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趣的生物知识及解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而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课件所形成的声像直接刺激人的感官系统,适应中学生形象思维的特征,学生喜闻乐见,使学生的思维情感控制到积极亢奋的状态。鲜明的画面,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想象,创造出美妙的情景,渲染了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授“物态变化”这部分内容时,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以下的图片:①医生为病人测体温之前,要拿着体温计向下甩一甩;②夏天吃冰棒时,冰棒刚从冰柜里拿出来,包装纸外面有“粉”,而剥开之后冰棒又会冒“烟”;③夏天,经常看到自来水管“出汗”;④小孩生病发烧,父母会用湿毛巾敷在孩子的额头上帮助退烧;⑤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就不见了。创设这些画面后,学生会问为什么?通过这些情景的创设,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神奇感、好奇心,学习兴趣被激发了,这样学生会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二、通过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还不太明确,不太强烈。所以,要努力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舒畅的教学环境,构建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逐步形成进取、探索、创造性的良好学习品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给那些渴望被教师欣赏、认可的学生有展示自己的舞台。有位教师说得好:“对学困生要经常用‘你能行’来激发学生‘我能行’,用‘你能行’的期望来激发学生‘我能行’的自信,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所以,我们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得到教师的赞扬。通过这样的情感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三、通过巧妙设问,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头脑里产生疑问越多,他们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和新教材的兴趣就越高。”恰到好处的设问,还会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这种心理激发得越强烈,就越能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表现出越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态度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智能潜力。例如,我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先提出两个问题:①桌子不拉不动,车子不推不动……所以力是产生物体运动的原因,对吗?②拉动的桌子一放手就停,刚推动的桌子一松手就不动……所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对吗?因为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强,学生就乐于展开讨论,最后教师只需总结正确结论:力不是产生物体运动的原因,也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关键性观点,它建立在学生的主动探索,激烈争辩的过程中,比在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状态下建立的印象不知要深刻多少倍,学生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这时来讲授内容,教学效果必会大大提高。
四、通过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中的有些现象和想象中的会大相径庭,这种现象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我在讲解“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一知识时,指导学生做这样一个实验:将两张较软纸竖直平行的拿在胸前,两张纸之间距离为1~2厘米,向两张纸之间吹气,这两张纸会出现什么现象?这通常与我们认为(两张纸会分开)的结果不一样。学生会觉得特别奇怪,注意力立刻集中了,对我的讲解也感兴趣了。又比如,在进行“光的直线传播”的教学时,我在课堂教学的最后让学生做这样一个实验:同桌的两个学生,一个学生用一只手把一支笔立在课桌上,另一个学生一只手蒙住眼睛,另一只手拿着笔套,对准笔尖套在立着的笔尖上。当我说完规则后,好多学生都在想:“这么简单。”可是当他们亲身实验时,就发觉不是靠前就是靠后,课后有几个学生跑到办公室来问我:“老师先给我们讲一下吧,我们现在就想听。”我给他们画了图,一解释,就听到他们说:“这样啊!”这效果不是直接讲解能够达到的。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集中,学习积极性也大大地提高了。对后面章节的学习就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通过开辟第二课堂,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
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活动的结束,它恰恰是学习的另一个开始。教师还要利用生活中的现有条件,积极地开辟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补充、深化和拓展。我会将课本上的一些小实验及课外有趣的实验都搬进第二课堂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指导学生动手去做。如筷子提杯、细线割冰、纸锅烧水、瓶吞鸡蛋、能浮在水面的硬币等,有些能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的现象我尽量让学生自己试着解释,有些暂时还不能解释的则着重让学生观察现象,为今后教学创设情境时使用。这样既能巩固课堂知识,又能让学生“有所懂、有所悟”,培养其自信心和求知欲。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学习物理的求知欲也更高了,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了。特别是原来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也会慢慢地喜欢学物理了。这时我还会引导他们进行小制作,小发明活动,提倡优等生写小论文,并给予评奖,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物理知识好学又有趣。
关键词:问题;情境;兴趣;实验;语言表达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要达到这一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生物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当中,只有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减负及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无疑是十分有效的。
一、“创”造问题
