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现代建筑设计与施工中,绿色节能建筑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点。当前,我国政府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把节约能源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现代绿色建筑节能随着环保的重视也引起了人们的逐步重视,节能材料的广泛运用带动了环境的日益改善,人们开始注重建筑的节能和环保效益,也注重节能给人们带来的经济效益,而这些对推进社会技术进步、资源合理利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现代建筑节能技术的开发, 重视建筑节能经济效益就显得日益重要。
1.绿色节能建筑设计要点
对绿色建筑项目来说,建设单位必须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成熟且符合自身利益的相关建设。以房地产建设项目为例,以下几点就是设计绿色节能建筑的要点:
第一,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节能评估,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建筑和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节能评估,主要用能系统节能评估,主要耗能设备节能评估)。
第二,节能措施评估(技术节能措施概述,节能管理措施,能源计量措施,单项节能工程,能评阶段节能措施评估)。
第三,项目能源利用状况核算(项目的能源利用状况)。
第四,项目能源消费及能效水平评估(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评估、项目能源消费对所在地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评估、项目能源供应条件及落实情况、项目能效水平分析评估)。
2.某绿色节能建筑经济效益分析
某项目规划用地面积267亩,共需拆迁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面积17.9万平方米。该项目分为A、B、C地块,A、B地块将提供约20万平方米的安置房,用于就近安置片区内的被拆迁户,商业用房面积约6万平方米,将构建一条商业街。而C地块将打造成一个35亩的城市公园,建有假山,配以绿化景观,公园中央的水体将为鱼儿水鸟提供安静的栖息地。
该项目置身城市综合体中,规划及即将建设的大型商贸购物广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及中小学幼儿园等配套设施都将给居住在这一片区的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圈,危旧房将变身时尚生活区。本项目所采用的节能方式为:
2.1节能技术措施方面
(1)加强用电管理,使变压器处于高效合理的经济运行区间,以降低变压器损耗和电路线损。
(2)除了需要装饰的商业灯具外,主要建筑室内照明光源选用更加高效细管径的T5直管形荧光灯,室外路灯、庭园灯建议采用太阳能路灯系统。
(3)对项目区供水系统、通风系统和VRF空调系统实行智能化管理,加大设备维护保养。
(4)建议采用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用于小区的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节能电能。
(5)本评估报告建议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幼托、商业店面建筑楼顶集中设置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组成太阳能集热系统,集热系统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热能贮存在水中,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定温循环实现恒温水箱恒温出水供用。太阳能热水系统要与住宅建筑同步设计,解决太阳能集热器的摆放和安装问题,确保建筑物的承重、防水等功能不受影响,并充分考虑太阳能集热器承重、抗风雪冰雹等的能力。
2.2节能管理措施方面
(1)建议推行节能管理,健全节能管理制度,完善节能管理措施,并落到实处。项目在使用过程中应做到能耗测评,数据及时上报有关管理部门。投入使用后,应建立定期清洁灯具的制度,客厅、卧室、卫生间、门厅、走廊灯具每年至少擦拭2次,厨房灯具每年至少3次,使得公共场所灯的照明输出功率达到额定输出功率的95%以上。宜根据光源的寿命、点亮时间、照度的衰减情况,定期更换光源。更换照明设备前应对每个空间的照度等级和照明要求进行调查。更换光源时,应采用与原设计或实际安装功率相同的光源,不得随意改变光源的主要性能参数。除应急出口或有安保需求的场合,房间无人时应关灯。昼光充足的区域应关闭照明灯。
(2)加强空调设备维护管理。分体式空调每周清洗一次隔尘网,可省电20%左右。空调滤网则要经常清洁。
(3)加强区内供水系统的维护管理,对水泵、电机和电气系统进行定期的全面检查维修保养,保持供水设备处于完好与正常运行状态。维修养护人员应经常检查给水管道及阀门(包括地上、地下、屋顶)的使用情况,如会出现地下有漏水、渗水、积水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维修。每月定期抄读水表,发现读数有异常,应跟进分析,尽快处理。
2.3节能措施的经济效果评估
从项目建筑维护结构热工设计节能评估章节可看出项目设计建筑各部分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均符合或优于现行夏热冬暖地区南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性指标。同时,其设计的窗墙面积比、外窗可开启面积亦符合标准的规定。由此,我们可以判定,该项目设计居住类建筑和公共类建筑均为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节能建筑。当一个项目的设计建筑为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节能建筑时,根据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既定节能目标,可以肯定,该项目建筑的空气调节能耗最少可以减少50%,仅就空气调节能耗,就可以节约经济支出的50%。
关键词:绿色建筑;经济发展;评价方法;指标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 A
1、绿色建筑的深层含义
1.1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人们要把对环境的危害和影响降至最低,人们要爱护和保护周围的环境,节约资源。绿色建筑就能将建筑物对环境的危害降至最低,使人们节约环保。
1.2改善生存环境
人们建造和使用建筑物的目的就是是自己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而建筑环境的健康舒适是人们的基本要求。对于最近几年周围环境日益恶劣,频繁爆发传染性疾病如非典SARS、甲型H1N1流感等,凸显出健康舒适环境的重要性。而绿色建筑既能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又能给人么提高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
1.3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
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建筑物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人们要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关心、爱护,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才能兼顾与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才能实现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1.4绿色施工是企业转变发展观念、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
绿色施工的实施主体是企业。当前我国建筑业企业仍然主要通过铺摊子、比设备、拼人力来获取企业效益,往往最注重经济效益,越来越关注社会效益,对环境效益还缺乏足够认识。企业项目组织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的重心一直放在工程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上,现场污染和浪费现象普遍严重。绿色施工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绿色建筑效益分析
(1)绿色建筑的效益根据其模糊程度可分为显性效益和隐性效益。一般来说,显性效益可直接体现出来,且受益主体清晰;而隐性效益一般不直接体现出来,受益主体多而杂。通常来说,绿色建筑的显性效益即是其经济效益,可以通过计算相关的财务指标对其进行评价,而其隐性效益主要包括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绿色建筑的效益根据效益的性质不同,又可分为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为显性效益,通过对绿色建筑的能耗分析,计算出与基准建筑的能耗差,即绿色建筑的节能量,并根据各地能源的实际价格,计算出所节约的能源的经济效益,并依据相关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对其进行经济性分析。和传统旧建筑相比,绿色建筑主要采用较环保的建筑材料,能够对环境的影响、破坏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对室内环境影响最大的是建筑装饰材料和室内设施方面产生的污染。
3、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及指标
