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新能源的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国际能源机构指出,2010 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创新高,升至 306 亿吨,高出 2008年排放量纪录 5%,为实现全球气温升幅不超过两摄氏度的目标蒙上阴影。作为人类重要的不可再生能源,石油消费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预计直到 2020 年,我国石油供不应求的矛盾仍将继续。目前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大多数使用的是油,排出的是碳。据测算, 一辆每年在城市中行程达到 1万公里的大排量汽车释放的二氧化碳为 1 吨[1]。随着环境保护的日益严峻和“绿色技术”、“低碳经济”的兴起,减排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由此可见,无论是从节约能源来讲,还是从减少污染排放来看,汽车都将扮演着重要角色[2]。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整车企业有包括一汽、东风、上汽、奇瑞、比亚迪在内的 150 余家,从事混合动力客车研制和生产的厂家有 30 多家。但实际上,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销售并不佳,如一汽丰田的普锐斯,作为中国第一辆混合动力汽车,在上市四年仅销售不到 4000 辆的情况下,最终选择了停产。
汽车业方面,威海从无到有,汽车覆盖率急剧上升。作为“世界人居城市”之一的威海也在受着汽车尾气和石油消耗等影响,新能源汽车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最好办法。新能源汽车在威海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据了解,为贯彻国家能源战略,落实节能减排政策,威海广泰公司和威海东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都已涉足新能源汽车的研制和开发,首辆“威海造”纯电动公交车也已下线。但是据经销商透露,威海市场上还未出售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在威海走进千家万户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冯之浚指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提出一系列的概念,2007 年提出“循环经济”,2008 年提出“生态文明”,2009 年提出“新能源革命”,2010 年提出“低碳经济”,现在看来还是要绿色发展为好[3]。促进绿色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可以统称为绿色技术。从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来看(见表 1),除了技术推力和制度影响,发展汽车产业的关键是生产出符合市场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在这样的环境下,正确把握我国(包括威海)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行为特征与规律,了解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和购买意愿,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产品的定位及定价等市场营销策略制定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1.2 相关研究现状与文献回顾
新能源汽车技术属于绿色技术,技术研发处于初级阶段,目前相关的研究开发通常都是由政府主导,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各国政府从提高国家竞争力和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纷纷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本国汽车产业新的增长点,加快进行新能源汽车战略的顶层设计,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在我国,除政府主导的发展战略研究外,国内学者也在积极探索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策略。姚宾玉和任香蝶(1996)通过对国内外发展电动汽车现状和经验的分析,探讨了我国发展实用电动汽车的可行性并提出建议[4]。胡斌祥等(2001)对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提出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创新体系和政策体系[5]。熊建和管华(2002)研究了我国混合动力电动客车的发展及其产业化策略[6]。
胡树华和杨威(2004)对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总体战略环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模式和战略建议[7]。欧阳明高(2006)研究了我国交通能源动力转型的必要性与机遇,分析了我国汽车能源转型的关键与瓶颈是“动力蓄电池和氢能燃料电池”的观点,并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8]。王涛(2008)从我国汽车能源现状出发,采取数据分析说明、对比论证等多种方法,分析论证了开发节能及新能源汽车,实现车用能源多元化的发展战略[9]。薛震(2009)总结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过程中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资源风险、政策风险和系统风险,探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战略重点与主要任务[10]。
在新能源汽车消费方面,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尚且不多。主要有解佃峰(2003)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发现消费者的需求现状,为企业决策和产品研发、定价、销售促进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进行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11]。赵卉(2010)主要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浙江省中高档汽车消费者行为进行调研分析,并以奥迪为例,制定出适合浙江省市场的营销策略及具有实施性的市场活动建议[12]。
为了分析威海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和购买意愿,以及影响威海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各种因素,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新能源汽车的潜在消费者的认知、购买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
2 研究准备及问卷设计
2.1 预调研工作简述
为了使问卷设计更加详尽、准确、通俗易懂,在正式调研前,首先对 20 名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职业、收入的潜在消费者进行预调研,通过预调研设计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范围调研。限于篇幅,预调研对象情况介绍从略。预调研中消费者对问卷设计提出了新的想法和要求。比如有 19 位被调研对象认为新能源汽车认知调研方面应该包括了解程度、了解渠道、了解汽车类型、了解品牌。有 12 位被调研对象认为认知方面也应该包括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认知。有 8 位被调研者认为应该调研消费者预计我国新能源汽车批量上市时间,9 位被调研者认为应该调研新能源汽车是否为未来我国汽车业发展方向的消费者认知,11 位被调研者认为应该调研我国新能源汽车业产业形式,12位被调研者认为应该调研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在购买意愿方面,全部被调研者都认为应该调研消费者是否打算购买新能源汽车。如果消费者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消费者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20 位被调研者选择了价格、油耗、环保、整体性能;18 位被调研者选择了安全性能、款式;17 位被调研者选择了品牌、代步、速度;13 位被调研者选择了体验驾驶乐趣。除此之外,超过四分之三的被调研者认为应该调研消费者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最适合排量、车型、动力类型,可接受价格、油耗、续航里程、拥车费用、付款方式。有 18 位被调研者认为调研消费者希望的国家给予政策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消费者拒绝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中,20 位被调研者选择了续航里程、技术成熟度、价格、配套设施建设;19 位被调研者选择了动力性能;18 位被调研者选择了质量可靠性、拥车成本;15 位被调研者选择了驾驶性能、行驶安全性。
2.2 研究的变量设计
基于以上预调研情况,以及查阅的相关文献、参考资料,确定了正式调研的调研变量。
2.2.1 潜在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因素
通过预调研得知在问卷中应该调研了解程度、了解渠道、了解汽车类型、了解品牌、消费者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认知、消费者预计我国新能源汽车批量上市时间、新能源汽车是否为未来我国汽车业发展方向的认知、消费者预计的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业产业形式和行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网易汽车《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和选择》调查中,在认知方面主要调查了消费者认知的汽车类型,汽车品牌,与传统汽车产品性能、质量、可靠性比较,行业推广必要性,市场发展方向等方面;安永全球汽车行业中心《影响中国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因素分析》调查了消费者预期的新能源汽车在我国发展速度;大洋网-广州日报调研了消费者预计的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趋势。