由于生物知识抽象,而初中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尚未形成,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困难较大。如何利用其求知欲、好奇心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呢?在进行《动物的行为》一节教学时,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我带了一只鸡进课堂,学生顿时显得很兴奋,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鸡看。我跟他们讲了我的做法:将鸡关在笼内,只允许它伸出头来啄食。又用木板、铁丝做了一个食物槽。食物槽上有两种颜色(红、黑)的插片,可以通过铁丝的拉动将两个食物杯盖住,食物杯可放食物。实验前让鸡饿24小时,然后将红色插片的食物杯放上谷物,合上插片。将杯子靠近鸡,当鸡啄红色插片时拉开插片,鸡吃到了食物;当鸡啄黑色插片时,拉开插片,吃不到食物;当鸡再啄红色插片时,拉开插片,便可再吃到食物,通过多次训练,鸡就只会啄红色插片,再也不啄黑色插片。实验中学生提问道:“为什么让鸡挨饿?如果在黑色插片的食物杯放入食物,结果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鸡啄红色插片呢?是母鸡变聪明了吗?”学生充满了好奇感,从而导出了先天和后天的概念及内容,也为本节内容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
首先,生物的很多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结合生活实际、生产实际,有意识地创造合理的情境,提出与教学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就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例如讲授《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时,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夏天,为什么到了晚上,菜园子里的菜会发蔫,而早上显得水嫩呢?从市场买回的菜放在太阳下照射,为什么装菜的塑料袋上会有水珠呢?这些都是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知道的现象。
其次,利用生活中的现有条件,开辟第二课堂,将课本上的一些小实验及课外有趣的实验都搬进第二课堂里指导学生做,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如测量脉搏,用自制听诊器听心脏,膝跳反射实验等等。有些能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释的现象尽量让学生练习解释,有些暂时还不能解释的则着重让学生观察现象,为今后学习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创”新表达
初中生物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等,教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正是这种教学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从而启发并促进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手段应用中和教师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在连续的兴趣中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最终为顺利完成初中生物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
实践证明,学习兴趣的确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使学生取得了好成绩,这种结果又反过来强化了学习兴趣,使它产生更大的效能,为学习提供更强的推动力量。
杨振宁教授曾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可以说,一个人对某学科的爱好程度会对他今后学习本学科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乃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一、激发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参与意识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人们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一种精神力量,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在兴趣的驱动下,学习的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成功的挑战,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动机,进而激发极大的学习热情。
1.“妙设导入,引发兴趣
导入是教学的开端,犹如戏曲与乐曲的“引子”,精心设计且新颖有趣的导入,能诱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动机。因此,导入时一方面要注意教学内容形式的新颖,善于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或方法来呈现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要注意教学内容本身的新颖,适当吸取新知识、新信息,以利刺激的不断更新和变化,满足学生求新猎奇的心理,从而激发兴趣产生自愿学习的强烈动机。如在设计“蒸腾作用”导入时,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呈现“炎热的夏季(知了在鸣叫),在花草树木葱郁的公园内,游客绿荫下避暑乘凉”的画面。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大树底下为什么好乘凉?植物的叶片为什么不会被灼伤而萎蔫?等等。通过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求知欲大大增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挖掘教材,贴近生活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生都非常熟悉,易于接受,这实际上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提供了最便利的条件和最广泛的机会。在生物教学中,应挖掘出这些“闪光”的内容。
例如,讲光合作用一节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为有机物和氧气,同时植物也需要进行呼吸作用从而消耗氧气。结合此知识点,有人提出,清晨树林中空气清新,适宜在此进行晨练的观点是否正确?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供植物自身新陈代谢以外,对人类生存、生态环境的维持、地球物质循环能量的流动有何意义?人类应如何合理利用植被资源等。
在学习异常染色体遗传伴性遗传的特点时,可引导学生开展色盲发病率的调查统计,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大力宣传优生优育的科学知识,将课本知识适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
3.情景教学,调动气氛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保持情绪饱满,带着感情与学生进行学习的交流与互动。如用热情自豪的神情讲我国物种的多样性;用严肃忧虑的神情讲我国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使学生情不自禁与教师发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教学互动的佳境。
其次,还可利用电教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教学情景。例如,在讲“生命的起源”内容时,课件可展示“地球温度高,天空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溢”……通过对这些景象真实地展示,使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从而开启想要了解这一切的学习动力。
二、引导自学,使学生创造性的发展
学习是学生从教学活动中提取、加工信息的过程,不是单纯的记忆模仿,而是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引导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后,培养学生自学又是一个学习境界的升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引导、点拨,引起学生的兴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动去学习。
