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探究式教学的特点范文

探究式教学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探究式教学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第1篇:探究式教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Proteus 电路原理 研究式教学模式

高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电路原理”课程建设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采用了研究式教学模式[1]-[2]。教师必须创设类似科学研究和生产现场的情境。Proteus仿真软件功能强大,集电路设计、制版及仿真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是创设这一情境的最有效工具[3]-[4]。本文将仿真软件Proteus应用到“电路原理”的研究式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以前许多教师在开展应用Multisim的教学实践时,学生虽然用到了仿真软件,但是没有真正开动脑筋成为学习的主体。研究性教学的基础是构建情境,即设置更贴近实际生产岗位技能、贴近实际产品的项目[5]。研究性教学要求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知识,教师以探究的方式组织传授知识。因此,教师应在基于Proteus构建一定电路情境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由学生得出结论。

例如,在“一阶RC电路”的教学中,为了研究其积分特性和微分特性,应用Proteus创建了积分电路如图1所示。电路中输入方波信号的有效值为1V,频率为10Hz,脉冲宽度t=50mS。在图表模式下添加输入电压探针和电容电压输出探针得到积分电路曲线图2。研究性教学在通过仿真软件展示结果的同时还有更高的要求。例如,可以向学生提出:改变电路中电阻、电容、输入信号频率的大小,输出波形会如何变化?该电路还具有积分作用吗?积分电路的条件是什么?我们可以按表1改变电路元器件参数、输入信号频率,重新观察两种情况波形如图3和4所示。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论?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这时,可以采用理论计算分析图1所示电路,在输入信号的正半周,电容电压相当于零状态响应;在输入信号的负半周,电容电压相当于零输入响应,只要满足时间常数远大于输入方波信号脉冲宽度,电容充放电曲线近似为直线,该电路完成了积分功能;而当时间常数小于输入方波信号脉冲宽度,电容迅速完成充放电后保持稳态值不变,直到输入信号改变状态。在该例子中,我们还可以向学生提问:当以电阻电压做输出时,情况又如何呢?这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设计如图5所示微分电路实验,再改变电路参数,根据图6所示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论?我们采用如前所述那样理论计算分析图5所示电路。

2.分组探究,归纳总结

研究性教学的问题经常自发地产生于学生中间。我们对于上例中RC电路输入正弦信号,电路的功能则可能要发生变化。为了节省学时,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讨论,并各自、结合分析结果直至归纳总结。

例如,对于图7所示的以电容电压为输出信号的RC电路和图11所示的以电阻电压为输出信号的RC电路分别输入频率为5、20、50Hz的正弦信号,我们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每大组分成三小组,进行电路绘制仿真。各小组同学结合起来分别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然后两大组同学再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出两种情况下电路功能特点。

3.一问三步教学方案

针对我校电路原理课程教学学时逐年减少的现状,我们采用一个问题三步走的方案。对于课堂上不能实施的研究性题目,教师提前布置大作业,安排学生课前完成仿真实验,课堂上进行演示,教师应启发他们思考问题,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然后从理论上讲解该结果产生的原因。课后教师组织他们撰写小论文,阐述其原理、功能、应用。通过大作业和小论文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4.结语

本文介绍了应用Proteus进行“电路原理”研究式教学的实践过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仿真实验、分析仿真结果,起到了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和探究。通过这样的实践环节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创新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探索了一条以学生主动和创造性学习为灵魂的本科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仲伟合.论大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J].武汉:中国高等教育,2010,15(9):34-36.

[2]陈波,陈梅,方敏等.电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2(5):50-52.

[3]周润景,张丽娜,刘印群.PROTEUS入门实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9:2-8.

