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文校园建设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实行规范化管理,积极创造适宜、优美的校园育人环境和人文居住环境,不断增强教育文化内涵。
二、工作目标
积极配合我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的开展,在教育系统现有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绿化、美化力度。利用一年的时间,县教育局、职业中专、第三实验学校、县一中、县二中创成花园式单位,为我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要组织好中小学生认养、管理城区绿化树木的活动;宣传并教育中小学生形成爱绿、植绿、护绿的意识和习惯。
三、实施步骤
(一)创建准备阶段(3月——4月)
对照标准,查找差距,制定方案,分解任务,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成立创花园式单位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该项工作的开展。同时大力宣传,呼吁师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
(二)全面实施阶段(5月——9月)
1、各单位根据任务分工方案,全面展开创建工作,积极扩大绿化面积,提高单位绿化率。
2、6月前完成花园式单位的申报材料,上报建设局,并力争通过。
(三)巩固提高阶段(10——11月)
1、对照创建标准,请相关部门的专家现场指导,查缺补漏,全面巩固成果。
2、认真自查,并做好成果的长期保持工作。
(四)迎接验收阶段(12月——4月)
继续查缺补漏,共同迎接省验收组的验收。
四、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
根据县政府《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实施方案》的安排。具体到各单位,任务分别为:
(一)教育局。继续加强庭院绿化,通过拆墙透绿、破硬还绿、见缝插绿、立体绿化等措施增加绿化覆盖率,使单位绿化面积达到30%。同时,要在6月20日以前将申报花园式单位材料报县建设局。
(二)职业中专。务必于6月中旬完成办公楼附属绿化工程,建设71680.82平方米绿地,单位绿地率达到30%。并于6月底将申报花园式单位材料报县建设局。
(三)第三实验学校。务必于6月上旬完成绿化的完善工作,使单位绿地率达到30%。并于6月20日前将申报花园式单位材料报县建设局。
(四)县一中。继续加强庭院绿化,通过拆墙透绿、破硬还绿、见缝插绿、立体绿化等措施增加绿化覆盖率,使单位绿化面积达到30%。同时,要在6月20日以前将申报花园式单位材料报县建设局。
(五)县二中。继续加强庭院绿化,通过拆墙透绿、破硬还绿、见缝插绿、立体绿化等措施增加绿化覆盖率,使单位绿化面积达到30%。同时,要在6月20日以前将申报花园式单位材料报县建设局。
(六)朝阳小区。必须于12月底前完成建设绿地面积43522平方米,单位绿地率达到30%。
五、组织实施。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并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该项工作的实施,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稳步开展。
为全面贯彻执行中央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依据《沙洋县中小学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制定了《西湖小学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在学校各个岗位推行了以“常规管理精细化”主题的活动。
活动实施分四个阶段进行:(一)全面动员,宣传发动。学习《沙洋县中小学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西湖小学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营造“深反思、抓细节、促质量”的浓厚氛围。(二)制定细则,完善制度。各科室、各年级、各学科按照学校《方案》,针对学校精细化管理内容、要求,全面梳理,制定《具体实施细则》,落实细节,开展工作。(三)推进实施。从管理流程的启动、分配、监控、评价等细节形成连续的流水线,建立精细化管理责任制。(四)检查验收,考核评价。通过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实施,使学校的教职员工管理、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和高度,促进了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优化了办学软件,提升了学校的品质和形象。在“管理精细化”主题活动中,西湖小学逐渐完成了跨越式发展,开始走向“精品化”和“特色化”。
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就是:“小事做细,细事做精”。这里,侧重汇报我校精细化管理中,在“建美丽校园、建魅力教室”两个方面的具体做法。
一、创建美丽校园 营造文化氛围 凸显莲文化特色
为促进学校发展的特色化、精品化,我校在创建美丽校园活动中,紧扣一个“特”字,以“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育人有特长”为策略;以“莲文化”为元素,以“精细”为抓手,对“教室楼道、橱窗报栏、香樟树林、路径路灯、干道墙体”等校园景点进行了重点建设,以此带动了西湖小学校园环境的全面发展、深度发展。
1、翻新“教室楼道”:整个教学楼,从1到4楼,每一层楼道,每一间教室,都以“莲”文化为校园文化,置古诗词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安置玻璃宣传牌,主题:是“励志”和“安全”。东西台阶,置6块小标牌——“轻声、慢步、靠右行”,时时提醒学生上下楼梯的礼仪常规。整个教学楼,从楼道到教室到办公室,共同营造出校园浓郁的文化氛围,凸显了我校的书画特色。
2、改造“橱窗报栏”:对 15米的报栏和40米的橱窗从头到脚进行改造和美化,使陈旧的设施焕发新的活力和青春。是师生展示书画成果、彰显个性的园地和窗口。书画作品定期交流展示,兀现了我校的书画特色。写一手好字,画一幅好画,在我校全体师生中蔚然成风。
3、建设“学生成长林”: 杉树树是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怎样让它成为育人的教材,作为学生的成长林。主题为:“杉树林情怀”。在林间置1块不锈钢标牌和两条标语,设置了景观座椅,把这片树林建设成为“学生成长林”,让杉树成为学生寄托情怀的空间。
4、刷新“干道墙体”:在教学楼、学生食堂的南北两端的干道墙体上,置有6块巨幅宣传标牌。根据所在功能区的位置,配以适当的宣传主题。这些文化标牌,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真正体现了“让每一面墙都说话,让每一棵树都育人”的人文环境理念。
