适应中学生的身心及知识层次等特点从以下几种角度进行并选择研究性课题:

(1)认知型研究性学习,如关于酒精可燃与不可燃临界浓度的研究,关于多元酸与碱连续反应中数学模型的构建的研究等等;

(2)应用型研究性学习,如生活中的几种简易水处理方法研究,关于含碘食盐的日常保存的研究,无污染氯气实验装置的研究等等;

(3)综合型的研究性的学习,如常见含银废物中银的回收研究,关于延长电池寿命的研究等等;

(4)宏观型的研究性学习,我国废电池处理现状及方案研究,本地生活垃圾调查,无磷洗衣粉为何难以推广等;

(5)文献型研究性学习,如侯德榜对我国民族制碱工业的贡献,四大发明与我国古代化学等等。

三、化学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法

进行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初期,较多采用的是在活动课程中进行的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组织形式,以问题为中心的主题式研究性学习。课题组一般由3~6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为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有分有合,各展所长,协作互补。从课题研究思路来说,化学研究性学习既要反映化学学科的特点,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特性,又要充分考虑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自身规律。从课题研究构想来说,我们的理论支撑背景要有针对性和深刻性,达到阶段目标和理想目标的方法要有可行性和实效性。

第3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不忽视的促进作用。高中化学教师对于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化学教学课堂的融合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条件,选择相应的研究课题,对课题展开深入的研究,从而使得学生具有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的学习模式。传统的学习模式与研究性学习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性学习模式具有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对学生的内心世界给予一定的尊重,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探究学习活动中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应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去创建学习模式。以往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过于偏重知识的系统性,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过于死板。一名优秀的教师曾讲述“我宁愿培养众多个不同的天才,也不愿意培养众多个相同的人才”。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更加的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和创新,希望能够培养出众多的创新型人才。研究性学习引入高中教学课堂,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知识面变得更为广泛,为学生的创新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研究性学习的应用,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教学改革,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丰富教学情景

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多方面的挖掘具有具有学习价值的情景素材,在化学教学课堂上创建良好的学习情景,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提升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将以往学生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课堂而言,教师需要将化学学科具有的魅力在课堂上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教师要利用口头讲解、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得学生能够多感官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化学知识学习的乐趣。现阶段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教学活动能够使得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转变为其自身具有的技能,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高中化学教师想要满足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需要对教学模块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每一个教学模块具有的特点,科学的、合理的选择研究性学习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上创建良好的学习情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师对于学生要给予更多的肯定,维持学生的探究热情,创建具有高度民主性的高中化学教学课堂,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的想象力不会受到任何的限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实验探究

以往传统的化学教学课堂主要是学生的验证观察为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属于知识的被动接受人员,教师更加的关注实验的结果。化学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实验的验证过程,但是教师对于实验的设计却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也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对于研究性学习而言,教师具有的身份发生了转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人员,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在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上设置探索性的实验。对于化学实验进行演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设置相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全面的激发学生具有的科学思维。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对试验结果进行探索,创建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对铜和浓硫酸的加热实验进行演示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以下问题:为什么稀硫酸与铜不会产生化学反应,硫酸具有的浓度需要达到多少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与铜发生化学反应。对于化学实验可能造成的二氧化硫污染该如何的避免。

3.拓展课题调研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际应用。只有不断地加强课堂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才能深刻的领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变为自身具有的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我国高考制度也在进行全面的改革,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对于实际应用问题的审核更加地注重。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化学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得学生具有的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教师在讲述燃料的应用这一化学知识时,教师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在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上设置问题情景,从而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准确的、全面的了解各种燃料的实际应用,从社会生产中探知热能的利用。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对于学生知识归纳能力的培养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对各种燃料进行对比,明确哪一种材料更为优质,最终引出新型能源开发应用的研究课题。