综合上述,消费者对汽车的认知,主要包括认知情况、认知渠道、类型认知、品牌认知、上市时间认知、发展方向认知、对社会贡献认知以及发展主导影响因素认知等,本文从以上八个方面对此进行研究。
2.2.2 潜在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知的变量设计
预调研中在购买意愿方面,被调研者认为应该调研消费者是否打算购买新能源汽车。在影响因素方面,应该调研环保、整体性能、安全性能、款式、品牌、速度、体验驾驶乐趣,最适合排量、车型、动力类型,可接受价格、油耗、续航里程、拥车费用、付款方式、消费者希望国家给予政策等。结合预调研和参考文献得知研究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要从三方面对变量进行设计。首先要了解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是否接受以及接受程度如何。其次,要分析消费者接受新能源汽车购买影响因素。在代步、排量、类型、动力、价格、油耗、政策、续航里程、付款方式、拥车费用等方面,消费者具体的选择。最后分析消费者拒绝购买新能源汽车影响因素。因此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变量进行设计。
2.3 调查问卷的设计
论文的研究对象为“新能源汽车威海潜在消费者”,问卷设计采用半封闭式问卷,对购买认知、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调研,问卷设计得通俗易懂。问卷结构如下:
一,问卷标题:本着问卷标题应对调查主题高度概括、简明扼要的原则,本问卷的标题为“新能源汽车认知和购买意愿的调查问卷”。
二,引言部分:以信函的形式描述调查目的、保密说明、填写说明并表示感谢,以便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使其按要求填写,取得被调查者的配合。
三,主体内容:本次问卷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威海潜在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知调查,购买意愿调查,愿意购买情况下影响因素调查,拒绝购买情况下影响因素调查,问题编号 1-21。其中,愿意购买情况下影响因素调查和拒绝购买情况下影响因素调查为排序题,其余几个方面的问题设计采用选择式问题,被调查者按照要求进行单项或多项选择。
四,背景资料:包括用户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收入等基本情况,问卷编号 a-e。调查问卷从略。
2.4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2.4.1 问卷的信度检验
论文采用柯能毕曲(Cronbach’s)α信度系数检验问卷的信度。柯能毕曲α信度系数是目前最常用的信度系数,柯能毕曲α系数介于 0 到 1 之间,α值越大信度越高。当信度系数大于 0.7 时表示信度相当高。通过使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结果得 17 项指标的柯能毕曲α系数为 0.775,大于 0.7,所以该问卷量表的信度很高(见表 2)。
2.4.2 问卷的效度检验
效度也就是有效性,用来检验测量工具或方法是否能够充分地反应所研究的问题,效度包括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和结构效度三种类型,本文检验的是结构效度,所采用的方法是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的主要作用是从量表全部变量中提取一些公因子,而各公因子分别与某一群特定变量高度关联,这些公因子即代表了量表的基本结构。
而我们通过对公因子的分析可以检验问卷是否能够测量出设计问卷时假设的某种结构。
巴利特球体检验和 KMO 测量:KMO 可用作取样足够性的度量。用它可以检验变量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相对大小,其值的变化范围从 0 到 1。当所有变量之间的偏相关系数的平方和,远远小于简单相关系数的平方和时,KMO 值接近 1。KMO 值较小时,表明观测变量不适合做因子分析。借助 SPSS 17.0 统计软件的分析结果如下(见表 3):KMO 值为 0.771,比较大,可以做因子分析,巴利特球体检验结果为 P=0.00 所以拒绝原假设,认为各变量之间不独立。所以可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因子分析,而因子分析的结果中,取 8 个公因子,累积方差占总方差的 58.4%,大于50%;说明在问卷中设置的问题对于研究问题是较为显著的,所以本次问卷调查的效度较高(见表 4)。
3 调查实施及结果分析
3.1 样本数据收集
本次问卷的实施主要为实地调研,通过在威海各大商场发放问卷 280 份,共回收问卷 264 份,回收问卷率为94.3%,剔除回答不完整、相互矛盾的无效问卷 26 份,得有效问卷 238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 85%。由于本次问卷发放地为各大不同档次商场,有效地避免了群体集中等现象,使通过问卷得到的结论更具有客观性。除此之外,还对威海汽车供应商进行了访谈式的实证调研。
3.2 样本数据说明
在新能源汽车威海潜在消费者中,男、女比例分别为 54.6%和 45.4%。年龄是影响人们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消费者来说,获得商品的有效信息的途径、对产品的需求、对产品的接受程度以及购买方式等都是不同的。调查中威海新能源汽车潜在消费者年龄主要集中在 25-35 岁,占总体的 34.5%,年龄在 25岁以下的占总体的 16%,35-45 岁的占 28.2%,45 岁以上的占 21.4%。受访者中,未婚人士占 17.2%,己婚人士占到了 76.9%,离异或丧偶的占 5.9%。在 238个新能源汽车潜在消费者中,个人月平均可支配收入在 3000 元以下者占总人数的 29.41%,个人月平均可支配收入为 3000-5000 元者占 40.76%,个人月平均可支配收入为 5000-8000 元者为 25.63%,个人月平均可支配收入为 8000-12000 元者为2.94%,达到 12000 元人民币以上的占总体的 1.26%。
教育对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观念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教育促进人作为消费主体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理性消费的发展和所应该具备的消费技能的提升。受教育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消费者的理性程度。69.7%的受访者为本科学历(不含)以下,本科学历占总人数的 21.4%,硕士研究生学历占总人数的 6.7%,博士研究生比例为 2.1%。
3.3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认知分析
通过调研可以看出:虽然目前新能源汽车在汽车界比较热门,但威海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还是比较少的,其中认为自己很了解的仅占到调查总人数的 2.1%,认为了解一些的人占 29.83%,了解不多的占到 35.71%,而选择完全不了解的人占到总人数 32.35%。
调查显示,40.34%的消费者是通过媒体了解的新能源汽车,26.89%的消费者是通过厂家介绍了解的新能源汽车,通过亲朋介绍了解新能源汽车的人数占总调研人数的 18.07%,由此可以看出媒体和厂家介绍是消费者了解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渠道。对汽车类型的认知上,消费者选择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燃料电池车、氢发动机车的比例相当,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有百分之十以上的消费者选择了 1.6L 及以下排量的汽车,这说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准确度还不高。一个品牌有时是消费者认知一种产品的主要凭证,在品牌认知方面,消费者对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最高,其次为丰田、奥迪、大众、雷克萨斯和本田。对宝马、奇瑞、奔驰、日产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认知度相当。
威海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比较看好,仅有 3.36%的消费者认为新能源汽车不是我国未来汽车业的发展方向,有 60.50%的消费者认为它是我国未来汽车业的发展方向,还有 36.13%的消费者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国未来汽车业的发展方向。据调查,接近半数的消费者认为我国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形式为多品牌新能源汽车共存,29.83%的消费者认为仅有几种新能源汽车存在是我国未来新能源汽车业的产业态势,仅 15.97%的消费者认为单一品牌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业的产业形势。近几年来新能源汽车在我国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近半数的人认为政府决策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三成的人认为技术占主导地位,仅有一成多消费者认为厂家产能是主导发展因素,还有一成的消费者表示不清楚。
3.4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分析
3.4.1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调查与分析
虽然威海新能源汽车潜在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比较看好,但是购买意愿却比较低。仅有 6.3%的消费者在是否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问题上选择了已经或打算要买,23.96%的消费者选择可能或肯定会考虑买,44.54%的消费者选择等一批人买了之后再买,25.21%的消费者选择等大众接受了之后再考虑。在将消费者是否打算购买新能源汽车和月收入做交叉分析时,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选择已经或打算要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人群数量随着收入的递增而减少,即收入较低的消费者反而目前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更强。在可能或肯定会考虑买的人群中,3000-5000 元月收入的消费者最多,其次为 3000 元以下月收入者和 5000-8000 元月收入者。在是否打算购买新能源汽车与年龄的交叉分析中,已经或打算要买的消费者 35-45 岁人数最多。可能或肯定会考虑买、等一批人接受了之后再考虑与等大众接受了之后再考虑的消费者年龄在 25-35 的最多,其次为 35-45岁、45 岁以上,25 岁以下人数相对最少。
