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人理财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稳”字当头
大多数中老年人不再有固定的新增收入,而且需要应付日常生活及保健医疗等开支,费用支出会逐年增加。中老年人承受风险的能力也不如年轻人强。因此,进行投资理财时,应优先考虑本金的安全,在能防范风险的情况下,再去追求更高的收益。
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金融理财师王倩倩表示,在投资学中,有一个有名的资产配置法则“100法则”。它被用于确认投资产品中的风险资产比例,即一个人可以投资风险程度较高产品的比率等于100减去自己的年龄。对一个30岁的投资者而言,投资组合中70%可以是风险资产;但若是一个70岁的投资者,风险资产比重就至多只能是30%。
这个法则比较形象地阐述了中老年人理财安全为上的原则。一般来说,风险程度较高的资产包括股票、股票型基金、投连险、黄金、外汇及其他特殊投资项目,风险程度较低的资产包括储蓄存款、国债、银行理财产品等,中老年人在投资时可以进行适当配置。
“活”为要务
中老年人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较差,因此,对于理财的流动性要求非常高。有不少老年人看到银行的利率表显示存款期限越长、利息越高,便将自己所有的钱都存成了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定期存款。
一旦突然生病住院,急需用钱,从银行将钱取出来时,由于存款期限没到,只能按照活期利率结算,这样就损失了很多利息收入。
面对这样的情况,浦发银行郑州分行的金融理财师张苑芳提醒:首先,应预留三至六个月的生活开支,放在活期存款或者可以随时支取的理财产品上,以备生活上的不时之需。
其次,投资期限主要以三个月至一年为宜,以保证资产的稳定流动。再者,如大额购买长期产品,应问清楚是否有提前支取或者质押贷款的可能及相关手续。
“巧”是关键
大多数中老年人喜欢存定期存款,对高利率的三至五年的中长期定期存款尤为热衷,但流动性差的特点又让他们无所适从。王倩倩举了个例子,如果拿3万元做一笔三年期的定期存款,资金一下子就被冻结了三年,如果提前支取,便损失了利息。
殊不知,这其中也有窍门可循。王倩倩说,换个方法,将3万元三等分,每隔一年存1万元,都做三年期定期存款,这样,接下来的每年都有1万元到期,如有需要,可以使用。不需要则可再转存三年,周而复始,既保持了一定的流动性。同时,享受的利率仍旧是三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高收益也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其实,这个方法不仅可以用在定期存款上,也可应用在各类有固定期限的投资产品上,能解决多数固定期限产品不可提前支取的尴尬困境。
“选”是根本
理财产品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之别。欲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需要对自己的家庭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有所了解,切忌偏听偏信高收益的产品,或盲目跟风,而应选择自己熟悉的、市面上常见的、投资标的喜闻乐见的产品进行投资。
退休的第二天,我就让女儿给我买来一大堆理财方面的书,我闭门谢客,开始了理财学习。通过近一个月时间的学习,一方面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和胆识的欠缺,另一方面,却也坚定了我理财的信心。经过一番“纸上谈财”后确定了自己的“老年理财三部曲”:第一步,储蓄;第二步,短线投资;第三步,长线投资。
对于储蓄我并不陌生,在职时我就经常把手中的余钱存到银行。但通过学习发现,储蓄过程也有很多学问,比如“零存整取”、“定期储蓄”、“活存活取”哪种储蓄方式利息多。自己也曾多次到银行向工作人员咨询,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了“零存整取”、“活存活取”的方式储蓄。两年后一算账,发现我这番“折腾”,竟然比平时储蓄方式多获利息3000多元人民币,而本金依然和平时一样多。拿着这多得的3000多元人民币利息,我请家里人去杭州旅行!孙辈们边玩边高兴地说:“真是思维一变天地宽呀,爷爷一学理财不得了,我们也跟着借光啦!”
在“短线投资战略”里,主要包括炒股、基金等理财途径。都说老年人不适合炒股,因为炒股具有较大的风险性。通过学习得知,炒股也分“长线”、“短线”。初涉“股海”时,我本着“见利就走”的原则,不贪财、不恋战。这种短线炒股的方法,尽管获利较少,甚至有时是“割肉”,但总体来看,还是挣的多、赔的少,同时也少了那些苦不堪言的“套牢”的感受。购买基金时,我把周期限定在一年时间,赔与赚姑且不论,为的是“实战”获得经验。虽然在炒股方面小有成就,但在基金方面基本持平。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你的退休日程中,是否为学习留有一席之地呢?
