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利工程概念的发展范文

水利工程概念的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利工程概念的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利工程概念的发展

第1篇:水利工程概念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水利设计;生态化理念;应用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生态化理念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水利设计环节中生态坏理念的应用广泛,本文就该部分内容进行了探讨。

二、水利工程设计环节的分析

水利工程应用过程中,特别容易出现不合理的工程设计,从而影响日常生产活动, 当代社会如果不能满足工程设计和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很难避免一些不良影响,如过度使用地下水、树木的过度砍伐、污水排放,这都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从而使生态问题得到改善。生态水利工程的应用,可以解决环境问题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以解决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和谐理念的概念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实现社会的综合效益。人与自然的协调问题涉及范围广,不仅体现在一个应用程序层面上,更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的是自然环境的有效转换。在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水利工程设计环节中生态化理念。提出一些实际有效的生态补偿措施,这也是我们经常提到一个新的生态概念。这个新概念打破了征服自然的发展观,提倡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水利发展的过程中重视水利工程的需要和适应的自然承载能力。目前在我们的大多数城市滨水区建设的过程中,河流是一个呼吸通道,城市河流网络构成城市的生命线。现代城市生态因子相对密集,景观特征更突出,居民最感兴趣的娱乐场所是城市河两岸。

三、人们对生态化理念的重视

我们所说的生态平衡是指系统中的许多因素可以共存,和谐的生态系统指的是一种和谐、自然的和谐状态。除了自然事物之间的和平共处,人们也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体现在方方面面,不仅体现在自然的认识过程中,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应该时刻加以重视。同时,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的也是当前社会提倡以人为本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在七十年代,水利设计环节中国内外学者和人们就开始注意河水利建设的生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对生态进行补偿,这也是我们经常提到一个新的生态概念。这个新概念打破了征服自然的发展观,提倡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水利发展的过程中同时重视水利工程的需要和适应的自然承载能力。

目前我过大多数城市滨水区建设中,河流是一个城市呼吸的通道,城市河流网络构成城市的生命线,使现代城市增加了很多生态因子,还增添了许多景观功能。城市娱乐项目中人们最感兴趣的地方就是河的两边。不仅城市河流是防洪、水上运输和存储等的基本功能的通道,同时也可以满足人们景观欣赏、娱乐和其他需要。城市河流形成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部分构成。在城市河流中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特点各异,各种生物的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彼此依赖。面对各种生态问题,为了进一步改善流域水环境问题,水利部门通过相应的良好的生态补偿措施,在盆地的一部分加强管理,例如塔里木河生态等问题。在很多污染严重的河流进行合理调度,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水利工程设计环节中注重生态化理念的实施的好处更加明显,同时也使盆地目前我国逐步恶化生态环境系统中有了相应的改进。随着水利生态工程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很多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也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并得到相应的结果。

四、目前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问题

目前随着我国水资源短缺及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水利工程在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理念应用于水利设计中即是指在水利设计过程中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观念,这就要求水利工程在满足基本功能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更要发挥出保护、恢复自然生态的作用,实现传统水利向生态水利的转变。

水利工程建设构建了防洪治涝体系、实现引清调度、调节水量、提供清洁能源和调节气候环境,推动了国民经济生产的同时保障了人民财产安全。但同时水利工程建设对我们的生态系统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破坏河道形态的自然性,改变了河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等。针对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出现的生态问题,生态化的水利工程随之应运而生。随着生态水利技术的日新月异,生态化水利工程不仅仅造福人类的社会发展,而且在确保高质量,低消耗的高科技手段的前提下,实现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平衡状态。

水利设计一直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水利设施与水利工程切实的发挥出防洪抗灾、蓄水灌溉、航运发电等重要作用起着直接的影响。重视水利设计与生态理念的融合是实现水利设施以及水利工程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必要途径。尤其是当前我国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污染双重困境,在水利设计中重视生态理念的应用,能够使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更加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生态性,从而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缓解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在经济发展方面所起到的制约作用。同时在水利设计中重视生态理念的应用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水利设计科学性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水利设计中重视生态理念的应用是水利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1、河道改造工程

在河道的建设的设计中,生态化理念的应用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及生态环境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在我国生态化河道的建设的相关技术的应用改善了很多生态问题,也使人们的生存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2、堤岸工程建设

目前评估体系是针对单一的经济的技术,为了改变这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对健全的环境效益方面的评价指标予以重视,所以环境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在堤防工程的设计中都必须进行考虑。工程设计人员应该对周围环境进行充分的了解,认识到如果想保持河流的自净能力,必须使完整的生物组织系统得到保障。但是水体在生态环境系统的作用常常受到忽视。工程设计人员在对水利工程进行设计的之前要与当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当地流域的原生态生物组织群落必须经过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保留珍贵的数据信息,为解决生态问题提供数据支持。河道点的建设管理和统一规划设计是水利设计环节中的目标,工程设计人员需要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堤岸建设的设计需要保持堤线和堤型的多样化,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持生物物种的多样化,如果河流形态过于单一对生物多样化非常不利。在水利设计环节中要对自然水面和陆地原有的交错形态进行保持,大型的自然滞洪区要重点保留。

六、结束语

加强对水利设计环节中生态理念的研究与重视,可是使水利设计和生态系统都得到完善,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的体现,也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浅析水利设计环节中生态化理念环节的应用[J].工程技术.2013(3):166-168.

