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法治专题教育心得范文

法治专题教育心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治专题教育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法治专题教育心得

第1篇:法治专题教育心得范文

[关键词]:机构 机制 管理 功能转变 内涵发展

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市委副书记殷一璀指出:上海基础教育已经站在了一个历史的高点,正处于需要进行重大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上海基础教育必须实现五大转型:在教育价值取向上,要从过度追求现实功利,转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育质量评价上,要从过度注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全面而多样的综合评价;在学生培养模式上,要从标准化、同质化的教育,转向注重需求导向的个性化培养;在教师专业发展上,要从强调掌握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转向注重专业素养和教育境界;在教育管理方式上,要从单纯依靠行政命令,转向更加强调思想和专业引领。

一、机制转型

1.机制转型的内涵

打造课外校外活动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的新机制。“机制”指其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在任何一个系统中,机制都起着基础性的、根本的作用。

2.机制转型的原因

社会环境不断发展,人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在国家、上海市教育中长期规划出台后,机制也要随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实践理论告诉我们,可以通过改革体制和制度,达到转换机制的目的;也就是说,通过建立适当的体制和制度,可以形成相应的机制。

3.机制转型的实践

全面推进虹口区校外教育事业的新发展,我们制定了《上海市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三年发展规划》。在规划中,我们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开拓创新,全力建设与“发展目标”相配套的“四大工程”,第一项工程就是“运行管理工程”。结合“中心”场所的南北新布局,功能上新的拓展和设备设施新的配备,“中心”2010年进行了内部行政组织构架的新设置,以新调整,适应新发展,形成专业相对集中,统一性、规范性和稳定性相结合的科学管理机制及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运作体系,以此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体现工作特色,达到保障“中心”正常、有序、高效运行的目的。

二、机构转型

1.机构转型的内涵

建立一个有利于整合德育、科技、艺术、体育和卫生教育活动等各类校外教育的新机构。通过实践,力争使区域校外教育机构,以实践性、体验性和主题性教育为载体,成为统整校内外、课内外学生素质教育活动的实施者。

2.机构转型的原因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掀开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篇章。国家和上海市《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绘就了未来10年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其中分别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要“突出实践体验,完善德育实践体系,促进校内外教育的有效贯通”,这赋予每一所校外教育机构、每一个校外教育工作者崇高的历史使命。

3.机构转型的实践

(1)目标定位。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是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是服务、凝聚、教育广大未成年人的活动平台,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我们整合学校、社区和社会各种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各类青少年的艺术教育、科技教育和德育实践活动,成为校外教育的活动及培训中心。

(2)全新蓝图。一是发挥区少先队总辅导员、区学校科技教育干部、区学校艺术教育干部“三大员”的核心作用。二是为基层学校和区域广大未成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配送,搭建广大的实践展示舞台,打造虹口校外教育活动的“配送中心”。三是改造完成后的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将依托欧阳校区和曲阳校区,完善素质教育“彩虹架构”,拓展青少年展示平台,服务全体青少年儿童,打造虹口校外教育活动的“体验中心”。

三、管理转型

1.管理转型的内涵

拓展校外教育机构的功能,努力构建信息快捷畅通、工作有效联动、运作机制高效、统筹协调有力、整体步调一致的校外教育工作管理体制,实施活动策划组织及总结评价的学生活动管理。

2.管理转型的原因

管理是为保证整个单位全部业务活动而实施的一系列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活动。管理转型意味着决策、计划、组织、执行、控制过程的转变。让每个层次的人员都明确自己的工作与范围,各居其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有提升的阶梯与方法供参考。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前途与目标,就能够本能地朝前拼命努力。管理的核心是人。

3.管理转型的实践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2010年3月1 2日,根据三年规划的原则和方案,“中心”四届三次教代会通过中层干部任免的决定,认定了结构改革后新一轮的中层干部,使干部任免制度更公开、公平、公正。中层干部在“中心”的发展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虹口青少年德、科、艺教育的发展上充分发挥管理、引领、独挡一面的作用。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们以《校外教育教师的培训与专业发展》为引领,形成《上海市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教师发展阶梯式培养方案》,逐步建立“阶梯式”教师培养系统:第一层阶的青年教师的培养,第二层阶的骨干教师培养,第三层阶的品牌教师培养,根据出台的“中心”“阶梯式”教师培养计划,加强人才孵化,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四、功能转型

1.功能转型的内涵

校外教育机构坚持公益性原则,承担对科技、艺术、体育等培训、指导、研究和服务,整合社会资源的协调等功能,发挥校外教育机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作用。

2.功能转型的原因

校外教育新的发展要求提醒我们要重视新功能开发,我们留心到校外教育机构潜在功能的拓展,以“先一步,高一层”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理念,最终促使校外教育的内涵发展。

3.功能转型的实践

2010年“中心”校区全面大修改建。我们在南部校区留出了近千平方米的学生活动体验空间,创设“彩虹小伙伴电视台”、“创智森林”科技体验室、“流动艺术馆”;在北部校区建成了以楼为主的“指南针计划”五个体验馆和两个展示馆,操场常年开放,为学生提供赛车跑道,目前,正在设计两个屋顶花园,一个以模拟考古现场为主题,一个以生态生物环保为主题,等等。功能的转型,使中心在顺应大教育的发展要求中,反应快,措施实,效果显著。

①创新载体,注重功能提升。一是以前瞻的目光、扎实的步伐着力打造“国家指南针计划专项青少年基地”。二是稳步推进各试点学校的相关项目,力求达到每个试点学校各具特色,促进虹口教育的科学发展,打造虹口素质教育新品牌。

第2篇:法治专题教育心得范文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教师素质;提升途径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背景解析

