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循环经济产业分析范文

循环经济产业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循环经济产业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循环经济产业分析

第1篇:循环经济产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产业群;发展模式

一、前言

20世纪70年生的石油危机严重的冲击了世界经济,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不得不深刻反思自身经济增长的方式,诞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分别在1972年和1992年举行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联合国环发大会,标志着持续发展观进步的两个里程碑。签署《2l世纪议程》和《环境和发展里约宣言》等文献是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达成普遍共识的标志。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中国,具有一定的规模的产业集群也相继出现在不少地方,近些年,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尤其快速。本文把产业集群和循环经济相结合,把循环经济的发展当成对产业集群发展推进的窗口,运用集群内产业优势的独特性使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实施循环经济产业集群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各级政府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是:怎样推进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的发展、怎样对集群不经济现象进行治理、怎样运用循环经济产业链集群使企业的合作与竞争加强、怎样把循环经济产业集群新模式构建起来、怎样通过城乡结合使城市化进程加快,尽快使农民致富。

在1992年,生态产业集群的概念是Indigo发展研究所的EmestLowe教授第一个提出来的,生态产业集群(EIP)是一个由制造业和服务业组成的企业生物群落。它通过包括水、能源和材料等基本要素在内的资源与环境方面的管理和合作,来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双重优化与协调发展,最终使这个企业群落找到一种比各个公司优化的个体表现,能够实现远远大于个体效益之和的群体效益。

二、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1、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有四种类型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网络型、资源型、生态型和产业型,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有利于产业群内的企业之间,乃至本地有关主体形成在推进循环经济方面的共识,这种共识是产业集群所具有的优势,能够极大的将资源使用效率提高,使群内企业稳固性提升,并能够培育出集体生存及集群协作的文化,使区域内竞争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因此循环经济产业集群是能在“人类与自然和谐”方面起到促进作用产业发展模式,在现行经济条件下,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同时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一种的途径。

2、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循环经济型产业集群已经普遍存在于高科技产业或者传统产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效益。在国外,学者已经较为深入的对于循环经济与产业集群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普遍认为,在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中,因为存在物质交换会使企业之间产生形成了共生网络,能够同时使循环经济和产业集聚两方面实现有效的互动,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保证。但是在国内,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也因受到经济水平、技术水平、环境意识落后、利益障碍、机制落后、法制滞后、政策缺乏、公地悲剧等制约因素而影响了有效运行。

3、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产业集群构建了三类共10种的发展模式,它们按主导企业的类型可划分为:无中心的企业类型、多个中心的企业类型、单个中心的企业类型;按产业主导共生网络可划分为:虚拟共生网络型、多产业主导共生网络、单产业主导共生网络;按照资源循环的利用方向可划分为:互用废弃物模式、产业链循环模式、产业的静脉和动脉循环模式、产业的静脉循环模式。循环型产业链是一种网络组织复杂的模式,能够资源的利用更加全面,在吸收其它模式优点的同时,能够避免对某一主导企业的过于依赖。

三、建议

在我国,与循环经济产业集群较快的建设速度相比,在指标上缺少完善的评价体系和有效的评价方法,并且缺乏检验指标评价体系的完整性、合理性及科学性的完整数据,在各地不尽相同的发展状况、主导产业、经济基础等情况下,不同地区并不具备可比性,因此在全国范围内也没有具有指导性的案例。想要该发展模式下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双赢,必须在产业集群的循环经济改造方面大力推进,使循环经济产业集群模式植入。同时在营造政策环境、整合产权关系、构建价值链的网络支持、加大公共体系的建设、创建集群品牌、为创新提供动力支撑、推进绿色产业、打造绿色社区、对“集群不经济”进行治理、区域融合度的提升、良好文化环境的营造及法律制度的完善等方面做出相应对策。

第一,加快观念创新。产业集群创新的原动力是民众的诱导性制度创新,而民众的观念创新又是民众诱导性制度创新的来源。因此,要用循环经济的创新理念来发展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集群;并树立诚信理念,要不断建立集群内企业“诚信”的商业文化与竞争理念,增强产品信誉意识,加强行业自律,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严格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加强产品监测,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加快商业信用体系的建设。

第二,推动制度创新。要引导企业围绕名牌产品聚集,扩大优质产品的知名度,通过市场机制形成产业链。产业集群成长的原动力是制度创新,要加快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集群内的机制创新,当地政府要通过吸引外界的创新要素来弥补其创新的不足;通过利用区域集聚效应弥补规模经济的不足;利用市场拉力来弥补技术创新动力的不足;对于出现“柠檬市场”的过度竞争而导致产品质量恶性循环以及产品信息不对称的现状,要通过传播正面的市场信息来加以纠正。

第三,促进技术创新。知识具有互补性,知识水平越高的地区,对知识的黏附力越强,也就能使产业集群的知识外溢进入“良性循环”。集群内企业在特定的技术平台上而开展的创新活动,导致了新产品、新工艺在集群内传播,并将一个创新活动发展成一群创新活动。因此,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集群可通过技术模仿或者鼓励自主研发来提高区域的技术水平。一方面,利用知识传递植入外部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自主创新、技术模仿、鼓励新技术的应用来推动知识创新,将自主创新作为产业集群内长期发展的重要战略。

第四,建立基于循环经济的特色产业集群。建立以主导产品为核心,以专业化协作、产品延伸加工为主要形式的特色产业群。

集群内的水、电、道路、通讯、消防等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对后勤服务、产品开发、仓储等设施也应集中建设,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使农民通过企业化的模式从事经营管理,以工人的身份从事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使其成为职业化农民。这不仅有利于产业集群中组织化程度的提高,还可以促进农业向市场化、集约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并推动生态经济区的城市化进程。

第五,强化产业关联度,提升区域竞争力。根据浙江等地产业集群的经验,建立专业化产业集群是促进产业集群迈向高端的基本模式。生态经济区要发展专业化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协作水平,增强产业链的粘合力,实现集群内公共资源的低成本共享,引导分散的中小企业逐步集中到专业化产业集群内,加快生产要素的集聚。就要求当地政府加强引导,使群内企业积极融入到循环经济的产业链中;围绕特色产业制定和完善激励措施,引导和促进循环经济的相关企业进驻群内。

