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探究性学习 教学方法
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就是以学生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是指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基本途径,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现行教材和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专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多“表现”,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探究性学习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社会生活,因此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它的学习内容既可以是数学学科的,又可以是多学科综合交叉;既可以侧重于社会实践,又可以侧重于某些公式、法则等研究。即使是在确定同一主题后,研究视角的定位,研究目标的确定,切入口的选择,资料的搜集,过程的设计,方法手段的应用,以及结果的表达,也都有较强的灵活性,留有展示学生和老师个性特点和发挥才能的足够空间,学习内容具有开放性。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是组织开展有效探究式学习前提,能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冲突,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了让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更有价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出发,为学生创设精彩的问题情境。如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先用课件展示例题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理解题意。接着问:“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情境所反映内容吗?提出不同的问题吗?”学生通过观察,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检查发现,学生用了两种不同的解答方法:一种是用算式,另一种是用方程解答。在教学中,借助主题图中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增强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求异的精神。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之中。
二、解决实际问题,拓展数学思维,培养实践创新精神。
富兰克林说:“告诉我的,我会忘记;展示给我看的,我会记住;我参与其中的,我会理解和应用。”有效的探究不仅仅是回答问题,也不仅仅是寻求正确答案,探索还意味着发展探究技能,养成探究的态度和习惯,使学生能终身不断地寻求知识,追求真理。合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合作交流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之目的。如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学生已感觉出圆柱体积与长方体有关,但怎样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呢?在学习小组中,学生相互讨论,终于有学生根据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推想是否可以把圆柱体切割成长方体。于是,学生—起动手,找来一个圆柱体的白萝卜,合作操作,推导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此时学生完全沉浸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式的喜悦之中。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程度高,自身潜能得以发挥,获得了知识,提高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新时代所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重视实践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探究学习注重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这里的实践运用不是练习题的技能操练,而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教师设计练习时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使学生通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掌握知识,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例如:学生在自主探索圆面积S=πr这一公式后,教师让学生计算学校的圆形花坛、圆形钟表面的面积……这些实际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没有圆心标志,直径、半径又不能现成地获得,怎么办?学生再次经历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想出“用线绕钟面一周量出周长,再计算出直径或半径”等很多办法。这样的练习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评价,了解学习过程,优化学习效果。
四、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应强调把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着重于学习成绩和素质的提高,而不是简单地分等排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数学问题解决评价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映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成就和进步,激励 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掌握并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形成合理的学习预期,形成对数学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的思维障碍是怎样产生的呢?研究者归纳为:其一,学习物理受自身的心理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制约;其二,学习物理还受学习内容的概括性、抽象性的制约。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直觉思维能力正处于萌芽阶段,有的猜想或假说是错误的,我们要加以爱护、引导;否则会、挫伤学生求知的欲望,抑制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 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加强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不仅能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开阔思路,而且能充分释放创造精神,提升学习能力。
所以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思维障碍特点,要善于采用恰当的策略进行有效提问,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传统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
1、教师提问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不少教师只喜欢向成绩好的学生提问,不愿意向成绩中差的学生提问,这样会降低中差学生的积极性。
2、个别老师将提问作为惩罚手段,专门收拾心目中的“问题学生”。答不上问题,就受批评,罚站,罚作业,罚劳动。惩罚破坏了和谐的教学气氛,造成了师生对立,产生了消极影响,失去了提问的有效性。
3、提问时,学生一时答不出,就用“这么简单都答不上”之类的话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是提问的大敌。
4、上课过程中反复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无效提问来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或简单提问“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很多同学往往简单附和,有时虽然答出了结果,但很多同学都不一定弄清了问题的本质。
三、有效提问的意义
关于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的意义,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有效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互动!有效提问即为理解而提问,让学生开动脑筋。
新课程标准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新课程课堂评价由注重结果性转向过程性评价,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师生的互动交流,由关注学生回答转向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新课程要求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教师要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
