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规避风险的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Abstract: Under the trend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phenomenon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mong enterprises gradually normalized, the financial risk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influence the merger successful or not in enterprise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how to know the financial risk of enterprise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how to avoid it.
Key word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enterprises;financial risk;elusion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180-02
0 引言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是比较分散,规模较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立足。在许多企业发展方式中,并购是企业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并购过程中,企业会面临各个领域的风险,如何规避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是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
之一。
1 企业并购的概述
1.1 企业并购概念的界定 企业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s,M&A)包括兼并和收购两层含义、两种方式。国际上习惯将兼并和收购合在一起使用,统称为M&A,在我国称为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
1.2 企业并购的动机 企业追求股东持有股权的市场价值最大化,而增加企业价值,企业进行并购可以获得战略机会。当一个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需要扩大经营,并购与本企业经营范围相同,有一定的市场地位的企业时是非常有益于企业发展的战略。究其原因在于,直接获得正在经营的发展研究部门,获得时间优势,避免了工厂建设延误的时间;减少一个竞争者,并直接获得其在行业中的位置。企业并购的另一战略动因是市场力的运用,两个企业采用统一价格政策,避免了恶性竞争或者压低了利润空间,让企业并购后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2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并购活动中由于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主观上的偏差和失误使企业实际并购收益与预期收益相背离,从而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本文所阐述的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指的是一种价值风险,是各种并购风险在价值量上的综合反映,是贯穿企业并购全过程的不确定性因素对预期价值产生的负面作用和影响。
2.1 定价风险 在选择目标并购企业时,企业往往对目标企业没有深入的了解,对目标企业未来价值的预测不够准确从而产生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目前我国会计事务所提交的审计报告以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并购企业对于目标企业很难准确认识,准确估值。目标企业也存在隐藏企业发生的重大事项不报或者不诚信的行为发生。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高估目标企业的价值这种定价风险是很容易出现的。
2.2 融资风险 企业进行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后盾,如果没有充分的自由资金,就要通过一些适合本企业的融资渠道进行筹资。无论何种方式的融资都有一定的融资风险,通常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采用内部融资由于没有筹资成本,因此风险较低并且没有压力。但是会占用宝贵的流动资金而降低了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反映和调整能力,如果出现困难就会产生新的财务风险甚至危及企业的正常运行。股票融资会面临稀释甚至丧失控股权的风险;债务融资相对权益融资而言虽然成本低,但是如果企业本身负债率已经很高,就会恶化资本结构,到期无法还本付息,使得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2.3 支付风险 支付风险与融资风险以及债务风险密切相关,是指资金流动性和股权相关的并购资金的使用风险。常见的并购支付方式有股权支付、现金支付、杠杆支付以及金融衍生工具支付等。股权支付会稀释股权从而降低对目标企业的控制力度;现金支付会增加收购企业的资金压力以及债务负担,容易引起资金流动性困难以及破产的风险;杠杆支付会使得并购后的目标企业处于高杠杆、高负债的风险境地,增加了并购后运营整合的难度;金融衍生工具由于权益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收购方的资金管理难度。
3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3.1 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 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是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根本原因。并购双方的信息不符,目标企业由于隐瞒财务状况,造成信息失真使得并购风险加大。很多企业都过分关注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对其信息来源过度依赖,造成虚假信息引发的财务危机,所以在财务评价评估时,需要对表外资源深入的分析调查。采取恰当的评估手段和方式针对不同的评价方法采取不同的信息渠道,尽量排除因为主观因素造成财务风险。
3.2 企业价值评估体系不健全 我国企业并购缺乏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相关的规定多为原则性的内容,可操作性不强;也是由于我国并购发展不成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评估体系。
3.3 缺乏服务于并购的中介组织 由于缺乏独立的能够为并购提供准确信息和咨询服务的中介组织,因此很难降低并购双方的信息成本。
4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规避
4.1 事前控制 企业在进行并购之前,应当综合运用价值评估方法,合理评估目标企业价值。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进行分类,鉴定其资产使用价值的可用程度;为了保证获取目标企业资产的真实性,要界定和核实目标企业的产权关系;核实目标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的真实性以及确定其债权债务等。并购企业根据尽职调查结果,重新对目标企业审视,包括对并购标准重新评价,以决定是否实施并购行为。
4.2 事中控制 在并购过程当中,企业应对融资渠道进行多样化处理,有效防范和控制资产流动性风险。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融资决策,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和不同的融资条件寻找融资成本与融资风险的平衡点以采取灵活的融资方式。但是无论采取何种方式,一定要以资本成本最小化的原则确定融资结构。为了充分发挥各种融资方式的优势,应当保持自有资本、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适当比例,以优化资本结构和分散融资风险。
4.3 事后控制 并购成功之后,企业应整合并购后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平台、并购失败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者放弃并购。财务预警管理系统的研究对象是并购企业在整合期内的财务管理失误、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波动以及由此引发的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此外,为了确保企业管理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还会检测其管理的失误行为。在企业并购中适时地建立科学的财务预警管理系统有助于识别、评价、预测以及预控并不断的矫正不良财务发展的趋势。
5 结束语
企业的并购行为能给该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同时也要注意到风险的规避,尤其是财务风险,规避好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可以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使得企业并购带来规模效益,可以利用被兼并企业现有的资源,可以利用其进行税务筹划,达到避税减税的效果,提高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梅.浅谈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及规避[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05:27-28.
