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病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

病虫害发生的原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病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2031

引言

林业是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进行培育和保护森林,并利用其本身优势起到林木保护作用的部门。目前随着林业面积的不断扩张,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和原因探究也是林业部门刻不容缓的工作之一。本文通过对林业病虫害情况的简述,追寻其发生原因,进而找到好的可以防治病虫害的办法。

1 林业病虫害情况概述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绿化的要求,城市人工造林的面积不断增加,加之国家退耕还林的号召,国家林木面积逐年增加;但随之而来的是林业在火灾、水灾、病虫害等方面的防范工作。本文主要研究病虫害的产生原因和防范。

近几年人工造林面积逐年增加,人工造林的特点是树木间密度适宜、树木种类比较单一、林木结构简单等;而这些特点也造成林业维护人员消耗增加,病虫害发生的面积逐年递增,也是病虫害工作难以开展的原由之一。

随着人们绿化意识的增加,休息时间开始走出家门进行野餐或者聚会,这些人为社交活动的增加,也会带来病虫害。就像随着国际间交流的增加,美国的亚洲鲤鱼一样,这在美国无异于破坏生态环境的“病虫害”。[1]

打农药是现代农业、林业常用的防治手段,但这种方法在杀死一部分病虫害的同时,也为病虫害增加了抗药性,防治工作的难度也会加大。

所以林业病虫害的防范不能单纯的依靠化学方法,应依据科学的管理方式减少病虫害对林业的伤害。

2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经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影响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的因素有很多,在此基础上,需要对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进行进一步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的病虫害防治办法。

林木类多生活在潮湿环境中,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各种病虫害,病虫害的种类繁多,单一医治可能导致其他病虫害的爆发,故无法针对单一虫害进行医治。其次是其生存环境复杂,制止病虫害的发生也不能破坏原有的林木生存环境,故只能从其的发生原因入手。而病虫害难以根治及其产生原因在以下几点:

林业的病害多为有害菌类,虫害多为昆虫,而菌类和昆虫的繁殖速度快,也会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而进化,难以对其进行根治。目前我国林业病虫害的种类多达80余种,其中包括美国白蛾、蝗虫、螨类、蛾蝶类幼虫、松毛虫等,都是对林业有着巨大破坏力的病虫害,而且这些病虫害绝大部分是凭借着大自然在进行传播,防治工作难度加大。

人工植树面积的增加,尤其是单一林木面积的增加,所引起的林木品种结构简单,防护系统较低,容易造成病虫害范围的增加,导致病虫害防治工作收效甚微。尤其是现在全球气温回暖,冬季气温普遍回升,昆虫虫卵的越冬存活率越来越高,春季的突发性虫害面积也会扩大。[2]

林木人工种植面积的增加,意味着林木的管理活动也要增加。但目前我国缺乏对人工种植林木的科学管理,也缺少管理林木的人才。因而导致林木生存环境恶化,卫生情况堪忧以及病虫害的大量滋生。

由于病虫害繁殖速度快、涉及面积广,难以经过一次或少数几次的治理有效根治;而且会有不定期的爆发风险,此种爆发在没有准确数据的支持下难以预测。

3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办法

通过对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的细究,l现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林业病虫害进行防范工作:

林业部门需要在先进设备的支撑下,对所检测地林木的生长环境、发育情况进行监测,利用科学的方式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推测,提前做好病虫害发生后的防范措施;还可以在病虫害发生前提前做好预防,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数量。

人工造林前,提前根据当地环境对林木种苗进行多品种选取,种植过程中选择多品种林木种植,维护林木的生物平衡,增加林木结构本身的制约性、复杂性和防护性。

昆虫中有害虫也有益虫,要对对林木有益的昆虫进行保护;并增加病虫害天敌的培育和保护,可以从生物品种方向上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有效抑制。

增加育苗的防虫处理,以及林木的检测工作,引进先进设施和科学技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加强人工种植林木的管理和检疫,引进科学管理方法,利用新进技术和工作模式对病虫害防治展开工作。但同时要根据当地特有的病虫害特质进行有针对性研究,了解其习性,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工作。

4 结语

退耕还林已经是国家保护林木资源的主基调,所以在做好火灾、水灾防范的同时,林木病虫害的防范也要积极展开。病虫害的防治应根据不同林木的生长环境,因地制宜,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在治理病虫害的同时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利用科学方法、先进设备提前检测,以混交林为主的生态防范,辅以病虫害天敌和药物等防治方式。唯有如此才可以对林业病虫害进行最有效的治理,也能维护好国家的林业生态环境和生物结构,保证林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病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监测;控制;措施

森林病虫害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是难以估量。近年来,全国各地森林病虫害时有发生,危害极为严重:一是危险性森林病虫害扩散蔓延迅速,对我国森林资源和自然景观构成巨大威胁。二是常发性森林病虫如松毛虫、森林鼠、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等害虫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三是偶发性森林病虫害大面积暴发。做好森林病虫害的监测工作是决定我国森林群体健康成长的有利保障。

一、造成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

1、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

中国现有森林面积约13370万hm2,其中天然林约8725万hm2,占65%,人工林约4645万hm2,占35%。

近几十年中国森林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工林面积迅速扩大。自1950年代起至1980年代,中国的人工林面积增加近50%。与此同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也增加了将近40%,两者基本上呈同步增长的趋势。由于所建立的人工林多为单一树种、单一结构的纯林,这样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因此,有害生物一旦传人发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造成大面积的暴发流行,从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2、天然林长期超负荷砍伐

