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范文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

第1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目标从过去知识性的人才培养逐渐转向了能力型人才的培养。为了与教学目标相适应,教学方法也在改革中不断发生变化,其中一个比较显著的变化就是多媒体教学的引入。美术作为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学科,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对它的发展具有突出的作用。

现如今,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茶地开展,并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新课改中注重学生整体素质培养的观念也越来越为很多人接受。然而教育作为上层建筑,它与经济基础的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受到社会和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素质教育不可能在一瞬间就替代应试教育,在很多地区,应试教育依然是教学工作的主题。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高考,而美术课在普通高考不计人考试范围的情况下,无形中就成为了众多学科中可有可无的弱势群体。与美术学科在考试中的弱势地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术在学生的个人发展方面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习美术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旦具有了创新思维,不但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甚至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1、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优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被运用于各个行业,而科技在教育方面的运用,最普遍的当属多媒体的应用了。目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在美术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在教学中体现了很多的优势,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美术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些能力培养的起点就是观察力的培养。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带领学生游览天下,而仅仅通过一些语言描述又会使得学生感到课堂内容十分空洞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时候,多媒体的应用就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做到“读万卷书”,还可以“行万里路”。多媒体充分利用自己的直观性,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视觉观察到各种事物和现象,从而有利于观察力的培养,并进而使得学生的记忆力、创造力和想象力都有所发展。

1.2运用多媒体,可以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

与其它学科一样,美术教学也有自己的重难点内容,而美术作为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学科,在讲到教学重难点的时候,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有利于教师对于知识的讲解,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并且,通过这种直观性的展示还可以大大加深学生的印象,便于学生的记忆。

1.3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而学生则是教学工作的主体,要想搞好教学工作,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配合。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教学中往往更加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使得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通过多媒体的运用,会使得学生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和各种各样生动直观的材料,从而大大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得学生产生很多不同的想法。由于多媒体这种新鲜的教学方法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主动参与到学习和思考中来,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成为了主动的学习者。

既然多媒体在教学中有那么多的优势,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该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来搞好教学工作呢?

2、多媒体在教学工作中的实际运用

2.1利用多媒体做好课前准备

备课应该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做的准备工作,课备得好与坏对于课堂质量的高低往往具有直接的影响。美术课作为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学科,在准备教学资料的时候应当以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为主要内容。教师在备课时,要围绕教学目标来搜集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整理,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2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

在多媒体教学中一个常用的方法就是直观演示,通过演示可以使得学生把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简单化。在多媒体中往往会提供一些工具如Flash , Photoshop等,通过这些工具的使用能够使得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一目了然,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工具进行迅速有效的讲解、示范,使得美术知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和直观化。

2.3通过多媒体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工具往往就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学生所有的注意力都被集中在课堂上,这对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超越时空性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做到即使足不出户,也能尽览天下事。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得到不断扩展,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第2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范文

一、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1.充实教学内容,使历史事件更加丰满,更加完善,节省板书时间。

由于多媒体课件可直接放映,许多教学的相关内容在屏幕上都有展示、讲解,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就可以不写板书,节省大量时间用于充实教学内容。

2.活跃课堂气氛。

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多项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从而达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的目的,这一切都是传统教学无法替代的。

3.增强历史教学的连续性。

历史是不可分割的,任何历史事件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每堂课的历史内容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增强历史知识的连续性,通过循环播放进行总结、强调、解释等,一方面突出整体历史的连续,另一方面重点突出,强化学生的记忆。

二、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性

传统教学主要是教师通过一张嘴,一支笔,采用语言、板书等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乏味,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实行多媒体教学后,由于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因而取得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时效。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历史的描述大多是通过粉笔、黑板和嘴巴进行的,而多媒体课件具有形象生动的演示,能进一步刺激学生的中枢神经,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中保持高度兴奋,提高学习效率。

2.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功能,展示历史事件的直接或间接联系,揭示问题本质,提高课堂时效。

历史事件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多媒体增加历史知识的容量,展示历史的过去,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真正实现学科教学的优质高效。

3.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充实教学练习、完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时效。

在课堂教学中占主体地位的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学生学习的意义在于理解和应用,因此,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自我发现,自我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而多媒体课件中充实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知识画面,跨越时空的全新模式,向学生展示出一种超文本的感受,从而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三、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中学历史教学信息化发展迅速,一方面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对中学历史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