[2]赵宪武.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其控制[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2,03:29-30.
[3]许素青.浅谈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现代商业,2010,26:177.
(一)企业管理效力问题
企业税务规避风险的能力是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企业管理整体的效力又决定了企业在税务管理上的实际效力。管理效力的不尽人意,企业的管理者就容易疏忽了企业在经营中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导致额外税务的增加;另外企业没有办法改变国家对于众多税务的征收和其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也无法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及能够盈利的情况,进而进行更加精确的分析,提交报告。所以,不能及时对企业管理的税务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革,从而就导致企业严重的税务风险。列如,对于某些企业,像以进出口为主要盈利手段的企业来说,他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时刻关注进出口的税率,及时对企业内的政策进行调整,同时加强对企业可能存在的税务问题的详细分析,根据调整预测企业下一步的税款数据。这些都需要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来从事工作,所以对于这项工作的员工来说,对他们的要求非常高,需要随时警戒,及时、有效的进行报告,否则就会导致企业要交不必要的税费,影响企业的收益。
(二)会计核算问题
会计核算可以说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企业进一步进行的财务工作。会计核算通过对企业进行核算,告诉企业要缴纳多少税款,所以,它的真实、准确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说,企业内的会计核算主要是关注统计企业成本以及企业利润的分配上,再加上会计能力层次不齐、公司规定的约束,常常使会计核算出现很大问题,即会计信息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经营的全貌,导致企业的经营者以及财务管理者对于整个企业的经营中存在的税务风险根本没有办法察觉也没有办法分析出来。据统计,由于会计核算出现问题导致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的案件在我国时有发生,多达15%,这些企业都以自身付出沉重的代价来解决问题。可见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对于企业的税收管理,发挥着多么关键的作用。
二、企业税务风险的相关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税务风险相关防范措施
企业管理者应该认真学习我国税务法律,并将其运用到企业的税务管理中去,可以根据自身企业的独有的特点去分析企业管理中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并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加强自身对于税务规避风险意识的学习。同时,加强企业内部各个人员的税务风险意识,做到每个人都能够明白税务对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如:定期对员工进行税务知识的教育,建立起企业从上到下的有效的税务规避风险的教育,使企业税务管理有效地进行下去。
(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应法律规范的规定,重新审核企业内部的财务制度和内控制度,使其有效的进行,也可以借助像中介这样的机构的力量对企业的税务进行重新评估,对中间存在的不合理、不全面指出并且加以补充、改正;同时要建立内部共同制度,加强企业内部之间的交流合作。然后,加强建立内部税务审计的报告制度,定期、不定期的进行审计,形成审计报告,即时呈交给相关部门。
(三)提高企业管理效力,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企业管理效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会计的质量的上升是企业规避税务风险的最有效的措施。可以从以下进行:
1、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通过引进最新的税务管理软件,对企业各个环节进行集中管理,实现了企业税务管理、投资管理、市场管理等多个部门的配合操作,有效规避风险。
2、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对会计的职业培训,培养骨干人员,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合理分配工作,加强监督。
三、结束语
【关键词】现代图书馆;风险管理;风险控制
Abstract:Riskmanagementisaneffectivemeansoforganizationandmanagementinthemodernlibrary,howtooptimizeriskmanagementandservethemodernlibraryatthesametimeisanimportantissuetobediscussed.Thispaperpresentsallkindsofthemodernlibraryrisks,andanalyzesandputsforwardsomeapproachestoavoidlibraryrisks.
