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探究学习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探究式;高中;数学教学
通常我们将科学课中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称为探究式学习(inquiry learning),具体地讲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学习特定的材料、问题及文本时采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完成理解、体验并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的任务.探究式学习和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它倡导学生的深入参与,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感悟及发现,促进情感变化与认知变化的统一,能推进学生的经验系统与先前体验的不断发展.
■基于“问题导学”的探究式学习
“问题导学”将学生的“学习”作为根本的目的,教师借助于问题载体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为现代教学的思想基石的“问题导学”实现了三个转变,即:教学重心由以往的“教”转变为现在的“学”,教师的作用由以往的“传授”转变为现在的“导”,学生也由以往的“听受”角色转换为现在的“学”.
案例1 我们可以通过下述的问题来开展“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的学习.
让学生准备一条细线与一支笔,并把它们放在桌上,把细线当做函数图象,把笔当做轴,并保持不动,通过活动细线A,B两个端点,对笔和细线的交点个数进行观察,同时思考下述几个问题:
问题一:若A与B这两个端点位于笔芯的两端,那么细线和笔所在的直线的交点个数有几个?交点会分布在什么位置?
(1)图1能否算是一种情况?
(2)图2能否算是一种情况?
■
图1
■
图2
问题二:若A与B这两个端点分布在笔芯的一侧,那么细线和笔所处的直线的交点个数有几个?
问题三:细线与笔芯在何种情况下必有交点?若出现细线断的情况,是否可以保证?
问题四:根据函数零点的相关概念,上述结论该怎样通过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上述的四个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直观地确立了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
■基于“变式引申”的探究式学习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转化命题的方法就是“变式”. 针对以往学过的命题,进行拓展、引申与变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而且也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思想、方法及数学知识的理解.
案例2 已知f(x)=x2-2x+b2,若?坌x∈0,■, f(x)>1成立,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
变式:?埚x0∈0,■, f(x0)>1成立,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
引申:已知f(x)=x2,g(x)=■■-m,若对于?坌x1∈[-1,3],?埚x2∈[0,2]使得f(x1)≥g(x2),求m的取值范围.
■基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式学习
在教学中使用“特殊到一般”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及严谨性.
案例3 有一壁画(图3),A为最高点,和地面的距离是4 m;B为最低点,和地面的距离是2 m. 如果从C处(距地面1.5 m)观赏它,那么和墙相距几米时,视角θ最大?
改编题:小明在国庆期间去参观画展,在壁画前方有垂直于地面的透明玻璃墙. 图4是小明欣赏这幅壁画的纵截面示意图,已知壁画和玻璃墙间的距离OC是1 m,壁画的高度是2米,壁画底端和地面的距离BO是1 m. 如果小明身高a m(0<α<3),若他在壁画的正前方的x m处欣赏壁画,那么观看这幅壁画上下两端所成的视角θ在x为几米时最大?
■
图3
■
图4
原题为单纯的数字计算,缺乏思维的张力,而联系实际改变的试题涉及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区分度有所提高.
■基于“构造创设”的探究式学习
从条件到结论的定向思考是我们解答数学问题时常用的方法之一,然而有些问题使用此种方法很难找到答案.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应通过想象、迁移、变形、构造、加工的方法来处理题目中的信息,构建新的数学模型. 构造法指的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之间的关系,实现命题转换,以找到答案的方法.
案例4 已知sinA+sin3A+sin5A=a,cosA+cos3A+cos5A=b,
求证:当b≠0时,tan3A=■.
■
证明:如图5,因点M(cosA,sinA),N(cos3A,sin3A),P(cos5A,sin5A)均在单位圆上,连结OM,ON,OP,则有│MN│=│NP│,于是MNP为等腰三角形,其重心必在NO上. 又MNP的重心坐标x=■(cosA+cos3A+cos5A)=■b,y=sinA+sin3A+sin5A=■a,故tan3A=■a÷■b=■.
■基于“批判反思”的探究式学习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时,可以将“认知冲突”作为诱因,教师通过对学生在认知上所存在的矛盾的揭示,将学生置于“心理失衡”的状态. 学生为了改变这一不稳定的状态,就会主动地寻找新的知识点与理论,以期实现知识结构的平衡. “批判反思”的方式效果明显:不仅能够刺激学生的智力心理,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及时地纠正学生在认知方面的错误,满足构建知识的需求.
案例4 已知函数f(x)=│x2+2x-1│,若a<b<-1且f(a)=f(b),求证:-1<ab+a+b<1.
对此类题目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进行解答:
由a2+b2=2-2(a+b)变形为(a+1)2+(b+1)2=4,即为圆的方程,从而产生:
解法1:数形结合法,如图6,点(a,b)(其中a<b<-1)的轨迹是以(-1,-1)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的■(不含端点),设t=a+b,由线性规划知识可得t∈(-2-2■,-4).
解法2:参数法,由(a+1)2+(b+1)2=4及(a<b<-1)可设a+1=2cosθ,b+1=2sinθ(cosθ<sinθ<0),可规定θ∈π,■,故ab+a+b=(a+1)(b+1)-1=2sinθ2cosθ-1=2sin2θ-1,所以得ab+a+b的取值范围为(-1,1).
