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班级团建计划范文

班级团建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班级团建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班级团建计划

第1篇:班级团建计划范文

1.树立了“专业纽带・品牌中心”集团化办学理念

“专业纽带”建立办学内联机制。“品牌中心”明确办学价值取向:一是实现优势互补,品牌学校对接品牌企业;二是建立质量标准,教育渗透品牌技术标准,提高育人质量;三是发挥品牌效应,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辐射。

2.提出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论”

该理论为实现集团化办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对策思路。

3.创建了“联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充分发挥了集团办学优势,扩大了“校企行”三方互通的覆盖面,为开展多边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条件。实践证明,该模式有效促进了行业企业岗位技术标准和用人标准与学校教育标准的对接,推动了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升级的同步发展。

本研究始于2007年9月,提出了“专业纽带・品牌中心”的集团办学理念,研究探索了集团“集约化”管理模式和“融合式”发展机制,并设计了与之适配的“平台化”运作办法。

一、探索构建集团“集约化”管理模式

项目组提出“整体建构”原则,从“价值观”和“方法论”两个维度,“组织架构”“制度保障”“平台构建”三个角度探索管理模式,促进形成集团集约发展长效运行机制。

(一)以公益为原则,架构形成“政校行企”多方联合办学机制

集团秉承职业教育公益性原则,在尊重集团成员单位各自独立主体价值的基础上坚持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以“促进教产协同发展,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共同价值取向,架构形成多方联动育人体系。

(二)以制度为主线,着力创建集团共建共享保障机制

加强顶层设计,研究设计整体行动框架。集团在历时两年的筹建期中,经过调研论证,研究制订了集团办学实施方案,并以此为纲领,编制集团发展规划及系列管理办法。在制度保障下,通过“师资员工培训”“实训基地建设”“集团年会”等多种工作方式,开辟畅通、稳定的合作渠道,保障集团办学规范有序发展。

(三)以平台为载体,有效构建集团长效发展运行机制

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开发集团网站,构建成员单位之间信息即时交流、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

遴选应用中心,建设“工学融合”实训平台。采取政校企多方投资办法,在成员学校中选拔建设培训基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遴选建立“发那科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形成优质资源共享机制。

此外,集团还统筹构建了课程开发平台、师资培养平台等,促进形成集约发展长效运行机制。

二、探索集团“融合式”发展机制

集团以专业为纽带确立明晰的利益协调与共享机制,建立“融合式”发展机制(如下图所示):企业通过四进(进学校、进实训室、进教材、进头脑),扩大影响、推广技术,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并进行人才储备投资。学校通过引入优质技术资源,促进专业与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政府通过统筹协调,集合社会优质资源办学,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集团融合式发展机制图

(一)专业融合产业――“工学融合”实训平台

以先进的技术引领专业前瞻发展。集团依托企业技术力量统筹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学校据此形成专业动态调整策略,做好专业发展规划。政校企多方投资,按照品牌技术标准和品牌教育标准建设“工学融合”实训平台。现已建成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4个、培训基地8个。基地建设经过严格科学论证,融合“学、产、研、培、训、赛”功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二)课程融合岗位能力――“职业化”课程开发平台

集团引进企业标准,逐步开发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发那科公司牵头组织编写“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系列教材,适用于学校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及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发行后深受欢迎,两年内发行量逾万。

(三)师资培训融合职业标准――“FANUC认证”师资培养平台

集团通过“FANUC数控系统认证工程师”培训计划,建立“双师”培养质量标准,整合校企资源、提高培养质量。培训由校企共商制订项目,采取学校与企业按模块分阶段负责培训、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轮流执教的工学融合培训模式。目前培训工作已开展15期,覆盖65所学校。

(四)人才培养融合职业标准――“联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集团利用自身优势,基于校企深度合作创建了“联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订单“渠道广”,集团统筹安排,将成员企业用工计划分配给相应成员学校,促进招工与招生相结合。二是培养“双元制”,组建冠名班,校企协商共同为班级量身定制专业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实现人才共育。三是评价“多元化”,将行业企业评价和学校评价有机结合。

该研究成果提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论”:“方向”“模式”和“路径”。“方向”是指引,坚持教育公益性,引领集团办学健康发展。“模式”是依托,坚持“集约化”管理,保障集团办学规范发展。“路径”是方法,坚持“融合式”发展,促进集团办学内涵发展。该理论为项目组开展集团化办学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思路。设计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研究制订《江苏・发那科数控职业教育集团办学实施方案》及系列配套方案,破解了集团化办学中普遍存在的缺乏有效管理机制和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的难题。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开展“校企合作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研究与实践”“职业学校‘教学工场’实习平台建设研究”等相关项目研究19项,结题12项,获得省级优秀研究成果奖5项,研究成果《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全文转载。建设了品牌专业和品牌课程(见下表):

