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第1篇: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范文

作者:祁晓波 单位:淮南矿业集团张集煤矿

培训教师要重视教育技术对促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准确把握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更好地应用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有效整合,积极探索和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教师教育教学与管理的新模式。教育技术应用意识的提高。教育技术应用意识,是指教师对应用教育技术手段具有积极的态度,并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采取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教学最优化。意识素养也是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教育技术能力的前提,积极的应用意识可以提高教师的学习兴趣,激发教师学习教育技术的热情,从而自觉修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养。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教育技术的变革。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应转变角色,学会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整体规划。我们要从一个区域的角度出发,对设备的引入,设备的利用,教师的培训,教育资源的建设等等进行整体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好所拥有的资源,才能提高投资的回报和效益。

《井巷工程》是针对掘进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开设的一门采矿工程专业课,是一门介绍井巷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的综合性课程。由于该课程授课以岩石力学、爆破工程和矿山压力控制理论为课程基础,设计、施工技术相对复杂,现场施工技术课堂讲授难以形象表达,对于缺乏基本理论基础现场工作人员来说是一门较为难于理解的课程。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改变教育教学思想,巧妙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联系现场,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井巷工程》教学效果。掌握各种教学媒体的特点和功能,合理选择并恰当使用多媒体。能根据教学需要恰当选择并能熟练使用教学媒体是培训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现代教育媒体将步入课堂。DVD、投影机、视频展示台、多媒体网络教室、扫描仪等教学设备必将成为教师日常教学中的常用媒体。如何在教学中合理使用这些媒体,充分发挥它们的功能和作用,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快建立围岩理论和井巷设计、爆破工程和井巷施工、设备原理和掘进设备的联系。在讲授《井巷工程》过程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视频录像、动画模拟、空间图形等融汇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尽快适应授课内容,理解并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能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理论是教育技术理论的核心,是连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在讲授《井巷工程》过程中,能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多引入书本、网络、现场实例能参考资料,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引导学生自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赋予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化声光电一体综掘仿真实训教学平台设计教学内容。在运用多媒体素材讲授《井巷工程》的基础上,依托采矿实验的声光电一体综掘仿真实训教学平台,设计出课堂—实验室—现场的“三位一体”的讲授方案,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利用仿真实训平台,把现场实践与课堂理论紧密联系起来,做到懂施工原理,会独立设计,能组织施工,会设备操作,培养出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能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卓越工程人才。

网络时代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广阔的学习空间,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具有了新的特征。作为煤矿青年培训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教育技术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教育观念,将教育教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成为优秀的教师。

第2篇: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毽球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可行性

毽球教学是一项比较新颖的体育教学内容,相较于足球和篮球等项目,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强,但同时要求也更高,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予以学生更多的关注,对教学方式进行适度调整。根据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将其运用到毽球教学中有较高的可行性,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示范、视频、比赛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关注和研究,灵活运用这种教学理念,不断提高目前的毽球教学水平。

1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能够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优化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缺点,使教学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学生对教学过程产生更大的兴趣、学习自觉性有明显提升的教学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落实,许多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教育,但是目前的体育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由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些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购置丰富多样的体育教学器材,且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实现高质量的体育教学。其次,在教学内容来看,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受到了新鲜的教学内容的影响,一些学生对毽球等传统的民族运动项目学习兴趣较弱,学生更乐于学习排球、健美操等体育运动[1]。最后,由于课业压力等原因,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渐下降,毽球对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要求较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难以达到。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教学问题,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且具有明确的可行性。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改善和丰富传统体育教学中的单一性。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采取教师示范指导、学生练习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教师也难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能够将毽球的每个动作分解,采取动画演示等方式吸引学生,使学生对毽球运动形成系统性的认知。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形式多样,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

2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做好毽球教学

2.1加强校园教育硬件设施

为了给学生营造高质量的校园环境,学校应该加强校园内部的教育硬件设施建设工作。硬件设施是实施体育教学的必要前提,一旦硬件设置的安全指数不达标,有可能对学生的健康产生威胁,在毽球教学中正确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就无从谈起。因此,学校在对公共资金的使用和配置上应该进行合理规划,留出一部分专项支出用于购买必要的体育用品、修建安全防护设施。另外,学校还应该招收专业性强的教师,能够懂得毽球的动作要点、比赛规则,在校园内可以组织毽球比赛,培养学生的体育竞技精神和不怕困难的品质。学校也可以安排原有的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的毽球运动训练,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

2.2关注学生动作的规范性

由于毽球运动的技术难度要求较足球、篮球等项目更高,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毽球运动的动作要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关注学生动作的规范性,及时纠正学生动作中不到位的部分,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身体素质水平。首先,教师可以使用亲身示范和动作分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毽球运动的主要动作包括起球、发球、进攻和防守4个方面。在学习起球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膝关节外张,带动大腿转动,小腿轻轻上摆,使用踝关节发力撞击毽球,使用足弓传球和踢球[2]。

2.3推进现代教育与毽球教育融合

现代教育技术与毽球教学的融合不是简单的联系,而是要从教学环节、教学要素等不同方面进行调整和创新,提升毽球教学的质量,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首先,教师应该自觉提升自身能力,在课外实际案例仔细研读教材教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通过和其他教师进行教学讨论等方式,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其次,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寻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方式。如给学生播放毽球比赛视频,使用视觉和情感刺激的方式,使学生感受毽球运动的乐趣和紧张感,从而产生学习积极性,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毽球比赛,安排学生充当裁判,通过角色转变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毽球运动的趣味性,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欲望[3]。

2.4正确调整教学结构

在进行毽球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对课程有整体性的把握,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对教学结构进行正确调整,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首先,对于学生而言,体育课既能学习必要的体育保健知识,也是从繁重的课业学习中进行调节的有效方式。教师应该正确认识体育课程的意义,提高教学质量,充分激发学生对毽球运动的兴趣[4]。其次,对于毽球运动而言,对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针对这些方面采取不同的锻炼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学生的健康能够得到发展。

第3篇: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科;定义体系

视听教学、个别化教学和系统方法的发展与结合,形成了今天的教育技术领域,它的标志就是1970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简称AECT)的成立。

AECT成立后,致力于教育技术领域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分别于1972年、1977年和1994年三次提出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其中以1994年提出的定义,即“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1]最为简洁、明确,最具有代表性。

AECT’94定义的引进,对我国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技术学科的确立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对定义理解的不同,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第一,在美国,教育技术是作为一个“研究领域”而存在的。因此,他们认为只要是和教育相关的问题,就应该去研究,而往往不在意教育技术“是什么”。

正如《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一书的书名所示,’94定义是属于“领域”的定义,而不是学科定义。