参考文献:

[1] 杨运星. 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与低碳经济之辨析[J]. 前沿, 2011,(08)

[2] 杨美蓉.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J]. 中国集体经济, 2009,(30)

[3] 马翠玲, 刘晖霞. “2009年全国生态经济建设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综述[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09,(11)

[4] 周宏春. 走中国特色的低碳绿色发展之路[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1,(06)

[5] 周宏春. 走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0,(02)

第2篇:循环经济产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 评价指标 层次分析

一、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的意义

循环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是评价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综合反映循环经济发展的依据。其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建立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并能通过定量评价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监测和揭示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分析矛盾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提供给当地管理部门,以便采取对策,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二、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的选取

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的“3R”原则,建立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的,层次清晰,目标明确的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框架,即资源消耗、污染减排、资源循环再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质量五个子模块的三层评价指标体系。在具体指标选取中要利用现有的统计数据和易于收集的统计资料设置指标,对于部分虽有价值但无法统计或很难取得数据资料的指标,暂不纳入指标体系,这样就保证了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本文就以2008年全国30个省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利用量化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评价和监测陕西省循环经济的发展状态、水平和趋势,为指导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三、循环经济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

1、评价方法的选择

层次分析法是判别分析循环经济发展程度的有效方法。根据已有研究成果,考虑到选取统计数据的可操作性角度,在指标选取的过程中,本课题选取人均GDP等20项指标,分别用字母x1,x2,x3……表示,将其分为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污染减量排放、资源再生利用和生态环境质量5类(如表1所示)。

2、指标的处理

根据所设计的评价体系,首先收集原始统计数据,再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从而进一步构造判断矩阵,以计算指标的权重(如表1所示)。

计算各类指标的评价值,以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为例:

Z=Y1×0.527+Y2×0.587+Y3×0.381+Y4×0.609+Y4×0.609+Y5×0.333+Y6×0.560+Y7×0.681+Y8×0.906

计算循环经济评价综合得分,见表2。

F=Y1×0.053+Y2×0.059+Y3×0.038+Y4×0.061+Y5×0.033+Y6×0.056+Y7×0.068+Y8×0.091+Y9×0.062+Y10×0.064+Y11×0.034+Y12×0.033+Y13×0.044+Y14×0.042+ Y15×0.059+Y16×0.049+Y17×0.056+Y18×0.039+Y19×0.045+Y20×0.053

从循环经济发展综合情况来看,目前山东、江苏、浙江、黑龙江明显优于其他各市,而陕西省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全国的较低水平,以30个城市数据显示,陕西省的循环经济发展综合得分排名第二十七名(见表2)。从各分类系统来看,陕西省明显处于劣势的是污染减量排放、资源循环再利用、生态环境质量这三个子系统。

四、陕西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1、陕西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

第一,进行适合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改变现有利益格局,把生态环境和基本资源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流通”,因此,要设计一种制度框架,明确生态环境和基本资源的产权关系,并规定其交易和补偿机制。

第二,仔细选择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先领域。选择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先领域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应有利于增加就业。在当前存在极大的就业压力的情况下,发展循环经济不能以牺牲大量就业为代价,必须在就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之间寻求平衡。其次,应该以在总体污染排放中所占比例比较大,资源消耗多的行业为优先发展循环经济的领域。再次,针对短缺资源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最后,具有较为成熟的循环利用资源技术、资源再生技术的产业领域应优先推进。

第三,必须在生态环境伦理体系和市场经济伦理之间建立一套新的循环经济伦理体系,并使之深入人心,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循环经济涉及生产和生活的所有领域,与全社会的所有人的利益都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发动社会大众,充分认识环境和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循环经济模式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四,技术创新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没有技术上的可行性,或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循环利用资源的成本很高,则循环经济就没有经济上的可行性。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和鼓励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创新,并应该将其作为政府职能的一部分。

第五,加强环境和资源监测的科学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循环经济不是目的,而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推进循环经济需要有效率的政策和科学的管理,真实而充分的信息是提高管理水平,制定正确政策的基础。

2、陕西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陕西省发展循环经济,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面临的机会,认清所处的劣势,同时借鉴国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对循环经济的发展给予有力的推动。具体对策如下。

(1)发挥资源优势,统筹规划,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首先要抓好统筹规划,尤其要注意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陕西省关中、陕北、陕南的协调发展。关中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农业主产区,集中了全省64%的人口、56%的耕地和82%的工业产值,在实现率先发展中必须把统筹解决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放在突出地位,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科技和制造业优势,尽可能减少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在关中的布局和建设,充分利用西安、宝鸡、杨凌三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和高新产业开发区平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生态产业,加大对老工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力度,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陕北是陕西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而该地区的环境容量十分有限,是全省生态极度敏感区,在陕北建设别要遵循循环经济理念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为重点,做好协调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环境容量为主线,深度梯次开发,延长产业链。陕南是陕西省的中药材基地和果业基地,在这两个基地的建设中要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美、生物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建设绿色产业基地为重点,注意运用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概念和规范,进行产品的生命周期分析和基地的生态工业设计与规划,建立绿色种植、绿色加工、废气物利用、绿色消费体系及标准。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新型工业化要求用新的思路去调整旧的产业结构,要求用新的体制激励企业和社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同时要有先进的科技支撑,其中包括深层微观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资源回收和再循环技术、资源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等科技创新的环节,以科技突破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根据陕西省产业现状和发展方向,针对自身的环境资源特点,应积极调整三次产业的结构,加快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

(3)加强政府职能,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环境保护本质是一种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生产的非竞争性与消费的非排他性特征,注定了政府是环境保护的提供者,因此,政府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注重制度创新,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循环经济是环境保护的新发展,必然要出现传统环境保护制度所不能涵盖的方面,因而要进行制度创新。制度建设是一项带有长期性、根本性和全局性意义的重大任务,也是一项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系统工程。完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制度,构建合理有效的资源环境管理体系。重要的是要用生态补偿来体现社会公平,通过立法让使用环境付费成为调整消费行为的杠杆,用生态补偿来调节区域贫富差距。具体而言,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环境标志制度;环境税收制度;绿色消费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

