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精益生产对制造业的重要性范文

精益生产对制造业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精益生产对制造业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精益生产对制造业的重要性

第1篇:精益生产对制造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自动化;精益生产;减员增效

中图分类号:TP31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中国家电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为消费类产品的支柱产业,因此,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常常需要通过家电业来体现。在近几年,我国的家电制造业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我国更是成为了全球家电制造业的核心。但是金融危机的到来使我国的家电制造业不断落后,作为消费类电器制造业在现阶段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我国自动化制造技术特点

1.1强调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在精益生产中的自动化技术对于人力资源尤为重视,员工的智能和创造力被看作一个企业实现精益生产最重要的成功因素,也是未来企业持续发展的有效动力。

企业实行精益生产时,会将的所有职工一视同仁,把他们放在同等的地位对待,对于员工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会极为重视,尊重员工的每一个想法。精益生产方式对于职工的培训上岗也格外重视,通过培训,企业高层可以看到每一个员工的潜力并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企业中创造出最好的业绩。当然,团结合作也是精益生产中的要求。在确立企业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在精益生产中对于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划分是比较模糊的,但是却格外要求各职工相互间协作,共同合作完成工作,创造效益。

1.2精简和高效

精益生产的目的在于有效减少企业生产时过多占用的资源,从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对于企业生产来讲,精益生产是一种理念,一种生产上的战略。精益生产中的自动化技术具有精简高效的特点,同时又以顾客为出发点充分满足其需求和期望。

把顾客的需求作为企业经营的出发点,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具有重要影响。精益生产中的自动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生产的均衡化同步化,保证了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降低了环节上的浪费,从而实现了柔性生产和“零浪费”,并最终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经营业绩。

1.3业务控制观的改善

传统大批量生产方式中的自动化技术是基于用人制度的雇用关系,在工作中强调的是个人工作的高效分工。但精益生产源于日本,又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在精益生产中的自动化技术强调的是工作团体的协调合作,这样可以防止个人工作对企业产生的负效应。这样就可以消灭业务控制中的浪费。

传统的生产方式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定量次品看作生产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但实际上这些次品完全可以通过在精益生产中使用自动化技术来减少,通过组织的分权与人的协作,便可以消灭次品带来的不良效果,次品也会减少,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我国自动化现状及问题

2.1企业信息传递方式落后

精益化生产是以Internet/Intranet 的供应链为基础的管理模式,要在精益生产中发展自动化技术就需要充分利用 EDI/Internet,但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企业信息传递方式还是较为落后,缺乏科学的合作对策与委托实现机制。

因此,精益生产中的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普及面也很窄,除了大学和科学院所,只有一些大型企业才能使用精益生产中的自动化技术,在他们的使用过程中还缺少对精益生产中的自动化技术的深入调查,对于精益生产所产生的反馈信息未能进行收集总结。

2.2未能与企业实际结合

企业推行精益化生产方式是一个较为重大的策略改革,需要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具有企业特色的精益化生产方案。但是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企业外部资源利用低,在与供应商的合作上也未能形成共识,依然沿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选择供应商时也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讲是极其不利的。精益化生产中的自动化技术只有与企业的改制、改组、改造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2.3工作人员的理念认识错误

精益生产中的自动化技术是一个复杂的实用技术,需要工作人员对精益生产方式的基础和条件拥有深刻的认识。但现在的大多数企业都对精益生产的基础与条件概念模糊,这直接影响了企业在精益生产中推行自动化技术的改善。精益生产中的自动化技术需要一个持续改善的过程,但国内很多企业忽略了持续改善的重要性,对精益生产方式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企业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建立完善的制度。

2.4职员的职能分散

我国许多企业在推行精益化生产方式时,没有对质量管理、技术改造、市场研究、等方面按职能划分,职能比较分散模糊,有些企业甚至成立所谓的专门的领导机构,各行其是,这对于企业实行精益化生产方式中的自动化技术是极其不利的。

在应用精益生产时,有些企业没有深入了解精益生产的背景及其特定环境,只是凭借印象地对精益化生产中的自动化技术生搬硬套,有的甚至只采用一种技术,使精益生产的推广应用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甚至产生了不良效应。调整精益化生产中的自动化技术需要经过持续不断的改善与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整体化效益的提高。

3.我国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一直以来,企业都是希望通过管理思想上的先进化、标准化来提高生产的效率,并且降低生产的成本使生产得以提高,获得更大的效益。而精益生产模式正是为企业提供了这样的一种方式,在精益生产中使用自动化技术使企业的生产线快速发展,对生产技术以及生产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目前的环境下,我国的精益生产理论和方法随之广泛应用传播。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精益生产中更是促进了我国自动化技术的提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就我国目前自动化技术的遍及度来看,我国企业为了实现精益生产首先要做到的是减员增效。因为现在的很多企业都存在人浮于事的现象,工作人员很多,事很少,实际需要的人员多于目前的岗位,这无疑对企业效益造成了影响。事实上,企业应该对工作人员要求提高效率,达到用最少的人获得最大的效率,从而得到最高的效益,这才是一个企业实行精益生产的最终目的。

精益生产普遍应用在自动化产业上,它使自动化技术可以由大量生产过渡到精益生产,精益生产对于企业来讲最大的好处在于它有效地减少了浪费,通过在精益生产中使用自动化技术可以精确地定义生产的价值,减少各环节上的生产消耗浪费。将精益生产中的自动化技术进一步发展应用到产品开发、制造、采购和服务顾客各个方面,从长远来看,便可以为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

4.结语

当前,精益生产中的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发展还相对落后,但在近几年的发展下还是有所进步。在精益生产的理论研究上,我们不能盲目借鉴,更应该结合我国国情对精益生产中的自动化技术进行完善改进。精益生产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必经之路,如何在企业更好地实现精益生产模式自动化技术,需要整个企业的共同努力,只有始终坚持,才能实现目标。

参考文献:

[1] 姚福生,王仁康. 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制造工程——关于先进制造技术的再思考[J].现代制造工程, 2001

第2篇:精益生产对制造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匠精神;职业素质

[DOI]10.13939/ki.zgsc.2016.32.212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以就业为导向,为一线生产、管理和服务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专门技术人才,职业素质包括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两个方面,而职业精神涵盖职业态度和职业理想等方面。目前国内的高职院校大都重视对学生职业技术技能的训练,常常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当前我国进行经济转型升级,开展供给侧改革,尤其需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

1 工匠精神的内核

工匠精神不是指具体的技能或方法,而是指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其核心是对产品精益求精的信仰和良好的敬业精神。互动百科认为:“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会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追求极致和完美,在专业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专注、敬业、专业、坚持等都是工匠精神的特质。因此,真正的“工匠精神”应该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的统一。而这是当前我国所缺乏的东西。

2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在工匠精神培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是对人的技能和素质的全面培养,只有树立立德树人的标准,才能真正将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职业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也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灵魂,而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以工匠精神为本,就是将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的途径,也才能培养出德艺双馨的技能人才,并提升职业教育的人文价值和思想内容。

我们提工匠精神,就会自然地想到瑞士的手表、德国的机械,正是由于这些国家对工匠精神的坚守,才创造了众多名牌和名企。在德国,除了众所周知的宝马、奔驰、奥迪和西门子等品牌外,尚有众多“术业有专攻”的中小企业,他们立足本职,在细分市场的产品上通过不断积累和创新,从而成为市场上的领头羊。

尽管我国古代有鲁班等类似的工匠,并创造出一些历史奇迹。但在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为了追求速度和规模,重视产品生产的数量和成本,而对质量重视不足,工匠精神的衰落就在所难免。工匠精神的衰落,也影响到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甚至对学生的就业观和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企业必须明确在当前产能过剩的经济形势下,不能再依靠过去产能不足时的生产方式,单纯依靠速度和规模取胜,应该像德国、日本等企业一样,致力于打造百年老店,营造培育工匠精神的环境,主动担负起育人的责任。一些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提出了“有才有德提拔重用,有才无德慎重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的原则,这也充分说明了德在企业招聘和使用员工中的重要性。因此,在企业和员工都只有短期目标的前提下,企业短命的现象就成为了必然。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大型企业平均寿命只有7到8年,而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而日本企业寿命超过200年以上的企业有3000多家,德国有800多家,而我国有150年历史的企业仅有6家。职业院校要正确把握传技和育人的关系,重视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的教育培育,尤其要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教育和培养,从而使学生的技术和个人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成为德艺双馨的人才。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应当成为职业院校教学的指导思想,也应该成为教学改革的方向。