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经济产业,造成了天然林长期超负荷采伐,致使天然林的数量和质量下降,森林生物多样性、林分原始结构以及天然林特有的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

3、国内、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危险性病虫杂草长距离的人为传播加剧

松材线虫、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橙针褐斑病等重大病虫害的流行最初均是由于有害生物从国外随林产品进口而传人的。在国内,许多重大病虫害疫区的迅速扩大也是由于人为活动的结果。

4、长期不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

病虫害暴发后,一味依赖化学农药,不仅杀伤大量天敌,使病虫产生抗药性,而且造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另外,防治手段不能适应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客观要求,缺少符合林业特点的防治药剂和药械,防治效率低。

5、防治工作始终处于被动救灾的状态

我国几十年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大多数是围绕救灾而展开的,病虫害一旦发生。“人往灾区跑,钱往灾区投”。只在救灾上重视,没在防灾控灾上下功夫。

二、森林病虫害的控制措施

近半个世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药性、误杀天敌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批评。

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缺点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仍有许多缺陷,如缺少人工施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等等,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成功的事例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对森林病虫害控制持续有效的天敌生物种群。

由于生物防治的步履维艰,加上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抗病抗虫选种、育种的研究形成了热点。特别是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DNA(基因)重组技术突破了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困难,为抗性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

对于现有的、具有一定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改造提高其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能力,运用对环境和其它有益物种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小的各种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可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现有的、不具有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逐渐取代现有弱抗性或抗性衰退、丧失的树种。对于将有的人工林,采取生态控制的策略,从造林开始就将病虫灾害的自我控制作为和高质高产同等重要的目标,以期得到自组织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可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

因此,森林及树木病虫灾害的生态控制技术和遗传(基因)控制技术是实现我国森林保护策略转移和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技术。

生态控制的原理在于系统生态学。一个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协同进化,不同种的有机体或亚系统协调共生、互惠互利,和谐高效利用系统的能量,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占领着一切可利用的生态位、摄取一切可利用的能量,从而形成最佳的物流与能流状态,使整个系统表现出高效和谐的持续发展。在这种协同进化过程中,物种常表现出抗逆性和变异性,这些抗逆性和变异性的基础来源于物种基因的调控表达和变异。因此,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组分形成的各级结构具有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维持的稳定机制,这种机制构造了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起到对病虫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第3篇:病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 林业病虫害 发生原因 防治对策

1 探究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1.1 从人工造林的角度对病虫害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1)预防工作的缺失。在人工造林时使用单一的树种或是单一系号进行造林,出现纯林现象,这样的选取树种的方式造成在物种结构上植物群落比较简单,生物的多样性自然也降低,从而使人工造林系统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也降低。例如在我国三倍防护林的建设过程中,在树种的组成上就较为单一,配置上也不够合理,没有完善树种监测检验工作,最后导致病虫害在防护林遍及的几百个县开始大范围蔓延,损失惨重。类似于这样情况还有宁夏自治区的防护林工程,病虫害产生导致防护林全部毁灭;辽宁、甘肃和陕西等地的防护林病虫害隐患依然存在。虽然我国人工造林已经有数十年的经验,但是在树种结构和配置的问题上却没有得到重视。

(2)在引进树种时对病虫害问题考虑不充分。在引进树种时,树种如果在当地不适宜生存,就极为容易出现病虫害问题。例如辽宁省在50年代引进的樟子松,目的是实现固沙造林,达到良好作用,结果在90年代大面积的病虫害开始出现,主要原因就是辽宁省气温较高致使水分失衡,病虫害蔓延,使得森林开始减退。

(3)缺少对于造林的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也逐渐认识到对森林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天然林的保护在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展。与此同时也出现了问题,对于天然保护林工程的政策和技术规定的很多地方理解不够彻底深入,使得在执行时会出现误解和偏差,更甚者对于天然林的经营管理活动完全抛弃了,这种行为的结果就是森林卫生健康状况发生恶化,病虫害也随之而来。

(4)森林防治与林业政策间的冲突。从我国制定保护野生动物法规来看,沙鼠、野兔等都是重点保护对象,禁猎措施严格。但是因为保护力度的严格使得这些动物的数量发展速度也增加,对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构成了危害。这样两种保护措施的冲突给病虫害的防治加大了难度。

1.2 从内检工作的角度对病虫害发生原因分析

(1)检疫工作不充分。缺乏林业检疫方面的法律知识或是经不住利益的诱惑,是很多地方都存在的问题,导致一定数量的森林植被都没有进行应有的检疫。有调查显示,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运到新疆的数百万株林种都没有进行检验,形成新疆病虫害较多的局面。(2)检疫站的数量与需求不成正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在城市和公路建设方面都需要人工造林,同时对于树种的类型、数量等有更高的要求,可以说也是对病虫害的传播几率有了相应的提高。可是就目前状况而言已经建成的检疫站数量不仅不能满足需求,在布局上也不够合理,很难满足实际需求。

2 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做到行之有效

2.1 做好林业检查工作

首先要做好产地的检验工作,对于本地所存在的苗圃和木材的加工厂数进行统计了解,并进行产地检验台帐的建立。其次要对产地的检验工作认真负责,对于近检疫、报检、检查及证书签发等程序进行调运加强,并对内部的扩散途径进行切断。最后要加强复检工作,对于新建的林地应该加强跟踪免疫检查,同时对于建设部门中所使用的木制品的情况进行跟踪监管,一旦发现疫情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对于外部入侵的渠道进行堵塞。

