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媒体艺术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R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9-0358-02
1、概述
在这个信息时代,数字科技已经深度介入到了艺术与文化领域之中。现在更多的艺术家、设计师及数码爱好者们都在数码的“工具箱”里找寻新的创作灵感,拾取更加得心应手的创作工具与手段,不同程度的通过其他的形式实现着自己的艺术梦想。不管是艺术家、艺术对象、材料、方法和手段,还是艺术理念等都到了数字化集成和整合的底部,这也很大程度上的促成和实现了艺术元素间的有机互动,产生出和传统艺术特征,风格完全不同的新审美特质。
伴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是各种不同艺术的有机结合,进而真正的实现各种艺术的辩证统一,同时也把语言和艺术的统一性进行了更加有效的整合,在广义的数字媒体艺术中,在进行数字媒体艺术的构架时,其涉及的领域包括很多,比如:科学技术、媒体等多个方面,同时也包罗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文化理念。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形态中可以看出,其大量的介入了数字和多媒体技术,其中也包括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等,进一步通过这些技术的有机结合来形成数码的图像或者是音频,包括诸如动画等一系列的艺术形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同领域的艺术创作形式的完美结合,把之前传统并且简单的表现形式和创作空间进行了进行了一定的扩展,使之变的更加的多样和多元化,这其中要求的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充分运用,而同时也是多个领域和学科的团结与写作,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对艺术的认知和造型进行的一种全新的理解和认识,使艺术家的综合素养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艺术的对象,也不仅仅局限在以往的艺术的美感和视觉的享受,而是对众多的艺术的长处进行完美的结合,并且同时也借助于现代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和音频进行有效互动,从而实现多媒体和多艺术的有效结合。
2、数字媒体艺术的简介
数字媒体艺术是在90年代以后产生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态,这种艺术形态很好的实现了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的有效融合。一般来讲,艺术创作人员必须要深入了解数字媒体艺术的形态本质,从而进一步更加充分的掌握数字技术的多样性,进一步的利用数字媒体来完成艺术创作,为人们提供更加优秀的文化作品。对于数字媒体来说,它的本质形态就是价值观的开放性,拥有不同文化内涵的艺术创作人员将会创造出不同的艺术,因而我国的文化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3]。
在一般的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也就是将计算机媒体技术应用在资讯、传播和生物科学等各个领域所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这其中主要包括了数字图像、只读光盘艺术、虚拟现实艺术作品、网络艺术、数字音频艺术、虚拟生物作品、综合数字艺术等,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数字媒体艺术与各个领域是息息相关的,七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要想加快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速度,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员就必须要更加深入了解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内容,从而进一步加快我国艺术创作的速度。
3、数字媒体艺术美学特征的简要分析
对于数字媒体艺术来说,它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实现各种艺术之间的有效结合,并且同时特完成了语言和艺术的整合工作。为了将数字媒体艺术应用于科学、技术和媒体等多个领域,艺术创作者必须首先要深入的了解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理念和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特征,以此来实现数字媒体艺术的有效应用。从字面上来看,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多媒体性,这主要体现在数字媒体艺术必须要依赖于多媒体技术来完成数码图像和音频等内容的艺术创作工作。
互动性也是数字媒体艺术美学的一个重要的特性,是数字化艺术在作者与观众之间过程与结果之间所表现出的一种角色换位,互动沟通,即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的一种艺术模式,这也是艺术同一性的一种典型的体现。例如网络艺术就是典型的互动性的数字平台,无论人们身处何处,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就可以接入到网络系统,接下来就可以参与到网络中的艺术创作中来,进而对作品进行不断的补充和再创造。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性认知,生活体验,个人爱好,对作品进行一定的再创作,期间可以不断注入新的题材内容。从一名艺术家和原创者角度来看,网络作品,只是原创者搭起的一个作品框架和供人们表演的舞台,目的是让更多的网友都尽情的参与并表露个自的才艺与特长,以此拓展作品、增强自信。另一方面,在网络互动中,参与者都品尝到了艺术家及艺术创作的,人的个性化的元素在作品中成为了艺术的对象,没有专门的艺术技能,凭借数字技术提供的“半成品”(网络资源),进行“来料加工”式的合成一与后期制作,这种共同参与艺术创作的互动平台与氛围,最终形成了当今人们所关注的艺术的互动性特征,即:艺术与非艺术的互动,艺术家与非艺术家的互动,它的结果,似乎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艺术对象有爱无类,艺术作品走向复制时代,走向边缘与混沌[1]。但是不得不说,这都与互动性密不可分。的确是这样的,互动性的数字创作平台,充分的给予观众对作品享有更大的选择权利与修改权利,每一个观众都能从自己的角度去出发,去找寻和确定作品的样式。在观众阅读完他人的故事之后,又以“艺术家”的高度在个人意念的支配下,可以对作品做出回应和进行新的探索。主动的去参与到创作之中,在互动式的沟通中,真正可以实现艺术家与观众,艺术创作与接受的换位思考与真诚的对话。
与此同时,创作者才能够真正的将作者真正的内心心甘情愿的展现到人们的面前,通过作品让读者充分的体会到创作时的心里活动。只有这样,观众在分享作品时,才可以得到切身的精神满足与情感的陶冶。科技对艺术的挑战是不以艺术家的意志为转移的。它的结果是通过其自身的吸引力将更多的“门外汉”吸引进艺术的大门,所以才会艺术被简化成一个“工具箱”,使用者在需要时便可以拿来使用。这种艺术的技术与工具化倾向,在数字媒体艺术里,使更多的人能加人行列,使大众气息的艺术氛围,表现平民生活的数字化作品应运而生。[4]
然而,任何一种艺术,都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精湛的技艺支撑,这并非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所以这就形成了艺术的神圣并且高不可攀的倾向。尽管这样,数字科技的普及趋向衍化,使的艺术日益走向纯技术的道路,现在的这种倾向九十分的明显了。因此,只要是经过一定的重复不断的操作,通过此来不断的提高熟练程度,几乎可以说是每个人都可以创作像模像样的作品了。所以现在就有一种情况不断的在发生,艺术家们不愿意再花更多的时间去在作品中“惨淡经营”,反而缺渐渐学会了去“偷懒”,在创作中走竭力的去寻找捷径的存在。
