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电子白板技术 微课技术 网络资源
进入初中学习之后,学生课业不断增多,每天面对繁重的学业和不断逼近的升学压力,另外,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使得这个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烦躁的心理,对于某些成绩一直无法提升的学科会渐渐失去兴趣,而学习英语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均存在困难。初中生活是枯燥而乏味的,每天面对繁重的课业,如果不能充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多半不理想。
一、信息化环境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的益处
(一)激发学习兴趣
英语课程在初中众多学科中占据主要地位,但其也是公认的“难学科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学生无法对英语提起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是“填鸭式教学”,且教学方式单一,只是教师领读单词,在黑板上写出各种语法及单词的用法,而学生默默记录在笔记中,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英语。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并且广泛应用到各领域,在教育行业中不断发挥其作用,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被应用到教学中,如微课、电子白板技术等,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也越来越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强化教学效果[1]。
(二)增加就业机会
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很多领域也在不断与世界接轨,社会各界对于人才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多,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对于处在此种形势下的学生来说,熟练掌握英语使用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另外,我国众多企业对人才英语能力越来越重视,甚至有些开展了应聘时的英语考试。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很多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深有感触,英语能力不佳的学生在应聘工作时,底气会稍逊英语能力强的学生一些,并且录取率相对较低,因此学好英语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化技术使得英语课堂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也不断强化,以长远的目光看,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了基础。
二、信息化环境下常用的英语教学方式
(一)电子白板技术
电子白板技术最大的特点在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生生互动,从而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英语课堂互动较少,即使有互动也是简单地进行书本中的英语对话,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英语综合能力起不到多大作用,而白板技术的应用大大改变了这一现象。白板互动教学模式能够将投影仪、教科书、教师板书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教学网,并且其变化多样,与传统PPT教学模式有本质的区别,白板技术不会拘泥于教师的思路,能够大大加强师生、生生的互动,另外,英语课文向来是学习中的难点,白板中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笔将重点或需要注意的地方标注出来,使学生在阅读或理解时更清晰明了。
交互式白板教学在英语课堂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教师和白板的互动,以及学生与白板的互动,而不是传统单一的师生互动。电子白板在使用时必须与电脑相连,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通过电脑传送到电子白板中,教师必须充分掌握电子白板的使用方法,促使学生与白板进行对话,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学生与电子白板的互动主要在于,白板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将自我学习认知展示给教师和同学,如此,教师既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又能够通过此种方式加深生生间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强化教学效果[2]。
(二)微课技术与网络资源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渐渐被时代淘汰,现如今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名为“微课”的教学方式,此种方式不但可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为教师减少负担,目前在初中课程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支撑微课技术的基础是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某个知识点难度较大,有的学生可以通过教师讲解迅速明白其中的含义,而有的学生则理解困难,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讲解方式有关系,而微课技术恰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微课技术能够将网络中众多资源结合在一起,针对某一个知识点开展不同的讲解模式,并且重点突出,避免很多无用话语的铺垫,多样化的讲解模式使各种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模式,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3]。微课技术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功能强大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变得多种多样,微课技术可以将网络资源中众多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微课的功能和内容,并且此种教学模式成本投入较低,在强化教学效果的同时,也为学校减少资金负担。
2.减少教师负担
微课技术最大的特点在于对小知识的集中讲解和探讨,英语教学中知识点较固定,而初中时期教学任务繁重班级众多,教师同一个知识点需要讲解多次,极大地浪费教师的精力,并且长久下去教师会感觉烦躁,从而影响教学质量,但微课技术可以将教师需要讲解的知识点做成集锦,大大减轻教师的负担。
三、结语
信息化技术拓宽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做出了很大改变,而这种改变正逐渐强化学生学习效果,也为教师提供了很多便利。教育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创新,如今我国教师对信息化技术掌握得还不够,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相关机构应加强此方面建设。
参考文献:
[1]李美琼.初中英语信息化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11)04:153-155.
