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统计和经济学范文

经济统计和经济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统计和经济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统计和经济学

第1篇:经济统计和经济学范文

经济学思维改进管理模式

堵车、堵车!有车族、无车族对此都充满怨气,因为它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然而,合肥交警对堵车的认识却远远超出了“出行不便”的范畴。

合肥交警支队有关人士提供给记者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8月,合肥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32.07万辆,其中市区约87.52万辆,与10年前相比增长分别超过373%和417%,私家车总量更由9.77万辆“膨胀”至54万辆,该市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进行道路交通“大建设”的10年间,城区主次干道虽由684公里迅速扩张到1041公里,并与九大高架道路衔接形成“一环六射一纵”的城市快速骨干网,但52.19%的道路里程增幅远远不能与数倍于它的车辆增幅相匹配。

有分析认为,即使每天只有50%的机动车辆上路行驶,平均每车每天因拥堵而滞留在路面10分钟,每分钟造成的油料、时间等各类消耗0.2元,合肥市区一年的直接堵车损失就超过3亿元。除此之外,还有不能忽略的高于直接损失的其他成本,比如因为交通拥堵而额外产生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因驾驶人争抢道路导致的交通事故损失等。

“用经济学的头脑来剖析城市道路‘治堵保畅’的意义,交通警察的思想理念和工作方式自然就产生了质的飞跃。”合肥交警支队党委书记、支队长宋美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深入推进以‘改善既有道口、提高通行效率’为主要目标的‘示范标准岗’,是合肥交警支队以经济分析方法改进管理模式的一大举措,而且我们已经看到了明显效果。”宋美华说,“‘示范标准岗’是以‘1+4’勤务机制为基础,即路口1名警力根据交通流情况指挥疏导交通,4名警力按照分道线、停车线、人行横道线‘三线齐’、路口四角无行人、非机动车、非交通占道等交通违法行为‘四角清’的要求做好管控。实际操作中,指挥民警适时采取人工干预的方法引导车流至路口的通行间隙,保证红绿灯交替间隔路口无滞留车辆;四角警力则全面加大对行人、车辆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自‘示范标准岗’建立以来,全市22个一级示范岗高峰期交叉通出行守法率达到96.8%,获得了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还了解到,以“标准岗”为示范,合肥交警支队以“网格化勤务”模式健全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切实提高“堵点”、“节点”的见警率和管事率,同时,将合肥老城区划分为四个“微循环”交通组织区域,因地制宜优化管控体系。该支队有关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光是将“交口信号配时”的调控权逐步下放给一线交警就明显提升了车流疏导效率。

以现代科技促成经济目标 合肥交警夜查酒驾。与上年同期相比,2015 年上半年合肥全市适用一般程序道路交通事故下降5.1%,死亡人数下降9.7%,受伤人数下降8.5%,直接经济损失下降12.8%。

2014年,合肥交警支队策划组织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绿丝带”、“无记分有奖励”、122交通安全日等各类宣传活动600 余场次。

“十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热议‘互联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交管服务能力的全新时代到来了。”宋美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按照“顶层设计、分步建设、重点突破、贴近实战”的原则,合肥交警支队大力实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初步完成了智能交通分级管理的技术架构,建成集成管控平台、交通指挥调度、交通信号控制、交通监控、违法综合监测、浮动车流量监测、车辆稽查布控、占用公交车道违法抓拍等系统,对于提升城市交通管理科技水平发挥了极大作用。

截至发稿时,合肥市具备使用条件的信号设备已达377套,监控设备1167套,电子警察设备257套,监测设备137套。保证了交通拥堵等警情的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交通科技装备的实战应用还使合肥交警的执法方式产生了变化,交通违法非现场处罚率已上升至60%,轻微交通事故移动警务处理率也有了很大提高。目前,合肥交警支队正在升级交通集成指挥平台、筹建交管分析研判平台,以“大数据”理念提高立体化、集成化管理服务能力。

宋美华还认为,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都是可防可控的。为此,合肥交警支队建立了“分析研判、隐患排查、跟踪治理、效果评估”的工作制度和技术规范,从人、车、路及交通环境等方面找出交通拥堵和重大事故的发生规律,有针对性地调整勤务、治理整顿,提高主动预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合肥交警支队从上到下树立了一个理念:一定要用好‘互联网+交管服务’这个平台,让群众‘多走网路少走马路’,既减少路面交通管理压力,又让群众享受更优质、更便捷的交管服务。”谈及与普通市民直接相关的“互联网+交管服务”,宋美华如数家珍。“2013年初,移动互联网大潮中的微信呈爆发式发展,当年8月8日,在政府其他部门还极少使用微信服务时,我们抢先开通微信服务号,主推车检预约、违法查询、交管信息等多项服务功能。2014年5月,‘合肥交管信息网’根据群众需求进行全新改版,违法查询、自助审验、考试预约、牌证补领等13项交管业务都可以进行网上办理。这是我们尝试进一步拓宽网上交管服务的开篇之举,受到市民热烈响应。”宋美华说。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调研中还了解到,作为安徽省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的试点单位,合肥交警支队正在积极筹建新的互联网服务平台,一旦该平台上线运行,即可通过网页、手机APP、短信、语音电话等多种方式向市民提供十大类130余项在线服务。

