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遇到的困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大学生 兼职现状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128-01
如今很多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各种兼职工作,文章对长春工业大学学生兼职情况进行了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抽取了1000名本科生进行了随机调查。
一、长春工业大学学生兼职现状分析
(一)在校大学生参加兼职状况统计
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卷为884份,其中男生占67.8%,女生占32.2%,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学生占57.5%,大三学生占14.8%,大四学生占5.4%,根据我们调查的数据显示,在校大学生中大二学生人数最多最集中, 兼职的男女比率相差教大。
(二)大学生兼职的目的
大学生自身兼职的目的有很多种,在我们设置的问卷调查中,选“提高个人实践能力,培养个人能力”的人占的比重最大,约为53.2%,其中选择“挣额外收入,为家人减轻负担”的位居第二约占24.5%。此外,一些同学仅仅是为了打发时间或是出于好奇,但是绝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家庭困难,所以选择兼职为家人减轻负担。因此兼职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在兼职这个过程中使自己对社会了解更多,为今后走上社会工作奠定基础。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应聘人员的工作经验,而兼职刚好是一个比较好的工作经历。
根据调查表的统计数据显示,选择“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的同学占35.6%,这一选项所占的比重最大,可见客观因素很重要,不容忽视,这其中男女各占约50%,基本没有性格差别;在“工作时间和工资反差太大”一选项中,总人数占32.9%,其中男生占41%,女生占59%。许多工作,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很大,而且在待遇问题上存在问题。认为“公司要求苛刻,不体贴学生”的同学占14.7%,认为“工作环境恶劣,如天气冷或是天气炎热”的学生占16.8%。通过这些调查数据我们知道,在大学生周末或是假期空余时间兼职这一问题上,有大约82.6%的同学认为合理安排好兼职和学习是很重要的事情,可见,很多大学生认为在兼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很多。
(四)从事兼职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在调查中,“跟老师请假”这一方式占用很小的比率,只有3.1%;为了兼职旷课的学生虽然存在但是很少;“尽量把兼职时间安排在周末”的同学占96.9%。根据调查我们可知,合理安排兼职时间和上课时间也是不容忽视的,大学生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和方向,不可因小失大。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兼职管理和指导,可以通过勤工俭学来完善学校对贫困学生的服务,引导大学生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兼职,使大学生处理好兼职与学习之间的关系,一定要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做兼职。
(五)希望政府和学校在寻找兼职时提供帮助
通过数据分析,选择“公司与学校建立直接联系”的同学占35.8%,选择“政府建立一个专门的中介机构”的占29.7%,选择“学校多开展兼职培训讲座”的占21.4%,选择“学校组织多提供一些机会”占13.1%。众所周知,多数学生从事家教、促销、发传单等对学业并无太大促进作用的兼职工作,不仅是一种人才浪费,也是一种对大学生的不信任。
二、大学生参与兼职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与兼职的权衡
根据我们的调查可以得出,学习与兼职的矛盾冲突是常有的,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兼职而影响大学生自身的学习成绩,会得不偿失。
(二)专业与兼职的相关联程度问题
通过调查不难看出,大学生在兼职的时候,很少与自己的专业是相关的,所以如今的兼职对大学生的学习的直接帮助并不大,且不能使大学生发挥出接受高等教育后的水平。
(三)在兼职过程中,大学生遇到问题容易不知所措
当今社会相对缺乏健全的大学生参与兼职的权益保障机构,并且相关法律条文和条例也不健全,因而在遇到问题时并不能很好的得到相关部门的帮助与保护。
三、对大学生兼职的建议与总结
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念。兼职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报酬,更重要的是为了提升个人能力和实践所学知识;做到量力而行。在兼职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人身安全,要知会老师或家长,以防以后出现问题不能妥善解决;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在兼职过程中,身为大学生,要时刻警醒自己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和道德修养;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定信念。在兼职的过程中,要兢兢业业工作,遇到问题或者困难,要耐心调整自己的心态并分析找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刘冰冰.大学生兼职引发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1
(06).
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脾气变得暴躁、情绪波动幅度增大,在遇到事情时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没有具体的生活和学习目标,找不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很容易自暴自弃,容易失去自我。不善于和人沟通,在人际交往中因为心理承受能力差而变得郁郁寡欢。自封自闭,性格变得孤僻,不喜欢和他人交流,对亲情友情变得冷淡,拒绝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对生命抱有消极的心理,无法承受社会的压力,更有甚者轻蔑生命的存在。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为什么会如此之差,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也随之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庭是大学生十分依赖的地方,从家人所给的亲情中,大学生可以找到生活的理由和自信。家庭是支持大学生走进社会,更好融入社会的源动力,是大学生迎对社会各种复杂和挫折,坚毅面对生活的重要保障。从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来看,家庭环境是大学生选择自杀这一悲剧性举措的重要方面。
基于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我们应该在增强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构建和谐融洽的生活氛围。首先,家长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让他们意识到家庭是心灵的避风港,是他们克服困难,勇敢应对挫折的动力。在这一方面,家长可以进行一些家人一起迎对困难的游戏,可以经常的暗示孩子家人很爱他们,支持他的正确选择。第二,家长要提高对孩子的关注度。如果学校离家比较远,家长要时常的给孩子打电话,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询问是否遇到什么困难,家长还可以常去到学校看望孩子,从同学或者老师那里更多的了解大学生的在校情况。让大学生真切感受到父母亲情的关爱。第三,家长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学生遇到挫折时,家长要和学生一起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这件事为什么会出现错误,和学生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找到自信。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活氛围