关键词:血脂;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
高脂高蛋白的饮食已成为人们的饮食主流,因此脑梗死的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脑血管病有着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疾病,而脑CT、B超、血液生化检测等在早期诊断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上有着一定的作用。经研究发现[1],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基础病理,同时也是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多种危险因素中,血脂异常则是最受重视的因素之一。本文旨在探讨血脂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3年6月~2014年12月32例怀疑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患有严重肾疾病、糖尿病、血液病疾病的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神经系统疾病、无肢体瘫痪级语言不清。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35~88岁,平均年龄(67.54±11.6)岁;对所有患者实施临床检查及CT检查,本组中27例确诊为脑梗死,5例未发现脑梗死,该5例患者中B超诊断3例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2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27例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中18例诊断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5例;9例未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3例。
1.2方法 B超采用美国多普勒彩色超声探测仪,其探头频率为7.5MHz。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甘油三脂、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等指标进行检测,所用试剂及定标液均为配套产品。操作方法[2]:患者需空腹超过10h,采4ml静脉血进行血清分离。超声检查[3]:患者取仰卧位,垫高颈部保持头部抬高,自头部向开始检查;检查顺序为:右侧颈动脉、左侧颈动脉、二维观察颈动脉管壁厚度、斑块大小、性质及部位;测定颈动脉管壁内膜-中层厚度,如有一侧厚度超过0.9mm即为管壁增厚。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文中数据进行分析,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χ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P
2 结果
27例脑梗死患者中19例检出存在斑块或颈动脉管壁内膜-中层厚度超过0.9mm,所占比例为70.37%;8例为现病变,占29.63%,见表1。
3 讨论
相关研究资料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诱发脑梗死是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3倍,很多调查表明,脂质代谢紊乱的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其他因素诸如年龄、基础病、性别、吸烟等对动脉粥样硬化均存在促进作用[4]。临床认为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可能是血管内皮受到损伤或内皮下巨噬细胞摄取了低迷地脂蛋白胆固醇而形成泡沫细胞所致,从而造成血管内膜增厚、变得粗糙,管腔相对变窄,降低血液流动速度。
B超检查已被广泛的应用于诊断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病,颈动脉硬化会对脑部供血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容易引起脑血管病的发生[5]。本文中27例脑梗死患者中有18例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如果脑部供血的通道受到硬化和斑块形成导致的管腔变窄、血流缓慢,从而诱发脑部供血不足,缺血、缺氧,进一步促进了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
脂类代谢在动脉粥样硬化中有着密切关系,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6],研究结果显示,不管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无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总而言之,B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结合血脂检查,在早期预防、诊断脑血管疾病上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学兵,王琦,王宏,等.血脂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检验医学,2009,24(1).
[2]蔡玉琳.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
[3]肖青.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脂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3).
[4]刘嘉眉,陈广原,叶慧玲.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3).
【关键词】 高血压;植物神经功能;动态血压;心率变异性
Relationship of blood pressure variaty regulation and plant ner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primury hypertension LI Xiao-zhu,CHEN En,FENG Pei-lan.The Ceatral People's Hospital of Zhanjiang City,Zhanjiang 524037,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 ofblood pressure variety regulation and plant ner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Methods Choosing hypertension sufferers (observation set) and normal blood pressure(matched control), 110 cases for each,carrying on 24 hours dynamic state blood pressure and dynamic state electrocardiogram check synchronously,on checking against analysis to two sets of each parameter of sufferers.Results ①Each parameter of dynamil blood pressure in dservalion obviously higher than in the matched control (P<0.05~0.001),it reflected for 24 hours,various SDNN of frequency composition was high in the heart rate variation or obviously higher in matched control (P<0.05~0.001),mainly reflected the LF,LF/HF was higher than in the matched control(P<0.05), main reflection the HF of the pneumogastric nerves tension was low in the matched control (P<0.05~0.001).②The nighttime blood pressure descend a rate to turn down (P<0.05).In the heart rate variation index sign,in addition to comparing with nighttime,the SDNN daytime increased,other index signs had no obvious difference.But each index sign of HRVin matched control in dynamicblood pressure day and night,the regulation presented a good relativity variety.Conclusion The hypertension patient′s pneumogastric nerves function is dual damaged,expressing turn down for the HRV with day and night regulation disappeared. It is considered tha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declining the blood pressure actively,also should consider plant nerve function damage.
【Key words】 Hypertension;Plant nerve;Function and give some managements Dynamic state blood pressure;Heart rate variation