[2] 李永乐.浅谈水利设计环节中生态化理念环节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16-18.

[3] 王文鹏. 水利设计环节中生态化理念环节的应用分析[J].经验交流.2013(6):66-69.

第2篇:水利工程概念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现代化与精细化;探究

当今的世界正处于一个不断变革的时期,在这样的一个时期之下,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危机。有的国家能够抓住机遇便从此不断发展,国内形势蒸蒸日上,而有的国家不能够抓住机遇,那么就会遭遇严重的危机,使得自身的国家被时代所抛弃。而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经过了数十年的现代化发展,如今我国的经济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着,国家的综合国力也在不断提升,然而如果想要使得自身的国力有一个大幅度的增长,从而屹立于世界之上,那么进行国内的工程建设,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就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也是时代的趋势,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必要条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国内的工程建设项目一直都是国内的热点项目之一,吸引了无数的公司进入其中。而在国内众多的工程建设项目之中,最为引人注意的就要数水利工程建设了,因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往往难度大并且造成的社会影响也不小,因此如何做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工作以此来做好相应的水利工程项目就成为了当前的一大问题。

1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概念与内涵

1.1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概念阐释与可行性分析

在我国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现代化发展的今天,我国的综合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如何有效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也成为了当前最为重要的问题,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水利工程建设就成为了当前的一大热门产业之一。而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则极大的适应了我国当前经济大幅度增长的社会环境,创造出了服务一流、质量过硬、科学先进的现代化水利工程服务体系,并且水利工程管理体系的现代化还有效地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打造出了更加人性化、效率更高的水利服务平台,对于有效保障操作流程的规范化以及监控软件的现代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还有效地完善了内部体制的管理,因此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推进作用,有效地促进了水利工程项目效益的发挥,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另外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体制以人为本,只有拥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才能够有效地发挥现代化管理体制在水利工程项目中应有的作用,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的工作效率。

1.2 水利工程管理精细化概念与内涵分析

水利工程管理的精细化建设以产品的调配以及相关的服务运营过程为基础,对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的正常运转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水利工程管理的精细化建设是管理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能够通过相应的规范化操作,从而有效地保障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水利工程管理的精细化在于保障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正常运转以及细化水利工程建设的流程,因此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对于水利工程建设来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推动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与精细化建设的结合,则对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1 管理体制方面的建设

如果想要对水利工程中的管理工作进行改革,从而使得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可以做到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有效结合,那么对管理体制以及相应的运行体制方面进行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了,而在这其中,对于人才方面的管理工作需要重视,因为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当中,不管是现代化建设还是精细化建设对于高素质的人才的依赖都是非常严重的,这两种管理体制当中对于高素质的人才的使用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因此我们在进行相关的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以及人才福利待遇的提高,以达到足够的人才储备,从而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以及精细化的建设,另外我们还应当加强设备维修体制以及检测体制等方面的完善,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做好相关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工作。

2.2 监测监控系统的建立健全

在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当中,拥有一个健全完善的监测监控系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监测监控系统能够良好的监督管理体制的运行,从而能够有效地发现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威胁性因素,对于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而想要完善水利工程中的监测监控系统,那么就需要对相关的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有效的完善,从而可以有效地对相关的水利情况进行掌控,及时发现有可能出现的险情,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另外,我们在完善监测监控系统的过程中,应当积极的利用相关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充分利用,实现监控系统的有效性、实时性和全面性,消除相关的安全隐患。

2.3 维修养护体系的完善

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由于要长期的与水进行接触,因此就不可避免的导致了相应的机械设施以及工程建设部分出现诸如水力侵蚀所造成的伤害,极其容易造成机器设施以及工程建设部分的损害,从而严重的影响工作效率,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对维修养护体系的完善就是非常重要的了,所以在进行相应的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以及精细化建设的过程中就需要建立相关的维修养护部门对相应的机器设施以及工程进行日常的清理与维护,尤其是及其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更是要加强维护,以防止出现问题,从而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

3 实现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途径的探究

3.1 提高对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视

近些年来,国家对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越来越重视,并且在这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而我们就需要对这些资金进行合理的运用,从而能够提高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工作效率,保障水利工程的质量,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应当对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长久以来,因为人们对于这方面的不重视,导致了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混乱,而如今想要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的建设,提高对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视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管理工作是一项工程的基础,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管理体系,工程项目的建设势必会错误百出,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2 加快推进管理队伍素质建设

人才是一个企业的根本,尤其是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非常依赖的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以及精细化建设来说就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应当加快推进相应的管理队伍的素质建设,加大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提升人才的福利待遇,拥有留住人才的能力,另外也应当注重对人才进行定期的培训,以提高现有人才的相关素质,强化他们在水利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同时我们也应当加强对人才的思想教育,使其认识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重要性,从而可以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当中维护这一体制。

3.3 继续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应当加大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当中改革的力度与深度,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每一个方面都应当拥有相应的完善的管理体系,以此来保障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正常运转,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效率,保证工程的质量。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非常长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已经表现出了其远超其他管理方法的优越性,所以我们应当注重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当中现代化建设与精细化建设的有效结合,使其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极大地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

