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临床医学和麻醉学范文

临床医学和麻醉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临床医学和麻醉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临床医学和麻醉学

第1篇:临床医学和麻醉学范文

【关键词】提高;麻醉学;课堂;教学质量

麻醉学是临床医学中一个专门的独立学科,其业务范围包含有临床麻醉学,急救、复苏、危重病学,疼痛诊疗学,以及其他有关的业务范围。如何学好麻醉学,关系到临床工作中病人围手术期安全和预后,而麻醉学课堂教学是实现上述目标的理论基础。怎样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高尚医德与行为能力,提高整体素质,关系到麻醉学的发展乃至医学的发展。教学过程是以课堂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过程,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又是中心环节,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作用最直接、最明显、最经常的活动,既是教师思想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集中反映,又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个性的主要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提高了整个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提高临床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素质之一,他们的道德品质、知识底蕴、语言能力、人格魅力、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等,体现了课堂讲授能力,而学生理解消化的多少,反映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临床麻醉有别于其他学科。它是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学科,与之密切相关的学科有: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物理学、医学生物工程学等。它又与临床医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因为麻醉学的临床服务对象是病人,病人是多学科,男女老少皆有,除主要需手术或非手术的治疗疾病外,可以并存其他疾病,或有严重并发症,这就要求麻醉医师必须熟悉与麻醉学有关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关内容,才能在麻醉工作上得心应手,所以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过硬的临床操作技能,才能在课堂上讲授生动有趣、富有色彩的课堂内容,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 为临床服务。

2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课堂教学形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兴趣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如,讲授与板书的结合,讲授与动画多媒体的结合,讲授与实物示范的结合。还有教学时间的安排,如1天的黄金时间――上午安排课堂理论,1天的疲劳时间――下午后两节安排实践课,这样,从另一个角度也提高了教学质量。最后,教师的语言也能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丰富幽默的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任何思想只有当它找到合适的外衣才能成为现实,才能被人们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师的语言应做到准确、鲜明、生动、富有激情和启发性,吸引和打动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对提高教学质量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基础与临床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

麻醉学是基础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学科,对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都应该学好,对该掌握的内容应该掌握,对该熟悉的内容应该熟悉。在学习临床课的时候,应该回顾基础课的有关内容,来加深理解,在学习基础课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它们各自的特点和课堂之间的联系,这样使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联系起来,使基础为临床服务,基础课学得好,临床课才能熟得快,逐步做到融会贯通。结合的好可以提高医疗水平,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所以课堂教学应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医疗水平,使它成为1+1>2的模式,使学生成为拥有3个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第2篇:临床医学和麻醉学范文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师的道德品质,知识底蕴、语言能力、人格魅力、仪表装束、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等,体现了课堂讲授能力,而学生理解消化的多少,则反应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的人格魅力、课堂教学质量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着相辅相承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负担起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重托。

教育创新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办好高水平大学的关键所在,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更新教育思想,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教育创新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基石,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使当代大学生具有富于独立性,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能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这种人才需要扎实的基础理论,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为真理献身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这样的创新人才需要多方面努力,而教育工作者如何以身作则,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

1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2]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素质之一,而学生理解消化的多少反应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临床麻醉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它是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学科[1],与之密切相关的学科有: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物理学、医学生物工程学等。它又与临床医学密不可分,因为麻醉学的临床服务对象是患者,除主要需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疾病外,还可以并存其他疾病,或有严重的并发症,这就要求临床教师必须熟悉与麻醉有关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关内容,才能在麻醉工作上得心应手,所以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过硬的临床操作技能,才能在课堂上讲授生动有趣富有色彩的课堂内容,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为临床服务。

2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建设一支精明强干的教师队伍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教学本身就是创造性活动,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并掌握相应的教学方法、技能,还要具有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教师要时刻关注所授学科的最新发展状况,及时地把最新理论成果介绍给学生,授课时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创新结合起来,教师如果能够把创新思维能力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处处感受到创新精神的存在,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体会到创新的乐趣所在,就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受到众多启迪,领悟到种种创新的方法和途径。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指导学生参加到科研活动中来,从而使在学生对于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有了新的认识,在参与中提高创新能力。