三、创建魅力教室 构建高效课堂 提升教学质量
我校在“创建魅力课堂”活动中,以“高效课堂”为中心,以“少教多学,精讲精练”为策略,实施精细化管理,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1、常规管理精细化
常规管理做到“六化”——“优化”“细化”、“强化”、“详化”、“明化”、“实化”。
(1)、优化管理制度。(2)、细化领导分工。(3)、强化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实行“四备”、“三定”。“四备”——备教育教学理念、备教学策略和方法、备教育教学过程、备课堂训练设计。“三定”——定时间地点、定教学内容、定中心发言人。(4)、详化备课要求。提倡导学案。体现“少教多学”和“合作学习”的理念。(5)、明化备课检查方式。(6)、“实化”检查督促过程。常规管理重在落实,重在检查。教务处加大教学中的“备、教、辅、批、考、研”等六个环节工作的抽查力度,实行月检查制度。一月一检查,一月一公布,一月一小结,一月一评比。
2、氛围营造精细
(1)、环境标志显魅力。积极营造浓厚的课堂文化。做到让“每一堵墙”成为“无声的导师”。
①、精心制作班级名片、寄语。教室环境布置要体现“三化”——教化、诗化个性化。具体做到:前有国旗、班级格言、班级公约、班级之星等;后有主题鲜明、色彩丰富的黑板报。在图书角、学习园地等板块,设置特色专栏——心愿树、炫我风采、温馨班级日志等。每个板块由师生共同构思、设计、布置。
②、教室、门窗干净整洁,桌凳排列整齐,劳动工具摆放有序。学生卫生习惯好,体貌端庄、衣着得体,无吃零食、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等不良行为。
(2)、制度建设扬魅力
确立班级公约,约束学生言行。在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实际,制定班级公约、日常量化管理制度等激励机制,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3、教学质量精品化
在“魅力教室、高效课堂”活动推进下,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飞速发展。2018年六年级统考在沙洋县中心校中获得了第八名的好成绩。这凝聚着全体教职工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
关键词:学校;文化;建设;品位
曾说:“欲知明日之社会,须看今日之校园”,今天的校园应该是一个专门从事文化传承,积累和创新的地方,是一个理应进行“文化育人”的地方。要走好“文化育人”之路,就需要我们学会在认真做事的同时,用心去做好学校文化,用文化去引领学校的发展。文化是一种积淀,文化是一种灵魂。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与灵魂,学校文化是学校整体发展的命脉,学校文化建设是打造学校品牌,走向明校的必由之路。我校注重文化提升内涵,特色彰显魅力。
一、学校基本情况
金水区黄河路第一小学位于黄河路21号,始建于1942年,占地面积为10200平方米,拥有24个教学班。1700多学生。60多位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到100%。学校环境优美舒适,办学理念清晰,培养目标明确。拥有两支优秀的团队:一支高素质、团结进取、服务意识强的领导班子;一支师德高、业务精、奋发向上、积极创新的教师团队。
办学理念:构筑幸福学习生活 追求幸福教育人生,
培养目标:全面发展 突出个性
校训:厚德 励志 笃学 善美
校风:创新 共进
教风:博勤 严逸
学风:勤思 乐学
二、文化提升内涵 特色彰显魅力
我校成立“学校文化建设专题项目小组”,组织开展班子成员、教师、学生、家长层面全员性的“学校文化建设调查”活动,收集意见与建议,诊断学校现状,整理学校历史、了解学校传统,联系实际拟定切实可行的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做到关注学校文化的传承,切合学校实际,找准学校文化的精神,注重文化建设的细节,突出文化建设的特色,合理把握时间,长短期有机结合、一步一步循序推进。
(一)环境文化-----展现学校风采
在依托学校大的办学理念以及依托学校外部环境整体基调的基础上,学校不断改变办学条件,营造舒适优美的环境。进行塑胶操场的升级改造,安装健身器材,粉刷教楼外墙等,建设两个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理科与数学仪器、体育器材室等,来不断满足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
在环境文化建设中,我们着眼发展,每一步都经过认真的思考与斟酌。从细节入手注重环境文化对师生的启迪熏陶功能。
如:学校大门入口,呈现黄底红字的水晶字:“六年筑基 成就一生”。其内涵之一:教师一生投入教育,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小学六年的基础;其内涵之二:学生通过自己六年勤奋学习,善于思考,打下坚实的基础,来成就自己的一生。让人一目了然,很清楚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实质。
学校南围墙建设砂岩材质的“主题浮雕励志墙”,并在其中呈现办学理念、学校的校训,形象直观、寓意深刻的画面,激励着学生,徳以立身,学以报国。
在办学理念渗透于学校方方面面工作的同时,并在校园北教学楼上,醒目的呈现。“构筑幸福学习生活 追求幸福教育人生”的办学理念。诠释着我校一种教育实质的追求,力争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激励教师在教育生涯中追求职业的幸福感;激励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在轻松的学习环境里,拥有幸福的学习生活。
(二)管理文化-----体现人文关怀
管理文化体现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踏实细致的管理作风;催人奋进的管理精神;润物无声的管理方式。主张以沟通为交流方式,达到工作中有章可循,生活中有情可暖,处处体现人文关怀。让教师愉悦,使学生快乐。
(三)教师文化-----营造团结 进取 智慧 共进的团队。
围绕“博勤、严逸”的教风,倡导教师“含爱生情怀 有育人智慧”;倡导教师锤炼优秀的专业素养,有宽广深厚的教师专业知识:广博得普通文化知识;足够的所教学科知识,扎实的教育学科知识;知识的沟通与融合。有纯熟的专业技能:熟练地教学技巧;良好的教学能力。有特有的专业情意:专业理想(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专业情操(励志情操“光荣感、使命感”和道德情操“责任感、义务感”);做到团结进取、敬业爱岗、专业博学 、教有特长,注重师德教育,注重素养提升,注重书香陶冶,通过采取专家引领、骨干带动、同伴互助、实践磨练、自我反思等措施,增强教师内涵。提升教师个人素养,形成专业的教师团队。并尤其关注学校骨干教师以及青年教师的培养。使他们通过参与课标解读,专题业务学习,自主研读教育文献,参与扎实的校本教研,课型研磨,自我反思,勤于笔耕等多种形式,努力成长,成为有思想,有内涵的教师。拥有内涵美。教育是一种可以给人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注重教师文化建设,让大家拥有乐观的心态、纯真的爱心、扎实的基本功,会对学生、对同事、对家人、对社会产生积极地正面的影响,人人都成为幸福的创造者,校园也真正成了学生的乐园,教师的家园。一会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教师自己书籍。