(5)依托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提出的循环经济工业园模式都是通过从无到有的方式重新建立一套新的系统,这种模式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土地,是一种外延形模式,存在着投资大、风险大的特点,一旦失败,则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损失。依托产业集群建立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是在现有的集群区域进行循环经济的实践,通过法律、行政、税收、市场等机制对集群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进行规范,从而逐步实现集群内企业的物质与能量的节约与循环,达到集群层次的循环经济。目前陕西省正在积极发展飞机产业集群、汽车产业集群、输变电产业集群、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机床产业集群、能源化工产业集群、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集群、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软件产业集群、医药产业集群、果品产业集群等。因而在发展产业集群的同时应当始终贯穿循环经济的理念,形成循环经济形式下的产业集聚区。

(注:本文系陕西省行政学院科研课题,课题名称:陕西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2008);课题编号:YKT08002;课题负责人:刘轶,主要成员:庞莉、李娟、郝社鹏、樊荣。)

【参考文献】

[1] 崔向阳: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思考[J].社会科学辑刊,2004(4).

[2] 程达军: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工业园系统结构与动力比较[J].经济研究,2005(9).

[3] 冯之浚、张伟、郭强等:循环经济是个大战略[N].光明日报,2003-09-06.

[4] 冯之浚:中国循环经济高端论坛[M].人民出版社,2005.

第3篇:循环经济产业分析范文

摘要:循环经济本质是让经济系统的运行与自然循环系统相同,从而促进经济活动及发展的生态化。通过循环经济,能够确保产业链的运行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循环,从而提高各个环节内资源的重复利用。循环经济就能够将产业链内的活动有序的组织成一个循环模式,从而促进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关键词:循环经济;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众多的人口基数决定了我国资源人均占有率低的现状,我国工业水平的快速发展,大量资源在开采的过程中出现了极为严重的浪费现象。目前,我国能源的利用率仅为41%,仅相当于其他发达国家的40%左右。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资源、经济间存在的矛盾,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循环经济能够降低目前工业生产中的高消耗、高投入、高浪费、低循环的现状,从而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为的进步。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条件的经济关联,并且根据特定的时空关系和布局关系形成的客观的链条式的关系形态,产业链的运行受到信息、物质、能量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均以流动形态存在。产业链的运行则必须要依照链内各个组成主体的流动方向进行,只有通过循环经济,才能够确保产业链的运行能够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循环,从而提高各个环节内资源的重复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产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这就是产业链的升级过程。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综述

“循环经济”一词第一次使用是在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和图奈的《自然环境和环境经济学》一书中,他们希望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及原则框架应用在经济发展中,建立起经济流动的模型。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循环经济的理论及思想不断进行完善,在我国,循环经济的一般定义为:一种以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为中心,基本特征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理念。

(一)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差别

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有着完全不同的概念,在传统经济中,经济发展是以“生产流通消费抛弃”的单向流通,也就是说,人们通过生产,将资源进行浪费和提取转变为产品,最终在产品使用后将产品所造成的污染物排放到自然中,最终所获得的经济增长是以环境资源浪费和污染为代价的。而循环经济的经济发展是以“生产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双向循环性流通,所有的资源都能够在实际的使用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用,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从而使得经济增长对环境资源的浪费和污染情况降到最低。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循环经济发展过程强调的基本原则是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所谓的减量化就是指在实际的经济生产和发展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泄,减量化的核心就是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用最少的资源取得最大的收益,发挥出每个资源最大的使用价值。再利用就是将产品进行反复的使用,或通过回收、翻新、再制造获得继续使用的价值,延长产品的总体寿命和淘汰周期,防止产品过早的成为垃圾排放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再利用能够良好的提高产品的使用效率,减少产品的污染周期。资源化就是所谓的“变废为宝”,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将废弃物转变成为资源,实现废弃物的二次利用,最终转化成为与原产品具有相等价值或不等价值的商品二次使用,这样能够增加产品的价值,减少资源的消耗,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二、循环经济和产业链升级相关性分析

产业链是指在经济布局或经济组织中,不同产业之间以某种方式或规律构成的具有链条般绞合能力的经济组织关系,产业链往往是相对于同行业内不同企业或不同行业而言的概念,甚至其地域跨度可以超越地区和国家,产业链的理论在宏观经济及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其不仅能够有效的形成产业复合体,更能够对经济板块的联系进行加强,从而构建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划。

(一)产业链的基本特征

首先,产业链主要某个核心经济发展观念或项目为基础,以达成某种经济目标或某种产品为目标的具有相互连接关系的产业集合,这就表明了产业链具有循环的特征,在产业链内,每个产业和组织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从而通过各个组织和产品的循环达成产业链的最终目的和价值。其次,处于产业链中的每个组织和产业都不是以个体方式存在的,每个组织和产业的经营与生产都与产业链的整体目标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因为这种关系所以使得产业链内的组织和产业形成了一个有效的系统,这就表现出了产业链的系统特征,产业链系统的每个个体目标都是以满足整个产业链目标而制定的,同时,每个个体的行为都是以达成产业链总体目标而产生的,所以应该以系统的眼光看待产业链内的每个组织和产业。最后,产业链能够将投入的资源还能够转变为更高价值的产品,所以说,产业链具有增值的特征。

(二)产业链升级中的循环经济

所谓的产业链升级就是对产业链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进行转变,让产业链的运作能够更加科学,更加贴切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例如,在目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现代化的生产中,这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就是产业链的升级,要想实现产业链的升级,那么就需要将产业的产业从低附加值转变成为高附加值,从高消耗污染转变成为低消耗污染,从粗放型转为集约型,这样才能够实现产业链的升级。

产业链中内的各个产业组织是相互联系的,并且在产业链的运作中,其包含的各个组织产业都能够形成相互联系的价值作用,在价值作用的基础上进行生产活动。从循环经济的角度上看,产业链内的组织、能量、物质等要素进行流动的同时,则必然会产生废弃,通过循环经济来降低产业链运转和流通的资源消耗与废物排泄,最终提高产业链内的资源利用率,实现产业链的升级。