从国家战略部署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十三五”是高等教育领域结构性矛盾凸显的时期,加快高等教育调整相当紧迫。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持续推进,我国高校层次与类型的划分越来越清晰,依据自身的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成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共识。在此背景下,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成为地方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而教育的发展归根结底在于有一支具有适应转型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改革难处是教师,改到深处是教师,转型发展要想落到实处,最后必然要落到教师身上。在这种转型常态下,历史赋予教师唯一的选择是主动积极应对转型,与时俱进。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无一例外的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当前我国教师现状严重不适应21世纪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必须加强对教师素质的变化和提升重要性的认识,全面提高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素质。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教育改革目标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达此目标,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形式、评价、管理都要发生重大变化,这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发展要求。也对教师素质的变化和提升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中的作用、途径的探索提出了时代要求。

二、教师素质变化和提升在学校转型发展建设中的作用

1、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起基础作用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它不仅关系到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能适应社会需要,并在未来社会模式中求得发展;同时也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这对学校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每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都毫无例外的重视转型发展,重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把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转型发展的第一要义。

转型发展是一次高等教育的变革。对许多教师来说,完成这次变革任务是艰巨的。许多教师从学校毕业之后,很少去主动进修,教育思想和观念、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还是陈旧的,对新的思想观念不能接受,甚至抱有抵触情绪。他们对什么是转型、为什么要转型、如何实施都还不清楚。有的教师说教了一辈子书,现在越来越不会教了。这些问题说明我们教师头脑当中,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转变教育观念,启发教师破除一次性学历教育管用一辈子的陈旧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促进教学行为的变化,为转型发展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这对学校的发展建设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2、为建设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创造条件

要办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提高教师的质量。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程。如果探究一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薄弱之处,人们容易看到的是教学质量,这里面有客观因素,如成立时间短、教学经费不足,但主要的还是教师的责任心和教学能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需要一大批创新型、技术型、技能型的教师,只有教师角色变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了,技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培养的人才规格就会达到社会和国家的要求,就可以为建设应用技术类高校创造条件。

三、转型背景下教师素质变化和提升的途径与方法

由勤奋型教师、经验型教师转化为双师型、技能型教师是历史的必然。随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首先受到挑战的是教师已拥有和掌握的旧知识,教师的知识将面临着落后、片面和贫乏的问题。如果说在科技发展相对缓慢、知识容量相对稳定、特别是在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时代,教师可以安稳的坐在知识“拥有者”和“传道、授业、解惑”者的位置上,但今天教师再不补充新知识,坐吃山空,就不可避免的成为新文盲。其次,课程设置和教材改革势在必行。由于边缘学科、横向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不断出现,传统教材因为内容陈旧、信息量少、知识单一、缺乏弹性和适应性的问题,转型发展首先要进行的是课程和教材改革,这对教师提出了第二个新的挑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现代人才培养规格发生变化对教师带来了第三个挑战。现代人才的培养将由接受型、再现型转为开拓型、创造型,由知识型、理论型转为智能型、应用型和复合型,这就要求教师率先成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的教师。

时代要求教师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化,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传统的师资培训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的需求,根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要求,积极探索以校为本自主发展的新的教师素质提升模式,使教师素质提升能够实现两个更新即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更新;适应两个需要即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办学理念的需要。在这个培训思路的指导下,教师素质提升的途径和方法必须做到:

1、以校为本是教师提升素质的主阵地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要求学校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高效的培养人才,建立起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学校必须确立自己的发展办学目标,这就为学校办学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提升教师素质就必须结合学校传统、师资条件、硬件设施、文化环境、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育思想、教育教学特长等学校个性化特色的风格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教师素质的变化和提升更能符合学校转型发展、培养人才的需要。

2、依托区域,弘扬优势,加强自培基地建设

高等教育的开放性随着政府社会管理重心下移,使得高校的社会归属日趋区域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必须适应这种改革。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教师素质提升等方面必须与服务地方,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教师素质提升可以打破自我封闭的培训模式,依托区域,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加强自培基地建设,使得教师素质在自培基地实践中得到针对性、特色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积累和提升。

3、探索多样的培训方式

教师素质的提升,要从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知识水平的提高、创新意识的树立、实践能力的加强等方面入手,从学历培训的传统模式中摆脱出来,深入基地和地方企业单位,了解和研究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在实训中提升素质,掌握技能,成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 候长林,罗静,叶丹.应用型大学视域下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选择[J].教育研究,2015.4.

[2] 赵文青.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战略的思考:潘懋元先生访谈录[J].高校教育管理,2014.1.

[3] 黄达人.大学的转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4] 解德渤.科研观改变: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关键[J].高校教育管理,2014.6.

第3篇:法治专题教育心得范文

一、协调推动县级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培训

县委政法委报县委同意,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内涵和处置公共突发事件应对策略两个专题,纳入县委中心理论学习组学习计划,聘请理论教员讲解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同志在全国政法工作会上的报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处置公共突发事件典型案例汇编》等重点内容。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县级领导干部法治水平,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县委对政法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改善全县政法机关的执法环境。

二、切实抓好政法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

抓好各级政法领导干部的集中教育培训,是这次开展集中教育培训活动的关键。根据省委关于各地集中教育培训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要求,全县政法领导积极参与省市组织的教育培训活动,分批集中组织科、所、队、庭等单位主要负责人集中培训学习一周。重点学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同志在全国政法工作会上的报告;省委书记罗清泉,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吴永文同志在全省政法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上讲话精神;《法治热点问题解读》;《处置公共突发事件典型案例汇编》等内容。

三、认真抓好政法干警的普遍教育

集中教育和分散自学相结合,通过领导辅导和聘请理论教员讲授、组织先进模范报告会、开展“以案析理”讨论等形式,政法各部门每月至少组织学习培训一天。对新进政法机关干警,重点抓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政法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组织干警开展走近群众、服务群众活动。在走访和服务活动中,每名干警都要认真查找思想认识、思想感情和执法工作的差距,制定整改措施,撰写心得文章,组织讨论交流。努力做到干警受教育,群众得实惠。