(一)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是指在计算期内对拟建项目方案的各种有关技术经济因素和方案投入与产出的有关财务、经济资料数据进行调查、分析、预测,对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计算、评价,通过多方案比较,对拟建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做出全面的经济评价,为拟建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根据经济评价的角度、范围、作用等,可将建设项目经济效果的评价分为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两个层次,其中财务评价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第一步,同时还是经济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一个绿色建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效果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项目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则取决于选取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只有选择正确的评价指标体系,经济评价的结果才能和客观实际情况相吻合,才具有实际意义。一般来讲,绿色建筑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不是唯一的,根据不同的评价深度要求、可获得资料的多少及项目本身所处的条件不同,可选用不同的指标,这些指标有主次之分,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反映项目的经济效果,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对其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一般而言,有三种不同的分类方式,即按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分类、按绿色建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类别分类、按绿色建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性质分类,此文不再详述。
4、提高绿色建筑经济效益策略分析
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将绿色建筑节能用经济价值来量化
绿色建筑无可厚非的会给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生活空间,那么如(何)量化这种建筑的经济价值呢。我们不只是追求单纯的环保性目标,更不是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而是把环保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我们不只是意味着地减少所有费用,其实在在建设费用上是有所增加的,如对于打桩基础设施的利用,我们花了一定的精力研发相应人工系统,在此处建设成本会有所增加,但此处所增加的成本会在后期工作中得到应有的补偿,提升了铺设地基工作的成效,减少重复性建设。
(二)完善建筑功能,提高建筑标准
对建筑物的使用价值进行评价的标准在于其是否符合适用、可靠、耐用等各项要求,并且要符合目前经济上最优条件所制定的各项建筑标准,尽可能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物质要求。所以要不断更新建筑行业的各类标准,才能不断完善建筑的功能,以达到提高建筑项目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加强对建筑质量的管理与监督
(1)建立建筑质量监督体系。只有严格制定各项建筑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而且要对这些标准和体系及时的进行监督和检查,同时建立建筑质量监督体系,实行第三方认证制度。
(2)建立建筑质量保证体系。建筑质量保证体系就是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全面开展质量管理。制定质量检查、验收评比制度对建筑的规划设计、现场施工过程以及各种建筑配件等进行严格的检查;根据建筑标准,建立完善的审查、监督机构对建筑物和建筑配件以及设备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这些做法改变了过去只对工程质量进行事后检查的消极方式,从根本上改善了监督机制,有利于提高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
(3)加强对建筑材料质量的管理和监管。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建筑安装工程中,材料成本的使用已经超过了工程成本的七成,面对竞争愈加激烈的建筑市场,尤其是在当前已经实行了实物量清单招标后,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所有企业努力的目标。而选用最多的方式是在使用材料时进行合理的节约,控制材料使用费,这对于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优化建筑节能
因为选用了节能材料,例如对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太阳能的利用等,节能建筑的初期投资往往会相对高一些,使得建设费用有所增加,但是从长远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使用节能材料不仅不会浪费物资,而且可以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首先从能量效率方面来看,节能建筑有着非常可观的效益,而且能够在一定的时期内收回用于购买节能材料所花费的费用。而且,在节能收益和节能投资持平之后,就可以进入节能建筑的纯收益阶段。
结束语
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全球面临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的今天,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主要奋斗目标,大力推行绿色建筑,提升建筑经济效益是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尤其对我们中国来说,节能生态、绿色环保、经济效益有明显提升的建筑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邓世维.绿色建筑的经济理性与对策[J].中外建筑,2011,(08).
邓汉斌.绿色建筑经济性评估研究[J].现代商业,2009,(12).
贾明,朱海潮,魏晨辉,潘盛德. 绿色建筑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J]. 陕西建筑,2009,(09).
王娟,张玉明.对住宅建筑经济性分析[J].知识经济,2009,(07).
关键词:太阳能;绿色建筑;资源节约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太阳能在高校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高校中大规模应用太阳能技术的条件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对于将太阳能技术和建设技术结合起来的新型绿色建筑技术还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产业化规模,一些建筑作品还停留在理论和概念层次。技术不够成熟,应用起来观赏性居多。当前,根据调查分析,目前大部分高校已建成,太阳能在高校中的应用主要以太阳能能源系统改造为主,通过设立单独的能源改造系统,其中以上海海洋大学学生公寓太阳能集中式热水系统为代表,该系统为目前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工程。总集热器面积为6472m2。系统日产热水量为845吨,可同时满足32栋宿舍楼的近16000人的每日热水需求。据不完全测算,每年可节能40%-56%,对该校区所在的临港新城低碳功能区的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效益评价指标的选择
一般而言,绿色建筑的初始投资会略高于传统建筑,但是在运行阶段绿色建筑因为资源节约和健康效益所带来的额外收益能够弥补初始阶段的投资增加值,因此要具体分析绿色建筑和传统建筑才能体现出其优势。
在对比过程中,应当以传统建筑作为分析绿色建筑经济数据的依据,将绿色建筑在各阶段的费用和传统建筑对比的变化率体现出来,在相同的折现率和研究周期基础上,以相同的经济指标评价绿色建筑的经济可行性进而为决策者提供依据。本为从国民经济视角出发对绿色经济建筑的费用和效益进行经济效益评价,以社会折现率作为资金折算标准,对下列指标进行计算作为分析评价依据。
(1)差额效益费用比率
在差额效益费用比率方面,本文利用社会折现率指标来计算的绿色建筑项目在全寿命周期内所所获得的差额收益现值与差额费用现值的比值。其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在该公式中,其中差额效益费用比率用R表示。Bt则表示第t年的差额效益情况,Ct表示第t年的差额费用情况,此外,利用ic表示社会折现率指标。
利用N表示全寿命周期内的各个阶段。
通过该公式可以看出,当差额效益费用比率指标R>1时,表示与传统建筑方案项目,该绿色建筑方案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价值。当差额效益费用比率指标R=l时,说明传统建筑方案与绿色建设方案在经济效益方面是均衡的。也说明绿色建筑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才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当差额效益费用比率指标R
(2)差额投资回收期
