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生的研究性学习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自主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
1、引言
自主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高中思想政治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采取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指导方式促进自主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2、自主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指导的必要性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强调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但是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高中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是认知活动的一种,是由感性认识不断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高中思想政治课包涵大量的抽象的概括性内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完成从教材内容到信念与思想认识的转化,从思想认识到具体行为的转化。在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当运用恰当的教学技能与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组织、整合、获取与存储思想政治知识。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中发挥主导作用,不但与高中生的认知规律相符,而且适应了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高中生身心逐渐走向成熟,受到身心相对成熟和社会生活经验缺乏矛盾的困扰,内心充满冲突,情感意志起伏多变,心理状态复杂,难以向教师或家长表露内心世界。高中生心理虽然具有相对闭锁性,但是也望被理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知识垄断者、长者的身份,作为引导者、协调者和组织者参与到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当中,充分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
3、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指导
3.1自主研究性学习选题中的教师指导
选题是高中生思想政治自主研究性学习的首要环节,是整个研究性学习的关键。选择课题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研究性学习的方向与成效。教师应当在学生的选题过程中进行以下指导。首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课题方向。高中生社会阅历较浅,处理问题容易走极端,教师应当根据高中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把握课题研究方向。其次,将课题的价值和学生的兴趣相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中课题选择方式较为灵活,可以采用学生自行确定,学生选择教师提供的课题等方式。无论采取何种课题选择方式,都应当将课题的价值和学生的兴趣有机的统一起来。最后,在具体的选题过程中进行调控指导。研究课题应当源于思想政治教材,切不可完全脱离教材。选题应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探究能力、知识结构等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课题。选题的题目范围应当始终,不宜过大或过小,选题过大容易导致难以突出重点,选题过小容易导致研究受到资料与内容的局限,难以进行到底。
3.2自主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高中思想政治学习自主性研究学习不但重视学生的研究成功,而且更加重视学生的研究过程以及学生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体验。所以,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指导学生收集有研究价值的资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了解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对资料的需求是各不相同的。选题阶段强调尽可能多的占有资料,实施阶段强调资料的针对性。当课题进入实施阶段之后,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围绕研究课题搜集资料;应当指导学生提取有价值的资料,对原始的、无序的、零散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充分挖掘原始材料中的潜在价值;应当指导学生重视原始资料的科学性,确认原始资料的来源、研究程序是否可靠,判断资料的结论是否能够经得住检验与推敲。总之,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可以撒手不管,应当进行宏观指导,确保研究性学习顺利进行。
3.3自主研究性学习结题中的教师指导
高中思想政治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的结题阶段重视全面地回顾与总结。然而,因为高中生的知识储备、科研能力、研究水平等均有所欠缺,所以在结题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问题,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指导。在结题阶段,教师应当进行以下指导。首先,指导学生提炼总结观点。部分学生面对大量的资料会感到束手无策,这时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筛选、去粗取精,从对材料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其次,指导学生撰写结题报告,总结研究成果。研究成功具有多种多样的表达形式,包括小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多媒体课件等。具体使用何种形式总结研究成果应当根据自主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课题内容进行确定。教师应当指到学生撰写行文规范、事例典型、数据确凿、结论明确的结题报告。
【关键词】高中音乐 研究性学习 选题的原则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113-02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启动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都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首次提出在基础教育中倡导“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这一问题的提出,充分说明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以跨跃式的步伐追赶世界教育的发展水平,顺应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都将在短期内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应当承认,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及音乐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不可否认,面对不断深化的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出现了诸如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如何在高中有效开展音乐研究性学习等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参与高中课改的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而选择并确定研究性学习课题,是整个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那么,作为高中音乐教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选题?选题时需要考虑什么问题呢?我认为可以遵循如下四个原则:
一、提倡课题的探究性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应提倡探究性。一个人即使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缺乏积极的态度和精神,他的知识仍然不会发挥作用,反之,即使他的能力不足、知识面不宽,如果有了旺盛的探究热情,那么,他的能力很快就会提高,知识很快就会拓宽和深化。这样,探究的心理态度,在发展探究能力、探索未知世界方面是最基本的,这种探究态度,只能在自主地抓取自然事物及现象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由于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最基本方式,而广大高中生正处于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的身心发展时期,研究性学习也正适合他们的个性发展,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对未知的结论层层探索。因此,研究性学习活动应重在培养高中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比如,在教学完花城版《音乐鉴赏》(必修)教材——第四单元第二节的《大众音乐》一节后,有的学生就将研究课题定为《流行音乐发展漫谈》。但是考虑到这个题目范围过大,而且缺乏探究性,因此我建议学生从一个点或一个角度出发进行定题,最后经过小组成员的讨论确定了《如何用比较法欣赏流行音乐》、《中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校园流行歌曲现状研究》等课题。通过实践证明,以探究性为原则进行的一系列研究性学习活动,不仅兼顾了学生的业余爱好,而且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高中音乐鉴赏得到了有益的外延。
