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个人理财的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供需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6-0057-02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述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内涵
中国银监会所颁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认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指的就是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所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各项专业化的服务活动。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个人理财业务是个人金融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各种理财工具来实现保值、增值或投资目标的综合理财服务。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核心包括收益的最大化和个人资产分配的合理化。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个人财富积累增加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扩展个人理财业务,既是个人客户的需要,也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
(二)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2004年中国各家商业银行相继推出各种理财业务,成为中国商业银行的“理财元年”,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正处于发展阶段。虽然中国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但是市场潜力巨大,短时间内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业务品种增加,以商业银行为主的服务主体增多,特色品牌逐渐形成。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大都是采用以服务为主,辅之以咨询和投资导向的模式,并且现有个人理财业务大都是免费的,服务质量不高,这与客户的需求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另外由于中国银行实行分业经营体制,现有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更多是基于银行基本服务的附加服务,以招揽客户为主要目的。
从中国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符合国情,其良好的发展趋势也是可以预见的,一方面,个人客户财务管理需要银行提供一站式的服务,需要商业银行加强与保险、证券、基金等部门的合作与联合;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需要通过不断的完善个人理财业务体系来提高整个个人理财业务的服务水平,以此来促进商业银行的全面发展。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客户需求分析
(一)个人理财业务客户分布广泛,需求潜力巨大
根据笔者发放的近千份调查问卷显示,有理财需求或愿望的比例达80%以上,表示“买过,不考虑再购买”的占10%左右,“没有兴趣,不会购买”的占10%左右,表明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需求极为旺盛。此外,目前中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客户分布较为广泛,其中中青年、女性、高学历是主要的客户特征,此类人群更加关注长线小利的累积,风险偏好上更加倾向于低风险下的长期持续稳定收益。由于个人理财业务客户的多样性,其要求各不相同,理财目标存在差异,因此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此项业务存在巨大的需求潜力。
(二)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个人理财偏好低风险产品
笔者进行的调查同时显示,中国参与个人理财的客户大多数是希望通过理财业务实现对现有资产保值和增值;同时,受传统理财观念影响,大多数客户都倾向于稳健性的投资,对于理财业务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对于理财产品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偏好低风险的项目。这种风险偏好为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提供了明确的细分市场空间,使其与证券、保险等理财产品有所区别。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供给分析
(一)品牌定位相似,竞争手段单一
在中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几年时间内,各大银行经过市场细分研究,基本上都将目标客户(下转91页)(上接57页)锁定为“高端客户”群体,但是这样并不能够真正体现商业银行的相对优势,同样也不利于商业银行创新业务的成长和发展,增加了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目前日益发展壮大的中产阶级的需求。各大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相似,竞争手段相对单一,既不利于个人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同样也影响个人理财业务供给水平的提高。
(二)理财产品的实际功能尚未发挥
目前中国现有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大多还只是提供咨询,个人理财业务基本上是一种附加业务。商业银行对于个人理财业务通常只是提供备选方案,需要客户自行作出投资决策,并不能够体现商业银行理财服务的专业性和职业性,与国外个人理财业务存在本质差别,个人理财产品的实际功能尚未真正发挥。
(三)数据利用不充分,服务水平不高
中国商业银行对于数据的收集和利用效果不理想,对于客户信息资料的收集不够全面,缺乏针对性,难以对症下药开发合适的个人理财产品。同时,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整体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意识淡薄,只将目标客户锁定在高端客户群体中,自发的缩小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难以做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服务转变。
四、总结
从以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供需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个人理财产品的开发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探索开发收益率较高、风险稳定的投资项目,以结构性金融产品为主,真正的考虑个人理财投资者的利益。商业银行只有立足于现在,放眼未来,不断开拓创新才能够真正的完善个人理财业务,开拓大市场空间,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客户与自身利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彭凌.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问题及对策[J].生产力研究,2010,(2).
关键词:银行;个人理财;创新
1 我国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必要性
1.1 满足个人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个人金融投资理念的不断成熟为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庞大的个人存款基数产生巨大的市场容量。从个人角度来看,个人居民储蓄的增加,金融投资产品和渠道的多样化,个人资产及消费欲望的增加,人口老年化及老年人口相对贫困化,从一而终就业模式的消失及社会保障体系重建,人生模式的多样化及财务风险的增加,使得专业性的金融系统理财服务成为一种需要。
1.2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利润最大化也是银行的最终经营目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逐步过渡,各银行之间的金融竞争越来越激烈。为改善对客户的服务,各家银行都在努力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开发新的业务品种。因此,拓展经营领域,深化服务内涵,寻求功能创新是我国银行业在这种经营环境下的必然选择。
1.3 适应变化的国际竞争环境
个人理财业务将是国内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争夺的重点之一。外资银行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灵活的经营机制、丰富的管理经验,早已对我国零售银行领域潜在的巨大发展空间虎视眈眈。为了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的挑战,国内银行纷纷将发展中心转移到零售业务中来。根据国际通行的“二八法则”,在零售业务中,20%的客户将带来80%的利润。因此,争夺最高端的20%的优质客户资源对银行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要在零售业务中赢得优质的高端客户,个人理财业务极为重要。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以其领域广、批量多、风险小、个性化、收入稳定、附加值高等特点,成为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所面临的现状