3.4.2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调研的 238 份问卷中,消费者对“省油”、“价格”、“安全性能”、“环保”、“体验驾驶乐趣”、“款式”、“品牌”、“整体性能”、“代步”和“速度”10 个指标进行排序,认为购买新能源汽车主要考虑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环保的有 20.17%,认为是省油和整体性能的均占 18.49%,认为是安全性能的占 15.55%。
由此可见在 238 名潜在消费者中认为购买新能源汽车主要考虑因素最重要因素较为集中,超过 60%的人认为省油、安全性能、环保和整体性能是购买新能源汽车考虑的最重要因素。由此可以看出,省油、环保、安全性能、整体性能为消费者主要考虑因素,反映了消费者的环境意识以及对环境友好产品的偏好(见图 1)。
购买新能源汽车作为替代传统车的消费者,其中接近半数是选择等一批人买了之后再考虑,选择可能或肯定会考虑和选择等大众接受了之后再考虑的消费者人数相当。购买新能源汽车作为城市短距离代步的消费者中人数最多的是选择等一批人买了之后再买,其次为等大众接受了之后再考虑和可能或肯定会考虑(见图 2)。在动力类型的选择中,43.7%的消费者选择了汽油电混合动力车,23.11%的消费者选择了纯电动汽车,选择燃料电池车和柴油电混合动力车的人数相当,仅有 4.62%的消费者选择了氢发动机汽车。20.59%的消费者认为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应在 200 英里以上,41.60%的消费者认为续航里程应在 100-200 英里之间,33.61%的消费者认为续航里程应在 50-100 英里之间,仅有 4.2%的消费者可以接受小于 50英里续航里程的新能源汽车。
根据调研显示,半数以上的消费者会选择一次性全额付款购买新能源汽车,四分之一的消费者选择用贷款的方式购买新能源汽车,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有 16%的消费者选择了租赁等其他付款方式使用新能源汽车。在拥车费用的选择中,20.17%的消费者接受 2%车价以下的拥车费用,能接受 2%-5%和 5%-8%车价拥车费用的分别占总人数的 31.93%和 33.19%,能接受 8%车价以上拥车费用的人数仅占总调研人数的 14.71%。消费者选择拒绝购买新能源汽车原因调查中,43.7%的消费者认为续航里程是其拒绝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最主要原因,18.49%的消费者认为技术不成熟是其目前拒绝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分别有 12.18%的消费者认为价格和配套设施建设是其目前拒绝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最主要原因。由此可见,消费者对拒绝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最主要原因选择较为集中(见图 3)。
4 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建议
4.1 对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建议
汽车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及其所在区域的资源禀赋,文化、习俗等条件,因地制宜地研发相应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另外,企业的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并且与消费者偏好相吻合。在产品消费者定位方面,建议厂家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定位应该集中在 25-45 岁,中高档收入消费群。
这一群体年龄比较小,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一切产品都有足够的好奇心,并且他们还有一定的资金来支付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在车型方面,因为消费者更偏好于中小型车型,建议企业生产消费者期望的面包车、轿车等中小型汽车,排量最好在 1.3-2.0L左右,动力类型为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在具体的产品性能方面,通过调研,汽车的质量、技术成熟度、动力性能为消费者拒绝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这实际上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适应绿色发展的要求,通过技术创新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提出了挑战[13]。
在服务方面,建议企业提高产品售后服务水平。售后服务是否完善,会直接影响汽车期望质量的高低。目前,由于服务人员技术不精湛和企业服务措施不到位,使得许多汽车售后服务水平偏低,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服务水平。
4.2 对企业的宣传与促销建议
调查发现,新能源汽车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不高,而且认知也不准确,企业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向消费者介绍新能源汽车。在广告宣传方面,建议企业慎重选择广告媒介。虽然在调研中,绝大多数消费者选择了媒体和厂家介绍来获取汽车信息。但在实际的汽车销售中,针对新能源汽车这一新生事物,企业应该根据消费者的基本情况,对不同消费群体选择不同的广告媒介。在销售促进方面,针对消费者,建议企业采取的策略是组织参加车展会让消费者了解企业汽车产品,并给企业已有的顾客和潜在顾客定期邮寄产品目录和相关刊物。在公关宣传和人员推销方面,建议企业利用重大事件或制造重大事件,如邀请某些政府部门主管领导或者当红明星参加新汽车试乘试驾活动等来提升整体形象;通过给予更高提成鼓励销售人员销售新能源汽车。
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逐步下调,新一轮刺激政策有望出台。在近日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未来新能源汽车推广将采用积分形式。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透露:目前财政部正在效仿 加州模式 研究碳积分交易制度。
这就意味着未来相对于《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而言,积分制度对新能源汽车的拉动作用将更加明显,这将迫使每个在华汽车企业都必须发展新能源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据了解,虽然我国已经完成2019~2019年新能源车累计销量50万辆的目标,但是在工信部相关人士看来,新能源产业也存在依靠政策拉动等问题。
这为新能源2025年目标的顺利实现埋下隐患。就在我国酝酿新能源扶持政策调整的同时,不少企业已经闻风而动。在1月22日正式投产的华晨宝马发动机工厂中,正在建设一个高压电池中心,这是豪华车企业中首个在华建设的动力电池工厂。
不仅豪华车,合资企业、自主品牌车企均在加速新能源布局,甚至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的汽车生产企业也将诞生。但是,如何规避积分制可能带来的投机行为,也成为一道新的课题。
工信部酝酿积分制
在新能源车补贴政策的刺激下,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爆发式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19年共销售新能源汽车33.11万辆,同比增长3.4倍。
不过,在1月24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楼继伟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方面依然缺少重大突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对政府补贴政策过度依赖,缺乏十年磨一剑的韧性和创新精神。
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规划路线图,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将达到20%左右,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达到300万辆。
因此,逐渐摆脱政策扶持而依靠市场独立发展,是新能源汽车的必经之路。从2019年起,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逐步减小,2020年以后补贴将退出。楼继伟补充道。
据《2019~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2019~2019年补助标准在2019年基础上下降20%,2019~2020年补助标准在 2019年基础上下降40%。而2019年的补贴标准已是在2019年的基础上下降5%,2019年则是在2019年的基础上下降10%。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与此同时,积分制度也在酝酿出台。楼继伟透露,为了在补贴退出后,确保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不断档,目前财政部正在效仿 加州模式 研究碳积分交易制度。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所谓加州模式,是指美国加利福利亚州规定,在该州销量超过一定数量汽车的企业,新能源车的比例必须达到ZEV法案(Zero Emission Vehicle,零排放车辆计划)的规定。
该机制强制对不同规模的车企设定了不同的零排放车销售目标,其中在2019年,大型汽车生产企业零排放汽车销售比例必须达到18%。未达标企业必须支付每辆车5000美元的罚款,或者向其他公司购买碳排放积分,否则将被责令离开加州市场。这一规定已在美国多个州相继推行。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在中国发展的主流汽车企业必须发展新能源车,否则要么接受处罚,要么花钱购买碳排放积分。中汽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比现有《办法》对新能源推广的促进效果更显著。
