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骨折康复护理指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骨颈骨折;术前护理;康复训练
作者单位:037100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人民医院骨科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科收治的48例患者,男21例,女27例;年龄57~83岁。其中摔伤32例,车祸11例,坠落伤3例,其他2例。伤前伴高血压15例,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8例,心脏病3例,糖尿病4例。6例合并有其他部位损伤。术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2例,肾功能不全1例。入院时有褥疮1例。
1.2 治疗方法及结果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伤肢皮牵引或骨牵引,其中经牵引3~5 d后行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32例,行髋关节置换术12例,因不能耐受麻醉刺激行保守治疗4例,给予牵引、脱水、激素、止血、抗感染治疗。本组所有病例出院后随访2年半,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后功能满意,内固定术后的骨折基本愈合,关节活动基本正常。其中1例因慢性多脏器衰竭死亡。
2 护理体会
股骨颈骨折对老年人身体打击较大,加之骨折后的长期卧床又加重了多脏器机能衰退,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护理人员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患者、不同时期做有针对性的护理和康复指导,并加强与医生、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才能保证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特点进行护理,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接受此类手术的患者,多见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卧床时间长,很难恢复正常的骨结构,所以患者心理负担较重。这种焦急的情绪不利于正常医疗和机体的康复。所以护理人员既要重视生理与心理的相互关系,也要重视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我们要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实践表明,接受心理护理后的患者,92%的患者精神愉快,病程缩短,病情愈后较好。
2.1.2 术前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术前排便训练,嘱患者在床上训练使用大、小便器,避免术后发生尿潴留或便秘,训练腹式呼吸及肌肉收缩,使患者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配合好手术治疗。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术后除进行常规的护理和观察外,需特别注意观察患肢末端血运、温度及水肿情况,足背搏动强度,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老年人髋部损伤后活动极为不便,需有一定时间卧床,因而易发生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及下肢静脉炎等合并症[1]。因此,鼓励咳嗽和深呼吸,注意排痰。已安管者,应注意无菌操作。患者大便时,由2名护士协助进行,一名摆放便器,另一名抬高患肢及臂部,动作应轻稳,保证术后髋关节正确位置。
2.2.2 患肢固定护理 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常规卧硬板床10~14 d,采用牵引法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并足穿“丁”字鞋,防止后脱位。抬高患肢15~30°,以便静脉回流,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1周内屈髋不能超过60°,2~3周后可坐卧位但屈髋不能超过90°,避免关节过度内收或前屈防止发生脱位。
2.2.3 增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2.2.4 并发症的护理 因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创伤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加之手术的双重刺激,使机体的抗病能力进一步下降,很容易出现并发症。
2.3 功能康复护理
2.3.1 术后回病房平卧,头偏向一侧。患肢抬高,呈外展位。麻醉清醒后,即可主动或被动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肌。
2.3.2 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术后第1天从最简单的动作开始训练,包括深呼吸、上肢外展、扩胸,上身可抬起45°,由被动运动开始,逐步过渡到小关节的主动运动。第2天可做收缩股四头肌训练,先做健侧练习,再移向患侧;此后不断增加下肢伸展,足跖屈,背屈,趾关节伸屈运动,防止关节僵直。
3 出院指导
患者术后14 d可拆线,观察1~2 d后若无不适可出院。由于术后恢复期较长,应给予详细出院指导。护士应使患者及家属了解髋关节脱位时出现的症状,如异常疼痛、肢体短缩畸形等,并教会患者在家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如继续进行屈髋锻炼扶拐行走,术后3个月患肢可逐渐负重,由双拐单拐弃拐,但必须避免屈患髋下蹲,不要盘腿。嘱咐患者补充钙质,多食用牛奶及奶制品,豆类等含钙较多的食品。多晒太阳以增加骨密度。帮助患者戒烟,少饮酒。继续加强功能锻炼,介绍加强体育锻炼方法,增强体质,防止再跌倒发生骨折。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须复查。术后1年到医院取内固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脊髓损伤;围手术期;整体化护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b)-080-02
脊柱骨折多因高处坠落、跌伤及车祸伤等暴力导致,骨折治疗的目的是椎管减压、神经松解、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并为损伤的神经或脊髓提供一个良好的恢复机会[1]。由于胸腰椎骨折病人需长期卧床,痛苦大、并发症多、心理压力也大,因此,围手术期护理和术后康复指导对巩固手术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伤残率及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7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7岁(23~62岁)。按骨折部位分类,胸椎骨折4例,腰椎骨折13例;按骨折类型分类,爆裂骨折7例,压缩骨折8例,陈旧性骨折2例;按神经损伤情况分类,截瘫3例,有神经症状11例,单纯疼痛而无神经症状3例。其中14例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 3例经前路减压内固定术。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胸腰椎骨折后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尤其是截瘫或偏瘫的患者。对疾病治疗前景悲观,对手术存在一定的顾虑,对术后的康复缺乏足够的信心,因此,术前适当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我们除了对新住院的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病室环境,作息制度,陪住制度,探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外,还要向患者简单介绍该疾病的概况,向病人介绍成功病例,以减少病人的恐惧感,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及决心。手术前一天详细向患者介绍手术目的、大致时间、麻醉方式,安慰患者配合备皮、灌肠、导尿等术前准备,消除患者的手术顾虑,树立恢复的信心。