3 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3]

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并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在传统的教育中,由于只重视对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对知识的实际运用的发展使受教育者缺乏实践机会和实践条件,造成高分低能的畸形发展,所以造就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培养必须调整知识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应激能力、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求新求实,使新知识不断更新、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发展智慧丰富想象提高结合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创新项目,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各展所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力,有助于塑造出有智慧、有才干、有个性、有发展的人才,所以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和正确的引导是培养高素质人材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可忽视。

4 个性化教学、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个性化教学是把着眼点放在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学习动机为前提,以知识结构为基础,以思维训练为中心,以多向信息传递和多种器官协调活动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培养个性化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课堂教学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兴趣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如讲授与板书的结合,讲授与动画多媒体的结合,讲授与实物示范的结合。还有教学时间的选择,一天的黄金时间是上午,应安排课堂理论,一天的疲劳时间为下午后两节,应安排实践课,这样,从另一个角度也提高了教学质量。最后,教师的语言也能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丰富幽默的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任何思想只有当它找到合适的外衣才能成为现实,才能被人们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师的语言应做到准确、鲜明、生动、富有激情、启发吸引和打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充分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这样对提高教学质量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5 基础与临床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

麻醉学是基础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学科,对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应该扎实学习,对必须掌握的内容应该掌握,对需熟悉的内容应该熟悉,在学习临床医学课程的时候,应该回顾基础医学课程的有关内容,加深理解,在学习临床医学课程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他们各自的特点和课堂之间的联系,这样使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联系起来,使基础为临床服务,基础课学得好,临床课才能熟得快,逐步做到融会贯通,结合的好可以提高医疗水平,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所以课堂教学应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医疗水平,使它成为1+1>2的模式,使学生成为具有三种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总之,麻醉学是一个新兴而又发展迅速的学科,许多新理论、新技术、新药物、新仪器、设备往往是首先在麻醉科中应用,教师要不断学习进取、创新、适应快速发展的麻醉学。所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升教师人格魅力,重视课堂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麻醉专业人才,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参考文献

[1] 徐启明. 临床麻醉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1.

第3篇:临床医学和麻醉学范文

考核结束后对每个学生及考核小组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及反馈。统计分析。把学生的每站成绩、总成绩输入计算机,用FoxPro建立数据库,以临床理论课考试成绩作为效标,运用SPSS软件包作统计处理。

(一)考核结果。67名学生均通过考核,成绩及分析见表1。信度分析: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的估计方法,根据克伦巴赫提出的(Cronbach)系数,计算Akk值为0.8025。校标关联度分析:以麻醉学理论课考试成绩为效标,相关指数r为0.8067。对于所设置问题的回答表现参差不一,其中相关基础知识抽出比率45.6%,平均分数4.56±1.002;相关临床知识抽出比率20.3%,平均分数7.88±0.78;相关实践知识抽出比率34.1%,平均分数8.25±2.10。

(二)问卷调查结果。共发出调查表78份(学生67份,教师12份),回收74份(学生62份,教师12份)。在设计与组织方面,有50%的学生和16.67%的教师认为对于5个站点能够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有19.35%的学生和16.67%的教师认为不合理;有22.58%的学生认为考试时间过长,77.41%的学生和100%的教师认为适中;有50%的教师感到疲倦;而79.03%的学生和41.67%的教师认为需要考前培训。在考核质量评价方面,67.74%的学生和67.67%的教师认为考试难度适中;74.19%的学生和25%的教师认为考试内容合理,而75%的教师认为考试内容一般;认为考核能测试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学生和教师分别是62.90%、38.70%和58.33%、33.33%;59.67%的学生和50%的教师认为考核不能测试学生的交流能力;认为考核能较真实的模拟临床病人学生和教师分别是59.67%、33.33%。在考核效能方面,87.09%的学生和100%的教师认为考核对今后的工作有帮助;75.81%的学生和67.67%的教师认为考核有助于改善单纯重理论学习的倾向;100%的学生和教师认为考核有助于掌握临床技能;而对于是否有助于将临床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职业能力方面有95.16%的学生和83.33%的教师认为有帮助。

