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园艺术活动的意义范文

幼儿园艺术活动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艺术活动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园艺术活动的意义

第1篇:幼儿园艺术活动的意义范文

音乐是抽象的文学,对于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而音乐欣赏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比较困难的一部分,是难点中的难点。根据上述研究的有关内容,借鉴教学艺术论的原理,本着促进幼儿发展的目标,在实践中我认为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模式包括:场景烘托、整体感知、情景串联、体验互动、创造想象、领域渗透等几个方面。模式化的东西必须通过艺术的演绎才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下面就如何演绎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模式谈谈自己的教学感想。

1 场景烘托

场景烘托就是借助一些媒介用来调动孩子们的情感思维、激发整体气氛、培养探究欲望的,同时可以唤起孩子们相关的已有经验,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在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场景烘托包括:视频特效、音乐渲染、情景再现、假想旅行、图画衬映等,通过这种创设来唤起孩子心中的感受。例如欣赏《天鹅湖》时,可以在活动室布置天鹅湖的图片、播放天鹅湖四个小天鹅的片段,感受小天鹅的快乐:在欣赏《金蛇狂舞》时,可以利用民族打击乐锣鼓等进行情景再现,可以用图画表现春节热闹的场面。

2 整体感知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原则,幼儿园音乐欣赏一般采用整首感知的方法,为了达到多角度、立体式感知音乐的目的,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因为儿童对有色彩的、有声音的、会变化的刺激物最感兴趣,也最能集中注意力。传统的教育技术不具备形声性、再现性、灵活性和高效性等特点,而多媒体技术具有变静为动的特点,这也正符合儿童注意的活动性特点。课堂中使用欢快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图像,生动形象的动画来传递立体的信息,给音乐欣赏活动注入了充分的兴趣和活力,使抽象的音乐形象化、虚幻的音乐具体化,复杂的音乐简单化,枯燥的音乐趣味化。从而激活教材内容,有效地引发孩子愉快主动地感知音乐。根据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特点,对音乐的整体感知用餐前后、午睡前后等日常活动的相对零碎的时间有意无意的进行刺激,同时在集体活动中配以多媒体的介入,使原本枯燥的欣赏音乐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体会一种似曾相识、如闻其声,如见其景的感受,萌生孩子对音乐的喜爱。

3 情景串联

情景串联就是利用串连的方式――将欣赏活动的过程有效地组合起来,相关的方法有:故事串联法、游戏行进法、儿歌导入法等,通过这种串连的方式使整段音乐形成一个前后情节连贯的“电视连续剧”,使枯燥的音乐鲜活起来,当一段故事、一首儿歌、一个游戏完成以后,幼儿便自然地掌握了所欣赏的音乐作品,同时也获得了其他方面的有益经验。

4 体验互动

传统的音乐欣赏活动,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课堂教学氛围显得过于沉闷、呆板和压抑,这是很难吸引孩子对音乐活动内在的需求的。为了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增加课堂中“互动”的机率,使孩子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索取,达到一种“乐学”的目的。通过“动”来充分体验音乐、宣泄情感,达到一种情感升华的境界,更有效地用音乐来陶冶幼儿幼小的心灵。这种互动可以是自身肢体语言的表述,可以是孩子们之间的互动体验,也包括老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如在欣赏《摇篮曲》中,摇篮曲的旋律起伏不大,长于抒情,节奏均衡,略有摇荡感,速度徐缓,力度较弱,音乐形象亲切而温存。于是我们先让幼儿听音乐感受“你感觉怎么样?在梦里你们见到了什么?”然后请幼儿闭上眼睛欣赏,每听完一次让幼儿将感受说出来“我看见妈妈抱着我,在月亮上飞啊飞。”“我做了个美妙的梦,有甜甜的冰淇淋,美丽的糖果屋……”。我们让幼儿自由地说出自己奇妙的想法。同样的音乐,不同的幼儿就有不同的感受,他们会按自己不同的想象随音乐进行创造性表现。

5 创造想象

创造是发挥孩子们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活动方式,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挥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创造想象离不开教师语言的引领,不管是开始部分的导入,还是在活动一波波逐渐推进的部分和设想达到意犹未尽的结束章节,教师的语言艺术不可忽略。