四、加强对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教育培训

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县司法局要按照上级要求,精心组织,分期分批对他们组织全员集中培训。通过对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总书记重要讲话、同志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系统学习研讨,要对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是社会主义法律服务工作者职能定位、本质内涵和基本要求,有深刻理解和认识;对坚持党对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领导,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法律服务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要把集中教育与切实加强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党建工作,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法律服务行业管理,树立法律服务行业良好形象结合起来,发挥法律服务工作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为党政机关提供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法律依据、为解决重大民生问题、化解突出问题和正确处置提供法律支持,不断推进法律服务业的健康科学发展。集中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一周,县司法局对全县法律服务工作者集中教育培训情况,要及时向县委政法委写出专题报告。

第4篇:法治专题教育心得范文

一、精心准备,做好“六五”普法基础性工作

今年初,局党委召开专题办公会,根据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会议精神,认真研究分析全系统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认为今年正处于“六五”普法的第三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维稳任务十分繁重,必须加强法治宣传,营造“和谐”环境。

1.早明确。及时调整和充实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和执法队伍,调整充实了工作人员,做到组织落实。

2.早规划。制定2013年普法依治工作计划,做到任务明确、措施落实。

3.早动员。年初召开各单位负责人会议,全面布暑今年普法各项工作,并将今年普法工作纳入综合治理责任状范畴进行考核。

4.早工作。培训骨干,落实宣讲员,每个单位落实一名普法宣讲员和具体工作人员。

5.早创建。扎实开展“法治机关”、“法治单位”等实践活动,树立不同类型法治创建活动先进典型。积极拓展新兴法治文化建设阵地,进一步完善公共场所法制宣传教育设施。同时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广播等多媒体宣传法律、法规等知识,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

二、多措并举,落实“法律六进”工作目标

(一)突出重点内容,开展学法活动

1、深入开展以宪法为重点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学习宣传宪法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大意义和基本构成,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发挥法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

2、深入开展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开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突发事件应对和、投诉、调解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引导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解决矛盾纠纷。

3、深入开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入学习宣传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和社会救助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服务群众相结合。

(二)抓住重点对象,推进学法进程

1、很抓普法重点对象学法活动。切实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着力培养依法行政“明白人”。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定学习任务,组织领导干部学习《宪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坚持党委会前必学。

2、坚持机关干部认真学习政策、法规、制度。确保每人学有教材,学有笔记,学有心得。

3、进一步深化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工作。建立健全学法用法考核制度,提高依法管理、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三)营造普法载体,提高学法效果

1、广泛开展“送法到企业”的活动,推进民主法制创建。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法治宣传。发放普法宣传材料、开展法制培训、用案例现身说法等形式开展普法宣传。

2、认真开展“六五”普法活动,促进各项工作的有机结合。认真做好行政许可工作,减少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的管理,依法监管、依法查处。

3、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建设和谐有序的法制环境。针对粮油质量、安全问题,开展行之有效的专项整治,在全区开展“放心粮油”连锁店建设推动我区粮油市场安全稳定。

三、督办检查,领导责任落实到位

1.修改完善了工作目标责任制,将普法工作纳入综合治理工作一起考核。

2.开展“三查”活动即:查今年工作目标是否完成到位;查“六五”普法工作进展情况;查普法资料是否齐全,阵地建设是否落实。

第5篇:法治专题教育心得范文

通过讨论,大家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深刻认识到粮食部门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化资源配置在粮食经营管理各环节的作用,遵循市场规律,按照市场需求,合理配置粮油产购销网络等资源,建立建全粮食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实现资源节约,提高经济效益。

-----------------------------

市纪委:

9月22日上午,市科协组织全体职工观看《让市场配置资源》专题片,按照纪委的要求结合实际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通过观看《让市场配置资源》专题,同志们充分认识到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性。该片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土地资源利用等大量事实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有利于减少国有资产流失;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有利于防制腐败现象的产生。市场配置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通过观看《让市场配置资源》专题片,联系实际,做好以下工作: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协工作,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科协工作的改革创新之路。找准科协工作与科技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关,充分发挥科协的人才资源优势,使科技人才在市场资源配置中发挥积极作用。科普工作始终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协知识普及到社会各阶层、各领域。

2、深入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不断建立健全各科制度,依法治制会,依章治会和以德治会,从源头上是制腐败,加强监督,把好防腐败关。

3、深入落实开展“四项清理”工作,绝不留死角。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树立机关新形象。

第6篇:法治专题教育心得范文

一、以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干警思想政治素质和为民服务能力

在队伍建设工作中,我们坚持重实效、求进步、谋发展,坚持以提高思想素质、完善工作机制、转变工作作风、强化能力建设为目标,立足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群众使思想政治工作和其他工作有机结合,互为促进,共同协调发展。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新突破,取得了新成效,使干警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1、充分利用中心组学习、支部会等形式,组织干警深入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系列丛书和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干警集中观看《的四个昼夜》、《焦裕禄》和《刹“”戒贪欲》等系列群教影片,进一步加深了广大干警对“为民、务实、清廉”的理解认识;我局组织全体干警参加了8次全省“政法大讲堂”专题教育讲座,集中学习了多位知名教授专题电视讲座,进一步强化了司法行政干部职工的思想理论武装;局政治处在群教活动中遴选出1名先进个人,送报市司法局组成了“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典型”报告团。于5月22日在我局作了“市司法行政系统践行群众路线司法为民先进典型报告”,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发了全系统干警干事创业的激情。