临床技能是医学生从事临床医学实践所必备的能力,目前,医学教育界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技能考核与评价研究较多[2],但对麻醉学专业的技能考核与评价的研究较少。此次建立麻醉学专业临床麻醉技能考核体系,并在67名麻醉本科生中进行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强化麻醉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考核内容是依据临床麻醉学的特点及麻醉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而确立的。难度、区分度及信度分析结果表明:整体难度稍偏易,区分性良好,学生成绩可靠,可以作为个人临床能力评价的参考。

第4篇:临床医学和麻醉学范文

1 培养学员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增强责任感

麻醉医师的工作特点是时间上无规律性,常常因手术未结束或抢救重危患者而不能按时就餐、下班,往往深夜、休息日也要被召来进行麻醉或抢救患者,生活无规律。在麻醉过程中,麻醉医师必须细致地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便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麻醉医师责任心的强弱,直接体现出麻醉医师的工作作风。带教老师应以身作则和严格要求,使实习学员从具体工作实践中逐渐养成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绝大多数患者术前不免存在着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可能削弱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麻醉医师术前查房,除了解患者现病史、既往史、禁忌证以外,还应将手术目的、麻醉方式、手术以及麻醉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并发症等情况,用恰当的语言向患者解释,消除患者的顾虑和疑问,取得患者的信任,以配合手术进行。在术前查房时,通过临床实例的教育及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学员们提高了对手术病人术前准备重要性的认识,大家都能自觉进行术前查房,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2 启发学员独立思考。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学员往往认为麻醉科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因此容易死背教条,一切照搬老师,不求甚解。针对这个问题,带教老师尽量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着重应用提问式。针对具体病例,应提问:该患者手术有何特殊性?应采取何种麻醉方式?术中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如何处理?等等。然后与学员一起分析,一起讨论,共同制定方案。通过启发式的教学。使学员逐渐明白常规不是教条,麻醉操作常规并不能保证病情复杂多变的患者免于发生险情或意外,从而提高了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般初到临床学习的学员都有较扎实的书本知识,欠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带教过程中,充分让学员在观察、协助老师处理术中突发事件时,学会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例如在1例局麻药中毒患者的抢救中。学员参与了抢救的全过程,术后又与教师一起分析局麻药中毒原因、临床症状,重温了急救复苏的基本知识,学员反映,这样的实习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员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的兴趣,增强适应麻醉学发展的能力

第5篇:临床医学和麻醉学范文

【关键词】麻醉学;护理学;手术麻

醉麻醉学是现代医学发展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主要的研究的方向是临床医学麻醉,并且麻醉学已经有了二百多年的历史,麻醉学的运用帮助人们在治病的治疗过程中最大成都的减轻患者的痛苦[1]。随着现代医学麻醉学的不断完善,麻醉学的主要工作内容不再单纯的以手术镇定麻醉为主,而是成为了一门包含危重急救、麻醉护理、临床治疗等多个方面的新麻醉学,而麻醉护理学则是麻醉学实践应用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1对于麻醉护理学的认识

由于麻醉学的不断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医疗思想的作用下,麻醉所关注的内容不再是单一的手术过程,而是要考虑患者在手术中的麻醉情况以及术后的恢复状态等等,所以麻醉护理学将术中麻醉与术后护理两方面进行了完美的结合,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加快了患者的恢复速度。麻醉护士作为手术全过程的护理人员,享有高度自由的操作空间,同时他们也肩负着重要的麻醉责任,麻醉护理人员需要有专业的医学技术,包括在解剖、生理、病理、化学、物理、药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在美国,CRNA是最专业的麻醉护理人员,要成为一名CRNA要通过严格护理教育资格培训。可以肯定的是,麻醉护理学在随着现代医疗水平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会成为麻醉学新的实践应用。