■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案例研究;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197-01
目前我国探究式教学发展的状况是,80年代以来我国在探究式教学方面确实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没有从根本接受以学习为根本的传统式教学方式。一味的注重探究式教学的花样,忽略了学生的动手,主动探究寻找答案。强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经历和经验,并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到真正的快乐。
一、转变观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学生到九年级才接触到化学,刚开始会对化学颇有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是学到化学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常感到会抽象难懂,感到难懂会使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化学知识的难点,使原有的兴趣转变稳定的,持久的兴趣?那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探索隐藏在化学现象背后的化学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新鲜感转变成持久性的动力。
二、转变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探究:
长期以来的传授式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实践动手的培养。新课程理念就是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究活动,实验才能更有效的。那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问题设置出来,方法引导出来,然后让学生亲手以实验的方式把答案寻找出来。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的方案,参与设计。实现自主,体验,参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为终生学生打下基础。在整个的实验的环节中,学生始终能带着问题学,并且总是处于动眼看,动手做,动脑想的积极的思维状态,不断的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提高了动手实验的能力,合作与交流表达能力,对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的调动,注意力的集中有促进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初中第十单元酸和碱 第一课时酸碱指示剂 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的时候就发现,滴加之后溶液红色出现后立刻就消失了,这让学生很纳闷。如果老师只讲一讲具体原因学生肯定印象不深刻,不如设计实验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探索寻找答案:“让学生准备两瓶NaOH溶液一瓶比稀溶液,和一瓶浓溶液,分别滴加酚酞试剂观看现象”,学生就会从实验中找到答案,溶液太浓红色消失的较快,溶液稀红色消失的较慢。从而增加了学生的成功感和探索实验的欲望,培养学生不能完全依赖于课本,要有永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1、能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学生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动手实验,讨论交流,形式假设一系列的活动,创造能力 观察能力 实验操作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 交往能力 推理能力 归纳演绎能力等等都得到了全面的训练;
2、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通过观察 分析 思考 抽象 综合 概括 推理 归纳等种种思维活动,实现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分析到概括的转变,让学生开阔思路,训练思维。
3、教会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
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发现”的积极学习,强调探究的过程,注重探究的方法引导。有利于学生学会探究的思路与方法,从而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典型探究教学案例与分析:【案例实录】:对一包干燥的白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教师提醒】:它由碳酸钙、碳酸钠、氢氧化钠三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提出猜想】:白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①只有碳酸钙;②只有碳酸钠;③只有氢氧化钠;④是碳酸钠、碳酸钙的混合物;⑤是碳酸钙、氢氧化钠的混合物;⑥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探究思路】: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设计实验加以甄别,先分别探究其中是否含有碳酸钙,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其组成。
【查阅资料】:①碳酸钠俗称纯碱,溶液呈碱性. ②CaCl2、Ca(NO3)2、BaCl2等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把班级同学分为甲 乙 丙 丁 四个组,分别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组探究实验:甲组同学:取适量白色粉末装入试管中,然后加入足量的水,振荡.结果白色粉末全部溶解,本组同学相互讨论交流得到结果。学生代表回答:“经过小组实验发现溶液全部溶解因此排除猜想①④⑤”乙组同学:在甲组同学实验结论的基础上,乙组同学另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后再滴加2~3滴酚酞试液,振荡后观察,溶液变成红色.学生代表回答:“溶液呈碱性只有猜想是③正确的”教师:全体同学共同讨论提出不同的意见
【质疑】:丙组同学却不是这样认为,他的理由是 Na2CO3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丁组同学: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在甲同学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结果有气泡产生,于是丁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③
【小结】:教师分析以上各个小组的实验探究和激烈的讨论,总结实验中的现象进行归纳分析利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的现象进一步完善。
案例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次设置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并且合作做实验探究问题所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找出答案。从而获得成功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课堂气氛得到很好的活跃。但是也有一些遗憾,学生对实验操作能力不是很好,从而在使一些实验现象不是太准确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探究. 孙小兰. 成功(教育版). 2009 (1)
关键词: C语言 典型案例分析 教学方法
一、引言
C语言具有功能强大、表达力强、应用面广、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等良好的特性,它既具有高级语言的优点,又具有低级语言的许多特点[1]。目前,很多新型的语言都衍生自C语言。因此,C语言也就成为所有计算机程序设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种通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但是,C语言繁多的数据类型和复杂的语法结构使得C语言成为了一门既难以学习又不易教授的课程。
二、经典案例分析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
C语言的教学任务,主要有以下三点:熟练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能够轻松的阅读程序,灵活的编写程序。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三步曲”,即: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应用这种模式教学,过于注重语句、语法等细节的讲解,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够,这样学生只能学到一些枯燥的、容易忘记的、支离破碎的语法规则,不能具体灵活的应用这个概念。
案例是对一个具体情景的记录。经典案例分析教学法就是通过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对其分析研究来得出所要教授专业知识、技能或内在原理。适当地选择案例能将复杂枯燥的语法知识分解到每个生动、有趣、实用的程序实例中。这样能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掌握一些相应的编程思想。