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应该有新的内涵。本文中的有效提问是指促进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发展,实现教学目标,并通过师生互动动态生成新的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四、课堂提问的原则
1、题意清楚、准确严密
含糊不清的问题很难让学生展开思维,不确切的问题必然会产生多种回答而引起混乱。例如“已知磁场方向和导线运动方向,如何确定导线中的电流方向?”此题因果关系不明,学生很难回答,是由于导线做切割磁力线运动而产生感应电流呢,还是由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因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发生运动?欲使提问达到引人注意、启发思维的目的,提出的问题必须题意清楚、准确严密。
2、紧扣目标、精心设计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主要问题都必须是在课前精心设计好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要有代表性,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都要学生回答,可以是问而不答,也可以是自问自答,要根据提问的目的灵活处理。
3、面向多数,以点带面
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然后精选提问对象。面向全体学生是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而言,即要使全体学生的心态处于高度集中和准备回答状态。当问题提出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个同学在心里都拟出一个答案,从而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五、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方法
1、层递式提问
即把物理教学过程分切成多个情境片段,多层次提出问题。层层剥开,直达问题的本质,以便学生能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一种行为活动。在教学中采用这种策略进行有效提问,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与知识的意义构建,教师的作用是搭桥引领探求知识结论的方向,而不是把答案都告诉学生。
案例:在研究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对与其相邻的物体没有压力作用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教师让学生准备一个装水的矿泉水瓶,去掉盖子,分解式提问如下:问题1,如果在瓶底打一个小孔,水会流出来吗?(学生回答:当然会流出来,不流出来才怪)。接着问题2:如果瓶子做自由落体运动,水会流出来吗?(学生猜想:会?不会?)此时教师不急于给学生下结论,而是让学生亲自做实验,结果发现水不会流出来!学生的兴趣来了,提出问题:瓶子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水流不出来,那么,如果把瓶子向上抛出,瓶子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水会流出来吗?许多学生由于定势思维(向下运动时水不流出来,那么,向上运动时水当然会流出来了)的影响,纷纷回答:会流出来。教师又让学生亲自实验,以验证猜想,结果是水竟然还是流不出来!至此,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极高,产生了许多疑问和猜想,我再因势利导,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显然,这样将问题分解,一层一层分析就容易多了。
2、生活情境式提问
即改平辅直叙为创设生活情境,让问题来源于生活,这样的问题才有生命力。我们在讲解时,经常是陈述相同的事实,从不同的层面切入,便能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设法把物理过程情境化,把物理概念生活化。
案例一:在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课中,常常遇到如下的典型习题:有一辆汽车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已知汽车质量m,汽车刹车过程的制动力恒为f,设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问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完全停车,共经过多少距离?若将这一习题改成:某一特殊路段的速度规定不能超过40km/h,有一辆卡车遇紧急情况刹车,车轮抱死滑过一段距离后停止。交警测得刹车过程中在路面擦过的痕迹长度是14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胎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7。假如你是一位交警,请你来陈述该卡车是否超速行驶。
案例二:讲冲量与动量时,如果直接给出“冲量是力和时间的乘积”、“冲量等于动量的增量”,然后讲公式,做练习巩固。这样的教学,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因为这样教学只注重了讲解的效率和解题效率,却弱化了情感效率,忽视了问题效率,有悖于新课改的理念。如果采用有效提问的策略,提出以下问题:我们经常打球,也经常看到足球运动员敢于用头去顶球,也经常看到运动员把球顶进了球门的精采场面。可是,如果是同样速度的铅球,运动敢用头去顶吗?学生的第一反应当然是“不敢顶”,让学生说说“不敢顶”的原因时,学生好像懂了,可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心里就像憋了什么似的,此时,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探究,引出冲量、动量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
很显然,后一种提问比前一种提问有效,它将问题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
3、类比式提问
在教学中,运用类比式提问的方法,它可以在同种事物或不同种事物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不同方面进行,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这种提问有利于学生认清事物间的相同或不同点,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或求异思维能力。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探究式教学 问题情境创设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与探究式教学
奥苏伯尔(D・P・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进而产生认识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倾向,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与“疑问”正是探究式学习的出发点,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而且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物理也在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这就要求中学物理教学应注重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探究式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及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式教学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尝试多种释疑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1]通俗地说,探究式教学其实就是带领学生模仿科学研究或者科学发现的过程。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这七个要素。[2]其中问题的提出需要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本文讨论的正是在探究式教学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中,教师如何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就是一种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寻找完成任务的途径、方式),而又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努力可克服)的学习情境。[3]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1.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具体化、形象化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具体、新颖的问题最能吸引他们的兴趣,他们研究具体形象的问题不那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这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因为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高,形象思维的能力相对较高。