2、扎实开展“转变作风司法为民”活动。①结合政法系统开展的“交心谈心”活动,局领导班子成员间、各基层司法所长及干部职工充分发表了个人看法,交流了心得,并结合自身工作的具体情况作了交流发言,大家认为在活动中一定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努力转变自身工作作风,实践“枫桥经验”,做人民满意的司法行政人,为营造良的的法治工作环境作出贡献。②认真组织开展了四项专题教育。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惨痛教训,深刻领会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我局实际,要坚持不懈抓好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认真查找、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排除思想干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开展好载体活动,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深化雷锋精神系列教育活动,扎实开展走基层活动;要边学边改,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深入开展自查自纠,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到位,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2014年1月6日组织干警认真学习了省政法干警违法违纪典型案例选编,切实筑牢“不敢违、不愿违、不能违、不必违”的思想防线。通过开展四项专题教育,使队伍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工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3、结合“走基层”扎实搞好五项集中整顿。组织民意调查组,由纪检组和政治处带队,采取随机现场走访群众、电话随机抽访群众、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乡镇、街道开展明察暗访,调查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听取对平安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活动开展以来,已开展明查暗访3次,走访群众56人次,收集意见、建议7条,发放调查问卷50余份,群众满意率达到95%。对所有警车驾驶员进行了一次教育谈话。使机关干部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两支队伍在深化服务“八件实事”,在提升司法行政队伍公正执法、廉洁执法、文明执法的工作水平有效大改善。一是干部作风得到改善。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有了新突破,法律服务行业展现了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新面貌、新气象。二是窗口建设成果显现。我局三家司法所、横山司法所等部门作为示范窗口在制度、服务、管理各项制度建设和硬件建设中迈出了坚实步伐,整体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创先争优活动落到实处。做到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法律援助服、法律服务行业的工作特点、队伍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四是服务群众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积极探索法律服务行业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在为民服务中不断拓展法律服务工作新思路、新领域,服务群众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得到提高。五是干部队伍思想稳定,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无一例违纪违法事件发生。

4、扎实开展好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今年2月群教活动开展以来,该局党组高度重视,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紧密结合区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谋划,全面部署,迅速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制发了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层层深入,稳步推进,切实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①以“三有”为标准,深度研学,打牢根基。一是量化学习安排,做到学习质量有保证。细化明确了学习内容,并精心准备了学习资料,据统计全局已开展专题学习23次,形成心得体会36篇。二是丰富学习形式,做到学习方法有讲究。先后组织干警观看了8期全省“政法大讲堂”专题讲座及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张希贤的系列讲座宣讲片;举办了2场“先进典型巡回报告会”等等。三是开展交流研讨,力争干警心灵有触动。组织党员干部从区委群教办指定的十专题讨论进行深入研讨交流,全局有针对性地开展交流讨论2次。②以“三听”为内容,开门评风,广纳谏言。一是走到群众中间听取意见,做到“深听”。局党组班子率先垂范,主动“走上门”、“沉下去”,依托党员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深入基层司法所、法律服务机构、联系点社区(村、企业)开展了专题调研。二是征求不同群体的意见,做到“兼听”。活动中全局党员领导干部调研走访走访基层司法行政干警、法律服务工作者、服务对象45人,召开专题座谈会2场,向区直各单位和前来我局窗口单位办事的群众发放教育实践活动问卷调查函30份,认真听取不同群体提出的意见建议。三是运用多种渠道征求意见,做到“广听”。畅通群众提意见的“绿色通道”,将传统方式和新媒体方式相结合,在一楼设置意见箱,在官方微博和门户网站上开辟征求意见平台,广泛征求办事群众和网民的意见。③以“三严”为尺子,查摆问题,逗硬批评。一是严格对照群众意见,保证查摆问题不跑偏。针对各种渠道汇总的12条原始意见,局党组组织专门力量,认真分析每一条意见建议,深刻剖析每一条意见所指向的思想根源,梳理归纳出党组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5类共计9条。二是严格进行对照检查,保证剖析问题不走虚。局班子和党员干部对照工作实际,对照“”表现,深挖根源,确保对照检查材料剖析认识到位。材料严格经过五轮把关,其中局班子材料反复修改了4稿,局长蒋艳平同志对照检查材料修改了4稿,其他班子成员也分别修改了3-4稿。三是严格开展谈心批评,保证提出问题不落空。广泛开展谈心交心活动,领导干部做到“四必谈”,局班子、各支部分层分类谈,推心置腹地沟通思想。8月13日,局党组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8月22日,局党支部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党员干部以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敢于揭短亮丑、维护全局团结的觉悟,把缺点和不足讲透,把问题和意见谈开,仅局党组成员间就相互提出批评意见47条。4、以“三全”为要求,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一是坚持“”导向,整改问题“全动员”。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和民主生活会上提出的问题,制定了《市区司法局领导班子问题整改方案》,提出切实整改措施8条。二是坚持分门别类,建立台账“全方位”。对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建立了《“”问题整改台账》、《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整改台账》等共计五本台账。针对省委提出的解决政绩观不正确、执行不力等“9个突出问题”,召开专题会议,制发了《深化正风肃纪工作切实解决“”突出问题9+6专项整治方案》,定时、定责、定人进行专门整治。三是坚持活动长效,制度建设“全覆盖”。按照“废、改、立”三种类型,全面细化了机关管理制度、规范了议事决策制度、创新了业务管理制度、强化了风险防控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以制度全面推进司法行政工作。据统计,建章立制环节梳理全局制度共计44个,其中废止制度3个,继续有效制度24个,修订完善制度9个,新建制度8个。