集团专业与课程建设成果一览表

第2篇:班级团建计划范文

学校要举行拔河比赛了,我们班第一轮抽到的对手班级是七班,七班有几个重量级的人物,实力比较强,所以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我班同学时,有的同学就在下面小声嘟哝说:“反正也赢不了,走走过场呗”等我将上场的同学挑选之后,一个同学竟说:“老师,我不参加。”我说:“为什么?”“明知是输,我不想上去丢人。”听了以后,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知道,我们是学区班,学生成绩不是很好,平时得到表扬的机会也不是很多,很多孩子身上缺乏敢于进取的自信心,一次拔河比赛的输赢也许不很重要,但如果让这样的情绪蔓延下去,这样的班级一定是涣散的、缺乏斗志的,在这样的集体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一定是不战而败的逃兵,我不能让我的学生成为这样的逃兵,我一定要利用这次集体活动,给孩子们好好地上一课。于是,我让不愿参加的同学说说我们为什么一定会输,他说:“这不明摆着嘛,你看他们班的ⅹⅹⅹ、ⅹⅹⅹ个子那么大,又那么胖,ⅹⅹⅹ特爱打篮球,有劲着呢。”我反问同学们:“你们也这样认为吗?”有的同学就说:“干嘛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咱们班个大的人也不少呀,再说,拔河比赛是集体的较量,只有团结起来,劲往一处使,才能取胜。你怎么就断定咱们班赢不了了。”他的话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我趁热打铁说:“这位同学说的太好了,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咱们同学齐心协力,科学的安排好位置,我相信咱们一定能赢的。他们班大个多,咱们班吨位重,再加上咱们的啦啦队到时候把口号喊齐了,把大家的劲聚在一起,我就不信咱赢不了七班。”大多数同学的劲已经鼓起来了,但那个同学仍然不愿参加,我也没有勉强他。

开始比赛了,七班的同学摩拳擦掌,势在必得,我班的同学也信心百倍,不甘落后,啦啦队的同学更是严阵以对,哨声一响两边的同学都在奋力拼搏,啦啦队的女同学更是几乎喊破了嗓子,红色布条不停地在两队中间移动,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我知道,这时候,双方的力量都已到了极限,现在拼的就是毅力,靠的就是耐力,我不断地喊着:“坚持,坚持!”,终于,红色的布条移过了地上的白线,我们班赢了,我们终于拿下了第一局,要换场地了,那个刚才不愿上场的同学找到我说:“老师,下一局让我上吧。”我开玩笑说:“不怕当败将了。”他不好意思地笑着说:“老师,你觉得咱们还会输吗?”我说:“那就看你的了。”果然在第二局的比赛中,我们班一鼓作气拿下了七班,进入到冠亚军的决赛中。我们这一次的对手是实验班二班,他们班的同学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事事领先,从不服输。

说心里话,我也有点担心,但看同学们,他们的信心已经被刚才的胜利鼓得足足的,我知道,胜利应该是属于他们的。果然在和二班的比赛中,我们班的同学克服了疲惫的身体状况,带着满满的自信又一次创造了奇迹,捧回了冠军的奖状。那一刻,孩子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我知道,对于他们来说,赢得的不仅是比赛,更是心理,是曾经失去的自信,是敢于拼搏的勇气。

第3篇:班级团建计划范文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班级建设;“五自”教育;特色文化

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咨询的一种形式。团体,即超过两个人的人群。我们一出生,就生活在团体中。学校里的每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团体。因此在班级建设当中我们也可以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去塑造班级成员的良好个性品质,规范班级成员的行为,增强班级凝聚力。心理咨询的最终目的是助人自助,那么,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所运用的团体辅导,其目的就是助学生自我成长。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理论学习发现,学生在发现学习中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行为模式比在接受学习中习得的东西要难忘得多。因此,笔者认为,在学校的班级管理和建设当中,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利用团体心理辅导,打造以“品德自育,为人自强,学习自主,交往自律,生活自理”为核心的“五自”教育班级特色文化。

一、利用团体心理辅导“望闻问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无论多么优秀的班级都存在其不足之处。为了对班级的问题和毛病听诊把脉,班主任和班委可以采取团体心理辅导的办法,开展一次讨论,各抒己见,找出班级问题之所在,并进行记录,选取最严重、最亟须马上解决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分析,并商讨解决办法,利用团体活动或者主题班会等方式对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即物理文化环境或精神文化环境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和解决。如此一一解决,循序渐进,不断矫正,让每个学生在自我剖析与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将班级建设为一个自我教育与发现学习的平台和场所,打造出“五自”育人特色,即班级学生达到品德自育,为人自强,学习自主,交往自律,生活自理。

二、利用团体心理辅导,构筑良好的班级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曾说:“请给我十几个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在我的特殊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之中,我随便拿出一个来,都可以训练他成为任何一种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的。”虽说,他太过武断,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人所在的环境对其个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环境造就人的例证。

因此,班级的人文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要达到“五自”育人的目的,各班需要通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为班级成员创造互助环境,使班级成为学生学会合作、交往、学习以及生存的场所。

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可分为班级的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班级的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相辅相成。良好的物理环境,包括整齐的桌椅,干净的教室,五彩的装饰,是班级良好精神环境的载体,是整个班级良好学风、班风以及班纪的体现。而班级的精神环境,也就是班级的凝聚力、班风、班纪以及班级成员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则是促使学生不断提升自我,不断建设班集体的潜在驱动力。

笔者认为在班级成立之初,可以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名字滚雪球”的方式互相认识、沟通理解,通过小组风采展示的方式增强竞争合作意识,通过“同舟共济”等活动明白团结互助的作用,增强班级凝聚力。活动组织者必须引导学生在活动和体验当中,不断表达自己的感想以及收获,并总结和归纳这些活动对大家的启示。另外,利用团体活动调动班级成员建设班级物理环境,将每一次活动收获的启发感想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张贴于教室的门、窗和墙上,装扮教室的同时,打造特有的班级教室文化。

三、利用团体心理辅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潜能,形成“五自”教育目标

积极潜能,即大家常说的“正能量”――那些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发展,走向幸福和美德的心理品质。班级就是一个团体。学生到这个团体里,不仅要学习知识和技能,更要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要激发学生积极的心理潜能,就是要塑造和磨炼学生身上那些有利于自身发展和成长,有利于自己感受快乐和幸福的心理品质。