2.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启发性
探究式教学其实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模仿科学家的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启发性情境可以让学生以“科学家”的身份思考、探索。
3.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目的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符合课堂教学的需要。问题情境不是课堂教学的摆设,也不是教师为了跟随潮流而做的表面工作。就一堂物理课的某个特定问题情境而言,设置它的最终目的应是为了更好地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4.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中学物理的内容也大多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把问题情境的创设生活化,是指把物理问题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有机会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物理现象、物理问题。
5.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水平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难度适中。创设的问题太简单,学生不假思索,答案马上就能说出来,一点挑战性也没有,他们是不会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也是低效的;如问题太难,由于它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毫无关联,因而是毫无意义的,学生同样不可能有兴趣。碰到难度较大的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尽量设计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组,避免将一个孤立的大难题呈现给学生。
三、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
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根据恰当的合适的情境生成有研究价值的科学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创设有效合理的物理问题情境,在每一个方法后列举一例。
1.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中,教师通过一些演示实验或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学生对现象观察或结果进行思考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这种方法要求实验效果非常明显、新颖、安全。最好利用学生日常生活切身体验,却从未认真思考的问题用实验演示出来。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新课教学提供有利的感性材料。
例:在讲超重和失重时,拿一瓶矿泉水侧面打几个小孔,静止时水会从小孔流出,但是当让瓶子自由下落时,结果水不再从小孔流出。利用前后冲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对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瓶子落下来,水不再出来呢?从物理本质上看,又该怎样解释呢?从而顺利提出了问题,进入要探究的课题。然后就组织学生讨论,提出问题,交流解释。经过一系列的问题探究之后,学生从现象到本质,掌握了有关的一系列知识,而且极大地激发了探究学习的兴趣。
2.从现实世界入手创设问题情境
中学物理包含的知识大多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中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总结,又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问题。根据问题情境创设原则的第四点,物理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贴近现实世界的生活。这也响应了新课标的课程理念。
例:讲授静摩擦力时,老师问:用手握住瓶子静止不动,分析瓶子的受力情况,这时会有同学回答瓶子受重力和手对其向上的拉力。此时老师只要再问:若是手和瓶子都涂了油,就会出现什么情况。当然是瓶子掉落。再问:是不是手的握力没有了?此时学生就会思考,比较两种情况发现,瓶子收到的向上的力与手和瓶子的接触面有关,这个力就是手与瓶子间的静摩擦力。这样就顺理成章地让学生感受到了摩擦力的存在,也解决了摩擦力的部分相关概念。
以生活实例创设置物理问题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物理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新旧知识的衔接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学的理论体系主要由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组成,新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的,每一步的教学都要考虑到这一点,教师恰恰可以好好利用这一点,教学中可以利用物理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例:学生在初中学习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讲述“牛顿第三定律”时,很多同学认为,在拔河比赛中,既然双方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应该不会分出胜负,实际上却总有一方获胜,这是否违背牛顿第三定律?取胜的决定因素是什么?让高大壮实的男同学(体育委员脚穿滑冰鞋)与文静瘦弱的女同学进行拔河比赛,问同学们女同学能赢吗?为什么?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能”,强烈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4.利用科学家轶事或历史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一味的物理概念、物理公式学习或许已经让学生们产生了厌倦。读文章讲故事现象生动,感染力强,在课堂上用读文章讲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增强探究欲望。
例:讲解阿基米德原理时先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传说三国时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大象很大,参观的人纷纷议论这只大象究竟有多重,却想不出称大象的办法。这时曹操的儿子、年仅6岁的曹冲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说只要把大象牵到船上去,看船沉下多少,在船上做个记号,然后把大象牵上岸,再往船上装石头,使船沉到了原来的记号处,称出这些石头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同学们能知道曹冲称象的道理吗?此时学生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急切想知道为什么,这样学生就能以浓厚的兴趣听教师讲解阿基米德原理。
5.认知冲突中创设问题情境
中学生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对与自己有关经验相冲突的现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会很感兴趣。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认知冲突的情境,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愿望。
例:在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这种思维定势在学生的大脑中根深蒂固。教师可以出示一张纸和粉笔,问:放下时,它们谁下落得快?根据学生已有思维定势,他们一般猜测粉笔下落得快,而这时教师将纸揉成一团,将纸团和粉笔同时放下,它们竟几乎同时下落。利用这些认知冲突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意识,学生就会想:为什么粉笔不先下落?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从而顺利提出了问题,进入了要探究的课题。
四、小结
创设问题情境几乎可以说是物理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将物理问题放在学生熟悉的环境中,并以具体情境为载体,进行巧妙的设置,使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
创设问题情境归根结底是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合作、探索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使教学过程实现师生互动。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在物理教学中创设合理、成功并且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仍然是一个重要且值得研究的问题。
但是,教学情境有多种,而问题情境仅是其中的一种,所以不宜以偏概全,忽视甚至抹杀了其他教学情境存在的必要性和特有价值。问题情境创设不可能脱离教学情境的创设而独立存在,多种教学情境的功能是相辅相成的,正因为如此,问题情境创设的功能才能得以彰显。
参考文献:
[1]段希顺.高中物理教学探究式问题情境刍议[J].杏坛沙龙,2009.6.