二、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

1、做好队伍建设与稳定工作。2014年,我局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用编及考录工作,对考入我局的两名人员进行政审,完成了下半年考录用编的申报。目前,我局编制由38个增加到40个,在编人员由36人增加到38人,同时做好了干部职工思想工作,使干部队伍能保持稳定,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2、强化业务能力培训,提升队伍战斗力。搭建学习交流平台,选派干部参加各类专项业务知识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干警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认真做好干部集中教育培训工作。今年以来,组织局内中层干部和司法所长培训6期,共计180人次;人民调解员骨干培训3期,共计54人;法律服务人员执业培训2期,共计37人次;安置帮教、社区矫正业务知识培训4期,共计144人次;1人参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人民满意公务员”主题培训,同时选派干部参加了省市司法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确保干警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同时,完善了教育培训奖励机制,鼓励干部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在经费和时间上给予保障和支持,今年,我局1名干部通过了司法考试。

三、深化纪律作风建设,树立队伍新形象

充分履行司法行政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职能,全面落实“畅通工程”导办员制度,开通了“148”24小时法律服务热线,利用“12345”政府热线平台做好了法律援助咨询。强化党风、行风、队伍、业务建设有机结合,促进司法行政事业健康发展。一是抓好了党风与行风建设相结合。坚持抓党风,促政风,带动行业作风建设。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干警和法律服务人员爱岗敬业,以党员带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带头联系群众、真抓实干,带头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带头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促进政风建设,带动全系统行风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加强。二是抓好了行风建设与队伍建设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从严治局、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队伍建设方针,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司法行政队伍素质,树立行业良好形象。三是抓好了行风建设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各级各单位都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业务指标,狠抓措施落实,圆满完成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以出色的工作促进了行业作风建设。逐步完善惩防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和关键岗位人员的监督。

四、存在的问题

1、专业人才和法律业务骨干短缺。司法行政机关肩负着普法依法治理、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管理、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与法律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工作职能,决定了司法行政队伍必须是一支专业的法律队伍。然而,我局法律专业人才考入少,其他非法律专业人员多的情形比较突出。

2、基层司法所条件较差,人员配备较少,少数人员工作缺乏动力。随着司法行政工作职能的转变,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基层司法行政干警普遍感到工作任务较为繁重,加之职级待遇难解决,一心想调离到党政机关等容易解决职级的部门。加之近两年干警因人员借调、调动等原因频繁流动,绝大多数是基层的一线司法助理员,造成了部分基层司法所人手不足,对司法行政的业务发展和便民服务带来了一定困难。

3、工作主动性有待提高。少数干部对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的地位和职能作用认识还不够充分,认为司法行政工作属于“软职能”,缺乏有力的措施和手段,工作热情不高,进取意识不强,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对新时期如何进一步推进司法行政工作缺乏研究和探索,开展工作还习惯于老思维、老办法,缺乏新意。

五、明年工作打算

1、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立足全区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大力加强司法行政干部队伍建设。

2、进一步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局内活动开展的宣传报道,加强先进典型的塑造。

第7篇:法治专题教育心得范文

一、普法对象

委班子成员、各企事业单位、中小企业局、机关各科室成员。

二、普法内容

(1)以《宪法》为大纲,要求全体人员进一步学习《宪法》知识、掌握《宪法》原则、尊重《宪法》,培养法制观念,塑造爱国情怀。再结合系统的工作特点,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用法学法能力。

(2)学习和宣传《宪法》为核心,宣传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在全体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担责任”为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学习《破产法》、《劳动保护法》、《安全生产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条例》、《XX省促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等法律法规。

三、普法方式途径

明确工作任务,加强组织领导。

1、按照每年县普法工作部署要求和有关文件,我委五年来都制定了历年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意见,明确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任务、工作要求等,使普法工作有规划、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

2、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小组,制订学法安排表和制度,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普法依法的日常工作,并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落实。

3、小组召开过多次研究并召开专门会议,安排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制定了“六五”普法规划、“十二五”期间依法治理两个规划和2011年度、2012年度、13年度、14年度、15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意见和学习安排表,并下发至各个科室,做到年初有计划,年末有总结。确保宣传规划内容全面,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使普法工作贯彻落实到实处。并配备了法制2名宣传员。

4、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调整、充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依法治理办公室人员,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分工责任,确保“六五”普法规划顺利实施。

四、搞好宣传,确保措施落实

1、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中,不断丰富法制教育内容,创新法制教育手段,建立和完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法用法制度。通过普法教育、社会实践、法制专题讲座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并利用机关内网站、板报、墙报、宣传栏等平台,使“六五”普法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有成效。

2、通过纪念日宣传,充分利用“12.4”全国发展宣传日、安全生产宣传月等活动,向群众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普及率,与其他部门联合协作在欧阳修广场举办安全生产月咨询会,进乡村、企业开展法律法规宣传,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展板宣传等形式,提高基层群众、企业职工对重点法律法规和相关专业法的知晓度。

3、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班子年度组织学法不少于2次,每年学法或学法讲座不少于2次,认真组织好本委干部职工参加每月举办的“全省百万网名学法律”系列知识竞赛活动,并将其考核成绩列入年度考核内容。

4、通过监督执法现场宣传,日常的工作执法检查中,对监管对象开展针对性的法律宣传,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依法办事的能力,在全县扩大《新型墙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XX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等宣传教育的受众面。

5、做好“六五”普法教材征订工作,根据普法对象的不同,按照要求、数量,全面完成上级统编教材的征订任务,为“六五”普法创造有利条件。

6、围绕中心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从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重点结合征地拆迁、重大项目的建设、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墙体革新材料推广、维稳等工作,广泛深入基层开展专题法制宣传教育,向企业宣传解释墙体革新材料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好处、作用,鼓励他们投资推广应用。

五、联系实际,深化开展“法律六进”