以全民参与提升社会效益

“保障道路畅通、降低堵车成本是交警的法定职责,但在既有道路条件下仅靠交警执法难以完美地实现这一目标。而且,单纯的管制和处罚非常容易引起群众的不解甚至对立情绪,此时,交通管理涉及到的就不光是经济成本而是社会成本了。因此,广泛发动和积极引导市民群众自觉参与、齐抓共管,才是畅通工程‘投入产出’的最优选择。”宋美华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在合肥交警支队得到的数据显示:2014年,该支队策划组织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绿丝带”、“无记分有奖励”、122交通安全日等各类宣传活动600余场次;发送文明交通宣传短信250万条;发放文明交通宣传材料10万余份;与新闻单位联合制作专题节目44期、刊登新闻稿件766篇;满分教育、警示教育3.8万人次;微博、微信平台交管工作措施、交通安全警示提示等各类信息2000余条,浏览量超过1000万人次;支队微博、微信分别被评为合肥市“十大政务微博”和“十大政务微信”。立体式宣传格局的构建使合肥交警支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警民互相理解、配合联动的作用日益凸显。与上年同期相比,2015年上半年合肥全市适用一般程序道路交通事故下降5.1%;死亡人数下降9.7%;受伤人数下降8.5%;直接经济损失下降12.8%。

除了“灌输式”的宣传教育,合肥交警支队还深入推进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工作,2014年成功调解损害赔偿案件1.2万件,调解成功率达到84.93%,比上年增加15.8%,在有效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加大了人民群众的交通管理参与度、满意度。

第2篇:经济统计和经济学范文

关键词:社会经济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关系解析

中图分类号:C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4-0003-02

一直以来,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之间的关系都是我国统计学领域研究的重点。纵观当前统计学领域当中,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分成两种看法。其一,持“分”的态度,部分学者认为应该将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分别按照各自的理论基础、内容结构进行分割式的纵向发展。其二,持“合”的态度,很多学者认为应该将二者融为一体,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形式,促进二者之间的和谐共处与进步,从而既可以用来对自然现象进行认知,又可以使其成为社会现象认知的工具,切实地便于人们更好地工作与学习,为统计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并揭示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为了深入探究该问题,本文将针对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关系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概述

1.社会经济统计学。社会统计学派的创始人是德国的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尼斯,早期主要代表人物有恩格尔、梅尔等人。他们的观点融合了更早的国势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认为统计学在学科性质上是一门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现象变动原因和规律性的实质性科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科学本身不断地向细分化和定量化发展,社会统计学派为了提供更有效的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也日益重视方法论的研究。如今,社会经济统计学分科包括农业统计、工业统计、人口统计、社会统计、金融统计、国民经济核算等,是一门涉及范围相对广泛的学科。目前,社会经济统计学活跃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以社会再生产理论为依据,研究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流通、使用各环节的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科学[1]。社会经济统计学主要针对社会经济各项活动的相关规律内容进行详细的研究,以反映出国民经济运行当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和数量规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了能准确掌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社会经济统计研究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2.数理统计学。数理统计学派的产生与概率论的发展紧密相关。瑞士数学家伯努利对大数定律的论证,法国数学家棣莫弗发现了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以及颠覆经典统计学的贝叶斯理论等都极大地推动了数理统计学的理论发展。数理统计学是研究社会和自然界中大量随机现象数量变化基本规律的一种方法,可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的主要任务是搜集资料,进行整理、分组,以计算各种特征指标,描述资料分布的集中趋势、离中趋势等。推断统计则是在描述统计的基础上,根据样本资料对总体进行推断和预测[2]。数理统计学在实际运用的层面上,涉及到的范围极其广泛,也是一门社会基础性的学科。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数理统计在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也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数理统计学可以切实有效地利用先进的数理统计知识,为行动和决策提供强大的数据依据。在各类社会问題的处理工作中,都可以通过数理统计学的手段,针对相关数据进行专业的分析和处理,以进行预先判断并提供相关决策。

二、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关系

1.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联系。统计学本身起源于对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制度的早起,需要针对奴隶社会的人口数量以及土地进行丈量与统计,虽然只是简单的登记和计数,但最初的社会经济统计学可以说已经出现了萌芽。之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人们开展了大量的社会经济统计活动,在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应用已经到达了一个巅峰。在资本主义环境之下,社会资源更加炙手可热,社会分工更加明确。随着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在实践的过程中,社会经济统计学的使用也更加成熟。早期的概率论所研究的问题基本都来自于当时比较泛滥的赌博活动。17—19世纪,不少数学家都对概率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数理统计学随着概率论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虽然从时间上看,形成要晚于社会经济统计学,但发展飞速。数理统计并非完全独立于社会经济统计,它是在统计学的发展阶段中形成的一种分析数据的方法,社会经济统计学在分析问题时同样需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的支持。近代,数理统计学的发展势头迅猛,甚至有一些看法认为统计学几乎就是数理统计学。然而社会经济统计,作为对社会经济现象的一种调查研究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绝对有其存在的意义。有学者提出,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之间的关系与牛顿的力学和相对论力学的关系十分相似。相对论力学在接近光速时使用,而大多数情况是远离光速的,此时使用牛顿力学既准确又方便,社会经济统计学在描述变量时使用,数理统计学在描述随机变量时使用[3]。随机变量是随机现象下的变量,变量与随机变量的这种联系揭示了在一定条件下,社会经济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之间存在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