三、案例分析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1.针对具体要求,适当选择案例。
在C语言教学中,依据课程的具体要求,教师应该选择难度适中、大小合适、贴近学生兴趣的案例,当然所选择的案例要能贯穿本课程所授课的内容[3],使我们将要学习的新知识都隐藏在这些案例中。
2.分析案例,提出问题,引入教学内容。
每个案例中隐含着已学过的知识和新的知识,在分析任务时,我们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研究、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提出问题,根据提出的问题及时讲授新的知识。例如,在讲解“自定义函数”时,教师可引入如下案例:计算数学式P=Mi/K!(M-Ki)的值,其中M=8,K=3[2](P163)。先要让学生思考如何完成该任务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的问题。在分析这个案例时,我们可以将该案例先分解成:求M!、K!和(M-K)!三个子任务,然后做乘除法即可。这时候我们就发现利用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就要针对这三个子任务重复的写三次求X!的语句组。这样就太繁冗了,有更简洁的方法吗?这时教师就可以及时地提出自定义函数这一概念了,以及函数的定义与调用相关的语法。学生带着问题去听,理解起来更容易。当我们以一种更简单的方式解决了问题后,学生就会有发现新大陆的感觉,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经典案例分析法在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案例分析教学法以程序设计为主线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淡化C语言中语句、语法的介绍,并尽量避免过多讲授C语言一些容易引起错误的细节,而重点介绍程序设计方法和思路,在分析程序和程序设计中让学生逐步熟悉语法和应用语句,并把各种编程思想贯穿于算法分析和程序设计的过程中。其中语句、语法等细节问题需要在实验中不断的调试、修改来加强熟练度,很多算法也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因此,实验在C语言教学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4.通过经典案例分析熟练掌握典型算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平时学得很认真,对语法、语句等细节也很熟悉,但碰到稍微复杂一点的编程就束手无策。一般来讲,一个较复杂的软件可以按功能分割为若干个典型的小模块,每个小模块最终都成为功能单一,结构清晰,接口简单,容易理解和编写的小程序。只要学生掌握了典型案例的算法,就可以将这些算法像搭积木一样组装成相应的软件算法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对一些典型案例的算法熟练掌握,如累加、累乘、排序、查找等,为以后编写程序,软件设计奠定基础,同时对典型案例的算法的熟练掌握,也会增加学生学习计算机语言的信心,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四、结语
编程人员熟练掌握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具有编程思维能力和开发能力。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教师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对培养他们的编程思维能力和提高他们的软件开发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高校系部教学档案;电子档案;档案查询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4-028-2
1 引 言
高校系部教学档案是系部教学内容、方法、途径和效果的真实记录,是系部进行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依据和参照,是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术交流的信息资源,是最基层、最原始、最重要的评估高院教育质量及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系部教学档案是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项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材料、图表、统计材料、计算材料、报表、照片、成绩册等不同载体形式的文件材料形成系部教学档案,包括开课计划、教学任务、教材征订、教学安排、教学计划、实验计划、补考、重修、教学督导、期未考试、成绩收集。
2 目前高校系部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制度和措施
教学档案的管理由教务处、系(部)两级进行管理。教务处是学院教学管理的中心,它学院所有系部的教学管理进行统管,但在长期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务处只对系部要交教务处的那一部份文档经行附带的要求外,对于其它的教学文档,哪些是需要重点保管,哪些只作临时保管的,哪些需要长期保管的,哪些只需短期保管的等,应该如何保管,没有制定出针对系部档案管理的制度和措施。这样做势必会导致系部档案管理的随意性和自由性,也会给学院教学管理、领导决策、教学改革、教学水平合格评估等所需提供数据资料带来不便和隐患。
2.2 目前教学档案管理的条件有限
开展档案的保管工作,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作支撑,否则这项工作难以作好。其基本条件如下:
(1)档案库房:档案库房建筑主要为档案管理保护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档案库房选择地点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档案保护。
(2)档案装具:包含档案箱、档案架、档案柜。
(3)包装材料:为防止光线、灰尘及有害气体对档案的直接危害,又可以减少档案机械磨损,档案必须经过包装。
事实以上所罗列这些条件除了学院档案管理满足外,一般系部的档案管理都不满足,首先没有分配专门的档案室,系部的大部分教务资料都只能存放在系办公室有限的资料柜内,或乱堆放在某个有空的办公室内,这样难免造成操成一些有用的资料丢失。第二由于没有制定专门的档案管理制度,对一些档案没有能够进行很好包装,使得一些重要资料损坏严重。
3 电子化应用于档案管理的优越性
针对以上高校系部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可采用电子档案的方式来解决,电子档案是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电子文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形成了越来越多的电子史件,在电子文件中全部信息都是以数字式代码的形式加以存储的,由计算机完成信息的编码和解码过程。利用时须借助计算机等机器设备转换成原有的文字或图像,所以电子档案也被称为“机读档案”。相对比传统系部档案管理,采用电子管理具有以下优点:
3.1 档案存储量大
电子档案的储存形式如光盘、缩微胶片、磁盘,这些存储介质具有存储密度大、容纳信息量多、记录速度快、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系部教学管理中产生的需保管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材料、图表、统计材料、计算材料、报表、照片、成绩册等不同载体形式的档案文件材料,随着的是档案入库数量的剧增,一张普通的光盘可存储几千万的文字信息,这将极大地减少档案占用的空间及存储价值的投入,可解决档案库房的问题。
3.2 档案查询及检索高效、快捷、准确、方法多样
由于档案利用率越来越高,系部的管理层急需信息进行决策,各教务处也急需相关的档案进行借鉴,教师需要查找教务处下发的各种文件,学生需要查找个人的学习档案,所以系部档案管理需要准确、快速提供档案信息及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教学档案数量的急增以及频繁地提供利用,使得系部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系部教学档案管理方法,那就会出现档案查找耗时、查全查准概率不高的现象,势必会造成档案利用率低下的后果。手工,纸质等落后的管理手段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档案效益的发挥。而采用电子化管理系部教学档案,借助于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可实现快速查阅相关档案资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电子档案的产生,可以从传统的手工编目和查询等方面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3.3 能方便地进行档案的修改,补充、输出、复制
今天,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已非常广泛和深入地使用到了办公自动化、辅助设计及信息管理等各行各业,而系部作为高校教学、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如果教学档案管理还采用原始的管理办法,那样会与社会发展脱节的。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将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材料、图表、统计材料、计算材料、报表、照片、成绩册等不同载体形式的档案文件材料转化成各种计算机可识别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文件,这种方法使纸质档案储藏变得简单、快捷,最后整合成计算机数据库,能快速的实现档案的修改,补充、输出、复制。
