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风险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由于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中广泛性和复杂性与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理论研究。
一、财务风险管理基础理论和理论结构
近年来,我国在财务风险基础理论方面,如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基本特征、职能等基本理论问题上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由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起步比较晚,加上无法摆脱我国传统财务观念以及研究方法的影响,对国外研究几十年的成果重视程度、消化程度不同,使得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的见解,如在财务风险概念的研究上,就出现了广义和狭义之争,财务风险基本特征和财务风险管理基本职能的认识上出现了分歧,而对整个财务风险管理意义重大的财务风险目标这一最基本的问题缺乏认识和概括。同时,由于财务风险及管理内容的研究没有与实证研究直接相联系,所以,概念上的含糊对定性的理论推导也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由此,增生出财务风险理论诸多“研究成果”,深刻与肤浅共存,正确和错误并生,应该说不利于我国财务风险理论向纵深发展,影响了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进程。所以,今后我国在财务风险与管理研究上,必须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只有对财务风险的概念、本质、特征认识界定清楚,才能为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提供基础。这就要求,一是必须注重中外财务风险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的比较研究;二是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要注重研究方法的选择。
首先,必须下大力气借鉴国外实证的研究方法开展财务风险研究。国外风险理论研究较多采用实证方法,而我国使用较多的则是定性和规范研究方法,造成概念可以模糊地给出,较轻易地建立和概括概念和特征,无法支撑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不能保证理论的逻辑性和一致性,难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会误导人们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财务风险理论中将定性与定量、规范与实证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以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和可靠性。其次,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应注重学习和应用西方理财学研究中应用极广的相关性或结构性研究方法,即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理论结构是该领域各基本理论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组成的有机理论体系。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是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组成的有机体系。理论研究的真正价值在于明确存在的各种现象、各种要素以及这些现象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所谓相关性。能否将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清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程序研究的科学性、明晰性和有效性。如财务风险管理目标、财务风险管理本质、职能、财务风险管理要素与财务风险管理程序与方法之间的关系等。如美国,现代财务理论围绕着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理财活动的目标函数,把各种财务决策如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等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构建了前后一贯、逻辑严密、浑然一体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以目标为出发点进行相关性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重要的、运用极广的理财学及经济学研究方法。美国理财学界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如多篇论文研究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从而根本上改变了理财学的面貌,使理财学成为现代经济学体系中的主流成分之一。充分吸收国外财务理论研究成果,在财务风险基本理论上注重实用,讲究科学方法,少走弯路,取得共识,达成统一,以推动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深入。
二、财务风险管理教育
财务风险意识的增强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开展广泛的风险管理教育。从当前美国和英国风险管理教育情况基本类似,各大学风险教育课程不少,多所大学偏重财务导向型风险管理教育。财务风险管理现今已成为各大学财经系中财务理论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如美国的宾州大学、天普大学、乔治亚州立大学与纽约保险学院,英国的各拉斯哥兰大学、城市大学与诺丁汉大学等。另外,风险管理职务的改变、风险管理协会的成立、风险管理专业证书的考试、风险管理杂志以及风险管理书籍等方面,美国和英国情况也基本类似,都体现出越来越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两国的风险经理职称已经取代了过时的保险经理,职责范围扩大,位阶提升;多家风险管理协会、风险管理学院对企业风险管理事务、专业证书考试制度极具贡献,其中,美国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每年举办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证书考试;多家协会和学会出版风险管理方面的刊物杂志;出版为数不少的财务性风险管理书籍等。受国外风险教育的影响,尽管我国目前部分大学也开设风险管理课程,但为数较少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课程;在专业职称考试、出版书籍方面差距依然很大,一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受其影响风险教育方面起步较晚。二是从观念上人们还未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教育的特别重要性,三是没有成立相应的协会或学会,没有相应的职务、资格考试等配套措施,直接影响了财务风险教育的发展。
随着经济与科技全球化带来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需要我国教育能尽快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财会类人才。为此,我们必须改变目前财务管理风险教育落后的局面,除了积极向国外学习,采取设立各级风险管理学会、协会,在资格考试中尽快设立风险管理资格考试等举措外,在大学教育方面,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在学历教育中应单独开设财务风险管理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师生与实务工作者结合共同采集案例,增强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在财务、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中应加大对财务风险管理学习和研讨的力度。
三、财务风险文化研究
我国多年来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局限于方法和程序,即使在财务文化研究中也忽略了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能不说这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薄弱环节。国外风险理论有主观建构派,视风险文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风险由人们特定的文化社会因素建构而成,风险随不同的人与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而有所不同,财务风险文化亦不例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文化背景亦会有区别,使得人们对待财务风险管理的价值观、反应程度、行为方式、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出现差异性,形成一定的特色。中外风险案例的研究发现,企业的最大风险往往是由于企业文化、企业人的行为,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知识不足、能力有限、品德欠佳等弱性造成的。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集体与个人行为复杂性的增大,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仅不能忽视,而应作为重要课题。
四、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研究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务上看,我国财务风险管理都缺乏对组织架构的研究。在实务上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没有专职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这说明了人们尚未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作用。在理论上,与前面所述财务风险文化原因类似,我国已有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比较重视方法和程序,忽略了组织机构及机构的职责权限等对实践有特别重要意义的课题的探讨,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脱离。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管理组织架构下的人们进行财务风险管理采取的模式必然不同,是集中还是分散,是集权还是分权、是兼职还是专职等等管理模式问题是研究实施财务风险管理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应结合我国各类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开展风险管理模式研究。
五、结束语
