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等教育必要性范文

高等教育必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等教育必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等教育必要性

第1篇:高等教育必要性范文

【摘要】国家振兴,教育为本;教育振兴,教师为本。具有百年传统的中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究竟何去何从,迫切需要我们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充分认识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关系,以新的战略思维,作出恰当的定位。只有如此,才能使我国的教育健康持续地发展,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近年来,教育部对中小学基础教育全面推行按照《科学课程标准》进行改革,新课程的轮廓已大体趋于清晰和稳定,它是在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任务、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和创新。但这种改革决不是孤立的,它与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改革密切相连,因此认识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一、基础教育改革的内容与特点

基础教育的改革是多方位的。首先,基础教育的改革重构了基础。基础是重要的,但基础本身也在变化,基础的结构也要完善。现阶段,在基础的结构性分析上,仅仅简单地强调知识基础是不够的。要考虑到能力结构的问题,考虑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含义,因此,需要我们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其次,基础教育的改革突出了素质教育。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突出了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综合素质包括人文素质、科学素养等等。基础教育要培养学生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培养学生在现实的基础上构思未来。使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掌握探索未知的方法。把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的能力以及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伦理观。第三,基础教育的改革要面向现代化。课程的内容要充分地反映时代的特征。在信息化、全球化、国际化的今天,我们应该通过课程内容的选择,使学生立足眼前,放眼世界。既秉承传统,又反映现代,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十分关键的。第四,基础教育的改革强调多方位的交叉综合。首先是培养目标上的综合。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新高度、新境界、新要求,要求教育把思想道德素养作为核心,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着力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些是对人才培养的高度综合的要求。其次是要实现内容上的综合。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实行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相结合,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明确提出要开设“科学”、“历史与社会”等综合课程。当然还要实现课程形式的综合。研究性学习就是这样一种具有综合形式的课程。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的差别,研究性学习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个性成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以及学生群体性共同发展出发,充分体现创新性学习、多样化和差异性学习、主体性和探究性学习以及互动性合作学习的特点。

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面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内容与特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相连,高等院校不但肩负着为国民经济服务的任务,同时还为基础教育提供师资,因此,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形势,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充分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以我为本,博采众长。逐步改造中国固有的教育体系,努力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性转型,以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体制,为此,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完成大学本科专业知识培养目标的前提下,遵循学科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训练、教育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体验、启迪教育智慧与端正教育思想相结合的教育原则,加强大学本科阶段的文、理通识教育,使他们具有厚实的文、理各学科专业知识及人文和科学素养。同时,在课程设置、学位论文撰写等方面体现不同的培养要求,强化其教育教学的专业性,使准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大学生在毕业时具备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能力等综合性的职业素养。(2)优化学科结构,从当前高等院校的实际出发,参照国内外大学教育的成功经验,调整学科布局优化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整体结构,形成以专业教育为主干,以通识教育为辅助的相融相谐的学科群;优化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具体学科结构;优化特定专业、学科结构,使之适应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3)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应遵循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紧密结合、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启迪教育智慧与培育教育价值观紧密结合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专业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科学设计并建立课程体系。一方面,科学论证专业教育课程设置,在夯实学生文理各学科专业基础的同时,科学设置教育学类、心理学类、信息技术类、科研方法类和教育实践类的教育专业课程,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为从事基础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充分重视本科教学实践科目的学习和考核,加强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特别注重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采取不同的教学实践方式,加强双语教学、微格教学、毕业设计、综合设计性实验等教学环节的训练,重视到中小学教育实习的实践机会,为基础教育输送高质量应用型的骨干教师。

参考文献

第2篇:高等教育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服装专业;企业发展;教育改革

引言 中国的服装教育正在向更高层次迈进,逐步与国际接轨。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的服装教育虽在教学体系上不断改进并逐步完善,但美中仍有不足出现了与市场脱节的现象,针对此现象该文阐述了服装专业教育改革的措施。

1.我国服装专业教学发展的现状

自高等院校开始扩招以来,自主分配、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出台后,各个院校认识到了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性,毕竟服装专业的毕业生终究是要为服装企业服务的。从企业的角度讲,随着竞争程度的增加和自身的发展,做品牌的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理论上服装企业应该非常欢迎高校的毕业生来工作,学生也应非常乐意学以致用、去服装企业就业,然而在现实之中两者的磨合却很艰难,学生怀着满腔热情去实习,但回来以后往往觉得收获并不大;有的学生毕业后频繁跳槽,企业根本留不住人;也有企业将实习基地的牌子一挂了事,不欢迎学生去实习......

