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海外市场调研范文

海外市场调研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海外市场调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海外市场调研

第1篇:海外市场调研范文

不同于传统工业经济,在新经济时代其经济发展的特点主要有:①贸易自由化。贸易保护主义曾经一直是困扰世界贸易发展的重要阻碍,而随着七十年代末欧美经济的逐渐复苏以及交通通信手段的日渐发达,自由化贸易逐渐代替保护主义成为主流经济发展趋势,而WTO的诞生和乌拉圭回台协议的签署更是为贸易自由化提供了政策支持;②经济无形化。即在经济商务交往中,人们更看重的是商品的品牌、资产、科技含量甚至服务等,这与以往仅仅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了较大的差别;③经济网络化。即包括物流管理和商务信息管理网络化的发展。随着电子网络的逐渐推广运用,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在商品供应、销售、生产以及运输电子一体化的发展;④知识经济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科技开发与创新的步伐。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进程,使知识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知识已是推动羟济发展的重要因素;⑤绿色经济的兴起。由于传统工业与消费模式日益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可持续发展已深人人心。目前,各国正以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为目标,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以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很显然,新经济发展的诸多新因素为国际市场营销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二、新经济条件下消费者的变化

(一)注重无形价值。在新经济条件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日渐激烈,人们消费的理念也在随着改变。消费者更多追求的是无形价值,这包括产品的品牌满意度、产品设计形象乃至生产企业的公共声誉、产品的科技成分以及产品的文化内涵等,无形价值已成为决定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

(二)个性消费的突出。在大工业时代.标准化的生产方式使消费者的个性被淹没在低成本、流水线式的单一化产品的浪潮中,且买方市场的长期存在也使消费个性受到压抑。世界经济发展至今,多数产品无论在数量还是品种上都已极为丰富。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增强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大多数消费者都会通过各种可能途径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然后再确定是否购买和购买的品牌。个性消费的突出必将为市场营销提出一个新的挑战。

(三)消费行为的理性化。在新经济环境条件下,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以及易被诱惑的环境,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更呈理性化。首先,对个体消费者丽言,先进的信息交流渠道打破了传统信息来源和地理环境的局限,消费者可以选择更符合自己需求的厂商和产品;其次,传统的购买方式使消费者往往局限于商家预先设计的定价策略之中,而在网络化时代,消费者将会更理性地考虑进货价格、运输费用、优惠折扣、效率等综台因素;再次,在网络经济时代,消费者会主动利用现代通信网络寻找合适的产品,表达对特定产品的欲望和服务要求,使消费者从实际上参与并影响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决策,这在某种程度上将加速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四)消费方式的多元化。在新经济时代,传统满足于衣、食、住、行的消费内容和方式早已成了过去,在生恬水平逐渐提高的基础上,人们的消费支出更多地投入到休闲消费之中且这种体闹消费在世界范围内渐成为主流趋势体闲消费的出现反映了现代消费者更注重生活的质量和乐趣,人们的消费方式正向多元化发展。

(五)绿色消费。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工业经济的急剧膨胀,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如何消除环境污染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已成为各国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目前,随着绿色经济的兴起,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兴起了绿色产业且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在一些国家已成为出口主导产业;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青睐于价格稍高的绿色产品。假以时日,远离传统工业产出模式的绿色消费必将主导未来消费的主流。

(六)对购买方便性的需求与对购物乐趣的追求并存。一方面,高强度的现代工作模式使消费者会以购物的方便性为目标,追求效率和成本的节约;另一方面,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们可供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加,一些自由职业者通过购物,寻找生活乐趣保持与社会的联系,减少心理孤独感,因此他们愿意多花时间和精力去购物,这两种购物趋势将在今后较长的时间内并存和发展。显然,在新经济时代,消费者社会公共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个性消费和休闹消费的突出,都为企业和商家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消费者行为在新经济环境下所产生的变化必将对现代国际营销的变革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新经济下国际市场营销的策略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日趋深化的时代,尤其我国加入WTO后,面对高新技术所带来经济生活的新变化以及消费者理念与行为的深刻转变,在前所未有的市场环境驱动下,我国企业如何把握国际市场营销的策略应是企业成功走向世界经济舞台的关键。一般而言新经济时代下,国际市场营销策略主要包括:

(一)把握个性化需求。随着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变化,我国企业要想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巩固已有的海外市场,应在加强产品标准化的同时,更加注重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加强对海外市场的调研,保持与海外客户的关系。电子网络的宴时在线功能,无疑为海外市场调研、掌握国外消费者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提供了捷径,井将在较大程度上提高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效率。可以说,在消费者更加理性化的时代,如何把握国外消费者个性化的变化,应是现代国际营销成功的关键。

(二)网络营销。网络经济的到来促使经济的运行方式突破了传统的工业经济模式,同时,也为商家与企业提供了一种更为便捷、高效的营销模式——网络营销。当然,网络营销不是一个虚拟的概念,而是有特定的含义和内容,即是一种全新的信息沟通与产品销售渠道的有效结合,使传统的有形市场发生了根本的变革。

成功的网络营销主要依赖以下几点:(1)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网络数据库是沟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整个信息系统的基础,健全的数据库包括客户数据库、产品数据库和供需信息数据库。应当说,一个完善的企业数据库,必将打破地域和交通的局限,使用户开阔眼界,吸引更多的海外访问者,提高企业的声誉。(2)加强网络市场调研。调研的对象主要是企业产品的海外消费者和企业的竞争者其中选择合适的搜索引擎和确定适用的信息服务应是市场调研的关键。当然,根据调研的用途,应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整理与分析。(3)确定适时的同络营销战略由于网络营销区别于传统营销的根本原因是网络本身的特性和网络顾客需求的个性化,在网络营销环境下,企业必须根据海外市场的变动趋势,首先树立起网络整合营销观念和软营销观念,然后以全新的理念确立网络营销的战略规划。

当然,90年代初兴起于欧美的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商业经营模式,具有高效率、自动化、无纸化以及安全性等特点。由于我国在网络基础建设、政府角色定位、安全以及信息化发展上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在发展电子营销上,我国不仅应研究国外电子营销的发展方向,而且更应推进自身的信息化进程,加强对电子营销人才的培训,发展网上服务,使电子营销在我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方面不断拓展其广度和深度。另外,我国企业应注重利用网上产品宣传、网上交易等优势,全方位开拓海外市场,以把握国际商务发展的趋势。

(三)绿色营销。绿色产业和绿色消费的蓬勃兴起,必然导致绿色营销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受到其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限制。加人WTO后,随着关税和数量限制的逐渐取消,技术壁垒必将是各国政府采取保护本国工业的有效手段之一.且加之环境污染问题的突出,环保壁垒定是各国实行有效保护的“合法措施”之一因此,我国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必须做好绿色营销。首先,注重产品的环境质量,争取通过1SO9004质量标准,采用环保技术进行生产,并强调产品本身的无害性;其次,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谈判中,应强调绿色沟通,把环保标准作为一个主要的讨论议题,并在网上宣传时强化产品的环保性;再次,加强产品的环保宣传。企业可通过电视、报纸等传媒以及公益性的营业推广,大力强化产品的环保性及对环境的无污染性,树立起产品在海外的绿色形象。这方面国内簿尔、春兰、格力等大型公司做得比较好;最后,在包装、运输、交易、推销等一切营业活动中注重环保,减少污染,保持产品乃至企业在簿外市场中良好的公共声誉。

(四)休闲营销。就传统观念而言,只有生产才能创造价值,而在新经济条件下,人们逐渐意识到消费对经济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后,休闲业实际上已成为一部分国家的重要发展产业我国的休闲经济发展较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而随着近年国内双休日和节日长假的实行,休闹产业将面临着无限生机。要使我国休闲经济与世界潮流接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国家政策支持。随着人世在即,我国必须迅速作出规划,并在宏观上支持,以迎接国外竞争的挑战;(2)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目前我国与休闲产业配套的基础设施还远远不够,航空、铁路、餐饮、银行、保险等行业与国际仍有较大差距,休闲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必然要求发展与之相关的基础产业;(3)酉部应大力开发发展休闲产业目前西部大开发已成为国家的一项发展战略,而西部独特的旅游资源应是西部产业发展的有利支持点。