财务风险管理各方法的有效性依赖于风险管理责任的落实。否则,研究财务风险管理没有具体研究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制,财务风险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无从落实。总之,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日益重要,而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是巨大的科学工程,需要整合优化财务学、会计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人文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于一体,全方位、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不落后于风险管理学科整体发展和满足实践中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风险企业失败财务失败财务困境
一、财务危机概念的发展过程
(一)国外财务危机概念发展过程国外财务危机概念发展经历了以下不同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的大多数学者认为,财务危机即为企业破产。其涵义相对单一,表述也不是很具体。1966年Beaver在对79家财务危机公司包括59家破产公司、16家拖欠优先股股利公司和3家拖欠债务的公司的研究中认为,当企业宣告破产、无力支付到期债券、无力支付优先股股利、银行存款透支等情况发生就属于财务危机。1968年,Altman在其研究中将财务危机表述为:企业失败包括在法律上的破产、被接管和重整(Altman.E.L.FinancialRatios.DiscriminantAnalysisandPre--dictionofCorporateBankruptcy.Journal.ofFinance,1968),实际上是也是把财务危机基本等同于破产企业,进入企业法定破产程序。Deakin在1972年的研究中指出:发生财务危机的公司包括已经破产、由于无力偿还债务或支付债权人利益而已经进行清算的公司。将财务危机基本等同于破产的研究众多,如Casey与Bartcrzark在1984年的研究中、Gentry在1985年的研究中、Aziz在1988年的研究中、Gilbert在1990年的研究中都将财务危机定义为宣告破产的企业。第二阶段:扩展阶段。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对于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的涵义也随之需要扩展。由此,Carmichael在研究中则认为财务危机是企业履行债务时受阻,具体表现为流动性不足、权益不足、债务拖欠及资金不足四种形式。Michael和Zopounidis(1987)根据以往关于财务危机的研究结果,给出了关于财务危机的定义:从财务角度看,财务危机包括资产净值为负、无力偿还债权人债务、银行存款透支、无力支付优先股股利、延期支付货款、延期支付到期利息和本金等情况。第三阶段:继续完善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逐步发展,企业则面临新的挑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许多研究者对财务危机概念做了更为细致和完善性的研究,以使得财务危机理论能更深入的随时代的发展而延伸。1994年Altman在企业面临财务困难的多样性基础上,提出了财务危机的其他一些更加广泛的概念,包括:破产(Bankruptcy),主要是财务危机在法律上的界定;失败(Failure):考虑投资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条件下,投资报酬率低于行业平均回报率;无力偿还债务(Insolvency):从破产角度可认为企业的净资产为负;违约(Default):企业违背了与债权人签订的合约并可能导致法律诉讼,本质上讲,违约也属于无力偿还债务。此时,研究者对财务危机的涵义有了较为完整的表述。直到2000年,Ross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对财务危机的概念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表述:其一技术失败,即企业无法按合约付息还本,履行债务;其二会计失败,即企业的账面净资产出现负数,资不抵债;其三企业失败,即企业清算破产后仍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最后是法定破产,即企业或债权人由于债务人无法到期履行债务合约,并呈持续状态时向法院申请破产。迄今为止,众多学者对“财务危机”概念的探讨与研究几乎趋于完善,笔者认为,以Altman和Ross对财务危机的定义是最为清晰和完整的。
(二)国内财务危机概念发展过程在我国学术界对于“财务危机”概念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成果。余绪缨教授在1996年将财务危机按危机程度的不同分为技术性失败和破产两种。指出技术性失败即为企业无偿付能力,是指企业的总资产虽然超过总负债,但由于资产配置的流动资产严重缺乏,没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而破产是财务危机的极端形式,是指公司的全部债务超过其全部资产的公平估价,公司的净资产出现负值。谷祺、刘淑莲、赵爱玲等学者在延承这个观点的基础上,对财务危机概念做了进一步的研究,认为由于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而引发的支付能力不足,通常是暂时的困难,随后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补救,如通过协商,求得债权人让步,延长偿债期限,或通过资产抵押等借新债还旧债。这样做虽然可以避免破产,但企业将会为此付出极高的代价。如增加资本成本或提高财务风险。破产是财务危机的一种极端形式,将直接导致企业终止营业转入清算,当企业资金匮乏和信用崩溃同时出现时,企业破产便无可挽回。陈文浩与郭丽红(2001)年对财务危机的概念做了重新定义:财务危机通常是指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困难和危机,其极端形式是企业破产。研究者认为,当企业同时面临资金匮乏和信用崩溃的时候,企业所面临的破产便无回天之力了。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自身多元化经营导致的证券投资组合的不合理、核心竞争力的缺失;经营杠杆的负效应和财务杠杆的负效应等。
二、财务危机涵义的界定
(一)财务危机的理论界定财务危机通常是指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具有客观积累性、多样性、突发性、灾难性等基本特征。当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后,其各项财务指标会发生异动,如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现金流量入不敷出、存货大量积压、主营业务收入严重萎缩、关联方交易及外来补贴增加等。财务危机的发生通常会经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资金不足、债务延期支付到其后周转不灵、债务违约,再到负债总额超过资产总额、企业丧失清偿能力最终走向清算破产。
(二)财务危机的实证界定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定义财务危机,目前国外学术届主要有两种做法:其一是将财务危机企业定义为破产企业;其二在破产企业样本的基础上,扩大了财务危机企业的样本选择范围,除“破产”外,财务危机的表象还包括:“银行透支”、“末支付优先股股利”、“债券违约”等。从国内实证研究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研究人员借鉴了国外研究的第一种做法,选择上市公司被ST作为财务危机的标志。这样定义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这一思路实质上简化了危机的内涵,赋予样本企业以明显的标识;另一方面,我国的国情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由于破产程序滞后,企业出现严重危机到破产还要经历相当长的过程,目前通过标准途径破产的上市公司寥寥无几,将财务危机企业定义为破产企业不适应研究的需要。因此,研究人员选择ST标志除了出于数据的可获取性,也考虑到我国ST制度的相关规定决定了ST标志,适合代替破产标志参预财务危机预测研究。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上市公司经审计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均为负值,或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时该公司的股票被特别处理,成为ST股。笔者认为,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下,把公司被特别处理(ST)作为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标志是可行的。
三、财务危机与财务风险、财务失败、企业失败等概念的辨析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风险”一词源于古典经济学,主要是用于论证企业收益与隐藏的或有代价之间的辩证关系,而财务风险是把风险概念具体到财务领域。因此,了解财务风险概念,首先需要清晰财务的主要内容:财务是指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包含筹资阶段、资金投入阶段、资金转化阶段和资金回收及分配阶段。因此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资金运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目前学术界对财务风险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经营活动中,由于面对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导致公司在财务经营状况上存在的不确定性,具体来讲主要指在公司筹融资、资金投放运用、资金回收及分配上存在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稳定性风险及持续现金回收风险等。此处所指的现金是指广义的现金。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偿还债务能力上的不确定性,主要指企业是否拥有充足的现金流及时偿还到期债务。偿债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企业能否按时偿还到期债务需要衡量其资产结构的优化程度,观测其与债务结构的匹配性如何。企业偿债能力目前可以通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等相关财务指标予以监控。本文讨论的财务风险是指广义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日渐健全,资本市场愈渐开放,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现状的了解程度也日渐提高,如何提前评估企业财务风险、及时防范财务危机成为投资者和经营者共同重视的问题,也是学术界重点研究的课题。兰艳泽(2001)从集团公司的角度对财务风险进行了分析,认为集团公司财务风险主要在于不断地规模扩张导致企业资源不能及时最优化整合,管理层级结构不断深化造成企业信息沟通不畅,致使集团公司管理能力下降,出现“臃肿综合并发症”,从而提高了企业筹、融资风险和经营风险;唐晓云(2007)年在“略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一文中,对财务风险进行了定义,认为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受各种不确定因素(或难以控制因素)的影响,造成企业财务状况不确定,从而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国内学者也对风险评估做了大量细致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建立多种变量的回归模型,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公司财务结构,了解其真实财务状况,构建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油晓峰(2005)在《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研究》一书中,总结了现有国内文献对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回归模型的方法。