Keywords:modernlibrary;riskmanagement;riskcontrol;
风险管理起源于德国,到现在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了。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为了有效降低和消除组织生存和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合理地配置组织自身的资源,有效地选用外部条件以创造出最大的组织价值[1]。由于风险存在的普遍性和广泛性,风险管理已经成为许多学科关注的焦点,对其重要性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图书馆作为当今社会重要的知识传播部门,其存在的风险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而风险管理作为组织管理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的规避和转移现代图书馆风险。
1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1.1图书馆内部管理中的风险因素
(1)图书馆图书采访风险。造成采访质量不良的风险,主要是由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主观方面主要是与采访工作人员有关,采访人员在采访工作中可能出现某些失误而形成的责任风险,客观方面主要是来自出版商和图书供应商业风险。图书采访风险除了一般风险所具有的客观性、可控性以外,还表现为损失的多样性、成因和复杂性、控制的艰巨性等特征,图书采访风险产生的后果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损失,而且更多地表现为馆藏、空间、读者和信誉上的损失。(2)图书馆人力资源风险。人力资源风险是指由于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人力资源的特殊性以及管理者能力的有限性而导致人力资源发生损失、低效的可能性。现代图书馆人力资源风险存在于人力资源的投入、招募、使用各个环节之中,如:(1)人力资源道德风险、人力资源使用风险、人力资源流失风险。(3)图书馆财务管理风险。图书馆财务管理风险存在于财务支出和财务使用两大方面。(1)图书馆财务支出包括以下几种:①人员工资;②购书经费;③信息化经费;④行政开支;⑤设备开支;⑥业务费用等。图书馆财务支出中的风险包括:①各项经费比例分配不当。如行政开支占总经费比重过大,造成其他部分,如业务费用的支出较少或根本缺失;个别图书馆经费开支还存在“上半年松,下半年紧”的问题等。②在单项经费使用中也存在风险。如购书经费一定时,会产生读者保障率和最佳藏书量难以协调,书刊数量和书刊文种配置难以把握,电子文献经费和纸质文献经费分配不易等风险。(2)图书馆财务使用中存在风险。如财务制度不完善、账目混乱而造成的资金流失,缺乏预算和决算而造成的经费超支或预算未完等。
1.2图书馆外部管理中的风险因素
自然环境的变化已经为即将到来的风险亮了红灯,地震、火灾、台风、洪水、旱涝、虫灾、污染、辐射等自然因素,造成图书馆存在防震、防火、防风、防霉、防潮、防蛀、防辐射等多种潜在风险[2]。俗话说“水火无情”,火灾是图书馆最大的自然风险。历史上曾有不计其数的珍贵文献都毁于水火,给图书事业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所以自然因素的风险管理也很重要。
2图书馆风险规避措施
2.1从加强制度建设出发规避风险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讲,图书馆面临的许多风险,比如采访、财务、自然因素等责任风险和信息风险,都是可以通过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来加以规避的。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图书馆规章制度和详细的工作条例,可以使图书馆工作和服务的各个环节,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就可以避免或减少因人员变更、对象变化等情况可能会给图书馆带来的风险。在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时,一定充分考虑到图书馆在今后的运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并对之进行充分的规定和制约。当然,在图书馆运作的过程中,要对自己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加以严格执行,否则就无法起到规避风险的作用。
2.2加强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建设可规避风险
图书馆的人力资源是图书馆发展的动力和智力支持,合
理配置和利用人力资源,就有可能规避某些图书馆风险的发生,尤其是图书馆员的道德风险等。合理地配置和利用人才资源就应坚持以人为本的伦理原则,强调以人为核心,关心人、尊重人、崇尚人。同时倡导合理公正的伦理原则,做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倚,为图书馆员提供平等竞争的平台。让图书馆员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样可以规范馆员行为,协调馆内活动,提高员工素质,并使每个员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智慧,规避图书馆风险。
2.3提高读者满意度以规避风险
无论是图书馆内部管理还是外部管理,其根本目标都是为了方便读者,为读者服务。风险管理机制的引入与传统管理手段相结合,能从根本上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降低中间环节中的风险,提高藏书的利用率,减少呆滞书出现概率。达到更好为读者服务的目的。与之同时,读者满意度提高,可以增强读者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通过与读者建立互动良性循环,可以获得诸多改善图书馆管理的新方法,从而降低图书馆管理风险。
3结束语
现代图书馆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必须树立竞争意识,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才能完善自身的管理,降低自身风险。只有确立风险意识,加强人、财、物、内部因素、外部因素都协调发展,才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突显现代图书馆的高效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工程施工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分析、评价企业风险管理的性质,最终来规避、降低。专业风险,将内审审计贯穿于企业风险管理的全过程,这有利于工程施工企业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一、工程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关系
工程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加强工程施工企业的正常经营。
施工企业对风险的高度重视,促使内部审计积极地提升对企业风险的管理。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其具有的特别优势,并且从全局出发,客观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价,进而识别和评估工程施工企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因此,根据工程施工企业风险管理的特点,内部审计已经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工程施工企业风险的种类
内部审计人员根据企业的经营流程,查找那些地方存在风险,且指出风险的性质,工程施工企业的风险一般有一下几种:
第一,企业收入成本不匹配的风险。一些工程施工企业对收入成本的结算滞后,比如有的工程项目确认了收入没有确认相应的成本,而有些工程项目确认了成本且没有确认相关的收入,也就是说项目管理部门在收入成本进度上没有及时与财务部门进行沟通。导致企业收入成本毛利率变化比较大。
第二,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风险。施工合同中可能会涉及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如工程施工企业可能存在工程外包、分包的情况,然而对于双方工程款的确认,分包的范围,甚至是分包商的资质、信誉,以及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特殊情况等等,这些不确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工程项目存在一些风险。
第三,存货管理的风险。工程施工企业一般情况下项目比较多,项目大小也不一样,因此对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的采购量也就有一定的随机性,是根据工程项目的进度进行采购。工程部一般会根据施工进度,向物资部门列出采购明细,物资部门再经过财务部门、项目经理的审批后进行采购。可能存在材料、设备入库或出库的时没人出入库单据,或者有些设备或者材料甚至没有入库,直接送入施工现场,造成材料浪费等风险。
第四,工程施工生产风险。项目在项目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风包括招投标阶段、项目前期预算、项目工程进度进度、项目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等,这些内容都会引起工程施工企业的风险,这就要靠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机制中发挥应该有的作用,使工程施工企业能够顺利地把工程项目完成。
