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骨质疏松的症状和治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科技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越来越长,骨质疏松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骨质疏松症是发达国家最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一个愈来愈突出的问题。欧美国家报道,30%的妇女和12%的男性在一生中会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它一直存在,骨质疏松的严重并发症骨折也常在我们生活中发生,只是我们没有充分地认识它。
我们常说骨质疏松是一个静悄悄的疾病,因为在早期,它常无明显的表现,不引起大家的重视。而严重的骨质疏松常导致骨折,其结果轻则影响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重则导致过早死亡。其实,骨质疏松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下面我和大家谈谈骨质疏松的防治问题。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骨量减少,骨的细微结构发生改变,由此导致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它和糖尿病、高血压一样,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
人为什么会发生骨质疏松
骨骼和人身体的其他器官一样,需要新陈代谢,包括两个过程,骨吸收和骨形成。从出生开始,骨骼不断生长,主要以骨的形成为主;随年龄增长至30~35岁左右,生长趋于基本稳定,骨形成和骨吸收基本保持平衡,骨量达到最高值(也叫骨峰值)。以后,随年龄增加(尤其是妇女在绝经后更为明显)导致内分泌变化和一些外界因素影响,骨代谢发生负平衡,骨吸收逐渐大于骨形成,使骨量逐渐丢失,骨的结构发生退行性改变,造成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按病因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3类。中老年朋友常患的骨质疏松多属于原发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复杂与内分泌功能紊乱、营养障碍、缺少活动锻炼及遗传因素等均有关。
内分泌功能紊乱
内分泌在骨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骨吸收和骨形成的过程受多种激素的调节。雌激素减少一直被认为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原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中绝经后的妇女占了1/3至1/2,而且近年来通过对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研究发现,睾酮(即男性激素)对骨的作用也主要通过雌激素介导,即睾酮可在一种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雌激素,因而提示雌激素减少在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过程中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雌激素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骨代谢,它通过影响调节钙的激素(甲状旁腺激素、1,25一二羟维生素D及降钙素)而发挥骨代谢调节作用:同时它可直接作用于骨骼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故绝经后雌激素的减少将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甲状旁腺激素(PTH)是维持体内血钙浓度正常的重要激素之一,一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PTH异常升高,可促进骨吸收。降钙素为另一重要的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它可直接作用于骨骼破骨细胞上的降钙素受体,抑制破骨细胞的数量和活性,绝经期后女性降钙素水平降低从而使抑制骨吸收的因素减弱而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
营养障碍
由于胃肠吸收功能减退等各种原因,老年人可发生各种营养障碍。钙的摄入不足是主要的表现,蛋白质不足也可引起骨生成障碍,但摄入过量的蛋白质则可使尿钙排出增加,导致钙负平衡。老年人还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维生素D的代谢障碍,血中活性维生素D显著减少,促使肠钙吸收不良,进而导致骨质疏松。
活动减少
适当的运动能促进性激素分泌和钙吸收,阻止骨量丢失,增加骨密度。老年人的活动减少可直接影响骨代谢,而且户外活动的减少还将导致日照缺乏、胃肠功能障碍等,进一步加重营养障碍,间接导致骨质疏松。
遗传因素
白种人及黄种人较黑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瘦长身材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比矮胖者高,提示遗传因素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另外,母亲有骨质疏松,其子女也较易患骨质疏松。
易患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可改变的因素如人种(亚洲人或白色人种易患)、老龄、女性绝经及母亲骨质疏松家族史等,另外可改善的因素有体重过低、性激素低下、过度饮酒、吸烟、喝咖啡和碳酸饮料等,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史等。我们可以通过改善以上的一些因素而使自己罹患骨质疏松的可能性降低。
骨质疏松有什么表现
骨质疏松症为逐渐发生的疾病,早期患者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随着骨量丢失加重,患者常可出现以下的表现:①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但这种疼痛无特异性,常以腰背痛多见,也可以表现为肌肉关节疼。当出现脊柱压缩变形,身体前屈时,腰背肌肉为了纠正脊柱前屈,经常处于收缩状态,导致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也可产生疼痛。当出现新发生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时,可产生剧烈的疼痛,若压迫脊神经可产生相应的神经受压症状,如四肢发麻。②身长缩短、驼背:主要是由于骨质疏松导致脊椎压缩性骨折,每椎体可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可缩短3--6厘米。③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常见椎体骨折及髋部骨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④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凸,胸部畸形,可使患者的肺功能受损而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有些患者会由于以上的症状而就诊呼吸科。
确定是否存在骨质疏松需做什么检查
要想了解骨骼代谢的状况可进行骨密度(BMD)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测定。骨密度可反映当前骨代谢状况,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手段,对预测发生骨折的危险性有很重要意义,一般各大医院均可检测。骨密度检测采用双能×线吸收法,无痛苦,对人体基本无害,做骨密度所承受的射线比照胸片还少,是中老年朋友了解自己是否有骨质疏松的一个主要措施。
