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化旅游品牌建设范文

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化旅游品牌建设

第1篇:文化旅游品牌建设范文

环保消费在本世纪是最为炙热的热点之一,自上符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自下符合大众的关注热度,改变并形成新的消费习惯和行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正促发着产品和营销理念的创新。普通意义上的环保消费不仅能节省消费者的消费开支,保护消费者的消费健康,促进社会及家庭和谐发展,而体现在旅游方面则有更多价值。

环保与旅游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旅游能带来经济效益,用旅游促进环保,用环保来带动旅游,既体现旅游的经济的价值,又提升环保的社会价值,形成产业上的融合互通,形成新型的产业链条。从以往的发展而观,旅游的产业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文化遗物等造成了破坏,虽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效益,但对旅游业本身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并没有益处,只有外部的经济支持,而失去资源维护的内部动力,只会使旅游产业发展走向“死胡同”。所以环保旅游的消费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

环保旅游不仅仅是对生态旅游等项目的二次命名,而是在根本上实现产业上的创新,实现环保和旅游的有效融合和可操作的对接,从而实现对环保旅游的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让旅游行业在环保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再次飞跃,使环保产业的发展在旅游的经济效益带动下进一步提升,这是对环保消费的深度诠释和对旅游发展的层次提升的最好方法之一。然后紧紧是二者的对接还不足以环保旅游实现质的改变,这还需要从环保消费的角度出发,建立旅游的品牌构架,实现品牌内涵,创造品牌价值,从而形成产业的“硬骨”,在此基础上才能丰富产业的“腴肉”,最终实现规模化的发展。

二、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必要性

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从广义角度最早提出了对文化旅游的概念,他认为:“文化旅游包括旅游的各个层面,旅游者可以从中学到他人的历史和遗产,以及他们的当代生活和思想。”(罗伯特·麦金托什,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蒲红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1991年,欧洲旅游与休闲教育协会(ATLAS)在参照了多种有关定义后提出了文化旅游的概念性与技术性定义(冯翔,欧洲旅游:关于产业发展及组织管理的全新研究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218):文化旅游的概念性定义是人们离开他们的日常居住地,为获得新的信息与体验来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而趋向文化景观的移动;技术性定义则指人们离开他们的常住地,到文化吸引物所在地,如遗产遗迹、艺术与文化表演、艺术与歌剧等的一切移动。

所以,文化旅游更多的是在精神层面和文化体验方面给予大众人文享受,而这种高层次的消费不能仅存于散落的、简单的景点项目聚集,而应该从融合的角度整合发展,在人文素质和文化的构建基础上,进行整体的建设,并以地方文化旅游资源为整体进行品牌建设和形象塑造,再将其进行宣传、加以推广,使旅游人群作为受众,接受地方旅游的文化氛围,体验期独特的文化内涵。而只有在树立形象、建立品牌之后,才能使该地方的文化旅游的形成独特的竞争力,甚至是核心竞争力,从而在众多旅游项目中脱颖而出,实现产业化,逃出趋同的瓶颈。如此不仅能提升当地文化旅游的层次,提升其营销附加值,带动经济效益,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和区域影响力,从而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三、结合环保消费理念建设文化旅游品牌

文化旅游的资源包括历史文化、艺术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等多个方面,这与文化资源所在地的自身历史和地理环境、人文积淀关系莫大,对文化旅游的开发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前提,才能促使文化旅游产业的正态发展,而文化旅游特色品牌的形成不仅要结合自身的特色还要与环保消费的理念进行匹配,这样既能保证经济效益,又能可持续性的利用文化资源创造经济价值。那么在环保消费的理念影响下,文化旅游品牌的构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贯穿和谐思想。在文化旅游的品牌构建过程中,品牌定位是整体战略的第一步,只有准确而鲜明的定位才能促进品牌构建的顺利进行。那么在环保消费视角下的文化旅游品牌,必须综合两者的共同点,所以和谐、自然,人与地共荣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必须贯穿在整体定位和内涵当中。

其次,环保元素融入品牌创意和设计。品牌创意和设计具有先行后续的逻辑关系,二者如同品牌外表,是对品牌表现的直接阐释。在品牌创意和设计方面,应该从文化旅游地自身的特色和资源出发,运用有效而明确的环保元素,从视觉上给予明确的指示,给受众整齐划一的感官感受和品牌印象,这样有利于品牌形象的树立。

第2篇:文化旅游品牌建设范文

【关键词】 品牌;名人文化;名人文化旅游;品牌化

引言

旅游经济已经进入品牌时代,品牌化已无可争议地成为目前最重要的营销策略。名人文化旅游是人文旅游资源中的一大金字招牌,它能有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就目前旅游市场正从纯自然的旅游活动向知识型的文化旅游转变的契机来看,具有历史和文化双重内涵的历史名人旅游资源将成为名人文化旅游中举足轻重的一支。面对这种新的发展机遇,旅游地宜充分发挥“名人效应”,利用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创建独具特色的名人文化旅游品牌。

一、相关概念

(一)品牌的概念及功能

对于品牌的概念,本文比较赞同品牌营销大师Philip?Kotler的定义:品牌是一个名字、名词、符号或设计,或是上述的总和,其目的就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区别于其他竞争者。

(二)旅游品牌化的内涵及价值

1、旅游品牌化的内涵。从狭义的方面来讲旅游品牌是指某一种旅游产品的品牌;从广义的角度来讲旅游品牌具有结构性,包含某一单项产品的品牌、旅游企业品牌、旅游集团品牌或连锁品牌、公共性产品品牌、旅游地品牌等。旅游品牌化则是一种把自己的一项旅游产品或一系列旅游产品同其竞争对手的旅游产品区分开来的一种方法;它拥有稳定、双高(高知名度、高形象认同性)、游客忠诚度和较高的利润等特征。

