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改革建议范文

教学改革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改革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改革建议

第1篇:教学改革建议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建议

初中数学教育在我国义务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也是从事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同样也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一大困境和挑战。

一、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观念缺乏创新

由于新课程中所要求的内容缺乏专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的参考,因此,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在课改后对于新的教育理念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有的甚至出现严重的偏差。很多教师由于无法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又急切的想要改善现状,从而出现教学方法的经常性改变,常常让学生觉得无法适从。还有一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枯燥无味的灌输式教育模式,课程内容严格遵循教材,且上课循规蹈矩,课堂气氛沉闷无趣。学习往往要通过家长和教师的严厉监督才能完成,缺乏积极性。此外,很多学生不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能适应数学灵活多变的特点,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经常是一知半解,学习过程缺乏逻辑性,无法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归纳总结能力较弱,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教学方式的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传统的主要是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混为一谈,那么将导致课堂教学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启发式教学是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再发现过程。显然提问式教学是贯彻启发性原则的有效手段,但两者不是等同的。提问不一定都有启发作用,启发性原则是否得到贯彻,不是看形式上的提问,而是要看学生的心智活动是否达到顿悟。教师对重点、难点内容不进行深入分析讲解,不结合学生实际,照本宣科;课堂上一味让学生模仿练习,且练习的题目无针对性、概括性、层次性;重复题型多次出现,学生机械套用公式、定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知识前后之间联系不清楚。

(三) 缺乏教学指导作用

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并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互助的学习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应用能力,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教师必须放手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无法掌握科学有效的协调方法,使得活动的开展变得形式化,且常常出现教师游离于活动之外的现象,致使活动的开展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教师对活动的开展、组织和调控等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活动耗时长,活动效益低下。

二、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具体对策

(一)加强教师指导意识

加强教师指导者意识,纠正认识偏差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初中从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而自己则作为学生学习和进步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把数学活动与数学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大脑中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在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尽力展现数学理论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对数学现象认真观察,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并组织小组进行数学知识的讨论交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当中。

(二)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是搞好初中数学教学的必要途径在当今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老师们依旧沿用应试教育模式进行教学的话,结果可想而知 教学注定不成功我们要培养的是自己会学习获得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人,而不是只有书本知识,不会独立思考和循规守旧的人因此,数学教师要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观念向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用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我们的教学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主人。在具体教学上,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来一些离奇古怪的问题,老师不能以学生爱钻牛角尖不予理睬或加以责怪,我们反而要千方百计地解答学生提出来的所谓离奇古怪的问题,因为学生离奇古怪的提问是创造性思维萌芽的体现老师要珍惜和爱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和突破常规。

(三)差异化对待学生

学生的差异化对待是搞好初中数学教学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教学上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加以指导,在教学中有的学生思维活跃反应灵敏基础扎实,我们就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在教学中除要求他们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指导他们完成教材中其它习题的适当题目和阅读有关数学课外读物,丰富他的知识开阔他的视野拓宽他的思路,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对于中等生和差生,我们要根据他们的情况,着重讨论分析他们成绩上不来的原因医学上说得好,对症下药我们的老师平时对中等生往往不太在意,我们要主动找他们谈话,要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帮助他们树立学习地信心,告诉他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其次,要帮助他们复习学过的最基础的知识,指导制订学习计划,并告诉他们可以随时向老师提出疑难和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就树立了,学习数学的热情也会提高,数学成绩也会提高 一句话,如果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做好因材施教,那么,一定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尚俊环,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1.

[2]许莲金,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之浅见[J],龙岩师专学报,2001.

[3]汪莹,素质教育实践与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2篇:教学改革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校档案;档案教学;教学改革

信息化时代档案教学改革和课程资源整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目的是培养能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改革的关键是要遵照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和档案工作创新发展的需要,把握不同板块的知识结构和逻辑顺序设计,不断调整档案课程资源与档案工作实践需要的度。培养能适应信息化时代档案事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一、整合和调整档案课程资源

传统的档案管理,是以档案实体为对象进行管理的。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档案领域内广泛应用,档案工作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使档案工作从以纸质档案管理为主逐步向以电子文件管理为主的方向转变。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档案工作的发展必将走上信息化、数字化的道路。

档案信息数字化有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加工和整理,以及档案信息的及时获取和有效利用,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档案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加强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电子文件的鉴定、归档、整理、利用问题,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问题,电子文件的安全问题,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等问题,将直接影响到电子文件的管理。需要我们学习有关管理电子文件的知识,尽快掌握电子文件管理的规律。数字档案馆是通过馆藏档案数字化和电子文件的接收,整合各种档案信息资源,建立各级各类档案数据库,建立一个多层次、分布式、规范化的档案数据库,并通过档案信息网络平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在数字化条件下,电子文件和档案信息,它们具有非人工识读性、信息与载体之间的可分离性、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以及多种媒体信息的集成性等特征。这就使得电子文件和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档案工作者将面临许多尴尬和种种困难。为此,当务之急就应加强对电子文件信息的保护,保障电子文件信息的内容安全,防止电子文件信息被非法变更与破坏,确保电子文件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长期可存取性。