或多或少的,我们都有一些想做却有心无力的事情,很多兴趣爱好往往就这样与我们擦肩而过,儿时的理想也多半无法成为现实。想要弥补遗憾,可就要好好利用退休光阴了。都说年轻时是学习的最佳时机,可即便错过了待退休后再补救也不失为圆梦的好方法。
退休族的学习能力虽然不及年轻人,但在时间上却显得充裕很多。此外,年轻人参与学习多半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发展,有时候并非兴趣所在,而退休族则无需太刻意地选择,简言之“喜欢就好”。这样一来,可供退休族学习的内容变得海阔天空了,大大超出了外语、电脑等年轻人扎堆的项目范围,只要自己不会的、不够擅长的,或是年轻时心动没行动的,都可以尝试一下。特别在文艺体育方面,既为单调的退休生活增色,又有益身心健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年学习都能有哪些丰富多彩的内容吧。
推荐科目一――舞蹈
参与指数
花销指数
快乐指数
2006年春节联欢会上皮影舞蹈《俏夕阳》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12名平均年龄60岁、最大年龄74的舞者一展老年人风采。的确,舞蹈并非年轻人的专利,秧歌、扇子舞、剑舞、交际舞、暖身操等等都很适合老年人。在舞蹈中,老年人既能够达到愉悦身心、强健体格的目的,还可以获得自信,没准年轻时被埋没的舞蹈天赋还能得以挖掘呢。
如今供老年人跳舞的场所越来越多,社区绿地、公园、老年舞蹈班等等,都为想要参与舞蹈的老年人提供方便,可以说只要你想跳就不愁没处跳。学习舞蹈的成本可高可低,如果你为了学习舞蹈而跳舞,那么可以选择专门的培训机构、舞蹈老师,每小时的费用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而如果你只是希望借舞蹈的过程达到交发、健身的目的,不防在社区、公园与同样有着舞蹈爱好的朋友相互学习交流,学费自然也就省下了。正式一些的“业余舞蹈队”成本会稍微高一些,队员需要有自己的服装、舞鞋等,甚至需要请专业人上编排舞蹈参加比赛。
老年人需要注意根据自身生理特点来跳舞,比如不宜跳过于剧烈的舞蹈。老年人心血管弹性较差,激烈的舞蹈可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呼吸加剧、心跳加快、血压骤升,可诱发或加剧心血管疾病。另外还不宜饱腹起舞、骤然降温、穿硬底鞋、带病跳舞以及在空气不流通的场所跳舞等,还要切忌酒后跳舞。
中国式插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近2000年前,这门艺术的起源应归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以“花”为主要素材,在瓶、盘、碗、缸、筒、篮、盆等七大花器内造化天地无穷奥妙的一种盆景类花卉艺术,其表现方式颇为雅致。
一束鲜花不仅仅带给人美的享受,更为整个房间增添一抹生气。老年人学习插花不仅能表达内心对美的追求,还能沉静心灵、修身养息。为了让这门艺术更加普及化,各类插花班接踵而至,不少市区还成立了自己的插花协会,给了插花爱好者学习交流的平台。不过,插花班的学费可不便宜,一般按等级收费,包含花材、配件等,一般一套基础课程就需要1000―2000元,高级班的学费就更加昂贵了。
与舞蹈不同,插花的快乐源自静态的美,只要有一颗追求美、欣赏美的心灵,相信插花艺术可以带给你不一般的感受,甚至会震撼到你的心灵。不过需要提醒的是,随着季节变化,老年朋友可能对某些花卉有所过敏,应注意适时避让。
推荐科目三――茶道
参与指数
花销指数
快乐指数
茶道文化与插花艺术的共同点在于两者都能修身养性。通过沏茶、闻茶、饮茶来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与“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
随着现代人对茶文化的认识逐步加深,人们渐渐从喝茶过渡为品茶,再慢慢升级为茶艺,对茶叶、水、器皿、环境等各种要素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无论从养身的角度还是养心的角度来看,老年人都很适合学习茶道文化。
学习茶道可要花上不小的成本,即使不上茶道班自学成才,一套专业茶具的费用就需要成百上千元,而好的茶叶更是百里挑一、价格不菲。不过对热爱茶道文化的人来说,再高的投入都是值得的。
茶一般分六种:红茶、绿茶、黑茶、黄茶、清茶(乌龙茶)和白茶,不同的茶对人体有着不同的功效。大家比较熟悉的普洱茶既可降脂、降压、抗动脉硬化,还能防癌、养胃;乌龙茶有抗肿瘤、防老化、改善皮肤过敏等作用;白茶不仅能防暑、解毒、治疗牙痛,还可防癌抗癌。老年人不妨通过学习找出适合自己的品种,养心养身两不误。
推荐科目四――烹饪
参与指数
花销指数
快乐指数
中国的食文化享誉海内外,鲁、川、苏、粤、闽、浙、湘菜系各具特色,你是否想过学几个特色菜呢?即便往日不善厨艺,但能在特别的日子为家人献上一桌美味、或是在朋友来访时一展身手,这样的惊喜不是更大吗?如果你曾经或现在是个忙碌的上班族,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一桌美味,那么可以考虑退休后成为家中的“厨神”,让自己和家人每天都能享用美味,悦己悦人岂不更快乐?
