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范文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

第1篇: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范文

【关键词】科技教育 创新能力 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10-02

在2013年的全国政协委员讨论会上指出:要想立足全局,更好的面向未来,那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不仅如此,该战略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对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行破解,这能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在这样一个世纪中,我国想要全面的彻底的实现振兴,那么就必须通过知识、体制以及经济等方面的创新来进行,而这些创新的前提则是创新性人才的聚拢。

一、青少年创造性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最高形式的体现就是创新教育,与此同时,创新教育也体现着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想要更有效的进行素质教育的实施,就不能忽略青少年的创造性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所带来的学生潜能的开发。目前来说,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全球范围内都逐渐的受到重视。目前教学目标的核心主要就是以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主,而不仅仅只是知识[1]。就目前的大多数学校来说,他们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为创造性而教”。

二、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相关理论依据

美国时任心理学会会长的J、P、吉尔福特(J、P、Guilford)早在1950 的时候就开始对创造性研究进行倡导和宣传。他认为多远的反应能力主要体现在创造力。直到1962 年,A.纽厄尔等学者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些建议主要是对创造性思维进行总结:从思考者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创造性思维结果的新颖性和价值都比较高;正是因为这种思维的新颖性,所以这种思维的动机性、坚持性以及强烈性是非常大的;创造性思维的任务主要是勾画出原来不够清楚明确的问题。哈佛大学创造力研究的引领者霍华德.加德纳在80 年代中期在《智能的架构――多元智能理论》将自我认识智能、身体――动觉智力能力、音乐智能、空间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语言智能等7 种不同的天赋或智能列举了出来。

三、在科技类场馆运用多元化的途径和方法对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

通过一些相关的研究,有学者指出,要想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得依赖于学科教育,在学科教育中,不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学生还要学会创造性的去学习。除此之外也不能忽略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体现出创造性思维。

1.搭建平台以便于激发学生创新潜力以及创新思维意识

科技馆不仅代表着校外教育这种形式,它还是青少年提高素质的一个重要阵地。科技馆当中的展品资源和学生资源是比较丰富的这些优势是科研机构比拟不了的。学校课程改革发展和科技馆发挥教育功能都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同时将这些资源整合成科普活动资源包。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在实践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因为学生要动手动脑的去对活动方案进行学习和探究。

2.培养和训练学生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青少年是科技类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以及科学技能传授给学生们,而不是需要空有其表的热闹与“繁荣”。传统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听,老师讲,这种学习方式实际上只是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集体的学习平台,学生在这种学习方式之下能够独立的进行思考、观察、研究与探索。我们可以通过举例小蜜蜂这一种比较常见的昆虫作为载体去让学生们进行观察,让学生们查阅资料或者在观察过程中对小蜜蜂的生活习性、生理结构以及身体结构进行学习和研究;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去了解与蜜蜂生存息息相关的水分、食物以及空气等等重要因素,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知道环境与生物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也能够一定程度上的认识到保护环境对于生物的重要性。

3.培养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营造创新氛围

科技教育由于其自主探索的性质因此需要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去发现、探索以及解决问题,与此同时,科技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在活动中是否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并且获得了怎样的体验。科技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精神以及思维技巧。科技教育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要求很高,这种方式不仅注重到提高学生实事求、勇于探索是的精神,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氛围。

4.评估创新教育成果简约而不简单

传统的考察模式没有注重能力提高方面,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考察模式从而不是一味的只在意分数的提高,这种新的、灵活的考察模式不仅仅注重团队合作能力,还注重到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团结合作带来的效果,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科技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们手、眼、脑各个方面活动能力,还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自我表达能力的提高。学生们在活动中可以自主的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及见解,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讨论,既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不同的场合树立起来的自信心对于今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

四、结语

青少年社会科技教育场所一般来说包括博物馆、科技馆以及其他校外科技类场馆,这些科技类场所在一定程度上肩负着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的责任和义务。家庭、学校以及社会这三者在培养和发展青少年思维创造力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三者缺一不可,只有有效的结合三者起来,才能更好更全面的培养出更多更优质的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薇.浅析科技创新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2期.