在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指标选择时,要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为了有效的衡量时间的时间价值,本文选择了差额投资回收期指标,该指标在充分考虑到资金时间价值的同时,利用绿色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总体收益抵偿绿色建筑总差额投资所需的时间。其中绿色建筑总体收益则是通过叠加各项技术收益来实现的。并且把各类生产技术综合进行汇聚。由于在投资管理中,快速、有效的收回投资成本是项目建筑所关系的问题,因此利用差额投资回收期的方法可以更为直观并且易于理解。其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在该公式中,其中T表示差额投资回收期,利用n表示累计差额净现金流量出现正值的年份信息。第n年的差额净现金流量数据则利用NDn来进行表示。通过差额投资回收期指标客观全面的表示出初始投资增量费用的资本周转速度情况,通过指标可以看出,其项目差额投资回收期越短,表示初始投资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收回,其绿色建筑项目就越经济,所以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绿色建筑相比传统建筑所增加的初始投资费用是否合理进行有效的判断。
3.草堂校区太阳能应用经济效率估算
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太阳能供热水实际建设过程中,其集热系统面积为1856m2。项目总投资人民币367万。项目运行维护成本按照总投资的1%计算。利用回收投资期的方法对项目的经济消息进行评估。
从天然气供热方面来看,根据以往学生适用情况以及消耗的天然气情况来看,可以估算出该燃气锅炉的效率为55%。并且根据寒暑假情况,设定每年集中供热月数为8个月。初始水温为15℃,使用水温为55℃。每天洗浴人员为2500人次。计算出太阳能供热系统与天然气锅炉供热相比的年经济效益为81.1万元。
通过该经济效益分析可以看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采用太阳能供热水后,其内部收益率为19.7%。大于平均社会折旧率指标,项目净现值为为222.7.为正,证明项目在经济效益方面具有可行性,并且可以获得良好的收益情况。项目的差额效益费用比率为2.05.证明效益的收益情况明显高于项目的成本支出。证明采用太阳能供热水方式比传统的天然气锅炉供热水方式可以获得更好的收益率情况。并且项目的差额投资回收期为6.73年。证明与当前的天然气锅炉供热的方式相比,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采用太阳能供热水项目前期投入的项目投入成本最短在6.73年内即可全部收回,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4.草堂校区太阳能应用节能效益评估
根据年节能量的计算公式:,,年节省标煤量:其中,计算可得:(吨标准煤)简单年天然气费用的计算式,其中Cc表示天然气能源与标准煤的折算系数,根据以往的经验,其折算系数在1.1到1.33千克每立方米不等。本文在计算过程中,取均值:1.165。表示天然气单价,则折合计算节省天然气费用为: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利用太阳能替代天然气供热水方式,每年可以节约天然气费54.59万元。
结束语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采用太阳能供热水的方式在投资回收期方面、能源节约方面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切实的达到了对环境保护的目的。
参考文献
2006年我国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008年8月28日,建设部了《绿色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及《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上述政策从6个技术体系方面对住宅与公共建筑进行考核,即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材与水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及室内环境质量及运营管理.在综合考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2绿色建筑的效益指标研究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2项指标主要是指绿色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基于效益的角度,可以把两者归结为相对于传统建筑,绿色建筑所带来的环境效益;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运营管理等更多的体现为对于成本的节约,可以概况为绿色建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提供的服务与功能主要是指绿色建筑给人们带来的舒适空间和减少疾病的机会,可以概括为绿色建筑所带来的个人舒适度[2].因此,绿色建筑的效益指标包括: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个人舒适度.
2.1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
和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主要采用较环保的建筑材料,能够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的小.环境效益主要包括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对室外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其中CO2的排放量占99%以上的比例.对室内环境影响最大的是建筑装饰材料和室内设施方面产生的污染,则处理室内环境污染的费用为绿色建筑在室内环境方面增加的效益.
2.2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
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节地、节水、节材和节约能源及减少运营管理成本等方面.在节地方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规定绿色建筑的建造应该是在集约利用土地、优化土地使用基础之上的,能充分利用工业废料,以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在节材方面,指结构施工与装修工程一次施工到位,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装修时避免重复装修与材料浪费等;在节水方面,绿色建筑要求采用节水型器具方式降低用水量等;在节能方面,绿色建筑应该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充分考虑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能够减少空调使用和照明等.
2.3绿色建筑的个人舒适度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对空间和室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绿色建筑更多地利用自然光、自然通风,使室内空气质量大为改善,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减少了生病的机会.
2.4绿色建筑的效益指标度量
有学者运用生产率变动法、疾病成本法、机会成本法、预防性支出法、置换成本法等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但其局限性在于仅针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独立计量,且各指标采用度量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不同性质且采用不同方法计量的指标可比性差,从而使用这些方法很难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为了把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个人舒适度转化成能够进行度量的效益性指标,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专家打分的方法,对绿色建筑的效益指标进行量化.
3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研究
寿命周期成本核算(LifecycleCosting,LCC)是指“将特定产品、技术或系统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全部成本与效益”定量化[3].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包括建设期费用和运行期费用.建设期费用主要包括构成建筑实体的材料费、建筑施工的人工费和机械设备费、建筑施工的管理费、方便施工采取的相关措施费以及为完善建筑功能安装的配套设备及其安装费等.运行期的费用主要包括能源消耗费用(电力、燃力、热力)、建筑结构和实体维护更新费、设备维修、改造和更新费[4-5].对于绿色建筑而言,建设期费用会比传统建筑费用高.有关资料显示,同一项建筑物,运用绿色建筑设计、建造技术和手段与传统的设计、建造技术和手段相比较,绿色建筑平均增加额外的费用大约为总投资的2%,绿色建筑的初始成本要比传统建筑高5%~10%[6],而运行期费用却比传统建筑费用低.其运行期费用的节约主要体现在公用设施的节省和维护费用的节省.
4绿色建筑的效益费用分析
由于效益费用的内容和性质各不相同,为了使其具有可比性,故把方案的效益和费用先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利用式(1)进行方案效益的无量纲化处理,利用式(2)进行方案费用的无量纲化处理,利用式(3)进行方案的效益费用分析.方案效益系数=本方案效益得分/各方案效益得分之和(1)方案费用系数=本方案费用/各方案费用之和(2)方案的经济效果=方案效益系数/方案费用系数(3)根据式(3)的计算结果,方案效益费用系数比最大的,就是最优方案.
