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时代的中学生范文

新时代的中学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时代的中学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时代的中学生

第1篇:新时代的中学生范文

1要做学生贴心的知心朋友

班主任教师一定要热爱关心和理解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是做好教学过程中的亲体和寄出。主动接近同学,与同学相遇,给予一定的问候和关心,简单几语,学习情绪及生活状态,身体情况都可以去关心一下。要善待学生的误失,不要简单训斥和斥责,而是朋友班的和学生一起商讨如何改进不足和今后的发展,是沟通师生感情,加深相互理解,增进师生情谊的好方法,相互之间增加了信任感。

2要做热心学习和生活导师

班主任的首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因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帮助学生学好各门功课,知道学生掌握学习规律,让学生懂得自主调控学习情感。在学习的过程中班级管理,集体建设工作是重中之重。注重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具有健全人格,情感高尚学识丰富,具有一定责任感的堂堂正正的中学生

3要做有爱心父母亲般的教师

没有爱心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鱼儿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优秀的班主任老师都应像父母那样疼爱自已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各个方面,如学习生活、营养、发展成长和个人健康等,这是慈母的严,严父之爱,益友之爱,这都会为学生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4要做细心的心理教师

第2篇:新时代的中学生范文

论文摘要:逆反心理是教育的大敌,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老师的教育难奏效,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极为不利。逆反心理主要有超限逆反心理、自主性逆反心理、情境性逆反心理、套平性逆反心理等几种类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通过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措施,做好教育工作,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众所周知,逆反心理是教育的大敌,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老师的教育难奏效,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极为不利。如,有的学生对校规校纪表现出不适应乃至厌恶,有时还以故意违反纪律的举动来显示他的独立不羁;有的学生即使知道老师的要求有益于自己,但还是容易被情绪所左右,以致做出不合常规的举动;有的学生对待老师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对自己喜欢的老师言听计从,对自己所讨厌的老处处抵触,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又如,越是查禁的书,他就越要想办法找来看等等。上述逆反心理的种种表现有的是主动型逆反心理,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也有较强的进攻性;有的是被动型的逆反心理,带有一定的动摇性。要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就有必要了解、掌握其常见类型,区别诊治,对症下药,方可奏效。

一、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类型

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很复杂,主要与学生性格特点和个人年龄特征有关。归纳起来,学生逆反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超限逆反心理

如果老师长期用形而上学的老眼光去看待过去犯错误的学生,或者总是用一个调子,多次重复一件事情,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大脑皮层的紧张和疲劳,从而导致学生极限逆反心理的产生。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的自控能力和承受能力都不及成人。因此,老师的批评教育一定要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熟悉学生的个性差异,掌握其思想变化的一般规律,用辩证的方法处理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尽量做到教育有方,批评有度,因势利导,灵活多变,让学生在庄重严肃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二)自主性逆反心理

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生理、心理的变化都很快,知识面不步扩大,认识能力迅速提高,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他们特别强烈地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和认同。然而有的老师却忽视了学生的“成人感”和“独立人格”,常常以不容置疑的口气,简单粗暴地要求学生绝对服从,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肆意伤害学生本来就很脆弱的自尊心,甚至不顾场合,在众目睽睽之下强迫学生做违心的事,这就不能不与独立意识不断增强的当代中学生激烈冲突,从而加剧他们的自主逆反心理。对此,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以朋友的身份、商量的口气去开导学生,让他们切实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尊重、信任与期望。

(三)情境性逆反心理

在不适当的时机、场合批评学生,是造成学生情境性逆反心理的诱因。批评的时机和场合不当,学生就会紧闭心扉,拒绝接受教育。如果学生当时正在气头上,老师却不顾情面,仍然旁若无人地大声训斥,就极易触动学生的情境性逆反心理,使学生尤其是“特爱面子的学生”顿时失去理智,甚至不顾一切地与老师对着千,置老师于难堪被动的境地。因此,教师时时处处都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避免使用教师忌语,避免在不适当的时机、场合对学生进行不适当的批评,既要学会“冷处理”突发事件,又要学会等待、寻求、创造最佳教育时机。如,在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时不忘指明新的奋斗目标;在学生受到委屈的时候给予理解支持;在学生灰心丧气的时候肯定其成绩,并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在学生有较大过失的时候予以谅解。如此不失时机的情境教育,不但能消灭学生情境性逆反心理的诱因,而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四)公平性逆反心理

