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主题景观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艺术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based on his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theme of the garden and cultural meaning and expression were discussed, and the curren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theme and culture in the relevant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and comments, only supplies the reference.
Keywords: garden; Planning and design; art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主题突出,文化内涵丰富的园林景观作品才是优秀的、可传承的设计作品。园林景观的空间是有限的,而所能表达的精神空问却是无限的。它通过规划设计者对自然事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炼,赋予景象以某种精神或情感的寄托,使观赏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去感受、去想象,从而产生共鸣,感悟到景观所蕴含的情感、观念,体验到某种人生哲理。同时,园林景观所体现出的主题与文化并非具体景象,它往往是含蓄的,表达的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们置身其内有不可穷尽的想象空间。中国传统的造园理论已经道出了一个真谛,那就是造园过程中主题、文化与园林景观的不解之缘。在现代园林中,文化建园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本文就主题与文化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意义、表现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1 主题与文化对于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意义
正如人们总结园林是以有植物并可以提供游憩为特征,主要由积淀了如历史、文化等诸多信息内容的不同风景单元及其有机组合为主要构成形式的所谓理想的生活境域。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不仅是要满足园林本身的功能性需要,还承载着表达文化的职责。
观赏者对园林景观的欣赏通常分3个阶段:观――品――悟。“观”主要表现为观赏者对园林中感性存在的整体景象的直观把握,这一阶段,园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想进一步深化,还需要“品”。“品”则是观赏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素养、思想感情等,运用联想、移情、思维等心理活动,去扩充、丰富园林景象,领略、开拓园林意境的过程。但园林欣赏的最高境界还在于“悟”。如果说“观”和“品”是感知的,是想象、是体验、是移情,那么“悟”就是理解、是思索、是品味,是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哲学思考,从而获得对园林意义深层的把握,引导观赏者达到园林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者们追求的最终目的则是通过多种造景手法来烘托主题,并通过主题来表达特定的文化内涵。
2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主题与文化的表现方法
2.2 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作品中主题与文化的表现方法
中国是东方园林的发源地,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都在造园艺术中有所体现。中国传统园林在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自我发展,无论是从最初萌芽时期的囿,到秦汉时期的苑,魏晋六朝时期的自然山水园林,唐宋时代的文人园林,还是清代移山缩地的写意园林阶段,“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一直是中国传统园林所遵循的原则。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传统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造就出以“天人合一”为主题的园林景观。中国传统园林似泼墨山水,浑然天成、幽远空灵。如“杭州西湖十景”,从南宋流传至今,在7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西湖始终作为最具有自然山水美的园林景观典范。明清两代的很多江南私家园林,其审美特点亦是“接近自然”。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园林强调的是“造园之始,意在笔先”,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义于物,以物比德。把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的一种象征。更重诗话情趣,意境创造,“以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也是中国传统造园的一大特色,其审美多倾向于清新高雅的格调 。中国传统园林综合运用各种元素赋予物质空间以诗情画意,把人们凭感官感觉到的物质空问升华成为对人们情感起作用的意境空间,用意境来表达特有的文化内涵,这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精粹所在。古人把竹子作为美好事物和高尚品格的象征,隐喻为一种虚心、有节、挺拔凌云、不畏霜寒的品格精神。此外,人们还将松、梅、兰、菊、荷以及各种形貌奇伟的山石作为高尚品格的象征。造园者把自己的情趣意向倾注于园林景观之中,使得园林景观意境深远而耐人寻味。
2.3 现代园林景观作品中主题与文化的表现方法
在多元化的今天,随着园林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造同手法的传承和创新,强有力的推动了现代园林的发展,中西方园林文化的相互渗透和交融,为现代园林的大融合奠定了基础,使现代园林朝着适合时代精神的方向发展。其特点是要不断满足时代需求,彰显时代特色。
现代园林的发展日新月异,在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上都有极大的拓展。现代园林在道德情操、文化修养,乃至对生活的理解等方面继承了传统文化遗产并汲取其精髓,同时,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探索可持续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不断融入到“现代”园林景观的主题与文化当中,为“现代”园林景观主题与文化增添了更加广泛的内容。
归纳起来讲,现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对于主题与文化的表达应该遵循以下3条原则:首先是要人性化。当今社会强调“以人为本”、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要注重人性化园林空间的塑造,要更加注重考虑景观使用者的感受,使主题形式与文化内涵更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行为和心理,体现鲜明的时代感;其次是要多样化。现代园林是开放型与外向型的,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为现代园林注入了新鲜的创作元素。同时,园林所处大环境的差异也是园林创作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元素之一。园林创作应不流于程式化,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园林文化表现出各自的特质尤为重要;其二三是要富于自然精神。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不应刻意地生搬硬套地创造主题,而应在最大限度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模仿自然或者是在对自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以艺术抽象的手段再现自然,重视生态效应与可持续发展,创作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新型园林景观,使现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主题与文化的表达更加富于自然精神。
3 当今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主题与文化的有关问题
3.1 片面追求“形式美”而忽略主题与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园林景观建设程度如何,环境美化程度如何,已经成为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体现。出门漫步或出差或旅游,就会看到一片片新建的草坪,一条条完工的景观大道,一座座相继落成的城市广场。这些确实给城市增添了不少景点,也让许多人大开了眼界,却也拉大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原因就在于盲目追求建设档次,而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些园林景观的建设,较少考虑车流量的多少而一味追求六车道的视觉刺激,较少顾及城市广场的休闲游憩功能而一味追求大片草坪的绿色效果。广场上少了遮荫的大树,游园里少了休息的座椅,见到的只是色块的华美,铺装的昂贵,罗马柱的繁华,没有表现出其应该具备的实用功能和担负的文化职责。
3.2 忽视了主题与环境的融合和统一
不同性质与不同功能要求的园林,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布局特点。然而,一些园林景观作品忽视了主题与环境的融合和统一,盲目地追求“与众不同”的简单创新,忽略了场所的环境特性和功能要求,使得景观所反映出的主题与文化有失水准。如果设计没有顾及景点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和统一,忽视了物质载体所要表达的精神文化,显得很不协调,也背离了自然精神。
3.3 处处是主题而导致的主题缺失
正如我们的先辈们注重诗画的情趣一样,不同的诗句体现的是不一样的心境,不同的园林景观作品应该体现不一样的心境。有些园林景观作品,附庸风雅,过于注重诗话情趣,强调文化的传播,主题设计太多,使“移步换景”变为“移步换境”。观赏者前一步还感受古人怀才不遇心境的哀伤,下一步就跨入了开拓进取的时代浪潮;前一步还在体现中国江南的小桥流水,下一步就步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繁华,前一个雕塑还是“太白醉酒”,下一处便闪烁着“科技之光”。这类园林景观作品,观赏者往往由于景观主题繁杂,所反映出的文化信息零乱而放弃了对于景观主题与文化的探寻和挖掘。
3.4 主题所表现的文化品味有失高雅
如同所有的艺术鉴赏一样,园林景观作品鉴赏亦如此。有些园景使人感到端庄而华丽,有些使人感到舒适而恬静,还有些使人感到清冷而宁静。景物虽相像,但趣味却不同,这正是注入景中之情的不同而引起的差异。可以说,凡优秀的园林景观作品,从大的结构布局到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融进了作者的审美追求,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灌注了他对自然美和生活美的真切感受和认识,但是部分景观作品在有意或无意间营造出了“拙”点,“昧俗”而有失高雅。
景观雕塑作为景观规划设计中画龙点睛的一笔,承载着历史也体现了当下的人文精神,常作为一张个性名片去展示景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对于一个城市而言,优秀的城市景观雕塑应该标识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承载起一个城市的历史与未来的对接,描绘出一个城市的时代追求,凝聚起一个城市的精神,展示出一个城市的品位。笔者所在的城市有许多雕塑,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令人费解,看后使人不知所云。许多县城人口处都有雕塑,其中一些或“搞怪抽象”预示科技,或“一手擎天”让人想到权利,或“双手捧金”向人展示财富等,都不能给人美好的联想和情趣高雅的艺术享受。
4 结束语
只有优秀的园林景观作品,才会被时代接受和认可。基于上述创造园林景观的最终目的是用造景来烘托主题,以主题来彰显文化的思路,造就优秀园林景观作品的必要条件,就应该是具备突出主题和深刻文化内涵的园林景观作品,它所传导的文化应被大众欣赏并接受。只有园林景观所体现的文化和社会对所在地园林文化的普遍需求相结合,园林景观作品才可被时代认可和传承。
参考文献:
[1]李建军.现代城市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之探讨[J]湖南林业科技,2010,(08).