在团体活动中,可以利用“优点大轰炸”“你比我画”“你说我猜”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悦纳自己,学会欣赏他人;学会合作沟通,学会与人相处,学会体谅他人;学会自强不息,学会坚持不懈;学会知足常乐,学会感受幸福。还可以利用“说出真心话”“我有困难要解决”等方式引导学生真诚待人,学会尊敬,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求助,学会助人,进而营造出一个平等和谐,不以分数论英雄,充满爱和欢乐的班集体。

总之,在班级建设中,管理者和班级成员可利用团体心理辅导分析、发现并解决班级存在的问题,进而建设有利于学生自我成长的“五自”班级特色文化,以集体的力量去感染班级成员,激发其积极心理潜能,实现“五自”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第4篇:班级团建计划范文

关键词:管理;学习平台;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257-02

我们集团创办于2000年,集团设五个办学点,总园、两个分部、两个分园,就集团整个班子人员的配备上说是不足的,从各园所处的地理位置而言,也给整个集团的管理带来了难度。但回顾走过的十年办园之路,集团始终处于良性发展,这得益于幼儿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力争做到每一个人都把本职工作做到位、尽到职,形成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的局面,以精心的态度、精细的过程、精品的成果促进幼儿园发展。

一、制定工作目标,确立教职工的信念体系

自我管理是教育管理的国际化发展趋势,而强化目标管理是自我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在集团发展过程中,我们制订了集团发展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近期目标是在昆山市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中期目标是建成“争一流,有特色”的质量效益型名园,长期目标是把幼儿园办成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幼儿园。各幼儿园根据集团目标,制订出适合本园发展的奋斗目标、岗位责任目标和任期目标。总目标通过层层分解,使集团内部部门和个人目标与集团目标融为一体。在达成目标过程中,强化了集团成员的参与意识,凝聚了集团各方面的力量。这样,不仅使集团的管理形成网络连结,使资源得到共享,优化集团的人才、物资、资金,从而使它有条不紊地运作。

二、细化工作要求,规范教职工的日常行为

为了使工作要求层层落实,我们首先从制度上入手,修订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并统一思想认识,严格大胆管理,让老师们明确了哪些事情该做、如何做,哪些事情不该做、为何不做,统一标准尺度,在公平、公正的平台上工作,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其次,是以环节为突破口,分解、细化并落实具体的工作要求。为了能让教职工充分理解和知道日常工作的每一个具体要求,并能真正贯彻落实,我们在每一个要求落实之前,会引导教职工积极参与到相关的讨论中,把问题抛给教职工,再让教职工通过讨论后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落实教师“六认真工作要求——活动准备”的这个环节上,我们就经历了集团教师共同讨论、梳理记录、形成细则、学习解读并付诸行动的过程,让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并落实。第三,明确职责,细化到人。对幼儿园精细化管理而言,我们必须明确每个岗位的职和责,让大家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我们的安全工作就是如此:首先强化教职工的安全卫生意识,每年与每一位教职工签定好安全卫生工作责任书;其次把每块场地、每个教育用具、每个电器的安检卫生责任包干到人,每个责任人做到经常检查,做好记录,及时整改,防患在先;第三,实行安全报告制度,各岗位各司其职,加强巡视,发现问题、隐患,逐级上报,不得拖延。这样使幼儿园呈现每个人有具体任务,每个岗位有人值守,每项任务有人完成,每处障碍有人排除,每条信息有人反馈。

三、浸透人文关怀,激发教职工的生命激情

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必须注重情感投入,想教职工所想,急教职工所急。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生病住院,集团领导一定会关心,为此我们还制定了一些人性化的制度。如每位教职工每月享受四小时的零星假,每学期享受一天病假,同时考虑到现在的教职工大多为独生子女,亲戚不多,尤其是当亲属中有人离世时,教职工往往有请假的想法或要求,为此我们除国家规定的直系亲属离世享受三天丧假外,夫妻双方的长辈或同辈离世享受一天丧假,解决了教职工的困难,减少了经济损失。集团领导还经常与教工交流、谈心,了解教工的实际情况,尊重教工自我成长的需求,激发教工的成就动机,帮助每一位教工在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起点上获得成功。工会还积极组织健身活动和富有特色的节日活动,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让教职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对待工作、生活,努力创设一种信任人、尊重人的气氛,激发了教职工的归属感,引感共鸣,凝聚出奋发向上的情感力。

四、搭建学习平台,关注教职工的专业发展。

第5篇:班级团建计划范文

关键词: 集团化办学;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试点;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7)03-0009-04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规模和质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一方面面临着就业压力增大的困难,另一方面又面临着高技术高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因此,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就落在了“提升院校服务社会需求能力”上。如何对接产业、联合行业、合作企业协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院校服务社会需求能力是高职院校一直以来努力探索并积极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集团化办学给职业院校指出了一个新的路径。

一、依托职教集团深化产教融合的思路与方法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文件出台,《决定》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c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同年,全国职教会议召开,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校企合作已是职业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也是高职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而真正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途径就是产教融合,产教融合也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保障,是职业教育的最高目标。为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融合的良好状态,近年来提出了“集团化办学”这一概念,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出台,各省市也相应制定了具体的集团化办学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根本途径与保障,那就是推进集团化办学,推进产教融合、强化协同育人,这也是突出职教特色,提升服务社会需求能力的根本手段,也是落实《决定》精神的重要保障。

