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艺术与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影视艺术;教育教学;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大学影视艺术是艺术专业中最热门的一个专业,也是艺术素质教育推进的重点。相对于专业教育来说,素质教育在受教育程度、课程资源分配等方面都趋于弱势。但随着近几年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教学价值越发的凸显。这说明相关教育部门在注重专业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价值观的培养,教育方式和方法越来越人性化,科学化,并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大学影视艺术素质教育还是大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尤其是在素质教育提升的同时,学生对于问题的看法、对于问题解决方法的探究能力等也在逐步提升,这对于学生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影视艺术素质教育教学特点
大学艺术素质教育教学的特点:一是注重学生素质的提升。相对于专业教育来说,大学影视艺术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大学影视艺术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的提升,素质教育方面包括学生的价值取向、未来的职业规划、对于艺术的理解以及学生对于自我素质方面的自我教育等方面。对于艺术生来说,一个优秀的学生不仅仅是表现在专业精湛、技术娴熟,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抗压能力、对于困难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对于社会是非观的正确辨别能力等,这些都是大学影视艺术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方式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二是注重学生的审美教育。影视专业的艺术素质教育还注重学生审美教育。首先影视作品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审美教育功能,学生在学习和鉴赏影视作品的同时,也是在接受影视作品传递出的思想、价值观以及影视本身带来的景观美、人物美、情节美等,这些都是在学习和鉴赏影视作品中不自觉接受的一种美。影视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创作到制作完成,期间融入了诸多集体的智慧,体现出集体对于美的理解。其中上百个职业和门类相互协调的过程,是每个艺术专业学生都必须了解的。从这一方面来讲,影视作品对于学生的审美教育不仅体现在作品本身,同时也体现在作品整个制作的过程当中,换言之,大学影视艺术素质教育还体现在具体的实践中。
二、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
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教学技巧和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师生之间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快慢和好坏,同时教学方法还是关系到师生之间互动、以及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探索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法,是优化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选择好的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教学的关键,对于影视专业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来讲,主要有:(1)课堂教学法。课堂教学法是最为普遍的教学方法,一般是以教师授课为主。随着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方法也日趋丰富化,除了以教师授课为主外,更多的关注点在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方法来。在整个大学艺术类教学中,课堂教学仍然是最为主要的授课方式,也是学生提升技能、汲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时,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素质的提升,将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丰富教学策略,改善教学方法。相对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更加丰富,也更加人性化。(2)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更加直观的感受。对于影视专业的学生来说,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将情感更快地投入到教学当中,从而实现情感教学。在教学的同时,学生可以根据情境变化更加感性地去学习知识点。此外,现场模拟也是情境教学的一种方式。利用一些观摩学习的机会切身让学生学习影视创作的过程,真实模拟现场环境、制作流程等,可以让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同时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能切身感受影视专业的魅力。(3)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也是大学影视艺术素质教育教学方法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相对于其他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的主体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以教师引导为辅。实践的目的也是通过让学生合理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点,并将知识点应用到实际生活和未来工作中。对于影视艺术专业学生来说,一般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①影视公司或影楼等公司的顶岗实习。公司顶岗实习是大学影视素质教育最为常见的一种实习方式,通过让学生进入公司实习的实践机会,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影视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增加社会实践经历,并有助于提高他们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利用业余或寒暑假拍摄影视作品。这是目前许多高校最为常用的实践教学方式。相对于公司顶岗实习来说,这种实践方式成本小,易操作,最为常见的就是学生自制DV作品的拍摄。这种实践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利用实践的机会熟练掌握各种拍摄技巧、选材的取舍等,同时也有利于他们活学活用,科学利用业余时间。③创作剧本。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查阅资料,挖掘他们的兴趣点,然后组织引导他们利用素材进行剧本创作。剧本创作是大学影视教育教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是难点之一。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影视艺术专业人才,剧本创作实践是最为常见的教学模式之一。
三、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教学方法的新变化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教学方法也逐渐丰富和完善。
(一)互联网让素质教育教学方法和方式更加丰富,更加生动和便捷