2.2 常规训练
为了适应术后长时间卧床以及术后能尽早拔除尿管,术前鼓励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教会患者一些简单的生活技巧,同时鼓励患者进行呼吸系统的训练,以增加肺活量,鼓励患者排痰,防止由于长时间的卧床造成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呼吸训练方法:用鼻缓慢深吸气,然后由嘴慢慢呼出,如此反复,每日2次,每次30~40个。
3 术后护理
3.1 生命体征的观察
术后当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常规应用心电监测,低流量吸氧,术后6 h内禁饮食,去枕平卧位。术后第2天根据患者情况按医生要求停止监测及吸氧。
3.2 神经系统的观察
仔细观察四肢的感觉、运动、麻醉平面的变化以及反射功能的恢复情况,同术前作比较并详细记录。
3.3 伤口引流的观察
严密观察引流是否通畅,以及引流的颜色、性状和量,如术后1 h内引流血量超过200 ml,且血压不能维持在正常水平,应及时请示医生进行处理,并酌情减小负压引流的负压;如引流的颜色为淡黄色,引流量增多且主诉头痛恶心等疑为脑脊液漏者,采取头低脚高位,并夹闭引流管,伤口加压并静脉给予生理盐水以缓解头痛症状[2]。
3.4 术后疼痛的处理
手术后由于伤口及麻醉的恢复以及引流管的留置和腰围的佩带,病人会感到不同程度的疼痛。首先我们要让病人及家属知道疼痛是必然的,不要有心理压力;然后配合医生应用镇痛泵或止痛药,并保持病室环境的安静。
3.5 神经根的水肿和粘连
术后常规给予20%甘露醇250 ml加地塞米松5 mg静脉输注,2次/d以减轻神经根水肿及脊髓的再灌注损伤。应用甘露醇期间应监测血压并定期复查电解质,以防止术后入量不足及电解质失衡[2]。
4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4.1褥疮
有肢体瘫痪的患者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易并发褥疮,应用腰围或支具的患者也可能出现局部受压现象。①常规术后6 h开始水平位翻身,并按摩腰骶部等易发部位;②并保持床整,翻身时腰部垫一中单,滚动式翻身,这样可减少身体的摩擦,防止剪切力[3];③对于瘫痪的肢体尽量保持功能位,平卧位时,膝关节下垫圆枕呈屈曲30°位,每2 h翻身一次。
4.2肺部并发症
①常规每2 h翻身一次,并协助拍背咳痰,即嘱病人深吸气后用力咳嗽,将痰咳至咽部后再用力咳出;②帮助病人进行口腔护理,以减少口腔黏膜干燥;③每日嘱病人进行深呼吸训练,2次/d,30~40个/次,这样可增大膈肌力量,增加肺泡通气量,减少气道阻力;④痰不易咳出时,应用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
4.3 泌尿系感染和结石
留置尿管期间每日用0.5%碘伏溶液擦洗尿道口,及时更换尿袋;嘱病人多引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 500 ml时,可机械冲洗作用;定期进行尿常规监测,长期留置尿管病人每周更换尿管一次,并严格执行无菌原则;经常变换,饮食清淡,防止结石的发生[3]。
4.4 腹胀及便秘
由于卧床后排便姿势改变,加之神经损伤患者术后肠蠕动减弱,排便力量减低,患者容易出现便秘。①鼓励病人平卧时松开腰围,并顺时针按摩腹部,按摩方向从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2次/d,每次20 min;②发生便秘时,可口服缓泻剂,使用肛塞剂;③饮食调整:嘱病人多饮水,吃正常进食后可进食粗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或香蕉、蜂蜜等食物,以增加肠蠕动。本组病例中有15例在卧床期间应用了缓泻剂。
4.5 下肢深静脉血栓
由于长时间卧床及手术中腹部血管受压,神经损伤后血流缓慢以及血液黏稠度增加引起[2]。①鼓励病人麻醉清醒后尽早进行双下肢的背伸运动;②有条件者术后6 h可给予足底静脉泵的治疗,以促进血液循环;③必要时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本组病例未发生下肢血栓。
5 术后功能训练及康复
5.1 术后0~7 d功能训练及康复
5.1.1教会病人进行双下肢的伸肌和屈肌的锻炼:①伸肌锻炼:病人仰卧位,伸直膝关节,用力行足背屈动作,坚持5~10 s后再放松,两替为一组。开始时每次做10~20组,每日2~3次,逐渐增加锻炼次数。②屈肌训练,仰卧位,膝关节伸直,行足跖屈训练,每日2~3次,开始时每次做10~20次,逐渐增加锻炼次数。
5.1.2 教会病人进行肘关节及腕关节的训练:病人曲伸肘关节,旋转腕关节,防止关节僵硬。
5.1.3 深呼吸训练:每日2次,每次30~40个。
5.1.4 扩胸运动:每日2次,每次10~20个。
5.2 术后7~20 d督促病人继续之前的训练,在此基础上指导病人进行综合下肢肌肉的训练:仰卧位,行伸屈髋、膝关节活动,两替反复进行,锻炼时注意足跟不要离开床面。每日2~3次, 开始时每次10~20次,以后逐渐递增。
5.3 术后21 d及出院后
5.3.1督促病人继续之前的训练。
5.3.2.指导病人进行腰背肌及腹肌的训练。①教会病人“五点支撑”法:仰卧位,头、双肘和双足跟为支点,使病人的腰背部尽量悬空;②“小燕飞”:俯卧位,腹部支撑,双上肢、双下肢及头部尽量后伸[4]。
5.3.3指导病人进行腹肌训练:病人取仰卧位,屈膝,将双手放于头后交叉,腹部用力,使腰部贴床,并保持此动作5~10 s左右。告诉病人以上训练每日进行2~3次,每次持续5~10 s,然后放松休息5~10 s,再重复上述动作,如此反复5~10个为一组,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训练数量和次数,以腰部肌肉无明显酸痛为适度。
5.3.4对于截瘫病人,每日给病人进行瘫痪肢体的被动活动2次,每次30 min,活动时尽量达到全关节的最大范围,应用电刺激,足底静脉泵等辅助治疗对瘫痪肢体的肌肉进行被动收缩或脚下垫木墩,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及足下垂的发生[5],同时还要教会病人家属进行被动活动的方法和时间,讲明康复对于脊柱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性。
6 小结
脊柱骨折病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使患者丧失了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还会继发其他系统的并发症,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及术后康复是阻止脊髓继发损伤、防止并发症并恢复肢体功能的重要方面,因此,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将可能发生的病残率降到最低限度,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我们应用整体护理的工作程序,系统的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并对可能发生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软组织及血管栓塞性疾病等并发症采取了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护理,成功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此外,早期的功能训练可以预防肌肉萎缩,为以后的康复创造了条件;良好的护理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及保护病人不受进一步的继发损害,使病人早日重返工作岗位或自理生活,降低医疗费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东升,王伯珉,任卫国.AF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J].中国骨伤杂志,2000,3(13):163.
