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农学专业文献综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学专业文献综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学专业文献综述

第1篇:农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关键词:农学专业;方案改革;分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089-02

石河子大学农学专业始建于1959年,经过56年的发展,农学专业已成为石河子大学优势特色专业。专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不吻合、实践教学模式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符合、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不足等问题。2014年,石河子大学农学专业申报了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复合应用型),并于同年9月获批。围绕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结合学校总体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总目标,制定了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目前石河子大学农学专业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石河子大学农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包括三方面内容:通识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中,通识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很难满足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培养的要求,缺乏灵活性的培养。此外,通识课程体系占了相当学分,使得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例被压缩得越来越小,因而,借助选修课的设置,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但由于师资及教室等硬件设施的不足,导致学生主观自愿想学习的课程选不上,很多时候只能被动地接受安排的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性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环节在内容和时间上也表现出弱化现象,由于实践实习经费、创新创业教育经费不足及缺乏对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的管理和评价,导致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学内容不充实,过程简化,教学效果不佳。农学专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如果学生缺乏专业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技能的培训和训练,将会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就更没办法实现卓越农艺师的培养。

二、制订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原则

一是坚持教育的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按照大学生成才的普遍规律安排全班授课,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以学生的自主定位和发展需要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二是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经受锻炼,提高素质。

三是坚持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课外教育,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

四是坚持阶段性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人才培养的连续性,既要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阶段性培养,同时又要坚持四年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始终,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中进行全面培养。

(二)施方案

1.建立分类培养的课程体系。根据“3+1+2”“3+1+3”创新人才和“3+1”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制定了“两阶段―三平台―模块化”课程体系。其中“两阶段”是指学科通识教育阶段和专业教育阶段;“三平台”是指专业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模块化”是指针对三个不同的平台设置模块课程,学生按照综合测评、英语成绩、兴趣、能力和职业规划进行分类培养。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三种培养模式均做到了:(1)打通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增加认知实践课,适当前移专业基础课程,达到拓宽口径、了解专业、稳定专业思想,明确目标的目的;(2)缩减学时,按照“小型化”“综合化”和“精简理论、强化实践”的原则,重点解决以专业教育为主的传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课程内容重复过多、划分过细以及内容陈旧等弊端;(3)按照创新与创业两类方向设置选修课程,增加选修课门数,取消限选课,规定选修学分,加大学生选课的自由度,保证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合理性;(4)实践强化,通过增加实践学分和实习时数,独立设置实践课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实施小学期制,建设专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小学期是指在二年级第四学期、三年级第五、第六学期18―19教学周设置三期小学期,分别开设作物生理学研究法、作物栽培学研究法、作物育种学研究法和耕作学研究法。

根据实践教学“系统性、整体性、循序性、全程性、平衡性”的特点,以培养“专业认知”+“专业实践”+“创新素质”+“创业精神”过程为主体框架,构建了实验教学中心―学科研究室―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人才机制,建立了农学专业“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人才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在实验教学中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在学科研究室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大型企业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业能力。同时,从组织、标准、制度和反馈四方面全程监控实践教学效果,建立实践教学监控评价标准,规范专业实践教学,做到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3.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开设分层次、多学科交叉的创新课程,从新生研讨、专题研讨到专题创新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创新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培训;通过课外研学项目、各类竞赛、创新训练项目、创新作品展等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创新实践途径;依托专业教学实验室、学科实验室以及“双创”实训基地,学生接受指南颁布、选题申报、开题报告、中期交流、结题验收、科技论坛、成果申报等系统科研程序训练,形成从基础到前沿、从基本操作到探索未知的递进式实践育人过程,大力提高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

构建“三跨交叉”的创业课程教学系统,即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的经济管理知识普及教育。开设“经济管理基础”课程、“电子商务”课程,组织校外创业实践活动,发动校内专职教师、学生社团、企业兼职导师、社会产业力量,构建创业训练、创业竞赛、项目孵化“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创业教学团队,一、二年级开设创业课程,二、三年级申报创业项目,三、四年级参加创业大赛,在项目训练和培育的基础上支持和提供学生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创业竞赛的机会,锻炼创业实践能力。

4.卓越农林人才课外培养计划。一年级专业启蒙教育包括校友归来谈选择(专业最初的选择和最终的坚持),了解农学院文化长廊、走进专业学霸的世界――学术之星的成长之路,“我的专业我做主”系列大赛(校园绿色知识认知大赛等),学术讲座。二年级专业认知教育包括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拓宽专业视野,加强专业认知度),走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深对现代农业今天和未来的了解),我眼中的现代化农业(国外归来话感受),“如何构思如何写”(应用文写作技巧,掌握工作总结、调查报告、申报材料的写作技巧),实践归来话感受(专业体验:暑期社会实践),科技写作,学术讲座。三年级专业实践教育包括专业技能大赛(昆虫标本制作和手绘大赛、作物形态特征手绘和作物管理技能大赛),教学和生产实习归来话感受,训练撰写研究综述,学术讲座。四年级专业职场教育包括职场新手上路的那些事,公司领导看员工――我眼中的职场优秀,来自基层一线的声音――教会职场新手如何待人接物、行政管理、销售管理、技术服务。将学科讲座与交流贯穿学生四年大学生活,全方位推进专业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三、特色

石河子大学农学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呈现出五个特点,一是将人才培养方案目标细化到培养的各个环节,制定培B目标实现矩阵,实现培养目标的可描述,可区分,可测量,可评价;二是邀请教学名师、行业主管部门领导、企业家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新开了市场营销学、现代企业管理、电子商务、互联网+现代农业等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类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研发、生产、销售、管理能力;三是基于创新型与创业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核心+方向模块+学科前沿”课程体系;四是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比例基本达到30%,通过开设专业系列研究法课程进行小学期创新训练,建立了“基础性、综合设计性、研究创新性”三层次递进式实验教学体系和“生产体验―知识反馈―技能训练―创新设计”全程阶梯递进实习教学体系;五是进行创新创业培养的二、三、四年级学生邀请不同类型的校外和校内导师,开设教授、专家讲坛,开阔学生视野,设置课外学分,激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学生可通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参加比赛、等获取课外学分,达到创新创业培养的终极目标。

Excellence in Agronomy in Local Agricultural Colleges of Agriculture,Forestry and the Talent Training Scheme of Reform

JIANG Gui-ying,LI Lu-hua,LI Zhi-min,Paniguli

(Agricultural College,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Xinjiang 832003,China)

第2篇:农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关键词:动物寄生虫病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081-02

《动物寄生虫病学》是兽医专业临床课程之一,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有关寄生现象的基本理论,寄生虫的形态学、分类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等,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主要寄生虫病的危害性、流行病学、临床症侯和病状、病理变化、诊疗方法和组织实施防治工作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以及若干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危害性及其防治措施。动物寄生虫病学系列课程的实验教学作为动物寄生虫病学教学的一部分,是培养人才全过程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本研究组在保持原有的实验教学内容及实验室仪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寄生虫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我校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标要求,多年来对实践教学部分进行了改革。