这是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因关系不协调、态度不友好、心理不平衡等因素而诱发的一种逆反心理。一些老师不是平等地对待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对有的学生要求过高、过急、过严,对有的学生则放松要求、放任自流;对优生和蔼可亲,耐心细致,对后进生则冷若冰霜,简单粗暴。这种娇惯偏爱优生、歧视冷落后进生的做法,不但后进生对此愤恨不平,就连优生有时也抱怨老师厚此薄彼,缺乏公正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尤其应多给后进生以温暖关照,尽量为他们提供显示才能的机会。如果师生关系出现了僵局,作为教师应首先设法缓和气氛,允许学生申辩。老师还可以做出表率,甘心“示弱”,先作自我批评,然后诱导学生承认自己的过错,进而以退为进,启发诱导,帮助教育,使学生的公平性逆反心理消失在无形中。

二、解决的方法

由于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中学生的成长。因此,作为教育者,有责任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之科学转化。

(一)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

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它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逆反心理有明显的缺陷:不分是非、不分善恶,一味地排斥、一味地反对。这样做实际上是头脑简单、幼稚、不够成熟的表现。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从良好的愿望出发,关心和帮助青少年。

我们也应看到,逆反心理也有它积极的一面,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一味顺从的人,盲从或盲拒都是不正确的行为表现,事事顺从也不是心理健康的表现,相反意味着另一种不健康,不利于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培养素质优良的人才。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培养有主见、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其中包括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的独立性指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独立地寻找答案,而不是依赖别人。在这里,我们要区分盲目反抗和合理的拒绝,前者是一种缺乏思考的机械的行为模式,是幼稚的、盲目的;后者是有分析的理性的选择,体现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因此,我们应该把前者科学转化为后者,这样才是正确科学的态度。

(二)营造良好的斑级氛围

学生生活在班级中,这种班级生活构成学生的“心理活动空间”。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把个人行为的产生变化规律,用一简单公式表示为:B=f(P " E),其中B代表行为(Behaviour ) , f是变量,P是个人(Person ) , E是环境(Environment),P和E的交互作用形成心理场,即情境。当代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这个情境中,关键在于“场中人”的主观感觉,即心理气氛。不同的班级具有不同的心理气氛,不同的情境产生不同的具体行为,学校的教育实践也证明,营造一个具有民主、宽容、善意、友好的班级氛围,有利于改善学生的逆反心理等攻击性心理及行为。

采用组织手段,在班内组织起有一定层次的正式关系的网络,为学生日益扩展交往范围、建立多样的生活联系、形成丰富的责任依从关系提供充分的条件,从而使他们逐步深人到人际关系的各个方面去,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充实和美好。针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帮教小组,给他们在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等方面予以特别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善意,逐渐消除对立情绪,参加集体活动并从中得到教益。

创设各种教育情境,发挥其教育效能,以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减少消极的人际关系的影响。班主任可以组织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努力使班集体成为良好的交往环境,使所有的学生特别是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对交往产生一定的兴趣,并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与学生交往,从而使其对活动感兴趣、对集体感兴趣,逐渐改变原先的态度和看法。

(三)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教师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家长如果能够意识到以子女和自身双重角度考虑教育问题,合理调整教育行为,这将对改善家庭教育质量、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纠正子女的不良心理包括逆反心理产生良好的作用。

首先,引导家长应给予子女适度的爱.爱的缺乏和过度的爱都会对子女的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在家庭教育中“严厉和慈爱—是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正如食物一样,爱的要求是有一定份量的”。因此,父母对子女应该有理智、有分寸地爱。

其次,建议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平也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目前,在相当一部分的家长中,对子女期望过高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他们往往想把自己失去的东西在子女身上得到补偿。这样脱离子女实际、超越子女水平的家长期望容易引起子女的抵触情绪。作为家长应该面对现实,合理地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水平,这样才有利于子女的成长。

第3篇:新时代的中学生范文

关键词: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新型人才

什么是问题意识呢?它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认真探究,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但事实上现在很多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认为老师讲的就是正确的,没有反驳能力,不敢提出问题,不能提出问题。但新课程要求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美国教育专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那么在化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当代中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让问题意识走进化学课堂教学

(1)在教材内容上精心设置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遇到一些教材上的难点时会感到焦虑不安。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教学中要善于在教材内容上精心设置问题,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如在讲Fe(OH)2的制备实验时,由于Fe(OH)2 易迅速被氧气氧化成Fe(OH)3而不容易观察到白色絮状沉淀,可让学生思考怎样想办法使生成的Fe(OH)2的氧化速率减小?结果学生能想出很多合理的方法,如可以在盛放FeSO4溶液的试管中加植物油或苯等,使FeSO4溶液与空气隔绝,然后用长胶头滴管吸取煮沸冷却后的NaOH溶液与FeSO4溶液充分接触,这样就能减慢Fe(OH)2的氧化速率,或用以铁为阳极电解NaOH溶液的方法来制备Fe(OH)2等。老师对这些学生的设想进行验证,从而达到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教材内容灵活设置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能够环绕此化学问题积极主动思考,学会充分运用化学原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挖掘学生的问题意识。