他进一步解释称,未来《办法》将和积分制并行,不过按照《办法》的规定,降低燃料消耗限制可以有多个途径,比如像大众一样推出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或者像丰田一样,加速油电混合动力车型的推广。
加州模式的A、B面
虽然目前新能源车积分制度还处于酝酿阶段,但是国内主流大型企业对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已经开始加速。
1月22日,宝马在华的发动机工厂正式投产,这一工厂除了将生产宝马新一代三缸、四缸发动机之外,还正在建设一个高压电池中心,这就使宝马成为第一个在华实现动力电池国产的豪华车企业。
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海森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未来这个工厂将为华晨宝马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提供电池。据了解,目前宝马已经推出了5系插电式混合动力国产车型,未来在华生产的所有车型都有望搭载混合动力系统。
除了豪华车企业,国内主流乘用车企业也在发力新能源行业。根据上海通用的规划,2019年至2020年,该企业将推出10款新能源车型,而且每年实现一款混合动力车型国产。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也曾表示,2020年之前,大众的电动车将在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实现国产。
值得关注的是,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的汽车生产企业也即将出现。2019年《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实施,为非汽车生产企业进入新能源领域创立了准入机制,目前包括乐视汽车、万向、长城华冠、和谐富腾在内的多家企业递交了新能源汽车生产申请。其中一家递交申请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今年一季度,首批获得资质的企业名单将正式公布。
在加州ZEV法案实施之后,特斯拉已经大大受益。中汽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据海外媒体报道称,2019年特斯拉汽通过出售碳排放积分,获得4000万美元的收入,尽管当年车辆销量不多,但是这一大笔出售碳排放的积分收入却贡献了该公司收入的10%。正是因此,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下调了每辆Model S的积分。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汽车保险;发展对策
0引言
自2012年国务院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日益明确,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据工信部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从2015年至2017年均实现了大幅度整长,产量分别是34.05万辆、51.7万辆和79.4万辆,销量分别是33.11万辆、50.7万和77.7万辆。2018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辆分别为41.3万辆和41.2万辆,同比增长94.9%和111.5%。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在实际使用新能源汽车产品过程中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保险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只有把新能源汽车与保险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保险的作用才有助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在此背景下研究新能源汽车保险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新能源汽车保险现状
随着国内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的不断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加,相应的新能源汽车保险需求也相应快速提升。据中国保信的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以来保险公司承保的新能源汽车数量急速增加,2013至2017年连续五年年均承保车辆增速达78.6%,年均保费增速72.0%。另外,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线路图》中预测,203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8000万辆。据此数据推算,2030年新能源汽车保费规模将高达4700亿元。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在动力系统、成本、性能、维修技术等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相应的风险结构与风险成本也发生了巨大改变,然而目前保险行业并没有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专门保险。承保新能源汽车保险的公司在实际承保中都还是按照传统车险条款来操作,先有保险并不能准确覆盖真实风险,一旦发生事故保险公司无法准确评估车辆的风险状况,容易造成责任认定不清,发起理赔困难。当前传统燃油汽车的保险业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但是保险产品的推出需遵循大数据法则,以大量的保险标的为基础总结所需数量规律,由于缺乏历史数据和成熟经验整个保险行业还没有推出为新能源汽车量身定制的保险产品。
2我国新能源汽车保险存在的问题
2.1投保时“车便宜,车险贵”
汽车险种主要有交强险和商业险,交强险保费是实行全国统一收费标准,由国家统一规定的,但是不同的汽车型号的交强险价格会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汽车座位数”,所以交强险基本没多大区别。商业险大部分险种都是按照厂商指导价来核算,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价格差异较大,特别是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价格远高于传统燃油汽车。目前购买新能源汽车是享有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双重高额补贴的,比如一辆北汽EU5R550顶配车型指导价格25.265万元左右,但是补贴之后只有不到16.19万的价格。但是在计算保费的时候却是按照补贴前的价格25.265万元来计算。并且各地补贴政策不同,因此保险公司都是采取直接一刀切新能源车保险投保标准与传统燃油车一致,都是按厂商指导价投保。相比于传统燃油汽车在来年的保险续费上,其中的商业车险会根据该车辆的总价值10%折损后,并且在上一年无出现事故或者不良记录等,来年的保险费用也会在总价的基础上打折优惠。新能源汽车即便是在上一年中并无出现事故、不良记录等,来年的保险费用也仍然会按照新能源汽车市场指导价进行计算,更何况新能源汽车的折旧率又高。这就导致了消费者感觉新能源汽车保费偏高。据中国保信的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新能源汽车的单均保费比非新能源汽车高达21%。
2.2投保时险种与新能源汽车特征不匹配
由于新能源汽车结构和使用性能的有别于传统燃油汽车,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也有别于传统车险。保险产品的需求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当前的保险险种中,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池”,并没有专门的“电池险”。相对而言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还没形成规模效应成本较高,电池成本几乎占到整车成本的50%,且动力电池技术还不够完善一旦出现技术故障很难处理,很多保险公司无法对动力电池做出风险评估,因而不愿也无法承保。其次,没有与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充电桩、充电线等部件的对应险种。在使用中充电桩被偷或被损,下雨被淹,漏电造成事故,自燃发生事故等都是新能源车主使用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第三,传统燃油汽车的全车盗抢险、自燃险和发动机涉水险等对新能源汽车意义不大。目前新能源汽车大多车型都装配有定位系统及远程锁定等智能化配置,大多数生产企业对新能源汽车也实施了运行监控可实现实时数据传输;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安全试验室专家表示,当前出厂的新能源车搭配的电机,均需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动力电池的安装、布局、绝缘防护、碰撞、高压等进行内外力的测试,来确保整车的安全性,虽然还不够完善,但自燃的发生概率极小;新能源汽车没有了发动机,不涉及发动机涉水险;但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有涉水损失保险需求,却缺少对应的单独保险产品。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对全车盗抢险、自燃险和发动机涉水险的需求不高。
2.3理赔时“车险高,赔付少”
据了解,中国人保、平安、太平洋等多家保险公司对新能源汽车都实行“按补贴前价格投保,按补贴后价格赔付”,这已成为行业惯例。也就是说投保人使用新能源汽车出险理赔时,保险公司不会按照投保时的价格理赔,只能根据投保人购买汽车的实际价格及补贴后的价格进行上限赔付,而且赔付金额也不会超过投保车辆的实际购买价格;即便是新能源汽车因大事故严重受损或全损,也照样是根据购车发票上的金额对车主进行赔付,也就是按补贴后的价格赔付,而且还要算上折旧率。
2.4新能源汽车车险定损理赔水平偏低
相比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结构技术的特殊性对保险公司的查勘、定损、理赔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各大保险公司新能源汽车保险业务占公司全部营业份额较小,基本上还没有新能源汽车车险查勘、定损、理赔专员,由于新能源汽车结构技术的特殊性,车载设备电子化集成度高较高,新能源汽车保险领域维修标准化的问题也还没有解决,查勘定损人员对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技术了解不深,在实际工作中很难确定哪些部件可以维修后继续使用,哪些部件必须更换,尤其是涉及“三电”领域的部件,一般维修难度较大,单次的事故零配件及工时费价格都较高。