大众化也是数字媒体的艺术的新美学特征之一。在之前通俗的数字处理技术和互动的艺术创作模式的依托中,构成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又一鲜明的美学特征[3]。当代的数字技术十分人性化的设计,我们可以进行规模化的复制,同时也可以快速传播工具与载体,这可以说是都在根本上解放了艺术的“劳动生产力”,这也就大大的消解了艺术的高难度。数字艺术作为最普及的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媒体,自始至终都在和大众媒体携手共进。从当今的“第四媒体”的网络艺术来说,其中的交互性及双向互动传播而论,比如说开设电子论坛(BBS),公布记者电子邮件,在每篇报道之后设置评论区等等手段与途径,给大众提供一个交换意见和发表评论的场所,这使的进人网络的人们能够直接参与作品和新闻报道,这不仅做到了媒体原创,网民之间的沟通,还实现了观众对观众的传播,从而真正使媒体与大众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了数字媒体成为“大众的代言人”[5]。这就像平民作曲家雪村等一代青年艺术家产生了以《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为领衔的一大批大众化的数字化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平凡但是却让人感觉十分的亲切,凭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传播,几乎是一夜之间,独具特色的东北腔“翠花上酸菜”就热遍了网里网外,可谓家喻户晓。所以我们现在可以肯定的是,数字化艺术的互动与共享,使成千上万的人共同地创作,共同地欣赏,共同地评论,共同地开拓新的艺术天地。
结束语
数字媒体艺术中所展现出来的大量的美学特征,在现代艺术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仅为人们提供了多种多样,形形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能够通过美学特征的存在,而使人类对未知的科学和人文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探索,从而进一步的对现代艺术进行重新定位。现代艺术会沿着怎样的方向发展,是向着现代化的方向继续发展,还是会返回到复古典的复兴,这都是由其所具备的美学特征所决定的,所以说,数字媒体艺术的前途在于其美学特征的有机结合,才可以不断的创造出新的形式和途径。
在现代的社会,文化与传媒产业作为信息经济发展的重要综合指标,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数字媒体艺术的不断兴盛和发展使得艺术文化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在存在着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就是,自诞生以来,数字媒体艺术正在以它那特有的品质给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带来不同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以媒体技术本体化与视觉文化审美化为表征的新意识形态的不断的扩散,深刻影响着现代文化的发展。数字技术所引起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由话语文化形式向形象文化形式的转变,在摧毁传统文化等级秩序的同时,同时也消解着艺术传统对意义的深度追求。物质性存在的强势与观念性存在的低限之间的博弈,是数字艺术以及电子视觉文化无法回避的现实,数字艺术的发展函待解决唯技术主义的迷瘴与意义场的虚设等现实难题。“数字化生存”的技术和“艺术化生存”的人文相互协调,才能实现数字艺术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晓岩.试论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美学特征[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2] 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探讨[J].饰,2006.
[3] 王伟毅.数字媒体艺术的多种可能性[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5.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创意
数字媒体艺术是指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结合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创造出的新型艺术形式。通过传统艺术与新的技术与媒体进行结合和创新,对视觉经验进行改造和充实,与传统艺术相比,数字媒体艺术更趋向于一种媒体技术的逻辑形式,从而产生了独特的审美及创意特征。
1 非标准化
创意表现是一种意识物质化的表现,不同的时代有着截然相反评判标准,设计标准和意识是与世推移的。在数字媒体时代,公众物质与精神需求的众多主张不再如同工业社会时代以模式化标准作为唯一的评价体系,新的信息传播形式改变了完全被意识形态预定的思考方式。在工业时代的准则中,标准化成为了它的一种语言形式,在认识上往往把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简单化,绝对化。由此所导致的绝对化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当时的创作形式,而数字媒体时代由于数字化的复杂性以及手段的多样化,拓展了艺术发展的多元化,从而规避了单一性的审美,技术将不同的媒体及造型进行整合,并对单一性的形式进行解构和重组,通过数字化的处理再造新的形式。[1]在这种打破原有单一性的背景下,解读方式也变得更多样化,在数字媒体时代中,非绝对化思维是必然的。而这便是后工业化生产及信息媒体时代中的基质特性决定了主体必须放弃简单化和绝对化的思维方式,才能适应当下的大众选择偏好。
2 碎片化
当互联网迅猛发展,媒体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视、手机、计算机铺天盖地,生活中,你会无时无刻被大量的信息所包围,电子媒体成为了影响我们生活最大的传播方式,庞大的信息量其实是人们无法消化的,但毫无疑问的是,在这样一个嘈杂,喧闹的商业化社会中,媒体,广告商,并不会停止他们对公众释放有用或是无用的信息,庞大的媒体集团会通过各种渠道把信息灌输给大众。因此,在数字媒体时代中,大众的生活方式以及意识形态也发生了改变,作为一个每天生活在这个环境的接受者,不得不主动或是被动地区接受着这些大量实时的、随机的、碎片的信息,同时由于移动媒体的发展,我们接收信息时间也被分散化,内容也并不是一个完整体系。当然,信息时代的碎片化其实有很大程度与实时性相联系,微博就是非常典型的碎片化信息媒体。个体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对时间和空间的感受产生了新的变化, 历史的深度消失了,多民族、无中心、叙述化、零散化、无深度等概念成为了数字时代文化的主要特征。换而言之,在当下娱乐化浓重的社会氛围中,也并不需要严谨,完整的审美,都市生活的快节奏与紧张感,促使着都市大众顺其自然地接受这种更随意、零碎、轻松的环境。
3 互动
在数字媒体作品中,创作者与观众关系变得越来越模糊,在创作过程中逐渐成为创作的合作者,数字技术也成为了促成这种互动关系的重要纽带,它比以往任何媒介更迅速地交换信息,在沟通和交流中,更具有现场感和实时性,双方可以以最大限度地进行及时的反馈。“雨屋”是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生态主题展览的其中一部分,屋内大雨不断,但是“雨屋”的雨和真实雨完全不一样,因为不管人走到哪里,都不会被淋湿,就好像雨是刻意躲避人一样。(图1)雨屋创意的设计团队是兰登国际,用时三年开发了这套系统。这个创意的技术得益于隐藏在房间里的无数3D镜头,通过镜头监测游客的实时运动轨迹并及时地上传给雨屋系统,再控制雨水避开游客。通过数字技术与人的行为产生互动关系,从而产生了有趣的艺术作品。这个作品的关键并不在于装置的本身,而是通过观众参与的过程中产生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其中人机交互的过程成为该作品的关键。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中的交互性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创意思路。