3 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育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科技部部长万钢认为,工匠精神的培育要从职业教育抓起。

国际上德国和日本能在高端制造业中长期领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职业教育中十分重视学生的工匠精神。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可以说,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既顺应了国际制造业发展的趋势,也有利于适应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保障学生未来职业长远发展的要求。

首先,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需要工匠精神。目前,“中国制造”成为国外粗制滥造的标签,其根本原因就是制造企业缺乏工匠精神,进而导致不少消费者到日本抢购马桶盖、水壶,到香港等地争抢奶粉。事实上,120多年前的德国产品进入英国,同样被贴上了德国制造的标签,作为假冒伪劣产品区别于英国产品。日本数十年前的制造业同样是假冒伪劣成风,导致消费者维权组织在报纸上进行曝光相关企业。尔后,德国和日本企业开始重视产品质量,重视工匠精神,打造企业品牌,从而确立了在国际制造业的地位。我国制造业占GDP的三分之一,占据出口总额的90%,我国要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必须弘扬工匠精神,这也是世界工业4.0的必然要求。

其次,工匠精神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德国和日本企业重视工匠精神,对产品精益求精,重视品牌质量,因而使得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工匠精神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潮头的利器,也是企业获得基业长青的法宝。需要说明的是,工匠精神作为企业的价值观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我国企业过度追求99.99%的质量会导致成本上升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那么工匠精神就会被放弃。因此,要把工匠精神与企业经营战略协调运作,才能使企业质量、品牌和效益得到较好的协调发展。

最后,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目前一些职业院校领导把学校看作技术工人的流水生产线,重视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忽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忽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目前职业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无法满足市场需要,但工匠精神的缺乏至关重要。因此,重视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新导向,以工匠精神培育学生,也成为学生成才的市场需要。

4 工匠精神的培育策略和途径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燃起一把火。高职院校领导应在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基础上,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从多方面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为学生点燃敬业精神的火种。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培育:

(1)从职业教育培育目标看,将工匠精神纳入职业道德教育之中。职业院校要着眼于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要求,完善职业精神的职业道德教育,正确认识工匠精神对于职业道德的内涵,充分理解工匠精神对于学生职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积极改革职业教育的内容,为加强职业教育的改革提供指导,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态度,提高职业技能。国务院从2015年起设立了“职业教育活动周”,以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战略的实施,更需要大批工匠人才。职业院校应抛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培养体制,建立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体系,以学生的就业和企业的岗位需求为目标,培养既具有较强职业技能又具备良好职业精神的高素质学生,提升培养质量,让教育回归到教育本身。事实上,工匠精神的培养,是全新教学理念的挑战。

(2)将工匠精神纳入专业教育教学中。专业教育是培养工匠精神的主阵地,职业院校将工匠精神渗透到具体的专业教育中,使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工匠精神在专业教育中,可以结合具体的行业和专业特点,分析本专业所需要的职业精神,并纳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考核中,从而使学生在专业教育中逐渐形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素质。

(3)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心传身授”教学涵养工匠精神。在理论教学中教师讲授职业精神的重要性,难以让学生形成亲身体会。而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具体实践能体会到工匠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并逐渐作为自身的职业追求。在实践教学中“心传”是内在精神的熏陶,对于受教育者来说,需要不断学习领悟和体会。而“身授”则是师生共同参与实践,躬身力行有利于营造工匠精神的体悟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西方的学徒制度就是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提高技术能力和水平,逐渐形成严谨专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通过打造校园文化熏陶工匠精神。通过开展演讲比赛、展览等活动营造校园文化,从而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拓展其知识面,有助于职业精神的养成。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传播工匠精神,学生通过参观和实习等走出去和请企业专家进校园上课的方式,发挥本校优秀毕业生的榜样力量,通过优秀毕业生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爱岗敬业,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工匠精神的职业素质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工匠精神得以更好的弘扬和传播。

5 结 论

美国作家亚力克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信仰,是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的源泉。我国要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需要有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优秀职业技能的工匠。要重塑工匠精神,职业院校要走出忽视职业素质教育的误区,从职业教育目标、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入手,营造校园文化,通过企业和职业院校联动,以工匠精神的培育为本,积极传播和弘扬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的土地上开花结果,才能真正使我国的制造业在工业4.0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吴寒.做产品需要工匠精神[J].创业家,2015(5):108-111.

[2]杨佩昌.德国的竞争力来自何处[J].领导文萃,2013(8):95-97.

[3]薛栋.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3(34):94-96.

第3篇:精益生产对制造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精益建造;质量隐性成本;工程项目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1-0260-02

1 前言

尽管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出现了很多好的工具和技术,但是建筑业仍然存在着一些老问题没有得到彻底地解决,例如生产效率低下、建筑质量不尽人意、建筑成本居高不下以及职业安全比其他行业差等问题。而建筑工程项目质量隐性成本又是其中突出的一个环节,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对企业的影响的确是不可忽略的,而且往往是十分严重的。它会造成企业质量信誉下降,导致市场占有率降低,由此造成的无形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传统的成本管理办法对它收效甚微,而精益建造的实施则可以很好的消减这种成本。

2 隐性成本概念和精益建造理论

建筑工程项目隐性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它从项目管理的视角来入手:先假设在现有条件下有一种最佳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状态,这种资源组织形式可以最具生产力,那么现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机会成本就是建筑工程项目隐性成本。因为建筑工程项目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建筑工程项目隐性成本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量。总的趋势是不断升高的,但也有短期回落的可能。优秀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式就是一个不断降低管理隐性成本的闭环过程。完全消除建筑工程项目隐性成本也是不可能的。它只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成本视角,即一切可能的改善都是一种成本,没有达到最好就是一种成本付出。它要求管理要不断地逼近完美。

精益建筑是一种建筑施工管理的新方法。目的是将精益建筑的原则和技术组合运用在新的工程项目整个过程。不同于现在使用的一些建筑施工管理办法(包括从设计到建造的流程)和纲领性的改进方向(比如协同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黄如宝,杨贵,2006)将精益建造定义为:“精益建造是一种基于生产管理理论,旨在建设项目交付过程中以价值流为中心,运用专业的技术和方法,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和浪费最小化的建筑生产管理模式。”精益建造为一种基于操作工程项目传送的系统提供了基础。这是一种起源于日本丰田的生产系统,这种新的设计和固定资产形成方法使得复杂的、不确定的和快速的工程项目的重大改进成为可能。

精益建造的主要特点在于:首先精益建造有完整的传送目标的体系,可以更好地达到项目的目标;其次精益建造以顾客的最大化价值为项目的最大目标,使消费者的价值得到更好的认定、创造和传递;另外设计与施工一体化,进行可变性控制,减少浪费的产生;最后这是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精益控制,运用一种动态的控制,更好地保证项目预定目标的实现。精益建造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TFV理论的基础上的,并主要从设计管理、施工管理、流的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展开,其中包含了LPS、VE、4D等精益的方法和技术,从而形成了比较全面的理论体系。

3 精益建造如何实施

精益建造的实施思路可以分为如图所示的三个层次:过程重建层、组织重建层和观念重建层,最后实现从原有系统向新的系统的转变。观念重建层是指通过对精益思想以及精益建造理论与技术的认识,改变建设领域管理者与从业者的传统思想观念中不合理的地方,从而使得精益建造的实施获得广泛的理解和支持。过程重建层是指用精益建造理论代替原有项目管理理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建设领域管理者或从业者逐渐摒弃原有的管理方法、施工技术,引进与采用新的方法技术,如精益建造辅助技术LPS、VE、JIT等等。组织重建层是指适应新系统的要求改革原有的组织系统,为精益建造的实施提供应有的组织保障。

这里有些重要的不同在精益建筑和当下的做法之间。在两种方法中设计大纲都是准备好的,例如:设计开发、工程、原料采购、建造和安装。在精益建造中,在每个活动中的工作都是不同的并且精益建造增加了两个基本的内容,解构化工作和生产控制。

设计在当下的方法中趋向于连续的,首先要决定的是要建造什么,考虑到为以后留下什么或者是周期性的回顾施工能力。在精益方法下,在零时间交付的压力下要求产品和过程设计的一致性。工艺流程设计要考虑怎样让工作完成,它构筑了工作流。这些包括了决定工程将会被怎样分解成小的阶段和在每个小的阶段如何工作将会和其它的相协调。工作结构(工作分解图)需要从这些组织中输入谁的表现是独立的(关键路径)。这也意味着一些关键的采购将会比传统方法早的多,甚至在设计和建造前。