1.教学环境和条件的制约。

多媒体教学离不开现代化设备,它昂贵的价格又远非大众所能接受的,这对于地处偏远农村和山区的学校来说无疑是难上加难。且网络系统又直接制约了中学历史教学信息化的发展。

2.教师多媒体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制约。

多媒体教学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必须制作出符合学生特点的课件,把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高度结合。这与传统中学历史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大多数教师一方面尚未掌握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熟练技巧,大多从网上取得,另一方面本身就缺乏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3.学生网络知识和现代化技术掌握程度的制约。

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也必须了解和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这样才能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共享教学资源,与老师进行互动。现阶段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中学生对如何运用计算机网络这一平台实际知识缺乏,无法利用现代资源进行有效学习。

4.历史课件制作中单纯追求形象、直观和色彩。

历史课件直观、生动是其优点,但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片面追求课件的形象性、生动性,结果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注意力从课堂转移到画面的生动形象、声音的变化多端等方面,从而弱化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课堂教学目的。有的老师制作的课件色彩艳丽、动感十足,确实能够吸引学生,但易喧宾夺主,导致历史课程本身的知识体系和规律得不到充分体现,学生从中不能体会历史思维的乐趣和受到历史情感的熏陶。

5.多媒体教学用得过多过滥。

多媒体只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能起一种辅助作用。有的教师不论教学内容是否需要,节节课都使用,教学过程不再是由教师引导,而成为机器主宰。尽管课件内容非常丰富,科学性也比较高,起初学生还很感兴趣,但过了一段时间,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和兴趣明显下降。其原因是多媒体用得过滥,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太少,直观的刺激太多,更何况其他课程也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来讲是大量的重复感受,以致失去兴趣。

6.忽视师生互动。

第3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范文

所谓多媒体技术,就是声音、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等信息的载体。多媒体教学就是把这些媒体按一定的要求和原则有机地整合起来,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以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的一种现代教学手段。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意义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具体到历史学科,在开发历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久远陌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化;使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趣味化;使深奥难懂的历史哲理明晰化。这些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多媒体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多媒体教学是初中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1、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发课程资源

历史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它不是以教科书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所以,教师自主开发课程资源尤为重要。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检索方便和交互性强、传输质量高、速度快、信息量大,使用方便等优势,大大拓展了教育和教学的资源,有利于教师筛选并链接相关背景。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有明显的优点,体现在:情境性,媒体教学可图文并茂、声情兼具地再现历史情景,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在讲炮火中的科索沃的内容时,先利用多媒体呈现美国轰炸南联盟、袭击中国驻南大使馆造成大量军人和平民伤亡的记录片,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为什么要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发动科索沃战争?导弹袭击中国驻南大使馆说明了什么?如何看待美国打出的"人权高于"的旗号?强烈的音画冲击,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再以《拜占庭帝国和基督教》这课为例,这课教学内容来说,历史久远,并且属于世界史范畴,课本的描述偏向概要性,而缺乏易于理解的解释性文字,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也难于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有了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师通过转变教学模式,将单调的课堂教学变成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活泼的多媒体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了一种成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学生被这些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所吸引,增强了探求和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强烈责任感。

2、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历史资料

在历史教学中,掌握丰富的历史资料对一个老师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些资料往往是对历史最好的诠释,也能帮助学生通过这些资料对历史的发展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对学生在历史练习中遇到的相关历史问题有更深的理解力。但在传 统教学中老师很难以把掌握的历史资料展示出来,读一遍学生很难记住老师念了什么。多媒体教具就能很好地通过屏幕将资料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思考讨论。如在讲述《》那一节时为了更好地了解李鸿章(洋务派)与郑观应(早期 维新派)在探索中国富强道路的问题上有什么异同,就可将有关《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的相关资料及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中相关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其教学效率就大大提高。

3、运用多媒体技术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教师应该依据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会聚时空的优势,可无限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扩展感受时间、空间领域,向他们提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翔实、典型的具体经验和感性材料,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创设良好的德育情境,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从而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如讲授""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的认识,了解了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利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不能滥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初中历史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许多优点,但它也不是万能的。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却走入了这样的误区:即多媒体成了课堂的中心,不论教学内容是否恰当都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图文、动画、音频、视频等无所不包,学生不断地接受视觉、听觉上的刺激,课堂上热热闹闹。可是学生就象一台机器,被动地接受多媒体这台"机器"的"灌"。其实,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必要的,但并不是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是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并不是制作了新奇生动的课件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多种新教学手段的交替使用,以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除电脑演示外、还可利用实物投影仪在幻灯片上写板书、写副板书;或直接把课本上的人物、实物、地图、表格、史料和课文内容投影到大屏幕上,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记忆的效果;利用录音机放一段轻音乐以调节课堂气氛,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密切结合,配合使用