[2]唐天驷.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进展[J].中华外科杂志,1995, 11(6): 327.
[3]王金凤,赵玉贵.骨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64.
[4]马玉敏,黄杰,赖承秀.脊柱骨折病人的护理[J].现代护理杂志,2004,8(6):38.
关键词:综合康复护理;创伤性肘关节僵硬;围术期
肘关节骨折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但由于其解剖结构特点,上下关节面弧度较大,骨折愈合后极易发生僵硬的现象[1],导致肘关节功能障碍,给生活质量形成严重影响。我们将综合康复护理应用到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患者围术期中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5例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35~73岁,平均(58.19±10.27)岁;肱骨踝间骨折5例,肱骨外踝骨折6例,肱骨内踝骨折3例,肱骨上踝骨折2例,肱骨下端骨折4例,尺骨鹰嘴骨折5例,尺骨近端骨折6例,尺桡骨骨折2例;受伤距本次手术时间3个月~2年,平均(1.08±0.52)年。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36~72岁,平均(57.93±10.49)岁;肱骨踝间骨折4例,肱骨外踝骨折5例,肱骨内踝骨折6例,肱骨上踝骨折2例,肱骨下端骨折3例,尺骨鹰嘴骨折6例,尺骨近端骨折3例,尺桡骨骨折3例;受伤距本次手术时间4个月~2年,平均(1.12±0.61)年。所有患者骨折经手术治疗后已达临床愈合,肘关节活动度均≤60°,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经功能锻炼和物理治疗等保守治疗措施后疗效欠佳,排除合并心、肺、肾功能障碍及恶性肿瘤患者,家属及患者对本次分析均知晓同意,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切开松解术。对照组围术期实行常规护理包括严密观察病情,做好日常基础护理,回答患者及家偬岢龅囊苫笪侍獾取9鄄熳樵诙哉兆榈幕础上采用综合康复护理:①心理康复护理:与患者进行沟通,评估其的心理状态,并根据其性格、生活背景等情况制定个体化心理护理措施,如对预后缺乏信心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以鼓励和安慰为主,以使患者树立对治疗的信心,而对预后过分乐观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客观的向家属或患者讲解手术风险;与家属进行沟通,指导家属多陪伴和关心患者,使患者充分的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动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根据获得的情况实行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对疼痛明显的患者,护理人员指导其通过听音乐和观看喜爱的电视剧等方式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促进对护理工作的配合。②术后早期康复护理 患者麻药退去且完全清醒的情况下,检查患者患肢运动感觉,了解有无屈伸功能及神经损伤;嘱患者行握拳、松拳锻炼,以促进体液的回流,减轻肿胀;术后第1~2 d,指导患肢离开创面,慢慢上举,若患者感到困难无力,则嘱其做2~3次深呼吸后再进行上举,当患者上举完成后,护理人员给予其语言鼓励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当患者能主动完成前屈和上举动作后,指导其加做肩后伸、肩水平外展、内收等动作。③术后中期康复护理:术后第3~4 d开始,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行肘关节屈伸活动练习,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行3~5次/d;指导患者做伸直肘关节练习,若在伸直过程中,患者痛感强烈,则让其休息片刻,后鼓励患者行主动伸直训练,2~3次/d。④恢复期康复护理:指导患者逐渐增加伸屈活动范围和时间,每次运动结束后使用冰袋敷20~30 min,以防止关节内出血造成粘连;切口拆线后,鼓励患者行日常生活中免负重项目训练,如梳头、吃饭等。⑤出院后康复护理:做好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指导,告知坚持进行患侧肘关节锻炼的意义,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嘱患者勿盲目锻炼,并按时随访。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为护理前、后肘关节活动度,采用ROM评分[2]于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进行判定,得分越高代表活动度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由SPSS 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护理前肘关节活动度得分无明显差别,观察组护理后肘关节活动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肘关节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功能要求较高,受创后极易引起肘关节活动范围减少,约10%~15%的患者会发生创伤性肘关节僵硬[3]。松解术是针对保守治疗无效的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但患者术后存在急性复发性肘关节僵硬、神经损伤、异位骨化等多种并发症[4],给治疗效果和术后恢复都形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做好该类患者的护理工作,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组资料中的两组患者一组行常规护理,另一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护理,经比较显示以行综合康复护理的一组护理后肘关节旋前旋后和屈曲得分更高。肘关节功能锻炼的基本原则为逐步牵开挛缩与粘连的纤维组织[5],但肘关节松解术患者术后常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难以较好的配合功能锻炼的完成。综合康复护理的实施,护理人员从术前开始便积极的对患者实行心理康复护理,让患者对疾病和治疗形成正确的认识,并充分的感受到来自亲情和护理人员的关心,有效的树立起对治疗的信心。同时护理人员根据术后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合理的进行功能锻炼,且在患者难以完成某个动作时给予鼓励,并让患者根据自身感受逐步适当的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从而最大限度的修复肘关节功能,使肌肉耐受力得以明显增加,故关节活动度更好。因此,综合康复护理是改善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患者临床疗效的有效方式,值得在临床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富兰.康复护理干预在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中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1):2968-2969.