【关键词】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教学方法应用
探究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结合小学数学逻辑性和探究性的特点,一线数学教师如果能够采用有效的措施,促进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则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机会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进而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都能得到良好的提升.
1. 合理设立问题,为学生的课程探究提供有效的指引
探究式教学法的原理即是教师在学生对课程相关概念和原理进行探究时,给予学生一定的事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 而数学课程本身的逻辑性和数学知识的复杂性又对数学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课的模式只能将数学知识机械化的传授给学生,其具体的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有效的体现,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无法深化. 因此,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应用过程中,教师也同样需要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以有效的素材来为学生准备相关的问题,进而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为学生把握好关键的节点,同时也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 而整个问题的设立对教师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按照教材进行概念内容的备课已经无法满足探究式教学的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生活以及网络材料,设立相互关联、紧密联系的引导性问题.
以小学数学平面几何《圆》这一章节知识教学为例,如果教师只是按照教材将圆的定义以及圆相关的直径、π、周长、面积等知识进行机械化的传授,学生通过课程虽然也能够对圆的知识进行记忆了解,但是其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却很难深入. 而如果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设立用绳子测量圆周长为多少?圆的直径如何确立?实际圆的直径为多少?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多个圆内圆周长与直径关系的共同点?等问题,则学生在实际的知识探究过程中,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下逐步的通过课堂小实验和小问题来发现圆周率的规律,进而对圆与其相关知识了解的更加透彻. 这种模式下,数学平面几何的教学效果在学生探究下能够得到显著的强化.
2. 公平对话环境的建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数学知识虽然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但是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因此数学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往往具有非常大的开放性. 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习惯于被动式听课的方式,很少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主动的探究与提问,因此,在探究式教学模式开展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即使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被引用,学生无效的探索也只能使得探究式教学方法变成一种形式主义. 因此,现阶段,在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公平对话的环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强化教学效果的发挥.
以混合运算课程教学为例,在实际的知识探究过程中,学生一定会按照传统计算模式来进行混合运算的尝试练习,因此很多学生会直接按照顺序进行运算,进而导致运算结果的错误. 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拿出整个运算结果与教师分享,进而在这种公平对话的环境中,激发学生对于知识探讨的热情,并不断的鼓励学生从错误中找出正确的知识. 只有在这种方法下,学生对于知识探究的勇气才能够被体现出来,同时课堂讨论的氛围也能够被充分的调动出来.
3. 及时的课程总结,强化探究式教学的效果
任何教学方法下获得的教学效果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巩固训练,则其教学效果也无法得到维持和延伸. 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应用同样如此,如果教师只是注重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过程和结果,而不重视课程内容的总结和回顾,则整个课程教学的效果无法得到有效的强化与维持. 探究式教学方法的采用,给予了学生数学知识探讨的平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启发,可以自主的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并逐步的加深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课程的及时总结并不仅仅在于课程内容的及时回顾,也在于对整个探究过程的有效总结.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一方面要对整个数学知识的探究做好详细的记录,进而在课程最后对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以及对于探究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点评,以对课程探究的模式进行完善,对课程的核心内容再次巩固. 另一方面,在课程最后教师也应当对探究过程中没有涉及全面的知识进行补充讲解,以保证课程知识的完善性以及课程标准的有效落实,进而使得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应用中既能发挥其独有的特色,又能按照课程标准保持原有教学要求的效果.