其实想要学习烹饪并不难,书籍、电视都是不错的途径,对初学者来说还可以向家人、朋友或邻居请教,汇集五湖四海的美食经验,通过不断地尝试快速提升水平。如果你想变得更加专业一些,还可以参加美食培训班,不少老年大学就开有烹饪课程,学费自然比专业厨师培训班便宜很多。在课堂上,不仅有老师所教授的做菜技巧,还可以与其他学员交流心得,志同道合者一同学习自然更带劲。
老年人可不能太贪嘴,重油、重味的菜肴虽然美味,但经常食用却不利于健康。还要注意荤素搭配,保证膳食平衡,必要时请教一下医生,选择更有利于身体的食物,尽量回避“垃圾食品”。
推荐科目五――理财
参与指数
花销指数
快乐指数
无论从参与指数、成本指数还是快乐指数来比较,理财这门课的评级都是五门学科中最低的,特别当投资受阻、本盒受损时,更是难以体会理财的快乐。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其重要程度位列五科之首,成了“不得不上的一课”。
或许你已经发现,单靠退休金过日子紧巴巴的,需要自己有点积蓄;或许你已经经历过投资的失利,迷迷糊糊中悟出了一点道理;或许在面对纷繁的产品推荐时,你难以把握自己,无法找到那个“Mr.Right”。这些问题、烦恼都需要通过理财学习、实践来解决。可以说,理财已不是上几个小时的课、做一些笔记、看看书、听听专家指导那么简单,而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经济上有了保障,生活的其他目标、理想才更有可能实现。
退休的第二天,女儿给我买来一大堆理财方面的书,我闭门谢客,开始了新的――学习理财。这一学习,悔得我直拍大腿:我年轻时干吗不学理财呀?干吗非得等退休啊?理财的学问大着呢,我早接触就好啦!
近一个月的学习,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和胆识的欠缺,同时也坚定了我理财的信心。通过一番“纸上谈财”,我确定了自己的“老年理财三部曲”:第一步,储蓄;第二步,短线投资;第三步,长线投资。
对于储蓄我并不陌生,在职时我就经常把手中的余钱存到银行。但通过学习我发现,储蓄过程也有很多学问,比如“零存整取”、“定期储蓄”、“活存活取”……究竟哪种储蓄方式利息多呢?我多次到银行向工作人员咨询,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了“零存整取”、“活存活取”的方式储蓄。两年后一算账,发现我这番“折腾”,竟然比平时储蓄方式多获利息三千多元,而本金依然和平时一样多。拿着这多得的三千多元利息,我请家里人游了回杭州。孙辈们边玩边高兴地说:“真是思维一变天地宽呀,爷爷学理财,我们也跟着沾光啦。”
我的“短线投资战略”主要包括炒股、基金和“打快拳”等理财途径。都说老年人不适合炒股,因为炒股具有较大的风险性。我通过“纸上谈财”得知,炒股也分“长线”、“短线”。初涉“股海”时,我本着“见利就走”的原则,不贪财、不恋战,一股能挣块儿八毛的也抛售,甚至挣几分钱也行,而且认购周期最长不超过两个月,有的股票甚至是隔日就抛。这种短线炒股的方法,尽管获利较少,甚至有时是“割肉”,但总体来看,还是挣的多、赔的少,同时也少了那些苦不堪言的“套牢”的感受。购买基金时,我把周期限定在一年时间,赔与赚姑且不论,为的是“实战”获得经验。这几年我在炒股方面小赚了几笔,在基金方面基本持平。“打快拳”的理财方式可能为一些人所不屑,我说的“打快拳”指的是我根据市场供需,快买快卖,从中获利。比如前年夏,我发现市场上观赏鱼苗奇缺,便迅速和女儿到外省组织购进2000公斤锦鲤、长尾草鱼、彩霞等观赏鱼,一周内便抢售一空,每公斤观赏鱼净赚7.5元。去年夏,县城搞城市绿化,草坪货源不足,我闻讯后,急忙上网查询货源地,然后组织购进了4000平方米的草坪,满足了城市绿化的需要,我自己也小赚了一笔。
“长线投资”因投资回报周期较长,所以很多人避而远之。我拿出部分余钱,开始实施我的“长线投资战略”。这种投资战略包括房地产、国债等。我根据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预测三五年内,郊区的地价肯定要升值,便委托亲友在郊区租赁了一块地皮,租期为8年。在此期间,我把这块地皮转租给一家物资回收公司,年租金恰好与我租赁土地的租金相等,我等于未花一分钱而租赁了一块地皮。今年4月份,县里在郊区建设工业园区,我按照国家的开发政策,得到了应有的土地使用补偿款。另外,我还委托女婿在证券公司购买了一些国债。几年后,我将再次获得一笔不菲的收入。
曲兰建议用以下方法应对四大苦难:
理财
早作打算,多种途径