2麻醉护理学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2.1手术前的麻醉护理

在手术前首先应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了解患者手术的主要内容并且对患者的信息进行准确的核实,同时准备患者的病历资料,将病理资料由主治医生进行手术前确认,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确保患者对手术中的内容没有过敏情况。由于手术内容的不同,所以在手术前,患者会对手术产生一定的心理情绪,具体的临床表现为血压升高、坐立不安、出现头晕、精神紧张等,麻醉护理不仅要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内容,同时应对患者关心的麻醉知识进行详细的解释,鼓励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配合麻醉的过程,使手术更加安全的完成。在手术开始前的设施准备方面,品是受到国家严重控制的药品,所以在手术前的准备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品的储存、使用进行完全的控制,明确手术所需要使用的麻醉品种类,并且严防品与其他药品的遗失、混乱。同时,医护人员应选择性的根据手术的部位建立静脉通道,建立通道的同时应当尽可能的避开手术区域,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下肢静脉的建立主要是用于上肢或腹部的手术,同理,上肢静脉的建立主要是在针对下肢进行的手术中。

2.2手术中的麻醉护理

在手术中的麻醉护理过程中首先要帮助患者做出正确的手术姿势,根据手术部位和手术内容与主治医生进行讨论,为患者提供最合理的,在进行椎管内麻醉时,保持患者侧卧在手术床上,并且使其背部尽可能的向前弯曲,将整个背部贴近于手术床的边缘。在进行气管插管全麻时,保持患者尽可能的平躺于手术床上,帮助患者仰起头部,抬高其双肩。其次在手术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整体状态,患者的状态包括心理层面与生理层面,在心理层面上,局部麻醉的患者会在手术过程中产生心理波动,恐惧、激动的情绪严重情况下会影响手术进行,危及自身安全。麻醉护理人员要及时发现患者心理上的变化,安抚患者的紊乱情绪,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在生理方面,由于品影响的是患者的神经系统,所以在麻醉之后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护士应当关注各项仪器的指标显示,及时的向主治医师汇报病人的生命体征,并且对突发的各种事件,例如呼吸、心跳骤停等做出足够的准备。最后要保证患者的血液流通,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的稳定对于手术来说是成功的重要保障。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手术进行的程度与患者生命体的状况对输液过程进行准确的调控,维持速度、容量的稳定,并且对输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过敏性反应做出及时的应对[2]。

2.3手术后的麻醉护理

手术的结束并不等于麻醉的结束,尤其是在患者全身麻醉的情况下,手术结束之后,患者由于自身的情况可能会需要一段的苏醒时间,这时候就要求麻醉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具体观察的指标有患者的血压、血氧饱和度、伤口渗液、脉搏、中心静脉压以及尿量等,手术后应当保持患者身体平躺于病床之上,并且对患者身体进行保暖,提高患者身体内的血液流速,加快术后恢复。同时对于手术后出现的严重的并发症情况做出全面的准备,对于情况危险的患者,应及时送入重症患者观察室进行治疗。对于手术后的麻醉护理来说,最主要的是与患者进行沟通,观察出麻醉和手术对于患者的影响,由于患者身体情况各异,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具备高质量的护理技术,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3]。

作者:王金福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科

参考文献

[1]王志萍,曾因明,季永,丁伟,对我国麻醉护理学专业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04).

第6篇:临床医学和麻醉学范文

关键词:麻醉医师  自身素养  业务水平  地位  作用  挑战

        近几十年来麻醉学得到迅猛的发展,现代麻醉学已发展成一门研究麻醉镇痛、急救复苏及危重症医学的综合性学科,麻醉亦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代麻醉医师,作为外科手术的先锋,亦面临着新的挑战。

        1  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一位优秀的麻醉医师,首先必须具备优良的品德及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还应具备良好的气质和性格特征以及良好的专业素质及心理素质。由于他面对的是不同专业的手术医师,而且要相互配合完成各类手术,所以作为麻醉医师,应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并具有很好的协调能力。

        2  业务水平

        2.1作为一名麻醉医师,首先,他应该是一名合格的全科医师。麻醉医师应该对内、外、妇、儿、传等各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体征、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指导手术病人的术前准备、麻醉的选择及术中用药。

        2.2各级医院应严格实行临床麻醉执业人员准入制度。麻醉医师必须持有临床《医师资格证书》,严禁不具备医师资格的人员从事临床麻醉,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麻醉医师应不断学习加强“三基三严”训练,进行规范化培训,熟练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以提高麻醉医师自身素质,加强业务学习,进行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使自己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