[2]罗运彬,罗雪华.中药熏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4,7(9):129-135.
[3]张玲,曾珍,邓明月.肘关节僵硬镜下松解术后的综合康复护理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1):109-111.
关键词:髌骨骨折;康复护理;临床应用;效果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都可以引起髌骨骨折,该病好发于20~50岁,以男性居多[1]。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原则是对患肢内固定,恢复关节表面平滑,活动膝关节,恢复患肢关节功能。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康复护理以加快患者恢复健康为目的,对患者并发症预防、功能锻炼等方面的护理和指导[2]。现搜集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接收的髌骨骨折44例患者,对其康复护理的应用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接收的髌骨骨折44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共22例,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13例、9例,平均年龄是(40.14±1.28)岁,年龄21~52岁,5例粉碎骨折,17例横骨折,7例陈旧骨折,15例新鲜骨折。乙组共22例,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12例、10例,平均年龄是(40.15±1.29)岁,年龄22~53岁,6例粉碎骨折,16例横骨折,5例陈旧骨折,17例新鲜骨折。甲组和乙组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乙组22例实施常规护理,对甲组22例实施康复护理。①对患者患肢远端活动度、痛触觉、血循环、伤口敷料、温度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给主治医生,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②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和蔼、亲切的态度和言语对患者给予鼓励及安慰,告知患者术后疼痛是正常现象,应当与临床护理密切配合,减轻由于疼痛造成的心理压力及负担,减少对患者体温、呼吸等体征的影响。针对疼痛较剧烈的患者,应用止痛药物。③教会患者正确的股四头肌锻炼方法,指导患者进行收缩运动。将膝关节伸屈,动作应缓慢进行,3min~5min/次,3次/d。教会患者正确的肌肉等长锻炼方法,预防肌肉萎缩,指导患者进行收缩练习,对胭绳肌和股四头肌分别进行收缩,10s/次,3次/d,15min/次。④协助患者进行关节功能康复训练。训练于术后3w实施,以膝关节屈伸为主。患者坐在训练床床边,小腿自然下垂,主动的进行膝部屈伸活动,根据患者身体恢复和体质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被动活动,活动角度以60°~90°为宜。4w后,按照患者恢复情况加大运动强度,协助患者进行负重行走练习。负重以先轻后重为主要原则。对体质较弱的患者,进行扶拐步行训练,如屈膝、下蹲等。⑤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应当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年龄和病情等合理增加运动的强度、幅度,防止训练中出现摔伤等。每天运动后协助患者采取较为舒适的,使用软枕垫在患肢下方,注意休息。
护理后,对甲组和乙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并对比。观察甲组和乙组患者是否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组织粘连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并对比。
1.3疗效标准差:80分,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120°,能够完全伸直,疼痛消失。以良、优作为膝关节功能优良率。
1.4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甲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45%,其中1例差,5例良,16例优。乙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1.82%,其中4例差,7例良,11例优。甲组临床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髌骨骨折是指在间接暴利或直接暴力下,患者关节内出现大量积血,髌骨局部疼痛、肿胀,膝关节自主伸直受限,并伴有膝关节周围皮肤擦伤,皮下有淤斑,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可出现膝关节剧烈疼痛,骨擦感明显,骨折移位。早期患者常并发挤压综合征、创伤性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和血管神经损伤等疾病[3]。后期患者可出现骨折不连接、骨折愈合畸形和膝关节僵直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长生活均有极大影响。减少关节粘连、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实现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对维护患者身体健康、促进身体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康复护理是一种促进患者身体恢复的新型护理模式,广泛的应用于骨科临床护理中,并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4]。有研究表明,对该病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对加快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优良率可达90%以上[5,6]。在本文研究中,对甲组实施康复护理,对乙组实施常规护理。甲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45%,乙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1.82%,甲组明显高于乙组,表明康复护理对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甲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09%,乙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73%,甲组明显低于乙组,表明康复护理对减少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结果与相关研究一致。
综上分析,康复护理对髌骨骨折的效果较好,且功能恢复良好、并发少,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立.髌骨骨折83例术后康复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1):55-56.