图1 兰登国际创意团队设计的“雨屋”
数字化及网络化的高度发展推动了数字艺术交互时代的到来。数字媒体的使用者对于媒体内容拥有更大的选择和控制。交互是数字媒体艺术与以往艺术形式相比最显著的特征,也是数字媒体艺术未来发展的目标,交互性不仅在艺术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与科技的协同性发展甚至在其他领域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样性的应用可能。例如虚拟现实VR领域的交互功能以更丰富、平民化的方式发展,沉浸式数字图像以及虚幻成像都成了现实。数字交互技术摆脱了材质与空间的依赖,突破了传统审美及创作思维的准则,建立了新的艺术发展方向,扩展了受众的认知,使得艺术的创作更具精准性。
4 综合性
数字媒体是从平面静态的表现形式依靠技术转向动态化、综合化的艺术表现手段,它是从简单单一的表现形式逐渐延伸至多种媒体的综合使用。[2]动态图形设计、动态文字设计、三维动画都是基于了相关技术,从传统专业领域中发展出来的新的创作方向,甚至在众多创作中,进行了跨界挪用,掺入了数字音乐以及动态捕捉的技术来丰富完善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作构思,以达到极致的意识构想。在近些年的春晚以及大型舞台设计中,都大量引用了全息影像与声效结合的创意设计,到了2016年,央视春晚在创意中更显科技感,随着节目和音乐调整角度的LED屏幕、融为一体的舞美视频,强烈的3D效果,再加上增强现实技术高质量运用,使得受众全方位地感受数字媒体艺术的魅力。
5 结语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形式也会更具多样化,多元化的创作手段使得艺术家们能够更便捷地实现天马行空的创意。同样,新的时代和新的技术,观众的审美和自我认同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对创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媒体艺术是结合技术与艺术的产物,艺术家不仅需要掌握传统艺术中的精髓,同时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和数字媒体艺术的特质,结合新的技术,创作出更具吸引力的作品。在@样不断循环和更新的环境下,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才会实现以往艺术所无法实现的美学追求和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字多媒体;艺术设计;探究
随着数字化多媒体时代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在艺术设计中,也逐渐可以看到数字媒体技术的身影。艺术设计通过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能够为艺术设计本身提供更多的新的生机与活力。多媒体的设计需要与不同学科背景知识相互结合,即需要借助其他一些新的科学技术来带动发展,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艺术设计中,利用多媒体的技术特征使艺术设计本身具有更好的活力。本文就如何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艺术设计中进行简要分析,探究通过多媒体的技术特征以及语言特征来进行艺术设计,从而促使相关人员制作出更多更优秀的设计作品。
1数字多媒体技术
数字多媒体技术是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一种新的技术方式,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将文字、色彩、图像、声音以及图形等进行多种组合,并将其转换成可以为人所感知的方式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声音、文字、色彩图像的一个整体画面的方式。关于数字媒体技术本身,其也涉及一些软件和硬件设施;将软件与硬件结合起来就构成了数字媒体技术。这种软件与硬件技术的结合,能够促进各种活动的发展。其中,数字媒体技术依靠的是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能够被广泛地传播;而现代艺术设计也可以借助数字媒体技术来进行自身设计。数字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很多行业中逐渐发挥出其作用,如其在文化、艺术、商业等领域的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的特征,首先可以用高效性来概括。数字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大大降低了人们的工作劳动强度,使其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其次,数字媒体技术具有可交互性。人们可以利用数字多媒体的传播交流功能,在网上进行自由的交流,并且信息的传播速度也十分及时、快速,这种可交互性极大地提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便捷性。最后,数字媒体技术具有虚拟性。数字媒体技术具有强大的模拟手段,人们可以将自身的思想意图借助其表达出来,同时表达得更加准确。对此,人们可以根据数字媒体技术的这些特点,利用数字多媒体技术进行各种艺术设计,将自己的各种想法借助数字多媒体技术表达出来。
2多媒体中的艺术表现
根据上述介绍的数字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以及数字多媒体的各个特征,可以发现,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艺术设计具有极大的便捷和优势。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于艺术设计中,能够为艺术设计注入新的活力。从艺术设计表现方面分析,多媒体设计是通过将各种设计符号进行不同的选择与组合的方式进行;通过利用其所包含的各种因素进行组合,从而最终决定了艺术的表现形式。关于多媒体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2.1多媒体艺术设计下的文字语言形式
利用数字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艺术设计,可以表现在语言特点上。多媒体艺术中的语言形式能够给现代艺术设计注入新的活力。现代艺术设计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影响下,在语言上有了全新的表现风格。数字多媒体技术通过自身的技术特点,将不同的设计元素进行结合组合,从而使得艺术设计的表现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且更加突出,同时也更加富于感染性。在艺术设计中,除了需要借助图片进行艺术表达外,其中的文字部分对艺术设计而言也同等重要。文字是表达信息的主要载体,多媒体技术下的艺术设计能够为文字富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数字多媒体技术在艺术设计中运用时,可以通过将文字进行不同的组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设计表达,使数字多媒体技术艺术设计下的文字的表现形式具有更加丰富的表现方式。通过对文字字体、字号的大小以及文字之间的间隔、行与行的距离以及段落与段落的布局安排等,可以时最终形成的艺术设计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艺术风格。
2.2多媒体艺术设计下所表现的风格