3.4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得系部教学档案归档、查阅变得更容易
档案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简化了档案的归档过程,系部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不管在什么地点都可以将形成的数字化文件,图纸等传输至数据库,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档案管理人员复杂繁琐的档案收集作,同时也大大简化了编目工作。将传统的档案收集、整理、保管、提供利用等工作均放在网络中进行,档案人员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档案编研及数据采集、充实和完善等工作,并且通过网络方便信息交流,使档案的利用价值最大化。而档案使用人员只有赋予一定的权限就不用每次需查找教学档案都需要往档案库房跑,在任何一网的计算机就可实现档案的查询。
3.5 促进了档案的实体保护,档案保管更加安全
电子化档案储藏主要由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计算机文件构成,传统的管理方法会因为温度的高低温度的大小、虫害、火灾等不可抗力影响档案保管的质量,纸制档案易脏、易碎、易丢失,而数字化管理则可解除这些隐患。
关键词: 教学评估 教学档案 有效管理
一、独立学院系级教学档案有效管理的意义
1994年,我国启动了普通高校教学工作评估试点工作,2003年正式确立周期性教学工作评估制度。它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是用来衡量一所高校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其目的是全面考察高校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校积极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
教学档案,是学校教学经验、教学活动的记录,是学校档案的主体、核心和重点。系级教学档案是教师、学生从事教学管理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系级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这些系级评估材料是各系办学历史、办学经验、办学亮点和特色积淀的反映,是各系教育实践从感性向理性的飞跃,也是评估专家在走访过程中对各系形成理性认识的载体。通过查阅完整的档案资料,可以打开思路,开阔眼界,发挥档案的查考和凭证作用,也是系级各项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可见,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加强和改善系级教学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实现有效管理,在本科教学评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科艺学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
科艺学院搬至西城办学已达7年,学院各方面的工作都在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教学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也受到了一定的重视,学院层面成立了专门的档案室,各系也均配备了兼职档案管理员。笔者作为外国语系的兼职教学档案管理员,从具体的工作实践来看,发现当前的系级教学档案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1.系级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整体不高。
由于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原因,科艺学院所有系的教学档案管理员均由教学秘书兼任,而这些教学档案管理员均不是档案管理专业科班出身,对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掌握能力有限,亦没有系统地接受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可见目前的系级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理论素养匮乏,实践经验欠缺。
2.系级教学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由于管理体制等诸多原因,加上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很多教职工档案管理意识薄弱,对教学档案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一些应归档的文件材料,比如点名册、试卷、学生论文等,不够重视,没有从源头做好科学的分类和及时的整理,致使很多教学档案残缺不全。
3.系级教学档案收集不系统、不完整。
系里的每一项活动都有其发生、运作、结束等一系列过程,反映在文件材料上必然有策划、计划、执行过程的来往文件、会议记录、总结、表彰、处分、照片等,若依据这些材料就有可能再现该活动的全过程。遗憾的是,有些档案收集常常是有计划,无总结;有上学期的材料,无下学期的对应资料;有决议无会议记录等,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这大大降低了教学档案日后的利用价值。另外,鉴于科艺学院师资构成的特殊性,相当一部分老师来自于下沙本部,还有一些外聘和外教,因为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学院目前对这部分教师的约束条件较少,致使管理难度加大,教学档案收集不完整的现象普遍存在。
4.系级教学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虽然办公自动化设备普遍运用在科艺学院的日常办公中,但是系级教学档案工作仍然局限于手工管理和被动服务模式,加上教学秘书本身的工作就比较繁杂,对于教学资料的归档只能是疲于应付,工作效率显然难以提高。
5.系级教学档案管理不规范。
尽管学院颁布了档案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但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系级教学档案的管理较为混乱,基本没有专门的教学档案室,零乱堆放,没有头绪,没有进行科学的分类和立卷,日后查找难度较大。
三、科艺学院系级教学档案有效管理的举措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员档案意识。
加强对学院档案管理制度的宣传,宣传教学档案归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教职工认识到教学档案是具有潜在和现实作用的宝贵财富,主动配合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做好教学档案材料的归档工作,确保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高效高质完成,尤其对于非定岗科艺学院的教职工和一些外聘教师,更应加大宣传力度,同时从制度上予以保证。
2.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组织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参加专业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档案管理专业技能与方法,提高他们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和保全过程的创新能力。
3.建立健全系级教学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切实贯彻执行学院档案管理制度,并可以根据各系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教学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教学档案编目分类要点、档案保管借阅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使教学档案管理做到有章可循。
4.推进系级教学档案管理现代化,提高利用率。
尝试引进档案管理的自动化软件,采用现代化管理方式,用电子化管理取代传统的纸质管理,从而实现教学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网络化。
5.加强系级教学档案材料的规范管理。
(1)配备系级专职教学档案管理人员
建立系级专门的教学档案室,配备一名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对系级教学档案实行集中管理。这样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的业务水平,保质保量地整理好档案资料,进而发挥档案室的最高效率,更好地迎接教学质量评估工作。
(2)建立教研室档案室
可以建立教研室档案室,教研室是系部的组成单位,由每个教研室负责本教研室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审查和移交等工作,这样有助于教学资料的合理分类和完整保存。
(3)规范教学档案管理的归档格式
对各种原始材料在提交和收集时,应制定相关的规范化格式,并要求所有教师按时、按量、保质,规范地上交各种材料由档案管理人员整理归档。同时,相关管理人员也应及时对有关材料进行关键内容的提取和总结。
(4)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和奖惩制度
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和奖惩制度,将教学档案材料工作同教师的考核、职称评聘、奖励等挂钩,增强教师的归档责任感和积极性。