3我国新能源汽车保险发展对策
3.1借鉴国外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保险经验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
据了解,在新能源汽车普及程度较高的欧美国家,会为新能源车主提供特殊的优惠费率,且保费的一部分还会用于公益事业,以呼吁更多车主使用。目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主要集中于购置环节,新能源汽车保费偏高的根本原因是新能源汽车成本造价较高引起的,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过渡阶段,国家对保险公司承保新能源汽车保险相关业务提供优惠,保险公司提供汽车保费折扣优惠,有效降低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将是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有力措施。
3.2政府主导下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险费率系统
从国外发达保险市场来看,国外新能源汽车保险费率都是建立在一整套成熟的车型风险等级评价体系和人员风险等级评价体系上。这样一方面充分保障了保险人和投保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引导了驾驶员安全驾驶。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属于国家重点扶持产业之一,相关数据资源比较封闭,保险公司没有获取途径,无法对其风险状况进行全面认识与风险管理。新能源汽车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完善,保险公司无法依据相关准则统一损失类型、损失配件价格等内容。另外新能源汽车保险不仅仅涉及保险领域,还涉及科技、金融、法律、外贸、宏观政策等方面的知识。新能源汽车保险也算是一种公共产品。鉴于以上影响因素在新能源汽车保险产品的研发初期单靠保险公司很难在短时间取得成效。开发初期,必须由政府主导,提供政策支持,搭建保险体系,构建专门研发团队,建立新能源汽车保险相关数据的收集测算系统,为科学选择新能源汽车保险参考指标和科学厘定保险费率提供依据。
3.3“量身定制”新能源汽车保险产品
为给新能源汽车市场和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商业险服务和保障,更符合社会大众不同层次的保险需求,中国保监会的《关于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提出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商业车险创新型条款。央行等八部委联合的《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中也特别提出“推动保险公司尽快开发出更符合新能源汽车风险特征的专属保险产品”,建议保险行业加快研究推出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产品。“量身定制”新能源汽车保险产品势在必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取消发动机涉水险,根据新能源汽车有别传统燃油车的结构组成、维修技术、使用性能制定有针对性的保险条款,根据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更换成本界定保险公司的理赔金额。另一方面是增加电池、电机、充电设施等装置的附加险。特别是电池的自燃、短路、爆炸、老化、碰撞损失,充电过程中发生事故导致第三者损失等赔偿标准要做出明确约定。
首设新能源展区受热捧
我国新能源产业在近几年迅猛发展,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行业出现了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受到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和青睐,加上政策扶持的利好,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前景广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第116届广交会与时俱进,在第一期新设新能源展区,为新能源行业搭建更对口的供需对接桥梁。
据广交会负责组展事务的工作人员介绍,在没有设立新能源展区之前,已经有部分新能源的企业参展,分布在家用电器、电子电气产品等展区。设立了新能源展区以后,将这类别的企业集中在一起,并按专业化细分为“太阳能光伏产品”“太阳能光热产品”“风能及其他新能源产品”三大类别,从采购商角度来说,这更方便他们的采购;而对于参展企业来说,前来洽谈的采购商也更加专业,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同时也促进了行业交流,参展效果大大提升。
新能源展区一经推出即受到追捧,报名的企业趋之若鹜,供不应求。据了解,有400多家新能源企业提出了申请,经过层层严格筛选,最终仅有80家企业入选参展。
专业客商的精准对接
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多数新能源参展企业的展位上人头攒动,采购商和参展商围桌而坐,谈笑风生。其中不乏许多行业龙头企业的身影,包括常州天合光能、英利、山东皇明、广东汉能、江苏金坛正信等。
在浙江格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上,印度采购商Syed FlazHussain正和格普公司的工作人员商谈。他告诉记者,印度的电价很贵,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电不仅能够缓解用电紧张,而且清洁无污染,所以太阳能产品在印度特别是印度农村非常受欢迎。虽然首次参加广交会,他们对展位设置并不熟悉,但是了解到广交会专门设立了新能源展区,他们很快就找到了目标展位,非常方便。
格普的工作人员胡小姐说,新能源展区细分出来后客人更加集中了,企业的规模效应开始显现。浙江博伟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伟也告诉记者,新能源展区的设立让参展企业的区位更加清晰明了,新老客户纷纷反映展位比较方便寻找。
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市场部总监朱丹泽也认为,设立新能源展区非常有意义。以前他们是在照明展区把新能源产品与照明产品放在一起参展,前来照明馆的采购商很多都不了解太阳能产品,工作人员只得反复给采购商解释产品的原理和功能。而新能源展区设立后,到展位咨询的采购商都非常专业,显示了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因此参展效果也更好了,希望未来能够增设新能源品牌展位,方便品牌企业参展。
汉能全球光伏应用集团的王小姐告诉记者,新能源展区的设立让他们觉得很贴心,但是此次展位普遍太小,汉能原本策划展示太阳能在房车上的应用方案无法实施,还有一部分新能源产品也因无处摆放而只能采用照片墙展示,觉得有些遗憾,希望以后广交会能够允许新能源参展企业申请更大的展位。
知名参展商各亮杀手锏
在新能源展区的展位上,一台设计精巧的手提式正方体设备吸引了记者的眼球:明黄色的正面搭配银灰色的机身、圆润简洁的线条、两侧的内藏式和顶部的手提式便携设计显示出其与众不同。
记者从中国机械设备工程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市场部市场总监朱丹泽处了解到,这台太阳能移动系统(Solar Powerbank)“来头不小”,它设计精巧,处处体现着人性化工业设计的心血结晶,同时也获得了广交会出口产品设计奖的金奖。记者了解到,这台太阳能移动系统不仅可以外接太阳能电池板向外供电,还集移动电源、收音机和MP3功能于一身,非常适合自驾旅游使用。
记者看到,该移动系统的顶部为提手设计,方便手提携带;正面上方并排着两个USB插口,可给手机等数码产品充电;往下是黑色长方形MP3,在偏右侧的USB插口处插入U盘,便可流淌出美妙音乐;最下方,一根小巧的银色收音机天线折叠放置;移动系统的两侧则采用内藏式设计,将藏在其中的线夹与其他太阳能移动系统连接,可实现“联机操作”,增强了产品的可拓展性。
朱丹泽告诉记者,这款太阳能移动系统的备受热捧,不仅和其人性化的工业设计有关,和其选用的好材质也密不可分。原来,这款手提式的便携系统的外壳采用工程塑料,相较于目前普遍使用的金属材料而已,工程塑料的承重性更强,但重量却大大减轻,更加轻巧便携。
在本届广交会上,另一光伏巨头天合光能也携新品重装亮相,展出双玻无框组件、易安装支架、光伏离网一体机等全线产品。这是天合光能由组件制造商向综合性光伏产品服务商转型中的一次全产品展示。
据介绍,天合光能将展示包括组件、电站开发、民用屋顶系统集成以及光伏离网系统应用等在内的业务线。天合光能近年来向应用端延伸,积极转变成为集制造商、系统开发商及运营商为一体的综合性光伏产品服务企业。
有资料显示,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新能源汽车生产准人管理规则》等政策以及国家相关重大科技项目的引导下,经过多年的研发,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进步,逐渐形成了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产学研合作研发体系,正处于由科研转入产业化的发展时期。吉利控股集团研发副总裁、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赵福全说:“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具体时间表和市场接受度仍是未知数的情况下,做好技术储备,循序渐进是企业的工作重点。”有专家认为,开发新能源汽车之路任重道远,不是单个企业能完成的,需要在国家有关政策的引导下,动员起全社会的力量来逐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虽然对全球汽车业的发展造成了影响,但也进一步刺激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可以看出,从今年以来各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我国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也是不断出台,在国家相关政策的积极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步伐逐渐加快。
今年初,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原则通过,在提振车市信心的同时,也更加体现出国家对于节能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支持。规划提出,今后三年中央安排1 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