1.课堂中,根据整个教学内容以及知识点内在的联系,利用不同学习框架,每个框架应找出一条主线,使学生有章可循,顺藤摸瓜,在阅读和思考中将与主线有关的知识点补充上去,串为一个整体。这种方法一环扣一环,学生参与机会多,效果较好。
2.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课本这单一教材往往无法满足教学目标的实施,所以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广泛猎取课外读物。新版教材中“课外阅读”是很好的材料之一,另外,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例如色盲发病机率,植物吐水现象等,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动手动脑能力是必要的。
三、引导总结,注重提炼
总结包括课堂总结和阶段性总结,引导学生学会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简要的概括,及时的总结可使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在理解基础上更好的记忆。通过总结,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教材中最中心、最本质的问题。常用的总结方法有以下几种:
1.压缩法。对概念复杂,过程内容难记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把它“压缩”成简单,便于记忆的几个字符。如有丝分裂分裂期染色体特点时,前期“两失两现”,中期“两清晰,一排列”,后期“分开加倍”,末期“三现两失”;在讲基因分离规律时,让学生总结为“三个分离”,即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染色体自交后代性状发生分离。
2.比较法。知识点中相对、相近处较多时,可引导学生加以比较。例如,概念的对比(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过程的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异同点、动植物细胞分裂的异同点)等。
3.识绘图总结法。生物课本中有很多的图表插图,这也是对有些知识的直观解释或归纳总结。如细胞结构图DNA结构等,同时还要注意示范引导,培养学生绘图、视析图的技巧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 学习兴趣 科学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159-01
为什么有些人生物成绩那么好而有些人却那么差呢?其实这就是一种兴趣的问题,如果对某种科目感兴趣的话,就会学的很快,继而成绩也就会上升啦,这也就是平常说的“偏科”。所以呢要学好生物就要先培养一下对生物的兴趣,想想看,你自己不也是生物吗?再想想生物的一些奇特之处,多么神奇啊!就去这样想,给自己提问题,开发自己的好奇心。要切记的是不能死记硬背,这样是不行的,要懂得灵活运用。其实这生物在学习的时候主要就是要靠自己去看,把每一章的文字都要看,不能忽略,要弄清每个器官的功能和与什么其他器官有关联的都要去活记,弄清层次。事实上每个器官和其名称都是有关联的,科学家们为这些器官命名的时候大多也都是以其功能及形状去命名的,因此,可以抓住这一点去右脑记忆。在看书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光看文字,而要边看文字边看相对应的图案,这样更容易理解。
1 最好的办法是花点时间背
比如细胞结构。有些什么?细胞核(相当于大脑)、线粒体(相当于心脏:提供能量)、叶绿体(这个貌似只有植物才有)……记不住就写在纸片上,像背单词那样没事拿出来看一遍。坚持一个星期就记住了。比如光合作用。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个不说也知道吧?如果要考,你也要背。比如动物的行为,大多数哺乳动物有个共同点:喜欢被挠痒。在它们眼中,挠痒代表“喜欢”;给它们梳毛,是在向它们表示顺从;你背对着它们,是在“示弱”;你看着它们的眼睛,它们会认为是在“互相试探”;它们对你露出肚皮(尤其是狗狗),是在对你表示“信任”……(哦,这都不会考的。)这些都是很有趣的东西,但我相信,再有趣的东西,写在教科书上都会很晦涩。好比一锅红烧牛肉或者酸菜鱼,本来是很好吃的菜,但老师们在里面加了半瓶酱油,再饿的学生恐怕也不会觉得好吃吧。生物课最难的就是遗传学。仅仅是背诵课文是学不好遗传的,要画表格和计算。如果你喜欢数学,喜欢用扑克牌算“24点”,那就不会太难;如果你听到数学就头痛,放心,也不会太难,顶多用到加减乘除,不会涉及到“解方程”或者“分数”的。连小数点都用不上。学遗传学的关键是:理解。不能理解?好,去问你的同学。死缠着他问。问到你明白为止。如果他不耐烦,换一个人继续问。再不就问老师,趁下课时间,当做聊天一样问。老师们很乐意回答的。(应该会吧。)说句题外话。如果你喜欢生物,建议自己找课外书来看。教科书只能让你对付考试。想真正了解生物学?那么,请踏出第一步:看课外书。多看看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节目。课本上的知识点多背背,图片要记熟(如花的结构图,根的结构图等)。课本上的彩图多结合课本文字知识。如早成雏(课本上有小鸡的图片)。这样学习起来生动一些。利于提高兴趣。
2 掌握科学的学习法
(1)观察法。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观察要有明。明确的观察目的,从而有意识地捕获实验观察的本质。根据不同的观察目的,一般按照先外部形态和生理现象,后内部结构,先活后死,先整体后局部,由外至内,由上至下,由前至后等顺序进行观察。在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植物标本时,可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
(2)思维法。综合运用形象思维法和抽象思维法有助于促进大脑两半球功能平衡协作发展,能大大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在生物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比较和归类的方法、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等方法。以达到对知识正确、深入的掌握。
(3)笔记法。做笔记是一条成才的途径。在生物学学习中,主要有阅读笔记、听讲笔记和观察笔记、探究笔记等。
(4)记忆法。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是知识的仓库,是思维的伴侣,是创造的前提。科学、适宜的记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生物学学习中可用联想记忆法、对比记忆法、纲要记忆法、图表记忆法等。但不能满足于单纯的记忆,而是要深入理解,融会贯通。
(5)实验法。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法是解决生物学问题时最常用的方法。要重视生物实验,重视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实验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结合其它学科来学习
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不是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生物要结合地理一块来学,根据地球变迁过程理解生物演化过程。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重在理解,追究本质:联系与区别。同时,生物学又有她的严谨性。马虎不得。总之要理解为主,背诵为辅,以练习贯穿。同时也让学生自觉地树立起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信念。
4 要联系实际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很多知识点的取得都离不开课堂的实验活动。所以老师活动前布置要带来的材料和用具一定要采集好和准备好。此外还要多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多观察周围的世界,如果你这样做了,相信你就会觉得学好生物不是难事,而且会觉得越学越有趣,越来越爱学。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目:人的心脏位于胸腔的哪个位置?不动脑筋的同学可能就答不上来了。其实大家只要摸摸自己跳动的胸口,就可以知道心脏在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总之一句话,大家要活念《生物学》,不能死读书,读死书。