(2)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实验,在实验演示过程中能及时提出问题,并不断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同学间互相讨论,做到实际与理论相结合。这样,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精心设计实验,然后通过设计的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自然学生就会从中获得学习化学、探究化学的乐趣。如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紧紧抓住“浮”“熔”“游”“红”等实验现象。接着,提问:钠与CuSO4溶液、FeCl3溶液反应现象如何?在实验演示前,一个学生提出是不是置换出Cu或Fe?在进行实验时,我们看到,除金属钠与水反应出现“浮”“熔”“游”的实验现象外,没有发现Cu或Fe的产生,产生的沉淀分别是蓝色Cu(OH)2和红褐色Fe(OH)3。原来,钠与盐溶液反应时是钠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然后生成的NaOH再与盐反应。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果能促进学生进行质疑,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问,这样学生就能将实验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化学规律理解透彻并记得比较牢固,还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致。

(3)从化学概念的探究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化学教学中教师也要善于指导学生从化学概念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可以帮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化学概念进行理解和掌握。在高三复习基本概念时,可以联系实验进行教学,如让学生思考一道高考化学试题:“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套住气球后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该题设问原溶液可能是何种溶液。这个试题,给了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联系高中化学内容,有些学生得出该溶液是NH3・H2O的酚酞溶液,NH3・H2O是可溶性弱碱,可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加热时NH3・H2O发生分解反应,生成NH3进入气球,溶液颜色变浅;冷却后,气球里的NH3重新与水化合生成NH3・H2O,使溶液恢复红色。也有的同学提出,可能是溶有二氧化碳的石蕊溶液吗?这种溶液由于碳酸的存在,确实呈现红色;加热后,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进入气球中。但是,此时出现的现象变化不是红色变浅,而是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与题设条件不符,因而这个答案是不正确的。学生为何出现这种想法呢?这是由于有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没有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所造成的不良后果。这就启发我们教师:在进行高三复习时,可以通过实验将化学基本概念讲透,使学生深入理解。

二、让问题意识走向课外

(1)日常生活中化学问题随处可见。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化学问题。在教学中,可有意识地诱发学生去寻找日常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使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有些学生问:食品包装袋里的抗氧化剂是铁粉,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铁粉是常用的抗氧化剂,俗称“双吸剂”,铁粉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和氧气防止食品被氧化。生活中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生会不断发现并进行探究。让学生把化学知识带进生活中,认识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就提高了,这样也就不由自主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结合化学教学,在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现代生活丰富多彩,但对这多彩生活司空见惯的学生也有一些,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带领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在学习乙炔的制取时,从新闻事件引入:2009年12月15日凌晨3点,杭州钱塘江边一辆拖挂车变“火车”,20吨电石在雨中熊熊燃烧。电石到底是什么?为什么遇水反而越烧越厉害?原来,电石的主要成分是CaC2,CaC2+2H2O=C2H2+Ca(OH)2。此反应相当剧烈。在化学教学中,要将合乎实际的生活素材带入化学教学课堂,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由此引出化学新知识,使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慢慢地,学生就会养成在课外的学习中、现实的生活中发现问题的意识。

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在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我们的化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能问、会问、多问。只有这样,才能突破学生思维定式的局限,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造就符合时代、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打开化学教学中的结[J].中学教

学参考,2011(26).

第4篇:新时代的中学生范文

1 传统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弊端

生物科学作为社会自然基础学科,在物种研究、自然变化发展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高中生物学科教育恰恰是在为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奠定重要的基础。然而,数十年的高中生物教学工作仍然沿用过去传统呆板的授课方式,教师仍然是课程授课的主导者,仍然按照原有的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进行授课,突出某些陈旧的授课要点,对学生灌输一些既定的长久不变的生物学知识,不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课堂上缺乏师生之间交流的互动性。即使有一些教师能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也只是将书本上的知识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其传授形式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这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知识趣味性,也违背了教书育人、培养高科技人才的目的。

以上分析的传统生物教学工作的弊端,越来越限制了生物教学工作的发展,而多媒体的出现恰恰给生物教学带来寻找新发展变革的研究方向。

2 高中生物教学在多媒体时代面临的新变革

2.1 多媒体时代更加突出教学的趣味性、互动性

多媒体设备的出现,更加突出日常教学工作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课程传授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将复杂、抽象的生物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如在讲述DNA结构、基因配对的章节时,如果仍然依靠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教授得筋疲力尽,而许多学生很可能仍然不理解。但是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观看讲述DNA结构的科普栏目、制作DNA三维模型图等方法,透过直观的图像画面更加深刻地向学生展示DNA分子结构,以及基因的配对方法和配对过程。多媒体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没有让课堂变得枯燥,反而增加了知识传授的趣味性,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知识的传授效率。