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方式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可以极大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而互联网的发展,为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方式提供了一个更加便捷高效的窗口和工具。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分析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制作课程软件或课件,让学生利用软件或课件真实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筛选出优质的影视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或者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工具查阅资料,制作出符合教学目标的影视作品来。此外,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可以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设备,可以让影视艺术素质教育教学方法和方式更加丰富,更加生动,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利。
(二)创新教育为大学影视艺术素
质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创新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也是目前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创新教育既是大学影视艺术素质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当今,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一味追求固定模式和满足于陈旧的知识体系,已经满足不了当今影视专业的基本需求。因此,学会创新,利用创新教育去丰富大学影视艺术素质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基本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思维拓展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目前许多影视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创新,人才需求由原来的专业性人才向一专多能创新人才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方式,利用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实践去检验学生的创新成果,让学生感受到创新带来的乐趣。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以及知识全球化和创新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影视素质教育教学方法与方式之间也在发生着变化。教师在研究和总结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同时,要逐渐形成一套适合自己教学方式的教学方法,构建属于自己的教学体系,同时将创新和互联网作为自己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点和主抓点,真正让素质教育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魏巍.高等院校影视艺术教育教学方法浅析[J].知识经济.2012(03)
[2]陈蓉生.论高校教育教学方法的发展与创新[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01)
[3]张利.试析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不足与改进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19)
[关键词]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 方法手段
影视艺术教育是以电影、电视艺术品为教育媒介,面向普通观众和受教者,以区别于影视的制作教育而纳入素质教育的一种教学定位。影视艺术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两种方式,学校教育又分为大学影视艺术教育、中小学影视教育两个层次和培养影视艺术制作者(专业教育)、影视艺术欣赏者(普及教育)两个目标。
我国影视艺术教育历史发展形态和我国影视艺术发展形态基本吻合,目前的现状是:影视艺术教育的社会教育弱于学校影视艺术教育,而学校影视艺术教育中的大学影视艺术教育又弱于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大学影视艺术教育中的普及教育又弱于专业教育。针对这些急需解决的难题。重中之重是要构建好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课程体系的前提下.对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研究,以期实现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的课程目标。
一、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课程的主要特点和教学目标
对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研究,首先要分析、明确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影视艺术中的教育,这主要是指影视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教育功能一是通过影视艺术作品内容来进行教育。主要指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教育功能。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影视作为工业制作艺术、大众消费艺术,从创作到制作都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其中包含有成百上千个程序,包含有数百个职业和各种艺术门类。培养大学影视艺术制作者、创作者的影视艺术专业教育,要注重教育的实践性,强化教育的实践环节。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则承继了影视艺术专业教育的综合性,弱化了其实践性,并突出地显现出:既不同于娱乐性、游戏性,也不同于审美性的愉悦性;课程目标不重求深而重求广,教学内容、教材结构具有综合性;超越了所属“美育”学科范畴,成为“文化教育”学科,具有人文性由于其文本的经典性,体现出课程的经典性:和其他课程相比,更注重教育过程等特点。可以说,大学影视普及教育课程是大学教育中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它是愉悦性和审美性的统一,是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经典性和现代性的统一,是信息性和教育性的统一,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教育课程。[1]
根据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的基本特点,结合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形势。影视艺术普及教育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如下:使大学生在欣赏解读影视作品的同时。去了解、理解影视艺术的特性、影视语言的特性;在趣味盎然的影视作品观赏过程中,提升审美期待,提高审美趣味,丰富审美知识,提高审美能力,陶冶审美情操,激发审美感情。
要实现这个课程目标,教学改革是关键因素之一。它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方面。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
二、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最优化教学方法最有效教学手段的基本标准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以达到教学目的的、由一整套教学方式组成的操作策略,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是联结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纽带,实现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也是影响教师威信、师生关系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原因。它具有实践性、双向性、多样性、整体性、继承性的基本特点。