第2篇: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范文

松树桥中学秉承“开发多元智能,发展创新个性”的办学理念,把坚持搞好科技教育,打造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作为办学的重要方向,将学生科技教育和科技活动结合,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发展的教育环境。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科技创新 寓教于乐

松树桥中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将科技教育与课程改革融合,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相衔接,一是解决了科技创新教育课程时间安排的问题,又使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具有了明确的方向和鲜明的特色。同时,学校为了搞好科技创新教育,形成了一支由班主任、科技辅导教师、任课教师构成的结构合理、相互配合的科技创新教育师资队伍。

学校为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每学期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派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和参加市内外各种比赛。针对科技活动的开展,学校不仅开辟了科技创新作品展区,还举办了科技文化艺术节,比如:科技制作发明精品展、科技模型现场组装、机器人比赛、科技小论文等。

特色发展 硕果累累

为了激励学生和教师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学校特别建立了表彰奖励机制,对获得名次的师生都要进行表彰奖励。形成了完善的激励机制,近几年,学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连续十年斩获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多次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连续四年获得重庆市机器人比赛多个项目一等奖,2011年更是在重庆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总成绩第一,在全国赛中获得金牌2次,银牌6次。连续多年四人次获得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和提名奖,成为重庆科技创新特色教育的一个佼佼者。

第3篇: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范文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校长谭小金是一位敢想、敢干、敢担当的汉子,自2004年上任伊始,便以“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信息强校、特色扬校”为办学宗旨,提出“让全校所有学生都能参加一项自己所喜爱的科技创新活动”的创新思路。

学校还专门组建了“科技创新教育”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其他副校级领导及各处室主任为成员,统筹整个学年的校园科技创新活动,同时又成立了科学实践活动教研组,组织各相关学科的教师成员负责辅导学生的科学实践活动等日常工作。

“宜章一中的创新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的‘理化生实验’就已经开始了,每年一届的科技节到今年也有12个年头了。”谭小金认为,校园创新教育的实质是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仅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创新教育既要让学生有凌云之志,又要培养学生脚踏实地地从实践中获取知识的能力,以获奖和升学为目的的创新教育都不可取。”

为保证创新教育的质量,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了各科目创新活动的活动地点,做到定时、定人、定点,确保活动长期开展。为了不让任何一个好的科技创新方案因材料、元器件等无钱购买而放弃制作,学校每年都会拨出一部分经费扶助科技创新活动。仅2012年,在校园创新中的支出就超过了十万元。

“累并快乐着”是学校专职科技辅导教师张永强、肖圣新从事创新教育10多年来的共同体会。在其他老师眼中,科技老师三天两头出差,四处带队参加比赛,看似风光无限,然而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

“从事科技创新教育10多年来,越发觉得这份工作很苦、很累。为了研究一个课题,工作到凌晨四五点是常有的事。有时候妻子也会问,老肖,你把自己弄得这么累,值得吗?在我看来,只要学生喜欢,就值得。”肖圣新自豪地说。

张永强告诉记者,当初选择科技创新教育这条道路,完全凭着自己对科技的喜爱和执著。“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社会对校园科技创新有更全面的认识,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老师参与到创新教育的队伍中来。”张永强说。

为了充实创新教育师资力量,学校还特意聘请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李玉平、副书记杨忠旺、长沙理工大学教授李文健为校外科技辅导教师;莽山的“蛇博士”陈远辉、“鸟王” 站长陈军、莽山林业管理局科技科科技长肖小军也相继成为学校的科技指导专家。

每年4月是宜章一中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节”。在这一个月里,全校4000多名师生都会参与到不同科目的科技创新活动中来。

科技节的活动内容非常丰富,有科技小论文、科技创新作品、技能竞赛、科普电影、科学活动、科普知识黑板报、主题班会、科普讲座等,深得师生们的喜爱。

2011年,宜章一中投资600余万元买下学校后山的200多亩荒山改造成植物园,目前已初具规模,园内树种多达百余种,林中鸟类上万只,这些都成为师生实践创新活动不可多得的财富。

为调动学生的热情,学校专门成立了研究性学习教研组,开设研究性学习必修课,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科学方法、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独特的创新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小课题、小研究,有专门的老师进行指导。学生在课题立项、调查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都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学生肖丹、吴飞燕都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她们上高中之前,总觉得发明创新离自己很遥远,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习,现在已经喜欢上了发明创造。