早在2012年,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启动了“湖北汽车职业教育集团”和“十堰现代制造与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的申报和筹建工作,并于2013年得到十堰市政府和省教育厅批准,同意我院牵头组建职教集团,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职教育品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目前,2个职业教育集团以机械行业、汽车产业为依托,以专业链与产业链的融合为纽带,合作大型国企东风公司等企业达300余家,合作本科、高职、中职学校40余所,协会商会及相关事业单位等10余家,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等多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校企定向合作等几种相对稳定的办学模式,为校企协同育人、推进产教融合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依托职教集团深化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学院在原有的“双园融合”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集团成员单位各自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搭建行业、企业、学校等合作平台,积极与汽车、电商、中小型企业等行业协会和企业对接,以教学与生产协同为基础,以产教融合为目的,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实践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几种典型模式。

1. 校企定向合作模式(订单班模式)

该模式由学院与企业直接合作开办冠名订单班,校企联合定向培养。企业结合实际需求,对学院在校学生通过考核选拔(选拔时间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不等)组建订单班。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除学习本专业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外,还要学习部分企业订制的技能操作、职业素养等课程。企业技术骨干等参与教学及管理过程,学生毕业后可留在企业就业。

学院先后与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深圳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湖北海龙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合作,机电工程系与东风精铸有限公司联合培养,电子工程系与中国联通公司联合开办等。目前以东风本田班、深圳东风班、海龙专汽班等冠名的订单班达十余个,人数达当年在校生十分之一之多。

2. 校企共建合作模式(共建专业模式)

该模式是由学院和企业以共建专业的形式开展合作:学院提供教学场地、师资等教学资源;企业提供核心课程包和实习就业单位等教学和社会资源。培养过程中企业全程参与教育教学及学生管理,配合学院共同做好课程、师资、基地等专业内涵建设。学生毕业后进入相应企业就业。

目前,学院已经与东风公司总部、中航世纪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开展合作,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专业开展联合培养、共建共享模式合作。在为企业提供适用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同时,带动了相应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校企共建促进了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

3. 校校融通合作模式(中-高-本衔接模式)

校校融合模式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指导,以湖北汽车服务职教集团为平台,以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为目标,以“服务区域经济”和构建学习型社会为突破,在集团内,贯通中职-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衔接,延伸职业教育层级;建立“学习-就业-再学习”的培养培训通道,探索校际学分互认、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互认和转换等合作模式。

2013年,湖北省启动了中高职一体化培养工作,2年来,学院分别与十堰市职业技术(集团)学校等中职学校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15个专业领域开展联合培养,培养人数达1000余人;2015年,湖北省又启动了普通本科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试点工作,学院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文理学院等3所本科院校开展合作,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3个专业“3+2”联合培养。双方学校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录取学校完成所修课程,成绩合格即可进入高一级层学校接受培养。打破了高职学生的学历“天花板”。

4. 政校联合培养模式

一直以来,“服务地方经济,助推产业升级”是学院的办学理念,在专业设置方面,重点围绕十堰市“汽车城、武当山、丹江水”三张名片,设置了汽车类、旅游类、环境类等专业群,并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等方面配合行业、企业需求,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适用人才。

2015年,为配合十堰市“3331”人才工程的实施,培养一批本乡本土留得住、用得上、能致富的新型农民大学生。学院配合市委人才办通过单独招生考试的方式,选拔农村基层干部和优秀青年接受专科层次学历教育,专业为我院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培养过程由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十堰市科技学校共同承担,两年制全脱产方式培养,学习期满经考试合格的,颁发国家承认的普通高等学校专科(高职)毕业证书。学员在学习期间参加相应职业资格和技能认定考试合格的,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和技能资格证书。目前“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已实施2年,招收学员400余人。项目的实施既满足了十堰市新农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也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解决了实际需求。同时,开创了政府和学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也为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5. 系企共建共享模式(系企一体化模式)

引企入校、入系是湖北工业职院“双园融合”办学模式的一个重要载体,系企一体共建共享模式更是学院在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过程中探索出的一条集团化办学之路。通过引入校企合作密切、生产效益好、社会声誉高的企业入驻校园、入驻教学系,与教学系共建专业,共育人才,共享人才红利,从而实现系企一体、共同发展的目的。

学院所在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为保护生态,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的实现,2009年学院将十堰山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引入环境工程系,通过组建教师研发团队、系企双方“互聘互用”等系企一体化建设,加速了系企深度融合,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了产教融合。

为推进教学改革,学院在新校区建设之初就按照“双园融合”办学模式改革的总体要求,将艺术设计系专业教师开办的具备法人资质的广告公司、艺术开发公司、装饰工程公司等引驻校园,企业与艺术设计系形成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教师将自己的公司作为生产性课堂教学基地,公司直接从市场承揽工程项目,以生产性项目为载体,以柔性化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里学习、工作(参与项目),参与教师高层次、原创性设计活动。教师既是老师又是师傅,公司既是课堂又与市场直接接轨。师徒之间课内外零距离教学,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工程项目的实施高度融合,形成了特具特色的“市场、公司、课堂”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同时,利用学校和企业的紧密结合优势,将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专业应用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视为三个关键元素,渗透到各门课程中,每门课程都体现这三种元素,但侧重点不同,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三种关键元素的水平得到整体循环提高,最终达到艺术设计专业群所要求的综合素养(即“整体滚动递进式”人才培B模式)。

6. 国际合作模式(中德SGAVE项目模式)