2.2 多媒体时代更加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

多媒体是信息时代出现的产物,它以计算机为中心,将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统一结合在一起,展现出强大的人机交互性,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图像直观、构图简洁的优点,教师必须制作大量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供学生学习使用。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不仅需要掌握生物学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掌握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在生物课程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将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结合起来,编辑制作成大量的视频、课件等多媒体文件。这对生物学教师队伍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需要生物学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工具,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

2.3 多媒体时代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多媒体在高中生物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在大大提高教师科学素养要求的同时,也使得学生必须掌握大量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多媒体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节省了授课时间,过去一个学年的教学工作现在可能一个学期就完成了。在过去,细胞的分裂、体内细胞的物质交换、DNA的复制等内容,都需要大量的时间细细讲述,而现在多媒体的出现为这些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述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当学生在观看生物学教学视频、动画的过程当中,也在不断地吸收课本之外的其他生物学知识。多媒体的授课方式,所包含的知识信息量大、节奏速度快,很容易造成专业知识重难点不清晰、知识结构层次不明确等诸多问题,这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更加严格、更加苛刻的要求,学生必须尽快适应这种授课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3 新变革时期,教学工作发展新思路

3.1 以学生为主导,制作多媒体生物学课件

多媒体时代的教学工作,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育方式,一个精致的课件可以带领学生领略到更多的自然生物中的奥秘。提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教学的重心和中心,强调在课堂上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知识探索性,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师制作质量精美、视觉效果良好的多媒体课件或者视频,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述光合作用这一章节时,可以制作能够和学生互动的课件,学生可以通过鼠标一步步点击课件上的按钮提示来完成光合作用的整个流程。通过这样的互动学习方式,既减少了教师的授课辅导,也增强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

3.2 注重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

强调多媒体教学的各种技术优势,并不能否认和忽视传统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现在很多教师越来越依赖于多媒体课件、视频的讲课方式,忽略了传统板书授课对知识可以起到的提纲挈领的作用,逐渐被多媒体所奴役,失去了对多媒体的控制作用。教师必须意识到多媒体虽然优势明显、作用巨大,但它在任何时候永远只是一种教学工具,它不能也不可能代替教师,真正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人,还是教师。因此,教师必须注重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在生物课程讲授过程中,生物学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首先需要通过板书将这一章节的重要知识点罗列到黑板上,让学生对这一章节有个大体框架上的了解,然后通过多媒体技术对专门的某一个重要知识点做深入细致的讲解。只有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生物教学工作才不至于走错方向。

4 结语

总之,新时期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实现了高中生物传统教学的很多设想,为生物教学和学习过程变得更津津有味奠定了物质基础。要想在生物课程教学领域不落后,要想生物人才培养不凋零,就必须结合多媒体这样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来发展和变革生物教学工作。只有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地对教学思想进行改造与创新,同时结合当前最新的教学工具、教学理念,才能为生物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推进生物学科教学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胡建辉.浅谈生物学科和多媒体的整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1(2).

第5篇:新时代的中学生范文

【关键词】初中 班主任 心灵导师

在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的主体,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健康的心灵、感受成功的喜悦,并能超越自我、追求真知,是新时期教育的重要目标。初中班主任如何帮助学生塑造出美好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灵导师呢?

一、班主任要对现代初中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了如指掌

初中生的年龄一般在13~16岁之间,正处于青春初期,也是身心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慢慢长大,注意力逐渐集中到发现和关心自我上,独立人格开始出现。他们渴望得到与成人一样的社会权利和地位,并极力挣脱所谓的“从属地位”,于是开始反对家长、长辈及老师的“权威式”干涉行为,进入叛逆期。面对心理和生理的迅速发展,学生开始面临更多的困惑和矛盾,这使得他们常常陷入焦虑、急躁之中,内心非常不稳定,并易出现突发式情绪失控现象,其心理和行为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但自我控制能力欠缺。青春初期的初中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应有独立的人格或个性,并渴望寻找自我,极力想摆脱对家长的依赖。从某方面来讲,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逐渐成熟的标志。但他们普遍欠缺自我控制能力,尤其是面临外界诸多诱惑时,更易迷失方向。