如何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目前对骨质疏松防治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很多人都认为只要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就可以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甚至治疗骨质疏松。其实不然,补钙和维生素D只是防治骨质疏松的最基本措施,当发生骨质疏松后,单纯补钙和维生素D是不能达到疗效的,需要同时使用治疗骨质疏松的其他药物。
预防措施
由于一个人骨峰值的高低对其
以后是否罹患骨质疏松有很大的影响,故预防应从小就开始。
1,保持合理均衡的饮食:富含钙和维生素、低盐及适量蛋白质的饮食有助于防治骨质疏松。摄入足量的钙是维持骨量、减少骨丢失,降低骨折发生危险性的基础。我国膳食中的钙量常低于需要量,故应进食富含钙质的食品,如牛奶,豆制品、海产品等,不足的部分以钙剂补充。我国营养学会推荐钙摄入量为成年人元素钙800―1000毫克/日,维生素D的日摄入量为200--400国际单位。
2,运动:适量运动,尤其是适量的负重运动,可增加骨峰值和减少及延缓骨量丢失:运动还可以增加机体平衡能力及灵活性,有助于防止跌倒而减少骨折的发生。
3,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和过量咖啡因的摄入可影响维生素D和钙剂的吸收和利用。
4,避免应用诱发骨质疏松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长期甲状腺素替代治疗、肝素等。有长期使用这些药物的人群应定期做骨密度测定了解骨代谢情况。
5,防止跌倒:跌倒常为发生骨折的直接原因,对于有跌倒倾向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保护措施。
药物治疗
目前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种类较多,作用机制也各不相同,根据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主要作用机理可将其分为基础药物、抑制骨吸收剂和促进骨形成剂3类。
1,基础用药:钙剂和维生素D是治疗骨质疏松的最基本药物。钙是骨骼形成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补充足够钙剂的目的不仅在于纠正骨吸收和骨形成过程中的负钙平衡,还是保证骨量提高的物质基础。骨质疏松症患者钙的摄入量应当为元素钙1000--1500毫克/日;但我国营养学调查表明,成人的实际钙摄入量仅为400~500毫克。临床上可供选择的钙剂很多,它们在肠道吸收率大致接近,但所含元素钙不同,其中元素钙含量最高的是碳酸钙,为40%,其他常用的钙剂柠檬酸钙、乳酸钙和葡萄糖酸钙的元素钙含量分别为21%、13%和9%。钙剂的不良反应少,常见的有胃肠道刺激症状、便秘等。
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钙吸收与尿钙的重吸收,促进钙盐在骨基质内沉积,同时它还能够调节神经肌肉组织的协调性。因此,它在骨量累积过程中有突出的作用,还有一定的预防跌倒、减少骨折发生的作用。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常存在维生素D缺乏现象,补充维生素D必不可少。如果存在维生素D羟化酶活(如年老、肝肾功能不全等),则宜补充活性维生素D制剂,如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等。补充活性维生素D应注意定期复查血钙浓度,防止高钙血症。
2,抑制骨吸收药物及骨形成促进剂
抑制骨吸收药物主要有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主要是通过抑制骨骼的破骨细胞形成或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从而抑制骨的吸收来减缓骨丢失,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药物。骨形成促进剂也用于治疗骨质疏松,主要有甲状旁腺激素和氟化物。但这两类药不同于前面的钙剂和维生素D,这两类药的合理应用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用这些药应和钙剂、维生素D合用,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误区一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为时已晚
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无法逆转,到老年时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错误的。骨质疏松是因为老年后体内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破骨细胞活跃,骨吸收加快,骨形成延缓,导致骨量不断丢失所致。只要接受正规的治疗,积极补充骨骼的营养成分,无论何时均可显效,当然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应立即到医院接受相关治疗。
误区二骨质疏松属于退行性疾病,无法防范
常听人说,骨质疏松是老年疾病,是机体老化的结果,人皆有之,对此只能听天由命。的确,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但这并不是说人人“在劫难逃”。一般而言,在日常生活、饮食、运动等方面注意的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会比较低,病患即使出现,症状也会较轻,且发展的速度较慢。
误区三治疗骨质疏松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补钙
钙是保持骨骼强壮的关键物质,但并非唯一物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将骨骼最新定义为:“骨骼是由胶原蛋白和磷酸钙组成的活性物质”。可见胶原蛋白针对骨骼也是很重要的。所以,防治骨质疏松不仅仅是补充钙质,还要补充足量的胶原蛋白。要在医生指导下,按照不同年龄选择合适的剂量,以弥补丢失的钙,但绝不是补得越多越好。另外,单纯补钙并不能使钙停留在骨骼内,只有在补钙的同时补充胶原蛋白才能把钙黏附在骨骼上,使其发挥作用,进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
误区四一旦骨质疏松,就无法增加骨密度,只能延缓其流失
诊断骨质疏松的客观依据是骨密度下降,很多老人认为骨密度下降后就无法再增加了,其实这是错误的。根据我们临床所见,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合理补充胶原蛋白和钙等骨骼的营养素以后,在复查时显示骨密度上升了。所以,一旦检查骨密度降低了,要及时补充骨骼营养素,早治疗、早恢复。
误区五多喝骨头汤有益于防止骨质疏松
据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会调查报告,我国骨质疏松患者已达6千多万,约1.2亿中老年人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我们曾对武汉地区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进行调查,约25%中老年人患骨质疏松。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还将增加。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骨量减少是指骨矿物质和骨胶原、蛋白质都减少,而不仅仅是缺钙。
从目前主要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看,钙剂是基础用药,但它并不针对骨质疏松的病因;雌激素可以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密钙息、邦特林、福善美等可以治疗各类老年性骨质疏松,但长期服用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近年来,国内不少专家根据中医“肾主骨”的理论,采用补肾中药治疗骨质疏松取得较好效果。该治疗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对患者出现的软弱无力、腰腿疼痛、腰膝酸软等骨质疏松症状改善明显、迅速,许多患者在骨质疏松检测指标尚未出现明显改善前,临床症状就已缓解或消失,且很少发生副作用。