中德汽车职业教育合作项目(SGAVE)是教育部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德国五大汽车制造商(保时捷、宝马、奔驰、奥迪及大众)携手我国高职院校联合启动的“中德汽车机电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合作项目”。我院于2012年经教育部专家考察评估,以较高分数顺利入围,2012年9月开始组建“中德实验班”,目前已连续开展四年。

“中德实验班”每年在新生中通过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选拔不超过30人组建班级,整个培养过程采取小班教学、工学交替、双证结合。三年中3次分别进入德国五大车企4S店进行为期2周、3周、半年的工学交替培养,通过终期考核的学生除获得毕业证书外,还可获得由德国手工业协会颁发的技能证书。专门化的教学团队、专门化的教学计划、专门化的教学区域、专门化的任务工单、专门化的管理制度,以及“剥洋葱”式课程体系设置,“一引、二导”(“任务引领、工单引导、问题导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德国在汽车领域雄厚的技术和经验储备,共同培育了适应我国国情、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机电技术技能人才。

三、依托职教集团推进产教融合的优势与瓶颈

湖北工业职院在集团化办学的探索中,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了原有“双园融合”办学模式中“双园”的范围,丰富了校企合作形式,推进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进一步融合。同时,在探索实践中也发现依托职教集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集团对话沟通机制有利于产教深度融合

湖北汽车服务职业教育集团实行了双理事长制,分别由东风公司领导和学院院长担任。组建之初,集团就确立了以“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助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为宗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机制为重点,以专业(产业)建设与发展为纽带,着力为湖北经济建设,特别是为汽车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成立以来,双理事长多次召开座谈会沟通研讨集团发展事宜,并组织成员单位对南京、杭州、嘉欣、武汉、天津、北京、台湾等地的职业院校、职教集团、汽车类企业进行走访、考察和调研。通过与企业领导广泛交流和研讨,双方在技术研究和合作、教师挂职锻炼和企业专家讲课、企业人才培训和学生实习实训、优秀毕业生推荐和优先招聘录用毕业生等方面达成了诸多的共识。有效的沟通对话机制使得集团成员学校与相应产业、行业、企业之间建立了专业共建、人才共育的合作办学模式,促进了产教深度融合。

2. 有利于职教资源的统筹共建共享

湖北汽车服务职教集团成员单位覆盖湖北“汽车走廊”沿线的中高职及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为更好的服务汽车产业发展,集团针对“汽车走廊”沿线不同的企业类型,结合中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统筹了专业布局。如十堰市的职业院校,确定了紧密围绕国际商用车之都的建设与发展规划专业布局,在办好现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了汽车营销与服务、新能源汽车技术等新兴专业,逐步优化了专业布局,最大限度的满足产业发展对高端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满足湖北汽车产业链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同时,同一专业大类下的不同院校之间,在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资源共建共享。

3. 有利于校企双方补齐“短板”,提高效能

第6篇:班级团建计划范文

一、学生社团活动的缘起与发展

学生社团是学生在自愿基础上自主构建、自主管理和自我发展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它有别于以往由教师主导成立的各种兴趣活动小组或学习小组,是学生按照社团章程、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成立的有计划活动的组织,是学生自己的组织。学生社团活动,也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我校学生社团活动的雏形,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如文学、音乐、体育类。90年代得到一定的发展。2000年后,文学社等一些学科类社团保持活动,原有的集邮、摄影协会等兴趣类社团逐渐瘫痪。近年来,追求个性的学生数量激增,学生社团活动又再兴起,为了满足他们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要求,学校鼓励学生社团的发展,做到成熟一个就组建一个。

到了2009年9月,我校全面实施学案制课堂教学改革,10月出台《学生社团建设方案(讨论稿)》,成立了学生社团活动指导中心(由政教处、教导处、校团委人员组成,简称指导中心),引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以此培育学校特色、激发办学活力、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内涵发展。从此翻开了学生社团建设的新篇章,清泉文学社、影视制作、天文观测、话剧、舞蹈等十几个社团纷纷注册,形成了从社团组建申请、登记、活动、评价、展示等一系列管理制度。2010年9月再修订完善了《高明一中学生社团建设管理方案》,到10月底,我校注册在案的学生社团31个,参加的学生近1200人,形成了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的氛围。

二、学生社团活动的运作与管理

1 学生社团的成立与运作

(1)学生社团的组建:学生社团应由2名以上的同学发起,最初成员人数不少于10名,起草章程。章程包括社团名称、宗旨、活动内容与形式、会员的权利和义务、组织机构、经费来源及管理和其它应说明的事项。

(2)成立申请报告交到指导中心,提交时间为每学期前两个月,在期限以外提交的申请材料,将推到下一学期进行审批。

(3)审批流程:指导中心在十日之内对提交的申请材料审核并存档。申请材料审查合格后,将邀请社团主要负责人答辩。通过审批的新社团将公示于学校公告栏,并成为“试运行社团”,没有通过审核的不能开展活动。

(4)学生社团成立所需申请材料有:

《学生社团申请成立登记表》、社团章程、社团可行性分析报告、主要发起人的基本资料、主要发起人所在班级证明、社团成立最初会员登记表、社团指导老师资料、组建后三个月以上的活动计划。

(5)学生社团成立注意事项:社团发起人、参与人均为学校在籍学生;社团的宗旨、活动范围、内容要符合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校规校纪等规定和要求;社团名称应简单明了,名副其实,等等。

(6)社团的活动:各社团要按计划活动,每次活动要填写活动记录。指导中心定期召开负责人例会,以便了解各社团的活动情况并给以协调。学期结束要总结并有评估检查,评出优秀社团。