导致此结果的原因之一是学校教学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程度欠佳,工厂与学校的技术术语不同,教育与实践脱钩,在校所学无所用,大部分毕业生到企业后重新学起,耽误时间,上手较慢;对于教师来说,有实践作战经验的专业人员往往学历和职称不高,不能进入担任专职教师,而高校教师往往又缺乏实践经验,不能满足服装产业化的新需要。原因之二是新技术(CAD、CAM) 在企业中应用多是摆设,尤其在内地新型生产技术没有被广泛接受,主要体现在

高技术高水平的理论与企业的低要求相矛盾。

2.我国服装专业教学体系概况

针对比较有影响的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天津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原工学院、武汉科技学院等六所院校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了网上调研分析。

东华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工艺理论、服用性能研究、服装生产经营管理和服装科技开发的高级人才。北京服装学院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服装专业基础理论、技能训练、掌握现代服装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的服装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天津工业大学培养掌握服装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服装企业、科研、教学、贸易等部门从事服装产品设计与开发、服装生产、服装企业管理、针织产品工艺设计与生产、服装贸易以及服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浙江理工大学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文化修养的现代成衣生产管理、服装制作技术和服装商品品质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中原工学院培养具备设计艺术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向的知识和能力,能在服装设计教育、研究、设计和管理单位从事艺术设计、研究、教学、营销、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武汉科技学院培养既懂服装设计、又懂服装工业流程设计,服装企业与行业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由此可见国内的服装教育由于本地的经济、地域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与市场有一定的脱节,所以国内的教学应当可能多的做一些与市场结合的课题。

3. 我国服装企业的人才需求

目前国内服装企业需要的是可以给他们带来高利润的服装专业人才。随着中国加入WTO,服装业已成为很多省市和地区的重点产业,服装企业从产品竞争逐步走向技术、设计、服务、市场、品牌方向发展;另外服装产业正向个性化消费,时尚化消费转化,注重对市场的调研和流行趋势预测,生产符合特定消费群、并能进一步研究其爱好和变化,以达到稳定消费群体。所以服装企业需要的人才除了具备艺术才华和独特个性外,还应具有基础技术素质,掌握影响服装质量、成本和加工效率的技术,有强烈的经济意识、时尚意识、技术意识等。

4.我国高等院校服装教育改进的措施

4.1产学研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

产学研结合是对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改革与补充,是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有效形式。与服装企业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鼓励并组织学生去工厂参加实践,体验不同的生产流程、产品风格、管理模式以及公司文化等,为学生日后的职业领域提供借鉴。

4.2提高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大量的实践性内容,培养学生养成“艺术创造和工艺结构并重”的良好专业习惯,这样可以提高了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以后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快速发挥创造力和准确表达设计意图培养了扎实的基本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

4.3增加学生知识面,拓宽专业方向

随着服装产业的结构和经营模式的变化,对高等人才知识结构的需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原来服装专业高等教育的模式必须针对这样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拓宽专业方向,培养复合性人才就是满足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对策之一。

4.4培养学生集体意识

在现代服装企业中,设计、生产、贸易等工作都是以系统的形式运作的,要能够在这样的系统中进行工作,不仅需要个人的专业能力,还必须协调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关系,使自己的技术能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组织能力这是培养高等专业人才的重要方面,不仅能够完成自己的工作,还要具备领导能力,能够组织起各种相关的活动。

4.5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深入到企业中去锻炼,要有实践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师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结论:服装设专业教学模式一直延续以往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发生冲击,针对时下社会形势及现有专业状况,服装专业教学体系应随时代的变化和特征而做相应的调整,课程设置应随着服装行业的发展动态做相应的调整,教学方法应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而相应改进,教学内容上尽可能多的增加一些实践的环节,让学生提前接受市场的熏陶,树立他们的市场观念和市场意识。学校应以注重提高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培养目标,注重与市场的结合,造就具有适应现代服装产业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具有创新与科学素养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第3篇:高等教育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 高等师范院校 “中学物理实验研究”课 中学物理教学 实验研究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力、能、场、波的科学,是人们研究其它自然科学和各种技术科学的基础。目前,小学三年级学生就已在“科学”课程中开始接触到物理知识,而初中课程将其单列出来。初中设置“物理”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更多地初步了解各种物理现象,并从这些物理现象中形象地认识到物质世界辩证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学习物理课程,对其中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起着积极的作用。怎样才能使中学生从物理现象中形象地认识到物质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呢?做实验。物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定理、规律都是通过大量的反复的实验得出的。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和演示尤为重要,它是物理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使物理教学直观化和形象化的重要措施,也是培养中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具体而生动的讲解,而且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创新。因此,对高师学生开设“中学物理实验研究”课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笔者