个人理财业务具有市场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等特点而成为发达国家银行的主导产品、重要的收益来源及利润增长点。
据有关资料统计,与发达国家相比,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国内的发展十分滞后,因而不利于银行利润空间的充分拓展。其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规模小,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包括个人理财业务)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比重不 足10%,平均约为8%左右;二是品种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品种从目录上看有260多种(国 外有1500多种),而实际运用的品种却很少,个人理财品种则更少;三是个人理财业务层次 较低,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基本上是转账、、代收代付、通存通兑 等技术含量比较低的简单业务,无法像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一样,给客户提供包括证券、保险 、信托等在内的真正让客户获得增值收益的综合性理财服务和理财产品品种;四是产品的特 色和差别化服务不足。虽然各家银行推出的产品名称各异,但内容却大同小异,缺乏特色, 面对形形的顾客,在理财产品的设计或提供的服务上差别不大。而西方商业银行则特别 重视理财产品的品牌和特色,强调个性化服务。
综上所述,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来看,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应业务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明显滞后。同时,这也可以说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前景。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差距 ,拓宽盈利空间,提高竞争实力,必须深刻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滞后的原因 ,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为我国商业银行提高新的利润源。
3 对个人理财业务提出的几点建议
个人理财业务是商品的一种,各个银行就应该有一个比较好的售后服务,使客户可以对一些问题进行咨询。但是我国银行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售后工作做得并不到位,大部分是只注重销售,不注重售后维护。虽然银行会在网站上公布自身个人理财业务的收益状况,但是对于持有个人理财业务的客户来说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发生收益、风险的时候银行理财人员并没有与客户进行沟通,没有做好个人理财业务有效控制工作,而且在接到客户投诉的时候并不能及时的进行处理,而是相互推卸责任,这些都显示出了个人理财业务售后工作力度不够、服务不足出现的问题。
二、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改善对策
(一)建立健全客户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客户风险评估机制,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客户投资数据、财务信息、风险承受能力实施分层个人理财。针对银行的个人理财人员对客户风险评估不彻底的问题,首先就是完善风险评估的流程,既要对客户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同时也要建立客户风险的数据库,随时对客户的风险等级进行更新,或者对客户风险评估设定一定的有效期如一年等。其次,增强个人理财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在了解客户的投资目的、预期收益、经济状况等方面资料的时候,要增强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做到对待工作细心、热情。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客户风险评估不彻底的问题。
(二)创新人才应用模式,培养综合型个人理财专员创新人才应用模式,培养综合型个人理财专员对银行个人理财发展能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要提高银行个人理财专员的综合能力。首先,要积极开展技能素质培训课程,定期对个人理财专员进行培训。不断拓展员工知识和道德素质,全面挖掘培养有利于银行发展和个人理财业务销售的综合型人才。其次,要通过实践活动提高银行中个人理财组织的团队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促进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最后,银行在招聘理财人员的时候,要重视理财人员的综合能力,以及学历层次等方面,提高理财专员的专业素质,提高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有效性,为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做好银行理财产品的售后工作加强对个人理财产品的售后工作,对银行业务的更好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银行人员要做好台账的登记,不但要做好产品到期提醒工作,同时在发生收益风险的情况下要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让客户了解到真实的信息,并对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说明,缓解客户的紧张心理,让客户对银行更有信心。另外在收到客户投诉的时候,要及时与客户进行交流,让客户意识到自己被尊重和重视,及时对问题进行处理。要对客户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并且对待银行的大客户还要定期的进行调查和研究,进而做好售后服务工作。
三、结束语
关键词 个人理财业务 分业经营 理财产品 理财观念
当前,个人理财服务正在成为中国百姓关注的热点和银行业竞争的焦点。随着国内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逐渐成熟,个人理财服务市场将日趋活跃。入世过渡期结束后,金融业面临着对外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全面进入国内市场,同业竞争的局面将加剧。面对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本文拟对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个人理财业务施展空间受限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个人理财业务施展空间受限。原因是,金融业分业经营的现状,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空间。目前国内金融业尚处于分业经营阶段,作为金融市场的三大分市场,银行、保险、证券都只能在各自行业内为各自的客户理财。三个市场处于相对分隔状态,客户资金一般只能在各自的体系内循环,而无法利用其他两个市场实现增值。同时,由于理财机构不能替客户直接投资,导致个人理财业务过程中的个性化服务只能在较低的层面操作,银行无法利用证券和保险这两个市场实现增值,个人理财业务最为核心的部分无法实现。银行也不能对个人资产进行全权管理,更不能代客实际操作。除了存贷业务,银行只能代销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的产品,既谈不上推出自己的特色产品,也不可能培养出自己的专业人才。
由于上述原因,目前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咨询、建议或投资方案设计等层面上,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理财,其初级形式是以客户有价购买银行理财专家的“理财产品”,即一种能够保证客户资产保值和增值的理财方案或理财建议书;其较高级形式是在银行与客户之间形成一种与被关系,并以一种法律的契约关系明确并约束对方。
可以采取的对策是:设法将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业务的功能予以整合,推出全新的符合客户各方面需要的全能型产品。虽然银行现在无法涉及非银行业务领域,但可以借助同证券、保险和信托业的良好合作关系,研究如何将银行业务品种同非银行业务品种的结合或互相转化,如储蓄存款同保险业务品种的互相转化,或推出具备证券、保险业务功能的储蓄品种。此外,研究借鉴国外同业的经验,以期适时推出符合我国法律和客户需要的新产品。比如,可以加强与混业经营相关业务领域对接的研究,包括产品开发,对接的方法和联系度等,为客户提供较大的选择余地,以期提高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和行业服务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行业风险,实现从传统单一的银行业务向现代内涵丰富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混业经营转变。
二、个人理财业务从业者专业素质有限