现代大学生大多数是在校大学生,这就决定了学校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老师的课堂教育以及校园内的校园文化等等息息相关。这些因素都关系到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大学生的各种心理变化。故此,加强校园生活环境建设成为增强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学校可以构建多层次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融入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引导,如以集体体育比赛为中心开展全校或者系院体育活动,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促使他们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的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对社会竞争的认识,增加他们对挫折的应对能力。第二,创设轻松愉快的大学生活氛围。大学生班级内部可以经常组织集体的户外运动活动,一方面通过同学们参与活动过程中的互帮互助,让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关心和友爱,一方面,通过户外运动,提高学生的户外生存能力,促使他们坚毅心理的形成。其三,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穿插心理教育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对故事中英勇人物的想象,形成对坚定信念和理想的信心和勇气。教师还可以通过对课堂教学理念的更新,创造性的提出应对社会竞争的方式和方法,降低或者消除学生对激烈社会竞争的恐惧心理。
三、打造大学生心理救助平台
专业的心理救助队伍和庞大的社会救助组织,是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研究,增强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影响大学生心理的因素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打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救助平台是势在必行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可以组织社会各界的心理学专业人士和心理辅导人才,打造一支庞大的大学生心理救助队伍。进行不间断的大学生心理变化发展动态研究,分析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各种原因,丰富有关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教学理论。第二,切实深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帮助和指导,开展各种能够增强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专家讲座,接受各类大学生的疑问和意见,听取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做到及时的关心和爱护他们脆弱的心灵。第三,建设大学生心理交流中心,形成“心理专家――大学生――心理专家”的彼此互动,帮助问题大学生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给他们生活和心灵上的关心和帮助。第四,联合学生家长,学校,形成增强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有力团队,深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探究大学生心理变化的过程,针对容易影响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各种原因进行限制。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调适
一、大学生择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挫折。因此,在择业中很多大学生会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
(一)择业的自负与自卑心理
择业中有部分大学生会好高骛远,把目标定的不切实际,所以容易受到现实的打击。而有些大学生会出现相反的心理,对自我形成较低的评价。在应聘的过程中,稍有不顺,就会把原因指向自己,觉得自己什么也不会,什么也做不好,产生自卑的心理。
(二)择业的急功近利心理
择业中很多学生会有紧迫感和压迫感,怕自己没有遇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择业的过程是锻炼心理素质的过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种好的经历和历练,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的态度去面对择业,认为找工作就要宁缺毋滥,做事急功近利,因而择业不会顺利。
(三)择业的依赖心理
在择业中,有的大学生比较感情用事,遇事不冷静思考,比较冲动,缺乏独立的分析,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还有的大学生择业依靠家人和朋友,不主动去找工作,产生越来越强的依赖心理。
(四)择业的抑郁心理
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在家里娇生惯养,缺乏独立性。所以在择业中,面对重重的竞争和困难,使大学生的心理遭受创伤。择业的竞争虽然是残酷的,但这也是磨炼人心理素质的一个机会。但是由于家庭和学校的庇护,大学生心理的脆弱,使之在择业中出现很多困难。所以很多大学生在择业不顺利的时候会郁郁寡欢,情绪低落,有的严重到会出现心理疾病。
二、大学生择业心理的调试
(一)社会的正确引导
1.加强教育,解决毕业生系列问题
毕业生虽然接受了大学的教育,但是缺乏对国家政策的了解,学生在择业中是需要服务于国家的。但是大学生忽视了这一点,认为自己享有就业的权利,没有服务国家的义务。由于毕业生逐年递增和用人单位的饱和,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所以要加强政策教育,让大学生在择业中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客观地看待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使大学生学会在择业中享受权利,积极地面对择业中的挫折。
2.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政府要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逐步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实现劳动力失衡的问题,为大学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
(二)学校教育的加强
加强就业指导,增加心理课程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择业心态。
(三)大学生的自我调试
毕业生择业时,要考虑许多方面,在择业遇到挫折时,需要有较高的承受力。
1.调整就业期望值,提高心理承受力
大学生在毕业时,对于就业有自己的期望值,每个人都希望找到完美的工作,使自己的梦想成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当下就业形势严峻,不再是毕业就分配的情况。所以毕业生要认清当代严峻的就业形势。人才市场是毕业生就业的渠道,所以毕业生毕业时,就要到各个人才市场去了解当下的就业势头,把握当下的就业时机,抓准每一个机会。大学择业时,要认真考虑自己的就业方向和专业所针对的就业前景,准确客观地认识自己,不浮躁,想想自己的兴趣是什么,自己能做什么。择业的过程并不会一帆风顺,也许会困难重重。这就要求毕业生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正确地面对择业中的困难和挫折。
2.客观认识和评价自我
首先择业中竞争是很激烈的,要想在众多的择业者中脱颖而出,必须要充分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想想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充分地认识和挖掘自己的潜能,并且对自己的优缺点进行客观地分析。在分析中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优势,不过分地夸大。同样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加以改正。自信不是盲目的,而是要有坚实的基础和实力做厚度。客观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择业中才能争取主动,才会有竞争的优势。
3.克服从众和依赖心理
很多大学在择业中都会有从众心理和依赖心理。由于个人缺乏竞争的意识和主见,在择业中受到他人的干扰,也会受到舆论的压力。还有一部分大学生依赖自己的父母和老师,觉得择业是他们的事,与自己无关,这也是逃避就业的一种的心态。
参考文献:
[1]高丽华,臧丹.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分析及其调试策略[J].长春大学学报,2009,19(04):70-71.