二、整合和调整档案课程资源是档案学科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档案学课程整合和调整的思路

信息化时代的档案学科面临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频繁渗透,促使档案学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研究领域,不断地吸收和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档案学要走一条理论与技术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国内与国外相借鉴的道路,围绕着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以电子文件的管理以及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为中心,构建自己的学科体系。

档案学教育不能再像传统的档案学教育那样囿于基础知识范围内,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在档案领域内的应用,对档案工作、档案馆和档案人员产生了重大影响,要求档案工作者应用信息管理的新技术,解决档案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信息化时代的档案学理论是在传统档案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要在档案学研究中取得进展,就必须从传统的档案研究中汲取营养,为档案学的发展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经验。

(二)遵循档案教学的有关规律和规定

档案教学计划的制订是有其自身的规律。基于不同的发展目标和专业定位,各校都制定了有关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设置的规定。课程体系充分体现档案学的知识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课程设置必须符合档案教育和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当前的档案教学,口径越来越宽,专业的界限逐渐淡化,基础不断加厚,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优化档案专业课程体系

原有档案学专业划分过细,培养的人才专业口径较窄,综合能力较弱,已不能适应学科专业结构的变化。为此,应按照“宽口径、新内涵”的思路,对原有的专业课程结构进行系统优化。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必然引起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在调整课程时应注意淘汰那些脱离实际和内容陈旧的课程,增添一些适应社会需要,能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型课程,逐步拓宽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其重点应放在优化专业课程教学上。

三、档案课程资源的整合

信息化时代档案学科的发展,使档案学专业由文科式的教学模式向应用型、管理学科模式转变,加强档案应用型人才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技能的培养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的教育要为每个学生展示自我创造机会,即尽最大可能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具有“个性”的复合型人才。为此,教师要把握时代的脉搏,重新审视时展的态势,重新规划学校的发展和改革,不再满足于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现象,不再满足于简单地为提高学生读书成绩而制定某些措施,要对当代教育发展趋势有全面的认识,体现教育理念的提升。

实践教学是大学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传授知识,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我们的档案学科的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教学内容从概念到理论,所以,课程通融性也比较差,与基础课之间,缺少有机的内在联系。档案学课程资源,可以拓展的空间有限。我们应打破旧的实践教学框框,坚决改革那种徒有虚名的无效的实践,使学生得到有效的基本技能训练,发挥他们每个人的创新潜能。让创新意识的火花成为日后创新的成果。

四、结束语

档案管理的传统方法逐渐被现代信息技术所替代,数字化、网络化使档案工作的重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电子载体的应用使某些传统的基础理论产生动摇,信息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图、情、档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我们原来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档案教育必须顺应潮流,及时整合和调整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丁光勋.数字时代的档案教学改革与课程资源整合[J].档案管理,2008,(4).

[2]蔡爱娣.档案教学"三实法"[J].职教论坛,2004,(2).

第3篇:教学改革建议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改革;教学计划;转变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适应21世纪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英语已成为社会生活和国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了英语实际上就意味着把握了参与和发展的机会。我们教师除了要树立全新的英语观和学生观外,还要把握好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学习英语的主渠道,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素质的,并能灵活地运用学到的知识,有创意地解决各种问题的人才。在近几年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我着重在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当前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误区

虽然我国的素质教育观念已经人尽皆知,但在实际教学上教师还是在很多方面不得不顾及到我国应试教育考试模式地限制而在教学上有很多地教学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管理上的误区

新教材使用过程中也有一些教学管理上的问题。有些教学管理人员也因循守旧,认为新教材语法比较简单,没有什么好讲的,主张开快车。本应该每节课学习一课书,却要求教师讲两课书。第一册本应该学习一年,但是,实际上仅仅学了半年,即一个学期。在他们看来,教学进度不是以学生是否会用所学过的知识为尺度,而是以教师有没有值得讲的语法内容为尺度。这实际上仍旧是语法为纲,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一方面抱怨学生听、说能力差,一方面又要求教师开快车,赶进度。

(二)教学观念上的误区

多年来,语法为纲,翻译为方法的教学模式,使相当数量的中学英语教师仍旧以自己为中心,一言堂的教学习惯,以及多讲,细讲才是“有水儿”的教学观念。学生的主要课上活动就是听讲,记笔记、偶尔回答一些问题,但完全处于被动的位置。新教材要求以学生为主角,交际为中心,操练为重点。它不要求所有第一次出现的语法现象都讲,目的是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先会用。见多了,用多了,感性认识加深之后,教师和学生再一起总结,这是典型的归纳性教学观念。也是许多英语教师仍旧习惯于演绎性教学方法,大讲特讲语法,觉得不讲就不叫上课,心里不踏实。

(三)教学方法上的误区

教师教学观念上的守旧必然在教学方法上反映出来。有些教师课上仍以讲解词汇、领读课文、分析语法和翻译课文为主,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很少。有些教师不明白,语言是工具,学习语言不像理科学习一样,以理解为主。一个外语教师绝不是讲得越多越好,而是要能控制自己的讲解时间,做到少讲、精讲,适可而止,把时间让给学生,心甘情愿地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以他们为中心。既能做导师,又能做合作者,又能当配角的教师,才是交际英语教学所需要的合格教师。