目前,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存在的另一主要问题是缺乏复合型个人理财业务专业人才。原因是,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涉及面相当广,为客户提供的是全方位的个人金融服务。不仅仅局限于金融种类的分配投资,还要能满足当前客户对理财的需求由资产选择为主转向在资产和信贷负债间寻求风险和收益的平衡点的需求。它要求从业者不仅必须全面了解银行业务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应掌握证券、保险、房地产等相关知识,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对从业者的综合素质有着相当高的要求。而长期以来,银行人员专业单一,复合型人才偏少,相当一部分员工并不具备储蓄、国债、股票、保险、房产、基金等综合知识和为客户提供理财方案的能力。一个对各项存款存期如何搭配非常精通的银行高手,可能对股票债券运行非常陌生,对期货常识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对各种保险公司推出的上千种险种如何熟悉了。
另一方面,我国金融业长期的分业经营模式使各金融机构缺乏既熟悉本行业业务,又精通其他金融业务的全能型“通才”,特别是各金融机构一线员工理财知识的贫乏,极大地阻碍了理财业务的发展。在国外许多银行中,大堂经理就可以为客户提供有关个人理财方面的建议,而在我国银行相当一部分大堂经理仅能解决如告诉客户办理业务要到哪些窗口,怎样填写凭证等极简单的问题,而无法提供技术含量稍高的咨询服务,更不用说要求更高的个人理财服务。尽管近年来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系列培训,收效仍不明显。因此,当前,培养和选拔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已成为开展理财业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可以采取的对策是,银行应为现有个人理财从业者提供各种岗位轮训培养机会,并进行各种金融产品综合知识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高校可将各种理财产品的知识纳入学校的专业培养体系,进行系统的培训,各金融机构将相关专业人员纳入未来的人才储备,积极地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各岗位轮训实习机会。此外,银行应严格奖罚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打破固有的论资排辈方式,建立以才干、以业绩论人的选才制度,坚持资历服从能力,年龄服从本领,文凭服从水平,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优势。
三、技术上缺少系统支持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第三个问题是:技术上缺少现代化管理系统支持。原因是,银行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够,对系统的功能开发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也不够,使现有系统停留在简单的功能上。建立和运用客户资料库分析系统是银行个人理财的基础,以客户而不是以账户为基础的客户资料库在个人理财业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多数银行的运行系统是建立在账户的基础上的,且客户信息极为有限,因此无法有效地加以分析利用,导致理财业务的开展犹如“瞎子摸象”,始终无法确定目标群体。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保险、证券公司之间的有关客户信息资料库还不能相互间形成共享,有时甚至还产生相互封锁,客观上造成了客户信息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个人理财业务向纵深发展。
可以采取的对策是,充分重视,增加投入,建立以客户信息为中心的资料库分析系统。银行可以通过整理和分析客户资料,如客户资金增减、资金流动趋势、客户对银行服务的不同选择等等,及时了解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筛选优质客户,确定理财目标群体,并以此为基础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建议,努力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四、理财产品不能满足顾客需求,存在产品推销现象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第四个问题是:理财产品不能满足顾客需求,存在产品推销现象。原因是,银行零售业务品种过于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理财的最终目标在于帮助客户制定“个性化”的理财规划。因此,在理财业务中,除了进行合理的资产规划外,个性化的服务是理财业务的核心内容之一。
从目前国内金融机构理财业务开展的情况来看,理财产品的设计同居民个人需求间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业务品种功能简单,缺乏个性,造成客户走百家,如同走一家,其结果是产品营销变成了产品推销。如:目前基层行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理财产品很多,每个营业网点门口大幅的招贴画一排排,营业网点宣传资料架上的宣传资料、产品介绍有很多,但同时真正能帮客户理财,能实现增值的产品却不多。理财产品市场定位的不清晰不仅造成理财产品难以得到客户的认可,缺乏市场,同时,也是造成理财产品同质化现象的原因之一。
可以采取的对策是,在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应强化以客户需求为主的产品营销理念,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过渡,即以产品管理为主转向以客户管理为主,对客户市场进一步细化,对客户需求进行深入地挖掘,从而能够设计出针对性强、客户群体明显的产品类别。
五、个人理财的功能定位与客户的心理预期之间存在差距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第五个问题是:个人理财的功能定位与客户的心理预期之间存在差距。原因是,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逐利性和短期性与居民理财观念的非理性和短期性之间的矛盾。根据国际理财师标准委员会的定义,个人理财是利用客户的各项财务资源,帮助实现其人生目标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基于客户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保险等财务数据和一定的财务假设,综合考虑客户的各种财务目标,进行客户风险偏好的测试和投资组合的调整,基于现金流、资产价值、各项财务指标的分析,帮助客户制定个性化的理财规划,推荐需要的金融产品,并出具理财报告。此外,对理财规划师的职责定义为: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专业理财建议,通过不断调整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保险、动产、不动产等各种金融产品组成的投资组合,设计合理的税务规划,满足客户长期的生活目标和财务目标。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投资理财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对个人客户的资金或财富进行科学地投资、分配与管理,以达到资金保值、增值以及合理运用的目的。然而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人们的理财观念还存在种种误区:贪图高利、喜欢广种薄收、盲目投资等等。
从银行方面看,我国银行对个人理财业务未做出比较科学、完整的解释,使银行开办个人理财业务的目的同客户通过个人理财业务获利的预期之间存在一定距离。银行考虑的是如何通过个人理财业务赚取客户更多的钱,或以此来稳定、吸收存款,最终达到提高自身业绩的目的;而客户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理解,主要是看银行能否在短期内使其资金获得最大程度的增值,或者能否使其资金发挥最大的效能。这样,在个人理财业务的供需双方之间就出现了明显的利益差异,双方都把目光放在了短期利益上,较难产生实质上的共鸣。
可以采取的对策是,金融机构应更多地从客户的需要而非自身的利益出发来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应更多地考虑长远利益和客户口碑,真正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观念,通过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而创造盈利空间;同时也要对居民的理财观念进行引导,如定期或不定期对客户举行理财宣讲会或寄送宣传单;银行个人理财人员在提供科学理财方案中,应指导客户正确地、清醒地认识到收益与风险同在的投资的规律性。
六、客户服务人员的定位和作用模糊不清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第六个问题是:客户服务人员的定位和作用模糊不清。原因是,当前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一种不成熟的初始阶段,客户服务人员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使得他们的作用不够突出,似乎可有可无;此外,“重产品、轻服务”的经营策略,使他们仅仅成为理财产品的销售员,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理财师。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 问题 考验 对策