三、青岛化工产业群集建设案例分析

青岛精细化工科技产业园发展项目是青岛市科技局提出并实施的,项目的建设就是以循环经济作为基础,进而实现整个青岛市的化工产业链升级。通过调研,对青岛精细化工科技产业园发展项目中的循环经济和产业链升级关系进行分析,从循环经济理论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功效,期望为企业、政府及相关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一)案例背景分析

工业对人类文明推动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现代人类的生产生活也都需要中华工业记性支撑,所以化学工业目前已经成为了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强烈,再加上化学工业生产具有极强的污染性,所以越来越多的传统化工工业产业群开始不断对产业链进行升级,青岛精细化工科技产业园发展项目就是一个明显的案例。目前的市场已经由企业竞争上升到了产业群集和产业链的竞争,山东作为重化工业大省,拥有石油化工、橡胶工业、石油加工等为主导的化学工业产业链,并且青岛的无机化工在我国范围内有着极强的实力,青岛政府也给予了积极支持和方向指引,青岛精细化工科技产业园发展项目进行以循环经济为理念的产业链升级行为已经是势在必行。

(二)项目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链升级分析

青岛精细化工科技产业园发展项目是以目前青岛现有化工科技的产业土地作为基础建立的,其资金结构是以政府风险资金为引导的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共同注入的结构,产业链内的企业包括了目前青岛知名且具有优势的化工企业为支撑,以及外来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共同组成的。

其产业链的定位就是要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逐渐淘汰传统使用的高消耗、高污染原料及产品生产,采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污染,改善环境,从而实现产业链的升级。并且鼓励以本地所产的基本化工产品为原料,进行高价值新产品的研发,形成新型产业,在通过产业链的效应与商务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吸引设计、规划、咨询等专业机构和企业的加盟,形成专业服务的产业。在青岛市内以李沧区为核心,对青岛北部的商贸区和物流中心进行建设。青岛精细化工科技产业园发展项目是以青岛政府为主导、市场化方式进行运作的,在建设的初期确保投入,实现滚动发展,厂区内的环境及道路全部由产业内的企业进行解决,后续的发展由内而外延伸,按照既定的方案完善。

项目的建设内容包括了精细化创业基地、员工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公共及产业循环设施建设、园区形象建设、员工信息平台建设等,通过以循环经济为视角的青岛精细化工科技产业园发展项目建设,能够有效的改善传统青岛化工生产所造成的高浪费和高污染现状,通过统一的管理,统一的生产以产业链作为依托,通过协调,将水、电、热、原材料、生产废品等项目进行统一的规划,提升整个产业内的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产品精细化程度,提高产业链内资源的持续利用度可循环利用效率,促进产业链内循环经济的发展,从而升级产业链。

四、产业链升级中循环经济起到的作用

(一)循环经济本身就是循环的产业链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循环的基础上的经济模式,通过循环经济能够有效的减少生产中的资源使用,提高产品的使用时间,让废物再次回收利用等,以循环经济本身来看,循环经济就是要减少整个经济系统内废弃末端处理,以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模拟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减少经济浪费和经济污染,最终实现经济的节约和效益的增长,通过经济循环将生产、消费两个环节进行联系,将清洁生产、资源利用、持续消费等理念容易到经济发展中,运用生态学的规律来对人类的经济活动进行指导,从而合理对经济资源配置进行优化。所以说,经济循环本身就是一个循环的产业链。

(二)循环经济能够推动产业链的纵深发展

从实际的经验上看,以循环经济的角度对产业链进行升级能够有效的推动产业链的纵深化发展。以政府为主导的循环经济来讲,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政府起主导作用,通过企业的配合与群众的参与,最终能够形成政府、企业、公共三者之间的体系。同时,循环经济的实现还需要以完善的法律作为支撑,这样还能够更好的加强政府、司法等相关部门的有效协调。通过循环经济的发展,还能够影响生产者及消费者的行为,首先企业必须要循环经济的特质重新对产品策略及流通渠道进行选择,从而影响生产者的责任和行为,其次循环经济能够提高消费者的回收费用和运输费用,能够直接影响消费者对资源的节约行为。

(三)循环经济能够保证产业链的逆向运行

循环经济的理念要求产业链能够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模式进行发展,从而将产业链内的活动变化成“资源产品废物回收”的封闭性循环流程,在通过产业内的流程将各个环节的资源进行重复利用,创造出价值能力,实现最小的资源消耗和最大的污染降低,所以说,循环经济的运行必须要依靠产业链的支持,通过循环经济实现产业链的逆向运行。

(四)循环经济能够提高产业链内的就业机会

与传统的经济运行模式不同,循环经济能够对产业链进行产业延伸,从而增加产业链内的分工,进而提高产业链内的就业机会,例如,在生产中能够利用人来取代机器,在销售中,需要利用人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在产品报废后,需要对产品进行拆解和再生产,所以,产业链内的生产和循环就为产业链增加了就业机会。

五、结语

综上所述,循环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式,在产业链内的各个企业主体内部实现清洁生产,减少废物源,在各企业之间实现废物、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完善资源利用和物质循环,使得区域内对外界的废物排放趋于零。在目前自然环境急剧变化的背景下,如何以循环经济的角度对产业链进行升级,确保降低资源的消耗,节约产业链的成本,实现经济和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始终是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

[1]刘淑华,杨光. 关于全球价值链与区域产业升级的研究综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2]宋高阁,黄培清.基于产品服务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04).

[3]李秀艳.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及运行机制的思考[J].中国商贸,2014(28).