任何教学方法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服务的。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不同,就应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的年龄、性别、经历、气质、性格、思维类型、审美情趣等的不同,也对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只有选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相符合,与教学对象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学对象的知识能力和思想水平,促进其健康向上的发展。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体现着教师的智慧,标志着其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
一般说来,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应具备如下条件:一是能否被接受者在理智方面、情感方面认同。二是教师与学生的参与程度、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较好地体现出教学的民主性。三是克服了每种类型方法的局限性,在功能、效果、手段等方面呈现出经过优化组合后的综合性。四是高效果与高效率的统一。五是符合美的规律和原则,能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注意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具有审美价值。
教学手段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传递教学信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为感知、理解、记忆知识创造条件的物质载体。它主要包括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和教学工具(普通教具和现代化教具)两大类载体。教育手段与人类文明的演绎历程亦步亦趋,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传统的面授到今天现代化技术投影[幻灯]、录音、录象、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的开放型、超时空教育,教学手段已经迈向现代化,处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共同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状态。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应当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三、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最优化教学方法最有效教学手段
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最优化的基本的教学方法有:(1)课堂讲授法。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是万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是学校教育的“大众法”。这种方法以教师为主体,同时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启发教学、谈话式教学等促进双边活动。(2)现场观摩法。这种方法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由理性思维转向对感性形象的认识,也可以说由以教师为主体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有:一是和属地的影视制作机构联合,酌情组织学生代表到拍摄现场观摩二是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影视剧制作现场花絮的记录片。(3)实验实践法。这是由以教师为主体真正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有:一是根据课堂讲授内容,有选择地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主要是节假日)拍摄DV剧;二是组织学生到影视拍摄基地参观考察三是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撰写影视鉴赏文章,提高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和论文写作能力。(4)考试检验方法。这也是常见的传统的方法,主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的考核,采用平时测验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理论测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最优化的综合的教学方法主要有:(1)问题式教学法。强化求疑意识,注重知识的科学性。主要内容包括5个方面:教师课前将教学内容提升为问题把应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学生拿到问题后则明确本次教学的目标、学习目的,教师根据问题类型、难易程度等决定如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清晰、明了的总结,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实践证明,问题式教学法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建立,使学生能自主、充分和有效地学习。(2)作业式教学法。强化参与意识,实行师生互动,注重知识的深刻性。其做法是:教师将下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分解,通过师生双方协商,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就某部影视剧申报发言主题,然后,学生进行广泛的观赏。组织好书面分析材料,届时在课堂上作专题发言,课堂中60%以上的时间由学生主导。师生角色互补互换,学生报告,教师和学生点评,及时展开讨论,将学习引向深入。(3)话题教学法。强化创新意识,注重知识的建构性。“话题”指的是影视艺术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等。具体做法是,先由教师主讲。然后提问,就某一话题让学生谈见解,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如对当下影视界热点话题的讨论,比如影视制作的特技;港台影视和大陆影视以及其他地区华语影视作品之间的差异等等。(4)综合方法论教学法。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强化学生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其做法是,对于影视发展史中的现象和影视作品,运用多种角度和多种方法。如文化学、社会学、符号学和比较法、还原法等进行阐释。(5)学术研究法。由学习到实践,强化大学生知识学习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课外兴趣课题活动中,比如。影视剧欣赏写作,DV拍摄,撰写带有学术研究性质的论文,支持学生组合申报校、院级课题,甚至吸收学生参加本课程教师主持的国家级、省级的规划课题研究或教改课题等。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主要有:(1)影视欣赏室。这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教室。它的基本配备是:有一间能容纳一个大班的学生上课的专用室,有陈列橱窗,有投影仪、收录机、放像机、电视机、电脑,并配有相应的教学资料软件;影视欣赏室大体可归纳为几种类型:影视剧历史图片、资料展示室(复制的即可)影视音像及文字资料、教具陈列室;影视多媒体专用室等。