补肾中药为什么能够防治骨质疏松?学者们利用各种先进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对中医补肾填精的名方“六味地黄丸"(组方:干地黄、山萸肉、淮山药、茯苓、泽泻、丹皮)等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多方位的探讨,发现该方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既不同于西医临床上常用的单纯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如雌激素类),也不同于单纯促进骨生成的药物(如氟制剂类),而是“标本同治”。具体地说,补肾中药防治骨治疏松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发挥作用的:
(1)促进血中性激素和钙调节激素水平回升,兴奋垂体―肾上腺轴或垂体―性腺轴的功能,提高体内(尤其是骨组织)雌激素受体数量及敏感性。
(2)直接促进骨细胞的增生分化,使骨形成增加。
(3)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使骨吸收减弱。
(4)改善肠道对钙离子的吸收状态,使机体对钙离子的吸收和利用增加。
因此,在专业医师的处方下服用六味地黄丸等补肾中药,能有效治疗骨质疏松。
虽说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但它并不是一种可治可不治的疾病,也不能等到症状出现、骨折发生时才治疗。进入中年后,人们就要绷起“预防骨质疏松”这根弦。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最佳预防和治疗应从40岁开始。若从这时起,适当服用一些补肾药物是可行的,但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六味地黄丸为例,每次服用4~6克,一日一次,空腹温开水送服。不过,老年阳虚者不宜服用本品。此外,平时生活中还应注意调养精神、合理饮食、增加光照、戒除烟酒、慎用药物、体育锻炼等方面的问题,将对骨质疏松的预防裨益匪浅。
防治骨质疏松,需要全方位:
一、调养精神
人体的精神活动与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调养精神的关键是尽量保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因为精神因素的改变,将影响内分泌功能,而内分泌失调又是形成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精神调养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环节。
二、饮食合理
饮食调养对提高骨骼质量十分重要,可将骨质疏松的影响减少一半。维生素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而维生素D和钙在骨质疏松的预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平时需要适当吃些猪肝、蛋黄等含维生素D的食物。胡萝卜烧排骨可提供胡萝卜素与钙磷,能使骨髓生产细胞的能力加强,建议作为常备佳肴。牛奶和乳制品是钙最丰富的来源,它在人类食品中的含钙量首屈一指。平时还应多吃些肉类、豆类及其制品、虾、海带、紫菜、芝麻酱、黑木耳、红枣、瓜子、花生等含钙较丰富的食物。核桃仁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钙,磷、铁、镁、锰等,是食补中的佳品。近代名医张锡纯说:“胡桃为滋补肝肾、强健筋骨之要药,故善治腰腿疼、一切筋骨疼痛。”有条件可常服之。
三、增加光照
多晒太阳以增加自身的维生素D。因为阳光可以将皮肤中的非活性维生素D转变为活性维生素D,有利于钙的吸收,共助骨质生成。
四、戒除烟酒
吸烟增加骨质融解,尼古丁使神经释放儿茶酚胺致低氧血症,助长骨质疏松。酒精对肾有一定的损害,使肾对钙、磷的重吸收功能降低。
五、慎用药物
慎用、少用或不用导致骨质疏松的药物,如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苯妥因钠、打痫酮等)及镇静药(眠尔通、安定);必须应用时,也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正确合理用药。此外,咖啡因、致瘾、肾上腺皮质糖类激素等滥用,均可促使骨量丢失。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金乌骨通;伊班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
【中图分类号】R5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138—02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治疗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09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1组55例,观察2组54例,观察2组中途有6例退出,完成研究的46例。观察1组无人退出。
1.1入组患者标准
所有病例组患者年龄大于60岁,均符合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制定的诊断标准[1],且临床症状以腰背部疼痛明显为主,各观察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两组均常规口服钙片及骨化醇软胶囊治疗。观察1组55例,给金乌骨通治疗;观察2组48例,采用伊班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每次静脉注射用药伊班膦酸钠2mg,每3个月用药一次,辛伐他汀每晚口服40mg。以上所有入选患者均给等离子钙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骨密度。腰背症状改善效果判定标准参照文献[2]制定如下,显效:腰背痛消失,腰部活动自如,能恢复正常生活;有效:腰背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腰背疼痛,症状体征无改善;总有效=显效+有效。采用Nor landRX 36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L2~4、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测量精确度SOS ≤1.5%CV。
2结果
2.1 两组腰背症状改善效果比较
观察1组的总有效率为96.4%,观察2组的总有效率为97.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出现骨质疏松症多发于老年人,这与他们的生理代谢发生了许多变化有关。绝经后妇女是骨质疏松症中最应被关注的特殊群体,因为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下,导致骨转换率升高,骨的吸收大于新骨形成,更易发生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积极治疗。目前临床上药物治疗仍然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主要治疗方案,汪丙昂等[3]曾观察伊班膦酸钠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对患者给予伊班膦酸钠和辛伐他汀治疗后,患者左侧尺骨远端、腰2-4、Wards三角部位的骨密度均有明显上升,且患者疼痛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达到92.3%,结论提示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对伊班膦酸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具有协同作用。
结果提示:两组药物治疗都能明显升高患者的骨密度,不良反应少,但伊班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比金乌骨通好,是临床首选的药物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1-3.