生产过程控制的实施在工程项目生命期之前是精益建造的第二个特征。生产过程控制直到最近才成熟起来,并且在传统制造业上的实施于施工上的实施是不同的。生产过程控制包含总生产计划、材料协调、工作量控制、工作指令和生产单元控制。与制造业相比,建筑业使用不同术语和不同的概念模型。

在现在的施工管理中,“计划”是在工程项目执行过程中必须遵守的约束条件,如:产品预算、工期表和其它详细说明的步骤。一旦生产开始,管理将专注于“控制”,也就是以技术规范为背景来监控性能,这种校正过程是要符合性能的。在制造业和精益建造,计划被定义为成功的条件和为了达到它们所采用的生产战略。控制是由为了让项目能够符合计划。控制在传统制造业被设想成为逐渐增多的明确的材料流和信息流的形成,也就是说实际生产流程,大多数直接生产的执行是按专家指导根据合同进行的,它造成了对未来可能的需求的影响,项目和施工经理认为控制就是执行合同承诺,即使当“合同”存在于同一个机构的不同职责部门,制造业的控制正在向前发展。它监控和直接作用在生产流程与简单的结果观察,建造控制监控结果并且接下来尝试追溯到鉴定造成错误的原因部分。

建造控制模型实际上是一个工程控制模型或者是合同管理,不是生产控制。控制完全是为了让项目符合计划。在建筑业,直接对产品的控制被看做是仅仅发生在生产单位内部的事件,而不是为设计或者建筑工程管理原则。换句话说,总承包商、分包商或者部门怎么完成工作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这和他们是否符合合同是不想干的。建筑工程项目因此可以说没有自己的产品控制理论。

实施精益建造是一个启发式的过程,它从生产控制心理模型开始。首先分散决策;其次控制过程;然后管理生产能力而不是注重速度;最后是改善可靠性。

4 精益建造对质量隐性成本的控制

在质量成本分类中,隐性质量成本发生在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消费者一方,有着脱离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共性。假如企业出于成本节约的考虑允许一定的质量瑕疵存在,那么由于有缺陷的产品流入市场而造成产品商标形象受损,因此进一步影响未来市场份额,导致销售收入降低,这样的可能性不仅存在,而且将会长期持续,其损失额实在难以估量。有些学者把这类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质量问题导致的损失称为“隐性质量成本”。隐性质量成本表面上看是生产厂家外部损失成本的表现,但实际上它是由于预防、鉴定上的投入不足造成的,其表现为违背“适用性”的各类质量成本的汇总额。它未必只是表示为生产厂家承担的成本,有些暂时由消费者不得不承担的成本最终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隐性成本虽然实际并未支付,但发生后无形中同样等同于提高了产品成本。所以,重视和控制隐性质量成本的发生,必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方面在以“用户满意”为先导制约因素的现代产业社会中的重要性愈来愈突出。隐性质量成本的分类。基于隐性质量成本的涵义,日本学者伊藤嘉博指出,隐性质量成本大略有以下三类:由于产品质量未能反映消费者需求,生产厂家所遭受的损失;由于产品质量低劣使消费者负担的成本;为确保和维持“过剩质量”(消费者不需要的多余的质量),生产厂家所负担的成本。

由此我们发现精益建造对建筑工程项目隐性质量成本可以进行很好的控制。精益建造不是以财务目标为驱动,而是通过确保项目成功实现所需要的必要条件以及持续地学习和改进来交付项目,直接体现了MBM管理思想。因此成本管理也应实现从财务指标为基础的MBR管理思想向非财务导向MBM管理思想的转变,注重过程控制,以建筑产品的特征和标准例如生产周期、生产过程以及顾客满意度等为监控目标,并通过成本管理协调各参与方的利益关系,建立起高度合作和信任的伙伴关系,促进项目的成功交付。实施精益建造的过程就是持续改进、追求尽善尽美的过程。因此基于精益建造的成本管理也应是一个无穷尽的降低成本的过程,成本管理不再设最低底线,而是采用各种方法尽量地降低成本。这和质量隐性成本的特点也是十分契合的。

5 结论

精益建造是用一种新的方法去思考和行动,它在欧美的许多国家都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美国、丹麦、英国等。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通过精益建造在控制建筑工程隐性质量成本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有效的推动中国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从而提升在建筑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第4篇:精益生产对制造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物流; 精益; 6西格玛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质量和速度都成了企业制胜不可或缺的条件。传统的精益管理是一种消除浪费、提高速度与生产率的方法,关注流程速度与效率的方法,主要偏向于对企业流程速度的改善,它衡量的是,为满足客户要求而进行的操作的迅速性;而6西格玛则是一种消除缺陷并减少流程波动的方法,主要偏向于对企业流程质量的控制,它衡量的是为满足客户要求而进行的操作的可靠性。因此,只有精益或者6西格玛都不能使企业在质量和速度两方面达到世界级企业的目标,精益6西格玛应运而生。

1. 精益6西格玛

虽然6西格玛方法和精益生产方式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如:两者都需要高层的支持、都属于改进的方法、都可以应用于所有领域、都强调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都采用团队的方式实施改善、都具有显著的财务效果、都关注顾客的价值和需要。然而,我们还是要把这两种质量管理的方法结合起来,得到一种更有效的方式和行为。

精益6西格玛是一种方法,通过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快流程和改善资本投入,使股东价值实现最大化。如果企业中实施了其中的任何一种管理方法,不久就会发现需要另外一种管理方法来相互配合,所以将精益和6西格玛相互融合就能发挥最佳效果。因为,精益6西格玛能够更有效地直接降低成本,效果远胜于以往的任何改进方法,关键在于它同时兼顾了质量和速度两个因素。因为:

精益不能用统计的方法来管理流程

    单靠6西格玛无法显著地提高流程速度或者减少资本投入

    一家公司如果要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快响应速度,就必须同时拿起精益和6西格码这两件武器,消灭影响关键质量因素的问题和时间陷阱造成的延误。

精益6西格玛内容广泛,概括起来主要有四大要素:

     在更短的时间内为顾客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即靠速度和质量取悦顾客。包括以下

四点含义:第一、在市场上做得最好的公司是能够在顾客的角度看问题并及时满足其需求,顾客是决定质量的唯一因素;第二、减少任何不满足顾客需求的东西;第三、保持产品、服务和过程的一致性与稳定性;第四、要提供最低的价格而要盈利的唯一办法是改进质量和速度。

     改进流程,消除缺陷,减少波动。包括以下五点含义:第一、大多数质量问题存在

于过程中而不是人;第二、改进的方法有工作程序文件化、检查工作步骤间的传递、教会员工持续所需的知识和方法、减少质量和速度的波动、改进速度。第三、波动是缺陷的主要来源,波动决定西格玛水平;第四、改进过程就是提高西格玛水平;第五、必须成为一个用过程概念来考虑问题和后果的人,即过程思考者。

     团队精诚合作以获取最大的产出。包括以下两点含义:第一、协作的技巧有:倾听、

头脑风暴、讨论、整理想法和决策;第二、高效协作为:设定目标、明确责任、处理冲突、关注决策的制定、确保会议高效、培养持续学习、与其他团队协作。

     所有的决策都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包括以下两点含义:第一、使用数据的障碍有:

缺少现成的数据、在收集和分析数据方面缺少训练、人们使用数据只是为了惩罚或奖励员工而不是改进流程;第二、数据包括结果数据(顾客满意度、财政收支等)和过程数据(速度、交付期、质量、缺陷等)。

如图一所示:

 

 

   精益6西格玛

顾客满意

改进过程

 

质量

 

速度

缺陷和波动

 

流程

 

 

团 队

合 作

                数据和事实

 

 

 

 

 

 

 

 

 

 

 

 

 

图一:精益6西格玛四大要素

2. 精益6西格玛物流

把精益思想和6西格玛方法应用到物流领域就有了精益6西格玛物流,这样就有机会来降低物流网络的成本,并且提高物流网络的绩效质量。精益6西格玛能为物流网络提供下面的功能:

     是一种战略,能够在生产设备刚好用完特定零件后,将原材料添加到生产设备中;

     实际上是一中配送职能,它只生产定购的产品,而且它的补充库存只用来替代已销售的货物;

     能够帮助你平衡需求和资源,并且帮助你减少供应链各阶段的库存。

只要公司采纳精益制造,那么毫无疑问,他们必须实施原材料的拉动系统来支持制造

流程。在设计物流网络时要重点考虑以下六个方面,只有有效地集中于整个供应链的关键部分,精益制造商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即尽量降低库存级别,平衡原材料流量,增强灵活性,并最终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运输设计和交付频率。对于大多数企业和所有制造商而言,运输成本至关重要。过