[2]潘晓英.髌骨骨折的规范化与个性化护理[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6(21):41-42.
[3]黎泰菊.髌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22(12):58-59.
[4]邱泽安.髌骨骨折83例术后康复护理[J].当代医学,2012,19(22):51-5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7月30例肱骨骨折术后患者,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大小不等,平均年龄50岁。
1.2护理方法
按照精心设计好的精细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康复护理,三个月后查看患者的具体康复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1.2.1术前康复护理
(1)在术前同患者交谈,介绍肱骨骨折手术的一般情况和康复效果,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避免患者因缺乏相关知识而导致的紧张、焦虑和恐惧情绪,从而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以及术后的康复治疗。
(2)向患者讲解术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让患者了解康复护理的常识。同时,向患者详细介绍肱骨骨折的方法和细节,让患者清楚注意事项,以便在之后的术后康复护理中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1.2.2术后康复护理
(1)在患者的术后1-10天,派医护人员随时关注患者状况,安置好患者,将床头抬高,将患臂用枕头垫起,放置好肘关节和肩关节的位置,具体标准为:肩关节置于前屈外展位,肘关节屈90度。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观察患者是否有术后麻醉消失,患部异常疼痛的现象,对有此现象的患者使用止痛剂,缓解疼痛感。对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如患者起身应当帮忙扶起,患者如厕应当给予帮助。在患者身体有知觉之后,应对患者患部手臂进行手指和手心的按摩活动,保证患者手臂其他位置血液畅通。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患臂肩部肌肉等长收缩运动、腕关节和肘关节的运动,就具体操作方法为:患臂侧手握拳,伸指及肱二头肌的等长收缩,减轻手部水肿,握拳以8s左右为一次,10次为一组,每天坚持20组左右,情况好转,可增加练习量。
(2)在术后10-25天,开始练习肩部活动,如肩部前后屈伸活动。具体操作方法为:护理人员站在患者身后,一手固定患者肩部,一手托住肘关节,以一定幅度轻微活动,重复5-10次为一组,每天坚持5-8组。在这一过程中,禁止患者患臂外展,以造成二度骨折。也可以教患者健臂扶住床架,身体下弯进行自我锻炼,以辅助治疗。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要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
(3)术后25-50天,在没有不良反应的前提下,指导患者进行全面关节练习。如身体向前弯曲,使患臂在重力作用下下垂;患臂前后摆动后左右摆动。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阶段,患者运动量仍不宜过大,以每次50-80下即可,运动的幅度以患者自身情况而定,以无不适感为佳。在这一阶段后期,患者可以用健全的手臂托住患臂,放松肩关节,还可进行缓慢的下蹲运动,让肩部跟随身体运动而得到活动。在无不适感之后,可由健全的手臂将患臂向外推送,以达到矫正之目的。此阶段是患者恢复的关键阶段,在此过程中,会有患者担心动作过大导致再次骨折的问题,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的疏导和动作的纠正,以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4)术后50-90天,在第三阶段活动顺利完成之后,可让患者进行刷牙、洗脸等日常生活训练。
1.2.3出院指导
(1)运动指导
鉴于患者的住院时间不长,患臂并没有完全康复,不宜进行负荷较大的运动,在出院后,患者应坚持康复训练,巩固治疗效果。
(2)饮食指导
在饮食方面,应当注意相关营养元素的摄入,在骨头愈合期,需要大量钙质,适时补充钙元素。不宜饮酒、抽烟等。
(3)生活指导
注意休息,保持生活的规律性。
2.结果
经过为期3个月的护理,本次治疗30例患者中,肩部、肘部关节能正常活动的有28人,恢复了正常的身体机能。康复率达到95%。
3.讨论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198-01
近年来,随着手术及内固定物的进步,对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多主张手术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16-71岁,平均35.6岁;闭合性损伤27例,开放性损伤11例。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Ⅰ型14例,Ⅱ型14例,Ⅲ型2例,Ⅳ型2例,Ⅴ型3例,Ⅵ型3例。
1.2 治疗方法 病人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手术时间一般为伤后5h至8d内进行。
2 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3年,所有患者骨折均解剖复位,骨折未出现移位、塌陷,疗效评定按照EWALD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90-100分32例,80-89分6例。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因胫骨平台骨折多见于青壮年,因此,骨折的恢复,功能的恢复,外观的不畸形,都直接影响到病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受伤后,病人往往焦急不安,思想负担较人,对愈后顾虑大。因此术前应为病人做耐心细致的解释,详细说明手术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病人的理解及配合,在生活中给予关心、理解与安慰,消除护患之间的隔阂,使病人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2]。
3.1.2 患肢妥善固定,并适当抬高 固定措施可选石膏托或胫骨结节骨牵引,患肢注意保暖,防止微血管收缩影响血供;闭合性骨折宜肿胀减轻后手术,一般为伤后5-10d。
3.1.3 膝部肿胀处理 本组6例受伤后膝部肿胀明显,给予25%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并加抗生素应用,同时抬高患肢,5d后水肿明显消退。
3.1.4 术前功能锻炼 患者取仰卧位,主动下压膝关节,保持大腿肌肉收缩状态5s,放松5s,每组10-20次,4-5组/d。为术后顺利完成康复计划打好基础[3]。
3.1.5 加强合并症的处理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创伤大,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合并症,加强营养,使其尽快耐受手术。
3.2 术后护理
3.2.1 一般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与切口出血量。胫骨平台手术创伤大、切口长且在关节附近,术后易出血,应予心电图监护仪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变化。还需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感觉、运动、疼痛等情况,注意有无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一旦发现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2.2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术后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供,皮肤感觉,疼痛等情况。由于手术创伤,长时间卧床及患肢制动等因素,患者血液黏稠度变高,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既指导家属从踝关节向膝关节挤压腓肠肌,使肌肉处于被动活动状态,促进血液回流。同时使用速避凝2050-4100u皮下注射,1次/d,共3d。