2、品牌化在旅游业中的价值。在现今社会发展浪潮中,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深层次的精神享受正逐渐占据人们的主导生活,而旅游业作为可以为人们提供娱乐休闲享受的服务性行业,其发展势头也是越来越大,以旅游地为载体的区域品牌管理正成为世界的一种潮流。各旅游目的地之间、旅游企业之间都产生了非常激烈的竞争,要想在这个竞技舞台上立于有利的主导地位,就必须成功塑造并维护好自己的品牌,可见品牌化在旅游业发展中将占据重要地位。

(三)旅游目的地形象品牌的概述

1、旅游目的地形象品牌的定义。旅游目的地形象品牌是旅游产品及服务与旅游者各种关系的总和。它既是某种标志、符号又是旅游者消费某种旅游产品的体验和感受。

2、我国旅游目的地形象品牌的发展。放眼国际旅游业中知名品牌的经营管理,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迪斯尼乐园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并在世界各地建立起连锁式的迪斯尼帝国,关键就在于其得力准确的品牌经营,将品牌形象深深的印记在消费者的心中。由此,人们深切的认识到了中国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和品牌含金量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

二、名人文化旅游开发的品牌化

(一)名人效应分析

1、名人内涵。本文所谈论的名人是指大多数人都知道或谈论的,在国内外知名的,在某一学科、领域、行业有过重大贡献,颇具影响并得到社会和历史承认的知名人物。

2、文化名人在旅游业中的效应。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其光环效应是一个大大的“环”,而且这个环有可以笼罩一切的魅力。而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至理名言,也是形象又深刻地阐明了“名人效应”的原理。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名人自然多如繁星,其对旅游业的效应影响也是不容忽视,有着巨大综合效益可以开发利用的。

(二)名人文化旅游的价值

名人旅游资源包括无形的名人事迹、精神和有形的名人遗迹两种,是一种有形和无形资源的有机统一体。对于现时代的名人资源,则还包括了他们的个人号召力、个人形象、个人魅力、个人参与等“在场”的形式资源,如名人出场、出席各种活动等类型的资源。

利用名人资源进行旅游开发,是积极利用名人资源最广泛与最普遍的方式。各个国家、各个城市都在不断强化与改善对于名人资源的开发策略,以增进城市旅游的文化内涵与多样性,同时对名人旅游资源进行优化开发,以达到提升城市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的双重目的。如何积极利用“名人资源与名人效应”去进行城市旅游开发,是当今城市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而极具创意的开发策划理念。

(三)创建名人文化旅游品牌的意义

建立品牌的目的是使消费者对品牌情有独钟,让你的品牌在众多竞争者中成为消费者的唯一选择。文化是旅游的核心,旅游是宣传文化的通道,而名人是形成文化的主导元素,是旅游的领衔“名片”。名人文化旅游品牌的利用和发掘,将大大充实一个地方的文化内涵和品位,也是实现“名人搭台、旅游唱戏、经济受益”的关键环节。名人文化品牌可以扩大一个地方的文化张力,古语有“慕名而来”之说,如果名人用的好,牌子打得响,可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可以催生更多的旅游消费,反过来又可以推介、提升当地的旅游文化,持续地作用于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放眼周边,浙江绍兴的“鲁迅牌”、山东曲阜的“孔名片”等所产生效应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可见,名人文化蕴涵着极大的品牌价值。

结束语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走品牌化之路,名人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同样需要品牌的树立。名人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与物质内涵,只有看到并抓住这个名人文化品牌创建的机会,努力把之做大、做响、做久远,它必将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 刘扬.旅游地民族文化形象及品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通辽市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8.

2 马瑛甘,枝茂.旅游产品品牌决策初探[J].市场经济研究,2002,(1):89-91.

第3篇:文化旅游品牌建设范文

摘要:旅游品牌是旅游建设的灵魂,任何一个地方的旅游要想可持续性发展,必须突出旅游特色,打造并培育好旅游精品,提高并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使之适应旅游市场不断壮大发展的需求。本文主要是是从四川省民族地区旅游业品牌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来为塑造本地区的旅游品牌和推动本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对策和意见。

关键词:民族地区;旅游特色;旅游品牌;旅游管理

旅游品牌是旅游核心竞争力,要是失去了这个核心,整个区域的旅游业就谈不上发展,我省甘孜、阿坝、凉山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包括有彝、羌、纳西、藏、蒙、回等少数民族,三州地区山清水秀、瀑布林险、洞奇湖美,蕴藏着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文人景观以及率真纯朴的民族风情、古老神秘的文化遗产,使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一、四川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2010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772.6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4.74亿元;甘孜全州实现旅游收入23.56亿元,增长32.5%;阿坝州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8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3.7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5.5%和81.4%。2010年,四川全省共接待国内旅游者2.71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862.03亿元,增长28.2%。从上面的数字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虽然三州地区近年来旅游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全省其它市区相比,仍然还有较大差距,三州地区旅游总收入只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8.5%,所占比率很小,特别是单个景区和景点,其品位和规模以及竞争力都非常小,真正具有震憾力、强烈吸引力、高品位的旅游产品没有从根本上开发出来,当前三州旅游业发展现状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交通,四流知名度,五流经营”。

二、我省民族地区旅游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民族品牌文化挖掘和开发度不够。

没有形成具有轰动效应的旅游品牌文化精品来拉动和牵引客源市场,事实和实践都充分证明了只有品牌才能带动区域旅游的发展。我省民族地区旅游产品种类繁多,但没能很好的提炼和开发出民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富有特色的民族品牌资源。有的州虽然精品目标已经确定,但所有的这些尚未拉动整个地区的旅游,很多地方对民族品牌文化和民族风情品牌旅游价值的建立缺乏认识,导致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旅游资本,民族品牌精华未能打造成旅游产品,只是停留在浅层次上,简单地将民族风情品牌活动改换成节庆,导致各种节庆不断,品牌文化底蕴不足,始终没有形成一个“主打”产品。

2.财政投入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仍是制约旅游品牌建设的瓶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省政府和州政府对三个民族自治州加大了对路政设施资金的投入力度,总共新建和改建了四千多公里的路程,这对于三州旅游品牌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但这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通往景区主干线的交通状况,与其它交通设施发达的市相比,还显得非常滞后,所以概括起来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我省民族旅游品牌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道路不畅,旅客可进入性差。