(四)课程文化、课堂文化、教研文化----突出实、活、新实:规范性、实效性;
活:内容活、形式活;
新:新观念、新创造。
我校注重学科能力建设,注重规范课堂常规,注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向每一个四十分钟要质量。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力量,进行课型研讨,开展有效课堂的实验研究,提升教师创造性运用教材的能力以及教育教学机智。实现学科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凸显学科教学的实效性,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并以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比如:诵读比赛,蓓蕾杯书法大赛,学数学用数学比赛,英语书写比赛,科技小报,校园歌手大赛,全员参与的体育以及趣味运动会。全员参与的文化周展示等,给予学生很好的展示平台,贯彻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构筑幸福的学习生活,追求幸福的教育人生。具体做法:
从规范入手,突出学校课程文化、课堂文化、教研文化的实效性。
规范学校校本课程:我校校本课程有目前已有五个模块:文学百草园---侧重学生广泛的阅读以及正确的书写,我爱科学---侧重学生做中学理念的培养,培养探究科学的兴趣,想象与美—侧重儿童创造画的训练,健康成长---侧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快乐英语---侧重学生一二年级英语基础的奠定,为三年级的衔接做好铺垫,这些校本课程的教材来自于我们一线教师的心血,都是大家自己编写的,的确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规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至六年级的基本目标、实施内容、以及课程实施的几种课型的模式。对于该课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对课程的实施进行分层次细化、优化途径、落实管理。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我校强势课程进行推动。
规范常规教研。学校对常规教研活动进行了细化。让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深化,比如在组内教研时包括“读书交流”、“主题研讨”、“近期安排”;在学科大教研活动时包括:“组内教研进展情况交流”、“学科共性特点(或问题)研讨”、“近期重要工作安排”。在常规教研时,做到小教研与大教研相结合,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相结合,课标研读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交流相结合,做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主题鲜明,时间地点固定,真正形成学校实效性的教研文化。
规范我校“大课间活动”。突出学校体育学科建设特色。加强“大课间”活动的创造性实施,建立了“学校统一领导、年级全力支持、班主任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充分利用音乐的节奏感、感染力,营造活动氛围。用音乐代替指挥口令,融音乐与动作为一体。从下楼、集合、散开、团体操、自编操、结束、上楼,在相得益彰的音乐声中,我校的大课间有条不紊,快而有序。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又陶冶了学生情操。如今结合《金水区中小学大课间实施方案》我们又进行创新。一会大家就可以看到。
(五)学生文化-----注重德育教育,突出以爱育德,以礼育德。
在认真贯彻落实“勤学、乐思”的学风,培养学生勤奋刻苦,乐与思考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德育教育是我校工作的一个重点,我们围绕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已经汇编学校的“爱之链”“星星火炬代代传”“班级特色名片”“黄河路第一小学德育教育手册之礼仪教育篇”等有型成果。在学校走廊、走道内都有德育故事等,时刻促进学生讲文明讲礼仪,学校汇编礼仪歌,如:早起礼仪、升旗礼仪、集会礼仪、上课礼仪、家庭礼仪、待客礼仪、少先队礼仪等,让文明礼仪伴随学生的一生。
我校注重文化建设,并有规划、有计划、扎实的实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成效,不仅促进学校文化氛围越来越浓郁,而且真正意义上促进学校发展、提升。使校园更加有生机、有活力、有内涵、有魅力。并且,注重文化建设,促进教师工作生活积极性的提高,充分挖掘师生的潜力,在全体师生以及家长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大力协助下,被评为郑州市文明单位。郑州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郑州市人民满意学校评选先进单位等许多荣誉。
前期学校文化建设中点点滴滴的积淀,已赋予我校较为强大的生命力。在学校文化建设方案中,我们还有很好的规划,将会在今后阶段目标中逐一落实,我们会通过潜心努力,进一步加深对文化建设的更深层次的认识,继续有规划,有层次,有深度,脚踏实地进行文化建设,不断营造学校浓郁的文化氛围,形成学校持久的特色发展,为师生建设优秀的文化熏陶的场,让他们体会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到幸福的教育人生。也真正意义上让学校文化建设育人的功能淋漓尽致得以发挥。使学校文化升华为一种全方位塑造教育的生命文化,使我们的学生无限快乐健康,使我们的教师无比愉悦幸福,使我们的校园充满生机活力。
文化提升内涵,特色彰显魅力。为培养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个性突出,优秀的黄一人才,我们会尽心尽力,全力以赴,做到日新月异。
参考文献:
[1]章世虹主编 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手册(上)[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县教育系统开展“提升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坚持以提高“五率”为目标,以提升教育质量为中心,牢固树立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促发展、以质量检验发展的意识,努力提高教育工作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总体目标:认真分析我乡教育工作质量现状,进一步理清提升质量的思路,研究提升质量的措施,探索建立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使“提升质量年”活动成为全乡教育质量深入调研的过程,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过程,探索建立教育质量长效机制的过程。
二、主要内容
1、提升学校德育工作质量。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充分挖掘校内外德育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构建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加强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和县情乡情教育,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提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把课堂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坚持集体备课制度,重视教学设计检查评定,定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加强常态课的管理与监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质量。全乡中小学校要积极开展多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开展有实效的课题研究,引导教师把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课题去研究,并通过课题成果交流、展示、评比等活动激发研究热情,加快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直接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
4、提升信息技术保障质量。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为稳步提升教育质量提供技术支撑,实施好全省农村中学实验室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强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做好电教经费统筹管理与使用工作,加快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让现代教学手段充分为音、体、美、信息技术、英语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等课堂开设提供服务。
5、提升教育教学评价质量。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现代人才成长规律,改进教育教学评价,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做好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要在改变百分制、减少考试数量、评语改革等方面进行探索。
6、提升校园文化建设质量。培育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建设一批寓意深刻、内涵鲜明的校园文化景观和设施,优化美化亮化校园环境,努力建设绿色生态校园,把教学育人与环境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勤奋、刻苦、自主学习的品质。
7、提升学校后勤服务质量。不断改善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提升校园后勤管理水平。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要提供更多更好的后勤服务。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扩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效能,围绕师生需求提供便利、高效、优质服务,提高师生员工对后勤的满意度。
8、提升安全稳定工作质量。学校主要领导要切实承担起学校安全稳定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做到安全稳定工作与教育教学业务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完善工作机构,健全维稳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形势研判,定期排查安全隐患,提高维稳工作的针对性。建立健全制度,畅通师生意见反映渠道,及时化解矛盾,建设和谐平安校园。
9、提升班子办学治校质量。学校领导加强自身建设,树立先进办学理念,掌握先进管理方法,遵循教育规律,勤于管理、严格管理、科学管理,努力提升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建设和谐校园的能力。
10、提升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把好教师入口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办法,引导教师聚精会神教书育人。中小学校要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提升学历,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教学互助组、教学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三、实施步骤与方法
“提升质量年”活动从2010年4月开始,年底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阶段(2010年4月1日—4月30日)
1、制度方案。各中小学要结合实际,制定《“提升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各中小学的实施方案,请于2010年4月12日前报中心学校“提升质量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组织动员。全乡各中小学要召开“提升质量年”活动动员会,部署活动实施工作。
3、开展学习讨论。采取召开交流会、研讨会、座谈会、专题辅导、专家讲座以及个人自学等形式,围绕“十个提升”的要求,广泛深入开展学习讨论,把思想统一到提升质量,提高“五率”,办人民满意教育上来。
(二)实施阶段(2010年5月1日—11月30日)