5实例分析
某建筑工程,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和普通建筑标准分别设计了2套方案,拟对2套设计方案进行优选.业主首先请专家对项目2套方案的效益进行了打分,有关数据如表2所示.然后业主请造价工程师分别计算了2套方案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其中绿色建筑费用为1650元/m2,普通建筑为1580元/m2.
5.1效益权重的确定
利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确定项目效益权重[6].
5.2项目效益得分
业主请9位专家分别对绿色建筑和普通建筑的效益进行打分,然后利用求平均值的方法,确定效益的得分。
5.3项目方案比选
根据方案的效益得分,按照式(1)计算各方案的效益系数;根据方案的全寿命周期费用。计算各方案的费用系数;在此基础上,按照式(3)计算各方案的效益费用系数比,具体如表3所示.根据表3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绿色建筑方案的效益费用系数比大于普通建筑方案的效益费用系数比.对该建筑工程,应采用绿色建筑方案.
【关键词】绿色建筑 经济发展 环境效益
绿色建筑是以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来建造低环境负荷下安全、健康、高效、舒适的环境空间,其发展目标是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做到与自然环境亲和,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发展绿色建筑经济,就是以推动绿色建筑为基础,把绿色建筑扩展到绿色社区、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城市,从而在这过程中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只有以绿色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化来取代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化,才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实现对内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我国绿色建筑在建筑市场上尚处在起步阶段,发展程度较低,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我国绿色建筑市场的发展最终要依赖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但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市场的运行机制还不完善,而且市场失灵的现象也难以消除,使得绿色建筑生产者的内部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因此,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
政府做好对绿色建筑市场的引导和培育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市场体系尚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够健全,统一的、开放的、公平的、规范的、有序的市场尚未形成。我国绿色建筑市场是社会经济大市场的一部分,同样也存在着这些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现实经济中存在的市场失灵。市场不能自动将产品的环境费用计入总成本,故而无法正确反映环境和社会总价值。基于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假设,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其生产经营活动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资源配置以效益为原则,而环境保护活动往往不产生直接的效益,即使有经济效益,多数低于主产品的利润率,企业往往缺乏搞好环境保护的内在动力,这就需要政府的适当干预来纠正这种“市场失灵”,如对绿色建筑开发商予以财政补贴,而对非绿色建筑开放商或使用者则进行征税。由于市场经济本身的自发性、盲目性和高度的竞争性,也会造成经济的畸形发展和对环境的破坏,因此,除上述提及的经济政策以外,还需要采取行政、法律、道德等其他手段进行干预或引导。市场经济越发展,保护环境的政府行为越要强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政府职能看,应当强调更有效的宏观调整机制,客观上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这必将使政府履行环境监督管理的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促使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绿色建筑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追求的是企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最终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只有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才有可能实现经济和环保的双重目标,才有可能适应现代市场机制。而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存在许多问题,如: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市场机制,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使环境资源管理和发展市场化。同时,要强化相关的政府功能,尤其在市场机制下的环境保护失效时进行强有力的政府干预,才能使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从绿色建筑的收益来看,尤其是建筑节能以及效率提升等,主要是一个长期效应。而从成本的角度,绿色建筑能获得成本效益,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共识,然而其主要的受益方是建筑的使用者或业主,而不是承包商。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可将部分附加成本转移或将部分效益转移给承包商。
绿色建筑面临着来自技术方面和经济方面的双重挑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绿色建筑所要解决的是经济的外部性问题(这个概念也包涵在“市场失灵”里,似乎有点重复)。绿色建筑包含了当代人对后人在道德上的责任与承诺,然而,在推行绿色建筑时,仅靠道德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为了使绿色建筑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需要将外部成本内部化,尽可能消除非绿色建筑的外部不经济性。要使人们觉得,绿色建筑不仅对后人有利,对自己眼前的利益来说也是“划得来”的。
加深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科学认识
根据我国2006年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它是包含了多项节能技术的复杂系统,兼容考虑了各种节能技术,同时也带来了各项成本费用的增加。而绿色建筑在时间上关注建筑在“全寿命周期”(我国规定建筑的寿命为50~70年)内对环境的影响,这也意味着绿色建筑在发展时需在“全寿命周期”内考虑成本增量问题。
增量成本(Incremental Cost)的经济学概念是为增加一定的产出量而增加的成本。结合经济学长期增量成本分析理论,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设计建造一个绿色建筑项目,涉及多项技术策略的制定,各技术的成本增加可预见的产出量的时间阶段存在不一致性,使得难以从产出量进行分析。且不论从业务增加,还是从要素增加进行评价时,都与非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策略存在一定的互容性。从近期的效益来看,绿色建筑也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开发商如果从绿色建筑的全寿命经济效益来看,可以发现尽管其初始成本要高于普通建筑,但其运营成本却比较低,同时能耗和费用也会大大降低;而开发商在进行土地改造时,对建材等均可回收利用,也可以卖给回收站,那么可以减少其清理成本,也增加了其利润空间等。同时对于使用者和社会,绿色建筑也有美化居住环境、节约环保费用的经济效益。通过合理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绿色建筑是能够收回其初始阶段的增量成本的。绿色建筑的大力推广,可以在其全寿命周期内,减少国家的建筑能源需求;通过建造更为节能的绿色住宅,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制定的节能目标的保障。因此,绿色建筑在其全寿命周期的开始阶段,会有较大或一定比例的增量成本,但在全寿命周期内,其显著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完全能够弥补其开始阶段的增量成本。
完善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政策体系