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高师学生不重视“中学物理实验研究”课,这是十分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理解“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学好理论课程,就可以胜任中学物理教学工作,在大学课程中开设“中学物理实验研究”课没有多大必要。之所以产生这种错误思想,主要根源在于:学生对这门课的认识不够,目的性不明确。这门课并不是在一般意义上对中学生开设的,而是一门带有一定研究性和创造性的课,它是集经验、研究、创造于一体,为突出体现高师学生的师范性而特设的一门课程,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更是体现出开设“中学物理实验研究”课的重要价值。

高等师范院校开设“中学物理实验研究”课,并不是简单的“中学物理实验”的重复,也不是为了使学生会做这些实验而开设,而是要让高师学生学会怎样才能做好实验,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实验现象,是否可以用别的方法(包括自己设计实验仪器)来做这个实验而达到相同的效果,等等,从而为今后的中学物理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才是开设这门课的真正的目的所在。

二、实验研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学物理教学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讲,不在于传授知识的高深和数量,而在于使学生真正、完全掌握基本知识,这就必须通过实验来完成。高师学生开展中学物理实验研究,正是对未来中学物理教师的能力培养和基础训练,是素质教育所不可缺少的。

许多中学物理教师由于在高校学习期间不重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研究及创新能力,因此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只注重传授理论知识,不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演示实验来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学习物理知识和掌握物理概念,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和创新。这是违背“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这一基本常识的,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

一些演示实验及演示现象看似简单,其实内涵丰富,要使各种层次的中学生都能通过演示实验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应具备相对于中学生来说既深又广的知识层面,以及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这些能力要靠中学物理教师在校学习期间通过对“中学物理实验”的认真操作和研究来储备。比如,大气压强实验中“水杯倒置”实验:“取一个盛满水的杯子,用硬纸片将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置,纸片不下落,水也不下流。”这表明大气对纸片有向上的压力。但是对一些好动手也好动脑的中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会发现有时水不盛满实验也能成功。这是为什么呢?这就给中学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前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或者,教师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将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弄清楚。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乍看起来是有些不好解释,水杯里外都是大气,按理说它们压强相等,可是为什么多了那么一段水柱,外面的大气还能托起?要搞清这个问题,就得从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说起。由于通常情况下,压强比较低的气体就可视为理想气体,因此,满足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PV=RT。

杯内气体在水杯倒置前后其质量、温度一定,设倒置前后压强、体积分别为P、V、P、V,因此:

PV=PV=常数,即:=。

于是可知: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细心的学生就会看到,倒置后纸片脱离了杯口,并在杯口产生了一小段水柱,这表明倒置后杯内气体体积V增大了,即V>V,因而杯内气体与水柱产生的压强之和正好与杯外的大气压强相等。因此,即使杯中的水不盛满,倒置后纸片也不会下落,水也不会流出来。一些学生对纸片不下落是大气压强作用的结果产生怀疑,认为纸片之所以不下落,是因为纸片湿润后本身就有一定的吸附作用,所以它能被杯口吸住而不往下掉。要回答这个问题,教师只要用玻璃片代替纸片做一下这个实验,学生就会消除疑惑。

师范院校开设“中学物理教学实验研究”课的目的在于:使高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动手及操作训练,对中学物理进行充分的实验研究,认真地把中学物理教材通过实验研究的方式弄通、吃透,使他们将来一走上讲台就能将实验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讲起课来得心应手、应用自如,并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来启发思维,从而加深其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因此笔者认为开设“中学物理实验研究”课对高师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如何开展“中学物理实验研究”教学