影视欣赏室的出现对教学现代化的推进有着功不可抹的作用,特点是:它的整体环境能够给大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创造良好的条件;能够方便大学生对影视艺术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它最大的效能,不仅影视艺术普及教育能利用,中文专业的文学课、历史专业的文献课,甚至思想政治课等都可以利用,既能成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场所,也能成为本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影视欣赏课件。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课件是从教学活动出发,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能够使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生一定的改变,它能把课程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用软件的方式实现出来,但缺失了很多课程的内涵。现在常用的影视欣赏课件有多媒体影视欣赏课件和网络影视欣赏课件:多媒体影视欣赏课件是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是一种运用课件制作软件制作的可以在电脑上演示的能配上一些图像、声音、动画等,它可以在电脑上操作,图文并茂,既生动又形象,又可以免去上课时的粉笔书写的麻烦;网络影视欣赏课件,就是应用于网络环境的课件,主要通过网络表现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等。此外,现在不少电视台的影视艺术专题、专栏节目,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影视同期声”等,可以作为特殊的影视欣赏课件,复制下来,供大学生学习用,这种课件可称之谓“影视欣赏电视课件”。
四、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最优化教学方法、最有效教学手段实施意义
一、通过提问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反馈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增加师生互动,且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学生在答问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散漫。教师仅靠静讲、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提高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不足
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题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三、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教师在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问学生和由学生发问,可以通过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冷静考虑,合理处置。
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通过提问,能够发现作业、考试中的抄袭现象,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解决。
四、不可忽视的提问误区
有些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在提问方面可能存在这样一些误区:(1)什么都要问,问题低级、重复、漫无边际、模模糊糊。(2)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偏离了主题。(3)只提好学生,不提学困生;专提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对学困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4)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5)提问表达不言简意赅,有时不知所云,学生无法回答。(6)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7)提问随意,东拉西扯,越扯越远。(8)不能灵活应变,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扩大战果。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提问中应注意三点:第一点,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应有较大的辐射面。第二点,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第三点,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教师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必然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提问过少,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势必造成学生厌倦反感,效果必然很差。
五、提问常采用的几种具体方式
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疑问式”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思。“对比式”可以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启发式”能帮助学生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促使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能帮助学生发生联想、想象,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扩展式”能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陷阱式”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警戒”的敏锐状态,从而锻炼其思维的判断能力,培养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一次提问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问、怎样问。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若一个问题提出来,范围太大,学生不容易回答完整,教师可以化整为零,把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小学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其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或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就象游戏一样,使他们感到轻松愉快,这样让学生在乐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同时,还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结合进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只传授知识,而要把开发智力放在重要位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每一方面都不可偏废,那么怎样才能完成这几方面的任务呢?这确实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我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我认为教师本身除了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最重要的是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贵在得法。方法好比船和桥,是达到目的完成任务的一种手段。所以,美术教育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依赖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没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便是一句空话。所以教师 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研究方法,教者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教者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由此教学方法是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纽带。