骨质疏松症在代谢性骨病中最为常见,是一种重要的老年性疾病。在2000年我国已有11%的人口进入老龄期,超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1.3亿,30%的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的骨痛症,而女性发病较早且数量倍于男性,其中6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60%~70%。据最新统计,我国目前约有9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其发病率已经紧随糖尿病跃居老年疾病前两位[1]。由此而导致的病理性骨折已成为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其引起的多种骨折及医疗费用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不仅给国家和个人经济带来一定的负担,而且会导致患者残疾、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甚至死亡。因此,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骨质疏松症效果更佳,加之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 辨证施治
治疗骨质疏松症应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并运用西医的检查方法以及相关知识。近年来,在肯定补肾法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同时,健脾法作为中医药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另一重要手段。骨质疏松模型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中医的肾虚相吻合,宜补肾为主,健脾为辅,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以衰老为根本原因,临床脾虚症状相对突出,并有研究表明,衰老过程脾虚先于肾虚,提示脾虚在衰老过程中居重要地位,健脾法应用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病、证均相吻合,应以补脾为主,辅以补肾。以补肾健脾法治疗骨质疏松症应该在正确的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的前提下灵活运用,随证加减药物的搭配以及用量,不应生搬硬套,如中医认为“久病必虚”,“久病必瘀”,所以在辨证后发现患者有气虚血瘀的情况要在方中加活血益气的药物,或者以活血化瘀为主方,如桃红四物汤、活络丹等。
2 辨证分型
2.1 肾阳虚 腰背和四肢痛,脊柱畸形,易发生骨折,腰膝酸冷,形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神疲乏力,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部尤甚。治疗肾阳虚常用以下中药:仙灵脾、补骨脂、菟丝子、杜仲、鹿角胶、肉苁蓉、黄芪等。常用的方药有:二仙汤(仙灵脾30g,仙茅30g,巴戟天15g,知母10g,黄柏10g,当归10g),在二仙汤的运用中,如果骨密度过低加煅龙骨和煅牡蛎各30g,女性绝经期者加熟地20g。补肾壮骨汤(杜仲15g,熟地15g,骨碎补12g,枸杞10g,羊藿12g,党参12g,甘草6g,三七粉3g,山茱萸20g,文火水煎)。
2.2 肾阴虚 多见腰背和四肢痛,脊柱畸形,易发生骨折,头目眩晕,腰酸腿软,滑精,自汗盗汗,失眠,健忘,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尤其是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体“生物钟”产生紊乱,极易产生“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症状。典型常为腰酸痛,时发骨痛,喜揉喜按,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形体消瘦。方药有知柏地黄丸(熟地黄24g,山萸肉12g,干山药12g,泽泻9g,牡丹皮9g,茯苓9g)和左归丸(熟地24g,山药12g,山茱萸9g,枸杞子9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杜仲12g,肉桂6g,当归9g,制附子6g),方中以熟地滋肾阴,山茱萸涩精敛汗,龟鹿二胶为血肉有情之品,鹿胶偏补阳,龟胶偏于滋阴,故两胶合力沟通任督二脉,益精填髓,强筋壮骨[2]。据国内学者的研究,龟地散(含龟板、熟地黄)治疗骨质疏松症也有较好的疗效。
2.3 脾虚 形体消瘦,四肢酸痛无力,浮肿不适,腹胀或痛,纳少,便溏,浮肿困重,内脏下垂,舌淡苔白,脉细缓等。在治疗上以益气健脾为法,方常用四君子汤(人参9g,白术9g,茯苓9g,甘草6g),参苓白术散(莲子肉9g,薏苡仁6g,缩砂仁6g,桔梗6g,白扁豆12g,白茯苓15g,人参15g,甘草9g,白术15g,山药15g),饮食不佳,胃脘不适者加山楂、厚朴、麦芽等。
3 预防
3.1 预防骨质疏松症 注意均衡营养,获得足够的钙剂,保证骨量;注意锻炼身体,改善骨代谢,保障良好的骨结构。
3.2 治疗骨质疏松症 预防再次骨折的发生。(1)药物治疗(钙制剂、活性VitD、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中药等)。(2)含钙食品(奶制品、豆类、蔬菜、虾皮等海产品)。(3)充足的日照,适量运动(散步、慢跑、体操等)。
3.3 消除引起骨折的非骨骼因素 (1)日常活动注意安全,避免摔倒。(2)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以免受伤。(3)营造良好的居室环境和照明设施。(4)改善着装,使行动方便。(5)调整药物,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6)高龄老年外出要有人照顾。
4 小结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认识始于《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气热,侧腰脊微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瘘,于中医“骨痹”、“骨瘘”等病症范畴,临床上认为肾主骨生髓,肾精亏虚导致骨髓和气血生化不足,骨失髓血的充养而脆弱无力是本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肾虚者有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减退,性激素水平下降,使单位体积内的骨组织含量减少,发生骨质疏松,进一步证实了中医理论关于肾藏精、又主骨以及人体的生、长、壮、老与肾紧密关联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肾虚是本,可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并骨折则有血瘀,老年人脾胃虚弱,脾失运化而湿邪内生加之风寒袭络而为痹,故治疗时应辨证用药[3]。根据辨证分型是合理可行的,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邹劲涛.骨质疏松症治疗进展.柳州医学杂志,2005,19(3):8-11.
