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绩效审计案例范文

环境绩效审计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绩效审计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境绩效审计案例

第1篇:环境绩效审计案例范文

湖北省黄冈市优抚医院,湖北黄冈 438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该研究于将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痴呆合并BPS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而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精神科问卷(NPI)评分结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妄想、幻觉、攻击/激越、抑郁、欣快、情感淡漠、脱抑制、易激惹、行为异常、睡眠障碍、焦虑、食欲改变等方面的NPI 评分与该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的NPI 评分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发生胃肠道反应10 例,锥体外系不良反应8 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2.86%(18/42);研究组患者中发生胃肠道反应6例,锥体外系不良反应3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43%(9/42);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P<0.05)。结论 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疗效确切,但是氟哌啶醇在锥体外系反应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所以从有效性和安全性综合考虑认为,利培酮更适合于痴呆合并BPSD 患者。

关键词 氟哌啶醇;利培酮;痴呆;精神行为症状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b)-0103-02

[作者简介] 孙乃建(1964-),男,湖北人,大专, 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精神病,邮箱: sunnaijian1964@163.com。

为了探讨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该研究于2012年2月—2013年2月将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痴呆合并BPS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而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精神科问卷(NPI)评分结果及副反应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痴呆合并BPSD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1例,女性33例;年龄50~84岁,平均年龄(73.02±10.25)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3.11±1.08)年;其中阿尔茨海默病32 例(38.10%),血管性痴呆52 例(61.90%)。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痴呆合并BPS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纳入标准

①入选的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精神障碍诊断标准[1];②痴呆病理行为评定表(BEHAVE-AD)总分≥8分,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24 分;③以住院患者为主,也可纳入服药合作、监护人负责的门诊患者;入选的患者均自愿参加该次研究,且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3 排除标准

①对氟哌啶醇或利培酮过敏,或以往接受上述药物治疗而疗效不佳;②排除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心、肝、肾等严重躯体疾病。

1.4 方法

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国药准字H31020434,批号20111213)口服,起始剂量2~4mg/d,维持剂量6~16mg/d。研究组患者则给予利培酮(国药准字H20050776,批号20111120)口服,起始剂量1~2mg/d,维持剂量3~5mg/d。两组均治疗3 个月,在给药1~2周可短暂合用苯二氮革类药改善患者的睡眠。如出现严重锥体外系反应(EPS),可以给予患者盐酸苯海索(国药准字H32022135,批号20111210),剂量不超过4mg/d。

1.5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采用神经精神科问卷知情者版(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Questionnaire,NPI-Q)[2]评定精神症状。NPI 包含12 个维度,包括妄想(Q1)、幻觉(Q2)、激越/攻击行为(Q3)、抑郁/心境恶劣(Q4)、焦虑(Q5)、情感高渺欣快(Q6)、情感淡漠/漠不关心(Q7)、脱抑制(Q8)、易激惹/情绪不稳(Q9)、异常的运动行为(Q10)、夜间行为与睡眠障碍(Q11)、食缈进食异常(Q12)等。每个维度包括严重程度(0~3分)和症状频度(0~4 分),分数越高,表示精神病性症状越严重。②不良反应: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

1.6 统计方法

应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 建立数据库,进行专家咨询评价指标得分的计算。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平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PI 评分结果比较

由表2可知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妄想、幻觉、攻击/激越、抑郁、欣快、情感淡漠、脱抑制、易激惹、行为异常、睡眠障碍、焦虑、食欲改变等方面的NPI 评分与该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的NPI 评分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发生胃肠道反应10例,锥体外系不良反应8 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2.86%(18/42);研究组患者中发生胃肠道反应6例,锥体外系不良反应3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43%(9/42);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P<0.05)。

3 讨论

老年痴呆病人的精神行为症状较为常见,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是指各种不同类型痴呆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行为障碍等精神症状以及行为紊乱表现,约占50%以上[3-5]。痴呆病人的精神行为症状不仅造成病人的痛苦和功能丧失,还给照料者带来巨大的心理、经济压力,是临床治疗的重点之一。抗精神病药是治疗BPSD的主要药物,利培酮和氟哌啶醇对多种神经递质受体均有增强作用,均可同时作用于DA 系统和5-HT 系统,改善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6-7]。但痴呆患者往往年龄较大,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所以在用药的安全性对于这类药物治疗的评价是重要的一个方面[8]。为了探讨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该研究于2012年2月—2013年2月将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痴呆合并BPS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而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精神科问卷(NPI)评分结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疗效确切,但是氟哌啶醇在锥体外系反应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所以从有效性和安全性综合考虑,等着认为利培酮更适合于痴呆合并BPSD 患者。这主要是由于利培酮与毒蕈碱受体亲和力低,对多巴胺D2的作用也相对较小,能以较低的亲和力结合α2-肾上腺素受体和组胺H1 受体,从而较少了椎体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47-149.

[2] 马万欣,王华丽,Jeffrey L.Cummings,等.神经精神科问卷知情者版中文译本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5):338-343.

[3] 季燕,王展航,任利民.奥氮平治疗老年性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456-2457.

[4] 张明廉,袁国桢,姚建军,等.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对照研究[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6,25(9):706-708.

[5] 李澎,黄流清,赵忠新,等.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诊治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5):713-715.

[6] 刘艳,高励,赵晓玲,等.老年期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及美金刚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4):306-309.

[7] 姚英滨.阿立哌唑合并丙戊酸镁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23(3):163.

第2篇:环境绩效审计案例范文

(一)水污染治理案例简介

A市为改善水环境,投资建设了水污染治理项目,审计组对某水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和项目进行了审计,并对相关建设单位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项目建设及其绩效情况进行了延伸调查。水污染治理项目有5个,项目计划的总投资为17137万元,其中:省级的水污染治理专项资金878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509万元、自筹资金1575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共17156.49万元,其中:省级的水污染治理专项资金878万元(市财政局已全部足额拨付给相关单位),市财政配套资金为528.49万元、自筹资金是15750万元,工程已全部完工,并投入运行,5个项目中有一个运营不达标。对处理后水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在线监测,其运营监管直接与市环境保护局联网。其中,污水处理项目设计总污水处理能力为7.5万m3/日,201×年日均处理污水量是4.17m3,占设计处理量的55.6%,10个月内处理了1268.4m3;COD削减量达到2160.68吨,BOD削减量为792.79吨。污水处理的同时,产生了5687吨污泥,作为废弃物,利用其中含有可燃性有机物的特点,进行有效处理和利用,即交由某发电厂进行无害化焚烧发电处理,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同时,保护了环境,且达到了每日150吨的设计处理负荷。对于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中水,在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同时,厂内与厂外同步建成中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的尾水经紫外线消毒后,水质指标已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中的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标准,并在10个月内已外供106m3,但中水回用率总体还不高,没有达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若干意见》中“城镇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率要达到10%以上”的目标。在向300个周边居民了解对此次水污染治理是否满意时,了解到大部分居民对污水治理表示满意,其中有276人表示满意或者基本满意,没有收到投诉。

(二)平衡计分卡下水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创新与学习四个层面来设计水环境绩效审计的指标,具体见表1。(1)财务角度:项目的建立基础是资金,从3E角度对水环境项目资金经济效率上进行评价,保证资金及时到位和合理运用,用财务指标凸显项目绩效;(2)客户角度:建立水环境项目的目的是治理、保护水环境,使政府和居民满意。以政府指标和公众反应来体现项目的绩效,可以从外部客户角度来考察项目的效率和效果等。(3)内部流程角度:项目的内部流程是项目健康运行的基础,是项目绩效的基础,选取项目运营的结果和设计功能达标情况,即结果性指标来反应项目运行的绩效;(4)创新和学习角度:创新与学习带有一定展望性,是内部流程的支撑面,对项目的进一步开展具有驱动作用,可以说是水环境项目为长期效益所进行的驱动性内部建设。