二、财务风险形成的内外成因
(一)外部成因分析
企业存活于市场中,如果把企业比喻成人体的细胞,那么市场环境就好比于人体的细胞液,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如何需要受市场宏观环境的外部影响。总体而言,财务风险形成的外部成因包括经济环境风险和市场环境风险。
1.经济环境风险
经济环境主要是指受外界影响的宏观环境,其风险在于外部宏观环境发生较大变化致使公司财务不确定性增加,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加强。概括而言,经济环境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受外部税收政策、经济宏观政策、国家货币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等相关整体层面的变化。对于单个公司而言,经济环境风险很难避免,不可改变,只能提前做好规避风险措施,但难以将风险降至为零。
2.市场环境风险
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依赖于市场长期稳定的发展,而一旦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必然会影响企业政策的生产经营活动,增加企业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这就是所谓的市场环境风险。具体而已,如果一个行业,其消费结构发生了转变,那么企业如未能及时改变产品针对的市场人群,并及时做出调整,则企业就要面临被消费变动所导致的产品滞销风险,最终导致企业销售收入下降,资产负债配比结构不合理等一连串反应。
(二)内部成因分析
外部成因只是导致财务危机的一部分,根据研究对象不同,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需“因人而异”。本文,笔者将内部成因概括为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筹资结构不合理、现金流预算不合理三方面。
1.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是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保障,一家内部控制机制健全的企业,能及时监控各项经营指标,对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信号。然而,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并没有单独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更没有设置内部控制部门负责日常经营行为的合规及风险规避工作,以至于在操作执行部门为个人利益不顾公司风险继续发出有关指令时,公司管理层难以得到监控,最后导致风险被放大。
2.筹资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筹资行为是企业保证正常经营所需资源的重要经营行为之一,筹资结构包括债务结构、债务成本结构以及与之对应的企业资产结构和公司产品利润回报结构。如何合理配置企业资源,科学筹资,在保证满足公司正常经营所需资源的前提下,最低成本低筹资,并合理配置筹资结构,避免在短期间内大额支付负债是合理筹资的重要要求。
3.现金流预算不合理
前文已述,狭义的财务风险主要指企业难以及时偿还到期债务,因此提前对现金流做出合理、科学预算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大多企业都在上期期末和本期期初制定资金预算,并编制报表,但是能否按照预算执行以及预算编制是否合理、完整是衡量该预算编制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标准。
三、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建立的步骤
对财务风险评价并非是一个单一步骤,而是一集业务程序梳理、风险识别、风险指标选择、风险权重确立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一)确定财务风险的界定及识别
对财务风险的界定及识别是构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关键环节。财务风险的识别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如德尔菲法、表格分析法、压力测试法等)并用,梳理企业业务流程,分析风险来源,测试风险条件发生时对公司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影响。前文已述,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外部成因和内部成因。因此,对财务风险的识别主要分为对系统风险的识别和非系统风险的识别。系统风险主要是对宏观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的识别,如政策风险、税收风险、法律风险、市场环境变化风险、经济形势风险等;对非系统风险主要是针对企业自身经营环境、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识别。
(二)初步确定财务风险指标,并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排除剔除共线性指标、确定各指标权重
通过对财务风险的识别,依然清晰主要的风险大类,其次需要着手对风险指标的筛选。首先,需要初步确定风险大类及风险大类指标。风险大类主要有系统风险定性类、短期偿债能力类、长期偿债能力类、盈利能力类、发展能力类、现金流稳定类,而各项大类具体指标又可以细分为众多财务指标,可依据企业自身情况斟酌。其次,需要构建多元回归模型,通过正态分布检验、T检验、非参数检验等剔除存在共线性的变量,从而避免各变量之间因共线性而对最后评估体系的影响。最后,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对各子风险指标予以降维处理,得到各风险指标的得分矩阵,从而确定各财务风险指标的权重。至此,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初步建立。
(三)运用历史数据对财务风险评估体系予以修正
任何一个评估体系的建立都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不断地扩建数据库,并通过运用历史数据对该评估体系予以及时修正。对财务风险评估体系的修正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在企业数据库不完善或者不足以修正财务风险评估体系时,可以运用同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予以修正;第二,在企业自身历史数据库较为完善时,可以直接运用自身数据库对财务风险评估体系予以检测并及时分析差异、修正该评估体系。因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成因并不一致,因此本文提倡在修正阶段,以自身历史数据库为好。
四、结语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大与发展,高职院校的规模越来越大,所带来的管理难度也变的越来越大,尤其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也越发复杂,而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财务风险的控制制度不完善。本文正是以高职院校的发展与财务风险控制为出入口,首先对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控制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探究了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重要位置以及财务内部控制问题,最后深入地提出了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管理难度;财务风险
一、在高职院校不断发展中,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重要位置
有效的内部控制在应对高职院校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位置,是高职院校财务高校管理的重要保证,财务风险控制的最终目的无非是防范和有效控制财务的风险,遏制住财务风险的发生,使风险的概率降到最低,最终提高高职院校的经营效益。而高职院校的财务内部控制主要是让会计的账上信息更加真实可靠,让资金的流动更趋合理,保证资金的安全流通等。完善的内部控制是保证财务风险不会发生的基础,不完善的内部控制很有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控制的相关概念
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管控的概念就是在面对各项财务的过程中,也可以说成资金的活动中,由于事先难以预料,导致在资金上出现事与愿违,资金的实际收益与目标收益存在着巨大的偏差,最终会导致利益的受损甚至出现危机的可能。目前高职院校财务风险控制现状主要包括四方面,第一是管理理念方面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财政拔款严重不足,经费被用来满足日常运转的需求,占用了其他教学资源的经费,经费的开支非常的紧缺,这主要归因于长期存在着重视核算轻管理,从高职院校分管财务的领导到管理财务的普通基层,在经费的筹措过程中缺乏严重的理财意识,其理财的积极性严重的不足,专门管理资金的财务部门对于科学理财就等于是空白,在没有深入地高职院校的财务进行科学的评估与分析时,对财务管控缺乏科学时段,而盲目对财务进行运作,这都是管理理念方面的主要的问题。第二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着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不严格、预算的考核和奖惩措施落实不到位,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不合理,最终导致预算运行效果成为盲点,监督不利。第三绩效评价方面,高职院校财务风险控制普遍存在着缺乏绩效观念及轻视成本核算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内部财务绩效管理不能加强落实。
三、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普遍的财务内部控制问题
凡是都有双面性,从高职院校的发展来看,由于近年来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优异的国家政策带动下,高职院校的规模越来越大,财务的运作越来越复杂,也带来了普遍的财务内务控制问题。财务内部的控制是有效防范风险的重要保证,尽管如此人们对于财务的控制依然没有足够的认识,发挥财务内部控制的作用,必须提高人们对财务内部控制的认识。目前财务内部控制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没有针对性且不合理。