(四)教师扮演角色上的误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受人尊重的职业。教师的尊严不容忽视。由于现在独生子女们都被父母没有原则地宠着爱着,让一些学生的自主意愿性越来越强。生活条件地越来越安逸,自主意识地增强,让学生们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反抗,好像老师的作业及要求在一瞬间就变成了苛求,而师生之间的矛盾也由些滋生着。教学效果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初中英语教学课程改革

(一)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稳定;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表现出巨大的学习热情。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个弊端:课堂上充斥着不带感彩的句型转换,不明就里的死记硬背。不少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苦”的感觉,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渐渐消退。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激趣方法:

1.游戏激趣

游戏是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的统一体。它顺应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它能变“乏味”为“有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如,针对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将每节课所学重点句型表达流利和记熟、记牢的情况,我经常利用“悄悄话”游戏,培养他们快速、准确地听、说、写新语言的能力。

2.竞赛激趣

好胜心强,不甘落后是中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竞赛正是利用这一心理特征而成为激发学生兴趣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英语教学中,竞赛组织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在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以及男女生之间等进行。竞赛的内容丰富多彩,如英语书法竞赛、朗诵竞赛和表演竞赛等。实践证明,不能激发起学生激情的教学是没有活力的教学,甚至是失败的教学。

3.情景激趣

“成功的外语教学应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学到的语言材料。”英语新教材给予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情景。一般交际情景有:问候、介绍、致谢、约会、道别、送礼、称赞、祝贺、欢迎等。实用的生活情景有:寻人寻物、电话交流、问路与指路、借物与归还、购物和用餐、出游运动、看病就医以及社会实践等等。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语言实践,将枯燥的内容寓于有趣的情景教学之中,将课堂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英语交际场所。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能力

第4篇:教学改革建议范文

关键词:遗传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自主性实验

《遗传学》是生物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农学、园艺、林学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研究内容涵盖了从遗传因子到群体遗传的多个层面,对探索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以及推动整个生物科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遗传学实验不仅仅是验证遗传学理论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担负推动遗传学理论发展的重要角色[1]。因此,遗传学实验的教学要打破传统验证型实验的束缚,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科研意识为导向,加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2]。本文结合前人经验及自身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的感受,谈谈关于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问题的提出

目前,在遗传学教学中实验学时相对偏少。虽然理论课教材内容非常多而且大体跟得上最新研究成果进展,如基因工程、基因组学、分子标记等内容,系统性也较强,但实验课教材内容却较为陈旧[3-4],基本上都是多年前的内容,大体上是关于细胞学验证性实验,比如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观察、染色体核型分析等验证性的实验,跟不上最新的遗传学研究进展,缺乏创新性,虽然增设了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实验,也多是关于基因组DNA的提取实验,且该实验在其他课程中也多有设置,存在实验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此外,实验课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考核评价体系。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遗传学实验不够重视[5],更谈不上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科研意识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遗传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2整合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针对实验教材内容过于匮乏及偏验证性的问题,遗传学实验教学内容应精选基础性实验,开设具有遗传学特色的实验,同时拓展分析性、探索性和创新性的自选实验。在完成基础实验的同时,整合实验内容,增加自主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能力,提高综合实验能力。精选的遗传学基础性实验内容可以是“植物染色体制片技术及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基于强化学生自己动手能力和提高观察、分析问题能力,从实验的选材、材料的预处理到最后的制片观察,学生都应参与。为避免与其他课程的实验内容相冲突,可开设具有遗传学特色的实验,如“植物染色体显带技术”“植物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等。自选性实验的开设是基于学生对遗传学某个科学问题产生兴趣,希望通过具体的遗传学实验来研究,其实验方案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设计。相对于传统的实验教学,学生自主实验的开设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有的学生在学习“基因工程”这一章内容时对基因工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那么就可以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文献,自己制订实验方案,包括如何进行受体系统的构建、表达载体的构建、遗传转化、转基因检测、表型观察与基因表达分析,并且根据实验方案合理安排时间进度,自己动手开展系列实验。当然,这样的自选系列实验是无法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学时里完成,也需要较多的实验资源。这就需要学生合理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完成,而实验室则要面向学生开放,实现实验教学的资源开放与时间开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实验考核方式

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也应该改变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授实验原理时采取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关于实验步骤的讲解可以贯穿老师提问和学生问问题的方式进行[3]。实验成绩的评价不能只凭实验报告,而应更注重实验过程的考核。可以将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技能、实验结果等各环节赋予一定的分值,最后进行综合评价。实验指导教师不仅要客观地给出学生实验成绩,而且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为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适应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遗传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不仅在实验内容方面要进行整合,精选基础性的实验,开设具有遗传学特色的实验内容,拓展探索性和创新性的自选实验,而且实验教学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实验成绩的评价上要注重实验过程的考核。

参考文献:

[1]严晋清.论科学假说在遗传学理论中的先导作用[J].皖西学院学报,2004,20(5):52-54.