3.2.3 护理 患膝弹力绷带适度加压,保持膝关节屈曲5°或伸直0°,抬高患肢20°,膝下垫软枕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严禁肢体外旋[4]。
3.3 康复护理
3.3.1 早期康复护理 麻醉消失后即主动行踝关节的背伸跖屈,环转足趾的屈伸,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每次活动用力至最大程度,坚持5-10s后放松,每天活动3-4次,每次3-5min,以达到有轻微肌肉酸痛、疲乏感为宜,同时为患者作肌肉按摩。锻炼时先慢后快,逐渐增加活动范围直至120o,以患者能耐受不影响下次锻炼为准[5]。一般术后3-5d即可逐步进行无痛的主动屈伸患膝,亦可在CPM机辅助下进行患膝的被动锻炼。
3.3.2 中期康复护理 手术后8-21d,在早期康复护理的基础上,鼓励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力量训练,即平卧位主动收缩股四头肌,每天120次左右。在训练早期,患者常不由自主的产生膝关节的微动,护士一手托患者膝下一手托其足跟,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协助其慢慢屈膝;仰卧位悬吊运动。指导患者仰卧位,双手抱膝使髋屈曲90°,肌肉放松,踝关节自然下垂,5-10min/次,2次/d。
3.3.3 后期康复护理 术后6周开始不负重的主、被动关节活动,如进行固定自行车练习强化肌力练习。术后3个月开始膝环绕、跳上跳下、侧向跨跳、跳绳等练习,直至全面恢复各项运动。
4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创伤外科中很常见的一种骨折,治患者术后功能恢复,除了与手术操作有关外,围手术期的护理尤其康复的护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应当运用现代的整体化护理模式,根据患者的心理、社会、精神方面等个体差异等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调动患者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方式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护理重点是术前重视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术后加强病情观察,注意引流管护理,同时进行早期功能训练,以促进患肢功能早日康复。本组中例经做好解释和指导工作,对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护理,早期开始主动功能锻炼和CPM锻炼,并掌握锻炼时的注意事项对于促进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康复、提高了疗效。
参考文献
[1] 华利亚.胫骨平台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医正骨,2003,15(7):62.
[2] 周霞.改良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7,学术版(11):14-15.
[3] 罗宝凤,林丽芳.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2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4):52-53.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膝部骨折;膝关节;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387-01
膝部骨折患者在实行内固定术后,由于长时间的制动可能引起关节活动发生障碍。因此,如何能够做到及时有效地改善病人的关节功能显得十分重要[1]。本次试验旨在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膝部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具体试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人群为医院于2010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36例实行膝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有25例发生股骨髁上骨折,47例发生胫骨平台骨折,36例发生髌骨骨折,28例发生股骨髁骨折;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两组;两组人员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患者实行内固定术后,抬高患肢并对其进行外固定,与此同时注意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渗血、局部肢体肿胀等情况进行密切监视。在普通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必需蛋白、维生素等的补充,并于4周后对患者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进行X线检查。当外固定拆除之后再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
1.2.2 实验组治疗方法 术后对实验组患者实行同样的外固定、症状监测及饮食补充,并于手术后的第一天开始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具体的方法如下。
1.2.2.1 心理护理 由责任护士负责和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以建立良好的关系;术前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并介绍说明术后应注意的问题及术后康复锻炼的具体方法,以取得配合。
1.2.2.2 主动锻炼 于术后第1天始,由护士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及踝关节、足趾关节屈伸等活动,一般每次持续5-10s,以50次为1组,每天进行2-5组锻炼;术后第2天引导患者进行膝关节屈伸,10次/d,10min/次;7d后,引导患者进行足趾、髋部肌肉的抗阻练习;注意主动锻炼的强度不能超过病人正常接受能力[2]。
1.2.2.3 CPM机被动锻炼 于术后3-5天,使用CPM机器辅助进行锻炼。锻炼初期设定活动范围
1.3 效果评价 按Judee标准[3]对两组人员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级,具体评级标准如下:优:关节活动度> 100°,良:80-100°,可:50-80°,差: < 50°。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X2检验,P
2 结果
两组实验人员的膝关节活动度情况见表1。P
3 讨论
在早期康复护理中,心理护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恢复的疗效,实验中,通过对每位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沟通,明显帮助患者建立起康复的信心,患者由原来的被动训练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训练。膝部骨折患者在实行内固定术后关节活动常发生障碍,良好的关节活动是膝关节发挥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术后早期应进行膝关节主动、被动功能锻炼。主动锻炼可以促进的血液循环,并减少可能出现的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出现。应用CPM机进行被动锻炼,可以增加关节活动度,减轻肿胀,防止粘连、挛缩和僵硬,明显改善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
4 结论
术后早期的主动、被动功能锻炼,可明显的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和香,贺美华.早期康复护理对膝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J].当代护士,2007,1:2-3.