在骨科门诊中,专门来检查骨质疏松的患者并不多,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往往是因为腰背痛或出现骨折等症状来找医生的。有些患者仅仅是坐公交车颠了一下,突发后背剧疼;有些是在家洗澡时,稍微滑一下就出现骨折;甚者只是推推窗子、打个喷嚏,在没有明显外力的情况下也会骨折。
骨质疏松症是以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超微结构退变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骨折危险性增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它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的一种退行性病变,其中Ⅰ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还有一种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不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则是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导致的骨质疏松。
骨痛、骨骼变形(如身高缩短、弯腰驼背)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三大特征性表现。患者骨痛以腰背痛最多见,疼痛可沿着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剧;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严重时翻身、坐起及行走均有困难。最严重的危害是造成骨质疏松性骨折。因为骨折后不但疼痛,还会导致各种并发症。据统计,我国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尤以高龄(80岁以上)女性老人为显著。有资料报道,髋骨骨折患者在一年内有12%~40%死于各种合并症,存活者中也有50%的人行动不便。
骨质疏松症是“沉默”的疾病,约50%骨质疏松患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因为骨质流失是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在骨丢失量大于20%时才有明显不适。但也不是没有任何迹象,有些女性在夜间睡觉时反复出现抽筋现象,就可能是早期骨质疏松的表现;当病情较重时,患者还会有腰背痛或全身酸痛不适情况。但在没有骨折时,患者不会出现剧烈疼痛,而且许多中老年人都有腰部的一些陈年老病,对腰背痛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等到疼痛难以忍受时,往往已发生了骨折。
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女性在绝经后骨质丢失比较快。因此,对腰背疼痛这样的“小毛病”,绝不能掉以轻心。应该及时查明原因,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像王阿姨这种早年切除卵巢的女性,更要重视。因为研究发现,卵巢切除后性激素分泌急剧下降,并且骨量丢失比自然绝经妇女速度更快。
温馨提示: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在人的骨头里,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成骨细胞是促进新骨的形成,而破骨细胞是消融旧骨。当破骨细胞功能大于成骨细胞功能,以及骨吸收的速度超过骨形成速度时,骨量丢失加速。就好比一边在拆墙,一边在砌墙,拆得多,砌得少,就会出现骨质疏松。因此治疗骨质疏松,有抗骨吸收类药物与促进骨形成类药物两大类。
世界卫生组织对骨质疏松的定义为:由于骨量减少所导致骨骼微细结构发生破坏所导致的骨强度降低、骨骼脆弱而易发生骨折的骨骼系统疾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则强调,骨质疏松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
人骨骼中的骨量自出生后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约在35周岁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减少。当骨量流失严重,骨骼呈现疏松、脆弱且易骨折的状况,也就是患了骨质疏松。除了人体骨骼自身的代谢因素,饮食结构异常,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某些药物的使用等也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女性,尤其是经绝期妇女,较男性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这是因为她们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加速了骨量的流失。
疼痛:最常见的症状
疼痛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骨质疏松疼痛时无关节红肿、积液,四肢关节活动均正常。骨质疏松骨痛与平时患者的负重活动量及气候、温度变化亦相关。骨质疏松最大的危害在于骨折,当有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时,患者表现为急性疼痛,并且可能有局部肿痛等症状出现,但在此之前有一个很长的临床前期,期间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骨痛,包括腰背及四肢关节酸痛乏力等,患者往往因此来就诊,医生也往往因此诊察出骨质疏松。
因此,若较长时期内出现腰背及四肢关节酸痛乏力,且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患者应想到骨质疏松的可能,并尽快到医院确诊,及时止痛,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西医:用钙剂、降钙素、骨肽等
西医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有许多药物,目前较常用的有激素补充疗法,雌激素加上黄体素,可以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阿伦磷酸盐有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作用,同时具有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的效果;降钙素借着皮下、肌肉注射或鼻孔吸收,对于停经5年以上的骨质疏松妇女有效,可恢复骨量,有直接的镇痛效果;钙剂和维生素D联合用药有较好疗效;骨肽制剂,是临床新出现的用来治疗风湿类风湿的药品,对骨质疏松亦有效。
但是目前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效果不是太好,且起效缓慢;多数药物需长期服用(只要停止药物治疗,骨质流失速度会开始加快),价格昂贵,老年人经济上难以承受;某些药物还可能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骨质疏松的治疗应当在医生的严密指导下进行。
中医:辨证服中药加理疗
中医将骨质疏松归属“骨痿、骨枯、骨痹”范畴,认为其发病机理为肾虚及脾虚,针对病机采用补肾壮骨、益气健脾、活血调肝的治疗法则。常用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补肾益寿胶囊、归脾丸、逍遥丸、龟龄胶囊等中成药,也有一些经久不衰的中药效方,经中医师辨证后患者可在其指导下服用。服用中药比较安全,且有较好疗效。