为加快落实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标准也紧随其后出台。2月5日,财政部公布了由该部和科技部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据了解,财政部、科技部计划未来四年内,采取财政补贴的形式,支持北京、上海、重庆等13个试点城市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6J7辆以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据悉,此次补贴的主要对象则是代表未来汽车发展方向的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除中央财政安排部分补助资金外,《暂行办法》也要求,地方安排一定资金,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购置、配套设施建设及维护保养等相关支出给予适当补助。
“国家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对企业有很大的激励和引导作用。特别是在新能源技术的起步阶段,国家的扶持是非常重要的。”赵福全说,吉利早已将企业使命调整为“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并将新能源汽车技术视为未来“利企”的重要基点之一。
3月20日,国内汽车业期盼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全文。《规划》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即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改造现有生产能力,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为了确保这一目标的最终实现,各企业需要对自身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进行梳理与调整,《规划》要求广大汽车企业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把发展新能源汽车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
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提高了汽车企业研发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一汽集团在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能力的同时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以扩大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上汽集团组建专门开发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子公司,并加大投资力度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的开发;东风、长安、奇瑞、比亚迪等汽车企业也都在努力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
此次《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还明确将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等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点,而且提出了产业化发展目标。这一明确的信号,也被国内外各大汽车企业捕捉到,并做出了快速反应。在2009年的上海国际车展上,上汽、奇瑞、比亚迪、长城、华晨、吉利、海马、众泰等国内汽车企业,都展出了电动汽车的技术储备。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进程刚刚进入爬坡阶段,此次《规划》无疑为中国汽车产业描绘了一幅未来的技术路线图。有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能否得到大发展也取决于广大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接受度。很重要一点就是要有一个安全、方便、可靠的使用环境,而这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在积极落实国家有关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北京市计划用5亿元启动“绿标”公交车队计划,未来预计购买1000辆新能源汽车。上海明确表示,今后两年将投入60亿元资金用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开发和制造,计划于2010年实现混合动力汽车的量产规模。有汽车企业希望,各地政府如果能因地制宜地多出台一些实际措施。例如以新能源汽车组建城市公交运营车队和出租车车队等,尤其是政府的采购车辆应尽可能采用新能源汽车,对于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成熟和产业化进程作用会更大。
新能源汽车要大规模推广应用,离不开标准体系的支撑,有关部门已经在建立新能源汽车的标准体系。据了解,863计划重大项目课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部件标准相关关键技术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该课题组2008年共制定《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电动车辆的电磁场辐射强度限值和测量方法》等相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各8项,加之以前制定的多项混合动力汽车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初步建立,这将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形成有力的支撑。
尽管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业共同的选择,但在新能源动力方面,却有着众多方案,目前都在探索阶段。对于中国汽车来说,既需要开阔视野,寻找新的可行性方案,又需要有的放矢,争取少走弯路。6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此次管理规则出台,不仅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化分类,而且对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服务制定了详细的准人标准,推动新能源汽车向规范的产业化进程更加迈进了一步。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41.91 文献标识码:A
现代社会以低碳社会倡导的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基本原则的“低碳经济”成为主流思潮,而新能源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此,发展新能源产业就成为进军低碳经济的捷径。尤其是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不可再生能源日益枯竭的今天,加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
新能源产业是一项新兴的产业,目前在我国正迅速崛起,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等新型能源已经越来越多的从实验室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当中,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方便,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国内的新能源产业依然面临很多问题。
基础较为薄弱,技术落后,缺乏完善的政策指引
由于我国的新能源产业起步相对较晚,缺乏高素质的技术研发人员,以及完善的政策指引。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还是普遍以传统能源为主,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虽然有所发展,但是基础还较为薄弱,技术手段也相对国外发达地区较为落后,处在实验阶段的较多,而实际应用的很少。
新能源市场把握不足导致经营欠佳
现今时期,我国的新能源企业经营状况普遍不佳,大多是以研究开发为主,而真正做成产品,能够在市场上畅销的却很少。其原因就是对新能源市场的把握不够,不了解我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能根据新能源的长处和消费者的需求,将新能源技术转化成市场产品,导致新能源企业经济收益低下,普遍经营不佳,仅是出于新能源、高科技等一些市场“广告词”的利益驱使,而投身其中。
新能源技术人才匮乏,推广力度不够
由于新能源属于一项新兴的技术,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业内普遍缺乏相关的技术人员,此外,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技术更是缺乏认识。而目前我国的新能源企业普遍重视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很少注重对开发出来的新技术进行推广宣传,致使市场消费有限,限制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对策
建立完善的政策,正确指引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
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而良好的经济环境依赖于完善的经济调控政策。作为对建设低碳经济,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的新能源产业,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政策加以指引,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比如减免税费,或是提供项目扶持资金,可以通过政策的指引,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结合起来,实现我国的低碳经济。