三、结语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充分的调动起来,要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知识,加深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教学实践过程中,要给与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可以感受到高中化学课程的魅力所在,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成效、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化学传统教学方式自主学习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觉悟也越来越高,对于知识的需求不断的上升。同时,社会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剧,人们逐渐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但是大量的知识却让学生无法很好的吸收、汲取,变成自己的东西。传统的一味灌输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在这时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就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研究性学习方法。高考是人生中决定命运的一次转折点,而对于理科生来说,数学、化学、物理仅仅靠老师的讲解和大量做题是不够的,更需要自己深入的研究,把书本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这同时也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使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知识点比较零散的学科,这种学科更需要学生研究透彻,形成自己独有的体系。

1.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内容与形式

研究性学习又被称为专研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它主要是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在这种新的学习方法中,学生占主体地位,而老师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所有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讨论、研究、解决。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中的一项内容。它是指在老师的辅导下,学生自己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它虽然涉及很多学科的知识,但不是简单的各个学科的加总,而是不同学科的融合在社会活动中得到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从而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单纯的实践活动,它实际上更像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对某一问题的研究一般会经过以下几个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材料收集、讨论总结、得出结论[1]。在这个过程中会运用到不同学科的知识,将它们融会贯通,才会完成的更好,学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2.研究性学习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老师的作用,更多的是老师的一味灌输,学生自己思考的机会较少,甚至学生只是一味的接受老师所教授的东西,压根没有自己的思考,一直死读书、死记硬背。这种方法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接受老师所教授的知识,也不能很好的将它转变为自己的东西,会出现理论与现实相离的现象,不能很好的将学会的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这也是大多数学生认为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没有用处的原因之一。而研究性学习则弥补了这个缺陷,它更注重于学生自己的思考,有利于学生在自主研究课题的同时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学生走出课堂,发现书本以外的东西。这种教学方式更注重于文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相互结合,脱离课堂之后,学生学会了理论知识在现实中运用的方法,从而将课本上死气沉沉的理论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学生更容易接受,然后转变成为自己的东西。两种教学方式都有利有弊,一个注重理论的学习,一个注重理论的运用。只有将两种教学方式相互结合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使学生即不会成为书呆子,又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锻炼了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生活中的能力。

3.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其实高中化学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我们知道面粉的发酵需要碳酸氢钠、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醋中含有3%―5%的乙酸、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等,这些都和我们学习的化学有关。既然化学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如此的紧密,那么只注重课本上的知识是没有办法学好化学的。同时我们也知道化学的知识点很零散,只靠单纯的记忆,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既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就需要结合新的教学方法,这时研究性教学方法就应运而生了。化学研究性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主动发挥的程度,这直接决定了研究性学习的效果。研究性学习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自我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在化学研究性学习方法中,学生占主体地位,但是老师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老师是否了解高中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程度、布置课题的难易程度、老师何时加入讨论、老师应该给予学生怎样的帮助[2]。这些也都是化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其中,认真思考过后,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将课本上的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那么这个活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而且对于化学这门学科来讲,研究性学习方法与化学教学的有机结合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的效率[3]。

4.结语

研究性学习是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的一个补充,它更注重学生自我思考能力的培养。它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运用脑力劳动,追求自我,逐步发现知识的乐趣,并且在这过程中发现新的东西。这不再是学生简单的学习过程,而是学会学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杨国林,许国鸿,宋慧萍.高中化学教学模式中创新模式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4,27:194

第5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创造能力;创造力

“化学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全新的课程,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研究性”学习已被正式列入课程计划。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中。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一味地以教师为主体,而是应当贯彻实施诚如现在的新教材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和终生学习打基础的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对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研究。

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特征

普通高中新课程计划提出“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此,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个问题恰恰又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应该提倡研究性的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习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那么,研究性学习有哪些特征呢?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一是探究性――探究性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这种探究性表现在研究课题的结论是未知的、非预定的,结论的获得也不是由教师传授或从书本上直接得到,而是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查资料,做实验,通过假设、求证,最终解决问题来得出自己的结论。

二是开放性――研究性学习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首先,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其次,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也不拘泥于教师的知识视野,更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第三,许多课题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只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需要去权衡利弊,进行评价,这就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第四,时空的开放性,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走向社会,利用图书馆、网络、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资料,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

三是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以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这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从目前中学教学中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到社会中学习,增强面向社会的能力,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来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解决问题。