一、教学计划改革探索

《动物寄生虫病学》为我校动物医学专业必修课,98级之前课程教学只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少数学生的毕业论文三部分,为了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自99级本科动物医学专业开始植入课程教学实习周概念,以加强实践教学[1]。随后,2001级兽医专业由四年制改为五年制,动物寄生虫病学的教学任务按2003年修订的课程教学大纲执行学分制教学计划,课程教学95学时(理论65学时,实验30学时),另增加两周教学实习[2,3]。2007年重新修订教学大纲,积极推进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搭建不同课程平台,更多地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课程和能够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选修课程,增加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践实习,《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教学调整为48学时(理论30学时,实验18学时),同时强调了实践教学,针对于本门课程的教学实习单独成课,赋予学分(30学时,2学分),且统一安排在小学期执行,以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4,5]。2011年,依据6号文件《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对2007级培养方案进行重新修订,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办学特色和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启动并推行兽医专业“4+1”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自2001年至今已完成14届900余人670多学时的实验课教学,这期间经历了很多,随着自己在实验教学方面的熟悉,传承的同时,也不断思考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2004年,补充了严重短缺的玻璃仪器,并订制了玻璃标本展示柜,使尘封于柜中的许多标本得到很好的展示,极大地方便了实验教学;2005年,校资助建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动物医学实验室-寄生虫室),并配备了相应的生物安全设备。2007年,为了缓解学生实验课中虫体形态标本短缺问题,又补充了一批寄生虫和虫卵封片标本。可以说,自2005年至今,寄生虫实验室的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除了具有恒温培养箱、超声波清洗器、冰箱、鼓风干燥箱等基本设备外,还陆续配备了数码显微照相系统、荧光倒置显微镜和大容量速冷离心机等贵重仪器,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当然,在实验室硬件条件改善的同时,也会碰到一些问题,如2007年至2009年间,因实验室改造,原有显微镜室不再作为《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实验教学之用,实验课只能挤在不足20平米的准备间里进行,这无疑增加了教学压力,为保证实验课质量,教师采取了如下措施:(1)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前明确作业。实验课开始前3~4周即把所有实验课内容纸制版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前必须研习。(2)空间不足采取时间补。严格执行分班分小组实验,延长实验课时间,用以缓解空间上的不足。(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号召学生采集自己家养动物粪样或病变样品带到课中检查,清楚记得实验课中有位学生把一堆“芝麻粒”带到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犬复孔绦虫,我们当时非常惊讶,至今那个装着“芝麻粒”(犬复孔绦虫的孕节排出到外界干燥后的形状)的小瓶依然完好地保存在标本柜里,成为寄生虫实验课中弥足珍贵的“宝贝”。(4)课中充分与学生交流。实验课中学生对自己采集的粪样检查格外认真,尤其是检出虫卵后更是兴奋,此时,则与学生进行生活史、流行病学和防治等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加深学生记忆。

三、教学实习改革探索

《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教学实习始自2002年,至今已经开展12届,约800余人参加。教学实习期间,考虑到本科生的知识面和操作技能的欠缺,实验设计依据实验室已有仪器设备和可购普通试剂为基础,以不超过本科生最大潜在认知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原则,将教学实习内容设计成多个实验题目,如羊、犬、鸡和兔等动物粪便中寄生虫虫卵的检测、羊消化道内蠕虫的采集与分类保存、校周边环境中蜱的采集与鉴定、鸡球虫病的诊断和螨虫的检查等。为了保证教学实习质量,每班学生亦分成四个小组,每组学生依据教师给出的题目,通过组员间的讨论、协商和文献资料查阅等方式制定出详细的实习计划和实验方法,再由教师审阅通过后予以执行。实习结束后,仍以组为单位,按照教师预先明确的要求和格式提交一份纸制版实习报告,并且要求报告中附有每一名学生的实结,学生自评分及组员间互评分。为了保证教学实习质量,严格制订考核方式,主要采取口试加笔试的形式,实习期间随机抽测,被抽测同学的成绩将代表小组成绩,并且被抽测过的同学不被排除在下一次抽测之外,这就意味着有些同学可能会被抽测到两次,甚至是三次。对于考核方式的评价,引用一位同学对我说的话:“老师,我觉得你这种考核方式特别好,我们宿舍某同学,从来没见过她主动学习,这次实习期间,为了不给大家拖后腿,竟然破天荒地主动看书了,小组讨论时也主动向其他同学请教不会的问题。”可以说寄生虫的教学实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分小组的形式更是加强了学生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且学生在查阅资料、执行实验操作、拍照、制作PPT或录制DV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更是把课堂教学中获得的专业知识有效地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科研训练改革探索

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有实验操作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训练正是对学生的这种能力培养的最好形式。自2002年(1998级)至今共有52名学生在动物寄生虫实验室完成他们的毕业论文工作。除此之外,自2009年至今,已指导四项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在寄生虫实验室开展并完成。经过科研训练,学生对科研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相信这会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五、结束语

当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如教学实习中,有学生提出分小组应该再多些、笔试应增加综合病例分析试题、组长应该轮流做,等等。相信这些问题都会在今后的教学实习中加以完善。现在,我校2011级动物医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已经重新修订完成,按照北京都市农业发展要求,综合我国兽医管理制度、北京市畜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宠物行业情况以及北京市对动物医学人才的要求,2011培养方案在不改变07方案中加强基础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实行“4+1”培养模式,“4”是指在大学前四年系统完成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技能,“1”是学生在最后一年到生产实践中锻炼,且在“1”年的第二学期将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专业人才[6]。在这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动物寄生虫病学》实践教学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寄生虫实践教学的特点,真正做到让学生有所锻炼,有所收获,还需要课程师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秋明,沈红,孙英健,李焕荣.都市特色农业环境下《动物寄生虫病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22):32-34.

[2]北京农学院教务处.北京农学院教学一览[Z].北京农学院,2002.

[3]北京农学院教务处.北京农学院课程教学大纲-动物科学技术系分册[Z].北京农学院,2003.

[4]杜晓林,范双喜.北京农学院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M].北京农学院,2007.

第3篇:农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关键词 花生;根;茎;叶;花生壳;花生红衣;花生仁;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 S5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2-0278-01

Abstracts As a major peanut producer,peanut abounds in China.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could be increased by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peanut. The research status of utilization of peanut root,stem,leaf,peanut hull,peanut skin,peanut kernel were briefly introduced,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peanut.