6 领域渗透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领域渗透包括一日活动的有机渗透和音乐活动之外的其他学科的渗透。在实施中,既要注重不同领域在保持领域系统性基础上的横向联系,又要关注音乐欣赏活动本身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实施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时,必须要有一种渗透意识和习惯,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渗透能力,使幼儿园各领域之间有效地形成一张人们早已想得到的那张网。

音乐的声音是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创造出来的非自然的声音。例如,在《森林音乐会》欣赏教学中,我们采用“音画转换”的方法来施教:我们先不急于告诉幼儿欣赏的主题,而是放录音让幼儿闭目想象,然后让他们“画音乐”,把听到和想到的东西画出来。由于听得真切,想得奇妙,有的幼儿画出了小鸟和太阳;有的幼儿画出了凶猛的狮子和鳄鱼;还有的幼儿画出了两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维妙维肖地展示了一个富有诗意的音乐会场景。幼儿丰富的想像着实让人吃惊,也充分说明了自由想象是在对乐曲的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中产生的,在音乐欣赏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增添某些独特的感受。音乐语言所描述音乐的形象正常带有模糊性。正是这种模糊性给幼儿提供了自由和广阔的想象空间。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从模糊到创造的阶梯。爱因斯坦认为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创造需要想象,想象又是创造的前提。如果在音乐欣赏中巧妙结合简笔画,不仅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还能帮助幼儿理解感受音乐,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使他们的绘画作品越来越具有个性化。

音乐欣赏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对于小孩子来讲,接受高雅的艺术,离不开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的艺术演绎,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一定会迎来灿烂的艳阳!

参考文献:

第2篇:幼儿园艺术活动的意义范文

创意美术活动是对传统美术教学活动的扬弃,吸收了传统美术教学的合理成分,又彰显出创意美术的显著特性,这就是具有创新性。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升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陶冶幼儿高尚的情操,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

幼儿园 创意 美术 创新

创意美术活动是对传统美术教学活动的扬弃,吸收了传统美术教学的合理成分,又彰显出创意美术的显著特性,这就是具有创新性。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升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陶冶幼儿高尚的情操,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主角是幼儿,教师只能是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幼儿在创意美术活动中须借助于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去积累活动经验,表达自己的意愿,体验美术创意的愉悦,使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一、拓展创意美术活动空间,保护幼儿的创造意识

创意美术活动形式应多样化、趣味化、灵活化,唯有如此,才更有利于幼儿创新、创造意识的萌发。

1.对幼儿成长的作用。在创意美术活动中离开了兴趣的支撑,就很难有创意美术、创新灵感的迸发。显然,开展创意美术活动的前提必须去努力唤起幼儿的手工操作、创意表达的兴趣,当然这样的兴趣,可以是直接的兴趣,也可以是间接的兴趣。

比如,在以“服装厂”为主题的创意美术活动中,一位教师首先引导幼儿们自己练习画衣服,为自己设计或为妈妈、爸爸、同伴等设计合身的衣服,教师鼓励幼儿们使用各种各样的绘画工具,自主设计或与他人合作设计并大胆创新地画出了许许多多、形式新颖别致的颇具特色的衣服。当执教老师发现幼儿们设计的衣服极具个性时便及时给予夸奖,给予鼓励,幼儿们得到老师的点赞后,开展创意活动的热情更高涨,纷纷再一次拿起手中的美术用具又一次投入到对衣服的设计、制作中,参与创意美术活动的激情再一次被执教老师点燃。在这样的创意美术活动中幼儿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执教老师让幼儿们在做中学、学中做,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

2.以多样化的形式鼓励幼儿进行创意美术探究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鼓励幼儿自主探究,幼儿教育专家们更是呼吁教师解放幼儿,让幼儿自主进行创意美术探究。在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需要与兴趣爱好,应鼓励幼儿积极的自主探究,使之让幼儿真正成为创意美术活动的主人。教师应为幼儿构建创意美术活动的平台,让幼儿无拘无束地进行自主探究,切忌对幼儿的创意美术活动过多的干涉。比如,在以“猴子”为主题的创意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幼儿到动物园去参观,让幼儿自主观察猴子的活动情形,然后,再通过播放关于猴子有关情况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细心观察、耐心观察,再让幼儿凭借观察所得以及自己的认知基础进行关于猴子的美术创作。幼儿们由于有了实际的观察,再加上自己的奇特构思,幼儿们创作的关于猴子的美术作品一定会形态万千、栩栩如生,令人称奇。