结束语
小学数学课程的严密逻辑性和知识探究性的特点与探究式教学方法不谋而合,为了提升教学阶段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理解的深度以及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将探究式教学有效的应用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设立问题,为学生的课程探究提供有效的指引;同时要建立公平的对话环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最后也要及时的进行课程总结,进而强化探究式教学的效果. 在多种有效措施的使用下,一线教师一定能够将探究式教学法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良好促进效果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方法 航空理论教学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军校的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其课程改革也伴随而至,课程改革在改进教材、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同时还将重点放在教育目的的转变上,明确指出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员。课程的调整使授课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需要重新论证和设计,针对航空理论课程改革后内容多学时少的实际特点,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1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含义
关于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含义,国内外学者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力求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综合众多学者和专家的观点,这里将探究式教学方法定义为:教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员利用讨论、合作等方式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探究,促使学员在探索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并努力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而提升自己学习能力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探究式教学方法包括两个层次,即教员的教和学员的自主、探究学习。
2航空理论课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特点
研究航空理论课程探究式教学方法,具体来说,主要是研究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两个方面。从而达到学员能够自主学习,即从“要你学”转变成“我要学”,进一步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以及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1教学过程的自主性
航空理论课探究式教学过程的自主性则有效弥补了学员对学习内容的掌握主要是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它注重学员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并紧密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让学员能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学习中体验生活,从而感受到学习与生活的乐趣。
2.2教学成果的应用性
航空理论课探究式教学的第二个显著特点是教学成果的应用性,也就是说能够学以致用,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它要求学员能够利用课堂上学过的航空理论知识去解决日后飞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飞行改装打下良好的基础。
3航空理论课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对策
3.1营造良好探究氛围,完善教学保障体系
环境的作用是巨大的。良好的环境不仅能够熏陶人、感染人,还能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因此,大学要积极支持探究式教学在航空理论课堂中的应用,努力为其营造一个适合的运行环境。充足的教学资源是该教学法在航空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在教学设备方面,学校领导必须重视对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更新电脑设备和图书资源,为探究式教学的开展提供学习平台。
3.2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可以支配人的行为。正确的观念能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错误的观念则会阻碍事物的前进。因此,航空理论课教员作为探究式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应该积极转变自身过时的教育观念,树立探究式教学理念。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新教法,它的出现和应用是对教员工作的一种挑战。因此,为了更好地迎接挑战和改进教学工作,航空理论课教师必须正视自身的不足,努力加强自身的内在涵养。
3.3引导学员主动学习,培养其探究意识和能力
因为学员是航空理论课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所以发现有学员不积极主动学习、学法和角色转换慢、探究能力不足等很多问题都不可忽视。然而,这些问题让学员独立解决是不现实的。因此,为了不影响探究式教学的进程,还需要教员对学员的探究学习予以有效指导,帮助学员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促进学员探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探究式教学在航空理论课中的应用就是要引导学员转变以前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法,增强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帮助学员树立探究学习观念。
问题是科学发现的源泉,在航空理论课探究式教学中,教员要充分利用案例、相关背景材料让学员对所学知识产生质疑,激发学员的问题意识,活跃他们的思维。
由于部分学员对探究式教学在该学科中的应用兴趣欠缺,因此,要重点培养他们的探究学习兴趣。如果学员对其有了浓厚兴趣,就会主动地参与进来。此外,为了更好地激发学员的探究学习兴趣,在开展航空理论课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员可以把课内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让学员在真实的场地中获得直接感受,从而达到探究式教学的效果。之所以提倡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旨在让学员学会合作探究,提升与人交往的能力。因此,在航空理论课探究式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员要积极开展合作学习,让学员做到在探究中合作,在合作中探究。由于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员之间会出现不同的意见、观点,所以,还需要教员加强对学员探究活动的有效引导。对不同的观点进行高度整合,那么就达到了合作探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严永伟.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随着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基础教育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为了顺应教育潮流的需要与发展,教学教育也必须有所改革。在数学教育上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1]。而探究式教学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它是通过借鉴科学的研究方法并且结合高中数学的特点所研究出的一种教学方法。
但是,数学研究式教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浪费时间。在高中课堂教学上,课时常常不足,一节课才只有40分钟。因为探究式学习主要是以探究和思索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会浪费很多时间。
1.问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1 时展的要求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育不应止步不前。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就是一大进步,顺应了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
数学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除了学习到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力来适应未来时展的需要。
1.2 高中数学的教学现状
近些年来,很多高校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高考升学率。在数学课堂上,很多老师会讲的很详细,这可以说是好的一面,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教出来的学生一般都缺乏独立思考的概念,自己不去思考、归纳、总结,一直等着老师给出答案。
这种教学方式存在一些缺陷。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要增添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勇于研究与探索的能力,这样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此外,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时要注意与多种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不能单一的采用探究性教学方式。
2.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探讨
2.1 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探究式教学是由美国科学家施瓦布教授在美国教育现代化运动中提出来的。施瓦布教授认为,学生应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就像科学家一样,这种教学让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还能获取丰富的知识[2]。而探究式学习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原则,也满足新课程发展的需要。所以,探究式学习终将发展成主流。
2.2 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数学探究式教学就是数学老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们解决数学难题同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不少人认为,数学探究式教学是数学课上的一种组织形式[3]。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收集、处理、分析相关信息,进一步论证和得出结论。
2.3 高中数学探讨式教学与传统的接受式教学的优缺点
高中数学的探究式教学是由老师来创造一个特定的环境并给予学生暗示,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最后,自己论证假设、得出结论。虽然这种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但是花费的时间比较长。
传统的接受式教学主要是老师直接给出定论,中间有计划的讲解或者说明。这种教育方式会让学生牢固的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短期有效提升学习成绩。但是,这种方法比较传统、单调,教出来的学生也会这样。
2.4 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数学探究性教学是相信学生能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所以,数学探究式教学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自,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整理问题、解决问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数学探究式教学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要强调学生主体的地位、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师生之间平等,学生能大胆主动的探索和发言。
3.探索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应用
3.1 师生的角色定位
探究式教学主要是由老师指导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索与研究。这种教学方式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降低,反而是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各种教学技巧,还要深入理解教学的本质和目的。教师才是决定探究式教学成果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以学生为出发点,采用探究式教学将探究与探索的意识溶解在教学过程中。
3.2 探究式教学的教育模式