3.缺乏固定的关于民族品牌建设的文化研究传播基地和展示场所。

关于精神层面的文化,几乎都是无形的,许多民族风情都是分散的,必须要通过媒体或者是其他传播载体要向游人展现,但要传播就得有基地和场所才行,否则再精粹的传统文化、民族风情,也都不能向游客集中展现和以强烈的视觉震撼,更不要说切身的体验了,所以我省民族地区缺少多功能的综合展示民族文化的“平台”。

4.对旅游品牌建设的宣传和促销不力度不够,难以产生轰动效应。

去年阿坝州接待入境旅游者13.10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3452.42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6%和19.1%。;甘孜全州实现旅游收入23.56亿元,增长32.5%,其中,接待国内游客355.9万人次,增长32.7%,接待入境旅游者2.78万人次,增长52.4%。从甘孜和阿坝两地区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与出入境游客数量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入境旅游收入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仅百分之一都不到,足见对外宣传促销上的乏力。所以我们应加大宣传和推销力度,塑造我省民族地区“旅游胜地”的品牌形象。

三、塑造我省民族地区旅游品牌的对策研究

1.培育特色精品

随着对物质生活的追求的饱满,人们更注重对精神的追求,游客对品牌旅游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增强特色旅游产品竞争力,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集中力量狠抓特色旅游品牌建设。同州外其它的主要旅游城市相比较,三州地区最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是集旅游、休闲、探险、科学考察于一体独一无二的世界级自然景观――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具有民族、民俗风情的“彝寨”及“羌碉”;具有难国风情凉山州螺髻山和邛海庐山国家级风景区;通过资源整合和培育这些景区景点,使之形成三州具有实力的抢占未来旅游市场的旅游精品,将特色的民族文化、自然风景、民俗风情集于一体的三州民族地区建设成为大西南旅游集散地。

2.打造旅游经济圈

通过区域联动,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要各自突出自己主题和重点,三州应突出民族风情特色;阿坝州应抓住自然风景项目的建设和完善;凉山州要突出湖泊景观和阳光度假胜地的开发,并起到龙头带动作用,按照州政府提出的建设“城市经济圈、通道经济、产业经济地带”的要求,精心设计具有内外辐射的精晶旅游路线。以水域风光、历史人文、生态旅游为主的西部旅游线路,使百色的旅游业真正地联动起来。

3.提升旅游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

三州地区的旅游产品主要是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而历史文化、休闲度假、会展商务等旅游产品都还不够成熟,旅游业所到来的整体效益不高,因此必须调整三州旅游产品结构和游览方式,由单一的观光游向集会展商务、休闲度假、健康疗养、科普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等方向发展,全面拓宽消费层面,不断丰富和完善旅游内涵,开发一批生态型、独具特色的民族旅游项目,以适应多元化的旅游市场发展需求。

4.加强交流与合作,实施资源共享

民族地区旅游应加强与其它市区旅游的交流与合作,使该区域的旅游品牌溶入西南旅游网,并努力构建跨省区域的立体旅游网络,同时不断加大旅游产品联合宣传促销力度,与攀枝花、昆明等地联合打造“大西南旅游经济圈”的旅游品牌,加快建立推进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的市场机制,改善投资环境,吸收区内、区外资金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形成旅游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多元化格局。(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

参考文献:

[1] 郑崇芝.凉山彝族自治州旅游开发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 李秋洋.四川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趋势 旅游研析.2006

[3] 农国忠 打造旅游品牌建好旅游大市 当代旅游.2010

[4] 凉山彝族自治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5] 甘孜州2010年统计公报

[6] 阿坝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7] 中国旅游网:enta.gov•en/

第4篇:文化旅游品牌建设范文

关键词:旅游景区;品牌建设;创新模式

旅游景区发展主要表现为旅游品牌的竞争,旅游景区的品牌建设是旅游景区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武当山为例,就旅游景区品牌建设的模式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和初步的探讨。

一、品牌形象塑造创新

品牌形象塑造创新就是旅游景区将自身个性化的信息在市场中推广,并使之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旅游景区应该以其独特的经营方式扩大景区的市场规模,使旅游者通过该形象认知旅游景区。可见,旅游景区品牌塑造有多种渠道的选择,因此把景区特点传递给旅游者就成为旅游景区的重要目标之一。

武当山是老牌景区,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但是随着新景区的不断增多,全国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塑造新的旅游形象成为武当山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旅游形象塑造,武当山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品牌形象要调整

旅游者的需求、爱好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因此,旅游景区要根据市场的动态变化不断调整策略。如武当山要在原有的观赏性景点的基础上,以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和新的利润增长点为依托,举办大型宗教朝拜盛典,吸引海内外游客到武当山观光;并在不同季节有针对性的进行形象宣传和促销,让游客对武当山有不同的感知。武当山还应该在道教文化上下功夫,确定“中华道教第一名山”的品牌主题,以树立形象,扩大影响。

(二)形象定位要准确

旅游景区在其市场范围内的准确定位非常重要,这是旅游景区品牌塑造的关键。好的品牌定位是旅游景区成功的重要保障,旅游品牌定位就是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立形象的旅游卖点,最终赢得市场客源。武当山在品牌定位上就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深入挖掘道教文化的内涵,并借助文学作品中对道教文化名人的描述,兴建文化长廊,通过策划一系列旅游活动项目,打响“道教名山”的至尊品牌,奠定武当山在中国旅游景区的地位。

(三)品牌创意要新颖

旅游景区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求对旅游景区精心策划,并不断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因此,品牌创意是旅游景区发展的灵魂,是品牌成功的关键。新意的策划可以避免景区雷同,从而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武当山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名山,被誉为“自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重点策划包装武当文化项目,丰富旅游活动,形成名山秀水一体化,将武当道教文化、武当武术、武当古建筑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大力开发武当武术修学、古建筑鉴赏、民歌民俗等特色专项旅游产品的推广,创建知名旅游品牌。