第二,尽管从历史上看,美国一直在交替使用“教育技术”和“教学技术”,认为两者是同义语。但从中国人的观点来看,这两个名词显然不属于同一层面。教学技术相对于教育技术来讲是微观层面的,它理所当然地关注“学习”;而教育技术则应更多地关注教育绩效的提高。

第三,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是两个相关的不同概念,如果把它们混为一谈,则会引起理论和实践的混乱。而在我国,恰恰把’94定义既当作教育技术的定义,又作为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义,因而引起了很多困惑。

鉴于上述原因,为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健康发展和正确运用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有必要对教育技术的相关概念作深入研究。

笔者认为,教育技术的相关概念应该由不同层面的定义分别来表述,然后由它们共同组成定义体系,对教育技术学科作出完整的阐释。

一、教育技术本质的定义

教育技术本质的定义是解决“教育技术是什么”问题的。为了更好地理解教育技术的本质,我们首先需要对教育和技术的概念分别进行讨论。

1.关于“什么是教育”的讨论

一般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入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2]

以往,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大多定位在学校教育的层面上,认为人受教育的时间是从幼儿园开始,到高等学校(包括成人院校)毕业为止,实际上这是一种狭义的教育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人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终身教育被提到日程之上,受教育的时间延长至人的一生,而受教育的空间则延伸至工作单位、家庭和社区,包括你所在的任何地方。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终身教育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因此,今后我们应该以广义的教育观念来指导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工作。

2.关于“什么是技术”的讨论

英文“技术”一词出自希腊文techne(工艺、技能)与logos(词、讲话)的组合,意思是对工艺和技能进行论述。最初,它仅指各种应用技艺,与直接的操作联系在一起。“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技术一词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而导致了对它的理解和表述的多样(性)。”[3]

到目前为止,对“什么是技术”的论述不下几十种,要想给技术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显然是困难的。

刘大椿先生在《科学技术哲学导论》一书中把技术的定义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分别引用了戴沙沃、R·麦基、G·罗波尔、C·米切姆、M·邦格、埃吕尔、H·马尔库塞等学者的观点来进行说明。同时,他还论述了技术的要素和结构,对我们深入理解技术的本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把它节录如下:

(1)技术要素的分类。

①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它主要是指经验、技能这些主观性的技术要素。

②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它主要是指以生产工具为主要标志的客观性技术要素。

③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它主要是指以技术知识为象征的主体化技术要素。

(2)技术的结构。

①经验型技术结构。就是由经验知识、手工工具和手工性经验技能等技术要素形态组成的,而且以手工性经验技能为主导要素的技术结构。

②实体型技术结构。就是由机器、机械性经验技能和半经验、半理论的技术知识等要素形态组成的,而且以机器等技术手段为主导要素的技术结构。

③知识型技术结构。就是由理论知识、自控装置和知识性经验技能等要素形态组成的,而且以技术知识为主导要素的技术结构。[4]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技术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及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所掌握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包括经验形态、实体形态和知识形态三大要素,并由此形成不同的技术结构。实体形态的技术与具体的物质(工具、设备、材料)有关,我们把它称为物化技术(即一般狭义理解的技术);经验形态和知识形态的技术与人的智力有关而与物质无关,我们把它称为智能技术(简称方法)。因此可以认为:技术由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两部分所组成。

据此,可以对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技术包括在解决某一问题时涉及到的所有的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的有机整合;狭义的技术是强调其中一部分技术而并非全部。并且,“技术的本质决定了它具有双重属性,其自然属性表现在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其社会属性则表现在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5]

3.关于教育技术本质的讨论

近年来,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发表了不少,但是能够真正说清楚“教育技术是什么”的却不多。在这里,我们引用尹俊华先生的论述:“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两大类。物化形态的技术指的是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的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具到电子计算机、卫星通讯等一切可用于教育的器材、设施、设备及相应的软件;智能形态的技术指的是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以功能形式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如系统方法等。”[6]

我们把上述论述加以简化,可得出教育技术本质的定义: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与方法的总称。

在上述定义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明确:

(1)定义中提到的“技术与方法”,分别指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而且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而采用的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

(2)根据定义可以将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大类,如图1所示。

对教育作广义理解,并认为技术包括一切(即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而采用的所有可能得到的)物化技术(简称技术)和智能技术(简称方法),此时称为广义教育技术(如图中D);对教育作广义理解;而对技术作狭义理解(如只理解为现代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或对教育作狭义理解(如只限定在学校教育范围内),而对技术作广义理解,此时的教育技术都属于狭义的范畴(如图中C和B);如果不仅对教育作狭义理解,对技术也作狭义理解(甚至把技术只理解为媒体技术),这时的教育技术理念就更狭窄了(如图中A)。

(3)“技术与方法”必须经过有机整合,共同作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以提高绩效。

根据教育技术本质的定义,教育技术所包含的技术层次如图2所示。

资料来源:根据李克东先生“教育技术的层次图”改编

从图中可以看出,教育技术由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组成。由于教育技术中的物化技术和教学媒体有关,因此又称为媒体技术。

媒体技术(简称技术)包含硬件技术(Hardware Technology)和软件技术(Software Technology)两个层次;智能技术(简称方法)包含系统技术(Systematic Technology)和整体技术(Systemic Technology)两个层次。

硬件技术指与设备、工具相关的使用、维护和开发的能力;软件技术指对相应软件的使用、管理、评价以及设计、开发的能力。

系统技术指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分析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提出目标,设计解决方案,试行并评价其结果,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修正的一种方法体系。

整体技术强调各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如教学系统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系统的整体性是由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共同来保证的。如果只注重教学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有机关联而忽略了教学系统与外部社会环境的有机关联,只注意教育中教学方面的问题而不注意非教学方面的问题,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另外,可以借鉴生态学的理论对教育技术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如新的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引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将会对原教学系统的“生态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它会产生什么积极的效果?会发生什么问题?如何把“新物种”整合到原有的系统中或如何改变原有的系统以发挥积极的作用?等等。这是整体技术的具体应用,将会有效地帮助我们建立全面的教育技术观。

二、教育技术实践层面的定义

从上述有关技术定义的讨论中可以看出,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方法,一种知识,还是一种活动过程。这一特点,在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在我国,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完整的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体系,它不单单是一门学科专业,而且还是一项事业,同时又是一种产业。除了现有的教育技术学科专业以外,从中央电教馆到各省、市、地、县电教馆(站),从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中心到中小学电教组(室),建有一套完整的电教机构;全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专职人员队伍达几十万人,他们带领、指导和帮助千万学科教师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实践。这是我们教育技术事业兴旺发达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转贴于 教育技术本质的定义说明了教育技术“是什么”,但它并没有回答在教学实践中,教育技术能够“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这就需要有一个简单、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定义来指导实践,笔者把它称为教育技术实践层面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在先进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相关的技术和方法促进教育效果优化的实践活动。