3.凭借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激活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思路。由于幼儿年龄小,认知视域有限,创意美术活动的思路比较狭窄,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幼儿这一特殊的特征,依据幼儿的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认知基础,为幼儿的创意美术活动构建平台,给幼儿的创意美术活动以点拨,以指导,去努力拓展、激活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思维,让幼儿进行创意美术活动时思维能顺畅,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

二、重视发挥教师的引领点拨作用,为幼儿的创意美术活动保驾护航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点拨者、引领者,在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教师的点拨、指导、引领作用尤其不可忽视。

1.创意美术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的动作性点拨。教师可对幼儿参与创意美术活动进行相关动作性的点拨,以使创意美术活动持续开展。比如,在以“绝妙的创意”为主题的创意美术活动中幼儿的创作思路一时难以打开,此时,教师可以用一些相关性的动作去点拨幼儿,去帮助幼儿打开创作思路。

2.创意美术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整体性点拨。教师应对幼儿创意美术活动开展的目标、过程、内容、方法等作整体的研究与把握。比如,针对幼儿在创意美术活动中的大小方面、细节方面都可以作适当的点拨,同时更需作整体性的点拨,让幼儿自由探究到创意美术创作的布局的合理性,以激励幼儿去大胆创作、大胆创新。

3.创意美术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对重点难点的点拨。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创作时自然会出现重点与难点,对于创作的重点难点幼儿有时难以去迅速掌握,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点拨,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画龙点睛、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三、积极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努力提升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水平

第3篇:幼儿园艺术活动的意义范文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是幼儿创造性的基础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激发幼儿的兴趣呢?教师要注重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调动幼儿绘画的积极性。并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运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活动,也可以使幼儿毫无思想负担,在自然、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候要大胆创新,选择一些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喜欢的美术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请幼儿参与和老师一起准备美术活动的材料

在美术活动中,特别是一些手工活动,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大量的活动材料,费时费力不少。而准备的材料有时幼儿不能理解,有时候不能全部利用起来,有时候不能满足幼儿的要求,有时候束缚了孩子的思维。怎样才能让幼儿充分利用各种材料,从而丰富活动内容呢?于是在某些活动之前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活动中需要什么材料,然后大家一起准备。如美术粘贴活动《美丽的树叶》。秋天到了的时候,户外活动时候孩子们看到许多的叶子从树上落下来。这时我便拿了许多树叶粘贴的作品让幼儿欣赏,并提出活动主题,然后和孩子们一起讨论需要什么材料及工具。孩子们争先恐后发言,提出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工具。然后大家一起准备,结果粘贴活动打破了以往单纯的拼贴形式,孩子们运用自己准备的各种材料活动时兴致很高,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的作品。通过与幼儿一起讨论准备所需的材料,可以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让孩子们在想象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三、消弱教师示范的力度,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的示范可以让幼儿尽快掌握一些技能技法。但是对于一些活动为了能充分调动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可以少示范,甚至可以不示范,而让幼儿自己去探索方法,给幼儿以充分想象的空间,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在进行美术活动剪纸《一枝花》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先欣赏老师的作品,然后提供彩色纸、剪刀等工具,让幼儿自己去动手探索剪出小花的形状。

起先孩子们一个一个花瓣的剪,也有的孩子遇到困难请老师帮忙,慢慢的有的孩子能够试着折叠后再剪出对称的花瓣。这种成功比老师示范后幼儿模仿更能使幼儿感到兴奋,充分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四、师幼互动,让孩子充当示范的老师