二、水污染治理审计评价

(一)建立参考评价等级

确定定性指标的评价标准有一定的难度,采取专家打分制,以10个审计专业人员打分为准,对某一指标,每个人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有好中差三个评价选择,如果某一指标得到好评5个,中评3个,差评2个,表示为v=(5,3,2)则得评价分值为[5×1+3×0+2×(-1)]/10=0.3。对定量指标的评价,结合项目具体情况,以法律法规的规定标准或者行业均值及历史数据作对照。(二)运用层次分析法软件yaahp进行运算关于定性指标。根据A市的数据,结合表1和表2,得到表4。本文假设最终方案选择有两个:项目增加投资,项目改革或取消,运用层次分析法软件yaahp,建立案例的模型。

(三)具体案例分析

由软件计算结果得到各指标相对目标层次的权重,结合表3和表4的评分,运用加权计算方法,可以得到加权分数值如表6;另一方面,可以得到某一层次指标相对于上一层次的权重,以此进行加权计算,可以看到每个层次的分值,直观的体现某一层次的运营状况,及对整个项目的贡献度,如表7。根据表6,得到水环境绩效审计评价综合分值为0.5742,在0到1之间,介于好与中之间,表明水污染治理项目综合运营状况良好。总分值为0.5745,与表6相对一致(少许误差是权重四舍五入时带来的小影响),项目总体运营较好。同时,由层次小计分数得到,财务角度0.3333,客户角度1,内部流程角度0.4167,创新与学习角度0.5,可见客户角度评价最好,财务角度绩效有待提高;再有,资金0,项目1,政府1,居民1,污染治理0.3333,资源再利用0.5,环境政策0.5,技术创新0.5,可见,项目、政府、居民方面都很好,资金项目的绩效需要进一步考察。

三、结论

第3篇:环境绩效审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平衡计分卡

1引言

近些年来频发的全国性大范围雾霾的现象,不仅引起了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思考,更引发人们对于大气污染治理与监管的深思。审计作为监督我国各项制度运行的一把利剑,也对环境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目前我国的环境绩效审计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一些环境项目的合规性审计上,大部分都是事后审计,不能对大气污染起到防治的效果。随着治理大气污染问题的日益紧迫,如何保证大气污染相关的环保机制有效运行,做到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并且减轻环境污染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对此进行探讨,以期带动整个环境绩效审计的变革。

2基于大气污染的环境绩效审计总体情况

2008年,审计署对41家央企2006~2007年进行节能减排的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调查的重点落在企业的能源消耗上,如二氧化硫和需氧量。审计人员抽查了部分电力企业的脱硫设备是否有效运行,对燃煤后的二氧化硫排放状况进行了审查,包括脱硫工程建设情况、脱硫设施运行情况、新建项目的脱离设施配套情况、企业脱硫电价政策的执行情况等,针对问题提出了审计建议。并于2009年、2011年、2013年进行了4次公告。总的来说,中央一级的审计机关对二氧化硫减排相关的审计技术方法渐渐趋于成熟,而且审计频率趋于常态,就审计结果公告时间来看,几乎是两年一次。

3我国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现状分析

首先,划分审计范围时科学性不足,没能针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性质进行审计。从已经披露的审计结果报告和案例资料来看,目前是审计主要是针对点源进行,没有将被污染区域放在审查的范围内,审计结果仅显示点源的污染控制情况。也没有进行非污染区域的对比调查。其次,目前主要是用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分别评价污染治理设施的效果,没有将技术经济指标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活动涵盖的内容烦杂、空间跨度大、历时久、综合性很强,所以,很难有统一的标准。而且,在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中,有很多项目无法用货币计量,因而无法满足货币计量这一会计基本假设,所以无法用常规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同时,因为审计人员不知道用什么标准衡量,单纯靠经验,也无法提出令人信服的审计报告。最后,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专业知识掌握牢固,还需要懂生物学、环境学等环境专业知识。然而目前我国审计人员的学历背景单一,主要集中在财会方面,缺乏复合型知识的人才,所以造成审计人员无法达到专业胜任能力这一要求。而且,部分审计人员不具备相关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无法充分有效的利用审计软件,从而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

4完善我国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的建议

4.1提高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人员的专业性

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不仅是普通的绩效审计,更需要审计人员具备专业的大气环境知识甚至工程知识,而目前我国的审计人员多数只是具备财务审计知识储备,对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也未包括大气污染相关内容。因此,国家可以建立大气污染环境专家组,辅助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帮助审计人员以更加科学专业的眼光进行审计。同时,对经常进行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的审计人员进行再教育,提高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培养综合型的审计人才。

4.2推进计算机审计的使用和完善

目前我国对于大气的监测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专业数据库,国有检测点和各省监测点都会实时大气环境的变化。这也要求审计人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把握审计信息的时效性,将计算机作为辅助审计的有效工具。同时,国家可以投入资金,对现有计算机审计软件进行再开发,拓宽功能,争取形成一套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的在线测评系统,在减轻审计人员工作的同时,增强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4.3建立一套有效的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指标

本文借鉴平衡计分卡的理论,把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分为4部分,即有关财务的指标、客户的指标、内部流程的指标以及学习和成长的指标。在进行基于大气污染的环境绩效审计时,我们可以将这4个指标的内容进行细化,紧密与大气污染的主题相结合,使审计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审计调查。在运用这套体系的过程中,要将4个方面的指标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客观的评价该被审计单位的大气污染治理情况,并且要针对被审计单位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增减指标,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4.4开展对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的跟踪审计

众所周知,一般的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多涉及资金数额大、周期较长,且大气监测数据具有不断变化,时效性强的特点。因此,对于大型的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审计人员应该积极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追踪,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

5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重视和有效利用环境绩效审计,达到大气污染治理的根本目的,保证所监督的区域不再受到过量污染物的侵袭,保证区域内的污染物排放量保持在国家规定水平内,监督污染排放企业的环保机制有效运行。并且,在进行环境绩效审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吸取经验教训,通过对四个指标的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提出不同的侧重点,让环保资金的分配更为合理,达到效益最大化还我们的生存环境一片碧水蓝天。

参考文献

[1]李兆东.大气环境治理绩效审计模式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5(5).

[2]张玉斌.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审计监督——访上海市审计局总审计师林忠华[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4(4).

第4篇:环境绩效审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 环境 绩效审计 解决策略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日渐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强化环境管理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经济进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作为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环境审计也被提上日程,而环境绩效审计作为环境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审计力量集中在了环境财务审计和环境合规性审计上,而环境绩效审计开展的比较少,忽视了对环保项目的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为了今后更好的开展环境绩效审计,必须不断总结环境绩效审计一实践经验,努力创新环境绩效审计技术与方法。

一、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和必要性

环境绩效审计方法是指为了达到环境绩效审计的目的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和手段。它是由相互联系的一系列方法组成的,包括常规环境绩效审计方法和特有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环境绩效审计方法与环境绩效审计质量密切相关,是决定环境绩效审计质量的关键。因此,全面正确掌握运用环境绩效审计方法,对于保证环境绩效审计质量,搞好环境绩效审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环境绩效审计方法有其必要性。

1.开展环境绩效审计是环境管理的需要

进入20世纪后,环境问题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环境管理构成了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改善环境成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审计工作者理应把握机会,顺应民意,总结各国审计实践经验,广泛开展环境审计(包括环境绩效审计),拓宽审计领域,完善审计职能,丰富审计手段,增强审计技能,促进现代审计向更广阔领域和更高层次发展,为完善环境管理做着自己的贡献。

2.开展环境绩效审计是提高环保工作效率的需要

现在,用于环保力一面的资金逐年增加,而环境问题却末随人们的重视及越来越大的投入而得到显著改善。面对仍然严峻的环境形势,增大环保投入只是一力一面,提高投入的使用效率和环境政策的适当性更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而开展环境绩效审计则是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环境审计发展时间不长,人们对这一领域的认识还很模糊,对于作为环境审计重要内容和发展力一向的环境绩效审计更是缺乏了解,因此,开展对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工作很有必要。