2.改革课堂旧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满堂灌,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如老师就是这样讲课,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在当今大力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要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方法,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教低年级孩子认识三原色、三间色。我感到要用一般的抽象的讲话,孩子们是很难接受的。于是我就考虑出这样一种做法: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试管内,再拿三个空试管,一齐放在试管架上。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彩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和间色是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就拿试管做演示。当我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试管内一晃动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边拍手边喊出声来。 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孩子们象看魔术一样看老师演示,兴趣很浓。让学生做实验,红色+黄色=?色,红色+蓝色=?色,蓝色+黄色=?色,两种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记得牢,记得深,又证明了知识的科学性,同时学生又学会调色方法。再如,高年级的数学美术字和美术字,也同样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美术字的书写形式,了解方体,找出规律之后,我又在黑板上书写几个不正确的美术字让学生进行对比和分析美与丑,就数字美术字来说,是大小相等、粗细一致和有粗有细富有变化的协调统一的美;黑体美术字,宋体美术字都有着各自的美。黑体字粗壮,钢劲的美;宋体美术字粗细变化,俊秀力量的美,若不这样写,就会影响字的美感,也会使字写的细小无力,大小不匀,影响了字的结构。美术字不但不美还会影响整个布局的整体的美。我们也学不到美术字的正确书写方法和书写规律。总之,在每一节新授课前,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是必要的,使学生们懂得了什么是美及运用美的表现形式去绘制美的图画作业,作业的速度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
一、教师要明确教材内容和知识的深化
针对初一数学教学中,内容与小学教学内容联系特别密切的是有理数、整(分)式和一元一次方程内容,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在小学的自然数、零、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发展扩充而来的,建立了有理数的概念后,性质符号进入教学,从算术数扩展到理数,是数的概念的深化,是认识的一次飞跃。
用字母表示数量显示了代数的优越性,从小学的具体数字到文字表达再到初一的代数式,充分显示了代数式简明、普遍的优越性,体现了数学知识发展的循序渐进规律。
方程问题从小学开始接触,中学不断深化,作为方程基础的一元一次方程,在小学已有初步知识,初中主要是对其解法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归纳。
二、教学中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因年级而论,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对艺术内涵美的理解与把握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不只是难点也是重点。而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理解。教师在从阿荣旗的大自然中汲取敬畏自然素材之后,要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帮助学生从美术课堂上体悟并理解艺术是生命与自然的融合这一概念。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单元的《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中,授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美感的把握能力,肯定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明确艺术家对自然和人类精神的和谐交融的表达手法。阿荣旗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深入体验当地民族艺术文化,了解皮革工艺的服饰、头巾、围腰,绚烂的色彩,融入美术纸张,会形成怎样的艺术效果。
阿荣旗刺绣大师、剪纸大师独特的民族艺术技巧和手法,无不展现出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特性。初中生在接触到现实生活中的艺术作品时,会对整个构图、色彩和创造完成自我的理解和认知,美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互动问答和引导解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认知想法,能高层次地完成对学生表现的总结和评价。艺术是起源于生活的。只有真正接触并体会,从民族艺术作品中感悟工艺品图案中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从合理的构图和绚丽和谐的色彩中感悟艺术的魅力,才能让初中美术课堂更加鲜活,才能让民族艺术真正融入初中美术课堂,提升学生们对民族艺术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而这种源于现实生活对民族艺术的追求,相信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心灵震撼。
二、崇尚自由,腾飞想象
艺术是自由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对初中生而言,丰富多彩、绚烂无比的想象力,本身就是一座艺术的宝库。此时,愉快式教学方法便可以在美术课堂中自如运用了。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在导入民族艺术时,教师需要以平缓、轻松、愉快的态度,引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学习情绪。不可以用严厉、肃穆的态度传授知识。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单元的《春天的畅想》中,教师可以搜集大量的“农民画”,“农民画”中绚烂的色彩和朴实的情感,能够促使学生充分的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搜集“绿、野、情、史”等特色旅游资源图片供学生们欣赏。总之,要让学生展开自由想象的翅膀,不需局限于课堂传授,而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作画的能力。
【关键词】美术鉴赏 审美能力 创新能力