2.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相同之处。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具有一定的相同点,都能够有效地针对客观的事物进行充分的统计,并且针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规律进行研究。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两者在研究的方法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共通性,都能够利用归纳、推理的研究手段分析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对客观,且具有建设性的解决建议。学术界在对于数理统计学进行表述时,都明确地说明了数理统计学是对随机现象的数量变化进行统计,并对研究对象进行规律性的研究和问题揭示。但是针对社会经济统计学来说,学术界对其的界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一些学者认为,社会经济统计学是独立的社会学科,在应用的过程中,一般是将具体时间、具体地点、社会现象中所表现出的经济活动内涵进行阐述,有效地揭示其数量表现以及规律特点。另一部分学术工作人员认为,社会经济统计学应该被归纳到统计学当中,并在重大社会事件中详细地分析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在经济现象的积极引导之下,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4]。从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环境中来看,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两者的实际研究对象相同,并且两者都能够对统计规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究。两者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看,都能够将某一人、某一事物、某一项目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还可以针对部分进行划分,分别是研究目标、研究客体,并能有效地分析出研究对象的客观发展规律。

3.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不同之处。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区别与差异也是非常显著的,其主要的差异有以下几点:其一,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两者研究范围不同。针对社会经济统计学来说,一般是针对社会经济现状内容进行分析。针对数理统计来说,不仅可以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针对自然现象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相较于社会经济统计学来说,数理统计学所涉及到的应用问题相对比较广泛。社会统计学虽然研究范围相对狭隘,但是社会经济当中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广义的层次上来说,社会经济不仅涵盖了人们的物质、精神、自然环境的再生产活动,而且社会经济统计学当中的各项内容又存在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特点。所以,在社会经济统计学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研究对象与物质、精神、自然环境等内容之间的关系[5]。客观来说,社会经济统计学涉及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层次领域当中。而数理统计学一般是针对研究对象的自然现象进行研究,利用随机现象的手段,结合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预测和体现出随机现象的可能性。其二,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存在差异。客观来说,数理统计学的核心理论基础内涵便是概率论、统计推断理论。尤其是针对抽样推断来说,更是以概率论的大数法作为核心理论基础。

总而言之,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作为我国社会学科的基础内容,都是在统计学的基础上所衍生出来的内容。客观来说,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两者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层面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同之处,但是在研究范围以及理论基础层面当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異。在实际运用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清晰地认识到两者的优势和两者之间的区别,不能够将两者一概而论,更不能将两者进行分离。另外,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在一定的条件下其实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学科,相信今后可以相辅相成,继续发展壮大。

第3篇:经济统计和经济学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 哲学思考

循环经济的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健全离不开哲学的导向,运用中国传统哲学原理进行分析能更有效地探索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因此,很有必要对循环经济进行哲学上的梳理。倡导循环经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国传统哲学中一直比较关注自然与人的关系这一命题,可以说天人关系就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中国传统哲学鲜明的民族性特征。而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人与自然内在统一、一体共生的本真之性的存在方式,倡导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统一。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的价值观是有一致性的。

一、中国传统哲学观——天人合一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起源于先秦,发展于汉,成熟于宋。在儒家广博的理论视野中,“天”的含义是丰富的。我们这里所说的“天”,大致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生活、发展的自然界或自然的总体。

通过不同历史阶段对“天人合一”思想的阐述,可从三个方面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内涵进行概括。首先,“天人合一”就是主张人与万物一体,高扬生命一体化。其次,“天人合一”主张人与天地合其德,强调天道和人道的一致性。人道与自然之道有着共同性,即人与天地均依“道”而生成与发展。人要与自然合其德。人从尽心知性始,进而知天命,把握天道。再次,“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共存共生,和谐发展。

二、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哲学意义

1.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中国传统哲学理念中,普遍的表现出对于自然的思考和人类生存的思考,其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命题鲜明的体现在《易传》中,其中的乾、坤二卦代表天、地,由此天、地便代表了自然界。在《易传》看来,人与自然界本来是统一的,不能分离的。天、地本事以发育生长成物为功能。传统文化中的“天”,主要指的是与“人”对应的存在,即人以及人的创造物之外的世界,也就是自然界。《易经》倡导人类要敬畏上天,认为上天与人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关系,人要尊崇上天的旨意行事,提现了先人对于自然的尊重。

2.天人合德

《周易》认为,人作为自然界的精华,主要是受命于上天而诞生的。人是由天地之间的阴阳所化而成,因此人本身兼有阳刚之性和阴柔之美。阳刚使得人类积极地探索有效地生存之道,自强不息,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阴柔使得人类关注自身的品性,厚德载物。阴阳相生,推进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促进自我身心的协调发展。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体认自然本身的和谐。循环经济理论倡导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目标,在人类活动中节约资源,减少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并且考虑到自然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调整人类的发展方向。