去,人们一度认为入境运输是不可避免的灾祸,而且只是一种交易的成本。但是现在,精益制造商们意识到,精益入境运输网络实际上具有战略意义,而且是支持原材料流入精益工厂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入境运输的下列领域,以减少安全库存和循环时间:加快每位供应商的交付频率、减少厂际转让、减少工厂拖车场内拖车和原材料的等待时间、清除重复和无效的销售渠道、减少和预防运输损失、执行等量连续的工厂交付、减少运输设备(因为资产利用率提高)

加快交付频率在精益环境中起着特殊关键的作用,因为精益原则取决于实现零库存目

标的众多连续交付。这就意味着制造商必须打破传统的以卡车为单位运送原材料的习惯,渐增的交付频率降低了每批交付货物对工厂的空间要求。加快交付频率的第二个好处是在质量保证和发生低劣质量意外时提高质量,通过减少原材料库存和加快交付频率,供应商能够得到更迅速的反馈,其中包括单独交付大批量货物时可能一度隐藏的质量问题。

    各种零件的批量。由于精益网络内部所有供应商的交付频率提高,所以他们运送给制造商的批量更少了。缩减批量的主要挑战存在于制造商的内部,存在于采购和生产控制部门之间的职能障碍之中。一般而言,采购部门认为批量越大,折扣就越高,运输费用就越低。因此,精益环境的所有职能领域都毫无例外地被灌输以原材料采购“总成本”的思想。采购部门单独考虑的运费只停留在表面,因为只有压缩整个系统地成本,股东价值才能得到优化。其次,缩减批量如此重要地原因是它降低了来自制造商和供应商地需求型式偏差。

    可回收的包装。可回收包装是实现供应链和制造流程中零件流动地基本工具之一。如果不采用可回收包装,入境运输路线地优化设计根本就不存在可能性,因为开始设计有效路线时,我们必须对每位供应商地空间要求有精确的了解。要想达到这种精确程度并且充分利用拖车空间,我们应该了解每种零件的所有装载特性:每批的零件数以及每托盘的批量数、包装的堆叠度和损失的敏感度、零件和包装之间的兼容性。

    各种零件进入工厂的等量流动。精益制造业依赖通过生产流程拉动的稳定且一致的原材料流,拉动对于设计精益入境物流网络也很重要。只有执行等量交付,制造商才能够优化空间要求,尽量减少材料加工,并且降低总成本。而且,拉动还允许供应商开始利用精益技术,而不是大规模生产技术来制定自己的生产进度计划,因为零件是在这一天中一点一点从供应商那里运来的,而不是每天一次运来一大批。总之,等量实现了供应链各节点需求形式一致,工厂交付频率高,以及物流成本最优化。

     流水线的可见度和意外计划编制。精益制造商需要的信息包括原材料何时到达工

厂,以及原材料在特定时间在供应链中所处的阶段,原材料和成品库存的生产状况。许多有效地技术和系统能够帮助他们管理上述功能。对于精益制造商而言,流水线的可见度在企业内部至关重要。实际上,它对供应链的所有参与者同等重要。供应商、物流合伙人和制造商都必须了解工厂的入境货物是什么,工厂正在生产的产品是什么,供应商在特定时间可提供的货物是什么、。如果无法掌握这些,在物流方面执行精益可能会使制造商陷入次优化的境地,因为在不了解流水线的情况之下盲目地缩减库存很可能导致某时间点地原材料短缺。

     物流测量系统。物流测量系统是物流网络地质量保证,反映特定精益战略地总体目

标,有利于改进物流网络设计的信息流动。因此,我们应该执行下列的测量尺度:每位供应商的交付频率、供应提前期、供应准时性、供应批量、交付间隔、拖车和司机的利用率、供应商和制造商对原材料的空间要求、供应链的总库存量、原材料的等待时间、供应商的订单填充率。

    通过对这些关键要素的测量,精益专家就可以划分出影响入境网络精益特征的物流偏差。尽管还应有其他更为传统的物流测量标准,但是上述衡量标准针对的是系统的精益特征。只要有效利用上述测量标准,相关各方就能够区分出改进机会并且划分出优先处理的领域。

3. 精益6西格玛物流的挑战

在企业内部实施精益和6西格玛无捷径可走,实施精益6西格玛物流也是如此。有些人可能争论说精益6西格玛所带来的收益并不象外观表现的那样丰厚。比如:下游的制造商可能将保留库存的要求强加给上游的供应商,这样,总支出额不会出现实质性的变化,而该项费用最终转嫁给了产品成本,因此,我们要强制厂商在交易的某个阶段承担库存支出。

这种评论是很有意义的,但是他们忽视了一个关键要素,即筛选精益6西格玛供应商,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我们要将这样的供应商当作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其主要目标就是让供应链的所有参与者都实现精益原则,从而真正将所有的物流支出从系统中清除出去。

只要公司在整个供应链中实施精益6西格玛,公司各职能部门成本结构中的支出就会得到压缩。许多活动驱动因素及相关费用都包含在物流职能部门的范畴之内。物流在所有行业中起着关键作用,而且它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进取的公司意识到自己在制造业和销售业的竞争已经成为过去,而他们现在正投身于供应链级别的竞争。精益6西格玛系统试图通过削减库存来优化物流职能,从而减少诸多由保留库存而引发的支出。一旦公司真正将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供应链依次连接起来,成本就会降低,质量就会提高,而且利润也会增加。

 

参考文献:

[1]迈克尔·L·乔治编著,方海萍,魏青江译. 精益6西格玛[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2003:219-262.

[2]郑吉春,李尹松. 精益物流与敏捷物流的选择策略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29-32.

[3] Leach, Peter T. Making Logistics "Lean"[J]. Air Cargo World,2004;3(10):36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610031

第5篇:精益生产对制造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汽车企业 供应物流 Milk Run 精细生产

汽车制造企业的生产需要采购上万种零部件,所对接的是上百家供应商,这一行业特点使得其供应链最为繁杂,其供应(入场)物流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可想而知,因此采取何种合理的物流模式,已成为汽车行业提升企业竞争力和顾客服务水平,增加企业盈利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基于供应链管理视角,针对Milk Run模式的优越性,旨在分析Milk Run思想在解决传统供货模式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实施对策。

1基本理论

1.1 Milk Run概述

Milk Run也称为牛奶取货,起源于英国北部的牧场,是为解决牛奶运输而发明的一种运输方式,卡车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路线在一次送货中将装满牛奶的奶瓶运送到各家门口,待原路返回牛奶场时再将空奶瓶收集回去。之后逐渐发展为制造商用同一货运车辆从多个供应商处收取零配件的操作模式。具体方式是:每天固定的时刻,卡车从制造企业工厂或者集货、配送中心出发,到第一个供应商处装上准备发运的原材料,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路线到第二家、第三家,以此类推,直到装完所有安排好的材料再返回。这样的模式省去了所有供应商空车返回的浪费,同时使物料能够及时供应,发运货物少的供应商不必等到货物积满一车再发运,可保持较低的库存,以便最大程度地实现JIT供应。如图1所示。

1.2 Milk Run模式的优点

Milk Run运作方式是多频次、小批量、及时拉动式的取货模式,将原先的供应商送货的推动方式转变为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拉动方式,呈现出如下优点:

(1)柔性的取料路线设计有利于准时供货,使取货、到货窗口时间计划更合理,增强对市场需求的迅速反应能力;

(2)Milk Run有利于运输效率及容积率的提高。在相同货运量下,运输总里程大大下降,满载率在计划和实施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从而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3)通过小批量多批次的运送,能够及时发现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问题,并且得到迅速的解决;

(4)Milk Run由整车厂委托专业物流运输承包商进行运作,保证了安全供货,使得汽车制造企业可以专注于核心业务,缓解供应商管理的压力。

2Milk Run在我国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

Milk Run模式在国外汽车上游供应链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通常的做法是将此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由其设计Milk Run的路线和方案,然后到不同的供应商处取货,再直接送到总装厂。许多国际知名的汽车制造商,如丰田、福特、通用、戴姆勒―克莱斯勒,均采用了Milk-Run模式的供应物流,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内最早是汽车制造业(上海通用、东风日产)使用的一种物料集货模式,随后北京吉普等汽车企业也陆续引用这种物流入场模式,但在实践中,Milk Run模式在不同汽车企业中的应用成效并不相同。