四是过程性――研究性学习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及对信息、资料的整理与综合。它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研究意识、问题意识,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

二、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题原则

研究性课题的选择必须符合研究性学习的探究性、开放性、实践性和过程性等主要特征。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小组在实施课题时,常常会受到多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并不意味着任何问题都能着手进行研究。高中学生的知识状况、学校的条件、校外的资源等不允许在选题时好高骛远。内容的深浅、研究范围的大小,必须与中学教育的现状和学校的内外资源相适应,选择的课题尽量立足课本知识、现有能力的拓展和提高。

“3+X”模式下,试题既体现了各科知识的独立性,又体现了学科间知识的相互融合。因此,各学科在立足于本学科教学研究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科内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打破学科界限,加强学科间的融合,对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综合应用的能力。例如:我们以一种工业陶瓷的生产为素材,把有机物的性质、聚合反应、催化剂作用等化学知识和成型过程中真空抽滤、气体分子数目减少和压强变化等物理知识融合做题型,使学生对其中各个过程的化学变化、物理现象、应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计算。例如,从报道上得知某新型电池用甲醇、氧气和强碱介质制成,以此为题材,把化学中的电极反应和物理学的电功率联系在一起,通过对这类题材的发掘,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视角观察社会、观察生活、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6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化学;应用;能力

G633.8

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而且能够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情境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去。因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来讲,务必实现自身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准确地认知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下面,笔者对研究性学习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进行了简要地分析。

一、营造良好的研究性学习情境

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时候,教师能够结合教学的目标,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由教材或者是课外的资料当中查找适宜营造良好学习情境的素材,从而在营造良好学习情境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积极研究。并且,教师在营造情境的时候,需要有效地统一生活实际跟化学知识,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加深研究。例如,教师在讲解铁的性质的时候,能够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演示铁桶、铁钉等以铁作为材料的实物图片,且引入问题,以使学生融入在情境中,教师能够提问学生生活实际中还存在哪些物体是以铁作为材料。这样,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演示铁钉生锈的图片,且启发学生想象生活实际中铁钉生锈的原因及其形态,从而激起学生探究铁钉的欲望,让学生探究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化学现象,以及能够在生活实际中应用掌握的化学知识。

二、重视实验探究的教学

教学并非奉送知识,而是需要指导学生发现知识。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的实验教学注重观察性的验证,学生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比较被动,教师也往往重视实验的结果,教学的过程就是检验实验结果的过程,而忽视了实验的方法与实验的理论背景等,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科学素养。而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的地位出现了改变,教师由主导者向引导者转变、由控制者向参与者转变,教师能够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由检验性的实验向探究性的实验提升。并且,在呈现实验的时候,教师通过有趣的语言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和科学思维,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真正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的思维获得整体性的开发,以及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创造性地挖掘,建构生成性的良好教学课堂气氛。例如,针对浓硫酸和铜的加热反应实验,由于稀硫酸和铜不可以进行反应,那么教师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提问学生铜跟浓度是多少的硫酸才能蛟诩尤鹊氖焙蚍从δ兀吭谑笛榈墓程中怎样防止二氧化硫的污染?这样一来,常常能够实现理想的研究教学效果。

三、组织课题的调研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终极目标,只有使社会与课堂之间的距离拉近,才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且在生活实际中不断地应用掌握到的知识。当今不断进行改革的高考制度的一个重大改变就是日益注重实际应用问题方面的考查。高中化学教师务必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教学的社会性,积极地研究生活生活跟知识点间的契合点,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与联想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燃烧的综合利用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能够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且通过搜集到的一些素材营造问题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意识。另外,还能够要求学生由生产与生活实际当中发现和总结如何对热能与燃料进行充分地应用。如此一来,不但提高了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最后的时候,要求学生在比较几种燃料的基础上,探究哪些是优质的燃料,进而将开发新能源的问题引出。当然,这要求教师有效地联系不断减少的矿物资源和越来越增多的能源间的矛盾。教师还应当对学生进行合理地组织,建立课题学习小组,坚持异质组合的原则,有效地体现学习共同体的功能,以及在学生进行调研的前提条件下,通过指导、探讨、评比、归纳等,让学生将成果通过报告、论文、设计制作等的形式加以归纳,让学生之间开展交流。