[2]王娟,黎双飞,余少文.遗传学实验模块化教学改革的精细与粗放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244-245.

[3]熊大胜,席在星.本科生遗传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讨[J].遗传,2005,27(5):811-814.

[4]皮妍,林娟,郭滨,等.改革遗传学实验教学方法培养新型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0):86-88.

第5篇:教学改革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校 教学 改革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经问过总理一句话“为什么我国出现不了杰出人才”。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从多方面来寻求,但在这里我们要从高等教育的现状说起。高等教育自开办以来,不断在摸索前进中,也不断进行着修正和改革,举凡每次的改革都是以革除弊端为目标,改革过程却矫枉过正,最终结局是在更高层次上“回归常态”。例如,强调理论学习和强调应用能力,强调夯实基础和强调专业能力、强调“精英”教育和强调“大众”教育等等……这此所有的改革,表现为厚此薄彼、舍此逐彼的特征。在这样的改革中,高等教育的发展并不令人十分满意,反而人们不断责难当前的高等教学。

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现状

(1)教学改革的不重视。高校改革的呼声虽然近些年来不断升温,很多学校也开始尝试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事件。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改革现状来说,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学校为了应付上级的文件,对于改革只是口头上说说,并没有具体的措施来实施这一新的改革;而教师仍然使用老套的教学方式教学,教学模式没有变动,对教育改革也只是持观望态度,对教学理念的认识仍然不清晰。由于对于教学改革的不重视,改革都停留在形式上面,而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致使学校改革工作非常混乱,教学改革的措施也没有积极性。

(2)改革目标模糊。高校的改革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模糊的目标会导致错误的方向,以及改革的效果不会很好。高校的发展应该是多元化的,有一个侧重点。高校的传统教育是培养精英,这也是大部分高校教育的目标。但是这类精英只是少数,社会需要的是大众型人才、全能型人才、实践型人才……正是传统教育的理念,所以才有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的被动,比如,教师上课更多是知识的灌输,而不是学生需要什么来讲解什么,学生因为对听课内容的不感兴趣,也不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只是带着耳朵来听课,而不是脑袋和手进入课堂。因而,教学改革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让学生参与其中。

(3)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脱节。高校改革时并没有在新课标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实施改革,而是生搬硬套新课标的要求,导致改革具有非常大的盲目性。另外,在改革过程中,除了新课标要求使用的教材、资料之外,没有选择性地选取相关参考资料,无法使改革效果达到最佳,反而给改革工作增加了各种负担。

二、高校教学改革实施建议

(1)加快教育教学理念更新。在当前时代飞速发展的前提下,高校的教育理念必须有前瞻性。教育理念的更新直接影响到教学理念的发展。对于教学方面,学校应该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教学培养目标。这样的前提下,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肯定不是单一的学生灌输,而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甚至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并不是说教师不重要,而是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更多是主导和引导,引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

(2)课程设置的改革。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教育理念和各个学科的特点,进行课程改革。比如高校的定位目标是培养实践型人才,这类的学校偏向理工科,那么在课程设置上面,学校在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置就可以有调整,理论课程少一点,实践课程多一些。尤其课程的设置,要和社会需求相联系,如果能增加课外实践课程,算入到学分内,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会很有帮助,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认为学习是有用的,学习是值得的,学习是和将来的工作有很大关系。

(3)提高高校教师素养。高校改革的成功在“人”。人的关键不仅仅是学生要积极参与,还要在于教师素养的高低。一般来说,学仰丰厚、有学识、有教养的教师容易得到学生的青睐。因而高校在教学改革中,需要不断加强教师的素质,包括职业素养、学识素养等等各方面。让教师明白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应用于课堂。比如,加强对自身专业技能的训练,努力拓展专业知识,提高创新创造思维和能力等等,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效率。

(4)教学方式和内容的转变。教学内容上,在厚度和深度上面,应该拓展宽度。时刻关注与该学科相关发展的新的动态,给学生传授当前的信息,使书本和实践能结合在一起。尽量打破学科间的壁垒,让学科间的融合和相似点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面,应当摒弃传统的以教和讲为主的课堂模式,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实践教学法等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多元化的衡量标准。当前是个性的时代,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向,那么对于不同学校的不同学生,都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来去衡量学生的优秀。如理论研究能力、科学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社会组织能力、实践能力等, 也应当给予同样的重视, 允许学生在某些能力上有特殊的发展。只有这样, 才能使理论型的、思辨型的、学术型的、设计型的、应用型的、管理型的、经营型的等各类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 成为具有特色、特长的创造型人才。在这种意义上,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多元质量观的核心是个性化原则。而体现个性化原则的教育在本质上应当是自主和愉快的。

高校改革之路任道而重远。高校改革的首要在于教学的改革,唯有教学改革的先行,才能带动随后一系列的改革。而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必须是培养实践和创新型人才,这是各类高校必须明确的。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带动高校活力,培养出属于中国的杰出人才,同时又是全球化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振.关于高校教学改革现状分析及对策的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