另外,针灸、推拿、理疗和中药熏洗外敷可有效减轻疼痛,缓解症状。但应到正规医院的针灸推拿科、康复科、理疗科诊治,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采用相适应的针法和手法进行治疗。所采用的治疗方法都以患者感舒适为原则,是一种对缓解疼痛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骨质疏松预防为主
上述方法虽然可以缓解疼痛,阻止骨质疏松继续发展,但它们均无法使疏松的骨骼恢复正常骨量,已被压缩的脊柱椎体亦无法恢复原状。因此,应以预防为主,中年以后,尤其是绝经后妇女,适当补充钙剂,增加户外活动和日照时间,加强体育锻炼,均有助于减少骨量丢失。还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保持正常饮食和作息习惯,避免烟酒过度和熬夜,适当补充饮食中的蛋白质、钙盐及各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D。另外,要重视居家安全,避免摔跤跌倒。
[关键词] 鲑鱼降钙素;钙尔奇D;髋部骨折;骨密度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6(a)-0017-02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数量逐年上升,此类患者容易发生骨折,髋部骨折是常见部位。由于种种原因仍有一定数量的患者采取卧床、患肢牵引制动的方法保守治疗。而卧床后可导致骨质进一步流失,即废用性骨质疏松,加重原有病情,从而增加骨折的风险。本研究联合应用鲑鱼降钙素和钙尔奇D来治疗此类患者,发现腰椎骨密度降低不明显,取得了良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5月~2010年11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0例,其中,男6例,女24例;年龄61~75岁,平均69.7岁。包括股骨颈骨折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均为伤后1周内的新鲜骨折,且无神经、血管损伤症状。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受伤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以上患者均自愿要求采用卧床、患肢胫骨结节骨牵引的方法保守治疗。本资料经我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行患肢胫骨结节骨牵引术,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0~1/7,定期复查髋部X线,调整牵引重量,针孔区无菌包扎,每日消毒处理。治疗组患者在就诊后4周起应用鲑鱼降钙素针剂(意大利利沙大药厂生产)50 U皮下注射1次/d,4周后改为2次/周,疗程共8周。同时应用钙尔奇D片(美国惠氏-百宫制药有限公司生产)600 mg 口服 1次/d,连用8周。对照组患者未接受上述治疗。另外嘱所有患者早期开始患肢肌肉等长收缩锻炼预防废用性肌肉萎缩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加强护理,注意皮肤情况,预防压疮形成。
1.3 骨密度测定
两组于治疗前、后分别应用美国NORLAND公司生产的X-36R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行腰2~4椎体骨密度(BMD)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折愈合情况
X线定期观察显示所有患者均处于愈合过程中,治疗12周后均达到骨性愈合,无骨折不愈合出现。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皮肤压疮、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2.2 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组15例患者中有4例于应用鲑鱼降钙素早期出现轻度发热,1周左右症状自然消失,均能坚持治疗。
2.3 骨密度情况
应用鲑鱼降钙素治疗后8周发现治疗组腰2~4椎体BMD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 > 0.05)。而对照组则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目前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我国人口众多,同时也拥有大量的老年人口。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目前对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1-2]。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轻微外力即可造成。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部位是前臂、脊柱和髋部,临床上髋部骨折患者屡见不鲜,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人数逐年增加明显,且骨折后病死率为高达5%~20%[3]。髋部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对于老年患者目前主张早期手术治疗以减少卧床时间,避免并发症的出现,促使患者尽快恢复自理能力,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但是由于身体状况、本人意愿和资金等方面的原因仍有一部分患者采取长期卧床和患肢骨牵引、制动的方法保守治疗。老年人长期卧床并发症多,主要包括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系感染和废用性骨质疏松等。
长期卧床后骨骼承受的重力和应力减少而抑制了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过程,导致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形成、骨吸收脱耦联,出现骨量的负平衡,即废用性骨质疏松。目前对于废用性骨质疏松的具体病理机制仍不十分清楚,长期的卧床、制动和瘫痪等都是废用性骨质疏松常见原因,可使骨量减低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骨小梁变稀疏,骨强度下降,从而发生废用性骨质疏松[4]。据研究卧床后3~10个月时废用性骨质疏松发病率可达42.9%~46.9%[5],骨量的进一步流失加重了原有的骨质疏松,增加了以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6],从而进入恶性循环,因此对于废用性骨质疏松的防治需要临床医师予以重视。
骨质疏松症的常用治疗药物有双磷酸盐类和降钙素以及各种钙剂,前二者常分别联合钙剂应用,双磷酸盐类临床上常用口服剂型,因其服用方法的特殊性,要求保持上身直立30 min以上,故不适合卧床患者,因此笔者选用了鲑鱼降钙素的针剂,联合应用钙剂。降钙素是调节钙代谢,抑制甲状旁腺素的激素之一,其能显著地降低骨质疏松症和其他一些骨病的骨钙丢失,适用于骨质疏松症,变形性骨病和痛性神经营养不良症等,其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同时刺激成骨细胞形成。鲑鱼降钙素对其受体结合部位具有很高的亲和力,具有十分良好的临床效果并且比合成的哺乳类(包括人)的降钙素作用持续的时间更长[7-8]。钙尔奇D同时含有碳酸钙和维生素D成分,是临床常用的钙剂之一,作为骨质疏松症的基础治疗[9]。鲑鱼降钙素和钙剂联用是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方案。