“许多老人没安全感,是因为没足够的积蓄应对无数未知。”从年龄段划分,70岁(甚至75岁)前为低龄老人。低龄老人有四个“老”就算幸福老人--老窝(住房)、老伴、老底(积蓄)、老友,低龄阶段自己养自己,高龄阶段进养老院。之前,要备足老底。一般讲,退休金仅能维持基本生存,勉强应付小病。为应对无数未知,特别是大病,曲兰认为“首先要有保险和理财意识”。她以自己为例:“我工作的30年是低工资、低消费时代,退休时变成高工资、高消费,所以进入晚年后就更需要钱。老年人不能用体力赚钱,但可用脑力。”曲兰观察:老年人手里攒的基本是死钱,80%的人的理财方式是储蓄。她建议:“出租市区住房,买郊区房或农家小院,种点菜蔬,既活动筋骨又补贴家用。还可选择投资基金、股票、债券、保险等,以钱生钱。”还有一点是不要无条件奉献给孩子,房子给后代住,钱给后代花,事帮后代做,心为后代操,老人是儿孙的银行,永动的机器……这些做法要不得。其实,不善待自己的人终会成人之赘,亦是不善待别人。
养生
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老之将至,钱越来越少,病越来越多,为了自己少受罪,国家少受损,对中医和道家养生素有研究并且身体力行的曲兰说:“不是想着有了病怎么治,而是想着怎样才能不生病。”她的健康经验是:一、学习医药知识;二、坚持好的生活习惯;三、保持乐观豁达心态。
曲兰16岁插队河南,跟一祖传中医习《内经》、《易经》。终身受益的话是:不治已病治未病。她后来在部队医院学习西医,研究中医30年不辍。其实,许多人的“病”不是病,而是小的失调。懂医术就会“治未病”。曲兰父亲40多岁患冠心病,进入老龄后又患痛风、帕金森。母亲是医生,由于她的调理和照顾,80多岁的父亲老而不衰,从而保证曲兰姐妹“全力以赴投入工作”。
自己遭遇小的失调,曲兰便会运用中医知识治掉它。对失调,中医讲“不伤为本”,即不伤脏腑和元气。曲兰的经验:“是药三分毒。如有失调,不用药物而用物理或其他方法调整,如点穴、刮痧、按摩、针灸、拔罐、气功、食疗等,忌讳以毒攻毒。”
曲兰建议,拥有时间的老人要利用时间学习基础中医养生,自己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一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己,即“自己是健康的设计师”。曲兰说:“良好生活方式的持之以恒就是健康。”
休闲
爱好+学习+实践
有的老人是最不具休闲意识的最闲的人。他们奔波劳碌一生,乍一离退,无所适从,无事生非,百病丛生。近年,欧美国家提出新理念:“做年轻型老人”——爱好+学习+实践=休闲。会休闲,让好日子越长越好,最后的苦日子越短越好。
安居
选好最后的住所
四“有”中最后的拥有--老伴走了,老底光了,老友断了,老窝是惟一的陪伴。人生中的最后一站,曲兰奉劝老人“早下手为强”。进入人生最后阶段,你原来独门独户的“空巢老窝”可能已不安全,要根据自身情况搜集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归宿,或是老年公寓,或是合适的养老院,过集体生活。
集体生活是给自己上了一道保险。另一道保险是子女,有条件者,可买两套住房(有的社区老年公寓旁就是青年公寓),与子女成为街坊,人称“一碗汤距离”。双方各有空间又能适当照顾老人。
去年底以来,股市可是火得不得了,上证综指从2000多点一下子爆长到了眼下的5000点左右。股市的快速、全面上涨,打乱了很多人的理财方式,他们纷纷将原有的理财资金投到股市中,准备大赚一笔。
笔者有位同事,原来投资理财的品种有三个:定期储蓄、银行理财产品、分红保险,每年的收入也有几万元。可今年春节后看到股市火爆,身边的同事炒股都赚了不少钱,于是他也坐不住了,竟将此前投资其它品种的所有资金投入到股市,部分资金因为是提前支取还白白损失了利息收入近两万元。两个多月后,他的股票帐户上多了六万多元,觉得还是股市赚钱来得快,自己初入股市就赚到这么多钱。
股市风云变幻,由于这位同事缺少股市实战经验和技巧,再加上平常工作也忙没有时间紧盯大盘,此后买进的股票都跌多涨少,尤其是5月底那段时间,不仅把赚到的六万多元吐了出来,还倒赔了一万多。这让他心惊肉跳,后怕不已,最终痛下决心,“金盆洗手”离开股市,他觉得炒股这种理财方法不适合自己,还是选择较为稳妥的理财品种吧。
其实,眼下像笔者这位同事一样,抱着想利用股票来钱快,改变传统理财方式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纷纷把原本有固定收益、安全稳妥的理财资金投入到了股市。在这些人的思维里,理财的实质就是获得收益,多挣钱,既然炒股和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定期储蓄、分红保险、基金国债等一样,都是为了挣钱,那就应该认定哪个赚钱快、能挣大钱,就选择哪个方式。于是乎,在他们脑海中便会出现一个简单的等式:理财=炒股。炒股真的等同于家庭日常理财吗?