“和以前相比,现在我的动手能力变强了,思维变活跃了,这些都得益于创新教育。”吴飞燕说。

在开展校园科技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学校还着眼于校外,充分利宜章县范围内的省、市、县科技基地,积极引导兴趣小组和特长队开展实地调查和校外科技活动,先后到莽山考察野生兰花、生态环境调查、野生动物养殖,到瑶岗仙进行有色金属开发对环境保护的影响研究等,为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

十多年来,宜章一中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已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累累硕果。学生获各级各类奖励近60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一项,省级一等奖九项;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 “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基地”先进单位;校长谭小金、副校长曹初凯、教师肖圣新先后荣获园丁奖;教师张永强被评为“第31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教师”; 在2011年的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谭小金校长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科技教师”,并获“科技教师精英奖”;学生陈鑫磊获“〈鸿鹰翔〉科技创新英才奖”。

学校先后被湖南省科技厅、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授牌为“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湖南省科技活动示范基地”;2009年被湖南省科协评为“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优秀示范基地”;2011年被郴州市科学技术局、郴州知识产权局授予《郴州市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试点学校》;2012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芙蓉创新奖、优秀组织奖。

第4篇: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范文

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建设布局合理,环境优雅,教学设施齐全。现有50个教学班,2605人在校学生,276名教职工,其中高级教师103人,中级教师96人。学校大力实施“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科研强校,特色兴校,质量立校”的治校策略,引入竞争机制,推行精细化管理,实施“教师承包责任制”,加强民主管理。全面关心教师成长,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到“以事业引导人,以感情温暖人,以机制激励人”,在全校形成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学校信息化特色经验

1.发挥信息化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学校及时更新教师所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并积极开展相关的培训。

学校的每间教室都安装有触屏式多媒体教学设备,使课堂教学更优化,努力打造精品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学校建立录播室,录制教师的授课过程。教师通过录制的视频,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多媒体课程,被做成微课程视频,收集到视频资源库中,供其他教师观摩与学习。

2.发挥信息化优势,实施教学精细管理

建立教师电子业务档案是学校教育管理趋于科学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并将教师电子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评优、晋升职称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了其对教师的考核、约束、管理和激励作用。

建立学生成长电子档案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应用。学生成长电子档案可以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并注重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重视评价内容的多样性,通过真实、深入地再现学生的发展过程,鼓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3.发挥信息化优势,宣传办学成绩

学校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不仅可以宣传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制度,而且是家长了解学校及学生学习情况的窗口。同时家长如果对学校有什么建议或意见可以直接在平台留言,学校会及时给予回复。

学校获得的荣誉

第5篇: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范文

作为小组的创始人兼辅导老师,现任教于澳门培正中学并兼任澳门科技创新教育学会会长的刘冠华究竟是用怎样一种独特的方式带领小组成员将ITU不断壮大?成员们又是如何在刘老师的引导下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科技创新之路?带着这些疑问,笔者亲临澳门,来到ITU小组,采访了刘冠华老师。

虽到中年,但刘冠华却如三十岁左右的帅小伙儿,一身休闲装,熟练地把玩着最新款ipad,满面笑容。在轻松的氛围中,笔者分享着他与学生们的科技创新之旅。

ITU小组于2006年成立,英文全称为“Innovation Technology Union”,即“科技创新联盟”,朴实而简洁的六个字生动地诠释了小组的存在价值。提及小组目前所获的荣誉,刘冠华却表现得非常平静。

如今,为升学镀金而进行的科普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深入人心,虽然2014将取消执行部分大型竞赛保送的政策,但在各升学阶段,获奖者仍有显著优势,这就为家长们“鼓励”孩子做各种“科普难题”提供了“动力”。

在刘冠华看来,兴趣才是小组发展的根本,科技创新不是升学加分的手段,只有挣脱了功利的束缚,才能尽情享受科技创新带来的愉悦。在这股信念的带动下,刘冠华极力为激发每位组员的创新思维和科学兴趣、增强动手能力而努力,组员们也都乐于课余时间沉浸在科技创新的海洋里。