大学生就业困难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比较多的,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社会环境的影响,高校教育系统发展和设置的不完善以及用人单位不守旧的用人制度。
一、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1.不愿放弃大城市的生活
现代的高校大学生就业的首选都是大城市,或者经济发达地区,很少有人愿意留在经济落后的偏远地区,这是很多大学生的心理反应。这是一个很自然的心理选择,大城市相对来说,经济发展比较迅速,无论是文化还是教育,整体消费水平都高出偏远地区,对于人才的要求也相对比较高,这也迎合了一部分大学生的想法,挑战越高,能力发展越快,但是结合近些年的大学生就业比例,能在大城市发展很好的大学生只是少数,大多数的大学生和众多的打工者、进城务工人员一样,每天忙碌的劳动,获得微薄的薪资,与自己当初进入社会所立的宏图大志背道而驰,愈行愈远。但是高校的经历让大学生不愿意去偏远的地区发展,在大城市里摸爬滚打已经成了一代大学生的人生方向,就是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每年毕业季的时候,一大波一大波的毕业生涌入中国的大城市,比如上海、北京、西安等,大学生的涌入也造成了社会人才资源的分布不均衡。
2.求职期望过高
高校的大学生一般都是本科的文凭,甚至是硕士博士的文凭,学生时代的优越感让高校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形成的“眼高手低”的现象,就是整天想着高薪的工资,轻松的工作,而稍微工资达不到自己的理想水平,就不愿意从事这份工作,从心里觉得自己要找一份能和自己的专业水平匹配的工作,即使身边有适合自己的轻松工作,但是薪资水平没有达到要求,宁愿没有工作,也不愿意从事这份工作,觉得比较简单的工作是对自己专业和文凭的降低。现在的高校大学生都是在学校里长大的,没有很好地社会适应能力,造成在初涉社会找工作时经常抱怨这个工作太累,那个工作给的工资太低,而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在找工作中有什么问题,如果自己各方面都很优秀,那为什么就没有一个适应自己的工作。尤其是对重点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除了规模大名气大的公司或者企业之外,其他小型的个体私人企业根本没有一点吸引能力,更有甚者,觉得自己毕业于211、985这样的名校,非世界500强的企业不进,造成一大批高校大学生失业者。
3.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
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这是每个刚毕业高校大学生普遍的现象。在从学校进入社会的过程中,大学生不能一下子转变和适应过来,造成的结果是在遇到一点挫折时,就会气馁,就会产生退缩的心理,这是大学生还没有从学生的稚嫩中脱离出来。在学校的生活,遇到困难,可以找同学帮忙,可以找老师帮忙,即使考试不及格,也会有补考来弥补,但是在社会中不一样,遇到困难只能自己迎头赶上,没有人帮助你,每当这个时候,大学生就会产生崩溃的心理,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没有一点长处,不能承受社会上遇到的压力和挫折。比如在工作当中,如果遇到比较严厉的主管或者上司,一直是被批评的对象,这样在一段时间之后,就会产生离职的想法,即使是在这个岗位上干得时间不长,也难以忍受上司的批评和职责,并且没有深刻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4.就业压力造成的心理障碍
近几年的大学生几乎都是90后,90后以独生子女居多,即使不是独生子女,家里最多也就是两个孩子,每当大学还没有毕业之前,来自父母亲戚的就业关注就成了心理负担。在社会高速发展的环境下,求职本来就是一件需要磨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很大,害怕自己找不着适合的工作,害怕自己的能力不足等等,这个时候,父母的询问便会让大学生的压力倍增,来自父母的期许有时比工作上的压力还大。每年到同学聚会的时候就是比工作的时候,看看大学时同样的环境下学习的同学,现在都过得怎么样,更是一个比拼工作的舞台,这样来自于自身、父母和同学的压力让本来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的高校大学生形成了心理障碍,害怕见到同学和父母,也对自己的将来产生怀疑,不知道自己未来该干什么,该向什么方向前进。
二、高校教育系统的不完善
1.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符
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以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标,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高校大学生在毕业找工作过程中,发现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和自己的工作没有一点关系,这是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的人才需求错位引起的,高校的专业教育并没有培养出来社会上需要的人才,这样很多大学生在社会的工作中再次学习,浪费了自己四年的大学时间,国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所付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浪费了,也造成了大学生就业之路上的困难重重。如果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依照社会人才需要的方向培养大学生的能力,那么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象就会很少见了。
2.对毕业生缺乏完善的就业指导
在每一年大学生涯最后一年的时候都会有“专业实习”,就是将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但是大学三年的时间过去了,所谓的专业实习也就是一次小的实践能力培养,对于大学生即将应对的就业没有整体的把握与指导,只是简单地对四年的理论知识做以总结和实践。这样的安排总的来说时间太晚了,对于就业的指导在进入大学的开始就应该让所有的大学生明白,知道自己大学四年要学习的是什么,学习的理论在自己将来的工作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努力学习理论课程,为自己将来的工作就业打好基础,不然在最后一年进行就业指导就显得比较急促,没有专业和全面的准备。而且对于最后阶段的学习经常会因为就业和毕业而干扰,这是十分不正确的。很多大学生觉得自己还没有学多少的理论,然后老师大概讲一下毕业找工作的注意事项就毕业了,还没有从一个大学生过渡到社会工作者,就已经离开校园,面临就业,这时候很多的大学生就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就算是找工作也没有目标。
三、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分析
1.转变观念和调整心态
高校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端正自己的心态,找准自己的位置,这样才能快速准确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端正心态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在找工作之前告诉自己,自己是一个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虽然学历高,但是工作经验不足,对工资没有太大的要求,只要能积累经验,告诉自己,无论什么工作都要从基础做起,不怕苦不怕累。二是在工作的过程中,面对比自己工龄长的前辈,多多向他们学习,无论他们的学历跟自己一样还是比自己低,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而且面对上司和主管的批评,告诉自己这是进补的好机会,要深刻反省自己的过错,正确改正自己的不足,实现自己专业能力的突破和发展。三是在平时的生活中,面对自己不能胜任的工作时,可以借助别人的帮助完成,而且生活中要尽量与别人多交流,可以把自己介绍给别人,增加自己的人际交往范围,逐步扩大自己的人脉圈子。
2.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高校的大学生求职的过程中,如何将自己介绍给别人或者用人单位是很多大学生迷茫的地方,只有将自己的优势展现给别人,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青睐,从而获得就业机会,否则连自己都没有介绍出去,如何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将自己介绍出去就是“推销自己”,要将自己的优势和能带来的利益展现在别人面前,并且有自己独到的介绍方式,能让别人记住;在工作中不要再看自己以前在学校获得荣誉和胜利,工作能力的提高和别人对你的肯定就是你在工作中最好的奖励,永远不要总是看着自己的影子,而是朝着未来的方向而奋斗。