(7)活动时间与场所:每周保证两次(周二、三、四的第8节活动课或课后,周六下午),其余活动时间自行安排。活动场所立足校内,走向社会、深入社区的活动要提前申报。

2 学生社团的管理

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倡高一级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人人参与社团活动;高二级学生作为社团活动的骨干适当参与活动;高三级学生作为社团活动的顾问少量参与并指导活动。政教处、校团委负责学生管理和社团日常活动的协调,教导处负责指导老师的配备和协调,总务处提供活动场室、器材等后勤保障,各部门分工协作。实施《高明一中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建立明确、科学的管理体制。每个社团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有社团牌子,有基本器材,每位社员有社团证,每个社团配有指导教师。

三、学生社团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1 学生社团建设的存在问题。

(1)社团存在的现实意义和潜在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认同。虽然中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与校本课程建设、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但从家长到教师、从学校到社会,各个层面的认识不尽一致,学校在社团经费投入、场地使用、活动时间和指导教师聘用等方面有待完善。(2)社团的评价和激励体系仍需进一步加强。(3)社团发展的物质保障和专业支持状况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社团通过成员交纳费用维持开支,有的依靠社会赞助,自筹资金的能力和渠道的有限且不稳定,专业指导教师难找。

2 对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1)要解放思想。教育局提“双轨并行”,意思是要一手抓课堂教学,一手抓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这两者没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不能认为搞学生社团和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会耽误学习时间,分散师生精力,影响教学质量。但这个指导思想还有待深入贯彻落实到所有教育者心中。(2)要协调关系。社团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社团的管理大权“旁落”学生。还要协调好课业负担、班主任(科任老师)班级成绩、家长追求孩子学习成绩与社团活动的关系。(3)要高瞻远瞩。学生社团活动是一种很有特色的课程资源,能否把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并由各社团的社长和指导教师共同撰写课程纲要,把学校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通过学生社团加以传承,上升为校本课程和办校特色。

第7篇:班级团建计划范文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高校;大学生;社团

[作者简介]冼季夏,广西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讲师,硕士,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G45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8―0123―03

高校学生社团是在校大学生依照共同兴趣、爱好和特长,在自愿的基础上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组织。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所高校平均都有学生社团四五十个,60%以上的在校学生属于一个或几个社团,而90%以上的大学生参加过由社团举办的某种活动。这说明近年来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社团的数量和参加人数都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既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战略抉择。

一、完全学分制的实施为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完全学分制实际上就是学分制,是在选课制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以学分计量、以选课制为基础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完全学分制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打破了高校教学管理的呆板格局。

(一)人力资源更加丰富,有利于促进学生社团大发展

在影响学生社团发展的众多资源当中,人力资源是其发展的核心资源。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社团长期以来存在人力资源流失严重的现象,影响了社团的深入发展。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课外活动时间和更加宽泛的活动空间,自由度大大增加。而学生社团是以大学生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特长、信念、或自身需要为基础而自发成立的志愿型群体,具有群众基础广泛、自主活动、组织结构松散等特点,必将吸引着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其中。如此一来,社团的人力资源将更加丰富,有利于促进学生社团大发展。

(二)社团种类和数量剧增。有利于促进社团文化大繁荣

完全学分制下,学生加入社团的热情高涨,必然会催生更多种类和数量的社团组织。学生社团将由最初单一的兴趣爱好型,转变成融兴趣、学习、科研、社会服务等为一体的多样化类型。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还出现网络社团增多、跨校活动增多、与社会联系增多等新情况和新趋势。这些转变将直接使社团活动变得丰富多彩,有利于促进社团文化的大繁荣。

二、完全学分制的实施为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带来了新挑战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硬件条件跟不上实际发展的要求

目前,许多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主要是靠收取会员的会费,学校在这方面投入极其有限;多数社团没有相对固定的办公场所和活动场地;指导教师的工作待遇没有很好解决,指导工作难以深入。这些情况说明,高校对社团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并没有相应提高,学生社团发展的硬件条件无法满足学分制下学生社团规模化、多样化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社团育人功能亟待开发

学分制下,学生的组合由以班级为单位的单一形式,逐渐转变为以教学内容为单位的班级、以住宿为单位的宿舍同时并存的复合型模式。学生课余活动由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的方式逐步转向以兴趣爱好为单位的社团组织。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学生社团已经日渐凸显成为大学生重要的第二课堂,它的育人功能亟待开发。

1.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学分制的推行,一方面在提高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管和约束,容易使学生思想松弛,组织纪律涣散。另一方面,学分制崇尚学生个性的发展,容易导致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滋生功利主义思想。学分制下,班级成员在时间与空间上具有一定的离散性、流动性,班级弹性增加,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呈非紧密状态,传统意义上的班级观念弱化,使得德育工作要以班级、团支部为载体难以实现。学生社团可依托多样化的活动,融入和渗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有别于传统的说教、灌输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大学生更容易接受,因此,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亟需开发。

2.素质教育功能。学分制下,广大同学加入社团组织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他们加入社团不仅仅因为学生社团是成员共同兴趣、爱好的栖息地,更因为学生社团是一个素质拓展的重要阵地。各类学生社团的活动涵盖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内容,社团活动的广泛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广阔的舞台。因此,学生社团的素质教育功能有待挖掘。

3.辅助专业学习功能。学分制下,学生按规定修满学分即可毕业,而所学的科目只要及格就可以取得学分。因此,部分同学会滋生“不求高分,但求及格”的功利主义思想,在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不深、不精、不透的现象。学生社团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寓教于乐,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并在实践中扩展所学知识的外延。尤其是理论类型和学术类型的社团,在辅助专业学习这方面的功能更应当充分开发。