四、注重迁移性的练习

可以说,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学习一直都带着问题,以及一直处在一种动脑想、动手做、动眼睛观察的状态当中,在持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知识和提升了能力。而在注重学生参与性学习和活动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重视学生的迁移练习。具体来讲,教师应认真地设计问题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的过程当中去,启发学生转变客观的内容为主观的知识,奠定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基础,这个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当然,教师在选择练习题的时候,应当注重题目的实践型、创新型、代表性,有效地统一生活实际与教学知识点,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联想能力、推断能力等的考核,这样也可以使练习的目的性与趣味性提升,进而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兼顾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特点,充分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使学生体现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去。当然,教师还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实践条件和机会。只有如此,才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让学生形成自主地学习和探究观念,从而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韦德鲜.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J].亚太教育. 2016(06)

[2]冯玉婷,盛家荣,宋林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研究性实践型教学模式的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03)

第7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科学的学习方法

随着新课程在我省的全面展开,我校根据教育部2000年《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将研究性学习活动列入课程计划,将这门课程列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并明确规定:“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中选取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突出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学生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研究性学习可以看作是旧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改革的衔接桥梁,起到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积极自主获取化学知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能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从选择方案到设计研究过程、广泛搜寻并利用资源、再到探索研究得出结论,都由学生自主操作,教师更多的是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材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课程目标得以体现并最终实现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而且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资源与工具。所以我们主要是鼓励学生根据课标的目标和内容要求,从教材人手,参考各自的潜能和兴趣爱好,指导学生自主地选择研究性课题。通过近一学年的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对学生选择的课题进行适当的指导。比如:喜欢动手实验的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选择以实验为主的研究课题。擅长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同学选择了如“温室效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从沙滩到化学SiO,的应用”“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使用范围、性能和价格,以及电池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调查废旧电池是如何处理的以及回收废旧电池的意义和价值”等调查类课题。而对人文历史有兴趣的同学则选择了“元素周期表的历史衍变及类型”等化学史类的课题。

1 充分突出化学实验的优势,有效地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现行教材中实验分为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但学生亲自动手参与的实验比例还是太少,为了多让学生动手参与探究,突出化学实验的优势,我们选取了“探究硫酸铝中什么离子有净水作用的实验”“粗盐提纯后的溶液中还有哪些可溶性离子存在的实验”“Nacl固体、NaCl溶液以及蒸馏水的导电实验”等供学生课外活动参与的课题。

2 通过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展过程,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研究性学习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在课题的开展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的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作为老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走出课堂,参与到社会实践的亲身活动中,开阔思路,学会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的问题。例如:通过“空气污染的来源及防治的方法”“除了硅,我们还有什么?”“雨水的pH测定”“厨房里的化学知识”等课题的研究,分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了解关于化学与环境、生活的关系,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知道了化学对社会和环境的重要性,拓宽了知识视野,同时也培养了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二、结合教材,联系实际,深化教材

将研究性学习融于课堂教学,这是当前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有效方式之一,即采用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中基础性学习以课本为基础,可以把握教学的深广度,构建学生完整而合理的知识体系,研究性学习则进一步挖掘教学内容的各种教育功能,尝试以社会课题组织教学,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化学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引申课堂演示实验,应用化学相关原理解释生活现象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方式之一,例如,学到氯气与水的反应时,让学生探究氯水溶液中能起漂白作用的物质到底是什么,并自行设计和完成实验。学到乙酸的酯化反应时,让学生观察在家里炒菜时,适时地加些酒和醋,炒出的菜会格外香的原因的探究,并运用到物质的性质,顺利地得出乙酸的性质。

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开展了以下研究性学习:

(1)无污染氯气装置的研究;(2)关于含碘食盐的日常保存的研究;(3)绿色能源离我们多远;(4)调查常用纤维、常用塑料、常用洗涤剂、常用粘胶剂等常用化学品种的主要化学成分、性能、价格等,提出不同人群使用不同日常生活用品的设想。(5)酒精的性质与作用以及酒驾的害处等接近现实生活的问题。

