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目标的意义与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教学目标 合理设计
引言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树立目标,然后朝着目标努力,在整个过程中学习、认知,直至最后达到目标。教学过程同样如此,如果缺乏明确的目标,会使整个教学很混乱,影响教学质量。初中数学还处于数学的基础阶段,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要有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是知识、技能和情感。
1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及设计原则
1.1重要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中一种预期达到的效果,是进行教学首先要经历的阶段,具备导向、激励等功能。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帮助教师找到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并制定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而言,有利于学生明白自己需要什么,从而调动学习主动性,同时对复杂的学习能够有个合理的秩序;通过目标实现之前和实现之后的对比,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评价。
1.2设计原则
教学目标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①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直接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而且新课改对教学有了新的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其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是引导者,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各种差异,如果出现偏差,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②可测性。教学目标有其实用性,如果太杳渺,其价值就难以实现,所以其制定要具体、在能够完成的能力范围之内,有具体的测评方式和标准。
2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
2.1前期准备
教师应深刻理解新课改的精神,转变教学模式,认真研读分析课程内容,围绕其核心要求,合理的设计相关教学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新课改要求,学生应占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引导作用,教学目标除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多了情感态度一项。因此,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等,并对学生的心理规律及喜好习惯有一定的掌握,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更好更快地实现目标。此外,目标设计不能太单一,应有微笑的差异,因学生的数学基础及理解能力不同,可按照学习能力进行分层设计。对基础较差的同学,可将熟练掌握各种公式作为目标;而成绩较优秀的学生,应注重其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如在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中位线一节时,可制定如下目标:①掌握证明三角形及梯形中位线的原理;②对其中涉及的公式或定理加以熟练应用;③分析归纳思考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此过程中,将第一个目标作为基础较差学生的目标,第二个或第三个目标则适合有能力但缺少学习方法的学生,对于比较优秀的学生,应将目标放得远些,不能再局限于课本或课堂上。
2.2目标的总分和主次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由于知识都是由浅及深的,具有层次性,设计目标时同样要有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除了总的目标,还应重视各个分目标,总目标是对整体方向的把握,分目标是整体目标的具体化,二者虽有区别,但也是紧密联系的,只有分目标的不断实现,才能加快总目标的进度。
各个目标都有其意义,但其主次作用是可以利用一定标准来衡量的,而且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在制定的目标中,应突出重点,确定主要目标,其他目标都是围绕主目标展开的。初中数学更注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应以此为核心进行其他目标的设计。
如勾股定理的学习: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假设其直角边长依次为a、b ,斜边长为c ,则a2+b2 = c2 。可如此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目标:①了解勾股定理的产生背景及发展;②能通过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③通过其他证明方法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④能够和实际相联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⑤调动学习热情,体味数学乐趣。
虽然此节课的目标有些多,但其中有主有次,如果课堂时间不够,应对其中的重点目标进行学习,如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及应用才是重点。
3 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十分重要,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只有设计出合理的目标,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教学目标设计中,要保证目标的实用性和可测行,从而充分发挥其价值,更重要的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要分清目标主次,突出重点,在合理目标的导向中,实现高效的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邬云德.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理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22(4):162-164.
关键词 三维目标;体系;化学教学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修订着眼于从学生发展、社会需求和化学发展的视角,重新审视学科价值和课程理念,从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的阐述都力求严谨、准确规范,弘扬化学课程的基本价值,体现了《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凸显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实际指导意义。2011版的课程目标与实验版相比有如下变化:
(1)在课程总目标中增加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2)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将“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改成“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3)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增加“增强安全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敢于质疑”等重要观点。
这些变化体现了新课程密切关注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加贴近生活,力求减轻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学习负担,关注科学探究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具有同等的重要地位。现实中,种种选拔机制、用人机制,尤其是东方文化方面,崇尚书本,崇尚学历,在这种情况下,评价一个人能力的高低,自然就变成了简单地用知识和技能这种外显指标去测量,去评价。知识、技能是新课程重要的目标,而且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更加深远。知识的、技能的东西是外显的,是比较容易量化的,越到能力,越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越难以测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的。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而且有可能,有相当多的学生带着消极的情感在学习。我们现在就是要把它变成积极的,让学生热爱学习,甚至有意识地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化。
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不是三种目标,就像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一样,它们具有统一性,是交融互进的。教学目标设计是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三维课程目标,科学、准确地表述某一单元或某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长期一来困扰化学教师的突出问题。在建议中,强调在全面体现三维目标时“应注意挖掘化学知识中蕴含的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素;三个维度目标之间应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这正好纠正了在当前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将某单元或某课时的教学目标片面、孤立的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的倾向。
教学目标设计是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三维课程目标,科学、准确地表述某一单元或某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长期一来困扰化学教师的突出问题。强调在全面体现三维目标时“应注意挖掘化学知识中蕴含的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素;三个维度目标之间应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这正好纠正了在当前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将某单元或某课时的教学目标片面、孤立的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的倾向。以《化合价》的教学设计为例,2011版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道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2)能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学式,根据化学式推求出某种元素的化合价;
(3)通过元素化合价、化学式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等能力;
(4)通过本课感受仔细认真、交流合作对学习的重要性。
这样的设计受到了专家的一致肯定。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如何有机地整合这三个维度,达到理想的教学状况:学生在兴趣盎然中,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就教师目前的综合素质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关键词: 英语教学目标 有效性 英语课堂教学
1.引言
