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园环境设计中的创意理念范文

校园环境设计中的创意理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环境设计中的创意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园环境设计中的创意理念

第1篇:校园环境设计中的创意理念范文

关键词:职业学校;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优化,对高职院校校园景观规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设计的理念也在不断更新。现代校园更重视环境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不仅要把校园环境打造成与师生和谐共处的生态胜境,还要具有高雅的文化氛围和现代职教气氛。本文以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为例,来探讨高职新校区在校园景观设计中是如何彰显现代职教理念的。

1 设计项目概况

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刘高职)率属于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局,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以常州籍爱国实业家刘国钧先生的名字命名。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壮大,老校区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职教的需求,一所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特色新颖、品质一流的新校园正在设计之中。新校区位于常州市戚墅堰区潞城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生态条件优越。新校区基地地形狭长,如何使新校区较好的体现“现代职教、生态校园、人文情怀”的建设理念,校园景观设计显得格外重要。

2 设计目标——营造六境

通过对基地环境中的景观元素及刘高职本身的历史文脉的提炼和升华,营造出“六境”即“格调高雅的文化环境,理实一体的教学环境,活泼紧张的学习环境,高科技的现代实训环境,温馨宜人的生活环境,赏心悦目的生态环境”。

3 设计原则——整体规划、打造“以人为本、以文化为魂”的现代化、生态化校园

(1)总体规划,构建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校园景观,(2)符合人性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情怀,(3)文化为魂、营造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4)现代为骨、彰显现代职教新风,(5)自然为衣、强化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效能。

4 设计结构

为了实现营造“六境”的景观设计目标,总体规划力求空间结构层次明朗,区域平面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有序,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精神文化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规划采用“一轴四区,一带两水,三脉四时”的空间结构。

(1)一轴四区:一轴指的是从主入口通向中央广场的景观大道至图书馆四周的景观所共同形成的纵向景观主轴。此条景观主轴连接三品石小景、激越的乐章主题雕塑、音乐喷泉、杏林春秋、学子林、师魂、中韩友谊纪念石、壁如园等景观。四区:指的是根据功能不同把校园基本分成体育运动区、生活区、基础教学区和工厂教学区。

(2)一带两水:指的是沿东升河道形成的一条滨河风光带,沿河形成的景观带以河对岸的村庄为背景,二者遥相呼应,相得益彰,浑然一体。一条河道与主轴景区的人工水面构成整个校园的两处水景,水是景观的灵魂,一带两水是整个校园景观的点睛之笔。

(3)三脉:指的是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体现“技能之脉”、“德育之脉”以及“文化之脉”。景观设计贯彻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使技能教育与德育教化并驾齐驱,要对师生进行文化熏陶,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将此三脉融入其中。

(4)四时:指的是在设计过程中强调四时之景。欧阳修《醉翁亭记》云:“四时之景不同,其乐也无穷也”,遵循这一原则,把整个校园打造成四季风景园林。

5 景观设计内容

为体现景观所要营造的“六境”,在整个基地的景观设计过程中,营造了文化之景、德育之景、技能之景、生活之景、生态之景、四时之景。这六类景观反映了总体景观设计的结构,有主有次,共同营造美好的校园环境。同时这六类景观相互交融,有机联系,互为景观,意境深远。

(1)文化之景。包括中央广场、纪元坛、音乐喷泉、华章纪念柱、激越的乐章主题雕塑、三品石等景点。如“三品石景(人品、产品、作品)”,设计以独特的坡形绿地和不规则的自然卧石组合,营造“三品石景”作为进入校园的开端序景,以象征学校独特的办校治学理念,寓意了丰富的校园文化内涵。

(2)德育之景。包括杏林、学子林、中韩友谊纪念石、杏林春秋、师魂、文化墙等景观小品。一所学校的升华不仅体现在教学上的成就,更体现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化,也体现在师德的优化,新校区景观设计考虑到德育的因素,使“人”的全面发展也体现在景观设计中。