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艺术设计,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的内容的不同来呈现不同的风格。多媒体可以通过利用不同的素材,对各种素材进行不同的组合从而来呈现出不同的表现风格。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对图片的各种处理,使其具有不同的表现风格。例如,通过对设计中的图片素材进行色彩明暗的调节,以及在多媒体艺术设计中选取不同的背景风格,都可以展现出不同的艺术设计风格。
3利用数字多媒体进行艺术设计
设计者可以利用多媒体所具有的各种功能来进行艺术设计。在多媒体设计中,包含着有关对立面、科学与艺术、传统与现代、有机与无机、简与繁、虚与实、秩序与混乱、感性与理性、局部与整体这些艺术设计风格。对此,设计者可以利用多媒体自身的功能来进行各种风格形式的艺术设计。设计本身是从各种毫无关联的素材中选择一些来进行各种不同的组合,从而呈现不同的艺术表现风格。对于选择的过程,这就需要设计者根据自己所想要表达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进行素材的挑选。在传统的艺术设计中,选择素材后再对这些素材进行组合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但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这一过程将得到简化。多媒体技术本身就具有将各种毫无关联的素材进行组合的优势,设计者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该步骤,其速度也会比较迅速。艺术设计重在具有新颖性,因此需要设计者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设计者要能够将原本毫无关联的各种元素、文字、图形利用不同的手段、方式进行结合,从而最终形成独特的艺术设计;其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艺术设计,还能够提高设计的效率。虽然艺术设计需要设计者具有创新能力,但其利用多媒体进行设计时也可遵循一定的设计规律。例如,多媒体艺术设计的方式有很多种,设计者可以在设计中通过选取其中某一种方式来进行设计。在多媒体设计中,设计者可以主打情感设计路线,情感是多媒体设计的血脉,通过在设计中引入情感主体,能够提高艺术设计的表现力。艺术设计需要具有创意性,在艺术设计中,设计者需要有一个整体的设计概念,在多媒体设计善于利用插入动画等方式来使艺术设计的内容更加丰富。
4结语
多媒体技术具有多种设计形式,而艺术设计也需要具有创新性,设计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设计效率以及使得设计艺术的形式和内容得到创新。对此,可以发现,将数字多媒体技术同艺术设计结合在一起,可以丰富艺术设计的各种表现形式,数字多媒体技术给艺术设计带来了极大的丰富性。
作者:王洪淼 单位:广东东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小一.基于数字多媒体时代分析艺术设计的教学[J].考试教研版,2012,2(14):123-125.
在现代生活中,展示设计的范畴已经由单存的展会设计拓展成为的展示设计,包括了中外大型博览会策划设计、博物馆展示、商业展示(展柜、橱窗、标识设计、商店门面设计、等设计)。其融合的学科性也由单存的环境艺术设计拓展成为以视觉传达设计为中心,多种学科相辅助的,多种类的一门复杂学科。它涵盖了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人体工程学、数字媒体设计等多种学科。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为展示设计发展提升了广大空间。数字媒体艺术增加了展示设计的人与物之间的互动性,增加了展示的特点性,增加了学者们研究的广度。数字媒体不仅是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它更能突破文化等局限,让信息传播更快,效果更好,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提升了展示设计的发展空间,数字媒体具有交互、随即等范围广泛的特点,为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
研究展示设计空间应上升到思维空间设计的理论高度,将多维空间融合,从点到线是一维的表现,从线到面是二维的表现,从面到体是三维的表现,从空间到时间是思维的表现,从物理空间到人类的感知是五维的设计发展,新技术的出现将从人的感知到人的心理情感,也是六维的设计的继续发展,有了这样多维空间的出现,继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将展示设计提升到新高度。基于数字媒体下的展示设计出现如下新特征:
(1)数字时代展示设计出现位移的迹象
艺术培养了我们的智慧,陶冶了我们的情操,设计让我们的衣、食、住、行发生这深刻的变化,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属于实用美术的范围,人们是从实用的角度来理解设计。其实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让我们认识到科学和艺术的新交点――设计。科学是人们对物质世界的对象和总结,没有科学技术条件,设计则失去依托和发展。也就没有了灵感的发挥,没有了动力。李政道先生在《楔》一文中说道:“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的,二者都在寻求真理的普遍性。普遍性一定根植于自然。而自然的探索,则是人类创造性的最崇高的表现。他还说:“尽管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但他们之间有这很强的关联性。”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理解到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的结合,使设计领域更宽,效果更加完善,能够使设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时展示设计就发生了变化,展示设计将向大专业化发展。
(2)设计的形式在从物质性转向非物质性
纵观中国几千的历史,你会发现设计起源都是人们靠手工雕刻打磨形成的,设计借助的都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劳动工具,从起初的青铜器制造,从形状到图案雕刻在泥上,在以前我们的设计作品全部是手工制成的,例如一些广告设计作品都是用喷笔喷绘出来的视觉效果。在古代李春设计了赵州桥,当时没有绘图板、没有丁字尺、也没有绘图仪,他们仅靠据子墨斗等原始工具,利用头脑想办法出主意完成。这些可以说是物质性的。新时代的到来让我们很多东西变的非物质性,例如我们有计算机设备可以用程序,操纵程序设计来完成,这些都是非物质性的。所以数字时代已经是虚拟的时代,我们已经生活在虚拟的世界里。
(3)数字化展示设计由展示场景转向虚拟场景
工业时代的展示设计由展墙、展板的形式向故事化、情节化、场景化的方向发展,并有了可操作性的、可运动性的模型机构。观众可身临其境,且光电技术能够创造出出人意料的特殊效果和某些绝活。而这并不是不可愉悦的神话。如果我们将展示的形式、展示的手段、展示的材料来一个大的移动我会看到不同的景象。例如博物馆可以不必大兴土木修建巨大的展厅,需要展示的展品的实物可以放在保管库里,只需要用数字技术将其表象制作出来,存储到虚拟的环境里,或者将其搁在网上,建立一个网上博物馆,观众可以自由、轻松地、参观展品、查阅史料,还可以随意下载。虚拟展示设计可以创造性地假设未来,复原过去,将场景还原视觉本身,他们看上去真实,实际不存在。
(4)数字化展示设计由静态向动态方向发展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展示设计;创新;应用
0引言