就目前而言,在我国引进的外国树种中和不同省份间树种的交流过程中引发的大型病虫害有增加趋势,这就对林业部门对黍粽检疫共组提出了高要求,提升树种检疫水平,做到病虫害传播的预防,对已经出现病虫害的地区实行隔离,避免蔓延扩展的情况的出现。强化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林业设立监测网络,并且要对本地区建立全面覆盖,其中要对集中造林的区域以及需要重点保护的位置常年监测,这样做对于林业发展状况的测报水平有所提高,在对林业进行监控时要格外注意对有害生物的调查,保证发现、防治、控制都做到及时有效。同时配合建立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措施体系,在遇到状况时做到从容不迫。

2.2 树立健康理念,实现科学营林

在疫苗的培养上,最好可以创建专用基地,用来培养无检疫疫苗,可以做到对抗病虫害树木的大力推广;在对于林业规划的设计中,确保因地适宜,乡土品种要具有优先权,同时可以加大混交林的种植比例,为了使生物的多样性有增加;改造低产林,消除存在于不健康林中的隐患,为树木可以得到良好的生长条件营造环境。造林的基础是要进行科学的营林,力争达到森林健康。

2.3 改变单一树种的引进,营造混交林

在林业工程重点建设中,要采用多形式的混交林,多树种栽培,尤其是对本土树种大力在栽种,对优良树种引进时要注意树种的搭配工作,不仅对林木生长有利,还可以防止病虫害,拥有不低于三成的混交林比例。在退耕还林时利用抗逆性比较强的经济树种造林,做到草木、灌木及经济植物的立体开发,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促进作用。

2.4 采用新型技术防治病虫害

对于改革后的林业的生产生活需要积极适应,成立专门的队伍建立防止工作,目标是创建一个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防治有害生物。对配套的、先进的、实用的科研成果采纳使用,尤其是技术方面实用性高的防治手段,尤其是成本低、效率高的技术手段。在生物防治的时候提倡使用植物性、仿生、微生物农药,推广无公害技术。

防治病虫害的新技术,就目前而言,较为成熟的就是基于GPS及GIS的有害生物记录系统。嵌入式的GIS系统基于GPS移动设备可以在数字地图以及GPS设备的导航之下对于林业中有害生物的发生和防治等进行快速的记录信息和反馈。

第4篇:病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病虫害;原因;对策

随着全局杨树产业年的活动不断深入开展,杨树资源得到快速的增长。由于杨树资源量的扩涨,导致杨树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发生的面积、爆发的次数、危害的程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杨树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对此,近年来笔者根据本地杨树病虫害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就治理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杨树主要病虫害

杨树主要病害为溃疡病、黑斑病、红心病、冠瘿病;主要虫害包括食叶性害虫,即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白潜叶蛾、杨黄卷叶螟、杨尺蠖、黄刺蛾、柳蓝叶甲等;枝梢害虫,即草履蚧、白杨透翅蛾;钻蛀害虫,即光肩星天牛、桑天牛、云斑天牛;地下害虫,即蝼蛄、地老虎、金龟子。

2 杨树病虫害发生原因

2.1 林相不齐、树种单一

杨树资源已成为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等特点。杨树病虫害的发生主要表现在林相参差不齐,因杨树基地林为人工造林,由于管理不善,其次树种单一,加之经营管理措施不当,给森林病虫害创造了有利繁育和繁生的环境条件,导致重大病虫害相继发生,给林业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

2.2 防治工作不被重视

杨树生产周期较长,经济效益来得慢,致使杨树病虫害防治工作处于被轻视的地位。再者由于森防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病虫害发生前期一般比较隐蔽,不明显,危害轻,不能及时发现,也不引起人们足够重视。一定程度导致病虫害发生的蔓延,造成局部地区大爆发,才能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此时已错过防治最佳时期,防治起来相当困难,甚至难以控制密度。

2.3 经营管理措施不到位

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不健全,人员少,测报、防治、检疫基础十分薄弱。绝大部分没有专门办公室、实验室以及开展病情虫情预测预报必须的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缺乏森防检疫专职技术人员,预测预报预见性差,无法准确掌握病虫发生的情况及规律;检疫技术措施不当,从事木材运输检疫工作上,实际是重收费轻检疫,致使病虫从一个地区携带到另一个地区,引发病虫害大爆发的原因;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采取综合防治办法,才能达到强化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多数采取化学防治,存在与森防所面临的防治工作极不相适应,严重影响杨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2.4 防治经费无法落实

宿迁市每年需要防治的杨树病虫害发生面积约5.3万hm2,因资金缺乏,无法购置足量防治机械和农药,导致病虫害发生逐年上升趋势。各县区均没有成立病虫害防治专业队伍,无法实施统防统治,防治难度较大,营造林经营管理不统一,无病虫害防治专业队伍,各县区大部采取分散防治,防治时间不统一,治一片留一片效果甚微;杨树属高大乔木用低程喷雾机,射程无法达到树高,防治效果差,用药量多,对环境污染大;对蛀干类害虫以及交通不便的地方防治病虫害,采用打孔注药法防治,因功效低,劳动量大,药液腐蚀木质部,伤口不易愈合,影响材质,且药效短而低,防治效果不明显。目前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远远不适应林业资源的发展。

3 杨树病虫害防治对策

3.1 推进杨树综合性营造林措施

营造林要结合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把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林业生产全过程。从种苗抓起,加快推进无检疫对象苗圃建设,科学合理选择地点建设隔离苗圃,统一引种管理,降低引种风险,以有效降低国内外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防止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蔓延。同时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必须因地制宜地实行多树种、多林种、多种形式的混交林,要结合低产林改造,有计划地将病虫害发生严重的纯林改造成混交林,加快林相改造力度。