(五)知识营销。在新经济时代下,由于消费者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知识营销也势必成为现代国际营销的重要内容。首先,消费者更趋理性化,会通过咨询和查询的方式使购物行为更有针对性,这将迫使商家和厂家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以满足消费者在更高层次上的需求;其次,产品应体现人文眭,现代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往往更注重其无形价值.即人文底蕴及文化内涵,因此产品的人文化将是产品打动顾客的最有利手段;再次,在产品宣传时,广告的艺术性和渲染力往往成为现代消费者对目标商品取舍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鉴于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商家如何在公共推广、传媒等宣传本企业产品的文化背景时最终打动海外知识型消费者必成为现代国际营销成功的重要因素。

第2篇:海外市场调研范文

一百多年来,中国电影在故事片、美术片、戏曲片、纪录片和科教片的创作上,成果非常丰富。据不完全统计,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单独拍摄的影片,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一百多年来,中国一共拍摄有故事类影片10500多部,加上美术片、戏曲片、纪录片和科教片,总计约33000余部。当然,如果加上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各类视频作品,如微电影、微视频,还有学生作品,那就异常丰富,数量上极为可观。中国电影在2012年不断开拓进取,绘就了新的历史篇章。2012年国内共生产故事影片745部,全年各类电影总量达893部。而国内电影市场迅速崛起,2012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170.73亿元,国产影片票房达82.73亿元,占总票房的48.46%。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票房已接近100亿,比去年同期上升超过40%。这个速度,在过去是不能、也不敢想象的。十多年前的中国电影,产量非常少。2001年仅88部。而年度总票房,2001年才不足10亿元人民币。作为电影产业的经济指标,在2010年,全年总票房首度突破百亿大关而跨入“后百亿时代”,而国产影片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同样取得了几乎是非常让人惊喜、甚至是“意外”的收获。自今年贺岁档以来,不仅出现了《泰》、《西游降魔篇》等两部过十亿元的华语大片,而且《十二生肖》、《一代宗师》、《当北京遇上西雅图》、《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等,也获得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显示出国产电影的市场成熟。其中,类型片创作趋向活跃,电影票房屡屡创下纪录。国产影片创作在2012年的变奏、转折与发展,和其他重要艺术现象一样,是其所处的时代、现实和社会的创造物。中国电影创作及市场的内容和形式上的变革,很显然已经融入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新语境的表现内涵、形式呈现出的交织关系中。中国电影的成就、多维与丰富性,以及快速发展的电影市场情况,成为昭示中国崛起的辉煌的文化证明。

但是,就在国内市场快速崛起的同时,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对于2012年的中国电影说来,国内外市场冰火两重天:国内市场发展到170.73亿元,同比增长30.18%,而海外票房与销售收入仅有10.63亿元,同比减少48%。近年来的海外市场在逐年急剧萎缩,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在本土市场上大获全胜,却无法开拓海外市场。从《赤壁》、《投名状》到《泰》,都成为败走西方主流电影市场的典型例证。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亟待改变。

2012年2月中旬,中美间达成了一项扩大中国进口好莱坞3D等特种电影的协议,显示中国电影市场进一步开放的趋向。显然,政策由充分发挥护航改变为更为开放的情况,类型电影生产、电影产业、市场及技术发展势头不减,迅猛异常。但与此同时,真正实现中国电影和海外市场的无缝对接,却缺乏有效性和持久力的政策举措与策略。

我们看到,一方面,进口大片数量的增加对国产影片和中国的电影市场在票房、技术、艺术以至文化内容上的冲击明显,另一方面,中国电影“走出去”更面临好莱坞的强势话语。好莱坞对国产片创作无疑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对于中国电影来说,以美国好莱坞为代表的国外商业电影,构成了全球化的市场竞争、艺术、技术与文化语境。

然而,仅成为“世界电影市场”,成为好莱坞的第一大海外市场,还远远达不到发展的目的,对于中国电影来说,走向世界,发挥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发挥电影海外市场竞争的作用,是实现质的飞跃,赢得国际影响力,成为全方位电影大国以至电影强国的唯一方式。

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竞争策略及其实现的关键,是如何实现中国电影的“国际化转型”。它包括对内通过华语电影的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中国电影;对外采取区域化市场开拓的方式,针对不同区域的特性制订不同的竞争对策。电影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力,有力地证明了电影在时代文化复兴与文化建设中的位置。

近年来,在中国文化“走出去”作为我国文化发展战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我国文化建设战略重点的背景之下,不少论者都将目光聚焦于电影这一最具国际化性质的产业门类,于是涌现出了诸多为中国电影“走出去”工程解方程的课题。由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亦中主持的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重点项目“中国电影‘走出去’路径与策略研究”,在前期研究成果中梳理了中外电影交流跨世纪的进程,考证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动因与文化心态,并对中国电影在海外能见度作出解析,认为要积极应对“文化折扣”,最后提出了三条路径“分步走”:文艺片挺进国际电影节;重点辐射亚洲地区;商业大片硬碰硬“与狼共舞”。由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李怀亮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际传媒秩序重构与中国传媒业发展战略”等课题,在前期研究成果中指出,中国电影“走出去”工程仍面临整体带动性不足、观念陈旧等问题,需要做好企业培育、国际市场调研、电影配音、人才培养、拓宽和选择合适的发行渠道及建立品牌、开发电影产业链等六个方面的工作。由清华大学教授尹鸿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影视文化战略研究”,在前期研究成果中认为,提高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是要辩证地处理好民族性与世界性、传统与现代、以我为主与市场适应的关系;适当地妥协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前提,走得出去才能站得起来;文化输出必须遵循软实力的柔性规律。由上海大学教授聂伟主持的上海市社科规划课题“基于产业集聚与文化交往的电影竞合研究”,在前期研究成果中提出“泛亚洲电影共同体”的建构策略,立足海外华裔社群,将视点从好莱坞转向亚洲市场,重点培育区域产业文化链,通过跨国/区竞争合作,提升中国电影产业实力。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王凡主持的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中外合拍片与中国电影全球化战略”,在前期研究成果中认为,面对以“融合”和“对话”为特征的新的历史阶段,中外合拍片不仅是一个中国文化输出的平台,一个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主要渠道,一个用“借船出海”的思路打造中国电影产业实力的跳板,而且是一个力图与全球主流电影市场和全球主流电影观众价值观相融合的“行业事实”。上述观点和成果,不仅在文献研究、文本研究、历史研究、市场调研方面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力,而且在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双重维度上都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但探讨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竞争的策略与路径,并就如何真正实现中国电影的“国际化转型”,提出看法,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的工作。

中国电影海外竞争策略可行性所涉议题内容丰富,有着很强的开放性和广阔的理论研究价值,深入探讨,寻求发展或突破的新路径,具有现实针对性和面向未来的前瞻性。回望有史以来中国电影对外交流、输出和交易,有其值得肯定的历史成绩,但中国电影在海外发行、海外推广以及两岸多地积极开展合作、提升传播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进程,在商业经营、内容、生产、融资、推广及大中华地区的合作与融合诸方面新的发展、互动与创新,值得反思,所需进行的调整和改变,势在必行,且意义重大。