1、开展五项活动。围绕“十个提升”内容,努力在教育督导迎省检、教育教学工作评估、特色学校创建、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研发等活动中提升工作质量,检验活动成效。
2、组织调查研究。各中小学要结合实际,广泛深入征集意见和建议,深入查找、分析影响工作质量的原因,提出提升教育质量的思路和对策。
3、提出质量报告。全乡各中小学要写出有价值、有份量的教育质量分析报告,于10月20日前上报中心学校“提升质量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4、探索建立提升质量的长效机制。为巩固“提升质量年”活动成效,探索建立提升质量长效机制,中心学校和全乡各中小学要积极参与由局机关相关股室牵头的探索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完备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有效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各校要把公用经费最大限度地向提高教育质量倾斜,将公用经费的一定比例用于奖励提升质量。
(三)总结阶段(2010年12月1日—12月30日)
“提升质量年”活动基本结束时,各校要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着重总结通过活动查找到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思路,采取了什么措施、建立了什么制度、解决了什么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效,并形成总结报告。全乡各中小学的总结报告请在2010年12月5日前上报中心学校“提升质量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中心学校成立“提升质量年”活动领导小组,程节新校长任组长,陈希平、汪恒龙二位副校长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督查落实。
全乡各中小学都要成立相应机构,把此项活动纳入年度工作总体目标,确保“提升质量年”活动取得实效。
为落实全市教育系统深化改革推进会的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六大提升,不断实现教育事业的向善、向好、向上,培养造就更多有品质、有气质、有素质的好老师、好学生,根据章丘市教体局和刁镇教育办的工作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实施"幸福教育",促进内涵提升》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全市教育系统深化改革推进会的要求,按照镇教育办教育改革工作部署,坚持章丘教育"1123"工作思路,狠抓学校管理内涵提升,以创建民主、文明、健康、安全、和谐的幸福校园为目标,以"幸福校园、幸福班级、幸福课堂、幸福师生"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幸福校园建设的长效机制,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快速发展。
二、工作思路:
1、坚持校园精细化管理,向常规要质量。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落实全程、全员、全方位管理,精心育人、精心管理、打造精致品牌的管理策略;建立公平公正科学的评价体系,坚持综合评价,突出质量管理和质量评价;坚持"严、细、实、恒、"的教学管理运转机制。
2、打造特质的校园文化,建设幸福校园。加大育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在多方面探索实践,提高办学品位,提升师生幸福品质。
3、关注教师成长,成就幸福教师。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身心健康方面,增强教师成就感,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4、全面发展学生,培养幸福学生。从习惯养成、德育品质、减负增效和阳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5、改革评价方式,创建幸福班级。进行班级文化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确立幸福的生活理念,营造幸福的生活氛围,创设幸福的生活关系,组织幸福的生活实践,让班级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乐园。
6、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打造"幸福课堂".加快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推进分层教学,加强教学设计,创新作业设置;强化先进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减负增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具体内容
(一)加强校园环境与文化建设,打造"幸福校园"
1、开展校园卫生净化活动,共建美丽校园。
以养成教育为契机,加大学校校园卫生的清理整顿力度,积极开展争做校园小卫士活动,扎实开展"垃圾不落地"和"处处无杂草"的活动,做好学校净化工作,做到各室摆放整齐、地面无任何灰尘纸屑,校园无任何卫生死角。
2、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共建文化校园
(1)开展校园育人文化建设。
①室外环境布置。利用宣传栏、活动宣传牌等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学校及教师的师德承诺、学生主题教育活动、师生表彰等内容呈现出来,展示学校师生的风采。
②班级环境布置。将班级名片张贴在各班教室门口,室内布置教室黑板正上方统一设置各具特色的班训。教室两侧和其他各个角落,在各班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进行个性化、人文化设计,要求班级文化建设有切合实际,凸显主题,个性鲜明。
③各办公室、功能室文化建设。根据各室工作职能,确立相应的文雅特色名称和室内标语,张贴相关的规章制度,将学校的管理制度、师德承诺、温馨提示、名人名言等张贴在相应位置,既提示师生工作学习,又体现温馨理念。
④文化长廊展现特色。结合打造书海校园的文化理念,进行校园文化定位与全面建设。 "我的家园我做主、我读书我快乐、我是明星我能行"、师生书画作品展,诗词歌赋等传统文化艺术欣赏,国学经典、文言警句,寓诗文、讲解、绘画于一体,在历史文化的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完善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让中华美德深入人心……体现"在阳光下幸福成长"的主导思想,精心打造属于自己的"温馨"的家"园".