二、体现课题的创新性
研究性学习就好比是一项严谨求实的科学研究活动。科学研究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活动,意在发明、创新、前进。创新是课题研究的生命,科学研究的选题应体现创新性。这种创新性不仅可以表现为理论、观点、概念的创新,而且还可以表现为方法上的创新以及应用领域的创新。对于高中生来说,刚开始参与科学研究,不能要求过高,但必须做到能独立思考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即要求选题应是无人提出的或是别人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这样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而且,就高中生而言,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主要在于学习而不在于研究,通过研究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提出一个别人还没有研究过的课题,就是创新;用与别人不同的研究方法去研究一个已经研究过的课题,这也是创新;将一种理论、一个观点首次应用到实际中去,这还是创新;将已经在某一领域得到应用的理论、观点、方法和手段,应用到新的领域中去,这同样是创新。
比如,我在指导高一学生进行音乐研究性学习选题的准备阶段,从课题的创新性考虑,拟定了《校歌歌词我来创》这样一个课题。因为最近几年,每间学校都在争创属于自己的校歌,甚至学校里的每一个人都参与到校歌创作中,而且有许多同学也开始争创自己学校的校歌。创作校歌歌词是一种创新,同时想通过这次课题研究,让广大高中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校歌歌词创作的方法,尝试校歌歌词的创作,并挖掘出校歌创作的意义、内涵及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创作过程中获得、锻炼、巩固有关音乐知识的同时发展中学生的想象力、创作力,增加中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勇气,揭开歌词创作神秘的面纱。同时,我还希望广大中学生通过对校歌歌词作品的收集、整理及创作形成一个“学习—创作—再学习—再创作”的良性循环。通过实践证明以此为课题进行的一系列研究性学习活动收效很大。
三、注重课题的可行性
可行性就是指对过程、设计、程序或计划能否在所要求的时间范围内成功完成的确定。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课题研究过程往往是学生与社会中的人与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这意味着学生的研究活动要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同时,课题研究又是一项严谨求实的活动,这就要求师生在确定研究课题前必须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而这些相关制约因素大致可分为:外部客观因素和研究者自身内部因素两个方面。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先看自己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兴趣和能力方面是否与选题的大小、难易程度相适应;然后再从时间、地点、人力、信息资料、资金,以及必要的工具、设备等方面去考虑。具体而言,可以考虑以下一些问题:研究这个课题需要什么环境、材料?是否易于获得?所需费用是多少?能否解决?所需时间是多少?能否保证?本身的能力、水平、志趣如何?是否有信心完成?只有认真进行诸如此类问题的考虑后再确定研究课题,才可能在长久保持学习动力、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避免主客观条件不具备而造成的徒劳和盲目。
比如,我在指导罗村高中高一的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选题的准备阶段,从课题的可行性考虑,拟定了《乐安花灯的艺术魅力》这样一个课题。罗村乐安花灯具有3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佛山本地一项非常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每年正月初九的罗村乐安花灯会是南海区罗村街道传承了300多年的特有民间习俗,在珠三角甚为出名,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甚至港澳地区,每年都有超过十万游客前来逛花灯。乐安花灯包含着“孝”的内涵,有着美好的“生仔石”传说,是佛山非常珍贵的民俗文化财富之一,传承并发扬光大很有意义。而且,课题组的大部分同学都居住在罗村地区的地域优势。因此,同学们很快就制定了可行性很强的活动计划:第一阶段——寒假第一、二周,撰写开题报告,在互联网上查询资料,到图书馆查阅有关书籍。第二阶段——寒假第三、四周,访问他人、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拍摄照片、撰写心得体会。第三阶段——下学期一至六周,撰写小论文、撰写研究报告。由于这个课题是在主客观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确定的选题,因此,一系列有关该课题的探究活动进展顺利,课题组成员最终的收效也很大。
四、突出课题的实践性
艺术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音乐艺术更是如此。音乐就其本质而言,是需要人们心灵与肌体两方面都投入其中的艺术活动。无论是参与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鉴赏还是参与音乐方面的课题研究,都需要人们展现出生命的活力。换句话说,就是要对音乐音响所表现出的整体情绪、情感的体验。而音乐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要突出对音乐的亲身体验,换句话说,就是要以音乐素材为中心组织课题研究,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探究,在实践中体验到研究的成功和快乐。也就是说,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仅要用自己的大脑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
比如,在教学完花城版《音乐鉴赏》(必修)教材——第一单元第三节的《生活之音》和第一单元第四节的《自然之韵》后,当我巧妙地抛出几个绕有趣味的课题,激起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激活沉睡的脑细胞,使创造性思维跃出课本、跃出课堂、跃入生活、跃入社会。学生在进行《“生活之音”面面观》、《天籁之音》等相关课题的学习与探究中,通过学生的“自组织”过程,每个人不仅在自己特有的层面上理解了“音乐来源于生活”,还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锻炼了学习能力、掌握了学习方法、增强了创新意识。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一定要突出实践性。
高中美术欣赏课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塑造学生的品格,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备学生的知识修养以及发达其心智、开发其潜能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信息时代,我们高中美术教师应当与时具进,研究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适合现代学生性格特征的新教学模式。
依据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在美术教学中倡导愉快教学、自主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我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依据现代高中生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特征,集合网络资源和技术,引导学生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实现研究性学习作了一些探索。
一.首先要正确理解“网络环境”
网络资源的知识包容量巨大、覆盖领域广阔,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获得知识源泉的宝库,具有资源无限开放性和共享性,它弥补了其他媒体传播方式上的不足。表现在美术欣赏教学课上,网络就是博
物馆、美术展览馆和图片库。同学们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到所需要的作品图片及其相关背景资料,并可以将学习内容下载保存,再通过软件进行编辑处理,以供长远研究学习使用。
以上只不过揭示了网络的资源观、工具观、媒体观,也就是说将网络作为一种硬件的“物”,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本质应当是强调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即生命观。在教学实践中将网络技术与美