[2] 许金枝,王瑛.下肢骨折后功能锻炼时间与方法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5,19(3):506-507.
【关键词】骨伤科;家庭病房;康复护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医疗保健服务的要求也随之而上升,为了满足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医院管理体制也不断进行改革,再加上“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不断深入,医疗服务逐渐从医院围墙内延伸至家庭;针对一些不方便出门的特定患者,如骨伤科患者,他们需要终日病卧家中,行动不便,但是却仍然需要细心照顾,而家庭病房的开设,能够为这些患者提供便利外,还能够为患者提供康复护理措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1]。本文选取骨伤科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骨伤科家庭病房的康复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骨伤科患者45例进行临床观察,其中,家庭病房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医院住院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的年龄为10-70岁,平均年龄为(52.1±3.6)岁;其中,6例患者为胫腓骨、肱骨骨折,8例患者为股骨颈骨骨折,7例患者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例患者为不全瘫,1例患者为高位截瘫,1例患者为骨软骨瘤切除术后,1例患者为颈椎病。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的年龄为19-69岁,平均年龄为(52.4±3.7)岁;其中,7例患者为胫腓骨、肱骨骨折,8例患者为股骨颈骨骨折,6例患者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例患者为不全瘫,1例患者为高位截瘫,1例患者为骨软骨瘤切除术后,1例患者为颈椎病。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康复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2]。
1.3评价标准患者的疗效标准分为:优、良、不及格,参照《中医骨伤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运用χ±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优良率由于对照组,具体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为(94.3±5.7)分,对照组为(84.6±5.9)分;均存在差异,P
3讨论
3.1饮食护理一般来说,家庭病房患者大多为老人或者儿童,前者机体内的各脏器功能逐渐衰退,后者机体内的各脏器功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在患者伤后的1-4天内,要给予患者容易消化的食物服用。对于牵引术后需要打石膏的患者,行动不方便,但是如果患者长期卧床休息,很容易会出现便秘,因此,护理过程中,必须鼓励患者多吃水果、蔬菜,促进胃肠蠕动。
3.2关节功能锻炼护理人员要辅助骨伤科患者进行相应的关节功能锻炼:①如果患者为小夹板、石膏固定上肢者,则康复护理中主要的关节功能锻炼为手指伸屈锻炼、握拳锻炼等;②如果患者为石膏固定下肢者,护理人员就要指导患者抬高患肢,进行足趾锻炼;如果患者为短腿石膏,则可以给予患者膝关节功能锻炼;如果患者为长腿石膏者,则可以给予患者骨四头肌抬高及等长收缩锻炼;患者去掉石膏后,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及踝关节锻炼;③如果患者为高位截瘫者,在脊髓损伤早期,由于患者的截瘫患肢无力,护理人员首先就是确定患者的肢体功能位是否良好,针对患者肢体的具体情况,给予患者被动关节训练,避免患者出现骨质疏松及关节挛缩畸形;另外,在患者卧床休养期间,还要给予患者更换护理,避免患者发生压疮。
3.3其他康复护理在损伤早期,患者可能会发生尿潴留,使患者出现尿路感染,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所以,为了使患者的膀胱功能能够维持正常状态,要给予患者膀胱功能训练及导尿训练。康复护理期间,要循序渐进指导患者进行训练,因为在负重训练初期,患者机体由于不适应,容易发生下肢紫绀、肿胀等症状,此时应该将患者的下地及行走时间延长,避免形成下肢静脉血栓,使患者能够快速康复[3]。
综上所述,开设家庭病房,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并且,采取家庭病房进行康复护理的患者,还能够省去住院费用,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但是,家庭病房的康复护理中,护理人员一定要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变化,给予患者及其家属适当的指导,使家属能够充分掌握常见护理技巧及基础护理知识,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刘燕华,刘燕平.家庭病房的开设与基础护理素质的提高[J].实用护理杂志,2009,11(05):154-155.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9-151-02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基底部的骨折[1]。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部分患者在伤前即有可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伤后卧床容易出现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重要方法,而人工髋关节术后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至关重要。通过康复可以促进患者恢复体力,增加肌力,增加关节活动度,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和生活质量。我科对84例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共行人工髋关节置换84例,其中男36例,女48例;年龄60~94岁,平均71.6 岁;骨折类型:头下型骨折35例,经颈型骨折45例,基底部骨折4例。结果84例患者康复锻炼期间无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对于采用骨水泥固定的患者允许完全负重练习,对于非骨水泥固定患者,根据术中假体固定效果要求部分负重或不负重练习。
2术前康复护理