3.天人协调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一方面强调要利用自然,另一方面又强调自然的规律,不破坏自然。中国古代的天人调谐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不能超越自然界的承受力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只能在顺从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利用自然,使自然界的万物能生长发展。推行循环经济是落实“人与自然和谐”观的重要一步,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循环经济是“人与自然和谐”观发展的必然结果。

4.天人相参

所谓天人相参,就是天地人三者相互并存,是中国古代的生态伦理规范。循环经济理念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生态系统,要求人类的活动要维护这个系统的平衡,要协调人类的活动、生产模式、制度等因素,使人的参与程度符合大自然的演变规律。

三、“天人合一”观念对循环经济的启示价值

1.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应该以“天人和谐”为目标

(1)企业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对其利益相关者负相应的责任

把道德修养与天地万物的培育联系起来,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社会发展主体的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遵循生态规则,不仅做经济人,更要做社会人、生态人,积极主动的承担起保护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

(2)要坚持清洁生产和全过程污染控制

要有“赞天地之化育”的胸怀,运用“财(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持久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说,引进循环经济的理念,就是要减少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活动对自然的影响,减少经济活动中的污染排放和资源浪费,结合自然的自净能力和可承受能力,合理的进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采取科学技术,通过更新技术手段,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减少污染排放,尽可能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并在企业本身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实现污染零排放。

2.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应以“生生不息”为目标

“生生不息”是自然界的基本法则,要使人们确立发展要以人类的永久生存为出发点,以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为限度的思想。企业要对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以实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具体方式比如:一是将废弃物用于企业的绿化建设;二是将废弃物用于农蓄业建设;三是建立循环经济信息平台,使各企业之间能通过这一平台寻找到自己需要的原料。

要发展循环经济,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就要学习天人合一中注重“和谐”的有益成分,摆正人与自然的位置。同时,也要对天人合一思想的时代性、历史性、局限性有所认识。当前,我们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要在实践和观念上摆正人与自然的位置,更是要在绿色科学创新的基础上,发展循环经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循环经济的发展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1]孙文营.对循环经济哲学精神的思考[J].理论与实践,2007(04).

第4篇:经济统计和经济学范文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农民是农村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就是要一心一意为农民谋利益,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使之分享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努力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

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这是以人为本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最根本的体现。要认真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广开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既要从“三农”本身考虑问题,寻求出路,又要跳出“三农”,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思考问题,研究对策;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开辟新的增收途径;既要立足当前采取尽快见效的增收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为农民增收提供新的动力。

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要使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体现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过程。尊重农民的创造和选择,维护农民的经营自,切实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推进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维护农民对集体资产的收益分配权和管理参与权。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管,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农业和农村法制建设,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来管理农业、开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农。当前特别要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培育农民依法维权的意识。

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提升农业、振兴农村的希望所在,是减少农民、使农民富裕起来的关键所在。要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围绕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加强科学知识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适应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扩大“阳光工程”的实施规模,加强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的能力。

坚持统筹协调理念,优化发展环境,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统筹协调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解决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的关键。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改变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完善支农政策体系,强化农业发展基础,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尽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要深刻领会“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着力消除影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建立城乡之间资源合理配置的市场体系,形成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特别是要加快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体制,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不断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的环境。要为农民提供平等的教育、医疗机会和待遇。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和公平化。引导各类资源与要素向农业和农村流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完善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要全面落实“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不断增强农业政策的反哺性和普惠性。调整和优化支持“三农”发展的财政支出结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结构、信贷资金投放结构。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机制,进一步完善补贴政策,扩大农业补贴规模。探索建立农业投入的补贴机制,积极推动农业的政策性保险试点,尽快形成完整的国家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

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要在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要加强农业生产设施和农村生活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乡村道路、改水改厕和社会公共设施的建设,加快实施农村“六小工程”,大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搞好农业“七大体系”建设,完善农业发展综合服务体系。按照项目构建工程、工程支撑体系、体系保障发展的原则,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等重点工程,着力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探索农业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积极发展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实现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有机结合。

第5篇:经济统计和经济学范文

通信技术专业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工程数学、电路、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子设计自动化、电子测量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设备、通信网络、接入网技术等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微机原理与应用、电子测量技术、数字通信原理、通信网络、光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程控交换原理、电子整机装配、CATV安装与调试、通信系统综合实验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通信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通信技术是信息科学技术中发展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使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通信工程具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通信运营商、现代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电子信息类等产业,从事通信与电子技术的开发、研究、应用、管理、设备调测维护、通信工程设计与施工等工作。也可攻读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学科等方向的硕士、博士学位。

随着通信技术应用的日趋广泛,和信息化社会的逐渐发展,未来势必会给中国信息产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通信技术专业人才成为我国参与国际间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未来若干年,我国势必会更加重视通信专业人才的培养,重视通信技术专业的教育,提高教育水平。

通信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通信和电子、信息等行业的运营商、生产型企业从事通信设备、电子设备、系统和网络的研究、设计、开发、运营和技术管理以及通信设备的营销、装配、调试、维修和检验等技术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计算机软件、互联网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新能源;