通常美术活动我们都是老师示范幼儿再进行活动。能不能教师与幼儿互换角色,让幼儿在教师未示范之前先当一当小老师那?于是,在每次活动之前我都让幼儿自由讨论,大胆发言教师是运用了哪些材料工具?运用哪些方式方法绘画或是制作出来的?让幼儿大胆讨论自由发言,讲述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在我出示范例后,幼儿便能很自觉的发表见解,大胆表述自己觉得教师是运用了那些材料工具,甚至能一步一步说出步骤。对于一些幼儿接触较少的活动,孩子们猜不出的时候很着急,不断猜测各种方式方法,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转贴于

五、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用真诚的语言去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动脑。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各自差异,可以准备难易程度不同的多张范画,允许幼儿在活动中自己选择内容,鼓励能力较差的幼儿选择最简单的内容并大胆下笔,鼓励能力较强的幼儿丰富画面内容,大胆想象,让所有参与活动的孩子都能有成功的体验,并及时肯定孩子的成绩,帮助孩子一点点地肯定自己,树立自信。

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引导幼儿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的神奇世界。教师的教学应用“童心”去想幼儿所想,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具体感,要把头脑的想象具体的表现出来。怎么表现?也就是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因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系统。

七、在评价中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4篇:幼儿园艺术活动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一日活动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以其视听结合、信息丰富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并推广,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兴趣都有实质性的效果。教师合理的采用信息技术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既有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生动性,又有助于吸引幼儿的参与性,一举两得。

一、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一日活动运用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图文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等特点,具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生动性。幼儿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面对幼儿的疑惑,有时候教师千言万语道不明,幼儿思前想后理不清,但如果教师用信息技术把要说明的原理、事物一展示,幼儿们就马上一目了然,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这表明用信息技术进行直观演示的重要性。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为幼儿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让幼儿从画面中感知事物,探索奥秘,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有效的激起幼儿的学习探究欲望,调动活动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开展教学活动。信息技术是一种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教学工具,本人就尝试在区域活动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二、信息技术在一日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一)辅助活动,促进理解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内容是很丰富的,很多活动都需要创设相关的环境,投放针对性的活动材料,如科学实验、绘本阅读等。但受幼儿园的硬件条件限制,实验材料、绘本读物不可能人手一份,或者有时候就算有足够的材料,但考虑到幼儿年级尚小,不能很好的操作材料容易损坏,所以幼儿园也是限量提供活动材料的。因此,为了让幼儿获得亲身参与的感受,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效地辅助一日活动的开展。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活动内容进行全面的展示,可以让幼儿得到最大化的感观理解。

在小班的《小黄和小蓝》绘本阅读活动之前,我就利用网络收集了相关资源做成多媒体课件,把绘本的内容用课件呈现。这就不需要为幼儿们准备相关的绘本教材了,既节省资源也避免损坏课本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这个绘本教学中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幼儿由于生活经验缺乏,如果没有实践经验,其中的科学奥秘对幼儿来说是晦涩难懂的。但考虑到小班幼儿精细化动作发展不完善,动手能力差,容易把水粉颜料弄到衣服、桌椅、地面上,实验操作难度大,因此,我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实验,让幼儿观察两种不同的颜色相遇会发生什么变化。带着好奇,幼儿仔细的观察起来了,他们发现小黄遇到小蓝变成了绿色,小黄遇到小红变成了桔红色……

这个活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幼儿园的绘本阅读课程开展,让幼儿在好奇中观察,在观察中学习,知道了原来神奇的颜色会变,在此认知基础上在开展绘本阅读就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多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和热情油然而生。

(二)模拟现实,加强感悟

应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师言语说教,幼儿自行想象的模式,提供了一种将现实搬进课堂,在教室里就可以身临其境,加强对幼儿的感官刺激,满足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因此,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为课堂锦上添花成为了新时期课程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

尤其在音乐教学中,网络上的视听资源和作品使音乐课堂大放异彩,艺术的魅力展露无遗。在歌唱活动《小菜园》中,我紧紧围绕歌曲旋律和歌词内容,制作了课件并插入相应的视频,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寓意。首先课件上展示小兔子的提问,让幼儿边听音乐边理解,视听结合很容易吸引幼儿兴趣。为了让幼儿们记住小兔子吃蔬菜的顺序,同时自然而然的学会发生“啊呜”,我播放了动画课件让幼儿们观看小白兔如何在菜园子里吃菜和种菜,并让幼儿们边看边学习小兔子的动作,幼儿们在这一过程中顺利的记住了歌词的先后顺序。同时,在身临其境的中既突破了教学难点,有调动了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幻灯片,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声音、动画等形式来演示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信息量演示化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使幼儿的兴奋点不断提高。