Key words peanut;root;stem;leaf;peanut hull;peanut skin;peanut kernel;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又名长生果,属一年生豆科草本植物[1]。目前世界花生消费主要有:一是油用;二是食用。长期以来,重视花生仁的利用,而忽视花生壳、红衣、根茎叶等的利用[2]。本文对近年来花生根茎叶、花生仁、红衣、壳的研究利用作一综述,以利于进一步开发利用花生资源。

1 花生根、茎、叶的利用

在国内外,花生根绝大部分都被丢弃在田间,花生茎叶也大都被用作燃料,未能被充分利用。事实上,花生根、茎、叶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1.1 提取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早在1924年就被发现,它具有抗癌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研究表明,花生根茎中白藜芦醇含量丰富,但以花生根茎为原料进行白藜芦醇开发的研究尚鲜见报道[3]。

1.2 用作中药材原料

花生叶性寒、味甘、微苦涩,具有治疗失眠症等疾病的作用。王翘楚等研究发现利用花生叶可制造安全有效的天然助眠药[4-5]。

1.3 加工成饲料

田小蜜等研究发现花生茎叶是畜禽的优质饲料,可精收细藏,用于冬季饲喂畜禽[6]。

2 花生壳的利用

我国年产花生壳逾400万t,除少部分被用作饲料和燃料外,大部分被扔掉,造成了资源浪费,且污染了环境[7]。

2.1 提取天然抗氧化成分

花生壳中含有天然抗氧化成分多酚类和黄酮类物质。研究表明,成熟的花生壳中含多酚类物质,用不同方法提取花生壳中的抗氧化成分倍受关注[8]。

2.2 提取天然黄色素

利用花生壳提取天然黄色素,作为食品添加剂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陈为健等用乙醇浸提花生壳得到性能优良的天然黄色素[8]。

2.3 制取膳食纤维

利用花生壳生产膳食纤维不但可以充分利用资源,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花生壳中膳食纤维的含量超过60%,是生产膳食纤维廉价易得的原料[9]。

2.4 制取活性炭吸附剂

花生壳具有抗水性,含有儿茶酚等多元酚,可用来制造活性炭。杨性坤等发现用花生壳可制得吸附能力较强的活性炭[10]。

2.5 作为食用菌培养基料

花生壳可作为平菇、草菇等食用菌的培养基料,闫新法等总结出多种成本低、发菌快、产量高的花生壳栽培香菇配方[11]。

2.6 提取化工原料

研究表明,花生壳中还含有菲汀和糠醛等化工原料,这些原料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8]。另外,花生壳中氮、磷、铁等元素含量较丰富,通过处理可得到优质的有机肥[5]。

3 花生红衣的利用

花生红衣是花生产品的副产物,我国每年都能产生约600 t。除了少量用于制药外,其余都用作饲料。研究表明,花生衣中还含有多种多酚物质,具有抗氧化阻碍蛋白糖化反应的作用[12-13]。

3.1 花生红衣色素

花生红衣为其种皮,味甘、微苦、性平,有止血散淤、消肿之功效,是治疗贫血和出血症的主要药物[14]。

3.2 多酚物质

花生红衣富含具有治疗血友病、艾滋病等作用的多酚类物质[13,15];从花生红衣中提取多酚物质并将其运用到食品和药品中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16-17]。

3.3 其他

研究发现花生红衣中含具有护肤作用的长链饱和脂肪酸,还含有人体维持血液正常凝固功能所必需的VK[18],这些物质对人体保健具有重要作用。

4 花生仁的利用

作为花生最主要的收获物,花生仁具有丰富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

4.1 花生仁的药用价值

花生仁是指去掉花生壳的部分。花生及其制品与其他食物同吃,可帮助减轻饭后的血糖升高反应[19];花生蛋白对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20];炒或煮熟花生米可使胃痛减轻或消失,还可以使胃酸分泌减少[21]。

4.2 花生仁类食品

主要是以花生仁为主料,经过调味、烘焙等处理加工成的花生果仁制品,具有香、甜、酥、脆等特点。例如花生酱、四川天府花生等产品[1,5]。

4.3 花生蛋白

花生蛋白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资源蛋白。目前,我国对花生蛋白产品的开发研究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一是花生蛋白粉,二是花生蛋白饮料,三是花生蛋白肽,四是花生蛋白炼乳[1,21]。

4.4 花生粕

花生粕是以脱壳花生果为原料,经提取油脂后的副产品,主要用于做饲料[22]。花生粕含有丰富的有效物质,氨基酸含量丰富、种类齐全,总量为37.504 g/100 g,必需氨基酸14.362 g/100 g,并含有Mg、Zn、Mn等多种矿质元素[23-24],具有很大的潜在综合利用价值。

5 结语

花生在我国广泛种植,是营养丰富的种子之一。对花生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开发,需要在食品、化工、饲料、医药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刻的探索,并且不断完善花生生产加工工艺,为充分利用花生这一资源优势找到新的更有效率的途径。

6 参考文献

[1] 万书波,张新友,张吉民,等.中国花生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

[2] 张姣勤,陈军,李子雨,等.花生功能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粮油加工,2008(12):72-76.

[3] 王建明,张良璞,周宏敏.花生根茎白藜芦醇的开发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7):34-35.

[4] 周萍,王海燕,胡燕.花生的药用价值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1):2854-2855.

[5] 赵志敏,张潇枫.花生的保健功能及开发利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7):47-49.

[6] 田小蜜,苏加义.用花生藤粉饲喂繁殖獭兔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9):189.

[7] 石亚中,伍亚华.花生壳综合利用研究现状[J].花生学报,2008,37(2):41-44.

[8] 廖朝东.花生壳的化工利用[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4,33(2):24-25.

[9] 于丽娜,杨庆利,禹山林,等.花生壳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的研究[J].食品科学,2010,31(2):74-78.

[10] 杨性坤,栗印环. 利用花生壳制备活性炭的工艺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14(2):226.

[11] 闫新法.花生壳栽培香菇新配方[J].食用菌,2000(5):27.

[12] 霍婷,杨惠玲,薛文通,等.花生红衣色素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08,29(11):289-290.

[13] 亦森.花生皮生理活性[J].粮食与油脂,2001(4):44-45.

[14] 陈杰,徐鹤龙,方志伟.花生红衣的研究与开发应用[J],广东农业科学,2007(8):80-82.

[15] 凌关庭.有“第七类营养元素”之称的多酚类物质[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0(1):28-37.

[16] PEKIC B,KOVAC V,A LONSO E.Study of the extraction of proanthoc-yanidins from grape Seeds[J].Food Chem,1998,61(12):201-206.

[17] JAMES A Kennedy,YOJI Hayasaka,STEPHANE Vidal,et posi-tion of Grape skin proanthocyanidinsat different stages of berry develo-pment[J].J Agric Food Chem,2001(49):5348-5355.

[18] 周秀琴.花生衣制取护肤品原料[J].粮食与油脂,1999(3):48.

[19] 王尚盈.每周吃两次花生食品可防止心血管疾病[J].中国保健,2007,13(254):67.

[20] 陈贵堂,赵霖,鲍善芬,等.不同植物蛋白质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06,6(1):238.