1、成立专业法宣传教育工作小组,加强重点法律法规学习宣传,重点突出工信领域专业法学习,重点宣传《节约能源法》、《安全生产法》、《清洁生产促进法》、《XX省电力设备保护法》、《XX新型墙体材料条例》、《XX省促进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发展条例》等法律法规。

2、根据工信工作“六五”普法工作的需要,集中法律宣传人员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企业”活动,保障“六五”普法工作扎实推进。

3、抓矛盾纠纷排查,促进社会和谐。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做到矛盾抓住萌芽前,防范做到激化前,教育走在化解前,采取灵活多样的调解方法,梳理群企纠纷,化解了县雕龙公司40位职工要求企业改制,到县委、县政府集体上访事件,解决了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和委帮扶企业与周边居民发生的阻工挠工问题。

4、组织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制定了“法律六进”活动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对“法律六进”工作有安排有部署,并进行集中学习,切实推进“法律六进”活动。

5、深入开展“三进三解三促”活动,单位主要负责人亲临花园村村委会与群众密切联系,面对面交谈,了解贫困家庭生产、生活困难情况,利用法律协调土地纠纷2起,反映上报县里统筹解决问题2起,走访刘大英、宋开义、宋衍伯三户困难家庭并送上慰问金。

6、本委经县委、县政府同意成立企业改制领导小组,按照普法内容,在重点学习党的十七大、新、《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劳动合同法》、《条例》等法律法规后。结合本委工作实际,依法办事原则,摸清待改制企业资产,清理债权债务,统计在编职工人数、企业欠缴社保费、失业费,保护职工合法利益。

7、健全管理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将法律知识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在结合单位实际的情况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民主监督体制,把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8、坚持将民主与法治结合起来,坚持民主管理,定期召开全委干部职工大会,由单位领导组成法制监察小组,加强决策的民主监督使单位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更加公平、公开、公正。

9、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方针,积极做好各项综合治理工作,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六、效果及不足之处

通过近几年来扎实有效的和广泛深入的法制宣传教育,本委干部职工法制意识不断强化,依法行政的基本意识和观念明显增强;法制观念深入推进,管理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法制环境明显改善。但仍有不足之处:

1、普法宣传形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够,宣传仍不够到位。普法宣传仅停留拉横幅、贴标语、出宣传栏等,效果甚微。

2、普法宣传力量不足。本委承担普法任务的仅是综合股科室,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3、普法宣传对象重点不突出,仍有个别职工积极性不高,普法笔记不够完整,心得完成不够及时,还需加强对各股室对口专业法的学习宣传。

4、普法宣传积极性不高。平时注重抓招商、计生项目等工作,对普法宣传不够重视,投入不够,积极性不高。

5、普法宣传活动未实现常态化。除了每年的“12.4”法制宣传日例行宣传以外,还有很多时间没有将普法宣传摆上本单位的议事日程。

第8篇:法治专题教育心得范文

优化育人环境

山东省莱州市第一中学是一所座落在渤海之滨的百年老校,它创办于1905年,其前身为“莱州府官立中学堂”。独特的校园文化蕴含了古人的智慧和现代的先进理念,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形成了处处育人的独特风景。

校本文化。我们把核心价值观张显在校园、教室、宿舍,组织学生开展核心价值观与校风校训的讨论践行活动,将“诚勇”和“行胜于言,自强不息”的校风校训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学校以“诚勇”为校训,教育学子勤恳、敬谨、朴实,坚苦进取、果毅;“行胜于言,自强不息”的校风,携带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辉因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元素,一中人把它们醒目地制作在校旗、校徽、门牌和仪表镜上,印在物品上,写在校歌中,激励学生代代传递,将其发扬光大。

地域文化。学校以莱州典故和莱州名人、杰出校友的名字为学校道路、楼宇、广场和景点命名,刻有莱州名人轶事的石碑矗立在校园内。此外,校史碑记、道德柱、寒窑赋、莱州籍历代宰相造像、明清进士名录等历史文化景观,以文化符号标识传承文化,在家国情怀教育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

经典文化。学校将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中的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的学规做成石刻景观,从伦理、修身、做人、做事、做学问等方面启发学生,教育学生爱家乡、爱学校、爱祖国,通过石刻文化把传统文化教育与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衔接。

挖掘课程资源

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伟大信仰植入学生心中,必须将其巧妙的融入到课堂教学全过程。

把核心价值观纳入校本课程。学校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道德为基础,以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孝亲感恩、诚信责任、习惯养成、文明礼仪、意志品质、人生规划等教育为重点,构建了“六阶段三十六单元”序列化德育课程体系。学校紧紧围绕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目标,确定了学生应做好的“十二件事”,涵盖了做人、做事、读书、生活习惯、爱好特长等方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到学生日常行为中。学校编印了《历届感动中国人物汇编》《中华经典教育名篇选编》等校本教材,以主题班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校本课程、实践体验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把核心价值观纳入课堂教学。学校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文学作品、历史发展和科学发展规律等知识的传授,在教学中有机渗透民主、文明、自由、平等、法治、爱国、诚信、友善等价值观教育;制订了《学生必读书目》,依托《文明基因・孝诚爱》教育丛书,大力推进传统道德教育;编印了《中华经典诗词散文选编》,精选了包括“校歌”“四德歌”革命红歌等在内的《100首校园歌曲》,每天坚持开展“晨诵、午唱、晚听”活动,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开设道德大讲堂,每月设置一个专题,邀请专家和当地名人举行讲座,传播文明,提升学生道德境界。