中国电影走出去,在传统的意义上,是由政府扶持、组织、协调之下进行的。近年来,在海外举办中国电影节(展),选送优秀影片参加国际电影节,在做好公益性的对外交流的同时,还愈趋注重商业性的海外营销。2012年,电影局大力推进电影频道在9个非洲国家的13家主流电视媒体、缅甸国家电视台、波兰国家电视台、美国俏佳人集团ICN电视台落地。同时,在境外40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共举办了118次中国电影展映活动,展映国产影片614部次,比2011年增加4个国家,增加43次展映活动,增加129部次影片;共选送390部次影片参加在32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举办的77个国际电影节,比2011年增加7个国际电影节、95部次影片,其中有55部次影片在21个电影节上获得73个奖项,获得奖项数量比2011年增加9个。一年来电影局共组织译制国产影片47部(英、法、西、阿、俄等10个语种),向48个驻外使领馆提供了526部次影片,用于举办中国电影展映活动。此外,电影局充分利用在国外举办的中国文化年与各国建交重要年份等机会,配合外交部、文化部等部门先后在土耳其、印尼、以色列、白俄罗斯、日本举办中国电影展映活动。目前已与一些国家相关机构建立了长效交流机制,在法国巴黎、美国洛杉矶和纽约、日本东京、加拿大蒙特利尔、香港等城市实现了每年固定举办一次中国电影节(展)的目标,在俄罗斯、新西兰、韩国实现了两年举办一次中国电影节(展)的目标。在巩固重点国家地区已有电影交流平台和渠道的基础上,又在缅甸、匈牙利开辟了新的影展举办地。

举办公益性的中国电影海外展映活动,搭建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富有一定的效果。而由国内半官方性质的职能机构、行业协会联合国外非官方机构(民间组织或企业),以华语电影的模式切入,推进与亚洲电影、欧美电影的携手合作,这一追求共赢的“中国路径”在2012年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法国斯特拉斯堡红水晶国际华语电影节、澳大利亚金考拉国际华语电影节中初显规模。例如2012年的金考拉国际华语电影节由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与华语电影节协会联合主办,邀请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新加坡、澳门等地的最新华语电影作品参加竞赛和展映。本届电影节共20多部影片参展,放映了40场次。由中、韩、新加坡合拍的《危险关系》作为开幕式影片,除了中澳合拍的《幸福卡片》得到展映之外,还有《画皮》、《黄金大劫案》、《低俗喜剧》、《LOVE》、《赛德克· 巴莱》等优秀华语影片。类如这样的电影展映与交流,呈现当代中国电影佳作,展示中国电影人的才华与风采,让更多海外观众了解中国文化,感受当代中国的脉搏和当代中国形象,是有意义的。

从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现状来看,中国电影目前主要依赖广电总局的海外推广公司作为输出渠道,这一机构因为没有影片的版权和专项资金支持,在海外推广过程中只能起助推作用而并非主体。而由于中国电影产业化还不成熟,在国际电影贸易中又存在“文化折扣”问题,导致我国每年生产的大量中低成本影片在国际市场的潜力非常小,“走出去”的真正主体——拥有电影版权的制片单位对海外市场的态度也不够积极,缺乏“走出去”的动力。因此,在政府“电影外交”的官方话语之外,充分发挥企业、民间社团的力量成为了当务之急。而民间性民营制片机构、公司、影人也要充分确认自我的传播主体地位:其一,在制作上,积极与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人员合作,集合多国制片方进入国际市场。其二,在宣传发行环节中,积极参加国际性电影节、影展、论坛活动。利用海外机构,甚至个人对中国电影的兴趣,共同举办电影展、电影交流活动,以此为渠道实现宣传和销售双赢。努力打造电影市场的平台,在海外形成营销网络,积极推荐优秀的本公司影片参赛,提高公司、机构、影人的知名度。其三,造就专业的电影国际贸易公司,实现海外发行销售的专业化运作。并且实现公司针对目标市场和关系机构建立客户档案、构建目标市场的追踪记录,制作各种宣传材料,影片片花或者样片光盘,译制外文字幕拷贝,利用海外主流媒体宣传中国电影。近年来,中国电影走向海外市场主要是依靠以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以及中国电影集团等国有电影企业和华谊兄弟、新画面、保利博纳、银都机构等为代表的民营电影企业进行的海外发行,同时辅之以电影节展以及戛纳、柏林、威尼斯等三大国际电影节等的电影交易市场,而北京、上海国际电影节和电影交易市场也在对外推广工作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方式确实为中国电影走向海外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中国电影企业要被海外市场接受和认可,尚需要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市场经验等方面加强机制建设,加大创意性内容生产项目,规划具有可行性的推广发行战略,实施全方位的系统性扶持,共同努力,规范投融资环境,为改进和增强中国电影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路径做引导。更为重要的是,能不能走向国际,站稳海外市场,以扎实而有效的竞争策略与路径,赢得世界的市场资源,对于努力实现国际传播的中国电影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其国际化程度的标志。

2012年11月中旬上映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首周四天1.01亿,截至12月31日,获得5.71亿票房。但是李安的这部影片,并非仅仅反映在票房上。影片中,碧海蓝天、发光的鱼、斑斓老虎以至人与虎的离奇故事,它们的故事意涵、影像和为美轮美奂画面所包蕴的人性、神性和东方文化问题,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东西,成为美妙观影的记忆与分享。

李安的电影创作给我们提出重要的参照与警省。伴随着中国电影票房节节攀升,繁荣背后隐藏的是一种困窘的景象。商业大片题材和类型单一,文化底蕴贫瘠,中小成本影片对国际市场定位不明确,缺乏叙事的智慧和张力,这些恰恰是2012年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遇阻的症结所在。由法国著名导演吕克· 贝松创立的欧罗巴公司艺术总监弗朗索瓦认为,无论是商业大片还是艺术影片,在欧美观众眼中,只要是非英语片,一律被他们视为非主流电影,这就是世界主流电影市场营销语汇中所谓的“外语片”。而任何外语片会被自然而然地归为“艺术院线”的发行范畴,这便对中国影片的国际市场定位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所以,明确的市场定位及相应的营销策略则是一部影片实现其市场价值的重中之重。

类型和题材单薄,创作理念、制作水平、运营理念、营销方式与好莱坞差距显著,国产电影海外票房依靠的主要部分不是中外(中美)合作拍片,就还是作为受众主体的海外华人,而作为华语电影长期海外票房保障的东南亚市场,近年来却在大幅缩水。因此,以武侠片、动作片切入,带动类型多元化实践,拓宽片种,积极进行电影类型美学创新,至关重要。用类型区分电影有利于制片人获得资金上的好处:类型电影在某种意义上总是“预先出售”的,因为观众喜欢预期和辨认熟悉的类型特征。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贸易部便提醒好莱坞制片人,动作片比起那些“边走边说”,依赖对话讲述故事的影片更有海外市场,特别是那些“非英语”的海外市场。重磅炸弹式影片中激动人心的情节和激烈的动作镜头是最容易也最能跨越国界获取利润的形式:使它“变得更简单、动作更激烈”,被认为是最通俗的国际化配方。[1]动作片开拓海外市场的类型优势已在中外影坛达成共识,但中国电影只有树立品牌和个性才会具有国际竞争力。武侠片对海外发行商的巨大吸引力在于它是一种打上中国标签的产品,难以被其他海外竞争者们成功地模仿。这既强化了我们立足本土市场的意识,又提高了产品的海外竞争力。中国武侠片极少能与真实情感及文化产生关联,长久以来仍停留在感官刺激的层次,无法提升。武侠片走向海外市场一定要打通东西方共通之处,制作富有人文气息的武侠片,展现人性的挑战与挣扎。不过,武侠片也要面临电影类型美学创新问题。类型的一致性需要传统和成规的简要再现,但是也允许既定的期待与新奇之间的相互作用。除了和那些在过去让观众满意的其他电影一样,一部电影还需要某些不同的特征,使它成为“新的”电影。