(三)丰富内容,优化效果

幼儿主要还是感性认识,且喜欢新奇好玩的事物,一层不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容易让他们感觉厌烦,因此教师要善用信息技术创设不同的情境,丰富教学内容。通过情境演示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幼儿的情感与认识相结合。在情境中幼儿能够积累起对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教师的教通过情境传达给幼儿,幼儿因此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和体悟,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在开展语言活动“老爸真棒”的活动中,我先给幼儿们用多媒体展示了几个爸爸在工作,在运动,在做饭,在陪孩子看书等的图片,初步感受爸爸的职业、特长、性格等,让幼儿们也来说说对自己爸爸的感受。幼儿在多媒体的引导下,很快说出了自己爸爸的一些特点,并边说边模仿模仿自己的爸爸。在“可爱的小动物”活动中,我又播放了动物们的视频,优质的视频资源中不仅有众多常见的动物,还有一些只有电视中才见过的,并且各个鲜活可爱,有的摆出独特的造型,有的发出好笑的叫声,幼儿们在观看的同时不禁跟着摆造型,学叫声。

三、结语

在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进入可以丰富课堂形式,把幼儿放在主体地位,进一步丰富了教育信息和教学手段。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使课堂不再枯燥,幼儿的学习效率也普遍得到提高,最大限度的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让幼儿园一日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幼儿也在这样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更乐于探索和学习。

第5篇:幼儿园艺术活动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创造性;美术活动;幼儿主体性;策略

幼儿创意美术是以幼儿的生活和美术活动经验为基础,以幼儿独特、新颖的作品表现为内容,整合多种美术表达方式来创造新颖独特的艺术形象,陶冶情感、熏陶情操、提高幼儿自我探索的能力,促进幼儿各方面和谐发展。201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把幼儿美术教育纳入了艺术教育范围;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从幼儿兴趣入手

在美术活动中,首先为幼儿营造宽松的氛围和多样的绘画形式,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和创作欲望。并尝试在幼儿作画过程中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作品,让幼儿在一种安静、柔和的气氛中来进行绘画创作,宽松的作画环境扫除了幼儿绘画的心理障碍,也更好地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灵感。

以前教师准备的材料都比较单一,除了纸就是水彩笔。现在的教学中,有戈壁滩上的石头、农家的各种秸秆、沙子、羽毛、各种树叶等等,以及各种废弃材料:纸团、牙刷、瓶盖、蛋壳、纸巾筒、毛线、一次性筷子、旧布、瓜子壳、冷饮棒、废报纸等材料都变成了我们的教学内容,为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二、为幼儿营造充满创意艺术氛围的教育环境

儿童喜欢画画、手工,就如同喜欢游戏一般,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创造想象之大胆是成人所不及的。给儿童一个相对自由的时间,创设一种能激起其创作欲望的艺术空间,让儿童能用自己喜欢的美术方式表达情绪和认识,儿童的创造潜能、审美表现愿望和能力、创造型人格是可以在美术活动中得以充分挖掘、激发和培养的。

1.同伴的创意作品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我们在每班的教室墙上创设了幼儿作品展示栏,并且每个班在园里有对外开放的作品展示架,提供了这些框架后,我们孩子的作品就可以展示在这儿,这是孩子们阶段性美术成果的最好展现,也为孩子们创设了一方艺术交流的天地。

2.用家长的设计灵感来为孩子开辟一个展示舞台

除了孩子,家长也是我们艺术环境的参与者,我们每学期在各班组织家长进行教玩具制作比赛,作品要求是家长和孩子们用生活中的废弃环保材料构思、制作的,我们在每个班都有作品展示柜,里面陈列了家长与孩子的智慧结晶,有的新奇制作出人意料,奇思妙想让人耳目一新,深受启迪。孩子们参观时都津津乐道地向同伴讲解自己的作品和与父母制作中的趣事。