总之,做好系级教学档案的管理、开发和利用,使系级教学档案在教学改革、科研、评估工作、教师职称评定及学生评奖等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教学档案收集工作难的被动局面,从而形成系级教学档案管理的良性循环,使系级教学档案高效地服务于教学,在本科教学评估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充分彰显各系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李美中.高校教学评估与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1).
[2]温艳萍.档案管理规范化与高校评估之我见[J].档案学研究,2007(5).
[3]彭韶霜,彭芬辉.本科教学评估背景下的教学档案建设[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8).
【摘 要】交互工具应用于数学课堂,体现了现阶段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也促进了新课改的实施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交互工具有效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并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交互工具;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实施策略
一、交互工具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交互工具是基于计算机与互联网为基础的具有良好交互性的学习软件,它适用于“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性学习方案为核心”的新型学习方案。利用交互工具进行学习,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交互学习。交互工具的使用,使得学生能够在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发现知识、掌握方法,并寻找出规律,进而进行问题拓展。交互工具应用于小学数学,能让学生更清晰的了解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从而激励学生去探索问题和发现真理,促进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体验过程中,打破思维束缚,提升综合能力。
二、交互工具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方案实施策略
1.运用交互工具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流程
运用交互工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方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交互工具,学生进行独立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从而不断掌握知识和方法,并获得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交互工具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流程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继而组织学生借助交互工具进行观察和分析、比较和归纳、猜想和验证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开展知识探究与交流,并且获得解决方案,在这些流程之后,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引导和探索,并分析问题解决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归纳和分析,提出反思,从而获得数学概念和学习方法,最后,将获得的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问题。
运用交互进行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方案的基本流程为:认识过程(通过感性经验引出问题的认识)、教师活动(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学生活动(检验评价,获得问题的解决)、学生发展(对问题进行深化,获得综合运用)。教师在定向、探究、评价和内化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分别起着激感、启发诱导、反馈信息、设计训练的作用。
在具体的教学课堂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流程,根据教学活动,创造性的进行教学方案的开展,通过运用数学相关软件或者系统,真正实现学生的交互学习和自主探究过程。可以选择的教学流程有:提问—探究—答疑—评价;诱导—分析—讨论—评价;问题—发散—总结—创造等等。
2.运用交互工具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案例
比如国外的交互学习软件“小熊穿衣”就是比较好的数学学习软件。针对“笛卡尔乘积问题”该软件具有不错的学习效果。4件上衣和7件短裤可以搭配出多少种穿衣方法。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游戏中与计算机进行交互学习,探究出结论,获得真切的知识体验。拖动上衣和短裤,将其放在小熊身上,就可以显示穿好衣服的小熊。当所有选择都被考虑在内时,门就被关上,表示已经成功。教学过程为以下四步:第一、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对游戏性质的教学内容更加感兴趣。教师在进行内容引导时,提出问题:假设小熊是你们的玩具娃娃,如果现在有4件上衣和7件短裤,你们可以为它搭配出多少穿衣方式呢?第二、引导自主探究。借助交互工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将上衣和短裤拖动,如果没有重复,下面就会出现该种穿衣方式。改变上衣和裤子的数目,形成的穿衣方式的总数又会改变。第三、促进推理归纳。引导学生进行归纳猜想,穿衣种类的总数是如何确定的呢?引导学生运用连线的方式进行归纳,得出“笛卡尔乘积问题”的结论:总数=上衣数量*裤子数量。第四、进行扩展迁移。根据小熊穿衣解决方案的学习,扩展到路线问题、握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迁移应用,并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基于交互工具实施探究性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实施基于交互工具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活动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注重处理好教学对学生的引导以及学生自主探究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交互工具进行探究式学生时,应该注重引导和介入的时间,教师应该设计好探究进度,在合适的时间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
第二、处理好以学生为本和教师引导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关键在于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教师进行因势利导,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最后学生进行拓展训练。
第三、处理好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有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属于后进生,教师需要对他们进行基础知识的补充,进行鼓励和关心,也可以采取分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
第四、注重交互工具与信息素养的关系。交互工具是学习的工具,但是不能完全依赖它来获得知识。交互工具能促进信息素养的形成,信息素养也是使用交互工具的基础。在进行交互工具辅助学习时,教师在学生原有素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交互工具相关指导,从而确保探究活动顺利进行。
四、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当今社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信息安全技术已成为信息化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工程技术基础。信息安全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在技术型信息人才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已成为信息安全技术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近年来,为促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各高等院校在课程教学中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引入课程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任务驱动教学法基于实际应用需求,以精心设计的任务为主要线索将课程内容进行有机串联,将课程内容和工程实践相结合,该方法特别适用于实践性要求高的课程教学。本文以《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中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章节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为基础,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一、任务驱动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探究式教学方法,任务线索设计是该教学法实施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学习任务,从而驱动教学过程。