术欣赏课程的整合,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才是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那么,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里的作用;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
中的地位;以及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学生与网络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里的作用
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
1.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中,美术教师角色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化为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与合作者。美术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教师经常深入学生课题组,了解他们的需要和碰到的难
题,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课题,随时掌握学生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美术欣赏涉及科学知识领域和人文知识领域,在学科联系中,美术欣赏与中学历史、地理、政治、文学、物理、化学、音乐、生物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比如青铜器的冶炼工艺涉及金属熔点和合金的概念;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与政治、历史紧密关联;美术作品的发祥地及作者的生活地域又与地理相衔接;花鸟画中各类花鸟形体结构的理解完全依赖生物课学到的知识。在此过程中,美术教师不断意识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对本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漠视等问题,从而产生继续学习完善自我的愿望,这就需要不停地充实自己的学识修养,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指导,这样也是教师责任心和学术胸怀的体现。
2.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种指导与传统教学指导不同,课题研究的答案没有所谓的标准,甚至课题的提出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列出。归纳起来,主要有①课题选题的指导②研究思路的指导③研究方法的指导④信息资料来源的指导。例如,我在中国古代山水画教学中,教师先列出多条研究性课题:山水画中诗情的体现、从山水画里的树种看现代环境保护、山水画与古典音乐的联系等十多条。学生可以选择这些课题进行研究,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重新选择课题,有的学生就自定了如:从山水画看现代旅游资源、山水画里的名山大川、山水画里的宗教气氛、水墨山水画在现代家庭装饰中的品位等优秀的选题。在确定的选题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资料,下载保存后继续分析直至完成分析报告。有几位选择《山水画里的名山大川》为课题的同学,在网络资源库中游历了全国著名的名山大川,饱览了以《溪山行旅图》、《潇湘图》、《庐山高图》、《华山图》等为代表的历代水墨山水名作,并且下载了这些山水画图片以及和他们相对应的实地照片和相关的文字说明资料,通过课后的编辑研究,得出中国名山大川不仅有极美的自然景观,还具有极其深厚的人文背景的研究报告,他们还将课题延伸至与古代山水诗相联系,更加感觉到我国古代文化精华的博大精神,提高了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和审美品位,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3.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美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是分散的。各学生之间的能力也有差异,教师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将学生编排成不同的课题组,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
三.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里的地位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自主地探究问题。学生个人或课题组在研究性学习中征求各种意见后,由自己决定研究内容、方式,结果的表达展示方式。有这样一个实例,园林艺术和山水画是中国古代美术中不同门类的两种形式,但是它们的那种亲近自然、模仿自然、妙造自然的精神内涵将两种艺术形式联系起来,我们的高中生在学习时感觉到了这一点。教师应当不失时机
地引导他们对此建立研究性课题,学生们成立了课题组,作了具体分工安排,他们通过上网查找各类相关资料,不但查阅了著名园林建筑的图片和建筑结构图、研究了园林在中国的地域分布状况、考证了园
林主人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情况、下载了山水画图片与园林中的假山、水池、花木、建筑的布局进行对比分析,甚至连园林建筑内部陈设和匾额、楹联的内容都不放过,将这些信息资料编辑,通过一系列对比之后验证了课题。在围绕美术欣赏为中心的课题研究中能积极思维、提出问题,对提出的问题查找理论依据,依靠自己查找的资料分析解剖问题最终做出可靠的评价。说明高中的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能够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并达到终生学习的能力。通过对美术欣赏的终生学习,从而达到自身修养和审美水准的不断提高。
四.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学生与网络环境
的相互关系
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与学生是人―――人的关系,教师、学生与网络是人―――物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共同使用网络资源,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引导、指导学生的美术欣赏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反馈所学到的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能力,这样就形成了如下图模式:(略)
现在网络交互的方式非常丰富,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bbs、qq、e—mail达到交流。专业的美术论坛为广大师生提供了相互学习的园地,也可以在专业论坛发表个人美术欣赏专著,譬如全国著名的七彩网美术论坛等,当然还有更加专业的艺术论坛,譬如建筑论坛里的美术论坛等,都是人气极旺的优秀论坛;qq犹如网络电话,师生可以面对面、点对点直接对话;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研究的成果或阶段性成果及疑问编辑成超文本通过e—mail发到老师信箱,待教师阅读完毕给与完善的答复;还有网络留言板,教师可以通过留言板布置研究方向、策略,学生通过留言板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镇江教育网里热门网页
关键词: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探索实践
由于新课改的实施,各个学科中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高中美术这一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较以前相比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美术教学所具有的人文性。但是,研究性教学探究到当前的程度还远远不够,为了实现更加长久的教学目标,本文就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探索提出了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注重引导,落实研究性教学