3.政府的举措
政府的主要举措就是深化教育制度改革,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政府面对的是整个社会就业压力的严峻挑战,只有政府对相关的教育制度,就业政策做出改革,同时结合相关的人场要求,提供给社会更多的就业条件和环境,就一定能缓解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压力。比如说政府可以针对相关教育方针做出改变,对大学教育的专业性和专科性做出严格的要求,对于综合性的大学进行高层次的筛选,取缔不符合专业标准的大学专业,并且针对专业性的大学进行有管理的分类,可以将学术型和专科型大学进行分类,让各类大学以自己的专业特长去深入发展,培养此类专业的专门精英人才,以此来应对求职时的不专业问题。比如说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合作,在学生学习阶段,利用寒暑假和周末在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中进行适应,以此应对求职时的不适应。这些举措都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响应,只有政府从宏观层面对就业进行政策指导,市场才能进行微观调控,改变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情况。
4.用人单位的思想革新
论文摘要: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择业自主权和择业机会,同时也遇到了更多的困难和挫折。如何正确认识择业挫折、应对择业挫折,以良好心态参与社会竞争,克服面临的挑战,赢得择业成功,是社会、学校、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
择业挫折是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反应、情绪体验。对于同样的择业挫折情境,不同的择业认知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一般来说,择业挫折情境越严重,所引起的择业挫折反应也可能越强烈。择业挫折一般有二种类型:一种类型是择业时由于知识缺乏、能力缺乏、经验缺乏、物资缺乏而产生缺乏挫折;另一种类型是由于在择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而产生的阻碍挫折,这种阻碍可能是物质性的,也可能是观念性的、社会性的。大学生在择业时都有可能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如果择业挫折太频繁,越过耐受能力而不能正确对待,则有可能会引起择业心理困惑或障碍。择业挫折属正常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会引导大学生对择业的认知产生创造性的变迁,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寻求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合理就业。
1引起大学生择业挫折的原因
引起大学生择业挫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从客观因素上来讲,首先。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就业形势。竞争的激烈,大学生在就业时,难免会遇到曲折和艰辛,出现择业挫折。其次,毕业生政策有着严肃性和权威性,如果高校就业指导或政策宣传不到位,毕业生对政策缺乏了解,这难免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再次,受不正之风的影响,往往出现好差学生分配上的“错位”现象,使得他们自信心动摇,导致价值观、择业观上出现了嬗变,因而不能正确地对待择业问题。从主观因素上来讲,首先,一个人择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固然是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但是,当自身条件的限制和需求之间发生冲突时,自然在择业中受挫。其次,不少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存在认识偏差,就业观念陈旧,期望值偏高,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心理困惑,产生消极情绪。再次,择业动机冲突引起择业挫折。大学生择业时不时面临多个选择时,“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出现了难以取舍的冲突,即双趋冲突。有时又面临两个不大满意的用人单位,自己又无法回避,出现“二者必居其一”的心理冲突,即双避冲突。
2大学生择业受挫后的影响
大学生在择业受挫后,无论挫折情境是什么因素造成的,都会对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行为带来相应影响。在强烈的或持续的消极情绪的作用下,择业受挫后的情绪性反应更为复杂,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择业焦虑、择业冷漠、择业幻想、择业嫉妒、择业逃避等。出于人的自我保护本能,大学生在择业受挫后,就会自党或不自觉地采取某种活动方式消除或减轻内心的不平衡,这种择业受挫后的行为反应具有的摆脱痛苦、减轻不安、平衡心理的自我保护机制,即为心理防御机制。积极的行为反应,可使大学生心理挫折得到一定缓冲的同时,还可能表现出择业中的自信、愉快、进取的倾向,从而有助于大学生积极战胜择业中的困难和障碍。
3大学生应对择业挫折的特点
大学生应对择业挫折的特点,一是理性化。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文化素质较高,知识储备较大,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思维理性化色彩较浓,有一定的社会经验,所以大学生在应对择业挫折过程中往往有理性成分。二是多样性。大学生应对挫折的方式往往不局限于某一种。而具有多样性特征,应对方式方法以自我控制、认知超脱、补偿、转移、潜抑、奋进等较为多见,这正是大学生特殊群体综合素质的体现。三是封闭化。大学生在应对挫折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封闭性,往往重于自身的力量而忽视社会的支持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压力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高素质人才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当代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社会竞争往往会产生心理压力,如果不及时解压就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我们要研究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及解决的策略,帮助心理压力大的学生走出困境,强健身心,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1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
1.1 学习压力
学习是大学生生活当中的主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将来就业和发展的基础。学习的过程是大学生获取专业技能、提高素质、获取知识储备、增加人生阅历的过程。在大学里,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学习方法的复杂多样让很多学生难以适应,他们在学习中所承受的精神负担,往往让他们不堪重负。学习压力来自多方面,比如:成绩的压力;就业软硬件的压力;学生之间相互竞争的压力等。
1.2 人际交往压力
在大学里,大学生们往往感叹“知音难觅”。他们有结交好朋友的愿望,但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又没有能力解决难以协调的矛盾,这在他们内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造成了心理失衡。大学生希望拥有朋友、获得友情,有强烈的交往需求,但他们对于人际关系又有着深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在与人交往中缺乏技巧,不懂得平等、忍让、尊重、互助,个别大学生自卑、敏感、自私自利也是导致交往困难的原因。