第6篇:教学改革建议范文

    教学改革建议

    照顾学生学习心理,坚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应用性 高职层次教育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外语教学特别是小语种教学必须避免求全求深。以高职应用德语专业为例,作为一门从零开始学起的外语,在有限的2年半的学习时间里,很多学生仍旧处于掌握基础语法知识的阶段,学生能达到的语用水平有限。指明中外文词句的互相转换、传授翻译技巧的翻译练习形式单一,氛围沉闷,且构建于语法与词汇基础上,高度依靠学生个人的外语水平。在课堂实践当中,学生对翻译练习往往存在比较大的畏惧甚至是抵触情绪。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实现翻译教学中与学生的良好互动,需要教师的耐心和主动适应。以美国着名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chen)的情感过滤假说为依据,教师应充分顾及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自信心缺失和焦虑情绪等因素,降低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情感障碍;另外,应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中心,淡化直接的词句分析,做到让学生“学一点、会一点”;在教材内容的实用性上,由于翻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有能力应付职业实际中的翻译问题,德语翻译是高年级才开设的课程,学生直接面临着就业的压力,所以,教师应明确应用德语作为初级专门用途外语学科的定位,对学生的就业方向和专业市场需求保持敏感、客观的认识,开发对应的翻译情境训练。以笔者所在高职院校为例,应用德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集中于外贸、电子商务等方向,具体包括翻译介绍产品信息,通过E-mail、电话等与客户沟通,进行展会现场翻译等工作内容。要求教师能以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和职业应用能力为向导,在内容上大胆摆脱教材的传统安排,任务布置尽量向实际工作靠拢。根据学生的就业范围,设计针对不同行业、不同文体的应用型翻译任务,在学生的语用水平上开展翻译训练,提供对应的翻译策略。

    转换翻译策略,将翻译行为纳入社会交际的大视野 交际意义下的翻译不仅包括翻译的文本,还应包括整个翻译流程的参与者与影响因素,具体包括翻译客户/对象委托、翻译目的、翻译策略选择、翻译结果呈现、翻译效果反馈等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交际效果等因素应更多地被考虑到。如在ebay进行产品上线的操作时,需要操作人员能够以突出鲜明的描述和夺取眼球的图片设计等手段提高网页点击率,最终实现的翻译成品应该包括相关的网页设计、广告学上的安排。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中通过设定一个完整翻译任务的具体情境,指引学生在社会交际视野下看待自身的翻译行为,不再停留在静态的文本层面,而是要综合语言内外的诸因素,追求译文在交际活动中具有的对应功能。

    重视资料检索和信息处理能力在翻译过程中的培养和应用 在资讯发达、知识更新迅速的网络时代,让学生依靠大量记忆和背诵句型提高翻译水平的做法既显得“一厢情愿”,又效率低下。利用强大的信息媒介和互联网搜索、获取、整理信息为己所用,是每一个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另外一个现实是,汉译的德语资料目前仍较为贫乏,而已有的书籍资料也不能满足工作所需,因此在查找资料时,德语相比英语对网络的依赖度高出很多。教师应该从认识上让学生明确信息处理能力的重要性,突出强调培养学生自主搜索、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现代的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会借助和使用工具,灵活利用所有能够帮助解决问题的方法。“珠三角”地区学习德语的高职学生就业范围一般是外贸私人企业,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要处理的往往是某种专业领域的词汇,如电子产品、玩具、模具、汽车等等,每个领域都有各自特定的专业用语和表述方法,课堂上无法一一囊括。学生只有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才能接触到这些内容,他们往往需要先学习相关的中文资料,再谈翻译问题。这时教会学生有效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商品的全球性流动,世界性加工工厂的出现和标准化的不断实现,使得各种语言都有描述产品的对应表述,这种翻译策略即应建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电子化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借助专业德汉、汉德词典的帮助,通过恰当的检索方式借助互联网的强大力量完成翻译,而具体的翻译材料本身只作为一种学习载体出现,教师在课堂上应以传授翻译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为重。但需注意的是,网络信息未经检验,讹漏较多,应尤其注意甄别。

    个人综合素质、职业素质与外语能力并举 现代外语课程教学围绕着学生利用外语进行应用型交际的总目标展开,分为语言能力、内容—认知能力和社交—情感能力等不同的层面。反映在翻译课堂上,除了语言层面上的知识传授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人素质,包括专业应用能力、判断能力、思考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在教学上应能够给学生提供共同讨论学习的环境,提供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可以采取小组形式的任务式教学,既可活跃气氛,同时表达意见、统一意见的过程对学生也是重要的锻炼。通过对复杂句、难句的讨论分析,尝试多样不同的翻译方法,可以化抽象学习为经验式的学习,化被动的知识接受为反思性的学习,化个人学习为小组学习。这种形式可操作性强,学生可经由交流克服个人思路的狭窄;在心理上学生不需高度集中在语法与词汇的转换规则上,这样,既可释放学习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使教师从课堂“传授者”的位置上成功退下。德语专业高职毕业生今后从事的翻译工作往往是以网页编辑、与国外客户邮件的往来为主,工作过程较为枯燥,需要较强的服务意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都非常看重学生在专业知识之外的职业素质。除了吃苦耐劳、积极上进等一般要求外,尤其看重学生细致严谨、勤于学习、诚信守时、踏实肯干等素质。这些都决定着毕业生今后能否在工作上获得认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积极地将这些要求传达给学生。