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必须具有针对性,必须保证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合理,同时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应该有会计监督制度、内部的互相牵制制度及内部稽查制度,这几项内容是保证财务风险概率减小的必然手段,也是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目前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不合理性已经成为有效管理财务的主要整治方向。
2.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范围不全面。
相对于预算外资金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高职院校更加注重财政资金拨款的内部控制,同时高职院校还存在着极大的内部控制局限性,包括将二级单位的财务及院校的内部结算摒除在内部控制之外。
3.财务经费在运作中不透明,内部控制的执行也不够严谨。
高职院校的财务经费存在着明显的不透明,主要归其原因于内部控制的不严格,这也是导致领导决策的随意化的主要原因,尽管每年院校都编制财务预算支出计划,但是计划执行得不够严格,因此必须加大财务经费在运作中的透明性及严格性。
四、健全高职院校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1.积极营造财务风险的内部环境。
没有良好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环境,就无从谈起对财务的有效控制。高职院校的管理层必须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同时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积极宣传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要在认识上提高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理解程度。一个好的内部环境是财务内部合理控制的基础,只有积极地进行营造,才能让风险远离财务。
2.建立安全高效的财务会计系统。
财务的流程要清晰、科学、具体,因此要从会计业务流程做起,着力构建科学的规范程序,最终实现财务风险控制。建立安全高效的财务会计系统,还要保证财务操作规程的合理性,严格财务审批制度。
3.加强预算控制、审计力度。
没有良好的预算控制,就会让资金处于无规则运行状态,同时审计力度不强,就造成工作人员的不认真,最终导致财务风险控制的疏漏。内部审计制度是执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选取内部人员成立审计委员会,加强对财务内部控制的审计力度,使内部制度在审计中不断得到完善,在审计中主要从三个方向入手,首先应该是预算执行审计;其次是决算的审计;再次是资产审计;然后是资金执行中的债务审计,最后是净资产审计。
作者:朱淑华 单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垦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经济全球化,经济市场上影响因素增多,这也导致了企业发展的不稳定性,作为企业发展新秀的农垦企业在经济大潮中形势尤为严峻,农垦企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导致农垦企业发展的风险急剧上升,对于某些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纵观全国,整体上看我国企业进入财务风险时期,农垦企业是以农业为主的多元化发展的企业,只有防范风险、化解风险才能让农垦企业在经济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并且长足发展。如何预防和解决财务风险成为农垦企业财务部门的重要课题。
一、财务风险的类型和概念
1.类型
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企业风险的发生。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命脉,面对风险,财务管理首先要识别,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做好风险预防能防患于未然,有利于企业经营活动的稳定进行。市场经济背景下,农垦企业中常常出现的财务风险有四种,分别是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和存货管理风险。
2.概念
所谓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指以保证企业正常经营为目的而建立的报警系统和控制系统。财务风险的依据是企业的财务报表、企业的经营企划、企业中与财务相关的其它信息资料;财务风险管理系统的常用方法是比例分析和数学模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主要参考理论是企业管理理论和市场营销理论;财务分析系统的作用是预测企业经营中存在的财务危机,为企业调整经营决策做参考。
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功能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基本功能是检测和诊断;财务风险预警功能的衍生功能是校正和免疫。下面分别简要介绍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四项功能。
1.监测是通过跟踪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整体过程,与生产计划和生产标准进行对比和核算,反映生产偏差,找出问题,进而预测出企业的经营状况。监测的作用是提前警告,早作准备,寻求对策,从而把企业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2.诊断的依据是预警的结果,诊断的技术是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和企业诊断技术,诊断的目标是找出企业运行弊端;诊断的作用是企业能够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实现企业管理的作用。
3.矫正是以监控功能和诊断功能为基础,制定改进方案、采取改进措施。矫正的作用是修复经营漏洞、完善经营方法,使企业运营的各项指标符合制定的标准。
4.免疫是对检测功能、诊断功能和矫正功能的分析、整合和记录。免疫功能的作用有两个,一是记录经验,作为锦囊,相似问题,直接处理;二是记录“发病诱因”,及时规避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
目前,农垦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两种,一是企业外部条件造成的企业财务分集,二是企业自身经营管理问题引发的财务危机。一般情况下,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包括总体财务预警机制和部门财务预警机制两个方面。总体财务预警机制的作用是企业高层掌握企业的总体财务状况,面对危机征兆,及时宏观调控。部门财务预警机制的作用是设定各个部门的警戒值,及时改进可能失衡的地方。总体财务预警机制和部门财务预警机制的关系是:总体财务预警机制是设计图纸,部门财务预警机制是一砖一瓦;总体财务预警机制决定部门财务预警机制的应对措施,部门财务预警机制保证总体财务的制定方向,反馈总体财务的实际动向。具体构建为:
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2.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构建风险顸警指标体系。3.加强资产管理。加强企业资产管理,防止不良资产产生,提高资产的变现能力是防范财务风险重要的管理手段。4.加强资金管理。合理调动使用资金。财务人员进行货币资金的合理调度。细化应收账款管理。
四、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经济全球化,在经济市场下财务风险只能尽量规避和减小,无法完全消除。从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的运营规律上看,要谋求企业发展,不可以太过保守,追求零风险很可能在经济市场博弈当中败下阵来,直至被彻底淘汰。从企业自身发展看,较为理性的面对风险的态度应该是在以成本效益为原则的前提下,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合理的范围之内;面对风险应有的策略是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具体说:
1.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产生筹资风险。2.控制投资生产项目、投资证券市场和投资商贸活动的风险。3.提高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要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要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要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要建立销售责任制。
五、结束语
农垦企业的目标是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提高资产管理水平,树立规避风险的意识,强化此物风险控制,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农垦企业发展历史较短,企业的特点是融资渠道较窄,内控机制不完善,基层管理制度空缺或不健全,面临市场经济下接踵而至的层出不穷的各种危机,农垦企业显得弱不禁风,难以应对。宣告破产的农垦企业是前车之鉴,建立并且完善适合农垦系统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当务之急,管理和农垦系统对财务是农垦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建议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风险,比如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这些风险的出现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经营发展。以财务风险来说,市场环境多变,内部制度与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财务管理出现问题以及人员问题等因素非常容易引发财务风险,一旦处理不够及时或是出现判断错误,会影响企业现金流的平稳运行,有可能引发企业的财务危机,甚至造成企业的破产。所以说,要正视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积极构建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对风险识别的能力,一旦出现财务风险,就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可见,提高企业财务风险规避的能力,有利于促进企业的顺利发展。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概念
1.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与其本质含义