探究式教学是为了完成某个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学程序。数学探究式教学主要是以数学探究式教学理论为教学模式,引发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它为教学理论奠定了基本教学思想。这种教育模式为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明确了方向,是理论与实践之间可靠的平台。
3.3探究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教学策略及原则
想要达到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完美效果,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以要创设特定的情景模式。由这个情景模式,教师巧妙地将需要学习的内容转化成数学问题,这样会使学生更加感兴趣。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学生也会将更多情感投入到学习中来。此外,学会合作与交流,在课堂上形成融洽讨论的氛围,学生们各抒己见,可以相互激励、增强个人自信心、丰富情感体验等,使学生很乐意的投入到学习中。
高中数学探究式的教学原则主要有主动性原则、问题性原则、习得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四大原则。如果采用高中数学探究性的教学方法,老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然后学生要学会学习、合作、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等。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好习惯,学生要多提问、会提问。在学习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此外,还要注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教育与交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不同的乐趣。老师要采用各种方法,创造适宜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与学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不同的发展。
3.4影响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实施的因素
如果在学校实施探究式教学时,肯定会遇到不少现实性存在的问题。比如,想要营造有利于探究教学的环境,必不可少的就是物质上的支撑,这是比较现实的一个因素。否则,很难营造有利于探究教学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还有,为了让老师们能更加深入懂得探究式教学的含义、特点及优势,还需对教师进行全方面的培训,要改变老师们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综合探究式教学进行教学。
结论
高中数学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与兴趣,这样能快速提高学生们的成绩,让学生们在“玩”中学,能减少学生对学习的负担和厌倦感。此外,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帮助学生们养成遇到问题不怕难,反而迎难而上的态度与习惯。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为了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还需掌握和了解具体的学习方法,以一敌百、灵活变通。而在探究式教学中,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掌握独特的探究式学习方法,从而能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在我国高中数学中采用研究性教学也是改革的根本。
由于我本人对高中数学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只有初步的统整,所以研究还有部分不太严谨的地方,这也是我以后要继续努力、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兼,黄翔主编.数学课程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中学数学 探究式 教学方法 认知与思考
中学数学是中学教学科目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目,在中考与高考考试中占据很大的分值比重,然而,可很多中学生却在学习上感到迷茫、困惑,学起来感觉到很吃力,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教师也在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有效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因为他不仅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能为学生提供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一、探究式教学方法概述
探究式教学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带领下,为学生分配学习任务,通过创设一定的学校情景,使学生自主探究,观察理解事物,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然后通过自行查找资料,收集信息,多次实验等方式来研究如何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辅助者,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教师要转变方法与观念,树立探究式的教学理念,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既能学会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又能会利用正确的方法解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中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探究式学习他本身强调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这就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发挥自身的数学思索努力,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就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这样活跃的气氛,所以,教师必须学会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欲望,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由发挥创造力,以探究式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学到“反比例函数”这一章节前,教师不必直接向学生介绍反比例函数的公式以及特征,可以先通过生活化或学过的 数学知识来引入这一概念。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正方体的体积为:160立方厘米,长为X厘米,宽为20厘米,高为Y里面。那么下面请同学们写出用Y表达的函数表达式,此时的x与Y的关系是什么关系?学生在这样的启发式环境中,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思考状态,研究如何解题。
其次,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使学生深入生活实践来探究解决问题。例如:在学到“概率与排列组合”这一章节时,可以结合生活中抽奖的游戏,为什么抽奖时先抽的人与后抽的人抽到奖的概率是一样的?学生自然对这一话题很感兴趣,就会通过实验的方式主动探究其中的奥妙。
再比如:在学到“二次函数”这一章节时,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来探讨实现一家企业收益的最大化?”学生通过观察所学二次函数图像,研究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再次,善于运用知识间的联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运用提问式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通过运用知识间的联系来逐步深入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提问:例如:推理性提问,以此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直接提供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动手实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得出问题的结论,从中掌握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菱形性质”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利用图形之间具有相似的特点的关系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会解题,可以让学生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两下,沿图中的虚线剪下来,打开后会使什么样的一个图形呢?通过这种提问、实践的引入方法,学生就会发现一个新的四边形:菱形,并通过这一实验过程总结菱形的性质,例如:菱形的四个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平分,而且两组相对的角分别相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没有以灌输式的方法客观地告诉学生菱形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而是通过矩形剪切的方法引入对菱形特征与性质的总结与领悟,来客观地认识菱形,这样的课堂学习气氛不仅拿了个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实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愿望。
三、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任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总结与评价,所以,每当进行完一堂探究课,教师都要对学生的表现以及参与情况给出积极、客观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以鼓励、启发为主,可以利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你说得很好;不错,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等等,通过多种鼓励式的话语来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获得一种成功后的成就感,意识到探究式学习的优势,让他们下次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学习中来。
同时,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还要注意制定好课堂教学计划,明确每堂课的学习目标,落实具体的探究任务到每个学生身上,确保学生无论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如何都要积极参与到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发挥引导与提示的作用,调动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更加深入地参与其中,提高学习效率。
总结:
探究式教学方法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使学生通过探究式的方式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也掌握了学习方法,建立了数学思维,提高了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要想实现探究性教学,首先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学习气氛,让学生身在其中能够自由发挥,注重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想法,并给与积极的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探究式学习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颖.浅谈初中数学新课程“探究——研讨”教学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0(28)
[2]王防英.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素质教育论坛(上半月).2011(6)
[3]张艳新.浅谈初中教学开放题的类型与解题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6)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探究式教学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2.062