第五,往来款长期挂账的风险。一般工程企业应收账款、预付账款主要核算的就是工程款收入,可能存在工程项目核算错误,导致不能准确划分账龄。不能完全掌握对应工程项目进展情况,无法判断是否应予结转收入,或者工程款拖欠时间较长,不能及时结转收入,存在账期挂账的风险,导致工程款无法收回。
三、针对工程施工企业的风险采取的措施
在对工程施工企业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之后,工程施工企业要根据风险的性质,从内部审计的角度来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一,规避风险。规避风险主要是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使躲避企业的可能风险。规避风险的措施有:在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就要看看施工企业相应的资质,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在双方签订施工合同的时候,更要仔细阅读相关条款,充分利用合同中的有利条款来降低风险,来维护企业自身利益,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对于项目的质量,工程部要按照企业相关要求保证项目的质量,进行质量测评,监理部门要出具鉴证报告,工程验收报告;工程施工企业严格要求承包方保证工程项目质量,按照施工合同的约定完成工程项目,将企业的可能遇到的风险,合理的规避。
关键词:电力企业, 财务预算管理 ,风险管理 ,涵义, 手段,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Abstract: in the environment of market economy,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must try to strengthen financial budget management and risk management research, and to control risk and processing, and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financial budget management and risk management connotation, and then carefully analyzed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financial budget management in risk aversion effect,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to control risk means, and finally to improve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financial budget management system and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of concise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financial budget management, risk management, the implication, means, the financial budget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电力企业依托ERP和财务管控等信息系统实施“三集五大”新型管理模式,财务管理手段和管理内涵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电力企业在财务预算管理和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为此,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作为电力企业必须努力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研究,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努力识别存在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并进行风险控制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出现不该出现的问题,促进电力企业的现代化发展。
一、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和风险管理的涵义
1、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涵义
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指电力企业为了保证完成年度经营目标,通过编制财务预算,进行内部控制,考核企业业绩而完成的一系列系统的财务管理活动。从电力企业开始进行财务预算编制那一刻起,直至财务预算管理执行的结束,财务预算管理都在起着积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财务预算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电力企业年度经营目标是不是能够顺利完成。
2、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的涵义
电力企业风险管理是指电力企业在对其生产、生活中的风险进行识别、估测、评价的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妥善处理风险所致的结果,以期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
在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对于风险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回避风险(电力企业主动回避风险,避免发生损失)、预防风险(电力企业采取多种预防措施尽可能降低损失)、自留风险(电力企业在进行市场分析的前提下主动承担风险)、转移风险(电力企业将自己面对的风险全部转移或者部分转移给他方)等四种处理方式。
二、电力企业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可以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电力企业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电力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并将战略发展目标作为进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核心,然后围绕战略发展目标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并对电力企业在一定阶段内的资金筹集、资金使用和资金分配等所有财务活动认真进行规划,制定出详细的实施计划,从而建立电力企业的现代管理机制。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一方面要大力加强电力企业资金的管理和运用,另一方面要努力指导电力企业的筹资策略,并对电力企业的财务结构进行合理的配制。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恰当处理好电力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关系,财务结构中的成本和财务运行过程中风险之间的的关系。通过财务预算管理能够有效进行现金流量预算,及时发出风险预警,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恰当制定应对措施提供重要的依据。
有效的预算管理能够恰当控制电力企业的成本费用,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效的预算管理能够实现电力企业的程序化管理,恰当进行指标分配,确保经济效益目标的有效落实;有效的预算管理能够和电力企业的其他管理有效结合,确保电力企业各项经济目标的良性运行。因此,通过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可以有效促进电力企业科学进行经营决策,有效规避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大力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而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电力企业进行风险控制的手段
1、电力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在电力企业进军市场,占领市场的过程中,无论是新建还是设备的更新改造必须大量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在现阶段,严重的供需矛盾使电力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对着更多的难题,在这种状况下,电力企业首先必须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合理优化内部环境,确保融资理财的内部畅通,在认真分析市场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融资途径。例如,电力企业可以采取剥离优良资产的方式进行上市融资,登陆A股市场,通过A股市场获取大量的资金支持;电力企业还可以采取剥离不良资产的基础上进行债转股,将银行的债权转化成阶段性股权。其次,电力企业要认真调整策略和措施,顺应外部环境要求,并且争取适合电力企业融资的国家政策优惠。