前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是根据我国居民所处的生活阶段确定的投资目标和投资活动。根据居民手中所持有的现金流量情况,商业银行设计出不同的金融产品组合,满足客户的投资偏好,满足客户达到预期收益,从而实现理财规划。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对理财的要求也越来越多。由于市场需求的增加,商业银行纷纷开始研究和创新个人理财产品。然而我国的金融业实行的是分业经营,产品同质,但是金融人才相当匮乏,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就面临着发展障碍,国外银行的创新先进理念,丰富的个人业务经验给我国的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
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充分利用各种金融专业知识,技术和资金信用等,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和具体的理财要求,为客户做出财务规划,资产管理等专业的金融服务。现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财富积累也在不断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居民希望自己的财富能够升值,因此进行理财投资,这样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也得到了发展的空间。
理财产品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历经几年的高速发展之后,理财产品的市场得到了扩大。2007年到2009年,近两年时间,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就增加了60%,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理财产品受到了很大的打击,随着2009年国内理财市场的恢复,理财产品得到了快速的增长。根据有关数据统计,2009年商业银行共发行接近6000种理财产品,与2008年相比,增加了10.5%,其中有关人民币的理财产品就有接近5000种,比2008年增加了25.4%,有关外币的理财产品大约1000种,与2008年相比减少了30.6%,原因是经济危机外币的汇率的波动比较大。
理财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风险类别不同的理财产品,其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化,与产品相关的对象越来越多,如股票、指数、汇率、房地产和大宗商品等。现在,有关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理财产品占据着主要地位。
理财产品从同质化产品向品牌化服务转变。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的初期,各商业银行对品牌营销不重视,消费者也无法区分各商业银行的同种类的理财产品,没有明确的认识,很难选择。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各商业银行为了显示自己的特点,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如交通银行的“得利宝”和“圆梦宝”个人理财产品,只要在顾客心里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就可以对商业银行的业务起到提高的作用。
从免费服务变为了收费服务。商业银行提供商业服务一定会消耗一定的资源,机会产生成本,银行根据服务成本和市场竞争情况来收取费用是必然的,国外的银行业在中国内推出一些收费理财项目,如汇丰银行的“卓越理财”业务,就是根据服务成本严格制定的产品价格。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国外的银行相比,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差距和一些问题。
理财产品的风险是很大的,但是商业银行为客户揭示的风险不足。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他关系到产品、交易各个方面。多商业银行在推出理财产品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客户的利益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市场风险监测体系。商业银行在推出理财产品的时候往往对存在的风险揭示的不够,过分的强调预期收益率。一些银行也没有对顾客进行投资偏好分析,对投资者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不了解,从而给客户的投资带来了损失。
商业银行中的组织机构设置随意化,缺乏科学性。目前国内的各家银行都设置了比较全面的理财中心,从职能上讲,理财中心是专门销售理财产品的营销机构,理财经理是专门面对面的为vip办理理财业务的,好的理财规划师的个人理财中心的核心力量。但是有些理财规划师缺乏专业的知识,徒有虚名。理财中心的职位定位也不明确,没有发挥理财的真正功能,组织机构设置的也比较随意,缺乏科学性,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对策
1.创新营销理念,提高服务质量
商业银行应该在理财产品的营销理念上有创新突破,建立起系统的营销体系,主动向客户推销理财产品。银行要加强员工的理财知识,向公民宣传理财观念、理财产品等,并树立起自己的特色品牌。提高个人服务质量,服务质量的提高对银行业务的发展至关重要,理财规划师要主动为客户分析风险承担能力和理财目的等指标,为客户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理财人员还要定期向客户传送理财详情,让客户对产品的收益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并为客户提供建议,更换理财产品。
2.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商业银行在设计和发行理财产品、销售理财产品和售后服务工作的时候,要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向顾客汇报相关信息,严格监管理财人员对客户销售理财产品的时候认真、全面的解释产品的风险结构,从而制定出完美的理财投资计划,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要求。
3.加大科技投资,培养专业的理财人员
各商业银行都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科技力量,加强对资金的投入,加大计算机网络软件建设,提高职员的从业素质,培养出个更多的专业理财人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
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c)-0228-02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金融市场为导向,通过一系列营销手段,引导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流向目标客户,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实现银行利润的最大化。具体来说,就是基于客户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保险等财务数据和一定的财务模型假设,全面综合的考虑客户的各种财务目标,对客户风险偏好进行测试,对投资组合进行调整,基于现金流、资产价值、各项财务指标的分析,帮助客户制定个性化的理财规划,向客户推荐需要的金融产品,并出具理财报告。
个人理财业务作为一项专业要求较高,并且具有量身定制特点的金融服务,它最初出现在美国,继而在欧洲以及亚洲的日本、香港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了迅速的推广。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下,个人理财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国外银行大多数商业银行可混业经营,其个人理财服务内容广泛,一般涉及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多种产品和服务,可为富裕客户人群提供个性化理财顾问服务和全面的资产管理服务。在过去几年里,美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每年的平均利润己高达35%,年平均盈利增长率更是达到12%~15%。
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开始尝试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投资顾问和个人理财服务。2004年11月,光大银行推出了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阳光理财B计划”,开创了国内个人理财业务的先河。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成为推动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先锋的直接原因是,在信贷投放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小银行储蓄存款占比较低,缺乏可靠的资金来源,而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能够增强其吸储能力,缓解资金趋紧的压力。2006年以来,随着个人理财服务需求的日益旺盛和市场竞争主体的多元化发展,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商业银行面对转变经营模式、拓展收益渠道的压力,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各银行逐步意识到唯有加快理财业务发展的创新步伐,通过负债结构与收益结构的转变,逐步形成理财产品与储蓄存款的联动效应,才能在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今,几乎各家商业银行都推出了相应的个人理财的业务种类。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明显滞后,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