第4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范文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体育课中运用,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一直以来,我们的体育课堂上,学生也只是被动地听从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并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跑、跳、投、掷,学生对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本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如果利用网络资源,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与体育课内容相符合的内容,并在大屏幕面前边看边学,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下去接受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有对其所要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才能有学习的动力,才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才能对学生智能发展的每个环节:感知、理解、记忆、应用等,起到有益的影响。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体育课中的运用,可加深学生对所学技术的更全面认识,提高教学效率

体育课最重要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动作、技术要领,通过练习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信息只能一比一地增殖,多媒体教学的增殖率可增加到几十倍、上百倍,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现有的和社会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对于教师来说,如果利用多媒体资源、多媒体素材,可以把示范讲解的内容如影视、录像、图片等采集制成课件,实现慢放、暂停、章节反复或者多维度示范等多位一体的讲解示范,便于学生观察和模仿。

三、多媒体教学可弥补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和消灭示范的死角

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讲解示范,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技能在大脑里形成一个整体表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已有的知识结构等得到相关的相同或类似的信息。但由于一些运动项目的自身特点,在体育教学示范中常因动作速度过快而会让学生目不暇接,但速度减慢,又容易影响体育教学示范动作的节奏性和准确性,在教师示范时学生只能注意到示范的局部动作,而忽视了整体动作的形成。例如,教师在讲解单手肩上投篮动作要领时,可先让学生观看一些资料和图片,使他们了解到高水平运动员的正确技术,了解肌肉用力和动作形成的生理原理,了解在发力过程中各关节的运动情况。体育运动是最讲究感觉的运动项目,当学生明白了整个动作的形成原理后再进行技能课学习,他们才能理解老师的动作讲解而不是单纯地模仿,感觉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整个技能课的授课质量也会得到质的突破。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有些较难技术动作、知识理解存在模糊,在教的过程中缺乏自信,这样对学生技能及知识的传授就打了折扣,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对技术的了解得到了全面清晰的认识,也完善了教师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水平。

四、促使体育教师逐步改变理念,完善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全面进行教学改革

多媒体教学在体育课中运用,首先要求体育教师及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改善现有知识结构,全面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体育教学在新形势下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其次,有效地利用或使用多媒体,必须在一个有效前提下,那就是体育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掌握要与时俱进,不能停留在现有知识水平上,要不断创新。体育教师由于平时养成的教育习惯,往往对多媒体的使用局限在备课及自己充实知识结构上,用多媒体教学不多,在上课的时候都不太愿意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片面地认为多媒体授课与平时所用的教学手段还是有一段距离,总以为多媒体教学是其他学科的教学手段,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主要是靠室外上课来完成,这显然不符合新时期教学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己素质的培养,掌握多媒体的知识和技能是教师进行获取、传播和利用知识的重要手段。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才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体育授课。

第5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美术;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培养创新意识、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价值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强调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学媒体运用于美术教学将成为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尤其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它不仅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思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理解美术、表现美术、创造美术、表现自我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

电脑多媒体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方式为:教师课堂教学演示,学生上网浏览、搜寻素材进行绘画创作,或者采取另一种绘画形式——电脑绘画。这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她以生动直观的形式,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眼前展示了一幅诱人的前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电脑多媒体信息技术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1. 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扩展了教学时空

使用了多媒体,教师在有的课程中说话少了,甚至不说,把文置让给学生,课堂反而上得更好了。例如,在上欣赏课《中国古民居建筑》一课,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在网络上寻找关于民居的特点和介绍,以小组的形式总结概括,教师将收集资料整理做成课件,每一组选一位同学做导游介绍一组民居,这样在多媒体的配合下,一堂课的学习在老师的主持下学生自主完成,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既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又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2. 美术欣赏课直观生动