学生在任务线索的驱动下,开展有目标的学习、思考、讨论,最后通过工程实践完成教学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可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方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是为了理清课程的设计轮廓,明确课程的主要内容,为任务设计奠定基础。信息安全技术是信息安全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信息安全概论、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后续课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安全知识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系统了解信息安全技术体系;掌握信息安全支撑技术、安全互联与接入控制技术、网络计算环境安全技术及应用安全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各种信息安全技术的主要机制和应用;了解信息安全新技术。掌握增强和维护安全信息系统的基本手段和常用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解决实际安全问题。
虚拟专用网技术在整个教材中处于较为重要的位置,是电信、联通等服务提供商构建安全专用网络的关键技术,讲述的重点为L2TP的工作原理,难点为L2TP协议的网络适应性分析、安全性分析等。虚拟专用网技术章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PPP协议(家庭如何上网)、能够利用现有的L2TP软件构建远程拨号VPN。并结合自己工程与实践经验,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加实践环节,增强其成就感。旨在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通信协议技术的最新发展、理解网络安全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学生特点分析
学生特点分析是为了把握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过程设计。任职培训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知名高校,在知识层次方面,任职培训学生参差不齐的现象较为严重,学习计算机专业大概为23%、通信专业为19%、计算数学与软件15%、数学专业为13%,其他专业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0%。而本门课程要求前期必修课为《计算机网络》、《C语言编程技术》等,通过对他们的了解,学习过《计算机网络》课的学生占23%,但本科期间缺乏实践或缺乏实体对照思维,掌握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甚少。由此可见,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难点在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为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学生对理论知识非常厌烦,听不进去就干脆不学;学生对编程、实际操作等课程非常感兴趣;对课后作业来说,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但作业的完成,只代表了这道题会做了,并不代表实践能力很强,学生可能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中就不知道如何去用,遇到问题也不知道如何解决。
(三)教材分析
课程教材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安全技术》。该教材从信息安全支撑技术、安全互联与接入控制技术、网络计算环境安全技术及应用安全技术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典型信息安全技术的原理、安全性分析及应用。在教学中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学大纲要求,选用不同章节,可应用于信息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密码学等本科高年级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此外,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结合自身从事网络安全的理论研究及工程实践经验,增加教材的可利用性,在一定程度改变学生传统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任务线索设计
针对课程存在的问题,拟定了课程教学的指导思路:以实际任务为驱动,通过课程内容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充分地思考,并通过自身实践案例讲述,从而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从树立学生自信心入手,从实际出发引导并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尽量用通俗的语言,从工程经验、实践场景的角度启发学生学习,增强其兴趣。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是设计的任务要能够将课程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有机串联,为此,设计的任务线索是“假设你是某大型科研单位的网络安全管理人员,该单位的各分支机构位于不同的地域且有不同的安全需求,各分支机构之间通过互联网相连。为保障各分支机构之间的安全通信,请为该单位设计一个安全互联的协议。”将该任务作为贯穿课程的一条红线,将课程涉及的PPP协议、L2TP协议等知识点串联起来。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将课程内容与任务进行对比检查,明确各个知识点在整个任务线索中的位置作用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通过任务的完成,可以使学生逐渐掌握实现信息安全技术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并具备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辅助教学方法设计
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采用的辅助教学方法有:
问题导入法。在课程开始,教师提问“家庭如何上网”,从学生的回答中,介绍PPP协议的工作原理。 分析PPP协议的安全性机制,从安全性机制以及远程拨号安全通信需求,引入L2TP协议。然后,从网络链路层的作用入手,引入L2TP协议的基础协议为PPP协议(点对点网络链路建立协议),说明PPP协议在L2TP中的重要性。
情感引导法。通过思想与情感的传递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态和态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例如,教师通过将学科研究的思路、遇到问题怎样去查阅资料等方法传递给学生,来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渴望和再应用,很大程度上能够去除学生“潜意识中的胆怯”,改变学生的固定思维方式。
心理暗示法。任职培训学生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畏难情绪。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以平等的姿态融入到学生队伍中,心理暗示学生“一定能行”,引导学生畅想,发表各自的见解,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一个真诚倾诉和思维碰撞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交流讨论法。针对L2TP的安全性,让学生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分析,通过知识观点的碰撞激发学生的灵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将教师的工程经验、实际网络安全部署以及贴身案例等,融入到整个L2TP协议的授课当中,使学生能够从实际的、工程的角度理解理论知识,从而扩大其理论应用到实践的想象空间。
三、结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关键是学习任务设计,这关系到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基于现实需求设计任务线索,将课程的各个关键知识点有机结合。通过对课程任务的分析、解决,使学生能够尽情发挥各自的想象,通过不断地深入实践,了解课程中所学知识的应用方法,以及解决实际安全问题的基本思路,并初步具备解决实际安全问题的能力,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基于任务驱动的信息安全技术课程实践充分明确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网络信息;管理
1.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网络化管理的必要性
实行网络信息化管理,是实现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顺应建设数字化档案馆、室的时代要求,同时教育教学档案信息化也是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将纸质档案数字化,才能克服传统的保管难题,实现教育教学研究档案利用价值的最大化。