由于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加之银行对个人理财业务在认识上和观念上的滞后,长期以来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往往更注重对大企业、大客户的金融服务,而个人银行业务仅仅局限在单一的居民储蓄业务。一些商业银行对个人理财业务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支持,现今国内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还是存贷差,而个人理财业务带来的中间业务收入仅占非常小的一部分,且发展个人理财业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各商业银行在短期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的情况下,一些商业银行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关注和支持力度不够。
银行理财品种缺乏,没有针对不同客户人群进行个性化的设计,这同客户需求显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内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还停留在很浅的层次,多数是存贷产品的组合,最多只能做咨询服务。对银行来说,结构性理财、信托、票据等成本、风险相对较高的理财业务占比较高,而基金、保险、券商理财等业务收入较高的产品占比不足。对客户来讲,现在的个人理财还只是一种技术服务,而不是一种真正让客户获得智能效益的服务。
商业银行营销手段普遍比较缺乏,拓展客户方法少,缺少有技术含量的营销方式,营销业务往往停留在关系营销的低层次上。商业银行的市场开拓意识不强,很多银行仍然习惯于过去那种坐在办公室里等客上门的做法,守株待兔,主动出击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不强。由于缺乏必要的宣传,一些商业银行即使设计出一些不错的理财产品,实际上了解的客户也不多。此外,虽然通过营销带来了客户,但相关的业务咨询,后续的客户维护却出现衔接不上的状况,使得许多客户关系犹豫维护不到位,最终导致客户的流失。
先进的信息科技手段利用率低,一些银行的自助设备、电子银行,特别是网上银行利用率很低,许多简单的存取款业务、代收代付业务,完全可以采取机器处理或客户自助的方式解决,但目前这些业务却往往集中在柜台办理,银行的排队现象十分严重,引起客户不满意。此外,个人理财业务,要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力求为客户一站式服务,这就必须依赖于前后台业务的整合。而目前商业银行机构设置中,个人理财业务往往归口于各个银行部,不能形成独立的业务系统,导致个人理财的业务条块分割。
商业银行往往缺乏复合型专业理财人员。个人理财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种类,要求银行人员是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必须全面了解个人银行业务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需要掌握证券、保险、房地产等相关知识。而且个人业务复杂零碎,需要理财人员有耐心有恒心有信心有耐心。但目前商业银行的理财队伍显然难以应付综合理财服务的要求,各家银行虽然不断进行培训,但离真正的理财经理要求有较大距离。高素质专业团队的缺乏,制约着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个性化金融理财服务。
借鉴发达国家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经验,结合当前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经后大力拓展个人银行业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要充分认识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在观念上,彻底改变固有的思想,彻底调整个人理财业务营销战略,提高个人理财业务营销效率。银行内在的各部门应建立更好的联系,各条战线集中兵力协力作战,有劲往一处使,提高个人理财业务的工作效率。个人理财业务对银行来讲,投入的费用少二佣金高,而且固定操作的成本也低,不仅能增加了利润而且回避了因开展其他业务所带来的风险。为了争取更多的利润,西方国家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品种已经越来越丰富,服务范围也已经越来越广,和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相比,个人理财业务在利润比重中有后来居上的趋势。在与外资银行竞争上,以个人理财业务为代表的金融服务显然是中资银行的软肋,我国银行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加强个人理财业务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方面的金融产品同质性很强,且真正适合理财服务的品种并不多。金融产品是做好理财的关键,商业银行可以在不违反现有政策的前提下创新理财业务。改进现有服务品种,完善功能,使其更加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如以银行卡为载体,对已有的私人银行业务产品、功能进行完善。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新的金融理财产品,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和长期的支持。在研究竞争对手及国际先进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产品类型的基础上,结合本行的实际,努力推出能代表本行特色的精品业务,以满足商业银行客户多元化需求。随着金融改革的进一步的深化,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合作可能将更加密切,为银行提供更多的个人理财业务品种创造了条件。各商业银行可根据自身制定的战略和客户定位的原则,确立个人理财服务的拳头产品,树立自身的品牌效应。
引入现代营销观念,加大金融理财产品市场营销力度。宣传和广告是信息时代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当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业务取得成果时,就必须全力以赴做好该成果的推广与运用。此外各商业银行要合理确定目标客户,针对不同客户群,实行客户分层服务和差异化营销。商业银行合理确定目标客户群并进行客户分层的根本目的,在于依据客户价值与贡献度差异,集中商业银行有限的资源用于提升对价值高且贡献大的客户的服务品质。商业银行要重视对存量客户的深度开发和营销,不断提高存量客户的贡献度。要不断加强高端客户关系管理,争取获得更多的业务量。对数量众多、业务稳定的中端客户群体,要采取稳固保持的营销策略。通过质量、服务的升值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产品宣传,使客户逐步了解金融产品的功能和手段,能够充分享受金融产品带来的实惠,由被动变为主动地接受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金融服务。
加快个人理财业务电子信息化建设,大力开展网络服务。首先要加快自助银行的建设以及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服务系统的开发,对系统中已有的个人理财金融服务品种进行不断的升级和完善,使客户借助营业网点的自助设备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手段自助完成个人理财金融服务。银行要做好日常系统的维护和保障工作,防范信息技术带来的系统操作的风险,及时处理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和自助银行等不能正常使用等问题。
加快培养和引进个人理财业务方面的专业人才,努力提高个人理财队伍的整体素质。个人理财客户经理是银行与个人客户之间的桥梁,也是银行的形象代表,其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个人理财业务质量的高低。因此,要在银行员工中选拔业务熟练、知识面广、具有丰富的市场营销知识和客户服务经验、有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整体素质较高的优秀业务人员充实到个人理财客户经理的岗位上去。商业银行要建立选拔、引进和培训机制,努力提高理财经理的综合素质。商业银行要尽早培养或引进相关的专业人才,努力提高个人理财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未来竞争打好基础。要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加大绩效工资在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分配比重,要在收入上体现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分配差距,通过公平、合理的分配体制,激励员工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5-0060-02