生物学在自然科学和人类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许多科学家认为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总之,培养学生学习生物能力是生物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和生物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提高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和基础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学中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一、创设幼儿园室内外环境,丰富科学活动内容
由于地处山区,我们开展科学活动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很匮乏,科学活动开展得不够全面,但我们积极创设环境,在幼儿园的室内、室外和教学的硬件、软件上下工夫,营造出让幼儿充分理解想象的空间,为全面开展科学活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首先,我们在室内设置了植物角,种植沙漠植物、热带雨林植物等温带地区没有的植物,缸养一些不同品种的热带鱼及水草,幼儿通过观察,接触认识了这些动植物的外形特征。另外我们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扩大孩子们的知识面,让他们感受世上万物的多彩多姿,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生物,北方动植物与南方动植物不一样的道理,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教师还动脑筋想办法布置不同的主题展区,如:主题“地球妈妈”、“海洋世界”、“昆虫世界”、“奇妙的大自然”等,在这些主题中利用生动、鲜活的绘画、立体造型、生物标本等创作手法向幼儿展示美丽、奇妙、直观的景象,每个主题都设置了多个知识点,并用墙饰做了完整的解释。通过对室内外环境的营造和利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生活管理水平,丰富了活动内容的同时也优化了幼儿的心理素质以及科学知识。
二、创设游戏环境,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幼儿时期,孩子以游戏为主。在游戏活动中,把调动孩子的兴趣放在首位,创设有利于幼儿游戏的环境,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发生兴趣和对科学活动的探究欲望,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式、动手动脑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环境、条件。如:在游戏“有趣的风”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既能玩又可以做实验感受的扇子、吹塑玩具、小电风扇、纸拉琴、纸卡等游戏活动中所需物品,为幼儿活动创设了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幼儿在活动中,教师鼓励、支持他们大胆的表现、交流,孩子们在这种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当中,激发了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大大吸引了孩子们,使其融入其中,寻求新知。
关键词:生物教学 兴趣教学 策略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这位古代教育家是十分重视学习兴趣的。爱因斯坦也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钥匙,也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动力。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具有求知的欲望和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将自己对生物学的学习内化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和一种强的内趋力,从而推动学生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作为重要任务。笔者认为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学生乐学,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设计导语,引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上课伊始,正是教学的“黄金时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存在着“首因效应”。如发挥得好,将直接提高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有助于调动学生情绪,渲染课堂气氛,便于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关键是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题的内容中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课题设计得比较“新奇”,就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例如在设计“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导入时,教师可通过视频展示“一声警笛之后,免疫细胞士兵来报:肝脏第x区发现可疑细胞,请火速派兵攻打。之后是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的战争的画面,设计有趣的问题:免疫细胞是如何发现可疑细胞的呢?免疫细胞的识别作用跟细胞的哪部分结构有关呢?通过巧妙的导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可运用形象的比喻将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
如讲述物质过膜方式时,可将自由扩散比喻为坐滑梯,将协助扩散比喻为骑自行车下坡,将主动运输比喻为骑摩托车爬坡。讲血液循环系统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时把血管比喻为暖气管道,而毛细血管就相当于暖气片。
2、巧用诗词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赞美自然界生物,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二,插入某些教学课堂中,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唐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顽强生命力及根的作用。又如宋词“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将飞蛾的夜生活习性和趋光性描述的惟妙惟肖。这样的诗词,只要教师平时注意收集,在课堂上巧借善用,就能使生物课变得生动,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用成语、谚语
谚语是社会上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某种经验和道理。在教学中运用得好,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讲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时可引用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讲到变异时,可引用“橘生淮北而为枳”;讲到食物链时,可引用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讲到条件反射时,可引用成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等。? ?