1.3 恋爱压力
爱情无疑是大学生最期待、最向往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和自己心仪的对象交往,就会让他们陷入单相思的泥潭、失恋的痛苦之中,难以自拔。大学生的生理发育已经完全成熟,对情感的需要较多,特别渴望来自异性的关爱,但心理上不够成熟的他们,在与异往的过程常常发生不必要的矛盾,导致身心受到伤害,各种心理压力也由此而生。
大学生的理想恋爱与现实恋爱存在差距。很多大学生相信有完美的爱情。但现实中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爱情,美好的理想和现实的爱情存在巨大的差距,就会使他们心理产生无以名状的失落,甚至是痛苦,最终导致心理障碍。
2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策略
大学生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和消除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所以要积极引导他们勇敢地面对困难,摆脱心理压力的困扰。
2.1 正确认识压力
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失败和挫折,有压力是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面对现实中的种种压力我们不必痛苦、不必报怨、不要垂头丧气,不回避,不逃避、要勇于面对压力,把它当成是人生一种的历练。
压力固然是人的心理负担,对人是一种打击、威胁。但压力也可以是一个人成功的动力,变压力为动力,你会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在挫折中激发你的斗志,使你变得更加成熟、自信,使你越挫越勇,勇敢面对人生的风雨,最终就会战胜所有困难,摆脱压力,成为生活和事业的强者。
2.2 正确认识自己
每个人都是有优点和弱点,长处和短处,正确认识自己,既不盲目自大,又能承认自己的价值,看到自己的实力,既不妄自菲薄,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坦然接受。从而面对困难不自卑,也不过高自我评价,这样就会避免不必要的失落和抑郁。
2.3 积极行动
面对困难,不要唉声叹气,不要徘徊犹豫,要行动起来,想方法、找途径,去解决困难。“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使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最终解决困难,摆脱压力。
2.4 打开心门与人沟通
大学生面对就业、恋爱等诸多压力时不要憋在心里,可以和父母沟通,毕竟父母是过来人,和他们聊聊你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经验,可以帮你找到解决的办法,从父母那里可以得到最无私的帮助和关爱。和朋友、同学沟通,同龄人会站在同一角度帮你分析、解决。总而言之,打开心门与人沟通,就会减少压力,减轻负担,帮助大学生走出困境。
2.5 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学校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深入学生,关心帮助他们。国家,社会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让他们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大学生应对策略的特点
当压力来临时,每个大学生迎接他的方式方法都迥然不同。这当然有性别上的差异、年纪高低的差异,更有居住环境的差异、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差异。也正是这些因素使他们每个人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
3.1 性别差异表现出来的特点
在处理压力的方式上,男性和女性就表现出不同。男性乐于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当困难来临时,他们不是一味地唉声叹气,坐以待毙,而是积极主动寻找解决这种困难的方法。女性则愿意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他们遇到挫折常常畏惧躲避,不知所措。在情绪表现上也有不同。例如,女性在困难面前,通常通过哭泣谩骂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而男性常常忍而不发。另外,在遇到心理压力时,相比较男性而言,女性更愿意得到别人的帮助。在寻求帮助时,二者同样存在巨大的差异。女性比较喜欢那些知书达理的,善解人意的,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亲人来帮助自己。恰恰相反,男性的办法既稳妥又沉静,他们把诚实,有深度,有见解的毫无血缘关系的朋友同学作为自己的求助对象。之所以差异巨大,笔者认为根本原因还是社会评价造成的。世人认为,男人在遇到困难时,理应表现出强悍、坚强、果断、审时度势。在他们看来,常常向别人表现自己的不良情绪或求助,是懦弱的表现。而女性如果宣泄自己的不满,大家却习以为常。
3.2 年纪差异表现出来的特点
不同年级的学生面对心理压力时,遵循的方式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伴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越来越成熟灵活,越来越主动多样。他们再也不得过且过,置之不理了。其中在大学四年的生活中,大二大三的学生的心理发展飞快,而且起决定性作用。这期间,当外界各种压力降临在他们身上时,他们不再恐慌,而是沉着应对,采取适当的方法舒缓自己内心的不悦,调整到最佳状态。经历过这样一个时期后,他们会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不平,一切的坎坷。之所以能做到这些,与他们四年的大学生活磨练分不开的。四年中,他们积累的经验与日俱增,他们的毅力更加坚韧,他们的内心更加豁达,他们的见解更加独到,他们的心智更加成熟。
3.3 城乡差异变现出来的特点
城市大学生和乡村大学生在处理压力的方式上也是有区别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他们面对压力时采取的方法还有些幼稚,他们经常独自忍受,不向别人倾诉,不寻找发泄的方法,但是他们在处理压力时不断积累属于自己的经验教训,而城市大学生遇到压力时,会采用各种渠道,寻找各种方法,释放心中的坏情绪,这也许就是他们比农村大学生的高明之处吧。之所以会这样,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的,每个人的发展生活环境,都是一个由小逐渐变大的过程,并且逐渐弥漫扩散,而在这个环境中哪怕是一个微乎其微的小因素都会给生活在其中的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也许来自家庭学校,交往的朋友亲人,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以及接触的点点滴滴。由此得知,农村和城市大学生应对心理压力不同,主要在于他们的物质基础不同,知识广度不同,取得信息的方式不同,接受事实的能力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以及对待生活方式的不同等等。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面对的一系列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他们要历经无数次磨练,才能变得更加坚强。为此,只要大学生调整好心态,坦然地面对,即使心里有一座山也会被搬走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创业扶持政策
一、大学生创业扶持
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指的是政府部门在特定的时期,为了缓解就业问题,从创业方向着手,为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维护大学生权益、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和机会而制定的一些指导方针。
当前,为了促进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关创业扶持政策,为各地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便利。创业扶持政策主要体现在资金扶持、服务政策、普及创业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从不同角度帮助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二、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必然要求