很显然,顺应时展需要,改变中国电影内容生产的短板和总体竞争乏力的现状,在世界电影市场形成强有力的竞争态势,体现了强烈、鲜明的时代特征。如果说实现中国电影的国际化转型是开拓海外市场的总体战略,那么明确区域化市场开拓、在内容生产、数字技术、投融资及推广等方面实现国际化转型则是具体战术。中国电影需要积极应对社会、产业和文化发展挑战,把握社会和文化发展,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确立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竞争的坐标。面对好莱坞的全球化战略,中国电影要在学习好莱坞国际化的经验的同时开辟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化不断发展的今天,电影海外拓展与责任又该如何把握?在电影观念与电影实践发生巨变的当下,如何更好地进行中国电影的生产、经营、融资与推广,华语电影需要做怎样的合作与融合?这些都是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竞争策略建构中重要的时代性命题。

面对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的问题,需要进行系统、深层的研究,提出海外市场竞争策略的路径。海外电影市场现状与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深层问题联系紧密。随着中国国内电影产业的崛起,拥有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从电影大国升级为电影强国的重要标志。拥有海外市场关键在于实现中国电影的“国际化转型”,以区域化市场开拓的方式把海外市场划分为北美、欧洲、俄罗斯、东亚及东南亚等地区。另外,从中国电影史的角度也可以看出走向海外市场的经验,比如三、四十年代的神怪片、武侠片对东南亚市场的占领以及七八十年代香港功夫片对国际市场的号召力。中国电影目前的海外市场状况相比历史上和好莱坞还有很大的差距,急需在内容生产、融资渠道、推广营销等环节上加强海外市场的观念。

国际化转型指涉电影的内容生产策略。内容生产中最重要的就是对观众情感的生产,观众看电影是为了体会他们自己的情感,因此电影作为一种娱乐形式,一定要与观众产生共鸣或被认同。中国电影在类型上比较单一,只有武侠和动作片能够走向海外,拥有较强的竞争力,新型中国电影将以武侠片、动作片为切入点,带动类型多元化实践,拓宽片种,积极进行电影类型美学创新。在影片叙事策略上也需要进一步国际化,用国际流行的电影语言、叙事惯例来讲述中国故事。此外,在商业类型片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也重视艺术片的国际化,进一步巩固艺术片在国际电影节中的位置。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制片公司试图通过“合作”的方式达到资本“合谋”,“借船出海”,利用国外发行渠道进行影片推广,并从单向资本输出过渡为国际化企业经营、合资制作、植入广告等深度合作模式。

2012年,中国电影海内外市场出现了技术、人才、资金双向流动的趋势。几乎每一部国产商业大片都离不开国际团队在技术、人才等制作方面的加盟,足见多元化跨国合作在中国电影“走出去”战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电影的融资形式越来越丰富,电影的工程越来越庞大,这也就给推动、孵化这个产业留出了许多空间与可能。迅速发展的中国电影在融资方面的需求、对基金对金融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凸显,因此,研究中国电影业融资特点、总体投融资结构以及融资渠道和效果是必要的。推广模式包括政府主办、商业宣传、民间活动和媒体等,特别是以互联网为首的技术进步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技术创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国电影应该在创作阶段就结合不同海外市场设定合作方案,用科学的方式来推广和宣传,这是中国电影开拓海外市场的关键所在。

无疑地,大电影转型中的产业交叉为海外市场竞争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和动力。利用多媒体平台,跨越不同的传播和放映渠道进行拓展,可有效建立“内容+渠道+衍生品”的全产业链协同模式。在好莱坞的企业结构中,“协作经营”策略正大行其道,它被描述为在经营行为和产品之间、在硬件和内容提供之间、在媒体之间、在不同的表达手段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创造性的横向合作。这是目前从事多元化经营的跨媒体集团的主导经济逻辑,在未来的发展历程中,新发行技术的出现只会强化这样的商业逻辑。每一次市场的拓展,联合的规模都比以前更大。中国电影走向海外也可以联合新媒体平台,提升传播效果,拓展放映渠道。2012年,“迅雷”斥巨资独揽《一九四二》的网络播放版权,并实现全网高清首播,进一步奠定了其“网络高清影院”的行业定位。另外,还可以向搜狐等新媒体企业出售电影的放映权,逐渐积累市场。2012年度“中国电影文化国际传播研究”调研数据显示,选择电影院观看中国电影的受访者占36.5%,2011年这个比例是32.2%,并没有明显的变化。2011年选择网络的受访者比例是42.1%,2012年达到了58.0%,相比之下有大幅度上升。从2004年开始,Web2.0的出现,几乎改变了互联网运行的整个模式。随着新媒体、数字技术及业态的发展,传统电影正在走向大电影。无处不在的影像与数字科技互为因果,大电影的数字化趋势为其带来质的改变和提升。数字化的全面作用、互动技术的运用,使得胶片电影生产的格局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大电影通过视觉形象、独特的数字化手段和视觉意义创造出共同的精神世界,进而通过数字化传播与放映使它对业界和社会发生更为广泛的影响。在大电影时代,传播形式的多元使电影形态多元化,微电影、手机电影等多种视频形式的兴起,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影院电影形态。与此相对应的是,电影产业也出现复合化趋势,电影与游戏、互联网等其他文化产业的紧密交叉,完全改变了电影的业态特征,这为中国电影的海外竞争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字电影是新型中国电影的载体,也是中国电影走向海外市场的主要类型。

还需要看到,大中华地区电影的合作与融合,包括合拍片在海内外票房市场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份额,并进而成为全球电影产业发展的新方向。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内地电影产业的崛起,平行发展的格局被打破,合作与融合成为主流趋势,华语电影以至泛亚电影无论作为一个文化发展共同体,还是经济产业复合体,在中国电影走向海外市场的过程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华语电影的生存依赖于地域文化与共同影市的纽带,要拍出有深度、吸引观众的作品,背后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仍然是文化,是价值观的传播。从中国内地电影与香港电影、台湾电影的融合,再到与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携手合作、追求共赢的未来发展格局,这将是新型中国电影拥有海外市场的基本路径。

进一步推动中国电影的海外市场竞争与国际传播,促进中国电影业的发展与繁荣,把握中国电影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维度,对推进中国电影国际化转型和市场竞争乃至世界电影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国产电影不断获得新的市场意识,有了跨越式的较大发展,为今天、当下的中国电影创造海外市场拓展机会,为电影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前提。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竞争逐渐建立起新的多样性的创作格局及新的国际化转型趋向,为明天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藉此推动文化进步,造福人类,受到人们更多瞩目和期待。

注释:

[1] [澳]理查德 · 麦特白:《好莱坞电影——美国电影工业发展史》,吴菁、何建平等译,华夏出版社2011年版,第99页。

第3篇:海外市场调研范文

本研究将按照调查结果提出在泰国市场使用哪种广告媒体推荐网络游戏能促使泰国玩家对游戏产生最大的兴趣,同时,建议在泰国市场使用什么形式的广告媒体策略才符合市场需求。

关键词:网络游戏;泰国市场;广告策略

中国网络游戏与泰国市场的概述

目前为止,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支柱产业之一。在《2013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中中国游戏市场用户数量达4.9亿人,销售收入831.7亿元。中国网络游戏产业不仅在国内迅速发展,同时也向海外拓展,中国网络游戏出口规模已经达到5.7亿美元。仅2012年,就有40家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177款网络游戏进入海外市场。近年来,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出口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通过网络游戏这个窗口,让全世界了解中国文化。

在海外市场当中,东南亚市场算是中国游戏出口的重点区域之一。IDC著名调研公司估计在东南亚国家(涉及6个国家,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波、菲律宾)网络游戏市场价值达到122.13亿泰铢(24.23亿元)。IDC估计2014年价值增长到149.25亿泰铢(29.85亿元)。

目前泰国网络游戏发展正处于成熟阶段。在2013年,估计市场价值超过50亿泰铢(大概10亿元)。从2012年到2013年,从41家发行商增加到47家,玩家账号数量超过6000万。移动网络的发展和高速网络运营竞争力也是让泰国网络游戏不断地发展的推动因素之一。2013年,移动游戏的玩家数据大概800万人。