2.1心理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心理负担较重,思想压力大,易产生焦虑、恐惧、悲观失望情绪。因此,应把心理康复作为机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机能康复。首先要消除老年患者的孤独和寂寞感,解除患者对手术害怕及术后康复治疗的思想顾虑,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再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结合病情,耐心细致地讲解治疗和康复知识,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身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2.2术前准备:首先要详细询问患者有无合并高血压、肺部感染等其它疾病,一是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密切注意血压的变化,除合理应用降压药物外,还应减少外界刺激,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引起血压升高;二是在术前积极治疗感染性疾病如肺部感染,确定感染完全治愈后方能手术;三是控制易导致感染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在术前控制空腹血糖在8.0 mmol/L左右,餐后2 h血糖小于10.0 mmol/L;四是在术前1天即开始预防性应用广谱高效抗生素。
2.3指导功能锻炼: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即应教会患者各种功能锻炼方法,其核心是提高患肢肌力,对于术后功能的康复至关重要。方法:(1)股四头肌舒缩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即在肢体静止不动的状态下持续收缩股四头肌5 s左右,放松稍作停顿,如此反复进行。(2)上肢肌力练习,目的是加强肩膀及手臂肌肉的运动,恢复上肢力量,使患者术后下床能较好地使用拐杖。(3)指导患者学会床上做扩胸运动和深呼吸、咳痰,增加肺活量,预防坠积性肺炎。(4)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预防术后因不习惯而引起便秘及尿潴留[2]。
3术后护理
3.1保持正确的:返回病室搬动患者至床上时应保持肢体外展30°中立位,防止髋关节脱臼。侧方切口时,患肢抬高,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预防关节脱位。后侧方切口时,患肢平放在床上,两腿之间加一软枕,禁止内收内旋位,为保持肢体的位置,可行皮牵引或穿“丁”字鞋。翻身时为左右45°侧翻,禁止将病人侧身至90°。如果必须侧卧时,两腿之间应垫枕头,防止内收内旋位。
3.2预防并发症:搬动患者时应将髋关节及患肢整个托起,减少关节脱位的可能性;并指导患者利用牵引架上拉手抬起臀部防止皮肤压伤,应用气垫床可缓冲和减轻局部压强,达到预防压疮的作用;主被动肌肉舒缩活动或按摩下肢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在引流管拔出后及早让患者下地活动,下肢可穿逐级加压弹力袜,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利于痰的咳出,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糖尿病患者,手术后严密监测血糖,严格按糖尿病饮食进行饮食指导,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以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
3.3康复护理: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功能,而功能恢复的好坏与功能锻炼关系密切。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保持关节稳定性和肌肉张力,防止出现关节僵硬和患肢肌肉萎缩,对术后康复起到重要作用[3]。老年人骨折大多属于意外,对康复训练知识普遍缺乏,需要专业护理人员认真耐心指导,对其康复要循序渐进,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到强。具体方法如下:(1)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活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少深部静脉血栓发生机会;(2)股四头肌、臀肌等长收缩练习,加强髋部肌肉的力量,防止关节强直;(3)待引流管拔除后,可进行髋、膝关节屈伸练习,并逐渐由被动活动向主动辅助活动,到完全主动活动练习过渡;(4)髋关节伸直练习,屈曲对侧髋、膝关节,做术侧髋关节主动伸直动作;(5)协助患者站立时,嘱患者患肢向前伸直,只用健肢着地,双手用力撑住助行器挺髋站起。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注意观察病情变化;(6)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步行计划,逐步增加步行距离。患者双手撑住助行器,先迈健肢,用健侧下肢负重,身体稍向前倾,将助行器推向前方,用手撑住助行器,将患肢移至健肢旁,练习过程中,注意患者的安全,嘱双手扶好助行器,勿使摔倒;(7)上下楼练习:“好上坏下”,即上楼时健肢先上,患肢随后,下楼时患肢先下,健肢随后;(8)对采用骨水泥固定人工假体的患者,术后1周可坐在床边练髋关节活动;术后2周可在患肢不负重的情况下扶拐练习行走。
4结果
84例患者,康复锻炼期间无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2例患者在术后5个月因其它疾病死亡,82例患者经随访,均无髋关节脱位发生,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4],即疼痛占44分,功能47分,畸形4分,关节活动5分,总分100分;其中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小于70分为差,术前患者评分全为差,术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Harris髋关节评分见表1。
表1术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Harris髋关节评分
5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护理的重点是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病,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讲解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学习各种锻炼方法以提高肌力;术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拟定康复计划,及时准确系统的康复指导,保持正确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安桢.中医骨伤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9.
[2] 李徽,张青.老年病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及出院指导.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8):171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