仔细分析上述定义,可以看出:

(1)教育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育效果的优化,回答了教育技术能够“做什么”的问题。

(2)运用教育技术时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要在当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相关的理论(包括教育观念、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指导下,不能盲目实践;二是要采用与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相关的技术和方法,而不是只考虑技术的新颖和高低,更不是先确定所使用的技术而后再到教学中去找可用之处。这一条回答了教育技术“如何做”的问题。

对于教育技术实践工作者和普通学科教师,他们不容易理解AECT’94定义的全部含义,或者即使有所了解,也不知道如何与自己的实践相联系。掌握上述教育技术实践层面的定义,对他们来说就比较容易,而且能够把定义和他们的工作联系起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改革实践。

三、教育技术理论层面的定义

教育技术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已经得到认可,这反映在“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分别列入了国家学位委员会研究生专业目录(1986年)和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3年)。在这一点上,我们要特别记住顾明远先生为此付出的努力和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到目前为止,教育技术学科在全国已经有5个博士点、20多个硕士点和上百个本、专科专业,它们遍布于师范院校、综合大学、文理工科院校和军队院校,数量仍在继续增加之中。在这“繁荣”景象的背后,也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和不安的问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作为一个成熟的研究领域,它应该有几个最基本的条件:明确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目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有一批本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有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并在实践中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除上述条件外,还必须满足以下几项要求:研究对象不但明确,而且要明显地区别于其他学科;有属于自己的、能够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明确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有准确的定位;有明确具体的哲学思想的指导。

根据上述条件,教育技术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已经得到确立;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学术上得到确认并将跻身于学科之林,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事情要做,恐怕需要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使本学科趋于成熟。

当前,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中最根本的、最迫切的任务是需要初步构建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体系,它包括学科的定义、定位、基本理论框架、实践领域构成、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内容。在这篇文章中只探讨学科定义的问题,其他的内容放在后续文章中进行讨论。

1.有关学科定义的论述

关于什么是教育技术学,有不少专家、学者都论述过,现摘录有代表性的几种:

(1)教育技术学是应用技术学的概念、观点、方法以及方法论,研究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管理过程的优化的技术手段、操作方法和方法论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有效的教学。它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理论为基础,依据教育过程的客观性、可测量性、可再现性和可操作性,应用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学研究方法,在确定的教育目的下探索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操作方法和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论与方法。[7]

(2)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群体中一门新学科,它是以教育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探求提高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和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方法。[8]

(3)教育技术学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成果,开发人以及人以外的学习资源,以求达到最优化的教育效果的知识体系……[9]

(4)教育技术学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来诊断教育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实施及评价解决方案的技术学层次的教育学科。[10]

(5)教育技术学是依据教育科学理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成果,开发人及人以外的学习资源,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习者学习的知识体系。[11]

(6)教育工艺学是对关系到教育的所有操作因素加以分析、选择、组合和控制,然后进行实验的实际研究,以便取得最大教育效果的一门工艺科学。关系到教育的所有操作因素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材教具、教育媒体、教育方法、教授方法、教育环境、学生行为、教师行为、师生编组以及上述因素的相互关系。最终目标是追求教育的最优化。[12]

以上的论述从不同的侧面对教育技术学进行了准确的描述。由于篇幅所限,就不展开分析了。能不能用一句简单、明确的话阐明教育技术学是什么呢?笔者试着给教育技术学提出一个规定性定义,也就是教育技术理论层面的定义。

2.教育技术学规定性定义

教育技术学是研究在教育中运用相关技术来提高绩效的理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系统科学的观点、方法,通过对与教育相关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以促进教育绩效的提高。

通过对上述定义及其描述条文的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得到:

(1)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目的是提高教育的绩效。也就是说,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优化教育、教学效果,而且还要提高其效率和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对象是与教育相关的技术,也就是构成“与教育相关的过程和资源”的过程(智能)技术和资源(媒体)技术。

与教育相关的过程和资源的层次如图3所示。

教育资源是指人在接受终身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从图中可以看出,教育资源包括了学习资源在内;而学习资源又包括了教学资源在内。同样,教育过程包括了学习过程;而学习过程又包括了教学过程。

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状况,应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给以更多的关注。在充分发挥原有教学资源的作用和继续普及基于“教”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同时,加快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和进行基于“学”的教学设计的实践,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建立创造条件,加速教育改革的进程。

(3)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任务是总结、提出运用技术提高教育绩效的理论、规律和方法,并由此提出教育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

(4)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领域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

①教育技术学的理论领域。教育技术学的理论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概念。

B.教育技术学科理论框架和实践体系的建立。

C.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发展研究。

D.媒体理论与开发研究。

E.网络教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F.远程教育理论的研究。

G.教育技术的管理与评价。

H. 绩效技术及其支持系统。

②教育技术学的实践领域。教育技术学的实践领域也就是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应用领域,主要由三大系统组成:

A. 学校教育系统: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B.远程教育系统:三网统筹;开展远程教育模式的研究;开发网络课程和教学软件,建设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积极、稳妥地进行网络教学试点。

C.社会其他系统: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科教兴国、企事业业务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绩效技术的应用。

(5)教育技术学研究的范畴包括对相关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设计范畴主要指针对教学系统中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以及由此而发展起来的绩效设计。

开发范畴主要指将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尤其是信息科学技术加以整合,用于教学系统和其他相关系统的开发研究。

利用范畴主要指将各种技术、手段,尤其是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以及相关系统中,以提高它们的绩效。

管理范畴主要指对相关系统、资源、信息以及研究项目的管理。

评价范畴主要指对相关系统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并进行测量,给出定量和定性的判断,以使各相关系统达到优化。

(6)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学科以系统科学为方法论基础,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和质的研究方法,积极开展实验研究。

四、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义体系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育技术本质的定义、教育技术实践层面的定义和教育技术理论层面的定义——规定性定义,共同组成了教育技术学科完整的定义体系。

1.教育技术本质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与方法的总称。

2. 教育技术实践层面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在先进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相关的技术和方法促进教育效果优化的实践活动。

3.教育技术理论层面的定义

教育技术学是研究在教育中运用相关技术来提高绩效的理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

教育技术本质的定义说明了教育技术“是什么”,教育技术实践层面的定义说明了教育技术能够“做什么”和“如何做”,教育技术理论层面的定义说明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内涵。三者组成的教育技术学科定义体系,完整地阐明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概念。