形象生动、丰富而幽默的教学语言,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思考、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而且还可以起到打动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三、介绍趣闻、趣事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动植物王国中,有着数不尽的奇闻趣事和探索不尽的奥秘。这些恰是学生极感兴趣、乐于汲取的知识养料。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利用3-5分钟,介绍一些植物的生活、繁殖特点,动物的觅食、求偶、护幼、御敌的趣事,例如物种间的竞争;鸟类的筑巢、育雏方式;猩猩、猴群的社群生活;狮子王国;蜜蜂、蚂蚁的社群生活;奇妙的动物“语言”等。通过教师形象的讲述,学生听来乐此不疲,充分感受到生物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拓宽了知识面。
四、发挥实验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手段。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于提供的认知材料,由于这些材料呈现的形式不同,认知和理解的速度也就不同。只有当学生对所呈现的材料与呈现的方式发生兴趣时,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
例如讲“酶的特性”之前先做一个实验:把少量的新鲜动物肝脏剪碎放入试管,然后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中顿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这时再放入余烬木条,即可看到余烬复燃现象。用这个有趣的演示实验导入酶的高效性的讲解,效果很好。
五、巧妙设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染色体变异”时可以问:“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可以产生自己的后代,马生马,驴生驴,但谁能想到马和驴的爱情结晶--------骡子为什么不能产生自己的后代呢?”这些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好奇,开动脑筋思索,积极发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兴趣。
六、介绍最新生物学成果,展望生物学发展前景,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者若能有意地引入生物学发展的最新成就以及大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对增加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其树立远大的理想,献身生命科学事业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时,向学生介绍:在自然界中会发光的生物很多,某些细菌、甲壳动物、昆虫和一些鱼类都能发出生物冷光,根据微生物学家统计,自然界的发光细菌约有120多种,能发光的海洋生物多达几百种。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科学家们进一步揭开了生物发光的奥秘,用组织培养法在试管中培养出发光树,这项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据专家估计,用不了多久,一排发光树将会在世界各地的生物工程实验室里诞生。将来,人们将发光树种在街道两旁,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电能,而且美丽的荧光还能产生诗一般的意境。让学生知道生物学不仅对人类的活动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而且对农业、医学、工业、国防建设的发展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七、运用结课艺术,保持恒远的学习兴趣
结课是对一堂课所讲知识的总结概括。好的结课可以收到曲终意长,课停思涌的效果。结课方法有多种,不论哪种方法都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中注意力,把学生思维引到结课环节上来,使他们在最佳状态下学习。比如设置悬念,在课堂教学结尾时设立悬念,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却戛然而止,从而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为下一节课打下埋伏,使此课的结尾教学变成下一节课的开头,以便与下一节课有机地衔接起来。例如在“基因的分离规律”教学中,教师对分离规律的现象进行解释后,提出“对分离规律的解释是否正确,我们可以设计实验来证明,用什么实验呢?留待下一节课学习。”这样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学生期待下一节课早点到来,掀起本节课的最后一个。
八 开展课外活动,持续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将科学、技术和社会融为一体,课外活动的开展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又可激发他们的兴趣。生物学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建立生物实验园地,自办生物小专栏,开展科学小实验,开展研究性课题等。教师也可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进行社会调查和参观访问,还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到森林、海滩、农田等观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学生通过参加课外活动可以感受到在我们周围无论是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还是生活起居、吃穿住行到处都有生物,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生物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趣味无穷的科学,通过以上趣味教学方法的实施,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情有独钟,在快乐的情绪之下好奇多思,好学多问,抓住“兴趣点”做文章,并结合丰富的语言、生动的姿态、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就一定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久而久之,人为激发起来的这种短暂兴趣的不断重复,就会逐渐沉积在学生意识中,形成日益浓厚的深入探求的兴趣,养成自发学习的良好习惯,为生物学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翟新梅.浅谈生物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3