个人理财是指金融机构为特定目标客户提供财务分析、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来实现客户财务目标和自身盈利目标的多功能、全方位、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目前,随着人们变得越来越富有,理财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都在管理自己的资产。银行一直都是人们最信赖的伙伴,与此相对应。银行为了生存和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相继推出了多种个人理财产品,受到了广大客户的追捧和青睐,发行规模逐年增大,收益实现能力普遍增强。财富的增加和金融产品的丰富,也使个人和家庭对理财服务呈现不断增长的需求。中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短短几年的时间,整体处于起步阶段。个人理财业务开展过程存在诸多问题。这已经成为未来影响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障碍。下面就结合商业银行实际情况,谈谈目前个人理财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一、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居民的收入日益增加。据一项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千万富翁的人数已经达到96万,即每1 400个人中就有1个千万富翁,比上年增长9.7%,亿万富翁人数为6万,比上年增长9.1%。这些富裕人士需要通过理财渠道来实现他们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商机。近年来,在内在需求急剧增加的情况下。中国商业银行不断开发新的理财产品,已经成为个人理财的主力,产品已经从单纯的储蓄、国债发行等业务,发展到各种结构复杂的理财产品。目前市场上的银行理财产品基本分为保本型理财产品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可细分为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新股申购类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QDII产品以及股权类信托类理财产品。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仍处在新型发展阶段。存在着很多问题。
二、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l.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目前,各商业银行为了发展自己的个人理财业务,纷纷推出各种理财产品。尽管各家商业银行有自己的品牌,但是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个性化设计,导致客户不能根据自身的需要正确的选择产品和服务。一家商业银行开发出一种新的产品,其他的银行跟着效仿,尽管名称不同,但产品的特征大致相似。商业银行竞争的核心是产品的竞争,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才会使商业银行脱离低层次的竞争而实现不战而胜。同质化的产品使得银行间的个人理财业务缺乏竞争性,不利于开拓新的市场。
2.缺乏高素质的专业理财人员。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高智力的中介服务项目,它涉及到市场、资本、贸易、金融、投资等领域,要求理财人员不仅要全面掌握银行业务。同时应通晓各种金融商品、营销技巧、投资工具等。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的客户经理大多数是从传统的银行网点柜员中选的,虽然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财知识。但总体来说,仍然缺乏现代意义个人理财业务专家的全面素质。国内复合型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深入发展的瓶颈。
3.客户范围定位不合理。个人理财新规出台后,银行理财产品的门槛大幅提高——人民币在5万元以上,外币在5 000美元(或等值外币)以上。尽管门槛提高,但由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本金安全、收益较高且购买方便,成为众多稳健型投资者的不二选择。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再度加息,理财产品是不会水涨船高的。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选择银行理财产品还是要谨慎一些。因此银行理财产品被称为富裕投资者的选择。
4.存在重产品营销轻风险管理的现象。目前商业银行以销售业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这种导向弱化了有关商业银行经营合规性要求。在追求业绩增长的同时,忽视了因产品未达到预期收益或销售行为不当引发的客户投诉和监管处罚等经营风险。个人理财产品销售风险管理尤为重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客户分类不准确不细致。没有做到准确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投资目的、投资经验以及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二是理财产品销售时风险提示不足。未能尽职揭示产品本身的经营风险,客户风险评估问卷中部分评估项存在填写不真实、不准确现象。
三、改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建议
1.明确市场定位、合理细分市场。银行理财业务不是为了争夺存款,而是谋求增长模式的转变。商业银行要实现将理财业务从“产品导向”向“客户导向”转变,首先要了解客户的需求。银行可以通过建立客户信息档案,对客户的价值贡献程度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分析,通过调研不同收入人群、不同年龄段客户的理财需求。来实现客户市场的有效细分,然后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进行市场细分后,银行还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明确的市场定位。通过将市场定位于自身的优势竞争领域,有侧重地做精、做强相关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在为所有客户提供多样化服务的同时,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和专业。
2.自主开发、创新产品,提供个性化服务。差别化服务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基本思路,也是商业银行的基本经营手段之一。简单地进行“拿来主义”式的照搬照抄的创新会导致很多业务和产品产生“水土不服”、“南橘北枳”的现象,限制了银行理财业务本身的发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应以客户为中心,将对客户的分析作为设计金融产品和提供理财服务的前提,通过对特定客户群或目标客户群的财务状况、投资目的、投资经验、风险偏好、投资预期等情况进行针对性地分析和研究,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严格按照“风险可控,成本可算”的开发原则,为客户“量身订制”理财产品。通过设计个性化产品、提供层次化服务,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加强专业理财队伍的建设。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中介服务,它不仅需要业务人员有过硬的、全面的专业理财技能,而且还须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组织能力。理财师队伍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应该把加强专业理财师队伍建设、提高理财人员综合素质作为促进理财业务发展的主要任务。目前,中国的部分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具备专业理财资格的人员很少。为此,商业银行要加大对理财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开办各种课程。如金融理财师(AFP)和国际金融理财师或注册金融理财师(CFP)等,鼓励和支持他们通过相关方面的资格认证考试,来造就大量专业性、复合型、高素质的理财人员。只有这样,才能令客户信服,才能在未来的发展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4.加强个人理财业务中的风险管理。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是理财业务发展中的关键。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是挂钩的。通常情况下,收益与风险是正相关的,即风险越大,收益就有可能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投资理财产品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的,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理财产品。同时,银行的业务人员也应该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向客户推销自己的理财产品的过程中,除了向客户提示产品潜在的高收益外,还应该详尽地向客户提示潜在的风险。另外,商业银行应该加强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通过界定性质、分类规范、完善内控制度等办法。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做到对理财业务事前、事中、事后风险的全面控制。商业银行研发、销售和管理有关理财计划,必须配备相应的资源,具备相应的成本收益测算与控制、风险评估与监测、内部价格转移等能力和手段,对需要对冲处置的风险要有具体的技术安排。
参考文献:
[1] 杜娇.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新探索[J].金融经济,2009,(7).
[2] 于永勃.中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析[J].金融经济,2009,(3).