2、电力企业在市场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当前,我国电力企业改革正在逐步展开,电力企业的市场化进程也正在稳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电力企业面对着随时会出现的市场风险。在市场经营过程中,电力企业必须认真进行财务管理预算,合理制定相关管理措施,不断提高市场经营水平。
大力加强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获取利润的主要手段,为了规避风险,电力企业必须采取各种市场经济手段,合理进行电力营销。例如:电力企业可以进军电力期货市场,通过期货市场进行融资,并通过期货市场竞价为电力企业提供全新套期保值工具,从而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3、电力企业在电费回收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客户拖欠电费一直存在在电力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电力企业一方面要加大市场的宣传力度,让客户明白电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改变他们的观念,让客户真正认识到电力的商品属性。另一方面,电力企业要在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针对这一难题恰当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法,并探索解决电费回收的新途径、新方法。
例如,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恰当创设条件,恰当利用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将客户所欠的电费转移给商业银行,从而获取商业银行的资金支持,满足电力企业的资金周转要求,保证电力企业的正常发展,这样一来,电力企业就成功地将风险转移给了商业银行,有效规避了电费回收过程中的风险。
四、努力完善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在市场化进程中,电力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为了保证电力企业正常发展,必须认真进行市场分析,完善适合市场规律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完善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首先必须加强预算管理的组织建设,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加强对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领导。其次,要大力加强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的动态管理,在风云变化的市场中不断进行可靠的预算编制和精确的预算值评估,从而不断降低由于预算指标问题造成的风险,同时电力企业还要及时对近期预算进行调整,这样就可以使企业财务预算更接近现实发展的要求。再次,要大力加强资金成本管理,单独进行筹资预算编制,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在成本管理办法上,电力企业可以采取变动成本法准确确定电力价格,准确控制未来成本。
五、大力加强全面预算控制
大力加强全面预算管理,首先必须注重预算管理内容的全面性。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做好全面预算,并在此基础上,认真做好经营和投资预算工作,从而确保财务的全面预算管理顺利进行;其次要做到企业各组成部分全部参与其中,努力做到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全面参与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合理进行收支预算管理。第三要努力进行全程控制,认真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努力加强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监督与评价的全程监督管理,努力打造符合企业发展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六、小结
随着全球一体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电力企业面对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企业所面对的风险也不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只有大力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和风险管理研究,努力完善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才能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不断促进电力企业向着现代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国琼 丁泽霞.电力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与预算管理体系分析.中国电子商务.2011.05
2、董世义.企业会计风险管理及风险规避方法概述.中国商界:上半月.2012.03
3、商晓谦.对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的思考.北方经贸.2012.02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上市公司的数量激增,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失控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避免上司公司出现快起快倒的风险,必须要重视财务管理,必须要通过科学的财务管理手段规避财务风险。本文主要主要从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角度着手,探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规避。
【关键词】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规避
一、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内涵
在上市公司的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各种突出的财务风险状况,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处理这种状况,可能会造成各种财务风险的出现,最终会影响上司公司的生产活动和正常经营。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即指的是通过构建一个完整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来提前识别公司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采取合理的措施,以达到规避风险,保证上市公司正常经营和资金安全的目的。
二、上市公司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重要性
上市公司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意义深远,它能够让公司及时的发现财务危机,并能够及时采取弥补和应对措施,能够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可以及时消灭隐患,具体来说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方面: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及时识别财务风险因素,当这些风险因素露出苗头之时,风险预警机制中的某个系统会发出警告,能够让上市公司的相关管理者迅速作出反应,能够有效减低财务损失;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但能够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发出警告,还能够较为准确的分析出造成这些风险的因素,能够让上市公司管理者在第一时间找准公司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或风险环节,便于抓住要害,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风险进一步恶化的措施;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还可以完整的记录风险发生的原因、风险处理的过程及风险的处理结果,可以形成风险反馈机制,便于上市公司以此为鉴,在日常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杜绝此类风险隐患的发生。
三、上市公司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具体对策