[2]林素英.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教育评论.1999,2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大多数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四、教材分析
三下有七个单元,19个课题,教参安排为23课时上完,我的设计是29课时。
第一单元《猜猜猜》
(一)、单元类型: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
(二)、主要目标:初步尝试猜想与假设,了解假设与事实的区别。
(三)、教学内容:
《猜猜看》——要有根据地猜
《猜对了吗》——猜想需要验证
《猜猜猜》——猜想练习
第二单元《风啊,你吹吧》
(一)、单元类型:综合探究活动单元
(二)、主要目标:假设性解释
(三)、教学内容:
《起风了》——初步了解风
《风的测量》——测量风
《可爱又可恨的风》——风的利弊
第三单元《神奇的指南针》
(一)、单元类型:综合探究活动单元
(二)、主要目标:对实验现象的原因进行猜想与假设。
(三)、教学内容:
《神奇的小针》——玩小磁针,提出问题,猜想原因
《有趣的磁铁游戏》——验证猜想
《磁铁的妙用》——拓展
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
(一)、单元类型:综合探究活动单元
(二)、主要目标:能够利用已有条件来验证猜想与假设。
(三)、教学内容:
《把盐藏起来》——溶解
《水落“盐”出》——水的三态变化
《沉与浮》——沉浮
第五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
(一)、单元类型:综合探究活动单元
(二)、主要目标:能对事物或现象的原因和结果进行猜想与假设。
(三)、教学内容:
《生活离不开电》——电的作用
《电灯亮了》——探究简单电路
《小心!有电》——安全用电
第六单元《地球真的不动吗》
(一)、单元类型:综合探究活动单元
(二)、主要目标:能区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假设。
(三)、教学内容:
《白天与黑夜》——认识昼夜现象
《昼夜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昼夜现象的影响
第七单元《漂移的大陆》
(一)、单元类型:探究的探究单元
(二)、主要目标:进一步感受科学假说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
《漂移的大陆》——案例分析
《我也能当科学家》——反思交流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习兴趣;激发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乎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要特别关注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关键是要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就是从老师、父母“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下面就在生物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讨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情感投资,融洽师生关系
学生喜欢这个老师,对他任教的这门学科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以自己的个人魅力感动学生,用自己的教学行为引导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坚持做到无论自己心情如何始终能够面带笑容授课,通过亲切的语言、目光和表情充分流露出对每一位学生的信任和期待,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接受知识。同时,教师课余时间要深入学生中去,讲讲生物领域的各种趣闻,帮助解决学生生活中的一些疑问。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教师如能尊重学生,学生则更能尊重教师,并能主动和教师交流,教师则会把对学生的爱融入到教学中,促使师生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师生关系平等融洽,学生自然喜欢教师所教授的学科。
二、巧妙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导入方式能给学生造成求知的悬念,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愿望和热情。如讲“生物与环境”时,可巧用诗词“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导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习“种子结构”时,可请学生猜一植物果实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并分别指出“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代表什么结构。在介绍“近亲结婚的危害”时,讲述名人故事,引出疑问:为什么在英国会出现“皇室病”?为什么达尔文生育的孩子不是死亡就是终身不育?通过这些有趣的例子使枯燥的课堂变得趣味盎然,同时教师也要把握分寸,不能为了迎合学生情趣,而冲淡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三、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具体的东西往往比抽象的东西更容易被感知。”生物学就是直观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学生对生物活体(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具有很大的热情,而对幻灯、投影、录像、电视、电脑等现代教育技术更感兴趣。通过直观教学不仅可增加学生学习的资源,大大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也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如进行显微镜结构学习时,我们按两个学生一组分发显微镜,让学生对照图示认识结构,练习使用,课后逐个测试。这样学生面对实物,看得见,摸得着,对知识掌握得快而牢。“人的生殖”一直是学生很“期待”的一节课,如果按照一般生理课的上课模式,讲讲男、女结构与生理、青春期卫生,那么整堂课势必在男生的哄笑声,女生的害羞声中草草结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上网找了一段名为《小威,向前冲!》的动画短片,它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了小威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后在子宫内分裂生长,直至新生儿的降生。笔者观察发现,学生看的都很认真,就连平时时常走神的学生也聚精会神的看着。学生通过动画再结合课本的解释很好地理解、掌握了人的生殖过程。
四、联系实际,增强学习兴趣