首先在高中美术的新课标中明确指明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实施要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所以,美术这一学科作为高中生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理所应当的要尽可能地展现其特点,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美术的理解,使得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提升。这一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尽量引导他们在实践中验证问题的假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教师作为高中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者,对于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否顺利进行有重要的影响。研究性学习要求美术教师要紧跟时展的潮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美术教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把学生看成教学工作的重心,自己应该以辅导者的身份融入进他们的研究学习活动中。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教师要对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有所了解,并且能帮助学生确定他们的美术研究课题,当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碰到困难的时候能及时指导,保证课程顺利进行。在学生选择课题时,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恰当的建议。例如,针对某些喜欢山水画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以此为基础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山水画研究。教师在课堂上尽心的指导,学生才能较快地投入到美术研究学习中。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找到一些山水画的素材,帮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技法和构图,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题材绘画的理解。
二、创设情境演绎,巩固新知识学习
人为创设的情境能够促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中,这种依据教学目标来进行改善的环境,能够与学生的需求和心理产生共鸣。因为它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对学生全面发展有较好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要牢牢记住新课标中对于美术学习提出的目标要求,并且积极地采用各种形式的艺术方法,创设与教材相适合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欲望,使他们产生对美术的探究兴趣,自然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学生的创作根源是受到自然地启发,通过绘画的方式巩固新知、发展思维是一种常见的训练过程,更是体现教学效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要实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对学生诱导启发,达到教学目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过的知识、技能等进行巩固,并进行及时复习,因材施教,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学生绘画装饰“鸟”这一事物时,教师可提前布置作业,在课外寻找有关鸟的传统民间故事(精卫填海等)以及它们所代表的特殊意义,而后在课上将收集的资料共同分享。并让学生着重观察各类不同的鸟嘴,不一样颜色的羽毛,不同形态的翅膀以及鸟在地上状态和活动时有什么不一样?进而鼓励学生表演出鸟的不同姿态(如准备起飞、即将落地等等)。通过上述的演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动脑,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研究学习中来,使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并且在课堂上表现出来,学生大都会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来。创造的情境教育为学生构建了一个适宜的学习氛围,拓展了美术教学的空间。入情入境,才是美术课堂教学的根本所在。
三、完善评价体系,落实研究性教学
美术这一学科的学习内容是无穷无尽的,世界上的每一种事物都可以成为美术艺术的构成要素。美术研究活动的表现手法也十分多样化,学生可以通过写实验报告、制作手工品或者拍摄视频,制作小电影的形式来完成美术研究学习,当然也可以通过评析美术作品来完成研究。这就给教师的教学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研究过程的重要性,不要只从结果出发对学生进行评价。将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摆脱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优点,更有利于学生坚持不懈地研究下去。高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一般都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的,这就决定了研究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投入与付出是不可能相等的,一个研究成果也就不能完全科学地反映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以评价。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之前,一定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充分地了解与全面地观察、分析。可以组织学生先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小组内互评,使得组内成员对小组内每一位成员的贡献与研究表现有较客观的了解认同。而后教师结合学生的互评结果与自己的个人意见作整合,得出比较综合的评价结果。恰当的评价方式能够促进教师认识到学生的长处与短处,对每一位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也能够让学生通过研究对自身进行较科学的自我评价,促进学生进步,使教学评价的作用得以发挥,使研究性学习更顺利地进行。
四、小结
总而言之,将研究性学习模式应用于高中美术教学中,不仅是美术学科教学改革的需求,更是学生个性化美术学习的需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响应国家教育方针的号召,顺应时代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完善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这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讲都是一件好事。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性活动,促进学生成为美术学习中的主体,必将使高中美术教学跨出更大一步。
参考文献:
[1]张开升,戎永祥.把握美术学科”三性“构建有效课堂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关键词:高中语文 专题类研究性学习 策略分析
研究性学习的288个课时应如何合理分配给各学科?它的评定和打分的对象是谁,如何评定和打分更科学合理?这都是当前高中科任教师在实施研究性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自身的特点,让我们分析一下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整体规划与学科分解策略。
一、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要求全国各省、市高中从2002年9月1日起使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可以主动地获取、灵活地应用知识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进行确定专题的研究。它也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了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实施的计划中说明了研究性学习必须达到288个课时。
作为以一门以课题或项目研究为载体的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它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精神。它的内容是在生活中如何去发现、提出、解决问题。
二、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困惑
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困惑有以下几点。
(一)288个课时应如何合理分配给各学科
一些学校花了很大的精力只注重对外的大力宣传和展示教学成果,却忽略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不够,因为一般只是少数年级或少数学生参与。目前,数、理、化、英、生、政、史、地、音、体、美、信息技术等科目是高中生要接触到的,可一般的学校研究活动时间、地点、内容都没有落实到科任教师和学科教学的课时和计划中。所以,288个课时应如何合理地分配给各个学科的问题没有解决。比如语文这样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起码需要30个研究性学习课时。
(二)研究性学习的评定和打分的对象是谁
研究性学习学分在新课程设置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高中毕业生必须在三年的选修中至少拿到6个学分,要达到116个必修学分。作为必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学分就高达15分,而语文、数学、英语那些学科只占用了剩下的10分。指南倡导,教师、学生、家长、企业、社区都可以成为评价者。
(三)研究性学习如何评定和打分更合理
15个学分实际上真正落实在语文学科上有多少分,怎样分配才有教学特色呢?对此,我们必须解决以下的问题。例如,对于高考生而言,作为必修课的研究性学习应该在什么时间结束?相对于学生而言,在三年的高中学习阶段,具体参加与研究几个课题的数量为多少?一个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应该研究几个语文课题?