    转换翻译评价视角 因为理解的偏差和表达的多样性,翻译表达的可能性很宽泛,在交际背景下看待翻译行为时,考察范围可扩大到整个翻译过程,而不仅是一个固定的翻译文稿,这就必将带来翻译评价转换的问题,应转换功能语用学上的“等值(?魧quivalenz)”观念为“合适(Ad?觌quathEit)”观念,从交际达成的效果上综合考察学生翻译任务的完成情况。特别是在中西语言的语法和句法表达差异极大的情况下,应鼓励学生以意义段为单位,以成功交际为标准,淡技法、重信息。对因用词不当或诸位搭配不当产生的错误,教师除要进行一定的总结,纠正错误之外,还要使学生自己领悟文化差异之中存在的语言表达差异,抛弃中国学生易犯的按照语法对应关系生搬硬套的错误倾向。

    翻译教学任务实例

    现以如下翻译任务为例,具体解释以上建议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及效果:某公司欲告知其德国客户关于中国移动在该地区电话套餐的相关收费信息和办理方式。要求学生以4~5人为一组,讨论出一个可行性方案,并限时交出德文译稿。

    因未直接给出需要翻译的文本,学生完成本翻译任务的步骤应该包括:(1)通过小组方式确定翻译范围,找出所需要的翻译资料,即中国移动在该地区关于手机套餐的商品介绍、办理方式信息。(2)分析译文对象的需求,进一步明确需翻译的文本。这要求学生能够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筛选和增补内容。而中德两国间移动通讯的体制与机制均有所不同,除去一些基本信息外,还需对德国客户不了解的概念进行解释。(3)小组内进行翻译策略、任务分工的讨论与确定。(4)信息搜寻、试译、讨论和修改。(5)接受反馈。在教学中可由教师担任审核者的角色。(6)定稿、翻译呈现。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找到灵活可行的翻译途径,值得应用的方法包括:(1)查询德语相关移动运营商主页,对比阅读。通过对相同内容的对比阅读,学生能直观地了解中德翻译远不是词句对应的转换,两者在句子结构和表述方式上均有明显的差异。(2)借鉴英语的表达方式。德语与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而英语与德语的亲缘关系很近,英语与德语的句子基本可进行对应式翻译。鉴于中国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通过网络检索相关英文网页,可省去直接汉译德的转换难度,避免学生由于查汉德词典、硬套句式产生的错误。(3)利用Google、Yahoo等多语种搜索网站的语言指定功能,选择关键词进行搜索。

第7篇:教学改革建议范文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数据库的构成体系以及数据库的构建方式方法,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熟练地掌握数据库软件,快速搭建系统所需的数据库。教学的目标更侧重于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运用。

二、提高学习动机

一方面提高内部驱动。从感性的层面上去了解数据库的作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向学生展示一些由PHP和MYSQL共同开发的网站及演示一些采用MYSQL数据库的软件。如在课程中会向学生展示一个基于PHP+MYSQL共同开发的在线聊天室。让学生在聊天室发言,然后进到数据库中查看数据库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再深入到理性层面上对知识点进行讲解。明确学习数据库知识在整个专业学习的知识体系架构中起到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另一方面增加外部驱动。可以给出该数据库软件的人才市场对该技能的需求报告,打消学生对该课程学了无用的顾虑。如在招聘类网站上搜索MYSQL数据库的关键字,让学生看到各类企业对该技能的需求量和具体的要求,如需掌握的技能、薪资待遇及行业中的晋升空间等等。

三、结合软件的特点组织教学过程

MYSQL虽然好用,但也有一些自身的缺点,比如难入门、环境的搭建困难、英语较多、界面过于抽象等。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以下方案。

1.使用一键式快速搭建环境进行教学

学生在初次配置MYSQL环境时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尤其是在一开始接触这门课的时候,复杂的环境极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建立信心扫除认知障碍

(1)归纳数据库领域的高频单词索引表,让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化未知恐惧为已知,明确数据库中常用的只是极少数几个单词。英语不好对数据库的学习不会有很大影响,仅仅是计算机领域里一些符号而已。

(2)针对MYSQL过多的命令部分,面对命令行的界面,很多学生都会认为很难很抽象,出现不能理解的情况。对同一个知识点使用网页PHPADMIN和命令行下实现进行对比讲授,或将命令行界面对照可视化的软件进行操作,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所?即所得中更直观地去感受效果。

3.在难点知识的处理上,引入具体情境案例和工具

(1)借助软件系统开发时常常会使用的图形工具让开发者的思路更加清晰。可以借助于一些图形工具如Microsoft Visio,教学生动手去绘制E-R图。

(2)在学习关系型数据库时,尤其是在讲解表间关系是如何建立外键、第几范式时引入具体案例。以进销存系统数据库为例,如客户订单没有被删除时,客户的信息不能删除。

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上来。也就是学习的时候可以从知识点出发去应用最后再回到知识点,完成数据库学习过程中的否定之否定,让学生直观清楚地明白自己究竟在做什么。