过去要上好美术欣赏课,教师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幻灯片或录像带,并且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因此,不少教师把上好美术欣赏课视为畏途,本来应该非常生动直观的美术欣赏课,变的非常乏味,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借助电脑多媒体信息技术,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大为改观,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把存有美术欣赏数据的光盘装进光驱就很容易了。当欣赏经典美术作品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背景资料就会出现在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空的界限,跨越古今,驰骋中外,在艺术的长廊漫步,在想象的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当欣赏建筑艺术作品时,借助电脑多媒体,不但可以用常规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静态的形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做动感演示,让建筑作品旋转活动起来,让学生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比如:使用这种手段在中年级的《立体构成》与高年级的《组合形体写生》一课中,可以充分体现它的优越性。学生可以按照预先设置的浏览路线,欣赏周边的建筑外形,浏览一座座建筑物的内部装饰,陈设,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又如:在小学低年级的欣赏课《各种各样的建筑》中,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大量不同类别的电子图片和指导性的网页浏览路径,深刻理解到了建筑的不同种类和功能,以及建筑的文化背景。这种效果是一页美术建筑图片,无法比拟的,也是空洞的理论所无法达到的。

我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伊始,演示一段展现海底世界的视频影像进行欣赏,绚丽的色彩,变化无穷的神秘海底,以及优美的音乐,给学生的视觉、听觉以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由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在欣赏其他种类的美术作品时,如雕塑,工艺美术等,教学效果同样是显而易见的,概而言之,美术欣赏课借助电脑多媒体教学,有如下优越性:

(1)光盘资料信息容量大,选择性强,学校可以用有限的空间建立一个美术欣赏电子图书室。

(2)电脑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形象,图形、文字、声音有机结合,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打破“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使“精讲”,“多练”成为现实。

3. 工艺设计方便快捷

小学美术课程强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因此欣赏课、工艺课、设计课在教材中的比重增大了。在工艺与设计基础教育中,教师要做大量的示范,学生要做大量的练习,由于这类教学内容的图形非常规范,严格,填色技巧很讲究,因此范画的制作或作业的完成都非常耗时费力。电脑软件中提供了许多的绘图工具和编辑命令,学生在电脑中可以进行各种几何图形的组合、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非常方便、快捷地完成作业。比如:小学五年级的《形的重复》一课中,学生可以在网络中查寻基本图形,然后利用画图中的复制、剪切、粘贴等命令,很轻松、简练地设计出自己喜欢的重复构成图形,并可以自由换取颜色,甚至可以利用绘图工具使基本图形任意旋转角度,学生可以很快的看到自己设计的作品。

又如传统图案中的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在电脑中生成图形都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等元素的构成,以及重复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反转构成等一系列构成原理和方法都可以在电脑中利用绘画工具呈现出来。以重复构成为例,在电脑中用绘图工具如(直线工具,曲线工具,圆形工具等)绘出一个基本形后,按设定的骨格排列方式,选择某些编辑命令,都可以很方便地完成重复构成图案,避免了徒手制作中枯燥的重复劳动。

例如:在低年级《图形的重复》这一课中,学生可以首先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按设定的骨格排列方式,运用方向、大小、颜色的变化,进行动画设置,很方便地完成重复构成图案,这样学生在视觉上有了直观的感知能力。

如果软件中安装了中文美术字库,各种字体(如宋体、黑体、圆体、综艺体、楷书、行书等)的选择使用,对字形进行位移、缩放、拉伸、倾斜、立体化、材质化等编辑处理,就会得心应手。过去在平面设计中遇到的大量复杂的手绘难题,在电脑上就很容易地得到解决。

电脑美术设计操作灵活多样,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业完成后学生很自然产生成就感。对于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尚低的小学生来说,运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同时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渗透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4. 绘画教学的多样化

电脑美术的另一个领域是电脑绘画,这是另外一种艺术创作手段,手工绘画和电脑绘画两种形式的结合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电脑绘画有很大优势。小学美术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侧重的是素质教育。以绘画技能为中心的旧教学模式是不全面的,让学生了解不同画种的表现技法与艺术特点,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电脑绘画中那种近乎游戏的手法,特别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是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减轻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让他们把美术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我们的美术教育才真正实现了愉快教育。

综上所述,小学实施电脑多媒体教学,有如下积极意义:

(1)教学观念更新,既推动美术教育向高层次、多元化发展,又为社会信息化发展培养人才,创造信息化社会的文化环境。

(2)手段先进,为美术课实现高层次电化教学提供了方向与方法。

(3)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对培养实用型、创造型人才提供了优良的环境。

(4)有效地实施愉快教育,让学生肯学、乐学,有利于身心发展。

总之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不断地优化电教媒体的组合,充分发挥其作用,并符合教材体系,就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并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又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兴趣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推进了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术新课程标准》

[2] 《浅谈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合开发利用》 罗焱

第6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范文

电教媒体 教学效果 阅读学习

当今课堂教学中,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为了培养创新人才,电化教学手段已经广泛的运用于各科教学当中。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现如今已发展到电脑多媒体参与语文教学,把声、图、像、文、情、境与看、思、读、写等诸多手段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立体化、多方位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电化教学手段的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优势,大大提高了课堂有效时间的利用率,增大了教学传播的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视野,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手段至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掀起了课堂教学史上一次意义深远的革命。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最适合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而传统的阅读教学,以教师的传授讲解为主,不利于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的电教手段,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感官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媒体向学生传播知识,教学媒体作为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起到了中介作用。国外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利用声光同步,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可达65%。可见,以声光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于知识的获取巩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多种现代化教学媒体中脱颖而出,它通过设计课件,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的效果,使学生耳目一新,更利于掌握知识而受到教师的青睐。本文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借助电教媒体,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识,但往往只是建立在老师语言讲解基础上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局限性。世上万事万物离开了人的需要、欲望、要求,什么也创造不出来。我们的教育必须是行为的动机,而不是行为本身。也就是说,必须建立起学生正确的行为动机,利用动机的教育达到对行为的教育。例如在《赶海》一课的教学中,可利用课件创设情境,画面上出示蓝蓝的大海,金色的海滩,伴着“哗哗”的海浪声,人们赤脚在海滩上捉螃蟹、捡贝壳,嘴里还哼着《大海啊,故乡》的乐曲。学生伴着轻柔的乐曲,一边听着娓娓动听的朗读,一边欣赏着大海的美丽景色,完全陶醉了。有的学生被金色的海滩吸引了,以至音乐停了,学生还沉浸在那无穷无尽的遐想之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兴趣点的激发,变“单一语言激趣”为“多个感官体验”,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真正获得探究的兴趣,认识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创新的乐趣,积极向上的乐趣,并将这些乐趣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有一个阅读学习的良好开端。

二、借助电教媒体,突出阅读理解课文的重点

课文重点部分的关键词、句、段,是最能本质地、集中地表现全文的内容的。因此,重点段的词句往往牵动全篇。课文的重点一般表现为:集中表现主题思想、主要内容、主要事件的段落;最能表现中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今天的儿童面临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量成倍地增长,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应该说,准确地阅读理解课文的重点,对培养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阅读重点,要求儿童对课文有深切的了解,这种深细的阅读过程,是一种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这包括儿童的感知、认识、思维、语言的活动,同时,儿童的动机、情绪都直接作用于系列的智力活动之中。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突出学习阅读理解的重点,不仅使学生能看到,也能听到,往往可以充分感受形象,促使阅读过程的多种心理因素产生积极作用,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借助电教媒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儿童一般是依靠感性认识转而得到思维能动性。及时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对教材中重、难点的理解出现障碍,导致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及时使用电教媒体,能帮助学生的思维具体化、角色化、多元化,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受到势如破竹、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学家契克岑特米哈依在研究人们幸福感时发现,乐观体现经常发生全身心投入到某一事件的时刻,真正的快乐是在过程中,而不是取得之后。多媒体引领学生在得到某中程度的进程后,会获得一种个人控制感,并在学习中得到满足和乐趣!

四、点化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设计课件,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1.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

美国教育家德加戴尔认为,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语言文字作为描绘客观世界的符号,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由于多媒体可以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

2.化静为动,化虚为实

第7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 音乐教学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8-

我们传统的音乐教学中,课堂上老师可利用的就是钢琴、手风琴、或着脚踏琴这些乐器,教学的方式是比较单一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们教学环境的不断改善和需要,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逐步走进我们教学当中的各个领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新变化。多媒体在的音乐教学当中的应用就使得音乐教学向着更为丰富的多元的教学方式发展。笔者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就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云应用做了多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笔者的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准确表现音乐和声