3.开展环境绩效审计有利于企业实现高效与创新

随着各国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与绿色消费潮的兴起,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间的相关性越来越明显。陈劲、刘景江、杨发明(2002)在《绿色技术创新审计实证研究》一文中,对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做了统计相关分析,说明二者有较高的相关关系,并且反映发展能力的企业销售额增长率指数与环境绩效的相关系数较反映企业净资产报酬率指数与环境绩效的相关系数更高,这是因为发展能力反映了企业长期的发展潜力,它与环境绩效的相关性更高。

4.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研究是发展审计理论的需要

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特别是环境管理的需要,受托经济责任迅速扩展到环境领域,形成受托环境责任,而其中一个重要力一面就是受托环境绩效责任。为了确保受托环境绩效责任的有效运行,开展环境绩效审计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可见,环境绩效审计是随着受托经济责任的扩展而形成的审计新领域。而该领域,人们的探索才刚开始,远不够系统和深入,因此,加强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是完善现有审计理论,发展新审计理论的一个重要思路。

二、我国环境绩效审计面临的问题

1.环境审计基础理论和实践不完善

我国环境审计开展较晚,研究的学者较少,没有形成一致、权威的环境审计理论观点,而实践方面,由于我国环境绩效审计开展的比较少,因此从实践中借鉴的比较少,环境审计理论和实践都不很成熟。

2.环境会计的不完善制约着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发展

环境绩效审计的进行需要搜集充分的环境效益与环境成本等方面的会计数据资料,然而由于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刚刚起步,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环境效益等的内容还在讨论之中,企业缺乏确认和计量环境效益与环境成本的系统。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环境会计的确认、计量方面的混乱,对公布环境会计资料持低调姿态,很少进行定量分析;公布的环境资料不全面而且可比性差,看不出花费的资金、取得的成果和规定的指标之间的关系。这给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研究带来了实践上的困难。

3.缺少评价环境成本效益的指标体系

环境绩效审计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其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很多,环境绩效审计工作的全面实施和审计质量的保证难度都比较大,且目前环境绩效审计较多的采用环境成本效益的分析方法,这必然对环境成本效益进行分析,然而反映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应采用的指标,及其计量方法,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4.缺乏复合型研究人员

由于目前我国环境绩效审计开展的比较晚,环境绩效审计的理论和实务研究人员都比较缺乏。据调查,我国缺乏环境学、工程学等相关知识的研究人员,同时缺少实务研究者,这样导致研究的结果缺乏实用性、可操作性等。

三、我国环境绩效审计问题的解决策略

1.正确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完善的环境绩效审计理论体系

我们的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应运用辩证唯物论、系统论、信息论等知识,借鉴西方环境绩效审计的科学成果,努力研究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理论,建立和完善环境绩效审计理论体系。但借鉴国外的环境绩效审计方法,并不意味着照搬,必须领会其实质并结合我国国情和环境绩效审计的具体内容,找出自己的特色,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因为国外尤其美国和我国环境绩效审计的起因不同。美国环境绩效审计起源于企业内部动力,企业为了改善自身形象和降低经营风险,从内部首先开展环境审计。而我国环境绩效审计起源于外部压力,从而对其强制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因此出发点不同,目的不同,由此导致的环境绩效审计内容也不同,因此借鉴国外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时候,要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2.尽快建立起我国的环境会计体系,为环境绩效审计提供操作平台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连接环境会计工作和环境审计工作的关键点,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公允性除受到环境会计理论发展的影响外,主要受国家法规的影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是实施环境保护审计的前提条件。但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准则中没有要求企业必须披露环保信息的规定,更没有对与环保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计量的具体标准,使真正意义上的环境绩效审计难以开展。为此,加强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借助适当的理论指导,才可望突破实务操作的障碍,并为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研究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3.研究要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环境绩效审计力法的研究属于应用理论的研究,只有更好地与我国的环境绩效审计实践结合起来,进行实证研究,才能在环境绩效审计力法的研究上有重大突破,才能更好地指导我国的环境绩效审计。因此笔者建议,在今后进行关十环境绩效审计力法的研究时,应更多地倾向于实证研究,积极采用案例研究和调查研究。.

4.研究环境成本效益指标体系

要想建立良好的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研究一套比较完善的成本效益指标体系是比较重要的。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环境绩效审计标准,可以临时选派各专业的专家组成课题小组来专门研究这一问题,如会计专家、审计专家、环境经济学专家、环境工程学专家等。

5.培养复合型人才

一方面可鼓励有志从事环境绩效审计研究的财经专业人员学习环境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或鼓励环境科学专业的人员学习审计学、会计学等知识,以便更好的将审计学与环境科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复合型人才,将环境科学与审计学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努力创新环境绩效审计的新方法。

另一方面,也可鼓励环境绩效审计的实务工作者多参与理论研究,因为理论指导实践又来源于实践。理论研究者和实务研究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更快地推动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研究。再者,环境绩效审计可以开展联合审计,即联合会计主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聘请环境工程技术专家、律师等加入审计工作。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提高环境绩效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志成:在我国推广环境绩效审计的策略研究[J].企业论坛.2006(12)

第5篇:环境绩效审计案例范文

(一)企业低碳动因与目标应用

BruceBellingham以奥巴马政府增加经济投资强化低碳审计为例指出,低碳审计关乎环境气候变化必须尽快落实审计活动。卢相君、唐楷基于受托责任理论出发,对英美国家的低碳审计经验进行了归纳分析后,为我国低碳审计目标提出了建议。JennyDawkins从决策有用观理论角度出发,研究分析了低碳审计的动因即经此审计后的信息会更具公信力,能够为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依据。李兆东、鄢璐采用规范研究方法以需求为切入点,认为低碳审计的动因从根本上是低碳政策的实施以及碳交易市场审计评价与认证的需要。欧阳弘毅、付敏则从企业的角度通过规范分析,归纳出企业低碳审计的动因主要是实现低碳经营、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及增加盈利。吴静归纳研究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碳审计政策以及我国目前的问题,对我国碳审计目标提出建议:总体目标是保障低碳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具体目标则与英国环境审计委员会的相类似。

(二)低碳审计主体研究应用

目前国内关于碳审计的主体有着较统一的认识,审计主体是审计行为的执行者。钱纯等学者对低碳审计主体展开分析比较,认为现阶段应加强我国碳权交易市场审计主体的队伍建设。刘颖、侯锦川从动态的维度通过分析归纳环境审计与碳审计的关系,指出低碳审计的主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低碳经济发展框架的变化而变化,同时提出有必要将企业内部审计及社会审计纳入低碳审计主体构成中。王爱国在分析归纳出国外低碳审计研究成果经验,提出我国低碳审计应以政府低碳审计为主导,逐步扩展到内部低碳审计与社会低碳审计,丰富了低碳审计主体范围。陈燕燕、彭兰香通过归纳分析了环境审计与低碳审计二者的关系,指出低碳审计的主体应为独立的审计机构。

(三)在碳审计的内容方面的应用

低碳审计模式可以沿着“将低碳生产流程、节能减碳技术与环境绩效审计、节能减排审计、能源审计相结合”的方向进行探索。袁宏路归纳出企业碳审计的内容应该包括四个方面:政策效果审计、企业绩效审计、低碳产品的审计、低碳行为的认证。张薇、伍中信则是从两型社会的角度对低碳审计的内容进行归纳分析,认为应包含合规性、“碳中和”、碳绩效审计三方面的内容。孙圣洁在进行了规范研究后认为企业低碳审计的范围应涵盖: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及治理的审计。钱英莲、樊鹏燕以煤炭企业为背景,对低碳审计内容及研究方法进行了归纳分析提出了理论建议。杨应杰归纳出低碳审计的两大关键内容:制定碳消费目标程序的合理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位一体的审查。