[21] 丁乡.益寿延年的佳果-花生[J].专业户,2004(11):51.

[22] 刘祥,马艳伟.花生粕的品质鉴定与搀假识别[J].河南畜牧兽医,2005,26(6):35.

第4篇:农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1.云南农业科技文献的独特性

云南是一个农业省,85%的人口在农村,75%的国民收入、70%的财政收入和80%的轻工业原料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农业。农业在云南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又是多民族地区,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都十分复杂。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0%以上。高原独特的立体垂直气候明显,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云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征尤为突出。由于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种植技术和养殖方法必须因地制宜。因此研究好云南,对于全国各种不同地区农业都会产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这也正是云南农业文献的独特之处。

云南农业科技文献是记录农业科技与生产实践的载体。在内容上具有地方特点的天文、水利、自然灾害、气候、土壤、物产等资料,是反映云南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有价值的记载。一个学科的发展很大程度体现在其发表的文献中。地方农业是进行地方农业科研的情报保障。科研课题的实用性只能建立在充分可靠的情报基础上。云南地方农业科技文献反映了云南农业科技生产的历史、现状、动态和水平,记载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留存了无数理论方法、实验数据和科学构思,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通过利用这一丰富的情报源,不但可以了解本地区农业科技发展的动态和趋势,而且有助于研究全国其它地区农业发展的普遍情况,进一步促进教学、科研和推广应用水平的提高。因此充分发挥地方农业文献的优势,有力地开发这一智力资源,对深化文献情报工作,直接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具有重大意义。

2.云南农业科技文献书目控制的针对性

云南农业大学是一所多学科的高等农业院校,担负着为全省培养农业科技高级专门人才,开展推广农业科研、科技扶贫等重任,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大量的农业情报信息。农业高校图书馆不仅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而且也是全省的农业情报中心。云南农业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云南省各地农业生产技术状况以及种植业、养殖业的研究成果、实用技术和先进经验。揭示出云南农业的地区特征与地方特色。针对我省特殊的省情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依靠我馆54万册藏书,6388种期刊,4000多份内部资料的优势,把分散在不同类型出版物中,不同藏书范围内的云南地方农业文献予以集中,加以报导。第一步就是对云南地方农业科技文献进行专题书目编制工作,有针对性地全面揭示馆藏,充分反映馆藏特色,这样不仅可以弥补现有检索工具的不足,还可以提高文献的利用率与查准率,具有较强的情报检索功能。

云南农业科技文献目录的编制主要针对我校所开设的主干课和科研课题,包括粮作、经作、植保、园艺、畜牧兽医等。为了方便检索,目录的编制体例依照《中图法》农业科学分类表序列,目录后附汉语拼音为序的著者索引。著录格式完全依照国家标准检索期刊条目著录规则中析出文献格式著录,为建立云南农业文献专题数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信息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云南农大的图书情报工作也将采用微机处理系统,加大信息容量,加快传递速度,增强图书情报职能,提高服务能力,发展成以数据库为核心,以数据通迅网络为目标,兼有较强信息贮存和处理功能的信息检索咨询服务体系,目前主要是以数据库使用为核心。

3.开发期刊文献的重要性

期刊是重要的情报源,具有内容新、传递快、周期短、信息量大的特点。从已收集的云南农业科技文献看,期刊论文占绝对数量,达90%。地方性农业期刊形式灵活、面广量大、综合性、时效性、地区性较强,它是本地区农业信息和科技成果的重要载体。从云南农大图书馆收集的3767篇云南农业科技文献看,农学、植保、园艺三部分论文分布在79种期刊中,省农科院主办的《云南农业科技》载文量最高,占30%;《云南农业大学学报》、《云南甘蔗科技》、《云南烟草》、《云南茶叶》、《云南热作》……载文量依排序递减。省内各地州发行的期刊如:《昆明科技》、《红河科技》、《曲靖科技》、以及省外期刊《西南农业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中国烟草》、《中国水稻科学》等也刊登云南农业科技文献。从期刊文献的内容分析,我省的烤烟、甘蔗、茶叶、水稻种植资源,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论文多,研究范围广。文献发表的数量随时间的增长而递增。由此可以看出开发利用期刊文献,引导读者利用,对深化本省农业技术改革,科技兴农都具有重要作用。

4.利用本校文献的实用性

云南农大的著者既是科技文献的创造者,又是利用者。他们所生产的文献主要特征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充实教材内容、完成科研项目为基点。所研究的课题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与指导学生课程试验、毕业实习紧密结合。本校作者著述的论文反映了我校教学、科研水平,充分开发利用之,对于促进本省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科技扶贫、科技推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本校著者所发表文献的内容上看,侧重于农作物、经济作物、果蔬花卉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遗传育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发表文献最多的是水稻病害研究、蚕豆病害研究、花卉病害研究等。这和省属重点植物病理学实验室建在我校有关。近年来云南农大著者发表的《云南农业生态》、《滇型杂交水稻》、《植物病原菌》、《云南甘蔗》、《云南兰谱》等专著,以及多种自编教材都是教学、科研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为了运用现代技术和科学方法开发本校教学、科研人员的论著及科研成果,云南农大图书馆正在自建《云南农业大学科技论文专著、专利、科技成果数据库》预计收录3000多条信息。我们认为要想持续性地补充数据库内容,必须有可行的地方农业文献呈缴制度作保障。云南农大图书馆围绕学校重点学科以及对硕士学位授予点的专业,开展定题、跟踪服务,对所收集的文献进一步深加工,撰写了《略述荞麦生产的现状和开发利用》、《云南农业抗病育种研究近况》、《优质米生产现状和开发利用概

述》等三篇综述性文章。以最实用的情报形式提供给用户,均被国家科委西南信息中心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其中《云南农业抗病育种研究近况》还被云南省农学会评为优秀论文。农大图书馆还开展了跟踪本校重点科研课题,如:滇型杂交水稻及两系利用,云南烟草品种资源的收集和综合研究,云南水稻、烟草、马铃薯病毒鉴定,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云南省及其英国中部土壤侵蚀率和土壤保持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云南高原苹果园昆虫群落及害虫防治研究等专题情报服务。将所收集的农业文献以文摘或题录的形式提供给用户。此外还很注重情报服务投入、产出的效益分析,不断总结经验。

农大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和少、边、穷地区。农村缺乏科技知识已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云南农大图书馆在收集地方农业文献的基础上编印了《农业科技信息》,主要报道我校、我省农业科研、教学所取得的成果和科技动态,其稿件覆盖面达60%以上。从本省实际出发,重点刊载具有云南特色的农业新技术、新方法,体现专业性、针对性以及结合农事季节的实用性的特点,到目前为止刊出60期,赠送省内外各科研单位、教学单位、农村基层单位,收到了大量的反馈信息,深得基层农技人员的好评。大学生利用节假期带回家乡,青年教师下乡锻炼、扶贫带到农村,为广大农民提供时效好、针对性强、信息量大、参考价值高的实用信息,为科技兴农和科技扶贫服务。由此可见图书馆能够通过对地方农业文献的深加工,缩短与读者需求的距离。