二、品牌营销推广创新

品牌的经营不仅要经营好形象力,还要经营好注意力。当今旅游业的发展就是争夺注意力的竞争,因此,提升旅游景区知名度就要靠品牌有效传播。长期以来,武当山形象单一、地方特色不浓一直制约着武当山对外品牌形象的推广,也影响了旅游者对武当山的进一步了解。为此武当山应该在品牌推广上加大力度,通过加大旅游品牌市场营销,实现品牌传播的有效运作。

(一)借助媒体宣传的强势作用

以强势电视媒体为依托,联动电台、报纸、杂志、网络等,展开超强度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攻势,形成持续不断的影响力和高强度的视听冲击力。众多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可以聚焦游客的吸引力,并提升道教名山武当山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品牌也就转化为持续的生产力。还可以同旅游主流媒体合作,定期举办品牌点评活动,从品牌定位、品牌传播、旅游管理、发展潜力等多方面让旅游者对武当山进行立体客观的了解,同时对旅游品牌进行有效的传播,极大地提升品牌形象。

(二)借助节事活动的拉动效应

“皇家修道场,百姓朝武当”。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源远流长的道教历史、仙山琼阁般的道教建筑、梵音天成的玄都仙乐、独具神韵的武当功夫以及高深神秘的道教养生构成了博大精深的武当道教文化。可以依托武当山的文化特色,举办节事活动,通过其强大的拉动效应,使武当山这一品牌鲜明立体。通过活动的开展,树立武当山新形象,提高其知名度,从而为全面提高武当山旅游环境质量和旅游形象品位,最终为其品牌形象推广带来良好的效益。

(三)借助政府职能的有效保障

政府部门要做好旅游景区的规划编制、理顺管理体制、古建筑的保护与管理、部门配套设施与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宏观调控。正确处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保护的前提下加快武当山旅游经济的发展。对旅游景区发展实施有效的监控,保障景区在健康的轨道上发展。

三、品牌管理体制创新

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还依靠政府的决策和主导作用。武当山要在品牌管理上致力于创新,改变传统的政府主导的局面,全面推行政府主导的品牌建设。

(一)推行政府管理

武当山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优势和作用,领导决策者要进一步增强旅游品牌意识,将品牌经营管理放在战略管理的高度,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对武当旅游发展和品牌建设进行指导和协调,运用全新的模式进行品牌管理,举办旅游品牌推介会,通过政府景区的联动发展,为武当山在国际范围内树立道教名山的形象做出贡献。

(二)理顺经营管理

旅游景区目前被众多部门管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上的障碍造成了旅游景区管理上的混乱和低效,使得某些旅游景区为了获得片面的经济效益,忽视联合协作,景区之间因为信息之间沟通的不畅,致使区域景点条块分割,建设重复雷同。因此,武当山必须尽快建立协调机制,理顺经营管理,打破部门之间的利益纷争,明确各自为政的局面,把武当山建成为权责明确的独立法人,为建立品牌景区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

(三)建立管理输出模式

武当山作为道教名山,世界知名旅游景区,要利用专业化的管理技术,把无形资产效益化。要开发思路,运用企业参股、抵押、保证金等企业运作方式,实行开发管理、培训管理,并通过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队伍,提供给母体经营景区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建立管理输出模式,既可以为景区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其他景区的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四、品牌维护机制创新

旅游景区的品牌和其他产品一样具有生命周期,对旅游景区品牌要进行定期维护,通过对品牌的维护可以有效的保证品牌的知晓度和美誉度,延长旅游景区品牌的生命周期。

(一)实行品牌跟踪监测机制

武当山以宏伟的建筑著称,其古建筑始建于唐,历经数百年沧桑,现存有近5万平方米,这些古建筑按照“真武修仙”的道教故事,统一设计布局,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被誉为“我国古建筑成就的展览”,并在1994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因此,要对旅游品牌进行跟踪检测,对破坏古建筑的行为要进行有效惩罚,同时对景区实施监控,建立动态的数据系统,将武当山景区的开发和保护结合起来,维护品牌在较长时间内的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景区保护法规制度

完善景区保护法规和相关制度,树立当地居民保护武当山有形旅游资源和无形文化旅游产品的意识,除当地居民外,旅游者、各旅游企业要自觉遵守国家有关名胜古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规,同时当地政府还应该同文物保护和建设部门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相应的法律制度。必须对旅游景区的经济发展、规划建设、土地管理等做出相关的政策,明确保护的程序和财政资金。如可以从景区收入中提取相应的比例作为武当山古建筑建设的保护资金。

(三)建立危机预警反馈体系

旅游景区品牌的维护还包括建立旅游预报、旅游应急预报、受损品牌的修复工作等,以此来树立景区的公众诚信度。首先,要建立旅游预报,即对不同时期旅游景区的游客容量等进行预报,引导游客分流;二是建立责任制,成立安全领导小组负责旅游安全问题;三是成立应急预案,可以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四是对受损品牌进行修复,消除负面影响,重新树立品牌形象。

五、品牌资源整合创新

(一)创建景区联盟

武当山作为湖北省“两山一江”品牌景区,要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将其周边景区和武汉市景区进行区域旅游合作,提高区域旅游产业的整体市场竞争能力,共同做大湖北旅游品牌,以特色线路为基础,实现产业对接,建立以产品为纽带的营销整体,提高整个景区联盟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旅游资源的统一品牌,借此进一步扩大知名度,保持旅游者重游的几率,最终实现大品牌下的共赢。

(二)打造整体产品

根据武当山现有旅游产品发展的趋势,应该将以武当山道教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作为基本产品和旅游实体,同时将武当武术、武当古建筑等旅游产品作为延伸产品,增加旅游者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旅游整体产品应该包括基本产品、期望产品、延伸产品和潜在产品,通过打造“中国道教第一山”来深化旅游景区的品牌形象。