(四)高考试卷如何体现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评定
在目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家长和学生以及普遍高中为了追求升学率和高考成绩,都不注重学生平时的动手以及综合能力,造成了高等教育存在的“高分低能”不好现象。我建议将研究性学习的成绩、鉴定以及成果列入高考考生档案和附件中,这样利于课程更进一步的实施开展。
三、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策略
(一)整体规划与学科分解策略
为了全面落实师生实施研究性学习,相关的教育部门做好必要的组织建设和统筹协调工作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抓好新生的入学工作,做好相应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三年规划。关于研究性学习学分的量化可以如下:语、数、英、理、化、生、政、史、地每门学科各1.5分,剩下的1.5分由各科任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虑加分。
(二)专题类研究性学习的重点对象与实施步骤和策略
高一年级:一般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核心,属于知识探究类型,可以在学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为促进学生获得学习经验以至围绕模块学习形成学习报告,教师可做进一步的指导,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高二年级:只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准学术研究类型,可以在学科延伸中落实研究内容。
真正为学生减压,教师就得适当地对新课程教材进行大胆的整合和删减,宏观把握教材内容,具体合理地安排课外和课内的学习内容。
高三年级:只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核心的创新研究类型,可以在学科延伸中落实研究内容。
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可研究的事物无处不在。教师可以让学生做方案,并深入开展活动。在对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客观调查和比较问题,效率解决问题。
四、结束语
只要健全我国的教育体制、评价机制、改革教材编写等,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会更进一步地得到全面实施和开展。
参考文献:
首先,要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当今社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只有创新,国家才能发展和进步。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创新教育理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并尝试将这些新的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次,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作为高中政治教师,首先自己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同时还要有高深的专业水平。随着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已逐渐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向了研究性的课堂模式,而要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教师应做一个研究型教师。政治教师要具有渊博的文化知识、高深的专业素质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层次的知识结构,还要具有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素质。这样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钻研精神和科学精神,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最后,创新教育方法。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垄断者和主宰者,而是学生的合作者和指导者。素质教育对高中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展研究性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要注重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课程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难免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如果课堂教学模式长期得不到转变,那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无法得到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放在重要的位置。首先,创新教学方式。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对什么问题都感到好奇,探究的欲望比较强烈,喜欢刨根问底。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巧妙地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热情,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高中生的认知正处于从感性思维向理想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政治理论,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包括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这些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活动,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学生的亲自实践。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塑造自我,使自己融入社会和集体。最后,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被广泛运用到了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生动直观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容易和深刻。高中政治课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能够传授给学生知识,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思想水平的主要渠道。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却忽视了高中政治课程的德育功能,以致于影响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而利用多媒体就可以把德育有效地渗透到整个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优化了政治课堂教学,使素质教育真正得到了落实。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多媒体技术引导
自高中美术课程改革得到各地许多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以来,大家的共同努力使高中美术课改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尤其在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开展中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教学与管理的科学性和人文性,但是这也需要我们在前进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反思研究。
一、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重要性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人才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术课程作为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这次课程改革浪潮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充分发挥了美术特色和优势力量。其中研究性学习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之一,它强调让学生通过实践加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合作精神。为了响应国家教育方针的号召和顺应时代的发展,许多普通高中教育开展美术研究性学习颇有成效,但仍有部分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或开展的方式一知半解,出现了开展方式过于形式化、学生敷衍了事的现象,这样的研究学习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促进个性发展方面无法起到突出的效果。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应该“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它也指明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而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对研究性学习作了解释:“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在美术课程中的重要性,它在理论上可以通过教师的“解惑授道”来引导学生习得相关知识,又在实践上通过学生亲自实验来验证问题的假设,最终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个性塑造的和谐发展。
二、高中美术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时代的要求
1.多元智能理论对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的启示