第4篇:循环经济产业分析范文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以低消耗、低废弃及再利用为目的,其推广和发展对于我国能够彻底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摆脱传统的经验模式,摒弃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过往思想,对于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提高,并且提升在资源减少速度缓慢地情况下经济的增长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后循环经济模式在企业的发展问题多多,并非一帆风顺,因而,本文中,笔者先分析循环经济模式的含义以外,滤清楚循环经济实施层次,以及分析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模式 企业

一、关于循环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的涵义是,此种经济模式通过仿照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模式,把经济活动改造成一个从节约资源、不乱丢废弃物到资源再利用的良性循环。

循环经济来源自生态经济,由传统的生存观念转型至以社会与生态、人与自然都相互和谐相处的一种更为健康的观念,这样的话一是能够使得循环经济有关制度的可持续性以及是适应性的提升,二是也一定会对人们健康状况进行改善,为后一代留下资源以外,这代的人们在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状况均有进步。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

之所以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如下:首先,企业最基本的目的和原动力是利益,这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之一,即追求经济效益。而如果发展循环经济效果较好,较为容易利用企业剩余的副产品和曾经习惯浪费的废弃物来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并且能较为有效地节约资源;资源的缺少以及市场价格的变化,都会让企业不得不为了确保能够达到往常的利润收入,开始从废弃物里提取出能够使用的物质和资源,也就是废物的二次利用;再是技术,企业的技术体系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会推动技术发展,也会推进循环经济的经济效益以及增加实践循环经济的可能性,在技术方面会提供可靠有力地科学支撑;再来是规模经济,它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底,尽力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成本,并且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最后是政府方面,对企业发展循环利用资源给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有效支撑,具有规范性,以及一定的财政和补贴,税收方面也会给予优惠,而政府以最公正引导的身份对各个企业的发展循环经济产生直接的推进影响和作用。

三、循环经济实施层次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发展循环经济的层次分别是从企业、产业园区、城市到区域。相比较传统企业大量消耗资源以致资源不断缩水、大量排污和丢弃废弃物以致自然环境被严重污染以及努力推动人民消费的模式大不相同,甚至是相斥。循环型的企业对生存岛出品都把关极严格,譬如,原材料要节约,能源要节约,有毒的原材料被淘汰,一概不理的废物全部被消减数量和毒性;顾虑好生命周期;对于服务,要求环境设计假如所提供的服务里。

所以,循环型的企业便是利用循环经济的原理和原则指挥企业的允许,把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应用到企业上面。而建立生态产业链,会导致企业实现企业内部的效益最大化,实现了资源节省以及再利用以致维护环境的受污染程度。

而在城市与区域的层次,循环型城市和循环型区域是循环型企业以及生态工业园更扩大的区域的产物,是通过调整城市产业结构、转变城市生产、消费和管理模式, 在一个城市范围和一、二、三次产业各个领域构建各种产业生态链, 把城市的生产、消费、废物处理和城市

管理统一组织为生态网络系统, 它通常以污染预防为出发点, 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 以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 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它也是我国原本有的生态城市的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循环经济理论应用到城市的客观体现。

四、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未来的重中之重,那么,应该怎样发展循环经济,又怎样确保循环经济的顺利进行呢?笔者按照循环经济的蕴含和原则,从三个不用的层次分别取建筑循环经济的有关产业体系。

(一)建立企业内部的物料循环系统

组织企业内部物料循环系统的建立是为了达成循环经济在微观层面的基本模式。这方面的经典实例来自于曾是化学制造业的龙头老大,即杜邦化学公司。这里涉及到的“3R制造法”是以少量排量甚至于零排的环境保护项目为目标,便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杜邦公司里的研究工作人员把工程当做实验室,目的是试验创新的循环经济的理念,而创造地把3R原则发展能够同化学工业的实际相结合的此“3R制造法”。目标也是为达成企业内部的自我循环,直指废物循环利用。

(二) 构建生态工业园区

构建生态工业园区是为了达成循环经济在更大范围内的基本模式,将各个工厂之间相互联系合作,形成一个组织系统,资源共享和相互交换,利人利己,使得废物不被轻易丢弃和失去价值,形成一个工业园范围内的循环系统,既提升效益和效率,又保护了环境。生态工业园是企业相互之间的循环工业链,因此,我们需要发展有关这类生态工业链或者生态产业园区。前者的范围要更大些,甚至能够扩至农业、工业和畜牧业等。但目的都是为了,以“废物”变需求的原料和能源。

(三) 建立社会静脉产业

组织企业内部物料循环系统的建立是为了达成循环经济在整个社会范围的基本模式。从社会整体循环的角度看,需要把目标集中在回收废物和废物利用两方面的相互循环关系的地方,如同一个闭合回路。但是,循环模式需要环境无害化技术作为一个操作的平台。

总结:在传统管理模式已无法支撑资源地不断消耗问题时,循环经济模式的出现可谓意义重大,特别是制造业等特别消耗资源的行业企业,而为了实施和贯彻国家的科学发展观必须要求各个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都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为企业只有坚持不懈地走上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上,才有可能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在本文中,笔者先对循环经济模式的涵义及目的和意义进行了分析,接着阐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然后是循环经济实施层次。最后,笔者从建立企业内部的物料循环系统、构建生态工业园区和建立社会静脉产业三个方面对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曲格平. 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J].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1,(6).

第5篇:循环经济产业分析范文

一、前言

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在已发现的一百余种矿物中,煤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一次能源消费中有70%~75%来源于煤炭,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由于当前中国原油的进口依存度仍然逐渐提高,而煤炭资源相对丰富而廉价,所以煤炭产业具有明显成本优势。同时我们看到,多年来我国过度依赖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能源“一煤独大”的单一产业结构、以粗加工为主的传统煤炭能源产业发展现状,都在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面对我国脆弱的生态环境,传统的煤炭产业发展更是积累了不少问题。由于受到发展基础、区域分工、经济结构、地域特点等因素制约,我国非资源型产业、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真正壮大还需时日。而煤炭产业作为我国优势产业,如果能够实现全面升级转型,则是我国当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方式最务实的举措。因此,转变传统煤炭产业经济发展模式,推行绿色采矿,发展煤炭资源的深加工,打造高效益、高技术、高附加值、长产业链的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新型煤炭产业经济新模式,是我国能源发展最现实的选择和最有效的途径。