4 结束语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由于其特殊性,因此施工难度一直都是居高不下的,然而又由于其在民生上的影响,导致水利工程建设出现一点问题都会影响到施工周围的民生,造成的社会效应极大,因此做好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中现代化与精细化的建设工作就成为了当前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的一大重要工作内容。

第3篇:水利工程概念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资源;水利

1 工程的介绍

1.1 水利工程施工

水利工程的产生有两个目的,消除水害和利用水资源。从水资源的利用来讲,其可用的范围非常的广泛,例如,防洪,发电,供水等多种服务。其建设也是多方面的,坝、堤、进水口、渠道、溢洪道等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每一项服务都是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1.2 水利工程的特点

水利工程是以消除水害为主要目的而产生的,其主要特点有:

1.2.1 规模大,工程复杂 水利工程一般规模大,工程复杂,工期较长。工作中涉及到天文地理的等自然知识的积累和实施,从中又涉及各种水的推力,渗透力等专业知识和各地区的人文风情和传统。水利工程的建筑时间很长,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准备和筹划,人力物力的消耗也大。例如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

1.2.2 综合性强,影响大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给居民带来很多好处,消除自然灾害。可是由于兴建会导致人与动物的迁徙,有一定的生态破坏,同是也要与其他各项水利有机组合,吻合国民经济的政策。为了使损失和影响面缩小,就需要各个专家和工作人员细心揣摩,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达到经济和社会环境的最佳组合。

1.2.3 效益具有随机性 每年的水文状况或其他外部条件的改变会导致整体的经济效益的变化。

1.2.4 对环境有很大影响 水利工程大的变动,改变了原本的社会环境,对江河,湖泊等自然面貌同样有影响,甚至会改变当地的气候和动物的生存环境。这些有利也有弊。

2 资源水利的介绍

2.1 资源水利的产生

中国,水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工业,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水质整体下降;水资源的污染严重,生态遭到破坏;水的存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水利工程已经不能像以前一样的建设和发展,应当顺应社会的发展,资源型水利就是在水利工程已有的基础上,将水和各种资源合理的分配和优化。

2.2 资源水利的特点

2.2.1 经济、节约 资源型水利就是在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上产生的。大体有三种途径,对现有资源的合理分配;节约用水和加强水的再利用;在水利工程的基础上合理增加淡水的供给。

2.2.2 采用新制度,新体系 与传统的水力资源管理不同,新的资源水利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强调资源的管理和优化,不再以工程措施为主了,现在是资源优化为主要措施创建新的体制。

2.2.3 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21世纪环境永远是第一角色,资源水利的提出得到了各界的赞同,就是因为其满足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强调了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重要性。

3 水利工程与资源水利的区别与联系

3.1 水利工程与资源水利的区别

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可以理解为传统水利工程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水利的不同。水利工程重视工程数量,工程建设和工程措施;源水利重视工程质量,工程管理和非工程措施。

3.2 水利工程与资源水利的联系

3.2.1 水利工程是资源水利的基础 从另一种角度来说,资源水利是在水利工程的基础上发展的。最初,人们建立水利工程是希望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灾害等自然灾害,这些灾害导致人们在经济和身心上都遭到了巨大的损失。

但是随着经济的一步步发展,水资源的匮乏和污染变成了如今迫在眉睫的灾害,所以如何在原本水利资源合理分配,以及恰当管理中对水资源采取有效地措施来达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资源水利的概念就应运而生了。资源水利正是在工程水利的基础上强调资源的优化和管理的分配,投入新的体制和改革,使资源达到高效的保护,强调了整个经济调控中的重要位置,从而发展和强壮起来的。资源水利的管理如果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决于合理科学的制度和严密的抉择,这样才能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吻合。

3.2.2 资源水利是水利工程的最终道路 (1)对资源水利的整体认识。首先我们要对资源水利的内涵进行整体的认识,简单的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讲解,把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放在突出位置;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善法规,树立对经济的全局意识。目前的经济是效益型经济,走集约型发展之路是世界的潮流,资源水利就是个典型。例如西部大开发的南水北调政策。西南的雨水充足却存在浪费现象,西北区水资源匮乏连灌溉都很紧缺,南水北调是节约用水,合理分配管理水资源的典范。(2)资源水利是基于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实施可持续利用的需要。水是自然资源,虽是可再生的,但却不是无止境的,目前就人口增长的速度和水资源遭到污染的程度,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极限只有12%-40%之间,而且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已经到达极限了,难以新增供水。(3)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市场经济的涌现,水资源的开发日益社会化,但是目前短缺的现在很容易导致经济社会主体的恐慌,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所以对灾害的有效控制下,要将资源水利推广。(4)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需要。在水资源的使用中,生活用水占了很大一部分,城乡间、部门间、地区间的水资源的冲突越发明显,而水资源的治理远远赶不上人们的污染步伐,人们渴求采取各种有用的措施,将水资源的管理合理化,优先配置化。

4 结语

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保证,防止洪涝灾害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对水利工程的期望,对水资源的合理管理和分配,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才是基于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资源水利是水利工程的最终道路。

参考文献

[1] 周彦凯.浅谈资源水利[J].河北水利,2009,(06).