一般而言,企业的财务风险指的是由于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方式不恰当使企业有可能会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企业管理者只能够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带来的影响,而不能够真正做到消除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负债经营策略出现问题,对企业而言负债经营是借助于财务杆杠的作用,通过各种融资的方式来用负债的形式使企业的资本资产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来实现扩大经营以及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的。可以说,合理的负债经营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收益。但是,在市场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不够灵敏,就有可能造成资本与经营状况恶化,增加企业破产的机率。
2.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与其内容
通常来说,企业财务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都有可能会爆发财务风险。从企业的融资阶段来说,一旦对企业的现金流判断出现错误,就有可能会发生不能及时还本付息、分配股利等资本成本的风险。在企业资本的投入阶段,就有可能会发生在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资金投入上消耗量超过社会平均消耗量的风险。在资金回收的阶段,就有可能面临货款拖欠而导致不能够及时回收资金的风险。在资金的分配阶段,就有可能会面临着现金流流入与流出之间不平衡的问题,发生分配结构不合理而造成企业财务的风险。根据企业财务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表现出的财务风险,可以将其进一步划分为几个方面,分别是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资金回收的风险、流动风险等。
二、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
1.外部环境变化过于复杂
对企业而言,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是需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而企业生产面临的外部环境主要说的是在企业财务活动中产生影响作用的外部条件,对企业财务决策来说外部条件对其约束是难以改变的。比如说,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的时候,金融市场上汇率的变化以及相关金融政策的出台对企业而言是无法改变的,外部环境变化的因素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之外,但是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发展。
2.筹资决策的失误
财务风险的出现与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融资的层面上来说,一旦企业的融资决策出现失误,就会加大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首先,是融资规模不够恰当。融资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项重要活动,融资规模的大小应该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要的现金流及其生产的情况来决定,规模大,资金的需求量大,相应的融资量也就增加。如果企业的投资规模大,而融资的资金过少,就有可能使企业失去良好的时机,降低企业的预期收入,甚至有可能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发生财务风险;其次,企业资金来源结构不合理,在企业的融资中自有的资金与企业贷款借入资金之间的比例失调。通常来说,借入的资本越多,资产负债率越大,使得财务杠杆的系数越大,相应的财务风险越大;最后,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时,选择的方式与时间不合理。对企业而言,筹资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向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借款,又可以向大型的企业集团寻求融资,不同的融资方式选择对企业而言具有不同的影响,一旦融资方式选择不正确或者是时机不对,都有可能引发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从现代企业的管理体制来看,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而在日常管理中,二者相互分离,就使得企业的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的约束力降低。从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上来说,领导者的意见具有决定性作用,容易出现“拍脑袋”决策的现象,而一旦企业领导者的决策出现失误,就会引发财务危机。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管理理念缺乏创新,在筹资、投资及运行的财务活动中,对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少,财务管理方式较为落后,无法发挥出财务管理的作用。
2.企业的内部监管能力不高
就当前而言,部分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相关的监管机制不够健全,就会降低内部监管的力度。而财务活动对企业而言就像是血液的流动一样,十分重要,一旦财务活动出现不合理的地方就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然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活动缺乏有效监管机制的制约,就无法加强对资金的监管,降低资金的利用效率,如对企业的应收、应付等往来账款的控制力下降,就会加大企业坏账准备的成本,使得企业的利益遭受损失,严重的还会导致企业的现金流运行出现问题,导致财务危机的爆发。
四、构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议
1.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识别能力
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自身的特点,借助于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以及规范的方法与途径,能够监测与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要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就需要先提高对风险的识别力。首先,是要完善财务风险相关的动态指标,通过对财务数据以及指标的分析来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其次,企业还可以借助于动态Z指标模型的建立来实现对财务风险的分类与警示,从而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能力;最后,企业还要提高对财务杠杆的重视,加强对财务杠杆的动态计量,建立起相应的动态风险系数标准,以此来衡量财务风险的级数,从而及时调整各项风险所占的比重,来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识别。
2.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过程管理
要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就要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过程管理。如从加强企业的先进预算管理层面入手,加强对现金的预算编制,发挥出预算管理的作用,调整现金收支的方式,并以规范的手段实现对企业现金流的全面控制。企业可以建立起与现金流相关的监督制度,提高对现金流流动的监督。比如,根据企业的经营管理环境与融资环境变化来加强对现金流的研究,减少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理顺财务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对财务管理活动过程的认识,使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加顺畅与透明,从而加强对财务风险过程的管理与控制,来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规避能力。
3.制定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要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就需要建立相关的财务风险应对策略与解决的办法,来帮助企业提高财务风险的防控力度。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与解决的方法应该包含事前、事中以及事后3个阶段的内容。在事前预防阶段,可以对一些财务数据与指标进行分析,加强风险的辨识力;在事中阶段,要提高对财务活动的控制力度,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在事后阶段,要加强对风险的处理力度,及时解决相应的问题,并进行分析与反馈。
五、结束语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需要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对企业而言,应该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识别能力,并做好应急的方案与预防措施,以备不急之需。通过构建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来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迎华.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J].会计之友.2013(3):102-104.
[2]张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3(21):161-161.
[3]黄婉婷.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13(23):40-42.
一、集团企业财务风险概论
(一)集团企业概念及财务特征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企业集团”概念为:由一个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优势企业为核心,由多个拥有独立法人的企业参与,在互相持股等资金关联基础上构建的,其成员企业具有统一的领导架构,并在资金、人力、技术、产销渠道等方面资源共享、利益共分、风险共担而形成的统一企业联合体。从财务角度分析集团企业特征,有如下几方面:(1)财务活动主体相对独立。集团公司和各子公司之间虽然有资金交流和利益关联,但各自有相对独立的财务体系,独立运营;(2)多层次的财务结构增加财务管控难度。集团企业的财务结构包括母公司的财务体系及各分公司的财务体系,同时各公司之间互相融资、互相持股、共同承担风险和分配利润,就这使集团企业的财务管控层面更广,影响因素更多;(3)集团产业形式多元化,风险收益相关影响因素复杂。集团公司通常都是跨产业、跨地区甚至是跨国界、跨文化的,其内部盈利方式也是多品种、多层次、多结构,多渠道,再结合集团企业的投资、融资、财务管理等,使得企业财务风险收益更加具有不确定性,涉及层面更广。