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广泛应用,展示设计也随之快速发展,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展示设计涵盖内容广、涉及领域多,对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展开探究,有利于丰富艺术创作形式,激发创作灵感,促使其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信息化时代下,数字媒体艺术利用先进的科技为大众生活提供便捷,设计者通过不断创新艺术设计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研究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发展,进而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
1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新特点
数字媒体艺术是在数字化技术与传统艺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艺术形式,其吸收艺术的精髓,且由信息技术做支撑,打破了传统艺术形式的束缚,内容和模式发生了改变。分析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新特点,实现数字媒体艺术对艺术的延伸和拓展,以此激发设计者的创作思维。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辅助下,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新特点包括科技性、虚拟性、融合性。其中,科技性表现为数字媒体艺术是科技发展下的产物,其实现了艺术与科技的有机结合,将艺术的想象力用科技形式展现出来,并形成独特优势。科技性的应用特点突破了传统展示设计平面、静态的束缚。虚拟性也是数字媒体的重要体现,基于技术的发展,实现虚拟性的变化,应用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融入虚拟现实技术,如博物馆、展示会等活动要求中。融合性特点表现为数字媒体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展示设计中的传统艺术内容可以通过科技形式展现出来,弥补了传统艺术与大众脱离的缺点,吸引更多受众群体。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也增强了受众的参与积极性。
2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2.1交互式创新展示
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创新应用下的交互式展示主要在于互动性,强化参与者的主动体验感。基于现实的客观条件,不仅需要增强展示设计的交互性,还需要表达展示设计的意义。在信息化时代下,人们对科技的需求不断增强,传统参观形式的设计无法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做好交互式创新展示,促使展品与人们实现沟通交流。为展现设计的创新性,通过数字媒体艺术加大交互式展示的冲击性具有一定作用,满足受众互动需求的同时也带来良好的参与感。开发有效的互动设备,如智慧城市系统,在地图中引入实时交流等功能,增强系统与用户的交互性,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带来良好的体验。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交互式创新展示旨在基于用户需求进行实时变化,为使用者提供全面的数字化信息。为避免展示设计中信息的堆积,需要设定过滤参数,突出动态界面,避免受不需要的系统功能打扰。交互式创新展示在数字媒体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效果对展示设计具有直接影响。
2.2空间式创新展示
数字媒体艺术是新时代的产物,对传统艺术起到了革新的作用,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空间开阔,表现形式创新,构成要素新颖。基于不同的展示实物与场地,展示设计的空间感也不相同。空间作为展示设计的关键元素,空间设计不合理不仅影响视觉效果,还将与整体的展示设计理念产生冲突,带来不好的影响。基于数字媒体艺术对展示设计进行空间式创新展示,需要在一定空间模式中,对实物及区域进行合理划分,提高展示空间的利用率。基于科学的统筹规划,对展示空间进行合理布局,以期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且满足设计者的展示理念。基于科学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其艺术价值也不断提高。4D技术如今的应用面不断扩大且深受用户的好评,4D技术满足了受众群体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体验,具有良好的推广使用意义。将4D技术应用于展示设计中,实现空间式创新展示,在有限的空间中为受众群体提供多样化的体验,提高用户满意度。将数字媒体艺术巧妙地应用于空间式创新展示设计中,增强用户的多重体验感。
2.3二维式创新展示
二维式展示设计虽然较为传统,但在数字媒体艺术应用下,其重要性也需得以重视。早年间,电脑喷绘等数字媒体艺术是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内容,其突破了传统的设计手段,增强了设计感,并与用户实现了相对良好的互动,增强了观展者的代入感。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媒体艺术的功能增多,影像技术等数字化技术得以使用,创新展示设计也不断发展,但是仍然不可抛弃二维展示这一传统因素。在数字媒体艺术中对二维式创新主要体现在静态向动态的转变,如世博会上的清明上河图,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将静态的画卷动态地展现出来,融合投影技术、三维动画技术,将传统艺术通过现代化手段展现出来。二维式创新展示将清明上河图中人民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为现代观展者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二维式创新展示实现多样化的发展,不仅可以用图文表达,还可以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辅助下全面发展。
2.4网络式创新展示
网络式创新展示实现了数字媒体艺术与展示设计的有机统一,是新型的艺术展示载体,其展示方式深受用户喜爱。基于当前的信息技术,多数设计者尝试利用网络技术丰富展示设计形式,进而达到创新性效果。将传统的艺术用全新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可以有效展现艺术设计理念,便于受众群体的理解。通过网络式创新展示设计的表达形式得以多元化。基于网络式的艺术载体,革新传统的展示设计思维模式,达到丰富设计效果的目的。网络式创新展示主要体现于人们在网页上的浏览,为提升用户观感,对网页创新设计、实现空间变革、打破传统的空间束缚均有重要作用。数字媒体艺术下,网络式的创新展示设计具有沟通便捷、分享实时的特点,利用网络的时间和空间优势进行创新性设计,充分表达出传统展示设计的理念和内涵,将取得一定成效。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可以逐渐发挥创新应用的优势,为展示设计拓宽发展空间。
3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革新了传统的设计理念,结合信息技术提升了观展者的体验感。基于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科技性、虚拟性、融合性特点,可以实现交互式、空间式、二维式、网络式的创新展示设计,进而满足人们的欣赏需求,推动传统艺术的时展。实现数字媒体艺术与展示设计的有机结合,为设计者带来灵感,丰富展示设计的表现形式,以此达到最佳的艺术展示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茜.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运用探讨[J].价值工程,2014(28):245-246.
[2]程贤栋.浅析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运用[J].北方文学,2014(5):234.