四、采取案例驱动的教学法,加入综合项目练习

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学生对于数据库知识如何去使用并不是特别清楚。因此案例应基于历年软件工程师考试中的数据库案例题进行设计。数据库的相关知识点围绕案例进行教学的展开。假定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模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假定我们是要为一家外贸公司开发一个客户关系和订单系统,那么整个数据库的学习过程都应围绕着整个系统要使用的数据库来设计。比如会有怎么样的需求关系,需要定义哪些实体,实体间应该有怎么样的关系,如何设计报表等等。

通过这类模拟案例,改善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不足的问题,彻底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的不明确,后期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

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善于利用工具

1.引导学生查阅辅助的资料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查询MYSQL官方手册的习惯。各类软件官方手册有着清晰的基本概念和具体实例。通过查找资料进行学习,通过思考并对所学习到的新知识进行实践,才能更好更全面地理解知识。

第8篇:教学改革建议范文

关键词:地方高校;双语教学;改革

2001年,教育部提出加强本科教学的12项措施,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引进原版教材,提高师资水平。2004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规定,本科教学要达标就必须实施双语教学,适宜专业的“双语授课课程比例要大于10%”,并希望各高校注重规划,采取措施,积极支持开展双语教学,继续扩大双语教学的数量。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双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语教学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此后,教育部又启动了“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2007年至2010年,教育部共支持建设了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大多数重点高校在这一轮双语教学改革中取得了突出成绩。然而,普通高校与重点高校在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学生外语水平等方面的差距使普通高校尤其是地方教学型高校在这一轮改革中明显滞后。在高校双语教学不可逆转的背景下,地方教学型高校双语教学改革无疑将成为新一轮的焦点。

一、双语教学的内涵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国语言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当然他的母语语言知识和能力通常是大于第二语言的。

对双语的理解,有些是望文生义的。比如,将双语理解为“汉语+英语”或“计算机语言+英语”等。这些理解是片面的,它抽去了双语教学的内核,脱离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双语教学一般是指同时采用两种语言(母语和外语)讲授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帮助学生理解现代文化,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双语思维能力和多种语言交流能力的教学活动。其教学模式通常有三种:“浸入型”双语教学、“保持型”双语教学和“过渡型”双语教学。

二、地方教学型高校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地方教学型高校大都位于非中心城市,是地方人才培养的基地和科学研究的中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外资企业进驻地方,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地方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高素质的人才,地方教学型高校双语教学的开展无疑是培养这类人才的重要途径。

教育的功能是提高人类的综合素质,双语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丰富而具体的一面。首先,从观念上,双语教学中的外语教学不再仅仅为了掌握语言工具,而是与相应的思维基础、智能结构、文化素质的培养密切相关,在视、听、说的开放语言环境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在素质。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的空间转换不但使学生在交流能力上有所收获,也使他们在更大的思维空间里领略了异域文化,进而实现了双语教学体现素质教育和素质教育引导并深化双语教学的有机互动。因此,双语教学的实施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三、地方教学型高校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难点

1.双语教学师资数量短缺、质量不高

在推广双语教学中,师资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实施。国家重点高校双语教学教师一般具有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有一年以上国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地方教学型高校而言,这样的人才极为匮乏。以许昌学院为例,截至2009年10月,全校共有教职工1113人,虽然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已达550人,约占总人数的49.4%,但是有过一年以上在国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的教师不足30人,英语功底扎实的非英语专业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双语师资匮乏是地方教学型高校推进双语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瓶颈。

2.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双语教学课程设计困难

学生是双语教学的主体和接受者,其接受能力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我国外语教学长期以考试为指挥棒,重视读写能力、忽视听说能力,学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地方教学型高校招收的多是二本或三本层次的学生,其外语水平明显低于国家重点高校的学生,这也极大地增加了教师双语授课的难度。

3.双语课程的内容设计与教学评价不统一、不明晰

自2001年教育部开始提倡高校开展双语教学迄今,国家重点高校已有不少专业课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成功培养了不少双语人才。但各高校进行双语教学的课程性质、授课形式、采用教材、考核方式和教学评价等各不相同,地方教学型高校双语教学起步晚,经验不足,又没有完整的双语课程框架来指导,双语教学难以开展,更难以向规范、统一、明晰的方面发展。

四、地方教学型高校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措施

1.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引导与激励

师资是双语教学的重要问题,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选择英语水平较高的非英语专业的博士或硕士,聘请外教对他们集中培训,使这些教师能够胜任双语教学。其次,选择商务英语专业方向的博士或硕士,聘请经济管理专业的教授对他们集中培训,使他们成为有扎实的经济管理专业基础的外语教师,进而从事双语教学。最后,为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应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比如,对在双语教学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在评选先进、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等。