在英语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变革中,通过设定合理的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可以促进师生在英语课堂上有效地传授和学习英语知识、技能,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所以合理的英语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前提与依据。
2.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意义及其依据
英语课堂教学目标是根据英语教学内容、教学计划预先制定,并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所能实现的目标或者在某个时间段内学生学习成效、预期设定的教学结果。教师备课时设定好合理的教学目标对于指导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设定要科学合理,符合教学规律,表述要明确清晰。制定英语课堂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阶段性实施过程,理顺教学层级系统关系,着力帮助学生在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要考虑到它与课程总体目标的协调统一。
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要依据英语学科总体目标与课程总体目标进行制定。学科总体目标体现学科改革目标要达到的要求,课程总体目标以达到课程学习要求形式呈现。例如英语课程总体目标明确要求: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教学总体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应用能力。所以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要依据目标侧重点综合考虑制定。
3.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的有效性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遵照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依据,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明确教学任务,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将有限的教学资源合理使用,科学地安排课堂教学时间,充分地利用学生的主要精力。一般说来,会给英语课堂教学产生影响的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设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3.1预设的教学目标主体不明确
教学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其发挥着主体作用,因此英语教学的目标并不是教师完成教学内容。例如:1.I’m going to introduce...2.Let the students...3.Make the students...我们可以看到其教学目标的表述主要是从教师为主体的角度出发的,只体现了教师教学行为,而没有体现学生的接受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违背了教学的新理念。
3.2预设的教学目标设计不明确
英语教学目标设计时,没有分清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关系,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行为,这样就可能造成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为减弱。
(1)将教学过程作为教学目标。例如:①Help students read the story of...②Introduce the Chinese astronaut Yang Liwei to students.这样的设定实则体现的并不是英语教学目标,而是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对于要达到的实际效果及实现目标的程度并没有说明。
(2)将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目标。例如:Review the future continuous tense.这种目标的设置仅为教师的教学内容。关于学生以后的行为或者学习的效果、方式方法、思想变化,在此目标中没有进一步的说明。正确的英语教学目标的设定是通过复习将来进行时在不同语境的用法,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其中的意义、语法结构,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应用。
(3)将教学行为作为教学目标。例如:①Review“-ing”form as the subject,object,object complement,predicative and attribute in a specific situation.②Enable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Ban on Plastic Bags”using“-ing”form.这种教学目标只表明了教师的英语教学行为方式,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且表述笼统,内容宽泛,使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设定通过一定的教学行为,让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4)将教学手段作为教学目标。例如:①Lead the students to analyze the good writing skills applied in the article.②Let the students have a try of the skill of repetition,which is most frequently used in the text.其实这样的设定仅仅体现了英语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标,一般说来,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将课文中精彩句子让学生对照课文进行分析,真正领会有关修辞手法的内涵,学生就会在自己以后的写作中正确地应用和表达。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找出其中修辞手法应用美妙的句子,慢慢品味探索。这样的方法符合一般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以用促学的教学策略。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手段,达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这才是真正的教学目标。
4.实现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方法
4.1根据英语课堂教学动态发展形成教学目标
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统一规划的、互动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对于英语课堂教学与教学目标的制定关系我们应该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在总体教学目标制定时,首先要全盘考虑,准确进行课时目标定位。同时在英语教学目标动态生成的另一方面,要根据以前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反思,有利于在调整教学目标时根据已有的经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处理,努力朝着更完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英语Module 1 Unit1中Reading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英语课堂教学动态,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在提出“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问题时,可以让学生采取多维互动的方式进行讨论,确保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有效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并且让学生在课堂的互动中相互帮助及相互补充,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构建良好的关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表达英语的能力。
4.2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所在
根据人类研究学家的分析结论:人类的每一个认知活动都是在情感的支配下进行的,是在兴趣的指引下完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根据学生的心理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制订相应的教学实施计划,并及时掌握教学活动进行的实际效果。例如:在学习Module10 Unit3 Reading的内容时,课上有一个要求是让学生讨论correct attitudes towards Aids patients,在明确任务后,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就生活中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正确态度进行讨论,接着对当前存在的错误态度进行分头整理,通过英语句子或者英语短语,让学生采用归纳及取舍的方式集中各小组的意见。同时让小组成员派出代表在黑板上写出一些相关的英语句子或者英语短语,让全体学生相互点评彼此讨论的结果,将有深度的句子画出,找出一些有思想深度的正确表达内容。这样不但能够综合考虑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与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
4.3从细微处出发实现教学目标
英语课堂教学有诸多的细节,例如:学生评价、教学互动、课堂氛围、学生积极性、师生互动及教材处理等许多方面。很好地完成教学细节,合乎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规律。细节可使得教学活动更加完美,有利于大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完美地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目标。例如:学生在学习Module1 Unit3 Reading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单词让学生做好翻译对比工作,使学生对于拥有健康的重要性有所感悟。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该章节知识时首先对问题进行设计,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有效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将学生在学习该章节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此外,教师指引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法全面整理该文章的脉络,这也有利于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文章重点与主旨,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总之,教师有效地调控和组织教学内容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
5.结语
英语课堂教学目标有异于课程目标,与英语课堂教学密切相关,因此要充分体现教学中的专业差异和个体差异,只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英语课堂教学目标,才能取得高效的课堂效率,将有限的教育资源无限地利用起来。同时要特别注意教师在制定英语教学目标时要切合实际,以便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指导作用,从而真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华清.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操作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87-90.