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对人类智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观点,把智力结构归结为九种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觉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这九种能力相互间是独立的,但由于受到环境和教育以及遗传或性格等影响,又会使不同方面的智能形成各自特点,在成长过程中突显智能的优越性和差异性。因此如何利用教育的力量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研究性学习打破以片面培养学生一两种智能为核心的课程的传统观念,力求更全面、创新地培养独具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它关注为学生创设更真实生动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从自身及周边生活中去挖掘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种强调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大限度地减轻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扭转了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被动接受性,开辟了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向性。
美术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发展学生健康全面的人格特质,并适宜地开发其美术方面的智能都具有重要意义。面对个性迥异的学生,以开展美术研究性学习为手段,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让他们通过以美术为切入点的研究活动来更加了解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是顺应现代教育发展的体现。美术可以与历史、文学、音乐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只要学生对某一个方面有兴趣,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内容。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同样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参与社区活动、合作创作、交流汇报等形式来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2.现代信息技术对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的影响
由于高中生对外界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所以面对着信息网络发展迅猛的互联网时代,电脑、数码相机、DV等已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工具。现代信息技术将动态或静态的图、像、声、字等多种信息资源巧妙结合,带给人们最大限度的视觉冲击,这一特点与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的形象直观性特点是最吻合的,使得美术课的教学不再局限于平面和立体的空间视觉形象上,而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漫游在无际的虚拟世界。倘若师生不擅长运用最具时效的交流工具,就会和21世纪的先进文化脱节,那将不利于学生形成对世界的感知力和独立思考的价值取向,有碍他们的智慧提升和人格塑造。
随着20世纪初课程形态的研究性学习的诞生以来,逐渐显示出研究性学习是一场以合作为方式、以实践为手段、以网络为平台的学习方式革新,显然它的关注点并不在于探究的结果是什么,而是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应怎样学。在美术教学中希望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知世界,掌握艺术表现的方法,因此只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实现学生“实践——感知——思考”的整体学习。学生除了可以利用电脑进行绘画和设计,还可利用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等工具进行摄影摄像。他们对搜索到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提炼,最后把经过筛选得到的有价值的信息重新组合成自己的学习成果,并把学习成果实行资源共享,进而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团队交流协商互助的意识。
三、加强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1.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整个互联网时代的环境背景下,美术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传授者,网络资讯的普及使得学生获知的渠道变得四通八达,因此美术教师要能跟上时代的节奏,就必须加强整合网络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转变职业角色,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步骤,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开展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中,课程的性质需要教师以引导者与协助者的身份介入到学生的课题研究中来,师生之间应该体现出“对话”的关系。教师以学习伙伴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课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点,面对疑惑时能给予启发和指导,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统筹安排。尤其是关于课题的选择上,教师更应该把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无论是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方向、方法都应该允许学生按照个人兴趣提出并经过筛选等方式最终确立下来。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地点也不一定都在课堂上,反而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更能体现师生对资源的优化能力,因此网络上流行的QQ、E-mail、BBS、MSN等对话方式成为了师生青睐的互动手段。假如美术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建立一个专门用于交流讨论的网站,那么必定是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极为便利的途径,在网站里大家可以把研究成果分阶段共享,对有效的信息资料也可以互相传阅和讨论。此外教师同样生活在合作的群体里,要善于利用其他科目教师的优势,打破教师孤军作战的教学方式,以包容和开放的态度进行协作,帮助学生共同完成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工作。
2.完善对美术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由于美术具有浓厚的人文内涵,与社会、宗教、政治、经济以及其他领域的文化发生普遍的联系,加之其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包括绘画、雕塑、摄影摄像等不同种类,决定了在美术领域有丰富的可研究资源,美术研究性学习的表现手法也比其他学科更多样化,除了常见的撰写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对绘画作品的评析,还可以制作手工艺品、设计海报、拍摄DV或制作小电影等。一些高中开设美术研究性学习时虽然体现了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却只是注重研究的结果,单纯从研究课题的选题新颖与否、作业表现形式创意与否等作业质量角度来评价学生,使得评价的标准仍然停留在“书面”的层面上。由于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学生一般是以合作的形式组合,所以在研究过程中可以看到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投入等量的努力,也不是每个学生都会表现出全面的智能,所以才需要教师因材评价。有时候学生会出现一种对待自评和互评“无所谓”的态度,因此就更应该加强学生在合作中的自评和互评的时效性,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观察的全面客观性。不仅学生本人要认真进行自评,还需要组员之间进行匿名互评,从对待研究课题的学习态度和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投入程度,到合作期间反映出每个人不同的能力。通过书面形式把这些相对客观的评价汇集上交给教师进行审核。教师要善于用学习记录或成长记录袋等形式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并注意对评价的反思。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再请代表对本组研究情况向全班作汇报,最后教师再作总结。另外,家长也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更全面地评价学生在课内外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3.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当今的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学习的途径也应是多元化的。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学会享受成功的喜悦,因此把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是教育发展的必经途径。我们提倡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逐渐融入教学中,我们的教学就可以摆脱往日那种因为受客观物质环境所限的状况,使学生的学习可以更透明,传递学习成果的途径更宽阔,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更公平。由于高中生对多媒体技术并不陌生,因此除了言语表达,他们还可以通过软件制作、摄影、录像、幻灯、制作电子杂志等媒体技术来把学习过程记录下来,如利用投影把研究学习过程的笔记原版放映出来,或者利用录音录像把采访调研的片断剪接编辑成片等方式,让多媒体把同学间共同探讨问题、走访调查时的片断都变成汇报共享内容的一部分,使得老师和同学评价时可以更全面综合地分析每个同学的表现。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学理念;主动性;认识语文;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改革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仅仅是语文教师有这样的教学理念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要在学生身上产生实效,就需要学生的接受与配合。