(四)在我国企业碳审计存在问题方面的应用

英国是低碳审计的起源地,王帆在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归纳后认为我国应开展低碳审计并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刘惠萍、王爱国对我国低碳审计进行规范研究,对我国低碳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低碳审计的理论框架进行了分析。何雪峰在总结当前低碳审计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低碳审计的主要程序和步骤应分为确定审计项目、数据收集与方案确定、实施低碳审计、编制低碳审计报告四部分。综合国内外以规范研究方法进行低碳审计研究的文献,不难看出自2003年“低碳经济”一词提出后,政府、企业等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目前低碳审计仍处于起步阶段,规范研究依然是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应用于低碳审计理论研究中,一方面是由于政策缺失的需要,亟需构建起一套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方法论指导低碳审计实务的开展;另一方面由于低碳审计实务尚处于探索阶段,可供研究的审计案例较少,使得研究方法仍局限于规范研究方法。笔者认为研究方法并不是孤立、互斥的,在一定情况下是相辅相成的,应该根据所研究的内容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

二、低碳审计实证与案例研究方法应用

当前国外低碳审计主要集中于西方发达国家且研究多集中于实务方面,即具体某领域的低碳审计:Amodeo,Christian以英国土地信托业为对象进行低碳审计研究。FrancesStewart针对公司规模的不同,分别讨论了大型企业及小型企业开展低碳审计的现状。也有学者针对目前的碳审计模式提出自己新的观点,JonathanRiley认为应给予已开展低碳审计的企业以实质性的鼓励。国外不仅是相关学者进行低碳审计理论研究,许多专业机构也致力低碳审计相关标准的制定,这些标准为审计实务的开展提供了基本的依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提供了排放因子等参数值为低碳审计提供了准确的计量依据。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以及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联合了《温室气体协定书-企业会计和报告准则》详细阐述了低碳审计的五个步骤:确定审计边界、定位碳排放源、选择排放量计算方法、数据收集与汇总、计算并编制排放清单与审计报告。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GA-Canada)制定了《实践指导:温室气体排放信息的审计业务》为碳鉴证业务的开展提供了专业的标准;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更多的服务机构致力于开拓碳鉴证业务,这些机构往往以国际审计鉴证标准中非会计业务审计流程为依据进行低碳审计;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2011年了国际鉴证业务准则(ISAE)第3410号《温室气体排放声明鉴证业务》征求意见稿,这项准则规定了低碳审计的依据以及审计主体在低碳审计过程中应注意与遵循的标准,包括计划的合理性、标准的恰当性等。国内低碳审计实务研究方面,我国香港是最早开展低碳审计活动的地区并了建筑物排放指引等标准,刘少瑜等对香港建筑物排放低碳审计的指引进行了介绍。有学者结合特定行业对企业低碳审计进行案例与实证研究,李飞对半导体企业的低碳审计方法进行了探索

,钱英莲、樊鹏燕等学者对某大型煤炭企业的低碳审计案例进行分析,提出通过低碳审计挖掘煤炭企业的节能减碳潜力。杨渝蓉等学者以“水泥行业二氧化碳减排议定书”为评价标准,从低碳审计的基本流程入手,对某水泥厂应用示例进行计算。以上论述的案例及实证研究方法在低碳审计中的应用有两大特点:其一是所选定的低碳审计研究对象多为污染性较大的工业行业中的某些企业,这是因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污染企业对降低碳排放更具有实际意义;其二是案例及实证研究方法相较于规范研究方法在低碳审计的应用较少,但其总体是呈上升趋势的。主要是两类因素造成的:一方面是随着低碳审计理论研究的日趋成熟与完善,更多的学者会寻求新的方法对低碳审计进行研究,另一方面也是低碳审计理论指导实践的必然结果。因此实证及案例研究方法仍是未来进行低碳审计的重要工具与手段。 三、结论与展望

目前在碳审计方面的研究仍主要是采用规范研究方法为主、案例研究方法辅之,综合国内外低碳审计文献可以发现,低碳审计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学者们关于开展低碳审计的必要性已达成共识,低碳审计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1.学者们关于低碳审计的内涵、动因、主体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研究成果较为分散,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2.研究方法仍以规范研究为主,实证与案例研究方法应用较少,缺乏低碳审计实用性研究。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方面是由于目前我国关于企业低碳审计仍处在探索阶段,缺乏专门的理论框架与准则为其作科学的指导,因此学术研究更侧重于低碳审计理论框架的构建。另一方面现阶段由于低碳审计相关的数据收集与核算较为困难,这也是低碳审计的实证及案例研究方法应用较少的重要原因。“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各行业发展的趋势,开展低碳审计势在必行,为此笔者认为推动低碳审计的研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系统构建低碳审计理论体系

为促进碳审计的发展,应从顶层设计入手。应积极探讨低碳审计理论体系构建模式,建立起国家主导、企业内部审计为基石的低碳审计系统。对此政府应致力于制定有关政策,为低碳审计理论和应用程序提供政策依据,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力量,从理论与实务的角度推动低碳审计的发展。低碳审计理论体系应涵盖从低碳审计的概念、动因、审计主体与客体到低碳审计评价标准等各个方面,努力构建更为科学全面的低碳审计理论框架,为实务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第6篇:环境绩效审计案例范文

目前,澳大利亚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都十分重视审计在政府教育拨款与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中的监督、评价和鉴证作用。联邦政府对进行学校绩效考核,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要根据审计机关对高校绩效的审计评价和鉴证。联邦政府教育部要求高校每年要向其提交三份资料:学校教育教学报告、财务审计报告、统计数据。其中高校提供的财务审计报告必须是由国家审计完成的。各州政府对高校拨款及财务预算管理有一套完善的程序和方法,审计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州政府教育部设有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专门检查,对州教育拨款进行绩效审计。根据具体工作需要,内部审计可以聘请社会审计帮助其工作。澳大利亚高校管理是按经营的理念来运作的,治理结构比较完善,各个职能部门及各院系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有一个适当、有效的业绩管理体系。高校普遍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审计体系完备。董事会是高校最高层管理机构,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对学校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学校负责人直接领导学校的内部审计机构,地位相对独立,审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内部控制严密,重视人员培养,人才素质高,管理手段现代化。

澳大利亚绩效审计报告一般采用具体描述的繁式报告,而不采用固定格式的简式报告。以昆士兰州审计署开展的“高校是否建立了适当、有效的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绩效审计为例:审计时间:2002年12月—2003年6月;审计依据:《审计长法案1997年》;审计目标:对“昆士兰科技大学(简称QUT)是否建立了适当、有效的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审计评价,特别是QUT在行政方面的管理控制。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QUT的战略目标、计划和策略;学校理事会及其它委员会的职责分工、工作情况、会议文件、人员组成、持续培训等;管理标准;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工作;控股实体和对外合作;外部报告;风险管理七方面。

依据审查期间的资料,审计署从七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审计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审计建议:

1.为了提高QUT的战略计划能力,QUT应在风险和组织战略及经营目标之间建立更加清晰的关系。风险管理在计划在全过程中的应用方式还有待改进。

2.学校理事会及其它委员会应针对各自设立的明确目标,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至少每年一次进行适当的、正式的定期评价,从而使监管运营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3.建议QUT定期对现行的政策、授权和程序进行总结;制定预防措施防范欺诈和腐败行为;要对内部审计报告中已提出的或有潜在利益冲突方面的控制加强管理;建立对全校范围内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职工参与程度及质量的监控制度,提高QUT在政策、道德水平和程序方面的管理标准。