音乐众所周知是声音的艺术。在音乐教学过程当中,课堂上如果是教授独唱,那么是相对好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的独唱里头又要分为童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男声独唱,从基本音区看,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区的不同。授课当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音乐教师是女性的唱不了男声;是男性的,又唱不了女声。这里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可以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播放教学录音带,它能准确地表现音乐的体裁和音色,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例如,在教授《保卫黄河》、《欢乐颂》等需要合唱、轮唱的歌曲时、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就能表现出歌曲的雄壮有力和丰厚的和声效果,在教授的过程当中播放与歌曲相关的片子,使教学视、听,结合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的使用把音乐中蕴含的丰富题材表现体裁和音色准确地表现了出来。

二、直观反映音乐思想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音乐教育在德育和美育的培养中具有其它教学科目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也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在教学中多媒体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歌曲人物等等具有丰富的德育和美育因素。在音乐教学中设计绘制ppt演示文稿来演示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观看教学内容所获得的效果会更好。如欣赏《保卫黄河》这首作品时,制作演示《保卫黄河》的投影片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身临其境地强烈地感受到了磅礴的气势美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美,还给学生放映作者创作这首歌曲特殊的社会背景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歌曲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再现情景后,学生的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的共鸣,从心灵深处接受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就会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为这种美好的生活和未来而奋斗。在这种寓教于乐的欢快音乐教学中达到培养学生德育和美育的目的。

三、提高教学质量效率

第8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范文

由于多媒体的参与,使课堂教育信息的传播形式有新的变化。作为教师,怎样利用电教媒体传播教育信息,这就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计划,科学安排教学过程,即电教媒体怎么应用,应用其解决什么问题,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要想上好一堂多媒体课,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就必须认真设计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使电教课更精确、更科学、更完善。但有不少电教课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抓住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点。下面,我就谈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教师容易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历史教材中的某些内容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初中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加上历史课中重点、难点较多,有时单靠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也很费力。如果教师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既可增强授课的生动感,又容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用多媒体引入历史课,能更好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第一任教师”。多媒体为教师提供了新式有效的教学手段,还可创造新的教学环境,使“激趣”不再成为难题。农村的学生对多媒体有很大的好奇心,为了使其好奇心能够转化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了使电子板书上的文字出现活泼的动感,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在课件中运用了动画效果。

三、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能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信息化社会中,合作能力是人的一种基本素质。因此,我们必须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协作式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协作能力。计算机网络在沟通、交流方面具有直接、方便、快捷等特性,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的这种特性,组织学生在因特网、局域网、校园网的硬环境下,进行讨论、咨询、协商,完成情感与信息的交流。这种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可以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也可以延伸到校外并且随时随地进行。学生在这样一个没有围墙限制的网络空间里学习,可以从中体验到合作学习带来的丰硕成果,从而促进学生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四、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历史课程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说到底就是一种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而多媒体技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中心位置,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而多媒体技术正是学生由听讲者变成参与者的真正媒介。因为,多媒体技术将媒体策略与音频、视频、字符、叙述、游戏、地图和其他各种介质元素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可由学生控制学习工具,学生可以得到某些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全方位信息。每一项差导图符都可以使学生实现一种不同的功能。因此,无论学生选择哪一项,他们都能得到相应的知识。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采取的模式,然后重建自己的学习序列。这些序列的建立,可以使学生学到比传统历史课堂教学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东西。信息量的扩大,以及对各种信息之间联系的了解与掌握,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与信息内容互相渗透,在此基础上便会产生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学习方法,这就是一种独立性和创造性。

五、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实施分层教学

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真正落实分层次教学。而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可以设置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学生在掌握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各取所需,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继续自己的学习。历史教学在现代教学技术的帮助下,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需要、兴趣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孔夫子强调的“因材施教”在当代的教育中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

六、多媒体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学习历史的目的不在于单纯地记忆一些历史知识,知道一些表面现象,而在于通过资料、证据和推理、形成综合、分析、运用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和批判意识,真正逐步使学生“懂得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解释各种历史现象”。这种能力的形成,仅靠薄薄的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而现代信息技术为实现这个目的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众多的信息,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展思维空间,为学生比较辨别、思维、综合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七、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强化对历史课教学的德育功能