中国的绿色建筑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政策体系尚不完善,如政策机制建立的时间较晚、缺乏相应经济激励措施等,都是制约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应尽快建立健全适合国情的、切实可行的绿色建筑经济的政策体系,以推广机制的建设和评价标识体系促进绿色建筑经济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节约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①的目标。我国绿色建筑政策现状表明,我国应在绿色建筑经济机制建设的基础上实行强制性与激励性并举的政策,以绿色建筑经济全项目管理为手段,最终建立适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绿色建筑经济的政策方案。
强制立法促进绿色建筑经济发展
在我国,绿色建筑有关标准还处于推荐阶段,应考虑强制立法,从而进一步规范绿色建筑经济的市场运作和发展,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首先,立法与强制性条文的主要实施对象应首先着眼于示范区域与示范建筑,从经济水平较发达城市中的示范工程开始,逐渐扩大绿色建筑的影响力,如深圳市光明新区“绿色城区”示范工程要求对城区内所有新建建筑推广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天津滨海新区跨国合作的“中新生态城”项目也要求城区内所有新建建筑为绿色建筑。从这些示范工程开始,由点到面,最终使绿色建筑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从而推动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
其次,通过规定逐年提高绿色建筑达标比例,逐步发展绿色建筑经济。在制订强制性条文时应注重其适用年限。一般情况下,考虑到绿色建筑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产业,采用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因此绿色建筑相关的强制性条文的适用年限不宜太长,并宜考虑定期修订,这样一旦技术有所进展,绿色建筑总体水平上升时,有利于及时有效地更新或制订更高的标准。
再次,强制推行绿色建筑适用技术。如选择适合本地的各类技术(如外遮阳、自然通风与采光、太阳能光热利用、透水地面、雨水利用等),推荐节能材料使用。以上各条都可通过立法手段推广,以及提升为强制性条文予以确定,通过技术审查和行政许可的方式具体落实实施,全面提升我国建筑的技术内涵,从而大力推动我国绿色建筑业发展壮大,同时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
总之,发展绿色建筑经济必将涉及到社会、经济、技术、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还需要根据各地的自身条件、发展状况,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我国各地取得促进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效果。(作者单位分别为: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本文受浙江省科技厅高技能人才计划项目《高职房地产专业实训基地运作机制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资助,项目编号:浙科发计[2010]169号)
关键词:房地产;绿色建筑;建筑技术;开发与应用
绿色建筑又称生态建筑或者可持续建筑。我国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指出,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材),减少建筑活动的污染,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能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适用空间,能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建筑。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在房地产的开发中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刻不容缓。
一、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人们对于绿色建筑的要求
现在,人们对于居住条件的要求已经从生存型转变为舒适性,特别是环保意识的加强,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居住条件的环境质量。此外,人们对于环境的综合质量开始有了较高的要求,买到的房子是否有保值、升值的能力,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这就要求开发商在提高住宅的建筑水平,改进住宅的建筑技术方面下功夫,也为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埋下了伏笔。
2、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有目共睹,但是,对资源的消耗却也是触目惊心。我国传统建筑业一直坚持搞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这种发展方式使经济的增长建立在能源大量消耗的基础之上。另外,房地产发展对于环境的污染也比较严重,据研究发现,建筑活动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环境污染总量的1/3还多。而且还造成了大量无法处理的垃圾,形由此看来,在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绿色建筑新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
二、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的现状
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2005年颁布的《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的一大进步,《导则》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定义,并且提出了“节能、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框架,这使绿色建筑技术更加明确和体系化。另外,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2004年建成的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就是应用我国自主创新的绿色建筑技术的典范。但是,目前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引进技术无法本土化、绿色建筑技术的成本过高等等。这些问题成为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的瓶颈。
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起步较晚,因而难免要大量地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但是,如何能将国外技术本土化,创造结合本地实际的实用型技术,这是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应用难题之一。另外,绿色建筑技术的成本亟待降低。目前,我国的生态楼盘标价往往较高。在中国,绿色和生态总是让人联想到“贵族享受”。这主要是因为绿色建筑采用了一定的新设备和新技术,因而初期的投资较大,成本较高。在房地产市场上往往出现绿色楼盘“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所以,降低绿色建筑的成本成为推广绿色建筑技术的关键。
再者,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产业化和水平较低,环保产品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机制和环保经济产业链。建筑施工队伍的素质仍然较低,对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仍然缺乏经验。这成为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的障碍之一。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无法协调也是制约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的要素之一。绿色建筑技术使用的目的在于提高房地产业对于建筑材料的利用率,但是,过多的技术叠加也不一定就能优化资源的配置。过分的应用新技术反而会降低经济效益,从而使房产的综合效益大打折扣。这就需要开发商和设计者在住宅建筑的设计过程中,统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途径
针对我国房地产开发中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现状,笔者认为,在开发过程中,应当把好“三关”,即“设计关”、“能源关”和“材料关”。