摘要:通过工程实例,分析研究楼盘的景观空间形态,探讨如何通过在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运用自然生态空间的手法创造出以人为本的生态化、人性化的生活空间,为住户提供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以人为本,自然、生态、舒适、实用为景观设计的主宗旨。
关键词:居住小区,生态设计,景观设计
1、生态化是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趋势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的生态是人为设计的一个小生态系统,它对塑造小区内部良好的生态环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富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除此之外可以改善美化了小区的环境。其趋势的作用是改善人们的生态观念,以原有的水体、植物、地形地势等景观因素作为基本素材进行景观设计,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最终目的是创造和谐、自然、舒适、朴素、宁静的居住小区环境。
2、营造人性化与生态化相结合的小区景观
2.1注重生态设计原则
人与自然生态的共生共存、和谐发展是生态设计的核心。避免盲目追求设计的视觉效果,忽略了经济性、环保性、舒适性等综合效应[1] ,具体来说,应该重视绿化景观设计,必须保证国家规定的不低于30%的居住区绿地面积。为使小区的景观接近自然、富于美感并能起到对居住区域内气候的微调节等作用需要对居住区内各类植物的种植进行合理搭配。
2.2注重人性化原则
任何景观设计,都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真正做到为人所想,为人所用。住宅小区环境景观中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景观应形成有序的空间层次、多样的、人与自然的高接触往空间,而不应单纯的具有观赏和生态价值。力求一种优雅、放松、生态、安全并有强烈归属感的景观风貌。
3、小区景观设计中的生态人性化空间实践探索)以武汉万科城市花园为例
3.1 小区概况
武汉万科城市花园地处洪山关山一路光谷大学南端大学园路1号,附近有鲁巷广场、洪山亚贸、关山超市等休闲娱乐场所,交通便捷,占地面积2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00平方米,绿化率35%,容积率1.8%。
3.2 景观设计的理念及构思
1)城市花园以“新城市主义”的城市尺度规划。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城市规划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2)生态理念。它强调人类生态系统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和谐,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耦合,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关联,以及天、地、人之间的融洽性。
3)以人为尺度效应。在各种交往场合中,距离与强度,即密切和热烈的程度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推广到人们对于尺度的感受[2]。在尺度适中的建筑群和小区中,窄窄的街道、小巧的空间、可以在咫尺之间深切地体会到。反之,那些有着巨大空间、宽广的街道和高楼大厦的小区则使人觉得冷漠无情。所以设计应该以人的舒适、便捷、愉悦为尺度,做以人为本的设计。
3.3居住区内人性化的设计
3.3.1 合理规划和空间分割
居住小区设计时,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分割空间,可以达到建筑主体的环境与居住小区有机的结合的效果,在传统老式小区中,停车处占用面积过大,从而使整个小区的绿化空间寥寥无几,因而极大的损害了小区环境与其舒适性,为了更多地营造人性化的空间,合理地把停车场和储藏室置于地下。
3.3.2 景观轴线设计
为达到创造优美、生态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可以通过小区的中心广场,入口广场景观轴线和贯穿小区的景观绿地与住宅间邻里绿地相结合来实现。
3.3.3景观设计节点
1)水景。居住区中可利用水体造景、调节小气候或作为儿童戏水场所,还可以供蓄水、消防之用。万科小区经过跌级形成跌水流动的水景,美化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净化空气、改善住宅区的小气候。通过各种设计手法和不同的组合方式,如静水、动水、落水、喷水等不同的设计,把水的精神做出来,给人以良好的视觉享受,达到丰富变幻的效果(如图1)
图1图2
2)植物景观设计。居住区的植物种植设计要以当地的气候条件及土壤状况为基础,采用乡土树种与引进树种相结合的方式,以确保所选植物的成活率和景观效果[3],武汉万科城市花园就可以用到如春有竹子、海棠、白玉兰,夏有紫薇、栾树,秋有红枫、三角枫、芙蓉、金钱松等能代表个季节特色的绿化植物。经合理配置后,各绿化元素能在最大限度上创造动人的自然之美。
3)广场景观设计。小区广场的作用主要是用来人车集散、社会交往、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设计时应应首要考虑功能性,为居民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小区广场的形式不要一味追求场地本身的完整性,反之应把不规则的小巧灵活的构图方式列于考虑之中,尤其是广场的外延可采用虚隐的方式这样可以达到避其生硬,与周围的小区环境有机结合的目的.(如图2)
4、结语
现代小区景观设计在整体规划上应该力图打破呆板僵化的固有格局,在进行现代小区的景观设计中,无论从整体的规划还是小区内部细节的设计和处理,我们都应力求为居民创造一种休闲雅致、亲切宜人的生活环境,使其居住环境得到本质上的提高,营造出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感受,做到真正的为人性化生态化设计。(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参考文献:
[1]劳敏青.郭韶坚.住宅小区设计中的生态误区[J].广东园林,2002
关键词:旅游公路;景观设计;公路文化
一、概述
2010年国务院确立了把海南岛建设成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地位。旅游公路是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排头兵,一个安全、舒适、便捷、低碳、高效、环保、节能的旅游公路网是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和助推剂。文昌位于海南岛东翼,是海南东线旅游的重要基地,本项目东郊至龙楼公路是文昌“两桥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全长17.6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本项目是文昌航天发射场的配套道路,也是海南省最早建成通车的旅游公路,它的建成一方面满足航天器运输的需求,另一方面将有力推动琼东北的旅游发展。
二、设计分析
1.沿线地形与气候文昌市属于低丘台地平原地带。平均海拔高度42.55米,地势由西南内陆向东北沿海倾斜。东北部地势平坦属于平原阶地,海拔在50米以下,西南部地势起伏不平,属于低丘台地,海拔在50-150米之间,超过150米的很少。文昌市属热带北缘沿海地带,具有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特点,属热带季风岛屿型气候。光、水、湿、热条件优越,全年无霜冻,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23.9℃,多年在23.4~24.4℃之间,雨量丰富,但干、湿季明显,春旱突出,常年降雨量1721.6毫米,平均1529.8~1948.6毫米。2.功能性特殊东郊至龙楼公路是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配套公路,承担着我国新一代航天器运输进场的任务。本项目安全设施设计遵循“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在主线上,考虑航天仪器的精密性,避免设置振动警示型减速带,存在安全隐患的节点处设置彩色防滑减速带,美化道路景观的同时,对司机亦有提醒作用。3.人文特色显著文昌具有21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曾涌现过宋氏三姐妹、张云逸将军等传奇人物,被称为“华侨之乡、国母之乡、将军之乡”。“海南椰子冠全国,文昌椰子甲海南”特有的椰子文化让文昌在全国独树一帜。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建立将航天文化带入了文昌,亚洲唯一的航天主题公园的建设更将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一张享誉世界的名片。公路沿线鲜明的文化特色为公路文化的植入提供了先决条件。4.旅游资源丰富文昌历史悠久、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本项目文昌航天发射场配套道路东郊至龙楼公路如同项链一般将八门湾、东郊椰林风景名胜区、航天主题公园、航天发射场及铜鼓岭自然保护区等一个个散落的景点串联起来。优越的自然条件、显著的人文特色、秀丽的旅游资源,为东郊至龙楼旅游公路的景观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设计思想与原则