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和技术的淘汰都很快,学生只掌握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并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大胆怀疑、敢于探索、积极追根求源的精神。“中学物理实验研究”课的教学就应该围绕这一宗旨来进行,并根据中学物理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在培养自学能力上下功夫。物理的自学较其它学科困难,主要是由于语言较艰深、抽象性强、实验条件受较多局限、感性认识粗浅,因此教师要加强指导、逐步深入强化,指导高师学生根据现有的设备,把思维技能、思维方法和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创制直观、生动、价廉的教具、学具,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学物理实验研究”应和“中学物理理论研究”紧密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活动的机会,教学中多开展讨论和实验教学,加强探索性实验,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比如,前面提到的“水杯倒置”实验,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做通常情况下的实验――水杯盛满水,然后让学生做一做在水杯不盛满水的实验,看实验是否也能成功,再让学生就此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这样可使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在进行“摩擦力研究”的实验时,可先请学生自行设计验证“摩擦力及比较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方案。再如,在进行“阿基米德定律实验”研究时,可让学生想想:怎样操作误差更小;若此实验要进行课堂演示,应选什么样的实验装置讲解才能方便、直观,等等。在上“中学物理实验研究”课的同时,教师还应穿插组织学生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光碟,从中体会物理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这样,既能为学生将来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又能使他们对“中学物理实验研究”课有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何圣静,李文何.物理实验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

[2]刘炳,魏日升.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技能.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4篇:高等教育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 教育公平 人文关怀 资助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097-02

1 研究背景

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20世纪80年代初,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缺乏竞争,经济发展缓慢,人们认为没有必要也没有更多的经济实力去投资于高等教育费用。高等教育完全免费的同时设立助学金资助家境困难的学生。

(2)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初,改革开放时期,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受科教兴国思想的引导,国家收取少量教育费用的同时设立奖学金,助学金,以激励学生好好学习。

(3)21世纪初至今,国家经济实力的大大增强,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大,高等教育完全自费的同时对贫困学生采取资助,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高等学校教育收取费用的必要性在于教育投资的社会收益率随着教育阶段的上升而下降,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率大大高于社会收益率,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远远高于物质资本投资收益。因此高等教育必须进行成本补偿,让受高等教育的人承担教育成本。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以此为依据进行了一系列的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然而,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80%以上,城乡经济差异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成为形成高等学校贫困生的主要原因。对于高等院校的贫困生,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以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减免学费、困难补助和绿色通道等为主的资助体系。

2 我院生源特点

我院属于农业类的高等职业学校。我院录取的基本是与民办本三相当水平,但家庭不够富裕的高中毕业生。基于农业院校的特点,其中绝大多数又来自于农村。因此,贫困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我们机电工程系学生主要来自于苏北地区,徐州等农村地区。本地市区人较少。贫困生的资助和研究工作在我院、系显得尤为重要。

3 贫困生资助的必要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7种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与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对高校贫困生实行经济资助有利于前4种基本需要的满足,以更好地实现的后3种生长需要。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人的需要或欲望所指向的对象在理性作用下就会成为人追求的目标或活动的目的。解困、 助学、 促成才是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目标。贫困生资助更本质的是资助活动与高等教育的结合,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是通过改善贫困生的物生活条件,提升贫困生的精神境界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对贫困生资助是为了实现国家提出的“不让一个人因贫困而辍学”的目标。有助于教育公平原则的实现。有助于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建设。

4 贫困生资助在我院、系部的实施

4.1 贫困生的认定

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对贫困生的标准进行了量化,指出是月均收入低于学校所在地低保线的学生为贫困生,低于低保线一半的学生为特困生。

在我院贫困生认定的实践中,主要根据三个因素来界定贫困生:(1)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每月消费支出;(2)学生家庭人均年收入;(3)学生缴纳学费情况。

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才能让家庭真正贫困的学生得到资助。在具体认定过程中,考虑到一部分家庭真正贫困,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同时自尊心也较强,倾向于隐瞒贫困实情。而在新生入学初,班主任由于对本班学生缺乏了解,贫困生的认定主要采用学生填写《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加盖地方公章的方式。不同地区,部门对贫困生审核的严格程度不一,可能造成伪贫困生的出现,受资助的学生容易出现“等,要,靠”的严重依赖思想,同时占用了真正贫困生的名额。这就要求班主任深入、细致地调查学生的情况。在对学生个人不十分了解的前提下,重点关注来自于贫困地区的学生,单亲家庭学生,或兄弟姐妹比较多的学生。同时,班主任必须注意保护部分学生的隐私权,只将家庭人均收入情况公布,而具体细节予以保留。