从需求的角度上来看,个人理财业务是随着社会的财富增长而产生的。当人们手中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人们所关心的就不仅仅是消费了,而更关心的是如何有效地将手中的财富进行分配和投资。到2004年底,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总额达12.6亿元,以企业家、知识白领等为代表的我国富有人群逐渐形成。由国家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七成居民希望自己的资产有个好的理财顾问,愿意接受银行推荐的个人理财建议和方案。同时,我国进入了老年社会,预期会有相当大比例的财富转移到下一代,更凸现了理财规划的重要性。人们对建立退休、教育基金、管理个人资产、保险和合法避税等个人理财需求会越来越大。
从银行角度来看,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基本上形成了现代金融体系框架,在体制上和制度上为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了保证。2005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导》更是为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发展规范了发展方向。我国银行低水平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再加上严格的资本管制和全球低利率的市场环境,很多银行纷纷把目光投向成本低、风险小、利润高的个人业务,提出打造零售银行的口号。另外,外资银行的进入无疑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挑战。他们在人才、经验、产品上都具有优势,更重要的是出于混业经营的体制下。他们一进入我国市场就迅速开展了个人业务,将理财规划的概念引入客户管理。因此,我国银行在巨大的压力下也迫切需要开展个人理财业务。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对个人的业务一直停留在储蓄存款的阶段。1997年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建立了国内银行界的第一家私人银行部。1998年中国工商银行在上海、浙江、天津等5家分行进行“个人理财”的试点。随后,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商业银行纷纷建立“理财中心”和“理财工作室”开展理财业务。2004年起以股份制银行为先导的一批名为“理财产品”的创新型储蓄投资产品纷纷投向市场,开创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先河,也使得理财一词深入人心。
目前,各银行都形成了较新的经营理念,提出了一系列经营措施,例如账户收费、定位高端,等等。同时,各行都借助与金融理论和科技平台推出了一些系列化和组合化的产品,新产品研制周期不断缩短、科技含量、复杂化程度不断提高,并逐渐由外汇理财、人民币理财向综合化发展、由公司理财向个人理财发展。一些银行还提出了品牌化、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例如招商银行的“金葵花理财”、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农业银行的“金钥匙理财”,等等。
我国银行理财业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业务发展中暴露出了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首先,以推销自己银行产品为导向,而不能以客户为中心。理财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而非以银行产品为导向。一般来说,银行应该在明了客户的真正需求后,根据客户的需要和客户的资金量来“量身定做”适合客户本人的资产组合,令客户称心满意。但是,我国大多数银行的理财业务从属于日常的销售,理财师也就是销售人员,在业务指标的压力下,他们大多以推销自己银行的产品为主,而不是客户的需求,有时甚至将不适合客户的产品推销给客户,更不要提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做”了。由于他们往往坚持投资人利益为先的原则,因此常给客户造成变相营销的印象,难以在长期内留住客户,创立品牌。
其次,在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上缺乏保障。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它的基本理念应该是“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新型综合性业务。而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虽然能够提供很多种个人银行业务,但是在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设置中,个人理财业务工作都在个人银行业务部,但中间业务,信贷业务分别由中间业务部、房贷部等多个部门管理,造成前台业务分块分割,无法实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再次,银行产品设计不能满足客户需求,控制风险能力不足。我国金融市场上个人金融产品数量不足,很多银行推出了自己设计的理财产品,虽然这些产品在客户选择上都设置了一定的门槛,在收益上高于同期储蓄利率,在税收和流动性上也做出了一定安排。但是,他们的主要卖点在于在固定利率制度下博取利差,银行的目的也在于以高利率与货币市场基金和其他银行推出的产品竞争,抓住客户群体,增加存款,吸收民间沉淀资金。因此,这些产品在设计目的和产品结构上都于客户理财需求不相配合,不能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
一些商业银行在推出理财产品的时候往往考虑的是如何抓住客户群,如何吸收资金,而对自身风险管理和收益能力考虑不足,甚至过分自信,往往给予客户承诺过高的收益,或是将一些条款写的含糊不清,令客户将预期收益误解为固定收益,甚至理解为一般的储蓄存款品种,对风险一无所知。但是,银行间产品的模仿速度十分快,其他银行也会迅速推出同类理财产品,并且承诺更高的收益。长此以往,理财业务会变成一场价格大战,银行不仅不能在理财业务上获取收益,甚至会蒙受资金和信誉上的损失。然后,我国银行尚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理财业务模式。目前,我国大多数理财中心使用的工具仍然是宣传图表、资料、计算器之类的简单工具,缺少专门为客户设计的电脑软件,和必要的查询服务和市场资讯服务,更别提为客户做理财分析、调查、量身定做理财目标和计划等。
客户资料库分析系统的建立和运用是银行个人理财的基础,并在个人理财业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目前国内多数银行运行系统是建立在账户的基础上,客户信息极为有限,这样的系统无法被有效地加以分析利用,导致理财业务的开展始终无法确定目标群体。
最后,高素质的理财人员缺乏。个人理财业务从业人员既要对银行、保险和投资产品有深入的了解,又需要熟悉国家税务、法律等规范,还需要对经济发展趋势有准确的判断,因此,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合格专业人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仅理财人员缺乏,而且人员分工不明确,难以形成专业化的理财队伍。
三、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方向
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了1000美元,国民财富不断累积,预计到2005年底,中国有13%的城市家庭年收入超过4万元,理财业务未来的发展空间和盈利空间都非常巨大,关键在于商业银行如何发展此项业务。
首先,银行要转变理财观念。面对国外银行的竞争,我国商业银行只有立足本国,建立雄厚的客户基础,不断完善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必须转变理财观念,从单纯的销售产品转向客户管理,树立为客户终生理财的意识,从追求高收益转向以风险控制为前提,从面向大众的个人银行业务转向客户细分,培养长期客户关系。
其次,提高个人理财业务的综合服务水平,树立品牌意识,加强风险和成本控制。由于金融产品的同质性和监管的非差异化,金融产品的模仿速度非常快,价格战在短期内难以避免。因此,银行要加强内部成本控制,更多的面向内部挖潜。但理财业务终究是一项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业务,要在长期中获得竞争优势,靠的是银行的信誉和服务的质量,要真正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有效整合前后台的业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综合的增值服务。因此,银行应在根本上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和信誉水平,强化风险控制意识,树立自己的理财品牌。
再次,加强客户资源管理。客户是个人理财业务的中心,商业银行应全面发展整体性客户关系管理,将客户关系管理作为吸引个人理财业务客户的重要工具。同时,银行防止优秀的理财知识、技能和客户随人员变动而离开,注意培养后备人员,增强客户的忠诚度。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问题:对策
一、绪论
个人理财起源于金融创新,所以国外学者大多从金融创新的角度出发,对个人理财业务产生的理论基础加以概括。熊彼特认为,创新可以通过模仿和推广来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又会导致银行信用和生产资料需求扩大。1952年马可维茨提出了投资组合理论;1964年夏普、1965年林特纳和简莫辛分别独立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而国内学者近年来主要以国内外现代商业银行为背景,研究了储蓄、银行卡、代收代付、个人信贷、个人投资理财、个人网上银行等各项个人银行业务的流程、营销、管理、实务、未来发展趋势及相关理论等诸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详细的介绍和有针对性的探讨。