3.2 加强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

加强防治体系建设既是当前病虫害防治的迫切需要,也是抓好防治工作的长久之计,在现有薄弱的基础上,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标准站和中心测报点建设力度,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期实施、建立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的高效病虫害防治体系,搞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网络建设,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情报,为领导和林农提供病虫发生趋势信息,适时防治,做好服务。

3.3 做好防治宣传工作

宣传病虫害对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危害,提高全民对病虫害的危害性、防治的艰巨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宣传病虫要治早治小,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明确各级领导和林场经营者在病虫害防治担当的责任,及时传授科学防治的技术方法要点。

3.4 增强病虫害防治科技含量

病虫害防治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只有不断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才能有效地提高防治效果。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做好病虫的监测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对病虫害防治技术开展研究,选一块实验林作为病虫害防治示范基地。加大各级林业人员和林农培训力度,让他们掌握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防治技术。及时病虫害简报,作为防治指导信息。实施综合防治,一方面采用仿生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化学防治,以保护人畜安全和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采用刮除清理病枝、扫除虫卵、深翻冻死越冬虫卵、捕杀成虫、胶带阻隔、灯光诱杀等人工方法清除病虫害。再者加强鸟类和天敌保护,释放赤眼蜂、黑卵蜂、肿腿蜂、寄生蝇等昆虫进行生物防治。

3.5 强化病虫害防治目标管理责任制度

坚持和完善病虫害防治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危害的程度、成灾率的面积作为相关人员的一项考核指标,把病虫害防治作为造林绿化目标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层层签订责任状,真正把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吴瑞云,郑红波.不同杨树品种系的生长特征[J].中国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33~37.?

第5篇:病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气候变迁森林病虫害防治

近来来,根据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数据资料来看,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范围和面积都有不断增大的趋势,病虫害的威胁已经成为了森林价值发挥的重要障碍。面对这样的现状,积极的进行病虫害发生原因的分析,对于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气候资料的综合和病虫害发生率的分析,发现进年来不断加重的森林病虫害与气候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本文着重分析气候变迁对昆虫区域范围的影响和病虫害防治的影响。

一、气候变迁对昆虫活动的影响

(一)昆虫活动范围更加广泛

气候变迁对于昆虫活动的显著影响就是昆虫活动的范围更加的广泛了。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的暖冬现象越来越频繁。昆虫活动受到光热的影响,有固定的区域,但是随着暖冬的出现,北方地区的冬季气温明显的较往年有了上升,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些活动在南北温界限边缘的昆虫开始持续不断的向北推进,导致冬季昆虫的活动范围扩大。由于昆虫的活动区域相对固定,所以天敌等自然因素的克制作用显著,但是现在随着气候变迁产生了活动范围扩大,导致新区域内天敌因素的减少,所以昆虫的活动量会出现显著的增加。

(二)昆虫存活率更高

在过去的年份里,冬季的低气温能够有效的抑制昆虫虫卵的生长发育,更有甚者会冻死大部分的昆虫,以减少虫灾的发生率,但是近年来,随着暖冬现象的出现,冬季的气温出现了明显的偏高,低温对于昆虫虫卵的抑制作用明显的减弱。由于没有了冬季低温的限制,大部分的昆虫能够安然无恙的越冬,这就使得来年春季昆虫的数量有了显著的增加。对于森林来说,大量增加的昆虫会造成新生叶芽的消耗,造成虫灾。简而言之,气候变迁使得昆虫具有了更高的存活率,所以数量大增。

二、气候变迁对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一)病虫害发生的周期性缩短

气候变迁对于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表现为病虫害发生的周期越来越短。从年份周期的资料总结来看,在过去的年份里,森林病虫害也会发生,但是时隔的年份较久,也就是说森林病虫害无可避免的会发生,只是周期性较长。如今,从近几年的病虫害发生率来看,病虫害的发生周期呈现出越来越短的趋势,甚至年年都会发生,这周明显的周期性缩短给病虫害防治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从病虫害持续时间上来看,过去的病虫害持续时间一般集中在夏秋季节,但是近年来的资料显示,不仅夏秋季节的病虫害发生越来越严重,春季病虫害的发生率也呈现着逐年增高的趋势。

(二)病虫害的发生范围和面积增大

气候变迁对于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另一个显著影响就是病虫害的发生范围和面积显著的增大。出现这样的情况,与两方面的原因有关:一方面是由于暖冬的存在,昆虫的活动范围和面积发生了扩大,这就为病虫害发生范围和面积的增加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由于暖冬对昆虫的威胁降低,导致昆虫越冬的成活率显著的提高,大量的昆虫越冬后在春季得以快速生长,这更助长了病虫害发生的范围和概率。

三、气候变迁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影响

(一)病虫害防治的成本增加

气候变迁对病虫害的发生存在影响,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同样存在影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最为显著的影响就是病虫害的防治成本大范围的增加。由于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的重要措施,所以病虫害防治一直是森林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随着病虫害发生范围和面积的不断扩大,防治工作也需要不断的进行范围扩张和面积增加。实际上,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以病虫害的发生为基础的,病虫害发生的范围越广,防治成本增加的就越多,在气候变迁面前,为了有效的保护森林资源,病虫害的防治成本只能随虫害发生面积的扩大而扩大。