1.景观设计思路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新理念为指导,公路的绿化以保护性和修复性两种绿化方式结合为主,综合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运用接近自然、无强烈人工痕迹的绿化方式来缓解公路与环境的冲突。海南文昌东郊至龙楼旅游公路景观绿化工程,就是以“安全通畅是前提、地域文化是主导、椰树景观是支撑、功能整合是目标”为设计理念,在满足安全、舒适等基本功能前提下,营造出具有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形象相吻合的具有文化内涵和休闲功能的景观公路。2.指导思想围绕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结合航天发射基地建设的要求,以提高公路建设品质和文化品位为重点,在全线系统进行安全、景观打造和文化有机植入,使该路成为海南公路建设中具有地域特色的一条文化旅游公路。3.文化主题旅游公路的定位给公路的景观设计带来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分析提炼,确立了全线文化主题及旅游形象——文昌揽月,椰海畅游。该主题不仅包含了文昌地名、文化历史、航天基地、东郊椰林等内涵,体现了文昌旅游文化特色,也突出了该路的文化景观主题。4.设计原则(1)统一规划、整体设计、统筹实施:强调道路景观的系统性、整体性与连续性,总体统一分段变化、简洁大气、具有节奏韵律感。(2)运营安全与惠农便民相协调:设计以保障道路交通顺畅、安全、消除司机驾驶疲劳等方面为优先考虑,同时兼顾公路沿线村民的出行便捷与安全。(3)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最大程度地保护原始风貌和自然景观,凸显文昌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4)客货运输功能与其它拓展功能相统筹:除了保障航天器材的通畅运输,还创造舒适宜人的道路交通环境,提供行车、步行等不同功能需求的使用空间。(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公路绿化与公路建设以及周边用地之间协调发展。以公路为载体,展示和传承文昌的特色文化,助推文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四、旅游公路景观设计
1.景观主题分段设计公路沿线有茂密的椰海,有优美的热带田园,还有片片的果林、防沙林。设计时因地制宜,最大程度地保护和利用周边的自然景观。依据公路沿线的风貌特征,按照“椰林田园”和“航天科技”两个主题段落进行设计。公路起点路侧置放刻有“文昌揽月,椰海览胜”景观石,使游客进入公路伊始就领会到公路景观主题。K7-K16公里为“椰林田园段”,设计采用“俗则屏之,嘉则收之”的原则借景、障景,强化椰林景观,并将热带田园风光引入景观视线,体现“椰海畅游”的文化主题。本段K11之前多椰林,设计中多利用周边环境,将周围椰林景观纳入行车视线范围。路侧背景树以乡土、速生、树形优美的本地植物椰树作为主景植物,利用椰树随风摇曳的美丽形态,表现出海南的特色,中分带主要选用散尾葵、三角梅等景观效果好的树种,下面配置龙船花、大红花等花灌木形成流畅的色块和线条,丰富景观层次。K11-K16段为长直线,周边以农田风光为主,路侧椰树加大了种植间距,营造一个视野开阔的景观;同时,为满足作为备用跑到供飞机临时起降的需要,对此段的中分带进行了优化设计,将中分带设计移动式花池,既保证绿化效果,又便于搬移,实现了景观性与功能性的统一。K16-K24公里为“航天科技段”,利用航天元素重点体现“文昌揽月”的文化主题。设计采用形态丰富的热带常绿绿色乔灌木,注重树形、叶色、大小的搭配,营造富有层次的绿化景观,色彩以绿色为基调,人行其中,感受到的是大自然亲切的绿荫。采用秋枫、凤凰木等特色鲜明的乔木形成绿化带,形成路段的绿化风格,同时在路侧种植开花地被营造四季有花的景观效果。2.丰富慢行交通系统景观感受道路旁的彩色慢行交通系统不但为游人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也融入现代提倡的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自行车道时而沿公路平行,时而转入椰林近距离感受热带特色,极大丰富了游客的游览兴趣。车道旁的自行车驿站为自行车爱好者和行人提供了休闲、观景、照相的平台,体现出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和旅游公路的特质。3.特色服务区设计根据“文昌揽月,椰海畅游”的文化主题和旅游公路独具的服务休闲性,在K8+250和K15+050处分别设置“椰海览胜”和“九天揽月”服务区,满足游人旅游、休憩的需求。椰海览胜服务区以展现椰林景观为主,通过椰树、草坪、配合海南特有的明媚阳光,营造一处独特的热带风情景观。服务区内配有小卖、洗手间等服务建筑,还有景观廊架、电子展示牌等集景观性与功能性为一体的特色小品。廊架内的景墙上刻有记载文昌之盛的文昌赋。服务区的景观设计将人文与自然巧妙的融为一体。九天揽月服务区毗邻航天发射场与航天主题公园,服务区重点展示的是航天文化主题。服务区中心广场矗立有名为“天之路“的主题雕塑,表达了航天器作为人类文明成果必将成为连接地球与外太空的一条天路。服务区内的洗手间建筑与小品也采用航天相关元素,带给游人一种直观的趣味性。4.文化特色突出东郊至龙楼公路的景观设计遵循创作设计的理念,注重人文景观的表达。在景观设计之前,组建了多学科的创作团队对沿线文化因子进行了提炼分析,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文化因子赋予景观设计之中。公路起点路侧置放刻有“文昌揽月,椰海览胜”景观石,使游客进入公路伊始就领会到公路景观主题。服务区内设置景观廊架,并配有景墙上刻有记载文昌之盛的《文昌赋》。设计将航天元素植入到了两旁的标志标牌之中,体现出本段公路作为航天配套公路的特质(图7)。此外,设计还对公交站牌、公里桩、防撞护栏等形态与色彩进行景观优化,展现主题特色提升公路的文化品味。
五、结语
近年来,川九路、思小路等示范工程给公路的勘察设计领域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次设计中融入并运用了新理念,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文化特色鲜明:本项目景观设计中公路、景观、文学、历史等专业的人员参与其中,采用创作设计的理念,确立了全线的文化主题,并将相应的文化因子融入到了标志标牌、服务区建筑小品等的设计之中,全线地域文化特色鲜明。2.功能需求明确:本项目安全设计主线上用彩色防滑减速带代替振动型减速设施,满足航天设备仪器的运输需求的同时起到美化道路的作用。同时在K11-K16段中分带设置可移动式花池,以满足飞机备降的需求,全线功能需求明确。3.旅游特质突出:本项目设计了彩色慢行交通系统,体现了国际上通行的绿色、环保的旅游理念,为游人出行带来了全新的体验,自行车驿站的设计体现了旅游公路的特质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再配以两处特色服务区,使得公路本身成为了很好的旅游资源。东郊至龙楼公路是肩负航天发射器运输任务的文昌航天发射场配套道路,也将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第一条通车的旅游公路。希望本项目景观设计中所做的一些探索能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其他的旅游公路的景观设计提供一些帮助,使得旅游公路真正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和助推剂。
参考文献:
[1]林显锋,符锌砂,黄吕强.融合地域文化的公路景观设计[J].中外公路,2008年1期.
[2]余少华,景婺.黄(常)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理念与实践[J].中外公路,2007年1期.
[3]许刚,吴世红.西汉高速公路景观文化解析[J].绿色科技,2011年9期.