第2篇:探究式教学的特点范文

一、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的特点

要组织好幼儿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的特点。

1.生活化和趣味性

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的内容应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这些内容不是以知识的逻辑组织的学科,而是以生活的逻辑组织起来的感性的、多样化的活动,它来源于儿童的生活、兴趣、探索、谈话和争论。当然,生活是多层次的,其中既有有益的又有无意的或有害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作用,对幼儿的生活进行过滤,引导幼儿对生活中有探究价值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一般而言,幼儿所选择和从事的常常是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如果学习的内容缺乏趣味性,有时甚至是迫使他们开展某些活动,那么他们的情感和兴趣就会减弱甚至受到挫伤,这样只会削弱其自我意识和主动探究行为。如:教师带幼儿去户外观察梧桐树,幼儿对梧桐树不感兴趣,却对梧桐树脚边的一行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蚂蚁的活动相对于梧桐树来说更具有趣味性,更能引发幼儿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行为,探究的空间和价值也更大,这时教师就该作取舍。

2.过程性和参与性

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由教师制订学习目标、设计学习过程、准备学习材料、组织学习活动直至评价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一是参与学习目标的提出,这里更注重于幼儿自己想知道什么,而不再是教师想让幼儿知道什么;二是参与制订学习计划,学习计划是随着幼儿想继续关注和一步步深入探究的兴趣和内容不断调整和制定的,不再是完全按教师事先想好的意图来设计;三是参与收集资料,教师应鼓励幼儿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资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探索的对象进行了解。因此,教师应支持幼儿在活动中通过书籍、报刊、杂志、上网、电视、广播、录象、照片、玩具、现场采访、咨询、探索实录等各种途径去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四是参与学习进程,即学习进程根据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保持时间、生发的问题及获得的经验等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而不再是按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进程进行。五是参与学习活动的评价,包括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让幼儿能主动地对自己、对同伴作出评价。

3.开放性和创造性

整个探究过程呈开放状态,教师给幼儿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包括:一是时间上的开放性,即打破原有固定的、封闭的、几十分钟内的集中学习,拓展到幼儿生活中的多个时间段,个体自由学习时间、集体组织的学习时间,还有家庭、社会接触过程中的学习时间等,都可纳入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二是空间上的开放性,除了在幼儿园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区域外,更要把幼儿带入社会、延伸到家庭,使他们的学习空间更为广阔;三是形式上的开放性,即不再局限于让全体幼儿用同一种方式去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是更侧重于如何遴选最佳的学习方式,确定哪一种形式更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四是教师心态上的开放性,应允许幼儿有异议,允许幼儿“走弯路”、“犯错误”,保护幼儿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创造性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幼儿的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培养幼儿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对周围环境有着强烈的愿望与好奇,教师让幼儿自主学习既能满足幼儿探究、了解环境的愿望,又能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由于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获得经验作出理解的,这种理解是富有创造性的。这种创新可能没有社会价值,但却是真正创新的萌芽。

二、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指导策略

教育观念的更新促使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幼儿是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那么,教师在幼儿自主探究学习中应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呢?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指导策略呢?

1.支持者――支持幼儿的探究兴趣

例如:中班的一位幼儿从家里带来了一只小鸟,叽叽喳喳叫得欢的小鸟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它叫什么名字?”、“它喜欢吃什么?”、“它会说话吗?”等一连串的问题生成了,这时笔者及时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和幼儿一起围绕这只小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第二天,笔者也带来了两只不同种类的、更漂亮的小鸟,并以支持、欣赏的态度鼓励幼儿提出关于小鸟的更多的想知道的问题。笔者的行为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小鸟的兴趣,引发了以“我喜欢的小鸟”为主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教师对幼儿兴趣的支持,是成功教育的开始。

2.促进者――促进幼儿的探究进程

教师应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感兴趣的项目中去。当幼儿由兴趣生发出许多问题的时候,教师不以灌输的方式传授“真理”给幼儿,不应急于给幼儿答案,代替幼儿行动,而应通过搭建“脚手架”来引发幼儿的自主探究学习。那么,怎样来搭建合适的“脚手架”呢?

(1)创设开放的学习空间。

在“我喜欢的小鸟”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更多地了解鸟的情况,笔者在室内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有关鸟的图书、VCD、图片及标本,并及时调整了原来进行的关于“春天”的学习计划,来支持和适应幼儿现在的学习需求。同时,笔者大胆打破原来比较死板的、集中的、程序化的学习模式,采用个体自由探索、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让幼儿自由自主地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去获取关于鸟的信息。