4.建议QUT建立由外部审计组织对内部审计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的制度。

5.QUT应该定期对合作计划的监管工作进行报告,如向校理事会报告各种对外合作项目给QUT带来的债务和风险,控股实体和对外合作机制仍有待加强完善。

6.希望QUT定期对其各投资方的信息需求进行评估,从而保证QUT提供的信息能满足外部报告公开批露的要求。

7.QUT应在部门和人员层次建立制度、明确程序,以保证对风险的及时监控检查;从科学合理、满足特定工作环境需要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对风险管理进行相关培训;考虑在部门和人员层次扩大风险定义范畴,如学术风险、公共利益风险和信誉风险等,建立一个在学校整体建设的层面上正式的风险形态(含监控这些风险的机制),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工作。

审计结论:QUT在计划、政策、程序控制、监督和报告制度等行政领域已经建立了一个适当、有效的业绩管理体系,获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但仍存在一些有待加强和提高的方面。从上面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出绩效审计有别于传统的以财务数据为主提供确认真实性、合法性控制的审计,而是注重从更高的层次将专业技能和知识用到如何帮助高校加强整体运营管理、控制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二、澳大利亚高校绩效审计实践对我国高校绩效审计的启示

澳大利亚绩效审计1979年开始有了立法授权,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绩效审计已逐步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促进绩效管理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1983年成立审计署,1985年原国家教委和大部分高校根据国家法令要求建立了审计机构。2003年开始审计机关根据审计署发展规划要求对公共部门和单位开展绩效审计。我国高校绩效审计是应审计署和教育部要求开展的,处于起步阶段,是与财务审计相结合的“非独立类型”的绩效审计。通过对澳大利亚高校绩效审计实践情况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一)开展绩效审计应有绩效管理的社会环境

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绩效管理、绩效评估、绩效问责等在澳大利亚全社会开展,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环境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促进了审计职能、范围的不断扩展,为绩效审计的广泛开展提供评价依据,奠定了环境基础。澳大利亚政府在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吸收西方国家的做法设立高校绩效指标体系,逐渐注重对高校进行行为问责,通过绩效拨款、绩效评估和绩效管理等方式监督和评估高校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所产生的效果,扩大了对高校开展绩效审计的需求;澳大利亚高校治理结构比较完善,非常注重实施、评价和信息反馈环节,一般都有比较完善综合的、覆盖全校区的内部控制体系、风险管理系统和适当有效的业绩管理体系,从而一定程度上保证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校的发展。高校治理结构比较完善,为绩效审计的开展提供评价的依据。

(二)明确的绩效审计立法是开展绩效审计的保证

澳大利亚有明确的绩效审计立法,现已形成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澳大利亚《审计法1979年》明确提出了进行绩效审计的要求。在绩效审计实践中,审计机关注重理论研究对审计实务的指导性,善于及时汇总和吸收绩效审计经验,先后多次颁布了比较具体的且具操作性的绩效审计作业标准,用于指导审计人员进行绩效审计实务。审计机构还将从世界各地、各行各业收集优良业务运转的资料总结提炼,以优良衡量标准和良好实务指南形式确定下来,不仅可以使审计部门在进行绩效审计时有据可依,便于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而且可以供给被审计单位,帮助其改进管理的参考资料,获得人们对绩效审计的认可。

(三)有效的审计机制是开展高校绩效审计的前提

审计是澳大利亚整个教育系统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被视为构建高校有效治理的工具。每年学校要向联邦政府教育部提交财务审计报告,由国家审计完成。在州政府教育部设有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州教育拨款的使用与绩效进行审计与检查,需要时可以聘请社会审计帮助工作。高校拥有比较完善的内部治理体系,设有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由学校负责人领导,地位相对独立。高校同样重视审计工作,非常注重审计实施、评价和信息反馈。开展绩效审计,进行评价鉴证,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全校区范围的风险管理活动的监控,是高校内审的职责之一。

(四)开展高校绩效审计的依据、方法不同于财务审计

高校财务审计的依据是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制度等,审计方法有规范的方法和标准的格式。从上面澳大利亚高校绩效审计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绩效审计关注高校整体的经营和管理活动,主要是采用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高校整体管理、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进行详细审计评价,提出具体改进建议,促进高校更好发展。开展绩效审计在很大程度上因项目不同需依据某一领域的技术参数和标准,审计方法更多地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可能因项目不同而不同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相比,具有目标多样性、标准模糊性、评价主观性、方法灵活性、建议非强制性等特点。绩效审计人员在搜集审计资料和进行审计评价时,除了运用审阅、观察、计算、分析等财务审计技术和方法以外,更多地要运用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技术。

(五)开展高校绩效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第7篇:环境绩效审计案例范文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350108)

【摘要】文章从国内外论文期刊中发掘并详细梳理了DEA 方法在审计方面各个领域的应用,并相应作了文献的总结,对推动DEA 方法在审计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为后期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DEA 审计 绩效

一、引言

本文将主要针对按DEA 应用的领域按审计的内容分类来组织内容,分为绩效审计即管理审计,以及非绩效审计两个部分。因为关于绩效审计,称谓非常多,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认为,绩效审计是现金价值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的同义词,绩效审计包括:审计被审计单位管理活动的经济性;审计被审计单位的人力、财务及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率;审计其业绩效益,并根据预期影响,审计其活动的真实影响。美国审计总署在2003年颁布的《政府审计准则》将绩效审计定义为:对照客观标准,客观地、系统地收集和评价证据,对项目的绩效和管理进行独立的评价,对前瞻性的问题进行评估或对有关最佳实务的综合信息或某一深层次问题进行的评估。从使用惯例及我国传统来看,可以将针对政府及非营利组织的非财务审计称为绩效审计,把针对企业进行的非财务审计称为惯例审计或经济效益审计。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一)在绩效审计中的应用

Charnes 和Cooper 在1980 年率先将DEA 模型运用于审计和会计,用来评估非营利机构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效率,并同时探索了其他可能的运用。H.D. Sherman 在1984年描述了DEA 如何能够被用作内部审计的工具,将DEA作为一项新的管理审计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测试和评估,1985 年运用DEA 对商业银行的分支效率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DEA 能够提供除了财务指标以外的其他信息,识别出了无效率的分支机构,对于提高银行分支效率来说是其他技术的一个非常有益的补充方法。类似对银行分支机构效率的研究。P.L.Brockett, A. Charnes, W.W. Cooper, Z.M.Huang, D.B. Sun(1997) 运用DEA 锥比率方法中的数据转换监测银行绩效或者建立提前预警系统。该论文通过1984年和1985 年德州最大的16 家银行的绩效数据做了应用举例。引入5 家大型非德州的银行作为优秀者,用来评估这些德州银行在风险覆盖和效率方面的业绩,其中DEA 锥比率法用来转换原始数据,为了反映非德州银行在风险覆盖和绩效方面的绩效。Chair Schaffnit, Dan Rosen, JosephC. Paradi(1997) 将DEA 运用于评估加拿大某银行的分支银行的相对效率,运用的是DEA AR 模型,将分析的重心放在分行人员的表现上,分别运用传统的DEA 模型以及精炼的DEA 模型分析了分支银行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对两种模型进行了对比。Rongbing Huang, YuhuiLi(2012) 通过建立不良输出DEA 模型和标杆管理相结合的两阶段模型探索了环境绩效审计的新研究方法,克服了传统DEA 模型在环境绩效审计中应用的缺陷。

(二)在审计风险中的应用

Michael E. Bradbury 和 Paul Rouse(2002) 在分析过前人主要将DEA 运用于绩效审计后,将重点放在估计审计风险中而不是经营效率,并独创性地在一个新的领域作应用举例,展示它在另一种前沿方向和权重中的灵活性。其中DEA 在审计风险中的应用是指在对集团企业进行审计资源的分配时,对每个审计单元进行风险评分的步骤。Michael E. Bradbury 和 Paul Rouse(2002) 借用了Miltz等(1991)的一项案例研究,在这项案例中Miltz 等用AHP 来为Janssen 制药集团分配审计资源,运用多标准成对加权方法(Patton 等,1982 和Lin 等,1984),建立了一个包含57 个审计单元的风险评分体系。而Michael E.Bradbury 和 Paul Rouse(2002) 运用DEA 方法分配资源时,分成了高风险测量和低风险测量两种方法。