2.校园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对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益处
首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教育教学研究信息是由学校各部门共同配合输入,形成合力,避免重复劳动,为资源共享创造了条件。其次,可以及时、准确、全面掌握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动态。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教学科,对症下药,制定好下一阶段的教育教学研究计划,教科处能迅速了解各科任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质量,成为教师教学评估和考核的依据,教师能掌握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资料,可以对自己晋升职称、年度履职考核、评优推先得心应手的开展工作。
3.教育教学研究及实绩考核记入教师档案办法
教研组、年级组活动每次参加,发言积极记1分。承担研究课或专题讲座记1分(1分封顶)。研究课或专题讲座指由教研组申报,教务处批准安排的带有研究性质的课、专题或由政教处安排的观摩主题班会。完成听课任务记1分。承担教改,管理实验课题,有计划、过程纪录、实施小结的组长记2分,组员记1分;有物化成果者,获国家奖励或认定的加3分,省级的加2分,州级的加1.5分,县级的加1分,校级的加0.5分。撰写论文获奖或刊载:获奖论文按下表记分。刊载论文(必须是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按相应级别中的一条奖得分基础上加分,具体是县级加0.5分,州级加1分,省级加1.5分,国家级加2分(同篇论文以最高档次记分,不重复记分;不同论文可累计加分,最高不超过5分。
各级各类竞赛、比赛成绩。经学校批准参加的各级各类正规部门组织的教学大奖赛、课件比赛、高考模拟题征集赛、辅导学生参加国家奥林匹克学科竞赛获奖,根据成绩按下表对应计分。(此项最高分不超过5分)
4.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建设
计算机技术使档案工作的技术环境发生质变,也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学校领导应该切实抓好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积极开展自学和继续教育,以适应网络信息化的要求。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育教学研究档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照片、成绩和其他活动的资料,也反映了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中阶段尤其是重点高中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各种信息量大幅度增长,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现代化,就必须通过网络信息化的渠道,使之在便捷、准确、高效方面产生质的变化和提高。笔者根据自身多年来对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管理工作实践,就推进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网络信息化的若干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
5.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网络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实行网络信息化管理,是实现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顺应学校建设数字化档案室的时代要求。档案的数量总是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步增长的。当前,档案产生的领域越来越广,档案的分类越来越细,档案所包涵的信息量越来越大,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所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管理是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工作量大,时间周期长,技术性强的特征。面对日积月累的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用传统手工目录去查询资料,显然难以适应快节奏,高效率的新形势,纵使具备了完整的索引检阅工具,查全年和查准率也是比较低下的,而且耗时费劲。
6.校园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给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益处
校园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无疑给浩瀚的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福音。首先,实行网络化管理,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网络化是档案工作步入现代化的关键性技术手段之一,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网络信息化则是一项可由多部门协作、多台计算机同时操作的系统工程。这些信息由学校各部门各司其职,共同配合完成,同时也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其次,实行网络化管理,可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动态。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的利用和服务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利用者可以超越时空和机构,在任一地点,任一时间用任一联网的电脑,自如地进入档案管理系统,查询自己需要的档案信息。教师无论在家中还是在办公室,都能通过计算机,快速查询到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的种种信息,以便及时了解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成长过程。十分有利于教师们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对症下药,制定好下一阶段的教育教学研究计划。
7.教育教学研究及实绩考核记入教师档案办法
通过考核办法把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物化成果输入计算机,譬如在每个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档案中,有承担研究课或专题讲座记录,政教处安排的观摩主题班会,完成听课任务,承担教改,管理实验课题,有计划、过程记录,实施小结,撰写论文获奖或刊载,各级各类竞赛、比赛成绩等等,将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档案信息输入数据库中,建立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这样就能够快速查询、浏览所有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档案了。教育教学研究档案信息化也是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档案资源只有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用,才能充分体现档案工作的价值和作用。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的利用率正在不断提高,是研究学校发展轨迹的重要参考资料,只有将纸质档案数字化,实行网络信息化管理,才能克服传统纸质、照片本身属性所造成的保管难题,实现教育教学研究档案利用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 建筑专业 实践教学基地 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TU-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2-0025-02
实践教学基地的研究与实践,对于实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工程、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学习化社会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大学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意见》中指出:“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性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可偏废。”实践教学是远程开放教育的一个重要素质教育手段,也是综合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开放教育建筑专业是广播电视大学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所学的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培养其认知、做事、合作与生存能力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广播电视大学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而广播电视大学建筑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是完成这一过程的唯一重要场所。因此,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在开放教育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近10年来,重庆市江津广播电视大学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和学生毕业后追踪调查的实际情况,在广播电视大学建筑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已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基地建设模式。