在学生入校学习一段时间后,发挥班干部作用,重点观察本班学生的学习生活消费情况,在证据确凿的前提下,对入学初的认定结果做出必要调整。

4.2资助的措施

我院的资助方式主要有:奖学金,助学金,贫困补助,勤工助学,助学贷款。

奖学金,助学金对学生成绩有一定要求。贫困补助主要视贫困程度而定。它们均属于无偿性资助。对于无偿资助,班主任要注意学生感恩意识培养,防止依赖意识的产生,在条件许可时,鼓励部分学生将其无偿资助的一部分拿出来帮助更困难的同学。

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属于有偿资助。要求班主任加强对学生法制、法规教育。树立学生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理念。高校学生作为社会公民享有受教育权,贫困生有接受资助的特殊权利。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学生要富有责任心,怀有感恩心。认真的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培养自身的能力,提高就业能力。以确保在工作之后,能及时还贷,回报社会。

4.3资助的重点

第5篇:高等教育必要性范文

高等教育国际化包含了高等教育的诸多方面,包括教育理念的国际化、交流合作的国际化和共享教育资源等等,是各国实现其高等教育高品质发展的一种需要,是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和国际间文化沟通的必然要求,它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的

所谓高等教育国际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大学联合会(IAU)定义为:“把跨国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1]”。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的,就国家而言,是使本国的高等教育提升品质、走向世界、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全球意识和时代观念、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以适应国家发展的多方面需要。对于全世界而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终极目的是通过各国之间相互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实现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人类的共同进步和发展[2]。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及必要性

1.高等教育国际化新趋势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念由来已久,但随着经济的形态和趋势的新发展,各国对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科技的发展不断推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高等教育国际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与发展方向[3]。(1)合作办学模式日益受到重视在发达国家看来,高等教育同样可以作为一种商品与产业,也可以用于“出口”,将高等教育付诸于国际化发展,在国际交流中既能够以廉价方式吸引大批的发展中国家的一流人才,又可以赚取巨额的直接的经济效益。对于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办学经验,促进本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2)综合化趋势日益明显高等教育国际化日趋表现出综合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首先,高等教育涵盖内容更加广泛。从传播知识到人才培养,从本国高等教育机构适应国际化要求,到建立跨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其次,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全球各国开展的范围更加宽广。不仅发达国家在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近年来,发展中国家也在不断改革自身教育,促进本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最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施方式更为多样。科技的进步进一步推动了新的信息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也为教育国际化创造了许多新的条件。(3)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教育领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国际间合作建设虚拟国际化课程,建立国际性的虚拟性大学,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地区所认可。全球性的信息同步打破了国家和地域之间的界限,打破了人的观念、文化上的界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条件。2.我国推动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近年,我国高校与国外高校之间在学术研究、合作办学、交换留学生等方面都有了更为广泛的交流,并有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我国的高等教育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诸如教育资源匮乏,教育理念落后,办学条件不足,教学管理水平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等,还很难与世界上高水平的大学抗衡、竞争。而且,我国缺乏综合性国际型人才、人才结构也不尽合理、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我国国际化人才的现状并不容乐观,积极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非常必要性。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验与启示

在国际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对自身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这对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5]。1.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使高等教育国际化顺利推进为了保障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顺利推进,以及相关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多数发达国家往往以政策、法规等形式将相关规划和措施固定化,使之上升为国家意志。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美国颁布一系列法律政策,从而顺利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并且持续向国际化迈进。1998年,英、法、德、意四国发表题为“建设和谐的欧洲高等教育体系之联合宣言”,呼吁建设一个开放公共的欧洲高等教育平台,随后提出了进一步的措施与规划。2.加大宣传力度,加速高等教育国际化许多发达国家在境外大力宣传其高等教育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发达国家教育机构及高校通过在其他国家设置派驻机构,开展留学生咨询服务,开办各种国际教育展等活动,广泛招收外国留学生。3.设立各类奖学金,有效吸引海外学生一般而言,留学费用不菲,设立各类的奖学金,可以有效地吸引海外留学生。发达国家政府、各类教育机构通过成立不同形式的高等教育基金会,设置种类多样、数额不一的奖学金,成功的赢得了各国留学生的青睐。4.加强质量监控,保证高等教育质量为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多数发达国家均建有良好的质量保证体系,德国《高等教育结构法》对高等教育质量做出了明确规定,其高校专业设置也有一套完善的认证体系。英国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政策。如,《教育改革法》、《高等教育境外合作办学实施准则》等,保证高等教育体系的高质量。