上述定义体系为我们从事教育技术领域的各项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共同的基础与交流的平台。当需要论述和了解教育技术本身是什么的时候,应该以教育技术本质的定义为准;当从事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实际工作时,应以教育技术实践层面的定义为指导,既简明又易于理解和操作;当从事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学科专业建设时,则应以教育技术理论层面的定义为准,它说明了教育技术学科所研究的“目的、对象、任务、领域、范畴和方法”,不仅包含了美国AECT’94定义的主要内容,而且更为明确和全面,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

五、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讨论

“教育技术”名称进入我国不久,便产生了“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提法,这是中国特有的名词。对“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有的认为它和教育技术是同义语;有的认为过去的教育技术是传统教育技术,现在所从事的教育技术才是现代教育技术;有的把现代教育技术等同于信息技术;还有的干脆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计算机和网络在教育中的应用。认识上的混乱导致实践中的偏颇,影响了教育技术对教育改革的支持作用,同时也影响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只是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在当今时代的一种表述,是教育技术实践层面的现在时段,它所依据的理论仍然是教育技术的理论体系。

1.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教育思想、理论,有不同的技术和方法。我们根据教育技术实践层面的定义可以导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如下:

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系统方法促进教育效果优化的实践活动。

详细分析定义中所包含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现代教育技术包含了两个要素: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系统方法,二者缺一不可。

(2)现代教育思想包括现代教育观、现代学习观和现代人才观,现代教育理论包括现代学习理论、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传播理论。

(3)现代信息技术指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合其他现代教学媒体,下同)环境下,对信息的获取、储存、加工、创新和分析、评价的能力,包括了对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的操作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两部分;系统方法是指系统科学与教育、教学的整合,它的代表是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4)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促进教育效果的优化。

2.现代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

1998年,南国农先生曾经给电化教育赋予了新的定义:“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13]并认为:

“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

“(2)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即媒传教学法;

“(3)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14]

如果把我们给出的现代教育技术定义和电化教育1998定义及其解释相比较,可以看出它们所表达的实质内容是基本相同的。

[参考文献]

[1][美]巴巴拉·西尔斯,丽塔·里齐著。乌美娜,刘雍潜等译。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

[2]董纯才,刘佛年,张焕庭。教育[A].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3]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5]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7]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8]顾明远。教育技术学和二十一世纪教育[A].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编,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

[9]章伟民,曹揆申。教育技术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0]李文光,杨开诚。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J].中国电化教育,2001,(2).

[11]冯秀琪。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位与专业建设[A].北京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2.

第4篇: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来华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2015年来华留学生创历史新高,统计显示,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以多元智能理论支持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会对来华留学生产生较大助力。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崛起及对外汉语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状况

教育技术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蕴涵着全新理念、新的思维类型和新的思维方式。以多元智能理论支持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会取得实效。信息技?g在教学领域的全面应用,正在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同为语言类教学,英语、日语、俄语的多媒体使用情况良好。但对外汉语教学基本停留在黑板加粉笔的状态。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甚少,计算机、投影、DVD、网络短片、新闻片段、电影、动画等手段运用较少。有一些即使运用了现代技术,也还停留在生词展示PPT,课文语言声音文件MP3等技术层面,有一些使用停留在为使用而使用的程度,没有基于学生的某种智能,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还没有太明确的智力支持。

因此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现代教育技术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能在最新理论的指导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智能,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深入实际语境当中,学习到原汁原味的语言,并能够亲身体会汉语以及中国文化的魅力。

本研究有利于留学生汉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发展。有利于扩大留学生规模,推进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和学校品牌国际化的进程,进一步营造校园国际化氛围。有利于中外学生多元文化的认同和与世界各种文化背景的人士的和谐相处。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的支持与启示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系统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系统。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既是一个可以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与系统,也是能够形成相互协作的教学环境与系统。这将传统教法中抽象难懂的书面知识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立体多元系统,极大地优化了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大脑产生多重刺激,它在媒体技术的作用下,帮助学生在自然的语言环境和真实的语言场景中学习语言知识、获得语言技能[1],从而使学生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

以往学术界多强调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目前看来学术界的多元智能理论更能有效地支持现代教育技术。1983年和1999年,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分别出版了《智能的结构》与《智能的重组――21世纪的多元智能》(又译为 《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多元智力》),完整地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2]。加德纳本人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概念非常明确而强调性地表述为: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数学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空间智能(special 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人 际 关 系 智 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认识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3]

加德纳提出了“智能本位评价”理念,他主张“情景化”评估,改进了以前教育评估的功能和方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令人耳目一新,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突破。1994年,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院长莫非教授面对围绕多元智能理论而展开的一系列试验研究结果,发表文章指出:“多元智能理论帮助教育家辨认和培养那些在传统教育中一直不被承认和没有被发现的智能强项,开发和试验了新的课程、新的活动、新的评估方法和教学方法,对美国各级学校有深远的影响。”[4]在当前汉语教学改革之际,大部分教师对学生汉语评价体系颇感困惑之时,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无疑会给我们诸多启示。

四、多元智能理论下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多元智能理论特指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转变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教学观念。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就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因材施教。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强调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群的作用。

这些媒体包括文本、图形、动画、静态视频、动态视频和声音等,人们在接受这样的信息时具有一定的主动性、交互性。教学中,教师摆脱了单纯口授,或局限于应用传统媒体,如挂图、板书等进行讲授的方式,充分借助现代视听媒体进行形象、生动、直观的汉语教学。

学习汉语拼音时,我们可以利用运动智能让学生动起来,画四声。学习汉字时,外国学生接触汉字之初,会把汉字当作图画,这完全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把汉字当作图画来教,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尤其是对图形的敏锐感觉,从字感教学入手学习汉字。

以舞蹈为载体进行的语言和文化的融入式教学,也十分生动有趣,增加了词语的形象性、语境的真实性和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围绕舞曲主题《找朋友》将教学分为:找朋友;我找到了我的朋友;行礼、握手;好朋友、再见。教授语言时,依照循序渐进、步步明确的原则,学生很容易学会说生词、做动作,学会问候、告别。同时教授舞步,学生能说出“一二三四”的节拍和“左手、右手”的指令。此外,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所营造的特定氛围中,发挥自己的语言、逻辑数理智能,空间、运动、音乐、人际交往、内省、自然观察等智能,用对应汉语的身体运动语言、汉语对话、汉语歌曲、汉语表演,积极参与到汉语教学中,解决老师给出的问题,并有所创造。

(二)教学内容的丰富

对外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在任何一种外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外国留学生对汉语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很生疏,教师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从学生拥有的语言、逻辑数理智能,空间、运动、音乐、人际交往、内省、自然观察等智能出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形式的展示,让课堂学习中较为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输出,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多样性,增强教?W过程中的双向积极性、与语言文化的融合性。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且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生动而更具吸引力。