(3)技能之景。主要包括实训教学区景观。职业技术学校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服务于经济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技能教育是根本。因此景观设计以废旧机械金属构件为原材料,如齿轮、钢轨等,以“接轨”和“联动”为创意的金属组雕构成工厂教学区的特色景观,体现了现代职教的鲜明特色。

(4)生态之景、四时之景、生活之景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新校区景观环境设计以生态环境意识为指导,结合江南水乡的地理、气候条件,以多层次的绿化生态环境组织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浑然交融,使师生的生活应四时之变而享受不同的生态美景。

总之,职业学校景观环境建设是一项重要工程,以人为本,构建独具文化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化校园是刘高职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新的校区会不断涌现,校园景观设计在彰显新校区现代职教理念方面必将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校园环境设计中的创意理念范文

1.着力在系统创新上突破

系统创新是在校园内营造创新文化氛围的关键环节,要以教师的学术创新为先导,影响感染学生积极开展生动活泼、内容新颖的思维创新和观念创新活动,让师生从鲜明的校园文化识别系统中找准观念创新的方向和突破口,把发展理念、文化个性、价值取向、办学特点、行为规范等抽象文化符号具象化的校园视觉识别系统、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环境设计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学校识别系统,使生活在校园内的师生员工鲜明的文化个性与识别系统构成高辨识度的有机整体。

2.行为创新要突出针对性和操作性

把创新观念转化为创新行动,创新思维转化为创意设计,需要在校园内形成勤于思考、善于动手、鼓励大胆创新探索的治学风气和文化氛围。要围绕这样的目标,把鼓励倡导行为创新与学校共青团工作紧密结合,与学生会社团活动紧密结合,在老师指导下,积极开展不同学科的专题讲座和学术研究活动、知识技能训练和素质拓展活动、毕业设计的创意竞赛活动,以及激励师生员工发散思维的各类科学实验和文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发现创新型人才加以重点培养训练,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创新的校园精神。

3.把制度创新作为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保障

制度创新是推动校园制度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校园制度文化泛指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条例、办学方针、领导体制、运行机制等,作为一种外部约束力对师生员工施加影响,使其在校园内的行为文化得到普遍认可和遵循。制度创新要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与时俱进的调整完善校训、校规、公约、守则、纪律等规制要求,尤其要把鼓励支持校园创新文化的内容补充进来。比如,对学生会和各类社团负责人的选举,要改革传统竞选办法,把候选人在未来团队建设中的规划是否有利于发展校园文化和制度创新,作为任用的重要指标,从而把竞争机制引入校园文化建设,激活学生群体的创新基因,用制度保障文化创新的内涵和领域不断扩大,使广大师生员工在校园文化创新上有所创造,不断丰富发展校园文化。

4.考量标准创新是激励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因子

考试考核是评判学生在校期间学业水平和专业素质的重要方法,但不是唯一办法,在衡量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更是如此,必须根据校园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和长远规划,调整完善考评内容和标准,可以把是否具有创新内容以及创新程度对校园文化的作用影响细化为具体考核标准,以此为依据设计校园文化建设的绩效评估体系;也可以通过建模从微观层面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和效果评价,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绩效从无形变为有形,使激励约束有抓手,校园文化创新成果便于统计积累和推广应用,还可以调动师生员工文化创新积极性,提高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社会认同。

二、在倡导公益文化方面有所作为

校园公益是社会公益的一个缩影,大力倡导公益文化,对于在校园内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引导师生增强公益理念,参与公益活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主流文化校园化。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信息化加快推进的时期,也是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社会管理创新的转型期,利益板块磨擦、社会矛盾凸显,努力扩大公共服务,提升社会幸福指数,让城乡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一个重大紧迫的公共课题。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要把倡导公益文化作为一个重点积极推进。所谓公益文化,泛指文化表现形式、文化活动内容、文化影响范围、文化参与主体具有鲜明的利他性、大众性、广泛性、非营利性,对受众群体能够产生有利于身心健康,提升精神生活质量,激励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斗志投身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校园公益文化是对广大师生员工修身励志、参与社交活动和社会实践具有积极导向作用的文化创造和宣传活动。倡导校园公益文化应把握三个重点:

1.把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作为校园公益的基本内容

绿化、美化、亮化的校园环境对于师生员工心情愉悦地投身工作学习非常必要,营造和保持这样的环境需要师生共同精心呵护,自觉地维护校园基础设施,如公共教室、教学设备、寝室楼道、花坛绿地、健身器材、馆藏图书等,都应在生活细节上形成珍惜爱护的自觉行为,使关心集体、爱护校园,养成良好的习惯风尚,并成为代代传承的校园公益传统。

2.把和谐友善、互助进步作为校园公益的核心理念

构建和谐校园和友善的人际关系,通过互助服务和志愿奉献,凝聚师生员工形成把校园变得更加美好的共同理想信念,并把这种信念转化为和谐友善、互助奉献的自觉行动,使学雷锋、树新风、主动做公益、随手做环保成为师生员工的行动指南。

3.把参与公益实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体系

要鼓励支持学生社团建立多种类型的志愿者组织,不仅在校园内开展志愿服务,也需要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如到社区做义工,到敬老院、孤儿院奉献爱心,帮助残障人士、关照留守儿童等,并把这些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学生的社会实践课,使之定期化、常态化。要把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学分制,达到一定的志愿服务时间并取得良好绩效,可以奖励学分。以此形成一种激励机制,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形成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道德操守,为工作以后更好地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三、在推广生态文化方面有所建树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理念重塑,是社会文明发展阶段的新超越、新高度。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摆上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构建“两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鲜明的指导方针。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推广生态文化是适应这个新要求的必然选择。所谓生态文化,是指在人类具有改造自然的强大能力之后,更加合理地运用人类能力的文化表现形态,它强调感性、平衡、协调和稳定,强调对自然的敬畏、对规律的尊重,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生态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建设领域,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妥善处理和所处环境的互动关系,把保护环境与治理环境统一起来,把爱护资源和节约资源统一起来,把科学消费和勤俭节约统一起来,养成崇尚勤俭、厉行节约、鄙视奢靡、反对浪费的良好习惯。

1.要把勤俭节约作为校园生态文化的公共课题

这对于“90后”“00后”等新一代学生群体尤为重要,他们从小就处在爱的包围之中,缺少艰苦生活的磨砺,思维活跃、观念超前、个性张扬、崇拜偶像、乐于模仿,特别是家境优越的学生在生活上容易产生攀比炫富现象。要有针对性地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安排杜绝浪费、勤俭节约的内容,培养他们自主自立独立生活能力。

2.要把摒弃不良嗜好、自觉环保作为校园生态文化的必修课

引导学生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抵制环境污染,做环境保护的有心人,自觉戒烟戒酒、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建立兴趣小组,围绕美化校园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环保活动。

3.要把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理念贯穿到校园生活的各个环节

倡导零排放、鼓励低碳出行,少开私家车、不用公车、自觉坐公交、以徒步和自行车为出行主要方式,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作为基本生活理念,使节约用水用电、修旧利废成为校园生活的良好传统。

四、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有所坚守

学校是传承人类文明成果、教书育人的场所。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外文化交流扩大的新形势下,不仅要大胆吸取国外优秀的文明成果,博采众长、洋为中用,更需要在借鉴学习中弘扬传统文化,推陈出新,使之不断发扬光大。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数不胜数的文化瑰宝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必须在传承中创新发展。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要妥善处理好传统文化和新兴文化的关系,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以国际视野、平和心态、包容精神,在国际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走出一条科学、协调、可持续的文化发展之路。

1.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使我们的民族形成了优秀的道德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情感以及风俗习惯,所有这一切都是校园文化弘扬传统文化需要坚守的精神财富。如儒家思想倡导的仁义、诚信、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在诚信缺失、道德缺位等一系列有悖市场经济规律的丑恶现象屡屡发生的今天,更需要传承和发扬。近年来,韩剧所以能在我国风靡热播,原因不在于编剧和演技多么高超,而是在平凡的剧情中蕴含着儒家思想的优秀成果,让我国观众有一种似曾相识的认同感、亲近感,这些有益的精神财富却被我们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所忽视,这说明了我们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做得很不到位。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补好这一课,确保我们的传统道德回归。因为有了传承,校园文化才能创新发展。