2.具有较强的反抗心理,但自卑感或自负感强烈。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接触事物的逐渐增多,初中生自我意识增强,在面对和处理一些事情时往往具有很强的反抗心理,想借此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抵触情绪。而每个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或生活环境都不同,这又会导致自卑心理或自负心理的出现。当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或自主性被忽视时,很多时候会通过一些过激的行为来掩饰自己的真实情绪,如顶撞老师、逃课、打架斗殴等违纪现象,个别的还会出现人格倾向。

3.思维活跃,但学习动力不足。与高中生相比,初中生的升学压力较小,加上年龄段的特殊性,他们的思维往往比较活跃,而且兴趣爱好广泛。但也易对相对枯燥的学习生活产生厌恶心理,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一些学生因此学习成绩较差,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就越吃力,厌学心理更为严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4.希望被认可,但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障碍。青春初期的孩子渴望体现自身的价值,展示自身的才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但心理存在封闭和冲动的矛盾现象。自我意识的增强使得他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内心世界上,因而形成自我封闭的心理。与此同时,又期盼他人的理解,渴望被认可,因而愿向他人敞开心扉,坦诚相待。但又不善于与他人分享或倾诉,存在社交障碍。

二、班主任要懂得开展心理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应首先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然后针对这些特点灵活采取方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班主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必须尊重并理解每一个学生。要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敬,首先应懂得尊重每一位学生,并在尊重的基础上尝试理解学生。只有相互尊重和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心灵沟通,并打开学生心灵的门窗。尊重学生,就是要怀着一颗宽容、博爱之心去观察、解读、处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每一件事,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放下教师的架子,学着与学生做朋友。如在组织班集体活动之前,可以放手让学生推选活动主持人,集体讨论制定活动方案,民主协商确保活动达到预期目标的策略和方法,班主任做好参谋和引导。理解学生,就是懂得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学生的烦恼和痛苦。例如,在处理学生早恋问题时,班主任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开展心理疏导和危害分析,千万不可全盘否定或者一棍子打死,要采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办法循循善诱,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走向阳光成长之路。

2.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背景,这是造成学生不同心理和行为特征的重要因素。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时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做到有差别地辅导和教育。例如,学困生往往存在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与其他学生相比,这些学生更加敏感、自尊心更强,也更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对于这类学生,班主任应多采用鼓励式的教育方式,多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放大看待他们身上的优点,在其进步时给予及时表扬,在其遭遇困境时,为其加油打气。通过这种鼓励式的教育方式,帮助其树立学习信心和健康的心理。部分优等生由于学习成绩优秀,常常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赞许和追捧,也易出现目空一切、争强好胜、抗挫折能力薄弱等心理问题。因此,班主任也不能忽视对这类学生的教育。为此,班主任可尝试挫折教育,利用挫折教育帮助学生增强面对挫折的勇气,并提高意志力。通过类似有差别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3.注重与学校的心理教育中心建立双向反馈机制。班主任要及时、全面地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提供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背景资料、在校表现材料和学习情况资料,让心理辅导教师尽可能地掌握每一个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的过去、现在的全部信息。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也要向班主任提供班级学生的心理档案,并及时向班主任反馈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班主任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然后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选择合适的教育引导路径。

【参考文献】

第6篇:新时代的中学生范文

论文摘要: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是信息时代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本文阐述了信息素质的定义,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并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变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前各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资源急剧膨胀,信息素质作为综合素质的重要一项内容,已成为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实现其个体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中心,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担负责无旁贷的重任,在培养大学生信息能力、获取和分析信息知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1 信息素质教育

1.1 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这一概念是从图书馆素质和文献检索技能发展演变而来的,它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质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技术及技能”。现在比较认同的定义是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报告中所指出的:信息素质是指人知道何时需要信息并找到、评价及有效地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2001年,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报告明确地将信息素养作为2l世纪人的能力素质之一提出来。在2005年埃及亚历山大城召开的“国际高级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研讨会”,更是将信息素养称为终身学习的核心。

信息素质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内容:信息意识,即对信息的感知和需求的能动反映;信息知识,即与开展信息获取、评价、利用等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包括传统的文化知识、英语方面的知识、信息理论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等;信息技能,即人们发现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传递新信息的技术和能力;信息道德,即指在信息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观念和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1.2 信息素质教育

信息素质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为宗旨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查找信息、提炼信息和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其目标是面向未来,培养具有强烈信息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使学生具有相当的信息学理论知识和水平,能够提升对信息的整体认知,有效地管理各种信息,增强信息伦理与科学道德知识,强化科学思维与科研方法。

2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

2.1 信息意识不强

大学生利用信息的意识普遍还比较薄弱。大多数学生对信息知识了解不够,不知道该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对信息的需求表现得比较盲目。部分学生的信息意识较强,但其对信息的获取,一般也只是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撰写论文,不会自觉地就某个科研项目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而大多数的学生上网都是用来从事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如玩游戏、聊天、看电影等。