二、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系统分析

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之一是实现资源的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消耗量和污染物产出量。通过资源代谢分析,可本文由收集整理以了解资源的流动路径和环节,以及各环节的资源投入和产出情况,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煤炭行业涉及的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进行资源代谢分析是研究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基础。资源能否做到层级利用、循环利用,不仅取决于资源种类及其自身特性,更取决于其流动方式和规律。

(一)资源代谢方式的转变

1.“资源—资源—资源”型的代谢方式

以这种形式流动的资源每经过一个环节后都会产生新的资源,这些新的资源在经过相关环节后再产生新的资源,依次发展下去直到最终环节。

2.“资源—处理—资源”型的代谢方式

资源的这种流动方式是指资源流经若干环节后其基本的用途和作用没有太大的变化,经过处理后仍能被重新利用。这种资源流动形式,有的经过简单环节的循环,有的经过多个环节,甚至重复循环。这种流动方式易产生过程损耗,需要不断补充新的资源。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过程损耗与技术水平有关。资源的这种流动特性为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奠定了基础。

3.“资源—废弃—再生”型的代谢方式

资源的这种流动方式是指资源经过一个环节或多个环节后,原有的用途和功能基本丧失,成为暂时没有用途的资源。经过处理后,一部分资源能恢复原来的用途,另一部分资源经过处理后再做他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再生。大多数资源都按这种方式流动。这种方式是构成环境损害的主要方式,也是循环经济讨论的重点。

(二)循环经济与煤炭产业价值增值

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实现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在这种不断增值的状态下,循环经济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循环经济理念下的煤炭行业价值链增值,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实现的。

1.价值链延伸

循环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方式本质特征就是延长了产品价值链的环节,通过对行业价值链形成过程中副产品的减量与处理,以及生产消费过程中废弃物的回收处理与再利用,延长了该行业的产业链,使得有限的资源能创造出更大的利用价值。对煤炭资源来讲,压缩煤炭产量,减少资源绝对开采量,积极发展煤炭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拉长煤炭产业的价值链,是实现煤炭产业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产业附加值的关键。

2.网状或环状化

煤炭企业对生产或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进行处理,使处理后的副产品产生再利用的价值,作为新的原材料供应给其他企业使用,使该行业的价值链与其他相关行业的价值链形成了交叉,从而变为网状化或环状化。尽管对废弃物的处理和回用会增加一些额外付出,但是考虑到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价值链总体是不断上升的。有些专家学者将这一循环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构造为“螺旋上升的链网结构”,即物质循环是闭合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价值流是增值上升的。

第6篇:循环经济产业分析范文

循环经济的经济性问题。1)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较大的资金压力问题。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高新科技和机器设备等作为支撑,而相对于目前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现状,这必然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且其投资回报期很长。所以,循环经济的高额投入及其回报期过长会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循环经济在理论上存在着丰富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其效益得到回报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在实践中需要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来显示出循环经济的“经济性”。2)循环经济与企业规模“不和谐”的问题。循环圈与企业规模是否匹配决定着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性”,循环圈过小往往会造成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循环圈过大也会造成循环的“不经济性”。新的产业项目过多往往会造成两种结果:一种是在到达投资回报期时取得丰厚的经济利润;另一种是因为大规模的投资建设而使企业陷入循环资金投入的恶性循环,没有强大的资金作为支撑而导致企业过早的破产。

钢铁产业循环经济的技术和人才支撑问题。从循环经济的功能可以看出,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尖端的生产技术、高精度的机器设备和大量的高科技人才,这些都是循环经济健康稳步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把循环经济理论应用到现实社会中的关键因素。钢铁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需要依靠新产品的研发、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宽、新产业项目的投资建设,而目前人才的知识结构层次较低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加快技术创新和机器设备改造、培养大量的高端人才、拓宽企业员工的知识结构层次,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也将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所必须做到的。

发展循环经济的完善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社会氛围。“先发展,后治理”的传统思想,长久以来在我国很多行业中存在,这种思想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严重污染。政府和企业都要做好各类节能、节水和减排等活动的宣传工作,加强全社会的资源危机意识以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强企业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增强他们的资源节约意识,使经济和资源、环境、社会协调发展,加快绿色钢铁产业的建设。

强化法制观念,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一是强化法制观念,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做到有法可依。我国为促进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已经出台了《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要给予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各种优惠和税收政策,要加大对钢铁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要在钢铁产业为发展循环经济而发行股票、债券和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避免企业因资金问题中断循环经济战略的实施或由此而走向破产。

加强企业的融资水平,保证资金的投入力度。一是加强钢铁产业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使其生产利润能够保证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经济来源;二是积极认真贯彻国家政策方针,争取得到政府的扶持和各种优惠政策;三是做好企业的融资水平,使企业的内部资金能够得到最大发挥空间,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和银行贷款等手段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融资,使其能健康地发展下去;最后是加快新产业的“变现”能力,使其能够弥补企业投资并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第7篇:循环经济产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思考 建议

1 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对循环经济已有初步认识,并已开展了一些循环经济的实践。近年来,迁安市在推行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从实际出发,开展了一些实践活动,固体废弃物得到了合理的利用、先进的适用技术得到了逐步推广,资源利用效率也有所提高。已初步形成了采选、机制石灰、焦化、钢铁、机械制造、建材等产业之间的资源循环利用。

(2)经济增长的粗放性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仍很严重。迁安市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仅仅是刚刚起步,从总体看,企业生产经营方式仍比较粗放。环境污染治理设施不足,运转率还很低,先进技术推广难度大,资源利用水平还比较低。

2 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公众基础尚未形成。由于循环经济的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力度不够,造成了社会总体可持续发展观、生态环境保护和节约意识不够强,公众消费环保理念没有真正形成,参与循环经济建设的意识还没有树立。甚至于许多企业对循环经济还缺乏认识,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积极性还很小。

(2)循环经济管理协调机制不健全。目前,迁安市环境资源管理调控主要依靠强制的行政和法律手段,而缺少具有激励效果的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包括宣传引导、制定规划等手段;法律手段主要是宣传贯彻《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和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所依据的经济手段,仍然只是传统的征收排污费,对所有的企业都适用,对循环经济企业起不到激励作用,更没有形成鼓励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的经济激励机制。