2.弘扬传统文化要注重模块创新和业态创新

第3篇:校园环境设计中的创意理念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融入;人性化;舒适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1]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大学生主要的知识宝库、提升学生智慧的殿堂,图书馆的馆内、馆外理应体现出其特有的韵味和内涵。高校中的图书馆是全校师生的信息中心,为全校师生提供学习、科研所必备的资料及舒适的学习环境。所以,高校图书馆的人性化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要具备现代化的特征,更为重要的是要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读书环境。

1图书馆外部环境设计

高校图书馆外部人性化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指的是图书馆周围的环境。高校图书馆一般是作为一所高校对外的文化象征,是将建筑设计学、美学和人文等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其外观造型应当符合当今读者的审美观念。图书馆外部整体色调应明快而不失高雅,体现高校图书馆应有的文化品位及时代感。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及发展,高效图书馆的设计理念也逐步改变,逐渐凸显“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使高校图书馆逐渐成为高校师生读书、科研、休闲、交流的地方。现在多数高校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多位于学校中最为明显的位置,通常高校图书馆周围设有绿地、广场及相应的雕塑,高校图书馆基地多位于整个校区的中轴线上,是整个校园环境艺术设计的关键部分;图书馆通常会设置若干个入口,主入口处通常设置有文化广场及活动空间,保证道路畅通,营造出相对安静的环境。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特殊实体,其外部造型、样式和外观等部分应与校园中其他建筑物有明显的区别,并且和周围的道路、树木、广场、门前装饰品等协调一致,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更加有效地将图书馆建筑外部的美展现出来,[2]从而具备实用及艺术等多方面的价值。

2图书馆内部环境设计

高校图书馆室内人性化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包括阅读区域陈设设计、墙体美化、室内植物、照明设计等主要设计的方面。

2.1阅读区域陈设设计

图书馆阅读区域陈设设计也称作软装饰,主要包括室内摆设和装饰。室内陈设,是一种涵盖广泛且复杂的工程,主要介绍以下两种图书馆阅读区域陈设设计:(1)图书馆正门门厅中的随意阅览室。图书馆中的随意阅览室一般设置的时事新闻或者一些娱乐杂志等,在旁边靠近图书馆窗户的地方摆放一组舒适的简易沙发,其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并不严格。把图书馆门厅设置成这种方式较为适合,一方面扩大了图书馆的阅览空间,另一方面,能满足随意阅读的特点。(2)馆中阅览区的陈设设计。现代图书馆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将传统中固定的小空间改变成相对开放的,以连贯的大厅为主的大空间。高校图书馆中这样的变化也使得更多书架改变为木质外壳较低矮状,使得馆中师生视野更加开阔。另外,现代图书馆中阅览桌椅多采用小方块的布局方式,显得更具创意和引发更多读者的幻想,并能最大限度地减小读者之间的干扰。

2.2墙体美化

图书馆墙体美化不仅能够使单调的墙体富有生命力,也在有限的空间中给予读者更多的想象、启发和深思,并且能够进一步创造出舒适的学习环境,墙体美化也是现代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装饰画。图书馆中的装饰画主要以风景画和人物画为主,可以采用中国古代高雅名画,也可以是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油画,或者是摄影等装饰画,墙体上采用不同的装饰画能够营造出不同的氛围。[3](2)色彩。图书馆中墙体的颜色是构建馆内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最为生动、活跃的因素。图书馆是为在校师生提供一个学习、研究、休闲读书的地方,为了突出和制造出特定氛围,一般首先要确定图书馆空间色彩的主色调。