(二)集团企业财务风险概念及特征 在财务风险定义的基础上集合集团企业特征分析“集团企业的财务风险”概念,即集团企业在整个集团的财务活动中可能面临损失的风险,由于集团公司的利益风险共担性,因此这种风险既包括集团母公司的财务风险,也包括各成员企业的财务风险。由此定义进一步分析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有如下几方面:(1)不确定性。集团财务活动所产生的效益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有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受集团各相关层面因素影响,导致实际收益并不会同预期收益完全吻合,甚至没有收益造成亏损;(2)可控性。通过对风险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论证,可以采用前瞻性的方法控制和预防集团企业财务风险;(3)关联传导性。这是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特有的特征,由于集团企业是由众多独立法人企业组成,虽然各法人企业有各自相对独立的财务体系,但是他们却通过股权等方式形成一个利益统一体,一旦其中一个成员企业出现财务风险,就会不可避免地传导到其他企业成员,从而形成连锁反应甚至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整个集团的财务运营安全。
二、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影响因素
(一)集团企业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筹措资金中由于政策环境或者偿债能力不足导致的融资困难或者债务违约风险。具体到集团企业,融资风险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层面:(1)母公司及子公司之间存在频繁的融资活动,当借入一方出现财务运营困难导致无法按时偿债时,会使出借公司资金运营出现问题,由此产生传导联动,给整个集团财务状况带来风险;(2)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会作为担保方为集团成员企业进行第三方融资担保,一旦资金贷入方的财务出现困难,担保方同样会受到牵连,由此给集团带来财务风险。
(二)集团企业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对项目进行投资时,由于对影响因素及突发状况预估不足或处置不当导致的预期收益同实际收益之间的偏差。具体到集团公司,同样需要分两个层面论述:(1)集团管理层投资决策风险。因为集团企业是以母公司统一制定规模化战略作为发展手段,一旦母公司管理层投资决策失误,则会给整个集团财务状况带来巨大风险;(2)由于母公司及子公司之间存在互相持股关系,股票也是一种投资方式。一旦发股方运营不善,则持股方也会面临收益不足或投资亏损的风险。
(三)集团企业财务运营风险 是指企业原料采购和成品销售过程中出现的财务活动风险,如应付账款资金不足、库存积压、应收账款逾期无法收回等。由于集团企业各成员之间存在生产、流通及销售的业务往来,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发生风险,如一方成品积压无法变现,则会给产品链条上的所有相关企业带来一定财务风险,进而影响整个集团的财务安全。
(四)集团企业收益分配风险 这一风险对集团企业财务安全影响尤其巨大,同样分两个层面阐述:(1)由于集团企业各成员之间属于统一的战略体系,利益风险共担,有时为了整个集团的战略发展,其中子公司会牺牲自身利益推动集团目标达成。此时集团母公司就必须要做好利润在各成员企业间的合理分配,由此确保整个集团各企业成员间的高效合作,目标一致,否则会导致企业成员各自为战,甚至使整个集团人心涣散;(2)集团企业的利润分配应确保资金利用的高效,“好钢要用到刀刃上”,避免利润分配后的资金闲置和浪费。
三、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原则
(一)集团战略下稳健原则 这一原则一方面要求集团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时,要本着整个集团的利益制定财务制度规范和战略规划,另一方面集团的财务活动,尤其是投资活动,一定要充分评估项目的风险收益比,并在具体分析时更倾向“风险”层面因素从而做出决策,这是确保企业长远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原则,尤其对母公司在制定关乎整个集团的战略决策时,尤其意义重大。
(二)价值最大化下风险适度原则 市场经济活动一定程度上属于风险活动,同时企业从事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因此集团企业在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和竞争力、确保企业获取最大利润的前提下,应充分评估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在适度的风险范围内进行经济活动。既要考虑各成员公司的风险适度,也要考虑整个集团的风险适度,由此确保整个集团企业的财务安全;
(三)层级控制下权变原则 集团企业应该发挥其规模优势及资源优势,充分分析各个财务影响因素的性质及程度,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风险预警系统;分级管理架构;监控审核流程。同时这些体系并非一成不变,应在具体实施中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完善风险控制策略,由此最大限度地控制集团企业财务风险。具体到集团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及管理体系原则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图1表述。
四、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内容
(一)财务风险定性识别 即集团企业对财务活动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的定性判断,运用预测学等相关知识从客观环境因素和主观管理因素上分析各因素对财务活动影响的性质,为集团决策做出初步的指导。依据以上集团企业财务风险四大影响因素,可以通过表1所示的矩阵表格方式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定性识别。
表1中,对于面临着高概率、高风险的财务活动,一定要本着稳健运营的原则进行坚决否决。而对于其他性质的风险,则分别依据风险层级采取不同应对策略:完善对策,即确保有完善的对策可以控制和规避此类风险,否则取消项目;专门对策,即需要对风险因素制定详细的解决方案,并跟踪实施,必要时调整项目策略或目标;需要预防,即需要制定对策对风险因素加以预防和控制;有条件预防,即保证项目顺利运行的前提下,对风险因素进行预防。
(二)财务风险定量评估 在定性识别的基础上,对每种可能造成财务运营风险设置指标进行定量分析,通过统计学、概率学等数学方法对数据及模型进行评估,便于集团决策的价值权衡。结合四大财务风险影响因素,可以对企业财务风险定量评估指标做如下设计:偿债能力指标、获利能力指标、资产运作能力指标。这三大指标又可以细分为具体的指标体系,具体可以通过图2对财务风险评估指标进行设定及评估。
下面引述2013年某大型集团公司的财务指标具体说明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
从表2中可以看出,某集团公司资本实力雄厚,有足够的偿债能力,不足之处是产品获利能力极低,甚至出现亏损,而资产运作能力则处于一般水平。由此可以评估该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主要集中在投资风险的获利能力上,因此应该对投资风险加以重点防范及改进。同时该公司的优势在于负债能力,说明该公司有足够的资本及信贷授信,应予以充分利用,大胆进行技术升级或新产品开发方面的项目投资。
(三)财务风险预防 集团企业在做出决策之前,充分参考财务风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估结果,结合自身的财务运营状况及风险承担能力,对项目可行性以及项目实施方式进行决策,选择适合集团发展的项目,以及适合集团特点的项目运作方法。
(四)财务风险控制 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通过严格的内控制度确保项目运作的合规性,防范突发风险,同时根据环境和风险因素的变化,及时调整项目发展策略,确保风险可控。
以上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内容同样可以通过图标的方式表达如图3。
五、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本文引述两个具体的案例分析集团企业在战略发展项目规划和实施过程中,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笔者选定两家案例主体“长虹集团”和“联想集团”有共同的特点:(1)同为电子行业,同是所在行业的领军企业;(2)同在本世纪初国内市场发展遭遇瓶颈,急需拓展新的战略发展模式,开拓国际市场资源;(3)同是21世纪初的投资项目和财务活动。以上共同点更加能体现出本文研究的主旨,两个相似的集团企业由于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实施上的差别,最终导致两个项目截然相反的结果。
(二)案例一 长虹集团进军国际市场巨亏案。长虹集团是我国大型家电企业集团,主营彩电业务,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间得到充分发展,集团实力位居行业领先地位。然而随着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和电子产品市场日新月异,长虹集团的国内市场销售业绩遭遇了极大压力。在这一背景下,长虹集团决定调整集团发展战略,开拓国际市场。之后在没有对合作伙伴的财务资信做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即同美国进口商APEX公司签订协议,并于2001年开始向APEX公司销售贴牌彩电。然而自2001年到2004年的4年间,APEX始终以各种借口拖欠长虹集团货款,最高拖欠货款高达38.38亿元人民币,占长虹集团总应收账款的96.4%。高额的应收账款风险直接导致长虹集团遭遇巨大财务危机,不得已于2004年年底宣布亏损财报,并拟对APEX公司的应收账款46750美元做坏账计提,如果按照计提3.1亿美元以及考虑长虹集团当年获利能力,长虹公司需要10年时间才能还清这些债务。这对长虹集团的发展可谓灭顶之灾,直接导致长虹集团股票价格大跌30%,市值蒸发30亿元人民币。现在回顾当时长虹集团此次财务危机,对现代集团企业有深刻的教育和警醒意义。分析其案例可以得到如下几点教训:
(1)长虹集团在施行项目之前,未能对项目进行充分的风险因素识别和评估。事实上在同长虹集团合作之前,APEX公司已经有过拖欠中国其他企业货款的不良记录,同时国际资信评估机构对其资信评估仅仅为3A4,属于资信风险较高的级别。这些明显的、高概率和高风险的财务影响因素获取渠道相当简单,然而长虹集团却对这些风险因素置若罔闻,盲目上马进军国际市场项目,最终导致亏损。
(2)长虹集团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未施行有效财务风险控制。在长虹集团同APEX签订协议的第一年,APEX就开始以各种理由拖欠和拒付货款。在这一形势下,长虹集团的财务预警、审核、应急等内控体系集体失灵,继续冒着巨大风险持续地向APEX公司供货长达4年,直至累计近40亿元的应收账款无法变现,此时该部分应收账款竟然高达公司总应收账款的96.4%――这对任何一家集团企业正常的财务运营而言都是不可想象的。
长虹集团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缺失直接导致其进军国际市场项目铩羽而归,并对集团未来发展带来沉重负担。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初同APEX公司签订协议并供货的是长虹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四川长虹,之后长虹集团出于整个集团战略考虑,背负了这笔巨额债务,这也说明了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的关联传导特性。