研究方法

在泰国市场,广告媒体依然是推广中国网络游戏最有效且最易控制市场营销成本的路径。从2014年9月20日至10月21日,在为期一个月的泰国市场调研过程中,本研究利用泰语问卷,以线上的网上调查问卷与线下的纸张调查问卷的形式,共计调查实际玩家300人。运用李克特量表对数据进行了五等级分类,运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测量指标包括频率、百分比、中位数和标准偏差果。

研究结果

从调查结果发现,广告媒体对受访者选择中国游戏的影响程度最多。在广告媒体的类型上,游戏新闻网站对促使玩家对游戏产生兴趣并且愿意付诸实际“玩”的行动最为有效,其中游戏新闻网站包括网络游戏社交网的广告。在传统媒体的使用中,网络游戏杂志中的网络游戏信息易激起泰国玩家的兴趣。通过新媒体使用手机平台的应用和聊天程序里的漫画帖子也能激发泰国玩家的对游戏的兴趣,漫画帖子更是成为众多游戏玩家下游戏的重要渠道。

相较于上述媒体广告形式,研究发现,广播广告、日报广告和杂志广告(无游戏内容)对泰国玩家的兴趣影响较低。电视广告虽然能使泰国玩家产生兴趣,但是投放电视媒体的相对较高。所以建议游戏发行商公司需要考虑自己的市场营销传播的成本后再决定使用什么广告。

结论

为了能达到公司的预计目标同时更好地控制市场营销成本,市场营销传播者必须综合考虑各个广告投放平台的优点和缺点、可以触达的目标用户以及公司的市场营销成本。因为中泰两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差异,对于志在进军泰国市场的中国游戏商来说,广告是最佳的营销方式。但为了取得既定的甚至超于预期战略目标,中国游戏商需要立足泰国本土,综合中国资源、泰国资源乃至世界资源,做出符合国际化战略,适合泰国本土特征的广告营销战略。(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科特勒.市场营销原理亚洲版.(第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维尔斯.广告学:原理与实务:(第9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Asiasoft Corporation PLC.Annual Report 2013.Bangkok.2013

[4]Clow,Kenneth,Baack D.Integrated Advertising,Promotion,an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Prentice Hall.2012

[5]Leader Time.IT Trend 2014 in Thailand,[EB/OL].2014

http://nstda.or.th/news/15883-itu-telecom-world-2013

第4篇:海外市场调研范文

数据显示,TCL、波导、康佳等老牌厂商经受住考验稳住了阵脚,以及天宇、创维、国虹等新兴厂商的迅速崛起,是推动这一结果的两大积极因素。业内人士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两大变化背后都有着相同的诱因――由于联发科技(MTK)等上游芯片厂商创新性的Turnkey Solution模式(将芯片与手机开发所需的软件平台乃至第三方软件捆绑销售)提供了最先进、健全的多媒体平台解决方案,使得国产手机厂商拥有了快速的产业链集结能力和市场反馈能力,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争夺上,从而一举扭转了被动局面。

TCL通讯的经营状况自2006年下半年起开始呈现出明显的复苏迹象。2006年底其国内销量持续出现超过30%的同比月增长,在海外市场经过了国际化阵痛之后也逐渐打开了局面。在其中增长率最高的拉美市场,其市场排名从2003年的空白一举冲进前四位。TCL通讯总裁袁怡表示:“联发科技多媒体平台适应当前市场的快速变化和不断创新的功能需求,因此成为TCL产品主要应用的技术平台之一。借此,TCL的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一直占据市场的主导。”

波导手机总经理徐立华表示,公司在2006年针对市场环境的变化采取的一系列变革措施已初见成效,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引进了联发科技多媒体平台。“这帮助我们大幅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使得我们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国内市场多变的需求”。徐立华认为,联发科技多媒体平台同时也会让波导的海外业务发展获得新的动力。据悉,一款采用联发科技芯片及平台的旗舰机型将在近日推向海外市场。此间分析人士指出,虽然波导等老牌厂商目前尚未完全摆脱困境,但“眼前剩下来的问题大多是为过去最后埋单”,随着其快速市场反应体系日渐成熟,重现2003年的辉煌已变得指日可待。

另一老牌国产手机厂商康佳通信总经理李宏韬认为:“引发科技多媒体平台使我们节省了大量重复性的产品开发工作,从而将优势资源集中投入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差异研发中去,做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2006年康佳超薄手机D163将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红星设计奖、中国工业创新设计金奖揽于一身,更在2006年8月登上了素有国际工业设计奥斯卡之称的德国IF设计奖领奖台,而这款手机采用的正是联发科技的芯片。“我们的多媒体手机不仅在国内卖得好,在国外也很受欢迎”。据悉,目前康佳“深耕海外市场、发展目标放眼全球”的战略已取得质的突破,海外销售占比已超过50%。

第5篇:海外市场调研范文

目前,在中国内地和海外市场,同仁堂的终端已经超过2000家。其中,在海外23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123个终端,中国内地除地区大概有1800多家门店。但对于大众消费市场来说,这还远远不够。

“第三方渠道对于我们来说是全新渠道,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俞睿璇透露,双茶饮料研发之初,同仁堂就做了近6个月的渠道调研项目,“我们聘请第三方公司来整体调研,研究第三方渠道的运营模式,也走访了很多经销商,从而制订整体的渠道策略。”

“我们想稳一点。”主管第三方渠道的张丽萍回忆起2015年7月双茶饮料刚刚上市时的情景,“之前我们没有对经销商开放过这个领域,相当于同仁堂大门没有开放过。7月23日双茶推出以后,有大客户直接把价值200万的货品全包了,即便如此我们也没有四处招商,因为还是想一步步地,基于以前的步调做各种调研、各种实验,然后做一个整体营销方案,整体考量以后再去出发和布局。”

一方面是出于谨慎,另一方面源于上市当时已经过了凉茶季,同仁堂决定先铺自有渠道和大型超市,在可控范围内不断做市场调研,汇总消费者反馈,以调整营销策略。

此前,同仁堂健康产品的销售渠道比较单一。单一渠道不仅风险较大,且无法满足大众消费的需求,如果同仁堂真的决定布局“大健康战略”,渠道多元化势在必行。鉴于此,双茶产品仅仅是开拓第三方渠道的先导部队,其最终目的是为此后推出更多快消产品线平道路。

“‘十二五’期间我们一共开发了330多个新产品,包括药品、保健品、食品、化妆品各个品类,丰富了同仁堂整个产品群。下一步,我们还想力争再推出300多个产品继续扩大产品群建设。”同仁堂董事长梅群介绍说。

同仁堂健康“双茶”接下来将主攻北方市场,以重点城市为突破,深耕下沉渠道,拓展营销模式。目前“双茶”产品已进驻京东,并在同仁堂健康自有门店及部分商超卖场销售,正在推进更为全面的线上、线下渠道覆盖。

“第三方渠道的拓展重点将放在全国的一、二级城市,以华北区作为试点。虽然华北区不是冲凉茶的首选地域,但因为同仁堂在北京,在我们家门口儿。华北区老百姓对同仁堂有一定的情结,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华北区深扎,深扎以后再往南方拓展,这是我们的一个初步策略。”张丽萍介绍说,“首先是北京、天津这样有代表性的城市,其次就是上海、江苏、深圳,接着遍及全中国各大商场以及知名大型连锁,比如家乐福、沃尔玛等。”

在渠道方面,同仁堂保持了一贯的差异化定位战略。与其他凉茶产品不同,同仁堂凉茶将主要渠道瞄准商超和餐饮渠道,“这两块占比达到总渠道的70%。我们对消费人群定位是不一样的,先做卖场和高档餐厅,把整体品牌理念传播出去以后,再从上往下灌输给消费者,重新教育消费者对凉茶和玛咖的认知。”张丽萍说。