2 计算机软件;

3 互联网/电子商务;

4 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5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6 通信/电信运营、增值服务;

7 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

8 其他行业。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android开发工程师、硬件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 android开发工程师;

2 硬件工程师;

3 技术支持工程师;

4 ios开发工程师;

5 网络工程师;

6 项目经理;

7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

第6篇:经济统计和经济学范文

制定一份完整的经济责任制方案一般需要五个流程,简单概括如下:

⑴结合本年度财务预算,对上一年度的生产基础数据进行统计、整理,进行风险评估上报公司领导,根据领导意见整理完成生产单位考核方案第1稿。

⑵公司考核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对方案第1稿进行讨论,修正、完善,提交生产单位要求限期反馈。

⑶对各生产单位上报的反馈情况进行整理,考核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对反馈情况逐条讨论,提出考核组建议,拟订完成考核方案第2稿,提交公司领导。

⑷根据公司领导意见修改完成考核方案第3稿,再提交各生产单位。

⑸公司领导与各单位当面沟通,协调,促成达成一致意见,考核方案定稿,文件下发。

第⑴⑶属于统计数据的收集阶段,其主要工作量就是整理、收集、汇总上一年度所有生产相关基础数据,如产量、消耗、成本、质量等及生产关键时间段的其它相关工艺设备等详细数据,对生产状况异常数据要进行必要的筛选、剔除,最后保留下来的就是正常生产状况下加权平均数据,初步拟定年度考核指标。

第⑵⑷属于统计数据的分析、表述阶段,对主要物耗、成本指标一一进行讨论,初定指标为什么取这个值,取这个值的依据是什么,新一年的生产工艺有没有大的调整,有无必要进行指标补充等,有些生产数据表面看起来正常,一但结合生产调度记录进行深入分析的话就会发现有纰漏,对这类特殊数据一般要参考最近三年甚至五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深层的分析处理。这个阶段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指标合理性及单项奖扣分数的测算、分析,如果生产单位完成指标奖励多少,未完成应如何扣罚,是否需要设置奖励或扣罚的底线等,形成初步文稿提交公司领导。

第⑸属于统计的解释数据阶段,这时考核方案已基本定稿,主要关键的指标不会再做大的调整,按考核流程来讲应该是公司领导去生产单位沟通,协调,促成达成一致意见,实质上是去各生产单位对考核指标进行宣布,对主要关键指标进行必要的解释。考核指标年年缩紧是大势所趋,生产单位肯定有意见,公司领导就从公司财务总体预算及上级部门对我公司下达指标这一角度进行解释,企业必须前进、要有效益,大家不要只看到局部利益,企业这条大河有水,车间这条小河才能不干涸,大家一起努力要干的比去年好,这就样新一年度考核方案终于定稿下文。

2统计学在经济责任制考核实施过程中应用

公司经济责任制红头文件一下发,下面各部门就要严格执行。公司设有专门的考核工作组负责具体实施。经济责任制具休考核实施过程前后历经20天左右,每月的考核具体实施过程大概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1-6日,公司考核组对各单位上报生产、安环、质量等考核原始材料进行统计整理、归集、初步校审,同时通过内网转发各相关单位;

7-9日,形成各单位预考核信息统计表,通过企业内网上传至被考核单位,要求各单位对相关考核统计信息进行核实、确认;

10-13日,被考核单位对考核信息统计表进行反馈;

14-16日,公司考核组对各单位反馈意见进行统计、汇总、核实。

17-18日,公司考核组召开专责会议对被考核单位的反馈意见进行逐一讨论、分析,形成考核结果,提交公司总经理;

19-20日,公司总经理对考核结果审定,签发,考核结果外挂专栏进行公示。

这整个经济责任制考核实施过程中至始至终贯穿着“发现数字、分析数字、用数字说话”这一核心理念。现以2014年7月本企业实际考核中原始数据审核为例进行简要论述。

8月初收到公司各单位上报的各专业考核原始数据统计表近40份,按照常规程序先对各考核信息统计表进行“单表审核”及“表间审核”。

“单表审核”主要是对相关数据采取环比与同比法,即本期数据与上月数据、上年同期数据进行对比,见下表:

[产

品\&项目\&单位\&本月

实际\&环比\&同比\&上

实际\&比上月\&去年

同期\&比去年\&尿

素\&耗氨\&kg/t\&592.6\&591.4\&1.2\&574.2\&18.4\&耗蒸汽\&kg/t\&1628\&1515\&113\&1502\&126\&耗水\&t/t\&8.5\&7.5\&1.1\&7.8\&0.7\&耗电\&kwh/t\&237\&229\&8\&186\&51\&精

醇\&粗醇耗\&kg/t\&1027\&1024\&2.4\&1038\&-11\&蒸汽耗\&kg/t\&1536\&1283\&252.3\&1806\&-270\&水耗\&t/t\&3.5\&1.1\&2.5\&5.0\&-1.1\&电耗\&kwh/t\&25\&23\&1.9\&20\&4.3\&]