弹指一挥间,ITU小组已走过了六个春秋。截至目前,不少成员已进入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亚洲知名学府延续梦想。期间,又有“新血”不断注入——进入ITU的条件很简单,对科学有一定兴趣并愿意投入其中,即使暂时没有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刘冠华认为,新加入小组的成员是否为新手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要有梦想,执著于科技创新。

ITU小组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得益于刘冠华独特的教学方法。与普通课堂教学不同,在ITU小组,老师的作用只限于为学生明确一个方向,规范职责。“更多的是学生们自主钻研,在这个过程中以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大家自主思考,发现课题并讨论,从而持续自主研究。”

作为一个合作性很强的小组,ITU组员在每个研究课题中有明确分工,这种分工并不局限为区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专长。例如,小组内会编程的人负责设计该项目的驱动程序;擅于工程机械的人则负责装配;而文笔较好的人则负责撰写论文。

“就拿iwheelchair这件作品为例,起初正是源于其中一位学生对Mac电脑三轴重力加速度传感器的好奇,才促使组员们齐心协力将这套系统研制应用于轮椅,最后设计出了便于残疾人日常生活的工具,撰写了项目论文。”

谈及此事,刘冠华欣慰之情溢于言表。不仅源于该作品在第二十六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三等奖的荣誉,更多是基于其中凝聚着他与学生努力创新的点滴。

推开ITU工作室的门,浓厚的科学气息扑面而来。各种设备工具,小到剪刀胶带,大到电钻液压器,井然有序,琳琅满目。

墙上一角的几张照片格外显眼:照片内是各色T恤衫,那是经刘冠华与组员们共同设计的,最终确定了蓝色版本为ITU小组文化衫。跳跃在绚烂色彩中的则是一只被称为“一角鲸”的吉祥物,这些小鲸鱼们不正是组员们遨游科学海洋的写照吗?

在组员们的眼里,身兼澳门科技创新教育学会会长的刘冠华非常平易近人。工作之余,刘冠华总会带上ITU小组的成员们外出游玩,过年时甚至邀请大家吃饭,发放压岁钱。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关怀不仅让小组成员可以尽情放飞梦想,更是架起了一座师生间的情谊桥。

成立六年以来,ITU小组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资金短缺是ITU小组成立之初的第一道难关。为了不让学生们因为物质的阻碍被挡在梦想门外,家境并不富裕的刘冠华自己出资购买设备供学生们学习研究。

正是信念的坚守,让小组撑过了严冬,迎来了科技创新的春天。随着澳门特区政府对科普事业的日益重视,如今ITU已可以向政府申请经费,在刘冠华的努力下,小组目前申请到的经费达澳门币20万元左右。有了这笔经特区政府严格审批所得的经费,小组可以买到更精密的器械零件以提高研发水准,支付参赛差旅费等。

谈及现状,难题仍摆在ITU眼前。由于澳门科技创新教育起步较晚,请专业人士辅导成为另一个坎儿。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刘冠华之前也尝试与大学合作,请专家教授给小组成员们讲课,但种种阻碍最终使得这一想法落空。

“目前还只能靠自己,”刘冠华很坦然,“虽然有时会事倍功半,但这也会磨炼学生们的意志,促使ITU小组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方面更坚定地撑起澳门的一片天!”

第6篇: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范文

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学校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实践能力等特点,积极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习惯、理解科学的能力和关心科学的感情。

学校让学生了解科技的意义、发展以及在人类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人类社会、文化、环境的作用,树立科技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建立对社会的责任心,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通过对学生科学自然观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

为了形成完备的科技教育管理体制,学校由校长统筹全局,主管副校长主抓,下设学校科技中心,全面负责全校的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活动以及劳技组和通用技术组等。学校还将科技教育活动制度化、科学化,要求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每周每个科技活动小组有固定的活动时间及地点,并把科技教育内容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中。

在经费使用上,学校根据科技中心每年的预算,实行专款专用,保证科技活动的正常开展。

高素质的科技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学校把培养高素质的科技教师队伍作为重点工程来抓,首先制定出合理的目标,提出具体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通过集中培训、在职进修、专题研究、专家报告、异地取经、观摩示范、评比竞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等各种形式和渠道提高教师的素质,让一批高素质的科技教师脱颖而出,使他们在科技教育的舞台上大显身手。