随着大学生毕业数量的不断增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而大学生的自主创业除了能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外,还能较好的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所以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有着较大意义。创业则需要资金、平台等多方面的支持,就需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效的扶持政策作为保障,以减少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阻力,缓解社会就业问题。
(二)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是大学毕业生的主观需求
大学毕业生在创业初期往往面临着资金、经验、场地等多方面的问题,如果缺乏外界支持,将会使得创业过程中遇到较多阻碍。大学生有创业的想法和思路,有必要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但是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以及对社会关系的认证,因此,有更强烈的政策指导、扶持需求。因此,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有助于满足大学生的主观需求,帮助大学生的创业事业尽快走上正轨。
(三)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是服务区域经济的必然要求
在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作用下,大学生创业团队及其业务更快的步入正轨,以多种政策条件为基础开展相应的创业活动,能够尽快吸收到一定的订单,同时,这些创业企业也成为其他企业的客户群体,进而形成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现状及问题
(一)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现状
1大学生创业税收减免和创业贷款扶持。在《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关于做好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中,规定符合相关条件的自主创业企业月纳税起征点从月营业额2000元提高至5000元[1]。《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稳定就业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中,规定高校毕业生在创业初期时按每户8000元减去应缴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税费,并根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情况按每人每年4800定额减去营业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内容。在《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关于做好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中,规定将大中专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低保人员等创业人员纳入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范围,如人员符合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条件,即可获得每人最高额度为5万元的贷款[2]。若大学生在高新技术领域进行自主创业,每人最高可申请10万元贷款,贷款期限为两年以内。沈阳市为了更好响应国家要求,将小额担保贷款的最高额度提高至10万元,若创业大学生存在资金困难问题,则可一次性获得4000元左右的创业补贴。大学生创办的非公有制企业注册资本允许分期到位,相应的注册资本首次出资额允许为0。
2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扶持。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可共享学校面对所有学生开放的实验教学平台,包括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科技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辽宁省斥资1500多万元对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进行了改造,共11万平方米,创业孵化间有80间[3]。仅大连市稍大规模的创业孵化园已超过60个,计划于2016年11月建成的大连金州新区金玛创业园正在建设中,能够容纳500多户创业企业入驻。辽宁省目前的市级创业孵化基地有38个、区创业孵化基地有98个、产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有11个、街道级创业孵化基地33个、乡级创业孵化基地4个,能够带动就业68000多人[4]。
3大学生创业培训。创业大学生可以享受各高校所实施的“卓越计划”,参与进专业交叉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自主创业大学生可以享受各种专业课程以及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就业指导以及创业基础等方面的课程,有助于大学生提高创业实践能力、明确创业目标及计划,为顺利就业准备条件。辽宁省凌源市至目前共举办7期创业培训班,共培训创业人员200多人,有100多人成功创业[5]。其开设了白天以及晚上的创业培训班,让学员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参加创业培训班,而且开创了一些实体店创业、电子商务创业培训班,聘请优秀的创业讲师分享经验,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教育机会。
(二)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
1创业资金少,落实困难。在2015年,辽宁省创业资金所扶持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共400多个,总共发放的创业资金为3200万元,共有400多名大学毕业生享受到了小额担保贷款。广东省大W生“U势界”创业项目大赛设置了5000万元的广东大学生创业基金,且每年举行创业策划大赛,一等奖为50万元、二等奖为30万元、三等奖为20万元、特别奖金300万元;浙江省杭州市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为2亿元,设置了西湖-星巢天使投资基金,总额为1亿元。上海市政府每年拨款的创业基金为5000万元,且提供免费政策培训、部分创业项目基金给予补贴扶持、对招聘应届生的中小企业给予一定的减税。较其他省份地区,辽宁省虽然提供了一定创业基金,颁布了扶持政策,但是政策的受理部门多,兑现时间较长,手续繁杂,而且很多大学生对相关政策不够了解,致使创业资金的落实面临一定困难。
2贷款流程繁琐,渠道单一。辽宁省目前的贷款流程大致有6步,首先办理营业执照,然后填写《创业小额贷款申请表》,其次选择担保证明,之后由社区向区人力资源审批,由相应财政担保中心审批,最后发放贷款。繁琐的贷款流程导致大学生难以在短期内获得贷款,而且贷款渠道较为单一,主要渠道橐行,致使大学生在资金获取上遇到了较大困难,难以支持创业项目的正常运作。
3创业项目服务和信息交流平台建设滞后。创业项目服务和信息交流平台能帮助大学生了解创业项目的各种知识,明确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而减少大学生的创业阻碍。目前辽宁省虽然在创业资源、创业实践基地、创业教育实验班、创业园等方面给予了学生一定的共享扶持,但是这些扶持项目往往难以发挥出显著作用,同时,辽宁省在创业项目服务和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处于初级建设阶段,缺乏现代化管理,信息更新不及时,致使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不能及时解决,降低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4缺乏与高校创业教育和实践的有效对接。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时,大都偏向理论知识的讲解,帮助大学生明确创业项目的基础知识,但是缺乏实践演练,致使大学生在开展创业项目时缺乏创新性。很多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教育队伍综合素质也不高,而且创业教育内容大都只是介绍一些基础的创业准备、创业流程等,没有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缺乏与创业实践的良好衔接,致使创业教育效果不理想,没有较好的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四、完善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具体策略