三、挖掘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大胆尝试创作

第6篇:幼儿园艺术活动的意义范文

首先,我们认识到幼儿学数学的目的是重视对学习数学的情感和态度的培养,使幼儿能从问题出发,让幼儿联系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在操作中理解学习,在判断、决策、应用中学习,把科学知识技能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其次,我们考虑到数学自身的特点,应遵循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幼儿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进行解释与应用,进而使幼儿获得对数学理解。信息技术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转变了传统的信息单一的表现形式,化繁为简、形象生动。针对幼儿的认知特点,把教学中较复杂的内容,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值得我们去研究与思考。

(一)诱发幼儿乐于探索数学的动机

每一个幼儿都是具有情感的“生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深刻把教学植根于对幼儿深厚的“爱”之中。努力创设利于幼儿思维发展的学习情境,让幼儿置身在探索数学的乐园里。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幼儿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幼儿引入与所提问题的情境之中,触发幼儿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幼儿求知的兴趣,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启迪思维。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计算机,为幼儿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配以悠扬悦耳的音乐,充分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运用多媒体演示,先让幼儿看到画面中自行车、三轮车、汽车的车轮都是圆的,接着将它们的轮子换成三角形或正方形等形状,幼儿观察后议论纷纷,个个笑得前俯后仰……最后画面又把轮子换成椭圆的,同学们看完后都说:“这也不行,坐上去谁受得了?”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圆形的轮子就行,其它形状的轮子都不行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唤起了幼儿探究的愿望,诱发了幼儿参与学习的动机。这样,幼儿在积极的状态下,弄清了道理,深刻地认识了圆的特征。

第7篇:幼儿园艺术活动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蒙古族;民俗;文化;服饰;歌舞

长期以来,在我国幼儿艺术教育领域中,对幼儿进行民俗文化艺术教育的研究一直是个空白。我园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本土文化优势,为“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同时,以蒙古族文化为蓝本,开展了“蒙古族民俗文化与幼儿园艺术教育整合的研究”。以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不断深化课改,探索、建构、优化具有蒙古族民间艺术教育特色的园本文化课程实施体系,落实保教质量的提高、幼儿的充分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让蒙古族民族文化走进幼儿园

蒙古族世世代代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大草原上,他们勤劳勇敢、骠悍豪爽,他们与宇宙大地、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细石坚硕以及其他生物种群的和谐共生,创造了优秀的民间艺术。这些民间艺术内容丰富,在情感、认知、审美、创造等多方面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在幼儿园开展蒙古族民间艺术教育可以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幼儿的民族意识,对他们终身发展具有强烈的导向;还可以丰富幼儿真实的艺术体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和艺术天赋,有助于幼儿全脑功能的开发和创造力的发展,同时对弘扬蒙古族优秀的民族文化有重要意义。

二、让蒙古族民族服饰文化走进幼儿园

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首要标志。蒙古族服饰有着浓厚的草原风格和适合游牧生活的基本款式。男装倾向于浑然大气,女装呈现为精美。我们开展“蒙古族服饰”的主题活动,请家长帮助收集了许多蒙古族服饰,从网上下载了许多蒙古族服饰的照片,与幼儿一起欣赏这些服饰的色彩、图案、刺绣以及它的功能,激发幼儿的欣赏能力。

三、蒙古族歌舞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渗透

(一)幼儿园开展蒙古族歌舞的意义

将民间艺术纳入幼儿教育的范畴,不仅可以大大丰富幼儿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适应21世纪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对当今中国课程改革思想的验证和实践。