一个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即:专业的财务风险分析和预警机构、配套的财务风险识别和评价体系、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先进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只有具备这几个要素,才能形成相对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一)专业的财务风险和预警分析组织机构。没有专业的财务风险及预警分析机构,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建将很难落到实处。而一个专业的财务风险及预警分析机构,能够有效的识别和衡量公司的财务风险,能够针对风险迅速作出反应,拿出应急策略,可以减少公司的损失,从而辅助公司实现财务目标收益。这个财务风险及预警分析机构,人员构成应该是自上而下的,要包括公司的经营者――企业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财务部门高端技术人员――公司外聘专家。这其中,企业财务部门作为主要的参与者,要承担起预警机构的日常工作。这个机构中的人员要定期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测评,要主动分析公司是否存在潜在风险,并不断修正和完善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二)配套的财务风险识别和评价体系。
1、财务风险识别体系。要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必须要先识别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财务风险。这就需要上文提到的财务风险预警机构相关人员准确把握上市公司的构成、上司公司所处的市场环境等,并能够预判上市公司日常经营所需要的资源中是否存在风险因素,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可能使上市公司出现财务风险的因素进行分类,然后针对各种潜在风险,确定合理的识别办法。在风险识别中,还有一个因素是不能忽略的,即与上市公司经营范围相似的公司财务风险记录的收集,要通过这些公司财务风险实证找出财务风险的规律性,让风险识别体系更科学。上市公司需要不断的充实风险识别体系,确保风险识别的全面性。
2、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该体系建立在风险识别体系之上,其主要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资料与数据,来推算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频率及可能造成的损失度。一个科学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必须要包含以下要素:针对上市公司经营中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事件,分析这些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准确的财务风险的变数值;风险因素影响程度值。同时,还要灵活的运用定量和定性评价方法对风险后果进行预估评价,以便确定哪些风险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哪些风险可以忽略。
(三)先进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当前,由于市场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各个企业都开始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各种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也相继出现。每个公司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经营能力都不同,这决定了他们财务状况的差异,在确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时必须要考虑到这种差异,要选择与上市公司相匹配的模型。当前,采用比较普遍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有简单的单变量的判定模型、多变量的多元线性判定模型、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的概率模型以及神经网络模型等。上市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根据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选择适合的模型。并根据模型中的各个指标,完成对公司财务风险的准确分析,及时做出预警。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建立一个专业的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机构,围绕企业的财务目标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建立科学的风险识别和评价体系,对风险的影响因素和危害程度进行宏观把握,并采用先进的预警模型,发出预警信号。才能够提高上市公司识别风险和规避风险的能力,才能够让上市公司在白日化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王艳玲,王汉保.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的文献综述[J].中国集体经济.2011(24)
关键词:煤炭企业 财务管理 财务风险 成本控制 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26-02
财务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企业资金运作和价值形态进行的管理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直接关系到煤炭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面对国内外经济市场的激烈竞争,我国的现代化企业制度不断完善,煤炭行业也开始了对本系统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探索。所以,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经营机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已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财务管理模式转向现代化、规范化、信息化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模式。煤炭企业开始重视财务风险预警防范,加强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完善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财务管理中开始了财务绩效评估,并进行财务指标的动态性考核与分析。但是,煤炭行业各个企业的发展阶段、技术水平、市场结构存在较大差异,财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煤炭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要进行管理理念创新、管理内容创新、管理决策创新,不断探索改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和财务集中控制模式,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建立健全规范地企业决策流程,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方法,将企业的财务管理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怎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和创新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呢?这是摆在财务管理人员面前一道深奥的课题。
笔者认为,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进行创新,首先要建立并完善防范、控制财务管理风险机制,其次改进并创新预算管理模式,然后改革并强化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最后创新并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建立并完善防范、控制财务管理风险的机制