        现代麻醉学是一门与基础医学密切结合的临床学科,在相关学科发展的同时,麻醉医师也在孜孜不倦地探讨手术对机体的影响和麻醉药的作用机理,死亡与复苏的规律,了解生命过程急性非常时期的变化,以指导临床实践。所以麻醉医师应不断学习各分支学科的相关知识,拓展知识领域,及时进行知识更新。

        2.3由于医疗器械价格的大幅度下降,麻醉监护设施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由于大部分监护设施属进口设备,因此要求新时期的麻醉工作者应积极学习外语及计算机等一系列边缘学科的知识,不断武装自己,以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

        2.4每位麻醉医师,无论工作多么优秀,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总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这时当事人往往会感到惊慌失措,考虑问题常常丧失了逻辑理性,这就需要大家有一个团队精神,迅速反应,特别是一些专家或科室高年资医师应担负起抢救病人的责任,以尽量减轻对病人的损害。

        2.5麻醉与手术历来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的两个不同侧面,不停地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 

麻醉科与手术科室之间的目的(术中平顺)和利益(经济收入)是一致的,这就是合作的前提,具体方法:(1)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同舟共济;(2)无论是手术医生还是麻醉医生,都应严格执行保持性医疗制度;(3)术中说话一定要注意方式与方法;(4)各科主任之间的关系要不断地协调,经常需要全方位的沟通;(5)出现问题,关键时刻敢于据理力争,做到有理、有节、有利。

   3  自身地位

        作为一名麻醉医师,对自身的地位应有一个清楚、明确的认识。长期以来,麻醉战线的医务人员都在辛勤地耕耘,默默地奉献。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无名英雄”的社会与经济地位都还很低。普通人群及患者,甚至很多医务人员对麻醉工作都了解不多,甚至一无所知。

        鉴于此,我们应该提高麻醉科在综合医院中的地位和作用。麻醉科在综合医院的手术科室中位于一个举足轻重的“中轴”的地位,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医院领导考虑到麻醉科的重要性,时常往“中轴”加油或加剂,可以说半个医院(整个手术科室)就呈现一个良性的循环。

        医院领导对科室的重视程度还有赖于:(1)麻醉科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科室的严格管理;(2)努力搞好医、教、研工作;(3)麻醉科主任在医院和中层干部中的地位、威信和影响。

        在现代麻醉学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通过板报、橱窗、网络、报刊及新闻媒体来进行宣传,使人们对麻醉专业的一般知识有所了解。麻醉学专业性很强而且风险性很大,我们呼吁卫生主管部门应进一步明确麻醉医师的社会与经济地位,考虑对麻醉医师的职业风险进行投保,适当提高保险金额;建议普及麻醉前谈话、签定麻醉前协议书,出版规范各种麻醉技术、麻醉操作、麻醉用药指南,以尽量减少医疗纠纷,避免麻醉医师无谓地受到患者及家属的指控;同时麻醉医师在围麻醉期应严格执行各种麻醉技术操作规程以及用药原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下,恰如其分地掌握麻醉深浅,最大限度地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7篇:临床医学和麻醉学范文

关键词:老年人手术 麻醉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1-0216-01

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呼吸循环系统抑制作用轻微,在老年患者手术中应用具有效果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但应注意扩容及平面控制等综合处理。

笔者结合实际病历资料谈谈老年人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中,应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1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60例的病历资料,男35例,女25例,手术部位包括下腹部、会阴手术、下肢手术、前列腺电切术等。随机将病人平均分为3组,A组、B组、C组。

2 方法

麻醉前常规禁食禁水,患者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或海俄辛0.3mg;进入手术室后先建立1组静脉通道接平衡液;视术中出血情况酌情输血和补充血浆代用品,持续低浓度给氧;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麻醉操作前常规扩容200-300ml平衡液,取头稍高脚低位,患者摆侧卧位;选择L2-4间隙进行穿刺,用直入法,A组应用0.375%布比卡因腰麻,B组应用0.5%布比卡因腰麻,C组应用2%利多卡因硬膜外组。观察三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前、中、后的SBP、DBP、HR、SpO2变化。