4.社会化功能。社会化是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社会性的过程。学生社团社会化是社团与社会相互作用中,社团成员参与社会生活,不断认识、学习和适应社会,按照社会发展需要去履行一定角色和不断完善自己的社会性,社团在功用与运作等方面接受并作用于社会、不断创新社会文化的过程。学分制下,学生在选择专业、课程、进程、教师等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尤其是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更加渴望走出校园,接触社会。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取得社会工作经验,加快自己的社会化进程。学生社团要以服务会员就业创业能力的提高、促进会员社会化进程为己任,充分发挥其社会化功能。

三、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一)树立阵地意识,促进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最大化、最优化

学生社团是创新和深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是传承和培育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有力抓手,更是学生自我实现和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指出:在新形势下,各地各高校要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培育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

完全学分制下,大学生可支配的学习时间更加灵活、充裕。以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为目的、在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自发组成的社团组织将对大学生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学生社团将成为与班级、寝室同等重要的学生聚集区。高校应树立阵地意识,进一步明确学分制下学生社团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及功能,加大对高校学生社团的投入。一方面要加大对学生社团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改善社团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努力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团组织具体指导、各部门共同关心的“四位一体”管理格局,促进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最大化、最优化。

(二)把学生党建、团建工作延伸到学生社团.强化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学分制下,原来的行政班级概念已经逐步淡化,以班级为基本单元和主要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收到理想效果。作为拥有极高人气的自治组织,学生社团应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高校应把学生党建、团建工作手臂延伸到学生社团。在社团自愿自发的基础上,选择条件成熟的学生社团,尤其是理论型、学习型的社团中率先建立党、团组织,以便更好地指导社团开展活动,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同时,也扩大党建、团建工作的辐射力,使社团建设与党建、团建相得益彰。把学生党建、团建工作手臂延伸到学生社团,在重视成员综合素质拓展的同时,不放松社团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不失为发挥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有效措施。

(三)宏观指导,自主活动。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社团的素质教育功能

社团活动为大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实践平台。完全学分制下,学生对学习的自主选择度大、灵活性强,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加强对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充分发挥社团的素质教育功能是高校社团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社团作为一种群众性的组织,管理规范的约束力过强,会扼杀学生社团的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学生社团缺乏创造力、想象力;约束力弱,又不利于学生社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学生社团的管理要坚持“宏观指导,自主活动”,才能达到导向性与自主性相统一、约束力和扩张力相和谐。“宏观指导”主要体现新社团审批时把好关,一要制订完善的《社团章程》,确保社团发展方向;二要避免重复建设;三是要帮助社团做好短期和长期规划。“自主活动”是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主管理社团的内部具体事务,如社团筹建、机构设置、负责人产生、管理制度、活动具体内容的设计等,给学生自主发挥聪明才智的空间。一方面,这能充分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育特色社团,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充分发挥社团素质教育的功能。

(四)大力发展学术科技型社团,强化社团辅助、深化专业学习的功能

第一课堂是高校向大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主阵地,而学生社团为共同关注某个知识点和领域的大学生们提供了无拘无束的学术交流空间和实践探索的平台,这就是学生社团辅助、深化专业学习功能的具体表现。在完全学分制的条件下,高校学生社团更应充分利用大学丰富的教育资源,发挥科研优势,走专业性发展的道路,大力发展学术科技型社团,满足学生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为加强学术型社团的师资力量,高校应组织有关部门与学术型学生社团结成共建“对子”,配备专业指导老师,从经费上支持,从专业角度重点加强指导,以提升社团学术氛围和学术水平。

(五)立足校园,面向社会,拓宽社团活动的渠道和发展空间。强化社团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功能

高校学生社团要敢于突破社团内部或校内自我封闭的循环,立足校内,面向社会。一是要开放社团的运行机制,主动吸引社会资源以及通过开展有偿服务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实现经费来源社会化。二是充分挖掘丰富的社会资源,到社会上寻求与自身社团性质相应的社会团体成为社团的共建单位,或聘请名家或专门行家担任社团顾问、导师,迅速提升社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三是要加强与其他高校学生社团之间的联系、交流与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四是要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使学生社团走向社会,加速社团社会化。

完全学分制的实施,使高校学生社团受到越来越多的大学关注,社团活动已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研究、引导和建设,使学生社团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郭军.浅析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与建设[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3).

[2]叶怀凡.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德育工作创新[J].道德教育研究,2007,(6).

第8篇:班级团建计划范文

开展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并积极探索学校团建工作特点,走出了一条适合学校团建工作的新路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开展学生各项活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现将我校本年度共青团工作总结如下:

一、 加强团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探索民主、科学的管理方法,制定了《值周班值周制度》。

本学年,将继续贯彻学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从养成教育入手,努力探索民主、科学的管理办法,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使学校的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特制定《值周班值周制度》。

值周班制度,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一种形式。通过值周班级学生的群体管理,促进良好的校风校貌的形成;通过值周班级学生的文明示范,促进全校学生文明素质的提高。值周班级学生,通过校内服务劳动,增强爱校的集体观念,增强劳动意识和培养劳动习惯。

并且我们在原有常规检查制度的基础上,广泛征求班主任意见,重新修订《卫生检查制度》、《午休纪律检查制度》、《宣传检查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各种检查制度。

制度的效力关键在于实施,我们的检查结果力争一天一公布,一周一小结,一月一汇总,记入班主任考核。对于每天检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并进行通报批评。