(2)创设问题情境。

在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无目的、无意义或目的性不强的学习,这时笔者通过引疑、设疑、留疑等介入方式,让幼儿的学习融入其能力与需求之间矛盾冲突的解决过程中,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问题,协助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我喜欢的小鸟”活动中,幼儿在观察小鸟的嘴巴,由于缺乏经验,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有限,因而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他们只注意到鸟的嘴巴是尖尖的、可以吃东西等。这时笔者主动引导说:“我发现了鸟的嘴巴真有趣,有的长,有的短,还有的弯弯的,为什么鸟的嘴巴会有不同呢?你们可以帮助我找到答案吗?”笔者借助当时的情境,以引发、促进幼儿更有价值的学习行为发生。

(3)追随幼儿的学习趋向,及时提供材料。

在“我喜欢的小鸟”活动中,当幼儿提出要让活动室成为小鸟快乐的家时,笔者引导幼儿一起收集各种材料(彩纸、塑泥、纸杯、种子、铅丝等),并相应地在室内各个活动空间呈现一些范例和如何制作的示意图或难点化解图示,让幼儿既可欣赏又可自主自由地学习制作方法,启发和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材料创造性地表现小鸟及其相关的内容。很快幼儿创作出了自己的作品,纸折的、纸杯做的、泥捏的、种子粘贴的、彩纸拼贴的、铅丝弯成的“小鸟”飞满了活动室,用幼儿自己的话说:“我们班是小鸟快乐的家!”

3.激励者――激励幼儿的探究信心

教师应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尊重每一个儿童的独立价值。因此,教师在扮演好前面两种角色的同时还要适时、适当地鼓励幼儿,促使幼儿成功地完成任务,帮助其建立起自信。

第3篇:探究式教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教学特点;教学实施

探究式教学过程是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自行搜集和分析相关材料,探究问题,并从中感受和亲自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而初中数学的教学特点与探究式教学也有相应之处,“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是让中学教学充分体现个人体验和逐级探究的实践过程,而此理念与初中数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是如出一辙的。

一、 中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开展的原因

中学数学教材的结构安排,首先是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设计的探究性题目;然后才进入这一单元数学概念和具体方法的学习;而在最后的习题中,题目总是围绕着探究性的原则,让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这样,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就决定了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

除此之外,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也同样决定了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不应该被看成是学生对于教师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主动学习与探索。现今,初中教师大多教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即课前自己预习,课上与同学讨论课本中不懂的知识,最后再由教师指导改正,这样的学习方式也是与探究式教学相适应的。

二、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探究性教学的过程是以问题为载体的,因而,提出问题,诱发学生思考,是其主要的特点之一。问题是生活的来源,没有问题的世界是不存在的,也是毫无生机的,数学也是如此。在数学学习中,没有提问就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不会去深入思考。以提问为主要特点的探究式教学,围绕数学问题展开探究活动,能够促进数学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与创新。

交互性是探究式教学的又一突出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是教师在课堂上源源不断的讲解课本知识与习题,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由此学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都是机械的模仿,缺少自身的探索,不能深入了解教师所传授的数学知识。而探究式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主体,在解决不同问题时,通过学生内部的互动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仅可以亲自体验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还可以培养自身探究问题的能力与研究问题的思维。

探究式教学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模式。这种开放式教学不仅表现在活跃的教学与学习气氛中,还体现在练习题型的变化,这些题型不再只有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价值,更被视为是唤醒和养成学生判断与选择的自觉意识,是形成学生灵活思维品质的一种载体。

三、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实施应注意的方面

(一)问题要有合理性

在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以数学问题的形式展现出来,提出数学问题,这些问题要结合课本知识,并且不能超出学生的思考能力范围。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探究性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开展,这就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将探究性的知识内容和例题布置给学生后,由学生分组探讨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设计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便更有利于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实施。

四、 对探究式教学的思考

探究式教学的实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从开始实施到普遍实施总会遇到许多困难,而面对这些困难时,教育者不应退缩,而是积极面对并努力解决问题。

(一)探究性教学最主要的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能够为学生的探索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究数学环境,所谓的良好的探索环境就是活跃的课堂氛围。而教师要想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就有可能导致课堂秩序混乱,这是教师和家长所不愿看到的,家长的不支持,就可能导致探究性教学实施的难度加大。为此,教师更应努力管理好课堂秩序,说服家长,做出最好的教学成绩。

(二)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会超出学生思考能力的范围,使学生讨论时无从下手,这样就会使探究式教学难以达到其预期的效果,而且还会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备课,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僵硬的教学模式,它以提问形式开始,引发学生思考,开展课堂活动,开发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潜能,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探讨与解决数学问题。课堂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可以说直接取决于师生关系的好坏,师生关系不好,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而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在保持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拉进教师与学生的友好关系,从而使学生由对教师的喜欢与尊敬,进而转向对教师所教授的科目感兴趣。当然,面对研究性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还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解决。

参考文献:

1.宁连华.数学探究教学设计研究[J].数学教学报.2009(4).