Michael E. Bradbury 和 Paul Rouse(2002) 认为DEA 与AHP 相比具有许多优势,包括将专家在一定范围内的意见依据每个风险因子的重要性进行处理,而不是简单地取中位数或平均值。DEA 也能用来提供高风险和低风险评价和从其他能被评价的单元中提供一个审计单元的标准。除此之外,Michael E. Bradbury 和 Paul Rouse(2002)总结到DEA 的优势包括:第一,DEA 能够处理在不同的单元中的多投入和多产出问题,虽然此文采用的是5 标度法,但是DEA 也能处理连续型的数据;第二,不像简单的中心趋势测量,DEA 可以处理专家的在一定范围的意见;第三,DEA 可以进行交叉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第四,DEA 可以从高风险和低风险两个角度进行研究;第五,DEA 的输出结果提供了能够定义同类单元和同类风险评估的诊断性的数据。DEA 对于外部审计人员来说最明显的用处就是能够对多地理位置的客户评估审计风险以及在审计客户群体中评估审计风险和评估这些客户在时间序列上审计风险的变化。DEA 的一个可能缺陷在于,随着变量的增加,风险得分将是非递减的,即越多的变量加入后,一项审计单元就越可能被发觉是有效的,所以限制了DEA 的下降能力。也展示了运用限制分析减少并通常克服了这项缺陷。

Hurhan Davutyan 和Lerzan Kavut(2005) 在Michael E.Bradbury 和 Paul Rouse 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详细阐述了DEA 之所以能用于审计风险评估的原因。虽然DEA 原本是通过投入和产出的研究用来评价生产效率的,在审计中,从实物上来说,我们既无投入也无产出,但是正如Greenberg,Nunamaker(1987) 和Michael E.Bradbury, Paul Rouse(2002) 指出的那样,DEA 模型可以被用作绩效的指标用来衡量每一个审计单元的风险。在内外部审计中,我们把在盈利过程中承受的风险当作是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因为风险通常是消极因素并且人们都想避免的,正如生产中的投入,所以风险越高也就相当于投入越高,因此,把风险当作投入是合理的。接着,在内部审计中,利润被当作产出。在外部审计中,审计事务所经理引发的风险越大,外部审计师保证的风险也越大。从这个角度来看,审计费可以当作风险的回报,即外部审计的产出。

另外,Hurhan Davutyan 和Lerzan Kavut 沿用了MichaelE. Bradbury 和 Paul Rouse(2002) 使用的案例以及抽取的7 个审计因子,对他们关于控制和规模两个审计单元进行考察,并通过比较他们的DEA 得分,两个审计单元的风险得分,以及在风险上投影后的得分对这7 个审计因子进行排序,得出了从最好到最差的排序,并对这项排序结合DEA 效率得分进行了两方面的解释:投入的视角和产出的视角。即以投入导向来看,效率得分低于1 的审计单元招致了太高的风险;以产出导向来看,效率得分低于1 的审计单元的产出太低。在外部审计中,运用产出导向是更合适的,因为当审计对象的风险太高时,我们或者开价更高或干脆放弃这个客户;而在内部审计中,无论是投入导向还是产出导向,都会引起管理层重新思考企业的运转,或者在利润不变的条件下减少暴露的风险,或者在不引起更大风险的条件下产出更多的利润。Toshiyuki Sueyoshi, Jennifer Shang, Wen-Chyuan Chiany(2009) 借助DEA 和AHP 相结合的模型对一个大型汽车租赁公司进行内部审计的案例研究,通过DEA 和AHP选取需要审计的业务单元。其中DEA 和AHP 相结合的方法为:运用AHP 来处理过去的审计和管理层经验得到的定性的信息;DEA 模型用来衡量会计部门和车队信息系统得到的定量数据。在将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用于风险分析时,作矩阵分析可使结果变得非常清晰明了,该矩阵具有四个象限:第一象限表明该店铺具有很低的管理者投入却有高效率得分,表明处于这象限的店铺具有最低的控制失灵风险,属于低风险的;第二象限表明该店铺具有较高的管理者投入和高的效率,处于这象限的店铺应该被作为其他店铺的标杆,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些店铺因为有较高的暴露评级,它们属于高风险潜在审计单元;第四象限的店铺具有低投入和低效率,就风险暴露来说较低,但因为它们效率低,所以属于低风险的潜在审计单元;值得关注的是,第三象限的店铺具有高的管理者投入, 效率却非常的低,这些单元具有最高的控制失灵风险。在论文的结尾,作者提到了这项研究将来可以扩展的方向,其中提到了Sueyoshi(2004,2006)和Sueyoshi, Goto(2009) 将DEA 运用于财务效率分析(包括破产评估)的观点,并提出在此方向上的DEA 和AHP结合也许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三、国内研究综述

(一)政府或国家审计

许汉友等(2008)为了解决国家审计机关资源的不足与审计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之间的矛盾提出了采用DEA法来遴选国家审计对象,并给出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遴选过程。案例中挑选了14 家商业银行,选择了实收资本金额、贷款金额和投资金额三个投入指标和利息收入、其他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三个产出指标,运用EMS 软件进行DEA 效率分析,遴选出了经济效益审计对象。结果认为,DEA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经济效益审计对象的遴选方法,它不仅可以迅速地找出符合审计计划数量的审计对象,而且可以事先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大致的运营效率评价,为下一步展开具体的经济效益审计活动进行了必要的前期准备。可以说,这种方法在经济效益审计中的应用收到了“一石多鸟”的效果,与经济效益审计的动因和理念完全一致。此种应用与国外学者所说的在内部审计中发现风险较大的审计单元思路基本一致。张心昌(2012)分析比较了DEA 的BCC 模型和三阶段DEA 模型,最后得出三阶段DEA 在评价农村公共投资绩效的优势,最后运用三阶段DEA 模型对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进行评价。邱琪华(2012)基于AHP/DEA 方法对上海闵行区中小学义务教育支出进行绩效评价研究,并针对AHP/DEA 方法的繁琐问题,建议在原有的“打分制”基础上进行权重确定的改进,或者利用高科技工具减少工作量。田怿民(2012)运用CCA-DEA模型对2010 年辽宁省14 个市的政府社会保障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唐荣华(2013)运用DEA 方法研究发现中国政府审计体系中的四类审计主体,即审计署机关、特派员办事处、派驻审计局和地方审计机关在审计处理的执行过程中的审计处理执行效率没有显著的差别。

(二)会计师事务所效率

曹强(2008)等应用DEA 评估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生产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检验事务所特征和行为对审计生产效率的影响。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事务所审计生产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但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张杰(2009)运用了DEA 方法中的CCR 和BCC 模型,CCR 模型得到的是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前沿面和规模报酬不变时的效率值,反映的是总技术效率,BCC 模型得到的是规模报酬可变的生产前沿面,得到的是纯技术效率,对重庆市会计师事务所运营效率进行评价和发展对策进行研究。郭颖(2009)运用DEA 模型中的CCR模型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对效率,运用投影原理实现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杨永淼(2009)认为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优势并不仅仅体现着外在的市场效率,本着成本效益原则,事务所的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需要在保证一定市场效率的同时提高其获取利润的能力,基于这样的考虑引入DEA 的超效率模型,评估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运营效率。刘明辉等(2012)应用DEA 对“十一五”期间我国审计师运营效率进行计量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审计师运营效率的特征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邱吉福等(2012)运用DEA 和Malmquist 生产力指数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投入和产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2007 年至2009 年的效率变动进行实证研究,实证了会计师事务所投入要素的使用效果具有波动性,在经营管理上存在投入成本的浪费等结果。