(2)开展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①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每周的国旗下讲话制度,认真做好节庆活动。
②利用班队会,经常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开好"两会"(晨会和班会),精心组织主题班队会。
③创建校园之声广播站,及时播放校园新闻和优秀稿件,不断优化校园音响系统,上下课电铃设为动听的音乐铃声,课前进行温馨提示,课余时间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或歌曲,让师生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
④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举办"五节"活动,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师生道德情操。
⑤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氛围。班班成立"图书角",学校设有阅览室,走廊陈列开放式书架,试行"书中寻‘蜜’、‘甜’在心里"的借阅管理办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
⑥认真做好学生校园明星评选宣传工作。评选内容有:学习明星、管理明星、道德明星、进步明星、礼仪明星、才艺明星、劳动明星等,用"我是明星,我能行!"板块进行专项宣传,精心打造田福小学的"星光大道".
(二)让教师幸福地成长
1、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增强教师成就感。
第一,学习提升增内涵。学校制定教师读书计划,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优秀教育书籍、给每一位老师订一本教育杂志;老师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互相学习交流。学校设立"教师书吧",提供一个温馨的家园,营造一个人文的校园环境。
第二,名师引领享经验。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教师提供更多与名师"零距离"接触的机会。通过与名师的互动,教师们快捷地找到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使学校教师有更开阔的眼界和更高远的追求。
第三,搭建平台促提升。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远程培训及各级各类的骨干教师培训,组织开展各类业务技能的竞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助推教师成长,让教师享受成长和收获教育成果带来的喜悦和幸福。让教师在看待工作时有了新的角度,帮助教师找到职业幸福感,在奉献的同时推动自身的成长,获取成功的愉悦。
2、关注教师身心健康,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1)关心教师工作环境,为教师提供舒心舒适工作条件。
学校为办公室安装空调,为教师设立读书吧,给教师订阅报刊杂志以及各类教学资料,为教师提供休息宿舍等,以良好的绿色、低碳、环保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进一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爱岗敬业、忘我工作的良好风气,营造团结和谐、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
(2)关心教职工的精神需求,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赋予教师更多的责任,尊重教师的自主权,开诚布公,学校利用教代会、教师会,让教师表达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让教师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情感上倍加关怀,老师们过生日时,送去蛋糕和祝福,老师生病住院,学校去看望;老师家中有困难,尽力去帮助……关注每一位教师,体贴他们的疾苦,关心他们的生活,使每位教师获得十分愉悦的心理体验,引感共鸣,凝聚出奋发向上的情感力
(3)关注教师身体健康。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每年开展教师健康体检活动;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活动;设立体育活动室等教室,为教师配备羽毛球、篮球、跳绳、呼啦圈等健身器材,组织教师举行踢毽子、乒乓球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教师在工作之余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打造健康体魄。使每名教师都能以健康的体魄,高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三)让学生幸福快乐成长
1、严抓养成教育。从细节入手,着力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言行举止、文明礼仪、衣着打扮、安全教育、劳动习惯和生活能力养成,扎实上好礼仪课,抓实学生行为规范。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每学期开展星级少年评比,金牌班级评比,树立班级、学生优秀典型;通过"文明礼仪在心中"知识竞赛,"安全教育讲座"等活动进行养成教育规范。
2、减轻学业负担。科学设计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严格控制作业量和禁止有偿补课,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增加学生休息和休闲时间。
3、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开展五节实践活动,继续开展学生兴趣小组、特色社团活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充分利用教育基地资源,建立学生实践活动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4、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进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注重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残障家庭和异地务工家庭等特殊家庭子女教育,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四)改革评价方式,创建幸福班级。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成才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学期我们继续进行班级文化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确立快乐的生活理念,营造快乐的生活氛围,创设快乐的生活关系,组织快乐的生活实践,让班级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乐园。
(五)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打造"幸福课堂".