校团委班子自身建设。团委成员要加强学习及与兄弟学校的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每周定期召开团委班子会和班干部会议,通报上周出现的主要问题,研究整改措施,布置本周主要工作。

二、 发挥团员带头作用,积极开展团员先进性活动,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团员素质。

加强团前教育,严把团员入口关,发展团员走上规范化轨道。为了保证团组织的先进性,针对部分团员入团前后思想行为的极大反差现象,校团委严把新团员入口关,对于团校团前班学员,需经个人自荐、班级团支部、班主任、年级组层层推荐,经团委审核后主动向团委提出入团申请,并向全校公示,合格者填写入团志愿书光荣加入共青团。通过坚持不懈的理论教育,富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使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首先通过中学生团校和学生宣传栏,指导学生学习团的有关知识,明确团员青年的先进性和拥有的权利、应尽的义务,让团员在学校生活中起到带头作用,在学校各项活动中,身先士卒,给全体同学树立榜样。团委有组织地开展“学生成长伙伴制”互助活动,使广大学生认识到了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增强了团组织的凝聚力。

三、 配合学校活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1、 常规性开展系列仪式教育。坚持升旗仪式及国旗下讲话活动,进一步规范升国旗仪式,夯实广大团员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感。隆重举行组织新团员宣誓仪式,并举行纪念“五四”运动联欢活动、母亲节、“做一个有道德人”等征文活动。

2、 加强民主法制、心理健康教育。在广大团员青年中积极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提高明辨是非的判断力。积极开展青少年网络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和树立良好的网络文明意识和行为。教育学生“珍惜生命、远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第9篇:班级团建计划范文

一些团的基础工作,还带领全体团员青年开展多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和政治思想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立志成才。现将一年的学习、工作述职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1、本人作为*******员又作为团的基层干部,政治思想上与上级领导保持一致,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严格履行团员义务,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

团员青年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校教师中,不管是理论学习或业务能力,处处带头做好表率,能正确处理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崇扬奉献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

2、本人在任职期间处处为人师表,办事坚持原则,带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深入学生与学生相互交流思想,了解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关心团员青年,指导各班团支部

开展团的各项活动,教育培养一批优秀学生团干部,抓典型、树榜样,以榜样促进步。

3、本人平时勤勉自励,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学习积极进取,倡导求实精神。不管是对学生教育的系列活动和团的自身建设中,总以踏实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精神

来推动学校团的工作。常常思考学校团工作如何开展,如何提高团干部和自身工作能力,如何在原工作基础上有所创新等问题,力争在团的岗位上做出成绩。同时还向兄弟学校学

习团工作经验,总结阶段性工作,积累经验,为学校团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扎实基础。

二、踏实认真工作,积极努力创新

本人在任职期间,能针对教育方针和教育工作重点,利用团市委、中心校的文件精神,找准学校团工作的着力点,朝阳读书计划,青年志愿者活动以及社团建设、社区实践活

动等,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一学期来通过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组织团员青年办板报,入团宣誓,召开主题班会,召开主题团日活动,举行校园文明倡议、九一八勿忘国耻签字等等,通过活动来激

发学生们的热情,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为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倡导良好的校园精神文明氛围,校团支部结合学生特点以组织学生成长

“五个一工程”系列活动为核心,广泛开展各项活动。其中有师生篮球比赛、社区岗位竞赛、我心目中的英雄征文、校园歌手大赛、班徽设计比赛,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班级

大合唱;同时,我们学校团总支在重大节日都安排征文活动,象教师节的“教师颂”征文活动、国庆节的“我感受社区或祖国的变化”征文活动、母亲节的“感恩的心”。学生们踊

跃参与,涌现了一批具有一定潜质的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发现自我,增强班级凝聚力。

3、注重社会实践活动,认为只有实践才能指导我们团工作。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拓展视野,增长才干。充分利用教育局、中心校的学生社区实践活动精神,学

校课外活动基地建设,在假期前或双休日制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计划,分期分批带领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社区,组织学生进行社会社区调查活动,进行社会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

果,社会反映较好。

4、促进学校社团建设,校团支部发动宣传,提高认识,营造氛围,开展了学校社团建设工作。我们从强化社团建设意识入手,加强宣传和沟通,通过不同层面上的会议,使学

生尤其是团员自觉参加,我校共成立了8个社团,有650多名学生自愿参加各种社团,参加统一组织的活动,活动培养了学生特长,丰富了校园生活,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5、成立学生会。学校团总支牵头,成立了程戈庄初中学生会。学生会分成各职能小组,各负其责,参与学校管理,效果明显。

6、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我们校团支部开展每周信箱、心理热线咨询活动,真正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做好对来访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并做好咨询辅导记录。进行“三生”心理辅导座谈会。帮助

学生正确面对挫折,自强上进,积极进取。同时,利用各种机会,举行了初一部分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较好。

三、正视工作不足,努力迎头赶上

总结是为了吸取教训,计划是为了更好的未来。本人任职期间,能根据上级团委和中心校的指示要求做了一些工作,如果有成绩,则应归于上级团委领导及学校领导支持和帮

助。如果有工作上的失误和不足,主要是自己主观上存在的一些认识和工作上经验问题,主要存在的有:

1、虽对团工作有满腔热情,但遇复杂事情时,没有注意工作方式、方法,而往往事与愿违,主要是急于求成。

2、对校团的基础性工作抓得较好,注重务实精神,但在对外宣传,工作力度不够,宣传我们是缺陷。

3、随着学生视野的开阔,社会环境的变化,自己的工作水平和知识面待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