(三)企业的绩效审计

官建成等(2003)提出了DEA 控制投影模型,并给出了在特定情形下非CRS 有效单元有现实意义的投影。在工程应用中,对182 家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竞争力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控制投影模型得到的有效性分类不仅与传统CRS 模型的有效性分类完全一致,而且其按行业分竞争力投影结果为企业审计竞争力提供了科学的高标,并运用DEA 对国家的创新能力进行分析(2005),对高校科学创新活动进行研究(2012)。谢晨(2007)运用DEA 中的CCR、C2GS2 以及超效率模型对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上披露了2005 年度审计报表的17 家证券公司经营效率进行了探讨分析。孔德明(2008)认为我国开展的绩效审计主要是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及其各隶属部门、事业单位发生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所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我国的企业绩效审计还很少见,并提出在国内推广企业绩效审计非常必要。同时,提出了基于DEA 的风险基础审计一般程序包括审计工作准备阶段、审计工作实施阶段和审计结论的确定与报告阶段三个基本环节和步骤,另外,也对政府效率审计和国内师范类高校的效率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刘键(2010)采用DEA 方法对中国工商银行境内一级(直属)分行效率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未来对该行持续评价需要关注的方向。

四、总结与展望

从国内外文献来看,DEA 在审计方面的应用研究在国外开始得较早,国内引进较晚,在前人的不断探索中,有对DEA 模型的改进,有将DEA 与AHP 等模型进行结合方面的探索,也有单纯运用DEA 进行绩效评价的。总体看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DEA 在审计中的主要应用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1) 对于企业或事务所的绩效审计,以同质的其他企业作为DMU 进行DEA 的效率分析、标杆分析、灵敏度分析、松弛变量分析等,通过DEA 投影找出提高改进的方法;(2) 对于审计对象的挑选,主要见于国家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中,通过考虑同行业各个国有企业或企业内部的各个分公司子公司的相对效率,考虑存在的审计风险,进行审计资源的分配。

2. 从DEA 模型的角度看,使用率最高的是CCR 和BCC 模型,它们广泛地用于评价企业的效率,同时DEA模型也常常和其他模型相比较,如AHP 模型,另外DEA也可以与其他模型相结合,如AHP 模型、标尺模型、Malmquist 生产力指数等。

3. 国内运用DEA 对会计师(或审计师)事务所绩效的评价方面的论文是较多的,从这些论文中可以看出DEA广泛地用于评估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效率、经营效率、审计运营效率、提高审计质量、评估生产效率等方面。研究有点扎堆,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相比较之下,对DEA模型进行创新或改进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特定的问题进行DEA 模型的改进创新可能成为将来研究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郑石桥. 绩效审计方法[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2] 邱吉福, 王园, 张仪华.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中注协2008—2010 年数据[J]. 审计研究,2012(2).

第8篇:环境绩效审计案例范文

    (一)关键基本参数

    (1)项目预算成本即目标成本,表示按照预算价格和预算工作量计算的某项作业的成本,用BCWS表示。

    BCWS=预算价格×预算工作量。

    (2)项目已完成作业的实际成本:表示按照实际发生的价格计算得到的实际已完成作业的成本,用ACWP表示。

    ACWP=实际价格×实际完成工作量=总计划成本×实际完工百分比。

    (3)挣值:也称已完成作业的预算成本,它表示按照预算价格所计算的某项作业实际已完成作业的成本,用BCWP表示。

    BCWP=预算价格×实际完成工作量

    (二)两个偏差评价指标

    (1)项目成本差异:CV=BCWP-ACWP CV为负值表示项目的成本超支,反之表示项目成本有节余。

    (2)项目进度差异:SV=BCWP-BCWS SV为负值表示项目进度落后,反之表示项目的进度超前。

    (三)绩效评价指标

    (1)进度绩效指数

    SPI=BCWP/BCWS

    SPI是发掘工期问题的有效指标,当SPI大于1表示目前工期超前,反之表示目前工期滞后。

    (2)成本绩效指数

    CPI= BCWP/ACWP

    CPI是发掘成本问题的有效指标,当CPI大于1表示目前成本节约,反之表示项目成本超支。

    综上所述,挣值法用三个基本值(BCWS、ACWP、BCWP)来表示项目的实施状态,项目的进展是用货币量代替工程量来衡量工程的进展情况,可以同时对项目工期与成本实行动态控制,但是挣值法作为一种衡量项目工程执行绩效的方法本身也存在固有缺点,如只注重工程项目宏观上的绩效分析,容易造成只关注表面工程项目绩效。另外挣值法很明显只考虑了成本与进度两个因素,而对另一个关键因质量则没有考虑。

    二、挣值法在环境工程项目审计中的应用

    (一)挣值法应用于环境工程项目审计中的可行性 挣值法应用成本很高,对项目整体工作的分解及数据收集必须付出高额的资金和处理大量的数据,因此能接受其应用成本的只能是一些比较大的项目,特别是国家投资的大型建设项目,而环境工程项目正好与挣值法的适用范围不谋而合。另外环境工程项目具有明显的公益作用,更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对其进行绩效考核,而目前衡量其绩效的单因素分析法所固有的缺陷会导致对环境工程项目绩效考核的偏差,因此引入挣值法就变得非常必要。但正如前面所述,挣值法本身也有其固有缺陷,因此审计人员在利用挣值法时要考虑对其进行优化。

    (二)基于挣值法的环境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程序设计 基于审计特有程序的考虑,笔者对环境工程项目的审计分为三个阶段:审计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完成阶段,然后将优化后的挣值法贯穿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审计流程如图1:

    其中BCWSR表示关键项目的目标成本,其他类推。

    三、基于挣值法的浮山湾污水处理厂绩效审计

    (一)项目概述 浮山湾周边区域原有排污系统大部分泵站建于上世纪60年代,设备落后,每天约有1.3万吨未经处理的污水沿九条雨水沟直接排入大海,严重污染了浮山湾海域的水质,因此,建设浮山湾污水处理厂被市政府为提上日程。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期限为十二个月,到第六个月市审计局对整个污水处理厂的施工情况进行一次中期审计。

    (二)数据选取 案例数据来源于浮山湾污水工程建设指挥部与建设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还有部分数据来自《浮山湾污水处理厂概算》、环保局《前海监测点监测结果》、《浮山湾预处理后污水水质监测结果表》、《2010年水质主要指标监测结果统计表》。整个过程中审计证据获取方式上需要体现灵活性,除常规审计中采用的观察、检查、盘点、复算、分析性复核方法外,访谈、统计分析、现场拍照等方法也大量使用。

    (三)项目子项目、关键子项目的划分 整个项目包括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配套管网截污工程、2个新建泵站、3个扩建泵站。由于这几个项目各有确定的衡量工作任务的标准,实施过程中人、财、物的消耗易测定,便于成本核算,同时责权明确,因此可以将总项目划分为7个子项目,分别为污水处理厂子项目1、配套管网截工程污子项目2、新建泵站子项目3和4、扩建泵站子项目5、6、7。其中由调查可以得知在这几个子项目中污水处理厂是整个污水处理厂的核心项目,因此将其作为关键子项目,其余项目为非关键子项目。

    (四)项目质量指数的确定 项目质量指数QI规定为1.2,由工程的经验函数我们可以确定成本变化系数CVI为1.4。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弥补挣值法没有考虑质量因素缺陷,需引入中间变量QBCWP,称为“已获质量价值”,也称为综合挣值,其计算公式为QBCWP==BCWP×CVI;其中CVI为成本变化系数,CVI= f(QI),其中f(QI)是经验函数,可以通过以往数据绘制成本与质量关系图来进行拟合,QI代表项目质量指数。

    (五)项目目标成本的制定 整个项目预算成本为17431万元,其各项目具体目标成本情况如表1、表2所示:

    到第6个月时计划工作的预算成本分别为:(完工比例达到40%)