2.3室内植物美化

对于图书馆内绿化方面,设置室内植物不仅能有益保护眼睛,适当的绿色植物还具有提高学习效率、防尘、降噪、灭菌和改善图书馆中空气质量的功效。对于图书馆中植物的摆设,应在注重其功效的同时,考虑馆内的整体协调统一。[4]对于图书馆正门的门口、大厅中,绿色植物的设置要根据放置的整体效果来确定绿色植物的种类和大小,门口和大厅相对于外部光线较弱以及考虑与图书馆中墙壁的颜色形成对比,此处通常放置常绿或浅色耐寒的植物,即若墙壁为浅色,则设置绿色植物;墙壁为深色,则设置浅色植物,图书馆正门颜色整体布局得当往往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走廊和过道中植物的设置要注意植物的大小,不能影响正常通行,另外,为了塑造出自然而又富有生机的景象,可将一些观花或观叶植物带入图书馆,如绿萝、龟背竹等。适当的绿色植物的布置能够有效地装饰图书馆,给人充足的视觉享受,在学习、科研疲劳的片刻,得到有效的调节。

2.4采光与照明设计

图书馆中采光和照明设计在图书馆室内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为了给读者创造出舒适、明亮的环境。首先,要保证图书馆内光线强度适宜,光线过亮会使人烦躁进而影响判断力,光线过弱很难使读者集中精神学习与深入思考。图书馆中的采光和照明通常采用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结合的方式。对于自然采光方面,在保证室内温度恒定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自然光,采用自然光不仅有照明光线均匀,使人在视觉上感到舒适的效果,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通风效果,有节约电能资源的优点;对于人工照明,要保证照明的亮度适宜,不能过亮或过暗。一般来说,最好采用和日光较为相近的荧光灯管,其光线具有柔和、均匀、光质好等优点,能够为读者提供亮度适宜的学习环境。在强光下,眼睛容易疲劳,可以在窗户上安装冷色调的窗帘,为读者创造光照适宜的读书环境。[5]

3结语

据心理学者与环境学者的研究发现,环境的舒适度能影响人的心情和行为。高校图书馆是师生相对密集的公共场所,人性化的环境艺术设计能够提高图书馆内读者的学习效率,为读者创造出一个明快、安静、优雅的学习环境不仅能提升读者的学习效率,还能陶冶情操、净化读者心灵。所以,高校图书馆的环境艺术设计是图书馆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从图书馆的整体出发,运用相关技术手段和艺术方法,使得其整体上内外环境协调统一,通过对图书馆内外设施的具体设计,为馆内读者创造舒适的学习、读书环境,提升师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给予读者积极的影响。

作者:尚江帆 单位:大同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艳.浅谈高校图书馆环境设计的人性化[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84-86.

[2]伍芳芳.高校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内涵及其实施分析[J].科技展望,2015(29):226.

[3]杜君.浅谈高校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的内涵及实施[J].黑龙江史志,2015(01):312.

第4篇:校园环境设计中的创意理念范文

【关键词】 台湾 学前教育 经验 启示

本文系陕西省2011年度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招标课题“中小学教师素质结构与提升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JSDWKT01)的研究成果之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和《陕西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陕西省教育厅组建了赴台湾学前教育考察团,我作为考察团团长带团赴台考察学前教育发展情况。此次考察的重点是台湾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公办和私立幼儿园的管理模式;校园环境建设与园本文化;课程模式以及教育教学实施情况等。考察了具有“范本”意义的四所幼儿园。本次参访活动让我们近距离地接触到台湾学前教育的现状,较深入地了解了台湾学前教育机构的不同体制和运作模式,全方位地领略了台湾幼儿园的办园特色、园本文化和主题课程。同时,在实地参观和交流过程中感受到台湾学前教育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行为,取得了丰硕的考察成果。

考察与感悟

此次参访活动分别对台北市青山镇康宣文教集团附设的康桥幼稚园、新竹县立竹东幼稚园、台中教育大学附设实验国民小学附设幼稚园和嘉义县云林镇天主教会主办的正心幼稚园进行了考察、观摩、交流和研讨,获得了很多观感和体悟。

1.国际化程度高

幼儿园把“国际化”作为发展目标之一,把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社会精英,许每一个孩子美丽的未来”作为自己的愿景,强调语言能力和文化包容的共同成长。体现在教育教学方面就是采取双语教学,以中文作为母语,并融英文学习为一体。有些幼儿园班级还配备外籍教师协同教学。