3 结果

A组、B组局麻药用量明显少于C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明显快于C组,麻醉效果亦优于C组。但A组、C组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明显小于B组,三组均鼻导管给氧,术中术后SpO2差别不大。A组术中不良反应少于B组与C组,麻醉管理中有较明显的优势。大部分患者血压、心率平稳,偶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但一般在20%以内,只要加快输血及给予定安或贺斯,必要时给予麻黄素8-10mg即可,生命体征尚平稳。手术一般都在2h内完成,硬膜外腔大多不需要注入局麻药,术中麻醉效果满意,手术无痛、肌肉松弛,无明显不适,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术后2天随访无恶心呕吐、术后头痛等并发症。经过比较,A组麻醉方法阻滞效果完善,对呼吸循环系统干扰轻,术后并发症少,比较适宜于老年人下腹部及下肢手术。

4 讨论

从医学角度来讲,麻醉的含义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为手术治疗或者其它医疗检查治疗提供条件。麻醉学是运用有关麻醉的基础理论、临床知识和技术以消除病人手术疼痛,保证病人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科学。现在麻醉学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一个专门的独立学科,主要包括临床麻醉学、急救复苏医学、重症监测治疗学、疼痛诊疗学和其他相关医学及其机制的研究,是一门研究麻醉、镇痛、急救复苏及重症医学的综合性学科。其中临床麻醉是现代麻醉学的主要部分。麻醉学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许多新理论、新技术、新药物、新型仪器设备都在麻醉临床与研究中得到应用,也有许多新问题、新知识、新理论有待广泛深入探索。麻醉是施行手术时或进行诊断性检查操作时为消除疼痛、保障病人安全、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而采取的各种方法。亦用于控制疼痛、进行手术或诊断性检查操作时,病人会感到疼痛,需要用或其他方式使之暂时失去知觉。手术或检查操作还可引起精神紧张和反射性不良反应,如胃肠道手术可引起恶心、呕吐、长时间的不舒适的(如俯卧位),可增加病人的不适和痛苦,因此应使病人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中,在对不良刺激无反应,暂时失去记忆的情况下接受手术。

根据进入人体的途径分为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和基础麻醉。基础麻醉是将某些全身肌肉注射,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然后施行麻醉手术。局部麻醉为利用局部如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使身体的某一部位暂时失去感觉。常用的方法包括椎管内麻醉(阻滞)、神经阻滞、区域阻滞、局部浸润麻醉和表面麻醉等。椎管内麻醉是将局部通过脊椎穿刺注入到椎管内,其中注入蛛网膜下腔的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或腰麻,注入硬脊膜外腔的称为硬脊膜外腔阻滞。神经阻滞是将局部注射到身体某神经干 (丛)处,使其支配的区域产生痛觉传导阻滞,常用的神经阻滞有颈神经丛阻滞、臂神经丛阻滞。区域阻滞则是将局部注射于手术部位的周围,使手术区域的神经末梢阻滞而达到麻醉的目的。局部浸润麻醉是直接将局部注射至手术部位,并均匀地分布到整个手术区的各层组织内,以阻滞疼痛的传导,是临床小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表面麻醉为将渗透性强的局部喷雾或涂敷于粘膜、结膜等表面以产生麻醉作用。复合麻醉是麻醉中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或更多的、辅助药 (如镇痛药、安定药等)或麻醉方法,使之相互配合截长补短,以增强麻醉效果,保障病人安全,以及满足某些手术的特殊要求。应根据病情和手术需要、麻醉方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来选择麻醉方法。

由于老年人心肺功能较差,给药前宜小剂量扩容,200-300ml平衡液;脊麻时注药速度慢,约30-40s;注药后及时调整将平面控制在T10以下;老年人对麻药敏感,用药量宜少而且最好使用重比重药液,这样避免了轻比重给药造成的平面过高而且平面容易通过重力调整[1]。笔者认为经过预处理所有使用低浓度布比卡因腰麻患者给药后血压下降幅度均