一 广播电视大学建筑专业实践教学基地选择的原则
当前,远程开放教育发展迅猛,到2011年年底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已注册学生333万人。重庆市江津广播电视大学有在校生2000余人,开放教育建筑专业在校学生就达到500多人,但学校资金短缺,实验、实习等场所严重不足,影响了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的质量。经过多年探索,我们认为,选择基地应该遵守以下几条原则。一是互惠互利原则。学校利用实践教学基地的条件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教学基地依托单位可从实习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借助学校的科研、师资力量促进自身建设。二是相对稳定、节约开支的原则。三是产、学、研结合的原则。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为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场所,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四是择优规范的原则。有选择地重点联系3~5个高质量的校外实践基地。五是实践教学与就业相结合的原则。建设一批既有利于教学实习,又能促进学生就业的实践教学基地。
二 广播电视大学建筑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条件
广播电视大学建筑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是经学校与当地建委、知名建筑公司、设计院、质检站等商定,与学校建立稳定教学协作关系的建筑业,承担广播电视大学部分学生的社会调研、专业实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任务。
广播电视大学建筑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一般应是具备二级资质的建筑企业、公司、设计院等,设施和设备先进齐全,并有能适应建筑行业实习需要的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及识别、建筑设计、结构设计中的钢结构及混凝土砌体结构、测量放线,井点降水、土方工程、主体施工,施工进度计划表、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竣工资料等。
具有二级资质的建筑业有从事8年以上工程管理工作经历的企业经理,有一支150人以上的高中级职称的建筑技术队伍,能保证指导,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强的实践经验、能进行图纸识别,现场施工、生产实习等教学,能修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等工作,有较强的带教经历和带教经验。部门齐备、管理规范,地理位置、交通、安全及物理环境优良。
三 广播电视大学建筑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确定
确定广播电视大学建筑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应通过当地建委、规划局、设计院等正规渠道对建筑公司,企业等进行充分的走访调研,真正摸清拟建基地的各方面条件,切实满足适合本校建筑专业实践的需要,才能考虑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筑单位。
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择机正式与拟建基地主管领导与相关部门负责人洽谈,按照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的专业规则要求,阐明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目的和意义、责任和义务、利益和好处等,展示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的优势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素质,提高建筑单位领导对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重要性的认识,找到双方的结合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进而达成建立教学基地的共识。
在征得双方主管部门同意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书面协议,由双方单位法人签订协议书,明确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关系,加挂学校广播电视大学实践教学基地牌匾。
四 广播电视大学建筑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
1.加强基地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应有一名领导负责教学工作,成立该基地的实习指导小组。根据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实习计划、要求科室均有一名专门负责实习带教的指导教师,执行和落实教学计划,做出具体的实习安排,保证实习质量和实习任务的完成。基地应把教学工作列入带教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奖金分配、指导津贴发放挂钩。学校对基地的带教人员,享有外聘教师权利、进行科研协作和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享有获得有关教材和教学资料的权利;学校对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进行远程开放教育指导,帮助实习基地切实提高教学和指导水平。
2.加强基地制度建设
基地的管理必须用制度加以保障,进行落实。为此,我校制定了一系列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以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如《实践基地管理制度》《学生课程实践管理制度》《实践基地指导教师管理制度》《课程实践辅导员的职责》《实践基地教务管理的若干规定》《实践基地监控制度》等。
3.教学基地设施建设
基地应不断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购买教学仪器、模型、多媒体设备、教具及图书资料等。根据不同需要,设置教学办公室、教研室、教室、示教室、技能训练室等,以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需要。
五 广播电视大学建筑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效果
我校的广播电视大学建筑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已建立了稳定的关系,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先后与江津建委建筑实验室、江津会计学会、经委及相关企业、江津新闻社、君策律师事务所签订了协议,建立了建筑、会计、工商、汉语言、法学5个实训基地,每年进驻实习学生100人左右,为完成建筑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广播电视大学建筑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企业、公司领导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和任务,按实习计划完成了实验、建筑专业各种实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各项任务。在毕业实习期间,校企双方在完成实践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荐学生就业。几年来,在建筑行业就业的毕业生高达90%以上,形成了实习促就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就业基地建设一体化的新模式。
六 广播电视大学建筑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质量监控
1.加强教学检查
为达到实践教学的预期目标,在省级广播电视大学的指导下,分校将按计划对实践教学基地不定期地到实习实训基地指导、监督和检查,这样既检查了实习生的实习质量,也检查了带教教师的带教情况,同时检查医院实习的管理情况。其他专业由系(部)组织教学检查。
2.教师授课和带教质量评价
包括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学专家督导组评教,评价范围包括、实习教学及毕业从业(设计)等的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由各实践完成,教务科将组织专家、学生对各实习基地实习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评估基地情况。评估结果及时反馈到实践教学基地,并按要求进行整改。学校定期组织开展优秀实习实训基地的评选。
3.教学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