美术鉴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展美术鉴赏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起到重要作用。美术鉴赏是对美术作品的一种深刻理解,是一种深层次的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审美享受。美术鉴赏教学方案制定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并通过训练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①美术鉴赏教学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感受美术创作者的创作思想和创作灵感的同时,通过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自身的经历以及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和文学素养等进行自然的感受和体验,并进行画面联想和理论分析,最后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从而对美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内涵拥有正确的理解。美术鉴赏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美术鉴赏教学的意义
(一)美术鉴赏教学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美术鉴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无论是美术作品的形式之美,还是美术作品所传达的美学理念,或者是美学意境带给人美的享受,都能加深学生对美的认识。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美术作品,对学生的鉴赏能力进行培养。在众多的美学教育中,美术鉴赏是教育工作者最擅长运用并且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美术鉴赏,有助于学生在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批评中逐渐提高审美能力。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了,其判断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也会相应增强。
(二)美术鉴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
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对其创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仅限于对一些名家名作进行赏析,对艺术大师的作品通常是以赞美为主,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美术鉴赏教学的开展,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解读名家作品,还可以让学生对身边的艺术作品进行美学评价。通过美术鉴赏,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思维,发现每一件作品中与众不同的美,或者是作品的一些缺陷。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训练,最终达到教学目的。②
二、通过美术鉴赏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创新能力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仅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观赏大师的作品,还需要教师运用全新的教学模式。
(一)创建探究式美术鉴赏教学
探究式美术鉴赏教学能够改善学生机械和被动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式教学方式下,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探索、实践与总结,获得全新的经验与体会。探究式美术鉴赏教学有利于在美术课堂上营造轻松的氛围,给予学生想象空间。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工具给学生进行探究式教学。例如,在欣赏徐悲鸿的作品《八骏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画家的水墨画技法,体会线条的干湿、浓淡、粗细、轻重的变化,讨论画家如何通过寥寥几笔就把马的奔腾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神奇。教师可以结合提问的方式进行引导,也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③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表达出自己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感受。随着各种问题的不断解决,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二)将美术与音乐相结合
艺术的表现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之间都是有关联的,其最终目的都是引导人们向善、爱美。音乐以听觉为主,美术以视觉为主。美术和音乐结合在一起,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进行美术鉴赏的同时,播放一些适合氛围的音乐,不仅可以渲染课堂气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④比如在欣赏俄国画家列宾的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配上一些压抑低沉的俄国音乐,在音乐的渲染下,学生的想象能力会得到拓展。将美术与音乐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引导学生鉴赏具体作品
学生时期是一个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阶段,此时学生的思维、脑力以及认知状态处于最佳时期,创新能力也处于萌芽阶段。这时学生的创造力需要教师不断发掘,鉴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教师提升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以鉴赏罗中立的作品《父亲》为例,教师在进行作品展示后,可以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为这幅作品起个合适的题目。接下来,教师逐渐引导学生对画作进行欣赏,让学生感悟画作的具体内容,如古铜色的脸庞,布满深深的皱纹,一双粗糙的手里,一个破旧的茶碗,人物身后一片丰收的景象等。观赏完毕后,教师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同时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通过发散思维来思考画家的创作意图,并用语言描述出来。⑤经过讨论后,画中的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饱满。教师最后告诉学生这幅画的主题,学生便更能够理解其中的深意,从而为自己的创作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
美术鉴赏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赏提高美术鉴赏能力,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美术鉴赏是提高学生美术水平的有效途径,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在针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的同时,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引导他们发现美、辨识美,从而引领学生走向独立创作之路。
注释:
①刘永强.试谈中学美术鉴赏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5):200-200.
②燕燕.试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中旬),2010(9):50-51.
③廖国珍.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开放式美术鉴赏教学中激活[J].散文百家・教育百家,2012(2):49-50.