2.2 信息能力不强

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检索知识了解很少或是根本不了解,对图书馆所购买的文献数据库不知道怎么运用,在互联网上利用各种搜索引擎也大多是随意浏览,不会选择合适的检索词。即使查到少量信息也不会加工、提炼和处理,到毕业时还会影响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学生信息检索能力不强,这是因为他们对信息的认识、利用和创造缺乏认知基础。

2.3 信息需求分析的能力较差

许多大学生在进行论文写作、毕业设计与专题报告等活动中,往往是本着应急敷衍的态度,随意地选材、收集资料,对所需信息不会理性分析和正确筛选,造成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无法获取和利用,把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信息上。

3 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3.1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基地

图书馆是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必不可少的助手,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大学生需要学会利用图书馆,充分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料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图书馆根据学校办学宗旨和学科特点,系统地搜集、整理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并提供服务。高校图书馆藏书种类齐全,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有图书、期刊、报纸等纸质文献,而且还有光盘、视频等电子文献,以及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图书馆窗明几净的环境和安静舒适的学习氛围,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专注,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2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也日益注重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而且通过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为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图书馆拥有一批实践经验丰富、专业能力过硬、信息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馆员,他们是开展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骨干,是图书馆的业务窗口。特别是现在许多高校开始实行学科馆员,可以面向不同学科,实现定向的信息资源服务。在学生需要进行资源检索和文献获取的时候,他们可以熟练使用各种检索工具,快速、准确地提供帮助,提高学生信息搜集的速度和质量,并使学生能对信息进行评估和有效利用,提高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

3.3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都采取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如开设信息检索课程,通过介绍信息检索基本知识,专利文献检索、数据和事实检索、中外文数据库、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等内容,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利用图书馆的信息教育功能和资源优势,对大学生加强信息知识的教育和信息能力的培养。高校图书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开设信息检索的技能讲座或知识培训,使新生增强信息意识,学会如何快速使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使高年级学生了解检索语言,掌握检索方法,辅助他们写好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

3.4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物质保证

高校图书馆正在面临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转化,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数字图书馆建设。图书馆不再满足于提供纸质的文献资料,而是通过各种途径实现电子信息资源的输出和服务。现代化的图书馆借助先进的网络设备、众多的计算机终端、自动化管理软件和应用软件以及现代化的信息传递手段为大学生提供了各种文献信息服务。图书馆网站是图书馆的网上窗口,也是图书馆与学生交流的窗口,通过在主页上建立电子资源利用、信息查询、服务指南、教学与培训、读者查询等多个栏目,并设置读者留言、咨询台、馆长信箱等版块,既方便学生随时了解和获取信息资源,又宣传了信息获取和检索的知识,为图书馆对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

4 结语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是目前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影响未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高校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是使大学生适应时展要求,接受信息社会挑战的前提条件。因此,在高校实施信息素质教育,应当把图书馆作为主要阵地,充分发挥其在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查询、信息网络、信息传递等多方面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学生的信息素质。

参考文献:

[1]许小丽.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关系[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5(2):46-48.

[2]陈雅沙.再析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J].晋图学刊,2009(3):40-43.

[3]徐志明,龙梅英.大学生信息素质现状及对策探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5(3):80-81.

第7篇:新时代的中学生范文

目的:分析新时代中等卫生学校思政工作实践举措,提高中等卫生学校学生思政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

方法:以中等卫生学校思政工作现状及工作困境分析,掌握目前思政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着眼于问题,吸收过往有益经验,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与实践举措。结果:中等卫生学校在思政工作中存在多元语境与思想、思政工作氛围、思政教学水平等因素影响,新时代中等卫生学校在人才培养中,应更加重视人才专业素养、职业道德、政治意识的培养,这有利于为医疗护理行业提供更加优秀的人才,奠定人才基础。

结论: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培养中政治意识、思想道德的高度与深度,还需要在中等卫生学校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创新与优化,落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人才培养力度与专业性,逐步形成完善的中等卫生学校教育教学机制,推动医疗教学体系的升级。

关键词:中等卫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举措;政治意识;思想道德

中等卫生学校以培养实用型医护人才为主,是医疗卫生行业人才输出的主要阵地,中等卫生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力度直接影响未来医护人员的工作效果。新时代社会发展环境下,多元化的思想影响着处于知识汲取阶段的学生,为能够提高中等卫生学校人才培养专业性,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意识与岗位意识,还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践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1]。中等卫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意识、道德素养的主要工作,基于现阶段中等卫生学校在思想政治工作落实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不利于医疗卫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未来医疗卫生行业人才的培养,还需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入手,不断加以完善与优化。