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平台建设措施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学院在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教改项目的支撑下,对化学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实施了国际化培养的新模式。该国际化教育平台瞄准化工硕士研究生高品质国际化培养方向,集中优秀生源和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优秀师资,打造具有综合性素质、能够适应国际化竞争的优秀人才,并使毕业生能够进行多样化的出路选择。

1.确立人才培养标准借鉴发达国家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经验[6],一方面应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具有石油背景的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研究生采用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教育为核心,首先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这是因为现代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国内的竞争,更多的表现为国际性的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不仅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更注重人才的素质水平,只有具有了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以及国际素质,才能在国际间的社会经济合作和交往中具有竞争力。

2.实现方式的多元化学校化工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平台不仅鼓励本国学生参与国内外的合作培养项目,赴国外教育机构进行学习,还适当吸收国外来校学习的留学生,实施跨国远程教育项目,并寻求与跨国企业的合作,形成持续培养的教育方式;即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走出去”,还要学会“引进来”;不能单一的吸收,还要尽可能地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实现相互渗透,互相促进的“双赢”局面。只有多样化的教育方式,高等教育国际化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3.改革教学方法化工研究生国际化平台注重知识传授与学生参与性相结合的模式,更加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有独立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4.改革课程设置为了推进研究生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本平台首先设置科学合理的、可以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化工专业研究生国际化平台中的课程设置参照国外著名高校研究生培养方案及教学课程大纲,设立切实可行的课程目标和内容,逐步由传统教育课程中的内向型、专业型、本土化,转向外向型、通才型、国际化的方向。课程设置包含了与化学工程专业相关的化学类、工程类及石油类各种课程,有利于学生拓展研究领域并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其次是实现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国际化。在国际化理念指导下,采用英语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和授课教师互动,并制定详细的课程评估系统,及时反馈授课效果,有利于课程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选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教材,及时补充国内外最前沿的科技成果,达到与国际教育的同步进展。另外,超过80%的课程是由海外著名学者和专家授课,以最大程度地优化化工专业研究生国际化教学课程体系。

第6篇:高等教育必要性范文

>> 大数据时代下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方式的挑战与变革 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变与不变 浅谈MOOCs教学模式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MOOCs与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 试论国际背景下我国留学生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浅谈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文化取向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困境及出路 对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调控的思考 法学教育视角下的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综述 对于高等教育变革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改革措施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问题研究 瑞典高等教育教学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构建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的必要性与制约因素分析 基于多媒体网络背景下远程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对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新形势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与战略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的利益主体变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Harden,N..The End of the University as We Know It[DB/OL](2012-12-11)[2013-10-5]. http:///articles/2012/12/11/the-end-of-the-university-as-we-know-it/;Carey,K..The siege of academe[EB/OL] (2012-09-10)[2013-9-15]. http:// /magazine/septemberoctober_2012/features/_its_three_oclock_in039373.php?page=all#.

[4] [6] [12] [13] 李明华.MOOCs革命:独立课程市场形成和高等教育世界市场新格局[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3):11~29.

[5] 袁莉,斯蒂芬・鲍威尔,马红亮.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国际现状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3):56~62.

[7] 桑新民,李曙华,谢阳斌.“乔布斯之问”的文化战略解读――在线课程新潮流的深层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3):30~41.

第7篇:高等教育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 校园经济 交易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3-0037-02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数量上已经发展到相当的规模,而且质量也逐步取得了社会的认同。民办高等教育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正进入了一个优胜劣汰的时期。各民办高等院校应如何面对目前前所未有的挑战,是目前民办高等教育院校在自身的发展中,需要及时明确及解决的一个急迫性问题。

笔者认为,民办高等教育院校应注重品牌战略,办自身特色的民办高等教育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努力的方向。而抓住当前校园形势,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力量,与自身办学特色相结合,是目前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最明智的决策。伴随着电子商务的浪潮,以及校园经济的迅速发展,抓住以校园建设为中心,最大优势为学生服务为原则,打造校园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是一条适合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自身特色的道路。

校园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就是一个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让校内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进行物品交易网站。民办高等教育院校在校园内建设这种交易平台,比公办高等教育院校更具必要性和意义。

一、民办高等教育建设校园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必要性

相对于公办高等教育,民办高等教育打造校园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发展自身办学特色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1.打造校园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符合民办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的中端人才的要求。

为建立民办高等教育自身特色,首先在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上应该准确。相对于公办高等教育,其培养人才的目标应是重点培养在社会各领域范围里全面发展型的人才。而由于受到民办高校发展基础等的影响,民办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定位在应用型的中端人才的培养上。