(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丰富资金来源
1设立创业专项基金,专款专用。有关部门可以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经费,建立多级创业孵化体系,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对各种配套扶持措施进行优化,对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根据不同专业的市场走向、创业需求建立创业基金会,以创业大学生的实际困难为基础,发放专项创业资金,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加强对家庭困难大学生创业的援助,设立专项援助资金,落实政府兜底安置政策,积极解决大学生创业的资金问题。
2举办创业活动比赛,丰富资金来源渠道。银行可以举行一些创业活动比赛,并设置相应的比赛基金。通过奖金形式来扶持有能力的创业大学生,满足大学生各方面创业活动的需求。同时,政府部门可联合社会各界力量,设立贷款创业失败人员救助金,整合相关资源,促进各部门的配合,将创业者纳入社保体系,完善关于创业的商业险种,以降低创业风险,让大学生能够积极进行创业,减少大学生资金方面的后顾之忧。
(二)优化贷款流程,降低贷款难度
1优化大学生创业贷款体系,完善贷款服务政策。有关部门须优化大学生创业贷款体系,明确贷款标准,整合审理部门,提高贷款服务效率,并调整贷款期限,扩大贷款范围,适当提高最高贷款额度,降低贷款门槛,让创业大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取到自己所需的创业资金、享受到贷款扶持。同时,完善贷款服务政策,调整贷款发放政策,减少外地大学生在本地创业的限制,增加优惠政策,并与各高校加强联系,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更加直接有效的贷款服务,以更好满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为成功创业准备条件。
2延缓贷款期限,简化贷款流程。高校可以设立相应的创业基金,加大扶持力度,根据大学生的创业表现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延缓贷款期限,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调动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简化贷款流程,适当延缓还款时间,并提高贷款额度,以更好满足大学生的自主创业需求,解决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政府可通过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向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投入,吸引多方投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中小企业孵化器,完善创业指导服务机构,为大学生提供信息、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三)完善创业项目服务和信息交流平台建设
建设创业项目服务和信息交流平台可帮助学生与一些成功创业人士进行交流,获取创业经验,明确创业流程及所需的各项准备,以减少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阻力,提高大学生创业率,所以加强创业项目服务和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势在必行。有关部门必须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对各类创业项目进行整合,设置专门的服务人员,实时为大学生解决创业疑难,为大学生提供最新的创业信息。另外,积极建立创业服务信息反馈平台,实时了解创业大学生的创业需求、问题,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后提出解决措施、建议,帮助大学生明确创业目标、方向、计划。
(四)加强与高校创业教育和实践的对接
高校创业教育大都偏向理论,而创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生活性,所以各高校应尽快实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良好对接,加强创业基地的建设,完善创业教育设施及设备,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能力。高校可以与一些创业科技园、创业研究中心合作,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实践平台,将高校教育与创业实践进行紧密结合,加强创业指导,鼓励大学生自主解决创业实践中遇到的困难,让大学生在掌握创业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技能、实践技能、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德侠政策支持与大学生创业困境分析――基于北京四所高校研究生的调查[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1):98―102
[2]刘龙尚,张兰娣关于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探讨[J].商,2015(11):34―34
[3]王惠政府创业扶持政策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评价及其优化――基于浙江省的分析[J].企业经济,2014(3):168―172
一、影响大学生创业动力的直接因素
(一)创业动机
高校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包括对独立、成就、权利、挑战、财富和社会认可的动机,通过创业动机,高校大学生可以通过创业创造更大的物质财富,得到社会的认可,并且可以通过创业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丰厚的物质财富。[1]当前学生的价值观中,物质财富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核心,根据动机决定行为的原理,具有较强的创业动机水平是推动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动力。
(二)创业能力信心
创业能力信心是解决创业中的各种困难的保证,具有创业能力信心的大学生在生活中会更积极、更自动,相信自己能处理好各种事情,面对环境挑战具有坚定的信念,面对新事物时总是具备充足的自信心。创业能力信心强的人能够自信地面对各种压力,高的创业能力信心在创业过程中更加积极、乐观,从而能够促进对困难的解决,如果具有高的创业能力信心的大学生,会付出较多的努力,遇到挫折时又能很快恢复过来,所以说,创业能力信心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动力。
(三)创业环境
创业环境是创业活动的重要切入点,改善企业的创业环境是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创业环境一个是政策环境,一个是校园环境政策环境。事实上,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动力具有直接的影响,好的创业环境会提升学生的创业信心,提升创业动力。创业积极性并不高的学生,可能会因为不好的创业环境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倾向。[2]所以创业环境对于大学生创业动力提升具有直接影响。
二、影响大学生创业动力的间接因素
(一)大学生特质