(三)实施协同营销

旅游景区的联合营销是对旅游资源和产品的整合、策划、包装、推广等一系列活动,可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塑造区域化的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客源,通过分担营销费用,协同进行营销宣传、品牌建设、产品促销等方面营销活动,以达到资源优势互补,营销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四)建立信息共享

景区之间的资源整合要真正取得成功,必须达到信息交流的通畅和各类资源的共享。因此,要更新信息观念,引入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对客户资源也要实现共享,完善网上交流平台,及时将各个方面工作简报、近期旅游特色项目等上传,开展网上营销互助,带动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

六、结语

目前我国旅游景区在品牌建设和管理上面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武当山作为道教名山应该意识到品牌对于景区未来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对旅游景区的形象塑造,将品牌管理与具体的品牌建设相结合,同时对品牌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把握,综合运用多种营销方式加大旅游景区的宣传力度,武当山品牌建设的有效探索,必将对国内老景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翦迪岸.试论人造旅游景区的建设经营与创新发展[J].旅游学刊,2000(4).

2、王崧,韩振华.关于旅游品牌的深层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1(6).

3、杜青龙,袁光才.城市品牌定位理论与实证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4、姚作为.我国旅游业品牌化进程初探[J].经济经纬,2001(5).

第5篇:文化旅游品牌建设范文

一、前言

全域旅游体现的是一种现代整体发展观念,区域各方面的发展应服务于旅游发展大局,形成全域一体的旅游品牌形象。全域旅游需要各行业、各部门、全城居民共同努力,全域旅游的发展并不是旅游资源、旅游产业、或旅游服务的单一发展,它是各行业,政府及居民等相关因素所组成的旅游系统。

体验经济时代旅游目的地之争更加强烈,品牌和游客忠诚成为旅游目的地之争的焦点,依靠品牌化手段确立竞争优势,着力于建立和发展与旅游者之间的长期关系成为众多旅游目的地新的营销战略选择。

二、研究方法

文献调研法,案例研究法,定性分析法。

三、相关概念

(一)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摒弃了传统的景点旅游的单一模式,以核心的旅游吸引物为延伸,在一个区域内进行资源整合。在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下,旅游的规划不只是单一的旅游产业、工业、农业等的发展,也不应以小景点为单位而进行规划和开发。旅游目的地应该在搞清楚全域旅游这一概念的情况下,明确需要打造一个什么样的旅游目的地,以什么为核心竞争力,为此需要做什么,从而明?_哪些景点旅游领域可以保留,哪些需要弃掉,哪些需要怎么进行规划和改造,怎么进行整个城市的整体化构建。在这种新概念的指导下,真正实现“旅游+”。

(二)旅游目的地

从空间上来看,旅游目的地是能够为游客提供各项旅游服务的一个空间概念上的集合。旅游目的地可以是一个省份,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小镇。

而从构成上来考虑,它需要拥有独具特色的旅游核心吸引力、一定规模的旅游市场的需求,有支撑旅游发展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同时也需要有目的地居民的旅游参与以及一定的政策环境。

从作用来看,旅游目的地应该凭借其吸引力成为当地旅游业的核心和支柱,成为当地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四、旅游品牌建设意义

旅游者与目的地在目的地选择以及产品交互的过程中存在很多接触面,双方在互动过程中的质量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有重要影响。同时,当目的地一旦具有品牌价值,旅游者对目的地的信赖度就会提升,在此基础上,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等交易成本都可以大大降低。

因此,品牌建设应在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中受到重视。而我们全域旅游这一概念被引进时,对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建设无疑会有重大的影响,全域旅游发展成熟时,城市形象成为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这在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

五、从品牌角度谈旅游目的地与全域旅游的思辩关系

服务营销领域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主线为“顾客价值――顾客满意――顾客忠诚”,品牌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是互动性的、个性化的、长期的,不仅会使旅游者对目的地的感知价值得以增加,还能深化双方的情感联系,加深彼此的信任与承诺,从而造就高水平的游客满意与忠诚。

那么在品牌建设中,旅游目的地与全域旅游的关系又能为品牌建设带来什么影响呢?

(一)积极影响

全域旅游的建设是对旅游品牌具有积极性影响的。在全域旅游建设中,对旅游区域内的服务与设施进行整个管理,摒弃小微独立发展的模式,从而在质量中谋求突破。

在旅游服务和旅游产品的交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不管是社会风险还是安全风险。而一个旅游目的地形成了品牌,可以形成信任机制,让用户认为选择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规避风险。

反过来看,形成信任机制也有助于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建设。信任机制是不用担心风险的一种交易状态。这种信任于一种未知和已知之间不确定的一种状态。基本上所有的信任都是基于从陌生到熟悉的交涉,从而产生一种简化的交易的可能,以至于到信仰,几乎不用做出任何决定,比如市场占有率极高的农夫山泉等,这其实就是品牌的价值。

全域旅游可以形成城市的信任背书,在城市居民、景区和管理者层面一致协调,个体不合时宜的需求让步于全域旅游的发展大势,让城市品牌成为旅游品牌,从而形成旅游的信任机制,为目的地旅游发展助力。

(二)适用性问题

全域旅游不是任何旅游目的地都可以适用的,如果不考虑其在具体地域的适用性问题而一昧推行全域旅游则有可能对旅游品牌的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首先,处于都市辐射圈,拥有良好的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是必要的。一般来看,全域旅游适用于有明确的独特旅游主打产品和旅游文化、资源类型丰富、重点资源突出、有一定品牌基础的地方。而从潜力上来看,旅游资源全域均质分布、同时资源相对集中、空间立体化利用的潜力大则是重要的发展条件。

全域旅游它并不是万金油,不能适用于任何城市。游客在对品牌感知的过程中常常会有概念偷换的思维惯式,也就是说区域的品牌形象可能会与旅游景区品牌形象相互联系,而推行全域旅游后这种联系更加密切,所以全域旅游的推行要更加谨慎并且要考虑到适用性问题。

第6篇:文化旅游品牌建设范文

摘要:旅游

>> 云南旅游品牌发展与对策分析 本溪旅游品牌营销的对策分析 陕西民俗旅游品牌网络传播路径与对策探析 锦州旅游品牌营销对策 浙江宁海县前童古镇旅游品牌传播策略分析 福州“温泉之都”旅游品牌电视传播策略 旅游品牌形象的要素及其传播 遵义红色旅游品牌的创新传播 区域生态旅游品牌建设与传播研究 扬州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传播的策略探讨 我国乡村旅游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石河子地区打造度假村旅游品牌的对策分析 杭州城市旅游品牌发展的对策 湖北旅游品牌的游客认知问题及对策 嵊泗旅游品牌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萧山打造休闲旅游品牌的策略分析 分析九江旅游品牌形象塑造 萍乡旅游品牌的打造思路分析与阐述 酉阳旅游品牌推广 常州体育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高静,肖江南,章永刚.国外目的地营销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6.