一、数字艺术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应用
21世纪,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中,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中都存在着新媒体,新媒体已经成了社会的主流媒体,如:数字杂志、微信、微博等,传统的媒体艺术空间不断的变小。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和即时性、便捷性等特征,而对着新媒体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数字艺术逐渐与新媒体结合,同新型媒体及科学技术具有了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逐渐的普及,数字艺术跨越了设计、艺术集科学个领域,消除了传统艺术深度的模式,具有虚拟性以及交互性的特征,同时也具有了崭新的审美形式,创造出一系列数字时代的产物。其主要体现在创作流程的开放性、传播过程的即时性以及艺术作品的大众化上。
1.艺术设计方面。在进行艺术设计的时候,数字艺术创造除了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画面,能带给观众一种不同的欣赏方式,可以将文字、画面等结合,改变了单一的艺术设计特点,使现代艺术的魅力得到了增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时代气息。同时,为了达到美的艺术效果,运用数字媒体特有的声、电等效果来设计图像,可以为人们带来精美的网站主页、影视介绍画面等。
2.在游戏方面。目前,通过数字编程等软件,运用数字化平台可以设计各种游戏,在电视或者电脑上播放其汇成的图像,如:动画片等。同时,在电脑上,利用数字艺术虚拟现实,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可以让使用者清楚地感觉到三维空间中虚拟世界真实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模拟感官,让人们身临其境一般,感觉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事件。
3.在影视方面。数字艺术能够为数字设备制作存储,利用物理媒体传送,使电影产生很好的效果,将数字信号还原成影视要求的影像。如:很多好莱坞精彩的大片都是运用了数字媒体艺术。
二、数字艺术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大众趋势
1.同新媒体结合的大众化魅力
在目前,微博、微信、网购等新媒体充实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与这些新媒体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而在新媒体平台的支撑下,数字艺术自身的优势与特征不断地拓展,其艺术形态不断的发展与转变,保持着自身旺盛而独特的生命力。在这种背景下,新媒体向大众提供了更多的艺术创作空间,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数字艺术的创作者,甚至一些没有从事过艺术活动的人们也可以利用新媒体自行创作数字艺术。如: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视频、文字等,微博用户的数量已经超过了5亿,新媒体使数字艺术产生了真正的大众化变革。同时,网络中的每一件作品的诞生都可以让不同受众创造性地产于其中,大众是数字艺术的参与者,也是数字艺术的创作者,在这种模式下,数字艺术作品体现出了强大的生长能力,就像一个程序一样。
2.数字艺术平民化的发展
目前,在网络环境中,个人气息与个性化特征使数字艺术具有了鲜明的艺术特征,如:个人视频、电影、直播媒介层出不穷,大众化的发展带来了数字艺术作品的个性化特征,数字艺术越来越体现出大众化的趋势。同时人们也感受到了数字艺术的独特魅力,数字艺术带给了人们大众化的体验,如:网络中各种各样的网络歌曲、无厘头视频、搞笑广告等。新媒体带来了有民主的力量,使数字艺术不断地平民化,促进了数字艺术与新媒体的不断发展。
有人说艺术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继而产生有之密切相关的艺术形式,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与电脑的普及,视觉工作者开始改变传统的以纸和笔记录社会变化发展的方式,开始使用电脑与数字科技来描述生活、表达思想、传播信息。一种被称为数字媒体的新艺术形式应运而生并在上世纪末获得了迅猛发展。是一个年轻、多元、高速发展着的新艺术领域,数字媒体艺术不是特指某一种特定的艺术形式,而是基于现代计算机数字平台创造出的多种媒体艺术形式。
1 新时期数字媒体艺术界定
数字媒体艺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媒体发展的大环境下产生的新艺术形式,信息技术是数字媒体艺术产生的先决条件,同时也为数字新媒体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技术支持。目前学术界对数字媒体艺术的范围界定基本可以概括为:以计算机数字化技术为支撑,革新艺术方式,打破传统艺术创作手段、传播途径与承载媒介,由功利到审美,继而在伦理界发生深刻变革的一种新型艺术形态。
数字媒体艺术的产生,是人们对更高层次的审美追求的结果,传统的艺术形式如版画。雕塑等只能满足人们的视觉需要,但是视觉只是人们多种感知方式之一,还有味觉、触觉、嗅觉等。对于传统艺术形式的作品而言,永恒性与静态性是其明显特征,人们对于作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只能被动接受,正是在这样的原有资源不能满足审美需求的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应运而生,它不但能够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更高更快的传达信息,同时人们可以加入到其中进行艺术的创作,并且他们的参与体验作为作品的一部分被记录下来。
2 新时期媒体艺术的特点
数字媒体艺术包含了多种学科的元素,导致科学技术和艺术的区别越来越不清晰。新时期的媒体艺术特点表现在:
2.1 技术特征明显
所谓技艺,传达的信息是技术与艺术是分不开的,艺术的发展需要技术来做支撑,传统艺术由于其强大的感染力,技术的作用并没有得到重视与发挥,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兴起,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日益密切,技术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技术,甚至发展到关注技术本身,因为这是实现艺术创作的必经途径。随之而来的是现代艺术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高,技术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数字化创作与表达方式
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与展示都离不开技术,计算机的软件是实现艺术创造的工具,计算机硬件与投影设备是展示艺术作品的手段,与传统艺术作品不同,数字媒体艺术是以0和1构成的虚拟数据为承载媒介,而非实际存在的自然界物质元素。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在作品的创作与展示上都有很大区别。
2.3 信息传播途径多感官化
目前在电影院看故事片的人越来越少,视听感受强烈的动作、科幻电影受到了人们的青睐,追求多感官享受与真实空间感的数字化立体电影是影响未来的发展方向。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多感官信息传播途径不是将人体感受机械撮合,而是在融合之中保留各个器官的不同。数字媒体艺术的多感官信息传播途径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讯技术、音乐学、影视学、艺术美学等多种学科的艺术创作形态,最终协同为一体。
2.4 数字媒体艺术的偶发性与交互性
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有时是由计算机操作程序进行控制,在此可以将计算机理解为创作者与观者的对话媒介,二者通过计算机实现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在数字媒体艺术中,观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和创作者,参与方式不同,感受到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不同。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由于其交互性有偶发性的特征,这种偶发性的特点改变了传统艺术作品一成不变的形式,实现了艺术创造的多样性。
2.5 数字媒体艺术的超越时空性与沉浸特征
沉浸感是和交互性处于同等地位的一个数字媒体艺术特征,人们在观看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时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中使用虚拟内容代替实像,依然可以使人获得真实的感受。同时数字化技术大大拓宽了艺术家的创作视野,使艺术创作范围得到极大拓展,甚至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进行艺术创作。