第8篇:临床医学和麻醉学范文

【关键词】 丙泊酚; 芬太尼; 无痛胃镜

胃镜检查目前是上消化道疾病诊断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普通胃镜检查常常给患者造成咽痛、胃胀及剧烈恶心、呕吐等痛苦,令人感到紧张、恐惧等心理上的不良后果。随着麻醉学科的日益发展和患者对诊疗需求的提高,无痛胃镜技术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本院麻醉科联合消化内镜中心开展了丙泊酚芬太尼联合麻醉下的无痛胃镜检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100例患者,具有胃镜检查指征,无用药禁忌并征得患者同意。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6~70岁,平均(55.3±4.5)岁;体重43~71 kg,平均(57.3±4.1)kg;ASA分级为I~Ⅱ级。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27~71岁,平均(51.7±4.8)岁;体重44~77 kg,平均(59.7±4.7)kg;

ASA分级为I~Ⅱ级。两组性别、年龄、体重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胃镜检查常规禁食8 h,禁饮4 h,患者入胃镜室后,行左侧卧位,建立静脉通道,经鼻面罩吸氧2 L/min,采用监测仪测定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SpO2),常规准备好必要的抢救设备和抢救药品。对照组:将丙泊酚用静脉泵以4 mg/(kg·min)的速度缓慢静注。观察组:先静注瑞芬太尼1 μg/kg,其余处理同对照组。两组均待患者意识消失、睫毛反射消失、呼吸平稳后即行胃镜检查。术中监测生命体征,若患者出现肢动、呃逆时追加丙泊酚20~40 mg/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麻醉注药前、注药后2 min、麻醉苏醒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丙泊酚的给药总量、检查结束后患者的清醒时间和不良反应。术毕患者完全清醒后询问其满意度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丙泊酚给药总量、患者的清醒时间比较 观察组丙泊酚的给药总量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各时点循环呼吸功能的变化比较 麻醉后2 min与检查前相比,两组MAP、心率、SpO2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无咽部不适、恶心、呕吐、躁动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1例血压降到80/50 mm Hg以下,应用麻黄碱后血压升高完成检查;2例短暂呼吸暂停,但很快恢复。全部患者对检查过程无记忆,表示满意。

3 讨论

无痛胃镜检查由于可使患者在胃镜检查过程中保持安静、无知晓和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提高了镜检质量,同时促进了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而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喜爱。无痛胃镜检查,具有对患者麻醉要求较高,起效快、镇痛镇静效果好,苏醒时间短,无后遗效应,安全性高等优点[2]。

丙泊酚,又称异丙酚,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快效、短效静脉,维持时间短,苏醒迅速而完全,持续输注未有蓄积[3]。现主要应用于麻醉诱导、维持,也常用于短小手术或检查操作的麻醉镇静[4]。目前在消化内镜的检查上得到普遍应用,且丙泊酚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但镇痛作用弱[5]。芬太尼为新型的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作用强度为吗啡60~80倍,毒性小,可被体内的血浆和组织酶迅速分解,转化为极低活性的代谢产物,其起效较快,容易控制,患者苏醒时间短,镇痛效果好,但单独应用易产生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6-7]。

临床实践证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用有相互协同作用,能明显改善介入器械刺激条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8],使丙泊酚气管插管时所需的血药浓度减少,可以有效减少胃镜置入时的应激反应[9]。另外丙泊酚抗呕吐作用明显,两者合用,对芬太尼引起恶心呕吐的副作用可有效降低[10]。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丙泊酚的给药总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无痛胃镜检查时,应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同时使用可产生镇静、镇痛协同作用,可减少丙泊酚用量,患者清醒时间早,呼吸循环功能亦较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富星,季大年.无痛苦消化内镜技术临床应用现况[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3):221-222.

[2]季道如,但伶,黄燕,等.瑞芬太尼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5,30(6):903-904.

[3]李汉昌.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胆囊术后镇痛的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11):67-68.

[4]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81-487.

[5]陈伯銮.临床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97-301.

[6]江波.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82例老年人无痛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6):177-178.

[7]赵春岭,马宪平.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3):77-78.

[8]矫健.丙泊酚伍用瑞芬太尼麻醉诱导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业,2012,21(17):66.

[9]杨建军,吴晶,徐建国.浸润麻醉中肾上腺素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2):196-198.