通过新课程改革,积极创造理想的幸福课堂。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推进分层教学,加强教学设计,创新作业设置;强化先进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减负增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引领孩子自觉地学习,独立自主地生活,充满自信,懂得爱己爱人,让每个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教学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因此其本身应该是师生双方体验幸福,享受幸福的过程。教学的终极目标,课堂的动态建构是建立在师生之间能以更幸福的生活的人生追求上。总之,师生之间应该幸福地存在课堂之中,追求幸福的课堂生活。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动员部署(2014年12月-2015年1月)
制定本校"幸福教育工程"实施方案。
召开会议进行部署。
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找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开展舆论宣传,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宣传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
第二阶段:不断完善,逐步展开(2015年1月-2015年5月)
根据方案全面展开工作。要切实做到有目标、有举措、有考核、有奖惩,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要坚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将工作细化、量化,边建设边总结,边总结边整改,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加强过程监控和督促,定期组织过程性检查和指导,确保创建工作深入推进。
第三阶段:阶段总结、年度督查(2015年6月-7月)
在充分总结的基础上,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总结经验和做法,为下一阶段做好准备。
第四阶段:形成机制、广泛推进(2015年8月)
创造性地开展"幸福校园、幸福班级、幸福课堂"建设活动,逐步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巩固创建成果,保持良好运行态势。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成立"幸福教育"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督促指导,推动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好"幸福学校"建设工作的安排、部署和落实。采取"项目化"运作方式,分解任务,分头并进,保障实效。
2、明确责任。各处室、班主任、各教师明确为什么建设"幸福学校"、如何建设"幸福学校"、怎样建设"幸福学校"等关键性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创建工作。
3月4日,北京市召开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座谈会。据悉,北京市将制定并实施《中小学德育三年行动计划》,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课堂。这项计划将以弘扬和培育北京精神为重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统筹今后三年北京中小学德育工作。在开设德育骨干课程和学科德育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中华传统文化》《志愿服务》《北京精神》三门地方课程。今年,北京将启动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支持和引导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并在三年内推出500所中小学校园文化示范校。
(来源:《人民日报》2012年3月5日)
上海:学科德育引爆课堂革命
自2005年以来,上海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学科德育”实践。德育主阵地开始从课外转向课堂,融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在“教育回归本源”的理念指导下,上海根据中小学各门学科的知识特点及其本身所蕴含的德育资源,编制了涵盖中小学全部21门学科54个学段的学科德育实施意见,为每一学段、每一门课程实施学科德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操作建议。
“学科德育”在上海的中小学课堂引爆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语文、历史等人文社会学科注重“以情育人”“以史育人”;物理、化学、地理等自然科学学科注重“以理育人”;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注重“以美育人”,教材中隐含的、固有的育人内容被挖掘出来,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无缝对接,潜移默化渗入学生心头。老师们“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上海许多学校还建立了各学科综合教研的机制,教师共同研究和开发教案。
(来源:新华网2012年2月28日)
中山:启动“学雷锋再出发做修身励志好少年”万人行
2月13日,中山市教育局在石岐中心小学隆重举行“学雷锋再出发―做修身励志好少年”万人行动的启动仪式。本次活动在全市各镇区教办,市直属学校还各设立了1个分会场。
产生上述困境,脱离基础、生造文化、强行嫁接文化设计和实践是根本原因。在文化设计和实践中我们必须时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学校历史――学校文化建设的土壤
任何一所学校文化的生长,都离不开学校的历史,这就如同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想着手文化建设的校长,就必须认真地掌握和理解学校历史上每一任校长的办学思想,一个群体的特征,每一块牌匾的韵味,每一段办学历程的成就,然后从中梳理出文化的脉络,找到文化建设的方向。而外来的策划机构对学校的历史是缺乏体验和认识的,因此,他们也就很难准确地把握学校文化的基因是什么。
学校精神――学校文化建设的根茎
根茎是植物成长所需营养的接受容器。一所学校生生不息发展的根茎是学校精神和价值追求。文化策划机构对学校的价值追求只能通过介绍了解些皮毛,然后通过这些粗浅的理解编织文案,所以他们提炼出的内容往往形似而神不似。学校精神是学校历史中积淀下来,激励一代代师生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策划机构能看到表象,却看不见土壤下的根须。深翻土,地里庄稼才长得壮;深翻历史,学校精神文化才更具价值。
学校环境――学校文化建设的枝叶
学校环境,既有物化的景观布置,又有行为体现出的人文环境。学校的环境之所以富有文化气息,是因为环境中的文字、牌匾、景观都是学校精、气、神的体现。枝叶的密与疏体现着植物生命的强与弱,同样学校环境氛围的浓与淡也体现着学校精神文化的强与弱。校长在建设这些环境时,需要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墙砖选择某种颜色?为什么栏杆要这样设计?为什么门要这么安装?为什么这个景观如此布局……学校文化建设工作需要给每一个字框、每一幅画、每一处景一个文化的解释,这样精神才无处不在,环境才能像枝叶一样产生光合作用,给学校以文化生长的生命力。
学校活动――学校文化建设的养分
学校文化的提炼、生成与发展,都需要不断给它注入养分,就如同种庄稼需要施肥、浇水一样,怎样让文化持续不断地朝既定的方向发展?我们须把文化落实在各项行动中,在学校所有的活动中去丰富完善。一是让科研活动增加文化的肥力,文化生成后不能一劳永逸,必须不断加以创新和完善,而课题研究就是最好的方法,以课题研究带动文化建设,增加文化养分。二是围绕文化设计校园群体活动,滋润文化、丰富文化。学校师生员工承载着学校文化,他们的行为必然折射出学校文化,优化群体活动对于学校文化建设具有综合性意义。校园群体活动我们设计有三类:一类是特色主题活动,这是围绕学校文化专门设计的活动,属于特色活动;一类是仪式活动,如集会仪式、入队改选仪式、开学及散学典礼;一类是社团活动,开设与文化建设相关的学校社团活动,增强吸引力。所有活动设计都围绕或针对学校文化主题,让师生成长在文化中。
一、方案制度要落 实