[4]交通部.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5]美国交通部联邦公路管理局.公路灵活性设计指南[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关键词:文化内涵;文化主题;心理感受;人文关怀
现代人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一个小区的评价不单单是从实用性和功能上来考量,更多的是从小区环境所带给人们的精神力量,小区环境设计应该多加强文化建设,增加文化内涵,满足人们在精神层面的需求。住宅文化内涵的居住环境所带给人们的关怀是持续性的,使得在此居住的人们居住时间越久对小区的喜欢之情越深。
文化内涵的表现,在环境设计时要注重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文化主题确定
在文化内涵的表达上,首先在某个居住环境内应该先确定一下该环境的文化主题,把具有文化内涵的主题直接引入到居住环境内,是对小区环境文化建设最直接的方式。有了文化主题,景观环境设计也可以更好的依托这个主题来进行,以这个主题为景观环境设计的轴线,有主次的对环境进行设计展开。这样既提高了居住区环境的品味,同时也为景观设计找到存在的根基。文化主题的确认可以是普遍性的,比如就是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为文化建设主题,又或者是以地方比较有特色的当地文化为小区环境的文化主题,这样既找到和周边环境的契合点。
二、文化内涵串联
在某个特定环境内,文化主题确定之后,文化内容也是存在主次之分的。居住区环境是一个大面积的区域,这个区域内的环境也是会划分为不同的几个部分的,既然是在一个特点的环境内,那么环境内的文化内涵也应该是统一协调的。所表达的主题也成为连接各个区域之间的一种手段。区域之间的过渡应该是自然的,区域之间的斜街也应该是合理的,做到主次分明,同时又能在各处都体现出对主题的表达。
文化内涵的体现,在设计时特别要注意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1、重视人的感受,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文化内涵在环境内的添加,更多的就是希望能在人民的内心种下关怀。文化内涵的表达,一定要从人的内心感受出发,把人的内心需求作为设计的第一要点来考虑,以此为设计依据,把人们对文化的理解纳入到设计构思中。从心理的角度出发来考虑环境景观设计,远远超过单纯的从视觉角度出发,更能让居住者接受这样的环境景观设计。居住环境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人心灵的一种满足,应该是服务于我们的环境,对我们的环境应该是更多的从满足人的心理需求,重视人的内心感受出发。不同的文化内容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在居住区内我们更多的是希望带给大家一种愉悦的情怀、休闲的感受,又或者是给人们带来一种亲切感。而不是一些压抑的氛围,这一点在选择文化主题的时候就应该非常明确,在具体处理的时候一定要从材料、色彩、搭配方式等多方面的考虑,不能给人产生压抑的感觉,只有满足人们心灵的文化设计内容,才能真正的被人们所接受,这样才能得到居住者的认同。
2、注重场所精神的营造
场所精神的营造对于景观环境场景设计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所谓的场所精神是这个场地的一个意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存在于我们的环境内,它强调人们的心理、精神需求;场所精神不仅能让人们感受到视觉感受之外的一种意境,同时还能产生一种无限的延伸,产生遐想。让人赏心悦目的景色是迷人的,但是景观内的这种“精神”存在,才是景观环境设计的重点,是场所内的灵魂。人们对于注重场所精神建设的环境才更有喜爱之情。对此环境和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才能产生共鸣和认可。
意境与具体环境主体的完美结合,形成该环境独特的“场所精神”,不同的文化主题有不同的文化含义,这一点应根据具体的设计内容来表现,在这种场景的文化主题的表达上,具体的操作方式,我们比较多的会借助公共艺术这一块来完成。
3、体现出人文关怀
所谓的人文关怀,主要是指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以“人”为中心的,关心人的生存状况,尊重人的本质,维护人的利益,满足人的各种需求。那么在我们的居住环境内,对文化内涵的增加,恰好是从对人文关怀的最好体现。是以人的需求出发,尊重人们的最本质的意愿,充分体现人们的心理感受,以此创造出一个美好的、真正符合人们要求的居住场所。
人文关怀的体现应该从使用人群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不同人群对于文化的不同需求和接受能力。儿童可以安排一些科普性的文化内容,老年人可以是一些历史文化或者是体现出一种亲切和温馨感受的场景文化。景观环境的人文关怀注重的是细节,在细节中体现出对人们内心的满足。
文化内涵在环境内的体现,具体在设计中主要的方式和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通过具体的公共艺术来表现
公共艺术包含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雕塑、壁画等都是属于公共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而雕塑、壁画这些艺术形态既能直观的表达出对文化主题的诠释,又能增添景观的美观感。公共艺术是景观环境内不可缺少的部分,是环境内的灵魂内容。文化主题的体现也必须依靠它来得以实现。公共艺术能直观的把这种文化表现出来,表现方式很不拘一格的,可以是抽象的、具体的,在材质等具体的运用上也是可以广泛选择的。公共艺术除了带给人们视觉上的美以外,在表达的文化内涵上也是很有表现力的。我们发现在某个环境内,只要有公共艺术的区域都将成为该区域比较集中的景观区域,在有公共艺术的地方,也是整个景观区域设计的重点,围绕着它的其他辅助设计,包括交通也是特别考虑的,更有利于人们活动,人们也更愿意在这样的场所停留。这说明人们对于更有文化内涵的场所是更青睐的,对于具有文化内涵的景观更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也愿意去体会它所要带给大家的内容。
2、注重图案在景观场景中的作用
除了公共艺术小品的表达,具体的图案表现也是具有表达意义的,图案对文化内涵的表达虽没有公共艺术这么直接,但它更注重细节。图案的位置可以是很表面的,也可以是隐藏的,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图案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来进行,比如花卉、地拼等。植物包括的内容很丰富,高矮也是层次不齐的,我们通过某种图案把其统一到一个主题,这样既可以表达我们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是对植物进行景观设计。地面铺装也是一样的,室外地面铺装的材料很丰富,各种各样的大小,有的时候我们为了更好的节约资源,我们往往是把一些边角料用于地面铺装,一些碎石如果不统一的安排,是无法处理的,通过统一的图案设计,既可以丰富图案的层次,又可以使得材料得到很好的利用。地面铺装的设计手法更是比较广泛的,造型师因其存在的位置是可以无限发展的。但是整个区域的地面铺装图案应该是有一定关联的,不能是杂乱无章的,要起到一个背景的作用就不能是凌乱的,应该是井然有序的。无论是花卉还是地面铺装,造型的图案都应该是围绕着我们的文化主题,辅助突出主题设计的作用。
3、对文化内涵的表达拿捏的到位
对文化内涵的表达应该是恰当的。毕竟是在居住的环境内,对文化内涵的注入更多的是为环境增添色彩,为人们的生活补充内涵,并不需要过分的强调文化内容,应该从整体环境出发,文化主题和周边的环境是协调的,在环境中是可以被人们接受的。之前提到过,公共艺术是文化内涵的主要表现手段,公共艺术造型的尺度感一定要符合该场地的整体尺度,不能过分的夸张,尺度的大小决定了该公共艺术带给人们的感受,也同时决定着人们对该文化内容的接受程度。
三、总结
居住小区环境是城市人们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居住小区环境要想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韵味,真正得到用户好评的话,是离不开文化主题的添加的。一个成功的居住小区环境,一定会关心该区住户的人文精神,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人们的各种需求,从细节着手,体现出对人们的人文关怀。场所精神的营造远远比空洞的景观设计更能让人们接受。注重人文关怀的居住区环境才是能被大众认同的环境,人们在这样的环境内生活才能真正的感受到环境设计所带给大家的愉悦。文化内涵与环境景观的成功结合,是设计师设计居住环境景观时的目的和追求。
参考文献
[1]《城市设计与环境艺术》 张斌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0
[2]《从图案走向居住者的生活和心灵》韩宗良 武勇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佳作选编 2004年
关键词:校园景观设计;校园景观文化;小学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国内外中小学校园景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增强校园景观中的正能量,达到景观设计中的教育功能,这是中小学校园景观的特殊之处。本文通过对南京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小学部的校园景观设计的调研,重点分析其中对教育文化主题的景观表现形式。通过将精神功能的教育性融入景观中,寓教于学,并由此总结出景观教育性主题的表现形式与设计方法,对当今中小学校园景观设计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1 中小学校园景观的教育性意义