首先,建筑物的造型设计对建筑物的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物内外的热量交换、通风采光等性能,也就是说,直接影响到居住者的舒适度。例如,良好的住宅设计能够通过对太阳能的利用来实现绿色节能的目标。较好的房屋朝向能够利用太阳能控制建筑内的日照环境,改善居住环境的小气候,提高舒适度,合理的建筑布局能够提高小区的通风效果,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充分利用环境制造自然风,可以夏季降温的能源消耗。英国的德蒙特福特大学的工程技术馆,就是采用建筑设计降低能源消耗的典范。该馆通过各种巧妙的设计,使它在夏季的时候室温不超过27℃,在有阳光的白天无需人工照明。
在住宅建筑建设中,对于新技术的应用,也往往成为绿色建筑关注的重点。一些高效节能技术,如太阳能技术、地热泵系统建筑垃圾的处理技术都是体现住宅建筑环境效益的关键。
目前,对于太阳能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利用太阳能发电可以大大地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此外,水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受到绿色建筑技术的青睐。这就需要建筑开发商和设计人员在住宅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的清洁能源,降低对能源的消耗。
地热泵系统是从低温能源中取热,提升温度之后为建筑物供暖和供热。解决居民采暖和生活热水供应的问题。热泵型家庭热水机组就是比较常见的地热泵系统之一,它是通过从室外空气中提取热量来制备生活热水,当没有余热或者废热可以利用的时候,这种方式是为家庭提供生活热水的最佳方式。此外,还有空气热源泵,地下水热源泵,污水水源热泵等等。
垃圾处理技术是通过一定的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技术手段将建筑垃圾进行处理,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比如美国的CYCLEAN公司采用微波技术,可以100%回收利用再生沥青路而料,其质量与新拌沥青路而料相同,而成本可降低1/3 。
关键词:绿色建筑;经济性;费用;收益
一、绿色建筑的界定
对于绿色建筑的定义虽然目前各房地产开发商打“绿色”的旗帜,有些人为绿色是房屋的材料达到环保,采用节能低碳等技术,有些认为在建筑中增加绿色的成分或者是扩大绿色植物的种植等等。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权威的界定方法。本文中所用的概念将采用2006年6月1日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定义即: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二、绿色建筑遵循的原则
(一)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未来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也应该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包括低污染,经济效益低,对环境保护有利的绿色道路。可持续发展即使当代人的利益也是后代人的利益问题,因此在1992年第一届世界首脑会议在里约热内卢召开就已经通过了《21世界议程》,在这个章程中提出了一个可持续消费的范畴。因此1994年在联合国环境署发表了《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的报告中指出可持续消费作如下界定:“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是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要。”根据这一个界定定义,我们必然可以知道绿色建筑是和可持续建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只是可持续建筑的范围比绿色建筑的范围更大而已。绿色建筑应该也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也具有可持续性。
(二)整体性原则
绿色建筑作为建筑业的一部分,它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发展历史使命和趋势,同时也兼顾了社会的环境利益需求,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孤立的只求自身的发展而是应该与社会环境经济三者协调统一起来,实现共同发展。
(三)平等和公平性原则
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全球问题每个公民都有权利和义务维护社会利益和环境的利益。在这个问题上任何人都是平等的,绿色建筑对于保护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保护环境方面我们还应该考虑到环境的公平问题,包括国际公平,代际问题等。
(四)规律性原则
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绿色建筑的实施也是在遵循一定规律的基础之上,在遵守自然规律和人类需要的同时也本着节约经济的要求。进行设计,时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经济的发展需求。
三、绿色建筑的经济性例析
(一)绿色建筑的费用效益经济性方案
1.确定绿色建筑的费用效益的范围
在绿色建筑的费用效益经济性方案的过程中,确定范围是重中之重,范围过大的话不利于费用的经济性分析,不能正确的找出到底哪些是绿色建筑中最重要的必要的经济要素,最些事非必要性的经济要素。范围过小的话容易忽略掉一些重要的对绿色建筑有用的费用因素。因此确定一个合理的绿色建筑费用效益范围对于更好的分析绿色建筑在经济,环境,社会三方面中利益的最大化。分析的时候可以采用量化与不可量化的形式进行分析即效益与效果的分析或者效益与定性的分析。
2.绿色建筑的费用的经济性分析和识别
分析是为了更好的找到绿色建筑在经济,社会和环境当中的影响因素,以及这种影响因素可能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的后果,找到了绿色建筑的后果以后我们就可以分析出这种后果可能给经济带来的损失,估算出损失的值有多大或者是这种后果带来的正面的经济效益将会促进公司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
3.绿色建筑的费用效益分析的量化
对于绿色建筑的费用效益分析只能是从定性到定量发展的过程。定量化也是从影响后果的定量化到货币量化。而后者是经济分析的一个最根本的基础。
4.费用和效益的比较
既然绿色建筑的费用效益分析是通过量化实现的,那么也正是量化使得费用和效益之间有了可比较性。当然这种比较是以货币量化为基础的,那么这种比较是以需要货币数据才具有可比较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因此在分析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这一点把货币折算到同一时间上进行比较。
5.绿色建筑的费用效益分析结论
任何一个方案的提出无非是要解决一个问题,然后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绿色建筑的费用效益分析也是如此的,通过设计这个方案进行分析找到绿色建筑是否能给经济社会环境带来效益,是否值得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投资。
(二)绿色建筑经济性例析评价
绿色建筑的经济性涉及到很多个方面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等。因此无法一一面面俱到,所以本文以某小区为例进行分析。而且主要是从某小区的节能方面进行分析,分析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统一的最大化。
1.某建筑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该建筑基本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J50176-93),但是显然与人们所要求的舒适环境及不相称,也无法满足建筑节能的要求。他的建筑主要是采用的砖混凝土的结构,外墙的砖墙的厚度是240毫米厚,外墙实际热阻为0.37~0.46K/W,屋顶采用的是121m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加防水层。平均的传热系数是6.5W/(・K)左右。未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人们也迫切的要求建筑的热环境节能技术能够得到提高和改善。并且迅速的扩展到全国各地区。
2.某工程的概况及范围确定
某建筑工程位于四川省某区,该区的总建筑面积为38670平方米,容积率1.60,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7以上。其中住宅面积达到了34450平方米以上,商场的面积为4220平方米左右。该建筑的墙窗比例为0.27-0.34之间,平均为0.305,该建筑的整体系数为0.26-0.33之间。夏季主要采用的是热反射窗帘建筑,能够提高窗户的保温性能和气密性,这点是绿色建筑节能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外墙主要采用的是单面抹20mm厚保温隔热砂浆加KP1多孔叶岩砖,传热系数为1.41W/.K.屋面采用蓄水的是覆土种植,这样不仅增加了屋面使用的价值,同时还使得热工的性能极佳,传热系数0.62W/K,其次还增加了绿化面积,改善了该区气候。
3.一般建筑与绿色建筑节能方面的造价比较
(1)造价比较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加之资料数据不齐全,目前只能对窗,屋顶,外墙等方面的节能技术造价的增减造价进行比较分析。
(2)造价计算
1)墙、窗面积占单位建筑面积百分比