从上表中可看出,7月尿素与精甲醇两产品所有消耗均比上月高,尿素消耗也比去年同期大幅上升,精甲醇各类消耗除电耗外同比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针对消耗上升的原因,一方面要求计量科对表计进行重新核实,另一方面去生产工艺设备等部门了解数据变动较大原因,7月尿素生产系统进行了大调整,由原来的双系统生产改为单系统生产。精甲醇数物耗数据上升主要是6月统计员工作失误,上月相关数据有误,本月进行了调整。

“表间审核”即各对原始数据统计表之间逻辑关系进行审核,各类物耗、质量、事故考核信息统计表表面上看起来无关联,实质上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没有一定考核经验是很难发现的,如事故考核统计表如显示本月一车间本发生一起生产事故,另一张该车间的物耗、成本统计表数据如正常甚至指标更优的话,这时肯定有一张表是有问题的,对企业来说,任何一起事故或多或少都会对生产造成冲击,最直观的结果就是物耗成本上升,有时还会致使产品质量等级品率下降等。想要第一时间发现这种各考核信息统计表内容有冲突就是靠平时的工作经验yulu.cc积累来的。针对这类情况的处理在确认对方提供考核统计信息无误前提下,一般是搜集更多的相关数据整理成当月考核存在问题提交考核组会议进行讨论。

另,针对各考核统计表表格之间关系错综复杂,针对纯数字级的审核可借助EXCEL的“条件”、“链接”、表格之间自动引用及使用RANK、IF(AND)等函数,不仅大大的缩减了工作量还进一步的提高了数据统计准确率。

3统计学在经济责任制考核结果跟踪中的应用

本公司下属单位大大小小近20个职工1400多人,各单位内部奖金考核发放是否公平、公正、透明,发放流程是否规范?职工个人对奖金的发放有无意见等等?,全公司要靠考核员一一去核查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时统计学中的“抽样调查法”就派上了用场,对单位整体的检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对职工人个奖金发放检查采用整群抽样,即以班组(或轮班)为单位将职工分成若干个群,进行整群抽样,对被抽中的班组进行全面检查,根据检查情况推断整体,随即完成整个公司奖金发放结果跟踪分析材料。

4结语

当前经济责任制考核已是企业管理的一个中心环节,通过经济责任制考核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管理工作的的一些薄弱环节,如考核统计信息的监督、咨询职能,主要指标的统计分析是否到位等方面还待进一步加强,只有这样才能让统计学更好的发挥在企业经济责任制考核中应有的作用,促进企业管理工作更上一层台阶。

第7篇:经济统计和经济学范文

摘要:用热技术经济学原理与BOX非线性约束(复合型)优化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型柴油机动力系统中废气复合透平系统(Turbo Compound System或TCS)进行了热技术经济分析研究和设计优化计算。探讨的方法也可用作动力厂(站)可行性研究阶段方案设计时的参考。关键词:废气复合透平; 热经济学; 优化设计

Abstract: hot technology economics principle and BOX nonlinear constraints (Compound) optimiza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method of dynamic System of large diesel engine exhaust gas turbine composite System (Turbo Compound System or TCS) hot technology economic analysis research and design optimization calculation. Discusses the method also used for utility plants (station) the feasibility study stage design reference.

Keywords: waste gas turbine compound; Hot economics; Optimization design

符号说明

下限值b-上限值C-定压比热En-能量,(kJ)I-隐式约束方程总数J-能量系统或单元的能流输出总数P-输出功率,(kW)R-设计变量总数T-温度(℃)或增压器的废气透平

下标

环境1,2-能量及技术经济区1、2a-新鲜空气bt-废气增压器前c-废气增压器的压缩机e-排气ebt-增压器前的废气ep-由柴油发电机发电exh-增压器后的废气hf-重燃油j,j’-第j或j’能量流m-机械ME-喷入柴油主机的燃油pa-定压压缩空气pe-定压废气PT-动力透平shaft-柴油机的主轴t-透平或温度T-增压器的废气透平

前言

从80年代初开始,大型柴油机增压器制造商一直致力于不断提高其效率的研究开发,结果是大大减少了产生柴油机压缩进气的增压器消耗的废气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配套设计了一种动力透平,用以转换这种高效增压系统省下的废气能量,产生有用的动力(如电力、机械功)。已有实例在大型柴油机船舶动力站(5 000 kW以上)采用这套系统,经济性十分明显,投资回收期不到两年[1]。诚然,任何动力系统设计中,如采用较高效率的设备,虽其经济性会提高,但也增加系统的初始投资,以致同时增加产品的折旧成本。因此,动力系统的经济设计和设备的经济选择常常是互相矛盾的,要进行优化平衡,才有可能达到最佳的参数组合。对此,提出利用热技术经济学与非线性数学规划法中的Box’s Complex法[2,3]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废气复合透平系统的优化设计模型,对该动力系统进行结合实例的优化设计计算和热技术经济研究分析,以探讨较为合理的大型柴油机废气透平复合系统参数的优化选择方法和途径。本文探讨的方法也可作为动力厂(站)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研究之用。