不可否认,炒股也是理财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但它与家庭传统意义上理财方式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家庭理财中的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分红保险和定期储蓄等等理财方式,最主要的是在确保本金无损的情况下还有固定收益,日积月累,“鸡生蛋,蛋孵鸡”,这种理财方式虽然收益不高但保险,让人安逸,心中不慌。
而将传统理财资金投资于股市,却隐藏着极大的风险。股市风起云涌,变幻莫测,“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句警示不是空话。股票好几千只,今天哪个涨,明天哪个跌,涨几天,跌几天,谁也不敢打保票,即使短期获了些利,不排除有运气成分,或碰上了“牛市”。可一旦把握不准,别说赚钱了,就连老本也要赔进去,最坏的结果甚至可能出现妻离子散、家破人亡。6月4日,网络上就爆出安徽省合肥市一名五十多岁的男子痴迷炒股,因股市赔钱,杀死母亲,砸伤姐姐,自己裸身跳楼自杀被警察解救,这样的事件让人听了毛骨悚然。
其实,股市“玩的就是心跳”,炒股这种“看起来很美,做起来很慌”的理财方式,不适合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炒股只能是一个人投资行为的一部分,它不但不能涵盖理财,甚至不能涵盖投资,别忘了,投资除了包括金融投资以外还有实物投资呢。
让数据说话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国际上一般把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0%的社会或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的社会叫做老龄化社会。由北京市老龄问题研究中心完成的《“十一五”期间北京市人口及老龄化问题研究》显示,截止到2003年,北京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3%。其中,60至69岁老年人口占全部老年人口的61.9%,70至79岁老年人口占全部老年人口的30.2%,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部老年人口的7.8%。专家预测,到2010年,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17万,占总人口比例的14%;到2030年,这个比重将达到25%,也就是说,每四个北京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
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在新旧养老制度的转变过程中,我国“社会统筹养老金赤字”将在2016年后真正突显出来,在2035―2040年将达到高峰。每年我国将产生1000亿元的“社会统筹养老金赤字”,高峰时这一数据将累计达到8000―10000亿元。而据亚洲发展银行统计,目前中国养老金的资金短缺已达62亿美元,到2033年将升至533亿美元。
这一系列数据警示我们:关于养老的筹划与安排对于很多人来说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政府新规引导合理养老
目前,国内推行的社会养老体系是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三个支柱组成的。由于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问题较低,如果要在退休后维持高品质有尊严的老年生活,个人养老资金的合理积累已迫在眉睫。
新的《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别强调要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首先政府将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方法,形成职工多缴费多受益的激励约束机制;其次要建立企业年金制度,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将单位缴费4%以内部分列入成本,鼓励和指导有条件的单位建立企业年金;再者要提倡和引导职工参加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未雨绸缪做好养老准备
对于个人来说,积累养老资金有多种途径:既可以靠单纯的储蓄,也可以靠投资赚取利润来不断积累资金,同时,还可以靠购买商业保险公司的养老产品来实现“老有所养”的愿望。以下是一些常见方式的比较:
从科学的理财结构来讲,养老资金的准备是有一个合理顺序的,即在做好社保和商业保障之后才能去追求资金的投资收益。这好比我们每天的三餐,只有保证吃饱才能再考虑吃好,投资的高收益一定是伴随着高风险的,在以上的结构安排下,即使投资出现风险时也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品质。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首先每个家庭及不同年龄段的人要认真分析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对于抗风险能力强的人来讲,投资高收益理财产品比较合适;反之,则应多考虑基金、国债与银行储蓄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抗风险能力强的年轻人来说,可以将相当比例的资金放到中高收益理财产品上;但对于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的中老年人来讲,投资稳健型的产品会比较适合。其次就是要注意资金的分配结构。任何一个家庭都会同时拥有可分配及不可分配资金,其中不可分配资金是指一些日常消费、固定金额等支出,只有在可分配的资金所占比例较大时才可考虑一些变现能力不是很强的投资类产品。
其实对于稳定性要求相当高的养老资金来讲,保险产品的豁免责任往往还没被大多数人注意到,这是任何投资工具都不能比拟的。它的功能简单地讲就是当有一定风险出现时,人们可以在不继续存款的情况下依然享受原来既定的保障。比如现在一些保险公司推出的伴侣型年金产品,非常人性化地为每个家庭解决了购买养老保险的过程所遇到的难题。
以一位30岁的男性为例,他在购买了保险公司的某款养老保险后,每月只需存款800元,即可获得如下保障:55岁起每年领取1万元养老金,直至80岁,若他能生存到80岁,则可再领取5万元满期生存金;若这位先生在33岁时不幸罹患重大疾病,则他不仅可以领取5万元医疗费用,同时保险公司还将豁免他剩余各期应缴的养老存款,并且当他55岁时依然可以领取每年的养老金;假设这位先生在还没能存完养老金时就辞世,那他的妻子不用继续存余下费用就可以安然地替他先生享受这份养老财产;最后保险产品的红利及各期特别红利的分配可以让他不必担心通货膨胀和加息所带来的影响。
摘 要:本文首先对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进行概述,说明资金筹措对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总要性,并分析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资金筹措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根据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希望本文能够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资金筹措事务的发展提供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 :退休人员 社会化管理 资金筹措
引 言:
对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指的是对退出工作岗位的老年人进行的一系列社会补助和帮扶、救济等服务性工作,即包括对老年人晚年生活待遇的保障,对老年人个人心理发展需要的保障。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对退休的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国家福利制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1、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概述
1.1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对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已经从单纯的退休后社会福利的发放扩展为关注退休后企业员工的个人生活和发展方面。因此,针对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也包含了由企业和社区主导的老年人日常活动的关注和老年人生活、娱乐组织等。各项管理服务的发展使退休员工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1.2 资金筹措对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重要性。全面的、符合我国老年人生活需要的社会化管理服务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这其中不仅包括了对老年人提供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等,也包括了为老年人提供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应的文化设施建设资金。因此,资金筹措成为进一步发展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没有资金的储备和供应,一切应对社会人口老龄化的福利制度和政策都将成为一纸空谈。
2、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资金筹措中的问题
2.1 资金的主要来源单一。我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资金主要包括养老金和医疗保险金,以及对贫困的、生活存在困难的退休人员发放的补助和救济资金;社区为老年人生活所举办的一系列活动,也需要相应的资金。然而,除了退休老人在职期间,由企业和员工个人承担的部分养老保险金之外,大部分资金都老源于国家的福利拨款。我国社会的老龄化显现已经比较严重,国家大部分福利资金都应用在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方面,由社会慈善机构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资金比较少。这说明,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资金的主要来源比较单一,这也成为该项资金筹措中的主要问题。
2.2 资金增值不足。退休人员社会管理服务资金筹措中的另一个问题是资金的增值不足,尽管人民币在世界币种中的贬值率比较低,但是不得不承认的一件事情是,人民币的购买力的确在下降。政府所筹措的资金从满足退休人员全部生活需要,逐渐变成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加之退休人员数量逐年激增,这部分资金增值不足,使得管理服务发展的更加困难。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对退休人员社会管理服务资金管理存在不足,财务管理不积极,导致资金增值与货币购买力变化之间存在缺口。
2.3 资金筹措方法发展缓慢。为了进一步扩大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资金的储备,我国各级政府在想尽办法筹措资金,但是,政府所采用的办法多是从社会福利的价值体现角度出发的,也就是说,对退休人员进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始终是政府的职责。然而,有一部分老年人在生活上的不便并不是由社会造成的,那么,面对这部分服务资金的筹措,政府就应该另辟蹊径。
3、对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资金筹措的建议
3.1 扩展资金来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从表面上来看是政府的职责,但实际上,敬老和养老是全社会的责任,这就意味着,社会各组织和各部门都有义务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贡献力量。鉴于社会化管理资金的应用范围很广,各级政府可以采用鼓励社会组织主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方法,以实物和服务代替资金,将所需的资金自接转化成社会化管理服务,以此作为扩展此项资金来源的方法。例如,出台政策使城市各公交车、出租车公司按月轮换,为退休老人提供专线公交服务和免费的出租车使用服务;使医院成立退休老人专用的服务通道,提供上门义诊等。
3.2 采用特殊的财务管理方法保证资金增值。针对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资金的增值问题,应该采用特殊的财务管理方法,保证资金的购买力,使资金增值,一次不断扩大资金储备。例如,允许各级政府和负责社会保障金管理的部门购买优质上市公司的企业债券、认购公募基金以及进入股票市场直接进行投资,对这种行为设定专业的认证程序,保证投资风险降到最低。又如针对不同类型的管理服务资金建立专门的运营机构,以保证这部分资金不断扩大,以供应对退休人员生活的保障需要。例如,对养老保险金进行分账户运营,区别需要发放的养老金,按照年限资金进行方法,对下一年需要支出的养老金开支进行有目标的运营,如进行证券投资等,保证这部分养老金的金融收益高出支出需要,并将回收的资金收益打入下一轮的养老金支出账户,以扩大养老金的资金总额。
3.3 创新资金筹措的方法。现阶段,我国各级政府还没有能力承担“底线保障”服务以外的所有退休人员的关爱服务等费用,特别是身体健康护理方面的费用。尽管我国政府在极力筹措退休人员社会管理服务资金,但是对于那些身体健康存在较为严重问题,以致影响到生活自理的退休人员,完全依靠政府筹措资金是很难解决其服务需要的。因此,根据其养老金水平、退休前所在企业给予的每月定额补贴、自身经济状况确定其享受服务的水平;除此之外,建议政府创新筹措资金的方法,将个人支付的退休管理服务资金也纳入到这部分资金筹措的范围内。例如,老年人按照自己的身体需要,购买相应的服务保险,这既是退休人员管理服务资金筹措的一种方式,又能够解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问题;又如,开通相应的理财项目,使老年人的子女可以为父母预先“购买”特殊的管理服务,一方面可以筹措到更多的管理服务资金,另一方面也能减轻青年一代供养老人的社会压力。
4、结语
综上所述,能够提高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资金储备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国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为退休老人提供全面、优质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必然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薛迎梅.关于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4(08):123-125.