5.强化用户情报意识的必要性

第5篇:农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关键词 美国红枫;AHP综合评价体系;品种选育

中图分类号 S6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118-02

槭树科作为彩叶树的主打树种,目前生产上主要应用株型低矮的红枫、红羽毛枫等常色叶小乔木树种,而大乔木的秋叶树种在华东地区相对较少。美国红枫作为近几年从国外引进的秋色叶大乔木新品种,在华东地区品种表现参差不齐,存在叶片不够醒目亮丽、色叶期短、色叶不均等现象,限制了该品种的发展[1-2]。彩叶苗木评价首先要求观赏效果好,其次还包含适应能力、生长特性等方面内容,而每一项中还包含许多指标;如何建立一个适用于美国红枫完善的综合评价体系并能在品种选育应用成为本项目研究的关键问题。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为美国红枫;试验地位于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内;研究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3]。

2 结果与分析

2.1 美国红枫综合评价模型建立

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美国红枫综合评价体系,首先需建立美国红枫的综合评价模型。一个优良的彩叶绿化苗木应具备观赏效果好、病虫害少、冠大荫浓、适应性强的特点;项目组在查阅相关文献,并在广泛征集园林专家和公众意见的基础上,按照评价指标应具备代表性、科学性、全面性、实用性的原则,共收集出20个指标作为选择美国红枫彩叶树种评价指标的对象[4-5]。

2.1.1 目标层(A)。即对引进的美国红枫树种进行综合评价,选择适于本地的最优美国红枫新品种。

2.1.2 准则层(B)。①观赏价值(B1)。根据美国红枫的本身特性及市场应用前景,将评价因素分解成叶(C1)、花(C2)、形态(C3)、果(C4)4个子准则层,子准则层再分解为13个指标层来体现。4个子准则层中叶(C1)分解为叶色(P1)、叶的大小(P2)、观赏期(P3);花(C2)分解为花色(P4)、花径(P5)、显著度(P6)、观赏期(P7);形态(C3)分解为冠型(P8)、树干(P9)、树皮(P10);果(C4)分解为果色(P11)、果型(P12)、显著度(P13)。②适应能力(B2)。适应能力主要通过耐水湿(P14)、耐盐碱(P15)、抗风(P16)、抗病虫害(P17)4个指标层来体现。③生长特性(B3)。生长性能主要通过生长速度(P18)、生长寿命(P19)和再生能力(P20)3个指标层来体现。

2.1.3 最底层。城市园林绿化植物评价体系的最底层为待评价的美国红枫树种。

2.2 美国红枫评价体系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在调查过程中,采用专家打分法,通过运用1~9比率标度法将相对重要性的逻辑判断数量化,根据专家各评价因子的打分,建立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打分专家选定为广大的园林绿化科研、设计、施工的专业人员[6]。

2.3 构建美国红枫综合评价结构体系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将引进的美国红枫品种的评价指标整合,建立筛选美国红枫评价递阶层次结构体系。根据10位专家对各评价因子打分,加权平均得出权重值。

2.3.1 评价因素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计算。同一层次所有因素对于最高层次的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数值,叫做层次总排序。由以上计算出各评价指标(P)相对于其隶属性状(C)加权值后,在此基础上再与该性状(C)的权值加权综合,即可计算出各评价指标(P)相对于总的综合评价值(A)的权值,得出总的排序基于2.1综合评价模型,将同一层次中的各因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成判断矩阵,计算权重值Wi。层次总排序的计算,由以上计算出各评价指标(P)相对于其隶属性状(C)加权值后,在此基础上再与该性状(C)的权值加权综合,即W1=WP1×WC1,W2=WP2×WC2,W3=WP3×WC3,……W20=WP20×WC20。可计算出各评价指标(P)相对于总的综合评价值(A)的权值,得到总的排序[5-6],具体见表1。

2.3.2 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基于综合评价模型及表1,建立了综合评价体系及权重表,见表2。

2.4 树种评价标准

建立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综合评价体系后,根据各评价因素特性,听取专家意见,结合实地调查和试验观测,拟定各性状的评分标准,3个级别的20项指标分值为1~5(表3),由此构成了由总目标、主要性状、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等组成的多层次评价系统。通过确定美国红枫对于评价因素的得分值(F),与对应的指标层权重值(D)相乘,然后求和,得到了该品种总评分[7-8],即H=∑Di×Fi。H值分为3级:I级(>3)使用本地种植的观赏价值高的优良树种;II级(2~3)为应用价值一般的树种;III 级(

3 应用检验

为检验美国红枫综合评价体系,选择了8种新品系进行评价,最后得分情况见表4;新品系Q1005得分最高,其变色晚、色叶率高、色叶期长,花期3月,红色;3月上中旬发叶,叶片大,有的长达15 cm以上,叶表面亮绿色,叶背泛白,新生叶正面呈微红色,之后变成绿色,直至深绿色,叶背面是灰绿色。10月下旬叶片变色,红艳,变色整齐,11月中

下旬落叶;观赏期长达30 d左右。专家对这些新品系实地考察与评价,通过比较基本一致,为最适合本地^生长的新

品系。

4 讨论

美国红枫的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由3个准则层、20个指标层组成。本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与美国红枫生态适能力、观赏价值、生长特性密切相关的20个评价因素进行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分析,与田间调查、专家打分得到的各评价因素的评分标准值相结合,以及划分等级的标准,最终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美国红枫新品系的筛选评价体系,将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据综合评价和排序,最终优选出新品系Q1005为最适宜的、观赏价值高的优良品系。本评价系统较百分制法、多元统计分析法更为科学和准确,对于各类影响因子进行权重比较和分析[6-9],可为今后其他彩叶苗木新品种的引进与筛选提供参考。

5 参考文献

[1] 张健,李玉娟,李敏,等.典型彩叶树种美国红枫研究技术综述[J].广西农学报,2009,24(2):55-57.

[2] 李玉娟,张健,李敏,等.蔗糖和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对美国红枫色叶的影响[J].广西农学报,2009,24(6):27-28.

[3] 赵焕臣,许树柏,和金生.层次分析法:一种简易的新决策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4] 姚泽,王辉,王祺.层次分析法在城市园林绿化树种选择中的运用:以武威市为例[J].甘肃林业科技,2007(3):16-20.

[5] 何兴元,宋力,徐文铎,等.应用AHP构建城市森林树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J].辽宁林业科技,2006(3):1-3.

[6] 黄彦青,徐祥渊,陈玮.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连市彩叶树种引种综合评价[J].北方园艺,2012(16):79-82.

[7] 付喜玲,孙忠奎,王峰,等.优良观赏树种评价标准与方法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0(6):41-44.