从宏观上而言,良好的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必将能传承校园文脉,延续学生们对于学校文化的群体性历史记忆。从微观上来看,促进交流,增进思想碰撞,在多样性与丰富性的景观环境之中让学生们获得良好的心灵体验,这对于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思维都有着良好作用。
2 中小学校园景观教育性主题设计方法
2.1 接近自然
校园景观是人与校园环境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载体。应该结合校园本身的地形地貌、生态环境、校园理念等,创造出人工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校园景观。
2.2 接近历史
中小学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在校园景观设计中适当融入历史典故,通过雕塑小品、历史故事墙等,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学习兴趣,寓教于玩,可以收获潜移默化的教育成效。
2.3 接近人文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校园文化气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校园景观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2.4 接近艺术
艺术是高品质生活的必要条件,是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在校园景观中适当设计相关艺术元素,可以让学生通过环境耳濡目染,增加艺术气质。
3 金陵小学校园景观中的教育性体现
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小学部校园景观设计分为教学文化区、学生生活区、教师行政办公区、生态休闲区等。其中长城烽火、华林桥、三潭印月、琢玉亭、琴棋书画等景点当中,充分将传统诗书文化融入其中,既增强生态景观文化底蕴,在保证自然审美的同时增强教师与学生的文化感受,提升文化品位,又富含教育意义。
3.1 特色农庄生态群落中的教育体现
自然是儿童最好的老师,儿童关于自然的知识将会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西方许多国家意识到,花园式生态群落在学习、玩耍和社交的教育空间中的潜在价值。
金陵小学依山而建,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校园景观设计中,引进特色农庄生态群落,为学生提供种植蔬菜、水果和谷物的机会,提供学生们玩耍和生态教育的场所,让他们能够最直接地体验自然,从而有助于学生认识农业,接近自然。金陵小学特色农庄位于学校南侧山坳,独特地形形成一个幽静、清雅的环境。农庄生态群落主要由种植园、石磨、石井组成,其间布置牧童雕塑,让人想起“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题名景石上面写着“明志致远、春华秋实、桃李无言”等,具有文化教育意义;学校开设种植课,让学生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这些无言的老师,激发了学生的户外学习能力。创造健康愉悦的校园氛围也是设计者应贯彻的思想,不仅要满足功能的需求,而且应更多地从学校和学生的感受去审视设计,创造他们喜爱的、舒适的环境。
3.2 主题长城中的教育体现
很早就有教育专家指出,周围历史环境对影响中小学生的身心交往和认识世界有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在金陵小学里设计有一段长约50米的微型长城,石刻上刻着的题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励志句,要当好汉,就要登上长城。在烽火台上,还有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是南宋名将岳飞。金陵小学的主题长城设计,让学生不仅了解到万里长城是世界奇迹之一,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引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同时也见证了中国人民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团结一致、拼搏进取的精神。
3.3 江南园林中的教育体现
江南园林是一种人文教育,一座华林桥让人首先联想起“小桥流水人家”的安静祥和;沿着小路且行且看,仿若来到苏州园林一般,池沼里养着金鱼和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学生们看着“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学校园林化的环境设计有利于学生们更亲近校园,改善学生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梨园风华”是一座舞台,这里偶尔会上演一些京剧和地方剧种。也给了学生展示、表演的机会,更是一种培养、一种认知,强化合作意识,建立表演自信,也让传统文化在下一代中得以传承。旁边是琢玉亭,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学生们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建立学生艰苦奋斗的信心。在教育者的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玉”,都具有“成器”的潜质,需要我们用琢玉的精神,用智慧的方法,创造出千姿百态的“美玉”。金陵小学老师对每个学生就如这般,悉心引导教育,就如同校园景观园林不仅具有欣赏价值,还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
3.4 校园艺术的教育体现
走进“逸少苑”,我们仿佛走进了文化艺术的殿堂,美妙的声音无处不在,有时小桥流水,有时雨声习习,在校园两两花圃之间有棋盘座椅,博弈对决,能开发学生们的智力,同学相互切磋,也可以增进感情。书法积累文化底蕴,在校园景观里,用白石板雕刻成书籍堆砌在一起的样子,每一本书籍侧面还有墨绿色的书名。下面是个小水池,当我们打开开关,就会有水从书籍上源源不断地流入水池中。寓意书籍就是我们知识的“活源头”。在教学楼的墙壁上,还画着牧童抱着牛的画面,亲切温暖。浮雕是一种和建筑物紧密结合的民间艺术形式,这四幅浮雕吸收了绘画、浮雕的艺术特色,采用了浮雕的形式,让我们在校园里也能感受浮雕艺术的独特风采和精湛技艺。虽然不同时代对校园艺术有着不同的解读,但金中传统的校园文化影响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作为金陵中学的分校,要继承并且延续这样的校园文化艺术。
4 结语
教育文化主题是校园景观设计的灵魂,也是校园景观的主要意义。金陵小学通过自然、历史、人文、艺术等诸多方面创造性地将教育性结合到景观环境中,使校园景观具备更多的参与性、趣味性、教育性;通过正面环境知觉的主题引导,创设出积极心理暗示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玮.国外中小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主题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
[2] 汤志民.台北市国民小学学校建筑规划、环境知觉与学生行为之相关研究[D].台北:政治大学博士论文,1991.
[3] 欧祥.对中小学校园环境建设的探讨――重庆八中校园景观改造设计有感[J].重庆建筑,2003(2).
[4] 余治富.中小学校园景观设计的自然生态研究[D].重庆大学,2010.
关键词:实景演出
景观设计 体验 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1-0152-02
一 体验经济与实景演出园区的景观设计
在世界体验经济成为流行趋势的大潮下,“体验”一词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旅游消费者自主参与的意识逐渐增强,个性化的需求不断提升,景观设计以及针对旅游者的景观设计亟需“体验”理念的融入。通过对特定场地景观的设计策划不断给予游客感知刺激,从而最大化调动游客的感观去体验实景演出带来的艺术享受和愉悦心情。而实景演出本身就是给予旅游者自然与人文双重体验的旅游产品,伴随产生的实景演出园区的景观设计相应更应该符合旅游者的体验需求,基于体验的实景演出园区景观设计将更贴切旅游者需求及时展需求。体验经济中主题、印象、感官刺激与参与融合的创造体验的方法能有效的指导各类体验设计,尝试在景观设计中合理融入这些方法,以丰富景观体验的内容、深化景观体验的内涵。
二 实景演出园区中形成体验的一般规律
游客在实景演出园区中的体验过程简单来说就是主题印象叠加再转化的过程。实景演出园区景观中游客通过接触景观各要素受到景观吸引,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与景观产生了交流,并在过程中获取了景观要素发出的感知信息,体验内容的串联都是在主题印象的指引下进行,景观的形象表达和空间布局才有了具体而准确的依据,并对景观体验有一个信息反馈的阶段,与已有的经验一起形成新的体验记忆,最后在反思升华上完成整个显性的体验过程,并且人的体验是在生活之中的无限循环的,形成的体验记忆会作用于下一个体验。实景演出园区景观显性的体验过程可以总结为置身现场、获取信息、唤醒记忆、印象升华的过程(见图1)。