[2] 张丽君.对资源水利的特征及内涵初探[J].石河子科技,

第4篇:水利工程概念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水利建设

1引言

因为水利建设不但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为了响应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使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率要求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推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但是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过程时,会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加之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导致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受到威胁,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一定要重点设计建设生态型水利工程,从而改变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自然和人、自然和工程之间和谐共处。

2生态水利工程在水利建设中的意义

水利工程生态建设是一种繁琐、复杂的工程项目,和其他的工程项目相比,生态水利工程不但要考虑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还要使其符合河流综合治理的要求,实现航运、供水、防洪防涝等要求[1],同时这也是我国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对水利工程进行管理和生态建设过程是我国全新的水利建设概念,这一概念主要是指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应该考虑到每一个环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是否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与此同时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并设计相关的解决方案或者原有的工程设计方案,从而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小。生态建设及水利工程的结合就是生态水利工程,同时未来的水利工程建设发展也一定是围绕着生态环境进行建设的。

3生态水利工程在水利设计中的作用

我国传统的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改变建设区域原有的生态环境和地理环境,然而这样做会导致建设区域的自然规律遭到破坏,同时将河道改成一个沟渠,就会造成自然河流出现非连续性的情况发生。而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会造成我国生态环境出现不可逆的现象发生,比如:将自然河流改造成人工河流会抑制水流的作用,但是这样做就会造成河流对水的需求量大幅度提高。另外,大部分的堤坝是按照河流的水流向进行建设的,如果随意对其进行更改就会造成河流出现不连续的情况发生,甚至有些区域还会出现缺水或者无水的情况发生,这样就导致我国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所以我国逐渐将堤坝进行取缔[2]。我国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会造成动物、植物生存等环境遭受改变,从而导致部分动物和植物必须大规模的迁徙或者适应全新的生存环境,但是不管是适应新的环境还是迁徙都是需要大量的时间,这就导致部分动物和植物出现频临灭亡或者大规模死亡的现象,这样建设的水利工程严重的违背了生态环境中的食物链和物种多样性的原则。

4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4.1生态水利工程和水利工程的结合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防止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的情况出现,还要满足供水、发电的要求。现阶段我国在针对这些要求的改进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和水利工程建设之间的整合不充分,导致生态水利的发展受到相应的阻碍。

4.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较低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人们慢慢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为了避免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过程时,生态水利建设设计人员应该结合自然环境进行方案设计,并且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应该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使其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和环保意识。但是现阶段,我国生态水利工程实际设计过程时,部分设计人员没有结合实际的自然环境,同时设计人员的环保意识和职业道德都比较薄弱,导致水利工程建设中没有实现保护生态环境要求。

4.3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不标准

现阶段,我国生态水利建设和其他国家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导致我国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没有统一标准的要求,部分设计人员都是按照以往的经验和过去的生态水利工程方案进行参考设计,没有结合实际的情况,从而使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及未来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有些参考设计方案中的地理位置和所建设地区的地理位置所处环境有很大的区别,但是有些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人员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还是按照之前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甚至有些设计人员没有对水利工程建设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导致水利工程建设不但会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结构还会造成物力、人力等资源出现浪费的情况。

5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原则

5.1河流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原则

设计人员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应该考虑到河流中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现阶段我国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时,很难保证不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所以,为了使生态系统破坏和污染程度降到最低,就应该在设计时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考虑,实现强化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从而推动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3]。

5.2保证水体生物多样性原则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水体内部环境多样性直接影响该地区的生物群落多样性,假如这个地区的生物种类特别多,那么这个区域的生态系统就具备强大的抵御能力,因此,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时,设计人员应该保证水利工程所在地的水体内部保持物种多样性,如果没有考虑到这一点,那么就会严重地影响生态环境的物种多样性这一原则。

5.3人和自然和谐共处原则

按照自然和人和谐共处的科学观,将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通过转变观念、基础、体制等,达到水域生态持续发展、水资源持续利用高等目标。同时我国为了实现水利工程防洪防涝功能,设计人员应该对水安全体系进行构建,并增加非工程措施及防洪工程体系对水安全进行控制和抵御。

6生态发展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

6.1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该结合实际环境

水利工程中的作用水量应该考虑季节变化产生的影响,与此同时还要设计枯水季节和雨水季节不同方案的措施。设计人员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应该结合环境科学技术理论知识,使水量和水质达到一致,并结合实际的水环境污染情况,设计对应的保护措施。生态水利应该建立在生态环境和水利建设基础上,并结合水质优化和水量高效利用,从而实现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

6.2调节水量和治洪补枯的作用

河堤中的土壤具有比较多的孔隙率,是因为河堤中的水资源含有较多的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同时自然生态河堤的植被在水利建设中,具备储存水分的作用。在水资源匮乏阶段,河堤的孔隙将储存的水渗透到河道内,使其避免出现干旱的现象。在水资源充足的阶段,河堤中的水出现渗透的情况,从而河堤的孔隙开始蓄水,实现防止洪灾发生的情况出现。

6.3提升了水体的净化能力

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受到氧化影响,从而变成无机物的过程为称为水资源水体自净能力。在进行生态水利建设设计时,应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不会破坏水生植物,因为水生植物能吸收部分营养物,导致水生植物的根系能为微生物提供相应的附着介质,从而帮助水系统改善水质,并且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