第4篇:探究式教学的特点范文

摘 要:前,教学工作处于改革深化的时期,各个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地优化与整改,例如:语文课堂阅读,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能够加快新课改的建设工作,而且能促进语文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据此,首先对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结合实际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课程,对其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阅读;探究式教学;特点;具体应用

探究式实验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过程来得出实验的结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而非全面灌输。基于此概念,可以确定探究式实验教学关注的重点是结论得出的过程,因此将其实施到教育教学之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结论得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自主动手动脑分析与探究,最终不仅获得了知识,还能使学生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探究式实验教学值得在教育领域中广泛实施。基于以上内容,对现阶段我国所开展的语文课题阅读实验教学来说,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对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分析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定义

显而易见,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去伪存真的教学模式,是对知识开展研究和调查工作的教学手段。以问题设定作为教学的中心,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利用学生各自的特点,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与挖掘,从而取得相应的答案。基于此,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注重对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进而实现学生成绩的全面进步。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关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将教学目的设定为探究性、科学性问题的探讨。教师通过问题的设定,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探讨工作,在此过程中问题的设定需符合客观事实,不可妄加定论,学生之间通过共同努力,对问题进行合理解答。另一方面将教学主体设定为学生。在实际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学生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因此,教师在问题设置过程中,应以学生的特点与主观意识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观意见。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结构

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设定规律性较强的情境,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在问题设定过程中,教师应做好问题假设和猜想工作;对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收集并整理,做好分析与整合工作;将问题研究结果进行记录,与学生进行全面探讨,最终确定问题的准确答案。

二、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运用

第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协作关系。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阶段,探究式教学模式将教学主体还于学生,教师为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应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注重学生对教学工作的全面参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地与学生去亲近,从学习和生活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关心,从而充分地对学生的特点与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第二,对学生学习目标的定位。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目标为体验性的运用,即在教学中加深学生的亲自体验与主观感受。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究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从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独立解答能力;从知识层进行解读,探究式教学主要从问题的设定角度出发,学生通过自身对问题的分析与论证,强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第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针对语文课堂阅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教师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制度,以4至6人的界限设定小组,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补性原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利于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进步。

第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实际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地选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加之教师探究式问题的引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

总之,通过对语文课堂阅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分析可知,探究式教学模式是“生本教育”的重要体现,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着促进作用,还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对阅读新知识点的挖掘等。另外,对于教师而言,应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大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

参考文献:

[1]付煜.探究性阅读的异化及其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7(8).

[2]王小珠.运用探究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Z1).

[3]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实施:理念与策略[J].网络科技时代,2007(13).

第5篇:探究式教学的特点范文

健美操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阶段,高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关注手机、电视、电脑等高科技,常常忽视自身健康因素,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视。

【关键词】

健美操;健康;高校;探究式教学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将生活中更多的时间花费在玩手机、电脑上,在高校中也普遍存在着这一现象,特别是在健美操教学中,存在学生参与度低,不重视健美操课程的现象,这不仅会影响健美操的教学效率,更会影响学生身体健康,因此,高校健美操教师应该适当转换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式教学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在高校健美操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探究式教学法能够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发展。

1.探究式教学法概述

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发现法,是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能够自行讨论、探索、发现、求知的一种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重点强调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已解决问题为中心,更加注重学生自我动手能力,这一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参与性、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增加学生在自己动手寻找解决方法时,了解到的知识。在我国教育实行改革的背景下,更加注重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特点,现阶段,在我国教学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2.探究式教学法对高校健美操教学的重要作用