(三)案例二 联想集团成功收购IBM公司PC业务案。项目实施前的联想集团同长虹集团有许多共同特点,不同的是联想集团在项目实施之前做了充分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通过系统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使得这一并购案成为国际跨国并购中的经典案例。
(1)在项目实施之前,联想集团对合并对象IBM公司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财务风险因素识别及评估。为此联想集团聘请了世界顶尖的评估公司和审计公司对IBM的财务指标进行审核,发现IMB公司PC业务虽然亏损严重,但近几年表现却有复苏迹象,其当年营业收入达5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9%;其利润率为24%,远远高于联想集团自身的主营业务利润水平。其资产负债额为16.15亿美元,净资产-6.8亿美元,在联想集团可承担范围内。通过以上财务数据分析,联想集团确定项目风险属于可控范围内,而项目风险收益比却值得期待,由此确定立项。
(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联想集团通过多种融资渠道将集团融资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付款方式为自有现金4亿美元、收购负资产5亿美元、银行借贷6亿美元、股票融资3.5亿美元。通过这样的支付结构使得集团成功规避了财务危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同时在投资风险控制方面,通过制定循序渐进的发展策略,确保项目获利能力。
通过以上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实施,联想集团股票市值当年就大幅上扬,项目实施第一年集团综合营业额年比增长359%,主营PC业务销量年比增长11%,股东收益增加0.22亿美元,之后几年业绩更是连年飘红。
参考文献:
[1]张继德:《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关键词:现金流量;财务风险;风险识别;风险防范
1相关概念与理论介绍
1.1财务风险概念
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因借债过多无法到期偿还债务,而引发的财务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个环节,主要是经营、投资、筹资、分配等各个环节可能会产生的风险。本文所说的财务风险是采用广义的概念。
1.2现金流量概念
现金流量反映的是企业现金的一种动态状况,即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通过一定经济活动产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现金流量主要来源于企业的三种活动即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
1.3现金流量与财务风险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现金流量表不同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它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能够真实地反应企业的现金流入与流出,有效地避免权责发生制下由于计量方法的差异而造成信息失真的可能,为企业合理利用资金、识别财务风险、进行财务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另一方面,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数量、稳定性等都会影响着企业的盈利及财务风险的程度;现金流量的投资活动也隐藏着投资风险;观察现金流量的筹资活动也可以检测筹资风险。所以要想精确判断企业的财务风险,必须密切关注现金流量情况。
2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识别
基于现金流量识别财务风险,就是通过分析现金流量活动,识别出企业可能在哪方面存在财务风险。因为,现金流量来源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以,从这三个活动来具体识别财务风险能够较为全面地获得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
2.1从经营活动识别财务风险
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销售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很多企业为了创造销售业绩,在销售产品时,面对无法及时交付货款的客户,更多采用的是赊销方式,虽然这种方式创造了企业账面利润,但是,赊销过多,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就会越大,账面利润并没有转换为现金,没有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的收益,增加财务风险。另一方面,采购过程中带来的风险。企业在购买商品时如果没有事先进行采购计划,导致计划购买与实际购买产生较大的出入,有可能就会导致大量的存货积压,同时也是占用了企业的大量资金。或者企业在进行采购时获得的产品信息和商家信息不对称,出现产品恶劣或者商家不诚信等情况,这就会导致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损失。
2.2从投资活动识别财务风险
企业投资活动主要是要判别企业的投资项目是什么,分析项目特点,投资该项目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例如,企业投资数额较大、投资时间长、收益回收慢,这必然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还有,一些企业为了扩大规模,盲目地进行多元化投资,投资前并没有对企业本身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导致决策失误,从而引发资金回收困难。
2.3从筹资活动识别财务风险
企业一般选择筹资的方式有两种:即债务性筹资和权益性筹资。在债务性筹资环节主要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要保证在未来的生产经营中能够产生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款和支付利息。如果企业在未来经营过程中没有足够的现金去清偿债务和利息,很有可能通过再一次举债来偿还之前的债款,如此循环往复,企业就会陷入困境,危及企业生存。对于权益性筹资来说,虽然不像债务性筹资那样需要到期偿还本金和利息,但是为了不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再筹资,确保企业日后能够获得更多的权益性筹资,企业必须要保证有足够的现金支付股利。
3基于现金流量财务风险识别体系
现金流量表在进行财务状况分析时,能够非常清晰地了解到企业的财务状况,精确地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一个企业如果想从现金流量视角判断企业是否处于财务风险边缘,不仅要从定性上进行识别,还要从一些现金流量相关财务指标进行定量识别。现金流量指标能够有效地完善财务风险识别体系,分析出指标所隐含的财务信息,为准确识别财务风险夯实基础,提高预测风险发生的准确性。
3.1偿债能力指标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是通过举债经营,如果长期下去,企业就有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而且,企业通过借款维持经营,对企业的发展也非常不利。如果持续这样下去,很难保证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现金流量状况可以通过现金流量偿债指标体现出来。现金流量偿债指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该指标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对企业实际偿债能力进行考察,反映出企业当期偿付短期债款的能力。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的经营活动稳定,为企业能够产生更多的现金净流量,偿债能力也会相应得到提高。如果企业的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低,说明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不足,然而,借款需要企业用现金去偿还,企业现金储备不够,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会比较大。因此,企业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提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现金利息支付率=现金净流量/同期应支付的利息金额。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支付利息能力越高,企业的经营就会相对稳定。该指标越小,代表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也在不断下降,这样企业就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不利于企业的稳定经营,对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3.2获利能力指标
现金流量获利能力指标能够充分地体现出企业现金的盈利能力,它充分反映了企业的现金获利能力,如果企业拥有良好的现金获利能力,说明企业未来能够创造更多的现金,这有助于降低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反之,如果企业的现金获利能力不是非常的强,说明企业的现金成长能力欠佳,企业未来面临的获利压力比较大,财务风险相对也会比较大。现金流量获利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净资产现金收益率=现金净流量/平均净资产。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的净资产获利能力,该指标数据越大,说明企业有较强的获利能力;该指标数据越小,说明企业的净资产获利能力不足,企业未来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会比较大。现金收益比率=经营活动净流量/净利润。一般来说,该指标应大于1,指标越大,则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强。若该比率小于1,则说明企业本年度所所产生的净利润中有的未转换成现金流入企业,就算企业本年度实现盈利,在未来也有可能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
4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防范
4.1加强现金流管理
提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一个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并不是说有多少的账面利润,而是拥有足够持续的现金流,在现金流量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最重要的,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经营活动中的生产环节,要做到严格控制原料成本;在销售环节,对赊销客户,要督促其及时还款,加快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尽最大的可能性去避免发生坏账。同样,在购买环节,作为购买方,要充分利用信用期,尽量延长应付账款的支付期限,使现金在有限期间内发挥最大的效用。保持稳定的现金流量。现金支撑着企业的日常经营,企业的现金流动也是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环节。所以,企业保持过多、过少的现金都不是现金流量最好的状态,企业应该让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保持一个均衡的状态,这样企业才能获得持续稳定发展。这就需要企业在进行现金流量活动时要提前做好现金流预算,根据企业所拥有的现金总量,合理安排现金支出,而且现金要用在必要的支出上。所以,企业还要做好现金流监控,密切关注资金的流动方向,防止过多的消费性支出和非生产投资,造成现金资源的浪费。保持现金流量的稳定流动,尽可能最大化地让现金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4.2从现金流量视角构建财务预警体系