1新时代中等卫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困境

对于新时代中等卫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困境的分析,有助于中等卫生学校以及教师从自身角度出发,明确在过往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掌握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的不足,以问题与不足为导向,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推进新时代中等卫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开展。

新时代中等卫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落实于教育教学中,渗透在不同学科、专业教学课堂与校园日常生活中,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与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职业素养[2]。但不可否认的是,新时代社会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存在多种困境,这与新时代社会环境、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教学水平皆存在直接相关性。首先,新时代社会环境下,多元思想、多元语境构建出了相对多样化的思想、文化环境,不同于过去单一知识获取途径,新时代社会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皆伴随着网络环境,网络环境下多元语境与思想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观念、就业观念与社会认识,错误的思想政治意识、道德品质也可能由此养成。而基于多元思想的社会环境下,中等卫生学校人才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则更加不易。其次,中等卫生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重视性更高,而在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等思想政治意识的培养重视性略有不足,这不利于中等卫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难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落实于日常教育教学中。这与中等卫生学校的教育目的有一定相关性,以实用性、技能性人才的培养为目的,反而忽视了人才素养与职业道德的强化培养。最后,中等卫生学校教师教学水平直接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效果。与过去的教育教学理念不同,当前在教育教学中,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更需要不断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与道德意识,从而在个人岗位工作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岗位素养,保持医疗卫生行业医德医风的传承[3]。而目前在教育教学课堂中,基于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与引入不足,因此难以较好的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落实。

2.中等卫生学校思政政治工作的特点分析

对中等卫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进行全面梳理,有助于工作人员在思维层面形成正确的认知,准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性,以特点为导向,明确工作的基本方法,为后续思想政治工作相关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方向性引导。

2.1学生思想政治认识不平衡

新时代,中等卫生学校的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使得中等卫生学校的学生在思想政治认知层面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性,例如其思想状态不稳定、情绪波动较大,心理发育不健全,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偏差。这种情况的出现,无疑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压力增加,影响了相关工作进展与实际成效。这种思想政治认识的不平衡性,要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针对于这种现状,采取针对性、有效性的手段,积极稳妥地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学生思想政治认知的平衡,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创造了便利。

2.2学生文化素质差异性较大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体量的扩大,招生数量的增多,使得现阶段中等卫生学校在生源扩张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中等卫生学校的生源相对较差,大多数学生在文化素质的养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中等卫校在思想政治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没有采取必要的举措,做好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这种情况下,使得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标准,没有明确的目标与导向,进而使得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进展较为缓慢,对于其专业能力的提升、职业道德的养成形成了产生了极大的妨害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中等卫生学校主要学生在文化素质方面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方法举措,有针对性地推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带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开展。

3新时代中等卫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举措

新时代社会背景下,中等卫生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更需要重视多元化培养,既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也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为未来医疗卫生行业人才输出提供更有力的保障[4]。因此,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实于中等卫生学校人才培养中,十分具有实践意义。

3.1教育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为了推动中等卫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开展,有效应对现阶段中等卫生学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暴露出问题,形成完备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需要积极转变工作理念,尝试做好工作方式与方法的转变,以这种方式,实现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衔接。例如中等卫生学校在教育教学重视学生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培养,为了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教学课堂中,应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结合于教学内容中,丰富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形式,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效果。一方面,可以就医疗卫生行业的多种问题展开探讨,如医患纠纷。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于医患纠纷的教学实践,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现场模拟等方式展开,在教学过程中,需提高学生对于医患纠纷的正确认识,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医患纠纷的源头上加以分析,促进学生对于医德、医风的正确认识与内化,在类似事件上,不盲目跟风,而是应保持正确的道德意识正确看待医患纠纷,并从中培养学生解决医患纠纷事件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与知识。通过对教学内容与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逐步形成一个联动的教学体系,实现各类知识的协同发展。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除教材中所呈现的知识与内容,教师应结合社会时事、医学研究进展或理论等融合于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生活化、实践化,使得教学更加具有真实感,这种具象化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师得以为学生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持续丰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场景,更好将职业道德教育结合于教学中,围绕社会生活问题展开教育,于学生不同的见解中给予指导与教育,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内化,更好的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与岗位意识[5]。通过这种方式,中等卫生学校能够充分利用更好地资源,整合资源,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8篇:新时代的中学生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074—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毕业生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广大毕业生队伍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和各级教育部门的指导政策,各高校纷纷开展了就业指导工作,但是在工作的具体实施中,过于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对学生的就业服务功能,而忽视了其对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致使大学生在毕业前出现的就业心理压力和思想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本文探讨一下新时期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高校教育者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规划职业发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进而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职业,以促进学生与社会和谐发展而开展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1]。大学生就业指导具有重要的存在意义,具体体现在:

(一)满足了毕业生的就业需要。在当前就业压力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很多大学生一毕业会感到不知所措,学生中逐渐流行了“毕业就失业”的忧虑。为此,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不仅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和政策,而且使学生形成了积极正确的就业观、养成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了一定的择业技巧,为毕业后顺利完成就业奠定了基础。

(二)满足了高校就业率发展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越来越重视毕业生的就业率情况,毕业生的就业率是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体现,也是提高学校知名度、增加学校对学生吸引力的基本条件,更是学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前提,可以说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重点工作。

(三)满足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一直在努力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而人尽其能、各得其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2]。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以及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不仅是维持自身生存的需要,更是促进现代化社会建设的需要。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新要求

(一)工作理念的创新

1、树立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时刻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从多角度、多层次的去激发学生在就业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自我探索、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的能力,同时,时刻关注学生在就业中普遍存在的思想观念问题,寻找正确的出发点和切入点,教会学生合理维护自身的利益,进而实现就业指导对大学生的服务作用及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作用。

2、树立心灵沟通的教育理念

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前,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常会出现缺乏自信、沮丧失落等负面情绪,会对教师的教育指导产生一种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心理变化,及时与学生展开心灵沟通,为学生疏导各种不良情绪,学生通过不断的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能够深刻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鼓励和期望,从而增加了面对激烈就业竞争的勇气。

3、树立全面服务的教育理念

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树立全方位服务的理念,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就业知识报告或讲座,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客观性和针对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就业指导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工作方法的创新

1、开展与时俱进的就业指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校园已经不能在坚持以往的“象牙塔”式教育了,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该与时俱进,随着社会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而及时调整,把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那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封闭式教育,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敢于正视现实,勇于面对社会挑战的开放型教育方式,使学生在这种创新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就业观。

2、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劳动者想要跟随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才能逐渐养成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才能更好的就业并为用人单位服务。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创新精神,学生要积极学习和接受新的理念、新的知识,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为自己寻求多种就业渠道。学生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3],提高自身的创新技能,这样,学生在参加工作时才具备了更多的竞争力。

3、促进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

就业形势教育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环境下,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职业、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的主要教育形式之一[4]。新时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学生对当前社会就业形势的认识,使学生明确自身职业教育与岗位需求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变动的一般规律,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经济、政治、文化知识去分析市场的就业需求,去探析并了解用工制度等深层次的经济问题,学生通过对就业需求的客观认识,能够有意识的去配置自身资源知识、提高自身职业技能,以增强择业的竞争力。

4、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当前社会有实力的人才很多,有品德又有实力的人才却是用人单位稀缺的,大学生刚刚离开校园,没有什么工作经验,故用人单位在选聘时多看重学生的个人素质,也就是事业心、基本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以及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等各种个人品德。因此,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时,应该着重增加学生的诚信教育及集体主义思想的教育,通过采取课堂讲解、课下实践、课余实习等多种途径,增加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以满足当代社会用人单位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要。

5、打造高素质就业指导队伍

以往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分开实行的,这种方式会需要大量的教师,为学校增加了人力压力,同时容易导致教育脱节的现象。新时期,为了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稳步发展,学校应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育队伍,选择那些同时具备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和就业指导经验的教师参加到队伍中,这些教师要不断加强和提高自己,系统掌握各学科、各专业的就业行情,针对学生的实际处境和真实想法,开展科学、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

三、结语

广大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积极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认真分析和探索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不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创新,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就业指导工作的全过程,进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就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的服务作用和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敏.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J].高校招生(理论研究),2010,(5).

[2]张勇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新要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9,(6).

第9篇:新时代的中学生范文

我们是新时代的中学生,因此就要坚持不懈地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掌握课本知识,我们还要积极主动的广泛涉猎其它学科的东西,借以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和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连续不断的积累,相互之间融会贯通,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是新时代的中学生,因此就要坚持不懈地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在学校时,要遵守校规班纪,维护集体荣誉,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要做到语言文明礼貌,行为举止大方,学习上互帮互助,生活中互厉共勉、共同进步。

我们是新时代的中学生,因此就要坚持不懈地培养自己良好的社会习惯。我们不但要细心体会欣欣向荣社会画卷,而且要在困难面前、挫折面前甚至失败面前,保持一种不屈不挠、奋发上进的精神,“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美好的理想、伟大的抱负正是在一波三折中逐渐历练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