通过上述对探究式教学法的介绍,明确探究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以下几点作用:一是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于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能够有效发挥自身的主动性[1]。二是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究式教学法能够使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丰富的联想,从而实现了学生的自我创造。三是锻炼学生的独立性,在没有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学生能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实现了学生的独立操作。四是提高了学生完成健美操动作的质量,从而保证了高校健美操教学的有效性。

3.探究式教学法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结合探究式教学法特点,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文章上述内容对探究式教学进行了良好的概述,要保证探究式教学法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有效性,教师在制定健美操课程的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到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要结合探究式教学法的特点去制定[2]。众所周知,目标是人们前进的方向,因此,做好健美操教学的目标制定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开学初期,健美操教师通过第一节课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与探究式教学法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特点,为学生制定自己编创出一套健美操的教学目标,这一教学目标既保证学生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能力,又结合了探究式教学法的特点。

3.2合理进行学生分组,完成教学目标

在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都会遇见一些问题,存在部分难度较大问题会降低学生学习健美操的积极性,影响健美操教学气氛,因此,就要帮助学生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健美操教师与学生真正相处的时间有限,这时就需要将班级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使同学之间能够达成互帮互助,更快速解决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例如,班级中某一学生在课余时间想要完成教师布置的编创健美操这一任务,但是由于没有时常练习而忘记教师所教授过的一些健美操动作,如果没有同组同学的帮助,该名学生很难想起部分健美操动作,影响任务进行[3]。因此,为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能够促进探究式教学法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

3.3改变传统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积极性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灌输式教学法,这一教学策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健美操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策略、改变教师的主体地位,使教师更多的发挥指导作用,并全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未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某一节健美操课程前几分钟,教师可以邀请班级中跳的好的学生带领班级学生进行上一节课的复习任务,每一位学生都想要自己带领,因此,有效调动班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4实行动态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发展

除上述策略外,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使用探究式教学法过程中,还要建立一套动态评价制度,实现对学生学习的动态评价,主要包括学生每节课知识掌握程度、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学生认真程度,通过准确的记录,能够保证学生能够清晰观测出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不足之处,为学生日后学习提供借鉴,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快速找到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结

合理使用探究式教学法对于高校健美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通过本文对探究式教学法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研究,能够帮助高校健美操老师找到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结合本文提出的探究式教学法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更好的将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于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提高班级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从而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作者:李彩秀 单位:延边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帆,杨雪芹,牟少华,张雷.我国学校体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模式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第6篇:探究式教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应用实践;实例分析

一、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特征概述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是指导性. 即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方法来进行数学学习. 这种指导性体现在老师的促进、监控、引领、评价和合作上,即在探究式学习之前,教师一般会进行特殊的学习情境的创设并做好探究学习材料的相关准备,在学习中教师会在探究方法选择、成果展示以及问题提出等方面对学生作出指导,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其次是建构性. 即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利用和环境之间的作用来进行知识结构的构建. 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应该对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差异引起重视,强调与实际联系的客观性和建构知识的主动性,不能进行缺乏探究内容、只有形式的探究. 教师应该注意选取复杂、真实的学习情境,从而使得学生主动积极探究,学会自己动手处理问题,从而形成知识的自主性构建. 接着是自主性,指学习中教师应该将学生当做有个性、有潜力的人,在适当的指导基础上让他们学会自主探究和学习. 最后是协同性. 学生自己所拥有的经验知识是有限的,应该注重学生与老师,学生之间的沟通、对话和交流,促进他们进步.

二、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应用实践

(一)教师探究式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方式的完善

在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应用实践中,首先应该培养教师探究式教学能力. 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中应该转变观念,在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多加努力. 应该组织专门、系统和集中的探究式教学培训,使得他们逐渐接受新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并组织他们进行探究式教学示范课程活动,在互相沟通和交流中不断促进和提高. 同时应该促进教师教学素养和技术的提高. 例如,在立方体和长方体内容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际操作与多媒体投影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立体图形形成初步感知和认识,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三维功能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立方体和长方体. 另外还要吸取经验做好探究式教学设计,结合小学生的知识水平特点和认知特点,根据探究式教学的要求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教学方式方面,教师应该进行教学情境的精心创设,通过实验、猜测、分类等方式来鼓励全体学生参与. 还应该将探究式教学任务准确传达,形成热烈良好的探究气氛,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来进行实验并提出相关假设. 另外要注意学生探究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性格和年龄等差异来训练他们交流、预测和推理等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的实例分析