(3)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仍嫌不足。相当多的企业由于规模小,对发展循环经济所需要的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的投入不足,先进技术未得到普遍的推广。除一些大型企业外,多数中小企业缺少循环经济方面的人才;政府提供的技术指导又不能满足所有行业生产的要求。

(4)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产业链条还比较短。钢铁业主要以生铁、钢坯等初级产品为主,精钢、特钢等高附加值产品比较缺乏;按产业政策要求,少数应淘汰的设备仍在使用,这些小设备能耗高、污染重;企业、产业间的关联度不够高,相互配套的关系还比较松散,互为补充、互相利用的能力不强。

3 循环经济发展对策和建议

3.1 科学制定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聘请委托高水平的科研院所,编制符合迁安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的中长期建设总体规划和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等。规划要全面体现“实现一个目标”,就是建设生态经济市;“抓住两个关键环节”,就是转变生产环节模式和消费环节模式;“构建三个核心系统”,就是构建循环经济产业系统、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和生态保障系统;“推进六大循环体系建设”,就是建设钢铁冶金产业循环体系、水泥建材产业循环体系、化工产业循环体系、生态农业循环体系、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循环体系、旅游和循环经济服务产业体系等循环体系建设。

3.2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培育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培育生态企业。清洁生产是企业内部防治工业污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保障。生态企业是循环经济系统的基本单元。选择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骨干企业作为试点,对示范企业,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清洁生产为载体,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减少废物徘放,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使污染防治逐步由末端治理为主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

积极培育产业链接,打造生态工业园区,构建生态工业体系。生态工业园区是在区域层面上实施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要加快工业园区的整合,重点是加快西部工业带中钢铁产业的循环经济建设与整合。在西部南北长约25公里的带状地区有10家钢铁企业、7家焦化化工类企业、11家水泥建材企业。在这里可以选择规划建设循环经济园区,加强建设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循环链接,以实现资源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最充分利用,建立起园区循环经济体系。

努力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建设生态城市,构筑循环型社会。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要途径,以绿色消费为最高目标,建立起全社会共同参与为主要标志的循环社会体系。迁安已是国家卫生城市,要以此为契机,建成具有完善服务功能的生态环境、遵循循环经济理念的产业体系、持续稳定安全的投资环境、和谐优美的生活环境、以“河、湖、山、林、城”为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3.3 努力构建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体系

加强对循环经济的组织领导,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组织保障。抽调专门人员成立循环经济规划指导机构,明确职责,强化对各部门的协调和指导。研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统计核算制度,加强对循环经济主要指标的分析。把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层层分解落实,签订目标责任书,并进行定期考核。

建立健全政策体系,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制度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循环经济方面的各种优惠政策,严格执行税收减免,并对全市发展循环经济起到促进作用的企业给予奖励,优先使用循环经济专项资金,优先审批企业项目。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思想保障。把循环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内容,纳入对各级干部的培训计划。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循环经济知识的科普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循环经济意识。组织企业到先进地区和先进企业参观、学习、考察以开拓视野,提高认识。

第8篇:循环经济产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实践;问题;思考

鹤壁因煤立市,因煤兴市,是河南省典型的资源型城市,2005年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市。鹤壁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试点市的机遇,高度重视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主载体,以招商引资为主渠道,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构建新型产业基础和新型城市骨架,大力发展集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和循环型城市三位一体的循环经济体系,形成了产业聚集、协同发展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被列为全国12个区域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之一,并在全国进行宣传推广。如何实现由试点向示范升级,提升循环经济发展层次,是鹤壁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1 鹤壁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及做法

近年来,鹤壁市不断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组织领导、政策、规划体系,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建设,全力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探索出很多独具特色的做法,循环经济发展形成一定规模。

(1)完善政策,创新机制。成立了高规格的市循环经济领导小组,设立了循环经济专门办事机构;先后制定出台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一系列文件,编制了全市循环经济建设规划、试点实施方案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规划,制定了鼓励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发挥政府引导和企业主体作用,着力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壮大。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工作力度,推动建立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紧密结合的循环经济产业创新体系,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重点突破循环关键链接和综合高效利用技术。比如研发产业化了玉米芯提取醣清、玉米秸秆提取低聚木糖、鸡血提取生物活性蛋白等一批新技术。

(2)典型带动,示范引导。围绕产业链延伸和资源循环高效利用,重点培育了30个循环经济型企业、4个循环经济型园区。在企业层面,重点推进清洁生产和原料能源循环高效利用,形成企业小循环。在园区层面,编制了4个循环经济型园区建设规划,推动产业布局相对集中、上下游产业链拓展,促使企业间耦合共生协调发展。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循环经济企业和园区发展的重要支撑,规划建设了92个循环经济重点补链和延链项目,总投资达112亿元,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不断突破。通过示范项目、企业和园区的建设,以典型示范带动全面发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顺利推进。

(3)综合利用,延伸链条。鹤壁市围绕主导产业,着重强调产业链的补链和延链,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主渠道,推动产业集聚,共生耦合,重点打造产业间相互衔接、物料近距离转运、“三废”集中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形成了以煤电化材、金属镁等为主的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以种植养殖、农畜产品深加工、畜牧产品下脚料高值利用、粪便生化处理生产有机肥、秸秆发电、沼气发电等为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煤电化材产业方面,围绕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建设煤矸石综合利用热电厂、煤矸石制取无机纤维、煤矸石烧结砖、矿井水综合利用和煤层气发电。围绕煤炭的转化升值,发展坑口电站和煤化工。围绕煤炭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利用粉煤灰、废渣等固废做混合材生产水泥,建设粉煤灰蒸氧砖和烧结砖。同时,利用水泥煅烧和烧结砖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建设发电项目。

金属镁产业方面,发展深加工产品,打造金属镁—高纯镁—镁合金—镁合金压铸件—镁合金型材和板材及多种专用产品产业链。利用新型水煤浆冶炼法和蓄热式还原炉技术等先进冶炼工艺,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利用金属镁冶炼废渣生产高性能新型陶瓷滤料和新型墙体材料。