(二)病虫害防治的困难程度加大

由于病虫害发生的范围和面积出现了普遍的扩大,导致相对稳定的区域病虫害出现了扩张,这种扩张情况使得病虫害的防治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一方面是因为病虫害扩张的新区域缺少天然的克制因素,另一方面是新虫害的增加给带来了病虫害防治的复杂性,种种原因都使得病虫害防治的困难加大,防治的效果也出现了明显的降低。

结束语:

气候、环境和生物是统一的整体,这三个因素牵一发而动全身,近年来环境的恶化导致了气候的变迁,进而影响了生物的活动范围等。总而言之,气候变迁给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了性的挑战,所以要明确气候变迁的影响,做好未雨绸缪,积极的为可能出现的森林病虫害问题做好防治规划。

参考文献

[1]魏书精,孙龙,魏书威,胡海清.气候变化对森林灾害的影响及防控策略[J].灾害学,2013,01:36-40+64.

[2]王松.气候变迁对森林病虫害的影响研究[J].广东科技,2013,Z1:111+110.

[3]杜晓丽,于淑静.浅析气候变迁对森林病虫害在防治上的影响[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5,06:29.

第6篇:病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

一、目前我国森林病虫害情况的严峻形势

近年来我国每年都会发生大面积的森林病虫害,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森态环境产生很大不良后果,病虫害对森林的危害情况十分严峻。1、林区森林病虫害的危害范围不断扩大,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近些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对森林资源环境造成巨大的威胁。2、原本偶然性的病虫害出现转变成了大范围的大面积的爆发,一些次要危害的害虫,也上升为主要害虫。3、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同时越来越顽固。近年来林区森林病虫害发生率极高,有些病虫“繁殖快、防治难、危害大”,往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后果。

二、目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形势日趋严重的原因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十分严峻,分析病虫害发生的原因,能够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目前造成森林病虫防治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如下:1、长期以来的无秩序不规范的开发森林资源,大量天然林被过度砍伐。一些林区为了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过度地砍伐森林,再加上一些非法的滥砍滥伐行为,导致森林林木多样化,生态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导致病虫害发生与蔓延。2、人工种植的林木范围不断扩大,种类单一。这样的人造林地会使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因此有害的病虫一旦传入就可能没有制约的迅速爆发蔓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害。3、对化学农药的过度依赖也是造成森林病虫害防治态势严峻的原因。一些地区发生林木病虫害时,一味地使用农药喷洒杀虫,不仅大量杀死了病虫的天敌,同时也使病虫产生抗药性,造成恶性循环,对森林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破坏。4、我们对病虫害防治缺乏科学体系。多年来只管造林而忽视病虫害防治,缺乏协调,引种、育苗、造林脱离环节,使得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局面十分被动。5、对环境的破坏造成气候异常变化,暖冬、干旱等极端天气频发,导致病虫的虫卵很容易越冬生存,到春季大量繁殖,泛滥成灾,从而出现大面积的森林病虫灾害。

三、森林病虫害主要防治方法和措施

针对森林病虫防治方面的严峻形势,如不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将会严重影响到林业生态环境,应该根据森林生态环境和病虫害之间的关联来采取措施,以便有效地做好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工作。1、“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事前的监测预报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极为重要。林区的有关方面应该把病虫害的监测放在首位,准确地掌握好林区病虫害的态势,及时地发现灾情,果断地处理,将病虫害的危害消灭在萌芽时期,决不能出现事前不认真做预测监控工作,到发现的时候病虫害已经一发不可收拾的不利局面。2、要利用科学的手段做好封山育林的工作,坚持生态林业建设的目标。封山育林的工作要因地因时制宜,培养混交林,采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木种,加强森林自然机体对病虫害的免疫力,促进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3、要加强对使用农药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目前用于病虫害防治的许多农药剧毒残留物高,在杀死病虫的同时,也会杀死病虫天敌,并对土壤,水源造成污染。如“杀虫脒、氧化乐果、甲胺磷、”等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要逐步减少这些剧毒农药的使用,大力推广仿生农药、微生物农药、矿物性农药等新型农药,从而减少使用农药消灭病虫害的同时对土壤水源等产生的不良影响。4、根据大自然的食物链法则,保护好害虫的天敌。天敌是森林制约病虫害数量和种群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宝贵的生物资源。因此一方面要保护这些天敌生存的环境,禁止破坏栖息地,另一反面可以人工的方法补充种植一些植物来为病虫害的天敌提供良好的生存栖息环境,以达到减少森林病虫害的目的。5、发挥政府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主导作用,要加大资金、技术方面的扶持力度,同时鼓励社会力量的积极介入,建立好责任落实制度,“谁经营,谁受益,谁防治”的原则,以提高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效率。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化、跨行业的工程,并不仅仅是林业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行业也息息相关,如加强环保措施,治理大气污染、抑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等,这些都需要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统一协调,

四、结束语

面对森林病虫害日趋严重的形势,积极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危害,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森林生态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因此我们只有科学地统筹和规划,根据本地区的病虫害危害的情况,因地、因时制宜,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协调作用,以预防为主同时标本兼治,将更多的科学防治手段用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才能有效地防治森林病虫害的蔓延扩大,促进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吴泽珠 刘彩青 单位: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林场

参考文献

[1]王蓬.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可持续性控制对策的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

第7篇:病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丽水;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