(二)挖掘蒙古族优秀歌舞艺术内容,丰富幼儿教育课程资源

蒙古族是一个质朴豪爽的民族,蒙古民歌有着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味,歌中时时透射出蒙古人胸襟的开阔。我们选择长调牧歌和马头琴独奏曲对幼儿进行民族音乐的熏陶。蒙古族民间舞蹈久负盛名,传统的马刀舞、筷子舞、安代、布利亚特婚礼、驯马手、小青马、盅碗舞等,节奏欢快、舞步轻捷。表现了蒙古族劳动人民纯朴、热情、精壮的健康气质。我园的教师共同研究,将蒙古族的手位、舞步列入形体训练中;在学习蒙古族舞蹈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互相合作,感受节日喜悦的气氛;并将模仿矫健的大雁、活泼多样的马步、热烈的摔跤和欢乐的挤奶舞融合于律动和舞蹈组合中,对幼儿进行蒙古族歌舞的欣赏和教育,让幼儿从中感受蒙古族豪爽的性格和真挚的情感,充分发挥蒙古族艺术教育的功能,进而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萌发了幼儿热爱草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蒙古族歌舞艺术课程资源的挖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8篇:幼儿园艺术活动的意义范文

泥工活动是幼儿手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幼儿园泥工课程就是引导幼儿用彩泥进行自主造型,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能动性,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让幼儿充分感受泥工活动乐趣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泥工教学的世界里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玩泥高手,他们对泥工活动的喜爱程度不逊色于任何一种玩具,因为它带给幼儿们的快乐是无与伦比的。彩泥在幼儿们手中就犹如一个个活泼的“精灵”,他们通过揉、捏、团、压、拍等技能来塑造自己心中的某一形象或事物,塑造出来的都将会是一件很有特点,很有意义的独特作品。

在幼儿园如何有效保质地开展泥工教学,又怎样让泥工教学体现它的能动性,我结合自己的经验、反思,尝试着提出一些建议和策略。

一、选有声有色的泥工教学活动

1.在教学选材上我们要认真考量。力求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泥工教学题材,使泥塑活动更具适宜性。

(1)内容的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孩子们较为熟悉的、感兴趣的物体、人或者动物的形象特征进行简单的塑造。比如:《饺子》《油条》《香蕉》《乌龟》《鱼》等等,这些都是幼儿们常见的容易被塑造的形象。当然我们也可以将富有民间艺术特色的元素融入到幼儿园泥工教学活动中去,尝试着开展《脸谱》《花石窗》《龙》《风》等泥工创造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们感受民族文化,了解地方特色,体会风土人情。

(2)活动的安排。泥工教学活动必须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让幼儿们掌握单个形体的基本捏法,逐渐过渡到造型的组合上。如小班年段可安排泥工活动《搓元宵》《好吃的糖葫芦》等;中班年段可安排泥工活动《圆圆的月饼》《一盘水果》等;大班年段可安排泥工活动《彩虹鱼》《生日蛋糕》等。

2.在材料投放上我们要仔细斟酌。力求从活动的需要中选择泥工教学材料,使泥塑活动更具针对性。

在幼儿园泥工教学中最常见的是彩泥,因为它色彩丰富亮丽,能营造出童话般的世界,便于幼儿表达心情。但有时候泥巴、白陶(彩陶)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制作《石窗》《兵马佣》时用烂泥巴最为合适;制作《青花瓷瓶》时用白陶最为理想。

3.在活动实施上我们要合理安排。力求从家园的配合中创设泥工教学氛围,使泥塑活动更具广泛性。

(1)以集体教学为主,传授幼儿技巧与方法。每月开展一次泥工教学活动;在饭后、晨间区域活动等时间安排适当的自由泥塑活动,随时随地给幼儿们创设玩泥的空间和时间。

(2)以家园合作为辅,得到家长认同与支持。积极有序地展出幼儿作品,加强家长对幼儿园泥工活动的关心度;开展家长会、半日活动时适当介绍幼儿园开展泥工教学活动的情况,邀请家长一起参与泥工制作,让家长与幼儿一起体会玩泥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二、上绘声绘色的泥工教学活动

1.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体现泥工作品的真实性和创造性。

(1)巧妙引导,提高学习兴趣。

依托多媒体,结合欣赏教学法,帮助幼儿感知制作内容。我们可以一改以往泥工教学面对面示范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提高幼儿注意力;利用投影仪增强幼儿视觉感。