第8篇:经济统计和经济学范文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面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机遇,又面临资源、市场约束增强和体制、机制性矛盾凸现的严峻挑战。在这种形势下,要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就必须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全局,特别是要实现农业发展观的与时俱进,着力更新发展理念,拓展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格局,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发展措施,不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新局面。在实际工作中,要着重把握好“六个坚持”。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农民是农村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就是要一心一意为农民谋利益,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使之分享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努力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

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这是以人为本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最根本的体现。要认真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广开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既要从“三农”本身考虑问题,寻求出路,又要跳出“三农”,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思考问题,研究对策;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开辟新的增收途径;既要立足当前采取尽快见效的增收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为农民增收提供新的动力。

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要使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体现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过程。尊重农民的创造和选择,维护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切实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推进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维护农民对集体资产的收益分配权和管理参与权。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管,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农业和农村法制建设,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来管理农业、开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农。当前特别要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培育农民依法维权的意识。

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提升农业、振兴农村的希望所在,是减少农民、使农民富裕起来的关键所在。要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围绕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加强科学知识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适应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扩大“阳光工程”的实施规模,加强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的能力。

坚持统筹协调理念,优化发展环境,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统筹协调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解决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的关键。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改变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完善支农政策体系,强化农业发展基础,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尽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要深刻领会“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着力消除影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建立城乡之间资源合理配置的市场体系,形成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特别是要加快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体制,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不断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的环境。要为农民提供平等的教育、医疗机会和待遇。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和公平化。引导各类资源与要素向农业和农村流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完善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要全面落实“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不断增强农业政策的反哺性和普惠性。调整和优化支持“三农”发展的财政支出结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结构、信贷资金投放结构。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机制,进一步完善补贴政策,扩大农业补贴规模。探索建立农业投入的补贴机制,积极推动农业的政策性保险试点,尽快形成完整的国家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

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要在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要加强农业生产设施和农村生活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乡村道路、改水改厕和社会公共设施的建设,加快实施农村“六小工程”,大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搞好农业“七大体系”建设,完善农业发展综合服务体系。按照项目构建工程、工程支撑体系、体系保障发展的原则,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等重点工程,着力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探索农业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积极发展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实现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有机结合。

第9篇:经济统计和经济学范文

关键词 可预见性 契约自由 效率违约 期望值 法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美国一家银行遇到一件很棘手的官司,当时该银行的一位职员由于疏忽把客户的汇款耽搁了几天才汇出去,结果造成客户因为逾期付款要赔偿人家上百万元。客户将该银行告上法庭提出赔偿诉求。银行则认为虽然是因为我们的疏忽,但是我们为你转账仅收取几十元手续费,没想到延误会有那么大的损失。原审法院支持了客户的赔偿请求,认为根据传统的过错责任原则,银行负有过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然而这个判决让整个银行业工会不服,认为这样的赔法将使得银行业没法生存下去,没办法接受,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联邦最高法院认为,每个人在进行合同交易的时候,都会对如果违约可能造成的后果作出一个风险评估,然后约定出违约责任的承担。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的违约责任的范围是能够在当事人之间预估的。而此案中,由于银行从事的是公共服务行业,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客户,延误对每一位客户而言,他们可能受到的损失也不尽相同,故银行无法评估自己因为违约可能给客户带来的损失程度,所以让银行承担一个他们不能预见的损失,是无助于公共服务的发展的,最后银行胜诉。

这个判决引发了可预见性赔偿在法律上的适用。可预见性理论最早由法国学者Pothier在1761年发表的《论债法》一书中提出,并为1804年《法国民法典》所采纳,英国普通法于1854年的“哈德利诉巴克斯德尔”一案正式接受这一理论,美国《统一商法典》第2715条、《合同法重述》第2版第351条明确规定相关内容,因此可预见性规则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普遍适用的违约赔偿标准。我国旧的《涉外经济合同法》第10条、《技术合同法》第17条也确立了可预见性规则,并被1999年颁布的统一合同法所承认。

1对违约损害赔偿中可预见性规则的经济学分析

人们经常做出一些承诺:售货员承诺让顾客满意;家长许诺小孩奖励,恋人们允诺结婚,老板答应加薪等等。当有人要求履行承诺时,就牵涉到了法律。将承诺划为“交易”与“非交易”,以此判断承诺是否是可强制执行。交易理论对这个问题做出了明确的回答,直到承诺人给予要约人某物以诱导其给出承诺,合同才算完整,合同也由此成为可强制履行的,正式对价使得承诺成为可强制履行的。换句话说,对价来担保的承诺是可强制履行的,而没有对价的承诺是不可强制履行的。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合同在订立之初,要约人和承诺人都希望它能够被强制履行,那么按照经济效率就要求合同能被强制履行。如果要约人和承诺人都能按约履行承诺,那么将不存在本文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因为各方有时会存在考虑自身利益的短见,在有巨大利害关系的交易中,要约人可能不太关心违约带给承诺人的损失。如果要约人对违约的关注只限于他的义务,那么当履约的成本低于违约的成本时,他就会履约,而当履约的成本高于违约的成本时,他就会违约。若要约人只关注自身利益具体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要约人的履约成本>要约人的违约成本违约;