除了自北向南渗透的渠道拓展路线,同仁堂“双茶”产品还将自一二线城市向低线城市渗透。“在终端建设上,我们主要是在省会城市和一线城市,在地级市渠道布局比较弱,下一步我们继续推进县一级城市,使终端能够更好直接为消费者服务。”同仁堂董事长梅群表示。

在线下渠道开拓的同时,线上渠道也在不断延展。在天猫旗舰店之后,2015年11月5日,同仁堂健康正式宣布入驻网上药店壹药网,并在该网开设首家中医品牌馆“同仁堂品牌馆”。2016年,同仁堂还将专门为线上渠道推出“爆款产品”。

此外,配合“大健康战略”,海外市场也将成为渠道开拓的重点。梅群透露道,“根据中央提出来‘一带一路’的建设,我们想在‘十三五’期间,不断地扩大海外终端建设,以前我们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同仁堂’,下一步叫‘有健康需求的地方就要有同仁堂’。”

饮料行业的渠道竞争一向惨烈,张丽萍将其称为“江湖”,足见水深。当年,加多宝与王老吉之争,上至高空广告对战,下至渠道终端排面抢夺,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商业悲喜剧。仅经销商与销售团队的问题,就是同仁堂“大健康战略”绕不过去的坎儿。

第6篇:海外市场调研范文

新希望集团正在进行全球化生产、采购、金融基础上的市场转型。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一个企业“走出去”很困难,每个国家的文化、法律、社会习惯都不一样,因此中国企业应该抱团取暖,才能更好地得到双方政府的支持,让上下游企业更好地衔接。

目前,新希望已在16个国家创办了约50家工厂,比如越南、印尼、印度、埃及、土耳其、南非等,波兰、俄罗斯等国的新希望工厂也正在建设中。

刘永好表示,“走出去”的企业要善于与国外企业、国际机构合作,他们在法律或其他方面能帮助中国企业。比如,新希望就善于同国际金融公司 (IFC)等合作,这是成功的一个秘诀。

利用海外资本

6月9日,世界银行集团成员IFC与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加坡子公司,在北京签署了6000万美元的融资协议,支持新希望在南亚及东南亚10个国家的饲料业与食品产业投资及运营,促进该地区农牧业发展。

IFC的6000万美元贷款分为两个部分:4000万美元的自有资金贷款,2000万美元则来自于IFC管理的联合贷款组合计划。该计划是一个新的资金动员平台,为机构投资者提供机会间接参与IFC未来的中长期贷款组合。该投资项目主要帮助新希望在孟加拉、印度和越南等国的投资。

“IFC和新希望的合作关系始于2001年,当时合作的是化工企业。”IFC负责全球合作的副总裁冯桂婷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新希望在中国农业领域是一个旗帜性的公司,IFC正努力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支持新希望的发展,且在2013年投资了新希望产业基金,现在开始支持新希望的海外布局。

冯桂婷表示,能够帮助中国公司进行海外扩张,把中国企业的专长带到其它市场中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未来,IFC会继续支持新希望的海外事业。

据悉,IFC提供的6000万美元长期贷款,是新希望集团继2014年与澳新银行、荷兰合作银行、星展银行及中国银行1亿美元贷款后,在海外资金运用方面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又一次成功合作。该贷款优化了新希望集团的海外负债结构,减少了在海外投资、建设过程中的资金压力。

“新希望海外布局既依靠公司强大的自有资金支持,也离不开国际资本帮助。”新希望六和联席董事长兼CEO陈春花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东南亚是新希望海外投资发展最早涉足的区域,也是目前布局较多、发展相对成熟的区域。

未来,新希望在东南亚市场将以现有的饲料业务为基础,向上下游积极扩张,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产业体系,涉及育种、养殖、屠宰加工、食品生产销售等环节。

为此,新希望还设立了专注于农业及食品领域的新希望海外投资基金,并引入了世界银行、IFC、新加坡淡马锡、美国ADM公司以及三井物产等基金投资人。

靠质量取胜

作为国内农牧产业龙头,新希望是第一批开拓国际市场的民营企业,经过18年的国际化探索,2014年,新希望海外市场的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但这并非一帆风顺。

早在1998年10月,新希望开始了对越南、柬埔寨、朝鲜等国的考察,并于1999年5月决定进行海外投资。由于东南亚为传统的养殖地区,且饲料市场起步晚、人力和原材料成本低廉、引进外资意愿强烈。

于是,新希望选定了各方面条件相对成熟的越南作为第一个投资国,投入资金3000万元,在胡志明市新建年产20万吨的饲料生产项目,就此拉开了新希望的海外投资之旅。

但很快就遭遇了挫折。刘永好表示,新希望最开始布局海外市场的主要产品是饲料,通过边贸卖到越南,后来建了一个工厂。但当地人并不买新希望的产品,他们认为中国的所有产品在越南都比别的国家要便宜三分之二左右,所以新希望的饲料也要把价格下降一半。

刘拿到的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当时,中国出口到越南的鞋价格是美欧日等国的四分之一左右,空调、电视、汽车、摩托车价格是三分之一左右。

刘永好说:“早期中国的很多低端产品从边贸卖到海外,特别便宜,对中国制造有不良影响,但新希望要靠质量赢得了海外市场。”

自2003年以来,新希望海外业务收入稳定增长,2003?2013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8%。2014年海外业务收入达到31.92亿元,占集团总收入4%左右。

与此同时,新希望集团还提出,未来3年内集团农牧业务可合并收入达到1400亿元,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达到10%,预示着新希望将加速海外扩张步伐。

除了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布局外,新希望也逐渐加大欧州和澳大利亚的投资。

2014年3月,新希望斥资8000万元在俄罗斯的莫斯科和叶卡捷琳堡建大型饲料厂,计划2015年投入生产,这是其首度进军俄罗斯市场。

2014年12月,新希望旗下投资基金与多位合作伙伴联合收购了澳大利亚第四大牛肉加工商Kilcoy畜牧业公司(KPC)的多数股权。

对于这次并购,新希望集团副董事长、厚生投资管理中心创始合伙人王航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双方从接触到并购完成,历时5个月。目前新希望100%控股这家企业,整合很顺利,新希望保留了原来的管理团队。

第7篇:海外市场调研范文

我国的民营经济以其运作灵便、市场适应性强的独特优势,逐步由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已成为地方财政经济的“半壁江山”。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的召开,开辟了中非合作的新前景,也为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四川省民营企业家们纷纷利用此良机,大步开拓海外市场。

不久前,笔者对四川省商务厅及代表性的民营企业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调研,了解了四川民营企业在海外特别是非洲市场发展的状况。

投资非洲取得骄人业绩

四川省是中国第一个走进非洲进行投资和贸易的省份。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四川就已有企业进入了非洲大市场,投入到非洲的建设当中,经历了数十年的艰苦奋斗,川企在非洲创造了骄人的业绩,除北非以外,东非、南非和西非都有四川的投资和贸易分布。目前,川籍企业在非洲主要涉足建筑工程、制糖、矿产开发、旅游、饲料、建材、农机、印刷制版、通信设施、电力、房产开发、餐饮娱乐等行业,约有两万余名川籍从业人员在非洲进行生产和贸易活动,截至2005年,在非的川企已实现约13亿美元的总产值。以制糖业为例,在非的川籍糖厂共有7家,其产量是整个非洲糖产量的1/3。