心率变异性(HRV)是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重要指标,自主神经功能正常对维持适当的血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解高血压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血压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应用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对高血压病患者和血压正常者进行同步检测,并对两组患者各参数进行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符合WHO 1999年诊断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6.6±4.04)岁;其中男72例,女38例。另选110例血压正常者作对照(对照组),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5.8±5.32)岁;其中男75例,女35例。两组年龄、性别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询问病史、体检、UCG、ECG及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糖尿病、甲亢、心电图为窦性心律并除外束支阻滞、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均未用影响HRV的药物。
1.2 方法 ①动态血压测定:采用美国Spacelab 90207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受试者处于日常生活状态下,测压间隔时间白天(6:00~22:00)15 min,夜间(22:00~6:00)30 min,如果24 h内有效的监测次数少于应获得次数的80%的患者,则隔日重测。有效血压读数标准:收缩压70~260 mm Hg,舒张压40~150 mm Hg。统计指标包括: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收缩压、舒张压下降率。②HRV测定:采用美国Centery 3000 Holter 分析系统,所有患者均行3导联(CMV5、V1、CMF)动态心电图检查,各种心律失常及ST-T改变均经过人工校正,剔除非窦性心搏。统计指标有:24 h SDNN、LF、HF、LF/HF;白天SDNN、LF、HF、LF/HF;夜间SDNN、LF、HF、LF/HF等。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数据均输入计算机,用Microsoft Excel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动态血压比较 见表1。
2.2 两组HRV比较 见表2。
2.3 高血压组HRV昼夜比较 见表3。
2.4 正常组HRV昼夜比较 见表4。
3 讨论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心率变异性分析是评价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及其平衡状态的重要指标。我们应用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对高血压病患者和血压正常者分别进行同步检测,结果发现:观察组动态血压各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01),其反映24 h心率变异中各种频率成分的SDN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主要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HF低于对照组(P<0.05),主要反映交感神经活性的LF高于对照组(P<0.05),反映交感-迷走神经系统平衡状态的LF/HF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高血压病患者交感-迷走神经功能不均衡下降,而交感神经相对兴奋。本组资料中,同步检测的动态血压结果也显示:观察组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进一步证明上述结论。
自主神经功能与血压波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常人24 h动态血压曲线呈“双峰双谷”的长柄勺形,昼夜血压有一定节律,即夜间血压较白昼血压下降,下降率>10%。动态血压的这种昼夜节律变化主要受交感-迷走神经系统的平衡机制影响,高血压病患者自主神经调节系统平衡失调,交感神经活动增加,从而导致血压的正常昼夜节律消失。本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夜间血压下降率减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心率变异性指标中,除SDNN白昼较夜间增高外,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HRV各指标则与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呈现出良好的相关性变化。
Singh等[1]对119例男性和125例女性患者随访4年后发病的高血压病患者,对与高血压有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HRV低频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在高血压的早期甚至还没有发生高血压时就已经存在,低频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始动因素。陈宝仙等[2]对11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48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发现,SDNN、SDANN、SDNNi及rMSSD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密切相关。彭应心等[3]在对70例高血压病男性患者的HRV与高血压左室重构关系研究中发现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损害参与了高血压的左室重构机制,且其损害程度可能伴随左室重构过程的进行而加重。本组资料及相关的研究结果均表明高血压病患者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双重受损,表现为HRV减低和昼夜节律消失。提示临床在治疗上除积极降压外,还应考虑自主神经功能的受损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Singh JP.Reducte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d new-onset hypertension:insingts into pathogenesis of hypertension.Hypertension,1998,32:293.
论文关键词:电子化学习 网络化学习环境 群件技术 协作
e—Learning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分布式开放结构、交流协同、资源共享、更新迅速等为学习环境特征的网络教学系统.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教育信息的传播方式,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未来学习型社会的必要学习平台。在完成e—Learning的第一步:以课程为核心的课程资源共享以后,如何突破单门课程界限,创建互联互动的网络化学习环境,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媒体形式的多样性、虚拟、跨地域、资源丰富等特点,把教师、学习者与研究者连接到一个共同的平台上,提供个性化的、实时的、费用合理的、有效的培训及持续的学习,成为e—Learning进一步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群件技术及e—Learning发展概况
1.群件技术概述
群件是以交流(Communication)、协调(Coordination)、合作(Collaboration)及信息共享(InformationSharing)为目标,支持群体工作需要的应用软件。目前,按群件产品主要功能来划分,大致有:以电子邮件为代表的支持信息传递(MessagingPassing)类;以工作流(Worklfow)、电子表格(Spreadsheet)为代表的支持流程自动化ProcessAutomation)类;以视频会议,共享、共同编辑文件数据库等类型的强调增进群体合作的软件;以及包括工作流管理、信息传递和集成的数据库功能,拥有集成的用户开发环境,具备高度安全性,代表了群件发展方向的综合性群件开发平台等类型。
群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群体工作中各成员间协同工作时所面临的时空限制问题,改善了人与人之间交流、协调、合作和信息共享的状况,有力地支持了、并充分代表了协同计算这一未来方向。
2.e-Learning发展概况
教育电子化的第一步是将现存的资源如课程材料上网。1998年第一款Blackboard产品问世.这就是源于康奈尔大学的BlackboardCourseInf0。Blackboard——以及追随Blackboard发展道路的一些其他软件——都采用了以课程为核心的概念Blackboard关心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让不是技术内行的老师们迅速方便地把现有课程上网?如今.多数院校不仅使用了某种或某几种课程管理工具,而且正在逐渐整合校园内的多个系统,把他们统一起来。2002年的盖纳调查显示,73%的美国高校已经锁定了唯一的一个教学课程管理系统。在当前的技术背景下.课程上网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今天e—eLarning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跳出课程的约束,将众多其他的教育资源结合到在线学习当中,无论这些资源是传统形式还是数字形式。怎样才能实现课程和校园内外各个图书馆、研究所、导师、同学、、校友、家长、兄弟院校以及其他各类学习资源之间的连接和整合呢?还有.随着学习环境的拓展,怎样才能维护系统、管理资源.既为大量的数字化资料建立秩序,又进一步积累更多的资源呢?