④巩伟民.浅谈根艺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引领作用[J]. 教育界,2013(23):146-147.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高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起跑线,而高一年级又是高中阶段的开始,因此对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很重要。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带着充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来学习高中课程。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普遍感觉到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抽象,比如函数、指对数函数,等等。一些初中的数学尖子,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却呈下降趋势。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太抽象难懂,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以上可以看出,探索如何搞好高一的数学教学很重要。下面我就如何搞好高一的数学教学谈谈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1.初、高中知识的内容有差异。新课标对初、高中教材的内容都做了较大的改动,而不少高中教师并没有接触过初中教材,因而对初中教材的内容并不是很了解。虽然在课改后初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大大降低了,但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立方差公式,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等等,都需要在高一阶段补充学习。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了解学生在初中学了哪些知识。有些知识在初中没有学过,而高中却要用到,这就要在教学中做补充;还有的知识在初中只要求学生略微了解,但在高中却是重点,需要在教学中加以重视。
2.初、高中数学的特点有差异。不少学生反映集合、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很抽象。确实初中数学知识点少、内容浅、难度不大、知识面窄。高中数学知识广泛,既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推广和延伸,又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它抽象性、理论性更强,如集合、函数等概念,就是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概念,一些初中数学基础很好的学生也难以适应。而且初中阶段很多教师将题目的解法制定了统一的步骤,如解一元二次方程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学生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学习方式。而高中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学生一时间找不到好的学习方式。
此外,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即在教材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高一上学期就要学习必修1、必修4两本书,上课的时间紧迫,不少学生跟不上这样快的进度。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初中数学知识是基础,应在此基础上学习高中数学知识。高中数学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如函数的概念,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应该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复习中,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2.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多举实例,增强教材趣味性、直观性。如高一数学学习集合知识时,集合是一个学生未接触过的抽象概念,若照本宣科,势必枯燥无味。我认为在讲集合的运算时,可以这样引入:“某人第一次到新华书店买了高一的数学课本、语文课本和英语课本,第二次买了高一的数学课本和物理课本,问这个人两次一共买了几种课本?学生会回答应是4种。然而为什么不是3+2=5种呢?这里运用了一种新的运算,即集合的并的运算,{数学课本,语文课本,英语课本}∪{数学课本,物理课本}={数学课本,语文课本,英语课本,物理课本}。可见,这一问题中所研究的对象已不仅仅是数,而是由一些具有某种特征的事物所组成的集合。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便被吸引,其对学习集合的知识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使抽象的教材“活”起来,使学生容易理解。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应多让学生参与,给学生讨论发言的机会,并适时点拔,让学生多感受多体验,使学生想学、会学。
3.教会学生合适的学习方法。高中数学很难学,题目都有一定的难度。由于高中的知识比初中难了很多,为数不少的高中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这就是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此外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如课前要预习、课堂听课效率要高、课后要及时巩固、学习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情等,并要求学生掌握。学生自己也要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
总之,只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找出合适的教法和学法,就一定能教好和学好高一数学,从而为以后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A-0013-02
教学中,语言是纽带,是课堂上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的教学语言对教学效果起很重要的作用。有怎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怎么样的教学语言,而语言没有固定的形式,教师唯有不断锤炼,才能口随心愿,才能正确表达对新课程理念的领悟与思考,才能让学生广泛参与到教学中来。
“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其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如果教师的语言修养良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
那么,如何才能掌握好教学语言这一门艺术,使之能较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吃透教材,准确表达
【教学案例】
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人类的恶行对地球的影响。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地球母亲,老师就是那些破坏地球环境的人类,你们有话对我说吗?
生1:希望你们不要再来破坏我了!我已遍体鳞伤!
师:多么强烈的呼唤!我的心很沉痛。
生2:你们还在我们身上任意践踏!毁坏我的绿衣,污染我的血液!
师:你的一席话,引起了我的深思。
生3:对,你们人类只顾贪婪地索取我们的给予,却肆意破坏着我们!
师:是啊,听着你们的真心话,我无地自容。
(齐读第四节)
这是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的一次拓展。老师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评价语言,点出了学生思维表达中的语言精华,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激活了情感,将想象、朗读、表达有机整合起来。
二、依据学生实际,恰当表达
(一)教师应该注意教学语言的儿童化、具体化、形象化、感情化
例如:
“我看在座的小朋友都是好样的,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努力都会进步,是不是啊?”
“说得多好!只要努力,没有做不成的事!如果你刚才坐下了,不就失去了一次锻炼的机会了吗?”