第8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范文

一、要善于利用“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的知识包容量巨大、覆盖领域广阔,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获得知识源泉的宝库,具有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弥补了其他媒体传播方式的不足。表现在美术欣赏教学课上,网络就是博物馆、美术展览馆和图片库。学生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到所需要的作品图片及其相关背景资料,并可以将学习内容下载保存,再通过软件进行编辑处理,以供长远研究学习使用。

由此可见,在教学实践中将网络技术与美术欣赏课程整合,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才是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的核心。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里的作用,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的地位,以及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学生与网络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在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里的作用

1.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中,美术教师角色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化为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与合作者。美术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教师经常深入学生课题组,了解他们的需要和碰到的难题,和学生一起研究课题,随时掌握学生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美术欣赏涉及科学知识领域和人文知识领域,在学科联系中,美术欣赏与中学历史、地理、政治、文学、物理、化学、音乐、生物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比如青铜器的冶炼工艺涉及金属熔点和合金的概念;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与政治、历史紧密关联;美术作品的发祥地及作者的生活地域又与地理相衔接;花鸟画中各类花鸟形体结构的理解完全依赖生物课学到的知识。在此过程中,美术教师不断意识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对本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漠视等问题,从而产生继续学习完善自我的愿望,这就需要不停地充实自己的学识修养,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指导,这是教师责任心和学术胸怀的体现。

2.在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种指导与传统教学指导不同,课题研究的答案没有所谓的标准,甚至课题的提出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列出。归纳起来,主要有:①课题选题的指导;②研究思路的指导;③研究方法的指导;④信息资料来源的指导。例如在中国古代山水画教学中,教师先列出多条研究性课题:山水画中诗情的体现、从山水画里的树种看现代环境保护、山水画与古典音乐的联系等十多条。学生可以选择这些课题进行研究,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重新选择课题,有的学生就自定了如:山水画里的名山大川、水墨山水画在现代家庭装饰中的品位等优秀的选题。在确定选题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资料,下载保存后继续分析直至完成分析报告。有几位选择《山水画里的名山大川》为课题的学生,在网络资源库中游历全国著名的名山大川,饱览以《溪山行旅图》、《庐山高图》、《华山图》等为代表的历代水墨山水名作,并且下载这些山水画图片及和它们相对应的实地照片和相关的文字说明资料,通过课后的编辑研究,得出中国名山大川不仅有极美的自然景观,还具有极其深厚的人文背景的研究报告,他们将课题延伸至与古代山水诗相联系,更感觉到我国古代文化精华的博大精神,提高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和审美品位,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3.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美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是分散的,各学生之间的能力也有差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将学生编排成不同的课题组,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

三、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的地位

第9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范文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反映了现代化学教育鲜明的时代感和使命感,它从各个层面指明了高中化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与重要内容,它使化学教与学发生根本变革。研究性学习活动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密切联系自然、社会与生活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方式。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化思想,形成科学的求知态度,也在自主活动中锻炼其能力。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时,学生可能会在选题、设计活动方案、收集材料、实地研究等环节遇到一系列困难,从而引起其思想和态度出现反复和波动,教师适时介入指导和帮助,对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提高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质量和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课题生成指导

确立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的首要环节,它不仅决定着学生活动的主攻方向、目标与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研究时应采用的方法和途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1.1 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或课业学习中提炼出感兴趣的问题或热点问题,上升成研究课题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以课题为载体,创设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并体验知识的学习过程。因此,主动性、自主性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特点。如学完生活与化学这一节后,学生对机动车尾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目前机动车尾气污染物和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成份、产生原因以及防治方法等,确定与之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题,指导学生分头收集材料,整理信息,得到观点;还可以指导学生以“食品添加剂与健康”为题,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报纸和网络上收集一些食品添加剂的信息,了解它们的作用、性能和不良影响以及因不当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中毒事件,并通过分析从中获得与主题有关信息,培养其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1.2 指导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题进行推敲,使其具体明确可行