本研究中,笔者发现对照组患者卧床12周后出现腰椎BMD减低,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出现了腰椎废用性骨质疏松。而治疗组患者12周后的腰椎骨密度数值较治疗前未见明显变化。笔者分析,鲑鱼降钙素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和刺激成骨细胞的生成作用而抑制了废用性骨质疏松的发生,从而可以避免未来发生病理性骨折的风险。
综上所述,鲑鱼降钙素联合应用钙尔奇D可以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卧床后腰椎骨密度的丢失,预防废用性骨质疏松,可为临床治疗此类患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WHO. Obesity,preventing and manging the global epidemic[R]. Report of who comsultation on obesity genera,1997.
[2] Poor G,Atkinson EJ,O Fallon WM,et al. Prediction of hip fracture in elderly men [J]. J Bone Miner Res,1995,10(12):1900-1907.
[3] Magit DP,Medvecky MJ,Baumgaertner MR. Intramedullary nailing for the manage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and subtrichanteric geriatric gractures. Techniques in orthopaedics [J]. Hip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2004,19(3):153-155.
[4] 孙客.废用性骨质疏松症临床实验研究现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2):125-126.
[5] 孙海飚,刘强.废用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5,26(5):300-301.
[6] 刘礼金,许永武.骨密度测定对预测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价值的相关研究[J].江西医药,2008,43(3):248-250.
[7] 张捷,陈永茂,沈朝东.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32-34.
[8] 黄建新,杨升平,叶宇.鲑鱼降钙素喷鼻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5):81-82.
[关键词] 社区;居民;骨折;骨质疏松
[中图分类号] R580;R6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3-0007-03
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据统计,全球骨质疏松的患者大约有2亿。研究显示,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中,50%的女性和20%的男性会出现骨质疏松。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随着时间推移,老年人的比例越来越高,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老年骨质疏松可导致疼痛、骨折、骨骼变形等,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2]。本研究调查分析社区居民对骨质疏松及其骨折的认知程度,为预防老年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2年7~12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多个社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 000份,回收917份,回收率91.7%。其中有效问卷833份,有效率为90.51%。所选择的调查对象为社区居民、年龄超过18岁,有一定的文化程度,能够顺利完成调查,无认知障碍等。
1.2 调查方法
采用骨质疏松知识评价问卷[3]进行调查。第一部分为指导语以及卷首语,第二部分为主要调查对象的一般社会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第三部分是主体部分,有7个判断题和21个选择题。选择题有4个选项,所有题型均有“不知道”选项,正确选项得1分,错选、漏选、选“不知道”为0分。最高分28分。
1.3 质量控制
所有调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调查时由居委会人员陪同上门拜访居民发放调查问卷,并定期收回调查问卷。无效问卷标准:问题应答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见表1。
2.2 骨质疏松知识得分情况
社区居民对骨质疏松及骨折认知的相关知识得分情况中,预防跌倒的答对率最高,其次为骨骼与运动和日常饮食,对诊断和治疗知识的答对率最低。见表2和图1。
2.3 不同一般资料总分差异
女性、年龄小、文化程度较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总分、危险因素、诊断与治疗的得分较高。见表3和图2~5。
3 讨论
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病变,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特点是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下降,而钙盐和基质呈正常比例[4]。骨质吸收增多是多数骨质疏松骨组织减少的主要原因。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骨骼疼痛、容易发生骨折。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有研究显示,女性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初潮年龄、首胎年龄、分娩次数、体重身高比、绝经时间、缺乏锻炼;男性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饮酒、吸烟、体重身高比、缺乏锻炼[5]。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较高,有研究显示,美国每年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高达150万次,其中椎体骨折最常见,其次为腕部骨折和髋部骨折,达30万次。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且增加了住院率、手术率,增加了护理、残疾等带来的高昂的医疗和护理费用,给社会及家庭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6-8]。骨折导致长期疼痛、活动障碍、患者自理能力下降、生活质量下降。