美国学者杜威说过:“每一位教师都是带着自己的哲学思想走向课堂,同样,每一位学生也是带着各自不同的经验、情感和知识积累走进课堂的。”因此,将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理论回到实践,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中教学内容的选取大多是生物学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一经渗透和迁移,就能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不少问题。例如:“植物吸水、失水的原理”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发焉的黄瓜放在清水里,黄瓜会硬挺起来,而用糖拌番茄,盘子里会出现很多水。“植物的呼吸作用”可以向粮食的储存和种子的保管渗透,向农田的松土和排涝上迁移。“伴性遗传”现象解决了学生对于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的困惑。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同时,还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物学来自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从而促进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科学社会技术。
五、第二课堂,开拓学习兴趣
第二课堂为学生课外继续学习,研究生物学知识提供了平台。我们根据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爱好和特点制定了一系列活动方案。如带领学生观察校园植物,就近参观桂花公园,指导采集和制作生物标本;我们在实验室选取不同的材料制作叶脉书签,指导学生解剖鲫鱼,进一步了解其内部结构等。新课程教科书中安排了很多探究实验和课外调查,但学生学业负担重,很少会主动去做,教学中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安排学生在课堂内完成。这时就可以充分发挥生物课外小组的作用,先让小组学生依据教材利用活动及业余时间进行探究,然后将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反馈回课堂展示。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还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大大提升了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要把生物学教好、学会,兴趣是前提,抓住学生的“胃口”,才能抓住学生的“心”,从而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 高中生物 翻转课堂 非智力因素 培养策略
教师关注生物翻转课堂效率的同时,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培养,注重学生学习中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养成,让他们在“释疑解惑”的过程中更深入激发兴趣、感受互动、体验情感、维持热情、强化自信等学习心理,促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一、“我是自己学习的主人”――巧引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首要心理因素,是学生个体产生积极动机的重要动力。生物课上丰富多彩的生物知识、形态各异的直观教具、新奇有趣的生物实验等都有利于激起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兴趣。所以,翻转课堂中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将对学习活动产生直接影响。
教师指引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主要体现在课前自主预学、课中随堂自主训练、课后自主小结反思等各环节。如在必修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翻转教学前,教师精心设计了导学“微视频”和“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开展课前自主学习。其中,导学“微视频”是利用屏幕录制工具软件制作的一段7分钟的简短教学视频,积极遵循高中生的学习认知过程,把本节学习重难点、学生可能的疑惑点、精选预学小练等内容有机整合于其中,配以形象的flas和教师动听的旁白,并通过班级QQ学习交流群发送给学生,让他们在家中自主学习。同时,还设计了“学习任务单”,有序合理地组织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学习任务和学习困惑等内容,发放给学生,要求结合配套的预学“微视频”做好自主学习。学生在家中利用“微视频”和“学习任务单”开展自主学习,感受着这样新颖有趣的学习方式,并且针对个别较大难度的问题,通过班级QQ群与同学们一起线上互动、初步交流,还可以把学习问题反映给老师。他们的预学效率明显提高了,尤其课前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激发主动质疑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兴趣。又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课中布置的随堂训练,教师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自主完成,然后由教师引领,学习小组针对有共性的疑难点、易错点、频错点进行组间相互点评、补充完善,在自主探疑、释疑精神过程中激扬自主学习乐趣。
可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掌控、安排学习,更有利于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有趣、乐趣到志趣的变化,培养更明确、稳定、持久的优秀学习心理品质。
二、“我合作,我学习,我快乐”――分层合作学习,发展积极情感
学生积极情感主要表现为愉快的学习情绪、良好的学习热情。情感是学生非智力表现的重要因素,情感因素的良性波动与深度感染对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生物翻转教学中,教师善于激发学生情感,发挥积极情感对学生学习的调节、强化、感染作用,对促进学习实效起到重要作用。
1.创设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情境。
翻转课堂不只注重利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和资源手段获得有效的课堂教学,而且追求在新教育技术环境支持下师生之间的默契配合、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凸显。便捷化、人性化的教育技术使生物翻转课堂中师生之间沟通渠道更多了,交流更畅通了,互动合作形式更多样丰富,也使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更融洽温馨、更亲切饱满,极大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和体验产生。
2.优化教学情境,促进增力调节作用。