语音教学历来是教学难点,发音部位难以用语言描述,多媒体素材和设计软件为我们提供了实现的可能。舌位图可以扫描绘制,将要学的音在舌位图上标出来,增强了直观性,学生利用自然观察智能,容易直观形象地看出发音部位和发生的变化。

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提供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创设教学环境。比如越剧《梁祝》、电视连续剧《康熙大帝》的电影片断为学生学习《琴弦上的蝴蝶》和《康熙大帝》提供了直观教材,一小段电影会给课堂教学的进行提供对话的平台。实践证明,情境创设得好,学生讨论交流的兴趣就更浓,教学效果也更好。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课程模块最具弹性,教师可根据学习者身份信息中的不同智能类型赋予相应的课程学习内容[5]。加德纳对课程教学的建议指出:“有关内容可以由多种方式展现,如:教师、书籍、软件、硬件或者其他媒体。在很多情况下,对以上展现模式的选择,会导致所得到的教育经验是否成功。”[6]

(三)评价考核观念的变化

多元智能理论支持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评级体系,使学生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考核,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智能的考察。教师应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对学生汉语水平的测试,关注其8个方面的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还处在介绍的阶段,各地的实验状况很不平衡,需要从我国教育实际出发研究的具体问题还很多。总之,正确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可谓任重道远。”[7]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是多渠道的,传授方式是多样化的,使得每个学生都能通过适合其智能特点的途径学习教学内容。[8]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学生多元智能的发挥。由于每个学生的智能特点不尽相同,因此在使用教学媒体时应注意多种媒体有效整合,形成多样化的信息传递方式,这样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学生智能上的差异。[9]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汉语学习应更多地突破标准化智力测验,设置多样化考题,以考察学生在运用多种智能后交流沟通的能力。

五、结语

第5篇: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教育技术战术教学模式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的发展也必将引起教学模式的变革。认真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学模式的影响及其在教学模式建设中的运用,根据军校战术课教学特点,建立新型的战术课教学模式,对提高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军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在依据现代教育技术及现代教学模式本质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构建战术课新型教学模式的方法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

首先,让我们探讨一下什么是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交叉的科学领域。教育技术包含“教育中的技术”和“教育的技术”两个方面:教育中的技术是指教育媒体所反映的技术。它包含每种媒体可能用来提供信息的手段,涉及到教育和训练中的硬件和软件技术。教育中的技术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信息的传播与传输技术,二是教育信息存贮与检索技术,三是教育信息的加工与处理技术,四是教育信息的显示与拷贝技术。

教育的技术是指如何选用教材和教具,安排教学活动的计划、分组等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控制、评价、管理方法、策略等问题。它是从教育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教育的技术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与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技术相比,更突出了“现代”二字,其目的是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系统思维方法,使教育技术更具有时代特色,更加科学化、系统化。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曾对教育技术作了新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那么,究竟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呢?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如下本质特征: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对象是“学习过程”。教学的目的在于“学”而不在于“教”。学生应始终处于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重点应在“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重点放在学员的“会学”和“学好”而不是教员的“教好”上。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灌输越来越多的知识,现代教育技术更应发挥自身的优势,把重点放在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上。

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对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和管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学、课堂教学。加强对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和管理,有利于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探索知识、提高能力。有了完善、正规的学习资源,学生只要能和学习资源发生联系,就能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进行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更加注重研究与实践的系统性。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爆炸”成为现实,面对众多的学习内容,只有系统地研究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优化学习过程,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而不至于使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学习知识的罗列工具。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应用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各个层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已不仅仅局限于“教”与“学”这一过程,包括教育规划、教学管理、教学课程的设置和开发等各个领域都渗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全领域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更加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学模式的关系

多少年来,军队院校传统的战术课教学改革一直是在一种既定的模式下,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策略的改进、改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已经为战术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1、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教学模式的技术基础

现代教学模式是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之上的,没有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也就谈不上构建现代教学模式。大家知道,构建教学模式的基本成分有理论基础(包括教育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等)、教学环境和资源(硬件、软件等)、教学活动及其各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内容和媒体)。其中的许多因素都与教育技术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媒体等。没有技术进步的支撑,教育水平尤其是教育质量的提高仅靠体制改革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应当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作为教育改革的基础环节来抓,要构建现代教学模式,就必须以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技术基础。

2、以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形成

教学模式是在教育技术手段和教育观念的综合作用下,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作为学校的基本教学模式目前有二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由于受教育手段的制约,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靠的是“一支粉笔一张嘴”,学生凭的是“两只耳朵一双眼”,要想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又缺乏必要的技术基础。显然,这种模式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特别是对高技术条件下中级指挥员培养的要求,就显得过于单一和呆板,非常不相适应,必须加以改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但它需要是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正好为此提供了这一条件,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水平与进程,将直接影响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3、现代教育技术将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发生深刻的变革。

一是阅读方式的变革。传统的阅读方式是纯粹的文字阅读,后来,电视机、录像机的出现,使得阅读方式扩大到了视频阅读,有了活动的图像,也有了可以听见的声音。现在,电子出版物向人们展示出全新的、高效的超文本阅读与检索方式,除了阅读多媒体电子读物,还可以在资料库中进行检索式阅读。

二是练习方式的变革。传统的练习方式是用笔在纸上进行的纯理论的练习或利用实物进行的辅练习,现在的练习方式在传统方式之外,还有多媒体交互式练习、网络互通练习,甚至在虚拟现实环境下的模拟仿真练习等。

三是交流方式的变革。传统的交流方式是通过纸、笔、口、耳进行直接的交流,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交流可以互在不见面,互不相识的情况下进行实时的、有当面交流效果的交流。

四是考核方式的变革。传统的考核方式一般要集体进行、统一行动,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现代教学模式下的考核方式将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考核方式,学生的考核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是纸上的、口上的、多媒体上的或网络上的等等,考核的时机也可以根据学生各自学习情况进行,而不必全体学生统一进行。

4、现代教育技术将带来教材样式的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给课程设计与教材编制带来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可以使“专家诊断式”的教材、“智能化”的教材、“开放式”的教材、“可扩充式”的教材、“可编组式”的教材等成为现实,使静止的、封闭的、模式化的教材变为“开放的”、参与式的”、“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活教材。

三、构建战术课新型教学模式的方法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学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的综合体现。

战术课是教学学科中一种较为特殊的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要求,战术课教学模式的设计,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建立科学、合理的新型教学模式。

战术课教学模式设计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分析学科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第二,设计、选择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环境和资源。