初中学生正处于过渡时期,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历史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大纲基本的历史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历史教师应该充分依据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德育情景、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恰到好处地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能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的限制,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能促进教学结构要素发生变化,产生新作用,同样,能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得到有效地发展和提高。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最大限度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拓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体性,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金绚辉.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做法[J]. 学苑教育,2010,(01)

第9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范文

【关键词】古诗;多媒体;意境

古诗作为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的瑰宝,在语文教材中也是占有重要地位的,虽然古诗地位如此重要,但是我国古诗在小学生的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而利用多媒体进行古诗的教学,不仅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够对古诗有更深的理解,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表达意境更加能够加深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意境

古诗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魅力在于它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即用语言并不能很好的对古诗进行阐释,这就要提到在语文古诗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的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对画面的展示,将优美的诗境展现的淋漓尽致,运用动耳的音乐,鲜丽的画面让学生深深感知古诗意境。例如,在学习《咏柳》时,诗中讲到“碧玉”和“绿丝绦”,这两种描写一种是指碧绿的颜色,另一个则是形容柳条纤柔的姿态,小学生对于这些并没有很深的认知,很难理解到底是怎样一种状态。这时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相关图片,使他们有更直观的理解,更能理解作者对于春天万物复苏的描述,这些比喻都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再如,讲述《望庐山瀑布》时,学生对于瀑布的景观不能感知,无法体会瀑布飞流直下的情景,老师为学生展示瀑布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能够感知云雾飞腾,和瀑布磅礴的气势,从而更有利于教学。

二、运用多媒体,体会神韵

古诗在选字用词方面都很讲究,每一个字词的使用都要经过仔细琢磨,因此理解重点字词就成为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多媒体技术能够克服传统的教学缺陷,让学生更直观的通过形色、声音、光影等形式,将抽象的诗句转化为具象,更能抓住学生的眼球,更有利于理解字词精妙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如在讲《泊船瓜洲》这首诗时,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对于“绿”字的用法,学生没办法体会,老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江南春光的视频,同时通过一幅一幅草长莺飞的画面,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让他们能够深刻体会古诗语言的精妙之处。再如,《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就是十分的绝妙,老师在播放视频之前,首先对学生提问“生”字用法的精妙之处在哪,然后通过展示烟雾笼罩之下的香炉,一股股紫烟在阳光的照耀下,冉冉升起,景色美不胜收,既能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又能让学生对字词的用法有一个深刻的体会。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想象情境

古诗中的语言都是高度凝练的,老师在教导学生学习古诗时要做到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想象把诗的言外之意构思出来,在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好的锻炼自己思维的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将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这就为学生进行语言练习创造了条件。如,我在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播放动画:诗人在西湖游宴,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十分美丽。后来天空下起了雨,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看到这样的美景,诗人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位非常美丽的女子。学生看了课件的展示后明白了,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不论西湖是晴还是雨,其姿态都是非常美好奇妙的,令人心驰神往。“画中的女子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也叫西子。西湖由于其景色秀美,诗人把她比作西子。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诗人为它所倾倒,不知他们写下了多少的名篇佳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赞美西湖的诗句,好不好啊?”学生为这美丽的景色所陶醉,不禁齐答道:“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不仅使学生先前的畏难情绪一扫而光,又为后面课文的学习作了有效的铺垫。

四、运用多媒体,悟情诵读

古诗虽然短小精悍,但意境深远,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回味无穷。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对诗的含义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意会。而合理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则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则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诗人的创作多是即景生情,要领悟诗人的情感,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身临其境。教学《枫桥夜泊》时,理解了诗句后,我让学生欣赏动画,进入到那凄寒、幽美的秋夜中,伴随着凄凉的琴声,学生仿佛和诗人一起,乘坐着小舟,行驶到枫桥边,面对着残月、乌啼、江枫、渔火,愁思万千,连诗人那一声声无奈的长叹,也都好像听得真真切切。当学生完全沉浸在诗的意境中,充分感受到了诗人的忧愁、寂寞之后,我指导他们进行配乐朗读,边读边展开想象。因为学生对全诗有了透彻的理解,所以朗读起来声情并茂,停顿自然,轻重恰当,尤其是“满”和“愁”字,读得恰到好处,令人回味。达到了以情促读,读中悟情的效果。电教媒体可以生动直观地将千百年以前的情境逼真地再现于人们眼前,可以重现古诗凝练语言所描绘的优美意境,使人们的感悟与诗文的意境达到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