特别在目前的社会形势中,比较缺乏的是在高新技术产业里的中端人才。这一点往往在公办教育的人才培养中最容易被忽视。而民办高等教育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建设校园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除了让学生学习到与课堂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外,更重要的就是提供了这样一个让其动手操作,实际运用的平台。打造校园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培养应用型中端技术人才,是一个发展民办高等教育自身特色不错的策略,前途也将会非常广阔。

2.打造校园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促进校园资料的优化配置,减轻民办高等院校学生的经济压力。

校园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就是一个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让校内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进行物品交易的网站。这里的物品主要是指校园内的,学生所需要使用的物品,更多的可能是二手物品。从校园资源分配和环保的角度出发,校园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无疑是更好地让我们校园内的资源配置得以优化。利用该交易平台,让我们校园内学生通过交换或者购买,得到自己需要的物品。某些学生不需要的物品往往可能就是另外一些学生需要的物品,从而让校园内的资源可以得到循环利用。

一般来说,民办高等教育在学费上以及校园内其他支出上,相对于公办高等教育可能要高。通过在校园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学生之间可以利用该平台交换各自所需的物品。对于部分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学生,这无疑是减少他们生活上经济压力的最大帮助。

3.打造校园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为民办高等教育师生搭建特色平台。其为学生提供一个就业创业的平台,为教师提供一个科研的平台。

高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就是学生的就业,学生就业问题是目前所有高校所需要重视的问题。打造校园交易平台,可以提早让学生形成就业创业意识,让学生参与到平台的交易当中,从而培养更多的创业型人才。

在打造这样一个校园交易平台的同时,平台的建设以及实现需要借助专业化的团队,我们高校的专业教师队伍就符合这样的要求。特别是在民办高等教育中,由学校带头,由高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开发团队打造校园交易平台,除了可以提高专职教师的归属感和专业水平以外,还为教师提供一个科研实践的环境。

综上所述,可见打造校园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民办高等教育比公办高等教育发展自身办学特色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二、民办高等教育建设校园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发展及意义分析

1.抓住以校园建设为中心,尽最大优势为学生服务为原则,是建设校园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主导思想。

也就是说该平台的日后发展,丝毫不能违背这个思想。我们校园交易平台的发展,作为是围绕建设校园的活动项目,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建设我校校园。另外,何以更好地建设校园,就意味着需要学校需要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呢?就是学校尽自身最大的优势,那么建设我们校园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就是直接创造优势来为学生服务。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努力创造,满足自身的需求。

2.校园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以及日后发展的目标,是尽最大可能让校园平台内每位获得最适合自己的资源,从而创造价值。

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这个交易平台,校园内部学生的物质资源配置得以优化,从而在一定时期之内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这就是该平台的价值体现,同时也是该平台的发展方向。

3.努力把校园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打造成为以校园交易为中心的教育信息化社区,结合民办高等教育的自身特色,从而形成民办高等教育院校的品牌项目。

这是该校园交易平台发展的最终目的。可以说,民办高等教育利用电子商务发展自身特色,最终都是离不开电子商务社区的建设。或者说,当今电子商务发展的一种主流趋势就是社区的发展,同样民办高等教育要打造这样一个校园交易平台,最终的发展模式将走向社区模式。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一个概念就是“社区模式”。那么,我这里所指的社区模式就是互联网目前比较成功的商业模式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简言之,SNS的特点就是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络社交拓展,比如根据相同话题进行凝聚(如贴吧)、根据学习经历进行凝聚(如校内网)等等。

第8篇:高等教育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挂职锻炼 高等教育 教学质量 高校教师

一、高等教育与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

目前,在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人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以及国民整体素质的优劣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全民接受高等教育人员的比例以及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其在面向的服务对象、肩负的社会责任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一)高等教育的特殊性

高等教育教学内容有其特殊性。常人认为,高等教育涵盖了本科生教育、专科生教育、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教育,这些全都是专业性教育。虽然在针对不同类型学生时教育的深入程度会有很大差异,但全都是专业性知识和实用性教育,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还包括专业技能、专业应用技术,专业研究能力等等。高等教育教学内容随着社会l展、科技进步而不断更新。

高等教育面向的服务对象有其特殊性。高等教育的服务对象是有足够自主能力,自我选择判断能力,有较强自我思考能力,渴求专业知识、技能,以便于完成教育后直接走上社会能够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的社会公民。