2.人性化教育凸显

从步入幼稚园的一刻起,从大到一个建筑的设计,小到一个物品的摆放,从办园和理念到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处处都彰显着人文的关怀,时时都感受人性化教育所给人带来的温馨之美。公共设施及环境的设计和布置都充分考虑孩子的需求,在公共区域布置陈列的作品永远是孩子的作品,所有的一切都告诉我们:这里的主人是孩子。

3.富有生命律动的主题课程

“主题课程”是台湾普遍实施的课程模式,彰显出了一切以孩子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题课程涉及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体现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课程主题的确立和材料的选取以孩子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活动内容覆盖身体动作、语文、认知、美感、社会、情绪等六大领域。通过各个领域和层面的学习来开发孩子的心智,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挫折容忍力、问题解决能力、人际沟通与表达能力,并借由不同的活动扩展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体现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本着开放教育的精神,以主题教学和自由选择学习区、团体探讨、动手实验、亲自操作等“实体化”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意识,注重过程设计和情境创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过程中体验、在体验中感知、在感知中建构、在建构中成长。重视主题课程的生成性,教师积极鼓励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引导孩子讨论和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主题课程孩子们学会了尊重与合作,培育了责任感和荣誉感,养成了求实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塑造了博爱、宽容、感恩的品格等,孩子们在伴随着生命律动的主题课程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4.富有人文关怀的制度安排

公立学校不能拒绝“弱势”的孩子,这是办园的基本制度,对文化处于弱势的原住民和新移民的孩子、对生理处于弱势的智障孩子、对经济处于弱势的贫困孩子等,政府和幼儿园都给予了政策性照顾和人文的关怀。

5.专业化的教师发展平台

为了教师的专业提升,学校提供教师到研究所或者大学的相关科系去进修,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幼教专家与同行的研讨会;与国内外幼教专家或幼教系师生进行交流与分享;在同行之间进行观摩,参加各种比赛等。特别是借助大学的资源优势,在教授的专业引领下,以主题课程的开发为园本研修的主要载体,培训团队,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6.注重孩子人格和气质的养成

幼儿园和家长都重视“全人教育”,注重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和内涵气质的养成,把博爱、宽容、关怀、感恩的教育理念贯穿在孩子一日生活的始终,从入园时师幼相互行礼,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个细节,都注重对孩子进行爱与关怀的教育,这对孩子一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责任心的培养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体现了“品格靠养成而不是说教”的理念。

7.注重教育的内涵和品质

有些幼儿园坚守实施蒙台梭利教育二十多年,蒙台梭利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都深深地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蒙台梭利教育倡导“我听见但随后就忘记了,我看见了也就记得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的教育理念,注重纪律与自由兼顾,强调孩子学习与工作的专注性,其教育宗旨志在引领、开发孩子的精神力量。[1]我们所观察到的孩子专注、安静、认真的学习过程;教师针对每个孩子需要进行的个别化指导;针对蒙台梭利课程之弱项进行的拓展和补充;重观察、重动手、重实践的教学活动等,都充分体现了幼儿园对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坚守和对教育内涵品质的追求。

收获与启示

1.在真实情境中的观摩交流是最有效的培训形式

此次参访活动,不仅开阔了眼界,增加了对台湾学前教育的感性认识,而且通过彼此间有深度的专业对话和交流,给双方带来许多启发与思考,终身受益。活动本身给我们的启示是:真实的教育(培训)是最有力量的;在真实情境中的考察观摩、专业对话、切磋交流、体悟反思是最有效的培训形式。

2.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做好幼儿教育的必要条件

台湾学前教育把“以儿童为本”、“适性发展”作为基本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自然融会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让我们深切感悟到只有当教育更多地体现“人本、人性、人文”时,教育的价值才得以真正彰显;也只有当教育真正变成“目中有人”时,才称得上真正的教育。