第三,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和学生自主性活动的方式。

由于战术课授课形式的多样性,所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战术课教学模式设计就要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其最根本的原则是“以学为中心”,对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设计:

1、对于理论课程,实行教导模式。教导模式就是以教师讲授与提示为主,辅以课堂多种媒体组合教学的模式。理论课程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与逻辑性,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基本概念、原理及各种论证有较深刻的理解。采用教导模式,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有重点地、系统地阐述知识,受教育者可以用较少的精力,获取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尽快地掌握课程的理论体系,把握课程的学习重点,因此,教师的讲授是完全必要的。同时,由于战术课程通常没有过多的深奥道理要理解,所以,教师讲授不必面面俱到,只要提示到要点即可。作为对理论讲解的辅助方式,应利用各种媒体的组合方式,如广播、电视、网络、幻灯等,对理论讲解内容进行战例演示、逻辑分析等。

2、对于想定课程,实行辅导模式。以学生独立学习与作业为主,辅以教师的作业指导。想定课程,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过程,也是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独立作业的能力,应以学生自我学习、自我作业为主,教师在这里只是起辅导作用,帮助、指导学生完成想定作业。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上,应发挥各种媒体形象,生动的特点。开展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式教学方式。

3、对于演练课程,实行咨询模式。咨询模式就是利用教员与媒体的信息优势,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主动咨询,完成教学任务的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咨询模式的开展提供了条件。战术演练课程,是军事教学中一项比较特殊的课程,由于缺乏合适和必要的演练环境与条件,演练课程往往成为一种游戏式的工作,演练的结果往往是对演习计划的一种具体操作,达不到真正的演练效果。在现代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学员可以在教员的指导下,通过网络获取所需资料与信息,并完成各种演练科目。通过网上演练,可以为学生提供模拟环境下的战役战术背景,使大家在网络上看到接近于演练需要的环境,同时,网上演练还可以使大家近似于实时地进行相互间的协作。

4、对于野外课程,实行教导模式与咨询模式相结合的方式,以野外现场讲解为主。野外课的教学往往需要较为广阔的模拟战场环境,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学员往往不能全面地了解作战所需的各种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事先通过各种媒体,为学员提供有关的地理、社会、作战资源等情况,使学员对相关作战信息有大致的了解,现地教学时,可以利用有线与无线网络系统对野外教学学生进行远距离资源共享与情况处置,并使分布于各教学点的教员与学员可以实现交互式的指导与咨询以及相互间的信息传递与学习交流。

5、对于考试考核,实行主题模式。主题模式就是确立考试主题,使学员在该主题下自主地完成各种考试内容,而不拘泥于教科书的条条框框。考试内容集中在某一主题范围内,而不仅仅是某一课程、某一教材上。考试方式应实行灵活的能力考核与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考核,破除原来死记硬背的考试方式。在传统考核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个别化交互式的考试,让每个学生依据自已的学习水平、学习进度进行独立式考试,而不仅仅进行全体集中式的考试,这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范围会有更大的选择余地,有能力学生也将会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战术课新型教学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学模式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出发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新型教学模式首先必须以落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为目标,着力于追求全体学员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注意:

①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建造可参与性环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获得知识和能力。

②重视发展个性教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要用于传授知识,还应注重能力的培养。

③注意培养学生认识方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索等途径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继续学习能力。

2、要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当今有许多先进的教学理论可以借鉴与应用,如:布鲁纳的“建立结构,发现学习”理论;布鲁姆的“确定目标,掌握学习”理论;巴班斯基的“优化方法,择优学习”理论;罗杰斯的“学生中心,参与学习”理论等。

3、要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六个方面的优势,促进教学深化改革。现代教育技术的六个主要优势:一是教学信息的多媒体化。二是教学信息组织的超文本方式。三是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四是教学信息的大客量储存。五是教学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六是教学信息处理的智能化。

4、要重视教学过程要素中“媒体”要素的作用,并促进各要素作用的转变。教与学的活动过程简称“教学过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包含教师、学生、教材三个要素。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通常要应用多种媒体,所以还应该加上“媒体”这个要素。这四个要素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关地简单组合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要注意实现教学过程中这四个要素的转变。即:

①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

②学生地位的转变,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

③媒体作用的转变,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

④教学过程的转变,由讲授说明的进程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作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

第6篇: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对外汉语教学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来华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2015年来华留学生创历史新高,统计显示,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以多元智能理论支持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会对来华留学生产生较大助力。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崛起及对外汉语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状况

教育技术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蕴涵着全新理念、新的思维类型和新的思维方式。以多元智能理论支持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会取得实效。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全面应用,正在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同为语言类教学,英语、日语、俄语的多媒体使用情况良好。但对外汉语教学基本停留在黑板加粉笔的状态。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甚少,计算机、投影、DVD、网络短片、新闻片段、电影、动画等手段运用较少。有一些即使运用了现代技术,也还停留在生词展示PPT,课文语言声音文件MP3等技术层面,有一些使用停留在为使用而使用的程度,没有基于学生的某种智能,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还没有太明确的智力支持。因此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现代教育技术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能在最新理论的指导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智能,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深入实际语境当中,学习到原汁原味的语言,并能够亲身体会汉语以及中国文化的魅力。本研究有利于留学生汉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发展。有利于扩大留学生规模,推进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和学校品牌国际化的进程,进一步营造校园国际化氛围。有利于中外学生多元文化的认同和与世界各种文化背景的人士的和谐相处。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的支持与启示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系统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系统。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既是一个可以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与系统,也是能够形成相互协作的教学环境与系统。这将传统教法中抽象难懂的书面知识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立体多元系统,极大地优化了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大脑产生多重刺激,它在媒体技术的作用下,帮助学生在自然的语言环境和真实的语言场景中学习语言知识、获得语言技能[1],从而使学生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以往学术界多强调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目前看来学术界的多元智能理论更能有效地支持现代教育技术。1983年和1999年,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分别出版了《智能的结构》与《智能的重组——21世纪的多元智能》(又译为《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多元智力》),完整地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2]。加德纳本人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概念非常明确而强调性地表述为:语言智能(linguisticintelligence)、数学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intelligence)、空间智能(special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intelligence)、人际关系智能(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自我认识智能(intrapersonalintelligence)。[3]加德纳提出了“智能本位评价”理念,他主张“情景化”评估,改进了以前教育评估的功能和方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令人耳目一新,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突破。1994年,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院长莫非教授面对围绕多元智能理论而展开的一系列试验研究结果,发表文章指出:“多元智能理论帮助教育家辨认和培养那些在传统教育中一直不被承认和没有被发现的智能强项,开发和试验了新的课程、新的活动、新的评估方法和教学方法,对美国各级学校有深远的影响。”[4]在当前汉语教学改革之际,大部分教师对学生汉语评价体系颇感困惑之时,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无疑会给我们诸多启示。