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笔者深感烦恼的是高中生普遍轻视语文学习。很多学生在日常学习安排中将语文科极度边缘化。众多高中生学语文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他们平时不阅读、不积累,只靠高三复习冲刺时大量的题海战术以及所谓的答题套路等方法技巧来应对语文高考。然而,语文学习本身又有厚积薄发的学科特性,没有长期的积累与学习,语文是很难有真正的好成绩的,所以要真正提升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也就成了“老大难”问题。原因就在于众多高中生没有具备真正的语文素养。
高中生为什么如此轻视语文学习呢?很多学生可能认为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是立志成为作家、诗人之类的人所追求的,自己无志于文学创作,所以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对自己来说意义不大,学习语文只是考试所需。所以考试要考的才学,只需要能够通过考试要求就可以了。什么文学情操培养,什么弘扬民族文化之类的说法在很多学生看来就是老师在唱高调,他们根本不屑于接受。
然而,这种功利性的语文学习心态肯定是错误的。不少学生在大学毕业后走进社会,才真正理解语文素养与能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才发现自己的语文水平太差了,无论是书写水平,还是口头表达水平,都不能使自己在目前的社会中应对自如。
一、语文对其他学科有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比如,在数理化课程中,有许多的定律和公式,还有许多在平常人看来都难理解的应用题,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就很难明白。学好了语文才能学会理解,学会了理解,自然很多理科知识点就能掌握得更快、更准确。事实上,笔者也时不时会听到理科老师在抱怨学生的理解能力差,影响了理科成绩。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学习通过写作”的口号,认为在各科的学习中,应运用写作的方式来获取知识,推动、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写作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
拿学生正在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来说,研究性学习由学生自己来选题,制订研究计划,搜集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讨论、分析,最后还要写出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不管他们选的是哪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几乎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听、说、读、写,并最终要落在“写”上。这也可以说,是“通过语文,通过写作”进行“学习”。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如能借助写作和口头交流来探讨问题,表达学习心得和思考的成果,就能事半功倍。
二、语文对社会生活有用
假如一个学生立志于理科,他现在很可能就觉得学习语文没用,但是,即便他将来是工程师、科学家,他确实不用摇头晃脑地读诸子百书,可是当他作报告、写论文的时候,就会发现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自己的意义绝对不亚于理科知识。
其实,对任何一个学生来说,将来,不管他要涉足哪个行业的工作,他的语文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找工作写求职信,应聘时参加笔试、面试,企业主管写项目策划书、业务报告,律师写司法文书,公务员写行政公文、述职报告,记者写新闻稿件,医生写诊断报告,科学家写实验报告、科研论文……这些都需要具备良好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又往往需要在一定的场合中将我们的工作内容或思想诉诸口头语言。环视当今社会,几乎所有与升学、就业有关的人才选拔,都离不开对语文能力的考查,考查的重点又大多是放在写(笔试)和说(口试)上,因为语文能力是一个人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体现。
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言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蜂拥而至的报刊、书籍,扑面而来的广告,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等等,不会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就不会学习,就不能胜任具有较高智能性与挑战性的工作,也就不能很好地生存。
只有学生能够较为正确地认识语文的意义,明白语文的学习规律,从而改变对待语文学习的漠然态度,形成主动学习语文的意识和习惯,那么,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理念才能真正在学生身上发芽、开花、结果,所以,语文素养的形成应从认识语文开始。
参考文献:
[1]潘新和.新课程语文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09.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网络;探索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这种经济结构与模式,要求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学校教育中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社会为中心,是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勇于实践精神的有效途径。
晋江一中是一所有五十多年历史的省一级达标学校。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向国家和社会输送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优秀人才,近年来在各年段全面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取得了不少优秀成果。我校参加中央电化教育馆教育技术研究“十一五”立项《网络环境下探索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并确立子课题《建立网络环境下中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索》作为研究的侧重点,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本文就这一课题研究的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
1.网络环境下中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建立
网络环境下中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建立包括校园网络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掌握与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三个方面。
1.1 校园网络的建设
我校于1999年建成纯数字化的校园网络。拥有计算机办公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处室管理系统、科室管理系统、视频点播和视频广播系统、浙江大学校校通平台、K12资源库、建库王等。全校计算机400余台,配备教师专用的电子备课室和学生专用的电子阅览室网络服务器5台,主干交互式交换机一台。2001年7月开通宽带网。并和全校的教师宿舍并网,联成整体。
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构成开放式的网络学习环境,并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研究性学习和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条件。
1.2 教师掌握和运用计算机从事教学与教改能力的培养
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也是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还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
我校建成数字化的校园网以来,大部分教师的计算机知识较少,运用的能力不够。针对这种状况,学校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软件的运用、课件制作和网页制作等。并组织了幻灯片制作大赛,网页制作大赛等技能比赛。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教师能基本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技术从事教学和教改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能系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网络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1.3 学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
学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课来培养的。学校根据中学课程的要求设置了计算机课程并安排了学生集体上机时间,机房全天开放。
除此之外,学校还组织了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培训。其中,林金焕老师主讲的《如何上网找资料》,王灵老师主讲的《研究性学习中的数据处理》,林德田老师主讲的《Webquest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林松辉老师主讲的《如何提高师生的网络应用水平》等,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方面较扎实地提高运用计算机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逐步树立了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观念。
2.网络环境下中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我校参加中央电教馆教育技术研究“十一五”立项《网络环境下探索学习模式的研究》的课题后,各年段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精神,全面深入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其中,2008级高一年段成为开展子课题《建立网络环境下中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索》的基础年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教学改革的课题。为保证研究性学习和课题研究取得较好的效果,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2.1 通过晋江一中校园网对研究性学习进行部署、指导和调控