财务风险的大小直接影响煤炭企业的发展命运,决不能掉以轻心,财务管理人员只有了解它的成因,采取相应的、稳妥的措施才能使企业健康长足发展。笔者认为,煤炭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防范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1)建立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使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形成各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预警职能体系,还可以化解和规避风险,使风险损失减至最小。一般可以采用回避风险法、降低风险法、分散风险法、转移风险法、债务重组法等。(2)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与煤炭企业理财目标、财务风险密切相关。所以,财务部门在融资时应综合考虑有关影响因素,运用适当的方法确定最佳资本结构,从资本结构理论入手,实现资本结构的最优化。要控制财务风险,确定合理的负债额度或比例,绝不能盲目筹资和不计算筹资成本,也不可妄自菲薄,过低估计筹资能力,放弃财务杠杆利益。(3)提高资本的运作效率,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煤炭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要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变化,改变管理层的经营风格,同时也要重视内部财务控制环境的建设工作,每一位财务管理人员都对内部财务控制负有责任并受到内部控制的影响。财务管理人员要对企业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分析预见可能发生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4)实施财务管理部门全员风险管理。财务管理部门要建立控制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教育并要求全体管理人员始终贯彻全程风险管理的理念,把风险控制贯穿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使每一位管理人员都能评估和排除风险,这是煤炭企业各层管理者和财务管理人员共同承担的风险责任。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防范
企业财务活动中那些很难预料和企业无法控制的因素都会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如企业的财务活动中的分配利润、筹措资金、长短期投资等都可能带来财务风险,常见的财务风险主要有财务结构不合理和融资不当。
一、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
任何企业都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受到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的制约,同时还受到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的影响,这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对企业来说是把双刃剑,随时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商业机遇,也可能受到突如其来的威胁打击。
企业内部因素是造成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也是企业最应该改进的。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很多,如资本结构不合理,过高的资产负债率;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资金管理混乱;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薄弱;财务决策草率,缺乏科学性;没有财务预警系统,缺乏监管机制。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常常注重营销等方面的制度建设,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即使有较为全面的内部管理制度,企业还受到纵向和横向相关部门和上级领导等因素影响,常常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甚至出现资金流失,无法保证保障企业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增加企业负担,导致财务风险了生。
由于相关人员薄弱的财务风险意识,使他们把工作的注意力只集中在具体的业务处理上,再加上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限,缺乏财务风险的判断能力,根本对财务风险的监控管理工作无力顾及,财务决策行为不规范,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财务活动越来越复杂,这种薄弱的风险意识势必增加了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财务决策的盲目性也会增加财务风险的发生。现在很多企业的财务决策行为都没有一个规范的决策程序,凭主观印象决策,缺乏科学性。缺乏调研,没有客观的真实的信息做依据,盲目凭主观印象进行决策,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高,极易引起财务风险发生。
缺乏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无法实现规范的监管。企业只有具有风险预警功能的、完善的、全面的监管系统,财务活动的健康有序运转才有保障。我国很多企业虽然具有看似全面的财务监管机制,但是实际工作中却形同虚设,坐支、账外循环等现象严重,不能实现应有的财务监控功能,无法为决策者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造成财务风险。
二、规避财务风险的建议
动态监控企业内外经济环境,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
企业内外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必须要提高自身应对经济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在复杂的经济但是这并不代表企业在面对外部环境时无能为力。企业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环境,制定财务管理战略,防范外部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企业还应制定各种应对措施,调整财务管理方法,设置高效的管理机构,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健全财务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能够健康有序的进行,不断提高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而减少因外部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建立信息化的风险预警体系,实现动态财务监控。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实时监控的信息系统,是一种先进的企业财务管理方式,通过对企业经营信息的全方位分析,对企业已存的或是即将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警示,传递给企业经营相关人员的系统。财务风险通常是经过一定事件的积累后才发生的,必定是有先兆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可以提前根据先兆来提出预警信号,供相关人员及早采取必要措施,控制财务风险,降低损失。实施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首先要有完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准确有效的财务数据,由专职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及时传递给企业决策层。其次是健全内控制度,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并以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控制为重点,规范企业内部业务流程,规避财务风险。最后建立全面动态监控的财务预警体系,且保证预警体系的独立运行,并由专门人员关注财务风险信息,必要时可以外聘行业专家和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信息进行分析评判。
培养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性。
财务风险贯穿财务工作的全过程,丝毫的差错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必须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在财务核算管理工作中时刻警惕财务风险的发生。提高全员的风险意识,并将风险防控机制落到实处,建立风险负责制。还要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培养科学稳健的资本运营和风险理财观念,配合责权利统一的管理运行机制,处理好监控和激励的关系,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防控财务风险。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决策流程
建立全面的、科学的财务核算、管理、决策相关的规章制度,有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财务风险来源于财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要规避风险就必须规范财务工作的全过程,包括核算、管理、决策每一个环节,同时还要有监督制度执行的专门人员,确保制度的正确执行。
理顺财务关系,加强资产管理
理顺企业内外的财务关系,才能更有利于我们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处理好企业内部、企业与上级企业和管理部门间的资金使用和分配关系,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合理统筹分配利益,共同规避财务风险。企业筹资要以成本最小化的原则进行,并根据企业实际选择合理的方案,确保资本结构的最优,在发挥财务杠杆的同时,要关注资产负债率在合理的范围内。