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介绍和与理财相关的金融理论观点的总结,建立分析基础,并深入分析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以此为借鉴对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开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
(一)个人理财业务概述
我们可以对个人理财做如下定义:个人理财,是指个人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意识的财务规划和实施,获得自身资产的最大化,以实现自己的财产增值的目标。在国外,专业的理财机构会根据客户的收入、资产、负债等情况,在充分考虑其风险承受能力的前提下,设计个人理财方案并帮助客户实施。
在中国,个人理财形式按发展水平由低到高大致可分为事务理财、投资理财和生活理财3种。在事务理财阶段,人们把理财看作是一种给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的活动,通常采取“量入为出”的理财策略;在投资理财阶段,随着资产量大幅增加,抗风险能力增强,人们更看重投资的收益;在生活理财阶段,人们在生命周期各阶段进行投资组合的动态优化选择。以达到效用的终生最大化,并以包含整个生命周期的个人财务策划为特征。
(二)个人理财的相关理论
1、生命周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指出,人的生命周期可分为3个阶段:人力资本积累阶段、人力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化阶段和金融资本兑现阶段。个人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计划他的消费和储蓄行为的,以在他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的主要机构,可满足居民这一要求,帮助居民在整个生命周期达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具有不同的财务特征和不同的理财目标,只有了解这种财务特征和理财目标的差异,银行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理财计划。
2、传统金融学理论。传统金融学的核心内容是“有效市场假说”。根据这一假说发展起来了各种金融理论。包括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等一系列构成了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础的理论模型。这此理论模型也构成了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策略的理论基础。鉴于中国国个人理财业务实际,这里我们简要介绍与个人金融理财业务相关的部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
3、行为金融学理论。以耶鲁大学席勒教授为代表的一批金融学家认为,投资者是“非完全理性”的,金融学中应采用不同于理模型的其他人类行为模型,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行为研究方法引进到金融学的研究中来,形成以研究金融市场中参与者非理的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确定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在决策、行为以及市场定价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符合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
三、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模式的构建
针对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实际情况以及居民理财的习惯,借鉴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成功经验。构建中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模式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
商业银行为客户的理财依赖不同的投资工具,每种投资工具所需投入的资金量以及投资周期、风险和收益都是不同的。在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工具的选择多依赖于委托者的嗜好、理念和习惯,根据中国商业个人理财的实际情况。主要以下几种理财工具:银行存款、债券、保险、股票、投资基金、房地产、黄金、外汇理财产品、期货等。一般来说,客户在理财时不会只限定于投资一种产品,他们一般是将资金分散于几种工具,这就需要商业银行为客户制定出适合的理财类型组合。在个人理财业务中,商业银行能够为个人投资者(客户)度身定做投资组合,体现投资者人生各个阶段不同财务目标的特点,实现投资者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这才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
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创新研究
相对与国际大银行来说,中国银行业用于客户个人理财的投资工具还相对落后。现阶段用于个人理财的工具仍以传统的银行产品为主。因此,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工具的创新,应充分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国际性银行的理财产品,并根据中国的市场和客户对象特点进行改造。
(一)“利添利”账户理财
“利添利”账户理财是把客户的活期储蓄存款与货币市场、短债等低风险基金联接,为客户进行有效的投资管理和现金管理。一方面,利添利将客户的多个活期账户的闲置资金自动申购客户指定的货币市场或短债基金,以获得超过活期储蓄利息的投资收入,实现闲置基金的有效增值;另一方面,当客户的活期账户需要资金时,利添利可以自动赎回货币市场或短债基金,保证客户资金的及时使用,进行便捷的现金管理。“利添利”实现了“一拖四”的功能,可以实现工资、房贷、日常缴费、消费开支等多个账户的有效管理,也就实现了有效的现金管理。
(二)“稳得利”人民币理财产品 “稳得利”人民币个人理财产品是指以高信用等级人民币债券(含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其他债券等)的投资收益为保障,面向个人客户发行,到期向客户支付本金和收益的低风险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稳定,高于同期定期存款。
(三)“汇财通”个人外汇可终止理财产品
“汇财通”是指工行以一系列与利率、汇率、信用、股票或商品等挂钩的结构性产品为载体,向个人客户提供的外汇理财服务。2006年以来,随着外币理财市场竞争加剧,工行也加快了外币理财产品的发
行频率。每月都能保证有一到二期、四至五款产品销售,产品种类日趋丰富。较好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主要产品类型:
1、保本、收益率确定型。实际收益率在认购时即已事先确定。按照事先确定的收益率模式又可分为两种类型。(1)收益率固定型――整个投资期的收益率固定。(2)收益率递增型――投资期内每阶段的收益率逐步提高。
2、保本、收益率不确定型。确保投资者本金安全,但实际收益与某些市场参考指标挂钩,产品结构及参考指标的走势决定了该产品实际收益的高低。(1)与利率挂钩型。适合那些了解利率走势。并且愿意通过承担更大的风险以期获取更高收益的投资者。(2)与汇率挂钩型。适合对外币的汇率走势有一定的了解和判断的投资者。
(四)“珠联币合”人民币理财产品
“珠联币合”理财产品是与欧元兑美元汇率挂钩的人民币本金保障型浮动收益理财产品。欧元兑美元汇率分别满足在-1―4个汇率观察期内处在预设区间内时,客户可获年收益率依次为1.15%、2.3%、3.45%和4.6%。该产品为客户提供了无需外汇资金就可参与国际市场投资、博取高于目前固定收益产品收益的机会,同时,客户无需承担汇率风险。该理财产品全部在表外核算,银行主要取得管理费收入等中间业务收入。这一运作模式可以极大地满足银行分流高成本存款和加大中间业务比例的战略转型要求。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推出也可以大大丰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产品线,它不仅可以填补了中国理财产品市场的空白,同时。也为银行理财业务创新与发展拓展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研究得出,近年来。国内一些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逐渐增多,理财业务呈现从单一产品推销向综合理财服务发展的趋势。但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差距。国内商业银行要突破限制,必须更新观念,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创新经营机制,加强营销策略,加大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个人理财业务飞越发展。
根据全球金融业的发展潮流,金融混业经营将是大趋势。届时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业务界线将逐渐模糊,各金融机构的业务与产品将相互渗透。由于银行在金融机构中的核心地位,中国将会是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混业经营模式。由于突破了行业的界线,银行将能从事其它金融领域的业务,这将突破长期困扰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瓶颈,将极大的拓展与丰富个人理财业务的投资渠道,为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与创新带来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周宏亮,促进个人理财业务规范健康发展[J],中国金融,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