3.富有生活质感和生命律动的主题课程是儿童成长的沃土

透过台湾学前教育普遍开展的双语教学课程、创意教学课程、角落教学课程、品德发展课程等多种形式的主题课程,其共同特点是,每一个主题都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中诞生,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课程更接近幼儿的生活和经验,更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每一门课程都充满着生命的律动、人性的光辉和教育的力量。富有生活质感和生命律动的主题课程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只有当教育和生活有了真正的内在联系,教育本身才更有意义,学生的学习也才更有兴趣和价值。

4.从事幼教事业需要大爱和大德

台湾幼儿教师给我们的印象除了专业素养高以外,就是全情投入的工作状态和尽职敬业的职业精神。许多教师从一而终,坚守教育理想,他们对幼儿教育事业的虔诚和追求感动并激励着我们。

5.开放创新的教育环境更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我们参访的幼儿园从大到校园建筑设计,小到教室物品成列,处处都彰显着艺术的创意、文化的渲染和教育的力量,为孩子创设了富有创意性和感染力的教育环境。所有这一切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只有富有创意的环境设计、富有创意的课程开发、富有智慧的教育课堂,才能培育富有创意的创新型人才。

对策与建议

1.构建开放多元的办园体制

台湾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具有开放、多元、灵活的特点,如康宣文教集团(民办)创办的康桥幼稚园采取的是集团化连锁式经营办园模式,走的是豪华型国际化的办园之路;新竹县立竹东幼稚园采取的是政府全额资助,具有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办园模式;国立台中教育大学附设实验国民小学附属幼稚园是大学办园与政府资助相结合的合作办园模式;嘉仪县云林镇正心幼稚园是教会办园模式。借鉴台湾学前教育的管理经验,我们应积极构建开放多元的办园体制和机制,除大力发展供普惠的公办幼儿园和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外,应积极探索在“现代学校制度”框架下的现代学前教育管理模式,根据“产权管理、运营和监督相对分离”,幼儿园办学“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基本原则,设计现代幼儿园的办园体制和机制,从政府包办走向自主办园,真正成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面向社会需求办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办园宗旨特色鲜明的学前教育机构。

2.加大对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培养培训的力度

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水平是制约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必须依赖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队伍。台湾幼儿教师的入职资格要求比较高,整体水平比较好,同时,台湾幼儿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成长机制和专业发展平台,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在职业生涯中得到持续的提升。而我们目前的幼儿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高素质高水平幼儿教师的比例急须增加。教师培训中除了加强教育理论和教学能力的培训外,特别要把转变教育理念,实现教育范式转型作为培训的主要目标,培养培训一批理念新、能力强、素质高的骨干教师队伍成为幼教工作的当务之急。

3.着力构建以幼儿园为单位的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

一是要建立开放包容、尊重平等的研修文化。尊重教师的专业选择与发展。在课程设计和实施方面,鼓励教师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积极为教师提供实现新思想、新理念的条件和平台。二是要搭建专业化的教师发展平台。园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的平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的主阵地在幼儿园、在课堂,必须基于教师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生发的问题的研究和解决的历练中,必须基于教师教育理念更新、教学行为改进的亲身实践上。三是健全教师学习提高制度。对教师的学习,既要有对其内驱力的激发,也必须辅之以幼儿园、教育行政管理层面定期的教师专业发展评鉴、教师资格再认证制度等。

4.夯实学前教育“基础中的基础”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2]学前教育承担着启蒙人生、启迪智慧、奠基教育的责任,如何夯实人生发展的“基础”,须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1)身心健康的基础。教育在本质是心灵的艺术,是心灵对心灵的呵护,是心灵对心灵的理解,是心灵对心灵的耕耘,任何远离学生心灵,远离情感和精神层面的教育,都不会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甚至会把学生引向教育的反面。

(2)终身学习的基础。真正的教育是潜移默化,而不是强加于人,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儿童广泛持久的兴趣是教育的关键。学前教育阶段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服务社会的基础。学校在让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要更多地了解社会,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的责任感,从而正确地对待自己,正确地对待他人,正确地对待社会。为将来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