关键词:高职教育 网络课程 教学设计 网络教学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各个领域带来了巨大变革,教育理论和计算机的有机结合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表现。2l世纪的教育将是全球化的开放式的教育,将是具备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职业教育为特征的教育,而作为开放式教育的主要载体──网络课程的开发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育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育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育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1]。网络课程本身就是一个教学系统,同时作为各学校教育资源建设的关键部分,该教学系统进行教学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决定着网络课程的教学功能能否实现。因此要开发适合当代教育需要的网络课程,首先离不开合理的教学设计。
一、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概念及重要性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它通常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者控制、内容交互性、交流与协作、动机兴趣、信息呈现、媒体选用、学习指导、练习与反馈、追踪、测评等方面内容[2]。教学设计是决定网络课程质量的关键,是网络课程区别于一般网络软件的特殊表征。
教学设计是教学目的的预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前导和定向功能,决定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优化与否,直接决定了整个网络课程的好坏。依据网络课程设计的理论指导和原则,要求在教学设计阶段,以系统方法设计网络课程,优化教学环境,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二、高职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目前,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获得迅速发展,高职教育在教育过程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应当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岗位之后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还应当具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这也就要求高职网络课程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的优势,创建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多样化的网络教育模式,鼓励个人强项智能的充分发展。因此,高职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应循以下原则:
1.教学内容模块化原则
教学内容是实施教学并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根本。现行教材大都是以系统知识体系进行编排,内容多而广,对高职学生来说并不一定都非常“实用”。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的时候,应根据“实用”为原则进行筛选,对教学内容进行能力分解,并进行模块化设计。
2.学习环境的情境化原则
学习情境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者产生学习的需求,驱动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学习环境情境化的设计,让每个学习者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情境切入点。
3.学习过程自主化原则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意义建构的过程。为此,在进行网络课程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个因素,也就是说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一定要体现学习的个性化特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和自由度。
4.学习方式交互性原则
学习方式的交互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交往、教学互动的过程。针对不同类型的交互,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运用不同的交互手段和交互管理规则。恰当的交互方式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5.学习系统开放性原则
网络课程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包括教育对象、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在网络课程设计中则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的开放:课程内容要及时更新,充分利用国内优秀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一流的的教学内容,传递最新的教学成果,在不断学习和学习者的反馈中修正课程中的错误和不合理之处;利用数据库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的支持;通过与其他网络的链接实现资源共享等等。
6.教学评价多样化原则
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做出反应、表现出行为之后,应及时让学习者知道学习结果。网络课程设计中,应针对不同的学习形式给予不同的评价反馈方式,及时的、多样的教学评价反馈有利于强化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三、高职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网络课程既是一个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课程教学动态过程。对于高职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应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为导向,通过对网络媒体和网络课程特点的分析,从而对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体系等进行设计。
1.教学目标的设计
数学目标是课程设计的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主要由教学目标来确定。教学效果的评价也以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来衡量,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方向。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是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不是研究、设计型的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就把高职与普通高校区分开来,又把高职与中职区别开来。反映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就要求我们从“知识目标”转变到“能力目标”上来,以学生是否有能力的获得或提高作为检验教学的标准。
