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心得范文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心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心得

第1篇: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心得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初中生物 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课堂,注重学生基础和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以帮助学生把握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生物知识和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生物学新问题的能力[1]。另一方面要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有关社会自然现象,使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逐步熟悉自然和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熟悉生物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功能[2]。我们要通过生物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

1.采用有特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些事物感兴趣,那么对教学来说已经事半功倍[3]。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爱好多了,网络、手机游戏等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在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生的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4]。假如老师在课堂上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就会不喜欢这门课程,也就不会主动学习。所以,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1.1激发学生热情,上好第一堂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5]。生物学的第一节课“致同学们”中,利用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特点,出示一些科技图片,另外针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艾滋病、克隆、转基因等话题,播放一些影像资料,提出问题。如:艾滋病传播的途径是什么?克隆人允许吗?与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让学生看资料、录像和回答问题的活动,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以及生物学与其他学科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这样既突出了生物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我还准备了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如“显微镜下的大世界”、“酵母菌的发酵试验”、“酸奶如何制作”、“血型鉴定”等,从而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好第一堂课,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2注重不同的引课方式,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1.2.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

以生物七年级(下册)《血管》为例,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公路上出了车祸,有一个人受伤,血液成喷射状从血管里流出,这时我们该怎么办?止血怎么止,压住什么部位?用什么东西止血较好?这个描述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之后,我再一一解答。这种学习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理论知识,又可以使其了解不同血管出血后的急救措施,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1.2.2小品引入法

如在生物七年级(下册)《血型》的教学中,我这样引入:找几个善于表演的学生装扮成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急需A型血,但血库没有,这时旁边一小伙说:“我是O型血,这是万能血,输我的吧!”。医生在进行血型鉴定后给病人输入血液,病人得救,小伙安然无样。演出过程中表演者积极性很高,还有临场发挥,其他学生也挺兴奋。利用小品引入,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

1.2.3诗词导入法

如讲解生物七年级(上册)《被子植物的一生》时,我引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简单明了地概括了被子植物的一生。又如《植株的生长》,引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形象地描述植株的生长过程。这些耳熟能详的优美诗词,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受到文学的熏陶。我通过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积累,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也促使自己去寻找,去创造更多、更好的东西引进课堂中,从而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彩虹桥[6]。

1.3运用幽默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生动、更形象,使枯燥的知识具有趣味性,从而有利于打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与学的统一[7]。如在学习《消化和吸收》中关于消化道的功能时,我形象地比喻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吃饭时“谈笑风生”会使食物“误入歧途”、“乐极生悲”。又如在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时,我利用几则广告词以活跃课堂气氛:①蓝瓶的好喝的,哈药六牌钙加锌;②补铁、补血、效果好!补血口服液;③新钙中钙牌高钙片,一片顶六片。这样设计课堂教学语言会引发学生会心的笑声,学生感到轻松有趣的同时也学到了相关知识。因此,生动形象的幽默语言可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浅显易懂,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其从心理上产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效果。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8]。”

2.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的具体实施。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自主、合作地探究问题。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和选择权,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强调“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9];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导演”的身份和“演员们”共同演好这出戏。例如:在八年级陆地上的动物《蚯蚓》这一课题的教学设计中,我考虑到学生对蚯蚓较熟悉,但对其了解不深,设计了自主学习的课题摘要:①找蚯蚓,去什么地方能找着蚯蚓?你认为它的生活环境怎样?②摸蚯蚓,摸它的背面和腹面有什么不同,你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③看蚯蚓,你发现什么?你能正确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吗?④为什么要保持蚯蚓体壁的湿润?⑤除此之外,你还观察到什么?⑥结合观察的结果,总结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愿结成学习小组,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课堂变为学生讨论交流的场所,教师及时点评和鼓励,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学生在分工与合作中学会共同生活,学知,学做,学会发展,这种合作学习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生物学学习本身。这将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奠定良好的基础。

3.多角度深入,培养学生的能力

3.1因材施教,运用分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要“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10]。任何班级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教师要格外关注,注重不同学生个性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课程改革要求要正确定位学生为发展中的人。面对发展中的人,生物学教学应格外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不应以现成的思路圈定预设线路,不要以现成的答案框定学生的思路。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时,我改变以往的方式去设计实验,而是把设计实验的权力大胆地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分合作小组时让程度好的学生带动程度稍微差点儿的学生,一对一地互助,鼓励他们合作探究。这样后进生就能顺利地完成实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探究《种子的萌发》实验时,适宜的温度、水分、充足的空气都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而我不预先告诉学生这些条件,由他们自己去探究。通过观察,我发现各组实验的条件不一样。比如:有的水分太多,有的温度不合适,有的空气不充足;特别是探究实验要设计对照实验,怎么设计更合理?针对这些实验条件我要求各组互相交流、讨论,由学生得出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分、充足的空气。最后,我再进行归纳小结,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新问题的理解和把握。每次组织实验教学时我都尝试着这样做,使学生逐渐养成预习实验的习惯,根据教材的提示自己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为了激励学生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常常组织他们参加课外实验作为奖励,邀请设计实验方案较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如:制作叶脉书签、制作酸奶、配制泡菜、制作米酒等。并把实验产品拿给全班同学分享,这样在教学中利用生物学学科的特点,课堂教学中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又培养他们的动手探究和创新能力。学习于活动之中,探究于游戏之外,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验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树立探索、追求真理的顽强精神,培养创新能力。

3.2重视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倡课程的综合化,缩小各个学科之间的距离。这就需要重视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11]。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设计一些跨学科的学习课题,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新问题有全新的认识,从而达到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例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涉及物理学上的压力、压强问题,促进学习物理相关的知识;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涉及到的气体,以及反应方程式与化学有关,因此提醒同学们要重视化学知识的学习。通过这些课题的学习,学生体会到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熟悉、分析和解决新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物学和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教学中,应多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亲切,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12]。如: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时,特别是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缺乏症时,联系日常生活中吃的食物,治疗一些相关疾病;学习《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中有关乳酸菌的作用时,联系实际教学生制作酸奶和泡菜;而当学到酵母菌的作用时,联系实际制作甜酒和面包,大家一块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效果挺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生活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最终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强化了人和自然环境共生共荣的意识。

生物课堂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因此活动形式应该具有多样性。教师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13]。但是对于新课标下的生物教学,教师普遍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和资料,在教学活动设计中会遇到一些困难,深感自己知识和能力不足。所以更要去搜集资料,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使教学方法更多样、教学内容更精彩。

参考文献:

[1]关鸿羽,白铭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3.

[2]王永胜.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3]余文森,郑金洲主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6.

[4]魏庆杰.浅谈新课程改革中初中生物教学方法[J],2008,(8):23-24.

[5]周美珍.生物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9.

[6]刘宏业.优化教学方法,促进有效教学[J],2008,(10):63-65.

[7]刘良华.校本教学探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7.

[8]徐仁静.中学生物创新教法[Z].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8:173-185.

[9]田建芬.合作学习浅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1,(17):3-10.

[10]曹道平,陈继贞.生物教育学[J].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6):138-140.

[11]米福臻.浅谈有效教学的途径,中国基础教育研究[J],2008,(5):25-26.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