2.选择适宜专业及课程作为试点开展双语教学

地方教学型高校应从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高校专业长期发展的视角选择适宜专业作为双语教学试点。以许昌学院为例,可以考虑将经济管理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法政学院的法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本科专业、外国语学院的商务英语方向和商务日语方向等作为双语教学试点专业。截至2010年,教育部已支持建设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地方教学型高校也可以此为契机,选择某些课程作为双语教学试点,并支持建设一批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3.充分利用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引进优质教学资源

很多地方教学型高校都开设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这是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的有利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地方教学型高校可以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前沿的科研成果、最新的原版教材引入国内,并将其融入国内教学阶段的教学目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中,促进国内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改进。通过合作办学,高校既盘活了双语教学资源,也加强了教育的国际化交流。比如,许昌学院每年都会选拔一批优秀教师赴加拿大接受短期培训,同时有数名外籍教师到校为学生授课。截至2010年,许昌学院共选派14名教师赴加拿大接受短期培训,另有14名外籍教师陆续到校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语师资紧张的局面。

双语教学是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以及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地方教学型高校必须坚持推进双语教学改革不动摇,突出双语教学特色,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从总体来看,地方教学型高校的双语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应从服务地方经济和学校长期发展的视角制定双语教学改革规划,选择适宜专业或课程作为试点,加强双语师资的培养和激励,推进双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韩乐,高文华.对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认识与建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第9篇:教学改革建议范文

【关键词】 课程改革;教学方法;能力;评价

一、教学方法方面的建议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在地理教学方法中也进行了多方尝试,希望教学方法有所创新而且能够切实可行。如开放式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身临其境教学法、自主教学法等。

1.开放式教学法。

开放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讲授一节课之前,将印制好的教纲、考纲和自我评定的细则与学习资料一起发给学生,学生提前预习并进行自我评价后,将自我评价的标准交还教师,教师针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这样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这种教学方法着重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受灌输教育方式的影响由来已久,学生习惯于应试教育。这种方法给了学生发现问题并且第一时间自己思考的机会,也使得教师的教学变得有的放矢。

2.探究教学法。

探究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教学基本程序为:创设情景―引导探究―发现规律―迁移巩固。这种教学方法比开放式教学方法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方法对教师有极高的要求,例如研究课题的选择和设置、在课堂上操作的具体流程及评价方法等方面都要经过仔细的研究和培训。

3.比较教学法。

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直观性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内容如果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会让学生觉得地理是个学之有用的学科,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但是地理教学的内容十分广泛,不可能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能体验到。比较教学法要求我们在认识乡土地理的基础上,分析地物和现象的异同,有能力将身边已知地物或现象迁移到其他方面,这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迁移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4.自主教学法。

自主课堂的教学流程是设疑引趣、自主探究、练习运用、评价总结。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自我效能感。这种方法适用于难度中等的学习内容。因为过于简单的学习内容学生不经过努力很轻松就能学会,过于困难的学习内容学生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学有所得,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产生,只有学生经过一定努力能够找到答案的学习内容才是最理想的。

二、教师能力素养方面的建议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现代教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角色的变化,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随着教学目标的变化,对教师能力素养方面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能力。

现代教学方面的理论都是基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都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但是理论与实际结合得不够紧密。于是就要求“教师善于按地理学科的逻辑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定律、原理等进行有意义的改造,并在应用过程中表现出应有的灵活性与创造性,这样有助于教学理论的创新与验证。”首先,要求现代教师要熟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体系,能及时地将教育现象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相联系,将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其次,教师要学会教学反思,能够将自己丰富、庞杂的教育经验归纳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组织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能力。

地理的特殊性在于地理教学内容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野外实习、观察、测量等活动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教师必须具备策划野外实践活动的能力,比如地点的选取,野外考察的内容、程序、形式、评价等方面。

3.独立研究地理教学问题的能力。

教师是教育一线工作者,也是教育问题最早的发现者,而这些教育问题有些是共性的,有些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产生的。共性的问题很容易引起广泛深入的研究,但是个别的教育问题就需要教师能够发现并独立研究解决,并将研究成果上升到理论高度,以便与更多的教育研究者交流。这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

三、学习评价方面的建议

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难点就在于学习评价方式的改革。教学内容紧跟着高考指挥棒是我国教育的一种常态,如果这种学习评价的方法不改革,那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课程改革就是纸上谈兵。

1.评价的目的应从注重人才选拔向激励学生学习转变。

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要求,而不是单纯地选拔所谓的人才。选的成绩优秀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被学习成绩牵绊住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或被现行的教育忽视,甚至放任自流,同时他们也失去了发展其他方面能力的热情。所以,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给学生定性,而是为了促进他们进行反思,朝更好、更全面的方向发展。

2.评价主体应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过度。

学生一直是学校教育的评价对象,长此以往容易造成评价者的抵触、厌烦的心理。评价分为内在评价和外在评价。内在评价是指自我学习评价,外在评价是指来自其他主体的评价。在具体实施中,学习评价已经由单一主体的评价过渡到多元主体协商评价,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四心评价”,即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被评价的学生本人、学生的伙伴、家长。评价主体的多元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