具体说来,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体现在两个方面:宏观上,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综合考虑教学大纲,进行总体教学目标的引导设计,且最终目标要明确,就是使学生具有实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微观上,要进行具体的单元知识模块以及单项技能的教学目标设计。总之,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但要体现出人的主动性、目的性,运用技术技法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能力,而且还应包括许多非智力因素(如勇气、意志等)的体现[3]。
2.教学内容的设计
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是网络课程建设的主体,也是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要注意,在网络课程教学中,课程内容不再是传统的直线式组织教科书,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将知识交融、课程复合,提高学习内容的整合度,使学生按需选择知识模块进行学习,以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知识结构。
为此,在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实际按职业能力进行知识体系分解,采用模块重组教学内容,让学习者在一定的范围内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专业发展方向选择合理的学习模块,实现自己的目标满足,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这样设置的课程才学以致用,具有较强的教学灵活性。同时,网络课程内容应根据具体的知识要求采用多种表现形式,如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这些媒体表现形式不仅要与学科专业内容有机结合,还要注意各种媒体使用的协调性。
3.教学策略的设计
根据网络教育的特点,网络课程的教与学的过程区别于传统的教与学的过程,它更多的关注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学习者与学习同伴间的协作学习。因此在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学习者和学习全体,提供合适的学习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策略一般是指对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活动程序、方法、形式及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是网络课程设计的核心。由于学生的学习风格互不相同,课程内容的认知层次也深浅不一,因此,网络课程需要多重教学策略的设计,如设计包括自主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教与学指导策略(主要针对教师和辅导者)等[4]。通过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活动,增进学生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调用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
4.教学评价的设计
网络课程设计的质量,除了上述各方面内容的设计以外,合理的、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也是网络课程设计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学生参与网络课程的教学活动给予积极有效的评价,可以鼓励或肯定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作进一步的学习设计、指导、建议等;同时,学生也需要获得教学反馈,有利于修正学习中的错误.
合理的教学评价应包含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整个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随时根据需要,运用有效的评测手段和其他的反馈手段,来调整、修改和完善网络课程。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评价、学习质量评价、参加协作学习评价、自我评价等[5]。而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整个网络课程开发完成后,或上网后,根据试验原型的评测结果和实际运行中的反馈信息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使之趋于完善,最后对网络课程的质量水平作出价值性的判断。
四、结束语
总之,在高职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紧密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以学生为主体,并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评价。把握好了高职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开发,对提高网络课程质量、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使网络课程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范佩芳.高职英语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分析[J].科教文汇,2007,(8)(中旬刊):122~123
[2]王会霞,代朝霞.高校网络课程教学设计[J].教育信息化,2005,10:67~68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14~15
[4]王文惠.高校网络课程开发中的教学设计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06,4:66~69
一、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拟订的现状扫描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方向标,是起点也是归宿。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才能按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活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理念与行为总有一段距离。主要表现在:
1.盲目抄袭——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功能
有一部分老师,对旧教材的知识点很熟悉,认为反正是掌握某几个知识点,教学目标有否无所谓。在现实的学校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是教育行政部门要求的必须在教案中显示的内容,于是,大多数老师常常不关注教学目标的设计,以为只要将参考书上的目标抄过来就可以了。由于对教学目标功能的忽视,导致了某些老师把目标只看做备课时的一种格式而已。事实证明,正确把握教学目标不但重要,而且十分必要。教学目标犹如“的”,教学好比“矢”,无的放矢,怎能有效?有的课,由于教学目标没有定好,一节课上下来,教师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上到哪里算哪里,这样的课,教师心中没底,有何教学效果可言?