首先是创新性。学生要想创业具有一定的新的思想,要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与创新能力,初出茅庐的学子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预想不到的困难与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与困难,要是没有创新性的方法是很难解决的,所以就要求大学生要具备创新性的追求和创新能力,以此来增加自己创业能力的信心,提升创业动力。其次是学习精神。创业的高校大学生应有积极的学习精神,掌握到有价值的知识,即使失败都没有关系。积极性是创业家的重要特质,创业者还要具有良好的学习精神与意志,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创业能力,才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挫折,而从失败走向成功。由于大学生年轻,他们更加看重未来,因此大学生能够通过不断学习来增强自己的创业能力,提升自身的创业动力。再次是闯劲。当前,很多大学生渴望到外面闯一闯,具有勇于直前的精神,这对创业能力信心的增强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动力。但是往往高校大学生经验不足,缺乏相应的创业经验,从而降低学生创业的倾向。
(二)经济基础
学生创业现有的经济条件是其创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的提升将增强创业成功的可能性,经济基础越好,学生创业信心就越强,越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业动力,反之,其创业动机水平就越弱。家庭经济状况很差的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水平往往很差。因此,经济基础对学生的创业动力具有直接影响,而且成正比。
(三)创业经历
具有亲身创业经历的大学生不多,学生自己的、父母的、亲戚朋友的创业经历都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父母或亲朋好友的创业成功会直接增加学生的创业动机水平,增加自己的创业能力信心,也能够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增加学生的创业动力。但是,失败的创业经历通过对经验教训的总结,也会增加学生的创业能力信心。
(四)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通过课程的改革,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使高校大学生成为具有开创型个性的人才,培养他们创业实践活动所须的知识、能力。创业教育使学生具备开办企业的能力,通过创业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水平,加大其创业的成功性,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创业动力。综上所述,在分析完影响大学生创业动力的直与间接因素,可以看出,创业动机与创业能力信心、大学生特质、经济基础、创业经历、创业教育都会对大学生的创业动力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对大学生进行良好地创业教育,培养其创业能力与创业价值观培养,增强大学生的创业动力,还要积极鼓励和强化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加学生对创业的体验,增强大学生的创业动力。
作者:孟超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 挫折教育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笔者所在学校的十个专业在校学生,包括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300名同学。
2 调查方法:按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每个专业一个班,采取不记名问卷调查。在开班会时统一发放,完成后统一回收,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3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100%,其中大一60份,大二90份,大三90份,大四60份。
3 一般资料:本次受调查者300人,其中男生128人,女生172人;家住农村182人,家住城市81人,家住城镇37人;汉族267人,其他民族33人。
二、调查结果
1 在你的成长历程中,抗挫折能力的提高主要受益于?选择“家庭”的87%,选择“学校”的7%,选择社会的3%,选择其他3%。
2 你对所学专业是否满意?选择“满意”的34%,选择“基本满意”的35%,选择“不满意”的27%,选择“很不满意”的4%。
3 你对大学生活状况适应如何?选择“很好”的31%,选择“还可以”的50%,选择“较差,心里对此有点焦急”的17%,选择“差,对此感到很焦虑”的2%。
4 你是否为自己在大学的人际关系感到苦恼?选择“人际关系处理的很好,没什么苦恼”的13%,选择“人际关系处理的还好,偶尔烦恼一下”的59%,选择“大学人际关系复杂,感到苦恼”的22%,选择“不善于交际,但把它抛在一边,觉得一个人生活也很精彩”的6%。
5 你面对挫折的态度?选择“习惯从主观上找原因,总结教训,积极应对,务必战胜挫折”的56%,选择“挫折是难免的,今后注意就行了”的32%,选择“习惯从客观上找原因,希望找到解决之法”的10%,选择“回避挫折,不愿意去想”的2%。
6 你认为自己经常处于那种情绪当中?选择“快乐”的41%,选择“平静”的34%,选择无聊的20%,选择郁闷或烦躁”的5%。
7 遇到压力你会先向谁求助?选择“知心朋友”的50%,选择“家人和亲友”的30%,选择“教师或专业人员”的12%,选择“不找任何人”的8%。
8 你采取何种方式应对压力?选择“通过娱乐、游戏、读书等方式转移”的53%,选择“通过哭、找同学倾诉、写日记等方式发泄”的25%,选择“喝酒、睡觉、假装高兴等自我压抑型”的12%,选择“顺其自然,自然调整”的10%。
9,你认为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选择“经济问题”的22%,选择“恋爱问题”的26%,选择“人际关系”35%,选择“社会压力例如就业等”的17%。
10 你觉得心理学知识能否帮助你面对挫折?选择“可以,对自己帮助很大”的37%,选择“有帮助,但帮助不大”的39%,选择“有帮助,但没有意识到”的20%,选择“觉得理论不合实际,没什么帮助”的4%。
11 你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对提高自身抗挫折能力的帮助有多大?选择“有非常大的帮助”的50%,选择“有一定的帮助”的41%,选择“没有帮助的9%。
12 你对大学生挫折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选择“非常重要”的46%,选择“重要”的52%,选择“不重要”的2%。
三、调查结果分析
1 学习挫折较为普遍。首先是专业上的不满意是产生学习挫折的主要原因。根据调查结果三分之一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学生因为高考填报志愿时对所选择的专业不了解;有的是受高考分数的限制,无法填报自己所喜欢的专业或录取时被调剂到了别的专业;有的是因为专业选择是家长包办代替的,只考虑所谓“热门”、“冷门”,没有考虑学生本人的兴趣;有的是因为进入大学后不能适应该专业的学习,学习成绩落后;也有的是因为感觉到本专业不受社会欢迎,对前途没有信心,就产生失落感甚至怨恨心理。
其次是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也是产生学习挫折的原因之一。有近20%的大学生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其次,大学生活的不适应,也是他们产生学习挫折的原因之一。中学时期大部分学生以学习为同等大事,生活方面家长安排的紧然有序,这导致大部分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进入大学,实行的是较为严格的集体生活管理方式。许多学生不适应这种生活,在集体生活中容易遇到困难。久而久之,必然影响学习成绩,容易使他们产生学习上的挫折感。
2 交往挫折表现突出。根据调查结果近30%的大学生交往挫折感强烈。大学生年龄相仿、经历相同、兴趣爱好相近,又共同生活在一个集体中,学习相同的专业,沟通与交往比较容易;但是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个性气质差异,都有可能让大学生在交往中产生挫折感。同时,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期望较高,一旦得不到满足,容易采取消极避退的态度,过之就会产生挫折感。
3 应对挫折的态度良好,应对办法有限。根据调查结果有近90%的大学生面对挫折的态度是端正的,但是应对办法有限,遇到挫折请教教师和专业人士的比例偏低,近30%的大学生应对挫折的方法比较消极,对心理学知识的有效运用还尚显不足,特别是恋爱挫折和交往挫折的应对方面更显得准备不足,有近三成大学生的情绪受到较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