在活动的第一阶段,即准备选题阶段。学校成立了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制订《晋江一中2008年级关于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和活动安排表,通过校园网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动员、理论学习、专题培训等。举行教师和学生的选题报告会,评议教师和学生的选题,整合教师的选题和学生的选题,确定最后提供给学生选择的课题。
在开题报告阶段,通过校园网指导老师和学生查阅资料和上网,了解课题背景资料,设计课题实施方案,举行开题报告会。并将全年段51个课题150个课题小组全部实行网络管理。
在查阅资料和调查研究阶段,主要是各课题小组把查阅的资料和研究成果上传保存在各自的资料库里。
在结题阶段,各课题小组把活动过程和成果制成网页,实现成果共享。
以上通过校园网对研究性学习进行的管理体现了静态和动态的统一、教师和学生的统一、学校和社会的统一的课程管理特点。同时,针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点,还通过网络对课程进行量化管理。其中包括:课题选题报告、课题开题报告、课题活动计划、指导教师课题指导方案、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学生活动过程记录表、学生个人小结、课题结题报告、课题活动总结、课题研究的方向、指导教师感言等。
2.2 师生通过校园网络系统查找资料,进行数据处理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的学习形式,具有研究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根据课题内容的不同要求,有的社会调查的内容较多,如《关于中学生喜爱的课外读物的调查研究》《晋江市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状况调查》等。有的上网查找资料的内容较多,如《美军能否从伊拉克顺利撤军》《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前景展望》等。但不论哪种内容的课题,都必须通过网络进行资料的整合和数据的处理。
信息社会改变了教育的对象、形式和过程。课题《美军能否从伊拉克顺利撤军》较完整地体现了学生运用网络查找资料,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学生从网上下载整理了许多的资料,其中包括四集动画介绍
《帝国的崩溃》,再现了美英军队攻击伊拉克的过程及对世界的影响。三集动画介绍《美英军事打击伊拉克示意图》,展示了双方的军力部署及打击过程。还有《的产生与发展》《伊拉克的历史》等等。同时,他们还组织参观了某部驻晋江导弹旅,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了解当代军革的动态。为学生撰写个人小结和结题报告准备了十分充分的资料。
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成果制作成网页和光盘,又是《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的一大成果。通过一年的努力,所有研究性学习51个课题都把他们的活动成果制作成网页。在课题小组的网页上,可以了解到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成果。
3.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反思
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课题研究,是我校教学改革的一项新的探索。深刻反思,认真总结,对今后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3.1 正确认识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
中国有较悠久的应试教育的传统,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的思想根深蒂固。教学方法的单一,学习方法机械,学生的潜能开发就会被忽视甚至被扼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正确认识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
3.1.1 课题研究促进和推动了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
素质教育强调了教育重心的转移,即从原来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到以培养与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及创新精神为主。我校开展的《建立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索》这一课题研究,从横向看,涵盖了高中的所有学科,从语文、数学、英语到文综、理综、音乐、美术等。从纵向看,包括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所有内容,有网络的运用,探索学习的特征与内容。心育工作的探究,信息技术整合,研究性学习模式等。从研究内容看,由于师生全员参加,研究过程体现了选修课、活动课的特点。如《对晋江市旧城改造的思考》《晋江城关学生早餐问题透视》《商业英语在晋江外企中的运用》等。这样,课题研究无论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对学校的教育改革起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3.1.2 学校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课题研究加以解决
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思想上的迷惑和工作中的失误,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在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中找到方法,从而进行有益的探索。如《营造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和谐》《青少年上网聊天的利与弊》《关于青少年肥胖现象的思考》《晋江中学生早恋问题的透视》等等。这些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困惑,通过课题研究都能有较明确的答案。由于把研究过程和成果制作成网页,能实现研究成果的资源共享,对于其他学生也会产生有益的影响。
由此可见,课题研究和教育改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认为开展课题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会影响教学质量,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的观点是错误的,必须加以纠正。
3.2 课题研究应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问题,历来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大难题。由于考试制度,教育评价机制的不合理、不完善,使有的学校和教师,一方面,在抓升学率时,过分强调突出教学的内容。搞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另一方面。忽视了教育的形式,如因材施教、启发性、趣味性教育等。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也有的课题小组只停留在“提出问题”,即确定课题这一形式,没有把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解决问题”的具体内容里。这种做法是不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健康开展的。在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索》的实施过程中,大部分的课题组都能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现为:
3.2.1 拓展和丰富了学科的知识。如《海尔空调在晋江营销情况调查》,把高一年经济学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有机联系起来。如《函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生活中最值问题的探索》,把数学原理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除此之外,还有《高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探索》《晋江一中高中生体育活动总量调查与分析》等。
3.2.2 使学生初步掌握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除了上网查阅资料外,各课题小组都开展了丰富的社会调查活动。小组成员参加了调查问卷、调查访问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明确了调查主体的实践性和目的性,注意了调查方法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如:《家庭计算机使用情况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情况调查》采用了个案调查法,《晋江市农村剩余劳动人口流向调查》采用了抽样调查法,《晋江城关个人书店调查》采用了访问调查法。这样,使调查内容的丰富、具体与调查形式的灵活、多样有机结合起来。把调查的资料在计算机上进行分类、整合、处理,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他们分工与合作的精神,又使调查过程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
3.2.3 学生初步接触了如何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包括实验或观察得到的数据,查阅资料得到的统计数字,问卷调查的反馈数据等。利用网络处理这些数据。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的思维过程。这也为高二年级学习唯物辩证法准备了有利的条件。
3.2.4 教育“三个面向”的要求使得现代教育具有开放性特点,这也要求当代学生需要开放性思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中,《美军能否从伊拉克顺利撤军》《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前景展望》等课题,把学生的眼光引向世界,使他们从狭窄的时空观中解放出来。《中学生与网络文化》《英语口语在晋江企业运营中的作用》则把学生的眼光引向现代化,引向未来。使他们能破除封闭的思想,从滞后性思维逐步转向前瞻性思维。另外,还有许多面向社会的研究课题,进一步体现了学校与社会的结合。这样,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锻炼了思维独立性和宽广性的品质。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本课题荣获泉州市优秀课题一等奖,我们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有了一定的经验,但仍不很成熟。我们愿意和大家一起不懈地努力,开拓创新,在探索中完善、在探索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福建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