通过创建网络化学习环境,使学生随时与教育专家开展合作、随时查到学业成绩、随时获取学习资源。先进的网络化学习环境不仅可以把一所学校的人和资源有机地连为一体,还能扩展到其他院校或机构。师生们不用学习新的软件、不用熟悉新的界面,也不需要记忆新的密码,就能够轻松地在这个集成的环境中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二、网络化学习环境分析
1网络化学习平台模型分析
网络化学习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支持的、开放式的、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学习者主动的、自主的、非线性的、交互式的、以获取和理解信息为主的、以多媒体为表现手段的.建立在网络支持之上的学习。对于网络化学习的前景.被誉为“数字时代的传教士”的尼葛洛庞蒂在其撰写的名著《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写到:“能够在互联网上投入时间和智慧的人将会越来越多,互联网也将变成一个人类交流知识与互助的网络……”。
通过网络,将电子邮件、文档管理、工作流应用与wWw相结合.使分散在不同地方的成员之间可以进行通讯。它不仅能够实现信息共享,还能提供共享空间和多媒体信息。为协作者提供管理和控制机制。通过信息技术构建一个网络化学习环境,使得将人们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汇集起来变得较为容易.并能够使这些知识明晰化,从而使组织成员能够一起努力,生产出新的知识。一个优秀的网络化学习平台模型如图1所示。
在网络化学习平台上:通过教学课程管理与结果反馈,实现课程资源及学习结果报告的集中管理:通过自学、协作、实时交流及面对面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一方面实现团队的隐性知识向个人显性知识转化.另一方面实现团队的隐性知识向团队的显性知识转化:通过跟踪学习及评估测验.实时掌握学习进度及学习效果:通过相关学员/专家查询.实现从实践经验中掌握知识。
2.网络化学习环境特征
(1)学习资源(包括人和内容)获取方便。网络化学习环境容纳了方便实用的知识库,供学生、机构和组织等各类读者浏览。用户无需注册某一门具体的课程.就能交换、存储和更新自己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同时,还能通过网络化学习环境访问其他院校的学习资源。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拥有自己的网络化学习环境。形成超网络.使各个学校联合、沟通,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
(2)快速的信息传递。网络化学习环境中信息的快速传递是组织进行有效学习的必要环节。网络化学习不同于个人学习的一个特征在于:对信息的掌握并不停滞于个人的手中.而是要在整个组织中实现共享。只有这样才能使组织产生远远大于个人能力的合力。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是为了在第一时间作出正确的反应,因此提高信息的传递速度是提高网络化学习的一个关键。在网络化学习环境下,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所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时传递,并获得反馈。
(3)自由讨论的协同空间。知识从个人掌握到组织掌握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延迟,为了达成对知识认知的完善和统一,需要进行充分的交流。在网络化学习环境下,通过电子邮件、白板、文件及屏幕共享、短消息发送、音频视频会话等网络手段.使得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性质变得更为民主化,它促进了各种概念和观点在网络中的传递,同时也促进了高层次组织知识的发展。
(4)有效的协同感知和管理。协同感知能力为组织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协作者需要知道同组内其他用户的存在,能够及时了解组织内其他成员的状态、行为,能够进行身份确认,选择协作伙伴。有协同就有冲突,如:中途参加会议或退出、争夺会议发言权等,有必要协调组织内的讨论,提供安全可靠的系统环境。
(5)贯穿学习过程的评价和跟踪。网络化学习环境能够提供跨课程、跨学期的整个专业,或者整个学习周期的跟踪和统计工具。
(6)可以定制的多角色环境。网络化学习环境的成员角色身份各不相同,但不管对于哪一种(或者多种)角色或者身份.所有的操作流程都是围绕着这个角色或者身份展开的。
三、基于群件技术的网络化学习环境框架模型
1.系统体系结构
传统的e—Learning学习框架采用的是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使用的是共享文本数据库,缺乏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因此很难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l8l因此,本文提出构建基于群件技术的,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的网络化学习环境。B/S模式简化了客户端软件,只需安装上浏览器作为客户端应用的运行平台.而将所有的开发、维护和升级工作集中在服务器端。用户使用浏览器访问协作服务器模块.经过身份验证后.通过协作服务器在数据库模块中创建相应的工作区数据库.并将应用程序(Java小程序)下载到客户端,通过启动应用程序与服务器提供的多种服务进行交互.实现协作学习的功能。该模式使用灵活,可为组织成员提供多种形式的交流方式,大大方便了系统的应用。该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2.功能构成
该体系所构建的网络化学习环境功能可分为三个部分:客户端应用、协同服务和数据库管理。
(1)客户端应用。根据浏览器中运行的模块不同用户可分为:交谈客户、会议客户、广播客户和移动客户。交谈客户可直接在网络上进行实时信息交流,以在线文本的方式实现聊天功能.可以从在线用户中邀请一个或多个用户进行交谈。会议客户采用会议的形式,并以屏幕共享、白板、音视频工具进行协同学习,会议可以是预定的也可以是即时的。广播客户可以作为观众观看会议活动,但不能与参与会议人员进行交互。移动客户利用Podcasting(PersonalOptionalDigitalcasting,个性化的可自由选择的数字化广播)和Vodcasting(视频播客)技术,将不再需要紧紧地和他们的电脑及网络相连,他们可以在登山时学习.在海滩漫步时学习,或者在城市街道慢跑时学习。
(2)基于群件技术的协同服务。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组织成员间的交流通过基于群件技术的协同服务来实现。
1)交谈服务。创建自由讨论和交流的空间,并为讨论区的关键字建立索引,通过文档数据库管理讨论文档和交谈结果。
2)会议服务。创建和管理协同会议,包括预定会议、召开即时会议、管理会议(如:出席、离席、主持、发表见解)、查询会议有关信息。会议期间,提供电子白板,可以通过共享白板进行绘图或演示,实现在线批改和讨论,利用共享屏幕向团队成员展示自己的界面。
3)音视频服务。提供多媒体交互工作方式,利用网络通讯手段传送音频、视频信号,并可对音视频的发送者进行控制.也可实现一对多广播传送。
4)感知服务。创建在线用户列表,可以添加或删除用户,用户以群组方式组织,群组以及群组中的用户可由在线用户自己编辑,有利于进行分组学习与交流。
(3)数据库管理。数据库主要包括登录数据库和工作区数据库,登录数据库保存用户的注册信息,用于用户的身份验证,以使其顺利地使用协作服务环境,并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工作区数据库主要保存讨论、学习的结果.以及相关的日志文件,以便用户查询。