由表二知:单位面积的增加造价是6.7元,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增加造价是5.6元,可以算出外墙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计算是: 5.6/6.7=84
由表一可知:单位窗面积节省造价21元,平均窗墙比为0.305(该数据见上面的文字中)。可以通过计算得知窗占建筑的面积为: 0.305×84=25.6
2)墙、窗节能增加的单位建筑面积造价分析
由表一可知,窗节能节省了单位窗面积造价21元,其节省的单位建筑面积造价为7.14元(21×34%=7.14);外墙节能是增加了单位外墙面积造价3.5元;其增加的单位建筑面积造价为2.94元(3.5×84%=2.94);由表分析可知屋顶其造价不发生变化。则该建筑采用的节能技术可节省单位建筑面积造价为5.63-2.94=2.69。
4.绿色建筑费用效益的经济性分析
该分析主要是以某小区的绿色建筑为里进行分析的中间的数据也是本人所收集,由于本人能力有限资料收集不全,仅对已有资料进行分析:
(1)直接费用效益估算
没有采用节能绿色建筑之前主要采用的是单层金属窗和普通实心砖,普通普通抹灰,采用节能技术后主要采用的是单框双玻璃钢窗和KP1多孔叶岩砖、单面保温隔热砂浆抹灰。这两者比较后可以发现每平方米单框双玻璃塑钢窗的传热系数的四倍以上。全年可以节省电26kWh。同时普通屋顶和绿色蓄水覆土的种植屋顶相比较,通风隔热没有绿色蓄水覆土的种植屋顶高,冷热损失将会减少56%,造价将增加71%,但是主要包括植被的栽植培育费用,但同时可以提高顶楼的售楼价格。
(2)间接费用效益估算
间接数据主要是包括建筑自身过程中的规划设计合理,.屋面蓄水覆土种植,小区的山墙、阳台绿化等等。其次社会效益方面主要包括消费者的福利和供给者的福利。
(3)节能前后的费用效益比较
该区的建筑的造价为2000万,住宅面积为34450。每平方米的住宅绿色建筑面积的造价为2000万元/34450=68900000万元/。其中投资增长率7.6%则每平方米住宅的造价为68900000万元×7.6%=52.36元/m2);同时每平方米售价比同地段的其他地方高出三分之一.如果按33%计算的话,当地的平均房价为1100元/则,高出的价钱为1100×33%=363元/。其中由于节能技术引起的采暖新风用电量,全年空调采暖用电量,除湿的新风用电量等等总共为36kWh,比《重庆市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B50/5009-1999)限制指标38kW・h的电量低得多。如果按照当时电费的价格0.432元/kWh计算:(38-36)×0.432=0.864元,因此一年下来年每平方米节能建筑面积将节省电量为0.864元。如果效益费用以50年使用期限其计算:{0.864(P/A,12%, 50)+363}/52.36=5.66>1
由结果可以知道,节能后的收益还是比节能前要大得多,因此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前提下,绿色建筑是未来市场最需求的,最有利于经济,社会,环境发展需要的。
四、结束语
通过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分析使人们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要实现人与经济,社会,环境相统一协调发展的过程。建筑业的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分支,他必定会对经济,环境和社会产生巨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宏伟.绿色建筑经济外部性问题分析[J].中外建筑,2009,(6).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经济效益;改进措施
引言
建筑业作为中国三大产业之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业的迅速发展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其完善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同时建筑业内外部的竞争也日益加剧,特别是伴随着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社会问题的出现,建筑企业面临新一轮的挑战。
最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不断增多,建筑经济逐渐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主导产业,促进了我国经济效益的迅速提高。但在建设施工过程中,人们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给予了更大程度的关注,特别是在建筑资源的消耗和建筑施工污染等问题上,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这些都表明了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日益成为建筑企业关键的评价参数,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受多方面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建筑工程项目预期的经济效益和实际收货的经济效益总是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严重制约了社会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不断探索新方法、新工艺,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一、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科学的管理和监督工作是提高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于点多面广、战线长、流动性强的建筑施工企业,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管理工作
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一定要在“严”和“新”上做文章,特别是项目负责人一定要重视管理、敢于管理,把管理作为自觉的行动,并且在管理上不断的创新,实施管理制度化。目前,我国建设行业暴漏的问题很大程度源于管理不善,缺少一套科学完善的制度约束和激励企业的管理行为。建筑施工企业的效益有两个部分。即经营利润和管理利润。取得经营利润是靠的承揽的任务量、取费的高低,是经营问题也是开源的问题;而管理利润的提高依靠于成本的降低,是管理问题也是节流的问题。所以主动管理、自觉管理,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才能真正保证项目的经济效益。
2、保障工作
项目工程单位进行保障工作根本上是为了维护良好的建筑质量,通过实施各项管理策略来确保项目实施过程的科学化、精细化。特别是对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维修,做好全面的质量保证体系,这样才能达到先进的建设施工要求。保障工作需要对建筑物的设计规划、现场施工、建筑配件等各个环节的实施质量进行检查、验收、鉴定、评比,以满足当代施工的要求。
3、监督工作
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对项目施工质量未给予高度重视,这造成整个施工计划安排难以按照预期效果进行。很多设计好的建筑施工项目都难以与设计状况相符合,给项目自身的经济价值带来损坏。工程单位必须要创建新型的施工体系,从不同方面加强监督管理。建筑企业需要在勘探、设计、施工等各环节加强监督,通过这种方式保证建筑施工项目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同时,施工单位、政府等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开展配套的监督工作,为建筑施工项目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环境。
二、优化建筑功能,调整经济指标
建筑施工设施能否达到适用、可靠、耐久、美观等多个方面的标准,这些都是建筑物自身价值实现的标志,也是现代建筑施工理念的要求。只有建筑物符合更多的经济指标保准,才能更好的达到设计方案中的性能要求。施工单位必须经济优化施工项目功能,严格调控工程指标,以此满足住户正常使用的需要。在标准的制定上,也需要不断优化改进指标参数,为后期施工作业提供便利。具体来说,在施工方案中要尽快调整先进的施工工艺,实施包括计划管理、工序管理、物料管理、机具管理、劳动管理等多项管理标准。通过此类形式的技术标准,不断关注各方面的生产指标,同时搞好现代建筑的设施要求,从而更好的与行业经济要求融合。对于已经制定好的施工方案,及时更新调整,保证建筑施工按照预期的方案开展,为建筑项目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不断增强经济效益建设,保证各项工程按照预期标准进行。
三、以“绿色、节能、环保”的理念,指导项目实施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社会观念的提高,对于传统建筑施工模式和方法提出了挑战。绿色、节能、环保的理念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广泛的树立节能环保的理念。进一步从能量效率上分析,节能环保可以为施工项目单位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以此实现成本资金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要做到以上几点必须从节能投资、节能收益、投资回收周期效益几个方面入手。建筑施工单位在思想意识上首先要把握好成本控制,制定投资方案时需要估计到多个方面的内容,将材料成本消耗作为核心考虑,这是保证工程造价最优化的基础。同时,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带来了节能环保指标的不断更新,环保节能设备的运行指标必须严格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从而发挥最佳的施工建筑性能。环保节能投资在本质上应该是一次,但整个收益过程需要采取多方面措施加以控制,以期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刘德强.建筑节能措施与经济效益[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8