上海通用汽车与汽车物流服务商安吉天地(Anji-TNT)合作,引入并实施Milk Run项目。安吉天地作为第三方物流商,根据预定的路线,在预定的窗口时间内完成向各供应商的取货,同时按照计划提取空料箱、料架,再次抵达供应商处将其返还。采用Milk Run模式后,节约了运输公里数,提高了装载率,据上海通用的财务分析显示,每年可节约零部件运输成本30%以上,同时可视化管理和定位系统的运用,提高了对日常运作的实施控管能力和预测能力。

广州风神物流公司导入并试运行的零部件调达物流(即采用Milk Run的形式),根据需要设置了线旁仓库,由广州风神物流公司统一管理,为东风日产提供JIT的服务,为整车厂物流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与中远物流有限公司于2004年签署了Milk Run物流服务协议,该计划预期可以节省10%的运输成本,库存可由原来的15~20天降低到2天,库存面积减少80%。然而在实际运作中,由于北京吉普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突发事件,生产计划调整无序,而其与供应商的协同合作程度不高,供应商的生产和供货计划跟不上,导致零部件不能及时到位。因而最后也只沦为干线运输而已。

3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引用Milk Run失败的原因

在实行Milk Run模式的实践中,有些汽车制造企业有效地降低了成本,优化了供应物流运作,而有些企业则未取得预想的效果。而据有关部门统计,除了国内少数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引用Milk Run供应物流管理模式取得较大成功之外,大多数企业引进后的成功率都不高,这里存在多方面的原因。

3.1 外部原因

3.1.1国内相关理论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国内理论界和实务界对Milk Run相关理论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大多数都还停留在Milk Run的运作模式上,主要采用实际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讨Milk Run方式在JIT模式中的应用问题,或者针对Milk Run模式的理论介绍、实施中路线设计和运输车辆参数的确定等问题进行研究,对一些较重要和操作性较强的方面,比如Milk Run的运作条件及成本节省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3.1.2 国内交通状况有待改进

国内第一次以北京、广州、成都等25个城市为单位,对城市交通的通畅度等进行全面度量的《中国城市畅行指数2006年度报告》显示,2006年城市畅行程度得分为54.1分,未达及格线,表明城市交通正处于拥堵处境。这导致了企业对路况把握难,到货时间的精确计算难度大。而Milk Run对取货、到货的时间要求严格,否则难以很好地支持制造企业的JIT计划。国内交通状况还不完善的状况给Milk Run的成功实施设置了一道障碍。

3.2 内部原因

3.2.1制造厂生产计划性较差

一般而言,JIT和精益生产模式能够顺利执行,对制造商提出的基本条件就是其生产计划需要具有计划性。但是国内汽车制造业常常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市场预测不准确或生产内部的缺陷等导致无法指定连贯的生产计划,进而导致各种物料的需求时间、数量和种类常常无规律发生变动。这就导致了供应商很难根据汽车制造企业的需求生产和运送物料。

3.2.2供应商积极性差

采用Milk Run模式,可以更好运行汽车制造企业的JIT和精益生产模式,把汽车制造企业本身的库存降到最低。然而为了防止断货的危险,制造企业仍然要保证一定量的物料库存,因此作为强势的制造企业往往会要求供应商提高安全库存,以保证每次都能够顺利取货。这加重了供应商的负担,如果制造企业没有与之协调或提供补偿,则容易挫伤供应商的积极性。

3.2.3自有车队处理棘手

Milk Run模式对于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的要求较之前高,因而大部分企业都是外包给第三方或者与第三方合作建立合资公司。外包之后必须要处理原有车辆和人员问题,这就导致了制造企业内部在实施Milk Run时会产生较大的阻力。

另一方面,供应商原来送货也是使用自己的运输车队,已形成了很多小供应商的车队靠大制造商供养的局面。而一旦采取了Milk Run之后,这些车队的处理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这也是导致供应商积极性差的另一个原因。

3.2.4信息交流不充分

精益生产下的Milk Run要求制造企业按照计划制定日/周/月需求计划,在预测、生产、组织上有问题或变动时应及时通知供应商,使供应商能做出适时的配合。同时由于Milk Run一般都外包给第三方,如果第三方不能掌握制造企业和供应商双方的生产和需求信息,就很难到达预期的效果。现实中,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和第三方物流公司之间往往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信息系统平台。而制造企业与供应商的信息化建设常常并不同步。这都给Milk Run的成功实施增加了难度。

3.2.5产品质量问题

精益生产和JIT思想一方面要求供应商提供的货物无瑕疵,另一方面也要求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应该零浪费,无不合格品。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则会导致生产的停顿和延迟交货。在现实中,由于供货时间严格,制造商往往不能派质检员去取货,同样供应商也不会派人随车入场交付,因此货物品质检验和责任就常常出现纠纷,如果有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参与的话,问题就更加复杂。

4我国汽车制造业实施Milk Run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4.1 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

在我国,第三方物流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与此同时,为了降低汽车制造企业的总成本,将非核心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汽车物流服务商已成为汽车供应物流发展的趋势。

4.2 建立汽车产业集群

汽车行业是一个关联度很大的行业,非常适合以产业集群的方式发展。在产业集群内采用Milk Run的方式可以简化Milk Run线路,节省运输里程,降低物流成本。特别是针对我国不发达的交通情况,通过产业集群可以较大程度实现线路状况的可预测性,得到较精确的到货时间,方便企业生产。

4.3 实现信息共享

当前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信息化基础,使用Internet、EDI、传真、电话等多种方式实现信息共享。制造企业应该将MRP运算后的采购需求计划以及日生产排程计划按不同的采购计划周期发送给供应商,供应商甚至可以参加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制定会议,对需求的准确性有更好的把握。通过信息的充分共享,减少供应链上的库存成本以及缺货损失。

4.4 提高制造商物料需求的计划性

没有计划性的物料需求常常会产生牛鞭效应,因此制造商应该加强与供应商的交流和沟通。制造商应该提前通过ERP或MRP系统,按照自己的生产计划,产生日/周/月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然后在计划的时间到供应商处取货。当然供应商也要配合制造商的计划在规定时间前备好物料,以保证Milk Run的车辆取到物料。

4.5 设置合理的缓冲库存

JIT和精益生产的目标是减少浪费,降低库存,但并不一定要制造企业都做到零库存。而是将安全库存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当然,对于用于缓冲的库存也要采取ABC分类法进行管理。重要的物料和距离远的供应商的物料的安全库存要相对多些,而本地的供应商则可以采取Milk Run满载后直送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张蕾.Milk Run方式的实践与应用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 马士华,林勇,陈志详.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 蓝青松,徐广卿.从传统运输迈入现代物流――入场物流的“循环取货”管理模式[J].上海汽车,2003,(8):18-20.

[4] 刘倩,吴寒,宋力.汽车制造企业供应物流的发展途径研究[J].中国市场,2008,(15):106-107.

第6篇:精益生产对制造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制造业 服务化 信息化

0 引言

制造业转向服务化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和结果。随着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对“顾客满意”的重要性认识愈加明确,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开始对设计产品的生命周期越加重视,不仅只关注实物产品的生产[1]。服务环节在制造业价值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主要实现了制造业的转型和提升,因此巩固强化了世界制造业强国的地位,对我省工业转型升级也有了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1 国际制造业服务化经典案例分析

1.1 IBM:从硬件制造商向IT服务商的成功转型 IBM经过十几年的整合,把一家单纯的硬件制造商转变成解决实质问题的供应商。自2005年以后,IBM公司服务利润连年增长高达10%以上,而公司收入所占比例也超过50%以上。IBM早在十几年前,在别的IT厂商大造PC时,IBM已经转型IT服务了。当所有IT厂商意识到IT服务战略的重要性的时候,IBM又悄然转入服务产品化策略。在IBM全球的营收体系中,大约有55%的收入来自IT服务。根据IDC的研究报告,我们不难看出,自2006年中国IT服务市场整体增长19.7%以来,市场规模超过950亿元,到2010年已经超过2000亿元。现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IT服务市场。面对如此巨大的空间,IBM提出了新的创新服务策略,即“服务产品化”的办法来把握市场,用全新的产品化的角度来对市场进行了解。这样市场的响应速度也会提高,当真正了解产品定义的时候,服务质量也就会提高了,这样真正意义上提高IT服务收益。

1.2 通用电气:资本服务为电气制造提供成长动力 通

用电气公司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全球24个国家共拥有113家制造厂,其产值中传统制造产值的比重高达85%,服务产值仅占12%。而目前,通用电气的“技术+管理+服务”所创造的产值占公司总产值的比重已经达到70%。