第6篇:农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系统性和综合性;论文和科研训练;创新实践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036-03

为进一步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选择土木工程专业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改革与实践研究势在必行。为推进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建立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内容、知识学习方式、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加强实践教学及能力培养方式等关键环节。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稳定的大型企业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技能、表达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创建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土木工程技术人才。

一、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土木工程行业特征和土木工程教育特色以及企业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在工程设计的实践过程中,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及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够参与项目开发和工程设计,能够进行项目立项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方案比选、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工作,具有专业软件的应用和开发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市场经营和开拓能力,因此有必要要求学生在企业工作和学习,结合工作实践,进行论文选题,完成论文的研究工作。

二、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标准及培养体系

在企业的学习和工作,应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土木工程领域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并熟练使用;熟练掌握专业软件的应用,并初步具有专业软件的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项目规划及工程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行政能力,能有效地与人沟通与交流,能够与人协调以及整合可利用资源的能力;了解国内外建筑工程承包市场,具有开拓国内外建筑工程承包市场的意识和能力;掌握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能够应用外语交流,具有良好的国际观,了解国际先进的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和设计标准,与国际同行业接轨。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勤奋、进取、不断创新,企业、行业和社会发展,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能力。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将在学校聘任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企业设计工程师以及学校指派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双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直接来源于企业工程设计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能够使学生通过工程设计中关键问题的研究,获得较全面的基本训练,培养能综合运用科学技术理论、方法和手段,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应在双导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论文形式主要是工程设计类、结构分析软件应用类、结构监测和试验类或工程管理类,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中均应至少有一名来自企业部门的专家。

三、土木工程专业论文和科研训练的基本要求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和培养体系,学生论文选题和科研综合训练应直接来源于土木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工程实际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也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因此可从大土木工程领域中多方面选取,如:(1)工程结构设计与静动力力学分析;(2)大型构筑物的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3)大型构筑物现场监测与试验研究;(4)应用基础性研究、预研专题,如结构抗震与防灾减灾;(5)一个较为完整的土木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6)高层建筑结构或大跨钢结构设计;(7)桥梁设计和施工监测;(8)路基路面设计和施工监管;(9)高边坡与深基坑工程设计;(10)隧道结构分析与工程设计;(11)地铁区间和车站结构设计等。对于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性或研究性论文。论文主要应包括以下部分: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独立完成与诚信声明;选题的依据与意义;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论文主体部分:研究内容、设计方案、分析计算、实验研究等;结论;参考文献;必要的附录(包括企业应用证明、项目鉴定报告、获奖成果证书、设计图纸、程序源代码、等)和致谢等。对于论文的内容可以要求有:(1)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2)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立见解;(3)论文工作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4)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量饱满,一般应至少有一学年的论文工作时间;(5)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对于不同领域或形式的工程专业论文应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如:(1)工程结构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基础建设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力学分析数据准确,设计符合土木行业标准,技术文档齐全,结构设计方案能够投入实施或通过了相关业务部门的评估;(2)应用基础性研究类(包括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预先研究、实验研究等)项目论文,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过程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3)工程结构力学分析和设计软件应用类的论文,针对实际工程结构应用背景,要求分析合理,总体结构力学建模正确,应用程序编制或工程软件应用正确,文档规范,并通过结构工作状态测试或可进行现场演示;(4)土木工程和施工技术管理类的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结构应用背景,建立项目管理过程和经济概算预测及评估,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5)工程结构施工监测和结构试验类论文,针对实际工程结构施工现场,如桥梁、道路和大型结构物施工过程监测,关键结构的强度和动力学性能试验等。掌握试验和监测设备的使用技术,监测和试验数据可靠、翔实。论文阐明试验结果在具体结构现场的应用和有效建议。

四、土木工程专业论文和科研训练的质量评价体系探讨

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关系到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是否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和科学制定有效的评价指标,来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实现多样化考核方式,包括产业界专家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通过引入企业质量管理理论,探索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加强对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质量管理与监控。然而对学生论文和科研综合训练的质量管理则要对不同领域或形式的论文,根据论文内容的重要性给予不同的权重系数进行论文的质量评价与控制,见表1、表2。

五、结论

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与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型人才,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条件。改革现有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统一、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有机协调发展是必要的。根据自身实际和专业特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规律,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进行整体优化,着重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培养口径与和职业要求等关系,形成有利于培养工程师应具有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删繁就简、推陈出新,增加新兴科学技术和工程应用知识;充分利用行业优势与特色,进行产学研合作,建立互动共赢、各负其责的校企联合培养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土木工程专业学位论文和科研综合训练等实践环节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锐清,曾宝成,刘涛.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17).

[2]张式谷.撰写学位论文琐谈[J].理论前沿,1992,(15).

[3]胡召音,李艳艳,祁石磊.硕士研究生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8).

[4]沈红,吴国娟,邓桂馨,等.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S2).

[5]温凤媛,马立红.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6,6(01).

第7篇:农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关键词:绿色食品 检验 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S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237-01

国家职业标准对食品检验职业工种赋予明确定义,即能使用检测设备,采用抽样检查方式对粮油及制品、糕点糖果、乳及乳制品、白酒、果酒、啤酒、饮料、罐头食品、肉蛋及制品、调味品、酱腌制品、茶叶等各类食品的感官、理化、卫生及食品包装材料等指标进行检验的人员[1]。通过绿色食品检测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检验检测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将食品检验高级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纳入到绿色食品检验实验教学目标要求中。

绿色食品检验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包括绿色食品的一般成分检验、农药及重金属检验、感官检验等,课程所涉及到的主要内容是物质分析原理及操作步骤[2]。在绿色食品检验实验项目的选择方面,根据专业教学实习基地的食品检验工作实际情况,选取本地区代表性的绿色食品检测项目,如粮油制品、肉制品、乳粉、食用菌等,使本科生实验教学与专业实习实践充分对接。教师根据绿色食品检验工作任务和完成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对实验项目进行排序,该顺序应符合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则,对各检验项目进行分解,进行实验方案设计。

绿色食品检验实验以被测试食品的基本性质为出发点,根据具体检验要求,选择设立不同的检验方法与实施途径,并掌握相应仪器的基本原理。例如,根据待测残留农药的性质,样品的复杂程度,检验目的与实验室条件,分析速度、灵敏度和准确度要求,在理解各种检验方法原理的基础上,针对待测样品的上述不同的检验技术标准要求选择制订最佳实验仪器和检验方案。依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开展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检测原理、原料预处理和检验步骤的重要性[3]。学生独立完成绿色食品检验的完整过程,实施从溶液配制、仪器准备、样品采集、样品预处理、检测过程、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报告分析结果等各个绿色食品检验环节。

以绿色食品实际检测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背景条件,将绿色食品检测任务设定为具体的实验项目,针对每项检测任务的具体内容,设计各实验项目的教学情境。在实验材料的选择方面,选择有本地区代表性的粮食原料、蔬菜、肉制品、乳制品和食用菌等,使学生在实验中了解部分日常食品的品质特点或安全隐患,掌握绿色食品安全质量的检验方法。