1. 探究式教学中立方体和长方体特征的了解

小学数学中对立方体和长方体特征的了解属于图形认识的一部分,让学生在学习面的前提下对体进行整体的了解和感知. 此部分内容如果让学生纯粹根据记忆来了解和认识是很粗略且容易遗忘的,而应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我的探索研究来对相关知识进行掌握,在交流、质疑中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知识概括能力并形成清晰的立方体、长方体概念. 例如,老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个袋子,里面装有立方体、长方体等多种形状的物体,让学生摸袋子里的东西并猜测它们的形状. 如此一来,学生认知的兴趣大大提高,通过“摸”这种实际操作,学生经历了从实物到模型再到图形,最后到概念的对比了解,让他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形成初步感知,为后续的探究式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

2. 探究式教学中长方体的展开图实例分析

小学数学中长方体的展开图属于图形的认识部分,通过长方体立体图形的拆分来为学生呈现其内部空间和结构,在探究式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手脚并用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先拿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观察它的特点并进行总结,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表面展开以后有几条公共边,要剪开展平一个长方体应该剪几条棱. 接着让学生自主选择应该从哪个面开始剪,并在剪开的过程中总结出最简洁的裁剪顺序. 通过这样的探究式学习,学生的动脑能力、动手能力和交流能力都会有很大的进步,并且有利于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他们自主思考和探究意识的发展.

三、结 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应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性合作学习,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本文首先对探究式教学的特征作了分析,然后从实际案例出发,探讨了探究式教学的应用实践策略,为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完善提供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1]孔企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第7篇:探究式教学的特点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5―0068―01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带领他们观察、研究、交流,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探究式教学是在新课标理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对于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原则及策略。

一、探究式教学的原则

1. 指导性。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要选择合理的探究方式,对他们遇到的问题适时进行解答,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

2. 自主性。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解答。教师可以适时进行指导,但千万不能代替学生。

3. 协同性。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教师要刻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便顺利地开展探究活动。

4. 建构性。建构性是探究式教学的一个主要特征。高中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创设合理的探究情境,鼓励他们进行知识的自主建构。

二、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1. 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必须创设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如此才能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创设问题情境时不仅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还要兼顾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遵循明确性和启发性的原则。二是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表达清楚,不可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三是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要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因为提出的问题太难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太容易了就会流于形式,降低学生的探究欲望。

2. 巧妙进行课堂导入。教师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他们顺利进入到自主探究阶段。高中数学教学时,教师要依照高中学生的特征,采用合适的导入方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导入课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也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巧设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探究的兴趣。当然,导入课题的方式很多,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择。

第8篇:探究式教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学生主体作用

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引导,让学生采取与科学工作者类似的科学探究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如今素质教育理念下,探究式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这是因为,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可以一改往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得学生能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发挥,潜能得到有效挖掘。物理学科是高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物理学科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相比,探究式教学要想有效开展,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要想在物理课堂上实施有效的探究式教学,一定要讲求一定的策略和技巧。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探究式教学要想顺利开展,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物理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比较理论化,学生对于这些理论化的知识往往缺乏探究的兴趣。因此,作为教师,这个时候要学会活化思维,不要把探究的范围局限在课本之上,而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教学情境,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这样,自然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探究动量定理的时候,我就从学生经常吃的鸡蛋入手提了几个问题:“现在如果我们把鸡蛋从一定的高度放下让它做自由落体运动,那么结果会怎样?”“鸡蛋肯定碎掉”学生回答道,“而如果我们在地面上铺上一层厚厚的海绵,鸡蛋还是会碎掉吗?”教师继续追问,这时候,学生就不再像上次那样肯定的回答了。有的说有可能,有的说不会碎。那么到底会不会碎,我们就通过实验的方式来寻找答案。于是,教师一边讲解,一边开始进行演示实验。就这样,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探究兴趣被充分激发起来了。这时候,教师再带领进行探究活动,学生自然更加积极主动。