农业循环经济产业方面,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形成了秸秆综合利用型、种养加复合型、畜产品精深加工全利用型、农产品深加工资源最大化利用型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围绕农产品加工业产生的下脚料等废弃物综合利用,建设了利用动物羽毛、内脏、血水、骨头等废弃物生产蛋白酶解生物饲料、血源性生物活性蛋白、骨素等项目,建设了玉米胚皮综合利用项目。围绕种植业废弃物利用,建设了秸秆生物发电厂,利用玉米秸秆提取低聚木糖,玉米芯生产糠醛、开发新型有机肥。围绕畜牧养殖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畜禽养殖—粪便—沼气—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生态链。在畜禽养殖集中区和大型养殖基地建设“养殖基地集中制沼气,沼气发电,沼渣沼液集中制肥”农业循环示范项目。

(4)完善功能体系,构建循环城市。积极推进社区回收站点和区域集散市场建设,加大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力度,形成了“以社区回收为基础、回收市场为中心、加工利用为目的”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在建筑工程中大力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和地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循环型社区建设,加快生活污水、中水回用、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集中收集和分类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和污水中水会用率,资源化处置建筑垃圾。利用水泥回转窑焚烧生活垃圾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宣传典型案例,不断推进循环经济文化建设,提高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2 鹤壁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问题

第9篇:循环经济产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政策建议

一、徐州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1、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出现,人们的环境意识逐渐觉醒,环境保护运动开始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从提出“宇宙飞船”理论的博尔丁到赫尔曼.E.戴利(Daly.H.E),以及罗马俱乐部的梅多斯(D.L.Meadows),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潘纳约托(Panayotou)提出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EKC)。

EKC假说认为,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的曲线关系,即环境质量会随着经济的增长先恶化后改善(见图1)。当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时,工业化程度不高,同时环境退化的程度也不高;当经济发展速度上升时,伴随着工业化的提高,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程度加大,环境质量会出现恶化,当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到达顶点;而随着经济的继续增长,经济结构开始发展转变,信息产业和服务产业开始成为主导产业,此时,人们的环境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提高,环境制度和政策也随之建立,环境恶化现象减缓,并出现改善。

2、徐州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利用上述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本文选取了5个指标对徐州市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徐州市的经济-环境质量的演变路径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存在一定差异,大多数指标存在着正U型的发展趋势,如果继续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不难想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徐州市的环境状况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环境承载能力将超越阀值,环境瓶颈将会阻碍经济的继续发展。

二、徐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

1、经济发展势态良好

徐州市位于苏、鲁、皖、豫的交界处,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6年更是获得“2006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称号。

2、环保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徐州市大力实施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提高空气质量,以水泥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为突破口,加快淘汰高污染燃料,控制烟尘污染和扬尘污染。针对水资源缺乏的问题,以保护和改善水源水质为重点,积极开展水污染治理和小流域综合整治,以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为主线,大力治理工业污染源。目前,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9.8%,地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市区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3、人才资源优势

徐州拥有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等18所大中专院校,知识人才密集,可以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备人才和智力支持。

4、循环经济进展顺利

在企业层面,根据“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原则,通过徐州市经贸委和环保局的现场调查筛选工作,分别从全市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确定了10家企业作为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目前,这些企业已经纷纷与高校合作,编制了循环经济试点规划方案,并且开展了切实可行的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目前,“生物链”循环经济模式已经推广56处。

三、徐州市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和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两个方面。徐州市的第三产业比重从1998年的33.94%增长到2005年的35.33%,增长幅度很低。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主要体现在重工业比重的变化上,徐州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重工业一直都是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对比例虽然下降,但由于基数大,绝对量的下降幅度很小。

2、政策法规不健全

循环经济的发展应该在有力的政策法规指导之下进行,从而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由于政策法规的不健全,直接导致了企业、社会等各个层面循环经济发展的不规范,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来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进行管理。

3、企业的循环经济意识不强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徐州市的工业“三废”排放、工业企业GDP能耗以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在1998-2005年内没有实质性的改善,指标值差异很小,与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以工业企业GDP能耗为例,徐州市1998-2005年的最好水平是2001的2.02639吨标煤/万元,而德国的这一指标值在2001年就达到了0.232吨标煤/万元,2003年徐州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开展之后,这一指标值不降反升,2005年达到了2.19996吨标煤/万元。

4、人居环境质量不高

徐州市的人居环境指标中的人均绿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两个指标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而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城市污水排放量两项指标却出现了降低。同时,徐州市的相关人居环境数据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5、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目前徐州大部分市民的环保意识不强、循环经济观念淡薄,而发展循环经济最终要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广大公众的关注和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徐州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根据徐州市产业构成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针对地区的环境资源特点,系统协调,统筹规划,合理对产业结构进行设计和调整。加快提高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相应合理降低第二产业投资比重,从而促进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的合理化发展;在第二产业内部,要把各种产业、各种产品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限制能耗高、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的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产业;加强污染防治技术研究,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关停高好能、高污染、低产出和低效益的企业,为经济的生态转型创造条件。

2、加强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建设

成立发展循环经济的领导指挥机构,系统的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对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统一指挥和调控,在统一指挥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机制,制定必要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法规,如相关的资源再生利用法规、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法规等。

3、建立全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从企业上讲,应该以推行清洁生产为基础,通过制定清洁生产战略规划等措施促进清洁生产在企业层面的推广,同时倡导“节能减耗”的生产模式;从生态工业园区上讲,徐州市今后的主要任务就应该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推广农村生态园区的建设;从社会层面上看,要加强资源回收产业的建立。

4、加大环保投入,提高环境质量

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给予环境保护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积极研发“三废”处理技术,使得环境质量在资金和技术上得到有强有力的保障。

5、加大对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

加大对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主要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市民改变传统的大量浪费资源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建立绿色消费观,提高全社会对循环经济的关注。第二,政府主管部门要不断推广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树立先进典型,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建设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吴云: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安徽科技,2002(7).

[2] 侯伟丽: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M].科学出版社,2005.

[3] 潘东旭、冯本超:徐州市区域承载力实证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