在绿色食品检验实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每个检验项目均按咨询,检测,核查,评价四个步骤完成。实验前教师下达绿色食品检测任务,学生针对本次检验任务,以4人一小组,分组收集制定实施检验方案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小组讨论后制定检验方案和工作计划,列举所用检测试剂和分析仪器清单。通过老师设定的实验项目及检测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学仪器的使用规范,制定实验方案,撰写检验方案,流程可行性由老师审阅指导,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自主性和自信心。教师检查各组检测方案的可行性,并给出修改意见,制定全班的实验进程安排,各组确定最终检测程序方案。

学生在实验操作前,抽选学生进行讲解,讲解实验原理和试剂配制,实验关键步骤,教师再讲解并示范有关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设备使用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检验操作,规范学生检验操作动作。实验开始,根据修订后的检验方案,学生列出所需试剂和仪器,由实验员按需发放,学生配制试剂,进行检测实验。学生通过进行平行实验减少误差,使用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对数据结果进行精密度检验,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促进学生在处理数据方面进步[4]。教师在实验进行中,通过观察了解每名学生的实验态度和动手能力,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理论及实验的掌握程度。完成实验项目任务后,各组分组讨论进行自查,使每名学生均参与检查,填写检验工作报告,进行本组总结,各组间互查错误和不足。其他同学可针对各组上报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针对有关实验中未弄清楚的课题进行讨论。实验结束前,每组抽选同学进行总结答辩,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教师了解学生对关键步骤的掌握情况,完成该组学生的考核评价。教师对答辩和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以更正性的总结,对学生未提出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在实验项目评价方式上采取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把实验过程的各个环节纳入检验项目考核中。

绿色食品检验实验教学的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实验课平时成绩构成为学生实验出勤占10%、实验预习占10%、实验操作占45%、实验环境清洁情况占5%、实验报告撰写占30%。在课程结束后一周让学生抽考一项实验,进行实际操作得分为实验教学期末成绩。每学期结束前,学生写出实验总结报告,综述自己的检验体会和学习收获。在实验教学中增加实习环节,结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其它课程教学的实践活动,时间安排在夏季学期期末考核结束后1周,开展对绿色食品质量与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实验,可提高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检验操作能力和团队配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2] 余荣珍.《食品理化检验》实验课教学改革实践[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1):159-160.

第8篇:农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酶;实验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 Q5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1-28-03

生物化学实验中有关酶促反应的实验项目比较多,在实验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需要及时的改进与更新。本文就有关酶促反应的生物化学实验做了系统的综述,对一些相关的常见问题做了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对生物化学实验这门课程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1 影响酶活力的因素

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因此,一切对蛋白质活性有影响的因素都影响酶的活性。酶与底物作用的活性,受温度、pH值、酶液浓度、底物浓度、激活剂或抑制剂等许多因素的影响[1]。现结合实验本身,就几个重要因素作补充说明。

1.1 温度 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非常明显,因此要设定好适合的反应温度。酶促反应的温度跟实验对象有直接的关系,适合不同物种生长的环境温度大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哺乳动物在37℃时,酶反应温和,而到了45℃以上就不能存活,37~45℃是酶促反应的加速阶段。最适温度是适合物种生长的温度,而对于实验本身,为了控制好反应时间和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我们要考虑到一个最佳的实验温度。教材中普遍用的是最适温度而忽略了最佳温度的重要性,笔者认为最佳温度应高于但不应超过最适温度5℃为宜。

1.2 pH值[2] 酶促反应都有一个最适pH值,具体的说就是“在最适pH值左右一个很小的范围内,酶的活性很高,高于或者低于这个值,酶的活性都不高”。对于实验用的缓冲液,笔者认为有4点要求:(1)所用的化学试剂一定要买正规厂家的;(2)缓冲液配制时必须要定容;(3)缓冲液配制完要检测其pH值(最好用pH计);(4)要让学生明白缓冲液稀释倍数不高的情况下,其pH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1.3 激活剂或抑制剂 生物化学实验酶促反应最常用的激活剂如Mg2+、Cl-等,抑制剂如Cu2+等重金属离子,学生需要掌握并能灵活应用。

2 酶促反应实验的合理改进

表1例举出了生物化学实验中相关酶促反应的实验项目。一般来说,酶促反应实验项目的开展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1)要考虑生物化学实验的总学时数和酶促反应实验所占的比例。

(2)基础型、应用型和综合型实验要比例得当。应用型包含了基础型,而综合型包含了前两者。提倡综合型实验项目的开展,因为它能够真正做到理论应用于实践。综合性实验更要提前设计好实验流程和控制好完成实验的时间。

(3)有关酶促反应的实验,植物生理实验中占比很大,而动物生理实验中基本没有,微生物实验中也占比较小(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微生物材料占比较多),因此,无论是生命科学学院还是医学院,生物化学实验取材理应偏向于动物。

(4)每个实验项目要考虑有生物化学实验技能的运用,锻炼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如离心、层析、光谱、滴定、电泳技术等。

(5)摒弃过时的实验项目,不断改进和更新符合生物化学发展趋势的实验项目[3-5]。

(6)不同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条件合理安排实验项目。

3 对生物化学实验改进的几点建议

随着生物化学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生物化学实验也需要与时俱进。以下意见和建议,仅供参考。

(1)生物化学实验有其自身的特点,生化试剂种类较多,实验结果难以预知,这就需要专业的有丰富经验的实验技术人员来准备实验。很多高校在这一点上做得很不够,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或者根本没有结果的不在少数。同时实验教师和实验准备人员要相互沟通和协调,提前设计好实验流程和完成实验的时间,保证实验顺利开展。

(2)所涉及的仪器很多,生物化学实验的指导教师和准备人员应具备基本的仪器操作技术和常规的维修保养能力。一些危险系数高的操作一定要慎重对待,避免事故的发生,如高温高压操作、离心操作、强电流操作等。

(3)实验的开出要考虑到:实验类型(基础型、应用型和综合型)的合理安排,提倡综合型实验的开展;实验材料选取比例得当(原则上动物占比较多);常用的实验技能要有所涉及;不同的专业其实验项目要有区分度和侧重点。

(4)不断完善和更新实验项目[3-5,14],及时摒弃一些过时陈旧的实验项目,与学科发展需要相适应。各院校相关专业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作出合理安排。生物化学实验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1]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生物化学[M].北京:高等教(下转86页)(上接29页)育出版社,2002.

[2]黄敏,颜冰楠,桂新春.酶的pH影响实验中缓冲液配制的改善与优化组合[J].职业教育研究,2012(8):136-137.

[3]许君臣,查岭生,李小平.脂肪酸的β-氧化实验改进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1):94-96.