实景演出园区景观的表象发出了预定的信息,为游客提供了参与景观的机会,但是体验是来自游客判断与认同的心理机制,景观内容与体验心理需要在一个能沟通融合的结构组织中,实景演出园区的景观内容要符合游客的体验期待,游客到此地旅游观看实景演出,是为了体验不同的环境文化发现新的感悟,景观的体验内容的要顺应游客的体验心理进行设计,而这就又回到了主题的设定的话题上。
三 基于体验经济的实景演出园区景观设计方法
(一)主题与空间营造
设置主题的是景区景观设计的重要设计手段,主题化设计是创造具有吸引力的空间的途径之一,主题化体验的价值在于在特定的空间内有令人难忘的独特回忆,主题可以将实景演出园区的景观凝聚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一个系统。营造主题体验空间的方法主要有三个层次。
1.主题的提炼。实景演出园区的主题要紧跟与配合实景演出的内容主题,主题化体验成功的观景在于领悟什么是真正令人瞩目和动人心魄的,实景演出是旅游发展的产物,游客需要逃离重复的日常生活,但平白虚构的主题会让设计显得突兀,不能创造记忆价值,地域性文化的运用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提取地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并且与实景演出相关的文化特征,并具体化到景观空间中进行整合,现有的实景演出园区都有鲜明主题,具有非常好的吸引力和记忆点。
2.主题在空间中的重复。好的主题能在一个空间进行多景点布局,主题不能只停留在一个场景,并且要减少不相关的事物影响主题体验的连续感,只有简洁明了的主题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3.游客时空感的转变。在实景演出园区中设置主题的目的就在于把游客引入实景演出的时空,从而让游客全身心投入实景演出,得到真实的体验感。为了让游客进入特定的主题场景中,设计者需要创造出真实而生动的空间场景,确认没有什么是脱离主题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甚至味觉都要根据主题来设计。
(二)印象与景观布局
主题是体验的基础,而体验还必须通过深刻印象来实现,所谓印象就是体验的结果,一系列印象组合起来影响个人的行为并实现主题,体验是连续的活动,在实景演出场地中每一个景观元素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主题。《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中代表少林文化的“黄”色彩应用与武僧形象景观设施布局,以及在各个景观节点的景观小品设计,都明了的给予游客少林禅武文化主题的印象。
景观元素需要整体的规划,使游客在行进过程中对环境景观特征有清晰明了的印象。一般来说,实景演出园区会分为四个功能区停车场、购票区域、等候区域和观众厅,在停车和购票环节尽可能地让游客快速完成,观众厅有准确的开放时间,检票过后才能进入观看演出,那么等候区域则需要有丰富的内容供游客游览逗留。一系列印象的产生首先要有核心元素贯穿整个园区景观,将设计元素母题化,整体上无论是色彩或形状要形成一个系统;再到园区的不同区域空间要有不同设计层次,在游览中达到抑扬顿挫的体验效果,不至于让游客对景观元素的刺激产生疲倦感。
(三)感官刺激与景观接触
人与景观只有进行接触才能产生体验,设计者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景观接触点,刺激游客的感官和知觉,以正面线索使印象达到和谐。视觉是人与景观接触的基本途径,游客可以看到的景观都与视觉产生了接触,景观元素有机的统一形成和谐优美的视觉画面,利用画面的视觉中心点创造视觉与景观的接触点,要有目的地制造视觉中心,一方面吸引游客的目光制造整体印象,另一方面可以引导游客的行进路线。注重景观材料的选择,材料直接作用于人的知觉传达出不同的感觉,设计者需要抓住适当的感觉环境来设计。比如水在景观中可以全方位提供五感的接触,不同的形态和组织会给游客带来干差万别的感觉,根据主题和园区环境来制造景观接触能得到特定的体验。
(四)参与融合与景观情境
每一个实景演出园区的景观都在营造自己的情境,利用地域文化和特殊的环境创造的独特气场,比如《大宋.东京梦华》实景演出园区中复制出清明上河图中的盛世大宋,真实的情境让游客仿佛穿越回到那个时代,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主动参与景观互动,得到美好的回忆与体验(如图2)。活动让游客与景观有最直接的接触,景观不再是常规意义上只能观赏,动态的、交互的景观设施更能调动游客的情绪;场景中的人物活动也是人文景观的一部分,引导游客参与到情境活动中,在融人情境中时也成为了景观的一部分。人和景观的交融才能真正调动游客的情感,由物质景观转化为心理活动,与实景演出一起构成完满的体验过程。
[关键词] 铁路;主题公园;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42.7 [文献标识码] A
1 项目缘由及概况
铁路主题公园景观设计项目来自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新建设的新校区前程路大门前有30×700(米)的长方形公共主干道的配套绿化带,南北方向并且有水渠穿过,对面为省政府各主要机关。该项目运是用具有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与铁路文化相结合的景观设计方法设计的一个以铁路为主题的景观设计项目,通过铁路主题公园的建设,可以将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这一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与前程路绿化建设有机地融合,并通过景观艺术形式呈现出一个铁路文化的主题公园。
2 设计理念及与设计原则
该主题公园的设计理念是展现我国铁路发展的历史与建设成就,弘扬我国铁路建设的精神,歌颂社会主义铁路建设事业,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建设热情。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时间为轴线,以中国铁路发展设计为主线,以铁路建筑精神和国家建设步伐为设计辅线,以中国铁路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成就为主要表现内容,以与铁路有关的零件及实物为设计素材,以各种景观节点艺术造型为表现形式,凸显铁路文化特色。围绕铁路文化及公园主题展示特色的同时体现公共休闲和娱乐功能。项目设计原则是:1、特色原则:公园景观以铁路元素彰显中国铁路建设特色;以铁路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发展成就以及标志性铁路元件为设计素材和表现内容;例如詹天佑雕塑、铁路机车发展阶段、路网发展、转向架、信号灯、道岔、接触网、运行系统等。2、文化原则:景观中的雕塑和浮雕壁画以及各种公共艺术品的设计与造型均表现深层的主题文化内涵。3、美观原则: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将各种形式的美融合在一起,自然美、艺术美、文化美、特色美在这里有机结合为统一的和谐美。4、兼顾原则:主题公园景观兼顾严肃主题的展现和轻松休闲氛围的营造;兼顾园林设计与道路建设,使之达到园林景观设计和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兼顾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如公交站台和公厕。
3 设计方案简介
该项目设计方案前后反复修改多次,最终方案确定的主要景观节点有:
第一节点:公园入口采用天然石材作为题名石,点出主题,以突出公园的厚重感。经过半圆形的过渡空间后,拾级而上,是以象征铁路的铁路徽标为造型的大门设计。在一级道路行走约50米左右,为“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雕像,雕像后是一弧形半围合的镂空艺术墙,墙后文字表现旧中国铁路的发展历史。艺术墙后为休息区。这一节点设计布局以对称为主,一级道路两边植松柏,营造纪念性庄重肃穆的氛围。
第二节点:第一节点结束后,再行走约40米,进入铁路机车展示部分,展示按机车的发展顺序排列,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3台机车南北向布置,相互间略微拉开距离。各机车车体适当位置配有文字介绍机车发展内容。周匝配以观赏道路,四周草坪铺设二级道路。
第三节点:第三节点以一个曲折变化的廊榭开始,之后为铁路机车车辆转向架展示部分,转向架地面以铁轨嵌入青石作为铺装,形成“井”字交叉造型,中间放置转向架实物。
第四节点:由转向架展示部分向北,道路分为东西两条,分别登上东西站台。西站台为带棚架的老式站台,东站台上设计一个牌坊式的老车站建筑,突出历史感。东西站台之间设计为铁路道岔,道岔中间为“双十字”雕塑,强调郑州的铁路枢纽地位。
第五节点:这一节点是铁路钢轨铺设实物,以不同时期的路轨展现其历史的演变,加上常规钢构架铁路桥,共同表现铁路工务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六节点:这一节点以路网发展状况和铁路运行系统模型为表现。路网发展表现在一个削去塔尖的金字塔形的造型上,使路网发展情况在四个面上都能看到。路网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用不同色彩的LED灯表现。铁路运行系统模型用高标号水泥精制而成,其上安装钢化玻璃,人们可以站在上面直观地了解铁路运行系统的组成,这个景观节点高出地面50公分左右。
第七节点:这一节点是代表高科技的动车组实物展示,车内展现出现代铁路发展成就,人们可以进入车内参观。动车组周边设计有二级道路及小的休息区域。
第八节点:特殊地段校门留出80米,两边设计与公园的过渡衔接带;终点处预留50~80米,以待之后地设计开发。
4 设计方法总结