在追寻有效教学的今天,教师心中一定要有一个精心设计好的教学目标。胸有成竹,才能放手做好。
2.随意制订——缺少了应有的层次性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重视教学过程的流畅与新颖,重视教学结构的优化和完整,重视教学方式的开放与革新,却忽视了教学目标的拟订。有时想当然地胡写一点,没有一定的层次;有的置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于不顾,生硬地将所有目标都强加到每节课中;有的则以为是可有可无的备课环节,反映出较大的随意性。
3.一味求新求全——曲解了教学目标的意图
不少教师在拟订教学目标时,由于缺乏对教学目标的深层次解析,一味求新求全,产生了许多尴尬。
案例一:一位老师教学《统计》第二课时试教时设定了如下目标。
乍一看,教师目标定位正确无误,还有描述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的目标,教师的理念很新,比教参想得还周到。但是细细品味之后,今后的每学年按照教材的编排学生都将接触有关统计的知识。作为初次学习统计的第二课时,他们到底需要学到什么程度心中没底。笔者发现试教时的目标已经囊括了本单元的所有目标,甚至还超越了单元目标,大有欲把多堂课的精彩集于一起的打算。一堂课的时间很短,要完成这么多的教学目标是不可能的。难怪在课堂上总可以看到学生不解的眼神,总可以看到教师因急于求成而代学生说、代学生想的场景。这种置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于不顾,生硬地将所有的目标都强加到每节课中的课堂教学不堪重负。
二、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拟订的策略探究
以上三大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的达成。那么,如何有效地拟订教学目标呢?如何让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在实际教学中,我探索出以下策略。
1.科学定位——彰显教学目标功能
正确认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科学分析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它们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在目标的拟订中,我们要准确定位,从最根本的重难点出发,既着眼于发展性目标,又要求实于基础目标。
案例二:教学《认识一位小数》时,我是这样制订教学目标的。
(1)初步认识小数,知道一位小数的含义,会读写一位小数。
(2)会独立思考、与他人合作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能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交流思维过程,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小数的过程,经历观察、思考、交流、类推、归纳、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初步学会把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体验数学的意义和巨大应用价值,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感受数学学习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上述案例中,教学目标的认识比较到位,教学目标的设置比较全面,如目标1、2中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目标3中则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4则渗透了情感。我相信,只有对目标本身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实实在在地认识到这些目标对学生生命质量的价值与意义时,发展性目标才有望落实。在这样的目标的导引下,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必然会趋同。
2.全中求精——体现教学目标实质
设计课时教学目标不在于多“精彩动人”,而在于切合实际。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我们在目标设定时也要取重舍次,才能使学生学得踏实而深入。如要面面俱到,必定如蜻蜓点水,轻轻掠过,在学生心里留不下什么痕迹,反而手忙脚乱,哪一个都不到位。而这取舍之间如何把握,正是需要教师去研究的地方。所以课时目标应适当集中,舍得放弃精彩,才能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真正的精彩。
我们再来阅读如上教学《统计》第二课时正式上课时的教学目标。
不难发现,经过深入研究,修改后的目标适当集中,它以认知性目标的达成为载体,适时兼顾了发展性目标,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给学生留下了进一步思考的空间。这样的教学目标,既全面又集中,真正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实质。因此,在这样的目标引领下,课当然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3.留有空间——提升教学目标的价值
教学目标的拟订要根据教学对象的起点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要求,在预设时教师应通过课前调查、分析、观察等确定班级的课时教学目标,对起点比较高的班级目标可以适度提升。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该关注全体学生,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比如可以拟订基础目标、提高目标、体验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不同层次的提高。
案例三:《平移》的教学片段及目标设定。
练习拓展
师:这个蓝色圆也是从红色圆平移得到的,你知道是怎么平移的吗?
生1:先向右平移两格,再向下平移两格。
生2:先向下,再向右。
生3:斜移。
师:看来平移的秘密还挺多,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都可以解决。刚才我们平移一个圆,现在是把谁在平移(展示4个圆一起平移形成的图案)?这个图案怎么样?
接着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由平移得到的图案,让学生一起欣赏。并说明:利用平移可以创作出很多美丽的图案。
关键词:英语语法;课堂教学;目标评价
一、目标为导向的语法学习的必要性
1.初中英语语法的必要性
(1)从学英语的环境来看,必须学语法。我们学习英语缺乏习得目的语的环境,所以必须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这样才能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从学英语的目的来看,要学好语法。听说读写都需要借助一定的语法进行。新中考语言运用部分就涉及语法填空这一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语法规则,并根据语境对其进行灵活运用。
2.初中英语语法教与学的现状
大部分学生语法学习跟着感觉走,没有明确的目标。这样缺乏目标或者说目标模糊的语法学习显然是盲目的、被动的、低
效的。
3.目标在英语语法学习中的重要性
(1)目标导向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目标是教师教、学、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制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策略,使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其导教、导学、导测的功能。
(2)目标导向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目标导向教学尊重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注重对学习者学习驱动力的激发,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身终身受益。
(3)目标导向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
当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什么是有用的知识,就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以目标为导向的初中英语语法学习的探索与实施