丽水市在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成功后,城市绿化美化工程得到迅速发展,园林观赏植物的美化环境功能日益显现。但在园林植物养护管理中,由于缺乏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系统研究,对丽水市城区园林病虫害的种类分布和发生情况尚未系统掌握,相关投入也少,病虫害防治策略不尽合理,措施不尽得力;此外,很多绿化工程单位忙于工程建设,疏于病虫害治理,盲目引进物种,造成了部分病虫害的传播、蔓延,园林植物遭受着严重危害,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以及绿化工作的成效。为此,笔者根据近几年来工作积累的经验和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出丽水市园林病虫害发生的现状、原因,提出防治园林病虫害对策。

1 丽水市城区病虫害的发生现状

1.1 刺吸性虫害情况

近年来,丽水市刺吸性虫害发生比较普遍且严重的有:蚜虫、蚧虫、蓟马、木虱、网蝽、叶蝉、蜡蝉等,其中危害法国梧桐的方翅网蝽为2007年进来的外来生物。

1.2 食叶类虫害

危害严重的有:樟巢螟、茶蓑蛾、重阳木锦斑娥、黄杨绢野螟、柳蓝叶甲、曲纹紫灰蝶、珊瑚叶甲、浙江黑松叶蜂、恶性叶甲、葱兰夜蛾等。

1.3 蛀干性虫害

危害严重的有:危害加拿利海藻的红棕蟓甲、合欢吉丁虫 、星天牛、光肩星天牛等。

1.4 地下虫害

最常见且危害最严重的地下害虫有蛴螬、地老虎等,常造成草坪、小腊、女贞等植株的整片死亡。

1.5 真菌类病害

危害最常见的有:法国梧桐、紫薇、木芙蓉、十大功劳等白粉病 ,华盛顿棕榈干腐病,月季黑斑病,梨桧锈病等。

2 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分析

2.1 城区绿化快速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病虫害的结构

近几年来,丽水城区建设发展日新月异,绿地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绿化美化工程得到迅速发展,国内外各种不同的园林风格随之不断传入丽水,植物配置、种植方式也更加多样,打破了丽水原有园林绿化格局,城区绿化植物种类、数量以及绿地面积大量增加,改变了丽水城区原有的病虫害的种类、结构和危害。如今 “五小害虫”(蚜、螨、蚧、粉虱、蓟马)已成为丽水城区园林植物最主要的病虫害。

2.2 绿化植物配置不合理加剧了病虫害的发生

随着丽水城区绿化面积的大量增加,绿地植物配置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的绿地因绿化植物配置的不合理而加剧病虫害的发生。如桧柏周围因有梨树存在,致使梨桧锈病发生严重;丽阳路上大面积密植栽培十大功劳,使白粉病发生严重。

2.3 绿化植物日常养护粗放、操作不当,造成病虫害发生严重

城区绿化植物所处的环境一般比较差,种植土质夹有建筑垃圾,容易板结缺肥,生长空间狭窄,植物还会受到各种空气污染和人为破坏。如日常养护工作不到位,植物生长势必削弱,抗病虫害能力大大降低。如前几年丽青路绿化带内的华盛顿棕榈,因操作不当,养护不到位,导致棕榈干腐病发生,造成部分树木枯萎。

2.4 园林植物检疫环节薄弱,使外来病虫害猖獗

随着跨省、跨区域间植物交流活动的频繁,一些侵入型病虫害也不断地流入丽水。如2007年侵入丽水危害加拿利海藻的蛀干性害虫“红棕蟓甲”、危害法国梧桐的外来生物“方翅网蝽”,2008年侵入丽水危害铁树的检疫性害虫“曲纹紫灰蝶”,2010年首次发现危害五针松的浙江黑松叶蜂等,都对丽水市绿化植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损失惨重。

2.5 园林植物防治工作条块分割,加大了病虫防治的难度

丽水市区绿地在管理上是不统一的,如单位绿地归属各单位管理、住宅区绿地归属物业管理、社区绿地归属建设分局管理等,各管理单位没有采取统一防治措施,造成病菌、虫害间相互传染危害,给市区的病虫防治工作带来难度。

3 防治对策

园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不同于传统农业的病虫害防治,故不能完全照搬传统农业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应根据丽水市园林病虫害发生的现状,从生态系统全局为出发点,在城市绿化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适地适树原则和园林植物的养护问题;从区域角度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在满足审美要求的同时,必须便于养护,避免或减少大面积发生病虫害;从多方面考虑和着手,利用自然界对病虫害的控制因素,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各种防治方法,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害蔓延。

3.1 严格开展植物检疫

在丽水市前几年发生的几次重大病虫害灾害,都是外来病虫害,如红棕蟓甲、方翅网蝽等,因此,必须严格开展植物检疫工作,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害的传入和扩散。

3.2 开展园林技术防治

从尊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出发,依据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原则,实行乔、灌、藤、花、草多种植物科学合理配置,形成一个多品种、多层次、和谐、稳定的植物群落。植物材料以乡土树种为主,避免片面追求新奇特,以适应城市生态环境。尽量选择抗干旱、耗水少、耐瘠薄、抗性强、耐粗放管理的优秀树种。加强养护管理,合理施肥灌水,及时清除病虫枝叶,改善园林植物生长环境,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3.3 合理利用生物防治

第8篇:病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病虫害;青海;特征;调查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5-0121-02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日新月异,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青海自然条件严酷,经济落后,珍贵而稀少的森林资源虽使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整体生态恶化的趋势并未扭转。近年森林病虫害在青海泛滥成灾,不仅对青海森林资源构成了极大威胁,而且还造成了新的生态危机。对于青海省来说,近些年青海地区林业发展迅速,人工林地面积不断增长,但与此同时,青海林业病虫害问题也较为严重,病虫害种类和数量也在明显上升,对青海省的森林资源和生态保护都造成了不小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控制,对青海林业病虫害的特征进行分析和调查研究,并挖掘产生问题的根源,找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是非常必要和关键的。