四、多元智能理论下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多元智能理论特指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转变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教学观念。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就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因材施教。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强调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群的作用。这些媒体包括文本、图形、动画、静态视频、动态视频和声音等,人们在接受这样的信息时具有一定的主动性、交互性。教学中,教师摆脱了单纯口授,或局限于应用传统媒体,如挂图、板书等进行讲授的方式,充分借助现代视听媒体进行形象、生动、直观的汉语教学。学习汉语拼音时,我们可以利用运动智能让学生动起来,画四声。学习汉字时,外国学生接触汉字之初,会把汉字当作图画,这完全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把汉字当作图画来教,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尤其是对图形的敏锐感觉,从字感教学入手学习汉字。以舞蹈为载体进行的语言和文化的融入式教学,也十分生动有趣,增加了词语的形象性、语境的真实性和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围绕舞曲主题《找朋友》将教学分为:找朋友;我找到了我的朋友;行礼、握手;好朋友、再见。教授语言时,依照循序渐进、步步明确的原则,学生很容易学会说生词、做动作,学会问候、告别。同时教授舞步,学生能说出“一二三四”的节拍和“左手、右手”的指令。此外,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所营造的特定氛围中,发挥自己的语言、逻辑数理智能,空间、运动、音乐、人际交往、内省、自然观察等智能,用对应汉语的身体运动语言、汉语对话、汉语歌曲、汉语表演,积极参与到汉语教学中,解决老师给出的问题,并有所创造。

(二)教学内容的丰富

对外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在任何一种外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外国留学生对汉语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很生疏,教师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从学生拥有的语言、逻辑数理智能,空间、运动、音乐、人际交往、内省、自然观察等智能出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形式的展示,让课堂学习中较为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输出,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多样性,增强教学过程中的双向积极性、与语言文化的融合性。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且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生动而更具吸引力。语音教学历来是教学难点,发音部位难以用语言描述,多媒体素材和设计软件为我们提供了实现的可能。舌位图可以扫描绘制,将要学的音在舌位图上标出来,增强了直观性,学生利用自然观察智能,容易直观形象地看出发音部位和发生的变化。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提供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创设教学环境。比如越剧《梁祝》、电视连续剧《康熙大帝》的电影片断为学生学习《琴弦上的蝴蝶》和《康熙大帝》提供了直观教材,一小段电影会给课堂教学的进行提供对话的平台。实践证明,情境创设得好,学生讨论交流的兴趣就更浓,教学效果也更好。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课程模块最具弹性,教师可根据学习者身份信息中的不同智能类型赋予相应的课程学习内容[5]。加德纳对课程教学的建议指出:“有关内容可以由多种方式展现,如:教师、书籍、软件、硬件或者其他媒体。在很多情况下,对以上展现模式的选择,会导致所得到的教育经验是否成功。”[6]

(三)评价考核观念的变化

多元智能理论支持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评级体系,使学生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考核,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智能的考察。教师应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对学生汉语水平的测试,关注其8个方面的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还处在介绍的阶段,各地的实验状况很不平衡,需要从我国教育实际出发研究的具体问题还很多。总之,正确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可谓任重道远。”[7]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是多渠道的,传授方式是多样化的,使得每个学生都能通过适合其智能特点的途径学习教学内容。[8]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学生多元智能的发挥。由于每个学生的智能特点不尽相同,因此在使用教学媒体时应注意多种媒体有效整合,形成多样化的信息传递方式,这样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学生智能上的差异。[9]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汉语学习应更多地突破标准化智力测验,设置多样化考题,以考察学生在运用多种智能后交流沟通的能力。

五、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汉语言专业外国留学生受益,对国外开设中文系或中国学专业的汉语老师也会有启发。多元智能理论下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研究使现代教育技术在理论的指引下走进课堂。多元智能理论下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会使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变化。多元智能理论下现代教育技术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直接的收获是留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掌握以及汉语水平的提高。更深层次的收获是培养出拥有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以及宽广的胸襟,既了解东方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也能以欣赏的态度汲取中华优秀文化与价值观念,获得与中国人合作、交流能力的对华友好人士。

参考文献:

[1]郑艳群.技术意识与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创建[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4,(2):14-18.

[2]沈致隆.对话加德纳:“多元智能”我们不能简单理解[N].中国教育报,2004-08-05.

[3]Gardner.ReflectionsonMultipleIntelligences:MythsandMessages[J].PhiDeltaKappan,1995,(3):202-209.

[4]沈致隆.亲历哈佛[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56.

[5]杨南昌,钟志贤.多元智能理论对个性化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03,(3):48-50.

[6][美]H.Gardner.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7][8]范绪锋.多元智能理论应当怎样借鉴?[N].中国教育报,2003-12-27.

第7篇: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范文

我国从古至今都十分重视教育事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教育事业也经历了多次大型改革,力求与时俱进,提高水平。

1.名称概念形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熟悉并接受了“教育技术”一词。我国专家学者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联合共同将“教育技术”一词进行定义:教育技术就是沿用以往的教育理论,并在其中融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通过对教育理论的掌握,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与开发,并在教学过后进行评价与管理,从而实现现代化教学模式。同时,章伟民教授指出,教育技术就是指我们现在所了解的教育理论,融入现代人们最常接触的先进知识,从中开拓出更多的可以利用的介质丰富现代化教学资源,将教学过程优化,这是一种实践性的研究。这一概念的形成,意味着我国教育事业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教学整体的角度出发,要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资源的应用作用最大化。由于融入了信息技术,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也需要创新。将教育技术的工作方向确定以后,在教学资源方面尽量节约,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尽量创新。只有依据这样的方式,才能将教育技术的特点发挥,将教育技术的职能应用到各个教育学科中,促进教学改革。

2.教育方式形成。

21世纪后,计算机媒体教学已经逐渐深入到人们的学习生活中,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逐渐普及,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运用多媒体教学后,教学技术在教育事业中的地位逐渐提高。随着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定会更加系统、全面地融入教学中,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形成新型教学模式。

3.教育技术观念形成。

本文所说的教育技术观念是指“教育技术观”。以往的教育观念中重视媒体设备而对教学过程不够重视。教育技术观的形成从以下四点能够证明教育技术的重要性:(1)教育技术重视教学设备、教学资源、教学研究、教学过程。(2)在教学资源中重视学生对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的应用情况。(3)在教学环境中重视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研究。(4)教育技术中包含了科学的评价方法。对教学效果中的教学资源进行评价,对教学技术进行评价,这点十分重要。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社会需要离不开,当教育技术观念确定后,对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将会有显著作用。通过以上对教育技术的阐述,将教育技术的目标定位,明确教育技术的位置,才能将教育作用发挥到极致。