优化教学情境,有利于促进积极情感对学生学习的增力调节作用。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节翻转教学前,先指导学生进行分层分组,尽量把各个学习程度的学生合理组合在一起,让组内成员都能互帮互助,发扬团队合作学习精神。接着,进入新课时,又利用展示交流的环节,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展现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成果和收获:有的小组代表清晰地表达道:“气泡是光亮的,细胞是一个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复杂结构。”有的小组代表还会及时补充说:“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的不同层次,但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膜”……但到了“如何确定细胞膜的存在”问题时,不少学生产生了困难,于是教师积极引导他们深入合作思考,鼓励他们:是否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形象例子说明呢?这时,有一位学生代表把鸡蛋的蛋黄比做一个细胞,蛋黄外面有一层很薄的膜,用手轻轻碰一下蛋黄表面有弹性,好比细胞膜;还有一位学生代表自告奋勇上台展示了自己从网络上搜集到的“动物细胞”视频资料,促使同学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此,教师积极借助分层合作、展示交流、鼓励思考等情境,促进学生踊跃思维、积极表现自己,激发他们乐于参与学习的情感。
3.改进教学方法,发挥强化和感染作用。
改进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强积极情感对学生学习的强化和感染作用。生物翻转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翻转课堂中的教学方法更多体现为引导与激励的方法。尤其激励教学法对学生积极学习情绪的激发和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如《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中,教师发现了学习小组中一位学生参与实验活动时很不认真,并且还发现他的实验报告有东拼西凑的现象。此时,教师并没有立刻上前严厉批评他,而是等同学们都顺利完成实验报告之后,不经意地把他叫到了教室外边,轻声对他说:“你的实验报告我已经看了,你是否能再细致看一看,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的?下节课我想由你上台展示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吗?”他心领神会地点头答应了。到第二次课上,当看到他的良好表现后,明显发现他已经做了较充分的准备,实验报告内容清晰整洁。后来老师知道了他为了做好这次展示,重新做了一次实验报告,并且请教了好几位同学。所以,用“情”教学,对待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正面激励方式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纠正、完善、强化学生的个性品质。同时,教师还要积极搭建合作学习活动平台,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我、体验成功,进一步感染学生自信自强的心理,促进形成良好的学习情绪。
三、“我的课堂我做主”――善导探究学习,优化意志性格
意志和性格是学生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方面。在生物翻转教学中,教师精心构思翻转流程,引导学生紧抓“问题”,巧妙结合化学典故、化学家事迹等典型素材开展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掌握探究方法,培养意志和性格。
如《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翻转教学中,当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学习难点时,积极利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并在互动讨论中促进知识经验生成及深度理解。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积极围绕实验证据,设计了展示问题、重温视频提出假说筛选假说演绎测交结果、检验假说等探究环节,力求在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活动中更深入理解、掌握利用假说演绎法分析摩尔根的杂交试验。(1)展示问题、重温视频。先展示学生在预学中反映较多的问题:“为什么F1中没有白眼、F2中白眼果蝇没有雌性?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与孟德尔遗传规律矛盾吗?”接着引导他们再一次回顾一下微视频片段,并温习摩尔根的果蝇杂交试验,促进学生在细致观察分析实验中增进对“问题”的理解。(2)提出假说。在此,进入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环节,先借助多媒体设施展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引导学生理解染色体组成和性染色体的区别,接着由学生小组代表扮演“摩尔根”角色,尝试提出假说(以w表示控制眼睛颜色的基因,红W,白眼w):“假说①:基因位于X染色体特有区段(X,Y);假说②: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X,Y);假说③:基因位于Y染色体特有区段(X,Y)”。在此环节,教师应适时引导他们继续开展深入思考、分组讨论。(3)筛选假说。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反驳了假说③错误,同时根据假说①和②分别描绘遗传图解,初步解释摩尔根的实验。(4)演绎测交结果、检验假说。此环节是引导学生利用测交进行检验的关键。教师继续组织学生分组针对假说①和②所画的遗传图解推演实验结果,并选出两位学生代表上台板演;紧接着教师展示“摩尔根的实验结果”课件,从中观察到学生根据假说①和②推演得到的结果都与摩尔根的实验结果相符合,于是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大家想一想,假说①和②都对吗?但是摩尔根只提出了假说①,是他错了吗?”学生坚持开展分组讨论当时摩尔根是选择了什么实验验证他的假说;此时,在学生积极探知的状态下,教师适时点拨他们:摩尔根又设计了三个新实验进一步检验他的假说,其中之一就是把上述实验中所得的白眼雌蝇和野生红眼雄蝇进行杂交;教师再一次引导学生分组利用假说①和②描绘遗传图解推演白眼雌蝇和野生红眼雄蝇进行杂交的实验结果,同时让学生代表上台板演;在教师的积极指引下,学生加强合作探究,循序渐进地获得了摩尔根的实验结果:雌蝇全部红眼,雄蝇全部白眼;从而使学生成功确认了假说①,并排除了假说②,证实了摩尔根假说的正确性,理解了摩尔根测交实验是白眼雌蝇和红眼雄蝇的杂交,具体基因在具体染色体上。
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积极参与问题探究,激发出了克服困难、勇于探求的意志状态,又表现出了乐于合作、紧张活泼、富有团队感等性格特征,在获得生物实验成果的同时,还经历了知识生成的动态过程。
总之,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应该成为新教育环境下生物翻转教学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翻转课堂中,学生激发起更浓的学习兴趣、更积极的学习情绪、更良好的意志性格,将极大促进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开展,使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智力发展与非智力培育相得益彰、协调共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