[关键词] 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蛋白原;脂蛋白a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_816X(2007)03_0 154_0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brinogen, LP (a) and Carotid Atheroscleros 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DAI Yue-hong, CHENG Kao-zhen, QUXiang, et al.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Xiaoshan,Zhejiang 3112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br inogen (Fib), lipoprotein (a) [Lp(a)] and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cerebralinfarction patients. Methods 13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 on underwent carotid artery duplex ultrasonography to detect the intima_media th ickness (IMT) and the plaque formation of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ies. Blood sam ple was drawn to evaluate the concentration of FIB and Lp(a). Results There were 76 patient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disorders, 29 of themwere increased IMT and 47 case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plaque. The averagelevels of FIB and Lp(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carotid athe rosclerosis disorders than those without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disorders (bothP<0.01). The increase in the incidenc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plaque w 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e of levels of FIB and Lp(a) (bothP<0.05). Conclusions Plasma levels of FIB and Lp(a)are str ongly associated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 on.
[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Fibrinogen; Lipoprotein; Caro tid atherosclerosis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因素。国内外研究表明,血纤维蛋 白原(Fib)和脂蛋白(a)[LP(a)]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关系密切[1,2]。我们对130 例脑梗死住院患者进行颈动脉 超声检查,将其分成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并同时检测其Fib和LP(a)浓 度,探讨脑梗死患者Fib和LP(a)水平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为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收住的脑梗死患者13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 病 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和(或)MRI确诊,入院前均未服用过调脂及降纤药物 ,排除严重的心、肝、肾疾病以及急性感染和肿瘤等。其中男72例,女58例,平均年龄(63 .5± 5.8)岁,年龄>65岁80例(61.5%)。既往高血压病史93例(71.5%),糖尿病史46例(35.4 %),高血脂史58例(44.6%),吸烟史51例(39.2%),嗜酒史27例(20.8%),冠心病史57例(4 3.8%),心房颤动史29例(22.3%),心脏瓣膜病史3例(2.30%),合并房颤和瓣膜病患者均 非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且经心脏B超检查未见心源性栓子。
有颈动脉硬化与无硬化脑梗死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及危险因素的比较(P>0.05,表1) 。
1.2 颈动脉超声检查:入院后一周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应用美国Acuson 128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 .5MHz),患者取仰卧位,从颈动脉起始处纵向扫查,依次探测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 叉和颈内动脉,检查内容包括内膜-中层厚度(IMT),有无粥样斑块形成及斑块特征。以IMT ≤1.0mm为正常,1.0~1.2mm之间为增厚,≥1.2mm为斑块形成。内膜-中层厚度增厚及 /或斑块形为颈动脉硬化。
1.3 血浆Fib及LP(a)测定:所有患者入院后未服用任何调脂及降纤药物,于入院后第二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抗凝血各2m l。采用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试剂盒,LP(a)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严格按说明书进 行操作,Fib采用凝固法在自动血凝分析仪上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经过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发现,76例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 变,其中29例诊断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47例经超声检查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2.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Fib和LP(a)浓度的关系:130例患者平均血Fib水平为4.07±1 .31g/L,平均LP(a)水平为305.2±120.2mg/L。两组比较见表2。
2.3 不同水平Fib和LP(a)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关系:将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按照该组平 均Fib水平和LP(a)水平分为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分别评价其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的关 系。Fib低水平组(<4.68g/L)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为48.7%(19/39),高水平组(≥4.68 g/L)为75.7%(28/37);2组斑块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χ2=5.58,P<0.05)。LP(a )低水平组(<358.0mg/L)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为51.1%(23/45),高水平组(≥358.0mg/ L)为77.4%(24/31);2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5.76,P<0.05)。
3 讨论
本文结果表明,在脑梗死患者中,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患者平均Fib水平和LP(a)水平 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者,随着Fib水平和LP(a)水平的升高,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 也显著上升,提示在脑梗死患者中血Fib、LP(a)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有密切的相 关性。
Fib在凝血、血小板聚集、纤溶活性调节和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3、4]。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可刺激平滑肌细胞由动脉中层迁移至内膜 并在内膜增殖引起患者的内皮功能异常[5],并促进血管内膜吸附脂蛋白,增加脂 质在纤维斑块中的聚集,导致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血浆高Fib水平使粥样斑块巨噬细胞 帽的渗透性改变和斑块破溃的危险因素[6],因此,高Fib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 斑 块溃疡和血栓形成有关。有报告,高Fib水平是AS的独立危险因素[1],与进 展性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动态观察3个月后,彩色多普勒检查斑块与初始比较增加20%)