加强技术创新和引进,提高新能源技术的转化率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自身的技术创新,同时,提高新能源技术向市场产品的转化率,可以有效解决技术落后,和经营欠佳的状况。可以设立对外交流部,和产品开发部,定期举行新能源技术的各种交流工作,以及新能源技术向产品转化的各种研讨会议,从而实现技术的引进和创新,优化技术向产品的转化方案,提高技术的经济价值。
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以及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宣传
高素质的研发人才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和国内的一些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活动。另外,还要加强对外的推广宣传工作,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技术优势的了解,引导消费者需求,刺激新能源产品市场的增长,从而加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新能源产业是建设低碳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新能源产业能否快速、良好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虽然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近些年来取得了不少成果,比如节能电动车的普及,混合动力汽车的销售等,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引以重视,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同时,依据自身的实际,积极变革,加强各部门的协作,如此,我们就可以取得新能源产业的快速、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中.浅析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传统能源行业的战略选择[J].中国煤炭.2010.36(1).21-23.
[2]吴琼,潘光杰.浅析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8).172,61.
中图分类号:F4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289-01
一、新能源车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市场接受度不高
市场接受度是指一种产品在投放到市场之前,对该产品所受到消费者接受程度的预计分析。就目前而言,广大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接受程度并不是很高,甚至部分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无任何概念,使得多数消费者普遍倾向于选择熟悉和普通的汽车。其次,在新能源车推广工作中,部分地区的保护主义仍旧较为严重,地方政府实施相应的地方标准,变相阻碍采购外地的品牌车辆,使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能源车市场接受度。
2.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
尽管业内人士对新能源车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但是消费者却不买账。目前来看,中国新能源车的一个瓶颈就是其配套基础设施跟不上新能源车的现有量和未来增量,因此制约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度,使得新能源车的竞争力度低于普通车。其次,充电设施与新能源车形成了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循环过程,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充电设施的数量增加,可以带动新能源车的销售。但同样,新能源车的数量也能带动充电设施的建设。
3.新能源车维护费用高
新能源车是政府扶持的主要产业之一。可以预见,未来销量将会大幅度增加,但未来也可能有更多的新能源车会因保质过期而面临高价维护和维修费用的尴尬,这一问题或将演变成为新能源车推广的新门槛。据调查,一辆普通型汽车的保养费用一般为万元左右,然而由于新能源车的电池、电机等零件的成本较高,因此所需的维修和维护费用也相对高于普通车,从而无法提升新能源车的市场竞争力。
4.公众环保意识淡薄
公众环保意识是衡量一个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在新能源推广工作中发现,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明显有所增加。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当前我国公众的整体环保意识仍就偏低,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有待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薄弱,给新能源车的推广带来一定程度的难度,因此唯有全面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才能有效促进新能源车的市场培育。
二、新能源车潜在的商机
1.抢占汽车零件及车内装饰市场份额
部分国家电网企业已经积极响应了政府的号召,鼓励推广使用新能源车,并为此投资了资金来建设新能源车和更改项目。在此基础上,部分特定地区建造了大型充电桩,用来配合未来新能源车的使用,保证了新能源车的快速充电和置换电瓶。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新能源车的数量也逐渐有所增加,一些公司及民营企业都已嗅到了一丝商机,纷纷采取行动抢占新能源车的车内装饰及汽车零件的市场份额。新能源车的车内装饰及零件作为一块新市场,在市场中有着巨大的潜在商机。
2.多种行业的复苏
随着新能源车鼓励政策的实施,许多有关汽车的小型、民营企业都跃跃欲试,想通过新能源车的推广使用及时抢占一份先机,拓宽其销售渠道。同时,伴随着新能源车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也为一些相关新能源车维修及维护人员带来就业机会,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新能源车的维修和维护的技术含量较高,如,发动机舱的维修、电动机的维修、电力储存等,使得一般普通车的维修人员难以有效开展维修工作,因此促进了相关的维修知识培训行业的产生。
3.促进环保理念的实施
普通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氧化氮以及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其他一些固体颗粒,尤其是含铅的汽油,对人体及生态环境的危害更大。近年来,新能源车随着政府的鼓励逐渐被公众所接受,因此销量正在逐步增加。众所周知,电的消耗是不产生污染生态环境的有害气体,就算新能源车所消耗的电量转换成发电厂排放的污染物,除去部分微粒物和硫外,产生的其他污染物较少,再加上发电厂多处于人烟稀少的地区,且排放物经过多道程序的降解,极大程度上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排放量。新能源车的推广使用,降低了人们对石油资源日渐枯竭的担心,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新能源车推广应用的对策建议
1.加强新能源车的推广宣传力度
推广宣传工作是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认识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以下为加强新能源车的推广宣传提供的部分建议。(1)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在电视、报纸、微博、互联网等媒体上大力对新能源车的低污染、低消耗等方面进行宣传。(2)组织相关活动,并邀请业内人士对新能源汽车的综合成本,进行全面分析和解读,让公众逐渐了解到新能源车的环保优势。(3)加大对相关企业的宣传引导,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促进企业对最新研究形势的了解,创新研发出高质量的能源车。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新能源车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新能源车推广使用工作中,要按照统筹兼顾、综合布局的原则,构建新能源车充电服务网络,并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科学合理地建设与之配套的标准化、现代化、规模化的电能供应保障设施,为新能源车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确保新能源车推广工作的合理开展。
3.加大新能源车人才培养
与传统车相比,新能源车是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车辆,其在动力及驱动方面都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因此所需的管理及技术人才的缺口很大。企业应顺应发展规律引进一批相关人才,提高企业新兴产业的认知。其次,相关单位积极开展市场调研,针对这一新兴的产业,组织企业的管理及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培养出符合新能源车所需的人才。
4.出台相关新能源车补贴政策
为促进新能源车的推广工作,可实施相关的新能源车补贴政策,补贴额度可依据续航里程有所调整。相关补贴政策的实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新能源车因保质过期而面临高价维护和维修费用的尴尬问题,从而提升新能源车的市场竞争力。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不难发现新能源车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积极推广和使用新能源车。但是,在实际的新能源推广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影响了新能源车的发展。唯有不断加强新能源车的推广宣传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新能源车人才培养及出台相关新能源车补贴政策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促进新能源车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巍平.推广新能源车的应用分析[J].电力与能源,2013,34(6):655-656.