Abstract For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psychology and physiology are not mature, but with more and more of what age to contact, so to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at this stage is very necessary, helps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world outlook and values. In the new era,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urse in junior high school began to use the teaching method of inquiry,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level.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of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lessons in grade nine, which provides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the latter.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urse; inquiry teaching; teaching practice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改革中,其重点目标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探究、与人合作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也是目前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因此,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加强对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通过与学生创新思维的挖掘,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注重对学生的积极引导,能够更加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并通过自身思维的拓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真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而且在教学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实现意、行、知三者之间的有效统一。
1 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概念
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又被人们称之为“研究法”、“发现法”,主要指的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的传递并不是直接实现的,而且通过向学生提问,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来思考、观察和讨论,通过这种独立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自主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内容的方法。虽然目前在学术界对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定义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从实质上来看的话,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也得到很好的凸显,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合理应用,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思考、探究,最终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这样所学习到的知识会更加牢固、深入。[1]
在近几年来,学术界已经逐渐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因此在其理论和方法方面都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的范围和规模也有所增加。对于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来说,主要是让学生系统性的学习和了解生活常识教育、社会人文教育、马列主义教育以及道德品质教育。[2]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 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特征
(1)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在探究式教学方法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比较强调探究性和自主性,学生通过质疑、探索和讨论问题进而形成在e极的意见和看法,并可以对其进行自由的表达。与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来说,更加自主、合理和自由。
(2)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性。在设计探究式教学的时候,教师一般都会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并设立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环节,而且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出问题、反馈学习状况或者是寻求帮助。其中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进行一定的交流和合作,最关键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也需要加强交流,共同探讨相关问题,并通过总结得到结论。[3]
(3)注重动态的开放性。由于探究式教学方法比较注重交流与合作,这样一来整个教学环境就会较为开放,而且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动态性,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处于动态的环境当中,通过分析和探讨才能够交流意见,并得出结论。
(4)注重创新性。创新性主要指的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同时还需要关注创新性方法和创新性问题的关注。学生在思考、探究和分析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用全新的角度来看,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后期的学习和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5)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探究式教学中,需要学生进行主动的操作、动脑和观察,而且比较侧重学生探究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一起讨论具体的教学模式,这也有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4]
3 探究式教学方法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
3.1 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
对于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首先最关键的就是教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教师才会针对实际的教学内容来设计探究式教学方法。一方面教师需要仔细地研究和分析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制定出更加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案,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分析和研究新课程教材,这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了解了具体的教学内容,才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5]
3.2 加强对探究式学习情境的创设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前准备的时候需要加强对各项探究活动的有效运用,积极地创设出探究式的学习情境。比如在《实现我们共同理想》这一课时的时候,教师的课前导入可以设计为“同学们,你们现在已经九年级了,有什么理想吗?长大之后想干什么呀?”然后学生就会说出自己以后的理想,之后教师从学生的理想作出进一步的引申,引出教学内容中的共同理想。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仅营造出自由的教学环境,同时学生也会对教学内容中的共同理想产生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而且学生也更加容易学习和理解理论知识。
3.3 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最关键的就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应该更加关心学生,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情况,同时学生也会更加依赖和信任教师,这样在教学活动中才会更加愿意主动、积极地参与,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6]在自由、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得到了空前的高涨,会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来。而且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心理障碍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消除,对其自信心的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4 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探究问题和方法
(1)注重形式和内容相统一。在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课中,探究式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教材内容,在制定探究问题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学生整体的知识水平、教学目标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而且具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和可操作性,难度适当,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和探究欲望。[7]比如在《在承担责任中成长》这一课时中,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承担责任,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成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举出一个实际的案例,在什么样的事件中承担了什么责任,并在这一过程中学到哪些知识。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在正确认识自身所承担责任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
(2)注重主体与主导的统一。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活动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就表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培养其主动参与的意识,另一方面需要强调对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既是活动探究的主体,也是受教育者。比如在《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这一课时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布置相关的调查题目: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生产工具有哪些?②在2015年,我人均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来说又如何?然后让学生进行调查和总结。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对学生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其总结能力和创新能力。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对于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来说,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之后又能够对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因此在探究式教学方法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统一,并加强与时俱进,让学生站在理论的角度来把握和理解现实,用正确的方法、观点和立场来解决、探究和分析实际的问题。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加强对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去,在实现知识内化的同时,还能够获得复杂的经验,对后期的学习和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教师首先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然后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教材方案,充分发挥出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优势,显著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陆洪德.主题模块式教学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中的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203-204.