[7]。与本文结果相符。
LP(a)升高与冠心病、脑卒中等AS性疾病密切相关。其作用机理目前认为主要与胆固醇代谢 及纤维蛋白水解作用有关[8]。同时LP(a)还能与纤维蛋白结合,形成LP(a)-纤维蛋 白复合物,沉积于动脉壁上,使动脉发生硬化[9]。LP(a)在体内还易与动脉壁内的 氨基葡聚多糖(GAG)结合为LP(a)-GAG,促进巨噬细胞堆积胆固醇,造成AS。动脉壁存在氧化 修饰的LP(a)能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10]。本文发现LP(a)水平越高其颈动 脉斑块发生率显著增高。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血LP(a)和Fib异常增高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 相关。脑梗死患者中血Fib,LP(a)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对脑梗 死患者建议常规检查颈动脉超声及血浆LP(a)和Fib,为 进一步探讨脑梗死发病机制及实施个体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Tribouilloy C, Peltier M, Colas L, et al. Fibrinogen is an independ ent marker for thoracic aortic atherosclerosis[J]. Am J Cardiol, 1998, 81(3):321-326.
[2]王贞.脂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2,2 3(6):331-332.
[3]陈晓春,黄春,蓝玉福,等.纤维蛋白原对内皮细胞t-PA和PAI-ImRNA表达的影响[J] .中华内科杂志,2000,39(5):305-308.
[4]Bini A, Kudryk BJ. Fibrinogen and fibrin in the arterial wall[J]. ThrombRes, 1994, 75(3): 337-341.
[5]Naito M. Effects of fibrinogen, fibrin and their degradation products on th e behaviour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J]. Nippon Ronen lgakkai Zasshi, 2 000, 37(6): 458-463.
[6]Mauriello A, Sangiorgi G, Palmieri G, et al. Hyperfibrinogenemia is associa ted with specific histocytological composition and complications of atherosclero tic carotid plaques in patients affected by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J]. Cir culation, 2000, 101(7): 744-750.
[7]Sanguigni V, Gallu M, Novo S, et al. Cholesterol and fibrinogen as predicti ve factors of progressive carotid atherosclerosis[J]. Int Angiol, 1993, 12(4):335-337.
[8]刘振国,余慧贞,陈生弟.脂蛋白(a)与缺血性脑血管病[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 外科学分册,1994,21(2):59-62.
【关键词】 脑出血;S100β蛋白;神经元烯醇化酶;预后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serum S100β protein and 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The serum S100β protein and NSE of 36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was tested with ELISA at 1st, 3rd and 5th day after the hemorrhage happened. Results The serum S100β protein and NSE values at 1st, 3rd and 5th day after the hemorrhage occurred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Cerebral hemorrhage; S100β protein ; NSE; Prognosis
脑出血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可严重影响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但是对于其发病后的病理变化研究尚不彻底。近年来发现S100β蛋白与NSE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标志,其含量变化可能与临床症状和预后有一定的关系[1]。我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36例脑出血患者与41例健康体检者血清S100β蛋白与NSE含量进行检测,并评价其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脑出血组36例,均为起病后24h内入院。男25例,女11例,年龄35~78岁,平均(61.72±11.28)岁。诊断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脑出血量均为15~30ml。所有患者均在起病后3个月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以判断急性期预后。对照组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43~74岁,平均(63.41±8.90)岁。均为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对照组与脑出血组均在起病第1、3、5天分别抽取空腹血4ml置80℃冰箱。
1.2.2 S100β蛋白与NSE含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S100β蛋白与NSEELISA试剂盒购自上海森雄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操作说明书进行检测,根据标准曲线换算成实际浓度。
1.2.3 统计方法:组间差别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变量间的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的浓度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脑出血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的浓度在起病第1、3、5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spearman相关分析,S100β蛋白峰值与与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呈负相关(r=0.682,P
2.2 脑出血患者血清NSE的浓度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脑出血组患者血清NSE的浓度在起病第1、3、5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Spearman相关分析,NSE峰值与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呈负相关(r=0.739,P
3 讨论
脑出血(ICH)以其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症疾病之一。脑出血后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血肿本身及其周围组织的继发性损害——脑水肿。目前在预防和治疗脑出血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脑出血后继发脑水肿的具体机制还未完全明确,因而成为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2]。