6.4为水生生物提供繁殖和生存的环境

设计人员在进行生态水利建设设计过程中,应该对水利建设所在地的地貌和自然环境功能进行改进,同时进行科学的配置,从而建设一种互惠共存的水体生态系统,其中主要包括水、阳光、土壤、生物等因素。生态水利工程将河流中的河畔植物植被、河道、堤防、水流等结合成一个整体。因为水资源中的河堤所处的位置在护底上,所以其具备较高的孔隙率和多流速的变化带,并为鱼类提供繁衍的空间。生态水利工程中河道两侧的绿树及草丛也为昆虫和鸟类供给了生存和觅食的环境。

7总结

综上所述,大众对水利工程建设越来越关注,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应该侧重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和其他国家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水利工程建设具备抗洪抗涝等防止自然灾害的功能,但其也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环境,所以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应该深入对水利工程设计进行研究,将保护生态环境结合到水利工程建设中去,并采用先进的设备、技术,使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在获取成功的同时,实现我国生态环境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迟长海.发展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4(1):51.

[2]唐建.试论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8):128.

第5篇:水利工程概念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工程水利;资源水利;转变;优化配置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1 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必然性

实施资源水利是各级水利部门转变职能的需要,在传统工程水利的内涵里,水的问题只是技术可行性和投资可行性(效益和费用)的问题,并且随着工程技术能力的提高,国家的投入问题更是成为解决水问题的关键。

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社会。当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工程水利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等因素对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压力。传统的水利工程主要是解决洪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而资源水利主要是通过研究社会经济和水资源的关系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为水利事业制定一个经济合理的水利工程方案,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同时,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资源水利主要侧重于水资源的调查分析、科学开发、节约和保护来解决水资源的污染和分配不均的问题。因为每一区域水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愈来愈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光靠修建水利工程已经不能解决问题。所以,资源水利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资源水利将逐渐取代工程水利,并逐渐在水利事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是不是说不再加强水工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教育了,将不再需要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将不再需要注重水利工程的管理,而只去抓水资源,事实不是这样的。水旱灾害将始终存在。人们要控制水就要开发水利,就需要通过水利工程这一手段来实现水利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自建国以来,我国工程水利建设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各项水利工程除害兴利的能力还不强,标准也不高,水利工程建设还必须继续加大投入,快速发展。因此,怎样利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不断改善、提高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是我们始终要走的路。

2 工程水利与资源水利的特点

2.1 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工程水利阶段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水资源的量与质能充分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供给大于需求量很多,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二是人们要除水害就要兴建水利,只要修建水利工程,即可达到目的。三是水利科研、教育和政府行政管理;都完全是为如何修好工程、管好工程而服务的。

2.2 而资源水利阶段的特点也很明显

一是经济、节约。资源型水利就是在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上产生的。大体有三种途径,对现有资源的合理分配;节约用水和加强水的再利用;在水利工程的基础上合理增加淡水的供给。

二是采用新制度,新体系与传统的水力资源管理不同,新的资源水利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强调资源的管理和优化,现在是资源优化为主要措施创建新的体制。

三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21世纪环境永远是第一角色,资源水利的提出得到了各界的赞同,就是因为其满足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强调了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重要性。

3 水利工程与资源水利的区别

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可以理解为传统水利工程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水利的不同。水利工程重视工程数量,工程建设和工程措施;资源水利重视工程质量,工程管理和非工程措施。

水利工作思路的这种战略性调整,就是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理论科学的提法,就是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4 如何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进程发展

资源水利是一种新观念,是在传统水利工程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深入,不断完善水利工程体制。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何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发展进程。第一,对广大的水利工作者进行宣传教育,强化他们对资源水利的认识和了解,让他们树立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以便推动资源水利的发展进程;第二,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以促进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工作的全面进行。对于水资源的净化要严把质量关,实行统一的管理,并且不断的完善水利工程的法律法规,实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政府应该做好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工作,转变市民用水观念。如在农业发面大力推广滴灌技术,以节约水资源。在工业方面把那些高耗水产业安排在河流下游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第四,政府要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培养一批高素质水利技术人员,不断建立健全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机构,从而提高水利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强对水资源统一管理,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发展进程。

所以,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实现由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是一个生产力发展的过程,是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是水利事业由一个阶段发展到一个更高、更全面的阶段。因此,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水利事业发展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第6篇:水利工程概念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 城市环境水利工程; 概念; 理念 ;设计特点原则

Abstract: The requirements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water systems,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landscape was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t is a matter of course want to be able to live in a hydrophilic environment.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status quo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analyzes hydraulic engineering concept and design philosophy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and finally the design principles and design features.