2.6 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走向平民化
传统的艺术形式需要创造者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与特别的创作风格,而数字媒体艺术的诞生使创作大大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于艺术创作的群体认知,出现了平民化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艺术作品的创作者,艺术创作不再是少数人的事情。
3 数字媒体艺术出现偏离艺术本体的现象
3.1 数字媒体艺术的风格趋向标准化和同质化
处于数字时代的当今社会用写作管理模式思维,将包含人在内的客观世界作为征服与控制对象,为实现管理的方便,导致世界日益趋同,丰富性与多样性减少。数字时代用封闭性网络进行构架,统领对人类发展有益的资源,在这个构架内,有已定标准引导人们进行艺术创作,所有的创作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而任何与协议标准不符的内容都会被过滤掉,数字时代的这种限制大大的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压制了人们的创作渴望,减少了艺术创作的独创性与多样性,艺术创作风格趋向标准化和同质化。
3.2 过度信仰技术,偏离了艺术本体
计算机的操作使用并不是艺术家的强项,因此他们在技术面前可能会不知所措,导致过分追求技术制作的完美而忽视了对艺术本身的关注度。尽管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并不清楚信息对他们自身有什么价值以及获得这么多信息做什么,但已经相信整个社会已经处于信息时代,我们身边的每台计算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在纷繁复杂的信息冲击下,人们开始怀疑自我独立存在的价值,甚至开始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系统将主宰未来世界,人们再难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分辨开来。
3.3 艺术创作出现模块化问题
科技的发展对艺术创作有利有弊,计算机操作的便捷性与模块化改变了传统的艺术创作形式,很多人认为创作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要有想法与创意就能够就行创作,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很多人在艺术创作之前不再进行积累与思考,而是希望利用计算机获得意外的创作效果。人类在人工智能中逐渐失去了独立的存在价值,思想越来越多的受到技术的制约,随着计算机实现合成功能越来越强大,创造性在艺术中也越来越少 ,艺术创作过分依赖技术会使其变成机械生产,有人预测,按照这样的形式继续发展下去,终有一天艺术作品也会像普通商品一样可以进行批量生产。
4 总结
数字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艺术创作方式,技术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成为进行艺术创作的一个关键部分,但是数字技术有机械性的特征,如果将其作为进行艺术创作的主要实现形式,会导致艺术创作的多样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艺术观念受到影响,艺术创作应回归到艺术创作的人类本体,打破观念束缚,实现思想的解放,使艺术创作不再受技术的束缚。
参考文献:
[1]朱润.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性研究[C].山东师范大学,200904.
[2]李若岩.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与本体研究[C].艺术探索,201202(01).
1 数字新媒体艺术与羌族民间故事的综述
羌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较为古老的民族之一,它的文化传承方式基本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没有文字的支持,这造成了其文化传承缺少了完整性。其文化中对于人生和宇宙的哲学思维思考,以口头的方式表达出来,保存形式较为单一,但是其内容是极为丰富的。这种文化的保存形式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形势下有很大的“脱节”威胁,特别是在世界各地联系加强的趋势下,整个人类文化传播开始向着图像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对于羌族文化和艺术表现就需要结合当前实际现状进行改进。
羌族的文化构成中,对于神灵的崇拜较多,很多的民间故事大都已深化为背景,且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民间文学。像较为被大众所熟知的《开天辟地》《造人类》《斗安珠和木姐珠》等等。
2 在数字新媒体艺术环境下羌族民间故事的视觉表现趋势
2.1直观的表现形式
数字新媒体可以把创作虚拟现实化,可以使用较为直观的视觉体验、简单语言以及表情符号等进行信息的传递,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直观性对视觉的传达具有很重要的影响,羌族民间故事中,很多的情节氛围只能以文字的形式进行描述,进行主观性的想象。例如:对于描写羌族迁徙过程的故事《羌戈大战》,可以在新媒体的支持下,利用数字化、虚拟化的方式,把文字、符号、图片等新媒体语言作为载体,这样就保证了信息传达的立体化和形象化,让人在视觉、听觉上都有切身的感受。
2.2表现方式的观念和思维变化
新媒体艺术是一种时展的产物,对于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都有很大的影响,在数字化观念的指导下,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信息的传达。另外,现代我们对于羌族民间故事的了解也开始向着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例如:网上书城、网站查阅等。
2.3综合化和大众化
新媒体艺术把过去的艺术传播媒介进行了全面的改造综合,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视觉表现。例如,现代很多的便携式的高清数字摄像机、易于操作的非线性编辑合成软件等,使故事视觉的表现形式更加的精简和综合,而且表现的形式更加的区域大众化,可以实现在很多的手持多媒体设备上进行表达。
3 羌族民间故事在视觉衍生产品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数字化新媒体艺术的传播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旧的模式来说,具有很大优势,这也给羌族民间故事的视觉表现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说,羌族民间故事的视觉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3.1网络动画的形式。网络动画是新媒体艺术视觉传播的代表,它具有创新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加的快捷,普及范围更广泛,最重要的是,它还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
3.2绘本故事书。绘本是一种较为独立的图书形式,也是视觉艺术表现的一种直观形式,重在强调图文之间的内在关系。由于羌族文化中文字的缺失,使得现代对于其民间故事的传播表现形式是根据汉字来进行故事编写的,以羌族民间故事为题材的绘本故事与当前人们的心理特征也是相符合的,同时这也是对羌族文化的有力保护。
3.3因为羌族民间故事大多都涉及神话故事,因此,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和创新,例如:结合时下网络游戏的发展前景,可以开发以羌族神话故事为主题的网络游戏。
3.4羌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较为古老的民族之一,它的发展历史比较长久,因此,可以发展相应的旅游产业,然后把民间故事绘本的主要角色制成旅游纪念品进行销售。
3.5可以根据民族文化中,特别是民间故事中比较具有强大视觉效果的情节,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探索出具有时代特点和民族文化的服装品牌,并形成较为独立的发展模式,采取合理的推广措施。
通过上述各种视觉表现形式,都可以起到十分有效的传播效果,可以实现羌族民间故事以数字化、立体化、全方位的视觉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
关键词:数字媒体;数字技术;艺术本体
0 引言