[2] 刘桂云.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教育教学论坛,2012.15:95-96.
[3] 崔月红,宋玉花.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德育生活化[J].现代教育,2012.9:69-71.
[4] 王玉玺,张妲,钟绍春,钟永江.基于电子书包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以小学科学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4.2:95-100.
[5] 谢丽卿.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3:59-61.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应用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当前小学教育中人们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探究式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上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探究式教学方法受到了很多老师和学生的欢迎,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实现了学生探究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等多种能力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的策略来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应用。
一、转变教学思想,充分做好前期准备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应用都需要以教学思想的转变为最基本的前提,对于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同样也需要老师转变原有的教学思想。必须从原来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中改变出来,逐步培养探究式的教学思想,从而保证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老师必须明确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单单的以讲授知识为唯一的重点,必须要将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树立起提升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思想,并在学习和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实施。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往往将解决问题的办法放在老师身上,这样学生根本无法独立进行必要的思考。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时,老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使学生的整个思考过程脱离对老师的依赖。另外,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以学生的各种活动作为主要的媒介,在老师适当指导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参与的活动来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从而不断的提升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比方说小组讨论、数学实验等,让学生在动手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时提高自己与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小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需要老师坚持不断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坚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去,从而将知识与实践紧密的结合到一起,在生活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当前教育以及未来社会的需要和要求。比方说在进行小学数学中《比较两个分数大小》这一部分的教学时,有这样一个问题:“比较一下那个杯子中的饮料更多?”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实际生活中运用分数的例子。这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到家里亲自去尝试,然后认真观察哪一杯中的饮料比较多点。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更好的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想象空间,同时还可以更好的对学生的学习潜力进行挖掘,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并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升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
四、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问题是其学习的关键,所有数学理论的发现都是从问题得到的,只有通过问题才能够实现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的创新。另外,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在各种问题和疑问的情景下,才能够时刻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促使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最终实现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使用,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老师虽然创设了相应的问题情境,但是并没有给学生相应的时间去思考问题,有的教师为了盲目的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刻意的寻找一些问题,有的问题甚至无法起到任何的情境效果。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直接影响了问题情境中探究学习的进行,有时甚至会受到相反的效果。因此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时,老师应该选择那些有效地问题进行创设,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
比方说在进行四则运算这一部分的内容教学时,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规则,在进行教学时,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探究能力,老师可以为学生创造这样的问题情境:有一天,妈妈去买水果,一共买了14个橘子、10个苹果以及9个鸭梨,这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样的问题情境是他们经常看到的,小学生很容易对这样的问题产生兴趣,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到了最终的答案。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时,老师应该选择那些学生经常看到的问题,同时还需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这样才真正能够达到通过问题情境实现学生探究能力提升的目的。
五、营造和谐氛围,激励学生共同探究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你感觉这个与学生的探究有什么关系呢?你也许会认为,这两者之间不会有什么关联吧。是的,在以前,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总认为,只要教师能够认识到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本质,积极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启发诱导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就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仔细想想,若是没有和谐的课堂环境,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会愿意参与到教师创设的各种教学活动当中吗?学生会配合教师的教学吗?不会的。所以,教师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数学教材,进而,使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顺利地实施。
总之,总的说来,数学教学中有效地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使数学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合作、交流、思考。更多地感受探究的乐趣。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问题,克服困难。才能体验到探究和发现的快乐.才能享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才能使个性得到全面健康地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鲜文玉.浅谈小学数学探究式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