二、探究要注意学生的自主性的发挥

探究式教学相较于讲授式教学,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能够得到有效尊重,这也是探究式教学最大的优势所在。然而,有的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时候,对于学生总是不放心,在学生进行探究的时候管的太多,从而把探究式教学变成了“假探究”,这样,也就使得探究式教学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究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与探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即使探究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教师也没必要过于担心,毕竟错误的经验同样也是经验。这样,在教师的大胆放手下,学生的探究活动才能够保证足够的自主性,从而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优势。

三、注意探究与讲授相结合

在新课改理念下,我们倡导实施探究式教学,然而,这并代表要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全盘否定。事实上,探究式教学要想顺利实施,需要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作为探究的基础。例如,在提出探究课题的环节,该课题是否具有探究价值,探究活动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这些问题的判断就要依赖于一定的知识,在进行假设的环节,也需要依据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当学生在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的时候,就需要事先掌握相关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在进行检验和评价的时候,则需要原理和模型的支持。总之,在探究式教学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相关的基础知识。那么,这些知识从何而来,当然不可能完全凭借探究得来,而是需要教师的直接讲授。例如,在探究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时,关于忽略空气阻力的问题,如果没有教师的讲授,学生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又比如,在探究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时,如果没有教师的事先言明,学生是不可能想到用左手来判断。总之,在物理学科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和能力都是依靠探究得来的,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式。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把探究与讲授相结合,这样,两种教学模式就可以互补不足,做到相辅相成,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四、注意从评价模式的改进上促进探究式教学的发展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模式往往更加有利于讲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因为在传统的评价模式中,考试成绩被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这种评价模式显然不利于探究式教学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想推动探究式教学的健康发展,就要注意对评价模式进行改进。在评价过程中,考试成绩只是作为评价的标准之一,除了分数,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归纳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也要被纳入到评价的范畴,这样,在新型的评价模式下,才能够有效推动探究式教学的健康发展。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发展的道路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虽然探究式教学目前已经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然而,在其实施的过程中还面临中很多实际的问题,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努力在现有的条件下,大胆尝试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不断地错误和失败中总结经验,推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完善。

【参考文献】

[1]蒋智星.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第12期.

[2]王兴义.物理课堂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J].考试周刊,2012年17期.

第9篇:探究式教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化学;探究式教学;尝试

一、初中化学的特点

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的过程中涉及的步骤以及在其中展出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都需要学生的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关于该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在实验之后学生通过识记大量的公式以及现象,再通过做大量的题目来巩固应用,将知识内化。

二、探究式教学的优点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凸显学生的主动性以及自觉性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就是通过教师给学生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实验规则及实验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地探究,观察实验中显示出来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的探究性,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件一举双得的事情,于学生而言,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于教师而言,不仅是教师顺应现在的教育改革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的体现,还是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的新突破。

三、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1.教师准备工作的不同

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更多关于教学开展情景的思考,以使得在课堂上即使出现突发状况,也能在已经具有的思维准备下随机应变。教师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主导地位的丧失,教师就需要在适当的环节给学生一定的引导,使得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不要与教学大纲偏差的太远,又要使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到发展。对这两者的适度把握,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及对课堂季度的把握都是一种挑战。这就更加要求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以适应探究式教学的新形式。

2.课堂上的教师既是旁观者又是参与者

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职能就是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进而探究出实验中隐含的学习要点,由于初中生对化学的陌生以及初中生思维的肤浅性,这就对教师的引导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对本课程相当熟悉,又要了解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指导,达到一种既兼顾整体又不忽视个体的效果。

3.教师要及时地使学生在课下也达到探究式的训练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同时课堂上教师的兼顾面也有局限性,学生的特殊性格会在课堂上得不到特殊照顾。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作业上下工夫,要使学生在做课下作业时使自己在课堂上培养的能力得到巩固。又不至于太难,学生在离开教师的指导后仍能独立完成课下作业。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完成课下作业中和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以及与其他同学合作的能力。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尝试,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及团队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在探究式教育的发展还有很多阻力,这就需要在教育事业上奋斗的同仁们一起努力,谨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尽我们最大努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促进社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永平.基于探究式与讲授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教育参考,2013(22).

[2].课堂教学的新认识[J].魅力中国,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