[2]李朝玉.城乡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应均等化[J].中国社会保障,2014(11):101-102.
作者简介:
关键词: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理财规划
生老病死是自然界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老年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生理现象。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临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关注。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障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时,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1]根据养老保险的保险范围、保险水平、实施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工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三个层次。其中,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是职工个人依据收入情况和自身的需要而自愿参加的一种商业性人寿保险形式,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中国老龄化阶段即将来临,如何合理安排和规划个人养老保险既是个人理财的重点问题也是关乎稳定的社会问题。本文将着眼于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提出相应的理财策略。
一、商业养老保险理财的功能分析
理财是指是根据个人的目标,同时考虑对风险的偏好和承受能力,合理制定投资组合、储蓄计划、保险投资对策、继承及经营策略等财务设计方案的过程。在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今天,商业养老保险作为养老规划的三大支柱之一,其与社会养老保险的结合是应对养老问题的最佳形式。
1.提供了更多种返还计划的选择。商业养老保险丰富了社会养老保险的种类,相比之下,社会养老金只能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缺乏弹性,而商业养老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可以足按月领、按年领、还可以足一次性领取一大笔资金,如两全保险;有的还可以在按月领取的同时在到一定年龄时冉领取一部分养老金,如年金保险中给付的祝寿金、满期生存金。因此,消费者如果感觉每月或每年领取保险金很麻烦,或希望集中使用资金的话,在选择商业养老险的时候可以选择一次性返还的。
2.险种兼具储蓄与投资的功能。随着我国居民投资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不仅注重资金的升值,在通胀预期较为强烈的背景下更重投资。商业保险就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养老的功能,而足顺应市场补充了很多新功能,如:分红功能、最低保障收益、设立投资账户。而且商业养老险在购买的同时还可附带很多其他功能的附加险,如:医疗、意外、健康等,使消费者可以得到更为全面的保障规划,在满足养老需求的同时,也可兼顾其它各种可能的风险。使其可以根据白己需求的不同侧重点去选择。
3.提高了养老规划的保障水平。社会养老保险是一种政府行为,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它需要从大众角度出发,注重保障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利益,因此从总体来看保障水平比较低。只能满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在个人理财规划中只能作为最基本的保障,往往不能满足转移更多风险的需求。而商业养老保险是一种市场行为,投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以及想要的养老保障设计养老保险。商业保险的缴费水平比社会养老保险高,相应的保障水平也高。并且用户可以灵活的选择保障程度。商业养老保险也可以当作一种强制储蓄的手段,帮助年轻人未雨绸缪,避免年轻时的过度消费,及早为老年的生活作好安排。
4.使理财主体更加多元化。社会养老保险只对参保人活着的时候有保障,而商业养老保险却在保障人生存的同时也对投保人身故有所保障,这样保障也可使自己的家人和后代受益。因此,如果消费者是家里的经济支柱,或者想在身故后给家人留下一部分资金,就可考虑购买两全、或终身寿险。另外,社会养老保险虽然覆盖面相对较宽,但是一些边缘人群或特殊职业人被排除在社保之外,因此这部分人就需要购买商业养老险来保证自己晚年的生活。[2]
二、商业养老保险规划存在的主要误区
诚如前述,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赡养危机的认识的增强,使得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得到不断强化,且发展潜力巨大。但其发展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主要问题如下:
1.投保意识仍然淡漠。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加之国内保险业务恢复时间不长,以至于许多居民对保险认识度及信任度都十分有限。在全球人均投保率超过50%的今天,我国国民购买商业保险率还不到5%。即使是对未来没有安全感和保障感,绝大部分居民仍将储蓄作为其主要的养老依托,将投资目光锁定在银行储蓄存款上。和储蓄相比较,居民购买养老保险的现实意愿还不强烈,有效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存在很大空白。