2 青海林业病虫害的特征分析

为了了解当前青海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特征,笔者对现状的调查研究主要从线上与线下两个方面进行,线上主要针对青海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历史过程、治理政策等进行相关基础资料的收集,线下则主要通过现场调研与访谈的方式,掌握病虫害所形成的社会影响与环境制约。

2.1 病虫害范围大

青海林业病虫害的发生数量在最近几年明显增加,这直接导致了病虫害数量和规模的显著扩大,范围也在持续扩大。而对于病虫害的治理尚且准备不足,相关的手段措施都还比较传统和死板,因此要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问题具有很大的难度。再者,青海病虫害的范围大主要体现在区域性特征明显,虫害的受灾面积比较宽泛,密度不均匀,有些地方非常严重,不同区域的病虫害严重和危害程度也各不相同,例如青海黄南州泽库县以每年接近7000 hm2的速率增加,而在2011年仅北山林区桦三节叶蜂成灾的面积就达到了3/4,而近些年由于气候的不正常,高温高湿等也促成了虫害数量的增加。

2.2 病虫害种类多

青海近几年成灾种类的病虫害数量不断增多,据资料调查显示当前成灾类病虫害数量在青海范围内从80年代初的几十种上升到了1300多种,其中具有较大危害,发生频率大的虫害种类有60多种。据当地人反应有部分病虫害是从外地引入青海内,有些则是在青海病虫害发展史上从没发生,是近一二年才发现的,其中比较严重的有杨扇舟蛾、天牛、桦尺蠖等,这些种类的危害较为严重,对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都有不小的损失。对于没发生的虫害种类,在相关的资料上也没有很详细的介绍与说明,这使得青海林业病虫害的治理具有非常大的难度。我们专门对同仁县和尖扎县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同仁县虫害达到31种,病害11种,鼠害3种,病虫害种类总量为45种;尖扎县虫害为27种,病害8种,鼠害3种,总量39种。结果显示虫害是病虫害最主要的害种,也是治理最难的。

2.3 病虫害频率快

青海林业病虫害除了种类多外,病虫害的发生频率也比较高。尤其近些年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呈现指数增长的趋势,成灾严重的周期间隔较短,有些虫害甚至年年都要发生2~3次。另外由于树龄的增长,病虫害的发生频率也会显著加快,需要依靠足够的技术、方法和人力资源才可以顺利去除。另一方面,个别种类的病虫害具有较强的顽固性与再生性,要不很难去除要不去除之后由于天气等因素还会爆发式增长,且成片蔓延,扩散速度与成灾频率特征非常明显。

3 青海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原因

对青海林业病虫害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基础上,我们掌握了青海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传播模式,我们总结了相关的原因:

3.1 预防与控制基础工作薄弱

基础工作不扎实是虫害规模式增加的原因之一,虫害的监测与预报机制不健全,紧急处理办法也没出台,当虫害发生时,基础准备工作都很难跟进,对治理的指导和方向没有统一的意见与结论,有些区域对于病虫害的认识不够,对基础防制措施工作跟进的不及时。由于没有投入更多的经费与技术,监测、预防、控制、传播源阻断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基础工作的不扎实也是虫害发生的始作俑者。

3.2 治理手段与方式较落后

对于数量低、规模小的虫害可以采用一些人为办法进行有效控制,但是针对爆发式和扩张式的虫害显然手段落后,不科学,治理效率也不高。针对新时期虫害规模范围大、种类多与频率高的特点,改善和创新治理手段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可以考虑借助于化学手段、生物防治或者科技手段,这样既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也可以合理控制病虫害。

3.3 林业部门协调能力薄弱

对虫害的治理需要林业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与组织管理能力,生产环节如果脱节,光开垦不治理,只谈引导治理不谈具体措施,在造林规划的过程中缺乏对虫害影响问题的考虑以至于虫害发生时纠偏很难,这些都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此外相关虫害检疫部门工作不当,缺乏对虫害的检验检疫监管机制,缺乏平衡的检查和中断站,也导致了虫害传播的迅速。

4 青海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对策

林业病虫害防治是青海可持续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有效的治理可以促进青海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对以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调查研究的结果,提出以下改善青海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对策。

4.1 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基础设施建设

稳固和提升病虫害基础防治措施建设是阻止和切断病虫害污染的第一步,也是做好以后青海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为此青海政府和林业相关部门可以投入适当的资金与技术,为基础设置建设创造必要的条件,建立健全的虫害监测与预防机制,出台不同响应层次与级别的治理办法,相关部门要做好对病虫害防治的正确引导。在成灾较为严重的区域要建立足够数量的监测和防治站,尽量做到区域性防治基础设置的平衡。当出现突发性虫害时不至于忙乱阵脚,努力形成监测―预防―治理―阻断四位一体的防治模式。

4.2 改变传统防治手段,创新防治新举措

传统的防治手段是在当时经济与社会条件下的思路,新时期青海病虫害有一些以往不具备的特点,如指数式增长、区域范围大、增长频率快,针对这样的特征,防治手段也要与时俱进,在不违背自然规律、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尽量采取一些科学的防治手段,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手段。

4.3 提升林业部门对病虫害的组织协调能力

在病虫害发生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都涉及到林业部门的参与,林业部门如何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价值,最为关键的是要有正确、高效的解决方案,这离不开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林业部门之间要有对针对林业病虫害不同防治工作专门的机构和责任人在负责和监督管理。不同职能机构负责对防治不同层面的监管,造林规划部门要具有前瞻性眼光,科学考虑虫害问题对林业资源的影响,引导部门要从宏观的层面上要让民众与官员有病虫害防治的意识,检验检疫部门要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一切防患于未然,海关、森林检查与商业检查部门要建立协同的作战机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有问题及时治理,不留后患,及时切断传播源,在治理过程中贯彻执行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参考文献:

[1]马正霞.浅谈青海乐都县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制约因素[J].安徽农学通报,2007(3).