有人说艺术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继而产生有之密切相关的艺术形式,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与电脑的普及,视觉工作者开始改变传统的以纸和笔记录社会变化发展的方式,开始使用电脑与数字科技来描述生活、表达思想、传播信息。一种被称为数字媒体的新艺术形式应运而生并在上世纪末获得了迅猛发展。是一个年轻、多元、高速发展着的新艺术领域,数字媒体艺术不是特指某一种特定的艺术形式,而是基于现代计算机数字平台创造出的多种媒体艺术形式。
1 新时期数字媒体艺术界定
数字媒体艺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媒体发展的大环境下产生的新艺术形式,信息技术是数字媒体艺术产生的先决条件,同时也为数字新媒体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技术支持。目前学术界对数字媒体艺术的范围界定基本可以概括为:以计算机数字化技术为支撑,革新艺术方式,打破传统艺术创作手段、传播途径与承载媒介,由功利到审美,继而在伦理界发生深刻变革的一种新型艺术形态。
数字媒体艺术的产生,是人们对更高层次的审美追求的结果,传统的艺术形式如版画。雕塑等只能满足人们的视觉需要,但是视觉只是人们多种感知方式之一,还有味觉、触觉、嗅觉等。对于传统艺术形式的作品而言,永恒性与静态性是其明显特征,人们对于作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只能被动接受,正是在这样的原有资源不能满足审美需求的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应运而生,它不但能够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更高更快的传达信息,同时人们可以加入到其中进行艺术的创作,并且他们的参与体验作为作品的一部分被记录下来。
2 新时期媒体艺术的特点
数字媒体艺术包含了多种学科的元素,导致科学技术和艺术的区别越来越不清晰。新时期的媒体艺术特点表现在:
2.1 技术特征明显
所谓技艺,传达的信息是技术与艺术是分不开的,艺术的发展需要技术来做支撑,传统艺术由于其强大的感染力,技术的作用并没有得到重视与发挥,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兴起,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日益密切,技术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技术,甚至发展到关注技术本身,因为这是实现艺术创作的必经途径。随之而来的是现代艺术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高,技术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数字化创作与表达方式
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与展示都离不开技术,计算机的软件是实现艺术创造的工具,计算机硬件与投影设备是展示艺术作品的手段,与传统艺术作品不同,数字媒体艺术是以0和1构成的虚拟数据为承载媒介,而非实际存在的自然界物质元素。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在作品的创作与展示上都有很大区别。
2.3 信息传播途径多感官化
目前在电影院看故事片的人越来越少,视听感受强烈的动作、科幻电影受到了人们的青睐,追求多感官享受与真实空间感的数字化立体电影是影响未来的发展方向。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多感官信息传播途径不是将人体感受机械撮合,而是在融合之中保留各个器官的不同。数字媒体艺术的多感官信息传播途径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讯技术、音乐学、影视学、艺术美学等多种学科的艺术创作形态,最终协同为一体。
2.4 数字媒体艺术的偶发性与交互性
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有时是由计算机操作程序进行控制,在此可以将计算机理解为创作者与观者的对话媒介,二者通过计算机实现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在数字媒体艺术中,观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和创作者,参与方式不同,感受到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不同。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由于其交互性有偶发性的特征,这种偶发性的特点改变了传统艺术作品一成不变的形式,实现了艺术创造的多样性。
2.5 数字媒体艺术的超越时空性与沉浸特征
沉浸感是和交互性处于同等地位的一个数字媒体艺术特征,人们在观看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时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中使用虚拟内容代替实像,依然可以使人获得真实的感受。同时数字化技术大大拓宽了艺术家的创作视野,使艺术创作范围得到极大拓展,甚至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进行艺术创作。
2.6 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走向平民化
传统的艺术形式需要创造者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与特别的创作风格,而数字媒体艺术的诞生使创作大大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于艺术创作的群体认知,出现了平民化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艺术作品的创作者,艺术创作不再是少数人的事情。
3 数字媒体艺术出现偏离艺术本体的现象
3.1 数字媒体艺术的风格趋向标准化和同质化
处于数字时代的当今社会用写作管理模式思维,将包含人在内的客观世界作为征服与控制对象,为实现管理的方便,导致世界日益趋同,丰富性与多样性减少。数字时代用封闭性网络进行构架,统领对人类发展有益的资源,在这个构架内,有已定标准引导人们进行艺术创作,所有的创作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而任何与协议标准不符的内容都会被过滤掉,数字时代的这种限制大大的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压制了人们的创作渴望,减少了艺术创作的独创性与多样性,艺术创作风格趋向标准化和同质化。
3.2 过度信仰技术,偏离了艺术本体
计算机的操作使用并不是艺术家的强项,因此他们在技术面前可能会不知所措,导致过分追求技术制作的完美而忽视了对艺术本身的关注度。尽管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并不清楚信息对他们自身有什么价值以及获得这么多信息做什么,但已经相信整个社会已经处于信息时代,我们身边的每台计算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在纷繁复杂的信息冲击下,人们开始怀疑自我独立存在的价值,甚至开始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系统将主宰未来世界,人们再难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分辨开来。
3.3 艺术创作出现模块化问题
科技的发展对艺术创作有利有弊,计算机操作的便捷性与模块化改变了传统的艺术创作形式,很多人认为创作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要有想法与创意就能够就行创作,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很多人在艺术创作之前不再进行积累与思考,而是希望利用计算机获得意外的创作效果。人类在人工智能中逐渐失去了独立的存在价值,思想越来越多的受到技术的制约,随着计算机实现合成功能越来越强大,创造性在艺术中也越来越少,艺术创作过分依赖技术会使其变成机械生产,有人预测,按照这样的形式继续发展下去,终有一天艺术作品也会像普通商品一样可以进行批量生产。
4 总结
数字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艺术创作方式,技术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成为进行艺术创作的一个关键部分,但是数字技术有机械性的特征,如果将其作为进行艺术创作的主要实现形式,会导致艺术创作的多样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艺术观念受到影响,艺术创作应回归到艺术创作的人类本体,打破观念束缚,实现思想的解放,使艺术创作不再受技术的束缚。
参考文献:
[1]朱润.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性研究[C].山东师范大学,200904.
[2]李若岩.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与本体研究[C].艺术探索,201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