这个转变的根源在于韦尔奇实施的新服务战略,大力发展通用电气的资本服务公司,为通用电气的工业部门提供了成长动力。通用电气的产品包罗万象,从电冰箱、照明灯,到飞机引擎等都在其生产范围内。而资本服务公司的经营范围很广,从信用卡服务、计算机程序设计,到卫星发射,样样俱全。曾经有人估算,如果让资本服务公司从通用电气独立出来,它将以327亿美元的营业额名列“财富500强”的第20位。资本服务公司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设备出租公司,拥有900架飞机(这比任何一家航空公司都要多),188000辆列车(数量超过任何一家铁路公司),759000辆小汽车,12000辆卡车和11颗卫星,它还拥有美国第三大保险公司。目前,资本服务公司的经营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已经开始涉足于计算机服务业和人寿保险行业。这些数据可能不是最新的,但这些数据已经充分说明了通用电气服务业发展的强大规模。

资本服务公司作为通用电气的子公司,它是如何回报通用电气的呢?那就是提供大批有价值的客户。资本服务公司为通用电气旗下其他子公司的客户(如航空公司、电力公司和自动化设备公司)提供大量贷款,以帮助这些子公司,为其与客户签订大宗合同铺平道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1993年,洲际航空公司濒临破产,资本服务公司为其提供贷款,使洲际航空公司恢复生机,重返蓝天。随之而来的便是雪花般的订单飞向通用电气的子公司飞机引擎公司――洲际航空公司购买通用电气的飞机引擎。分析家说:“这种养鸡取蛋的做法,使资本服务公司成为杰克・韦尔奇打败竞争对手最有力的一张王牌。

1.3 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制造商不卖产品卖服务 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作为波音、空客等飞机制造企业的供货商,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并不直接向他们出售发动机,而以“租用服务时间”的形式出售,并承诺在对方的租用时间段内,承担一切保养、维修和服务。

发动机一旦出现故障,不是由飞机制造商或航空公司来修理,而是发动机公司在每个大型机场都驻有专人修理。这样,发动机公司得以在发动机市场上精益求精,飞机制造商也“落得轻松”。也正因如此,廉价航空公司也才有发展的空间,因为它们不用专门养一批发动机维修队伍。

近年来,罗尔斯-罗伊斯公司通过改变运营模式,扩展发动机维护、发动机租赁和发动机数据分析管理等服务,通过服务合同绑定用户,增加了服务型收入。公司销售的现代喷气发动机中55%以上都签订了服务协议。公司在过去18个月中民用发动机订单有80%都含有服务协议;2007年服务收入达到公司总收入的53.7%。

世界性大公司大都在向全球化、经济化、协同化和服务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从“生产型”向“服务型”的转变,由“硬能力”建设向“软实力”提升的转变,由向客服提品和简单服务转变为提供系统来真正意义上解决问题的方案和价值。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经济活动由传统的产品制造中心转向服务体验中心。

经过对经典案例的研究可以得出发达国家促进制造服务业发展的经验:①政府建立或健全的法律法规,为制造服务业发展提供保障。②行业协会积极发挥作用,促进制造服务业发展。③政府建立完备的基础设施,制订相关技术标准,为制造服务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④政府建立多层次、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开发培养体系。⑤政府非常重视对企业的咨询与培训,对企业发展进行指导。

2 对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几点启示

山西省是我国资源产业比重较高的省份,第二产业由于发展较快也会受到节能减排指标的限制。对于第二产业而言,低消耗、少污染、就业量大都能直接促进消费和投资需求。因此加快现代服务行业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手段。所以先进国家对制造业服务化的经验对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有一定启示和借鉴作用。

2.1 企业必须对“制造业服务化”给予高度重视 “制造业服务化”是突破制造业发展难题的关键所在。目前我省制造业以装备制造业为主,虽然已培育出一批特色明显的企业集团和拳头产品,但在全球制造产业链上,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开展制造业服务化将有利于我省的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增强国际市场掌控力和话语权,从而避免以往以牺牲资源环境换取微薄回报的尴尬境地。“制造业服务化”能够促进资源有效整合,使我省制造业不再单纯依靠产品取胜,而更多的是向生产链的上下游延伸,依靠产业链资源整体优势。“制造业服务化”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这种转变将有利于企业摆脱单纯的生产、加工和组装业务,转而向创造性更强、价值回报更高的方向发展,向价值链高端延伸[2]。

2.2 “制造业服务化”发展需要政府支持和引导 各国高度重视“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纷纷将其作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一些制造业发达国家也有推动发展的政策:如欧盟制定了全套产业转型规划;美国基于环境可持续,提出制造业绿色发展;日本强调“制造系统的创新”,关系如何因应全球化的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利用技术、企业内外流程改造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改造日本企业在本土的制造活动,并形成与海外工程或国际竞争对手的区分。

当前,我省尚存在一些制约“制造业服务化”的体制、政策障碍。对于其发展还存在着一些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政策制约,如重复征税、税率偏高、难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土地成本高、服务业供地较少,金融支持不足等,需要逐步破除障碍,扭转以往产业政策制定过程中“重制造业、轻服务业”的倾向,加大对其支持与引导。调查显示,我省制造业的服务化进程相对落后,具备服务型制造能力的企业占所有企业的比例很少。虽然少部分企业在制造业上已经重点打造和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向着产业链高端延伸步伐,但是由于企业服务化发展动力不足,就造成创新模式不同,这样制造业向服务转变的时候就会在市场基础上显得薄弱,这就需要政府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3 通过信息技术大力推动我省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产品设计、客户定制等过程中,这样也能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过程进一步融合并且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继国.服务制造业发展趋势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56-157.

[2]发达国家推进制造业服务化的做法及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启示[N].中国工具科技报,2012-12-5(4).

[3]赵一婷,刘继国.世界制造业服务化趋势及其应对策略[J].管理科学文摘,2008(03).

第7篇:精益生产对制造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工业工程;制造业应用;发展前景

1 我国制造业发展中应用的必要性

1.1何为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学科最早产生在美国,它指的是对设备、物料、人员、信息、能源相互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改善、设计和优化的一门学科。通常情况下,它主要是利用社会科学、物理学、数学等方面的技术和知识,借助于工业设计原理和工程技术分析,对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预测和确定,进而为制造业的有效运行、效率提高、质量提升奠定重要的基础。源于20世纪初期的工业工程,主要就是为了提高工厂运行的效率和节约生产的成本,随着新技术的日益推进和发展,工业工程逐步强化了与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和运筹学的融合,逐步形成了解决制造企业整体效益的完整工程技术体系。

1.2工业工程在我国制造业发展中应用的必要性

从当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情况看,近些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体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与美英日等国家来比差距还挺大,总体看我国制造业的产品竞争力还不足,所以加强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势在必行。首先,核心制造技术缺乏。在我国制造业的运行过程中,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中缺乏一定的核心制造技术,缺乏自己的专利产品,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差,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其次,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合理,装备制造业实力弱,结构偏轻,主要表现为装备制造在制造业中的比重还不到三分之一,远远低于德国、美国和日本,与此同时,技术密集型产业远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制造业的附加值和比重非常低;再次,我国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不高。在我国的制造业企业中,源于制造企业的管理基础不高、技术装备水平落后,我国制造业产业链还处于一种地段的状态,生产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第四,我国制造业生产能耗强度较大。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粗钢生产国,但在生产中缺乏主要的技术生产指标,很多时候都是以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基于上述问题,用以反映现代工业工程的内在职能和基本要求,加强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很有必要。

2 我国工业工程发展及在制造业的应用

2.1工业工程在我国制造企业中的应用情况

中国工业工程(CIE)诞生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千百家企业不同程度地应用了工业工程,相当数量的企业应用效果显著。涉及到汽车、钢铁、机械制造、家电、建材、咨询等十几个行业,包括第一汽车集团、一汽大众有限公司、广东科龙集团广东美的集团以及东南沿海的许多企业,都已经将应用工业工程作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由于这些企业管理基础不同,对工业工程的理解与掌握能力不同,因而效果也不同。

2.2我国制造业实施工业工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工业工程在我国制造业的实施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总体上讲,在管理基础、认识能力等方面中国的工业工程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整个社会和企业的认识不足,在理论研究、系统开发、应用推广的道路上始终举步维艰,与国外差距显著。