科学有效的考核、奖励机制,对于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学校平时把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取得的成果记入学生档案,作为评定学生成绩、评优的依据之一,并将科技竞赛与奥赛同等对待;将科技辅导员辅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列入评价系统,科技辅导员在参加科技、教育主管部门联合组织的科技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在评优、晋级、职称评聘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成绩同等对待。

第7篇: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范文

1.1建设高素质科技教师队伍

1..1.1配备专职科技教师学校应选择热爱科学、年富力强、奉献精神强、责任心强的教师来担任科技教师。

1..1.2培训学科教师可通过面向全体教师的知识培训、专家讲座、制度建设、激励机制等手段与措施,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科学素养,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教育教学活动的探索和指导工作。

1..1.3提高科技教师综合素质定期召开科技教师座谈会,及时沟通、相互了解教学实施中的问题和经验;实行青蓝工程的管理激励制度,培养发掘有科技创新教育教学潜力的科技教师。

1.2开展科普推广宣传活动

(1)举办校科技周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做到早部署、早安排,围绕科技活动主题,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系列科普活动。

(2)组织学生观看科技片。可收看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人与自然》、《科技之光》、《走进科学》等科技节目;组织学生征订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如《科学大众》、《少年科学》、《少年智力开发报》等;介绍科学家故事,如牛顿、爱迪生、富兰克林、贝尔等众多科学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故事。

(3)定期组织学生精心策划,张贴科普墙报、办科普专刊,展示科技创新优秀活动项目,展示学生自制的标本、教具、学具;开设科普讲座;举办“科技在腾飞”的手抄报等形式新颖、富有特色的比赛;组织部分学生写心得体会,利用校园广播选播优秀作品。

(4)大力宣传热爱科学、具有创新思想的青少年先进事迹,不断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科技创新潜能。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广泛参与,才能真正在校园内营造一个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让科技意识深入人心,取得良好的科技宣传和普及效果。

2整合基础学科课程和科技活动

开发科技创新教育资源把学校科技创新教育与教育整体改革相结合,并入教育主渠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和主渠道。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道德情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也只有将以往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课外”身份转变为“课内”身份,才能突破科技活动就是建课外小组、搞小发明的狭小天地,让课堂中处处有科技,处处有创新,真正落实学校科技创新教育。

2.1将科技创新教育融入到基础学科课程中

2.1.1高考学科学生学习时间主要用在高考学科中,因此,如果在教学中渗透科技创新教育理念,并对相关的科技知识进行一些系统梳理,必将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起到重要作用,收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1)语文学科。现在的语文教材中,增加了不少有关科技内容的文章,语文教师可利用此契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收集整理相关的科技资料和研究背景,拓宽科技知识领域。

(2)英语学科。有英语教师曾留意到一个现象:理科生英语成绩普遍高于文科生。按常理文科生应更占优势,但通过试卷分析才知,原来英语试卷中的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等题目有五分之三以上的内容涉及到自然科学知识,而这正是理科生的优势。因此,英语教师非常有必要在教学中融入科技知识,尤其对文科生的教学,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成绩,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3)理化生学科。在实验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对比、实验、归纳、类比等方式,引导学生“做中学”和“探究性学习”,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能很好地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

(4)数学、政史地等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各自学科特点,将科技创新理念渗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以及发现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2.1.2非高考学科如《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灵感的产生,让学生亲历实践活动的过程,经历成功与失败,这对于直接经验的获取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非常有帮助。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实践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应用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与分享、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更好地促进青少年个性发展和情商修养,转变学习方式,完善学生素质结构,提高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全面提升。

2.2开发校本课程

2.2.1明确校本课程开设目的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兴趣为目标,为学生建立广阔的知识背景,降低教学内容的理论难度和对学科体系的严格追求,避免科技教学课堂死板生硬,加强观察、采集、实验、动手操作和实践的环节,注重阅读、思考、探究、分析和直接发现。

2.2.2注重校本课程开发针对学生兴趣需求、心理特点、个性发展等,合理开发校本课程,避免科技创新教育的随意性和片面性,认真规范科技创新教育内容,建立学校科技创新教育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可开发科学史话(爱迪生发明故事、历代科学家史等)、电子技术、机器人制作、建筑设计、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军事科学等校本教材,涵盖科学前沿与高新技术、实用技术、科学技术史等相关内容的校本课程。