(二)教师应着重在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和说服力上下功夫
例如:
“读完一遍的请举手,放下。朗读完一遍请再默读一遍。我发现有一位同学正在做一件事情(示意生站起来),读第二遍的时候,他拿起笔来划,新型玻璃的名字都给划下来。同学们,‘不动笔墨不读书’。他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把有关句子都划了下来,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也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全班同学都要向他学习。请大家继续默读课文。”
(生默读,边读边划。)
从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善于从学生中发现典型,以推广典型经验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读书,一来可使这位学生受到表扬心里高兴,二来其他学生也会感到这一经验亲切、可学,效果自然而然便在老师这一语言暗示中得以体现了。
“老师发现刚才有些同学读完之后,见其他同学还没读完,就又读了一遍,这就叫自觉学习。”
“会读书的人能把一本厚书读成一本薄书,能把三段话读成一句话。这三段话,总结起来写了什么?”
这些看似无意却有意的课堂评价语言既激励学生,又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有所调整,并能自觉学习,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三、区分教学情境,高效表达
(一)引入,言之有境
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可以这样设计导语:
师:在一个季节里,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热闹。这些花有的红得像火,有的粉红像云霞,有的洁白像雪花,花里带着香甜的气息,花下成百上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是什么季节呀?
生:是春季。
师:春天里还有哪些景象呢?
(让学生自由回答,然后印证课文。)
(二)讲析,言之有物
请看下面于永正老师执教《海底世界》一文的一个教学片段。
生:(读)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师:这个句子叫“设问句”――作者先提出个问题,然后自己去解答。你第一次读到这个设问句时是怎么想的?也就是说,这个问题你知道不知道?如果不知道,你马上会怎么样?
生:我不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儿的。
师:这不是设问句的作用。请大家想一想,怎样读这句话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马上会向下看?谁来读?
这个片段以讲助读,把设问句的有关知识、作用都给学生讲了,而且还让学生掌握了读设问句的语气、语调,并通过读,更好地理解了设问句的有关知识。
(三)过渡,言之有术
因为学生的课堂活动呈“块”状分布,所以教师过渡性的语言必须串联起课文的内容,让学生能迅速将课文理解透彻。
我们来品味一下于永正老师在执教《海底世界》一文中是如何过渡的。
师:谁知道我板书的意思?谁能看着板书,说说这两段的意思?――先想一下,自己在心里说说试试。说不好,可以看看书。
(学生看着板书,练习。)
师:谁站起来读一读?看着板书说。
生: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很宁静。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一片黑暗。(师笑着插话:加了这一句是为了用上板书的“黑暗”,对不对?该生笑。)在黑暗中,还有许多闪烁的星星,不过那不是天上的星星,是深水鱼的发光器官发出的光……深海里是不是宁静得一点声音也没有呢?不是的,深水的鱼常常窃窃私语,发出各种声音。(师插话:不过――)不过我们听不到,得用水中听音器才能听到。
师:看了老师的板书,听这位同学这么一说,此时此刻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说――
生:(齐)海底的景色真是奇异!
师:“宁静”在这里,一方面是说几十米以下海水很平静,水是不动的。另一方面是说那里静悄悄的。同学们,你们发现作者写这两段的方法了吗?(师边说边指了指板书的词语)看出来了吗?
生:是用对比的方法写的。
师:对了。这样写多有趣呀!那么,怎样读才能让人觉得有趣呢?自己先练一练。作者是用对比的方法写的,你当然也应当用对比的方法读。
(四)小结,言之有力
课堂小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课中小结,一种是课毕总结。我们既要重视课中小结,也要重视教学结束性小结,做到收束有力,余味深长。
比如,在教学《纸船》的时候,有“细腻的感受”这么一个学习板块,学生结合相关诗句和词语,从不同角度感受诗人的情感。老师在小结这个板块时,可以这样说:
“你们看,大家从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作者浓烈的思念之情。那么,这首诗抒发感情是什么特点呢?老师来总结一下。第一个特点是写物抒情……第二个特点展开想象……第三个特点是变换人称……”
这个课堂小结,不仅仅是“总结”,更是留疑、留韵、留思,可谓结而不尽,余味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