在设计此类铁路主题公园项目时,应当充分考虑此类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的特点,设计方法总结如下:第一、深入研究铁路主题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特点。要充分调研本单位、本地区、本城市在铁路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成就。第二、根据项目用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各个节点的安排顺序。可以按照时间轴线的发展顺序依次展开景观节点,也可按照铁路发展重大历史事件和成就安排景观节点。第三、紧扣铁路文化特色。景观各主要节点彰显铁路特色,以铁路标志性元素进行设计构思。第四、兼容和谐的设计方法,在进行文化主题宣传的同时还要兼顾休闲娱乐的功能,在特殊地段的公园景观还要考虑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道路绿化带的结合问题。
参考文献:
[1]文立玲.主题公园走向何方――二十一世纪中国主题公园发展论坛纪要[J].旅游学刊,2002(4).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P9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镇小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小区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城镇小区景观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舒适、安全、健康、平衡的景观环境已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城镇小区规划设计中的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1.城镇小区景观构成
城镇小区景观构成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的构成,即人、绿化、水体、道路、设施小品等;一种是精神文化构成,即环境的历史文脉、特色等,两者不可分割。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如何对设计元素进行合理配置,是景观设计的要点。
1.1绿化设计
绿化是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现代居住区园艺绿化呈现以下几种趋势:
(1)种植绿化乔、灌、花、草结合,草类地被植物塑造绿茵盎然的植物背景,并点缀具有观赏性的高大乔木,以及丛栽的球状灌木和颜色鲜艳的花卉,使绿化景观层次丰富;
(2)城镇小区绿化已从水平方向转向水平和垂直相结合,根据绿化位置不同,垂直绿化可分为围墙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悬挂绿化、攀爬绿化等;
(3)种植绿化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形成绿点、绿带、绿廊、绿坡、绿面、绿窗等绿色景观,同时讲究和硬质景观的结合使用。
1.2道路设计
道路是城镇小区的构成框架,它不仅起到了疏导居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作用,而且好的道路设计本身也构成居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按使用功能划分,城镇小区道路一般分为车行道和宅间人行道;按铺装材质划分,居住区道路又可分为混凝土路、沥青路以及各种石材铺装路等。居住区道路尤其是宅间路,和路牙、路边的块石、休闲坐椅、植物配置、灯具等,共同构成居住区最基本的景观线。因此,在进行居住区道路设计时,对道路的平曲线、竖曲线、宽窄和分幅、铺装材质、绿化装饰等进行综合考虑,以赋予道路的平曲线、竖曲线、宽窄和分幅、铺装材质、绿化装饰等进行综合考虑,以赋予道路美的形式。
1.3水景设计
水景是城镇小区景观中最富有生气的元素。在景观设计中,天然或人工的地形、地貌在水体的声、光、影、色的作用下与居住区巧妙地融为一体,形成了宜人的空间景观。人工喷泉、瀑布、叠石流水等各种表现形式的水景其流动性各有差异,在联系、引导居住区外部环境中都起到重要作用。
1.4铺地设计
广场铺地在城镇小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规划设计中,通过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景观。目前在居住区中铺地材料有几种,如:广场砖、石材、混凝土砌块、装饰混凝土、卵石、木材等。优秀的硬地铺装往往别具匠心,极富装饰美感,如某小区中的装饰混凝土广场中嵌入孩童脚印,具有强烈的方向感和趣味性。
1.5小品设计
小品在城镇小区区硬质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小区的标识。
(1)雕塑小品。雕塑小品可分为抽象雕塑和具象雕塑,雕塑设计要同基地环境和居住区风格主题相协调,优秀的雕塑小品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活跃空间气氛的功效。
(2)园艺小品。园艺小品是构成绿化景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代的居住区园艺绿化中,园艺小品更趋向多样化,一堵景墙、一座小亭、一片旱池、一处花架、一堆块石、一个花盆、一张充满现代韵味的座椅,都可成为现代园艺中绝妙的配景。
(3)设施小品。在居住区中有许多方便人们使用的公共设施,如路灯、指示牌、信报箱、垃圾桶、公告栏、单元牌、电话亭、自行车棚等。这些小品经过精心设计能成为居住区环境中的闪光点,体现出“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设计。
2.城镇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房地产经营理念发生变化,概念地产(主题地产)开始出现,如景观主题地产、环保主题地产、文化主题地产、休闲主题地产、智能主题地产等,房地产营销从单纯的卖楼盘转向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倡导社区新的生活方式。因此,景观是永恒的主题,与传统相比,城镇小区环境景观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2.1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
首先要强调城镇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环境要素丰富、安静安全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2.2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
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城镇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小区的规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如杭州的“白荡海人家”、“江南山水”,苏州“锦华苑”、“佳安别院”等小区都是在传统文化中深入挖掘,从而开发出兼具历史感和时尚感的中国风格的作品。
2.3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
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建设时,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如大面积的观赏草坪、模纹花坛、规则对称的路网、罗马柱廊、欧式线脚、喷泉、欧式雕像等。90年代以后,城镇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小区景观设计的又一趋势。
3、结语
城镇小区景观设计是一项较新的专业领域,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并与建筑设计、园艺设计等密不可分。在景观设计倍受重视的今天,挖掘和赋予城镇小区特定景观的理念和精神,追求自然、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值得我们做更深一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建筑系编.现代居住环境探索与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关键词:滨海路;景观;规划设计
一、泉州滨海路的规划功能定位及实施意义
该项目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是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在实现国家战略和福建省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上具有重要作用。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泉州设立台商投资区,将泉州台商投资区纳入国家战略层面。2011年出台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将泉州市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龙头城市之一,提出统筹环泉州湾产业、港口、城市发展,拓展城市规模,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综合服务功能等要求。