2.2.3合理控制校本课程人数只要报名参加某校本课程的学生超过10人,学校就应想办法开设此课程。另外,每门校本课程人数应尽量控制在30人以内,以有助于教学的开展和提高课堂效率。

2.3开展科技活动

2.3.1比赛竞技类如航模、空模、魔方、七巧板、电子制作、物理技能、机器人、天文知识、环保知识等竞赛;科技发明作品展、生物标本展、化学晚会等;组织以科技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由学生代表讲述科学故事,提出论点,大家相互讨论,得出结论;规定学生每学期读一本科学书籍;利用寒、暑假参加科技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能强化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鼓励学生自立、实践、创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素质、科学方法;认识自我,展示和发展自我,从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2.3.2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组织学生成立科技兴趣小组,或由学生自发组织科技社团活动。这些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都是由对某学科研究领域感兴趣的学生组成的,其科技活动开展的针对性更强、目的更明确,内容更有深度和广度,并能及早发现和培养具有科技创新潜质的优秀人才。

2.4紧密结合高校自主招生政策

将科技创新教育作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之一,与全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紧密结合起来。高校自主招生是一门大学问,不同高校选拔优秀生源的标准和方式虽各有千秋,但万变不离其宗,所需人才一定是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拔尖优秀的创新人才。通过检索高校自主招生报名条件,发现一个共同条件,即“具有突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科技创新发明有优异成绩者”。那么高校如何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潜质呢?清华大学招生办介绍:“综合性面试容易评判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对于创新性的评估则有局限性……不是靠一张卷子就能把学生的创新能力评判出来的”。那么,针对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中提到的关键词“科技、创新、实践、发明、优异”,应如何理解和定位,从而给学生更多的选拔机会呢?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组织动员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类比赛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科普作文大赛、微创新大赛、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创新实践活动等。

(2)辅导学生科技发明申报国家专利并获得国家专利。

(3)积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5~15人)参加科技类社会实践活动。参赛获奖、申报专利、社会实践,是最能体现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和途径,能直接将其作为高校评价学生创新潜质的重要指标,从而让学生具有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拔资格,争取更多机会选择心中理想的高校。

2.5举办科技专家讲座

第8篇: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学;创新能力;策略

一、学校应树立“超前思维,追求时代教育思想”

小学阶段,既是学生基础知识的积淀时期,又是学习品质和道德品质的养成时期。教育教学质量是任何时候任何学校的生命线。我们提倡的质量不是时间加汗水的产物,而是科学的方法加科学的管理质量。

二、学校应有“明确办学思想,加强开展创新工作”

学校把科技创新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门成立了科技创新活动小组。本期由我和祁绍军带领四年级各班部分学生在星期三兴趣课上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全体科学教师承担指导全校学生的创新作品活动,学校全体师生参与进来。每学期学校科技活动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制订学校科技创新活动计划,开展相应科技创新活动。注重发挥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力量,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综合推进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

1.学校开展专题讲座,营造科技文化氛围

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性。通过《科技伴我成长,创新助我成功》专题讲座,提高了师生对科技活动的认识,激发了储存在师生心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师生近距离地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教师对青少年科技活动认识提高了,学生对科技活动热情被激活。于是学校组织学生报名,定时进行辅导培训,经过活动的普及开展,一件件科技、艺术作品在学生手中诞生,就这样学生科技活动在我校扎根繁衍。

2.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兴趣活动

在学校领导的积极支持和鼓励下,兴趣活动的学生在科技活动方面大胆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我校根据本校实力参加了2013年攀枝花市第29届科技创新大赛,师生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送报到市里的作品有六年级学生祁雁婷的“乡村夜光防腐木桥”,五年级学生倪健颖等的“简易水位报警器”,四年级学生刘殊文、杨婉欣、罗源的“莲雾作为米易县经济作物推广种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这说明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科技、艺术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后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还要与学科紧密结合起来,整合所有资源,调动所有积极性,把科技创新工作深入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我们坚信:“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只要我们有目标,就有发展的引力,只要我们还有梦,希望与成功一定会与我们同行。我相信,科技创新之花在校园会越开越旺,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摇篮和规律。

参考文献:

第9篇: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范文

几十年科技教育经验的积累,以及一批在省市级乃至全国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和背后的指导老师,是学校引以为傲的资本。在这份耀眼的成绩面前,人们不禁要问,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没有壮观的教学楼,没有一流的实验设备,究竟是什么让它取得如此出众的成果?