骨质疏松早期患者可无明显症状,随着时间延长,钙不断流失,一般出现症状时,骨钙丢失常常已超过50%,治疗效果较差。骨质疏松的患者半数以上患有疼痛,其他常见症状有骨骼变形、骨折。脊椎、腕部、髋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部位。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多为压缩性、楔形骨折[9,10]。骨质疏松性骨折明显增加老年人的致残率及病死率[1,11,12]。有调查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后1年内31%的男性和17%的女性死亡。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最严重的是髋部骨折,多需要外科手术,术后25%~35%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只有少数患者能够完全恢复到骨折前的功能水平。髋部骨折后1年内有20%的患者死亡,20%的患者再次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通过控制饮食、改变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合理体育锻炼等得到预防和改善[13,14]。本调查了解社区居民对骨质疏松以及骨折的认知程度,从而为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在本次调查中,社区居民对骨质疏松知识得分的总分较低,平均只有17.9分。在各项目中,预防跌倒的答对率最高,其次为骨骼与运动和日常饮食,说明社区居民对这几个方面的相关知识认知程度较好,诊断和治疗的答对率最低,说明人们对这方面的认知程度较低。考虑诊断和治疗属于专业方面的知识,普通人接触较少,在生活以及日常信息渠道得到的相关知识较少。而其他方面,在日常信息渠道上均能得到相关的知识,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保健也越来越重视,平时也会主动获取一些相关的知识。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在骨质疏松认知总分、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得分情况存在差异,女性得分显著高于男性。这可能是女性与男性相比,更关注健康以及保健知识有关。不同年龄段的受访者在骨质疏松总分、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的得分方面存在差异。青年人在这三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老年人,而在诊断和治疗以及认知总分上得分高于中年人。一方面,青年人的学历普遍较高,平时获得知识的渠道也更多,而且学历高者其接受能力也较强,并且也更注意主动去获得一些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老年人本身记忆力以及认知能力也会有所下降,影响其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不同学历的被调查者在骨质疏松总体认知、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的得分差异显著。学历越高,则得分也越高。高学历的人学习能力以及遇到问题主动寻求答案的能力更强,并且接受能力较强,获得相关知识的渠道也更多,因此就更容易获取相关的知识。研究生的得分没有显著高于本科的受访者,这可能是研究生学科专业强,对其他知识的关注度可能相对较低。不同职业的被调查者在骨质疏松认知总分、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的得分也存在差异。其中专业人员的得分最高,这是因为专业人员中包括医生职业,医生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自然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预防保健等了解程度高于其他职业。并且医生职业者普遍学历较高,多为本科或研究生。其他教师、公务员、学生均分也较高。一方面这类职业人群与社会的接触较多,在社会上获得相关知识的渠道较多。另一方面,教师、公务员、学生也属于学历较高的人群,这也是其得分较高的一个原因。本研究中军人的得分较低,但在本次研究中军人的人数较少,需要增加例数才能确定其准确情况。工人、其他职业等学历偏低,这类人群学习的积极性也较低,因此其得分较低。
综上所述,社区居民对骨质疏松及其骨折的认知程度较低,其中对预防跌倒的认知较好,而对诊断和治疗方面知识的了解较差。女性、学历高、青年人在骨质疏松认知总分、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得分较高。
[参考文献]
[1] 孙强,梁庆晨.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J]. 医学综述,2013,19(5):895-897.
[2] 马芳远,高青房,朱秀华.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药物治疗新进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1):48-49.
[3] 宋佳明,程志安,郭新峰,等. 骨质疏松知识评价问卷的信度、效度研究[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6(5):356-359.
[4] 冯乃清,路慎国. 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指导[J]. 中国伤残医学,2013,21(3):220-221.
[5] 张德宏,李晶.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及防治原则探析[J]. 西部中医药,2013,26(3):90-92.
[6] 陈晓依,刘峰,陈红方,等. 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生活质量的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6):486-489.
[7] 徐文婧.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术后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4(2):317-319.
[8] 吴丽华,叶学丽,田庆显. 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120-122.
[9] 王栋琪,汪兵,贺宝荣.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单双侧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对比研究[J]. 脊柱外科杂志,2013,11(1):8-12.
[10] 刘伯昊,黎泽森,李美军,等.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5):357-358,361.
[11] 陈峰,白卫东,孙云伟,等. 广州市萝岗区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3-14.
[12] 王翔宇,郭亮兵.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医刊,2012,39(21):36-38.
[13] 吴敏,庄建华,王尧杰,等. 社区干预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人群的效果评价[J]. 浙江临床医学,2013,(3):394-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