近年来发现S100β蛋白与NSE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标志,其含量变化可能与临床症状和预后有一定的关系[1]。S100β蛋白是神经组织蛋白的一种,是More于1965年首次发现,因其在中性条件下能溶解于100%饱和硫酸铵中而得名。它是一种小分子酸性的钙离子结合蛋白,分子量21000道尔顿,主要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与雪旺细胞内。脑损伤时受损的神经胶质细胞会释放S100β蛋白进入脑脊液,进而通过受损的血脑屏障入血[3]。因此,S100β蛋白被认为是脑损伤程度和预后判断的标记物。烯醇化酶是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酶,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糖酵解代谢中。烯醇化酶由免疫性质不同的α、β和γ3种亚基组成,其中γ型同功酶特异地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胞浆内,称NSE。占脑全部可溶性蛋白的1.5%,比例很高,周围神经中含量远低于脑。当脑损伤时,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由于NSE不与细胞内肌动蛋白结合,故最易从细胞内释放出来,并迅速进入细胞间隙,进而释放入脑脊液或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外周血[1]。许多学者通过实验性脑缺血动物模型,脑脊液和血清NSE[3]与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所得结论基本一致,认为脑脊液和血清NSE可用来判断急性期脑损伤程度及预后,鉴别脑的可复性与不可复性变化。
本研究显示,脑出血患者起病第1、3、5天血清S100β蛋白与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与Butterwarth等[4]、Cunningham等[5]的结果一致。本研究还表明,血清S100β蛋白与NSE峰值与Barthel分值呈负相关,表明血清S100β蛋白与NSE水平是反映脑损伤程度及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故检测血清NSE水平对于监测脑出血的病情变化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Hatfield RH, Mckernan RM.CSF neurone specific enolase, a clinically useful marker for neuron damage in a rat stoke model[J]. Brain Res, 1992, 577(8): 249252.
[2] 吴雅芳, 林金秀, 林建珍, 等. 急性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对比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2(1): 4751.
[3] Schaarschmidt H, Prange HW, ReiberH, et al.Neurone specific enolase concentrations in blood as a prognostic parameter i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J].Stroke, 1994, 25(6): 558565.
[4] Butterwarth RJ, Wassif WS, Sherwood RA, et al. Serum neuronspecific enolase, carnosinase and their ratio in acute stoke[J]. Stroke, 2002, 27(11): 20642068.
1.(1)观测图绘制。该图的绘制主要针对城市环境中某些特定参数,例如化学元素种类,在该图中应当有相关的标示,且每种元素的检测值应当与分布地理位置进行对应。这继承了传统地球化学观测图的绘制方法。
(2)化学系统分布图绘制。该图需要针对区域进行,通过特定的观测手段与数据统计,将区域内地球化学的相关参数以空间分布形式展现出来。
(3)化学系统关系图绘制。有了化学系统的数据分布,要想获得更多的信息,还需要将这些信息有条理的建立联系。例如水文观测与地球环境化学转移,运用模拟迁移对地球化学的运动规律进行分析。景观地球学则更有利于展示地球化学的系统概览,对于化学转移的过程有更加直观的理解,相关化学控制因素也更加突出。这样的关系图能够有效的模拟真实环境系统的各项化学行为,并且在加入评价体系后,人类主观的参与可以将该图作为环境规划的主要参考内容。
(4)预测图绘制。更接近实际的地理图,通过分布图和关系图的分析,在预测图上针对区域进行环境污染的分析,预测污染的过程和涉及范围,在联系实际情况规划污染治理策略,是主要的环境治理参考图。
2.城市环境地球化学中人为因素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向自然环境中释放了多种有害元素,这些元素一是生产活动释放,例如化肥农药的使用,向自然环境中释放了打破原有平衡的元素,还改变了土壤的主要结构,破坏了土壤化学平衡,相应的土壤受到污染还会将这些有害元素通过循环作用释放到更大的环境中;二是生活废物的排放,这些有害废物不经处理直接进入环境中,例如生活废水和垃圾,因为食物变质产生的有害元素因此进入土壤或者水环境,城市垃圾的主要处理方法填埋等几种处理方法又将这些有害元素富集起来,加重了城市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的污染。
二、城市环境地球化学治理工程学
城市环境出现了严重污染,就需要人为进行治理和帮助环境进行自我恢复,地球环境治理工程学的相关技术和原理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治理学是工程学新生分支学科,对环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其根本目标和基本科学思想来看,有着巨大的环境经济效益,应当受到国家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地球环境治理工程学也可以称作是地球化学改造应用科学,利用地球自然资源和基础化学特性,尽量降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按照原有化学环境进行人为的平衡。地球环境治理工程学与人类生存的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地球环境化学基本原理入手,研究地球上各大生态体系及生态体系之间的关系,更关注了交互关系的研究,将污染原理、规律和环境效应直观的表达出来,所以地球环境治理工程学应当用做与环境发展,合理治理和修复以破坏的城市生态坏境。
关键词:化学课;环保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83-01
环境保护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能源、环境)之一,因为环境是跟人类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地球只有一个,地球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能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生态教育列为主要工作,并推行了一系列环境教育计划,将1990-1999年作为“环境教育十年”。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为此,寓环境保护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们中学化学教学中,怎样渗透环保教育,我们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电镀、电解、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如高一化学课本,在硫酸的工业制法这一节,介绍了环境保护初步知识,在授课时我们可列举一些实例,比如,列举远的“世界上着名的公害”。近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海湾战争”,大范围的“外国、外盛外地区”,小范围的“本盛本区、本乡甚至本校”。再增加一些具体数据,比如每年全世界排人大气的二氧化硫,约有一亿五仟万吨,产生的废渣超过30亿吨,废水6000 - 7000亿吨。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每年损失达15亿元等。使学生对环保知识学习既见“森林”又见“树木”,即生动又能激发兴趣,印象至深,再对照结合课本内容。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最后归纳为:对于酸性物质,一般可用碱溶液吸收或制成相应的化工产品(如NO、N02、可用Na OH2溶液吸收)。同理碱性物质通常就用酸液来吸收(如NH3用浓H:SO。吸收)。