[3]Park S Y,Petrick J F.Destinations perspective of branding[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6.

[4]Pitchard A,Morgan N J.Culture ,identity and tourism representation:marketing Cymru or Wales [J].Tourism Management,2001.

[5]李蕾蕾.旅游点形象定位初探[J].旅游学刊,1995,10(3).

[6]李蕾蕾.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初探[J].旅游学刊,1998,(1).

[7]张鸿雁.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中外城市形象比较的社会学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第7篇:文化旅游品牌建设范文

关键词:旅游特色村镇;品牌建设;周庄

旅游特色村镇的品牌建设是从品牌定位到最终培育出品牌忠诚的一系列过程。旅游特色村镇的品牌建设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先后为品牌定位、设计品牌识别系统、构建品牌传播体系、游客的品牌体验和培育品牌忠诚。本文以周庄古镇品牌建设为例,主要依据品牌建设的这五个阶段,并按照先后顺序,结合对被调查者的问卷统计和分析,评价周庄古镇品牌建设每个阶段的效果。

一、研究数据选取与分析

对江苏省旅游特色村镇品牌建设的研究,本文主要采取调查问卷收集数据的方法,然后再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具体如下:

(一)调查问卷发放

问卷的发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问卷发放到网络上,通过问卷星网站上传问卷内容,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72份。另外笔者专门对去周庄旅游的游客进行了问卷发放,所以更有针对性的了解了当地游客对周庄品牌建设的反应,共收集158份问卷份,有效问卷151份。经过上述两种方式,最终收回问卷330份,有效问卷323份。

二、 周庄品牌建设研究

(一)周庄品牌定位的研究

1.品牌定位的认知度

通过调查和统计,可以看出在被调查者中知道周庄品牌定位的占到48.1%的比例,也就是有将近一半的人知道周庄“中国第一水乡”的品牌定位,这说明周庄的品牌定位是比较成功的。

2.品牌定位的认可度

笔者又对知道周庄品牌定位的群体进行了品牌定位认可度的调查,当被问及“您赞同周庄的品牌定位符合周庄的形象并具有独特性这个观点吗?”时,有34.3%的受访者赞同这个观点,22.3%的受访者非常赞同,所以有56.6%的受访者对这种观点持肯定态度。

(二)周庄品牌识别系统的研究

1.周庄品牌标志研究

笔者让受访者比较了周庄、同里、木渎和蒋巷村的品牌标志,得出了受访者对于这些品牌标志的偏好。经过统计,在四个旅游品牌标志中,受访者最喜欢的是同里古镇的标志,而周庄仅次于同里,有34.3%的受访者喜欢起标志。

2.周庄品牌口号研究

周庄的品牌形象口号就是其品牌定位――“中国第一水乡”。笔者通过提问“您认为周庄中国第一水乡的品牌口号如何?”,对周庄品牌口号的认可度进行了调查。经过统计,有50.6%的受访者认为周庄的品牌口号较好,26.6%的受访者认为很好,只有1.9%的受访者认为其品牌口号较差。

(三)周庄品牌传播体系的研究

1.周庄品牌传播渠道研究

从图2对受访者知晓周庄品牌的途径的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周庄的品牌传播体系中,受访者获得周庄品牌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通过网络、电视和报纸杂志,比例分别为61.3%、50.2%、43.9%,由此可以看出由于网络强大的覆盖面,已经超过传统的宣传工具电视和报纸杂志等,成为了人们了解周庄品牌的最主要的渠道。

2.周庄品牌传播内容研究

笔者针对游客最关注品牌传播内容,提出了相应的问题。统计后可以看出在以下品牌的传播内容中,受访者最为关注的就是周庄的促销活动,比例为46.1%,包括价格和产品组合上的促销,其次是周庄的活动报道,占到38.7%,第三位是当地的民俗文化的介绍,为28.4%。

(四)周庄品牌体验的研究

对周庄品牌体验的研究,采取受访者对周庄旅游满意度的方式。经过问卷统计,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受访者对周庄的水乡风光和历史文化的满意度较高,比例分别为88.2%和82.6%,这个比例是比较高的。这与周庄独特的水乡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是分不开的。但是在周庄的景区和其他各种产品的价格上,受访者对其满意度只有21.4%,这说明周庄的价格略贵一些,所以有待于进一步的改善。

(五)周庄品牌忠诚度的研究

当问及“您会考虑再次去周庄旅游吗?”时,有34.6%去过周庄的游客会考虑再次去周庄旅游,24.6%的游客不会再去周庄旅游,40.8%的游客不确定会不会再次去。这表明在去过周庄的游客中,只有三分之一的游客是周庄的忠诚游客,对周庄品牌有较高的忠诚度。

三、提出改善周庄品牌建设的基本对策

(一)提高品牌定位的认知度

品牌定位是确立一个旅游景区在旅游景区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和过程,是旅游者需求特征和景区特色的结合[1]。因此周庄一定要结合自身资源的特点以及各种传播工具,加大对中国第一水乡的品牌宣传,逐渐凸显其“第一”的地位,让更多的人了解其在水乡古镇开发中的地位,从而与其他村镇相区别开来。