民营企业更是非洲大舞台上的主角。四川有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从2000年的61家变为了2005年的968家,占有出口实绩企业总数的63%。出口额比2000年增长25倍,达到17亿美元。其中,四川民营企业家投资500万美元在刚果创办的COTA Mining公司,雇佣当地员工近2000人,极大地解决了当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该公司取得了价值近百亿元人民币的永久矿山资源开采权,年销售5亿元人民币,成为当地最有名的公司;而四川华侨凤凰集团很早就认识到南非是我国进入非洲市场的桥头堡和转口贸易基地、非洲最大的物流中心,经过5年的调研于2004年正式在南非进行房地产、园林和农业的投资,该公司引入中国房地产建筑设计理念,在南非投资建造“好望园”独栋别墅共248栋,并全部从中国广东、义乌、成都出口墙地砖、五金、实木门窗等装饰材料,不仅创收近亿元人民币,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而且截至目前他们已为当地政府解决黑人用工近300余人,这些民营企业成为川企走入非洲的典型。

四川企业已迈出了在非洲开发的第一步,中非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稳步发展,但仍处于发展阶段,四川对非的贸易和投资额只占全国对非贸易投资额的很小一部分,其中民营企业作为“走出去”的一大主体,所占比重更小。据四川省商务厅报告,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只占当年四川省对外直接投资的1.5%。这个比例仍太小了,是与我国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不相适应的。但是从民营企业近几年来“走出去”的发展速度和发展幅度来看,四川省与世界经济贸易联系日益密切,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已经具备了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条件,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时机,把海外发展的步子跨得大一些。

继续扩大面临四大障碍

尽管四川省民营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与上海、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相比,还有不小

的差距。阻碍四川民营经济在海外发展的内外因素依然存在,突出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企业对“走出去”是关系到四川省发展全局和前途的战略意识缺乏认识。传统产业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很多投资人以承包商的身份走入非洲,几十年的经验大多停留在这方面,提起非洲人们自然想到水电站建设、公路场馆建设,而且大多数又是国企承担的招投标工程,国企中标后把工程转包发包出去。而民企有投标能力的不多,主要投资在资源、原材料、贸易等方面,但成功的不多。大多数民企缺乏海外投资中长期计划,多是随机行事,投资的随意性较强,其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国际市场需要。

二是核心竞争力不强,平均规模小。境外投资加工贸易项目无论在数量上、规模上,还是质量效益上都比较低。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四川省企业海外投资竞争力弱,缺乏海外投资经验。目前四川省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的规模普遍偏小,98%的企业规模在100万美元以下。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渠道较为单一,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手段相对落后,一些企业缺乏长远战略眼光,短期行为较普遍,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以及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多,进一步开拓市场的难度增大。

三是市场准入实际管理中待遇不公平。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四川华侨凤凰集团的人员劳务输出工作签证问题就很困难。由于南非不是移民国家,国企人员在其境内工作是使用公务护照,签证时间较长,而民企人员只能使用因私护照,一般是三个月一签,某些部门传统观念转变的滞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民企其实是受到了歧视的,没有享受和国企一样的国民待遇。到目前为止,中国缺乏一套完整的海外直接投资法律与政策,审批程序过于严格,审批制度和程序繁琐,手续复杂、时间长,容易使企业丧失投资机会和增加企业“走出去”的成本。

四是现行信贷管理体制与企业融资特点不相适应。随着市场准入的逐步放开,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华侨凤凰集团在南非投资的资金来源完全是企业自有资金,项目启动后大量建设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由于当地贷款利息高(年利率13%~15%),企业在国外的财产又有限,使企业深感发展中资金实力跟进大有问题。而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贷款管理模式,全面上收基层行的信贷权限,这不仅对银行的贷款发放形成了刚性制约,也无法满足民企急频、快速的资金需求特点。其次对民企的贷款多表现为竞相“锦上添花”而“雪中送炭”不足。大多数处于创业和启动阶段的企业,信贷资金需求特别旺盛,但其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和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状态,加之对信贷人员“零风险”的信贷考核机制,迫使信贷人员慎之又慎,即使民营企业符合贷款条件,也难以得到贷款支持。此外现行银行贷款必须抵押或担保,这对资产总量偏低、风险意识较强的民营企业来说,寻求担保是很困难的,在社会信用度不高的现阶段发放信用贷款对银行来说也是不可能的。这些成为制约民营企业融资的“瓶颈”。

树立品牌和国际意识

毋庸置疑,四川民营企业要在海外市场做大做强,必须打破传统的国内投资模式,要把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纳入发展视野。针对当前跨国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政府、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可以考虑采取以下对策予以化解。

首先民营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前,应进行细致的市场调研,充分分析相关国家的资源与市场、发展规划及重点领域、政策法规、税收等方面情况,并了解我国和国外在资金、税收、外汇管理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拟定积极稳妥的发展战略。建立和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对于当地文化要理解、尊重和认同。要务实地进入海外市场,决不能仅把利益当做导向。树立品牌战略意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国际化。

其次,从政府角度来讲,政府管理的本质是服务,要通过改革和职能转变,真正使政府职能归位、到位,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廉洁的行政服务。政府要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修订和完善有关民营企业组织形式、经济地位和产权保护的法律规范,为其发展奠定良好的法律环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消除政策歧视,使民营企业享有充分的投资机会和公平的市场环境。民营企业与其他类型企业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平等了,“身份”问题也就解决了。“身份”问题解决了,民营企业就可以放开手脚更大胆地走向国际市场,积极地开展海外投资活动。民营经济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很强,在其发展初期,政府必须为其提供稳定的政策和制度支持,如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并鼓励企业通过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如举办以“引进来”和“走出去”为主题的投洽会和经济论坛,搭建企业间的交流平台,让有经验的企业与将要进行海外拓展的企业相互畅谈,了解在发展时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实现多方面的信息沟通。建立政府主导的对外投资国别地区项目库和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机构,为希望对外投资的企业提供各国别地区的政治、经济等投资环境,当地外商投资条件,当地投资程序、政策法规、合同形式及其他有价值的基础信息。及时了解国外贸易壁垒的动向,通过公众信息服务网站,增强四川省企业对国外市场的了解,也使外国企业和机构熟悉四川省投资环境和企业发展状况,加强中外企业之间的互动,不断扩大投资合作的领域和方式。鼓励和支持境外发展良好的民企采取与省内有技术实力但缺乏原料的企业并购、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形成全球产业链体系,进一步带动省内经济发展。

第8篇:海外市场调研范文

关键词 市场信息 机关 持续加强

西部钻探国际钻井公司是公司国内外生产经营管理的指挥系统、神经中枢,是联系上下、协调左右的桥梁纽带,更是钻井形象的表率。机关作风建设,就是根据机关工作性质,围绕职能的履行而开展的一系列以提高工作人员知识,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责任心和责任感,提高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目的的建设活动。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和活动,使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意识更能适应客观发展变化的需要。

一、机关的现象和问题

基于机关的特殊位置和作用,有些认识需要进一步统一,有些任务需要进一步明确,有些工作需要各部门推进落实,特别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机关的作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机关建设得怎么样,机关的作风好不好,不仅仅是机关的问题,更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关系到国内外各项工作的落实。因此,如何建设好这个桥梁和纽带,更好地推进企业发展,笔者认为加强机关的作风建设是关键。在日常机关工作中,我们还普遍存在以下几种现象和问题:一是管理界限不清,岗位职责模糊,履职能力不强;二是上下沟通意识差,横向团结协调能力差;三是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新能力差;四是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工作效率不高;五是待人接物随意性强,文明程度不高,科(部)室基础管理水平不高,业务能力不强等等。

二、树品牌创效益具体方法

1995年,4566钻井队跨出国门赴乌兹别克斯坦履行钻井合同,标志着公司海外市场的开始;经过近十八年的苦心经营,目前公司已有53部钻机遍布4个国家的25个市场,中石油集团公司海外市场骨干企业地位初步巩固,截止2013年,公司国内外进尺三季度已经突破80万米大关,公司多次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和“中国石油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树品牌,创效益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公司机关要以“四个一”、“五个不让”“六个持续”来规范全体干部职工的行为。努力做到“四个一”,即以抓好市场开发服务为根本,做到第一掌握市场信息,第一清楚市场价格,第一决策优选市场,第一跟踪新市场开发,切实履行“五个不让”,即不让组织上布置的工作在我这里延误,不让需要办理的事项在我这里积压,不让任何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市场信息在我这里丢失,不让机关的形象在我这里受损。同时,要认真抓好“六个持续”工作,切实推进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严肃纪律,切实解决责任追究不力的问题。