滨海路(后渚大桥东桥头―崇武)正处于泉州市台商投资区的海岸带上,现状贯穿有湿地生态保护区、沙滩浴场区以及崇武古城区。沿线包含有惠女文化、侨乡文化、传统民俗文化、海丝文化、妈祖文化、伊斯兰教文化、闽南文化等多种文化。滨海路的规划功能定位为:基于泉州海岸带资源优势,具有鲜明泉州特色的城市标志性休闲旅游景观大道,是泉州国际旅游度假海岸的重要城市资产和标志性吸引点之一、是未来连接和服务泉州滨海主要旅游景点、聚焦和发展本海岸带旅游文化的主要纽带和载体。该道路将提升为一条生活型、慢行为主(限速每小时40公里)、标志性城市景观主干道。其主要作用为展示海岸特色,组织海岸交通,打造经典游线,拉动旅游发展。
二、泉州滨海路规划、设计要点介绍
(1)CA规划解读
泉州市当地政府曾委托美国CA规划设计师事务所做了《崇武至秀涂滨海区域生态保护和景观旅游规划》。在CA规划中,滨海路(后渚大桥东桥头―崇武)发展的总体理念为:
①生态理念――人工与自然共生:最大限度地保护与完善滨海路(后渚大桥东桥头―崇武)海岸带沿岸现状岛礁资源与景观资源,尽可能不破坏动植物原有的生态栖息地,突出其自然生态优势,进行空间环境的再创造。使人工与自然空间布局相辅相成,有机共生。
②文化理念――现代与传统的融合:以现代化的科技和手段拯救,保护地域传统和文化底蕴.创新文化内涵。
③人本理念――功能与需求统一:利用当地独特的湿地,沙丘,海洋资源,塑造人们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以至思考自身的空间与场所。
④特色理念――特色与标识彰显:结合沿岸特有的景观特质,充分发掘风景资源与人文景观资源,突出特色性与标志性的展现,给人以过目不忘的感受。
此次规划设计就是基于此,对滨海路的道路景观规划方案做进一步的深化设计。
三、泉州滨海路景观规划设计
1、规划设计理念
对于泉州滨海路的特殊性,其景观设计上已不能仅仅的局限于道路景观的简单范畴,而应该在满通功能的同时,处理好道路与地理环境、人文文化、商业运营、自然海景、社会审美之间的关系,使泉州滨海道路景观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在统筹考虑周边环境的前提下以 “五型景观路,绚丽泉州湾” 作为景观规划的设计理念,即:将泉州滨海路景观规划成为一个高标准五型景观――艺术型、人文型、风情型、生态型、健康型,富具文化内涵、集自然生态、运动休闲、观光度假为一体的滨海旅游带。
2、设计方案介绍
在美国CA所做的《崇武至秀涂滨海区域生态保护和景观旅游规划》方案中,对滨海路全线区域的功能定位及人文资源的保护做了系统性的分析。为此,我们立足于这基础上结合现状区域环境以“游客”为中心,以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相统一为基准点,提出了多样性、公共性及局部区域立体化等景观设计原则,分区域进行设计。
2.1 道路线形
我们在景观规划设计上就与道路规划设计同步进行,在道路布线选形的同时就从景观建设和技术性双方面角度来统一考虑道路选线的定形。
因此,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下,在满足环保、道路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景观的需要。道路与自然岸线相结合、相协调,临海看海,最大限度保护沙滩、及自然岸线的同时,使自然海景得以更佳的方式向外人体现。为此设计中不占有现状自然沙滩,利用沙滩的同时应兼具考虑护岸、防浪堤的建设上遵循海岸演变规律,与沙滩的保护开发相结合。
由于滨海路的定位为旅游观光性质的,道路平面线形设计上可打破规则平直的直线型。以自然、流畅的曲线性布置,以扩大道路中或边分带的尺度,并将交通的停车、公交站等服务功能弱化布置在其中。这点在我们的白沙湾试验段设计中充分体现(图4)
2.2绿化景观
绿化是滨海路景观设计上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它不仅可以美化、软化道路的生硬感。同时起到引导交通组织的功能,为游客提供舒适的行驶环境。是对外展示滨海路景观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准。
(1)适地适树,选址乡土树种。既体现区域特色,又兼具功能需求。
(2)树种选择上以抗风性强的耐盐碱的乡土植物作为骨架树种适当搭配高杆棕榈科植物为主。
(3)植物配置上,注重空间疏密、高矮层次的变化。花相、色叶、常绿植物的搭配,以体现四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满足游客遮阴需求及观景效果。
(4)整合梳理现状沙滩及岸线原有的植被,保留现状长势较好或已形成的良好效果的植被区域。适当散落的增加种植一些适合海边环境生长的黄槿、马鞍藤、月见花等植物,以丰富沙滩的景观效果。
(5)强化道路的引导性,兼具考虑道路景观整体风格的连续性。同时以大面积的植物片植景观来满足行驶中的景观效果。(图5)
2.3 海岸边界线景观设计
滨海路的海岸边界线景观主要指海洋与道路之间区域的过渡景观空间。我们根据沿线不同区域在功能及防浪等级各异的情况下,设计了不同的边坡、护岸、挡墙的防浪堤形式。使其在防洪、防浪功能的前提下保证道路行驶的安全及景观场地的亲水性。
(1)保持原有岸线的基础上,对防浪墙做立面上的景观改造,在堤坝底部根据现状的情况考虑不同的处理措施。在安全允许的区域适当的考虑创建亲水空间,为游客营造与大海亲近接触的岸线空间。
(2)海岸线距离道路较远的区域。我们考虑采用绿化边坡处理与沙滩之间的衔接地带,以绿色植被固坡,通过乔灌木草皮之间的搭配,形成自然、生态的软质边坡。若沙滩与道路间的高差较大,距离较短的区域,我们建议采用半硬化的边坡护岸。即绿化处理位以上的防浪堤立面。
(3)对于道路直接与海面相接的。需用人工化的工程防护措施,才能满足安全防浪等级需求,建议以消浪块、条石丁砌、直立式弧形护岸、直立式挡墙为主。
(4)对于局部港湾式的沙滩区域且可开发沙滩浴场的区段可建设台阶式的护岸形式,以便游客进出沙滩。(图6、7)
2.5 景观分区设计
滨海旅游路景观就犹如篇流动的乐章,其应该具有整体性、流畅性,又兼具着丰富的、多主题的、多功能性、多层次的景观内涵。景观规划中根据沿线的区域现状,人文条件对景观的功能区域进行划分,并赋予其主题和功能。(图8)
(1)湿地生态区(后渚大桥东桥头――秀纬三路)
该段长约3.7公里,现状周边为滩涂湿地,规划定位为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区。景观设计充分结合现有滩涂,打造湿地生态景观路,利用滩涂湿地打造生态特色慢行道。绿化以“水岸叠绿”为主题,以恢复生态系统、吸引鸟类栖息,打造自然生态为目标,植物选择以树形挺拔的小叶榄仁为基调,以常绿、色叶乔木、地被灌木及红树林植物“高、中、低”群落搭配,层层相互叠加,形成独具特色的“水岸叠绿”的绿化景观效果。(图9)
(2)时尚都市休闲区(秀纬三路――绕城高速)
该段长约3.1公里,现状周边以村庄和鱼塘为主。规划为CBD泉州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重在突出CBD核心区形象,打造都市一流的城市阳台,以多彩绚丽的植物景观,烘托CBD繁盛景象。景观设计采用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手法,在轴线端部的城市广场上设置标志性的观景眺台,沿岸曲线式慢性步道的绿化、小品、铺地等的设计都着意于打造时尚、休闲、都市化的景观空间。(图10)
(3)康乐运动体验区(绕城高速――张经3路)
该段长约8公里,现状周边以村庄为主,周边规划有西山体育公园、大坠岛旅游风景区等。以规划的西山体育公园为依托,打造充满活力,健康绿韵的道路环境。景观设计以植物营造、突出健身林荫大道的氛围,采用榕属类植物为基调树种,突出“乡土榕荫”的绿化主题空间。
(4)活力阳光沙滩区――白沙湾试验段(张经3路――张经12路)
该区段长约3.5公里,周边规划有蓝色经济区、月亮湖旅游核心区、海洋文化主题公园。该区段现状海岸除自然沙滩外,东面海岸以自然海礁石为主。自然风貌优越,视线通透,效果佳,可为游客提供海滨特色娱乐、观光活动的天然场所。景观设计上提炼滨海景观路、游艇码头、阳光沙滩这三大元素,打造海西唯一的沙滩活力岸线,打开泉州旅游又一新门户。设计上为完全保留现状的天然沙滩,将道路北移50-100米,留出景观过渡带,采用“海浪”柔和曲线元素作为设计构成,使沙滩、绿地、道路、建筑等不同的环境区域在空间上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形成一体化概念。(图11)
3、滨海路景观设计的亮点
滨海路旅游景观带将是泉州城市景观特色的展现地,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游览休息、海面活动的场所。我们将自然景观要素与人文景观要素进行了组织与塑造,通过与泉州现状旅游环境的结合开发,营造出具有时代感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滨海旅游空间。泉州滨海路景观不仅会是城市功能需求的直接反映,还将是城市生态结构和人文结构的深层次综合体现,它将不仅是一个人工形式的美,还是自然生态系统和功能良性循环的美,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发展之上的文化意蕴的美。
四、结语
城市滨海区已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及城市开发中的关键区域,而滨海路景观带作为滨海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文化、景观、生态等多种功能和作用。本文以泉州市滨海路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提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以探求城市滨海路景观带建设的最有效途径,提高滨海城市的形象及滨海路道路和景观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五、参考文献
[1] 李娜. 大连星海湾与黑石礁滨海路地区规划问题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2009(6).
[2] 刘冰,刘陶冶,王牧. 国内滨海路景观带规划初探[J]. 山西建筑,2012,38(1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