开展实践活动

活动是德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育形式。学校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植入学生的大脑,最后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道德宣誓活动。“我是一个有孝德的人,孝顺父母,感恩师长,饮水思源,立志成才;我是一个有诚德的人,诚实做人,诚信做事,勇于担当,热爱祖国;我是一个有爱德的人,文明守纪,关爱他人,爱护环境,奉献社会;我是一个有修养的人,修德立身,知书达理,勤奋学习,自立自强;言必信,行必果!我坚信,我能行!我努力,我成功!”每逢大的集会活动、每周的升旗仪式、每天大课间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道德宣誓仪式。句句誓词掷地有声,撼人心魄,催人奋进。学生将誓词牢记的同时,也将其转化为观念形态,转化成品质实践。

“四德”活动。学校开展“孝诚爱仁”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体味家国情怀。如,孝德方面,开展关于父母生日的问卷调查,强化学生“记住长辈生日并及时祝福”的伦理道德意识。清明节,要求学生跟随父母参加祭祀活动,了解祭祀风俗,感恩先辈。暑假,要求学生学习做家务,写出心得,家长反馈评价。寒假,开展年文化研究、村史研究,搜集整理家族史和编写家谱等活动,以上活动激发了学生知根知祖、明史励志、习俗修身的思想情怀。学生感慨道:“从没有这样深刻地认识我的家族,我的前辈虽没有轰轰烈烈的事业,但他们的奋斗史就足以激励我奋斗一生。”

实践历练。自2011年开始,学校每年 “五四”青年节期间都会开展“野外拉练”活动。全程约80华里,3000余名师生参与,路经莱州著名景点和历史文化古迹,培养了学生爱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活动后,学生写到“抓住你的手,前方纵有荆棘满地崎岖堆叠又何妨?抓住你的手,前方纵有惊涛拍岸乱石穿空又何妨?抓住你的手,前方纵有狂风肆虐天昏地暗又何妨?”在活动中,学生们体会到了友善的力量,也多了份坚毅与执着、激情与奋进。

第9篇:法治专题教育心得范文

一、狠抓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不放松,进一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以《人民调解法》颁布实施为契机,全面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一是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专项攻坚活动,加强“两会”、“两节”及省、市党代会召开期间矛盾调解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矛盾纠纷42479件,已调处矛盾纠纷40102件,调处成功38117件,调解成功率95%,无出现民事纠纷转刑事案件和矛盾纠纷引发的。全市“12348”电话共接受电话咨询、接待来访群众1.4万人次。二是健全完善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实行政府购买人民调解服务,全面建成12个县(市)区人民调解中心,打造衔接大调解的重要平台。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351名,壮大了我市人民调解员队伍,更好地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作用。推进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基本实现人民调解组织在卫生、国土资源等矛盾多发行业中的全覆盖。三是健全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贯彻中央《关于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指导意见》,在仓山区、闽清县先行先试检调对接机制的基础上,11月11日,联合市检察院召开了全市检调对接推进会,在全省九个地市中第一家启动检调对接工作,尝试刑事和解制度,拓宽人民调解的深度和广度。四是健全完善医患纠纷调处工作机制。去年全市共接访医患纠纷投诉296件,其中市医调中心接访医患纠纷投诉172件(涉及患者死亡的重大纠纷68件),立案81件,结案75件,结案率92.6%。市医调中心在现场应急处置、疏导患者情绪上始终保持中立第三方角色,为我市创建“平安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出了有益的实践。32字工作方法(迅速反应,冷静介入;引导调解,预防激化;坚持原则,灵活处置;案结事了,不留尾巴),受到省委书记、省委副书记陈文清等领导及中央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专项督导组的充分肯定。

二、狠抓基层基础建设不放松,进一步增强司法行政发展后劲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是司法部、省司法厅一项长期性的战略部署,是夯实司法行政发展后劲的有力举措。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的思路,扎实推动基层基础建设。一是司法所业务用房建设有新成效。去年推进48个司法所业务用房建设,其中新建合建的26个,已完工10个,已动工15个,未动工1个;购置、调整和改扩建的22个,已完工16个,已动工5个,未动工1个。实行领导干部挂钩联系点制度,包干督导司法所业务用房建设。市局领导带队深入基层,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努力帮助基层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市)区司法局加大了与组织人事、编制、财政、国土资源和发改委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抢抓工期、抢抓进度,把司法所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二是司法所队伍建设有新成效。严把人才“进口关”和“质量关”,采取公务员招录、接收干部和调任等方式,配备司法助理员342名,编制使用率94.2%,专项编制使用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全力推动副科级司法所长配备工作,市局多次向市委组织部作专题汇报,在市、县两级组织部门的全力支持下,已配备副科级所长128名,配备率74%,比2010年提高了30多个百分比。

三、狠抓社会管理创新不放松,进一步消除不稳定因素

创新对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两类特殊社会群体的监督、管理及帮教工作。一是社区矫正工作更加规范。《刑法修正案(八)》使社区矫正制度从政策层面上升到法律层面。全市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7169人,解除矫正2994人,重新犯罪13人,重新犯罪率0.18%。市局增设社区矫正处,鼓楼等6个县(市)区司法局成立了社区矫正科。招录社区矫正工作者317人,社区矫正专项经费按照社区矫正人员人均1500元标准列入县(市)区财政预算。认真开展日常矫治、监管及公益性劳动,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实时定位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会同公、检、法等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5件,进一步规范、统一社区矫正制度。其中市社区服刑人员违反社区矫正监督管理行为处罚办法》出台以来,63名服刑人员受到治安拘留处罚,41名缓刑罪犯被撤销缓刑、收监执行原判刑罚。在全省率先实行非监禁刑审前社会调查制度,各县(市)区司法局接受人民法院委托,对1138名刑事案件被告人实施审前社会调查评估,评估报告采信率99%,实现社区矫正向审前延伸。二是安置帮教工作落到实处。我市共有安置帮教对象20138人,其中刑满释放16335人、解除矫正2313人、解除劳教1490人。在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下,市局在全省率先建立集食宿、教育、培训、救助为一体的过渡性安置实体“市曙光中途之家”,解决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生活来源和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问题。各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刑释解教人员从监所接回机制,推动过渡性安置就业基地建设,已建安置帮教就业基地28个,安置就业157人。各县(市)区还出台了对安置刑释解教人员就业的企业予以资金补助的鼓励性措施。