为有效地实施以目标为导向的初中英语语法学习,我尝试着将整个过程分为三个方面:即目标的制定(教师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目标的实施(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目标的评价(教师的反思,学生的反馈)。那么,我想作为教师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应该重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在有限的学校和课堂教学时间内,什么值得学习(学习
问题)
(2)如何计划和进行教学才能使大部分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教学问题)。
(3)如何选择或设计测评工具和程序才能提供学生学习情况的准确信息(测评问题)。
(4)如何确保目标、教学和测评彼此一致(一致性问题)。
同时教师要明确总体目标、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
总体目标、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把上面的三个方面细化为五个步骤:即定标(目标的制定)、导标(引导落实目标)、测标(目标的检测)、补标(目标的矫正)和达标(目标的达成)。以下我将以初中阶段现在完成时这项语法为例进行分析。
1.定标
以目标为导向的初中英语语法学习,那么目标的主体应该是学生,目标的结构应该是行为类别+教材内容。比如初中阶段英语5级语法知识目标:
(1)理解附录“语法项目表”中所列语法项目并能在特定语境中使用;
(2)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表意功能;
(3)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
(4)理解并运用恰当的语言形式描述人和物;描述具体事件和具体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时间、地点及方位;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等。
这样的总目标既有认知性目标、智能性目标,又有德育性目标,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三维目标。将总体目标细化到现在完成时的教学中,也就是落实到教育目标这个层次中,我把它表述为:现在完成时学习目标。
(1)明确现在完成时的结构和意义;
(2)识别现在完成时句子中的标志性提示词;
(3)区别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
(4)理解并掌握现在完成时的使用语境(输入层面,即听,读);
(5)使用恰当的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有效组织信息谈论过去的经历(输出层面,即说,写)。
在对现在完成时教学有了一个总的目标后,下一步就是要充分了解教材,包括教材的编写特点,教材中学生应该掌握的重难点等。在接触初中教材后,我把初中阶段所有语法知识点做了梳理,发现现在完成时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8,Unit 9,Unit 10的重点语法项目。具体内容为:
此外,我又对所任班级学生的现在完成时情况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并进行了摸底练习。比如,针对新中考题型语法填空题我们自编练习中有一题是这样的:My grandparents (16)
(move) to the countryside six years ago. They (17) (live) there for six years. 学生对一般过去时的标志词ago比较明确,知道第一个空格要填moved, 但是对于第二个句子中的for+一段时间的结构比较模糊,很多学生没有考虑到要用现在完成时。根据以上的目标,基于对教材及学情的前馈信息,我把这三个单元的现在完成进行了整合,在上到八年级下册Unit 8的时候给学生设置了这样的学习目标。
有了这样的学习目标,学生能有效开展预习工作,更好地进行课堂师生互动,达到知识吸收的最大化。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反映教师对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要取得哪些进步与发展的期望与追求,是在写教案、分析教学内容之前必须要弄清楚的问题。只有将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落实到位,一节一节的目标累加起来,才能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的目标。然而在教学中,对于目标的认识、课时目标的制订、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一致性方面的确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需要认真审视和思考。
1 对目标的作用认识不足,使其成为备课时的一个摆设。
课时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是写教案时第一个被写下的。然而在无数次翻阅教材中,制订目标也成为一种习惯性的规定,变成一种勿需思考的形式摆设,即使新课程下的三维目标,也惯用一定的模式和套话,甚至经常看到不分文本,不切内容需求地将三维目标——分布的情况:即使同一节内容的课,目标的制定要么千人一面,完全按照教师用书加以拷贝,要么按各自面目,按照“自我意识”未制订;更有一种现象,往往拿到一节课的教学素材时,首先想到的是环节的设计与组织,直到要呈现教案文本时才把核心的目标给补写上去。于是,重复、歧出、琐碎,甚至肤浅出错,也就成了常有的事情。
2 目标的意识尚缺,致使教学走偏方向。
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新课改下的课堂活跃度普遍增加。但因教师目标意识缺乏,错把学习方式的改变当作课堂唯一的目标,结果事倍功半;或因注重过程的学习,而把课堂“秀”得五花八门,热闹非凡,教学内容却底线不保,基本目标不能实现。从教研现状来看,听、评课活动中对内容分析与活动设计花精力多,而对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研究却少之又少,这样一来教学中走偏方向也属自然现象了。
3 目标的制订过于笼统,不能有效指导教学行为。
平时我们在备课时总怀着很多美好的愿望,既想将基础知识落实,基本技能训练到位,又想注重学生的探索与发现,强调过程的引领。可当真正面对学生,与他们交流时,诸多美好设想也只能是理论上的,教学实际中根本行不通。也就是说教学目标制订得太过丰富、笼统、空泛。面面不到的面面俱到现象导致教学目标对教学行为方向引领的失控,不能有效指导课堂教学,也就导致拖堂、走过场的现象。
二、观念与操作
教学目标是教学行为的指南针,是控制教学行为的方向盘,站到一定高度未认识与把握,确立起目标在心目中的位置,树立起目标的核心引领地位,明确方向,才能将教与学最终落实在学生的发展上。
1 树立整体观念,把握好课程目标与课时目标的关系,做到基本定位。
数学教育的课程目标与课时目标之间是一个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如果把数学教学比作人的身体,那么每一课就是分工不同而又和谐合作的器官。课程目标是学完这一门课时应达到的目标,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部分。崔允漷教授说:“教学目的是分层级来确定和实现的。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也有不同层级:由学年(学期)目标到单元(主题)目标,再到课时目标,上位目标决定下位目标。”从《课程标准》对目标的分级来看,从总体目标到学段目标,都具有中长期的特性,且它们的实现必须有赖于短期目标(课时目标)的达成。认识清楚课程目标与课时目标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不会对一节课求全求到,在制订课时目标时就不会越位,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适切性更强的目标。
2 根据教学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课时目标,做到有所侧重。
前面所讲,每一节课对整体目标的达成都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有些课会贡献“过程”,而有些课会贡献“结果”。《课程标准》中,阐述目标的动词也分两大类,一类是刻画知识技能目标的,如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一类是刻画过程性目标的,如经历、体验、探索等。实际上,这两类目标是有机整合于课堂教学中的,在教学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但在一节课中如对二者平均用力,由于时间的关系,就会出现实现不到位的过渡性的强化练习现象。所以在制订课时目标时该有所侧重,探索性较强的课,多侧重于学生的经历、体验、侧重过程性目标达成,而对于“双基”性较强的课,更多侧重于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授,侧重对知识与技能的练习与巩固。
如徐斌老师在讲“一位数乘两位数”时,以计算算理掌握为主目标,引学生在听、看、说、练等系列思维活动中经历和探索,实现简约、朴实下的有效教学。先口算练习引发旧知,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列算式,再数形结合进行算理探知,依据学生思维特点,很好地建立数学模型,理解算理,形成计算的技能。