某些有毒物可使它转化为沉淀或可溶物(如H2S可通人CuSO;溶液中,转化为CuS沉淀)等等。这样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使他们明白,既要消除污染,又要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化学实验,特别是象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气体,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往往毒化教室、实验室的空气,直接影响师生健康。我们则可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通过导管再经一个倒挂漏斗,进入相应的吸收液(如多余的CI2通入碱液吸收)。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在进行化学实验,不断改进化学实验(如用实验方法鉴别浓HN03,稀HN03时,铜片改用铜丝,不需反应时,只要抽出铜丝,反应即停止),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在进行氯离子的检验,碘升华实验时),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如银镜反应的废液的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
三、化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1、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中学化学教材中包含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例如作为大气污染物中的头两号“杀手”SO:和CO,在初中课本和高中一年级课本中都做过初步和系统地学习。教师在讲授该节内容时,就应给学生讲清S02、CO的产生、特性及对人类的危害,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如何避免So2、CO的产生及S02、CO中毒后如何处理等。并由SO:的特性讲解“酸雨”这种污染物的形成及危害。对于大气污染中的另一“杀手”――光化学烟雾,在高中第二册(试验本)教材中也介绍过,教师可结合1942年的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给学生讲清其形成过程及危害,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2、在化学试验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在做有有毒性气体(如SO2、CO等)放出的试验时,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毒气体排放。3、在化学课外活动中,加强环境教育。一方面,可以通过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时刻牢记环保使命,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如节水、节电、充分燃烧煤气、石油液化气等),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如电池回收、不乱到污水等),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如含P洗衣粉、喷发胶等),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关键词:环境污染;教学过程;环保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非常严峻的问题,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我国已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新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逐步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环保意识是人们对保护环境的一种自觉性认识,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环保意识,才能去关注环境问题,才能在日常的生活中把环境保护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懂得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从而深刻领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成为社会、家庭中环保意识的传播者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堂上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某些情况下,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化学污染物造成的,很多环境问题的解决要依靠化学的方法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不少化学污染物,而中学化学课堂是一个很好、很直接的环保教育基地。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当讲到涉及环保的相关知识时,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事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然后再结合课本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防止的措施。例如:1、初中教材讲到空气的组成时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空气质量,使学生初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再“纯净”,已受到可吸入颗粒、有毒气体等的污染。再介绍这些污染物大多是化学物质 ,在今后的学习中会不断学习到,这对环保教育做了铺垫。 2、初中教材在介绍 CO 的毒性时,向学生介绍1984年印度地下毒气罐泄漏,造成25000人死亡,5万人双目失明,导出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中毒原因是它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3、在教学《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教师要关注课文前面介绍水资源如何丰富,后面再峰回路转提出人类拥有如此丰富的水资源,怎么还面临水危机呢?然后引出一些问题,如“面对水危机,我们能做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哪些做法会造成水污染以及水资源浪费呢?”“为什么我国出现南旱北涝?”等,从而将课本知识扩展到日常生活,让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明确课文内涵,从中加强环保意识,自觉节约用水。在化学教育中,我们一方面要结合化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化学成果的不恰当应用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帮助学生树立化学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二、根据教学内容开展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
在学习“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时,教学内容涉及到燃料与环境、低碳生活,我们可以开展低碳主题班会。主题班会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设定活动背景
正当人们期待全球经济复苏之时,另一场旷日持久的全球危机却步步紧逼,这就是气候变化导致地球变暖所带来的危机。能源,宇宙恩赐的生存物资;绿色,大自然具有的生命之色;环保,全社会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地球只有一个!没有地球的美好,就没有我们的安康。
(二)让学生明确活动目标
在学校开展低碳生活系列宣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成为低碳理念的传播者,成为‘低碳生活’方式的践行者,使我们的校园将更加‘低碳’、更加绿色!我们的地球将更加‘低碳’、更加绿色!”并且通过活动让同学们全面认识低碳,形成低碳意识。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