Key words: hydraulic; urban environment water conservancy; concept; philosophy; the principle of design features

中图分类号:[TU984.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0.概述

城市化是各个国家共同的发展趋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动力。在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运作机制、江河的产汇流条件、水域的水质情况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着巨大的改变。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质量、水资源保护和供排水问题日益凸显。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正步入注重提高环境质量的新阶段。我国的城市环境水利工程就逐步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系统,这也是水利工程的一项新课题和新发展。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各地城市在加大环境建设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城市环境水利的问题,要多加强水利资源的统一管理、优化配置和保护,同时开展城市水务管理及运行机制的研究,从而全面保持城市及水利环境的可持续和提升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1.城市环境水利工程概念

我们谈到的城市环境水利工程,实际就是指利用现有的天然河道或已有的水利工程,通过蓄、引、导、拦等工程措施,将水体作为城市中某区域景观的核心,并与水体周边的建筑、植物、林地、湿地、道路等相融合、相协调,以达到净化空气、消除污染、调节局部小气候、提高城市品位等改善环境的目的,使其成为城市中具有鲜明特色的景点。

城市环境水利系统由人工循环和自然循环利用系统组成。城市水系和地下水要通过地下水补给运动和土壤渗透联系起来,此外,水体通过地面径流、降水和蒸发与大气联系起来。城市环境水利用人工循环系统由城市排水、给水系统和处理系统组成,而这一系统的运行过程,除了部分水量消耗外,主要是水质发生变化的过程,所以,城市水循环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对下游水资源的利用可再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由于各种过度或者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行为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一些城市的围垦、修闸、筑堤、填湖等项目工程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面临着兴修城市水利工程设施时,不仅要发挥物质效益,还要改变环境,带来生态效益等问题。

2.城市环境水利工程的设计理念

城市环境水利工程设计的理念之一,必须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上才能保持勃勃生气,这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也是稳定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具体内容之一,同时也构成了水系自然景观。只有创造了适宜生物发育和生长的环境,才能达到生物多样性的标准。因此,城市环境水利工程的建设一方面要补偿程式化进程中弱化了的自然水资源系统,另一方面要保护城市的自然水资源,并努力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构建城市的人工生态系统。

理念之二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景观对水系规划的影响和改造。在以满足疏汛为前提,尽量减少水工构筑物对风景干扰的负面效应下,充分考虑自然式地形的塑造。自然氛围给人最直接最生动的感染力便是地形地貌,规划要做到“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而河道要顺其自然,虚实相生,曲折起伏和自然回环的天际变化。虽然树木和土山未必会太高,但是在四周自然山林和水生环境的作用下,视觉上甚至会产生身在闹市却淡忘其中的感觉。

3.城市环境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特点

3.1强调创新与个性的原则

大空间和独特性的跨越感常常会使水利工程具有震撼和景观特制的效果,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并且具有地标的意义。所以要想充分发挥环境水利工程的景观特点,就必须注重水工建筑物在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和个性发挥,同时也要保证使用色彩方面的创新、建筑物的布局特征和周围环境的相协调,充分考虑工程所在地区的整体性、文化性、地域性等方面的因素。

3.2充分利用并优化配置当地水资源

3.2.1从城市自身的问题解决开始,走挖潜优化、内涵发展、优化城市用水结构的发展道路。目前几乎所有缺水的城市都不可避免的遇到水资源供需紧张的问题,优化配置的潜力很大,此外,还要注重城市工农业与生活用水的有机结合,避免因为开发不合理而造成的下游城市用水紧张和纷争。

3.2.2要充分考虑过境的径流,加大供水工程和水源工程的建设力度,在城市周围搭建足够供应蓄水工程的配套集中供水工程。而对于缺少大的水体蓄流的沿海城市来说,应该以节流丰水期的径流量作为城市水源。利用湖泊蓄水或者天然河道,这样既能避免出现在水利、农业、生态、航运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外,还能储存一定的水量,调节枯水期及污染期的水库水量。

3.3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讲,河流是生物活动和生态环境中能量转换的廊道,是生态环境中相当敏感的区域。修建水利工程时,一方面会改善河流的水质,提高河流的紫荆能力;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河流生态环境的破坏。所以我们要关切河流生态生命力与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水利工程在建设时应对周边的环境和流域的生态进行全面的保护,保护环境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之一就是注重环境和生态的保护。

3.4加强排水管理

随着程式化进程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与工业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城市部分河道与湖泊水体的污染已经达到了能够危害正常饮水健康的地步,城市排出的污水有工业废水、雨水、生活污水等三类,这三类污水通常以一个管渠系统排出。排水系统一般分为合流制排水系统和分流制排水系统。前者的污水若不经过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将造成水环境的严重污染,所以现阶段的城市发展不宜采用这种排水系统,所以将城市排水系统管理纳入区域性和流域性骨干排涝工程体系是相当有必要的。

3.5注重美学与技术方面的结合

水利工程的枢纽布局和建筑物规划不能单纯的追求美学上的效果,它首先要满足技术优化的要求,同时实现工程的基本功能。即使是城市环境水利工程的美化,也要以工程的稳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为前提要素,才能保证工程的可持续性。因此,只有先完成对工程经济、技术要求的满足,才能谈到水利工程的美学设计,并以此为基础,对景观构成元素进行美学调整。技术美学就是水利工程的美学基础。

3.6大力发展污水资源化

城市水环境污染指的是城市水体因为某种物质的介入,导致的生物、化学、物理等方面的特性改变,从而影响水资源正常有效的使用,这不仅危害到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还造成了水质恶化的现象,对保护江河不受污染极为不利,所以排放污水必须按照相关的国家标准执行。污水和废水的收集、处理、排放和再生会涉及到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工程设施,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它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分离出来,或者直接转化成无害的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全方面的净化。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按照作用的原理分类为生物方法、化学方法、物理方法三种类型。只有通过上述的技术手段,将污水处理后再利用到可以使用再生水的地方去,才能实现“污水资源化”的设想。