[2]吕 嘉.海海西州枸杞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J].北京农业,2011(9).

[3]孙德福.青海的森林病虫害防治[J].中国林业,2002(1).

[4]于静波.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及其建议[J].农技服务,2015(12).

[5]赵艳萍.如何有效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J].现代园艺,2016(1).

第9篇:病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089-01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国内外商品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森林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近年来,不断提高的病虫害发生率,不断加大的病虫害危险性,对我国的森林资源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要保护森林资源,保证社会的正常发展,就要提前做好森林病虫害问题的预防工作、加强我国森林病虫害问题的治理。

一、我国森林病虫害问题的现状

根据相关资料表明,在世界森林面积中,我国约占3.9%,然而我国的土地面积约占世界土地面积的7.2%,人口却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森林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少,是我国在森林资源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提高森林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大面积营造发展人工林成为必要。然而,大面积种类单一的人工林,其构成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低,一旦有病虫害发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对大面积的森林资源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目前,我国森林病虫害问题总体处于上升状态,大面积危险性的病虫害一旦发生,则以极快的速度扩散,威胁健康宝贵的森林资源,造成经济损失。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影响我国森林资源的病虫害种类不断增多,危害日趋严重,形势不容乐观。作为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使用措施不得当、检疫水平不到位、测报体系不完备等亟待解决。

二、我国森林病虫害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大面积的人工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要产区,但由于所建立的人工林品种、结构较为单一,由此构成的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低。一旦有危险性的害虫侵入,病虫害问题就会在短时间内侵害森林资源,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加之目前国内外经济交流频繁,人为活动范围的扩大会导致许多重大病虫害疫区的迅速扩大,一些对森林资源具有威胁性的有害生物可能随着经济活动进入我国,若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其危害性将一步步扩大。另外,在病虫害暴发后,采取的治理措施主要为化学治理,即使用农药,这种方法虽然在短期内比较有效,但长此以往,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提高了再次治理的难度,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方法很多,但要合理地利用、有机地调和,才能使各种方法的优点最大化。我国目前在森林病虫害问题上主要处于救灾阶段,总是在病虫害发生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不能在病虫害发生前做好预防工作。因此,为能做好防患于未然,对森林病虫害预防措施的探讨十分必要。

三、森林病虫害问题的预防措施

1.坚持科学发展观,重视森林病虫害的预防工作

改变我国目前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处于被动的状态,坚持科学发展观,将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在森林成长的整个阶段;以生态学为基础,综合治理森林病虫害。加大对森林病虫害预防工作的重视程度,将防治与经营相互结合,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为主要目标,认真做好预防检测工作;强化政府行为,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依法保护森林资源,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发动社会群众参与,提高群众的环保观念,将预防森林病虫害工作的社会发展观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协调社会各个部门,共同配合,积极参与,使科学发展观和森林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深入人心。

2.在森林培育过程中严格把关

将森林病虫害的预防工作落实到森林培育的整个过程中,从选种、育苗到选地造林再到后期的经营管理,一切都要严格把关。选种时保证树苗的来源正常,质量过关,不携带具有危险性的病虫害;育苗时要加强育苗消毒处理,协调好周边植物的相互关系,科学培育,在不影响其他植物的前提下提高本植物的抗性,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概率;造林时要注意树苗的搭配,营造混交林,提高森林中各植物间相互制约的能力,进而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后期的培育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加强监测工作

科学规划,合理调动相关人员定期对森林健康状况进行检测,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分析,正确判断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并及时上报。一旦发现病虫害,要抓准时机,在进行细致分析找到有效方法后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危害降低到最低水平。健全森林病虫害问题的监测体系,社会各相关部门分级管理,单位各工作人员分工负责,提高监测工具的科学性,加强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并能做到及时通报监测结果,在最快的速度下做好结果分析,拟定治理方案。

4.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

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预防问题,要以预防为主,辅以相应的治理措施。治理森林病虫害问题的措施很多,但要有机结合、合理利用才能将其优点最大化。生物治理是实现森林病虫害问题可持续治理的有效方法。主要可以利用各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保护害虫天敌,使其在数量上相互制衡以达到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的目的;可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制约害虫的繁殖,与一般化学农药相比,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且具有一定的后效作用;还可通过基因工程,获取转基因抗虫植物,科学管理,对森林害虫进行源头上的防治。

四、小结

本文结合我国森林病虫害问题的现状及产生原因,探讨了森林病虫害问题的预防措施,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重视森林病虫害的预防工作;要在森林培育过程中严格把关;要加强监测工作;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总之,在森林病虫害的预防问题上,我们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科学发展观,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做好森林病虫害问题的预防工作,从而保证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骆有庆,李建光,控制杨树天牛灾害的有效措施――多树种合理配置,森林病虫通讯,1999,3:47

[2]杨宝君,周元生等,中国松材线虫的流行与治理,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