(二)完善品牌传播体系

通过调查研究,游客知晓周庄的渠道偏重于网络,多数人都是通过网络了解周庄。所以周庄在品牌传播方面还是要更加完善些,要更加具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传播工具。另外由于有百分之二十多的游客是通过朋友介绍了解周庄的,所以周庄还要更加注重口碑效应。

(三)提升品牌体验效果

1.开发多样化、特色化旅游产品

在旅游产品开发中,要注重产品的多元化,不能把村镇旅游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式的简单的观光旅游上,要根据各自的景观资源特点,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特种旅游、商贸旅游等等。

2.合理开发规划,完善配套设施

要进行合理的开发规划,深入挖掘、传承其“老字号”以及传统的手工艺。完善配套设施,并使其与村镇的整体文化环境相适应。将一些现代化的店铺或设施转移至古镇之外。

(四)努力提高品牌忠诚度

首先充分了解游客的需求,提供令其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并有效地开展服务营销宣传活动。其次,不断开发新的村镇旅游产品。旅游特色村镇要在其旅游资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断的开发新产品或者其他游览活动,或者在产品设计上考虑这种重复性需求的功能。最后,要提高村镇的服务水平。游客在出游之前对目的地的服务都会有一个期望值,如果村镇提供的服务超出了游客出游前的期望值,就能够给游客留下深深的印象。(作者单位:1.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 盐城纺织学院;3. 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

参考文献:

[1]王文霞.邢台峡谷群旅游品牌建立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6

第8篇:文化旅游品牌建设范文

关键词:旅游品牌;模型;综述

一、前言

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业内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竞争的主体也从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慢慢过渡到旅游品牌。与之相对应的,国内学术界也开始越来越关注对旅游品牌的研究,本文对这些观点进行了整理,希望能为今后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研究综述

根据对相关文献的检索,发现国内目前在旅游品牌模型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目的地品牌模型、旅游景区品牌模型、旅游企业品牌模型、城市旅游品牌模型等四个方面。

(一)旅游目的地品牌模型

母泽亮(2006)在《旅游目的地品牌系统建设研究》中提出一个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建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旅游目的地品牌定位;(2)旅游目的地品牌识别要素设计;(3)旅游目的地品牌传播策略制定和实施;(4)旅游目的地品牌传播过程监控和管理;(5)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产生;(6)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监测;(7)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调研诊断;(8)品牌再定位[1]。

陶仕娟、张俊锋(2007)《旅游地品牌竞争力浅析》中对旅游地品牌竞争力的探讨采用了“五度模型”(如图1所示)[2]。

高静(2009)《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及品牌化:概念辨析与关系模型》中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及品牌化的概念进行梳理之后提出了图2所示的关系模型[3]:

(二)旅游景区品牌

朱强华,张振超(2004)在《旅游景区品牌管理模型研究》中对国内外旅游品牌管理研究进行了梳理,分别从品牌定位、品牌设计、品牌传播、品牌保护、品牌延伸和品牌创新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图3所示的旅游景区品牌管理模型图[4]:

刘建才(2006)在《旅游景区品牌形象模型研究》中对品牌的内涵和品牌形象模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套用了“贝尔模型”,得出了图4所示的旅游景区品牌形象模型图[5]:

何梅青(2008)《民族村寨旅游品牌建设探讨》一文中提出构建民族村寨旅游品牌的框架(如图5)[6]:

(三)旅游企业品牌模型

苏北春(2006)《略论旅行社管理中的品牌化经营战略》中提出从五个方面打造旅行社的品牌:(1)强化品牌的形象塑造;(2)加强品牌的全面管理;(3)重视品牌的不断创新;(4)开展品牌的立体营销;(5)加快品牌的体系建设 [7]。

孟庆洁(2007)《品牌旅游企业塑造之研究》中提出品牌旅游企业的塑造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定位(品牌旅游企业的塑造需要三位一体的定位:企业家定位、企业定位、企业市场定位);(2)品质管理(从组织机构、组织效率、流程再造、危机管理四个方面实现);(3)塑造企业文化[8]。

(四)城市旅游品牌模型

易佳莉(2009)《论旅游城市品牌的支撑体系及其建设》中对“旅游城市品牌支撑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得出如图6所示的结论[9]:

三、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1.从研究数量来看

2002年开始国内有学者研究旅游品牌模型的构建,从那以后这个方面的研究就一直没有间断,2007年是学者对旅游品牌构建研究比较集中的一年,许多新观点纷纷涌现。但是总的来说,关注这个领域的学者数量还比较少,论文的数量也较少;

2.从研究方法看

截至到目前,国内旅游品牌模型构建的研究方法还是以描述性为主,缺少案例研究、实证分析等方法。此外,对于模型构建的基础,大多数学者的选择都是从品牌模型修改而来,不少模型缺少旅游方面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

3.从研究内容看

对旅游景区品牌构建研究的学者很多,虽然学者之间对旅游景区品牌构建模型的看法各不相同,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共同的构成要素:旅游资源分析(文脉地脉分析)、品牌定位(形象定位)、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游客体验(认知度、知名度、满意度、美誉度)、品牌再定位(品牌提升或创新)、品牌传播、品牌维护与管理等。

(二)研究展望

从目前旅游品牌模型构建的研究现状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还存在不少的不足,今后这个领域内的研究应当注意以下的问题:

1.由于旅游品牌对于旅游经营者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因此构建模型应当考虑模型的可操作性,模型构建完成后应当能够直接指导经营者品牌构建的全过程;

2.由于品牌是区别竞争对手的有力武器,因此在考虑构建模型时,应重视与竞争对手的比较;

3.由于品牌是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重视心理学角度的切入,准确地把握游客的心理才是旅游品牌构建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母泽亮.旅游目的地品牌系统建设研究[J].市场观察,2006(9) 14-15

[2]陶仕娟、张俊锋. 旅游地品牌竞争力浅析[J].科技信息,2007(32):172-192

[3]高静.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及品牌化:概念辨析与关系模型[J].旅游学刊,2009(2):25-29