[4]李志忠,刘俊,朱文君.酶的特性实验设计与方法的优化[J].甘肃高师学报,2000,5(2):62-63,122.

[5]徐晓舒,肖仲久.“酶的特性” 实验方法的改进探索[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2,14(5):107-108,119.

[6]张龙翔,张庭芳,李令媛.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7]袁道强,黄建华.生物化学实验和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8]郭蔼光,郭泽坤.生物化学实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陈钧辉.生物化学实验(第四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0]赵永芳.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1]魏群.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2]张志良,瞿伟菁,李小方.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3]王秀奇,秦淑媛,高天慧,等.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第9篇:农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情报职能 情报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0-0042-02

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情报信息服务,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知识经济时代,地方政府要想在纷繁复杂的经济信息中获得有价值的情报信息,离不开高校图书馆这一地方信息中心。如何加强高校图书馆的情报职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是值得图书情报工作者探讨的问题。

一 高校图书馆情报职能概述

第一,图书馆的情报职能是指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进行搜集、加工、整理成二次或三次文献,使之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第二,高校图书馆的情报职能是指高校图书馆根据用户的需求对文献进行深度加工、浓缩,通过载体将得出的信息传递给用户的功能。

第三,高校图书馆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是指高校图书馆合理利用现有知识资源,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等提供文献参考、信息咨询、情报服务、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开放服务的深化和发展。

二 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措施

高校图书馆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情报咨询服务,实现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向社会的延伸和扩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文献

我国的历史文献卷帙浩繁、汗牛充栋,是中华民族社会文明进步的真实客观记录,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宝藏。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历史文献,对今天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历史文献是高校图书馆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物质源泉。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历史文献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的研究的参考价值、发展的借鉴作用、建设的铺垫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2.特色数据库

数据库是网络环境下开展信息服务的基础。数据库建设专业人员制作的一些特色数据库在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参考方面体现了巨大的价值,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应依托这一资源,选择适合的主题,系统地从馆藏文献中摘录有关信息,运用信息重组技术,深度加工和序化,实现从文献的整体提供转向知识单元的提供,制作出本馆的特色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开放,继而广泛而直接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信息服务。

3.课题查新服务

科技查新工作为地方科研立项、科研成果鉴定、评奖等提供了客观依据,在保证评审的科学性和公证性、避免重复浪费、提高科研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查新工作拓展了高校图书馆的文献服务领域,强化了图书馆的情报职能,是图书馆开放服务的重要模式,应作为情报服务的重点来抓。

4.情报素养的培训服务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展对用户的培训是一项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开放服务内容。其目的在于提高政府机关人员的情报素养,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竞争情报意识以及获取知识的正确途径,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5.开发利用因特网信息资源,开展远程信息服务

开发利用因特网信息资源比较简单易行的方法是网络导航,即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某些具有地域特色、学科特色、人文特色的网络资源,建立专题的网址库进行网络导航。层次更高的情报信息开发是建立专业信息指南系统,即通过多种搜索引擎对某一或某些专题信息进行上网查询、浏览,并参考有关文献,选择参考价值较高的信息资源,总结、组织、归类、设置类目。高校图书馆可在此基础上开展远程信息服务,比如,为地方的研究与开发服务进行课题论证、科技查新、定题跟踪情报服务、协助科研成果鉴定等,形成专题性的文摘、索引等二次文献或综述、述评、学科动态之类的三次文献产品,或把情报咨询、原文传递、代查代检的结果等,通过网络传递给用户。

三 加强高校图书馆情报职能的措施

1.狠抓情报咨询队伍建设

地方经济的发展,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图书情报咨询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情报咨询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图书馆学专业基础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掌握情报方面的知识、方法、手段,特别是对本校的专业特点要了解。图书情报咨询人员还应具有较强的情报意识;有对文献信息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综合整理、报道述评能力;能够熟练地为用户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料;能掌握一门外语并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检索。另外,在考虑情报咨询队伍建设时,要争取各专业的资深教师参加,让他们成为兼职情报咨询人员。

2.搞好文献资源建设

文献资源建设包括两方面内容:(1)搞好所设学科专业的文献资源建设;(2)加强特色馆藏建设。

第一,依靠馆藏资源和高校相关学科的优势,为地方农林产业提供技术信息。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结合泰安市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联合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林学院和园艺学院等院系为泰安市的泰山中草药资源开发利用、大棚蔬菜、花卉和泰山女儿茶种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与山东农大报共同出版了科技信息专刊,把最新的实用技术介绍给农民朋友。

第二,随着各地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要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地方政府决策机构必须要了解旅游产业的发展动态,了解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了解游客的需求,这样才能合理利用现有旅游资源,循序渐进地开发利用新的旅游资源,从而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情报学知识,为政府决策者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准确掌握旅游市场的第一手资料,及时调整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作为驻泰高校图书馆,配合泰安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国际旅游名城的设想,利用馆藏的泰山文献资源建立了以泰山自然风光、泰山旅游指南、森林植被、物种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泰山旅游资源数据库,为政府决策者制订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了详尽的参考资料。同时,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还不断挖掘泰山景区的内在文化底蕴,为新的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建设提供了信息支持。

3.规范图书情报服务工作

第一,加强宣传,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高校图书馆通过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可以树立起图书馆和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更好地体现出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从而赢得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同时,图书馆工作人员则可以从这种重视和支持中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增强图书馆的向心力、凝聚力,而这种精神力量对于图书馆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服务对象的需求,了解服务对象所属领域,熟悉本馆馆藏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情报咨询服务工作。强化社会用户的信息意识和提高他们获取信息搜索的能力,也是高校图书馆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内容。对社会用户开展用户教育的方式有:(1)举办有关图书馆利用、文献信息检索,特别是光盘检索、联机检索、网络检索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培训班;(2)通过编印小册子、宣传材料简报,进行文献信息知识和检索方法的教育;(3)利用可能的条件和机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电视等宣传、介绍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功能和项目,吸引和培养信息用户;(5)在网络上建立Internet教室、Internet导航、用E-mail发送教程,通过网络进行培训。

第三,建立合理适当的收费标准。

4.加强自动化情报检索设备配置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自动化设备主要是:小型机、超级微机、高档微机和普通微机、光盘、国际联机检索终端以及其他外部设备。

5.主动与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建立协作关系

高校图书馆与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协作关系的建立,为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有关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搭建了平台,大大提高了高校服务社会的水平。

6.塑造良好的公关形象

树立公关观念,开展公关工作,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自身影响,争取社会和公众的支持,为图书馆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更多的人来关心图书馆事业,参与高校图书馆的建设。

高校图书馆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信息情报服务,是图书馆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是图书馆服务走向开放性、社会化、多元化的必由之路。高校图书馆应抓住机遇,加强自身情报职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柳卫莉.地方院校图书馆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3(3)

[2]秦殿启.高校图书馆为地方服务的情报策略[J].现代情报,2006(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