财务风险时刻存在,任何企业都必须面对。只有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要提高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优化资产结构,理顺财务关系,完善财务制度,提高风险意识,实现科学管理,建立风险预警体系,企业才能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勇往直前。(作者单位: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对于银行来说,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也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因此,加强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也逐渐的突显出来。在本文中,主要对当前银行所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一些加强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以期为银行的风险控制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银行风险控制;现状;措施
随着经济金融逐渐向全球化方向发展,消费者在享受到诸多金融产品的同时,银行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对于银行来说,随着金融市场活跃性的进一步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也为银行的风险控制增添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在当前多种金融产品共存的这一背景下,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程度正在逐步的上升,因此,银行一定要重视风险控制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风险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从而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
1 当前银行所面临的风险
1.1 社会环境所产生的风险
一般来说,社会环境风险主要分为自然风险和国家政策风险两种。所谓自然风险,指的就是因为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产生的现象所导致危害经济活动、物资生产或者生命安全的风险,比如海啸、台风等风险,这些自然灾害往往都会对银行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所谓国家政策风险,指的就是国家通过制定政策或者是经济手段来实现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通常都会给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
1.2 信用风险
对于银行业来说,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就是信用风险。之前,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要求企业或者个人必须要有抵押,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银行风险的规避,为贷款的按时收回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但是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银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些银行为了能够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对贷款业务进行了扩大,并且不断的增加企业的贷款品种,尤其是增加了信用贷款,比如凭个人信用来发放贷款。银行贷款品种的增加,让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因为,用来进行信用贷款的诸多资料都是可以造假的,这就让银行在贷款到期之后,很难按时收回款项。通常情况下,银行在贷款给企业时,都要求企业要出具财务报表,很多企业为了能够通过银行的审核,都会选择在财务报表上作假,甚至花费高成本请中介人员,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以便能够顺利的通过银行的审查。企业的这种做法,让银行在不了解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情况下发放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并且,贷款到期时,往往会导致银行难以收回贷款,让国家承受巨大的损失。
1.3 利率风险
对于银行业来说,利率风险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风险。所谓利率风险指的是因为市场利率的不确定变动从而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一般来说,金融产品是银行所拥有的负债和资产的主要存在形式,因此,一旦发生利率变动,会给银行带来较大的影响。在银行的正常经营运行中,利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是无法完全规避的,尤其是当利率发生波动时,对银行的支出和收入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让银行面临不确定风险。
综上所述,随着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也在逐渐的增多,因此,对于银行来说,风险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定要进一步加强风险控制,有效的规避风险,从而将风险降到最低。
2 加强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2.1 严格依据法律准则,规避金融风险
国家政府以及金融主管部门制订的相关法律法规目的在于防范金融风险,而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政府制订的金融市场准则,才能从根本上规避风险的发生。商业银行必须依照国家银行金融类执行标准,而相关监管部门则必须做好相关的监督工作;执法部门要在工作中对各类金融违规案件严格查处,坚决按照国家制订的法律法规执行。
2.2 精细化金融管理,防微杜渐
商业银行业务执行与风险评估的过程,都要体现出金融企业的内部执行责任。从基础业务配置与企业设置中精细化管理,并根据市场金融风险的预测方向,做好实时控制。可以根据业务流程,建立相关的产品风险设计与防范预案,在金融理财产品中需要严格贯彻以下方面:金融产品的内部可控性需要严格把关;能够根据风险预警系统适时调整。当前较发达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设已经能够符合这个标准,而风险管理流程上,需要加强风险把控与企业内部风险防范流程。
2.3 以科技辅助风险防范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控企业科技投入资本,不断更新当前金融形势与金融漏洞,对当前社会金融行业违法犯罪案件进行学习和分析,优先把控金融风险控制的主动权。
2.4 从制度建设健全方面把控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运营制度需要与风险把控防范机制向结合,企业运营过程中所出现的金融风险问题与企业制度直接形成联动,切实做到对各类金融风险早的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早补救。
2.5 完善和强化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体制
商业银行必须在对社会充分负责的基础上,既要遵守相关国家经济法规,在经济适度原则的基础上,助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需要强化自身责任建设,明确企业对于社会和自身所负有的责任。
一是责任体系设计原则。主要遵循全面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与业务管理平行作业原则、矩阵式报告制度原则、精简效率原则、相互牵制原则、协调配合原则、程式定位原则7条原则。
二是责任体系分层设计。根据商业银行层级责任制度,可以从分行与支行责任分配方面进行优化设计。首先是在各个层面上落实风险把控责任岗,明确风险责任岗的重要地位,并将风险把控与企业业务执行密切联动起来。各支行可以设置风险部门,对社会风险以及不良资产评估进行专门负责,从岗位职责方面落实风险规避。
最后要明确商业银行各个岗位职责。风险管理岗位要有清晰的岗位职责,对岗位职责和岗位授权进行严格把控,要从金融授权范围与分级中做好风险把控。风险管理的关键是,商业银行所有经济活动都存在一定的金融风险,因此要从健全业务管理制度中落实金融风险的严格把控,所有市场金融活动要符合社会法制准则,决不能逾越法律标准。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也在逐渐的增多,因此,对于银行来说,风险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定要进一步加强风险控制,有效的规避风险,从而将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庄颖.论加强银行风险控制的必要性[A].财税金融,2011(4):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