四、狠抓法制宣传工作不放松,进一步增进法治城市氛围

探索法制宣传工作的新思路和新途径,拓宽宣传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和感染力。一是做好“六五”普法启动工作。成立了市法制宣传机构,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会同市委宣传部制定了市“六五”普法规划》,并被市委、市政府批转。8月31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10月10日,组织召开“五五”普法总结表彰暨“六五”普法动员部署大会,启动了新一轮普法工作。二是深化“法律六进”活动。开展了领导干部、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者、农民工等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活动,推动法治社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等法治文化载体建设。不断推进依法治理工作,组织以“社会管理创新与法治保障”为主题的“法治”论坛,提高了我市法治化管理水平。三是加强司法行政自身宣传。制定市司法行政系统新闻报道考评办法》,深入开展主题、典型、成果宣传,扩大了司法行政知名度,树立队伍的良好形象。加大与党委宣传部门、中央驻榕和省市级主流媒体的沟通联系,重点围绕创先争优活动,深度挖掘司法行政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集中开展专题性、连续性的宣传报道。去年全系统共在各级新闻媒体上刊发新闻报道1560篇,其中《人民日报》、《法制日报》等中央媒体27篇,《日报》、《法治今报》省级媒体285篇,日报》、电视台等市级媒体1248篇。

五、狠抓律师工作不放松,进一步促进律师业健康发展

市领导高度重视律师工作,副市长、市公安局长徐凡新出席了市律师协会换届选举大会并作重要讲话。去年全市律师共担任法律顾问1186家,办理各类案件13000多件,收费10136万元,比增25%。一是加强律师管理工作。认真开展律师事务所、律师年检注册工作,共对98家律师事务所751名律师进行年检、注册登记。规范律师执业准入制度,加强对申请执业人员实习的管理、考核工作。举办了第二届律师论坛、资本市场与法律服务沙龙等培训班,邀请了著名法学家游劝荣等专家授课,圆满完成了律师业务轮训工作任务。二是开展涉法法律咨询工作。律师坚持每周参与涉法接访工作,共接待2300多起,接待法律咨询2.8万人次,依法疏导和帮助上访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受到群众和部门的好评。三是改善律师执业环境。为全市律师建立“律师职业责任险”,防范化解律师执业风险。市局、市律协积极与公、检、法等部门沟通协调,着力改善律师执业环境。市律协联合市法官协会、市检察官协会举办了羽毛球比赛等联谊活动,促进律师与法官、检察官的良性互动。

六、狠抓公证业务不放松,进一步拓展公证工作领域

去年,全市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19.8万件,占全省一半以上,收费5032万元。其中办理国内民事公证3万多件,涉外民事公证12万多件,涉港澳公证近1000件,涉台公证1.5万多件。一是服务保障中心工作。围绕南台新城、王庄旧城改造、马尾新城建设等城市重点建设项目,指派公证员深入现场,受理证据保全、继承等公证事务,促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罗源、闽清、永泰等公证处积极为农民、渔民办理承包合同、小额贷款合同、山林、滩涂承包招投标现场监督等经济公证,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加大业务建设。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欧美国家金融危机等国外形势的影响,我市传统涉外公证业务滑坡。组织优秀公证员到厦门学习经济公证业务,奋力开拓经济、民事等公证类型。全市经济公证收费661万元,占总收费13%;鼓楼等8家公证处实现了经济公证零的突破;市公证处毛维旺副主任办理的经济公证,单笔收费达150万元。推行新的定式公证书格式,针对《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等法律、法规的出台,调整业务规程,规范公证程序。三是认真开展公证质量建设。年全市公证质量检查共抽检1479个卷宗2688件公证文书,检查结果优秀率为66.4%,良好率31.7%,合格率1.9%,没有发现错证、假证及不合格证。9家公证处与当地效能办进行监控联网,促进提高窗口服务水平。

七、狠抓法律援助工作不放松,进一步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全市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685件,比增7%,接待群众法律咨询8292人次。一是开展为民服务便民窗口建设。投入资金74.5万元,改建、扩建法律援助便民窗口,80%的法律援助机构设置在一层、临街地点。设置LED显示屏、智能排队叫号机及无障碍等配套设施,提升法律援助窗口服务水准。二是扩大工作覆盖面。将医疗纠纷、最低生活保障申请等62类案件纳入法律援助受理范围。扩大免于经济困难审查的受案范围,对月收入950元以下以及农民工或因突发事故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等不再审查经济困难条件,使在榕务工的农民工享受到更大范围的法律援助。三是开展专项创建活动。精心准备省级青年文明号、青少年维权岗迎检工作,受到考评组的好评。同时,组织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培训,开展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和经费使用情况检查,提高办案质量,确保专项经费使用到位。

八、狠抓司法鉴定、国家司法考试工作不放松,进一步提升规范化水平

全市司法鉴定机构共办理各类鉴定25799件,业务收费共2278万元,比增10%。其中法医类15746件占61%、交通车辆事故类6326件占24.5%,其他占14.5%。开展了13次专项检查活动,组织了181名司法鉴定人参加全省司法鉴定人法律知识考试,新申报的12名鉴定人已通过省司法厅培训。

按照全国“四最”“四严”的要求,认真开展国家司法考试工作。去年考区共有4142人报名,参考3455人,成绩合格的有741人,合格率17.9%。

九、狠抓队伍建设不放松,进一步提升队伍素质和形象