要约人的履约成本

上面讨论的是实际要约人履行承诺的情况,将实际转为理想的状态,就是达到最有效率的履约和违约,若想要达到理想的状态,具体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要约人的履约成本>承诺人从履约中获得利益有效违约

要约人的履约成本

从上述的两个公式比较可以得出,当要约人的违约成本等于承诺人从履约中获得利益时,要约人都有的有效履约和有效违约的动机。换句话说,当责任人内在化了违约成本时,要约人有履约的有效动机。

违约损害赔偿的方式之一完全预期损失赔偿,这种赔偿方式的目的就是使承诺人恢复到这样一种状态――如果合同履行下去,他能享有的状态,即要约人的违约责任等于承诺人从履约中获得的利益。有上述第二个公式可得,要约人的违约成本内部化,从而能够刺激要约人产生有效的履约或违约动机。但是,这种赔偿方式却可能促使承诺人产生过度信赖的动机,从而导致低效率。为了使承诺人的信赖成本内部化,就不能对承诺人因要约人的违约而造成的损失进行任何补偿,因此,如果让要约人的补偿等于承诺人得到的补偿,则法律就无法实现效率原则所要求的使要约人和承诺人的成本内部化。这就是合同法中的补偿悖论。

法律在追求公正与平等的同时,也不应该舍弃法律同样应当追求的效率问题。如果一味地支持完全赔偿原则,那么就会产生过度依赖,不利于交易的效率性。结合法律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可以更好地把握可预见性规则。

违约损害赔偿中的可预见性规则是对合同当事人的预防措施和信赖的有效激励。违约赔偿责任范围的规定影响合同当事人甲方和乙方的理性选择,进而控制交易风险损失的大小:违约赔偿责任过大,则甲方将积极采取措施减少违约的“意外事件”的发生,尽管预防措施的实施也意味甲方的履约成本的增加,同时由于预期更多的损害赔偿费用,乙方的大部分甚至全部风险转移给甲方,于是乙方对甲方会形成过度信赖,夸大了乙方的预期,一旦甲方发生违约,则交易风险损失被放大;相反,违约责任过小,则乙方对甲方产生有效信赖,并将根据甲方的履约情况做出对应决策,但是由于预防违约风险的利益在双方间分配,甲方采取必要预防措施的激励削弱,他总是采取最小的预防手段,违约风险发生机率增加,则交易风险仍被放大。避免上述有效预防和有效信赖不相容的方法,令违约赔偿额为一个合理的不变量,即等于违约人在订约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此平衡点,双方当事人的预防和信赖趋于合理,从而充分实现合同价值。

违约损害赔偿中的可预见性规则对交易费用的节约。交易费用范畴的产生是经济学的革命,借助该理论工具进行合同法研究,便可发现可预见性规则实际为一个设计精巧节约交易费用的机制。合同成本包括但不限于寻找和信息成本、讨价还价和决定成本、履约和实施成本等。一方面违约事件发生后,相对方可以获得确定合理的财产赔偿的保证,减少其在选择更安全的交易对象、监督合同实施以及采用诸如保险等规避风险方式的交易费用支出;另一方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交易活动频繁,形成有机联系的网络,其中任意环节中断,可能影响一系列合同的履行。在某些情况下,对于从事具体交易的当事人,因为合同本身不具有“社会公开性”,使之不可能了解违约行为给第三人造成地各种损害,施之过重责任会限制当事人从事广泛的交易活动,相应地交易成本增加。可预见性规则的确立使合同风险在交易双方当事人间合理分配,有助于合同双方对交易费用的理性决策。

2违约损害赔偿中可预见性规则在我国《合同法》法律适用

我国《合同法》第113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此条款在违约责任的完全赔偿原则基础上确立可预见性赔偿限额标准,也规定了当事人赔偿范围是可预见的损失。即因违约方的违约使受害人遭受的全部损失都应当由违约方负赔偿责任,其目的在于使受害人处于合同能适当履行情况下的状态。事实上,完全赔偿原则的实践中的适应度不强,其常常受到各种限制。第113条第1款中的“但书”就是规定了对完全赔偿原则限制的可预见性规则。按照可预见性规则,只有在可能合理预见到的损害赔偿范围内,违约当事人才应负赔偿责任,在确定赔偿责任的范围时应将不可预见的损害从赔偿的范围中扣除,并以可预见的损害作为赔偿的限制。因此,完全赔偿原则是违约损害赔偿中的普遍原则,可预见性规则是对该原则的补充和限制,是一种为了使可得利益范围确定更为合理的法律技术手段。

违约损害赔偿中的可预见性规则符合经济学视野中关于效率和资源配置最优的原理,笔者将从实际适用的视角重新审视我国《合同法》中的可预见性规则,分析其适用条件、范围。若将《合同法》第113条第1款规定的“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称之为“预期利益”。

获得预期利益赔偿条件:首先,必须具备违约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1)存在违约行为;(2)有损害结果;(3)违约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4)违约方无免责事由。其次,我国《合同法》第113条规定即处于履行阶段的责任。不可滥用可得利益赔偿规则,即发生在其它阶段的责任不能适用预期利益赔偿规则。再次,损害结果不是由受损方的先违约行为所引发。先违约的情况下,不能期待合同完全履行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