(一)持续推进市场开发工作

加大海外新市场开拓。通过积极收取国内外各个项目的市场经营情况及获取其周边的市场发展状态,积极开展市场风险评价及经营评估工作,优化海外新市场,为公司领导在新项目招标及新市场开发的决策方面提供确凿信息支持。

针对乌国,积极和丝路公司联系,及时跟踪后两口井国内申请勘探基金的情况;越南项目关于第二口井谈判的工作处于等待状态;密切关注大韩KNOC公司下口井的部署和招标情况,收到邀标函后按时制作标书;明格布拉克项目,与甲方进行积极有效的商务谈判,力争签订合同;下半年,俄罗斯各大石油公司将陆续开展明年合同的招标,我们将结合钻机现状,继续在中部及西西伯利亚南部地区寻求新市场,进一步拓宽市场信息收集范围,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加快钻机进入俄罗斯市场的步伐。对于塔吉克斯坦市场,等待竞标结果;对于吉尔吉斯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和论证工作,摸清市场状况,为公司确定是否进入该市场提供依据。伊朗项目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起步,注册公司、签订合同、明确职责权利。力争2013年突破2部70D先期部署完成,为公司拓展新的海外市场打下坚实基石。

(二)持续完善投标报价管理体系

1.继续修改、完善投标报价体系。组织相关科室、单位对编制好的报价体系进行讨论,进一步细化各项测算表,使之更加符合工作实际。

2.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推进投标报价体系的应用。在今后的海外项目投标过程中,将投标报价体系应用于报价测算中,实现规范公司海外市场开发和投标工作,提升公司市场开发管理水平的目标。

(三)持续加强信息的搜集筛选追踪

信息的收集是市场开发工作具体实施的起点,通过各种渠道尽早掌握工程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判断,将有价值的符合公司市场开发主导思想的相关信息进行归类,早追踪,早介入,早联系,力求掌握主动。筛选上必须做到有重点、有侧重、讲策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工程信息,对后续市场开发工作起到关键的作用,并有的放矢地开展投标工作。

(四)持续研究投标技巧,为创效打下基础

市场开发是企业管理的先导,是创效的起点,在投标过程中,市场开发部要研究市场、讲究技巧、灵活应对,为创效打下良好基础。

1.做好标段的选择。作业环境、项目结构直接影响项目的收益,市场开发科在投标前期,就应做好标段选择工作。通过与业主和设计单位的接触,提前了解标段所处环境、单价高低、材料供应等情况,选择价格合理有变更空间的标段进行有目标的投标。

2.从源头上把好创效关。市场开发科首先要避免先天性亏损项目的承揽,其次要适应市场变化,超前谋划,精心应对,采取有效措施,讲究艺术与技巧,在源头上把好创效关。

3.合理进行投标报价决策,为项目创效创造条件。市场开发科应加强对市场的研究,了解各海外钻井市场的价格行情,认真研究招标文件,详细调勘现场,合理编制标书,准确核实工作量,为报价决策、为项目创效创造有利的条件。

(五)持续加强员工的培养和学习

市场开发科加强对现有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对现有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提高工作效率和技术水平,使每个人在工作上、思想上、行动上都训练有素,向职业化标准化靠拢;二是各成员在加强业务水平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各方面修养,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三是市场开发科在筹划部门发展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个人的发展,相互协调、共同促进,使部门和个人共同进步。

(六)持续加强科室基础工作建设

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只有积极投标,才能开拓市场。一是细化岗位分工,明确岗位职责,针对西部钻探的各主管部门划分职责和权限,一一对应到岗位,确保工作有落实,办事见成效;二是加强科室执行力建设,做到“由我来办,一办到底,办就办好”,杜绝推诿扯皮等不良风气;三是对科室员工进行岗位穿插,一人多岗,提高人员综合能力。

三、结束语

重信息,树品牌 抓机遇,创效益,领导是关键,机关是重点,培训是前提,作风是保证。公司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时刻要以“四个一”、“五个不让”、“六个持续”来规范全体机关人员的行为和作风。扎实推进国内外各基层单位QHSE管理体系规范运行、有效运行,这样才能使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赵晨.海外员工安全手册.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

第9篇:海外市场调研范文

当然,它们很清楚,要想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第一,首先就是要超越三星,毕竟三星之前一直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老大。所以拿下第一,就意味着超越了三星,这恐怕才是我们某些国内手机厂商竭力向外界证明自己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的真正目的。那么谁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真这么重要吗?它真可以证明我们某些厂商,甚至我们的智能手机产业已经就此引领该产业的发展了吗?

如果单从相关市场调研机构的统计看,尽管有相关机构统计显示,中国某些厂商(例如小米、联想)在第二季度拿下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一。但我们同时还能看到三星仍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一的相关机构的统计,而且还是国内的相关机构。即便是多数机构的统计显示,确实中国企业拿到了第一,但那也只是第二季度而已。整个2014年下来,谁能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一还很难说。

另外,从中国相关企业拿到中国手机市场第一的机构的统计看,三星依然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三甲之列,且与所谓中国企业囊获的第一名的差距不大。最多也就在2个百分点,对于季度出货量在7400万部的三星来说,这两个百分点的差距要想超越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不过三星还是高度重视,有报道称,三星电子副总裁李在将前往北京,与三星中国高级管理人员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对策压制国内智能手机厂商,以挽救三星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相比之下,我们的厂商却仍在谁是第一上煞费苦心,甚至沾沾自喜。

说到市场占有率,我们不妨将目光投向全球市场。据IDC的统计,第一季度,三星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份额的25.2%,排名第三和第四的中国厂商华为(6.9%)和联想(5.4%)合计占有12.3%的市场份额,仅为三星的一半。即便是把未在统计之列,但声称也已经进入海外市场的中国厂商的市场份额相加(例如中兴和酷派),充其量也仅是三星市场份额一半强点。从中国厂商走向全球的角度看,我们远未超越,甚至连挑战的程度都未达到。

接下来我们要说的就是营收和利润。还是引用相关统计,在过去的一个季度里,即便三星利润大幅下滑24%,但其与苹果仍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利润的104%。而我们想要重点分析的是,一个季度的中国市场第一是否说明我们已开始引领智能手机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业内清楚,智能手机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创新的瓶颈,以创新为代表的苹果如此,把控产业链的三星亦然。那么在智能手机产业链各主要环节均无核心技术的中国厂商谈何去引领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就像业内分析所言,智能手机产业与传统PC产业具有高度的类似性,并且已经进入比拼供应链能力和规模的阶段。

按照三星智能手机的规模及其部分产业链的自给自足,按理说三星在规模上应该领先才是,怎么会不增反降呢?媒体将其归于中国手机厂商的性价比,而从三星的角度看,是其不愿意牺牲利润率,尤其是在竞争激烈,且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力的低端机型上。也就是三星之前的策略即便低端机市场也要最大程度谋取利润率。而这预示着三星在未来仍可以以牺牲利润率的策略来获取出货量的增长。难怪国外有分析称,如果三星施压,改变追求利润率的做法,对于利润率不高和规模尚在积蓄中的中国厂商将是灭顶之灾。

更让我们担心的是,当智能手机产业鲜有通过创新改变既有市场格局之时,三星在被认为继智能手机产业之后的可穿戴设备市场已经发力,截至目前已经了5代的智能手表,市场效果单说,至少通过这5代智能手表的,三星从中汲取的经验以及对于该市场的理解为其日后该市场可能的爆发增长奠定了其他厂商不具备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