企业为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可以事先建立财务预警体系。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到现金流量的影响。这样不仅可以完善财务预警体系,还可以提高财务预警准确性,为财务预警机制更精确地预测财务风险奠定牢固的基础。而且,从现金流量角度建立财务预警体系,企业的财务人员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现金流量中包含的各种财务信息,提升现金流管理水平,进而达到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
关键词:财务风险;成因;控制
1 财务风险的相关概述
1.1 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内外坏境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种种问题,使企业的日常经营存在困难而使企业效益下降的风险。本文所探讨的财务风险是广义的财务风险。
1.2 财务风险的种类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各个企业都无法否认财务风险的存在。根据其不同的表现,可以将财务风险分为以下几种:
1.2.1 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资本或者货币市场上进行融资而面临的风险。企业筹资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前提。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筹集资本的方式也不相同,如通过发行股票等直接融资,或者通过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等间接融资方式。不管企业的融资方式如何,都客观面临着筹资风险的存在。
1.2.2 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对外、对内投资所面临的风险。企业投资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对内投资包括企业为了扩大规模而进行新建厂房、增购机器设备等。对外投资主要包括投资虚拟经济,如购买股票、债券等实体经济。由于经济环境存在种种的不确定性,不管是对内投资还是对外投资,企业都客观面临投资风险的存在。
1.2.3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由于金融资产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变动而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流动性风险主要包括资产的流动性风险和负债的流动性风险。资产的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不足,如固定资产比重过高、流动资产比重低或者存货积压严重、持有现金较少等,而造成的企业支付能力不足的风险。负债的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的负债结构不合理而造成企业偿债能力不足的风险,如企业短期负债过多,到期无法偿还而使企业面临债权债务纠纷等。
2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企业外部坏境,二是内部因素影响。
2.1 外部环境
2.1.1 经济环境
每个企业都不可能独立的存在,置身于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或多或少的要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当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企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就相对较好,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就相对较小。相反,在经济趋势下滑的背景下,如出现了经济危机,企业置身恶劣的经济形势中,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就大大地增加。
2.1.2 利率、汇率的影响
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对于那些需要靠借款来筹集资金的企业来说,借款的成本主要体现在利息上。如果利率上升,意味着企业的成本上升,财务风险也就增大。同样,对于那些需要外币借款的企业,如果汇率上升,则企业在还款时需要更多的本币来购买外币进行偿债,企业的财务风险也相应增加。
2.2 内部因素
企业的财务风险虽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但导致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还是企业内部因素。总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2.2.1 投资决策失误。
企业投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对内投资还是对外投资,其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如果投资决策失误,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会产生财务风险。例如,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对项目的市场潜力与可行性缺乏调研,将资金投放到不应该投入的地方,不仅降低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甚至会给企业带来财务危机。
2.2.2 资产结构不合理。
企业资产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财务安全。如果企业的资产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比重过高,而流动资产比重低,在企业进行生产购买原材料无力进行支付时,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在资金周转出现严重问题时会导致企业的破产。
2.2.3 负债的结构、期限不合理。
企业的负债比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财务安全。如果企业的负债比率过高,在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企业无力偿还高额的债务,可能会陷入债权债务纠纷,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同时,企业的债务期限合理与否也会影响财务安全。合理的债务期限会减小企业还款的压力。如果企业的债务全部为短期债务,那么到期还款巨大压力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甚至面临破产的风险。
2.2.4 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
应收账款的管理也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应收账款的管理如果不合理,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如果赊销比重过大,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降低了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同时,时间越长,应收账款转化为不良资产的可能性就越大。
3 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防范并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针对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以及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本人认为,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控制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3.1 做好事前控制
按照风险控制的时间先后顺序可以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虽然这3种风险控制贯穿于风险管理的全过程,但对于财务风险控制而言,我们希望做好事前控制,不希望在出现风险和风险过后才采取控制措施。从风险控制的效果而言,事前控制的效果最好,即使不能规避掉存在风险,也能将风险损失减小到最小。
3.2 构建一套完整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财务风险的发生可以通过财务指标反映出来。为了有效控制财务风险,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预警指标。针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可以通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反映。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针对企业的营运能力,可以通过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和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来反映。设置一套财务预警指标,根据相应的经验值,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给每个指标赋予一个本企业能够接受的指标值。在某个指标值接近临界值时,企业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通过一套这样的预警指标体系,可以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3.3 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
针对企业在投资时可能出现决策的失误,所以在风险控制时应努力做到:在进行重大项目的对内、对外投资时,一定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论证项目的可行性,不可独断专行。科学合理的决策未必能规避掉风险,但在风险发生时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李潮欣.企业风险控制的原理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4(5).
[2] 陈桂菊.论企业财务风险成因[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