创新制度激发热情

双江口中学有着鲜明的创新教育理念,就是要让科技创新思想在每位学生中传承。

“人人都有创新潜质,但不一定都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多数人的创新能力可能被埋没,学生也是如此,需要设法去激发,我们的办法是注重引导和激励。”该校从事科技创新辅导工作三十余年的科技总辅导员廖剑强介绍道。

为此,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素质教育工作奖励制度。先是建立了科技经费专账,每年在科技工作方面投入的经费大都在12万元以上,用于科技活动、学生参赛和师生培训所需;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学校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并配备有科技总辅导员;设计制定了“学校创新教育管理制度”、“创新教育立交模式”、“创新社校内辅导创新教育模式”;成立了“创新社”、制定了“创新社章程”等。在科技工作上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可优先评优晋级。

学校还将科技创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中。学生参加各项科技活动,每取得一点成绩,学校都会在班级、学校大会或校刊上公开表扬,有条件的情况下还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表彰取得优异成绩的班级,推荐特别优秀的科技苗子进重点高中学习。

在这一系列措施的激励下,学校师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被调动起来,科技创新工作真正成为全校性的常规工作。

全方位打造创新氛围

科技创新,光调动学生的热情还不够,要想让青春期的三分钟热度永不衰退,还要有创新的大环境。为此,双江口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大做文章。

学校的文化长廊是宁乡县最长的文化长廊,它不仅是一道让全校师生引以为豪的校园风景,也是学校宣传科技创新的重要战地。长廊分为28个板块,每个板块的内容都出自学生之手。每个月依据不同的科技主题更换一次内容。

“出文化长廊板报可有意思了。因为是自己动手做,全校的同学都会看到,所以我们都特别认真。每次出完黑板报,自己也可以学到不少呢。”来自1403班的彭婧和彭耐刚上完科学实验课,就迫不及待地向记者介绍,“这期的主题是关于知识产权的,我们之前还出过创新方法等。”

此外,每个班级教室内的黑板报也固定有一方“科技角”。 学校还精心制作了189块囊括“一分钟创造学”、“创新创造方法”、“知识产权法宣传”、古今中外科学家小故事的版画。这189块版画犹如189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挂满学校的教学楼、礼堂等。另外,学校每学期还会出版两期《智趣园》科技小报,向学生宣传科学思想,介绍科技创新方法和校内科技创新之星们的作品。

为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学校不仅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科技创新比赛,还会每年举办校园科技创新竞赛和智趣节。这些活动分为若干个主题,有发明作品展示、创意展示、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展示、科幻绘画展示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极高。如此一来,学校处处有科技,人人学科技,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久了,自然会催生一批又一批的科技创新小能手。

不拘一格教创新

“抓好课堂主渠道,全面推行创新教育”,这是双江口中学奉行的教学思想。创新教育除了开展活动和竞赛,课堂也不能忽视,它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基本途径。在平时教学中,学校要求教师把创新思想融入课堂,每堂课都要求学生学会求异和质疑,特别是在理化生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设疑,勇于探究,不全相信书本更不盲从老师,让学生从存疑和求真中享受创新思维和实践的喜悦。

128班的同学们至今仍记得刚入校时上过的那堂别开生面的“鸡蛋撞地球”实验课。老师让大家开动脑筋,设想如何做到从三楼扔下一个鸡蛋但仍保持鸡蛋的完好。学生们一开始都觉得鸡蛋从三楼掉下去必碎无疑,然而在老师的启发下,他们一个个“脑洞大开”:为鸡蛋绑上筷子、套上塑料袋、包上报纸、罩上塑料杯……最终成功实现了高空鸡蛋安全落地的设想。

该班学生王郁文兴奋地说:“上中学后,我们经常在课堂上做这些新奇酷炫的实验,现在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喜欢上了科学实验呢。”采访中,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告诉记者自己还在实验课上做过再生纸、水净化器等,正是这些不拘一格的实验课堂,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了科学的神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