[2] 刘婕.建筑设计的经济性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2009.8
【关键词】绿色经济、理念、建筑垃圾、处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物质水平提高,人们对建筑的环保节能设计方面具有的重要性引起了重视,这也符合我国现在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因此有必要对建筑的节能设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加快, 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也在高速增长, 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早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有关统计显示, 在每万m2建筑的施工过程中, 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t。
一、前言
开展建筑垃圾综合治理研究工作的意义在于: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量,降低垃圾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改善城市的建设环境和人民的生活环境,在环境和经济都可行的条件下尽可能的提高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率,减缓建筑垃圾无处处置的趋势。近些年来由于建筑工程的增多,就使得建筑垃圾也在增多,并且由于施工企业没有及时的处理,就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所以必须在绿色经济理念下进行建筑垃圾处理。
二、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现状
1、处理技术落后,手段单一。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减量化、无害化、循环利用”等系统处理手段,目前我国处理建筑垃圾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露天堆放,约占总量的60%-70%,这一方法对环境的危害不言而喻;二是“填埋法”,约占20%-30%,即将大量建筑垃圾运至偏远郊区深坑填埋。这一方法虽然表面解决了建筑垃圾问题,但是却给自然生态和环境安全留下了巨大隐患。
2、处理成本昂贵。第一,限于技术水平和硬件设施、管理模式,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环节很多,成本高昂。相比于欧美国家通过在建筑垃圾源头进行分类从而大大降低垃圾后期处理成本的策略,我国还未施行这样的操作规范,也没有这样的意识;第二,垃圾循环再利用后产出的二次建造材料造价昂贵,甚至比新材料还贵,由此严重阻碍了建筑垃圾循环再生的产业化运作和发展。
三、绿色经济理念下创造建筑垃圾处理效益的可行性分析
绿色经济是指以市场经济规律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内容,以经济同环境和谐相处为目标的新型经济活动方式,它是经济发展同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协调一致的产物和发展状态,包含了可持续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在内的高端和集约化的经济表现形式,以及自然生态平衡、资源保护、能源利用和人体健康四大特征。绿色经济理念运用于建筑垃圾处理,即是要求相关主体在处理建筑垃圾时,一定要考虑生态和环境因素,使建筑垃圾在产生、存放、处置的整个过程中,力求规避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或者将这种危害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并在此基础之上挖掘和强化其经济效益。国外的很多先进操作方法和理念值得借鉴。例如:荷兰的“建筑垃圾分类”模式。荷兰目前对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可达70%,这同他们的建筑垃圾分类政策有极大关系。荷兰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限制建筑垃圾处理中的随意倾倒、掩埋的问题,并强制推行了建筑垃圾再利用制度。如荷兰对建筑用砂的循环利用,设置了砂再循环产业网,由专业分拣公司进行分拣并按污染程度分类及清理,最终产出干净的砂作为二次建筑材料投入建筑使用。国内已有多家技术和规模都相对比较先进完善的建筑垃圾处理公司,以某公司为例,该公司拥有移动式、固定式建筑垃圾破碎站、制砖机组合生产线等先进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可将建筑垃圾制成15类绿色再生材料,预计将创造6千亿元的价值。这一技术大幅提升了地基强度、降低了地基压缩性,为建筑垃圾处理和循环利用开辟了新的空间。以上实例充分说明我国已经具备了建筑垃圾处理和回收再利用能力,可以在秉承社会效益原则之下从建筑垃圾处理中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四、绿色经济理念下创造建筑垃圾处理效益的策略
1、提升施工管理、施工技术水平,从源头控制建筑垃圾排放量。 我国建筑垃圾排放量巨大,同相对落后的管理和施工工艺有直接关系。目前采用的建筑材料品质低,环保性差,加上以手工为主的施工方式,难免造成材料过度损耗和浪费。因此,从根本上提升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技术水平,是建筑垃圾处理反作用于项目成本控制效益的直接动因。
2、建筑垃圾分类是重点环节。建筑垃圾分类对提高建筑垃圾处理效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建筑垃圾材质、外形、成分等的多样性,应针对不同种类采取不同处理方法,如果后期集中处理要花费极大的人力财力进行分拣、分类,而这一环节如果提前到建筑垃圾产生时,则相对简单很多,也会大大降低处理成本,由此提升处理成本效益。具体可以采取“就地分类”,即在施工现场对建筑垃圾分类,也可以“易地分类”,即将建筑垃圾运送至其他空地或中转站集中进行分类。就地分类的效益要明显大于易地分类,不止如此,也会对下文要论述的“循环化利用”和“资源化利用”提供前提条件。
3、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建筑垃圾可以通过简单的工艺处理或者设备处理直接作为再生材料用于建筑施工。这一建筑垃圾效益实现方式由于简便高效被国外发达国家广泛采用,我国也具备了类似的技术水平和实施的条件。例如:某公司的“垃圾破碎再生”技术,是位居世界前列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技术,我国建筑垃圾处理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前端技术积极推广,必要时以行政手段强制推行,要求建筑公司引入类似技术和设备,在建筑施工中加以利用。
4、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指将建筑垃圾通过一定技术处理改变物理或化学形态从而形成二次资源加以利用。根据建筑垃圾种类不同,对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利用方式也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利用方法:
(1)对于废混凝土、废砖、废砂、废石等惰性材料,可以采取二次加工生成再生集料的方式加以利用,一般这种再生集料可用于基础路面、非承重结构体、人造景观等;(2)建筑垃圾中的金属可以直接回收熔炼,制成各种钢材,废木料、竹、胶合板等可回收制造人造板材或燃料用;(3)玻璃的回收利用效益更加可观,可以粗磨作为再生集料用于工程建筑,也可以通过细磨加工做成再生集料代替河砂,制成玻璃细料混凝土,这种材料各项技术指标均优于河砂混凝土,抗压强度甚至比河砂混凝土高出25%。
5、提升绿色经济意识和管理水平。提升建筑垃圾处理中的经济效益既是绿色经济理念的觉醒,更是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处理方式的创新,也是现代城市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要求。这就要求相关利益方必须加强绿色经济意识,以长远战略眼光在秉承社会效益原则下对建筑垃圾进行处理,同时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深入挖掘其蕴含的经济价值,不断创新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和能力,鼓励和强制推行建筑垃圾再利用,保障建筑垃圾处理效益最大化。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大量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具体的策略,主要是在绿色经济理念提出了建筑垃圾的处理方法,并对其经济效益的分析,这样就进一步的优化了建筑垃圾处理方案,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