提供步骤图,结合图示教学法,帮助幼儿掌握制作技能。在边解说边制作的同时,将操作步骤用图示一一呈现,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去理解事物,感受事物,同时也让幼儿在看图示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利用儿(诗)歌,结合语言教学法,帮助幼儿了解制作要求。将制作过程和方法用幼儿熟悉的形式表述出来,在简单轻松的教学环境中玩成作品。如在制作“梨”时,老师可以边念儿歌边示范,幼儿跟学:“团团团,团成一个大元宵(先团成一个球形);搓搓搓,搓成一个长圆条(把泥团的一端搓尖些);压压压,压出一个小坑坑(用手指在大的一端压出一个小坑,便于站立);头顶装个小柄子(在尖的一端装上柄)。就这样随着儿歌的节奏,一个个“梨”马上就做好了。

(2)乐意表现,激发创作欲望。

结合游戏教学法,帮助幼儿提升创作灵感。在《有趣的小茶壶》教学活动中,我们让幼儿们用身体动作表现小茶壶的造型,幼儿们立刻手舞足蹈起来:有的一手插腰当茶柄,一手朝天当壶口;有的一手手臂自然下垂当茶柄,一手侧平举当壶口;有的一手搭肩上当茶柄,一手成举手状当壶口;有的……正是有了这种形象的体验,瞧!小朋友创造的小茶壶多么形态可掬啊!

2.借助各种辅助材料,增加泥工作品的灵动性和持久性。

第9篇:幼儿园艺术活动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民间艺术;幼儿教育;日常生活;实践活动;传承

一、寻找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要实现民间艺术融入幼儿日常生活的教育教学目标,首先要寻找内容,要在整体弘扬我国民间艺术的同时有针对性地传承当地的民间艺术精华,将木偶艺术、风筝艺术、剪纸艺术和香袋艺术充分有效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去。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能更加广泛地认识到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其次,教学目标的界定不能拘泥于地域民间艺术的学习,还要充分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幼儿将如皋市的民间艺术与国内外的民间艺术有效结合,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第三,教学目标的界定不应局限于课堂,而应延展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从而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习惯,让幼儿充分认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民间艺术。例如,教师在让幼儿欣赏木偶戏《红螺女》《大禹治水》、木偶音画《水绘情韵》、儿童类节目《木偶总动员》、木偶电视台短剧《紧箍咒》《智取贾家庄》时,可使幼儿们在木偶形象的变化和艺术表演手法的创新中更加喜欢木偶艺术。

二、渲染气氛,培养幼儿兴趣

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将民间艺术元素融入到教学环境的布置中,积极渲染民间艺术气氛,让民间艺术走进校园,走进教室,走进幼儿生活。幼儿园可通过对外墙、花园、走廊、楼梯和活动室等场所的环境布置,让幼儿认识民间艺术,感受民间艺术。教师可利用形象生动的剪纸作品、活灵活现的风筝作品、生动有趣的木偶作品,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例如,在民间艺术作品的布置中,教师可划分不同区域,在集中展示的过程中让幼儿观察、对比、发现。对于南通板鹞风筝艺术的认识,教师可让幼儿参加当地举办的风筝艺术节,在身临其境、耳濡目染中深切感受风筝艺术的独特魅力。这些民间艺术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的界定需要充分衔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使民间艺术真正融入幼儿日常生活,让幼儿在感受民间艺术的同时,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并有效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开展活动,激发幼儿情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为此,教师可以以主题活动为切入点,在各种日常活动中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1.主题活动

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可将民间艺术欣赏、学习和创作融入其中。在美工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指导幼儿完成木偶、剪纸的艺术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到表演区,进行木偶表演,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创造力,使主题活动寓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培养幼儿热爱家乡民间艺术的情感。例如,在开展如皋民歌民谣欣赏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通过播放《趟子灯》《花担》《倒花篮》《莲湘》等民歌,引领幼儿对民歌的旋律进行初步认知和了解。在音乐的播放中,教师还可以将主题活动延伸到木偶的手工活动中去,让幼儿在民歌的氛围中制作简单的木偶玩具,如小鸭子、小鸡、小狗、小树、小花,等等。然后,教师根据幼儿的作品帮助他们编故事,进行木偶表演,从而实现音乐、木偶制作、日常生活情景剧的科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