3 中国工业工程在制造业的应用模式与发展趋势

面向制造业的工业工程实施模式我国制造业工业工程应用模式大概应分为这样几中情况。

(1)支持某些管理模式的形式来应用和发展CIE。如:精益生产、丰田生产方式、物流管理系统、六西格玛管理等。

(2)支持制造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形式来应用和发展CIE。本来在美国、欧洲、亚太地区,像ERP、CIMS、虚拟制造等都定位在工业工程领域,因而健康发展。由于我国在科技部等国家部门没有设立IE学科(台、港地区除外),将信息化设立在自动化和计算机领域,导致众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效果不佳。值得庆幸的是人们逐渐发现了CIE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管理基础改善、流程再造、系统规划与设计方面将起到非凡的作用。

(3)传统制造企业,特别是乡镇、中小企业应用CIE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模式。这些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较低,人员素质不高,市场经济环境较好,应处于发达国家制造业早期管理发展阶段。CIE对提高其效率、质量、降低成本、降低能耗是非常重要的,甚至经典IE都对这些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2CIE在我国制造业发展趋势

(1)随着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与通信技术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工业工程与信息技术结合为制造业发展服务是个不可扭转的趋势。ERP等作为先进管理模式的载体,通过有效的计划管理和动态反馈功能使供需平衡更有保证,可以有效地解决计划需求和制造能力之间的矛盾,及时更新外包和外购的采购需求,整合从销售到制造,从制造到采购的物流系统,从而实现了市场、销售、采购和生产集成的目标,进而提高企业生产组织与调度能力提高部门间的协作性和与各供应商之间的协作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制造企业对市场的响应能力。

(2)强化工业工程作为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工具。企业应首先将设立IE组织部门和岗位作为强化手段(一汽大众就是这样),然后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学习国外先进企业,广泛应用IE人才,大力推广IE,以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3)开展应用示范工程,形成示范性和标志性成果。以国资委和发改委为领导核心,选择汽车、电子、钢铁、航空、航天、工程建设、石化、家电等7~8个行业的典型制造企业,基于企业现状与需求,面向制造效率、成本、质量改善和工程项目控制,实施典型试点工程项目,通过产学研有机结合,以项目管理方式设立工业工程研发与推广实施项目,获得示范性效益和标志性成果,总结成功经验后以后在行业全面推广。

(4)产、学、研结合提高CIE的研发和学科创新,为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提高开创新的思路、模式和方法。企业与高校合作,充分利用其人才和技术优势,有利于实现生产力的转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化的咨询公司将是未来推动IE应用的重要力量,制造企业应扶持咨询公司甚至在企业内部成立专门的、独立核算咨询部来帮助本企业和其他企业运用IE。

总之,在制造业应用工业工程的过程中,加强工业工程的服务管理尤为重要。在发展过程中,服务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工业工程在服务系统的一些相关服务问题、服务设计、服务研发、服务作业、服务管理等,必须强化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效沟通,才能够实现服务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在当前网络环境下,结合网络发展的优势,优化新的管理服务系统,不断实现新的管理理念和工业工程的融合,进而优化到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进而为我国制造业的深入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振宇,任世科,郭雪松,袁治平.不确定条件下应急供应链可靠性评价模型[J].运筹与管理.2015(03)

[2]胡信布,袁治平,陈红,候琳娜.领导者情绪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实证研究――以陕西省厅处级干部为例[J].软科学.2014(06)

[3]齐二石,霍艳芳.中国企业应用工业工程现状[J].制造技术与机床. 2004(04)

[4]郭重庆.工业工程在中国制造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02)

第8篇:精益生产对制造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大规模生产;定制服务;大规模定制

1.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现在的30年里,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有个巨大的转变,即经济的支柱产业从传统的制造业慢慢转向为服务业。美国、日本等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数据表明,在这个时期内,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服务业的产值增长迅速。20世纪90年代美国就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在信息技术的推进下,美国已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而美国的经济已经从制造业经济转型为服务业经济。就美国而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80%,反观我国,2010年,中国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43%。服务业在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工业。简言之,服务业在中国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2.定制: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共同挑战

制造一个产品和提供一个服务显然是不同的。不同于制造业生产的产品,服务业提供的服务有几个特点:第一,服务是无形的,无实体的;第二,通常情况下,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即边生产边消费;第三,服务能提供不同形式的附加值;第四、合作“生产”,客户和服务提供商可以就客户的需求和服务的具体方式进行沟通交流,以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

制造业和服务业有着比较明显的不同之处,即制造业提供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而服务业提供的是无形的服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大。所以,制造业和服务业面对着一个共同的挑战,即如何按照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品或服务。在市场经济的竞争压力下,企业要获得更多利润就必须降低成本,与此同时,企业又必须对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做出及时、灵活的反应。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MC)作为一种新兴的生产(或服务)方式,顺应了降低成本和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转型趋势。

纵观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服务业在提供定制服务方面面临着日益增加的发展压力。这种压力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民众对定制服务的迫切需要。服务业对民众的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比如教育、医疗等服务性质的行业,涉及到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第二,经济中的其他部门(如制造业)已经表明,定制服务不是空想。事实上,在制造业领域,准时制生产(Just In Time,JIT)和大规模定制已经成为现实。第三,互联网和IT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人类能掌控的计算能力大幅提高,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技术进步打破了国与国之间的壁垒,所有行业的竞争都在加剧,服务业和制造业也不例外。

3.信息技术:实现准时制生产(JIT)和定制服务的必备条件

不可否认,在从大规模生产到准时制生产和大规模定制的这场变革中,信息技术的巨大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机自动化使得制造厂商能掌握大量的从生产一线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决策和计划。信息技术的进步也导致了流程的自动化和自动化控制。供应链不再局限于国家之间的界限,使得全球市场变成一个具有公平竞争环境的市场。这意味着制造业竞争更激烈,同时会生产出质量更好的定制产品,并且以更短的物流配送时间送到客户手中。新的数据库集成系统和网络技术能把大量的可得到的信息转化成为有用的信息,以便厂商做出更为优化的决策。

类似地,信息技术也能在定制服务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对定制服务有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能影响提供给客户的服务的样式;第二,能影响服务的架构;第三,可以在保证尽可能高的质量和尽可能低的成本的前提下,为客户提供按客户需求定制的服务。绝大多数新兴的服务都包含有很大的信息技术成分。比如,在医疗保健领域,信息系统可以利用数据库让医生了解患者的发病史,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治疗疾病。同样地,在线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得知识的传播变得日益便捷。信息技术还能让服务提供商打破地理上的界限,向全球输送他们的服务。

大规模定制服务要求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而先进的信息技术就能帮助企业迅速地获取客户的需求。企业以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目标,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设计、生产和销售服务。毫无疑问,信息技术会继续发挥它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重要作用。

4.指标体系: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异同

本文前述部分提到信息技术推动了从大规模生产到大规模定制的转变。事实上,这个转变是建立在一个基本原则上的,即对评估和促进变革的指标体系的重视。制造业有四个关键性的指标,即成本、质量、速度、定制化程度。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指标体系,制造业有完整的一套指标体系,同理,服务业也应有一套指标体系。本文将分别阐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四个指标。

4.1 制造业的指标体系

4.1.1 生产成本

在大规模生产时代,生产成本是制造业部门评估生产效率的主要指标。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曾是那个时代的主要驱动力。对成本的绝对关注导致了对生产成本估算研究的盛行。多年来,包括了原材料、劳动力、日常开支在内的成本就是最精确的成本估算途径。随着原材料采购效率的提高和生产自动化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日常开支占总生产成本的比例越来越大。厂商们很快意识到传统的成本估算方法很可能错误地计算了生产成本。此后,随着质量、速度、定制化程度日益受到厂商们的关注,成本估算机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4.1.2 产品质量

在20世纪70年代,质量成为评价生产系统的主要指标。那时,主流观点认为成本和质量这两个指标存在内在的、固有的均衡联系,即更好的质量意味着更高的成本。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当时提出降低成本并不一定需要牺牲产品质量,相反,提高产品质量有助于降低成本。产品质量方面的理论集中在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和六西格玛(Six Sigma,6σ)。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数理统计技术、专业技术,管理技术等技术结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六西格玛作为一个质量管理理论,最早由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提出,其目标是在生产过程中降低产品和流程的缺陷次数,防止产品变异,提高产品质量。

4.1.3 生产速度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因特网的出现,产品的生产周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时间的竞争(Time Based Competition,TBC)、快速响应(Quick Response)、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等理论开始强调减少生产过程所耗费的总时间(从收到订单到交货的时间)的重要性。这个总时间是指产品设计、流程计划、营销、生产、配送等环节所耗费的时间总和。企业意外地发现加快生产速度也能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