再如钱希有老师在讲“三角形的认识”时,侧重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展思维为主目标,紧紧围绕“让学生做课堂主人”的教学思想,针对“大小、形状都不一样的图形,都叫三角形”这一问题,让小组同学自由选择三角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进行研究和讨论,教师适当引导,帮助学生确定从哪几方面去研究。组内分工、交流、辩论后确定方案,推选代表汇报,其他小组在倾听后提出不同意见。
组1:我们组研究了三角形的共同点,结果是:①三角形都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②有3个角的图形就叫三角形。③三角形3条边钉在一起不容易变形,因此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组2:我们对组1第2条有不同意见,如果说黑板上的这些图形都是三角形是对的,但有3个角的不一定都是三角形……
两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有所侧重地制订教学目标,以此指导教学实践,充分显现出目标的意义和价值,显现出“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课堂;管理;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172-01
一、首先教师要注重自身的素质提升,为有效管理打好基础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教师的教学水平、自身素质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特别是在中学阶段,正处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于学生的情感认知、行为习惯影响深远:教师高超的教学水平、风趣的教学风格往往更受学生的欢迎,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也会显得更加轻松和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理念,认识到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学相长的实际关系,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与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注重师生之间友好关系的创设,应成为学生的“导师”、“朋友”和“合作者”,引导、指导、辅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他们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另外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教学技能,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科目知识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有确定教学目标和正确处理教材内容的能力,当然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也要遵循“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原则,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教学能够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另外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充分利用自我优势,调动自我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彰显自我优长和风格,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与科目特色;此外教师也要明确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以便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环节,在教学中注重教学策略的运用,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以便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度;也要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境界,挖掘学生潜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为有效的课堂管理丰富途径、打好基础。
二、其次教师要做好教学目标的确定,为有效管理确定目的
每节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实现教学的最大价值是每个教师都在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想要提升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性,首先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目标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率,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正确有效的目标具有管理功能,并会起积极的导向作用。笔者认为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从以下两点入手:首先教师要注重研究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课程,了解学生在本阶段的成长和发展的要求,这是长远目标,它是对课堂集体和个人的未来状况的导引性描述,它作为一种导引,能真正起到指导作用;其次教师要在整体目标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的大纲要求制定每节课的课堂管理细节目标,这是短期的目标,教师在确定课堂行为目标时,要立足于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完成课堂活动计划。长远目标对于短期目标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同时也借助于短期目标的实现而实现。拥有了科学的教学目标,就能够为课堂管理明确目的,提升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三、再次教师要注重课堂氛围的创设,为有效管理营造氛围
《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可见环境、氛围对于事物的发展影响之大。在教学的过程中更是如此: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而不好的课堂氛围则会阻碍学生的有效学习,可见教学中氛围的创设对于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笔者认为课堂氛围的创设应该从精神与物质两方面入手:对于精神环境创设,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树立积极的课堂期望,发展有效的沟通对话,激发学生的成员感和团体归属感,培养学生的集体认同、群体互动和成就共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构建有效的课堂管理模式;对于物质环境创设,在教室布置时可通过张贴名人字画、名言警句等丰富教室的文化氛围;可根据教学需要用大幅色彩鲜艳的彩图展示教学内容;可开展书画、摄影等竞赛活动张贴出学生的得意之作。当开展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如下座位编排:圆形排列法、会议式排列法、小组式排列法、U形排列法等。通过对于学生精神的鼓励、物质的影响两点入手进行氛围创设,相信就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
四、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为有效管理提供保障
[关键词]细化目标 提高效率 研究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9-057
布卢姆曾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教者与学者都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由此可见,教学目标具有导向、评价、动力的功能,它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可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究竟是如何处理教学目标的呢?调查发现,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漠视目标,这部分教师目标意识淡薄,甚至根本不关注教学目标,课前也很少去研究教学目标。有教师曾坦言:“上课前主要考虑怎么教、怎么学,至于目标没有多想。”另一种情况是改变目标,这部分教师认识到了目标的重要性,每节课伊始都要出示目标,并以学习目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但是,呈现的那些学习目标也多是照搬教参上的。