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有其特殊性。不同于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由教师主导教学,学习的科目少,学习内容反复练记忆,重复练习的教育模式,高等教育要为学生建立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设立科目较多,知识量大,授课课时却很有限,这就使高等教育将以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为起点,由教师引导并将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完成教学目标。

(二)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

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教师具有极强的职业特点。

1.由于高等教育极强的专业性,高校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丰厚的专业底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校教师必须不断汲取新的专业知识,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信息,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同时高校教师需要向学生教授专业技术与实用性技能,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方法,能够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此,高校教师除了具备基本专业素养外,还必须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的实操能力和专业技术研发能力。

2.由于高等教育的服务对象将直接走向社会,高校教师的教学内容需要和社会需求相联系。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明确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必须清楚学生未来可能的就业职场对专业知识的运用程度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高校教师的教学对象是思维活跃、具有较强判断能力的年轻人,他们对学习内容有个性化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倾向于教师能够结合实际案例教学,以便将来能更好地适应职场的工作。

3.高等教育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求很高,且信息量大,学习任务繁重,这就要求高校教师有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激情。在授课过程中笔者发现通常学生对一些生动形象的学习内容,实际操作的内容会有更高的学习兴趣。

二、高校教师的挂职锻炼

高校教师为了应对其职业特点,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必须不断地从多方面提高和完善自己,挂职锻炼就是很好的途径。

(一)什么是高校教师的挂职锻炼

高校教师的挂职锻炼即在完成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后,由学校派出,在大中型企业专业对口技术岗位上全职工作一段时间,以积累企业工作经验,锻炼、提升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然后再回到学校继续任教的一种工作方式。

(二)挂职锻炼对提升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必要性

首先,强化高校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研发运用能力。在企业任职工作,专业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高校教师直接参与企业实际运作,加入企业开发团队,能了解企业操作流程,汲取企业技术经验,学习先进的开发方法和团队合作精神。此外高校教师有机会结合实际需求调整自己在校内的研究方向,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所需的产品,从而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让科研成果真正服务于社会,并以此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

其次,高校教师可以在实际工作中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而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针对这一需求准确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将在企业中接触到的实际案例应用于教学过程,让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就业时有更大的竞争力。

此外,高校教师有了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后,可在教学过程中模拟企业工作流程,针对开发任务,为学生设置更为形象有趣的学习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专业兴趣,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所学即为所用,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笔者挂职的收获

笔者刚刚经历了一次历时半年的挂职锻炼。作为一名工科专业课教师,笔者挂职于一家专门从事电源研发、设计、制造的公司,不同于多年的执教生涯,笔者真正体会了从设计到成品的全部流程,并与各流程专业人员进行了很好的沟通和对接,接触到了很多理论设计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深刻认识到企业对新入职人员的专业需求的侧重点。这些都让笔者对以后的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案设计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钟勇为.大学教学改革方法论探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43-47.

第9篇:高等教育必要性范文

曹晔在《教育发展研究》2014年第11期撰文,从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发展、构建现代职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等维度,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试行“工士”学位制度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实施“工士”学位制度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者认为,实施“工士”学位制度主要的原因是:1.体现教育公平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我国的学位制度如果不涵盖高职院校,也就是说占高等教育近一半的人不能获得学位,这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讲是欠妥的。2.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试行“工士”学位制度可以促进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可以引领高职院校向高水平方向发展。3.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试行“工士”学位制度,将会对职业教育学位制度体系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本科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尽快形成,也有利于深化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制度的改革。4.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试行“工士”学位制度,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在重视技能发展的同时注重技术水平、甚至学术水平的提高,为高职院校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注入新的活力,为学生努力学习提供空间,也为上一级学校提供优质的生源。5.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需要。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高等教育表现出规模数量偏少、重心较低的现状。选择部分优质的高职院校试行学位制度,必将进一步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结构。

根据以上分析,作者提出,我国实施“工士”学位制度需要注意下列问题:1.处理好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关系。实行学位制度是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敲门砖”,而职业资格证书是通向职业世界的通行证。2.对颁发“工士”学位证书的高职院校实施准入制度。这既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的地位,增强其发展主动性和积极性;也适合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高新技术发展的要求;还可以为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提供高素质的生源,促进本科职业教育健康发展。3.高等职业教育试行“工士”学位制度需纳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范畴。高等职业教育“工士”学位制度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它的实施效果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程和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