4 结束语:

城市环境水利工程是近些年来水利工程中的一项新课题和新发展,也是我国逐步兴起的新兴水利工程。它是城市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我们要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以综合开发、妥善处理、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等方法处理水利与建设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洪涝灾害对环境和生活的不利影响,实现现代化的建设。

参考资料:【1】林辉 《环境水利与水资源保护》[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2-04

【2】杨存信《试论城市环境水利问题》[J] 环境管理 1984-06

【3】孙金华 《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影响要素分析》[J] 人民黄河2012-02

第7篇:水利工程概念的发展范文

水利效益不同于其他建设效益,具有一定的延后性,需在建设项目完成后一段时间内才能体现,在水利统计的过程中,水利经济效益往往容易忽略。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刺激下,将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人民、国家发展的中心,水利是人们生活、生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于改善人们生活条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水利经济学是用于研究水利事业的经济活动规律与关系的科学,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每一阶段均能得到应用,能够优化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多个阶段,水利事业作为基础的公益性事业,研究水利经济活动于一九八零年十一月正式成立,为水利事业的发展与改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2水利经济学在国内国外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2.1水利经济学在国内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水利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主要的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水利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社会基础结构之一,具有行业经济特点、社会经济特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不断的发展,现阶段已形成一套富有我国特色的水利经济理论与体系,水利经济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运营、管理等也会作出相应的转变。根据水利行业的发展特点,水利经济市场化发展必然受到一定的局限,在水利经济运行的过程中还需参与一系列公益,例如防洪、抗旱等。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普遍具有公益性、经济性效益的特点,在水利工程经济特性的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构建良性的水利运行机制,有助于推动我国水利事业的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关水利经济研究人员对水利经济运行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由于我国水利经济运行机制比较复杂,再加上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水利经济运行机制不能满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需要,严重制约了我国水利工程经济运行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不断的深入,结合国外优秀的水利经济运行理论与技术方法,不断研究与摸索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利经济学管理体系,我国陆续颁布相关的水利经济规范及文件,为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评价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我国水利工程改革逐渐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2.2水利经济学在国外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二十世纪初期最早的经济学概念由美国提出,人们首次认识到经济、时间、价值这三者的关系与作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基于工程经济学的理论指导下,美国整治与修建水利工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是水利工程项目第一次建设资金少于其整体经济效益。随后美国政府连续修复和完善相关的水利工程条例,制定了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评价标准与内容,提出水利工程建设应从国民经济出发,对水利工程管理进行综合研究与分析,不断优化建设方案,并指出水利工程建设的目标与方向。水利工程建设应能够改善国民生活环境,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助于提高社会福利,注重经济、时间、价值这三者的协调关系,资金与时间形成科学、规律的换算值,能够对整体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益作出评价和分析。一九六五年计算机技术面世后,随即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水利经济学采用计算机技术及工程理论,不断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改革与发展,在水利事业改革期间,为准确的体现出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益,提出水利工程建设的新概念,即能够反映出区域经济、资源、居民工资、市场汇率等,并将其纳入水利工程计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阶段中,基于地区、国家经济发展下,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方案与方法,由此建立了可行性高的水利工程建设方案评价体系。

3水利经济学在水利工程中的发展方向

加大水利经济学的研究力度,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水利经济学作为水利事业发展与改革的基础依据,不仅有助于协调水利事业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还能优化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每一阶段,降低整体工程造价,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发挥出水利工程最佳的效用,保证水利最大限度的利用率。二十一世纪以来,水利经济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水利经济学附属分支学科也逐渐丰富,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水利规划经济学、水利灌溉经济学。水利经济学的研究也会朝更精细、更全面方向发展,例如不断衍生出水利经营管理经济学、水利施工经济学、水力发电经济学、防洪经济学、水库移民经济学等。根据我国实际的国情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水利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应着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水利工程建设的目标与地位、水利效益指标、水利事业的性质、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筹集渠道、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与使用等。水利效益是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水利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由于水利效益具有一定的延后性,还需加强对水利效益的定量计算研究、基层水利统计的调查与研究等内容,水利效益的综合计算需要各种数据、信息的支持,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计算方法等有待加强。在实际工作中,还需相关研究人员制定长期、短期内的水利经济学研究规划,并严格按照水利计划,实现水利经济学在水利工程中科学的、合理的、高效的应用。

4结束语

第8篇:水利工程概念的发展范文

1.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粗放管理

粗放管理是农业水利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粗放管理的最终结果便是导致相关农业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资金短缺、使用价值降低,即使完工的水利工程项目也容易出现水力发电泵站损坏、引水渠道堵塞等问题而无人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后果。

2.农业水利工程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工程建设盲目性和随意性是目前萨迦县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整体问题。萨迦县很多农业水利工程年代已久且失修多年,新建设的农业水利工程项目并没有合理的应用这些已有的基础设施,没有达到合理的经济效益。同时,建成的农业水利工程项目没有从本质上解决干旱以及水涝季节的水利管理问题,水利工程无法实现对农田以及农作物的保障。