第9篇:临床医学和麻醉学范文

【关键词】 盐酸戊乙奎醚; 心肺转流; 肠黏膜屏障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33.007

CPB期间,由于多种病理因素共同作用可导致强烈的应激反应,会加重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1-3]。本研究拟观察心脏直视手术患者CPB期间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情况,并应用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探讨其对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随机选取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3~65岁。患者术前心功能NYHAⅠ~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盐酸戊乙奎醚0.4 mg/kg组(P)和对照组(C)。P组男8例,女7例,年龄23~64岁,平均(32±3.2)岁;C组男8例,女7例,年龄24~65岁,平均(31±2.8)岁,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病种构成、手术时间、CPB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CPB方法 P组于体循环前10 min颈内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4 mg/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手术由同一组心外科医生团队完成,经胸骨正中入路,常规建立 CPB。体外循环采用 Stockert Ⅲ型人工心肺机(德国,SORIM生物医学公司)和膜式氧合器。各组术前晨肌注东莨菪碱0.3 mg及吗啡10 mg,预充液以平衡盐液、4 %琥珀酰明胶为主,Hct 22 %~27 %。心肌保护采用顺行灌注 4:1 高钾冷血心脏停跳液,转流中鼻咽温控制在28~32 ℃,非搏动性灌注,流量为80~120 ml/(kg·min),平均动脉压5.33~10.66 kPa;复温期必要时静脉泵注硝普钠0.5~3.0 μg/(kg ·min )、多巴胺1~10 μg/(kg ·min),并维持至术终,CPB 结束后鼻咽温度升至35℃时停止复温。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如不能自动复跳,心肌有一定张力或已经出现室颤,则电击除颤。心脏复跳后待心肌红润,收缩有力,动脉血气基本正常,内环境和循环稳定后撤离 CPB 。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切皮前30 min(T1)、CPB开始后30 min(T2)及主动脉开放后30 min(T3)测动脉血气分析, NE和E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CPB中血浆实测数据进行矫正,矫正值 ( T i′) =实测值 (T i) × 转流前 Hct /采样时 Hct,采用 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以P

2 结果

2.1 患者血浆NE水平变化各时段水平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血浆NE水平比较(x±s) pg/ml

组别 T1 T2 T3

C组(n=15) 20.701±3.260 31.275±7.045* 30.156±5.773*

P组(n=15) 22.440±4.639 30.090±4.291* 31.362±4.527*

*与同组T1比较, P

3 讨论

CPB过程中,低温、缺血再灌注及血液稀释等各种损伤因素的刺激导致机体产生过度应激反应,在应激激素的作用下,全身血流进行重新分布[4-6]。

血浆NE、E水平是反应机体应激反应程度的可靠指标,本研究发现所有患者CPB期间血浆NE、E水平较CPB前均明显升高,表明CPB期间机体确实存在强烈的应激反应。本实验中P组预防性应用盐酸戊乙奎醚(0.04 mg/kg)后,血浆NE、E水平明显降低,表明盐酸戊乙奎醚能减轻CPB期间的应激激素的释放。原因可能为:(1)盐酸戊乙奎醚可竞争性阻断M型胆碱能受体,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改善微循环;(2)盐酸戊乙奎醚可作用于神经节及中枢的N1受体,抑制交感神经冲动的传递,减少CA的释放。

综上所述,心脏手术CPB期间,由于机体应激反应增强,CA释放增加,肠黏膜发生结构和功能损伤,血液中DAO和LPS含量增高;使用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可明显降低CPB期间应激反应,明显减轻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

参考文献

[1] 张卫,赵二贤,阚全程,等.盐酸戊乙奎醚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2):113-114.

[2] 王美华,黄绍强.盐酸戊乙奎醚对长时间全麻手术肺内分流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10,17(4):559-561.

[3] 孙瑗,王英伟.盐酸戊乙奎醚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肺转流中呼吸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7):632-634.

[4] 高嵩,杨静远.盐酸戊乙奎醚在心血管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前用药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4):1441-1442.

[5] 胡强夫,黄维勤,袁世荧,等.盐酸戊乙奎醚对心肺转流心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氧代谢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9):894-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