在选择课题过程中,学生会凭自己的感觉定题,选择的课题往往存在研究范围过大,内容空洞抽象,研究方向不明确等问题。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选题具体化,符合实际,具有可行性。例如,学完“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时,学生可能会将“调查合金所具有的广泛用途”定为研究课题。作为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这种选题明显存在涉及范围过大,研究任务指向不明确以及学生的能力和主客观条件不相符等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将选题分解,使其具体化,不如改为“调查铝合金所具有的广泛用途”更切实际。再如学生围绕“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购买小汽车,城市大气污染和交通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一事实,把研究课题改为“城市环境变化的调查”会更方便操作。

2 研究方法指导

研究课题确定以后,就需构思研究思路,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计划,等等。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具体指导或有关知识的专题讲座,让每一位学生明白自己所要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需要查询的资料和数据,完成每一项任务所要运用的方法等。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活动课程,一般以小组的方式展开,全部过程会用到多种方法,如文献研究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1)文献研究法是从课题研究的目标出发,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理解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简单易行,个人或小组都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料进行研究。如上例中“食品添加剂与健康”课题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文献研究法。这种研究方法简单易行,目前主要有查阅图书资料或搜寻网络资料两种途径。查阅文献的过程,就是一个向他人学习与交流的过程。

2)观察法是一种最古老的研究方法,即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以及大脑来展开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观察不等于日常生活中随意地看看听听,应要求学生有观察计划,实施观察计划时要做好观察记录,对观察结果要及时整理。

3)实验研究法。实验与观察不同,在实验中要人为控制一些条件,以引发某些预期现象,证明某因果关系的存在。通常有以下几步:提出假设并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总结实验经验。例如,在做“制备氢氧化铝”实验时,在两支试管中都有加入10 ml 0.5 mol/l的Al2(SO4)3溶液,一支中滴加浓氨水,另一支滴加2 mol/l的NaOH溶液;一开始现象相同,随着不断加入,加入浓氨水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消失,而加入NaOH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开始溶解直至完全消失。

4)调查研究法,即采用问卷、访谈、测量等方法收集资料,发现事实,解决问题。为了完成课题研究,可能进行多个项目的综合调查,也有可能是单一的专题调查。可用现场调查、个别访问、抽样调查或用网络工具来调查,无论采用何种调查方式,都要有过程和结果的记录,以便分析。

3 研究过程指导

课题类型不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也会有所差异,但大体过程是:形成课题并建立研究小组制定课题研究计划课题论征与交流实施研究方案中期交流与评价整理与分析研究资料形成研究成果交流与展示研究成果组织评价与反思活动。

其中实施研究方案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也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质性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个个意想不到的困难,既有数据、材料驾驭和处理过程中的困难,也有因研究方法和思路欠完善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此时,学生常会失去信心,或因学习态度、能力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出现研究不认真,敷衍了事,缺乏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状况。对此,教师应一一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帮助、指导。

当出现学生不善于驾驭和处理材料时,教师可通过具体指导或寻求同伴支持等方式来解决,如帮助其对材料进行归类分析,概括主要观点或撰写提纲等。而对于数据处理问题,教师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让学生善于抓住不同要素及变量之间的关系。当学生随着研究的深入,遇到知识,或发现自己能力有限而失去信心时,教师可通过点拨引导、介绍参考书、开设辅导讲座、小组个别教学等方式予以解决。

4 结题阶段指导

终期成果形成阶段,也就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结题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课题研究引用材料的详实程度、文章结构的逻辑关系、观点主张和研究结论的科学性进行反复推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最后,教师应帮助学生把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心得与感悟,加工制成的实物或软件等以展板、模具、图片或课件、网站等形式展示给大家,或者开展小组成果交流会、论文答辩会等。展示、交流、答辩等活动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大家进行课题研究的最终评价考核,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反思小组的活动过程,利用评价考核的机会,促进自己在课题研究中成长。

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科研的艰辛和快乐,在与他人的合作与交往中培养其团队精神。在教师的介入下,让其学会从多方面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其既能在“学中做”,又能在“做中学”,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戴树桂.环境化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