4.1.4 生产的定制化

进入21世纪,成本、质量、生产速度被认为是已知的竞争力要素,这些是生产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产品必须考虑的因素。企业面临在速度更快、成本更低、质量更好的前提下为客户提供大量不同种类的、定制化程度高的产品的压力,这种压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而日益增大。主流的定制方式有三种:第一种,配置定制(Configured To Order,CTO),即客户可以自主选择产品的各种配置参数,典型例子是美国戴尔公司允许客户在网上订购电脑时自主选择电脑各个部件的配置,戴尔公司根据客户的配置单组装电脑。第二种,面向定单设计(Engineering To Order,ETO),即企业收到到订单后,才开始进行产品设计。这种定制方式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客户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第三种,制造定制(Make To Order,MTO),即客户的需求直接影响产品的制造阶段,产品的制造阶段由企业和客户共同来完成。

4.2 服务业的指标体系

4.2.1 服务成本

服务成本和客户所支付的价格具有直接的关系。在医疗保健领域,服务成本和医疗保险、对病人的护理时间长短等因素相关。在教育领域,服务成本和学费直接相关。与制造业不同的是,服务成本到底由哪些部分构成尚不清晰明确,导致估算服务成本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比如,电信运营商的成本就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无论是运营商自身还是独立的第三方机构,都无法核算出通信行业的服务成本。

4.2.2 服务质量

绝大多数客户愿意花更高的价钱购买更高质量的服务,服务质量似乎是服务业最主要的评价指标。相比较而言,服务质量比有形产品的质量更难被客户评价。客户对服务质量的评价主要取决于心理预期和实际所感受到的服务水平的比较。客户对服务质量的评价不仅考虑服务的结果,更重要的因素是服务的过程。服务质量是顾客感知到的对象,离不开服务的生产交易过程,而服务的生产过程和交易过程往往是很难区分的。交易过程往往就是生产过程。

4.2.3 服务速度

服务速度的能否提高极大地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医院建立患者信息库,病史信息共享可以让患者和医生交流地更快、更顺畅,从而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制造业中的快速响应理论和精益生产理论也可运用到服务业中,但更为基本的是,除了对现有的流程实现自动化,还要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重新设计服务流程和步骤。

4.2.4 服务的定制化

服务天生就是可以定制的。客户可以参与服务的生产交易全过程。模块化是定制服务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对模块化构件的组合,而后装配成可定制的服务,大规模生产和定制服务这两种生产模式的优势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又满足了客户个性化的需求。

21世纪,是服务业的世纪。大规模定制服务是服务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高级形式,是服务业发展的战略趋势。大规模定制服务以其成本低和客户满意度高等独特竞争优势,必将成为21世纪主流的生产方式。

参考文献:

[1]马钦海,陈桂云等.大规模定制生产的系统协同思想及理论与方法[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

[2]汤向东.大规模定制生产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3]韦琦.基于大规模定制的服务模块化设计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0.

第9篇:精益生产对制造业的重要性范文

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加强社会活动能力,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为以后专业实习和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单位简介 公司始终贯彻“科技创新,诚信为本,顾客至尊,追求卓越”的管理理念,建立起了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方面,公司严格贯彻执行iso9001:XX体系;生产管理方面,公司全面推行lean的管理思想并坚定不移的有效落实6s管理要求;信息管理方面,公司全面、有效运用金蝶公司的erp系统;基础管理方面,公司贯彻“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管理理念。

公司拥有精铸厂、机械厂两个实体生产单位。精铸厂建设有两条设备先进的精铸生产线,拥有完备检测设备,具备年产1000吨精密铸件的生产能力;机械厂拥有各种普通及高精、大型机加设备80余台,具备来图设计制造、来料机械加工、大件综合生产的能力。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是我们不变得追求;诚信经营,与客户共赢是我们的经营理念;实业报国,造福地方是我们的理想;百年发展,立足世界是我们的目标。

实习过程

1)安全第一。对于任何机械厂,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所以在实习老师的带领下,首先对我们进行了一些安全教育和以及在实习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和需注意的项目。比如在进加工车间时了,不允许穿凉鞋进厂;进厂必须穿长裤;禁止在厂里吸烟,进厂后衣服不准敞开,外套不准乱挂在身上,不得背背包进厂;人在厂里不要成堆,不要站在生产主干道上;在没有实习老师的允许情况下,不准乱按按扭、开关;

2)毛坯选择。首先我们来到了零件的原始毛坯加工车间,在老师的指导作用下,我们了解到了下面知识,零件一般是由毛胚加工而成。而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毛胚主要有铸件,锻件和冲压件等几个种类。铸件是把熔化的金属液浇注到预先制作的铸型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获得的零件毛胚。在一般机械中,铸件的重量大都占总机重量的50%以上,它是零件毛胚的最主要来源。铸件的突出优点是它可以是各种形状复杂的零件毛胚,特别是具有复杂内腔的零件毛胚,此外,铸件成本低廉。据指导我们实习的师傅说,我们厂主要就是靠这种方式制作毛坯。但其缺点是在其生产过程中,工序多,铸件质量难以控制,铸件机械性能较差,而锻件是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用,加热后的金属胚料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的零件毛胚。锻件的结构复杂程度往往不及铸件。但是,锻件具有良好的内部组织,从而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所以用于做承受重载和冲击载荷的重要机器零件和工具的毛胚,冲压件是利用冲床和专用模具,使金属板料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的制体。冲压通常是在常温下进行,冲压件具有重量轻,刚性好,尺寸精度高等优点,在很多情况下冲压件可直接作为零件使用。

3)加工车间。来到加工车间,这里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太大了车间共分为五部分,分别为车削加工,铣削及其他加工,钳工,数控加工,焊接,几乎是涵盖机械加工的各个方面,大概有五六百人同时在里面进行各种零件加工,虽然我们在学校的时候也进行过金工实习,做过一些零件,对机床也有一定认识,但是真的处于那种加工零件的气氛下,有很大的不同,一是我们学校的机床都是有一定年代的,很少近年出来的新型加工机床二是在速度上,我们的加工速度也太慢了,加工同一个零件,我们需要的时间大概是这些加工师傅的五六倍,根本不能进行工业化的生产。在此次对加工车间的认识过程中,我更加明白了机械加工一些流程;胚料---划线---刨床(工艺上留加工余量)--粗车--热处理,调质--车床半精加工--磨--齿轮加工--淬火(齿面)--磨面;齿轮零件加工工艺:粗车--热处理--精车--磨内孔--磨芯,轴端面--磨另一端面--滚齿--钳齿--剃齿--铡键槽--钳工--完工。

4)装配车间。任何机器都是有一个又一个零件装配而来,在装配车间,这里大概有接近一百多人在进行零件的收集和装配,以及包装,再发送至储货厂,在这个车间,工人师傅首先将起所收集的零件进行飞类,一便于进行组装,确定装配方法,装配顺序,所需工具;再进行清洗零件,去除油污,锈蚀,涂油,确保机器组装以后,表面整洁美观。在产品装配完成以后,还要对零件各方面进行调试,检查运动件的灵活性,密封性等性能,再转箱入库。

5)质保,销售和售后处理

最后,我们来到质检部门,他们主要是对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随机性的抽查,记录其数据,并返回到加工车间,对产品进行修正和修改,更好的生产储合格产品。至于销售部分,据销售相关部门介绍,由于该企业采取的订单式生产,所以销路一路看好。

对机械制造的体会

历时将近一周的实习结束,该次实习,真正到达机械制造业的第一前线,了解了我国目前制造业的发展状况也粗步了解了机械制造也的发展趋势.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更快更紧密得融合到各个领域中,而这一切都将大大拓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在将来机械制造将会向“四个化”发展,即柔性化、灵捷化、智能化、信息化.即使工艺装备与工艺路线能适用于生产各种产品的需要,能适用于迅速更换工艺、更换产品的需要,使其与环境协调的柔性,使生产推向市场的时间最短且使得企业生产制造灵活多变的灵捷化,还有使制造过程物耗,人耗大大降低,高自动化生产,追求人的智能于机器只能高度结合的智能化以及主要使信息借助于物质和能量的力量生产出价值的信息化

当然机械制造业的四个发展趋势不是单独的,它们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将会使它出现新的发展方向。前面我们看到的是机械制造行业其自身线上的发展。然而,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部分,它也将和其它的行业更广泛的结合。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重要性表现在它的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以及环保协调的绿色制造等。它将使人类不仅要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要从繁琐的计算、分析等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以便有更多的精力从事高层次的创造性劳动,智能化促进柔性化,它使生产系统具有更完善。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