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制度要先行。缺乏长远和总体规划以及课程实施的保障制度和措施,是目前课程建设存在的首要问题,由此学校要成立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细致分工、明确职责。在国家课程方面,重点是制定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措施,完善制度确保国家课程,特别是艺体、综合实施活动课程的正常、规范开设,确保实效和质量。地方课程要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重点是做好省级必修地方课程的课时安排和落实,以及地方选修课程的合理开设计划。校本课程是课程建设的重点,也是体现学校课程建设特色的主要渠道。学校要立足于实际情况,通过广泛发动教师和学生,制订学校校本课程开展的总体方案,提出校本课程实施要求。在校本课程开发上,要十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桓台县世纪中学的社会课程资源建设值得借鉴,他们立足调研学校周边文化环境,将社会上的手艺人,比如京剧、航模等引入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实现了很高效益。作为我们南冶中学来说,目前也已开发了莲花山、莱芜八景"、"社区服务"等校外课程资源,但广度和深度还不够,今后需进一步调查研究,充分挖掘周边人文和自然资源,制订校外课程资师、开发规划和方案,为校本课程的规范实施创造条件。
二、人员要落实
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主力军.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和规范办学行为的新形势下,教师的传统角色发生了大的变化。一方面教师要变单一的学科专任教师为适应新形势的"一专多
能"型教师,即"教师要有开发第二课程的能力";另一方面,随着各种课程的开设,一些学生感兴趣、有需求的特色课程需要一些有专门特长的教师进行指导,这就需要学校通过培训或引进等方式增加必要的师资配备。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学校要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素质教育,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型教师队伍。一是要加强教师全员培训,要通过培训使广大教师深入理解新课程的含义,以及新课程对教师的耍求,解决教师的思想问题,使全校教师放下包袱,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课程改革;二是创造条件对教师
进行专业化培训,新课程实施后,在教学上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比如艺体课程理念较之以往有了较大的变化,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国家必修课程,地方课程进行了规范,设置了各年级必修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得到强化等等。这些都对学校的师资配备提出了挑战,想要在短时间内按课程要求配齐专任教师是不现实的,解决这一突出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内部控潜,即对现任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在专业化培训时要注意发挥教师特长,尽量从教师优势和特点进行培训,以提高培训的效果。三是引进外撮,有一些特殊课程的师资要求专业性很强,靠校内教师不能完成.比如戏曲、航模、电脑机器人制作等,这就需要学校走出学校,走入社会,广揽人才,将杜会上的一些专业人才吸引到学校,开设校本课程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能力。
【关键词】 医院文化 企业文化 融合
医院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对于建设医院文化、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意义和作用,不言而喻了,也是实践所证明了的。如何融合行业企业先进文化,建设具有特色的医院文化,是每个医院共同面临的问题。一些医院在通过规划文化建设、构建文化建设工作体系、丰富文化建设阵地等方面创新性促进了医企文化融合,形成特色鲜明的医院文化。
一、制定文化建设规划,完善医院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
1.高度认识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把医院文化建设纳人医院事业发展总体规划
医院始终坚持文化引领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以更加强烈的文化自觉、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更加积极主动的担当,加快推进医院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切实增强医院的软实力,全面实施文化育人工程。医院把文化建设纳入“十三五”事业规划范畴,全面、系统、长远的规划文化建设,确立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人文与自然相统一、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相一致的原则,通过素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活动、进宿舍、进管理、进社会等多种形式,将企业文化和医院文化有机融合,满足行业、企业对医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形成独具特色的医院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2.制定医院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完善校园文化建设顶层设计
“十三五”期间,是医院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医院文化建设发展的关键阶段。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医院文化建设规划,要成立由主要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股室负责人组成的医院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推动、检查医院文化建设工作。要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制定文化建设规划,弘扬爱岗敬业精神,高扬“服务”文化大旗,努力建设体现医院历史内涵、时代特征和医院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医务人员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强化职业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创建人文医院、民主医院、平安医院和生态医院的建设目标。
二、制定文化实施方案,构建医院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工作体系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物质文化对医院文化建设起基础性和前提性作用。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都要从审美的高度深入挖掘,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K连医院的墙壁也在说话。把医院优秀行业文化融人到医院景观、环境、实习实训、视觉系统标识、宣传设施等方面,彰显医院历史、医院精神、办院特色,实现专业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一所好的医院,要保持长久的竞争力,就必须有特色鲜明、生命力旺盛的医院文化,这就必须把文化建设制度化,建立起文化建设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健全符合医院实际和医院规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体系,突出目标追求、价值观念、素质要求、作风态度等精神文化方面的元素,给制度以灵魂,强化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形成职责明确、勤政高效、和谐进取、开拓创新的工作机制。
3.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是医院文化体系的灵魂,是医院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形成的精神环境和文化形态,是医务人员传承与发展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更是办院传统、办院理念、办院特色、文化气质的综合体现。要集中智慧,凝炼特色,达成共识,形成了以“人本、奉献、开放、医术”为基本元素的“服务”文化建设框架。并根据“服务文化”的内在要求,构建医训、院风、作风,构成了医务人员认同并遵循的价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