2.对养老保险认识有误。由于投保人知识有限,对保险了解不够充分,对商业养老保险的认识极其有限。主要表现在对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的混淆不清。实际上,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第一支柱,其主要特征是低水平,广覆盖;有些居民认为自己拥有了社会保险就不再需要商业保险了。实际上社会保险只能提供一个最低保障,而商业养老保险则可以为其提供必要有的有益的补充,二者实际上是一个互补互益的关系;
3.商业养老保险险种规划不当。有些投保人热衷于购买一些投资类、分红类的产品,却忽略了保险最本质的保障功能。若为年老、退休后作打算,首选应是具有养老功能的重疾险等产品;同时,大部分投保人购买时机不当。许多人认为现在还很年轻,认为退休养老是很遥远事情。而实际上,人们年轻时,发展事业,收入在增加,有充足的时间和能力积累用以养老的资金。当年届不惑时,就会发现事业发展开始缓慢,收入增长趋于停滞,这时再考虑养老,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力不从心。而年老时对于充足养老金的需求就更加突出。当下许多年轻人却缺乏今天为明天做准备,青年为老年时做准备的正确理财思路。
三、商业养老保险理财策略的规划及设计
1.提高投保意识,明确商业养老保险的理财功能。对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老百姓,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应充分认识商业养老保险的理财功能,将社保和商业保险相结合是应对养老问题的最好方法。同时,保险公司也应当做好宣传工作,积极做好对养老保险的理论指导和舆论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和强化人们的自我保障意识;利用各种媒介及宣传活动使其产品和服务深人人心。另外,保险公司可以通过附加服务吸引投保人,例如养老保险可以为其提供免费体检或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及指导。
2.合理搭配商业养老保险险种。养老险是投保人按期缴付保险费,到特定年限时按照约定的领取方式、领取年限开始领取养老金。同时,有的养老险具有分红功能。养老险适合理财风格保守的人群。此外,市场上销售的个人保险产品中,万能险和投资连结险通过设立个人账户金额的领取方式,也能达到定期领取养老金的目的。由于现在进人加息的周期,传统型的低利率养老险已不具有竞争性。[3]
从总体来说,首先用健康保险做好退休后的健康保障。对于老年人来说,医疗保健费用才是真正的大宗开销。目前可以重点考虑重大疾病险、长期看护险和终身医疗保险这几类长期险。由于对投保年龄都有着一定限制,年龄越大保费越高,所以需要在年轻时早做打算。其次,可以用分红型养老保险为自己存下第一笔养老金。一来可以强迫储蓄,二是可以拥有部分寿险保障。最后,可以考虑万能寿险。万能险是一种专门设计的满足客户长期投资理财需求的险种。万能寿险偏重账户资金积累,而且部分提取账户资金的手续便捷、灵活、费用较低,因此可以用作个人养老金的积累和使用,较适合收入缺乏稳定性的中高收入人群。
3.合理确定养老保险金额。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养老规划来确定养老险的保险金额。首先,确定实际需求的养老金额,这取决于3个因素:寿命长短、现在的生活水平、通货膨胀的预测。假如某人预计60岁退休,预期寿命为80岁,每月的支出为1500元,则其将来需要的养老金额为1500×12×20=万元。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话,就还会多一些。其次,确定老年资金需求缺口。老年的资金需求可以从社保养老金、企业年金、养老金、固定投资收益、股息分红等渠道获得。消费者可以根据商业养老金在实际所需要的养老金额中所占比例来确定老年资金缺口。最后,确定实际的养老险保额。收入水平和资金状况决定了消费者所能承担的养老保险水平。
4.选择恰当的缴费方式、期限及领取方式。养老险的缴费方式有趸缴和期缴两种方式。由于期缴的养老险相对来说具有约束消费者储蓄的功能,所以投保人可以选择期缴方式。由于在相同的保额水平下,缴费年限越短,总的支付金额越少。所以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尽量选择较短的缴费年限。养老险的领取方式有趸领、期领、定额领取3种方式。趸领是在约定领取时间,把所有的养老金一次性全部提走的方式。期领是在一段时间内每年或者每个月定期领取养老金。大多数消费者还是喜欢选择期领的方式,比较符合人们的习惯。定额领取的方式和社保养老金相同,即在单位时间确定领取额度,直至将保险金全部领取完毕。
总之,从最终用途上看,商业养老保险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一样,都是为了防范因年老带来的种种,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相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们保险意识的不断增强,养老保险理财策略也将逐步完善,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必将越走越好。
作者单位: 首都经贸大学金融学院
湖南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魏华林,林宝清.保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史惠茗.商业保险在城乡养老中的作用[J].云南财经学院学报,2004(5)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