    (六)实际成本的制定 为记录项目的实际成本必须建立和定期收集资金实际支出数据的制度,及时对已发生成本进行汇总,即累计已完工程量与单价之积就形成了累计实际成本。工程的七个子项目经过核算截止到第六个月完成情况如表3所示:

    (七)指标计算及分析

    (1)指标计算。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挣值分析的结果,分别是项目的关键子项目和整体项目的情况,其中对整体项目的分析情况也包含着对非关键子项目的分析,只要关键子项目和整体项目能顺利完工,整个工程项目就能保证按计划进行。计算结果见表4。

    其中:QBCWP=BCWP×CVI;CV1=BCWP-ACWP;

    CV=QBCWP-ACWP;

    SV1=BCWP-BCWS; SV= QBCWP-BCWS;

    QV=QBCWP-BCWP;

    CPI1=QBCWP/ACWP×100%;CPI=BCWP/ACWP×100%;

    SPI1=QBCWP/BCWS×100%;SPI=BCWP/BCWS×100%;

第9篇:环境绩效审计案例范文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审计人才需求旺盛,主要表现为各类会计事务所、国家审计机关以及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部门,但大学培养的审计专门人才供给规模、结构与审计人才需求均存在不匹配。因此,数量稳定的高素质审计专门人才培养也就成了审计类课程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苏亚莉(2011)认为由于审计学理论抽象,学生普遍反映审计难学,教师也认为审计难教[1]。尽管案例教学法和审计模拟实验已初步运用,但存在一些问题。借鉴AICPA提出的审计人员核心能力框架,分析现有审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寻求审计学课程教学的创新思路,对新经济时代审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审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计学教学目标定位存在偏差。目前多数高校审计教学模式由过去的以政府审计为主转变为以CPA审计为主,并不由自主地把传授执业会计师所具备的知识作为审计教学目标,使审计课教育变成了一种CPA资格“应试教育”。学习和考试的内容只是限于财务报表审计的方法与技巧,至于内部审计中对组织业务流程、风险控制、责任绩效评估等价值增值审计理论与方法,政府审计中各级政府部门的服务效能、地方债务、公共支出绩效等的审计监督技术等,在现行审计课程中几乎没有涉及,而这些都是未来审计执业综合能力的重要基础。

2.审计学教材建设低水平。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现行审计学教材中对财务报表处理过程及其结果审计内容与方法过多,而对审计理论结构以及审计一般规律、方法及其在不同审计项目中的实务应用的相关内容解释不够。

3.教学方法与培养目标相关性不强。尽管大部分院校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法,信息量虽然有提高,但基本还是沿袭传统公式法教学,多媒体制作也只是书本知识的简单堆砌,学生的参与度低,属于被动记忆知识。公司战略、业务流程执行、风险管控、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等这些领域都是审计专业人才培养必备的知识单元,但在“填鸭式”教学方法下,学生不能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提取加工,服务于审计专业知识视野拓展和审计事项分析与判断能力的提高,这与培养审计专门人才的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标相距甚远。

4.相关课程设置不合理。《审计学》是一门侦破性课程,这就要求教学中必须有足够的学时讲授审计典型案例,并在校外审计社会实践认知中进行逻辑推理的训练。而目前大部分高校仅仅安排审计理论部分。此外,《审计学》前导课程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内部控制等,在“大会计”专业框架下审计课程经常与这些前导课程同时进行,增加了学生对审计体系的理解难度。

三、改革审计学课程教学的举措

1.改革审计学教学目标。国际会计教育与改革委员会(1989)认为,通过CPA考试不应是会计教育的唯一目标,而应着重于分析和思考能力。职业能力与技术能力紧密联系,与审计人员价值贡献密切相关。要扭转审计课目前存在的“应试教育”局面,余玉苗(2011)认为,除了掌握基本的审计理论知识,还需要在教学中塑造有创造力、就业力和创业力的学生[2]。因此,应该把审计教学目标转向培养审计人才核心能力要求的轨道上来。这些能力包括职业胜任能力、个人胜任能力和广泛的经营视野等(AICPA,2011)。职业胜任能力包括:风险分析、决策模型、侦破与推理能力等;个人胜任能力取决于个人进入审计专业领域的态度和习惯。这些个人能力的提升将会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与技巧,并促进个人学习和个人的提高;广阔的商业视角能力涉及到审计专业人士履行其服务时对内部和外部的商业环境的综合性评判。

2.丰富审计学教材内容层次。为适应审计专门人才知识和能力培养要求,审计学教材编写除了高校教师之外,还应邀请事务所、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政府审计部门的专家参与。在内容设计方面,应包括基本原理、技术实务以及理论研究前沿等层次。基本原理至少应该包括两条逻辑主线:一是审计目标、审计认定、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工作底稿、审计调整与审计报告之间的关联关系[3];二是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应对措施之间的关系。技术实务包括主要业务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等)的特点、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主要账户和交易的实质性程序以及具体的审计情景案例解析。理论研究前沿包括:市场竞争和审计定价,审计质量和审计师选择,审计师任期,审计与非审计服务,诉讼和审计市场,审计与财务报告质量,审计过程与审计成本,审计规范等。

3.创新审计教学方法。第一,变“填鸭式”教学为“讨论式”教学。重新分配审计学课堂教学时间,留出1/3的时间用于小组讨论或学生对情景案例的分析发言。例如,在讲解审计的职业道德准则体系前,教师可先让学生去搜集有关“安然事件”的详细资料,让学生了解这些事件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及资本市场的影响,然后组织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通过阅读资料和参考文献,既让学生参与了审计课堂教学,能够积极地掌握审计基本原理和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审计研究能力和思考力。第二,广泛开展案例教学。审计学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案例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审计实践相联系的纽带。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课前导入案例。即由案例导出需要讲述的某个观点和理论。例如通过“万福生科”IPO舞弊审计案例,引出舞弊动机的GONE理论和“三角形”理论,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原理等。(2)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说明某个知识点比如重要性、审计证据等而要用到的小案例。这种案例应该具备实用性和针对性,与审计的某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注重某个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这种案例的进行通常以教师为主导,所以教师应该多设悬念,与学生良性互动。(3)单独开设的审计案例课程。这些案例通常篇幅较长,可以印成文稿提前发给学生阅读思考,并针对案例设置相应问题,进行课堂讨论。例如,南海泡沫事件、银广夏收入造假审计失败案例、渝太白第一份否定意见审计报告等案例。第三,将角色扮演法融入到课堂。角色扮演(Role play)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特定的环境中激发创造力(McHardy和Allen,2000),并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Brown,Li,Sargent,and Tasa(2003)使用了一个非常结构化的角色扮演练习,并声称角色扮演掌握的技能更容易应用到日后工作中[4]。Reeder(2007)使用极其幽默的短剧让学生了解萨班斯法案对资本市场会计与审计行业的影响[5],课后对学生的访谈表明,情景模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SOX法案针对公司治理和会计师审计的关键条款的真实意图。第四,改进审计实验教学。审计课程是一门侦破性课程,因而要求学生对不同的审计事项,根据其具体的环境和实施推理,完成轨迹明确的审计证据,并将证据链反映到工作底稿中。目前,在无纸化的电算化审计环境下,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主要有几种形式:一是根据CICPA的审计工作底稿模板(Excel),要求学生完成审计计划、内部控制测试及主要账项的实质性测试底稿;二是利用审计之星、用友等商品化审计软件,自行开发审计实验和实训教学软件等;三是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审计实习基地等,从而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4.合理设置专业相关的教学课程。首先,把前导课程安排在审计学课程教学之前完成,为加深学生对审计理论的理解打好基础。其次,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逐步建立一批以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和知名企业为实践教学基地,将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融合。再次,以学校或以院系为名义定期邀请会计师事务所或财务咨询公司的注册会计师、高级管理人员或业务骨干到学校以举办专题讲座的方式为学生授课,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审计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感性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