[2] 冬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相关政策及趋势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15(1):19-23.
汽车企业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受到企业自身的现状特征,如企业规模、传统车的份额以及企业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企业需要将自身状况、生存与经济利益、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整合,在结果并不确定的风险条件下做出决策,并且还需要在政府政策与行业竞合关系的生态环境下,根据市场与对手的反馈信息,进行不断的动态调整。通过初步的研究调研发现,对于现阶段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项目,影响企业决策最主要的因素是基于资源的,即企业规模和发展阶段,以及企业在传统汽车产业上的发展趋势。而对于社会责任与跨期的回报问题,则是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早期阶段影响较小的因素,但将在项目起步之后对企业的决策起到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早期起步阶段汽车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策略可以概括为三大类:
1.先锋型新能源汽车策略。采用先锋型策略的企业一般是本身就在新能源动力方面起步较早且具有研发优势,或是较早地就将企业发展的战略重心放在发展新能源汽车项目之上,力图通过新能源汽车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2.联盟型新能源汽车策略。采用与中央政府企业或地方企业结盟的方式,主要依赖于能源企业和动力研究机构获得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而依靠自身的传统汽车的基础和生产平台优势,实现稳步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战略。
3.保障型新能源汽车策略。采用较为稳妥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一方面保证在该领域有所进展,另一方面战略的重心仍然放在传统动力汽车的发展和扩张策略,以实现短期发展与长期发展的合理结合,并有效控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风险。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加深,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能源的使用也在不断的扩大,为了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和能源的开发利用,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新能源电力开发,风能和太阳能是现如今最优潜力的电力新能源,也是使用比较广泛的能源。
1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相关内容
1.1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性质
新能源电力系统具有不可储存性、不稳定性和不可约束性。新能源中,风能和太阳能的发电频率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受外界的干扰比较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大规模的新能源电力接入到电网中才能使电力系统趋于平衡,稳定发电。
1.2大规模新能源电力发展的现状
能源的紧缺是世界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关注能源紧缺、关注新能源发展和治理能源污染也是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和研究的主要问题。面对现今社会的发展形势,只有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才能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新能源的开发实现智能化电网是我国进行大规模新能源电力发展的需要。解决新能源的电力的消耗问题和系能源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问题是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实现高效利用的途径之一。大规模电力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系能源电力系统的电源结构不够完善的,不能适应新能源系统不稳定的特点,另一方面是开发新能源的投入成本比较高,但是利用率却比较低缺乏经济性。
2提高大规模系能源电力安全高雄啊利用率的方法
2.1发电技术的应用
新能源的发电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能源的使用率,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进行保护。新能源发电的过程中,设备的投入比较大但是发电机的容量通常比较小,这样对能量的转换效率就比较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对能源发电的原理进一步的研究、创新,采用先进的发电技术和设备进行发电才能减少相关的成本和费用,使新能源发电系统的经济性有所提高。新能源发电系统具有随机性的特点,这种随机性在控制上很难把握,给新能源电力的使用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只有不断的改进技术,完善新能源的使用,改进发电功率的分配政策才能提高功率的控制水准。在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抵用方面,其很容易受到电网的干扰,电压的耐受能力不高,这样电网的安全性受到了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充分的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特点和性质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
2.2优化电网结构,创新输电的方式
优化电网结构,使大部分的电源满足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发展要求是对能够有效的提高新能源的电力安全高效的使用率而服务的。在方案上要采取多元化的解决方案,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利用电网实现多种能源的利用。对能源储存方面的控制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能量的平衡。输电方式的革新有利于提高电网的输电能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3加强电网的安全防御工作
新能源系统的使用要符合发展的要求,尽量在运行的过程中减少问题的出现,保障新能源电力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这就需要加强电网控制和安全防御的工作。电网输送率提高的前提是做好电网的有效控制和安全防御工作,突破电网的输送极限,为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带来积极的徐进作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计算机科学技术遍及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当中,电力行业也需要注入计算机技术的能量。电网的建设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电网的建设过程中计算机信息量越来越大,需要的数据越来越多。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加入,使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的稳定、有利于各方面对电力系统的控制同时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防御指数。
2.4提高能源储存率
能源的消纳问题是大规模新能源电力发展的重要问题,只有有效的进行就地消纳才能使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消纳能力有所提高,从而加强对电力系统的控制。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相对稳定性。能源储存技术的革新是解决平抑问题的关键。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受到干扰的时候,能够充分的发挥能源储存技术的优势,控制能量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3新能源电力系统基本问题的解决
3.1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协调问题
新能源系统具有再生性和可操作性,也同样具有延迟性。传统的电力能源系统是多中电力系统的相互配合完成电力的输送,新能源电力系统也需要建立多个系统的相互协作来实现互补和协调控制。
3.2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保障方法
以风能和太阳能为核心的能源是新能源电力的主要来源。这种能源系统常常是在人烟荒芜的的地区进行,地点的分布上没有统一性和规律性。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发展和研究时间还比较短,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种种问题和故障,甚至造成瘫痪,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对新能源电力喜用的安全问题进行保障。新能源电力系统安全性的构建主要在与对系统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系统排查,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建立一整套安全、有效的质量监控系统和设计检查方案,在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进行报告和检修。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