[4]朱强华,张振超.旅游景区品牌管理模型研究[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27-31

[5]刘建才. 旅游景区品牌形象模型研究[J].当代经理人,2006(21):1424-1425

[6]何梅青.民族村寨旅游品牌建设探讨[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5):69-71

[7]苏北春.略论旅行社管理中的品牌化经营战略[J]. 企业经济,2006(7):96-98

[8]孟庆洁.品牌旅游企业塑造之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7): 123-124

[9]易佳莉.论旅游城市品牌的支撑体系及其建设[J].中国集体经济,2009(9):150-151

作者简介:邱守明(1979-),男,山东临沭人,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地产,数字化旅游。

第9篇:文化旅游品牌建设范文

关键词:休闲旅游;品牌建设;廊坊

廊坊位于京津之间,地处环首都经济圈、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经济圈腹地。2008年,借河北省打造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之机,廊坊市确立了“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的发展定位。廊坊要充分依托区位、交通、政策、环境、产业、资源、合作、开放等优势,立足主导市场,着力打造六大休闲旅游品牌,逐步建成京津冀城际型休闲娱乐基地、环渤海休闲、商务、会展和娱乐旅游胜地,打造国际化休闲商务旅游目的地。

一、中国龙凤主题城

立足廊坊“中国龙凤之乡”的品牌,充分挖掘、提升廊坊龙凤文化内涵,依托龙河、凤河城市景观水系,开展龙凤河观光,建设廊坊龙河、凤河人文景观街区,丰富城市功能与内涵;提升现有的旅游资源休闲品味,增加龙凤文化内涵,如将廊坊市博物馆建成“中国龙凤文化博物馆”,将廊坊市文化公园建成“廊坊龙凤文化公园”;开发建设龙凤主题的休闲旅游项目,如龙腾大型欢乐场;打造廊坊龙凤主题的节庆活动,如“龙舞凤翔”文化节,“龙凤呈祥”婚庆节;与其他休闲旅游资源恰当组合、有效融合,打造具备廊坊风格、北方特色、中国文化、东方韵味的中国龙凤主题城。

二、北国温泉养生之乡

霸州、固安已被命名为“中国温泉之乡”。廊坊要想把优势资源做大做强,不仅需要加大对温泉资源的开发、保护力度,更需要与其他优势、特色资源合理组合,以差异化的开发策略形成独特的品牌吸引力。如在北三县,以伊斯兰风情为特色,开发建设夏垫伊斯兰风情温泉旅游镇、度假村及大型温泉休闲度假项目,如三河市港中旅燕郊海泉湾温泉休闲度假项目等已列入《廊坊市旅游业 “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形成温泉养生与伊斯兰小镇风情、高尔夫、会议、度假、购物等组合的温泉旅游品牌;在南部的永固霸三县,霸州国际温泉公园、霸州国际老年温泉健康城、永清县京南国际温泉城、固安温泉产业园等均已列入《项目》,依托三县的古镇、森林、乡村、古战道等特色资源,采取温泉养生与度假、养老、娱乐、休闲、乡村体验、民俗文化体验、遗址遗迹参观等组合的策略,建成温泉旅游产业聚集区,打造特色温泉旅游品牌。

三、北方会展旅游胜地

廊坊位于京津冀会展经济带的核心,依托独特的区位和丰富的会展旅游资源。廊坊会展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初具规模和影响力,形成了一批品牌和知名展会,对廊坊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廊坊休闲旅游的发展不能小视会展休闲市场。会展是带动廊坊旅游的发动机,是廊坊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助推器,是扩大廊坊影响的一面旗帜。会展旅游发展要在现有基础上,以廊坊市区和开发区为中心,重点发展燕郊、香河、永固霸、津西商务等四个会展旅游区,要加快各区域会展中心的建设,借助会展与其他资源的结合,形成复合优势的会展产品,最终将廊坊建设成为京津冀会展经济带上的重要板块、北方重要的会展旅游胜地,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会展旅游地。

四、京津冀城际化健康娱乐中心

目前,京津冀地区还没有大型健康娱乐中心,廊坊的区位、交通等方面具备开发建设大型城际健康娱乐中心的条件。目前,三河市成功(中国)大广场休闲娱乐中心、大厂民俗休闲健身旅游中心等已列入《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将填补京津冀休闲健康娱乐项目的空白。廊坊需做好市场宣传与引导,使休闲健康娱乐中心成为未来的京津冀地区的品牌休闲项目。

五、环渤海特色休闲购物中心

廊坊现有的休闲购物资源优势主要是家具产业,有香河家具城、胜芳国际家具博览城、南赵扶古典家具市场等特色市场,此外,还有市区万达广场、新世纪步行街等综合购物场所,渔具、清真食品、特色工艺品、花卉、乐器、地方特色食品等也具备一定基础。为发展休闲购物旅游,政府还需继续强化家具家居产销产业优势,建成香河家居用品城,形成大规模的包括家具、家居用品、家庭装修装饰等产品的家居展销地;建成以本地优势和特色产品为基础,京津冀等地的特色旅游商品展销的京津冀名品博览中心等特色购物中心,形成在北方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环渤海特色休闲购物中心。

六、京津冀乡村休闲驿站

永清是廊坊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地区,已建成杨家营村、天圆山庄等4家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此外,具有代表性的农业观光园还有廊坊市金丰农科园、三河燕龙绿色生态园、大城祖寺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园区等。南王起营花木村、葛渔城万亩桃林等林地等都是可利用的乡村休闲旅游资源。目前,永清县乡村旅游开发项目、香河“一亩三分地”休闲体验田项目、大厂北方国际万果园、霸州市胜芳古镇、廊坊市龙河湿地休闲度假基地等均已列入《项目》中,这将为廊坊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奠定开辟更广阔的空间。廊坊“京津冀乡村休闲驿站”的品牌形成也指日可待。

总之,廊坊要通过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打造出类别丰富、形式新颖、内容充实、质量过硬、有影响力的休闲旅游品牌,早日向“环渤海休闲旅游名城”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