一直以来,笔者都认为教参上给出的教学目标太笼统、不具体,不够清晰,很多不具检测性。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索、交流、完善,笔者逐渐认识到细化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不仅使教师对教材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更主要的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细化目标防止遗漏知识点
细化目标就是要找到每节课的所有知识点,站在学生的角度把每个知识点要达到的要求用恰当的语言叙述出来,并以学习目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其好处可概括为“一个防止、两个促进”。“一个防止”就是防止遗漏知识点。要想做到细化教学目标,就必须找到每节课的所有知识点,教师只有认真研究教材,才能把所有知识点准确地找出来。
如,在教学“式与方程”时,这节课教参上有三个目标:1.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方程的基础知识,会解学过的方程,并能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体会方程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3.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这三个目标中,有两个属情感目标,整体感觉这样的目标大而空,不具有检测性。细化后的目标:1.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计算法则;2.能根据字母所取数值计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3.能说出什么是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4.能熟练地解简易方程;5.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6.能熟练区分式、等式和方程。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细化后的目标涵盖了这节课的所有知识点。这是一节容量比较大的复习课,知识点较多,只有做到了细化目标才不会遗漏知识点,教师在细化目标的过程中,也厘清了自己的教学思路。
二、细化目标促进教师研究教材
细化教学目标可以实现“两个促进”,其中之一就是促进教师在研读教材上下工夫。要想细化目标必须做到“四读”:研读教材、读通教材、读懂教材、读透教材。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参上给出的目标有三个:1.认识几分之一;2.会读写几分之一;3.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这三个目标也是本节的三个知识点。很多教师都会认为这部分内容很容易,就按照教参上给出的目标教学,结果大失所望,学生在做练习题时错误率非常高,主要错在比较分数的大小。通过研究,根据学情及本部分知识的特点,在对这部分内容整合的基础上,把本节课原来的三个教学目标细化为六个:1.联系实物,通过观察、动手再次认识平均分的含义,并认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几分之一的分数;2.能规范地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3.会用不同的方法折出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4.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5.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分子、分母的含义;6.会比较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能说明理由。细化后的六个目标不仅具体,而且具有可检测性,便于教师对课堂达标情况的检测。因为“平均分”的含义学生已有所遗忘,但它却是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所以在目标中加入了“再次认识平均分”,同时又对教材进行了整合,把“理解分子、分母的含义”提到了这节课,目的是为学习比较分数的大小打基础。学生之所以在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出错,主要是对分数的意义理解不透,还没有真正理解分子、分母的含义。细化后的目标不但具体,而且针对性强,降低了错误率,提高了课堂效率。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在细化教学目标的同时,可促使教师对教材做深度的研究,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提高了教师驾驭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细化目标促进教师思考如何教
细化目标的过程也是教师思考如何教的过程。目标细化出来的同时教学思路也就明晰了。
如,在教学“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教参上给出的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2.通过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这四个目标可以说是“万能目标”,对于解决问题的课型都适用,内容太笼统,不具体,不具检测性。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本节知识,应细化为如下的学习目标:1.能读懂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2.能根据已知条件找中间量,确定好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能说出每步求的是什么,各算式表示的意义;4.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在解决这类两步解答的问题时往往会出现乘除不分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制定目标时一定要详细具体,让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细化后的目标指向明确,只要学生能说出先求什么,后求什么,解题的思路明晰了,再通过说算式的意义就能很好地掌握本节的知识。
再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这节课有“三多”:内容多、新知识点多、概念多。很多教师一节课下来没能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常常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非常辛苦,教学效果还不好。经过研究,可以把本节课的目标细化:1.能说出什么叫24时计时法;2.会辨别普通计时法;3.能识别24时计时法;4.能熟练地把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5.会把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在细化目标的同时,教师也厘清了教的思路、学的方式。为了更好地落实上述的目标,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一对应法设计如下的自学指导:1.什么叫24时计时法?2.钟面内圈的数表示什么?外圈的数表示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3.上午9时、下午4时、晚上10时等是什么计时法?9时、16时、22时等又是什么计时法?4.普通计时法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5.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如何转化?6.普通计时法时刻要( )才能变成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时刻要( )才能变成普通计时法。在学生自学讨论后,教师让学生回答自学指导里面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学生解决了自学指导中的所有问题。整节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课堂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