二、促进教育技术发展的对策

1.教育技术队伍建设。

教学实践是否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学的主体——教师队伍的建设。在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对教师队伍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对教师加强了业务能力的提升,大量引进综合性技术人才填充教师队伍。通过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师在课堂中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对知识有一定掌控能力,具备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技术的全能型人才。

2.以教师来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在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重点是优化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这不仅需要院校方在教学方面的设备配备,还需要教师们的参与。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拥有听写交互能力、教学教材开发能力、多媒体应用能力、计算机利用和管理能力、教学研发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热爱工作提升知识的能力是必备条件,从而通过运用自身能力来推动教育技术的发展。

3.以质量来保证教育技术的发展。

实际上,教师们的教学材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最直接工具。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教学,将一段段的影片、幻灯片、录像片等展示给学生,增强课堂内容的丰富性。无论是实际理论教学还是实践多媒体教学,均需要从实际需要出发,使教学技术充分融入教育实践当中,达成“教材与表现形式统一、画面与学习视觉统一、内容结构与学习认知结构统一、叙述节奏和开发创造统一”。

三、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表现力

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极大普及,但就目前来看,现代教育技术虽然发展较快,可起步相对较晚,仍然属于探索阶段。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表现力在于:

1.教学过程主体化。

传统的教学思想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为学生讲述知识,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行评价。而现代教育思想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自我认知方面的支配能够呈现出一种主观学习、独立学习和创造学习的学习态度,这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十分有帮助。在教育技术领域中,应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接受知识的形式更为直观、生动,接受信息数量多、质量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自愿地融入学习过程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过程主体化并非将教师的地位降低,因为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还需要教师有一个很好的教学设计。教师利用自身的教学技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综合设计,从而使教学过程更为贴近学生,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教学媒体多样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科技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教学媒体的更新换代并不是以一种产品取代另一种产品,而是各取所需,增强媒体的多样性。现代教育技术中应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了计算机、投影仪、幻灯机、实物展示台、录像机、电视机、照相机、网络等。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教学技术中将会融入更大量、更智能、更全面的教学媒体。

3.教学手段先进化。

教师可以将知识内容通过多样化教学媒体展现给学生,形成直观的教学手段。在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技术是最佳选择。通过计算机技术将课堂教学的平面知识以立体动态的形式展示,将知识融入影片、声音、图像、灯光,实现简捷、直接的教学手段,使知识更加形象化。虽然现代教学手段较为先进,但是并非完全将传统教学方法取代,而是将现代先进教学手段融入传统教学中,两者取长补短,优化教学手段。

4.教学系统整体化。

我国传统教育培养的人才创新、科研能力较差,通常理论过硬、实践不足,而通过教学系统的整体化调整,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发挥整体优势,使各学科形成一种互联效果,为信息共享、流通提供平台,方便各学科的相互借鉴和学习,从而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更具综合性。因此,应提高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使教学更为轻松、教学更为系统。

四、总结

第8篇: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范文

1、提高了信息技术的素养,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的整合,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信息技,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新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直观形象,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教学流程图让教学过程更加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2、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教学媒体选择和使用方法,学习媒体素材的加工和获取方法,掌握了信息检索加工利用方法、授导型和探究型教学设计的模式、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资源、确立步骤、分析评价),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等。

3、具备了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加以优化教学环境的能力,具备了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力。

4、本次培训采用网络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时间空间灵活,给人轻松自由的选择学习时间带来了方便,特别适合边工作边学习的人。通过在线讨论的方式进行,这一点也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线讨论中,不但解决了老师布置任务,而且解决了平时教学中的困惑,以及大家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同小组的互相沟通,互相帮助,最后经过小组互评,共同完成这次培训,小组成员也可以在全班讨论区发表个人意见,这样提高了小组成员的参与度。

5、学习内容非常实用,从计算机基础操作,如文档编辑,数据的统计处理,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等,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设计基本方法等基本技能开始培训,并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word中的修订功能用于电子作业的批改,excel中公式与函数用于成绩统计与分析,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又为教师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帮助。

第9篇: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范文

一、利用基础课程理论,奠定学习基础

模拟电路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与电路理论基础密不可分,如果离开了电路的基础理论,模拟电路好比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模拟电路学习而言,教师必须以电路的基本知识为抓手,引导学生逐步接触并深入学习模拟电子线路,在分析和求解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电路理论知识,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模拟电路的学习将会变得十分被动,学生的求知探知过程也会变得异常艰难。因此,教师有必要结合具体的模拟电路教学内容,随时帮助学生对电路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及时唤起学生或许早已逝去的记忆,使他们的思维状态和认知领域尽快地适应即将接触的新知识,并能充分利用两者之间的联系,学会模拟电路新知识。例如在学习模拟电路中的放大电路一系列知识时,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先复习电路理论基础中的电路基本概念、电路基本定律、电路定理等理论知识,以此指导模拟电路的学习与探究,使得抽象的概念不再抽象,复杂的方法不再复杂,使得教学事半功倍,游刃有余。

二、利用实验操作活动,强化专业技能

模拟电路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是所有电子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中职教育课程体系中最为重要的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从理论推导的角度进行教学,但对于文化素质和数理化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而言,无疑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他们对所谓的专业理论并不是十分感兴趣,也没有能力理解和消化,充其量只是记住了一些概念和方法,而真正地要自己尝试着去完成,去解决,去实践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实验操作活动进行实践教学,将模拟电路知识设计成实验,让学生通过做实验来学习模拟电路知识,实现“做中学,乐中学”的目标。例如学极管单向导电性这一知识,我根据电路图设计了实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着连接电子器件,然后通过观察、分析、思考,掌握二极管单向导电性。实验操作活动,淡化了理论知识的讲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适合中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

三、利用新旧知识联系,缩小认知跨度

模拟电路是以电路理论基础知识和电路基础知识为根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应注重以上三者之间的联系,就模拟电路课程本身而言,教师也应当注重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合理地捕捉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找到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缩小学生认知的跨度。如果教师忽视了这一点,那么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教得相当费神,学生也会学得相当吃力,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充分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采用以退为进的战略和螺旋式提升的原理开展教学,原本抽象的模拟电路知识就会瞬间变得容易了许多。我们知道:模拟电路教材大多涉及的是放大电路的知识,这些知识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可谓是层层深入,循序渐进,我们在学习一个新电路前,先不急于开门见山,直捣黄龙,而可以由旧电路入手,巧妙地、逐步地演变成所要学习的一个新电路,使学生对新知识不再感到陌生,有效地化分了大难点,化解了小难点,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