二、降低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风险的相关对策

1.提高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视

预防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风险的基本措施便是提高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相关工程建设管理部门以及施工单位要加大对工程建设操作规范性监督的力度,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2.政府完善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扶持政策

加大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是保证农业水利工程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政府要根据各区域农业水利工程发展进度,设置农业水利建设专项资金,改善经济落后地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设施和工程技术。

3.提高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风险抵御能力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前期,相关建设管理部门应该提前预测各种容易出现的工程建设风险问题,及时整合、修改以及补充建设工程项目合同中的风险防范条款,进一步加大合同规范性以及第三方管理力度,与工程建设承包商保持实时信息交流,完善风险控制监督机制,提高农业水利工程风险抵御能力。

4.引进工程管理人才,提高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农业水利工程风险防范的重要措施,只有有效提高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才能够全面有效降低工程建设风险。而科学有效的工程建设管理离不开优秀的专业管理人才。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育力度,从人的角度有效控制工程建设项目风险。

三、结语

第9篇:水利工程概念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参与式发展理念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 探讨研究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219-01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也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在近几年中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因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在我国小型农村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参与式发展的理念已被广泛采用,并在具体的实际应用当中取得有效的成果。基于我国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当前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因此,为了不断推进我国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在参与式发展的理念下不断加强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对其进行科技创新已越来越重要。

1 参与式发展理念的概述

参与式发展的理念主要包括经济学角度、政治学角度和社会学角度这三层含义。而实际上,“参与式发展理念”是基层农民群众被赋予权力的过程体现,是在发展计划项目中有关决策主体的全面的、积极的、介入的一种发展方式,带有追求多元化发展的积极取向。参与式发展理念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参与社区活动中,社会群众有责任也有权力参与表达自身的实际需求,指出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对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评估,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参与式在农村发展中,就是让农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项目的决策、项目实施、监督和评估以及利益分配等。三是参与式发展理念要求人们相互之间自愿贡献。参与式发展理念非常注重与资助机构、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各阶层以及农民群众之间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参与式发展不仅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个过程,一种手段和工具,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到参与式发展理念的重要性[1]。参与式发展理念的核心内容明确强调发展过程的主体必须是积极主动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只有主体的发展得到强化,才能实现有效益的、可持续的发展。

2 我国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

(1)管理体制不明确,农民群众的组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都是按照集体建设、集体管理的模式进行的,长期以来,注重建设,轻视管理,建设与管理脱节等问题已经深入人们的观念当中。当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之后,土地虽然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但是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依然沿用传统的集体建设、集体管理的模式。

(2)缺乏合理规范的设计施工,因陋就简的意识严重。目前,我国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由于在立项过程中缺乏组织可行性的论证,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通常会存在不合理、不规范的地方。虽然国家以及水利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但是大多数水利工程单位以及个人都没有真正掌握并予以实施。同时,由于我国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大多属于民办性质,在建设资金方面比较缺乏,因而出现严重的因陋就简的意识。

(3)制约我国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因素是资金投入不足[2]。我国当前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大多实行分级管理的模式,遵循谁受益,谁分担的原则,由于农民群众并不是建设的管理者,而只是工程的受益者,在资金投资和劳动投资方面存在诸多顾虑,因而给水利工程的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小、效率低,无法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农业结构的调整,同时,由于水资源的缺乏,使得我国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需求更加突出。

3 基于参与式发展的理念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在社区发展项目中,参与式发展理念已逐渐被广泛采用,它要求广大农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的决策和项目的实施过程当中,将自身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贡献到整个项目中来。因此,基于参与式发展的理念,我们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 不断加强科学管理

要想在参与式发展的理念下推动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首先必须不断加强科学管理,注重在管理中获取效益,转变传统的注重建设,轻视管理的局面,将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3]。水利工程建成之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应该及时移交给相关单位,并将使用权和产权证书颁发给他们,可以通过个人承包、拍卖经营以及专业管护的方式,形成切实有效的,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的运行管护模式,从而推动水利工程实现良性发展

3.2 不断加强农民群众的技术培训

在社区当中,农民作为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主体,对他们自身的发展潜力、发展限制以及发展机会都比较熟悉,对他们所拥有的各项资源也比较了解,在项目建设中能够起到协助作用。因此,在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中,应该在社区大量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工作,比如:灌溉技术、水利工程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同时,应该让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项目建设的规划设计中来,将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充分体现出来,同时通过将参与式发展理念引入我国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中,不仅可以促进其健康发展,还可以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

3.3 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基于参与式发展理念下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应该在争取国家资金投入的同时,县人民政府还应该设立相关的专项补助资金,鼓励并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增加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来建设水利工程,不断推进我国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使其实现多元化发展,从而为水利工程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4]。

4 结语

综上所述,参与式发展理念是在社区发展项目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理论,基于我国当前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还仍然存在着管理体制不明确,农民群众的组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合理规范的设计施工,因陋就简的意识严重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我们认为,要想不断推进我国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就应该在参与式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加强科学管理、不断加强农民群众的技术培训、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曲秀芹,温亚利.参与式发展理论在纲纪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13,78(6):78-79.

[2] 卢锐,朱喜钢,马国强.参与式发展理念在村庄规划中的应用――以浙江省海盐县沈荡镇五圣村为例[J].华中建筑,2013,89(4):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